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声音

2024-08-21

心灵的声音(共12篇)

心灵的声音 篇1

心灵的声音,那缓缓回荡的声音,震动着警示着我们?生活如一道七色彩虹,有橙,有紫,有绿……金闪闪的黄,广阔无垠的蓝。

成功不必骄傲,因为下一步有你不可想象的艰难,失败时,不必气馁,因为前方会有柳暗花明的机会,失意时,不必抱怨,因为定有灿烂阳光在身边,多彩的生活有不同颜色的笔画与调板,这时不妨听一听心灵上的答案。

人生就像一道道选择题,在人生的转折点当你面对重大的选择时,你是选择盲目的从众,还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我们迷失方向时,不会失去动力,还能静下心来,想着自己的目标与梦想从而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因为坚守内心,所以取得成就的人不胜其多。

也许你们问我,我与她的笑容为何如此灿烂?其实你无需惊讶,这是因为我与他享受着生活。我们在每一个地方都放开自己的心怀,同时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奇妙而有神圣的自由空间。

我很喜欢聆听那蜂儿飞舞的声音,因为这种声音使我眼前出现了许多小生灵的生命,让我感悟:小东西的生命是那样短暂,但他们一生辛辛苦苦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生活本生就是一幅画,但在懵懂无知,认不清方向时,我们只是观画者,当我们经历了风雨,品尝了生活的味道时,也就学会倾听来自心底的声音,做不一样的自己。这样我们才是画中的主角,才有自己的精彩!

作者:陈瑾

指导老师:肖民权

心灵的声音 篇2

关键词:广播,主持人,讲述,受众

1997年格斯·范·桑特导演的电影《心灵捕手》, 讲述了心理学教授尚恩从来访者角度切入打开威尔心门的故事。广播能否成为受众的心灵捕手, 决定于主持人是否具有受众角度。受众是愿意听宣讲、听说教, 还是愿意接受朋友分享式述说?回答这些问题, 能唤醒主持人深层面的服务意识———亲民、为民。当然, 述说改变的虽然只是一种形式, 但是言为心声, 这是重要的一步。

一、朋友分享式讲述的必要性

(一)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广播作为媒介的一种, 它与众多媒介一样都在行使其“大众传播”的使命。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给传播下的定义是“通过信息而进行的社会互动”。[1]当电脑、手机也成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的竞争者开始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时, 频率资源的充分开发, 报刊杂志的纷繁种类等给受众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媒介包围。作为“社会互动”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受众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媒介消费者。消费者即上帝, 卖方市场的媒介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选择权是受众手中在媒介看来最宝贵的权力。加之消费者从自己与媒介接触的经验中得出的知识也帮助他们获得了审视、评价、解读媒介的能力。

广播面对被审视、评价、解读的现状, 如何成功地通过考验, 成为被听友认可、信赖并喜欢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直接与听友互动的节目主持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多年前出版的一本相当畅销的教子书, 它让许多人开始关注自己“说”与“听”的能力现状及改进方法。笔者在节目中与听友进行的沟通也深受其影响。不论是研究孩子、还是研究受众, 其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是可以帮助主持人推己及人, 正如《弟子规》中的“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所表达出的。

(二) 从央视《新闻联播》的变脸获得的启示

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级的媒体, 如果内容、形态及风格, 几十年不变, 这样的栏目将很难生存。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央视《新闻联播》近些年来也在变脸改版上加快步伐。浓重的宣教意味和强调客观的新闻能融合吗?央视《新闻联播》正在寻求一个答案。[2]

央视《新闻联播》变脸, 作为普通受众从中获得的最直观感受是新主持人。这“新”既是央视《新闻联播》团队肯定了年轻面孔特有的神采活力带来的亲和力, 也是肯定了年轻人在播报风格的贴近性。如:播报新闻的串词上口语化风格颇为明显, 以往的惯用句型“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在欧阳夏丹的口中成为“我们来看一条最新消息”, 让人听起来自然而亲切, 观众感叹“小清新”。[3]

主持人的一些口语化风格明显的节目串词在央视《新闻联播》一出现就引起受众的注意, 从这种敏感可以看出受众惊讶之余的期待感情, “本台”与“我们”反映出的是“你我之别”与“共同视角”, 显然“我们”的自家人表述拉近了媒介与受众的距离。它们不仅是用词上的简单差异, 更是深层认识上的愿意和受众成为一体的态度。媒介也只有在真诚地放下架子了, 才能在服务受众的同时, 留住受众并且引导受众, 实现其社会及经济效益。显然, 受众真心欢迎接纳的是真诚朋友分享式的讲述。

二、朋友分享式讲述不同类型节目的表达

(一) 以新闻资讯信息分享为主的节目类型

为什么有媒介以新闻资讯作为主打节目内容, 政策宣传上的需要是一方面, 在中央人们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有特别设置的《新闻与报纸摘要》、省级及市级电台也有类似定位的节目, 比如福州电台的《榕广新闻》, 那么除此之外的那些新闻资讯节目的设置则是媒介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 想受众所想的选择, 即服务于对新闻资讯有特殊渴求的人群。

受众每一次打开收音机或者借助网络收听节目不可能是看准了时间开始的, 这种时间上的随意性就使得受众心目中的广播是“听似无标题, 声声皆标题”。纸媒及网络上热闹的“标题党”的出现及标题影响力之深远也提醒着广播人, “声音标题无小事”。当受众坐在收音机前认认真真听广播的画面一去不复返之后, 即便是以新闻资讯为主体内容的节目, 陪伴性收听的必然要求是:你“说”我听, 你“说”得好我才听得好。这“好”的本质要求是“形成内心的真实互动”。

1. 听得明白——朋友分享式讲述是:说事而非说字

不论是编导负责制还是主持人主导制的节目, 作为节目内容遴选编排的人他们首先都是一个社会人, 选定的节目内容就必定是选编者站在新闻从业者的原则基础上的个性视角的选择, 内容具备分享价值及开挖深度。因此, 到了主持人表达它们的环节, 首先要摒弃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读对”的心理。渴望、激情、真诚分享的声音是感染受众最直接的武器。

播报风格不是什么孤立的, 可以硬贴上去的东西, 它必须有消息内容和文字语言风格的依据。[5]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中鲁豫当年的消息播报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娓娓道来, 她的“说”有口语化处理, 但又不同于生活口语。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鲁豫个人对节目内容的深度介入并二度创作, 从新闻资讯的选取、消化到寻找切入点、重新组织语言讲述, 多层次的案头准备工作成就了真诚的朋友分享式讲述节目《凤凰早班车》的成功。

因此, 当主持人带着自身对新闻资讯信息的兴致, 带着作为感受者的社会人状态进行分享式讲述的时候, 其断句处理、音调处理都应该是自然呈现出的理性而不失适度感性。比如, 带有思考态的断句更加果断、大胆、明晰;带有情感的声调变化及重音强调等, 整体表达时的抑扬顿挫是与生活口语较接近的, 却又更加精致于它们。当主持人做节目时内心的对象感是朋友, 油然而生交流目的是“有效传播”, 即让受众听得明白, 而非如播音机器般“完成任务”。如果简单地抱着把一个个“字”, 一句句话“读”完, “读”好的心理, 很容易脱离文字传情达意的本身功能, 也就难以实现言而有效的传播意图。

2. 听得顺耳——朋友分享式讲述应:珍视烟火气息

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热播后, 网络上悄然诞生了不少模仿剧中人物绕弯子说话的语言, 其后跟随的是简洁的“说人话版翻译语”。笔者以为这一现象可以引起广播人的注意, 主持人们是不是在节目中说人话了呢?当今主持人需要注意自己在节目中的表达符合亲切交流的广播口语特征吗?在文字稿件上的再创作是主持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天津电台新闻广播2012年6月14日9:30《观点》节目中谈到中巨奖彩票事件、阶梯电价听证会等问题, 两位主持人的播音功力是相当上乘的, 字音、气息、停连的把握可谓精细, 但播音腔不免带有传统的意味。中规中矩、规范严谨却在不经意间缺失了同样为人的主持人人间烟火气息。对比其间穿插的时尚、动感宣传片花, 以及深度观点与简明观点过渡时主持人口播的相对轻松的一句话“最后请听一组简明观点”, 尤其是与接下来的十点灵动清新的报时声音, 形成了较大反差。新闻也是拥有其情感属性的, 因此笔者以为当主持人潜意识中过于强调“中立、客观”性时, 无疑丢失了感受新闻信息, 并与之互动能为声音绘上色彩的机会。相较而言, 中国之声主持人在节目中带有着理性而不失担忧之情地讲述“离婚不离家”这一社会现象并有请记者详细介绍情况时, 很显然能让受众感受到主持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可亲之人。新闻信息传递本身是一个丰满的过程, 因此主持人在对新闻信息理解把握后适度以情带声地传递, 才能算是达到了说清的效果。过犹不及, 这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把握的。目前有些主持人在面对某些触及自身感受或利益的新闻信息时, 不由产生了抵触甚至敌对的情绪, 在表达上显得相当强势, 不知觉陷入企图说服受众的阵势中。殊不知新闻信息是客观的, 分析后形成观点是受众的权力, 主持人切不可越俎代庖。

1946年,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进行过一项名为“热情的中心性品质”的实验, 它证明在人类的品质描述中, 热情与冷酷成为人类品质的中心。热情的表现方式中, 声音无疑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热情的解释是:热烈的感情。笔者以为它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含有饱满的情绪, 对人对事积极正面的态度。因此对主持人而言, 让受众顺耳的声音里需要一种主持人对节目的主人翁般的一体感, 从而产生自信基础上的热情, 以热情为中心性品质声音才能够感染受众, 鼓舞受众和引导受众。

(二) 以话题观点、休闲娱乐为节目主体的互动节目类型

相比以新闻资讯信息分享为主的节目类型, 以话题观点、休闲娱乐为节目主导的互动节目从其设立之初就更加深刻地打上了主持人“个性风格“的烙印。或睿智机敏、或犀利深刻、或轻松知性、或幽默风趣, 节目在互动中给受众带来的身心灵愉悦是其节目生存的活力之源。

1. 真人真才, 发挥特长

主持人应该成为杂家还是专家, 表演型还是学习型人才, 或者其他?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不论答案如何, 都明确了主持人要么应该是个“家”, 要么应该是个“才”, 这就是对现今主持人的要求。

标准的语音、伶俐的口齿、自然的语流等不过是主持人的基本功而已。此外, 不同个性风格的声音如何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节目是对主持人“用声”才能的考验。这里所指的声音实际上是对天赋音色, 内在学养, 主持人音色与节目融合度的综合考量, 三者综合而成的或知性、或清新、或娇柔、或沉稳、或厚重的风格等成为了声音的外衣。他们是主持人真人本色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主持人的修养、积淀、思维特点等决定了其才能的高下。

主持人岗位有其特殊的光环效应, 因此也有很多人是冲着光环带着欣喜踏入这个行当。美丽的声音外衣里有着怎样的躯体?我有什么可以通过声音传递给受众呢?这是每个主持人应该常常自问的。笔者认为, 主持人们应该更多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发展特长, 乐于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加完整丰满、更具人性魅力的主持人。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除了两位中心位置的主持人何炅、汪涵见多识广, 文化积淀厚实之外, 其他众多主持人也各有绝活, 会弹钢琴、会扎造型气球、会跳舞等, 使得主持人与节目嘉宾相互彰显, 共同为受众带去愉悦中的启迪。北京电台的小雨主持少儿节目《爱星满天》, 她还是北京市一些环保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的参与协作成员;福州电台的淑娈主持情感交流节目《夜空不寂寞》, 她还有一个身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津电视台法制节目主持人白俊是法学硕士, 他撰写的论文《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主持人审判”现象》有理有据地分享了其主张, 专业价值不容小觑。[6]

正所谓艺多不压身, 艺高人胆大, 但主持人的内心因为丰富充盈而强大之时, 与受众的交流也将有更加高层次的真诚。这种真诚绝不是对自我顾影自怜的无限袒露;不是过度自我肯定的个人膨胀, 它是更客观、更理性、更严谨、更积极、更松弛的本色主持, 达到真人真才的真展现。

另外, 笔者还想特别指出真人真才的前提是, 主持人们都是真人, 有各种生理特点的人。通常主持人最为担心的就是节目中的打嗝现象, 不过这种情形发生得较少, 也可通过喝水或调解呼吸来解决。再者, 笔者想说说清嗓子的问题。2012年6月29日, 中国之声神九返回特别节目启用了频率优秀主持人向菲及杨敞, 向菲之前的节目是夜间的。时间上的不适应或重大节目带来的紧张感等原因使向菲的声音显得干涩, 滞粘, 一直持续了较长时间, 一直到九点多钟之后才渐渐缓解了一些。整个漂亮的节目就因此而留下抹不去的瑕疵。清清嗓子只是一瞬间的事, 但向菲选择的是忍住。殊不知, 这对节目影响更大。借此, 笔者想要提醒主持人们, 接受自己因特殊情况需要清嗓子的“真人”要求, 自己会轻松些, 节目整体也会更好听些。

2. 真情互动, 适度演绎

在谈到节目主持人能力的时候, 即兴应变能力是尤其被肯定的。作为动态的主持过程, 主持人要面对临时插播新闻、路况;嘉宾的态度、观点;听友的疑问、回答以及主持人之间的互动要求。适应时代发展对包括广播在内的媒体要求:自然、灵活、个性、精彩。那么真情互动、适度演绎是很有必要的。

2012年6月16日福建电台都市生活广播的《快乐车生活——旅游版》, 主持人在听到嘉宾介绍游轮船体很大, 长两百米时, 立即开始演绎相互找人的场景:

“你在哪里?”

“我在甲板上。”

“我也在甲板上, 怎么看不到你?”

“我, 我, 我也看不到你呀!”

以上生动的演绎中, 主持人传递出游轮之大的信息同时, 也善意提示受众在游轮上旅游时, 家人和朋友间相互寻找对方时需要约在更具指向性的地点。

还有的演绎是对专业名词是释义并加深印象, 如6月14日福州首个沙排场竣工, 对于“沙排”这个相对新名词, 听众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笔者注意到, 两位主持人在讲述这一新闻时, 甲说到, 乙询问“啥沙排呀, 沙朗牛排吧!”这种故作不懂的状态给出了解释空间“沙滩排球呀!”, 同时还化解了听友不解的尴尬。显然, 主持人的这样表现是善解人意的, 体察受众角度的。

演绎有多种不同类型:具象化的、释疑性的、娱乐性的等, 它们能够有效调节节目气氛和节奏, 为受众带来更多元的听觉刺激, 从而让传播效果更加显著。

不过值得注意到是, 笔者曾经听过相当不客气的节目评价, “两主持人以为自己是小丑在那儿一唱一和傻乐呢!”这时候, 该节目连作为幽默类型带来放松的价值都不复存在了, 有的只是被鄙夷的否定。幽默也是一门艺术, 毫无章法及品位的“无聊”绝不在此之列。

3. 真切联想, 放收自如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因为具有天然纯净灵性的联想能力。对于广播人来说, 联想同等重要, 它是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之源, 更代表了一档节目一家电台的品质水准。主持人们是从事语言积木搭建工作的, 同样的字词, 以不同方式编码组合后, 就成为了表达一件事、一个观点、一种思想的工具。思维能力联想水平的差异, 就带来了呈现形式、层次的大不相同。

2012年世界杯赛, 解说员贺炜在看到精彩之处时想到意大利球员皮尔洛的家世及成长,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 皮尔洛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 但是这个富二代, 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 获得了个人价值的认同。皮尔洛的父亲是意大利的钢铁大亨, 他完全没有努力的必要。但是, 皮尔洛靠着自己的能力, 在足球这个他热爱的领域做到了最好。”这段话是贺炜关于赛事之外的联想, 它赢得了众多球迷的心, 有球迷甚至评价贺炜当晚的解说让他的被关注度丝毫不逊色于球员。在此之前, 贺炜还赢得了“诗人解说员”的美誉。他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但我们更从“诗人解说员”的特殊荣誉中感受到受众喜欢他深厚积淀基础上的联想。

2012年6月13日, 中国之声主持人付则在向听友介绍互联网域名将放开这一消息时, 讲述道:从此.com收尾的域名将不再“一枝独秀”, 未来将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web、.law、.bank、.doctor等都能成为新的网络域名, 就此他也提出了担忧, 如此多的域名会不会造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问题呢?整段讲述相当精彩:第一层将网络域名与花联系起来;第二层用了两个形象的“花”成语;第三层引入了恰当精准的诗句。这样的联想让人不由拍手称快。

从人物背景到价值观念, 从灵动鲜花到中华文化, 以上两位媒体人来源于新闻事件本身, 跳脱出来的大胆联想在为新闻信息加分的同时, 也让受众获得听觉美感之外的回味, 值得广播人思考和借鉴。

三、朋友分享式述说的需把握的心理状态———积极正面

由于分享式述说是主持人更自然本我状态的呈现, 因此思想上、态度上、语气上传递出的非预设信息比起传统播音要来得多, 这就对主持人把握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内而外积极正面的要求。

1924年, 美国国家委员会提供了一项科研赞助基金, 试验地是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 梅约领导了这一实验后, 企业普遍接受了一个观点“愉快的工人就是生产力的提高。”[7]笔者以为广播电视业可以套用这句话“愉快的媒体人就是节目品质的提高”。

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谈话语应自觉遵循社会语境的规约, 节目中该说什么, 不该说什么, 该倡导什么, 该鞭挞什么, 判断是否好恶的标准, 以及主持人的爱憎等, 举凡涉及思想、观念、情感、立场的话语, 都要以社会主流的认识和态度为尺度。有了基于社会语境制约的正确而自觉的“把关意识”, 主持人才可能自然而然地做到——说自己的话有“主心骨”, 说他人撰稿的话“心中有杆秤”。

福州电台主持人曾在节目中交流过工资及假期问题:工资水平不高、没有正常假期。问题提出之后, 主持人没有过多抱怨就直接自我解嘲, 表达了从事喜欢的职业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的观念, 更何况还有工资领呢!这就是一种相当积极的心态。不过, 笔者想特别指出, 现在有些民生节目以炒作曝光、否定谩骂来吸引耳朵, 虽然能带来一时的轰动, 但其本质是激起更大民愤, 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2012年4月, 27岁的青岛姑娘潘琦就“种树”问题温和理性问政, 迎来阵阵好评, 显示出温和的言行更有力量。

综上所述, 笔者以为主持人注重提升分享式讲述的技巧, 并着力建设积极正面心态, 才能引导受众, 理性思考, 科学解决问题, 它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个人心灵成长及社会进步。套用当下时髦的话, 节目有没有营养, 自己会说话。有涵养勤于思考的节目主持人善于烹饪有营养的节目, 只有这样的节目才能真正捕获受众心灵。

参考文献

[1] (美) 丹尼斯.麦奎尔, 崔保国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 :11.[1] (美) 丹尼斯.麦奎尔, 崔保国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 :11.

[2]网易娱乐《新闻联播》变脸[EB/OL].http://ent.163.com/11/0926/11/7ESGMORD00032DGD.html.[2]网易娱乐《新闻联播》变脸[EB/OL].http://ent.163.com/11/0926/11/7ESGMORD00032DGD.html.

[3]新浪网《新闻联播》“变脸”观众赞丹淳“小清新”[EB/OL].http://eladies.sina.com.cn/news/2011/0927/06561094354.shtml.[3]新浪网《新闻联播》“变脸”观众赞丹淳“小清新”[EB/OL].http://eladies.sina.com.cn/news/2011/0927/06561094354.shtml.

[4]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10) :307.[4]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10) :307.

[5]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2011年全国主持人优秀论文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12) :52.[5]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2011年全国主持人优秀论文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12) :52.

[6]刘永中, 金才兵.管理的故事[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9) :68.[6]刘永中, 金才兵.管理的故事[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9) :68.

倾听心灵的声音 篇3

过了好一会儿,丁丁才放下书来,感叹地对妙笔博士说:“安徒生爷爷怎么能把故事写得这么美,这么动人呢?”妙笔博士说:“安徒生的童话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因为他在写作时注入了自己的情感,用真情感染读者。”丁丁若有所思地望着妙笔博士,犹豫地说:“您的意思是,投入真情实感就能写好作文吗?”“当然,这是关键的环节。当你倾注感情去观察、思考、写作时,你的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感情。有感情的文章才是人们愿意读的。”丁丁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怎样做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妙笔博士摸摸丁丁的头,说:“在描写某一个事物或人物时,你要用心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明确自己真实的感受,再通过细节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另外,要让别人清楚地了解你的感受,也可以直接抒发情感,并恰当地将感情进行升华。一些特殊的句式或含义深刻的语句,也能起到点拨心弦的作用。读读下面三段文字,你就会找到灵感!”

妙笔模板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只逗人喜爱的猫跃然纸上,细节刻画就是作者表达自己爱猫之情的高明之处。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作者那深情的呼唤不是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吗?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小女孩虚幻的幸福和她悲惨的命运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在作者巧妙的用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妙笔题板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关键是你要学会用心去体会。当你用心倾听时,你会听到花儿开放时的笑声、小鸟飞过时的歌声、风儿吹过时的私语声……在你生活中选择一两种事物,用心去爱它、关注它,把你观察到的、联想到的、体会到的一一记录下来。

妙笔魔镜

聆听心灵的声音 篇4

午饭后的闲暇时光,我总喜欢躺在炎热后的阴凉下,眯着眼睛看着细碎的阳光,听着优美的音乐,让一天的喧嚣。烦恼。快乐都随风而逝,只剩一片自然的宁静。在心中开垦出一片良田,种上玫瑰,这样我才能嗅到梦中的花香。总听见旁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我便深沉地认为:音乐是心灵的声音。所以每天都抽一点点时间聆听心灵的声音,便是精神上最奢华的享受了。就像一朵花不一定是春天,却是一个生命一样;音乐不一定动听,但肯定会敲动心灵的琴键一般,让人随之起伏。涨落。

在这个急匆匆来,急匆匆去的时代,已不复徐志摩那“轻轻地来,轻轻地走”的飘逸与轻盈。人生路途上的行人总低着头赶路,鼻中嗅到灰尘也有花香;耳中飘过杂音也有天籁;脸上流过泪水也有汗水。但,仅此而已,他们还在无谓的赶路。鼻中只余灰尘,耳中只余杂音,脸上只余泪水汗水。这,便是平常之人过的平凡一生。

我崇拜曾皙的情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已收获满心的欢喜,所以踏歌而回。我也欣赏苏东坡的文采,唱一曲《水调歌头》是为千古名曲,流芳百世。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的车轮碾出一条给后世人走的路,但那条条“车辙”又仿佛一条条警示:停一停,一味地前进或许将会摔跤。

当时光的沙漏又转回我身上,我正在书桌前驻笔不前。我在努力疏通那干涩的灵感源泉,可无论怎么努力,也总还是差那么一点。无奈又无趣地望着窗外那缓缓掉落的枫叶似火蝴蝶般上下翻飞,“忽”地一下耳中飘过一阵“仙音”。仿佛在烈夏的午后饮了一杯凉茶般舒爽,醍醐灌顶一样冲开了阻塞的泉眼。写作的灵感便泉涌而出了。心灵的声音,绘出了我的蓝图。

所以又不厌其烦地说一句,用我还薄如蝉翼的见识和欣喜的感受给行人一个温馨的提示:驻足。顿首,聆听我们心灵的声音,洗涤我们被城市的喧嚣与灰尘蒙蔽的心灵,升华我们早已不堪的灵魂!

牵动心灵的声音 篇5

施智敏

你低声吟咏,那愁肠满然的诗词一句一句从你口中飘出,那声音牵动我的心灵。

——题记

一方青冢,逝载你美丽俊秀摸样,两片白云,勾勒出你挥毫的英姿,几本诗集,留下你一生的积淀,你低声吟诵,那是牵动我心灵的声音。

床头初晓,日照西桥,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你可曾知道,昨晚我的梦里又出现你的身影。一张红木雕花桌,一盏纸糊夜明灯,你高束的发髻垂着青丝,你双手执笔,衣袖摆动,游走于白色宣纸之上,龙飞凤舞的奋笔疾书。你挥一挥衣袖停笔仰视,双眼含着泪光,你低声吟诵新作的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你双眼凝视,饱含深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声低婉,一片愁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无奈,一言悲情,你的声音颤抖着诉说着悲情仇恨,而这声音却牵动着我的心灵。清照啊!你受了太多的愁苦。你是一个不凡的女子,不甘让这世界上只存有男人的墨迹,可你又自号易安居士,不求功名利禄,只求一生自在安详,可命运对你却如此的不公,让你面对种种的国仇家恨,让你次次低吟悲情的诗句。无论是《声声慢》中的凄惨冷清,还是《一剪梅》中的悲伤情绪,你低声吟咏的诗牵动着我的心灵,让我走进你,了解你。每次读你的诗便可听到你的吟诵,凄婉悲凉,牵动着我的心。李清照,你这个传奇而又不幸的女子,用你低吟的诗牵动着我的心。你的大气,你的婉转,透过你的诗深深的牵动我的心。

心灵的声音作文 篇6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卷始通神”。后半句虽说的不可思议了一些,但却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与积极性。世上有哪个天才,是生而知之的呢?又有哪个人才,生下来就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呢?这是绝对没有的,也不可能发生。

所以读书便成了学习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就是个爱读书的人。

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为了培养我阅读的兴趣,会适时将一些漫画、寓言、童话之类的书籍,看似杂乱却颇有用心地放在书橱上、茶几里、沙发处。我在屋里到处乱逛的时候,只要没什么有意思的玩具值得我去玩,便会随手拿起无处不在的书籍,毫无次序地胡乱翻看,

只是图个新鲜有趣。也许就是那时,播下了我阅读的种子。

再过几年,将近十岁的时候,我觉得,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也是我阅读最如饥似渴的时候。那时,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会让我爱不释手,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读书,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往往累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但我却乐此不疲。不仅如此,写作业的时候,也是常常想起某一本书上的好词好句,忍不住的背着父母,悄悄把书摊开,架在腹部与书桌的键盘阁上,明面上是写作业,暗地里却在偷摸似的读书。对这种把戏,我早已轻车熟路了。

到了现在,虽没有从前那么疯狂了,但却读得愈加深刻,愈加有价值。读书的时候,往往心里会隐隐浮现出一种境界,只要拿起书,心就会变得安静,变得和谐。所有的喧嚣,所有的杂念,包括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在淡淡书香中渐渐洗涤,直至消失。书中的人物,书中的历史背景,还有书中所蕴含的无尽沧海桑田,一切的一切,我都会去认真思考,认真感悟。往日童年中囫囵吞枣似的读来的粗糙的知识,我也会仔细的提炼和升华。渐渐的,它们,成为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并滋润着我的身心。书成了我永远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是如此。

心灵的声音 篇7

声音和画面是影视作品必不可少的两个元素。两者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来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 在影视作品中互相结合、互相烘托。在影视创作中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艺术地位、缺一不可。因此在影视创作过程中, 对声音和画面的创作要做到统筹兼顾, 使两者互相统一、延伸与扩展。

“影视声音分为语言、音响、音乐三个门类。这三类影视声音元素是互相依存, 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在影视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影视中的语言是指影片中演员发出的有声语言, 可以分为客观语言 (独白、对白、群声) 和主观语言 (内心独白、旁白) 。音响是指影片中除语言、音乐之外的声音统称, 其可以分为写实音响和写意音响。音乐可以分为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以上三个门类互相融合, 在影视作品中起到叙事、结构、画面连接、刻画心理、烘托气氛等功能, 是我们学习研究影视创作的重要依据。

2 影视声音创作的实训教学设计

传统的影视声音相关课程教学, 大多以录音技术、音频软件的运用为主要内容, 以章节讲授为主要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艺术创作的实践要求。影视艺术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产物, 如果不能把思想孕育其中, 那么艺术作品将显得苍白无力。

通过第一部分的论述, 我们了解了影视声音的三大门类, 以及声音与画面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该艺术门类的特点, 笔者将声画结合的理念融入教学中, 并按照影视声音的门类划分为原则, 将综合训练拆分为若干个项目, 分步骤有次序的循序渐进, 让声音元素成为学生创作的支点, 实现把握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按照影视声音的三大门类将声音创作训练分为三个板块, 即语言制作训练、音响制作训练、音乐制作训练, 其中每个板块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子单元。

2.1 语言制作训练

(1) 项目设计:远、全、中、近、特五种景别的语言制作设计及实践。

训练目的:了解录音设备的性能, 把握影视同期录音中传声器的设置与景别的关系。

实训过程:分析每个景别的特点, 设计同期录音情境及台词内容, 并进行录音制作。最终输出完整的声画作品。

效果分析:以“特写”景别同期录音为例。特写镜头是指用近距离的拍摄手法, 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 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基于特写功能的特点, 可采用同期录音, 将传声器设置在画面上方离声源最近且不穿帮的位置, 从而拾取到信号量最大的直达声。注意事项:避免男声的近讲效应, 以保持声音的清晰度。通过此项目训练, 学生了解了录音设备的技术指标, 影视同期录音的注意事项, 以及通过观察录音环境和景别, 结合剧情, 掌握设置传声器位置的方法。

(2) 项目设计:语言的空间属性设计与制作

训练目的:把握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声音设计以及制作方法。

实训过程:根据内容提要策划语言制作方案, 并通过采录、后期处理完成一个声音作品。内容提要:“一个男孩在山上看着父亲远离的背影, 叫着‘爸爸、爸爸……’, 他终于忍不住, 开始跑下山坡, 父亲走了好远, 感觉儿子的声音好像越来越近……他回头寻找, 男孩突然出现在他的左侧, ‘爸爸’……”

效果分析:在现实生活中, 声源的环境、位置、地点等因素都是不同的, 所以产生的听音感受也有所区别。此项目训练, 将语言制作与故事情境相结合, 使学生掌握语言空间属性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即距离感、环境感、空间感、运动感、方位感。

2.2 音响制作训练

(1) 项目设计:音响造型训练。

训练目的:把握音响的采集以及后期处理技巧, 掌握音响表现、再现生活情景的方法。

实训过程:按照故事内容设计音响方案, 进行声音素材的采集及制作。故事内容为:“一个小女孩上山砍柴, 突然下起大雨, 山路间滑到, 将要滚下山去……”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 最终完成一个纯音响的声音作品。

效果分析:声音的创作具备了表现和再现物质生活的各个范畴的几乎所有功能, 如对于时间、空间、运动等因素的表现和再现。通过此项目训练, 可以挖掘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 使学生了解多种声音素材采集的方法、技巧同时, 也尝试了音响叙事、造型功能的实践, 对以后的影视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项目设计:音响写意训练。

训练目的:把握音响写意特点, 包括扩展画面、表达情绪、连接叙事, 以及对静音功能的把握及处理。

实训过程:通过后期软件将一部MTV作品的声音去除, 重新设计音响方案, 通过录音设备进行音响素材的采集, 运用音频软件进行后期效果的处理, 最终将声画编辑合成, 输出成片。要求作品中必须涵盖三种以上的写意性音响。

效果分析:所谓写意性音响, 即根据剧情需要对自然音效加工再创作的音响效果。写意性音响有别于写实性音响, 其主要以创造意境, 影响观众心理感受为目标, 强化影片所要表达的意图。通过此项目训练, 学生对写意音响有了深刻的了解, 并能够基本掌握写意音响的创作方法。

2.3 音乐制作训练

项目设计:配乐讲故事, 用音乐承载画面主题。

训练目的:掌握音乐编配技巧、把握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实训过程:分发学生一幅图, 由学生进行分析其中的含义, 设计一个短小的故事, 通过音乐的选择以及后期编辑、效果处理等多种方法, 制作出不同感觉的主题音乐, 从而达到叙述故事的作用。

效果分析:主题音乐是除画面、对白这两种叙事手段之外的第三种情感表现方式。不同的旋律、音量、音高、音色、节奏、声场、和声等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意境, 为影片主题的表达和深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此项目的训练, 学生可以掌握音乐后期制作的基本技巧, 以及音乐的多义性表达的特点。

3 结语

本文论述了影视声音三个门类在影视声音创作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旨在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支点, 使学生明确创作方向, 在有技巧支撑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影视声音的创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只是笔者对该门类教学的一个初探, 并不全面。项目训练在我们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中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 但是如何设计项目, 如何把握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探索的问题。艺术和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紧跟时代的脚步, 实时更换教学内容, 才能为我国的传媒事业培养出一代强有力的储备军。

参考文献

聆听心灵的声音 篇8

当物欲的火焰烧红了双眼,你是否意识到沸腾的心灵需要一缕清风的吹拂,一股清泉的洗涤?当杂念的荒草疯狂地蔓延了内心的凈土,你是否意识到心灵需要清扫、需要净化?当俗世的灯红酒绿麻醉了你早已不再细腻、失去灵感的神经,你是否认识到生命需要感动、真情需要守护?当虚荣的华丽面纱迷惑了清澈的双眸,你是否去寻找那份平淡、朴实的内容?当过多的占有和膨胀充斥了胸膛,你是否需要倾听心灵的呼唤……

聆听心灵的声音,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走入误区。有那么一盏灯,一直忠实地亮着,期待着你的瞩目,那便是心灵。风雨来时,它告诉你要坚强和勇敢:面临误解和敌对时,它告诉你要懂得宽容和理解;理想受挫时,它告诉你需要更多的付出和灌溉:事逢得意时,它告诉你要警惕滋长自满和骄傲……

心灵的声音随时都在提醒你该做什么,保持一颗敏锐、善感的心,才会清晰、明确;保持一份纯洁,恪守原则,心灵才会超越某种世俗;学会知足和感恩,心灵才会吸收更多的营养,向着阳光敞开:不急功近利,更注重体验生命的过程,感悟点滴,心灵将会在平淡中充实和丰富。

聆听心灵的声音,你就会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和平静:聆听心灵的声音,你就能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和自信:聆听心灵的声音。你便会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和豁达:聆听心灵的声音,你才能清楚地看透雾里花、水中月。

忠实地听从心灵的召唤吧!它会把你带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或许这条道路人迹罕至,风雨兼程,但是大胆地往前走吧。前面一定是鲜花和阳光。因为心灵的声音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心灵的声音会把你推向崇高,因为那个声音发自真善美,具有无可抗拒的力量;心灵的声音会给你带来无悔无憾,因为它没有受过任何外界的干扰和左右,是最初的心声和意愿……

心灵的声音作文 篇9

倾听古人的心声,我们会知史明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代西楚霸王,叱咤风云,最后竟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后人称他自作自受,其实,他有他的难言之苦。江东子弟八千人西进,如今若一人归还,就枉费江东?父老们一片赤诚之心。项羽虽带着悲愤远去,却给人留下一个坚守自尊的君子形象。倾听项羽的心声,我知道了不苛求,适可而止的正确心态。

倾听身边人的心声,我们会学会包容,理解他人。越王勾践,他可以忍受胆汁苦楚,却在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失去了理智,他没有倾听身边的心声,灭掉吴国宗室。而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他甘于倾听子民的心声,倾听忠臣的意见,于是历史上有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一页。在人生得意之时,有些人会丧失理智,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无法倾听他人的心声。从这一点来说,勾践没有一颗像李世民一样懂得倾听的心,?而李世民的人格自然要比他健全得多。

倾听灵魂的声音,我们会认清自我,找准位置。当今社会,“哈韩哈日”之风袭卷全国,对母语的学习,人们日益忽视。母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代代炎黄子孙用它传播文明,而如今人们崇拜起了韩语,学起了日语歌。灵魂在此刻飘散,中国人听不?到中国话,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拥紧民族的灵魂,倾听母语的美丽,倾听正义的心声。

人生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个体生命不可能脱离群体生存,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学会以史明志,学会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学会用自己民族的光辉去照亮人间。

心灵的声音作文 篇10

踏着轻快的脚步漫步在两旁树木葱郁的林荫小路上。看着路边嫩绿的小草和盛开的野花,静静的感受那来自鸟儿婉转的美妙声音,都让我更深刻的领悟到大自然的生机与蓬勃,领略到来自森林的心灵深处的声音。让我真正了解世间的美好与精彩,生活的灿烂与多姿。

了解了大自然的声音,再重新体验现实的生活,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又是一种深刻的体会,得到的就会是一些发自内心的深思和理解。

每当紧张的坐在考场的桌前,绞尽脑汁的做着考卷时,心里早已失落不已。各式的题型虽已摆在了面前,可是无论怎样努力的思考,始终想不出答案,只好自甘途败。最后的成绩落到自己手中,悄悄瞥一眼鲜艳的分数。再看看一个个与白纸黑字不相称的红色错×,心中总会听到一种声音在自己耳畔萦绕:“你甘心吗?你后悔吗?你退缩吗?”随着这声音寻觅,才恍然大悟,它是内心深处的声音。这种声音告诉我:在失败、痛苦、坎坷的道路上不可以气馁,因为这样会使自己万念俱灰,一蹶不振。如果这时能像礁石一样坚韧,那么成功之路将会在脚下伸展。

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指引我跨过挫折的沟壑,让我懂得更多深刻的道理,带着我感悟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

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篇11

亲爱的:

又到了分文理科的时候,我知道的,每到这个时候,高一的你们就会很纠结,因为文或者理,你必须要选择一个。这个时候,即便你是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主,你也仅仅只能有一个选择。

今年长春的冬天格外的冷,那天,我为了取暖哆哆嗦嗦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你的电话匆匆的进来。你说,姐姐,我们要分文理科了,你说我选文还是选理呢?

我没有等你把话说完,就开始了我的言论,我说,如果你不偏科,如果你不是因为逃避困难,如果是我,如果我有再选择一次的机会,我一定选理科!因为理科的路子要宽许多,你以后的选择也就多,甚至于,即便你现在选了理科,你发现自己不喜欢,考大学的时候你依然可以选一个偏文的专业。可是,如果学了文科,即便不喜欢,你也没得选择……我一口气说了很多,而你却在电话的另一边叹气。

如你所说,你想选文科,并不是因为你学不好理科,理科成绩很棒的你,仅仅是喜欢文科,喜欢文字,喜欢历史、政治……喜欢读书,喜欢思考问题。可是,你的爸爸妈妈、你的老师,都和我是一样的口气,一样的语调,一副为你的人生和未来负责任的态度,不容你有一点点的反驳,诉说着我们要你学理科的种种理由。

我们有那么多的时候是在做选择题,单项的选择题。而我们又因为不够相信自己而犹豫不决,我们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什么,所以就会征求不同人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我们想让这个答案是最完美的一个。

情况往往是,我们因为听了太多人的意见,而更加举棋不定,张三提出的意见我们觉得有道理,李四说的想法也正中我们的心思,王二麻子的分析似乎更切合实际……这样,你把所有人的意见综合在了一起,做出了一个最佳的方案,而此时,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想法么?

亲爱的,姐姐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给你,只想和你说,面临选择的时候,请先静下心来,静静地听一听你最最心底的声音,而这个声音仅仅来自你心灵的最深处。

你的姐姐:开心

和开心分享烦恼吧

阿木写给开心的信:

阿木在给开心的信里,这样描述他的烦恼,他说开心,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高一开始我们就经常在一起,我们无话不谈,真的是很好的哥们。慢慢的,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可是我却忽然觉得在亲密的背后,我们有了距离感。虽然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是最最要好的朋友,可是在我看来,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却还没有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显得自在。我是那么在乎他,可是我却很无力。

阿木,你的这句话,“我是那么在乎他!”就是你烦恼的根源。是的,你是那么在乎他,以至于你不能在他面前完全地表现出你自己,以至于你不能完全放开你自己。你害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因为在你的心里能有一个如此好的朋友不容易,你不想失去他。更不能允许自己失去他。

可是,阿木,你们是最好的朋友呀,最好的朋友是什么?开心给最好朋友的定义是,即便全世界都以为你是狗尾巴草,他依然把你当做这个世界上最香艳的百合花,这就是最好的朋友,你还有什么放不开呢。

同样害怕失去朋友的开心

和开心分享感悟吧

夏凌写给开心的信:

开心,这是我2009年末的时候写给你的信,希望我能和开心,还有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所看到的对待生活的小小感悟,希望我们能开心快乐每一天。

我们不该看轻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点。然而,也不该太注重自己,因为世界的中心点不只自己一个。

没有人只有快乐,而没有忧愁。这跟身家、处境、遭遇无关,而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忧愁,它跟我们的身心相容在一起,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别跟自己过不去,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我。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意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别跟自己过不去,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在自己所处的空间撒播下快乐的种子,即使失去什么也要依然快乐。

开心回复:我们总是会在许愿的时候,双手合十,心里默念,我要开心,我要快乐!其实,好的心情哪里需要这样兴师动众呢?

没事就喜欢给自己找乐的开心

心灵的声音 篇12

一、创设情境, 促其“沉默”, 引发情感体验

只要学生课前自读了《可贵的沉默》, 父母的生日对他们来说便不再是秘密, 然而, 在关爱父母、关爱家人方面, 他们的很多“沉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失的。为此, 新课开始, 可创设情境, 促其“沉默”, 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1) 同学们, “六一”节或其他什么时候, 爸爸妈妈给你买过什么礼物吗?想到这些, 你心情怎样呢?———此刻, 学生定会尽情交流, 显示心中的得意。 (2) 长这么大了, 每到父亲节、母亲节或者其他什么时候, 你有没有送爸爸、妈妈什么礼物呢?——此刻, 学生多会沉默不语, 显出心中的不安。 (3)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我们想什么办法向他们表示自己的爱呢?———此刻, 学生定会出计献策, 表达自己的爱心。

情境创设中, 学生“显示”时的得意, “沉默”时的不安, “出计”时的真诚, 一定显露无余, 这就为走进文本感受情境, 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揭题初读, 关注“沉默”, 整体感知内容

1.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接着这样引导:提到父母送我们的礼物, 大家津津乐道, 得意洋洋, 而说到我们送父母的礼物, 大家却又沉默不语, 心情复杂 (板书:沉默) 。这里的“沉默”, 让人感到意外, 但也让老师感受了你们心灵深处那可贵的东西 (板书:可贵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 (齐读:可贵的沉默) , 里面的孩子与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 看文中的孩子们与我们刚才的经历有哪些相似?———自读课文, 思考问题, 寻找相似。

学生自读感知后, 教师引导交流, 从而整体把握内容, 理清叙述顺序:初问时的神气十足———再问时的沉默无语———想方设法时的七嘴八舌———家长们的真心夸赞———沉默中的心灵享受。

2. 把握重点, 理解关系。

学生再读课文, 体会各部分内容与“沉默”的联系:沉默前, 神气十足地享受爱;沉默时, 默默无语很可爱;沉默后, 想方设法表达爱 (学生七嘴八舌, 出计献策;家长不约而同, 纷纷夸奖;老师无比快活, 尽情享受) 。

三、指导精读, 理解“沉默”, 倾听心灵之声

故事中的孩子们用“沉默”敞开心灵之窗, 用“沉默”倾吐心灵之声。创设情境与文本情境的相似, 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为学生感悟情感创造了条件。

1. 由“热烈”感受内心的幸福。

作者借助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 活现了老师提出的有关生日的问题后, 教室里场面热烈。答题时的异口同声, 举手时的神气十足, 交谈时的无拘无束, 均表现出孩子们享受爱的幸福。对此可这样引导:老师提问后, 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想些什么?———引导阅读思考, 揣摩人物内心;同学们, 你就是文中的孩子呀, 爸爸妈妈为你祝贺生日, 你心情如何?为什么?老师要清点人数时, 你为什么骄傲地举起了手?你呢, 为什么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呢?你为什么越点越兴奋呢?你为什么竟然站了起来?你在快乐地交谈时有什么感觉呢?———引导移情体验, 显化孩子内心, 感受被关爱的幸福。

2. 由“沉默”感受内心的不安。

孩子们的“沉默”折射出“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课文借助“安静下来”“依然很安静”“沉静”“寂静无声”“沉默”“沉默不语”等词, 对沉默的场面进行了细致刻画。教室安静, 师生沉默, 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无声”, 在表述中显化“有声”:先仔细阅读课文, 想象当时的情境;继而画出反映安静的词语, 并由这些词语推测孩子们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引导练笔:课堂上, “老师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这一分钟, 对孩子们来说是何等漫长。表面看来, 师生都在沉默, 课堂那么安静, 但不管是谁, 心潮都在翻腾, 孩子们有多少话要说, 要对爸爸妈妈说, 要对老师说, 要对自己说。想到爸爸妈妈为自己祝贺节日, 而自己甚至连他们的生日都不知道, 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孩子, 此刻你心中想些什么呢?请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3. 由夸赞感受心灵的反响。

孩子们的可爱, 不仅反映在知错后的沉默, 还反映在改错中的行动上。孩子七嘴八舌地出计, 家长不约而同地夸奖, 都说明了这一点。可在重点理解以下句子的同时, 拓展空间, 引导想象, 感受“沉默”在孩子身上产生的强烈反响。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对这一句话可这样引导理解:如果你就是其中的孩子, 除了内疚和不安, 你会想办法弥补过错吗?想些什么办法呢?———在心理揣摩中感受爱心。

“像获得赦免一样, 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一两声, 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 问外婆!’‘自己查爸爸的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 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对这一句话可这样引导理解:如果是你, 听到老师新的问话, 心情怎样?会怎样回答这一问题?刚才教室里“热闹”, 现在教室里又“热闹”了, 两个“热闹”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吗?———在揣摩比较中感受:先前的“热闹”表现孩子的洋洋得意, 他们在尽情享受幸福;后来的“热闹”表明孩子在出计献策, 他们在想办法奉献爱心。

对家长的夸赞一段, 可细化情境, 引导想象, 让学生在入境入情中感受孩子们的真诚和可爱, 感受他们心灵的纯洁。

“啊, 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对结尾一句可这样引导: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老师, 听到家长们不约而同的夸奖, 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对孩子们说?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孩子, 听了老师的话, 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呢?———老师因学生的变化而欣喜, 学生因老师的引领而感谢!

四、想象延伸, 升华“沉默”, 抒发真挚情感

上一篇:董事会决议【借款模下一篇:房地产营销策划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