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

2024-09-12

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共9篇)

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 篇1

有两个小孩,一个叫海杰,一个叫文杰。

海杰与文杰并非两兄弟,而是一对邻居。

海杰小,文杰大。海杰管文杰叫“哥哥”,文杰管叫海杰叫“喂”。

海杰心胸宽广,为人大方,其性格一如名字中的“海”字。文杰性格直爽,聪明可爱,但就是没有名字那般“文”,特别是一遇着海杰,文杰出言不文,举止更不文。

玩玩具

(文杰家中)

“文杰哥哥,你的车给我玩一下好吗?”海杰礼貌地问道。

“不行,这是我的!”文杰将车紧紧抱于怀中,警惕地注视着海杰。

“玩一下嘛,哥哥!妈妈说的,好东西要一起分享!”海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行!你敢动我就打你!”文杰怒目圆睁,拳头紧握,作好“战斗”准备

(海杰家中)

“喂,把大铲子给我!快点!”文杰向海杰命令道,在海杰面前,文杰总是以老大自居。

“哦,给你。”海杰是小弟不计大哥过。

“喂,把你手里的小铲子也给我!”文杰得寸进尺。

“好吧!给你!”海杰二话不说,手中铲子拱手相让。

吃晚饭

(晚饭前,海杰家中)

“文杰哥哥,我们要吃晚饭了,你在我们家吃饭吧!”海杰拉着文杰的手说。

“不要,不要!”文杰边说边跑回家中。

“哥哥别走,在我们家吃饭吧!”

“哥哥,哥哥……”海杰一溜小跑朝文杰家奔去。

(晚饭前,文家家中)

“喂,我们要吃饭了,你快回家吧!”文杰向海杰下逐客令了。

海杰听罢,转身欲走。(文杰的话像一道圣旨,海杰只有服从的份。)

“文杰,我们可以在你们家吃饭吗?我们海杰上次可是吵着要留你在我们家吃饭呢!”海杰的妈妈看不下去了,故意试探文杰。

“……不行!”文杰迟疑片刻,最终断然拒绝。

两个孩子,一个大方,一个自私。一个友善,一个霸道。差异之大,令我惊叹。诚然,在大人眼里,小孩子自私,霸道的行为属于普遍现象,不足为奇。但是普遍并不代表正确啊,普遍更不意味着合理啊!

身为一个母亲及一名教育工作者,目睹那些个小霸王,小凶神的“不善之举”,我着实为当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捏一把汗。尤其在中国被视为文化传统的家庭教育,它正在被忽略,被淡化。昨日《文汇报》一篇名为“呼唤家长本位的回归”的评论文章再次加重了我对家庭教育的忧虑。文章披露了我市最近一次家庭教育基本状况的调查数据,经统计在被调查的家长中每日坚持家庭教育的不到被调查者的一半,即便进行教育的,平均时间也不到每周一个半小时,即平均每天不到一刻钟。

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组数据啊,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现状啊!家庭教育,历来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今,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吝啬,越来越忽视。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举止足够文明,用不着家长教育了呢?还是他们已经完全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了呢?如果真是这样,为何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心理问题?为何自杀人群正在朝低龄化逼近?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上述问题还不够严重吗?还不足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尤其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接触最多的当是家庭内的主要成员了。孩子每天或主动或被动地接收来自家庭成员的各类信息,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等,这些信息不断地刺激着孩子的大脑,也成了孩子日常学习的主要内容,婴幼儿时期孩子学习主要以模仿为主。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往模仿的内容最终转化成为孩子的日常行为。故父母心地善良的.,孩子学不来邪恶与阴险;父母为人大方的,孩子学不来小气与势利;父母举止文雅的,孩子学不来粗俗与放肆。

当然,这非绝对。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接触社会的机会与之增多,大脑接收的信息也逐日增加。而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幼稚单纯,对外界事物不善于辨识真伪、美丑、善恶,幼儿对于外来信息的处理往往是照单全收,亲力模仿。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摘花,他也会去摘花;看到大人乱扔垃圾,他也会乱扔垃圾等等,这样的例子不甚眉举。那么当我们家长看到上述现象的时候,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有一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属于放任型的,即便发现问题亦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幼年时期存在的问题到其长大成人后自然会改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就随孩子去吧;另有一类家长呢,总要求孩子儒雅庄重,但自己却行为粗俗,不拘小节。也正因为家长的言行不一,故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任凭他怎么教育,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类家长忘了一句至理名言――“言教不如身教。”再有一类家长算是有责任心的,发现问题后立即展开教育,但终因教法不当,结果也常以失败告终;推卸责任的家长在家长队伍中亦不在少数,此类家长常将责任怪罪于孩子身上,孩子出了问题总会无奈地说:“我这孩子啊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听,家长无错,错就错在孩子的秉性上了;最后一类家长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属于严肃处理型的,在处理孩子的问题决不手软。此类家长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认识错误,最后纠正错误。

家长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得孩子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孩子的未来的希望,孩子是社会文明的一面明镜。近年来教育部门反复在向家长强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科学教育理念,为的是什么,就是希望每位家长能重视家庭教育,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力有多大,作用有多键。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前国家队主教练米卢先生训练国足队员时喊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说得多好,任何事的成败最主要最重要还是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我想这句话同样也使用于我们做家长的。因为家庭教育的成败就取决于每一位家长的态度。有责任心的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问题,立刻着手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家庭教育呈良性循环趋势,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开朗,与人友善,心理健康,人格高尚。反之,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家长总以工作忙为由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搁置在一边,不闻不问,不管不教,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性格上表现为孤僻冷漠,暴躁易怒,不善交际等等,试问这一切能怪孩子吗?不能!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犯的过错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家长的忽视与不作为造成的,作为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虫与大船的故事人人皆知,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教训是惨痛的,寓意是深刻的,它警示人们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其道理是一样的,“细节决定成败”,忽视细节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小问题当大处理才是明智之举。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从细微入手,从自我做起,言传身教,一丝不苟,毫不懈怠。

家庭教育,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家庭教育,可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父母所指出的正确的方向前行。所以我们家长只有放下架子,拥有一颗童心,给孩子以真挚的爱,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孩子,更需要家长倾注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症下药”来教育这类孩子。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同时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让优质的家庭教育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一个个教育成果生动美丽地呈现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

最后附上一句教育格言与各位家长朋友共勉:

透过“学”的视角看教育 篇2

现象:不愿学

在《树叶贴画》活动中,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小朋友们,美丽的金秋来临了,树叶们就要离开树妈妈了。只要风儿一吹,就会发生奇怪的事情……(老师引导幼儿做吹气动作,可见上树叶掉下来变成了孙悟空。)今天孙悟空就带领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树叶贴画……

接着教师讲解如何用树叶贴画,但不一会儿,有些孩子便开始先行“创作”,有孩子说:这不是孙悟空,都是老师在说呢!

解读:从现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不愿意被老师牵强地引入学习的现实状况。面对孩子的“不愿学”,我们常会审视活动内容与儿童的认知特征是否相脱节,或反思活动的形式是否丰富多样,但是否想过从幼儿“疑问”处着手,进行有质量的思维牵引,以问题探究激发幼儿兴趣。

策略:

思维牵引——抓住有效教学的灵魂

《回滚的玩具》这一活动中老师的做法:

教师给孩子们看一个可乐瓶在斜坡上滚落的实验,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瓶子会滚下来?再看一个圆盘在斜坡上的情形,探索为什么圆盘没有滚落?启发孩子一起想象,怎样制作出一个滚动玩具,如何让滚动中的玩具变得更好看,更新奇……

触发问题凸现

看似平淡的小实验,却在不经意中紧紧抓住对幼儿思维概括与创造性的激发,在对话与“空白”中涌动着思维的激流。案例中引发幼儿兴趣的是什么?是有一定质量的思维牵引!当教师抛出问题时,会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触发问题凸现,使幼儿思维“受阻”,引发认识上的冲突、反弹,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答案。思维的牵引,使思维渐行渐远,趋于深刻、广阔,让活动更有效。

二、不会学?把握有与无的智慧

现象:不会学

老师教孩子们剪窗花时,首先出示窗花,问:“孩子们,瞧,这是什么?好看吗?”接着,老师开始示范步骤:看看老师怎样剪的,首先把一张方形的彩纸对折,再对折……(展示作品),孩子们亦步亦趋地跟着练习……

不一会儿,教室里满是窗花,虽颜色迥异但式样却如出一辙,孩子们剪刀飞飞,但剪刀下却全无儿童本真灵性……

解读:面对幼儿的“不会学”,我们常会反思教学的不足,而忽略对孩子学习空间的关注。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揉陶土做瓶、罐坛时,把里面弄成空心,才能装进东西。)遗憾的是,世人只爱其所“有”,却不知用其所“无”。这不仅仅是时间的矛盾,更因为“你都说了,还学什么”,堵塞了学习者亲身认识真理的道路。

再看《回滚的玩具》这一活动中老师的做法:

教师给孩子们看一个可乐瓶在斜坡上会滚落的实验,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瓶子会滚下来?再看一个圆盘在斜坡上的情形,探索为什么圆盘没有滚落?启发孩子一起想象,怎样制作出一个滚动玩具,又如何让滚动中的玩具变得更好看,更新奇……

策略:教法退让——拓展有效教学的空间

教学就像一只杯子,杯子的边薄,装的水才多,也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却学得少,这是杯子给我们的启示。考量教者有与无的智慧、退让的勇气、无为的境界。

从活动《会动的小纸人》来看:教师出示小纸人玩具,引导孩子观察。教师拿着小纸人摇晃一下:“咦,这个小纸人会怎么样啊?”(幼:会伸缩,会摇晃。)问题讨论:“小纸人会动的部位在哪里?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出示纸弹簧,让孩子们拆开,再折回去。教师说:“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再让幼儿折,教师指导孩子折整齐的方法。启发:“你还有什么折法让小纸条也动起来?”(纸弹簧一头大一头小)。摇一摇,想一想,为什么折成这样?(幼摇,然后思考)鼓励孩子创作。(幼儿自由尝试)

有与无的智慧

看似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轻巧的动作,却道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道理。教师放弃喋喋不休的讲解,留给幼儿去探究。如果仅从作品效果来看,幼儿自我学习制作出的小纸人,一定不那么美观,但回溯学习的过程,却是幼儿亲历的,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这种“无”的正确运用,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创造、补充、回味,就成了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

退让的勇气

主导课堂已成为一种习惯,更成为教师一度保留的方式。猛然要改变这种方式,打破这种状态,无疑需要一种勇气。这种勇气不仅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时间、空间的退让上,还包含了对幼儿自学能力的敬畏、赞赏。退让,在这里只是“形”的示弱,却孕育着师幼课堂教学更大的推进。

三、不能学?灵活体验

现象:不能学

这是一次半命题美术赛课的内容,在卢梭丛林组画《梦》的欣赏试教课上,当老师出示这幅画时,画面上裸体的女人引起了一个孩子的嗤笑:“丑死啦……”继而,许多孩子纷纷跟着说:“对啊,丑死了,不能看!”还有孩子说:“难为情死了……”老师惊愕而无奈,很艰难地将孩子引导到对卢梭丛林组画的欣赏上来……

解读:面对“不能学”,我们常会怨及当下教育的浮躁,却忽略引领孩子们进行必要的体验。殊不知,体验中可以钩沉孩子们的记忆、触摸如画的风景、激起联翩的浮想……

策略:体验铺垫——浸润有效教学的生命

教学就像加工面包,体验则如同酵母粉一般,会使面包更加可口。这是酵母粉给我们的启示。创设体验的机会,让孩子触摸经验世界的风景,用体验浸润内隐知识的芳香。来看《泥娃娃》师幼活动的片段:

幼儿体验:让孩子们摸一摸、闻一闻陶土,贴在脸颊上试试,说说感觉,再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看看能拉多长?怎样把这些陶泥变成活灵活现的人脸呢?学习搓、团、捏等方法。和幼儿一起回忆童话故事里的情节,启发孩子把想象带入创作中,在人物表情上作变化的创作,塑造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从眼睛看孩子的心灵教育心得 篇3

那天是个星期三,李聪早上见到我就高兴的对我说:“李老师,今天我爸爸来接我。”我会意的笑了笑,对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示意“嗯,一定会来的。”半天过去了,都到了晚上睡觉洗脚的时间了,李聪的爸爸还没有来。我也渐渐的感到他那企盼而又兴奋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虑。看着他……看着他那蕴含着复杂心情的眼神,我的心头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过多的去打搅他,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用一双关爱的眼神去望着他,远远的投去关心的话语。当我快给孩子们洗完脚的时候,我听到了一声熟悉而又带着喜悦的声音“老师,我爸爸来接我了”。我随着声源抬起头,看到的是李聪那双高兴的眼睛,我们互相对视了一会儿,但就是那“一会”我体会了很多……很多。我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我从它的话语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对我的信任,看到了他的喜悦,看到了我在他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透过品牌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篇4

关键词:品 牌职业教育吸引力

“80年代,天之骄子,国家包养;90年代,双轨之下,机会大把;21世纪,一地鸡毛,直面失业”。这句顺口溜客观地反映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金融危机的出现,与其说是学校就业工作接受严峻考验,倒不如说是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革命。人们在争论与不断抱怨的同时,看到国家在行动,政府也在努力,鼓励大学生支教,鼓励去农村任村官,鼓励中小企业招聘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也让职业教育工作者静下心来,再次进行理性分析:面对21世纪的挑战,如何让毕业生感到就业有希望?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如何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在前进中迎接第二次就业革命的浪潮,这是历史赋予的机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品牌建设,是增强吸引力的丰富内涵

1、校园文化归根结底代表了一种被学校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如我校坚持“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坚持“改革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和“教师适应学校、学校适应学生、学生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确立“三个面向”(面向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面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面向中高级技能型岗位群)的办学定位。虽然学校中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情趣千差万别,然而,一旦形成了强势的校园文化,那就是一种人文文化、人文精神,这些千差万别就会受到强烈感染,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就会增强,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也趋于一致和自觉。校园文化越强的学校,师生员工对这种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就越坚定。

2、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我认为,我们不缺专业教育,不缺政治教育,却缺少了基本的人文教育,缺少对于人类文明史上长期积累的健康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弘扬,缺少对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基本的人格和情操上的完善与陶冶,缺少对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公民意识的培养与修炼,更缺少如何珍惜生命,并以健康的姿态面对社会并与世界文明主流和平相处的教育,更缺乏面对自己,面对挫折,学会与人沟通,竞争中求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就业教育中,呼唤人文教育的同时,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未来幸福为目标,就业为导向,融入社会性教育、挫折教育、珍爱生命教育、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存教育和创新教育,达到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逐步认识到就业是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方向,通过市场选择,使以岗位准入制度为标志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就业的香饽饽,通过“双证书”、订单培养等增强职业竞争能力。

3、就业工作,应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收集信息型到沟通型。就业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观念教育,使得学生的定位从“天子骄子”,精英层面下移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层面,促使学生拓宽就业视野,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学校单纯的就业指导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业教育要走出就业指导的误区。因为大多数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毕业前夕开开讲座,搞搞演讲,找名人或成才学生回校作报告,或做个职业测评等阶段,并不能在实际中让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对自己并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导致毕业就失业,或找到了工作后不断“跳槽”,或上了岗位,却不够职业化而被企业“炒鱿鱼”等等。学校的就业教育要从新生入学开始,从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入手,直到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才结束。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应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并把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中。

4、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引入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德国“项目教学法“以及“行业导向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达到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调整课程设置与数学大纲,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侧重考虑使专业人才的培养贴近社会需求;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应鼓励缺乏实践经验的年青教师去相应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能锻炼,使教师对社会岗位性质和需求有直接的认识后,将锻炼的实践经验再带入课堂,并通过课堂教学,把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能力4个方面有机结合,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在以往的教学实现中是很常见的事,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主要因素,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体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引导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最根本的是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课堂教学的双边沟通,听到学生谈出自身的需要,教师才可引领学生在各种学习与社会活动中,找到各自的方向,进而把”规划“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心中有,用心则才能创造奇迹”。

二、更新观念,为增强吸引力注入新的元素

1、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男孩子学数理化并不突出,但是动手能力强,稍微点拔一下,就能安装比较复杂的机器;有的女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但心灵手巧,可以缝制出非常精美的衣服,可以烹调出非常可口的饭菜…这些学生同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不应该成为应试竞争的失败者!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的油膜轴承,一直由数控加工中心制造,奇怪的是,最后一道工序总是由3个工人师傅一边用手摸,一边用细砂纸打磨。这是因为油膜轴承是个复杂的三维切面,要求非常圆滑的曲线过渡。目前,国内就只有几个工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人人成为精英,而是让人人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前提是让学生能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2、赋予“职业生涯”新的理解。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即一个人的职业经历。狭义的、传统的职业生涯认定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至退休结束。广义的、现代的职业生活的起止时间,我认为应从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第一天开始至人的自然生命结束。因为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

3、感恩学生,这是职业教育中一个创新的概念。职业教育虽然不是培养优秀的研究生,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如我校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公司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更有一批表现突出者被派往美、日、韩等国工作,其中优秀毕业生徐浩东、杨汉斌、沈天培等还曾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你能说他们不是学校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职业教育的品牌吗?教育是需要的品牌的,一所好的职业学校同样需要第一品牌,关心毕业生的后续发展,应当成为就业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

三、社会需要,是增强吸引力的不竭动力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首先把职业教育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简洁而生动地阐明了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温家宝总理在湖北考察时提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活,而且关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的尊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要大力发展。

1、就业是民生根本。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对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所关心的不仅是能就业,更希望是高质量、高起点的就业,这是决定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校以“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为就业服务宗旨,坚持“立足武汉城市圈,对接长江角、珠三角,辐射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定位。率先实施“订单教育”,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企业和各大造船厂及部分欧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定向培养关系,数家大型企业出资在我校建设实验室,联合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学校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保证毕业生好就业、高质量就业,并随时对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学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度,凡我校毕业生,因用人单位产业升级、技术更新而不适应工作新要求的,均可回校免费培训并重新推荐就业。我校毕业生遍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珠海、大连、青岛、武汉、天津、烟台等省、市,并在境外就业有新的突破。

2、职业教育是需要更大投入的教育。“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四级大赛(学校、市、省、国家),各职业学校非常重视,每位参赛选手需要经过培训,既要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能力,大赛的结果象征着这所学校是否真正拥有品牌。职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黑板上画图,投影仪下开机器,它要让学生能动手,就需要实训基地,需要机器设备,需要材料消耗。如让学生试着做不同的模具,一份材料就得花20—100元钱。可是实验做完之后,这些用过的材料就成了废品,无法循环利用。投资少,学生的动手机会就少,培养的质量就难以提高。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是我们的责任,先进的制造业没有高技术的基础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用企业淘汰下来的废旧设备进行职业教育的做法是一种过时的办学理念,是一种人才浪费的做法。要更好地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应该让学生尽早接触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我校正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的佳绩、高质量就业的事实,实现了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荣膺“影响孝感60品牌”称号。

3、职业教育应建立自成一体的学历体系。职业教育培养的虽说是实用型人才,但它不是现行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从招生开始,一直到最终学历,它应该有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学历体系——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乃至博士后。这一点,不仅职业教育做得好的一些发达国家是如此,如德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亦是如此。职业教育所建立自成一体的学历体系应着力体现出“伸展”二字,应为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留出通道与空间。我认为,目前职业教育还缺少伸展力教育,这种伸展力的力量是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述的,这种伸展力是创新教育的必要补充。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安于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做一颗“螺丝钉”的教育观念显然是不适应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职业教育自然能对学生、家长、社会形成新的吸引力。这就给我们又留下了新的思考:学校究竟如何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其实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并长期思考的问题。这是因为:学校需要品牌,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拥有品牌还应增强吸引力,有了新的吸引力就会产生新的影响力。

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得品牌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弱点与人性》

2、百度、中国知网等

3、《湖北职教》

4、《中国青年报》

5、《中国教育报》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 篇5

最近,网友在广泛讨论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的“父子协议”,其内容大概是儿子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费、学费等一切费用,父亲则自己料理自己后半生生活。网友们的看法各有其道理。

诚然,父亲提出的这份“父子协议”确实有违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但在我看来,父亲这样做其实是出于面对叛逆期儿子教育难题的无奈,大道理、小道理,各种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引导都无法改变儿子懒散,沉迷网络游戏,无心向学的现状后的一次教育尝试,想让儿子体验生活的不易,为了培养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从这个意义看,这同样是一种父爱。因为现代新型父代与子代关系与传统亲属观念碰撞而争论不休的网友们,其实他们无论持什么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来让亲人过得更好。若用这一点去衡量,赞同协议和反对协议的人,其实都是同一类人。毕竟让某些网友难以接受的“儿子自己解决生活费、学费等一切费用”看似很绝情,本质上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爱儿子,和那些为维护传统亲属观念的网友一样,都是希望儿子能激发起学习和奋斗的动力,能更好地成长。为什么在某些网友眼中,赞成父子协议成了一件坏事?因为人们或多或少会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双眼,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反对父子协议,当然会比赞成父子协议看起来更加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然而,是否符合孝道、是否有利于儿子的健康成长,看的不是事情表面,而是事情的本质。这些网友没有看到父亲签订这份父子协议是为了让儿子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是切切实实为了儿子的人生着想,难道放纵儿子乱花费,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儿子处于整天的懒散堕落中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吗?所以,这位父亲不应当被指责,我们应当给予他充分的肯定。事实也证明确实应当如此。这位儿子后来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拥有了自己创立的公司,并娶了一位心仪娇妻,学业事业婚姻三丰收。虽然起初他曾经恨过父亲,但后来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更加感激父亲当初的“狠”,因为如果没有父亲当初那份“父子协议”的“狠”,也许就没有今天的他。所以,这份“父子协议”的签订,不是为了切断父子关系,不是父子之间的绝情,更不是为了打倒传统观念,而是切实为了双方的根本利益,为了儿子更好地成长。

因此,父亲的做法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思考和借鉴。

不妨透过“万花筒”欣赏孩子 篇6

不妨透过“万花筒”欣赏孩子

“北大毕业该赚多少钱?”本身并不严谨的设问却触动了网络的敏感神经。未名BBS上的匿名帖子给出了“月入八千”仍遭父亲“恶语相向”的回答。无论个案的代表性有多大,社会上弥散着的父母“高期许”与现实“低待遇”的冲突却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项有目的性的人类实践活动,教育从不会“遗世独立”。每一个自愿选择接受学校教育的家庭或个人,总会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动机。当知识无法改变弱者的命运,当毕生积蓄投入教育仍难避免被“啃老”,我们深深理解为人父母的酸楚,也深深知晓就业、薪酬之于受教育者的重要。然而,若能拂去眼前世俗的尘埃,从“万花筒”中全方位地欣赏孩子,他们身上许多的“另一面”定会带来鲜亮的惊喜。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的教育评价标准,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们身上更多的美:或许我们的孩子没有赚大钱,但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或许我们的孩子没能做大官,但也在平凡的岗位上静享一份幸福的恬淡。多元的评价标准才会带动多元的教育动机,也才能形成更加客观务实的教育理念。否则,从“分数”到“钱数”无休止的优劣比较将垒成孩子心头难以承受之重。 “读书不一定会赚大钱,上北大不见得就要做大官”的教育理念之所以难以普及,还因教育寄托了普通家庭对美好生活过多的期许。而有市场就有竞争,就有供需错位的可能。再完善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也不会给出薪酬回报的承诺。“万花筒”的视角告诉我们,即便名校出身、北大毕业,孩子也可能只是在路边鼓掌的人。 事实上,市场的评价并不止于收入报酬,社会的承认也不仅看身份地位。搞市场经济,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但人才却有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以新世纪以来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为例,他们抛弃了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舒适,虽然失去了高薪,却收获扎根基层的踏实,尽管没有显赫的宝马雕车,但也在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共同奋斗中点燃了青春的希望。再比如支教路上献身的女大学生赵小亭,因救人负重伤的.实习乘警李博亚,都在用年轻的血肉之躯诠释出人生的价值。 用心良苦的父母们,不妨放下无谓的焦虑与喟叹,以包容和鼓励为孩子们卸下前进路上的负担。“万花筒”反射成像的原理并不复杂,不同角度的观察会发现不同形态的美,而发现意识恰恰是“欣赏式教育”的前奏。欣赏而非苛责,才会更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才会更加注重人格的完善与道德的净化,也才会更好地激发他们沉着踏实的向上潜力。

孩子教育心得:从蚊子问题看教育 篇7

往年的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苦恼蚊子的问题了。到了夏天,更是被蚊子折磨得不知如何是好。

无论是夜半的嗡嗡声,还是酣睡中挣扎着爬起来打蚊子,亦或是早上起床发现墙上趴了好几只喝得脑满肠肥的黑影,一巴掌下去,难免在洁白的墙上留下污渍的烦恼,现在都消失了。

曾经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蚊子的口中餐,为了免除夜半身痒难耐的暴怒,家里添置了很多蚊帐,有蒙古包式的,有宫廷式的,还有从房顶垂挂下来的浪漫环式的……

刚开始还比较新鲜,但是用的时间长了就很烦了,尤其是蒙古包式,给夏日的闷热平添了一份逼仄之感。出来进去还得上拉锁。然而还是不能避免有个别漏网之蚊,在蚊帐里面饱食终夜。

为什么不从根上找问题?

根本上的问题是窗纱封闭不够严密。

是啊,为什么没有早点儿想到这个问题呢?

去年夏天,我请装窗纱的师傅到家里来实地勘察,把所有推拉式的窗纱撤掉,换成卷帘式。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不能凑合。

果然,卷帘式的窗纱封闭效果非常好,蚊子再也无处钻入,去年过了一个消停安逸的夏天。

从蚊子问题上,我们就能发现,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需要从根上去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无法最终解决问题。

由此,去看教育问题,也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无论是知识的习得,还是心智的增长,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学习中,成长中,教师家长的主场,应该转化为学生成长主体的主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父母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家庭,三个孩子全都上了国内名校。这对父母说到对孩子的培养方法时,曾经说过一个重要细节:每天晚上要求孩子给父母当老师,把在学校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

这不正是把学生由客场,转化为了主场?学生成了主导,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很多老师在引导孩子学习和教育孩子做人方面,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效果并不理想。

学习方面,老师无论怎么做,启发式,引导式……归根到底,还是灌输式,最终学生仍不爱思考,习惯等待答案;做人方面,无论老师怎么苦口婆心,讲大道理,学生仍然不为所动,我行我素。

如果把教育、教学的重任交给学生来做呢?

看到有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爸爸——船爸,特别有心。

他在训练好孩子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让几个孩子轮流做小老师,自主备课。船爸和其他孩子做学生,听备课的孩子讲课。船爸适时给“小老师”提出问题,当“小老师”解答不出来时,他组织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讨论,探究。课下,学生们要做“小老师”留的作业,并请小老师批改、订正。

孩子怎么备课呢?

船爸给孩子提供了很多教学参考书,并开放网络,提醒孩子在阅读和自我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参考书,把上课要用的内容准备好。

孩子对当小老师和备课,非常着迷。有一次孩子在外面等待理发的时候,还不忘拿起自己的备课笔记继续备课。这是什么样的知识习得状态!

这样的学习就是自我学习,习得了这种自学能力,孩子不仅能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同时还能渐渐学会如何演讲,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从他人角度思考,想办法让别人听懂并认同自己要讲解的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船爸帮助的多一些,但是后期孩子很快上手了,船爸就只做一个讨论的伙伴,或者倾听的学生。

用这种方法,一个湖北的家长带着四年级休学的女儿,用3年的时间从小学四年级一路学完了小学5、6年级及初高中6年,一共8年的课程,孩子以优异的成绩在12岁时就考上了一类本科大学。

后来,这个家长运用这种让孩子成为学习主人的方法,帮助很多所谓的差生,完成了从学渣到学霸的华丽转身,在知识习得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纷纷考上重点大学。

知识的习得一旦成为孩子自己要做的事儿,而不是家长老师要输入给孩子的东西,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不仅在知识习得方面,一切让孩子做主会有如此神奇效果;在心智模式成长和接人待物习惯方面,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生命成长的主人。

自我成长的基础是让孩子形成一定的反思能力。

记得,有一年班上有一个小睡,他特别容易生气,经常动不动发脾气。当时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编辑班级作文刊物的活动,大家的作文都交上来后,装订成一本厚厚的小集子,每个同学一本。当小睡翻开写他的 篇章时,愣住了,想不到大家给予他肯定的同时,都在文章中不同程度写了他如何生气发脾气,及他的行为给人的感受。

后来他在周记中写到:实在没想到啊,我在同学们心中是这样一个雷公电母的形象,看来我真的要好好管管自己的脾气了。这不是正是在自我反省吗?

他还给自己的脾气起了个名字“冲动怪”,下决心一定要控制这个怪物。后来,他的自控力确实慢慢增强了。

引导孩子反省和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这能让孩子不断成长、进步。

在家庭中,家长想要培养孩子这种能力,必须自身拥有这种能力。在餐桌上也好,在一起散步时也好,时常跟孩子谈及对自己行动的反思,跟孩子交流自己本来如何可以做的更好。

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也会慢慢养成这种好习惯。

在孩子做了错事之后,不要急于批评。尤其是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先冷处理,然后再陪他反思刚才的行为,让他在大脑中对自己的举动有一定的认识和要求。

孩子做了好事儿,受到表扬时,同样应该引导孩子反思。想一想,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了表扬?以后还能如何做的更好。

总之,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两种神奇的力量,在以后的生命中,他就可以不断超越外界环境的束缚,超越人本身的惰性,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这是不是才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教育目标呢?

透过医保结算看医院管理 篇8

[2004-9-4] 透过医保结算看医院管理 崔旭红 青岛松山医院

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的制定上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参保人员的就医流程、用药范围、费用支付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具体规定,以保证给参保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但在实际管理中,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受有限的医保统筹金的制约,往往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加大医保目录外项目的使用,增加有自负比例药品的使用,加重了医保患者的经济负担,违背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初衷。通过医疗保险医疗费结算单中的项目,能够反映出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政策的情况,也能反映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全额自费”项目

医保目录外或超过最高限价的费用,结算时列入“全额自费”项目。过高的全额自费,直接导致医保患者过高的个人负担额度。各城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对该项目占总医疗费用的比重都有详细规定,目的就是减少医保患者的范围外的用药和检查治疗,医疗机构应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该比例,切实保障医保患者的利益。

2、“部分自负”项目

“部分自负”项目与“全额自费”项目一样,是不纳入医保统筹金分档结算的,这部分费用直接由医保患者支付,医疗机构应本着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的原则,充分发挥医保目录中甲类药品的作用,将医保患者的负担降到最低点。

3、“住院天数”项目

个别医疗机构通过增加医保患者住院天数来增加收入,增加医保统筹金的支出,相应的医保患者的个人支付现金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医疗机构应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既减少了医保患者的负担,又保证了医保统筹金的合理有效支出。

4、“药品支出”项目

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支出,走出“以药养医”的现状,是近年来医疗机构探索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解决统筹金超支的办法之一,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是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要作到这一点,光靠医疗保险机构是不行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三项制度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做到医疗服务质量高、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合理。

作为医疗机构应加强医药服务管理,平衡好医、患、保三方合法权益,加强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降低医保患者的个人负担,确保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从上述医保结算项目表面看,能反映出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但在医保结算的实际操作中,有个别医疗机构,将全额自费的项目拿到住院结算费用以外,让医保患者在门诊交现金,失去了医保结算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掩盖了医保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加了医保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需要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

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 篇9

“看我搭的奥特曼”“嘿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朋友每次玩建构区的积木时口总都发出了模仿电视中特技的声音,并以那些虚构的人物为崇拜的对象,有意识无意识地建构他们的形象,模仿他们的动作,这个现象在活动中出现颇为频繁,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估计是孩子们在家中家长对他们这方面的教育或干涉太小,使孩子看了过多的动作片后模仿片中的举动,常此以往孩子会养成喜欢打斗等不良嗜好,我就孩子的这种不健康的举动进行了干预。

我特别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我问大家说:“奥特曼有什么本领。”大家都说“他会打怪兽。”我问小朋友:“怪兽在哪里?”大家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在山里,有的说在电视里,有的.说在树洞里……”我没有就此问题继续讨论,我又问道:“那我们幼儿园有怪兽吗?”小朋友都说没有,我便把班中某些小朋友的不好行为模仿了一遍给大家看,大家都嘻嘻地笑了起来,我问大家这样的行为好吗?大家都说不好,我总结道“奥特曼的本领是很大,他会打怪兽,但是我们这里和他们不一样,我们是幼儿园,幼儿园里有小朋友还有老师,不会有怪兽,大家听到了你的这个声音都很害怕,以后不要再发出那样的声音了,你们说好不好?”小朋友都明白了,就这次讨论过后,模仿奥特曼和那些打枪的声音明显减少了许多。

幼儿模仿能力强这个特点是他们的共性,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另一个孩子就会模仿,如果不良的习惯在一个孩子身边不加以制止很可能全班的幼儿都会受其影响,使班级的秩序混乱。就上面的不好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孩子的打斗和暴力的倾向性就会加大,严重的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记得在电视新闻中经常会听到报道说:某某幼儿因为模仿电视中的轻功等坠楼身亡的事件。这个责任在哪,谁都会惋惜,谁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只能说教育出了问题,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都没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如果我们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孩子的幼小生命会就这样丧失吗?

上一篇:托班会画画的小汽车教案设计下一篇:制作寿司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