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2024-05-22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精选9篇)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篇1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而布置合适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既多又滥,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儿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注意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一、 快乐学习运动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因人而异 形式不一

(l)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面、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一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三、多科整合 开放作业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某场买菜;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综上所述,作业的革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作业改革要踏踏实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 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转变观念, 以学生为本, 面向全体, 精心设计, 并注重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作业设计注意层次化

每位教师都知道, 班上无论多少学生, 都会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秀生。三种学习层次, 是按照学生基础及学习成绩来划分的。但是即使同一个层次的学生, 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考虑这种差异性, 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层次化。而且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而承认并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 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如果在作业布置时, 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所有学生都做一样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 教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要求应有所侧重。如中年级写观察日记, 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应各不相同: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 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写一段话即可;对中等学生, 要求细致观察, 描写具体, 表达内容富有条理性;对优秀学生要求观察细致, 描写具体, 语句通顺, 中心明确, 能够表明自己的情感。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还体现在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上。教师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自己设计作业。学生在自己设计作业中感受到了乐趣, 获得了自我成就感,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例如, 在每一单元学完之后, 我都会让学生自己出一套试卷, 同桌之间交换着做, 然后互批互改。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 而且还能学到自己遗漏的知识, 并且在互批互改过程中, 新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二、作业设计注意趣味性

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求知的欲望, 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因此, 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要灵活新颖, 富有情趣, 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 吸引学生。有了兴趣, 不用教师多讲, 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 既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如在执教《秋天》一课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如果你喜欢读书, 就阅读描写秋天或有关四季的文章。2.如果你喜欢旅游, 就写一篇有关观景的文章。3.如果你喜欢画画, 就描画一幅金秋收获图。4.如果你喜欢古诗, 就仿写一首秋季的诗。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满足了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 而且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都从作业中体验到了快乐。又如, 学完《母亲的恩情》, 教师可布置学生动手做一份礼物 (一幅画、一件纸工等) , 送给父亲或母亲, 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学完《有趣的发现》, 以“我发现了××”为题, 让学生走进生活, 成为生活的主人, 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体验生活, 寻找到生活的乐趣, 这样学生就能突破一层不变的形式, 写出各色各样、有血有肉的文章来。再如, 教学《狼和小羊》后, 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 续编故事。学生都知道狼非常凶狠、不讲理, 而小羊特别可爱善良。到底小羊会怎么样呢?大家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 给小羊安排一条合适的出路。这样的作业, 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让学生感到新颖, 所以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

三、作业设计注意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 生活有多宽, 语文就有多广。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 设计出灵活多样的作业。如, 学习《三味书屋》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到附近的名人故居、旧地参观, 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文章, 或确定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也可写一份旅游计划或向教师、家长提交一份申请;或去询问去过此地的人, 或阅读一篇描写相关景色的文章;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 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等。这样, 学生就能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在可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 融入社会, 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 获取知识, 发展语文能力。

四、作业设计注意综合化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 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 教师必须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 淡化知识分割, 尽可能地进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各种知识,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 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 我让学生根据内容画一幅画, 想象王维送元二时的场面;让学生讲讲离别的故事, 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另外, 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状物的文章, 如果单纯靠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写状物的文章, 不仅枯燥, 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在作业中要求开展养殖活动, 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且还能使他们获得大量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如, 在学习了《爬山虎的脚》《鹅》等课文后, 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是让他们回家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或者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 每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布置作业后,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完成作业。通过这种作业形式, 学生不仅学习了如何写有关状物的文章, 而且还学到了许多课文上学不到的知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它的优化设计, 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发展独特个性。语文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作业设计理念, 变单一的知识学习为综合训练, 去研究、思考作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既要符合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又可以使人人参与, 各有所获。当然, 作业的有效设计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并不断地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姚爱玲.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策略[J].学周刊, 2011 (02) .

[2].赵莲芳.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小学语文“六性”创新作业的探究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9) .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 篇3

关键词 能力;作业;兴趣

为提高学生素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改进作业设计,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设计口语型作业,提高学生朗读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1.读背型作业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性,也是语文作业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征之一。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设计朗读和背诵作业。首先,朗读和背诵的内容要有所侧重:(1)注重朗读和背诵精彩的文章、文段,尤其是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或细节描写的文段;(2)学生自己选择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文段。其次,读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1)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给父母听;(2)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朗读或背诵课文;(3)要求学生限时背诵规定的课文内容。

2.复述型作业

它是学生把课文内容转变成自己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把每一篇课文或指定某些材料作为复述的内容,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加工,注意不要改变基本内容,再把内容复述给别人听。经常开展复述课文内容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3.演讲型作业

这是要求比较高的口语作业。演讲的材料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社会近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我针对近期学生喜欢上网打游戏的现象,把它作为一次家庭演讲的作业题目,学生向自己的父母进行演讲,由父母进行打分。通过演讲,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打游戏的害处,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设计书面型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第一,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作业设计要多元化,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和巩固知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积累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一路 着溪流,着山势,溪流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溪声也时时 ”。读了这句,我发现了两对反义词( )——( ),( )——( )。

学生通过填空,进一步理解了作者对溪流的描写中反映出的思想感情,也积累了词语,巩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第二,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要体现作业的趣味性。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享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就应当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将其融于游戏、绘画、表演之中,使其具有一定情境性,从而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一段祝福话或制作一张贺卡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第三,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要采用作业数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内容分层等等方式,体现作业的多层次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如:在学了《草原》一课,我把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设成一个“自助餐”,让学生在宽松的选择范围内自选完成,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其设计如下:

①辨字组词:绣( ) 既( ) 羞( ) 勒( )

透( ) 急( ) 差( ) 劲( )

②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③谈谈“河!”“快了,快到了!”“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各所表达的感情。

④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创作一幅草原美景。

⑤摘录文中比喻句。

⑥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草原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当然,设计这样的作业,老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好强的心理,让学生知难而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试一试,做一做,学一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性、艺术性的设计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篇4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更新和创新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布置语文作业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培养其语文学习的能力。但就当前形势来看,教师布置语文作业和对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期待相差甚远,语文作业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并不高,教师期望的成效和投入的精力呈现反比。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工作,不断贯彻新课改的要求。1.作业量大,效能低下

由于小学生无论是从智力,还是记忆力上都尚未成熟,所以对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一味地加大作业量,应该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来进行检查,因而能够发扬学生独立思维的本领。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是教育领域内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作业负担作为课业负担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部分教师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更高的效率,不惜一切采取“题海战术”的方法。这不仅不符合教育规律,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教育方法和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让孩子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无稽之谈。现今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不仅来自教师,还来自家长,作业量超出了学生的承担力。对家长的访谈中也体现了这个问题:

问:除了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您还会给小孩布置其他的作业吗?

答:那是肯定要布置的。如今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当然要让自己的小孩多读、多写、多练了。一般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让小孩做从书店买来的课外辅导资料或者试卷之类的,时间能利用就要合理利用。

问:那这样会不会增加小孩的课业负担和压力呢?

答:那没办法,大家都这样做,总不能让自己的小孩落后。

从老师和家长布置作业的程度来看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长期以往家庭作业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固化现象,也就是说,大多数家长很少会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不同,合理、灵活地布置家庭作业,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几乎相同,这也是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又一原因。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曾明确指出小学生的作业量不得超过一小时。但从现状调查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普遍的远远超过一个小时。作业量大,长时间使大多数同学身心疲惫,患有“拖延症”,失去做作业的兴趣甚至失去对某些科目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使“增负”与“减负”背道而驰。2. 作业设计存在形式上的单一化

当前大多数教师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千篇一律,大都局限于书面作业。当前以知识巩固为主要目的书面类作业仍处在作业形式的主流位置。这种书面作业主要表现形式为抄写生字词、完成配套练习册、识记并背诵课文、写作文等。不断重复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学生记忆。但是长期使用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不断机械的重复而不进行创新,定会使学生排斥做作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也会出现应付、敷衍语文家庭作业的不良态度,认为语文家庭作业不过就是随便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缺乏挑战性,极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这样的作业既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其创造力的发挥。3.作业设计内容枯燥,布置上存在一致性

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主要是常规性的书面作业,主要有抄写生字词、比较形近字、背诵课文、做课后配套练习题。这种仅仅围绕课本知识来设计的语文家庭作业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业的热情。此外,大多数教师过于依赖于教材,对教参内容不加分析只是一味布置现成的作业,没有自编内容。这种常规性书面作业,只注重学生的写,却没能调动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耳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这样单调乏味、缺乏创新性的语文家庭作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谈“减负”,何谈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大多数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考虑,采取同种难度的作业设计模式。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小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对学优生而言,比较容易做的作业对其没有挑战性,不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对学困生而言,比较难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适宜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效作业设计的目的难以达成,也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教学目的也会出现偏离。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时尽量达到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这样也能使“减负”落到实处。4.作业设计独裁封闭

当前语文作业设计的主体是各任课教师, 作业设计主体单一,具有很强的独裁性与封闭性。教师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布置什么样的语文作业就布置什么样的,而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需要什么样的作业,学生成为被动的服从者。教师的这种作业设计的方式,不利于达成总的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语文教学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与实践性,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局限于课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体验,难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有效的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新性。因此,当前作业设计应将学生纳入作业设计的主体范围之中,让学生成为自己作业设计的抉择者。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作业的顺利、高效完成。5.作业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当前教师对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足,导致语文家庭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的教材、教辅材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作业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缺乏对教材教辅必要的分析与整合。没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挖掘作业资源,家庭作业资源范围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局限于课后习题和配套的练习册,这种单一的作业来源,不利于发挥语文家庭作业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同时,过分依赖教材、教辅材料的作业来源显然也不利于提升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参与主体也只限于学生、教师。对家庭作业活动的其他可能性参与者利用开发力度不够,学生家长作为家庭作业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理应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与其沟通、合作从而更好的实现家庭作业的功效。6.作业评价片面,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篇5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稳固和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几乎天天要写作业,老师也天天要批改,可以说都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可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似乎并不是很乐观,大部分学生有消极、抵触情绪。语文作业成为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负担。

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内容不新颖

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大量的稳固性练习。很少有老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弹性作业,使学生到达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并没有明确的理由和清晰的意图,对作业训练缺乏精心挑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作业就是应付,没有丝毫的兴趣及主动性可言。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

二、作业量过大,机械重复过多

我们的许多老师,向来在布置抄写、背诵的作业时,总是说“把课文读五遍,把这些生字每个写两行……”,这种作业特别是在低年级的作业布置中大量循环出现,老师好布置,学生好作业,家长看得见,有的最后加上一句,让家长陪着默写生字背诵课文签上大名。其实,反复操作式的训练作用在于记忆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收效甚微。机械重复的作业只会加重师生双方的负担。

新课标要求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从形式到内容入手,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形式上要活泼多样,内容上表达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各项作业,让作业成为孩子稳固知识、快乐实践、积极创新的园地。那么,教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上学期我做了一点尝试:

首先,要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不断地吸引学生。如学习生字“辩”时,我是这样引导的:“你能想象和它相近的字有哪些吗?”,孩子们想到了“辨、辩、瓣”。那你能找到区别他们的小窍门吗?学生们各显神通,想到很多方法,可贵的是孩子们能够巧妙的把音、形、意结合,去区分。比方:区分需用心,辩论要发言,梳辫用绳子,花瓣中间有西瓜。

其次,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设计作业题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平时可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难有易的选答题。

平时我尝试着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组作业。

1、基本练习: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生字、词语、背诵等稳固练习,主要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2、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主要适合于中等生。

3、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优秀生。

在教学《白杨》一课后,我借鉴其他老师的做法设计了如下分层作业:

1.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白杨礼赞》,了解更多的知识。

2.爱习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学完《白杨》后的感受。

3.爱朗读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读出感动你的段落。

4.爱绘画的你,不妨画一画白杨。

5.爱唱歌的你,不妨学习歌曲《小白杨》,然后唱给大家听。

6.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以上六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假设干题完成。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选择做难做的,能力弱可做简单的,但由于学生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再次,要让语文作业走进学生的生活。

1、布置生活性作业——让语文回归生活

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要给更多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时机,更好的方法就是使作业贴近生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内容学生体会不深,我就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如春天到来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了“春之声”手抄报比赛,还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习作等。完成这类作业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的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平台,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抄写和背诵练习,它还包含了发生在学校之外的有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经验。

2、布置趣味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应该具有兴趣性,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会跃跃欲试,使学生在一定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的快乐,获得成功地乐趣。趣味作业形式多样:如“画一画”,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孩子们对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对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理解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可以画一幅图画,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爱。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微作业设计案例 篇6

—— 立足课堂 着力单元要素

巧设微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课文题目/

课时

第八单元《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分析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德国作家于尔克·舒比格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世界之初万物稚拙而自然的生活状态,引发学生对世界最初景象的遐想,并深切感受到只要万物遵循规律、各行其道,世界就会和谐美好。

学情

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缺乏本文所涉及到的“太阳”“月亮”与“水”等事物的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本文的长句子比较多,朗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图片,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子,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童趣,激发想象,畅所欲言。

教学

目标

1、感受课文中奇妙的想象。读好长句子,并能进行迁移运用。

2、能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微作业

目标

围绕课文“世界之初是怎样的”展开想象,可以仿照课文第2、3、4自然段中“有成功有失败”“反反复复”“重复强调”的句式去写。

设计

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适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童趣,激发想象,畅所欲言。

具体微作业设计

题号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与时长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神秘的世界之初充满想象,进而提问: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世界究竟是怎么开始的呢?让学生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时长:10分钟。

语文微作业设计案例

—— 立足课堂 着力单元要素

巧设微作业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课文题目/

课时

第七单元:《蜘蛛开店》(第2课时)

教学

内容

分析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他织口罩用了一整天。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涵丰富。

学情

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的现象,因此,教学时,应化整为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续编故事。

教学

目标

1.发现故事反复的结构特点并学会复述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微作业目标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设计

思路

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再通过讲故事落实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续编故事,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具体微作业设计

题号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与时长

蜘蛛后来打算卖什么?招牌上又会怎么写?来了怎样的顾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试着用“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的结构,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续编故事的能力及讲述故事的能力。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篇7

一、快乐作业重视内容的拓展性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着眼于内容拓展的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应通过作业设计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基于教材, 超越教材, 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开阔视野, 提高素养。

1. 注重朗读, 拓展内容的宽度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应作为平时语文作业的重要内容分散加以落实。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要积极寻找教材的“拓展点”以及教材与课外读物的“连接点”, 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自然延伸。在教学某篇课文时, 推荐多篇同题材或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例如学了《第一次抱母亲》, 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一组歌颂母爱的文章, 有些课文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 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本名著。

2. 注重查阅, 拓展内容的广度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 可结合教材内容, 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查找相关的资料, 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学《我们爱你啊, 中国!》、《大江保卫战》等课文时, 可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 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主动求知, 学会合作, 学会搜索信息, 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注重表达, 拓展内容的深度

教师要把读写结合作为设计语文作业的重要思路, 通过作业中的写话或习作练习, 及时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的语言和感受, 诉诸笔端, 形成文字, 使学生懂得“学”是为了“用”, 逐渐培养读写兴趣。例如, 学了苏教版教材单元练习“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可以让学生写一段话, 用上其中的部分成语;学了《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等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句描写自己家乡的景色;学习了《蝉和狐狸》这篇寓言后, 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蝉和《狐狸与乌鸦》中和乌鸦见面后的情景。

二、快乐作业体现形式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 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抄抄写写, 形式比较单一, 内容机械重复, 学生写起来感到单调乏味, 毫无乐趣可言。因此, “快乐作业”应追求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听、说、读、写、画、演等多种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1. 注重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灵活的形式以科学的内容为基础, 不管什么形式的作业, 都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 体现基础性、实效性。例如, 让学生抄写生字词是必要的, 但抄几遍最合适?有的教师通过调查研究认为, 对于一般的生字, 学生写三四遍就可以掌握了, 写多了反而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也不利于写字质量的提高。

2. 注重语文作业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 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 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 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 同时积极搭建“平台”, 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等活动, 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知识, 增长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 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从中丰富了语文知识, 增长了语文才干。再如学习了《碧螺春》之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中国是一个茶香之国,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现在电视台有一个宣传碧螺春茶的广告画面, 请大家为它配上一两句广告语, 学生们踊跃参与, 一个个都成了才华横溢的“广告策划人”。佳品不断涌出, 发人深思:此茶只因天上有, 人间难得品一回;饮碧螺春茶, 品中华文化;集天地之灵气, 汇天工之巧夺;较之桂香略出一筹, 比之茅台犹胜三分……

3. 注重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征, 语文练习的题型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即“寓练于乐”中。

(1) 创设情境, 开发情趣。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 让学生“给文中人物画脸谱, 写简介”, 写画结合, 情理相交, 富有趣味。

(2) 链接实际, 激发情趣。如读了《我们爱你啊, 中国!》后, 组织学生进行“我做祖国小导游”, 寓积累与表达于一体, 突出个性感受, 激发倾吐欲望。

(3) 质疑问难, 激活情趣。如读了《小儿钓垂》后, 让学生就课文插图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审核教材, 学用结合, 升华认识。

三、快乐作业注重设计的自主性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习惯于给学生布置统一的、刚性的作业, 这无疑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因为拥有自主的学习才是真正个性化的学习, 才是更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打破统一、刚性的思维定势, 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 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例如寒假中让学生完成“话过年”的专题作业。学生或根椐自己的特长、爱好拟写所贴的春联, 或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追溯这些习俗的历史缘由, 或参加过年时的有益活动, 写文章, 画过年时的喜庆景象……有的教师在课堂学习结束时常常问学生“学了这一课, 课后你打算做点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这样的作业, 学生肯定是乐意去做、认真去做的。如教学《所见》一诗后, 有的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袁枚更多的诗作;有的根据诗中的意境画一幅画;有的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有的搜集了许多关于农村儿童活动的诗。

四、快乐作业讲究布置的艺术性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 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 还需要付诸一定的意志努力, 因此, 做作业本身是一件苦差事。要想使这件苦差事变成学生乐意去做的事, 教师除了对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外, 还需要在布置作业时体察学生的心理, 讲究语言技巧, 提高作业布置的艺术性。

有的教师布置作业时善于激励、诱导学生, 他们不把作业当作一种外在的要求强加给学生, 而是经常对学生说:“学了这篇课文, 我想你们一定非常想找来原著读一读。”“这么优美的文字, 要能背下来该多好呀!”“这么有趣的故事, 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很想听一听。”“你如果在今天的写话中能用上这几个词, 肯定是锦上添花。”……在信任和期待中, 教师设计的作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教者有心, 学者得益”。实践证明, 具有拓展性、多样性、自主性、艺术性的作业, 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 真正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让学生勤于学习, 尽情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及评价 篇8

一、作业的设计

作业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课堂的知识;二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传统教学仅仅把作业看成是教学的查缺补漏。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需要,而不只是布置一些简单、刻板、缺乏创意的题目。作业设计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单一形式的“写”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做起来简单。有的学生做起来难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2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作业为实践型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灵活新颖、富有情趣。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就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就越强。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作业也常常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笔者曾尝试过几种不同的语文实践性作业。如续写、观察体验、画图想象、排演课本剧等,学生对此类作业颇感兴趣。

3联系学生生活,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的学习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语文无处不在。教材只是例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让语文作业跳出语文课本,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二、作业的评价

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智能的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要用赞扬、鼓励、期盼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长期以来,课外作业机械单调,枯燥乏味。课外作业往往是“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课外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日趋单一,注重作业形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课外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课外作业的革新迫在眉睫!

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当前亟待改革课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就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

从国内看,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课外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 1

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实施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设计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内容领域。(4)通过作业发现他们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履历。

2.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

1、趣味性课外作业的设计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

2、差异性课外作业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3、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

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4、开放性课外作业设计

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5、综合性课外作业设计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来完成作业,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研究的方法、对象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行动研究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不断进行新的作业设计形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能减轻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3、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不断修改,最终形成成果。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二、三、五年级的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

(三)研究原则

1、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尝试、实践趣味性作业,不仅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3、综合性原则。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大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内外沟通;二是学科间融合。

七、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学生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09年11月)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业设计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研究报告2.相关论文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候鹏飞负责课题方案的总设计,研究活动的策划、组织撰写结题报告 组员: 付妍婷武秀红谭宝虎李文香谭海娇进行具体操作,负责相关研究。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上一篇: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下一篇:油漆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