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教论文---李玉萍

2024-05-27

音乐电教论文---李玉萍(精选8篇)

音乐电教论文---李玉萍 篇1

李玉萍

景芝镇职工子弟小学

2013.0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和电教多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曲学习、音乐欣赏及节奏训练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歌曲风格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表现力,并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化,将歌词内容丰富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二)、利用多媒体将抽象便具体,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天天好心情》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将音乐表演、舞蹈多样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粉刷将》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歌曲风格及情感表达。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

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阿哩哩》、《春天来了》、《咏鹅》等齐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利用网络大量信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阿庆嫂》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音乐电教论文---李玉萍 篇2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起学生的美感

音乐是美育范畴。艺术教育是对艺术作品的认识、接纳的过程。小学音乐课中要使学生 (学习的主体) 认识接纳乐曲 (艺术的客体) , 通过电教媒体就方便多了。适当的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营造与音乐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美感, 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 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我在教学生学习歌曲《童心是小鸟》时, 随着乐曲的播放, 荧幕上展示了春夏秋冬的一幅幅美景和欣赏几首歌曲《童年》、《童心四季》, 以及孩子们在户外玩耍的场面。学生们被这种声像一体、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美景所陶醉了, 感染了……有的同学轻轻拍打着节奏, 有的同学随着乐曲小声哼唱, 有的同学随着乐曲节奏点动着头, 有的同学两眼注视画面, 聚精会神地倾听。在这里, 音乐美加上画面美展现了音乐深邃的意境美, 使音乐这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 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

二、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

音乐教材中有雄壮、激昂的乐曲, 也有轻松、诙谐的乐曲;有欢乐、愉悦的旋律, 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对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美, 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如在教二年级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时, 我选用了一些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镜头, 如珠穆朗玛峰、大草原、藏舞场面等, 配上几段优美的音乐制作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欣赏画面聆听音乐的时候, 老师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我的家在哪里, 就在日喀则呀……”在学生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幅高原美景, 再引导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使其直观地感受到祖国大地的美丽、富饶, 增强对美的体验, 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赏心悦目, 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变得更丰富、更完美。

三、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对美的表现

对于学生来说, 音乐对美的表达比较抽象, 主要依赖于对声音 (乐曲、歌声) 的感觉。学生一般只注意准确的演唱而往往忽略歌唱的音响效果和感情表达。采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可以做到有声有色、形象直观, 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对美的表现。

在教二年级《爱劳动》这一单元时, 其中要欣赏童话片《白雪公主》中的插曲《劳动歌》, 由于歌词都是英文, 学生感性理解不够, 因而无法想象是怎样的场面。我在教学时, 先让学生看《白雪公主》录像片段, 让学生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再亲自随《劳动歌》来做劳动的动作。当孩子们学会用动作来表现时, 他们的心灵已经升华了。

总的来说,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强化刺激, 丰富音乐课教学内容, 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美, 并积极地体验美, 真诚的表现美, 从而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塑造美的心灵。

利用电教资源 优化音乐课堂 篇3

学生认知音乐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共同完成。利用电脑资源,可以优化音乐课堂。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前,通过IE浏览器上网搜索“彝族服饰”、“彝家歌舞”图片及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后,学生对于歌词中“银项链,白衣白帽”的彝家娃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视频中的舞蹈也学得有模有样,仿佛自己就是那生活在幸福中的彝家娃娃一样,唱起歌来也显得有劲了。正是因为利用了电脑中的有效资源,让课堂有声有色,使学生怡情悦心,情不自禁地萌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

增加互动,拉近距离

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新歌时要始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这样教师很容易受到钢琴的制约。利用多媒体,就会克服这个问题。我在进行《金孔雀,轻轻跳》这一首新歌的教学时,就利用了“千千静听”这一音乐播放软件。这是一个操作十分简单的工具,我运用其歌词编辑功能,对本课所学的歌词做了部分修改,在歌曲的前奏和间奏音乐中加入了适当的提示语。如学完歌曲,把整段的音乐连续播放了3遍,分别安排了唱一唱、奏一奏和动一动三个环节。在最初的前奏时,屏幕上提示:“开始啦,要让老师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啊!”在间奏进行时,画面又提示:“如果你觉得你喜欢这首歌,就让老师看到你的微笑吧!”学生的眼睛不再紧盯书本,而是随着滚动的字幕自由地演唱,让学生感觉这不是严肃的课堂,拉近了歌曲与生活的距离。而教师也让自己的双手从钢琴上解脱出来,跟随音乐展示着自己,让学生情绪更加饱满:“你知道葫芦丝吗?它是傣族的代表乐器,想听听它的演奏吗?”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开始了葫芦丝的演奏。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屏幕上的文字也在不时地提醒着学生“静静听哦”、“认为老师演奏得不错,就跟着音乐拍拍手吧”。在最后的动一动的环节中,学生可以看到屏幕上的鼓励文字:“看,孔雀老师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孔雀们学一学吧!”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比赛谁的动作做得最标准。在这堂课中,我没有使用制作精美的课件,而只是用了一个很平常的播放器,简单地改变一下歌词文件,轻松地解放了教师的双手,师生之间不再隔着钢琴和书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拓宽视野,启迪创造

浅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作者:伍华静 字体: 【大 中 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这对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的小学生无疑是较为困难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电化教学走进了音乐课堂,它让音乐形象具体化,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响、图像、电视等直观手段,形象的通过视觉渲染音乐作品的内含,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合理运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借助电教手段激“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音乐凝聚着各种的美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内容和作品中认识到时代生活气息,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因势利导,设境悟情,更有助于发挥音乐在整体育人中的作用。如《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但小学生对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可借助录像,把音乐作品直观地再现,选放录像《上甘岭》中的几个片断,再加上画外音介绍歌曲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而后边放录像边听音乐。当同学们看到战士们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动人画面时,个个都为之感动,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有感情地哼唱起来,对先烈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决心悄悄地铸入同学们的心田。这与单纯倾听教师的解说,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借助画面视觉的直观展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音乐,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利用电教手段“塑”形,培养音乐想象力

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也就是说要调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图景通过“音乐想像”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可是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对于生活阅历浅、审美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来说,要他们仅凭抽象的音响启动想象的翅膀是困难的。然而小学生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抽象逻辑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给学生一些生动具体的启示。在教学中加入幻灯片的直观,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画形象地表现出来,能启发学生想象。如在教《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观看幻灯画面,对照歌曲想像母子俩的对话及神态、心情。在欣赏《小青蛙》以后,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画面编说一个简短的故事。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可首先出示幻灯画面:春光明媚、绿草成茵的田野上,一个牧童悠闲地在牛背上边放牧边吹奏竹笛。优美的旋律、动人的画面使听音乐更有情趣。伴随着钢琴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江南色彩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联想到丰收的一片景象。让想象化抽象为具体,从音到像,从抽象到具体,从无形到有形,这就是电教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它能在音乐思维形象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直接推动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三)运用电教手段激“趣”,诱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使抽象的音符形象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如课前学生踏着欢快的旋律走进教室,既调整了情绪,又活跃了气氛;用录音设施欣赏学生自己演唱的歌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形象,从而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深刻。音乐感知活动是一种多种感知通道协同的感知活动,绝不仅仅限于听觉。因此,电教手段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进入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把音乐知识、歌曲内容、音乐作品背景情绪化为可视画面,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使学生更直接地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从而做到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李玉萍事迹心得体会 篇5

学习了李玉萍同志的光辉事迹后,我情绪激荡,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女领导干部,李玉萍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赞歌。

她永远的离开了。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社区兄弟;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离开了她深深挂念的父母、爱人、孩子…….她的离去,留下了人们不禁的追忆与怀念,留下了人们永久的敬意与遗憾……

学校李玉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6

学习了李玉萍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很深,李玉萍同志是个普通人,是个普通的领导干部,但是她却时刻想着怎么样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一声,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却永远活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她的一生无疑是高尚的一生,她永远做着最琐碎的工作,在这最平凡的岗位上却使她的生命熠熠生辉。

在电视上多次听到她的报告每一次都是热烈盈眶为她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李玉萍这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名字却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心。为什么一名普普通通的基础干部几千万党员中的一员,却用一生诠释了她真正的人生真谛,她的一生没有华美的乐章她的一生没有豪气冲天的壮举,可她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歌,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爱岗敬业,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使她为工作呕心沥血是她为百姓奔走呼吁还是她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生前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死后更是一座丰碑,激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是什么让她在一线面对纷乱复杂的局面不惧怕呢?是什么让她扶危济贫慷慨相助呢?又是什么让她身患重病却始终坚守岗位不离不弃呢?李玉萍书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切答案——那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公心、信心、恒心。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的又改怎么做呢?在李玉萍同志的身上我明白了,自己要想成长就要有信心用爱心去浇灌每一名孩子的心灵,要让学生从小就要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作为教师就要有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我愿意做人梯让无数的孩子踩着我的肩膀起飞,让孩子们在爱心中快乐成长,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将来有多少考名牌大学的,我只想让他们都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

李玉萍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会一组激励我成长,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我坚信做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努力完成党和人民对教师的重托!

浅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 借助电教手段激“情”,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音乐凝聚着各种的美感, 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内容和作品中认识到时代生活气息, 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教学中, 运用电教手段因势利导, 设境悟情, 更有助于发挥音乐在整体育人中的作用。如《我的祖国》这首歌曲, 旋律优美动听, 但小学生对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可借助录像, 把音乐作品直观地再现, 选放录像《上甘岭》中的几个片断, 再加上画外音介绍歌曲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而后边放录像边听音乐。当同学们看到战士们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的动人画面时, 个个都为之感动, 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有感情地哼唱起来, 对先烈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决心悄悄地铸入同学们的心田。这与单纯倾听教师的解说, 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利用电教手段, 借助画面视觉的直观展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音乐, 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 利用电教手段“塑”形, 培养音乐想象力

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 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也就是说要调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图景通过“音乐想像”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 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可是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对于生活阅历浅、审美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来说, 要他们仅凭抽象的音响启动想象的翅膀是困难的。然而小学生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其抽象逻辑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给学生一些生动具体的启示。在教学中加入幻灯片的直观, 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画形象地表现出来, 能启发学生想象。如在教《如今家乡山连山》时, 让学生观看幻灯画面, 对照歌曲想像母子俩的对话及神态、心情。在欣赏《小青蛙》以后,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画面编说一个简短的故事。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 可首先出示幻灯画面:春光明媚、绿草成茵的田野上, 一个牧童悠闲地在牛背上边放牧边吹奏竹笛。优美的旋律、动人的画面使听音乐更有情趣。伴随着钢琴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江南色彩的旋律, 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联想到丰收的一片景象。让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从音到像, 从抽象到具体, 从无形到有形, 这就是电教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它能在音乐思维形象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直接推动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三) 运用电教手段激“趣”, 诱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 使抽象的音符形象化,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学生有新鲜感, 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如课前学生踏着欢快的旋律走进教室, 既调整了情绪, 又活跃了气氛;用录音设施欣赏学生自己演唱的歌曲,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形象, 从而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音乐电教论文---李玉萍 篇8

一、巧用电教媒体,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音乐教育要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往的教学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由于音乐是抽象的、模糊不定的,所以对于音乐作品中蕴涵的美与丰富的情感的感受与表达,由于缺乏应有的表现手段,都会显得空泛和苍白,以至于学生对音乐课没有相应的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就能使教育内容生动活泼,使学生们能够喜闻乐见;并且在学生感受音乐、走进音乐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爱上音乐课。

例如:在学习歌曲《布谷》时,可以通过剪辑组合配以动画和乐曲,编制成美丽大森林的课件,创设出演示情境。上课开始,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方式进入课堂。这时大银幕上的多媒体动画呈现了绿草成茵,鲜花盛开,树林郁郁葱葱的画面,布谷鸟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在草地上奔跑跳跃,这一派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全班学生一下子就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只小动物,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审美想象的冲动之中,随着悠扬的乐曲和画面变换,布谷鸟唱着快乐的歌,这时课题也随着出示了,学生自然地随着乐曲哼唱起来。这样借助课件创设情境的音乐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促进了他们感受美、想象美、表现美,提高了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巧用电教媒体,理解多元文化,拓宽审美视野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新课改后的音乐课重视学科综合,借助影像等综合艺术的表现力,可以帮助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和理解,易于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便于让学生视听同步进入音乐世界。如我上四年级教材《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时,把藏族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多元化的文化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增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巧用电教媒体,加深作品理解,提升审美内涵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中形成一定的意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如欣赏冼星海的作品《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完全沉境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叶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结构,弥合了音乐的抽象性欣赏与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上一篇:2023入职半年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车江五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施工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