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2024-05-28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通用12篇)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1

一、课程性质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森林中尽情观赏绿叶繁花,聆听鸟叫虫鸣,领略四季变化的奥妙,同时接受自然科普知识教育。开展“森林体验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科研兴趣,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教育不能只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要让学生走出教室,真正看到树是绿的,闻到花是香的。”

二、课程目标

“没有围墙的教室”——希望通过户外森林课堂,让孩子们能在自然中“闻一闻,找一找,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亲近森林,认识森林,喜欢森林,爱护森林,以自然教育的方式鼓励孩子多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之情。

三、课程教学内容

1:触摸

请大家在四周寻找「硬的东西」,和「软的东西」。如石头、树干、树叶、青苔等。边触摸,边感受,也边认识森林。

2:听声辨向

让孩子把眼睛闭上,感觉另一个人在附近安静走路,声音从哪裡来。试著指出声音的来源,同时也是在学习听。

3:嗅闻

「捡起叶子、搓一搓,闻闻看是什麽味道。」不同的叶子、花、草、泥土,味道都不一样。4:丢果子

拾取果实,丢到指定桶子裡,看可以从多远的地方丢进去。5:拥抱

抱一棵大树、就像拥抱朋友一样。6:触摸树皮

试著触摸不同树的表面,感觉它们有什麽不一样。7:听

把眼睛闭上,听听看,听见什麽声音。人声、车声、鸟叫声? 8:伸展

将手举高,让身体像树一样,迎著风向,左右摇摆。9:学兔子跳

有不同的跳法,可以跳很高,也可以跳很远,可以小步跳,也可以大步跳。

四、参考教材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2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家长、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 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 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 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 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 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 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 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 学习兴趣大增,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 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 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思想。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 都是很好的课题,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出课堂去学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情感交流, 解决思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调动方式也从根本上变一变, 正面的说教对他们不起作用, 不妨采用迂回策略, 充分利用课间课后, 与学生接触, 交流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尽量避开学习的问题, 慢慢地竟然会有些学生主动与你谈, 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给”他们信心,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时间性, 但方式方法上不能操之过急, 目的是让学生对你感兴趣, 信任你, 力争让大多数学生喜欢你, 为课堂教学气氛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教师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和蔼可亲一系列行为也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能够有较高的感召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

五、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交流能力。特别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 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那么抽象深渊, 枯燥难懂, 而是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用途广泛的一门科学。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 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 (1) 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 (2) 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 (3) 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 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 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 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 又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益。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3

实施体验性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个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情趣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围绕这些原则,本人探索了实施体验性教学的一些基本课型。

一、问题探究体验课型

在此类课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其基本结构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反思升华。

课例:

学习内容:《磨砺意志,做生活强者》

教学设计:

(1)针对教材内容,课前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全班同学的意志力情况,并由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把调查结果绘成柱状图;另一组为材料组,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资源,搜集自觉磨砺意志的典型人物、事例及名言警句。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师生搜集的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例如,请调查组同学汇报班级调查结果,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意志力需要增强。又如,通过中日小朋友夏令营中的较量说明:顽强的意志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年轻一代意志磨砺的教育。

(3)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身的不良习惯,制定自觉磨砺意志的计划,提出建议,开展同学之间的赠言活动等。

二、交流互动体验课型

在此类课型中,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激励参与的情境,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合作的氛围,不把预先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达成知识建构、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与人格的目的。其基本结构为:创设情境—体验、交流、融入、感受—总结内化。

课例:

学习内容:《高雅的生活情趣装扮美好的人生》

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问卷,了解学生生活情趣状况。尤其要关注学生当中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搜集有特长的学生的资料。

(2)教师与学生一同把学生的生活情趣表现按照表演类、琴棋书画类、收藏类、养殖类等进行分类统计。选取两名学生主持人,设计课堂活动的环节为:现场采访—特长展示—拥抱自然—收藏爱好者之履—音乐爱好者之音—说句心里话。

(3)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畅谈人生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生的意义何在?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如何处理学习与培养正当兴趣的关系?这些问题就在活动中、在分享中予以解决,在活动中激发起学生向往高雅、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角色扮演体验课型

此类课型是让学生扮演、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知识内化。其课型基本结构为:改编教学内容—确定角色—角色表演—思考领悟。

课例:

学习内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教师选择典型案例“买烤鸭风波”,其大意是:王女士怀孕近两个月,胃口不佳,想去吃麻油烤鸭换换口味,结果被营业员调了包,带回家的是变质的烤鸭,吃了以后,引起胃肠感染……其丈夫出差回家以后,砸了烤鸭店,双方对簿公堂……

(3)学生事先被分成:消费者代表组、经营者代表组、调节组、观众组。在课堂上由学生按角色分工分阶段表演出案例的进展情况,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分析与讨论,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提升与感悟。

四、课题研究体验课型

在此类课型教师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课题,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等手段,搜集大量事实资料,展开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其基本结构是: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成果展示—总结评定。

课例:

学习内容:《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我国近年来有关人口普查的相关结果和耕地、水资源、粮食的人均占有量等数据,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课题:我国与世界人口的现状、我国人口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人口问题、社区的人口状况与再就业、人口增长与社会保障……

(2)教师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刊、文献、社区考察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3)教师与学生一起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类,形成分析我国人口现状、我国人口所面临的问题、解决人口问题对策、社区人口状况与再就业等问题的报告。通过课题研究引发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以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层思考。

除了上述介绍的四种课型以外,经验分享体验课型、社会参与体验课型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常用的课型,本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实施体验性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体验性学习是一个过程。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给体验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以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的事件。”所谓“度过一段时间”,就是指体验它是一个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验的过程要包括四个阶段:个体亲历的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个体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观念的适应性阶段;再反思,产生新经验的阶段。由此可见,体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教育者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2.个体体验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关系。体验性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个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体验是多样的但并非一定都是合理的。我们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把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把自己的体验与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比较,并自觉地做出必要的调整与修葺。在体验性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体验,但不能放弃教育者应该承担的价值引导的责任。事实上,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也就谈不上有真正的教育。

3.体验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是知识教育,强调知性、理性,走进了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丢弃了学习的主体,远离了生活与实践,冷漠了情感,闭锁了心智。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性学习,通过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倡导体验性学习,并不等于依靠体验性学习就可以包打天下。体验重在实践、亲历,重在经验的获得与积累,重在感性,而接受性学习重在知识接受、知识建构、信息加工,重在理性。事实上,人的学习既需要实践,也需要接受,既需要实践的经验,也需要间接的知识,既需要感性的丰富,也需要理性的概括与提升。因此,体验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两者需要合作,需要平衡。而实际上,并不是任何知识都可以、都必须进行体验性学习。

张健,任教于无锡市后宅中学,学校人事秘书,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教学能手。

1993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担负初中、高中各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潜心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与艺术,积极参与学校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笔耕不辍,先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大参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并有20余篇论文在省、市论文大赛中获奖。其依据课堂实录撰写的课型课例被辑录于“新课程改革”丛书。

体验公开课教学要求 篇4

一、体验课目的

1、让新生在仅有的课程里,了解我们学校的环境,教学,老师,服务。

2、让家长亲身或通过学生了解学校,感受到孩子喜欢学校,愿意继续学习。

3、让学员不仅学有所获,熟悉环境,信任老师,还愿意暑期继续学习下去。

二、体验课要求

1.课程以简单有趣为主,循序渐进。

2.每班10个人,总共6节,5节教学课(90分钟一节),1节公开课(120分钟)。3.根据课堂要求,可以开设亲子课程,让家长共同参与,增加续班率。

4.美术课程每节课都要有作品,舞蹈课程每节课都能学完整动作,主持课每节课都有一小段展示。

5.建立体验课班级群,每个孩子每节课都要有镜头发到班级群里。

6.每节课都要引导孩子暑期报班续费,在家长接送孩子过程和家长沟通,有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提前报名。

三、公开课要求

1、提前通知所有家长最后一堂课的重要性,尽量全部到场。

2、将学员前面所学作品和内容展示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学员变化。

3、让提前报名学员或者有意向报名学员分享自己学习体会。

4、介绍学校教学理念、暑期教学内容。

5、总结每个学生的进步,发放学生评价表。

6、给优秀学生、家长颁奖,颁发结业证书、纪念品、合影留念。

四、教师要求

1、熟悉学校办学理念,了解学校各个专业优势及获得奖项和资质。

2、了解暑期上课时间,收费标准。

3、按照要求写出暑期体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公开课流程。

4、学校抽取一节体验课作为示范课,给全校老师做示范。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5

作者简介:苏敏,吉林长春人,长春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师培训。

摘 要:关注农村教育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是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构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农村小学教学特点出发,结合本人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探索农村小学歌唱课“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小学;歌唱课;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26-02

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基于“歌唱”是小学音乐课的核心,笔者从农村小学实际特点出发,探索出小学歌唱课“体验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1、模式涵义

农村小学歌唱课“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自主发现为基础,审美为核心、体验为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让学生感受、理解和表现歌曲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体验,重视音乐审美,鼓励学生音乐创造与表现。此模式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音乐的内容美、形式美、意境美。引导小学生通过审美过程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开展想象;激发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不同审美感受。

(2)通过情境导入――聆听体验――自主学唱――创编体验――拓展延伸等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精神。

(3)通过音乐艺术实践、音乐的外化表现,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与表现力。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

3.基本流程

情境导入――聆听体验――自主学唱――创编体验――拓展延伸

4.操作程序

第一步: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更能加深对音乐的领悟与感受,教师可以恰当的提问或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还可以通过环境的布置、音乐的渲染等形式营造情绪与情感的氛围,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农村小学由于受到教学设备不足的限制,在创设情景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阻碍,但可充分利用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创设情境。也可利用语境创设情境,特别是在低年级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歌曲及歌曲表现。

(2)律动感受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律动,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及结构。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进行审美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律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体验音乐的结构、节奏等,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旋律,从而认识旋律。

第二步:聆听体验

(1)听音乐说情绪

学生聆听音乐,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歌曲的音乐情绪,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心情和对音乐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优美的、欢快的、高兴地、雄壮的、舞蹈的等。

(2)听音乐说形式、风格

小学生唱歌课中引用最广泛的演唱形式就是齐唱、独唱、轮唱和合唱。在聆听歌曲过程中让学生判断歌曲演唱形式,帮助他们积累鉴赏经验,为后面的音乐学习打下伏笔。

(3)听音乐说结构

通过聆听体会乐段之间的对比,进行歌曲结构分析。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在歌唱教学中,先“听”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歌曲所蕴含的音乐美,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

第三步:自主学唱

(1)歌曲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歌曲的旋律、节奏、结构、词谱、高潮的特点,以及对音乐留下的深刻印象。

(2)自主视唱:学生看乐谱自主视唱――听音乐唱歌词。

这个环节我们采用自主学唱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视唱进行自主学唱。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段、歌曲的不同把握“自主”的程度和方法。

低年级学生还不会识读乐谱,认字量也不够,因此“模仿”是唯一的学习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自主学唱。以《小鸡过河》为例,学生已经在审美感受阶段熟悉了第一段歌词,对歌曲旋律也有一定印象,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采取了“听旋律填词”的方式来带学生学唱,教师弹一句旋律,学生把词填进去唱一句,让学生自己把这段歌唱会;学唱第二段时,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熟读歌词后,直接把歌词带进旋律唱出来,一步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程度的自主学习是可以完成的。

中高年级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加强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谱,把歌唱会。以四年级《大雁湖》的曲谱教学为例,在已对歌曲有所熟悉的基础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已随琴默唱旋律,进行练习,再划拍视唱,完成对整首歌曲谱的学习。如果识读乐谱的能力还不够完成全曲自主练唱的程度,那么可根据学情适当降低难度,比如采取教师唱上句,学生读下句的读谱接龙的方法。

自主学唱的方式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使这些能力在新歌学唱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并得以巩固。

第四步:创编体验

(1)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歌曲处理。通过自己的理解对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进行歌曲表现。并且通过面部的表情和肢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

(2)评价交流:评价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歌唱之后,首先让歌唱者做自我评价,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进行交流。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表现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精神。

第五步:延伸拓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歌唱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每个学生充分地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理解音乐,感悟生活、表现音乐、创编音乐。

延伸的形式有:

(1)小学音乐教材在编写体系、结构上有个特点:每单元、每课都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师可以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延伸教材。例如,教学《祖国颂》时,可选取《我的祖国》《祖国、祖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作品补充进来。教学《亚洲之声》时,除了教材中列举的几个国家乐曲、歌曲之外,还可让学生搜集其他国家的音乐作品并了解其地理、人文等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及参与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总结个人的体会。

(3)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合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引导学生改编歌词,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

(5)引导学生创编歌伴舞。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

5.实施该模式的说明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该模式的创建说明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它更强调在体验中获得审美。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审美与创造。

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农村小学的音乐课也通常以歌唱教学为主,但由于农村学校存在对音乐课的不重视和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的诸多原因,很多农村小学音乐课都被其他学科教学所代替,即便实施教学也是沿用传统的发声练习―复习旧歌―导言―范唱―教唱曲谱―朗读歌词―依谱唱词―艺术处理―复习巩固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根据农村小学音乐课的现状,建构了农村小学歌唱课“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2)该模式的特点

农村小学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音乐老师普遍偏重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歌谱、歌词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而且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的发展。农村小学歌唱课“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3)该模式实现的条件

音乐新教材的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中把小学音乐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一、二年级为唱游课,三、四、五年级为音乐课,分别编成两套教材。本模式适用于农村小学三、四、五年级单一课时内可完成的富有审美性的歌曲。这类歌曲或有情绪内涵美、或有音响韵律美、或有风格色彩美,歌曲中包含的审美特性鲜明。本模式针对这类歌曲,通过一系列课堂音乐体验活动,揭示歌曲中蕴含的美,帮助学生发现歌曲的美感,进而在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歌曲中最激动人心、最具表现力的元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富有美感、情感的歌曲艺术表现。

(4)该模式的教学评价:

因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与现代教学评价方式各有其特点,本教学评价方式在传统的总结性学习终端评价方式与现代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设计而成。

本模式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拨功能。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注重突出每个学生的优点来评价。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演唱会”的形式,让学生从学过的(课内或课外)歌曲中选择一首演唱,可以是独唱,也可是小组唱,表演唱等等。无论学生选择哪种形式,完成较好者都予以肯定。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选择一首乐曲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可以配乐诗朗诵,写作好的学生可以拟题作文,喜欢舞蹈的学生可以自由创编一段表现音乐主题的舞蹈等等。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色给予评价,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

(5)使用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①处理好传授与体验的关系:

在运用本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同样不能忽视“传授’的教学方式,但需要明确的是:教师的这种”传授”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传授”,它不能过多、过细,以削弱学生自身的活动和体验的作用,而是旨在引导激发学生探求音乐知识的欲望,积极展开、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传授的语言要精练,富有启发性,富有艺术的美感,内容不能太直观、明了,尽可能的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体验和自悟的空间。当然,学生的体验、自悟也不是盲目的参与和胡思乱想,而应是在教师“传授”的启发引导下,在学习作用下的积极开展,是一种经过体验后发自内心的领悟。

②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审美的关系。

运用本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审美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手段,审美是目的。只有在掌握了音乐知识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审美。

③“自主学唱”环节采用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储备、技能和认知能力基础上方可实施,小学生低、中、高年级,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差异比较大,教师要注意各年龄段认知能力基础的特点,切不可千篇一律。

④该模式的局限性:该模式适合于在有一定音乐基础的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实施,而低年级学生由于没有音乐理论基础,在自主视唱环节中会导致学生自主视唱的盲目性。因此,此模式不适合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合适颜色的餐巾纸撕拼贴动物的皮毛。

2、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继续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

活动准备:

各色餐巾纸、固体胶、森林背景、动物形状卡纸、多媒体PPT,抹布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森林背景图,说说喜爱的动物。

师:今天我带大家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看这是哪里?

(是大森林)

提问:这里的树多不多?(所以叫森林。)除了树还有什么?森林里的水是在哪里的?(谁能用更好的词汇来说?)

(这片森林里有许多茂密的树木,还有蓝色的湖泊等。)

提问:可能会有谁住在这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呢?

(狮子、老虎、豹等。)

小结:大森林是动物们最喜欢的家园。

二、幼儿讨论,了解怎样选择合适颜色的餐巾纸制作动物的皮毛的方法

师:今天我这里有一些动物,你们看他们现在还能回到大森林里去吗?

提问:为什么他们现在回不去了?他们有什么反常的地方?(跟别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他们没有皮毛)

提问:为什么没有皮毛就不能回去呢?

(没有皮毛更容易被别的动物发现;没有皮毛会冻死。)

师:对,动物的皮毛可以保暖,还能保护动物不被发现。

提问: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动物穿上合适的皮毛回到大森林里去呢?

师:对了,我们要为他们做件衣服。可是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没有,我只有各种颜色的餐巾纸,你们能用这些餐巾纸来为它们制作皮毛吗?(能)

师:对了,我们可以用上次制作花瓶的方法。可是,上次我们喜欢用什么颜色就可以贴什么颜色,这次可以随便用吗?(不可以,我们要根据动物的皮毛特点来制作。)

师:你们想先帮助谁来制作衣服呢?

(老虎等)

制作老虎的条纹

提问:你要选择什么颜色的餐巾纸来为老虎做衣服?

(黄色和黑色。)

提问:除了黄色和黑色还可以用什么颜色?

(咖啡色和黑色,有的老虎皮毛颜色深一点,有的老虎皮毛颜色浅一点。)

提问:接下来我应该怎么撕?

(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再粘上去。)

教师撕餐巾纸,并不时拿到老虎身上进行比较:这样可以了吗?

提问:接下来怎么做?

(撕黑色的条纹)

教师示范撕黑色,并比较:这样可以吗?

(太粗了,要再细一点等)

师:老虎身上的黑色条纹很细,所以我们要小心的把餐巾纸撕得细一点。

提问: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动物是条纹皮毛的?(斑马)

提问:斑马身上的条纹跟腿上的条纹一样吗?

(不一样,身上是竖条纹,腿上是横条纹)

提问:初此以外,还有什么不同?

(腿上的花纹更细更短)

重点提问:那怎么才能做出那么细的条纹呢?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用揉搓的方法将纸条变细

(可以将纸条搓成纸条)

小结:原来我们餐巾纸不仅可以撕出细条来做动物的条纹,还可以用搓的方法做更细的条纹。

制作长颈鹿斑纹

师:刚才我们帮条纹动物都想好办法了,接下来我们帮谁做衣服?长颈鹿身上的花纹好象不太一样(是一块一块的斑纹),那我们选择什么颜色来为长颈鹿做衣服?

(咖啡色)

提问:你为什么只选择一种颜色?

(因为这些动物本来就是白色的,只要留出来就可以了。)

提问:那你们看,金钱豹的身上也有斑纹的,他身上的斑纹跟长颈鹿身上的斑纹一样吗?

(不一样,长颈鹿身上的斑纹大,金钱豹身上的花纹小)

师:对,所以我们在做金钱豹的衣服的时候就要更小心,撕得更小一点。

为蛇做皮毛

师:你们看呀,我今天还准备了很多种颜色的餐巾纸呢,你们知道我是为谁准备的吗?

(蛇)

师:对呀,很多种蛇身上的花纹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颜色也不一样。我的这些餐巾纸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小结:我们可以将餐巾纸撕成细条做动物的条纹,我们还能用搓的方法做成更细的条纹,还能用撕大块或小块的花纹来做动物不同大小的斑纹。

三、幼儿尝试自由选择合适的餐巾纸进行制作

师:现在这些动物们就等着你们为他们穿上合适的皮毛回到大森林。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幼儿是否选择了合适的餐巾纸为动物制作皮毛,撕的方法是否正确。

要求:

1、你先去找一个你喜欢的动物,然后再为它选择合适的餐巾纸制作皮毛。

2、根据动物皮毛特点选择合适的餐巾纸,需要多少取多少。

小结:小朋友除了刚才老师说到的方法,还想出了更好的方法等。

四、交流及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提问:哪些动物回到了大森林?这是谁做的老虎?。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觉得它的皮毛选得合适吗?

(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物皮毛)

提问:这只老虎做得像不像?你为什么把它安排在这里呢?

(因为躲爱这里不会被发现。)

小结:动物们真开心,他们都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皮毛,回到了大森林。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活动氛围很好,幼儿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师幼互动较好,活动目标能较好的达到。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最后环节可以让幼儿参观自己生活的小区或幼儿园,让他们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在实践中感受环境的重要性。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7

一、 应把唤醒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

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先呈现一组判断题,通过判断题的争论与探讨,让学生回忆出因式分解概念中的关键点:乘积形式和分成的整式的积的形式。然后让学生完善补充得出提公因式、套公式、查分解是否彻底的“提、套、查”的三个基本步骤。这样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观察、分析、抽象等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由“树木”认识“森林”,教师的讲解应少而精

若想获得更多些的东西,我们必须研究事物的特殊性,对这些特殊性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其转化为普遍性的东西。当学生对大量的整式进行因式分解时,会陷入多而杂的包围。我呈现了各具代表性的四个整式:(1)6ab3-8a2b2c(2)25x2-16y2(3)4x2-4x+1(4)x2-4x+3,让学生分组梳理各步骤的具体方法,作适当提炼:1提公因式法的关键;2运用公式法的前提;3形如的二次三项式可考虑十字相乘法。以上四个式子将因式分解基本步骤和方法完全呈现,趁热打铁,出示以下五个判断:

让学生感受因式分解的注意点:1符号;2恒等变形;3分解彻底。接着我用三个基础题的实战演练,(1)x3-6x2+9x(2)2x2+10x-12(3)x5y3x3y5,巩固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师生共同努力,由“树木”认识“森林”,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收到了以少胜多之效。

三、可变因素应作精妙调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解题能力和对复杂题型的掌控能力,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变式做出预见,而这就要取决于对一些可变因素进行精妙调整,于是灵活、综合使用因式分解成了本节课的思维亮点。笔者设计了四个整式,(1)(x+y)2-x-y(2)m2(m-1)+1m(3)(a2+1)2-4a2(4)(x-y)2+4xy,通过层层递进的变式训练,感知整体思想,得出结论:含有括号的多项式,通常都把括号看成一个整体,若不能因式分解,则去括号展开后再进行因式分解。有了以上的感悟后,对于变式1-x2+6xy-9y2 这个式子学生就不难进行因式分解了。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8

设计意图:

1、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力,理解力,并能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整体素质。

2、《森林狂想曲》形象鲜明,三段体音乐变化明显、突出,便于幼儿分辨,表现旋律的内容,音乐美好、有趣、有意义,很适合大班的幼儿欣赏。

3、我的设计意图是在于通过《森林狂想曲》这一音乐欣赏活动,集艺术、语言、健康等于一体,!.快思.教案网出处!让孩子们在自由愉快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帮助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2、感受大自然中音响的和谐与优美的同时,初步学会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表演(歌声与微笑)

2、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歌声与微笑):

教师:小宝贝们,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跳个舞吧,播放音乐(歌声与微笑)师幼共舞。

二、听一听

1、教师以讲述的形式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宝贝们,你们刚才累了吗?大家今天这么开心,老师奖励给你们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现在一起来听一听,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听了感觉怎样。

教师放音乐幼儿欣赏

提问1、刚才小宝贝们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鸟、知了、蟋蟀、小鸭等)

2、听了音乐感觉怎样(抒情、欢快)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加上优美动听的乐器的演奏,奏出了一幅优美的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欣赏的曲子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看一看

1、请幼儿第二次边欣赏乐曲,边看画面感受“乐曲和画面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

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2、这样的音乐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样?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动作表演,鼓励幼儿表现不同的动物动作。

四、动一动 大家一起模仿小动物的样子。鼓励小组幼儿自愿地按音乐内容扮演角色、表现情绪、创编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五、想一想

教师小结;这么美的音乐,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大自然原来这么美!”那就让我们好好的去欣赏自然,保护自然吧!

提问: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怎么做(不伤害小动物、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摘花、不打鸟)等等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不光是我们自己做到还要监督我们周围的人好吗?

六、结束部分:播放《森林狂想曲》小动物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吧,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

xx市森林体验建设方案 篇9

XX市2015年青少年森林体验中心位于XX中心城市城南3公里的XX景区。景区有工作人员xx余人,科级事业单位,属于XX市XX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管辖。景区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备,流水潺潺,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规划建设XX市青少年森林体验的理想之地。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完善水土保持实验、植物群落感知等一系列森林体验基础设施和设备,组织青少年开展森林体验活动,通过青少年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互动,认知自然、感受森林,与体验伙伴的交流互动中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将这里打造成全市首家森林科普与野外体验为一体的青少年实践体验基地和校外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

二、设计原则

XX市青少年森林体验中心建设遵循人与自然相结合、自然认识与启发教育相结合、森林文化与景观观赏相结合和因地制宜突出自然特点四大原则。

三、体验线路

从XX景区北门开始,顺景区入口主道路到达荷花池,然后从XX右手边缓坡行至XX,再上行至XX结束体验活动,从XX景区南门乘车返回。全长1.1公里,体验时间约2小时,设计人数30人。

四、建设内容

体验中心由野外森林知识体验区和森林科普教育区两部分组成。野外森林知识体验区由景区大门至XXX,全程规划建设根系识别区、岩石结构认知点、植物类群感知区、水生生态观测区、林下种植实验区、森林浴场、鸟类观测区、水土保持试验、生物科学实验室10个体验点位,并配备森林体验必要的标识牌、活动基本设施和工具;森林科普教育区主要利用现有房屋建筑,建设一个科普馆。科普馆主要配备主要的动植物标本,声光设备、灯箱等,建成一个集科普教室与动植物标本展览为一体的科普场所。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主要建设森林体验活动所需配置的路线节点的各种标示牌、必要的设施和工具、仪器设备等,于XX底前建成购置到位,并组织正常运营。科普馆所需的设备纳入第二期建设内容。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一)标识牌

XX市青少年森林体验中心共设计标识牌XX块。其中:(1)宣传牌。景区北门和南门各XX块,合计2XX块。景区北门广场西侧利用现有标识牌进行改造宣传牌1块,材质:喷绘;规格:宽9m×高4m,离地2m,埋深1m;内容:中心名称、文字简介、示意图等,详见附图。景区南门宣传牌材质:仿木纹不锈钢(树脂面板);规格:宽2m×高1.5m,离地面高度0.85m,埋深0.8m;内容同上。

(2)导览图。景区北门和南门各X块,合计X块。材质:仿木纹不锈钢材质(树脂面板);规格:宽2m×高1.5m,离地面高度0.85m,埋深0.8m;内容:前面为中心名称、文字简介,后面为示意图,详见附图。

(3)体验项目标识牌。沿体验线路的根系识别区、岩石结构认知点等XX个节点各X块,共计X块;位置详见体验项目设置。科普教室标识牌,材质:黄色不锈钢;规格:宽60cm×高90cm;内容:XX市青少年森林体验中心科普教室。其他体验项目标识牌,材质:仿木纹不锈钢(树脂材料);规格:宽0.9m×高1.1m,离地面高度0.7m,埋深0.5m;内容详见体验项目。

(4)树木牌。共计挂设飞蛾槭、青檀等树木牌120个,树种和位置位置见附表,材质:仿木纹不锈钢(树脂材料),棕绳捆绑;规格:宽0.4m×高0.3m;内容:中文名、拉丁名、别名、科属、二维码,详见附图。

(5)提示牌。共3个,位置详见设计图,材质:不锈钢(树脂材料);规格:宽0.4m×高0.3m,离地面高度0.5m,埋深0.5m;内容: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道路湿滑,注意安全。

(二)体验项目

(1)根系识别区(4分钟)位置:进北门20米

方法目的:引导师讲解初步认识和了解根系的基本形态和对植物生长作用;体验者观察、触摸、测量根系的基本形态,体会根系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重要性。

标牌内容:根系是植物六大器官之一,具有固定植株、吸收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无机营养和少量的有机营养,合成生长调节物质等作用。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大多数的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具有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主根不发达,其根系为须根系。

(2)岩石结构认知点(4分钟)位置:距离上一项目30米

方法目的:引导师讲解岩石的基本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地质运动变化对岩石构造的影响;体验者观察地质次生断裂现象,敲打石头,体验岩石的硬度及石质,并用放大镜观察其不同的构成成分。

标牌内容: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分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多于石英。

(3)植物类群感知区(4分钟)位置:XX斜对面

方法目的:引导师介绍植物的基本类群、进化过程、组成成分和空间结构,以及不同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体验者观察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的形态差异,并通过触摸,体会不同植物类群的基本质感,感知小区域内植物类群的关系。

标牌内容: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可分为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多水生,没有真正的根、茎、叶。苔藓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仅高数厘米,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生长的更加高大,依靠孢子繁衍后代。裸子植物多为乔木,因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而不形成果皮。被子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后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4)水生生态观测区(5分钟)位置:XX 方法目的:引导者介绍水生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讲述水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和区别;体验者观察水生生态系统中环境要素和动植物种类,了解各种生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基本理解完整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标牌内容:水生生态系统由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构成构成。小至一个水坑、小溪,大至湖泊、水库、江河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虽然多样,数量尽管巨大,但都可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归纳为3大类,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5)林下种植实验区(6分钟)位置:距离XX米处

方法目的:引导师通过光照度、土壤状况、林下植物种类和生长特点来引导体验着了解林下空间;体验者参与林下作物种植来直观感受全光照环境与林下环境之间土壤湿度、光照和空气温度的差别,观察菌类、魔芋等适合林下环境生长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叶形等特点。

标牌内容:林下种养就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种类和食用菌、药材等进行合理种养的经济模式。常见的林下种养包括林粮模式、林菜模式、林药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畜模式等,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及林荫空间优势,达到对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林下植物种养: 香菇木段、木耳木段各20个,总计40个,直径15cm*长度80cm。魔芋种球20斤。

(6)森林浴场(12分钟)位置:XX处

方法目的:引导师带领大家了解森林在净化空气中的作用,测定负氧离子等浓度并了解变化规律,组织开展自然笔记、数年轮、森林冥想、森林小游戏等活动;体验着通过沿途观察绘制自己的个性化自然笔记,参与数年轮等小游戏,加强对森林的认识小游戏感受森林环境的美妙,并做适量休息。

标牌内容:森林可以有效提高空气质量。一是可以固碳释氧,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二是净化空气,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污染的环境得到净化。三是过滤尘埃,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四是杀灭细菌,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调查数据显示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当你沐浴在苍翠碧绿的林海里,会骤感舒适,疲劳消失。

休闲桌椅: 年轮木桩10个,直径40cm,长度60cm。仿木水泥桌3个,桌长1.5m×宽1m,离地面高度0.7m,埋深0.5m。仿木圆凳20个,凳高0.45m,直径0.5m。

(7)鸟类观测区(10分钟)位置:桂花园向上15米

方法目的:引导师介绍XX主要鸟类组成,介绍观鸟常用的工具,讲解鸟类鸣叫、羽毛颜色等鉴别特征,介绍观鸟发展趋势和健康观鸟行为;体验者观察仿真巢穴,并通过观鸟工具观察常见鸟类,并学习识别鸟的种类、行为方式、鸟鸣等知识。

标牌内容:鸟类是体表长有羽毛、卵生、恒温的高等脊椎动物。按照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游禽、涉禽、陆禽、猛禽、鸣禽等。按照鸟类的居留类型主要分为:留鸟、候鸟、迷鸟等。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不仅是因为鸟能给自然带来无限生机,给人类生活增添无穷乐趣,还因为绝大多数的鸟是益鸟,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利。

仿真鸟巢:

在周围树上布置鸟巢10个,直径为15cm、高25cm,藤条编制。

(8)XX园(5分钟)位置:XX处

方法目的:引导师介绍植物的种类,现场示范盆景制作过程和造型艺术特点;体验者感受不同盆景造型带来的美感,参与日常修剪、浇水等日常管护工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盆景作品。

标牌内容:XX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能够达到缩龙成寸的艺术效果,以景抒怀的深远意境,就像是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被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XX一般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XX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

(9)水土保持试验(10分钟)位置:XX内

方法目的:引导师介绍植被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基础作用等基础知识,带领体验者开展水土保持实验;体验者动手实验,通过直观对比观察不同的植被覆盖程度对于降水起到的不同作用,了解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标牌内容: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森林对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树冠对降雨的截流作用;枯枝落叶层对降雨动能的缓冲作用;森林土壤对地表径流的分流及渗透作用。

水土保持箱:

材质:仿木纹钢筋水泥;规格:宽0.8m×高1m×长1.6m,从边长0.8m处分割为二,左边放置小石子,右边放土并种植一些杂草。详细规格和设立位置见设计图。

(10)科普教室(20分钟)位置:XXX 方法目的:引导师引导师组织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组织开展室内活动;体验者根据兴趣选择观看图片、视频等,并参与手工等室内活动。

项目标牌详见上文。

(三)安全设施建设(1)安全防护栏

位置:XX和XX之间(详见设计图);材质:仿木纹钢筋水泥;规格:防护栏长度60米;样式:见设计图。

(2)活动场地平整

位置:植物群落感知区、森林浴场、鸟巢布置点和土壤结构认知点4个区域;材质:通过挖高填低、垫沙或垫小石子平整活动场地;规格:平整场地约300m2。

(3)路线道路处理

位置:主要在通往植物群落观测区的道路;材质:嵌草砖铺设;规格:长10m,铺成路宽150 cm、阶宽40 cm、高20 cm的阶梯型。

(四)活动设备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10

一、诵读诗句, 体验画意

诗与画是孪生艺术, 诗以情为主, 而画以意为主。情较虚而意较实, 诗以语言文字为媒介, 灵活而充实, 在于摹虚;画以颜色线条为媒介, 鲜明而具体, 便于写实。诗贵有实感, 才能使人身临其境而产生共鸣, 画贵有含蓄, 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而耐人寻味, 诗画之交融在于虚实相济, 相得益彰, 这是中国画的传统, 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画意, 需要学生多诵读诗句, 做到与画家的心灵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 解读画家对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如欣赏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 先让学生诵读几遍画中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再欣赏画中所画葡萄的枝 (枯) 、叶 (少) 、果 (疏) , 是否与平常所见的葡萄大不相同, 从而体验画家通过这幅作品反映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德情操。又如:欣赏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让学生诵读古诗《江雪》, 理解诗句中表达的“寒冷与孤独”, 再欣赏画作内容:一舟、一翁、一钓。马远运用“计白当黑”的手法, 充分表现出“寒和独”的意境, 学生通过诵读诗句就能更好地体验画意。声情并茂地诵读, 不仅让学生体验出画与诗所表达的意境, 更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创设情境, 体验诗情

通过创设情境, 对美术作品内容的重构, 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传播, 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 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因此, 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创设各种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 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构知识。创设“亲身”体验的情境可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选择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播放给学生欣赏, 让学生犹如“人在画中游”。如欣赏宋代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时, 同时播放一些反映祖国名山大川的视频, 并以古琴曲“高山流水”伴奏, 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作品内容:峻伟屹立的大山, 一泻千里的飞瀑, 路边淙淙的溪水, 真实地画出了北方山川的壮美,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创设“亲身”体验的情境还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中去亲身体验。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来源于生活, 学生只要在平常多观察、多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能很好地体验艺术的美。如欣赏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画家是根据自己对江南山水的感受, 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 掩映树木, 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 表现出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学生如果平常注意观察, 尤其是每年三至五月间 (江南烟雨时节) 的山山水水, 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到湘江两岸去游玩参观, 那么就能更好地体验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三、实践拓展, 深入体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 》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要求通过多种实践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美术, 使其熟悉、掌握美术语言, 积累美术审美经验。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有亲身的体验和动手实践的环节, 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实践拓展的方式可以是外出旅游,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少年宫, 上互联网查阅美术教育资源或参加“驴友”组织的户外运动等, 使学生懂得“春山烟云连绵, 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 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 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 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 如真在此山中, 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 见平川落照而思望, 见幽人山客而思居, 见岩扃泉石而思游, 看此画令人起此心, 如将真即其处, 此画之意外妙也” (《林泉高致》) 。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 带着诗人的心怀去观察自然, 去发现自然中富有诗意的情境, 再给予诗化的表现, 画面必然充满诗意的内涵。如欣赏宋代郭熙的《早春图》, 学生通过实践拓展活动, 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就可以体验到画家敏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 山间雾气浮动、阳光和熙, 穿插以行旅待渡等活动, 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实践拓展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画一些中国画的习作。如组织学生观察秋天荷塘的景色, 然后尝试画一幅以“秋荷”为主题的国画, 再欣赏清代朱耷作品《荷石水禽图》, 画中以墨笔画湖石临塘, 疏荷斜挂, 两只小鸭或昂首仰望, 或缩颈独立, 意境空灵, 余味无穷。通过观察—创作—欣赏, 更能体验到朱耷作为明代遗民那种内心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的复杂精神世界。

四、探究思考, 升华体验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 通过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等方式来组织教学, 有效激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独立思考, 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掌握基础知识, 探究原理和规律, 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诱发和激起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 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查阅资料、分工合作) —解决问题”的形式,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中国传统绘画内容时, 先布置学生完成“中国的诗与画”研究性报告, 让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的关系。明白作画时要先有诗意, 然后生发画意, 这样的作品才能有意境。如唐代王维的《山居秋瞑》描绘的是雨后月夜山里景色, 首联“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是贯穿全诗写景句的线索, 然后景物、人物的活动的展现:“空山、宁静、泉声、竹喧才可悠然而闻;明月、泉流、莲动便可清晰入目, 浣女、渔夫不致摸黑。”王维的诗善于描摹多种景物, 并将其有序展示, 依次叠现而不觉散, 得之于“意在笔先”, 所以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犹如欣赏一幅布局得体、景致相融的完美山水画。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 探究思考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美术鉴赏”模块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必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不仅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嘴、动手, 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心去感悟、体验, 在主动参与美术作品审美过程中, 获得审美享受,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陶冶情操。

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利用创设或重复美术作品情境, 再现、还原美术作品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通过学生充分参与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 来获得个人体验, 在师生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中提升认识,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 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目的。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篇11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学生听看”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小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的兴趣。因而,在目前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已成为广大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的作用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综合实践要求来看。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能力的需要。要实现这种社会目标,就要把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起来。情境体验法正是融合两者的可结合因素,既注重了教师的引导点拨,又重视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通过情境的体验,掌握相应的社会常识,并迅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思想,自觉调节心理,提高思想品质水平。

其次,从实现教学的多层次的需要来分析。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行为调控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把知、情、意、行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情境体验法正好可以把这些教学因素融合起来,体现了三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通过引发学生体验情境,形成情感感召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判断,选择等训练,优化他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解剖和内省,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调控机能。

最后,从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来思考。情境体验注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技能,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一方面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努力促使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二、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的方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情境。运用实物、录相、画面、录音、电脑软件、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透过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上《汽车》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些人们使用“汽车”的录相和图片,出示一部分汽车图片和录像,让学生透过生动美观的画面,自然的真实物体或它们的模似形象,体验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着它们对现代人生活的帮助。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每个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动,仿佛身临其境,脸上都露出了陶醉、兴奋、向往的神情。这极大地引起学生了解汽车的兴趣,吸引他们在学习中认识汽车和综合实践,促进他们进行形象思维,取得课堂教学的良好实效。

(二)体验情境。在教师必要的暗示和目标指引下,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体验情境,内心深受触动,感性认识初步形成。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实地录相,再适时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情境:带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工厂,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的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处理的话会怎样?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内心深受触动,并能从中自己找出答案,掌握教学要点。这样,既免除了老师的满堂灌,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表达体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体验经过整理组织,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上面所讲的《汽车)这课,我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比赛说出各种汽车的作用和好处,通过自我表达、共同交流,形成情感定向。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讨论、判断、选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表述的情况,提出问题(正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判断、选择,加深认识。如在以上学生表述体验,形成情感定向的基础上,我再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行为实践,让综合实践课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突出所授教材重点的同时,组织学生训练,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本课知识同他们现有知识相联系,提高行为实践能力。如上《汽车》时,组织学生练习认识各种汽车:上完《买东西的学问》后,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商店或市场实地体验等。

这类经常性、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的课堂内外活动,使综合实践课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从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学习运用综合实践课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探析 篇12

(一)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于与主动掌握[2]。

教育学专家发现: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学员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亲身体验的互动式学习”采用最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思考和提升[3]。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承担着管理者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素质培养的任务,因而课程涵盖所有与市场经济运行有关,以及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内容,具有极强的综合性[4]。作为一门不同于经济系列课程的法律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 ,又能与其他经济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就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接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要使《经济法》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实践能力,尤其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5]。

四、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

《经济法》课程离不开案例教学。《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则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一个练兵场所。因此,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但如何组织好、运用好案例教学值得思考。以下是笔者多年从事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体会。①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是与经管类学生所学专业如会计、旅游、金融等相关联的案例,例如案例中的当事人是会计、导游或银行的工作人员,以增强案例的吸引力,也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②在案例的表现形式上,尽量图文并茂,如采用录像教学,教师选择典型案例,集中给学生放录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融入到案例的发展情节中去,轻松愉快地学习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目前电视、网络上有关法律问题方面的录像资料很多,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③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是对实际情况、法律现象的客观描述,其基本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而且因当事人可能不经意的违法行为给自己或他人造成的后果严重,能给学生带来震撼。④案例应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其中应含有人们易混淆的观点,如法律与道德、情理等的混淆,也可能是对不同概念、不同法律主体、不同法律行为等的混淆,这些问题可以用直接的方式提出,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决,也可以用间接的方式提出,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来发现问题。

(二)主题辩论教学

经济法律规范具有适用背景的复杂性,即由于社会经济现象千差万别、纷繁复杂而使“准绳”的采用极为难以把握,很容易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对经济法的理解和适用具有极大的可辩性。法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就是在学术争鸣的历史征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辩论式教学理应在“经济法”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内外经济生活中有争议性的问题,由学生自由组合五人一组,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课堂上由组长发言,阐述己方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再由教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法律意见加以点评,并请部分学生参与交流,最后每一小组写出书面的辩论报告。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又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具有实用性,效果很好。主题辩论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辩论的话题不能太难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三)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逼真而没有实际风险的环境中去体验、练习各种技能,可以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也能够将各种知识及时整理。结合《经济法》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有些章节的部门法学习中,很适合搞模拟教学[6]。例如笔者在给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讲解《公司法》这一章时,曾组织学生模拟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模拟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而如何设立公司,设立公司需要什么条件、准备哪些资料,这将会迫使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探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经验,又可为学生的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四)角色分配教学

角色扮演法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类似游戏般的体验,促进学生能深刻地体会法律知识,可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最好方式。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则是以客观的局外人的立场出现的,主要的作用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场景、提供背景资料、点评总结等,可见在角色扮演法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笔者以《合同法》为例介绍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其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订立合同。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合同订立的两个重要的阶段:要约与承诺的法律效力。情节有:设计若干名学生代表分别代表买卖双方,对教师所给素材中的合同主要内容进行洽谈。学生洽谈的内容一定要体现要约和承诺,然后请其他的同学就洽谈过程所体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教师主要对学生分析和点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角色扮演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主角是学生,可选择学习能力强和探知力强的学生来担当主角,但对其他未直接参与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兼顾,这样才会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五、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目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计划一般在四十课时,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

(二)注意传统课堂教学与体验教学的关系

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它既弥补了传统知识体系的缺陷,又自成一体形成新的知识、技能体系。体验式教学法应该得到提倡,但是不能忽略了课堂本身的规律和要求,体验教学活动更不能代替课堂教学,颠倒主次。

(三)需要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随机性的突发事件,教师必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涵养才能胜任此教学法。需要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要具有丰富的临场指导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等。

(四)考核学生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合理评价。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为《经济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从“配角”变为“主角”,而教师则从“主角”变为“配角”,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目前,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把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柳杨.对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120—122.

[2]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6):131—133.

[3]张渭绒.体验式教学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J].新西部,2009(08):195.

[4]李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环节问题探析[J]. 商业经济,2009(6):107—109.

[5]郭昆.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27):200—201.

上一篇:【一、二大题答案】香洲区党规党纪知识测试题下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