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2024-05-30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共8篇)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篇1

摘 要:为了顺利实施乡镇卫生信息化管理,需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乡镇卫生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还是实施乡镇卫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乡镇卫生院的现状进行简单叙述,同时对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进行分析及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更为健全,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措施

引言

乡镇卫生院属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还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因此,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医疗设施的管理水平。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方便人们更好的获得医疗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解决在人们中普遍存在的看病就医难和费用贵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现状

1.1乡镇卫生财政投入较少

国家财政对乡镇的卫生财政投入较少,所以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较弱的情形,且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机构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无法得到很好的就医条件,从而趋于选择城市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更加导致乡镇卫生院的财政紧张,财政的紧张同样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失,从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日益下降,财政也在此影响下日益减少。

1.2乡镇医疗保障制度不全面

乡镇医疗机构缺乏最基本的保障制度,导致人们存在看病难的情况,而在高额的医疗费用下更是使得很多人民只有在遇到大病时才选择医治,而对于经济更为困难的家庭来说,在遇到生病时只能靠自身挺过去,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仅只阻碍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更是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看病就医情况。

1.3政府管理能力较弱

政府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也存在着关键作用,很多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于政府管理能力较弱或是直接的忽视,这些情况也在严重阻碍着乡镇卫生院的大力发展。

1.4乡镇卫生院中医务人员学历低

无论是在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上还是乡镇卫生院所处于的地理环境中,都无法将医疗人才引入进来,达到乡镇卫生院中的医务人员学历低,而且财政上的薄弱也无法支撑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在医疗制度不全面的情况下,更是使得人们都往大 城市中进行看病和治疗,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停滞不前。

2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要点

2.1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化

标准是事物进行实施和不断发展的准则,在乡镇卫生信息管理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家公认的标准信息系统,因此,也在不断促使乡镇卫生院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走向标准化的道路。同时还需信息系统不断开拓和积极创新,在走向标准化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卫生院发展的现状,提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2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模块化

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对乡镇卫生院的产品供应无法做到统一,所以可以采用模块化形式,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需求,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产品数量进行增加和减少,达到对产品的合理使用,提高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实用性。

2.3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安全性

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保存着居民的一些个人信息、医疗信息及医疗机构中的一些信息,医疗机构中的信息主要包括药品、经济信息和诊疗信息。因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点,需要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具备很好的保护措施和环境,也可以采取身份认证的方法加强对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4信息化管理能强化医院规范化管理

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借助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为职称,具有操作规范化、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通过采用“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看病效率,节省看病时间。因信息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记录与存储功能,能够记录病人的病例、诊疗信息,便于病患的诊疗跟踪与长期诊疗,同时还能规范医院管理和收费。

3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分析

现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在建设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临床信息系统不健全

现有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的临床信息系统,对药品和疾病诊疗信息系统管理不健全,无法使医生完全掌握患者的信息,在药品的用量上也达不到合理使用范围和药品使用的规范化,在疾病诊疗管理上,信息无法提供临床诊疗途径,使得诊疗得不到规范化,医生无法全面掌握患者的状况,因此,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不高。

(2)信息系统医疗资源配置不高

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的医疗资源配置不高,无法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协助的形式,导致卫生服务能力不高,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无法对目前区域中的人们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医疗资源配置不高从而达到无法实现对现有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疾病诊治。

(3)缺乏资金

诊疗能力相对薄弱成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通病,又由于乡镇医疗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众多人员的培训,使得这种情况始终无法得到缓解,导致农村病源“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县城”。

(4)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

因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服务的普及性下降,而农民的医疗需求受到抑制。医院对于患者的信息管理还局限在短时期病例信息的管理,没有建立起针对患者家庭情况、病例跟踪、就诊信息等综合信息的档案化管理。

(5)医护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完善乡镇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受到学历、培训经费缺乏等因素的 限制,多数乡镇医院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加剧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4提高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分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4.1加大乡镇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投入

对于乡镇政府与医院而言,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乡镇医院运营与管理的重要作用。为此,首先应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资金投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为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4.2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使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临床信息系统更为健,全需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的规范和管理,达到合理对药品的使用,对临床诊疗途径要录入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从而方便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同时也使得临床信息系统更为健全。

4.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达到现有区域人群实现远程协助、远程医疗诊治的环境,这样可以满足患者的信息和档案可以被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调取及利用,同时还可以加强卫生服务能力。

4.4建立双向转诊系统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可以建立起双向转诊系统,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下诊治的信息共享,减少重复进行化验和检查的费用,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可以实现患者在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平台上进行咨询和查询,便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4.5提升乡镇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对于乡镇医院而言,应注重对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同时,应注重对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并组织专业知识与业务考核,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为乡镇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贯彻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结语

本文先对乡镇卫生院的现状进行了叙述,提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再对现有乡镇中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改进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使得乡镇卫生院中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更为健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们看病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篇2

1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应具有地图基本功能、信息服务功能、数据管理功能、疫情分析功能、应急管理和扩展功能等及其强大的功能[1]:

1.1 地图基本功能

地图显示功能实现地图的全图、放大、缩小、标注、快速定位与选择、漫游、量测编辑以及图层控制等详细功能。

1.2 信息服务功能

此功能最终实现了以下程序:a.信息的采集:主要进行多源数据的采集、检核、转换以及存储工作;b.信息的查询:用户实现经由通讯终端向信息中心查询其所需信息的功能;c.信息的上报:可以经由通讯终端、E-mail等方式向信息中心上报疫情资料信息以及业务的办公数据等;d.信息的发布:能够利用媒体、网络等手段将疫情信息和应急服务信息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e.信息的共享:实现疫情的相关信息以及有效权限的资源共享。

1.3 数据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以下程序:a.数据查询:主要进行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数据查询与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双向查询, 以及模糊查询、条件查询和联合查询等各种方式的用户查询功能;b.数据显示:在地图上按照用户的需求以图件形式直观地对于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和查询结果进行显示;c.数据维护:主要实现多源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以及更新等。

1.4 疫情分析功能

疫情分析功能主要实现以下程序:a.疫情专题分析:依据现有的疫情数据资料和分析结果分析显示, 主要包括范围值、点密度、等级符号、独立值等专题图件方式。通过数据可视化结合专题图件, 以报表、图形或多媒体等形式综合直观地表现疫情的具体分布、发展以及变化规律等;b.疫情传播:建立在疫情传播模型的基础上, 分析疫情的传播态势与时空传播规律等;c.疫情评估:建立在疫情损失评估模型的基础上, 对疫情的损失进行全方位的评估;d.疫情预测:依据现有的数据资料和分析结果, 与时空传播模型和损失评估模型相结合, 对疫情的发展状况、分布范围、传播态势等情况进行多方位的预测和模拟显示[1]。

1.5 应急管理功能

应急管理功能主要实现以下程序:a.业务办公:主要实现各个职能部门的日常办公、业务流程、文档管理以及应急值班等;b.应急指挥:决策者可以依据突发疫情的信息来源和影响范围, 实现迅速明确的各单位分工, 随时进行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c.预案调度:有关的应急预案或已有的预案可依据突发疫情制定, 进行疫情的预案调度, 对于疫情应急管理、调度指挥和救灾防疫管理必须有目标地进行;d.救灾管理:实现对包括确定救灾路线、储备与发放救灾物资、转移病员伤亡以及以及制订救灾方案等突发疫情的救护和管理。

2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面临的困难

2.1 软硬件建设平台不规范

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关系与单机软、硬件的关系具有一致性。但是部分项目由于资金充足, 没有分步骤划重点地进行“先硬件后软件”工作, 使得软件工程的设计和实施缺乏顺序。

2.2 平台构架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实施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中, 平台构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包括疫情分析、信息服务等方面不够全面, 疫情传播、评估以及预测无法及时准确;应急管理模块设计尚存在缺陷, 无法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系统进行管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3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散, 缺乏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目前, 城市公共卫生应急资源, 如:医务人员、医疗用品、医疗设备等, 大多分散在各级医院、卫生院、社区服务机构、疾控中心、急救中心、血液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由于传统卫生管理体制决定了不同的业务部门垂直管理、相对独立、缺少联系, 因而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众多垂直封闭的信息系统, 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 当发生重大疫情时, 不能做到信息共享, 导致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难以有效的整合和统一的协调。

3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几点建议

3.1 兼顾网路硬件和软件建设

网络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在致力于硬件建设的同时, 还必须精心选择网络工具软件和系统软件, 开发办公完全自动化系统, 将较为成熟的微机版疫情系统、人事以及财务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库共享, 同时努力引入Internet/Chnanct信息流, 完善语音查询大众信息系统和多媒件触摸屏等[2]。

3.2 技术平台的创新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促进公共卫生工作的良性循环。提供包括触摸屏和语音查询多媒体服务, 缩短与服务对象的距离, 特别是AIDS检测、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特殊服务。此外, 在当前开放架构技术的基础上, 实时通信业务与非实时消息业务的整合;通信技术功能与办公及业务流程的整合;实现视频会议、电话音频、远程会诊及数据等多种通信模式的整合等。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适应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全方位转变, 使得公共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3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

建立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地市级应急指挥系统与省级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妇幼保健卫生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血液信息系统等系统, 应急指挥与110、119、120、122等应急联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并建立社会环境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数据库等共享数据库, 最终达到卫生应急数据及时准确、信息资源共享、指挥决策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凯文, 黄建明.基于GIS/GSM的疾病防疫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 2004, 29 (1) :29-32.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篇3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措施

引言

乡镇卫生院属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还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因此,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医疗设施的管理水平。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方便人们更好的获得医疗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解决在人们中普遍存在的看病就医难和费用贵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现状

1.1乡镇卫生财政投入较少

国家财政对乡镇的卫生财政投入较少,所以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较弱的情形,且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机构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无法得到很好的就医条件,从而趋于选择城市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更加导致乡镇卫生院的财政紧张,财政的紧张同样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失,从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日益下降,财政也在此影响下日益减少。

1.2乡镇医疗保障制度不全面

乡镇医疗机构缺乏最基本的保障制度,導致人们存在看病难的情况,而在高额的医疗费用下更是使得很多人民只有在遇到大病时才选择医治,而对于经济更为困难的家庭来说,在遇到生病时只能靠自身挺过去,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仅只阻碍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更是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看病就医情况。

1.3政府管理能力较弱

政府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也存在着关键作用,很多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于政府管理能力较弱或是直接的忽视,这些情况也在严重阻碍着乡镇卫生院的大力发展。

1.4乡镇卫生院中医务人员学历低

无论是在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上还是乡镇卫生院所处于的地理环境中,都无法将医疗人才引入进来,达到乡镇卫生院中的医务人员学历低,而且财政上的薄弱也无法支撑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在医疗制度不全面的情况下,更是使得人们都往大 城市中进行看病和治疗,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停滞不前。

2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要点

2.1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化

标准是事物进行实施和不断发展的准则,在乡镇卫生信息管理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家公认的标准信息系统,因此,也在不断促使乡镇卫生院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走向标准化的道路。同时还需信息系统不断开拓和积极创新,在走向标准化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卫生院发展的现状,提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2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模块化

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对乡镇卫生院的产品供应无法做到统一,所以可以采用模块化形式,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需求,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产品数量进行增加和减少,达到对产品的合理使用,提高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实用性。

2.3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安全性

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保存着居民的一些个人信息、医疗信息及医疗机构中的一些信息,医疗机构中的信息主要包括药品、经济信息和诊疗信息。因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点,需要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具备很好的保护措施和环境,也可以采取身份认证的方法加强对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4信息化管理能强化医院规范化管理

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借助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为职称,具有操作规范化、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通过采用“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看病效率,节省看病时间。因信息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记录与存储功能,能够记录病人的病例、诊疗信息,便于病患的诊疗跟踪与长期诊疗,同时还能规范医院管理和收费。

3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分析

现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在建设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临床信息系统不健全

现有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的临床信息系统,对药品和疾病诊疗信息系统管理不健全,无法使医生完全掌握患者的信息,在药品的用量上也达不到合理使用范围和药品使用的规范化,在疾病诊疗管理上,信息无法提供临床诊疗途径,使得诊疗得不到规范化,医生无法全面掌握患者的状况,因此,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不高。

(2)信息系统医疗资源配置不高

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的医疗资源配置不高,无法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协助的形式,导致卫生服务能力不高,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无法对目前区域中的人们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医疗资源配置不高从而达到无法实现对现有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疾病诊治。

(3)缺乏资金

诊疗能力相对薄弱成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通病,又由于乡镇医疗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众多人员的培训,使得这种情况始终无法得到缓解,导致农村病源“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县城”。

(4)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

因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服务的普及性下降,而农民的医疗需求受到抑制。医院对于患者的信息管理还局限在短时期病例信息的管理,没有建立起针对患者家庭情况、病例跟踪、就诊信息等综合信息的档案化管理。

(5)医护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完善乡镇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受到学历、培训经费缺乏等因素的

限制,多数乡镇医院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加剧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4提高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现有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分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4.1加大乡镇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投入

对于乡镇政府与医院而言,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乡镇医院运营与管理的重要作用。为此,首先应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资金投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为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4.2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使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临床信息系统更为健,全需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的规范和管理,达到合理对药品的使用,对临床诊疗途径要录入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中,从而方便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同时也使得临床信息系统更为健全。

4.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达到现有区域人群实现远程协助、远程医疗诊治的环境,这样可以满足患者的信息和档案可以被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调取及利用,同时还可以加强卫生服务能力。

4.4建立双向转诊系统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可以建立起双向转诊系统,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下诊治的信息共享,减少重复进行化验和检查的费用,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可以实现患者在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平台上进行咨询和查询,便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4.5提升乡镇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对于乡镇医院而言,应注重对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同时,应注重对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并组织专业知识与业务考核,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为乡镇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贯彻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结语

本文先对乡镇卫生院的现状进行了叙述,提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再对现有乡镇中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改进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使得乡镇卫生院中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更为健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们看病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慕华桥, 周文正, 杨莉, 等. 重庆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体系现状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 43(34): 4688-4690.

[2] 董联虎. 乡镇卫生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药品管理应用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28): 151.

[3] 彭戈. 新津:以衛生信息化建设 推动基层医改走向深入[J].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14, (21): 41-44.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篇4

深入开展的助推器

长沙市岳麓区卫生局 李颖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已经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家新医改方案和国务院的配套方案都将信息化建设列入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全民医保、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截止到2008年底统计全国机构总数和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数量持续增加,覆盖全国 752个城市,97.8%的市辖区,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

但是,随着医改的深入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四大核心内容的交汇点,如何科学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具体工作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信息化将是头等重要管理措施,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是社区卫生服务科学运行的助推器。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死档问题,各项服务记录不能即时录入居民健康档案。通常是一段时间后集中录入,导致健康档案仍成为死档,仅能反应历史时间点的情况,不能反应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全人群、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式连续服务。

在建档过程中,对档案的作用认识不够,出现建档不规范现象。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仍然以临床医疗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缺乏科学管理手段,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没有科学有效地利用健康档案,很多信息无法体现作用,还不能科学反映居民健康水平,更无法看到工作效果,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效果。

信息共享虽已经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还没有具体实施,有的也只是小范围或本区域、本系统部分信息共享。

二、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在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健康体检管理以及其他全行业服务信息实施共享对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3月新医改方案配套文件、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大实施方案(2009-2011年)》第十三条中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按照以上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今年开始要对服务范围内的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以及开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慢性病人管理。按照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康服务信息档案,实施规范管理。

2009年长沙市统一将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下沉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按照卫生部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婴幼儿系统管理和孕产妇系统管理。

在省内即将进行的综合医改试点中,部分政策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快速深入发展,如将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纳入医保补助范围,门诊补助政策可有效引导参保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是促进社区首诊制度建立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服务信息必须与医保联网并实施结算。

没有信息化管理手段,很多的工作将无法开展,绩效考核难以实现。信息化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科学管理的的必要措施。

三、信息管理的作用及步骤: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作用和工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信息管理的基础。

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目 前健康状况及家族病史信息、个人膳食及工作、休息、体力活动信息等。个人健康的发展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必须实现连续观察,这种变化的趋势就是进行有效健康评价的依据。

第二: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信息评价与分析。

专门的健康信息系统在分析相关个人健康信息的基础上,提供一系列健康及疾病危险性的评价报告。帮助获得健康危险因素和患某些疾病的危险性,掌握其健康趋势和健康改善目标,确定自己的健康计划,达到预防和干预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第三: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居民知道自己的健康发展趋势,同时获得自己健康的危险因素以及需要进行健康改善的目标,在计算机管理平台的服务下,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跟踪、有指导服务地进行个人健康的改善和促进。

四、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1、以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建立信息化基础资料 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九类;2009年湖南省公布了十四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8年长沙市提出了十五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前重点建立好以下几方面信息: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预防接种; 传染病防治; 儿童保健; 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 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2、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医改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到30%。城市地区达到50%。

定义: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

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其他卫生服务记录

(1)、健康体检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通过健康体检,不断完善服务,充实健康档案。要将当前开展的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健康体检以及慢病管理的资料及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将这部分重点人群的档案死档变为活档。

(2)、日常门诊医疗服务实时记录,纳入健康档案。对前来就医的常驻居民,及时检查建档状况,对已建档的,即时将此次就诊情况录入到健康档案中。还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立即建立——按需建档,之后将就诊情况录入到档案当中,充实完善健康档案。

(3)、在机构享受计划免疫的儿童和其他注射疫苗的人 群,即时建立健康档案。打预防针的儿童可以与体检结合起来建档或充实档案。

(4)、注重建档工作技巧和方法 自愿与引导建档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多种形式建档,卫生服务每个环节都是建档的机会;

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逐步覆盖全体居民;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建档。

3、建立起长期的信息服务、指导、观察、评估制度。与门诊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密切结合,各类信息即时记录,并将健康指导内容和执行情况纳入健康档案。特别是慢病管理,拓展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将对慢病患者服务内容全面记录下来,针对用药、康复和生活指导、遵医嘱情况和效果评估等,建立相应信息使用制度,作为评价居民健康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和工作效果评价。

4、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绩效考核不仅仅在卫生局对各个机构,机构要建立对科室、对个人的考核机制。最科学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计算机。

5、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信息化是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保政策进一步下沉,信息共享是为期不远的工作目标。

6、处理好几个关系。

(1)、现有工作与以往工作的关系

过去建立了大量的档案,大部分是死档,甚至还有假档。对死档可以留作建档的信息源,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对基础资料加以充实和完善;甄别出的假档及时剔除。

(2)、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关系

在当前信息化初期,应保留两种形式的健康档案。人工方式建立档案,录入计算机变成电子档案,之后定期将更新的电子档案内容打印保存到居民个人(家庭)健康档案中。当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所有信息直接计算机录入成为电子档案,且电子档案有安全保管措施时,纸质档案是否还要再做打算。但是如果居民索要纸制资料必须随时可以提供。

(3)、基础档案和延伸服务信息的关系

按照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无法做到大部分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服务,故会有部分居民档案只有基本信息,只有少部分在机构享受服务的延伸信息,也就是说,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死档问题,不必害怕,按照上面所提逐步完善是允许的。

信息化是实现社区卫生科学管理的重要媒介。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社区卫生工作模式。我区在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 过信息化手段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积分量效考核试点工作,取得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协同发展的初步成效,建立了机构内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初步实现了以信息化措施科学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的初衷,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卫生系统作风建设 篇5

确保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卫生系统在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中,认真履行职责,牢记历史使命,以对人民健康负责为己任,各级领导班子尽职尽责,全体党员及干部职工积极努力,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创卫生工作新业绩,使全区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及创建卫生城市等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为确保全区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一、边查找问题边整改,突出健康主题

卫生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在建设年活动中,始终坚持认真查找开展全区卫生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客观地制定出符合我区实际的旨在提高卫生工作水平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及实现的工作目标。在工作开展进程中,重点加强对问题整改的检查和督促,促使全区卫生工作提升新水平。从班子建设年活动开始至现在,全系统共查找出在开展全区卫生工作中思想认识、工作态度、服务质量、跟踪问效等方面问题7个,经过积极整改,目前大部分问题都得到解决或正在整改之中。如在查找存在问题时,按照上级要求我区医院预防门诊不符合有关规定,不利于预防门诊义务开展,我们立即进行整改。区医院领导班子在资金、人员和房屋紧张的情况下,出资近10万 1

元,腾出原口腔科诊室,筹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省级规范化预防保健门诊。门诊内配置了6个接种服务台,实行了登记、操作、健康教育和信息录入上报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方式。同时还设立了儿童健康知识咨询门诊。规范化门诊的建立,得到了儿童家长们的高度评价。在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中,区疾控中心在初始阶段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对原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整改,在辖区凤祥广场举行了“相约健康社区行”文艺晚会。晚会以“传播健康文化理念、引领健康生活潮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宗旨。精心策划了形式多样、内容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且在节目中间穿插了与观众互动的健康知识有奖问答,晚会现场气氛活跃,社区居民踊跃参与。这一工作方式的整改,突出了活动宗旨,真正起到传播健康知识的作用。

二、班子兴起调研之风,明确工作方向

卫生系统各级班子始终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班子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工作。由始至终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力求深入下去、了解实情、有利指导、重在成效。按照班子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保证人民健康是卫生部门通过建设年活动应该做好的重点工作。活动伊始,局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分析了全区医疗卫生的现状,把加强农村医疗工作作为重点,组织了4人成立了农村卫生工作调研组,利用20天的时间,对我区8个村及社区开展了农村常见病治疗的调查。通过调研分析感到农

民就医的最大困难是医疗技术落后。为此我们适时制定了提高农村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有关措施,区疾控中心组织了2期农村医生业务培训班,区医院每月都派医生到部分农村诊所进行现场医疗指导,并要求村医每季自学一项农村常见病诊治技术。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目前村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一般常见病在村诊所能够得到及时医治。在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个体诊所医疗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时有存在,易产生疾病传染源危机人民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组成了治理医疗垃圾督察调研组,利用10天时间走访了全区50多个个体诊所,对随意倾倒医疗垃圾现象进行了现场检查,使违规者及时受到乱倒垃圾是不卫生行为和易产生疾病传染源的教育,并规范上缴医疗污物处理费由有关部门统一处理医疗垃圾的正规渠道。通过调研处理的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我区部分个体诊所发生的潜在的危机人民身体健康的问题。至目前我们采取的通过调研,掌握实情,有效解决的问题已达5个,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了交好地保障作用。

三、深入普及宣传教育,营造健康氛围

为确保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卫生部门所要达到的工作效果,突出保证人民身体健康这一宗旨,在我们积极努力开展各项卫生工作的同时,动员单位、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卫生工作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基

础工作和重中之重。区卫生监督所全体工作人员6个多月一直坚持深入到餐饮和公共场所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并召集从业人员举办5期学习班,还印制2万多份宣传资料上门送到业户手中,供业户掌握卫生知识。区疾控中心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到社区或居民家庭,宣传健康教育并指导传染病患者用药。还编写上千份卫生知识教材送到单位和居民家中。妇幼保健站克服人员少、车辆少等困难,多次深入到农村和托幼机构,宣传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和免费提供检查疾病等服务。区医院先后4次组织医务人员到龙祥社区、区老干部局、敬老院为他们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卫生各部门在班子建设年活动期间都做到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共同开展卫生工作,尤其是在创建卫生城工作中,加大了卫生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区单位、部门、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认识高、行动快、初步形成了人人从自我做起,并维护已形成的良好卫生环境。从班子建设年活动开始至目前,我们做到了积极努力、提供保证、自我加压、主动配合,使卫生部门开展的保证人民健康的主题活动为全区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尽到了我们的工作责任,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卫生党总支

大连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一期工程 篇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 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

A.项目背景

2007年4月,用友医疗与301医院、大连市卫生局等合作建设“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同年9月与301医院、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市卫生信息中心四方签署“军民共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任务书,明确了公司在此次示范工程中承担的全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发及实施任务。

目前,大连市已经完成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社区诊疗管理系统(即应用于社区的HIS系统)、卫生统计与决策分析系统及医保接口等外部接口的开发和应用,完成了40余万份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建设,成功实现了病案首页系统与居民档案健康系统的连接。

B.整体架构和功能

大连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总体物理部署结构:

a)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数据中心,采用集中和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集成区域内的医疗机构的信息,提供一致的、标准化的协同医疗服务接口,所有对用户的服务系统基于这一服务平台来建立。

b)各医院内部,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完成医院内部医疗信息的收集和标准化转换,并经过网管和区域网络接口连接到共享平台,提供本医院的病人信息服务,实现医院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共享。

c)以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为基础,分别建立面向医疗机构服务和面向居民个人服务的门户网站,通过统一的服务接口以统一的界面提供不同医院的信息服务,实现个人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交互。

d)以EHR为中心,建立卫生数据存储及采集中心,通过统一的管理和登录入口,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符合其角色身份的功能界面,完成不同用户角色的数据录入、修改、增加、删除、查询、统计分析等业务操作,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卫生服务信息网。

C.应用情况

大连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区域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建设,初步建成了以全面涵盖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成功实现居民持续的医疗健康服务记录存储,以标准的文档格式支持包括医疗记录与健康档案的连接,推动医疗文档服务共享。由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目前重点示范基地有:八一路社区、华西社区、泡崖社区、金家街社区等。在大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的主导下,将会有更多的社区及医院加入到这个信息平台中,实现全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

D.应用特点

大连市通过该信息平台实现了以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互联,能够以档案号、患者的姓名等迅速查询到该患者的健康情况,如患者的基本资料、家庭情况、既往病史、健康体检情况、检验检查资料、诊疗和用药情况等等,还提供了慢病管理、家庭病床、妇幼保健、重点疾病社区巡诊计划等解决方案,解决了资源浪费、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弥补了工作中各项制度靠人管理带来的不足,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纵深、精细管理。

实现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管理的信息化,并对区域内重点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进行预警,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起到全面数据共享和深层数据挖掘利用的作用。

进一步深入利用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完成与医院HIS系统及电子病历数据的对接,实现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功能,使得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预约医院的专家诊疗服务,享受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的便利医疗服务。

在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立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开发面向个人与企业等社会公众的会员服务制度,实现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更多增值服务,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真正成为区域卫生服务的中心和纽带。

E.专家评价

“系统功能涵盖了基层卫生工作的全部内容,并采用模块化设计,不拘泥现行卫生机构设置状况,建立了全面利用社会卫生资源和开拓新的卫生服务领域的机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便于推广应用。同时注重构建管理、应用、监督、考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较好兼顾了电子政务及社会信息化对信息共享的需求。”

“系统以医保卡和居民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采用角色管理、场景服务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注重在应用过程中推行标准化,强调资源共享,具有可操作性。”

专家组一致认为,“系统建设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靠、建设内容较全面、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运行可靠;系统的建设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建议“利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协同医疗平台建设’的有利契机,结合大连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尽快组织力量将本系统推广应用到全部基层卫生单位。”

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篇7

公共卫生是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责,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管理逐步被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卫生监督部门所重视,同时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支持与配合。近年来,在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实践中,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和放射防护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逐步规范。各用人单位和技术部门以及监督部门已达到了一种共识,从源头上管理职业危害,把职业病防治的重心前移,防范于发生职业病各个可能的环节。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从事职业病管理和防治的专业机构,按照职业病管理规范,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模式,比如对职业暴露(接触者)的岗前体检、岗前职业培训、岗位名称、岗位工艺流程、历行职业体检、场所职业危害监测、个人职业危害监测、场所及个人职业危害评价等。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我们利用网络的便利,建立了《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旨在通过网络,让用人单位、技术机构、监督部门一道完成信息采集、技术监测与评估、行政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共享资源,共享信息,使职业病管理得到一点进步。

1. 系统设计

1.1 技术目标

构建一个基础的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职业卫生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统计和分析,辅助实现决策指挥和信息发布,基本达到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相互协作。

1.2 技术内容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要求,建立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职业健康监护信息、职业健康促进信息、职业卫生档案信息等职业病防治基本信息,建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模型,为评估职业危害情况,追踪职工职业健康动态变化趋势提供依据。

1.3 技术架构

基于J2EE的开发环境,采用流行且稳定的SSH开发框架,并基于B/S的服务器短架构,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用人单位、区县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三级上报、审核和归档流程。

1.4 技术方法和路线

1.4.1 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SOA架构将应用系统划分为展现层、服务整合层、应用层、数据整合层和数据层五个单元模块,并通过通用的接口和协议将此五个模块进行联接,以达到用一种统一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和交互的目的。通过SOA架构,各个服务模块相互独立,便于模块的单独管理和新模块的添加,能大幅度增加模块的透明度和模块之间的协同性。

1.4.2 标准化的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结构采用三层分级标准化:基础数据元标准化,数据库物理结构标准化,基础报表标准化。基础报表标准化方法是明确监管指标,提取监管基础数据元,形成基础报表,规定报表格式,阐明基础报表分析方法及反映问题。采用此标准化数据结构,可以从字段到数据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统一,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提高数据共享。

1.4.3 增加平台与开发工具

开发平台主要采用MyEclipse 6.5;

JDK版本为1.5;

开发环境基与windows操作系统;

部署环境为: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1.4.4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采用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选择、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展现的一系列步骤,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用户需要的知识信息,以达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查询机制和统计分析技术所不能完成的功能。

1.4.5 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是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快速软件技术。OLAP技术支持对海量数据的快速访问和复杂查询,并将结果以一种直观易懂的界面方式呈现给用户,帮助用户做出快速正确的决策。

2.业务流程

见图1。

3. 功能模块

见图2。

功能模块描述:

3.1 公告管理:

公告管理是提供系统内部发布信息的渠道,授权人员可以发布公告信息,其他用户可以方便地了解系统内部信息的动态。同时,企业用户上报数据过程中的流程流转信息,也同时以公告形式告知用户。

3.2 数据报告:

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填写数据表格,包括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项目评价等数据表格,其中,企业员工体检数据则由相应的体检机构填写上报;区县市疾控中心则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然后由市疾控中心汇总并归档。

3.3查询分析:

系统提供强大的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的检索条件检索系统需要的数据,并且以用人单位日积月累上报的大量数据信息为基础,利用成熟数据分析和管理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建立职业病防治的评估模型,制定不同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策略。

3.4 法律法规标准:

管理人员完善跟职业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用人单位可以查询并下载这些标准,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进行职业病防治的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5 系统管理:

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机构管理和日志管理,对系统内用户和机构的维护,角色的授权以及日志等进行综合管理。

3.6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对整个系统包括:数据字典、体检子项目、体检主项目等数据的管理,管理人员根据系统需要,提前录入各种基础数据。数据字典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让用户在系统使用上避免人为错误或者不规范输入。

3.7 论坛:

方便系统内部人员交流,可以发帖对职业卫生相关信息进行讨论。

4. 系统特点

4.1流程清晰,分工明确。

系统报表数据上报采用工作流的形式,基于用人单位、区县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三级上报、审核和归档流程。其中用人单位负责上报本单位自身相关情况,体检和鉴定机构负责单位员工体检数据和鉴定数据的录入,区县疾控中心对用人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市疾控中心对区县疾控中心上报的数据审核,审核通过后归档。这样各单位各司其职,更好的完成职业卫生相关数据的采集。

4.2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操作界面友好。

采用MD5加密技术保证用户登录系统安全性;报表上报流程采用工作流的形式,鉴于用人单位要上报的报表数据量大,系统界面设计人性化,避免不必要的人为输入;公告和流程信息通知采用“仿腾讯”消息通知界面,在系统右下角弹框提示,更方便用户的使用习惯。

4.3积累数据,综合分析。

系统是一个数据采集平台,通过用人单位日积月累的数据上报,市疾控中心依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掌握整个地区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建立评估模型,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5.结语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篇8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改“十二五”规划,遵照卫生部“3521”工程要求,各省市将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工作信息系统,这将使各医疗机构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从而对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任务,就是不断发现、修复系统安全漏洞,预防、发现、制止利用或者针对系统进行的不法活动,预防、处置各种安全事件和事故,提高系统安全系数,确保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安全可用。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是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技术措施的总合,也是系统使用和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策略,不但要对信息系统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实体、操作系统平台、计算机网络等进行防护,而且还要保护数据库等系统信息不会被泄露或破坏,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1基础设施实体安全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是卫生网络汇聚的中心、各卫生医疗机构数据交换共享的枢纽,是区域卫生工作平台的重要载体。同时,它还担负着搭建与联通卫生专网进行信息传递、共享,构建居民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完成数据存储与挖掘等重要任务。中心机房是数据中心的物理载体,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设备运行的核心,须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要求建设,主要有:

1.1场地安全

包括建筑安全,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并安装二氧化碳或卤代烷灭火系统,防雷、防盗报警装置,提供良好的接地和供电环境。

1.2环境安全

包括机房环境、温度、湿度、防尘、电磁、噪声、静电和振动等。安装机房精密空调、防静电地板、防磁机柜等,并采用防辐射材料装修。

1.3电力系统安全

采用双市电接入,方便电力系统的检修,并通过不间断电源(UPS)供电,核心设备全部双电源接入。

1.4网络布线安全

网络布线是整个网络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一是要采用结构化布线,根据布线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达到抗干扰、防雷击、强弱电分开等要求。二是架构双链路冗余结构网络系统,实现冗余备份和链路的负载均衡。

2平台安全

包括unix系统、linux系统、windows系统和网络协议等的安全,主要采用安全性查杀毒系统、漏洞扫描、补丁升级等技术,保证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性。

2.1安全性查杀毒系统

安装安全性查杀毒系统,能够清除系统中的各种病毒、木马等程序,能够有效地防范操作系统遭受各种恶意攻击。

2.2漏洞扫描

通过安装漏洞扫描系统对系统服务进行扫描,可以发现系统提供服务漏洞的情况和端口使用情况。

2.3补丁升级

系统补丁升级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攻击者利用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提高系统防御能力,降低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

3网络安全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使各医疗机构通过卫生网络联接在一起,规模庞大,从而也加大了非法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拦截或者破坏的可能性。基于确保网络安全的考虑,可以部署专用网络、防火墙,采用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审计等技术,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3.1部署卫生专网

通过租用专用网络-“卫生专网”将医疗机构联接在一起,卫生专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切断了与互联网的联系,“专网专用”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3.2防火墙

在数据中心、各医疗机构与卫生专网连接的出入口部署硬件防火墙,并采取一定的安全策略,开放特定的端口和IP地址通道,防止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

3.3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视网络的数据传输情况,当存在异常的数据传输或访问行为时,IDS发出警报或者实施主动的保护反应手段。

3.4网络安全审计系统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能够对网络进行动态实时监控,记录网络上发生的入侵和违规信息,为用户提供取证手段。

4服务器安全

服务器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测试服务器等。

为了保证服务器的不间断运行,核心服务器一般采用全冗余(双机双存储)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存储之间的数据复制不经过网络,而是由存储之间进行复制;两个存储之间的复制是完全实时的,不存在任何时间延时;某一存储设备的计划性停机,不影响整个服务器双机热备系统的工作;任何一台主机或存储的宕机可以被其它主机或存储迅速接管,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其他应用业务可以采用服务器虚拟化的方式,通过整合多台物理服务器变成一个虚拟服务器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并且支持将运行中的虚拟机从一个主机迁移到另一个主机上,而且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宕机事件,保证了业务的持续运行。

服务器安全策略管理,对每台服务器的应用按需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采用身份验证,授权访问、开放特定的服务和端口等机制维护服务器的安全,并建立服务器日志,对服务器设备安全检查、错误日志、服务器性能监视等进行记录。

5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的核心,数据不仅是各个应用系统的基础元素,也是数据整合、挖掘、利用的基地,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资源和财富。数据的安全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安全内容,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具有高RAS(Reliability,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务性)的小型机,在数据存储设备的应用上,选用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磁盘整列或SAN存储系统,并增加一台备份存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库在RAC的基础上做Data Guard,即建立备份数据库,主、备库之间是实时、同步关系,达到双数据库效果。若小型机故障或主存储故障或数据库崩溃,可立即启用Data Guard数据库以应急,保证业务的不中断。

5.1数据库备份策略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备份体系,包括实时备份、异地备份和数据恢复等。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既可保留以往数据便于查找,保证服务器硬盘空间充足;又可在原始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时,利用备份数据将原始数据恢复,尽快使系统正常工作,确保数据更加安全。

5.2数据库操作安全

数据库的安全不仅要保证数据正常的存储和应用,还要防止对数据库的破获和攻击。首先在数据库管理上,要清理和规范各类数据库特权用户,建立完善的权限分配管理,比如Oracle的sys、system用户等。其次是应用数据安全审计的各类软硬件产品,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新增、删除、修改、授权等各种操作行的动态监控,防止合法用户的误操作和外部攻击。

6保密安全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涉及居民的健康信息和患者医疗信息等隐私数据,信息的泄露和传播将会给医院、社会和患者带来严重影响。据美国CSI/FBI的调查显示,80%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所以首要的是加强从业人员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既是员工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需要从业人员忠于职守、依法行事并严守秘密服务于社会。

信息防泄漏还需要详尽细致的操作审计、全面严格的操作授权。审计不仅可以用作事后审计以帮助追查责任,更能够帮助洞察到可能的危险趋向,还能够帮助发现未知的安全漏洞。而操作授权从网络边界、外设边界以及桌面应用三方面做以全方位控制,达到信息安全目标中的“可控性”的要求,防止对信息的不当使用和流传。

7管理安全

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要确保系统稳健运行,减少恶意攻击、各类故障带来的负面效应,光有安全设备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系统运行维护机制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将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比如建立健全数据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设备操作使用规程和系统运行维护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等。

数据中心执行7*24小时生产调度值班制度。值班人员须恪尽职守,在值班时段内负责安全生产巡查、生产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等项工作。并要根据分工,落实系统使用与运行维护工作责任制。

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减少因为误操作给系统安全带来的冲击;要妥善保存系统运行、维护资料,做好相关记录;要制定应急预案后,定期组织演练,以保证预案的切实可行,提高处理安全故障的应急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8结束语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使各医疗机构通过卫生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信息化的手段方便了群众就医。随着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医院机构和患者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给医疗服务和医疗秩序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必须在技术上、管理上、思想上对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正是因此应运而生,也必将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天津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R].天津:天津市卫生局,2010.

[2]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温庭筠诗歌的艺术手法简介下一篇: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