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2024-05-10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共9篇)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1

蒲场镇大溪小学

徐茂林

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1、资金短缺,投入不够是导致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因素。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农村学校还没有解决好校舍问题,教师无住处,学生无桌椅板凳,根本挤不出资金来搞校园文化建设,更不要说休闲娱乐场所了。校园文化建设从何谈起。

2、教育价值观和办学理念模糊是阻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

大多数农村学校无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使学校的发展无生命力,校内无生机与活力,师生无动力。这样的学校会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和教风吗?校园文化建设无处生根。

3、制度文化不健全,难以体现人性化发展导致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无保障。

多数农村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制度和方案。但是,领导不重视,上级不督检,有计划不落实,有制度不执行,夸夸其谈,敷衍了事,校园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

三、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进与措施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切实符合本校的特点,发挥农村学校自身的独特优势。不应因为某些硬件设施暂时跟不上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而应根据各自特点,认真挖掘、利用好校园的隐性资源。我认为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农村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市小学,但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外在标志,加强农村小学物质文化建设。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入手:

1、净化。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等,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3、美化。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实用为原则,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师生情操。

4、硬化。学校地面硬化,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5、规范化。学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传栏、有阅报栏、有黑板报、有校园广播、有少先队活动室等的,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师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还可分区域写挂出一些固定标语,给学生以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如:“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金钥匙。”、“让优良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等。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

虽然是农村小学,只要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各种活动,良好的校风在各项活动中逐步会形成一种舆论或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入手:首先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确立学校重大集会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迎新生会、毕业典礼;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六一”、“教师节”、“十一”、元旦、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一次集会一个主题,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其次,确立属于学校师生的节目。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再次,定期表彰奖励“文明班级”、“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给有进步的学生发进步奖,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第四,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创办宣传橱窗,反映校风校纪,表扬先进典型事例,定期更换。第五,创办校刊,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学生的优秀作文等进行排版编印,下发各班传阅。设立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校少先大队牵头,成立广播组,各班学生每周投稿,选优定期播音,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设立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等,每班至少订有一种报纸,每周更换。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看一份报纸,看一本好书,会唱一首好歌,会说一句格言。学校图书室每日开放,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图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使学生对书的爱好成为首要爱好。第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开展活动,专人辅导,让每个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2、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1)抓好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校各部门、各组、各科教师,要求互相信任、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文人相亲”,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弘扬奉献精神,形成“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良好校风。

(2)重视老师的理想教育。教师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缔造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应有高尚的教育理想,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教师才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去研究教材,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包容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3)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诸方面的表现。

重视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一定要有理想,这是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创设培养心理健康的情境,让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辨清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现实中的假恶丑;树立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雄心壮志与毅力胆识。

(三)加强农村小学制度文化建设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四)加强农村小学和谐人际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章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健康成长。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2

1.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 对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 农村中小学的硬件建设得到了加强, 但办学理念依旧, 管理还是老办法, 学校文化建设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的意识和机制还未有效建立, 校园文化生活单调乏味。部分师生仍存在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倾向, 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短期效应的制约, 师生的兴奋点过多放在课堂教学上, 学校建设规划中欠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前瞻性思考。

(2)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模糊不清。大多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形式, 追求时尚, 缺乏创新性。现今, 各校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一些学校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很模糊的。不少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的功夫花在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上, 并称之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的内容也大多大同小异:花草假山、名人画像、校园雕塑等。如果“名人”和雕塑不被校园里的多数人“认识”和认同, 这样的建设有何意义?它违背了校园文化的本义, 或者说这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 却在大张旗鼓地抓“校园文化”建设, 必将导致领导随心所欲, 教师无所适从, 学生漠然置之。

(3) 忽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忽视队伍建设, 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人文关怀。当前, 农村中小学普遍认为, 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某些人特别是主管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事情, 与学校其他部门没有什么关系, 全体师生参与不够, 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时, 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 执行的严肃性不强, 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意识, 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即使有完整的规章制度, 但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队伍不够广泛和强大。

(4) 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建设, 重在建设, 而建设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造成今天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落后, 投入不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农村,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适龄少年儿童少了, 学校规模也就越来越小。一些学校, 只有十几个、二十几个学生, 两三个老师, 但“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课程一门也不能少, 每门课都得开齐。因此, 每个老师, 一个星期几十节课, 一天到晚都待在教室, 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文化建设。

2. 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的同时, 突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的同时, 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 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 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 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校园精神文化是不断适应社会精神文明发展要求的, 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和缩影, 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 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与现存社会文化趋同, 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坚持“两手抓”的政策, 使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农村中小学要创建的校园文化, 既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 同时又要积极吸收有益的外来校园文化的新观念、新经验, 使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方向发展, 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

(3) 加强校园活动建设, 重点突出师生,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 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性, 设计和采取多样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 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 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3

摘要:本文主要以重建学校文化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学校环境文化、师生精神文化、校园师生心理建设、校园师生生活文化、社区文化共建等几方面,提出在当前农村小学重建校园文化必须结合自己的特色,深入挖掘各种有用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快课程改革与创新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G621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校在舞台正前方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极具个性化展板,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书写了课改的语丝,向社会、家长宣传课改。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八个大字,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并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具有梅兰竹菊的品格,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学校上下操场栽种松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柳树、國槐、火炬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二个栏目:《才艺大比拼》,《放飞想象

遨游苍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鉴于此,学校与集新的果林场进行定期挂钩,充分利用这个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果树栽培种植的技术,懂得管理果树,同时也受到劳动思想教育,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心浇灌花朵。近几年来,我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实施减负的大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应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学会了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师是采用“倾斜政策”的办法,即:“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鼓起了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为人的尊严与待遇,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

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优秀中队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规章。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我们利用少先队值日员检查落实。每周一公布,还开展规范教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每学期规定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月。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強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例如请派出所、司法所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做好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能与家长紧密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许多家长能够为了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4

安溪县长坑田中小学 王永建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赋予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因此如何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已成为当前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然而当我们回过头审视当前的基础教育时,我们不难发现,不和谐之音时时可闻,不和谐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当前应该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重大课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认真地加以探讨和实践,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农村小学构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特别是在提倡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优化育人环境,构建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呢?

我认为,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从思想认识、科学规划、管理创新等方面着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大方向,是宏观思路。具体地说,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创建科学的学校管理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要做到学校办学理念、管理理念与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应该以建设和谐社会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确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将建设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方针,形成内涵丰富、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

首先要以和谐管理促进和谐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通过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和谐管理的核心是使各种教育要素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学校管理要保证以下各层面要素间的协调运转: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内部 1

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教育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和谐发展,学校教学各学科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其次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制度化建设。文化制度包括学校颁布实施的教师奖惩制度、教科研制度、教师行为规范、学生日常常规等规章制度。这是约束教师、学生的基本准则,对教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和具体要求。例如: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的特点,师生共同制订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校歌、校服等,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队等的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通过文化制度的建立健全来规范师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貌,促进制度文化的和谐发展。

再次要加强与教师的情感沟通。注重与教师沟通,充分信任教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习惯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决定了教师能够自觉和自愿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具备自律和自强的精神,给予教师自由和信任可以让教师产生更大的激情和创造力。学校是一个文化聚集地,因此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活动,创设一些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如:元旦的联欢会,节日的活动,健美操比赛,体育娱乐活动,在这样活动中教师能够聚集在一起,在活动中能够增进教师彼此之间的感情,培育教师对学校的情感认同,让校园文化氛围更加健康和谐。

二、要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文化

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教师的人格也在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美国麻省威廉斯学院心理学教授索罗门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心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这充分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甚至对学生人格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啊!

那么在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师生人际关系呢?

第一、要加强与学生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平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教的权威,而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地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信任老师,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第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课堂在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样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杜绝专制作风和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应该关爱帮助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教师不应该刻意地去针对某一个学生,制造冲突矛盾。特别是在师生之间发生某种隔阂、矛盾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已的情绪,主动地、妥善地加以消除,要不断地提高自已的素质,完善和发展自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总之,这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一种“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一种情感关系”,又应当是一种“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它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互动中要善于创设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

三、要营造独特的学校环境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净化作用及激励作用。可以说,校园文化氛围就是一个“染色缸”,会把人的心灵着成不同的颜色。学校必须极力维护积极健康、文明、进步的文化氛围。以正压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曾在报刊上读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纽约市的地铁结构复杂,人员混杂,成为纽约市犯罪率最高的场所之一。朱利安尼市长在任期内却很好地扭转了这个局面,他用了一年时间就使地铁的发案率下降了33%。被历任纽约市长公认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样被朱利安尼顺利地解决了。而他使用的“妙计”却是:调整地铁站的背景音乐,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放莫扎特典雅的音乐。

报道评论说:正是这些高雅音乐,彻底驱散了地铁站原来的暗昧、混乱的“犯罪空气”。闲杂人等在典雅的音乐氛围中,原来积藏的图谋意念没有了发泄的合适“背景”,逐渐离散而去了。

究其原委,就是朱利安尼市长充分运用了“情景管理”的理念,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个氛围之中,人们不由自主地认同了某一种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发生了微

妙却又显著的趋同性变化。

有一所学校,有一条成文的规定:在早晨师生到校时,播放激昂的乐曲;在下午第二节课间,播放一曲舒缓悠扬的乐曲。并指派专人负责完成这项工作。这种做法,与上述朱氏之举真可谓如出一辙。早晨播放激昂的乐曲,给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由此开始一天紧张激烈的学习和工作;午间,师生的精力已然付出较多,此时播放舒缓的乐曲,可以让师生从疲乏的状态中感到豁然清新,倦怠的身心一下子得到“按摩”。

可见对学校而言,借鉴管理学上的“情景管理”,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譬如一条集合了学生书画和盆盆鲜花的走廊,就免去了教师对学生跑跳打闹现象不绝于口的训斥;一处绿树成荫的场所,添置几方石桌石凳,就为师生营造了课外阅览、交流、谈心的佳境;一曲优美的乐曲适时地飘荡在校园,可以凝聚人心。学校周围优雅的氛围,美好的校容校貌,合理的布局,精美舒心的装饰,能让学生耳濡目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启迪他们的心智,形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学校是求学的场所,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也要重视陶冶情操、提高师生素质的过程。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集体观念和心理素质。这是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统一。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所在。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营造和谐育人氛围的重要手段,在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就会逐渐建设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从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之,新课程理念赋予学校教育的职责,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当前应该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重大课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唤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参考文献:

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⑵华中科技大学 李耀臻:《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

⑶丘平良、江长瑞:《三位一体共促德育》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5

府谷镇贵峁完全小学 校长苏万亮 学校需要怎样的校园文化?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师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要让学校的每一块空间,都能彰显师生的精神面貌。只所以需要这样的校园文化是因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正如人们所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一所好学校学校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领导与管理是我校的一句流行语。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起多种各类文化规章制度,牢固树立“文化兴校,文化强校”的理念,坚持“以文化育人立校,素质立身树人”的思想,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建明荣知耻、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感染学生,以优美的校园文化滋养学生,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位,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逐渐形成了我们贵峁完小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校园精神积极进取,学校管理者必须努力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一个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主题能给师生以辅助成长的关键作用,方便我们的教育真正达到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的境界。

一、构建有教育感染的环境文化

环境宜人的小学校园当然能让学生有回到家的感觉,能让学生体会家的温馨和亲情,具有熏陶人的作用,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色彩缤纷的百花园,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这些都需要学校的“硬件”设施,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前进。但是农村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有其先天的缺陷,这也是导致部分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进行的最根本原因。当然,这样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我们可以集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建设大门文化、围墙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班级文化、绿色文化、德育文化、责任文化、墙壁文化等。

大门文化:现在经过建设及配套完善的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有学校大门,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做一些文化的文章。可以在大门两旁书写上具有号召力时代特征的标语,如振兴中华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使人们从校门经过感受到一

种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围墙文化:走进大门的围墙墙壁上可以贴上祖国的地图、世界地图、教师风采、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雷锋像、《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长寄语等。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走进大门,在最显眼的教学楼墙壁上刻写上富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魂等语言。当然这些语言要经过提炼,或者可以发动教师进行全校研讨,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及创造性、使人进入校园便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做有志少年的决心。

走廊文化:有教室就有走廊,我们还可以发挥创意创设走廊文化。可以在走廊上建立学生作品展示栏,贴上学生的各类作品,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美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激起学生创作的动力。同时,可以在走廊上贴上名人名言,有激励性和教育性的标语,师生的教育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育人目标„„,这样富有文化气息的走廊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园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风景。

墙壁文化:有教室就有墙顶,墙顶就是墙壁上方,我们还可以发挥创意创设墙壁会说话的墙壁文化。可以在墙壁上方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相关文化。我的校园我爱护,我的班级我管理,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的管理文化;人人有责在肩,人人负责在先的责任文化;育有文化底蕴的现代人,树有人格魅力的高尚人,做有艺术修养的文明人的素质文化,点亮德育魂,放飞教育梦,育人先育心,重在学做人,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幽雅的环境陶冶人,用先进的榜样鼓舞人,以浓厚的情操感染人,用丰富的活动锻炼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德育文化;有效教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创设情境、走进文本、自主感悟、交流展示、突显效果的高效课堂文化;以礼为魂,和谐育人的礼仪文化,文明礼仪童谣、安全三字经„„这样富有文化气息的墙壁应是学生学习的优美环境,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教室文化: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

语,黑板后不定期办好黑板报。各年级教室分别确定班级文化主题,一年级“礼仪”,二年级“爱心”,三年级“慧心”,四年级“孝心”,五年级“诚信”,六年级“感恩”。各年级各班教室以班级主题创设出温馨的班级氛围,学生的意见栏,好人好事栏,班级园地„„,只要激发起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欲望,相信这里是文化建设最为有特点、最为精彩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感悟,塑造健全人格的好地方。

绿色文化:校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要注意进行绿色建设。每个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及获得资金支持的不同进行学校绿化建设。但不是栽下几棵树,种上几种花这么简单。应统筹兼顾,合理地对校园进行绿化,使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当然我们也可发动学生自我建设,如“大手牵小手,美化我来做”活动。特别是山区就有这种便利的条件,山上有各种野生的花草树木,经过大家的努力与巧手也一样能布置出“精品”来。做到花草能育人,墙壁能说话的育人功能。

洁净文化:洁净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意识。做到校园内外干干净净、清清洁洁、室洁园净。

二、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单单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上,还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小学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起各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动,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在制度方面,要改变过去学校负责定,教师遵照做的老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依据“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氛围。要让学校各项制度制定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在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融于一体。教师在制定、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导纪,严于律己。好的制度

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在平凡岗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磨练迅速成长。正如学生不到位一定是教师不严格,教师不优秀一定是领导没把关,领导不出色一定是校长不细致是我校的一句流行语。在制度的引导下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会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倾斜政策”,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信心,鼓足了上进的勇气。

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抓好学校集体意识的培养和舆论建设。集体是由一定数量个体组合起来的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动的团体,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情感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培养集体意识,要求每一位学生要有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反对个人主义。正确健康的舆论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以保证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它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了基础。可以采取对舆论的强化诱导,培养学生向上的品格,也可以时时总结,召开会议,,通过宣传栏,广播室总结优缺点,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

三、构建美好心灵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在对师生精神文化营造上,善于运用教学设施,活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教育等。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我常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提炼校园文化是校长的教育艺术,校长的教育艺术也就是办学思想集锦。有人说,校长是钢琴家,弹好一个音符,组成一首优美的曲子;校长是建筑师,让一个一个的工程队伍按设计图纸造起一幢精美的大厦;校长是指挥家,把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部协调组成一支优美的曲子。因此,校长要用文化熏陶每一个人,用精神激励每一个人,用榜样感召每一个人。用人所长,团队合作;宽容理解,激励奋进。良好的团队协作,离不开校长的人格魅力。只有教师成长,才能有效促进学校的

发展,学校渴望教师人人做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下细功夫备课,下苦功夫备课,下深功夫备课,人人兢兢业业当好一名人民教师。

加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虽然是农村小学,只要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各种活动,在各项活动中会逐步形成一种舆论或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入手:开学典礼,每周一国旗下讲话、作文、演讲、唱革命歌曲、国歌、队歌、校歌、美术等竞赛,庆元旦,庆“六一”,庆国庆等队会活动以及“我为队旗添光彩”、“文明从我做起”、“文明礼仪四招”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取得了显著效果。

确立属于学校师生的节目。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式,满足学生发展的 内在需求。

定期表彰奖励“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给有进步的学生发进步奖,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创办宣传橱窗,反映校风校纪,表扬先进典型事例,定期更换。

设立阅读栏、宣传栏、黑板报等,每班至少订有一种报纸,每周更换。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看一份报纸,看一本好书,会唱一首好歌,会说一句格言。学校图书室每周开放,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图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使学生对书的爱好成为首要爱好。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乒乓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开展活动,专人辅导,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

加强教风建设。抓好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校各组管、各科教师,要求互相信任、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文人相亲”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弘扬奉献精神,形成“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良好校风。重视教师的理想教育。教师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因此,教师应有高尚的教育理想,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教师才有可能平心静气的研究教材,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包容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要重视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一定要有理想,这是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创设培养健康心理的情境,让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辨清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现实中假丑恶;树立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雄心壮志与毅力胆识。

校园是一方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要营造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乐园,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树立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

经过构建,有环境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我校师生工作在和谐的校园,心情是舒畅的;学习在和谐的校园,思维是活跃的;行走在和谐的校园,思想是空灵的。与此同时,贵峁完全小学能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能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能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是一所散发着文明气息的山村学校。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6

一个孩子从咿咿呀呀的幼儿园入园,到满腹经纶的大学毕业,在校园里将要度过20年左右的时间。寒窗20年,规划了人生发展的愿景、储备了远程起航的条件,因此学校不仅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舒适幽雅的校园环境和文明尚礼的人文环境,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巨大。本人长期在静宁农村学校任教与参与教育管理,现就农村小学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现状

目前,静宁借教育改革之风,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走规范化办学和精细化管理之路。放眼校园,好多学校楼房林立、绿树成荫,昔日破旧的平房校舍已荡然无存。然而,随着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好多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生源急剧减少,教育质量明显下滑,时时面临着撤并关门的尴尬境地,校园文化建设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及校园环境比较薄弱。近年来虽然好多村级学校通过危房改造等项目对校舍进行了翻建,但目前还只是处在解决最基本的需求的层面上,校门、旗台、围墙、厕所、操场等配套设施设备标准低质量差,学生课桌椅破旧,文体器材短缺、实验仪器匮乏。比如大部分村级小学的围墙都是土围墙,由于年久失修现在都是危墙;好多村级小学没有篮球场,没有排球场、没有乒乓球台、没有活动器

力去思考文化建设、精心布置教室、悉心组织文体娱活动。三是大部分学校的经费比较紧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学生大量向城区学校涌入,乡村学校的学生急剧减少,导致学校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比如会师镇蒲杏小学两个级4个学生,年办公经费2400元,会师镇东河小学共12个学生,年办公经费7000余元,这些学校仅能保持正常的运转,要投入经费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不现实的。

二、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进与措施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各自特点,认真挖掘、充分利用好校园的隐性资源。本人认为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凝练学校的一训三风和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校训可以引导师生的行为举止,起到无言的熏陶作用,并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校风是一种精神文化,会对师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等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而持久的巨大影响;教风是教师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的综合体现,是其人格、修养和知识等的外化形式,是学校形象的灵魂;好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体现着学校的品位与格调,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农村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凝练出鲜明的“一训三风”,并使其深入教师、学生心中,做到人人皆知、人人饯行,构建出学校自身的精神文化核心。

2、注重标语的激励和熏陶作用。标语内涵丰富,且制作简易,特别适合于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校园不同的角落刷写醒目、规范、科学的标语,比如在学校门口可以刷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知礼 明仪 树德 启

5、因势利导,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同学之间应建立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教职工之间要相互尊重、腹心相照、以诚相待,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共同努力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好。

6、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精心布置我们的校园。农村学校规模小,经费少,我们不可以花更多经费维修校舍,但我们可以发动全员师生,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没有足够的经费做大型的宣传牌,但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作品上墙装点我们的教室。从小事做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正确的心态和优秀的品格。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只有把小事做细,才能成就大事。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7

1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 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它是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文化体系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学生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学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2]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3]校园体育文化是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处延的独特文化现象, 它与校园的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同时, 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2 农村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2.1 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2.1.1 规范行为, 树立理想

中小学生的认知还不成熟, 体育运动, 特别是学校大型的运动会或体育节等以其隆重庄严的仪式将学生团结在一起, 通过运动项目的规则、竞争, 能使他们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学校的基本要求, 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运动竞赛, 经过团结协作, 勇敢拼搏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或是失败的酸痛, 使他们从小就体验人生创业、成功、失败及荣誉的艰辛, [4]从而在他们的人生道路的初始阶段就促使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2.1.2 发展个性, 展示自我

中小学阶段正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基础的时候, 为他们创造条件发展个性、展示自我是有必要的。校园体育文化,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每个参与其中的中小学生都可以在运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不同的运动项目中, 由于内容和方式的差别, 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有的需要勇猛果断, 有的需要稳重镇定, 有的展示柔美和谐, 有的凸显阳刚顽强, 丰富的项目为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生长营养。

2.1.3 开阔视野, 增加知识

农村中小学的条件和师生的体育知识、视野都有限, 缺乏体育文化建设的气氛和设施。在广大城市中小学生为申办奥运加油, 亲自到现场为球队呐喊助威的时候, 农村中小学生却只能作壁上观;当城市中小学生开始玩轮滑、跆拳道, 进行定向越野的时候, 农村中小学生却还在泥巴球场上拍橡皮篮球。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对于农村中小学生的体育知识的丰富、文化视野的开阔是很有帮助的, 能够有效的拉近他们与现时代的距离。

2.2 对社会文化的贡献

农村中小学校通过体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而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 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从小就将体育的概念突破出锻炼身体的范围, 走向文化的领域。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方式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 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公平竞争意识, 激发民族自豪感。[5]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 体育文化对于学生将来走入社会, 为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关键作用。

2.3 对全民健身的基础作用

在农村中小学, 通过以体育教学和运动会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文化建设, 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的体育活动,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掌握终身体育的技能, 了解和认识全民健身对人、社会的积极作用和贡献。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价值观念,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对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3 农村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3.1 抓好常规的体育活动

体育课、两操和课外活动是中小学常规的体育活动, 抓好这三项内容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体育课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为核心目的, 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教材的全面性、整体性和趣味性;两操是中小学生参加锻炼的最基本的内容, 但它有一定的强制性, 在实施的时候要注意变换方式, 争取变被动为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 较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 但要注意利用时间充裕的条件和学生的积极性。

3.2 抓好运动队的建设

运动队的建设是向上一级学校或专业队输送人才的保证, 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 是学校展示自我、树立形象的头号招牌, 运动队的优秀成绩能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运动队的成绩好, 学校的运动基础就好, 参与运动的人才梯队也就能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环, 也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运动和锻炼的队伍中来。

3.3 开展文化节、体育节、体育周等体育文化活动

农村中小学校应该效仿城市的体育传统学校, 广泛开展文化节、体育节、体育周等体育文化活动, 实验证明这是一条很有效的传播途径。在这些体育文化活动中可以进行针对学生、体育教师、学校教职员工等不同人群的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活动, 还可以结合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进行各种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 有条件的甚至还可以邀请到本土的体育明星现场讲说。既丰富了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同时又能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拓宽视野, 丰富体育文化知识。

3.4 创造性地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在农村中小学校, 由于硬件设施和经济条件都有限, 肯定无法随心所欲地开展活动, 但是只要开动脑筋, 其实也是有很多途径可以选择的:校园的大型图片、标语、广播等可以为学生经常性的提供知识和信息, 创建良好的氛围;遇到重大的或者有本土运动员参加的比赛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电视实况转播、录像等, 陶冶情操, 提高欣赏水平;结合电视实况对某些项目进行讲解和推广, 丰富体育知识;农村中小学校一般有比较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 如打陀螺、荡秋千、舞龙等, 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也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4 结语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文化建设除了要抓好体育课、两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常规体育活动外, 还要抓好运动队的建设, 积极开展各项文化节、体育节、体育周等体育文化活动。同时, 各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不同, 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差异, 决定了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路和途径有所不同。因此, 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 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发展校园体育文化, 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6]

参考文献

[1]潘晓波, 华厚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现状及归因的调查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严赛君.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 2000.

[3]杨德银, 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 2001.

[4]田玉军.论学校体育文化及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

[5]吴桂宁.应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体育函授通讯, 2001.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8

我校是一所地处闽西南交界处的农村小学,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漳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漳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合格学校”“漳州市首批小学教育质量信得过学校”“南靖县初等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近几年,一直在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几年下来,有些收益。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一、培育精神文化,注重内涵发展

毛泽东曾说过:“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精神,那么什么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学校精神文化体现着学校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

首先,学校领导要带头弘扬、实践学校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代替空泛的说教和行政命令式的要求。其次,在教育教学中培育创新进取的学校精神。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既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也要有一种务实的精神。在这个方面,我们强化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学校的生命线。

二、规范行为文化,促进养成教育

往最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1.我校把学校文化细化成全校师生可操作的、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我们要求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制订了具体的习惯要求:(1)轻声慢步,不打扰别人;(2)爱环境,看到废纸捡起来;(3)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客人问声好;(4)仪表美,干干净净上学校;(5)楼梯文明行,在做小事中显大气。我们还结合学校实际,每周确定一个具体的习惯养成训练主题。每周一,学校针对行为规范训练主题召开动员会,再由少先队各个中队组织训练、督查、评比,从而实现一周一规范养成教育。

3.我校精心设计开学仪式、迎新会、运动会、毕业典礼、入队仪式等活动,让仪式使人感到庄严肃穆,或是激动人心,或是亲切温暖,或是感人至深,从而形象地感知学校人文精神。课堂教学也要讲究仪式。

4.我们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经营制度文化,体现人文管理

学校的制度是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和达成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非标准与是非曲直,对师生都有一定的约束力,是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如何把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成为全体师生的思想,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这是学校制度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

1.科学管理,形成合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必须有科学制度的保障,而科学管理,既能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又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形成合力,使政令畅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刚柔并济,以人为本。制度的形成、落实具有强制性,能约束人,但存在忽视人本身的感受的弊端。因此在经营制度文化的同时,要体现人文管理。例如,我们尊重、信赖、依靠、激励全体教职员工,涉及教职员工利益的事,如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考评等,都交给职工大会或教师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发扬民主决策,让教职员工做学校真正的主人,让师生员工感受到学校各项制度的形成与落实都是以人为本,他们就愿意想学校之所想,谋学校之所谋了,这样,各种制度就能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了,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3.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成熟优质的学校制度文化既有刚性又有弹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懂得居安思危,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环境的日新月异,学校的制度难免会出现滞后,所以,在制度建设上,学校一定要坚持刚性制度的原则性,发挥弹性制度的灵活性。

四、设计环境文化,创建育人氛围

2014年2月,我校进行学校校区整体搬迁。搬迁前,我们对学校文化进行了精心规划、科学设计,校舍建筑、师生休闲公园、室内室外文化设计等都凸显出良好的人文环境,折射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

我校是一所异地重建的校安工程项目校,在规划建筑中我们力求建筑风格新颖,积极探索一条极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对校园的运动场、花圃、树木、道路进行高规格建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围墙、走廊等场所,开辟教育园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校将积极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文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育人的最终目标,努力构建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及人文精神家园,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立华夏传统美德,树德才兼备之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9

李林旭

【摘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催人进、开拓创新的教育正能量。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首先要充分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入了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其次要挖掘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财务资源,打造优美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才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发挥出重大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 学校

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书声琅琅、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建设富有特色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是当前教育资源整合和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环境中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合。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学校及周边建筑、环境、设施等物质文化组成的物化形式;二以师生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校内外的活动、氛围等软件文化形成的人文形态;三是以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特色创新的学风、教风、校风等精神素养积淀的制度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强制性、潜在规范性、影响持久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发挥着认识、鉴别、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以研究的态度来实践,既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更要加强精神文化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994年江泽民同志就强调“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2006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孩子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到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文化建设举步维艰,甚至近几年都没有改观,和城市学校相比差距相当大。近期,笔者走访了武威市双城镇附近的16所农村小学及3所城区小学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了,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是校园规划不合理。

走进农村校园,映入眼帘的基本都是七八十年代由当地村委会组织修建的破旧的教室、宿舍等,大部分都已成为危房,后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粉刷和加固,谈不上规划,修建也只是利用现有的空地,就地取材,与周围环境很不相衬。虽然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但由于年久失修,地面坍塌,以是裂迹斑斑。例如,达桐小学的厕所建在校园的西北角,当地春冬季节多西北风,其校园环境由此可略见一斑;教师宿舍坐西朝东,前面4米处是一排高于房顶的松树,宿舍光线暗淡,电灯长明,但是学校还在倡导要节能环保,这些现象,在农村学校很普遍。

二是学校教学设备差,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农村小学虽然添置配备了一些硬件设施,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另外,由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和片面的考虑安全等因素,对现有设备设施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和利用,出现了教学资源闲置的现象,作用没能够充分发挥,体育设施、远程教育、学科仪器、多媒体等设备形同虚设。例如,走进我的母校高头沟小学,令人不禁的感慨:十多年过去了,风景依旧!地面大部分还是我的父辈们按照村委会的摊派铺的自制六角水泥砖,已经高低不平、残缺腐朽,时而还钻出几棵淘气的小草;操场上,任然是尘土飞扬,篮球架还是我们儿时的样子,只是木质篮板的裂缝更大了;六组单双杠现在只剩两组,已警示为危险器材,上面锈迹斑斑,显然“规矩”的孩子们好久没有爬上去了;唯一的变化就是墙角的那几颗柳树已经参天大树,树下的横幅上写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3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我省于2012年通过了国务院教育部的“两基”验收,并在各学校配备了音、体、美、科学等实验室,配发了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同时也进行了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但对于农村学小学来讲,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音、体、美、科学、体育等专职教师和现有专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大部分学校将英语课安排给了女老师,甚至部分学校只有一名女老师上全校的英语课;科学等学科由于演示实验较多,就由年轻教师担任,但事实却是部分年轻教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知识不能够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直接导致部分学科出现了完任务、走过场的现象。所以,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亟待加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有相同的起跑线。

四是学生德育体系亟待加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教育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仅停留在学校时段,得不到家长有力的配合,出现家庭教育的空缺,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校园中学生吸烟、打架、损坏财物、不听老师的话等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学生情感要求强烈,传统约束力减小,重金钱、重物质、轻责任意识等等,这对学生的进一步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是学校制度、文本落实不到位。

中/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早在2007年就在我省开展实施,各学校每学期都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修订《学校发展计划文本(SDP)》,包含学校各部门、学科的学期计划以及学校工作开展的各项记载;各学校也精心编订了各项制度、方案、计划等文字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基本上形同虚设,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变成了永久性的档案

三、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熏陶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书声琅琅、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农村小学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合理的规划和目标,坚持整体性、个性化、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调整学校布局、规范化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相结合,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学校成为家长放心、教师称心、学生高兴的乐园。

一是合理规划加强校舍建设。目前,农村小学正处于调整撤并阶段,新建或扩建校舍时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学、运动、生活分离互不影响。校园附设的建筑物比如校门、升旗台、花坛等要美观大方并定期或不定期维修更新,以保持明亮整洁。

二是重视学校及周边面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内部和周边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校园内要适当设置集中绿地、花坛、景点形成庭园美化效果;学校主要道路要平整洁净。学校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花草树木的爱惜看护,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做到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无卫生死角。

三是落实校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室内应当悬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名人画像、名言;《学习园地》应该定期更新,各班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区域,展示学生

优秀习作、手抄报、书画等等。办公室里,《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课表、学校周历等张贴悬挂,并有散发书香气息的字画,让教师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动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在组织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尽量发掘学校的人力、物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和主题明确的教育活动,创造一种健康的文化环境,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六•一”文艺汇演、元旦联欢会、学雷锋等一系列活动。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根据不同的师生特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增长才干,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明礼尚的校园文化才能铸造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应该注重德育工作的建设,把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列进学校校历安排,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师的言谈、与学生谈话、教师的着装等作为班务量化考核、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经行评比。此外,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经行自查自省,同时学校领导应该引导教师在思想上教学行为上做反思,找不足,通过这些途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人民尊重、家长满意的楷模。

(三)校园制度文化完善和落实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落实。

校园的制度文化有制约作用,但也可以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制度的保障系统。制度建立要坚持“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的基本原则,突显人文性。因此,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学校形成良好校风的保证。如《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请假制度》、《实验室管理规则》、《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安排》、《考场规则》等,不仅要有对学生方面的规章制度;而且还要有对教师方面的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更需严格执行,使他们的言行符合优良校风所要求的规范。应该说学校建立规章制度,一方面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奖勤罚懒,弘扬正气。最关键的还是使全校师生对制度的执行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强制变为自觉,由行动方式转化为行为习惯,其目的在于形成学校的优良校风。

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景展望

如何搞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决定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前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关乎学校工作、师生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在尝试探索阶段,当前主要做的工作是环境硬软件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很关心农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分批次的为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实验室及相关学科的实验仪器设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中,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已经施行;农村薄弱学校规划建设方案正在顺利调查实施阶段;为了切实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校车安全在农村小学备受关注;“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艺术“2+1”项目等活动也相继走进农村校园;充分发挥“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队伍建设路线,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如“西湖教育集团”等先进经验在农村校园里也能生根发芽……

简言之,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中小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打造特色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农村校园文化的底子薄但发展空间大、路子长但建设速度快;相信不久的将来,标准、美丽、和谐的农村校园定会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其铮铮风采。

【参考文献】

[1] 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8 [2]《湖南教育》综合版2010年第10期

[3] 温家宝 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光明日报》

【致谢】

上一篇:农村党员学习四讲四有心得体会下一篇:学校建设项目管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