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2024-06-22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用8篇)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1

【核心提示】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模式。

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变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在此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了学徒制这一技能传授模式。

工业革命对学徒制造成了致命冲击。机器部分代替了人的劳动,原有学徒制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兴起取代了原有的学徒制。“二战”后,随着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国也在汲取德国“双元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纷纷实施“学徒制”,并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各国普遍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这个阶段的学徒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如在英国,现代学徒制把培养目标划分为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高等学徒制三个层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课程;在学习方式方面,实施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学徒制的性质仍具国家性质,国家对学徒制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学徒制从萌芽到现代学徒制,其内涵和意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性”赋予现代学徒制新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

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

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分析

1.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这是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的难题,也是高职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这虽然强调了“高等性”,却又弱化了“职业性”。此外,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弱化了“高等性”。这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各专业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工”与“学”的交替——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现行学校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由于教学空间延伸由校内到校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4.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集聚教学团队的目标。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的特殊性。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教育教学方法及综合执教能力的培训,使其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对于专兼教学团队的管理,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让专兼教师互相帮扶、取长补短,使专兼教师在专业建设、科研合作、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共同提高,促进专兼教师协同工作,整体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实现团队目标的集聚效应,使团队效能最大化。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2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可以从根本上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模式进行转换与改进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职业素养关乎到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面临的具体的问题, 也是新时代对学生的更高要求, 学生在现代化学徒制中可以将自我的个性得到释放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做自己而不是盲目的发展, 让学生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自身得到锻炼, 学生在学习时以职业为前提通过教师的传授让课堂教学与校外的工作相结合, 让学生在学校中也能接触到校外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学生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后在社会中也能找到利用所学知识的地点。

现代学徒制让学校与校外企业实现了联系与沟通,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 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校外的企业工作中这是我国目前培养人才最为经典也最直接最高效的做法, 让企业的专业人员与学校的教师一起携手给学生进行锻炼与培养, 现代学徒制的优点就是将学校与社会更好的联系在一起, 学生再也不是学习理论知识但是没有用武之地, 通过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发挥。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而且学校与校外的企业需要签订合作协议这样才能保证它的正常运行, 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企业为其提供发挥自己的空间与机会, 学生在企业中也能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接受到企业的文化熏陶影响, 这样可以为企业解决一部分人力资源也能让学校节省让学生实践模拟的成本投入。

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1. 建立利益均衡的合作保障机制。在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同时必须保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才可以促进其正常的开展, 如果只是单方面获利很可能会影响学徒制的展开, 也会打消学校以及企业的对此的积极性。我国政府对于现代学徒制都会进行一部分的资金投入和管理, 所以在这一方面应当实行公开透明制, 让政府的资金投入变得透明也让政府的分配安排变得合理, 政府需要将学校与企业同时放在重心位置上考虑, 对于学校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拨款投入, 对于企业同样需要, 政府应当规范企业对学校学生在学徒制上的实习薪资待遇并且对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中间培训部门也应当适当的提供报酬。

为了保证现代学徒制可以正常进行不仅仅需要资金上的保障还需要制度上的保障, 政府应当用法律的形式来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规范条例等等内容, 对其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方面也应当做相应的规范, 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施上合情合理, 并且让职业教育变成受法律保护的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学历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都是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前提条件也是有利保障, 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制度设立上还需要加强应当尽可能的将这些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让法律制度成为现代学徒制的有力支撑力量。

2. 实行工与学的交替。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应当将职业与教育相结合, 即学校与企业的结合, 让学生以后的工作可以在校园时期就进行适当的接触,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既遵守学校的规律也应当遵守企业的规律, 让以往只能在校园中学习的模式被打破也摆脱只能在企业中就业的传统模式,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由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管理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无法进行工学交替, 这也是由于企业对职工的工作的片面规定上和学生在学习时盲目的学习任务相冲突,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管理时应当遵循工学结合的原理, 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态度和理念, 让学校与企业一起携手为学生提供最为先进的课程管理模式, 起到对学生的人才培养作用。

3. 进行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在现代学徒制制度下学生对于企业产业以及企业文化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 并且对于企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所以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评价并且列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很有必要的举措之一, 可以促进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自己。这种有针对性并且有一定的发展性的评价体制很适合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也适应学生在企业中的岗位就职, 学校与企业应当一起携手将学生努力的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 让学生的发展可以更加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制度,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实施工学结合, 在学校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考核,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习的质量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或者是简单的讲解,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情况给学生做出适时的评价, 重点应当放在学生的文化知识上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上, 并且还可以适当添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评价。

结语

对于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准则, 企业与学校应当进行适当的联系, 并且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现代学徒制制度,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与学校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加互动, 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知职业教育这一理念。

参考文献

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3

共同招生。学校选择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工资待遇较好的单位开展订单式定制培养,将单位需求与培养目标对接,专业技能与实训课程对接,工作岗位与学生职业发展对接,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降低合作单位的用人风险,培养合作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从2010年开始,秭归县职教中心与县屈原艺术团紧密合作,开办“屈原艺术表演”冠名班,实行定制培养。双方共议录取新生的各项条件,制定招生简章报请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双方成立联合招生组,对具有初步意向的初中毕业生进行面试,对面试合格的学生通过网络集中公示,并告知学生开班计划、培养方式、就业途径、工作待遇等情况。学生在入学时签订联合培养就业合同,明确学校、学生、屈原艺术团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职教中心学生与屈原艺术团职工的双重身份,实现入学即入职。

共商培养方案。学校与合作单位联合办学,必须围绕合作单位岗位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开展个性化技能培养。秭归县职教中心与屈原艺术团经过5年的合作,通过对学生演艺技能的训练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三一制”培养方案。即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在学校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二年级,学生进入屈原艺术团上课,艺术团选派业务骨干与学校派驻教师按“一对一”带教方式开展职业标准化现场教学;三年级,学生在艺术团进行顶岗实习,艺术团带教人员根据学生实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寒暑假,学生在屈原艺术团跟团专业训练,“围着舞台学艺术”。学校与屈原艺术团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确定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纲要》《质量评价标准》《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共建实训场所。按照学校教育和合作单位的标准、内容和组织要求,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校内外学徒环境,共同按岗位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秭归县职教中心和屈原艺术团共建了学校舞蹈训练室、钢琴室、语音室。屈原艺术团还利用送戏下乡、屈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提供学生工学交替岗位,创建了艺术团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环境。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4

摘 要:本文以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校企合作实践为例,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路径,以为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探索

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后,教育部于当年9月下发了《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和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诞生以德国双元制为重要标志。现在西方许多国家已实行了现代学徒制,但各国开展的模式却是多样化的,有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三元制”、英国的三级学徒制等。在现代学徒制不同的模式中,或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或采取结果控制。

我国现代学徒制尚处在试点阶段。在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走自己的道路。在这方面,笔者所在的学校――武汉铁路司机学校近年来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可以为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鉴。

一、订单就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当前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实行现代学徒制,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利益主体之一,通常会用投资与回报的观点来看待现代学徒制。现实的情况是现代学徒制项目培养的人才到企业工作一定时间后,离职现象严重,企业的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企业利益失衡;另一方面,学生由职业学校选拔,教学计划主要由职业学校制订,教学实施主要由职业学校老师承担,教学评估主要由职业学校主导,职业学校的话语权往往高于企业,企业参与失衡,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造成了推行现代学徒制遭遇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而推行订单就业,可有效避免“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

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近年来,抓住我国铁路和地铁行业快速发展,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机遇,坚持“特色办校、质量立校、品牌兴校、和谐强校”,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订单就业为抓手,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先后与全国28家地铁公司和10多家铁路运输及工程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订单就业模式,成功破解了招生难题,形成了“招生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学校连续五年报考学生与录取比例在5:1以上,订单学生高考成绩均在高职高专一批线以上,且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较好,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在校生均为高中毕业生的技工学校。

订单就业,招生即招工,不仅使职业学校赢得了生源,得到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也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在实行现代学徒制、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订单是企业根据自己的规模、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制订的用工计划,订单学生的另一种身份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是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因而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和责任出发,愿意投入。为了保证这些准员工的培养质量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保证这些准员工到企业后能够尽快上岗,独立工作,满足用工需求,企业会以需求为导向,从源头招生开始,主动参与教育培养全过程。笔者学校的订单就业,实质就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司”。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共同招生的做法是根据行业用工标准和企业用工需求,校企双方制订招生计划,其特点有二:一是实行属地招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离职和流失;二是增加面试和体检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从视力、身高等身体条件及形象气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把关,使招录的学生能够满足铁路和地铁行业特殊岗位用工的特定要求,避免学生日后因行业准入标准的原因被淘汰,给学校、企业、学生本人造成损失。

校企合作、订单就业,实现了学校、企业的双赢,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二、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相比,虽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其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

“做中教、做中学”在校企合作中具体体现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部分。它要求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在校企合作中,笔者学校采取“课堂讲授+软件演示+模拟训练+现场实习”的教学过程四步骤法实现工学结合。其具体做法是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通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四个部分。计划中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的比例基本达到1∶1。无论哪种类型的课程,均按企业要求,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各家公司不同的车型)地开发教材,组织实施教学。突出有用、实用的特点,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学校大力推行模块化、一体化、情境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完善实习实训设备。每一位学生在校学校期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每学期除参加仿真训练(即软件演示)外,还要完成列车模拟驾驶等实训项目的学习任务。借助搭建好的校企合作的平台,第三学年订单班学生到各自所属的公司现场实习,期间公司会对这些准员工安排入职培训,由培训中心、安全质量处、人力资源部、技术安全部、调度部、客运部、车辆部、设施部等部门对他们进行安全意识、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文明礼仪、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培训。接着参加岗前培训,学生们所属的运营分公司会指定师傅对这些学生(准员工)进行包括专业理论、岗位技能、技能提升的指导和培训,企业的老师(师傅)还特别会就企业文化对这些学生(准员工)进行指导和培训,而这些都是在“做中教、做中学”中完成的。在现场实习期间,不同专业的学生,还需通过考试获得实习司机上岗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斯的能力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亲自完成一系列能够为职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典型工作任务,才能发展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校内实训和在企业的现场实习为学生亲自完成一系列能够为职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典型工作任务提供了平台。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了其职业能力。

三、共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传统职业教育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一是招生即招工;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学徒)的培养。

校企合作中,共同育人采取的具体措施一般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学,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其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职业院校的教师完成教授,并组织考核;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并由企业师傅完成对学生的考核。这种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落实了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形成利益相关方分工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是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深入校企合作,在共同育人这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上,笔者学校大胆探索实践,摸索和创新了一些好的方法。校企合作中,作为共同育人的一方,笔者学校始终把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一体化、技能训练职业化、校园文化企业化、班级文化班组化、学生管理员工化”教学管理模式,精心打造“准员工”。在教材开发上,依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专业培养大纲,已编写校本教材和出版专业课教材50余种,自主开发城轨列车驾驶员、车辆检修工等3个职业资格标准和10多套仿真模拟操作软件。教材的编写等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将按常规学生需要在入职后在企业完成的一些学习培训内容和训练前置到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帮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在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结合工作岗位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安全正点、热情服务等方面的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现场实习,学校派老师跟队,与企业师傅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公司组织的重大活动,学校组织订单班学生参加。学校领导及招生就业等部门每年都会到合作企业拜访,并组织教师带着课题到合作企业调研,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相关工作。学校还对订单班以企业名冠名,如西安地铁司机班,南京地铁检修班,合肥地铁运输班、青岛地铁供电班、武汉车都有轨电车班等,以此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在争取企业支持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专家委员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定期到校开展讲座。

作为共同育人的另一方,企业全程参加对学生的培养,一些合作企业专门成立了公司“订单班”管理领导小组并选拔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订单班兼职教师队伍,负责进行公司管理模式、采用的设备、技术参数等方面的授课,补充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学生入校,一些合作企业即到校组织开班仪式,对订单班授旗。每年订单学生所属的各公司都会派人到校看望学生,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并要求订单班学生树立“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和公司各有专人,负责协调校企合作中“订单班”的问题以及学生日常行为、教学、实训等方面信息沟通和反馈,掌握学生日常动态。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准员工)在校学习期间和现场实习之前,公司会分别组织中期考核和验收考试,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准员工)。一些公司还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在校学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准员工)进行奖励。这些奖励和淘汰机制,培养了学生竞争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校企深入合作中还建立了“订单班双班主任”制度,即除学校老师担任班主任外,公司还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任班主任,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除“双班主任”的互相沟通外,学生(准员工)也可通过“双班主任”通讯录或QQ群随时联系公司的班主任。建立“校企文化交流园地”,通过“每周一题和每月一文”的方式,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公司派员参加。

上述这些举措大大缩短了教育对象从“学生”到“员工”的距离,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用人单位岗位标准与员工管理零对接,基本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是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当前正在推进的现代学徒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其实施会远比我们遇到的情况复杂。笔者学校目前虽然还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但之前确在校企合作中,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可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5

一、引言

由于我国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不能在真实“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需求,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指导,通过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知识,保证让学生获得全面又切实有效的教育,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以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首先,人才培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学徒工又是中职学生,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一体化育人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工学结合。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现代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教师要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与师傅合作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三、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要求专业课教学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素质为主,注重实践性,创新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及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探讨。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企业学徒工身份参加生产。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学习技能,积累生产经验,养成职业素质。二是通过课堂学习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知识、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最终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两个方面是通过“课程”融会贯通的。而这一培养模式采用传统课程压缩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必须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基于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情景编写教材,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这是目前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完成的最艰巨任务,必须下工夫做好。

2.教学运行方式的确定

现代学徒制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解决招工难的问题,给企业储备一些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技能型人才;而学生可以解决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并获得适当的经济利益,特别对一些贫困学生,可以帮助其圆大学梦。对学生来说,既要工作又要完成学业,不可能把全部时间用于工作,因此,一般每周以三天工作、两天学习为宜。然而企业生产不可能停顿,特别是现代生产线上。那么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可以扩大每个班的招生人数,采用轮岗制,其中一半学生在上班工作,一半学生在课堂学习。这样对学校来说虽然会增加办学成本,但对企业来说可以真正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好处,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三赢局面。

3.教学手段的更新

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教学场地在企业生产场地与教室之间交替轮换,岗位分布在企业不同岗位,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采用现代化高科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种新的授课方式为现在学生乐于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根据行业与企业实际,不断研究和开发微课与慕课课件,是中职学校教师当下十分重要的任务。不难相信,互联网技术+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多,但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模式却不多见。现有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够,普遍增加实践时间,具体方法有:

一是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增加了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但这种模式存在的不足是:课程所用案例和项目都是为了教学而设计的,缺乏整体性和实际应用性。还会为了课程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加进去一些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很少用到的知识,这样既使学生难以理解,又疲于应付繁杂的知识点。

二是增加了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综合实训教学涵盖的课程不在一个学期开设,就会导致学生遗忘一些相关知识。另外涵盖课程不能将教学重心向后续综合实训递进,实训要用的知识并没有重点讲解甚至没有讲到,这样既浪费教学课时,又让学生综合实训时知识储备不足。

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仅参考课本设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导致实践项目与工作实际不符合,培养的学生达不到企业需求。

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优势在于:首先,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打破了传统,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把当前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带入课堂;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能及时了解专业知识领域的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而企业人员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中,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效果。其次,在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保证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将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期进行,保证项目顺利进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满足了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再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评价办法,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多门课程整合教学,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不再注重考试形式及考试结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并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技能型人才服务。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6

关键词: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 现代学徒制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方案 考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43-02 现代学徒制概述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下,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以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参与为载体,以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1]。现代学徒制是在继承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技能传授方式的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其本质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经验积累和职业精神培养,从而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途径,在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借鉴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遇到诸多困难,主要是还没有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代学徒制倡导学校、企业之间深化合作,同时教师、师傅之间通过联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递进,企业招工难等问题,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终极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近年来,在欧洲等老牌制造业国家,现代学徒制受到普遍的关注,为此,英国制定实施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对现代学徒制体系也进行了强化和完善。

国务院、教育部在2014年召开了一系列的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并出台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文件。但是相关的劳动和教育的法律政策还没有建立,政府在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试点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上,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各方的职责、任务、考核评价、运行机制、经费来源等进行具体说明[2]。

尽管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还不成熟,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但是在我国职院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长沙环保学院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形测量、水准测量或gps测量、地下管线探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不动产测量与登记、地理国情调查;土地整理、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遥感影像解译、空间数据处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些技能都是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来。目前学生技能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在课堂,学生得不到真实项目的训练,学生学到的东西与企业的需求是脱节的。此外,老师都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企业经验,很难把企业中的真实项目与、前沿技术、生产活动与教学融合起来。因此,在该专业迫切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做到人才培养和企业真正对接。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3.1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合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离不开学校的培养。现代学徒制将传统的学徒制和目前的职业教育制度糅合起来。学校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与企业是不一样的,要将现代学徒制培养应用起来,合作育人的机制将有待更进一步探索[3]。学校和企业需共同探讨,共同参与,形成“双主体”育人平台,学校和企业各司其责,学生必须明确自己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的双重身份。形成明确的制度,为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4]。企业和学校必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在社会中有更大竞争力。

3.2 建立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是一个把企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行业的共同付出。同时,政府的引导和有效监管才会使得这种模式正常实施。

在我国,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除了在高考分数线上进行区分外,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尤其是职业院校在对教师的引入中没有设置教师的职业教师引入标准,引进人才的模式依然是重学历轻经历,对于教师的企业经历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职业院校目前是引进的老师大部分都是直接来自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有企业实践的经验。虽然他们有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但由于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导致在上课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不用说把项目带入课堂。而企业的师傅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师培训,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企业师傅的教育教学能力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支完善的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培养适应该校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学校与多家测绘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定期的将学校的专业老师派入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共同完成项目,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求企业师傅定期进入学校课堂,提高师傅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能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由教师和师傅共同商讨制定。在进行教师的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时,教师的企业一线经历要纳入到考核中,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也应纳入到企业的考核中。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不能只看学历,更不能将学历资本定为进入职业院校的门槛。

3.3 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企业锻炼的“职业性”的有机结合[5]。目前国土测绘与规划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只能满足传统的教学需要,与社会的真正需求有所脱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必须进入企业,了解目前企业中与该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分析这些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最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重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标准。课程的设置方式灵活多样,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企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3.4 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考评体系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7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针对培养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所提出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 其自身的实质是高职院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共赢模式, 将顶岗实习与专业理论教育相结合, 把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同时, 也在培养企业员工需具备的专业知识, 也就是就学即就业,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是在对传统学徒制继承的基础上, 与现代化高职教育相结合, 使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真正提升, 提高实践技能操作, 从而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 可以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工作岗位对自身专业技能的需求, 同时也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知识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推行的意义

在现阶段, 我国社会在全球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的背景下, 不断地对自身的经济发展做出多种多样的改革创新, 力求帮助我国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正因为如此, 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素质知识型技术人才成为人才市场供应的主力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是培养高素质知识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 针对性地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现代学徒制有利于高职教育学校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 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是深化校企合作, 推动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帮助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任务, 将职业教育精神、理念与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创新能力相结合,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对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阻碍

1. 缺乏实践环节

正因为我国不断地对现有教育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使得高职院校盲目地跟从普通高校对自身的教育制度进行复制, 使得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脱离实际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盲目地复制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 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培养的是专业知识型技术人才, 在立足于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 应当侧重实践技能的训练以及操作, 但是在教育制度改革下, 普通高校连年扩招, 面对激烈的生源竞争, 高职院校盲目地改革教学模式, 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 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的训练, 使得学生并未真正从根本上掌握到专业知识,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选取了一定的实践技能课程, 但是课程开展的时间跨度极大, 衔接性不够, 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给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缺乏顶岗实习能力

顶岗实习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是目前情况下, 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企业来说极为缺乏吸引力, 只是单方面地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一定的成长, 而企业面对缺少工作经验的高职院校学生, 一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给实习学生进行工作培训, 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实习结束后, 学生不选择在该企业留职的风险, 这种不能给企业带来显著利益的顶岗实习教育教学模式, 对企业的吸引力极低。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能力成为顶岗实习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关键,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 固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缺乏实践技能操作, 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不具备实习能力, 无法推动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

3. 教师实践技能较低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一般情况下, 具备良好全面的理论知识体系, 可以详细而又系统地对学生阐述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但是这些教师却又缺乏专业的实践技能, 只会说, 却不会做, 实际操作能力的缺失, 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使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良好的学校以及企业合作机制, 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展现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 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一方面学校对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比如前面所述, 高职院校面对教师队伍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实践技能较低的情况, 可以积极与合作的企业进行深度交流, 在实际教学的情况下, 联系合作企业进行项目工程的现场教学。通过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的示范, 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但是学校却完全忽视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只是单一地与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合作, 浪费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 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性也极低, 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抱有观望态度, 在统计自身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基础上, 不愿过多在现代学徒制上投入精力, 给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四高职教育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的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对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支持, 是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顺利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一方面地方企业得到政府的福利补贴, 减轻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压力,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提高了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 通过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使得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 可以明确划分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在建立全面奖罚机制的基础上, 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 推动现代学徒制在健康的法制环境中顺利开展。

2. 改革教学体系

鉴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地点将不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 将不能有效地展现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 积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 在立足于高职院校职业性以及专业性特点的基础上, 对经济市场以及人才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 确定科学的专业课程, 依据现代学徒制的自身特征, 制订严格的培养计划, 使其自身的培养意义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中, 推动建立全新的培养优秀人才的系统。

3. 健全完善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以及评估是衡量现代学徒制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 高职院校要在现代学徒制实际的应用情况下, 将自身的专业构造以及教学理念相结合, 建立学校、企业、专业教师三方面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通过会议等多种方法制定系统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并且互相监督, 认真贯彻落实考核政策, 在细化考核项目的基础上, 增添学生对学校、教师、企业三方面满意度的评价体系, 构建双向的考核评估系统, 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同时学校、教师以及企业也可以依据这份考核评估结果, 科学调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 在基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 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结语

虽然社会现代化的建设, 使得传统学徒制逐渐被集中式班级授课制所取代, 但是单一的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成为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现代学徒制,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划分企业与学校责任以及权利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 顺利开展现代学徒制, 对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 为促使我国市场经济积极发展, 同时社会现代化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从传统的技能要求向高素质要求转变。为此, 作为我国培养专业知识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 在教育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 在班级授课制作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情况下, 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培养出真正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成为现阶段高职教育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学徒制, 是一种适应高职教育体系的教学模式, 极具我国独有的特点, 可有效解决高职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经验, 简单对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 2011

[2]徐倩.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

[3]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 2013 (16)

[4]鲁叶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4 (12)

[5]伍百军、郭盛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4 (3)

[6]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11)

[7]余景波、刘美云、齐富磊.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8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技工荒”,给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然而这几年,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的高职院校的招生却连年增长,为何在高职院校不缺生源的情况下出现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象呢?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1]针对此问题,很多学者想了很多解决办法,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这样那样的修改,但总是不尽如人意。其实,上述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高职教育校企不能实现合作育人,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提出来的。由于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样,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及教育的规范性方面受到很大挑战。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就占据了主要地位,但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现代学徒制”就应用而生了。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充分继承了古代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优点,既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同时又与学校相结合,是一种深度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企业主要以实践和学生态度培养为主。学校和企业既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部门又是质量的监管和评价部门。学校和企业以课程为纽带而相互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大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深度结合的结果,也是半工半读的最佳形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可以减轻学校的物力成本,为企业提供合格人力资本,这是一种实现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1.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来看,它们都有强大的政策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保驾护航。如德国的联邦法律《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参与职业教育,政府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创造条件等,各个州政府也根据本地经济社会需求制定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英国政府在1890年就通过《地方政府税收法》规定了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1974年,又通过制定《工业训练法》确定教育者、受教育者、组织管理、教育费用等细节。

2.企业的参与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然而企业的实力又是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效果优劣的重要基础。学生在企业既要有稳定的实习岗位,并且企业还需要支付学生一定的工资,所以在现代学徒制中,和学校合作的企业实力就显得的非常重要,他们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另外,企业的参与意识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企业充分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企业很可能主动地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3.学校灵活的管理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中,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交替式培养模式,约2/3-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1/2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2]那么,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职业院校有灵活的、富有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弹性学制和选修课为基础的学分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年限等方面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课程,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环境中交替学习。

三、我国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1.企业积极性不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就我国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来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尚处于浅层阶段。[3]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实力不强,发展很不稳定;二是企业缺乏合作意识,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并没有认识到培养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事情;三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缺乏利益保障,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给学生(学徒)提供一些实习场所,给他们发一定的工资,而企业的这些投入又不能立即得到回报,并且又没有政策上的优惠和保障,所以对于一个以创造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企业来说,自然缺少合作热情。

2.政策的支持不够

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现代学徒制在发达国家中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如在德国的“双元制”中,企业与学校的紧密结合是基于政府的协调与立法的约束,如《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条例》等。美国政府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制定了《职业训练合作法》和《帕金斯职业教育法》,积极推动社区学院和当地企业的“合作教育”等等。在我国,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做出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决定,提出一系列鼓励高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但是现有政策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其主要问题是这些政策太宏观、不具体、不明确,缺乏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大多停留在“鼓励”或“倡导”企业参与高职的“一般性号召”的要求上。

3.学校办学机制不灵活

nlc202309021129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灵活的培养机制,要求学生能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方进行自由地学习,但事实上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机制不灵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还不灵活,以必修课为基础的学年制,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习年限中学完规定的课程,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等方面的选择,这不利于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环境中自由穿梭。其次,由于高职僵化的招聘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和工资待遇制度等原因,企业很多师傅都不愿到学校任职,因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最后,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主要由教务处管理,而就业由招生就业处管理,二者由于缺少沟通的机制而形成“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学生的就业问题只是在将近毕业的时候才由学生处或就业指导中心加以指导,而平时由于教学部门不关心、不了解就业形势,无法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革和调整,就无法保证学生的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与毕业后的就业紧密相连,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1.完善政策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从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来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很重视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推动学徒制的发展。我国应尽快出台《现代学徒制工作条例》,明确现代学徒制中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企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办学资金来源、支出规定、生均经费,明确学业与就业的要求和保障等。

另外,政府应加快职业资格证书的建立和推广,严格就业准入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所提出的“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中优先录用”的规定。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建立和推广,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既可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有效规范劳动力市场,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

2.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政府除了刚性的政策约束外,还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使企业乐意为之。我国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正处于发展转型阶段,实力不是很强,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政府资金方面的支持。政府可以对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对校企合作效果优秀的企业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或减免税收或进行财政补贴等,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由于职业院校在联系单位、企业师傅津贴等方面需要一定开销,所以政府也应给学校一定的补贴,减轻学校的运转负担。对学生(徒)来说,政府应免除学生(徒)的学费,在企业实习期间,并且还要要求企业付学生一定的工资,以提高学徒的积极性。

3.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必然要求学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共同商量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要对具体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确定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师资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在岗工作,并和企业的师傅进行交流,把得到的经验带回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应及时淘汰一些过时的专业,增加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专业;在学制方面,学校应积极改革,以学分制为主,实行弹性学制,以适应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的需要。在对学生(学徒工)的管理方面,学校应加强过程管理,学生(徒)在企业学习期间也要跟进管理,要有专门老师带队、及时调整学生(徒)的就业心态,避免学徒工流动性太快,尽量减少企业的用工损失。

4.校企合作开展培训是构建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起点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的参与,但目前我国还缺乏能够激励和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制度设计(如税收减免、津贴补助等),企业普遍对职业教育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并且由于目前就业准人门槛较低,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要求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特别是职前教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国不能实行现代学徒制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从校企合作开展培训开始。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技工荒”,为应对“技工荒”,稳定企业用工,校企可共同招生,合作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对于成绩合格的学员,向其颁授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及行业技能证书,同时企业可与其签订用工合同,培训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在企业设立“厂中校”,在企业招收学生,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派师傅进行实践指导,学校为学员进行理论课程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现代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学员求学不离岗,工学结合,生产工作中学习,边干边学。”

参考文献:

[1]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2]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2).

[3]陈宏图.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制度化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

上一篇:出色的老师说课搞下一篇:英语教案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