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散文

2024-05-09

那些人,那些事散文(共11篇)

那些人,那些事散文 篇1

散文:那些事那些人

夜,清澈,空灵,听得见乘凉的人们取笑,听得见母亲唤孩子回家的声音,喜欢如此熟悉的记忆,喜欢这云淡风清的夜晚,如果可以,想静静的眠在风里,聆听那遥远的声音。

自从过完春节,再也没有给母亲打过电话。父亲去世后,母亲不顾身体将大把的时间和钱花费在麻将桌上,只为填补大段空白的光阴,屡屡劝说毫不奏效,一气之下,不再打电话回家,也断了母亲的零用钱。回望熟悉的至亲至爱,常常在梦里出现,梦见自己回到故乡,走到家门口,却不见母亲出来迎我。

飘泊太久,已经弄不清何处才是家,走进夜的栅栏,唯有那份牵挂和风一样细腻、柔软。想念母亲了,只能躲在一隅默默祝福,仰望夏夜的星空,一幅灿烂晚景呵,可是现在,母亲她能看到,能感觉到远方的牵挂吗?

时光飞走了,追不上,亲情慢慢流逝,心在痛。那些往事,那些爱,只能出现在梦里,伸出手,仿若是拥住亲人了,仔细一瞧,怀中无一物。风吹过,朦胧一片,山水相隔,常常在梦里惊醒,这是要去往哪里?此时,故乡应该是瓜果飘香,花满地了吧。

又到周末,用音乐安抚自己,给想念设一种舒缓的背景,听着蔡琴写着字。“推开记忆的.门,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一段奇妙的缘分……”我该感谢谁?

红尘渡口,站在岁月的河流上,抬头远望,我一眼就看见了你。空灵,渡船,夕照,相逢,你我都是生命中的过客,任凭似水的流年在背影中碾压,不经意间从心底冒出一句:“你若安好,我便是天晴!”

好不容易写完一篇文字,因误操作内容全无,只好凭借记忆从头再写。如同有些人见过了,回望的时候已没有足迹,有些事随风而去,但那些幸福与感动仍会沉驻于心。

那些人,那些事散文 篇2

师:同学们,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 相信当我们坐拥书香的时候, 书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一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时, 首先让我们与作者相识。谁来说说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生:作者叫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 小名英子, 出生于日本大阪, 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作家。她的父母曾在日本经商, 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 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京居住, 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 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 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作品以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它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 曾改编成电影。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真没想到你能把林海音的生平说得这么详细。

(课件出示林海音作品简介)

师:我们了解了林海音, 对这部作品也早已不陌生了。《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是以她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品。

第二板块:走进那些事

师:我们了解了作者,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那些事。谁来说说这本书一共为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

生:五个, 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件出示目录)

师:同学们, 当一本小说拿在手里时, 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书的内容呢?

生:看目录。

师:对, 先看小说的目录, 能让我们很快地了解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看着目录, 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用简练的话概述一下内容。

生1:《我们看海去》主要讲了英子刚上小学的时候, 有一天在草丛中结识了一个小偷, 这个小偷每天和她在草丛中相会, 小偷给英子讲述自己的经历, 英子和他成为了朋友, 最后小偷偷的包袱被发现了, 小偷被抓走了。

师:这件事他说得虽很简练, 但是时间、人物、地点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他都说清楚了。

生2:在《城南旧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兰姨娘》。兰姨娘的命运很悲惨, 她先是当歌妓, 被人赎了之后又被赶出了家门, 寄住在英子家, 最后她和英子家的另一个男人德先叔一起离开了北京, 开始了她的真爱。

师:说得更简练。还有谁想说?

生3:《城南旧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小学毕业那一年, 英子爸爸答应参加她的毕业典礼, 但是却因重病去世了, 没能参加。在那一时刻, 英子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生4:我最感兴趣的是《驴打滚儿》, 这个故事讲述了宋妈的悲惨命运。宋妈为了家庭而到英子家当奶妈, 他的儿子小栓子却淹死了, 女儿小丫头子被黄板牙给卖了, 后来宋妈被黄板牙接走了。

生5:《惠安馆》讲的是英子在惠安馆附近认识了秀贞和妞儿, 并且和她们成为了好朋友。相识一段时间后, 发现她们是母女, 并且让她们相见了, 她们踏上了寻找小桂子生父的路程。

师:同学们在简述这几个故事内容的时候, 让我们在座的没有读过这本小说的人也很快地了解了这几个故事。孩子们, 刚才我们在说故事的时候提到了很多人物, 大家想不想见见他们?

生 (齐) :想。

师:他们来了, 注意力要集中哦。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

师:猜猜她是谁?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课件出示人物:妞儿)

生1:我认为她是英子。因为书中说英子很好奇, 我觉得这个小孩应该是英子。

师:哦, 她说英子很好奇, 有不同观点吗?有的同学着急了。

生2: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儿是妞儿, 不是英子。

师:为什么?

生2:因为文中说她的脸上有两个泪坑儿。图片中小女孩的脸上就有。

师:你读书真细致,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个小女孩儿脸上有两个泪坑儿, 书上有这段描写吗? (生:有。) 那同学们认为她究竟是谁呢?

生 (齐) :妞儿。

(师课件出示人物图片:英子、厚嘴唇)

师:看看这幅图, 他们分别是谁?为什么?

生3:他们分别是小偷和英子, 因为书中写到了小偷躲在一个大草丛里和英子在聊天。

师:为什么她是英子呢?

生3:英子手里拿着小皮球。因为在《我们去看海》那个故事中写到那球正是她朋友踢进草丛里的。

师:她真会读书, 也抓住了书中的场面细节描写, 同学们同意她的判断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分别说说他们的名字, 在草丛里的是谁? (生:厚嘴唇叔叔。) 拿球的小姑娘是谁? (生:英子。)

师:这是谁?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宋妈) 仔细观察。

生4:这是宋妈, 因为她的穿着不像富人, 而且有些老。

师:哦, 你抓住了她的外貌特征, 觉得她有些苍老。还有什么特征断定她是宋妈?

生5:我觉得她是兰姨娘。因为兰姨娘经常干活, 而且书中描写了兰姨娘干活的情景。所以我觉得她是兰姨娘。

师:有不同看法吗?

生6:我觉得她是宋妈, 因为宋妈在英子家经常干活, 帮英子妈妈做家务, 所以是宋妈。

师:大家看看, 还有一个什么明显的特征让你断定她是宋妈?为什么你不同意她是兰姨娘呢?

生6:因为书中写到宋妈穿了一条大棉裤, 图片中她穿的就是。

师:那么同学们, 究竟她是谁?大声告诉我。

生 (齐) :宋妈。

师:毫无疑问, 她是在英子家一住四年的奶妈———宋妈。

师:这个有点难,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兰姨娘、秀贞) 同时出现了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小说中的谁?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7:她们分别是秀贞和英子的妈妈。

师:你看左边的这个女人有一条长长的辫子。她是谁?

生7:有辫子的是秀贞, 另一个是兰姨娘。

师:为什么?

生7:因为秀贞也有两个泪坑, 并且书中说秀贞有一条大辫子, 而兰姨娘长得非常漂亮。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没有补充就是同意, 是吗?

生8:我同意。书中最后写着兰姨娘穿了一身青色的衣服。

师:是啊, 书中最后确实写到了, 她书读得也很用心。小说中秀贞第一次出场, 就写道:她的手不断地拨弄着辫梢, 眼神愣愣地望着对面庭院里的老槐树。是不是这样写的?那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说这两个人分别就是——— (生:秀贞和兰姨娘。)

师:那这两个是谁?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德先叔和兰姨娘)

生 (齐) :德先叔和兰姨娘。

师:看来你们刚才的判断是对的。再来看一个, 他是谁?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英子爸爸)

生9:他是英子的爸爸。我是通过看旁边英子在练字的插图知道的。

师:是啊, 书中写的是练大字。

生9:是的, 我觉得那个小女孩是英子, 所以这个人是英子的爸爸。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她从图中父女写字也能判断出来。同学们还从哪里能判断出?

生10:我从这个人的穿着打扮看出, 他看起来很有学问。

师:那小说中还有对英子爸爸的细节描写吗?

生11:我看旁边的插图, 有个人躺在床上, 我判断出他是英子的爸爸, 因为书中写到英子的爸爸得了不治之症。

师:说得真好, 也就是在书的最后一个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所以说他是谁?

生 (齐) :英子的爸爸。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 都读出人物的形象了!的确,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读小说不得不感受人物。现在, 让我们一起贴近书中的那些人,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体会他们的悲欢离合、生活疾苦。

第三板块:贴近那些人

师:小说大家都读完了, 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 你对小说中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也可以借助书中的细节描写, 还可以借助你的读书笔记。

生1: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厚嘴唇叔叔。因为, 虽然厚嘴唇叔叔是贼, 但是他还要养他的老母亲, 还要供他的弟弟上学。虽然他做了贼, 但是他也有好的一面, 所以对他印象最深。

师:那么厚嘴唇叔叔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这可是英子一直迷惑的事。

生2:我觉得他是一半好一半坏。因为他做贼是为了供弟弟上学。

师:他做贼你觉得是坏的, 但是他做贼的目的是为了供弟弟上学, 所以你又觉得他是好的。

生3:我印象最深的是妞儿和秀贞, 因为她们的命运非常悲惨。一个是天天被养父打, 一个是被人称为疯子, 最后还双双惨死在车轮下, 而且秀贞还背上了“骗子”的罪名。

师:孩子们, 刚才我们说厚嘴唇叔叔的时候, 好多同学在举手, 我们把这个话题稍微延续一下, 一会儿再来说秀贞可以吗?那么厚嘴唇叔叔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你怎么理解?老师特别想听听大家读了小说之后自己的感受。

生4:我从书中第56页厚嘴唇叔叔跟英子的对话里感受到厚嘴唇叔叔对他的弟弟很好, 偷东西是为了让他的弟弟读书。

师:你跟英子一样纯真, 也看到了他人性中善的一面。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5:我觉得厚嘴唇叔叔是坏人, 为了供弟弟读书和为老母亲治病, 他应该好好学习, 然后找一个为家里糊口的工作, 而不是去偷东西。

师:偷东西是可耻的, 所以你觉得他是坏人。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位同学说他应该好好学习找个工作。

生6:我觉得他是有两面性的。先说他好的一面, 他想尽办法供弟弟读书, 还要养患病在床的老母亲, 没办法才做了贼。但是他也有不好的一面, 他没有好好学习而是败光了家产后才后悔, 也没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最后只能做这种偷鸡摸狗的行当。所以我觉得这个人具有两面性, 不能草率地评判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师:你的看法真让老师感动。同学们, 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复杂,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 老百姓没有好的生活, 不仅仅是读书没读好这么简单。有时候生活不是自己可以安排的, 好人和坏人也不是额头上明显地写着能让你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来的, 人是很复杂的, 就像海与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分不清哪里是天, 哪里是海。当你们对一个人不能简单地把他断定为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 这说明你们已经在慢慢长大了。还有一点, 这本书再过十年, 再过二十年, 我们回过头来再读的时候, 老师相信, 你一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触。

师:孩子们, 刚刚有个同学说到了秀贞, 这也是令英子特别疑惑的一件事。秀贞到底疯不疯呢?

生1:我认为秀贞是不疯的, 秀贞在别人眼中是个疯子是因为她念子心切, 她的孩子从小就被扔了, 从孩子出生就没看到过她的孩子, 所以她非常想自己的女儿才会被别人看成是疯子。

师:她是受了精神打击, 你理解她, 是吗?还有谁要说?

生2:我认为秀贞不是个疯子, 因为当她跟别人说“你要是看见了小桂子就叫她回来”的时候, 她妈妈总是在旁边说, 别听她胡言乱语, 她说疯话呢, 所以别人才认为她是个疯子, 其实秀贞只是太想她的女儿小桂子了。

师:她是思女心切, 是吗?是啊, 小桂子是她的孩子。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啊。

生3:秀贞不是疯子, 因为疯子是在街上乱捡东西吃或者乱打人的, 但是秀贞不乱捡东西吃, 也不乱打人。

生4:我也认为秀贞不是疯子, 她是想自己的孩子想疯的。

师:是的, 她是受到了极度的精神打击以后, 才变成痴痴呆呆的样子。她先是失去了心上人, 就是小桂子她爹, 又失去了小桂子。在秀贞的爸爸妈妈看来, 一个没有爹的孩子怎么能留在家里呢?所以, 他们在秀贞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把孩子扔掉了。她等于受到了双重打击, 所以她的神智和心态才变得异于常人。孩子们, 刚才听到你们这样的分析, 老师心里特别感动。所以, 当我们用自己的体贴之心走进人物内心的时候, 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以后在现实生活里, 如果我们再遇到身边那些被称为“疯子”或“傻子”的人, 我们是不是也要多一些体谅和关爱呢?

生 (齐) :是。

师:还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为深刻?

生1:我对本文中的宋妈最感兴趣。宋妈在别人家工作, 在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小栓子淹死了, 也知道女儿被黄板牙卖了的情况下, 她还能像是没有受到任何精神打击似的继续工作, 所以我对她这一点很好奇。

师:这位同学对这一点很好奇, 谁来给她释疑解惑?

生2:我觉得其实不是宋妈知道了还很淡定, 是她根本就不知道, 她以为自己的孩子过得不是很苦, 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一个被卖掉, 一个被淹死了, 所以才会表现得很淡定。

师:那她为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过得还不错呢?

生3:因为她不知道黄板牙那么狠心, 把孩子一个卖掉, 一个淹死。

师:有要补充的吗?

生4:因为宋妈在英子家当奶妈, 有时候会寄钱给黄板牙, 她认为黄板牙会用这些钱给孩子买吃的。

师:是啊, 她以为她寄回去的这些钱会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还有谁想对宋妈这个人物谈谈?

生5:宋妈之所以想着孩子是幸福的, 是因为她不敢往坏处想, 宋妈怕自己的话成真。

师:她怕一语成真, 怕失去她的孩子, 会让她遭受很大的打击, 是吗?这里面还有一个令英子疑惑的问题。我们都知道, 英子一开始好奇秀贞疯不疯, 认识厚嘴唇叔叔之后又好奇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当她跟宋妈接触越来越多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疑惑, 宋妈到底爱不爱她的孩子, 你们怎么看?

生6:我认为宋妈很爱她的孩子。她把钱寄给黄板牙是为了让黄板牙给她的孩子买东西, 而不是让黄板牙自己挥霍。

师:“挥霍”这个词用得真好。对黄板牙的行为我们都很生气。

生7:我觉得宋妈爱她的孩子, 因为她很惦记她的孩子。

师:你从书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她很惦记她的孩子?在黄板牙来之前宋妈叮嘱英子的弟弟妹妹说什么了?

生8:我觉得宋妈很爱她的孩子。如果不爱的话就不会干这份工作, 在别人家当四年保姆, 挣的钱都让黄板牙带回去给孩子们买东西。

生9:每次黄板牙来的时候, 她都要黄板牙把小栓子带来让她看看。每次她都要问一问小栓子和小丫头子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

师:这就是牵挂, 这就是惦记。

师:还有她和英子聊天的时候, 有没有聊起呢?怎么聊的?要是小栓子来的话, 她会说, 英子啊———

生10:你的小板凳可不可以给小栓子坐坐?

师:宋妈的点点滴滴, 小说中有很多描写, 相信同学们都记在心里了。在黄板牙没来之前, 她是用什么方式问候她的孩子的? (生:写信。) 对了, 写信。

师:对这样的一个母亲, 在爱与不爱的讨论中, 我们感受到了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痛苦和无奈。

师:孩子们, 其实我们读一本书不仅仅是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 也不仅仅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更多的时候是感受别人的生命, 当我们去思考别人的生活时, 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力量。一本书读完, 会让我们在读书时不经意地辨别出是非, 认清真、善、美;用心触摸这个人物, 你就读懂了这本书。

第四版块:与童年告别

师: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永远地走了。当骊歌响起, 也意味着我们要与英子的童年告别了。

(课件出示毕业会上骊歌响起时的描写: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我哭了, 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 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 无论长得多么高, 多么大, 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深情配乐诵读)

师:在骊歌声里, 在她的深情诵读里, 我们的心头是否也笼罩着一丝淡淡的愁绪呢?

(播放音乐《送别》, 文中人物的插图在大屏幕上缓缓移过。)

师:有人曾这样评价过《城南旧事》这本书, 说书中浓浓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如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当我们告别《城南旧事》时, 我想每个同学对于英子的童年一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请大家把自己的感悟跟老师一起浓缩成一首诗吧。

(课件出示如下内容:

英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西厢房里留下了她和妞儿的欢笑……

她忘不了妞儿身上被鞭打的伤痕, 也忘不了妞儿投向秀贞的怀抱……

英子的童年是迷惑的, 她分不清秀贞疯不疯, 小偷好不好……

她忘不了秀贞给她染指甲, 厚嘴唇叔叔跟她一起看海的约定……

英子的童年是__________

她忘不了__________)

生:英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她忘不了和妞儿在一起喂小油鸡的快乐。

生:英子的童年是好奇的, 她不知道秀贞疯不疯, 也不知道小偷好不好, 她忘不了秀贞跟她做了朋友。

生:英子的童年是悲伤的, 因为她长大了, 身边的人都离她而去, 她忘不了兰姨娘给她做的西瓜灯。

生:英子的童年是幸福的, 她忘不了爸爸对她的鼓励和妈妈对她的疼爱。

师:孩子们, 伴随着英子的长大, 童年时在她身边的人都一一离她而去, 他们真的永远消失了吗?

生:没有, 他们都留在了英子的心里, 留在了英子的回忆里了。

师:是啊, 不管怎样, 曾经的故事没有真的远去。那些人、那些事, 都已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就像我们今天的这节课, 若干年后, 当你离开校园, 在你长大成人甚至在你年华老去时, 是否还会记得曾经有过一位女教师, 和你们一起读过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

那些人 那些事 篇3

住——高楼不断起,家的地方越来越远,房子的改变是生活中最大的改变。

回迁

这些年北京的变化很大,市区许多摇摇欲坠的危房、低矮的平房都被拆掉了,成了花园、绿地,或者高楼。

很多人都留恋过去的老街坊,希望拆迁后大家还在一块儿,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龙潭湖小区居民的回迁,不但老街坊还在一块儿,房子也由低矮昏暗的平房变成了亮堂堂的楼房。但有些市民为了整体规划,不得不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搬离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了。老阎家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他家一直住东四十条,去年就跟我说要拆迁,于是他整天在房展会上转悠,寻找自己新家的去处。我说你家地段这么好,干吗不回迁呀?他说没法回迁,只给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看了规划图,我家的位置被设计成了一个大型的喷水池子儿,我总不能住在喷泉的上头吧?”

思路

王伟是大庆人,到北京没几年就自己买了房子,老家的亲朋好友免不了要打电话祝福他一番。

他妹打电话的时候,除了恭喜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之外,还顺便问了问王伟房子的所在位置。王伟回答说在通县。他妹不知道通县在哪,他只好解释房子在长安街的延长线上。这样解释他妹依然没有什么概念,于是王伟找了个参照物对他妹说:“天安门你总知道了吧,顺着天安门往东走就到我这了。”他妹刨根问底地接着问:“那你家离天安门有多远?”王伟说:“也就几十公里吧。”他妹听后说:“照你这思路,天安门往东北方向来还可以到我家呢。那我这能算是北京吗'”

天降神兵

我妈看国外的特警反恐怖表演,对那种从天而降的画面印象深刻。因为她老人家恐高,她无法想象从这么高的大楼系根绳子就敢往下坠的特警胆子有多大,而且在她心目中,这种场面也只能是反恐才可能有。

有个周日的早上,我妈急促地敲我的房门,我问她干吗,她压低嗓子告诉我,赶紧起床准备避难。我莫名其妙,她悄声说:“咱们这个楼肯定有恐怖分子捣乱。”我说不可能,谁恐怖会看中我们小区呀?我妈紧张地说你赶紧吧,特警都来了。这回我有点相信了,心想莫斯科的人看个歌剧不也被当作人质吗?就要我妈带我看看特警在哪。我妈往她的房间指了指,我蹑手蹑脚地过去一看,什么也没见着,当我用疑惑的目光询问我妈时,她轻轻地说:“你看外头。”

我走到窗前往外一看,外头果真有绳子从上头坠下来,也有人在那,但却不是什么特警,而是几个民工坐在一块绳子吊着的木板上给我们小区的外墙刷涂料。

广告

王伟想买房,有段时间整天看房展翻报纸,经过一个多月的选择,有个期房的广告终于吸引住了他的眼球。广告是这样写的:离国贸仅一站地;有8条公交线经过;开车只要7分钟;地处第×号地铁沿线。

王伟一看觉得不错:一站地再远能远到哪去?两公里了不得了吧?8条公交线,让没车的朋友到他家也很方便;开车7分钟只是一支烟的工夫;地铁沿线升值的几率大呀!

于是交钱订了一套。等到完工去看时,才知道这房在通州。但广告并没骗人:国贸到通州的快速路巨远才有出口,十几公里算一站;8条公交线倒是有,可离得也远,但大地名与他所在的小区地名却是相同;开车7分钟不是没可能,但最起码时速能跑200公里的车;地铁沿线没错,那得10年以后。

声控灯

我们楼道里安的是声控灯,一到晚上,咳嗽一声,跺跺脚什么的,只要弄出点动静来就会亮,我想这肯定是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

有天下楼去接朋友,发现一楼的灯无论我是吹口哨跺脚还是咳嗽,一概没反应,气得我模仿古代叫阵大喊了一嗓子,可灯也没亮,幸亏熟门熟路的,也无大碍。

接了朋友往家走,到了一楼,朋友一看黑咕隆咚的,习惯性地一跺脚(他们那楼道也是这样的声控灯),灯光立马发出刺眼的光芒。于是我说:“这不是欺负人吗?刚才我的脚都跺疼了它也不亮!”我那朋友说:“你得看看我这是穿着什么鞋跺的?我这是刚花了1000多买的新鞋呀!”我正要反驳,旁边一人开口了:“不是你那新鞋管用,而是我新换的灯泡管用。”

那个塘那些人那些事现代散文 篇4

屋外的风很大,一个人躲在三十几平米的卧室里,觉得像是隔离了整个世界。不想看书,不想听音乐,就这样呆呆地听狂风肆无忌惮地怒吼。空调关了又开,冬天来了,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不远了吧。

昨晚被风惊醒,脑子里想起了娘家门前的那个池塘。现在池塘已经填平,和太湖大道连城一体,闭上眼池塘的样子依然如故。

池塘其实是被堤坝围起来的内湖,面积很大,是椭圆形的,中间被一条高高的石堤分开。我家和叔叔家临池而居,西面是我家,叔叔家住东面。

池塘的故事总是那么多,想起池塘,便会想起我那慈爱的奶奶。奶奶不是父亲和叔叔的生母,这是我到了读小学六年级才知道的,是从村上一位老人嘴里得知的。姐姐是知道的,父亲和母亲对我和弟弟隐瞒了这个秘密。主要是怕我把亲奶奶的消息告诉爷爷,引起家庭的不和。

知道这个秘密后,我并没有失落,因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的奶奶了。我和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冥冥之中这是上帝安排好的,她要我们相互照应着。奶奶常年患高血压,体重偏胖,走路干活非常地吃力。尽管这样,我们姐弟三个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母亲除了上班和对我们衣、食、住、操心外,其他的一切都交给奶奶全权代理。我们姐弟三个童年的幸福时光,在门前的池塘里和岁月一起静静地流淌。

我家门前有棵榉树,大队分产物的时候,把这棵榉树分到了我家的名下。那时候农村每家门前都有一个垃圾坑,爷爷便在这棵榉树的东边挖了一个不大的浅坑,四周围砌好了石块,便成了一个垃圾坑。小时候也没有个厕所,拉撒之类的活都用马桶代之。奶奶有两个马桶,一个是有环的,可以提;另一个外形有点像婴儿的站桶,上宽下窄,没铁环,只能用两手托。两个马桶都是我和姐姐负责刷洗的,刷过的干净马桶,不到睡觉,爷爷是不准我们往里拉屎的,所以垃圾坑就成了我和弟弟的专用“厕所”。拉完后,奶奶就会从灶膛里取出柴灰把这些“臭臭”盖起来,我们就照着手电筒到池塘边洗手。晴朗的夜晚,池塘的水很清澈,常有小鱼、小虾、田螺游到岸边,用手轻轻一捂就能逮到一两只虾米,于是就大声叫奶奶来看,奶奶出来的时候还会带上个脸盆和我们一起捡岸边的田螺。有时候的战利品还是很丰富的,第二天我们还能吃上一盘红烧的田螺。菜是简单了些,可我们吃着就感觉可以和苏州得月楼里名厨烧的相媲美了。

池塘的南面有一个缺口,那是给停在池塘里捕鱼的船留的一条水道。每到涨水,打浪的时候,池塘的水也跟着上涨。水拍击着岸边的泥石,把我家堤岸上的石块都卷入到了水里。在春天快到来的时候,父亲就从杨柳树上剪了很多小孩手臂般粗的枝条随便在土壤里一插,春天到来的时候,这些柳条都开始发芽,真是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谚语。柳树长得很快,一年下来,都长成小柳树了。有些淘气的孩子,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来折柳条儿,做成花环套头上。一次,正好被爷爷撞上,把他们大骂一通。爷爷是个严厉的人,他很注重家教礼节,对我们姐弟三个的家训是丝毫不放松的。直到爷爷去世,父亲、叔叔从没和爷爷较过劲。奶奶对爷爷的敬重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奶奶死后的一年里,爷爷每天都要以一杯茶、一支香、一碗饭来祭奠奶奶,这样的感情只有爷爷懂。

有一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傻女人。可能是天气闷热,疯女人找到了池塘边,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洗澡,她赤身裸体,全身都是被蚊子咬过的红点子,下身还流着经血,迎来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她是那么可怜,在疯女人心里,能坐在这块平整的石头上洗个澡是最大的快乐,于是她不知道害羞,两只手只顾洗着身子,她丝毫没注意到身旁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她看。这时,我的小学老师的母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她手里拿着一条裤子,她掰开人群,给疯女人穿好裤子。

“谁有衣服,给她件衣服。”

“我有,我回家拿去。”我接道。

很快我从自家的大衣橱里拿了一件我不穿得粉红色短袖衬衫,我交给师母,师母给疯女人穿好衣服后,大家也逐渐散去。后来疯女人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不过那天晚上我挨了父亲的骂,说我是个傻瓜,当时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骂我,明明是做了件好事,可父亲为什么不理解呢?委屈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我把这事告诉了奶奶,奶奶又跟爷爷一说,晚上父亲被爷爷训了一顿。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奶奶最知我心,她从我的一言一行里能感悟到我的善良,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我那可敬可亲的奶奶那潜移默化的教导。

那年,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阿姨给我介绍了一门亲事。奶奶不知从哪里打听到,说这户人家的妈非常地厉害,是村里出了名的,叫我不要答应下来。当时,因为和父母赌气,我也想早点找个人家嫁了,对奶奶苦口婆心的劝告一点也没放心上,因此我也伤了奶奶的心。奶奶的衣服也不要我洗了,每次看见奶奶吃力地去池塘边洗衣,我的心好痛、好痛。我好想跑过去,叫一声奶奶:“我来洗。”好在我这个爱人很会做人,慢慢地我和奶奶之间的矛盾化解了,我又回到了奶奶温暖的怀抱里。

结婚一年后,我有了儿子凯歌。婆婆的厉害被奶奶说中了,她对我家人说她没时间带孙子的,因为小叔子还没成家。说实话,呆在夫家,我是在熬日子。奶奶看出了我的难处,就担起了照看我儿子的任务,那年池塘四周的杨柳已经长得密密麻麻了,奶奶会带着我儿子凯歌去看湖面上捕鱼的白鹭。每次下班,我看着凯歌胖嘟嘟的小脸,一种幸福总会在心间荡漾开来。望着奶奶发白的银发,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的生活好了,一定把奶奶接我家去,我要报答她这辈子的恩情。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美文随笔 篇5

徜徉在书的海洋,

嗅着淡淡的墨香;

好久没有光着脚丫跑,

体会自由的欢畅;

好久没有躺在草地上,

闻着泥土的芳香,

看天上的云卷云舒;

好久没有夜晚躺在老家的平房上,

数着星星,

听妈妈说着里短家长;

好久没有呼哧呼哧地登上山头,

站在山顶把歌儿唱;

好久没有尽情地哭;

好久没有肆意地笑;

好久没有流汗地跑;

好久没有苦苦地思考。

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

那些“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岁月,

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在这逝去的日子里,

我究竟错过了什么/?

生存、享受,

我们在喧嚣的城市里浮沉,

我们总是在追逐着什么,

不停地向前奔跑,

却不知,

被我们抛在脚后的,

是最纯真的快乐!

那些曾经的理想,

那些曾经的伙伴啊,

转眼物是人非,

我抬头,

仰望着满天的星星,

那些人那些事,无关爱情 篇6

冬夜里,本该卷着呼呼的北风就这样睡下的,可是愈是安静的夜愈是容易让人无眠。就这样醒着,想着那么多的物是人非。

The boy is not a boy(xsc)

跟很多人讲过关于他的故事,一样的几件事染着时间赋予的细节。最初便是相遇相识。一如既往的分班让我们相遇,而后便是领教他的臭脾气。记得他不怎么和女生说话,甚至是男生。却一直追随着我们班的一位美女(每次都坐在她的身后一排),这更加让我对他产生好奇。第一次说话,是因为我的练字簿划到他的后背,他不客气的推开我的书,大吼着让我拿开。这一次我算是领教了他的臭脾气,看着他那不可一世的样子,我假装柔弱的回应“不管怎样,你也应该好好说话嘛,毕竟我是女生哎”,带着平日里少有的温柔腔调,自己都快被恶心到了。自然他也是更加生气了,甩头表示不屑,而正当我准备先礼后兵,河东狮吼时,我的同桌,后桌的同学都开始从四面八方拉我的衣服,阻止我一发不可收拾的行为。后来我才了解到,他的臭脾气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知道,只有我整日待在深闺,信息闭塞而已。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关键是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变成了死党。是从我和同桌闹矛盾,还是从他和他的前桌美女不愉快开始,我已经记不清了,可能当时的我也没能搞清楚,就上了他的贼船,成了他的“狐朋狗友”。

后来,我们也有过很久的不开心。是因为对友情的逾越,我是这样认为的。但对于他,可能是因为我的自私,总是不为别人考虑,那是他拉黑我后跟我说的。被一个人拉黑,我觉得还挺开心的,因为他还是加了我,说明友情可以战胜一切。难受的时候,纠结的时候,开心的时候,还有想哭,想笑和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便会想起他,那个我自认为会是一辈子朋友的朋友。那个男孩真不像男孩,因为在四人党里面,他这个男生,已经渐渐的变成了女生。

Long time no see(dk)好久不见,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忧伤,有时它还带着些暧昧。我的问候里很少会出现这个词,即使真的是那样的符合时宜。距离上次见面,不,应该是距离上次联系,已经过了七个多月了。不去细想,都忘了时间过得那么快,我们之间已经变得那么疏远。

第一次见面,我们像是熟识的朋友。安静地逛着玄武湖,看新人拍照,走曾经不敢走的石块,沐浴在阳光里听溪水的声音。阳光太温柔,抚摸着我的脸颊,不一会儿便有了困意,自然地依靠在肩膀,不说一句话,我知道偶尔有目光伴着阳光洒在脸上。而后的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曾有过那样地安静、安心。或许那是一时的松懈,又或是一时的吸引,那气味,总会绕在鼻尖,满满的是回忆吧。后来知道,他和谈了三年的女朋友刚分手,他一直以为可以走到婚姻的殿堂的,她对他很好,她付出了不止青春。在他的眼里,她总是好的,甚至是家世,而最后阻挠他们的也正是家世,又是另一幕的梁祝,只不过没那么凄惨,却又是同样的痛彻心扉。因为,那一直对他好的女孩最终还是选择遵从父命。

他是有魅力的,懂得怎样讨女生的欢心,懂得怎样将温柔和绅士表现的恰到好处。他让我体验了很多第一次,看着他流泪,到朋友家做饭,看他打球,带着满身酒味翘课做计算机题目,为他写第一篇文章,还有为了解压去通宵。我喜欢那个阶段里,大家的互相关照,偶尔的一句关怀是最好的,拥而不腻。现在的我们不联系了,淡定地回忆着过去,不怎么在意未来。友情,该回来的总会回来的。

We are friends(wb)是因为太期待偶遇,所以才会喜欢不期而遇的相识。是因为太久没有看韩剧,才会被狗血的台词感动。是因为那晚的酸奶太甜,才忘了本该有的酸。

一起去旅游,在不熟悉的团体里,看着他和部员们的亲昵,看得出来,他是会关心人的。他能订来便宜又好吃的盒饭,他能拉着大家去洗菜,知道提醒别人添衣,总之很好。但是,处女座的人总是显得挑剔,我不喜欢他说话的感觉,或许是语速的缘故。

庆幸大家都没那么入戏,所以才不会演的那么逼真。就算大家各执其见,可还是能显示出自己的坦然。过后是,意料之中的沉默。自然地入座,成了淡淡朋友。一样的问候,一样的互相帮忙,一样的镇定自若,一样的学会怎样失忆。

当再次开口要求帮忙,就注定了不在乎些什么,成就一段不温不火的友谊。

What’s your name(zyf)

总是想不起他的名字,隐约记得和另一个同学是同名。在工作上他是boss,给了初进职场的我一些愠色,我讨厌那些只会教训人的嘴脸,所以对于他也只是斜眼相视。是从那一次的意外,忘记了东西后的不知所措,才会想起依赖那个让我讨厌的他。然而,最后靠的还是我自己,因为在他留下一句“我也没办法”后,我自己开着一辆电动车,黑夜里,返途。

似乎一开始就注定着不和,所以短暂的温柔终究抵不过各自的固执。就算是隔了六个月的再次尝试,仅是三天打破了所有的期待,从本来的温热变得愈来愈冰冷,而后是完结。

You are a good singer(yhc)

声音,是最能吸引我的地方,至少现在是,因为我不那么拜金,不那么追求完美容貌。

遇见,似乎是一个让人遐想的词,透着些许的期许。而有时,开会时的不经意转身,便会有一次际遇,发现一个曾经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人。他,抬头,有稍许的害羞,还带着些木讷,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当然,还有让人无法忽视的帅气。但还好不算花痴的我,很快就忘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团里的活动愈发多了起来,看见他的机会也多了,逐渐便变得熟络起来。唱歌的那次,着实被吸引到了,不可否认的多瞥了他几眼,那眉目显得更清秀了。

Programmer那些事 篇7

那天,当我们刚踏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时,陆老师便悄然开始把我们拧成了一股绳。或许你会很疑惑,认为IT技术相当枯燥,没有趣味;或许你会不解,想知道程序设计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问。那么,看看接下来的几个剪影,你便明白了。

各路大神各显神通

在这个特殊的集体,谁都可以“一夜翻身”,成为“学霸”。只要你对题目有自己的思考,只要你对算法有更多的见解,这里都是你的舞台。在课堂上,你随时会听见“我觉得程序有问题!“”真理是永恒的!”这类激烈的唇枪舌剑。于是,没有漫无边际的笔记,没有横空出现的表达式,一道道看似困难的题目在一问一答中迎刃而解,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缜密的思维与交流的能力。

而老师只是引路人,真正的学问都源于我们自己的思考。

同一战线共同努力

在紧张的赛季里,大家都被学校领导、老师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每天2- 3小时的繁重练习与学校里的期中考试形成了巨大冲突。或许是因为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或许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共同目标,在这时刻谁都没有退出。当喧闹的大街人迹罕至,当月色洒满静寂的小城,当时针缓缓走过沉睡的“9”时,我们这才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也正是在这短短的赛季,我们的编程水平出乎意料地层层上升。

学以致用尽情发挥

就在不久前,编程班里被称为“贺老总”的某大神在网上公布了自己刚刚研发的手机交流软件。虽然其功能与新浪微博这些大牌比起来显得粗糙,但杨致远、马云这些网络巨人不正是这样一步步地走来吗?

是的,未来的路谁也无法预料,我们只有稳稳地走下去。从开始到现在,我们选择了便不去后悔。这短短三年在编程班里的时光,将会成为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学无止境,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很长的道路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那些人,那些事 篇8

记得毕业那年,堂哥骑着他的破摩托车载着我,驶入了前往村小的山路。

那条山路很陡,满地都是碎石头。行车颠簸了约半个小时,一个四周环山的小村庄便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走进学校,我发现教学楼四周都是清一色的泥瓦房,后面还有一排破旧的教室,据说已经改造为教师宿舍。我仔细数了一下,总共有10间教师宿舍,心里不禁窃喜:还是有很多人陪我一起住宿舍的嘛!

入夜,除了傍晚时分碰到教导处的蓝老师外,我再也没有见过其他同事,问了蓝老师才知道,除了他一家和我住在学校,其他老师都回家了。学校地处偏僻,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蓄水池。雨水充沛的季节,用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碰上旱季,老师们就要挑着水桶到半里地外的水库去提水。

刚毕业的我在教学上没有什么经验,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又时刻提醒着我:教学千万不能马虎应付。那时,校长和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给我传授教学经验与管理学生的方法,我在他们的关照下,逐渐适应了村小的教学。

开学后不久,校长找到我,对我说:“蓝老师,你刚来学校还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你们班的卢梅花同学开学后没来学校,你和我一起去一趟她家吧。”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我爽快地答应了。吃完午饭,我和校长便出发了。去往卢梅花家的山路坑坑洼洼,并且都是上坡路,很不好走。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一座座低矮的泥房映入眼帘,校长指着村头那座破旧的房子说:“那就是卢梅花的家。”就这样,我们又走了10分钟,总算到了。

卢梅花的奶奶正在家门前晒玉米。她家的晒坪不太好,沙石混着牲畜的粪便,惹得苍蝇到处乱飞。卢奶奶不认得我们,挺着佝偻的腰身,歪着脑袋问:“你们找谁?”校长给卢奶奶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卢奶奶抽动着嘴角说:“我那孙女梅花每天都哭着说要上学,求我送她去学校读书,可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孙子,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送她去读书呢?家里穷,梅花的哥哥去年就退学了。”原来,卢梅花8岁时父亲去世,后来母亲改嫁,她和哥哥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卢梅花的家是三间泥瓦房,右边是牲畜房,中间是厨房,左边是客厅和睡房。屋里除了一个老式的衣柜和几张四角矮凳,没有多余的家具,临窗的床上摆放着几本旧书,墙上贴着许多荣誉证书,都是卢梅花的。我正看得出神,门外传来一阵吆喝声,只见一个小姑娘正扬着牛鞭把牛往牛房里赶。

“校长,您怎么来了?”小姑娘高兴地问道。

“我来接你去学校呀!梅花,这么久不见你,同学们都想你了。”校长摸摸卢梅花的头说。

“奶奶,我想去学校。”卢梅花泪眼婆娑地望着奶奶,双手摆弄着手里的牛鞭。

“奶奶,梅花的学费我先垫着,明天就让她去学校,再拖下去,就赶不上学习进度了。”校长对卢奶奶说。

卢梅花听说可以去学校了,瞬间就像刚飞出笼的囚鸟一般,开心地跳了起来。

村小的老师工资原本就不高,对于校长的做法,我既惊讶又佩服,因为他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也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后来,卢梅花是在校长的资助下读完小学的。

起初,由于村小的条件恶劣,我是不愿意在村小任教的。后来,每天与淳朴的孩子们相处,与无私的校长和同事共事,我竟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再后来,我离开了这所学校,但还经常想起这里的人和事。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心情随笔 篇9

在一次聚会上见到了儿时的发小、小学中学的老师。人还是那些人,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觉涌上心头。

玲是我小学的同学和玩伴,她妈妈青姨和我妈妈是同事,那时妈妈在青姨村里上班,青姨是代课老师,还没对象,俩人很要好,于是妈妈就当了一回媒人,介绍给了在衡市上班的三叔,三叔为人忠厚,俩人就结婚了。玲还有个弟弟,小时候我们经常你家吃了我家吃,来往密切。每次妈妈做花裙子都是两件,一件我的,一件玲的。青姨也是这样的,有玲的.新裤子就有我的新裤子,还给我们买扎辫子的绸子,红的扎旧了换绿的,两个女孩在学校里总是花枝招展的。

玲的数学特别好,我认为特别难的题她都会做。我作文特别好,老师们总是拿着到别的班去念。星期天,不是我找她就是她找我,在一起写作业。玲后来上了中专学了财会,数钱数得相当快,虽没有正式工作,但在私营企业打工,养活自己没有问题。

和玲一直保持着联系,聚会前一天下午她打来电话叮嘱我不见不散。有四五年没见过玲了,不知道她现在长什么样了。到了聚会地点,我就在门口大厅里站着迎宾。门开了,走进来一男一女,左右扫描着,我仔细地辨认着他们,不自信地喊着:是玲吗?玲用陌生的眼光盯着我:哎呀,是你呀,不敢认!

玲和我一起在大厅迎宾。一会儿,涌进来一帮人,我认出了另一个发小,小学同学英,他笑着说:还认识不?我说:同桌的你。英和我家是世交,尤其是父母这辈。英后来当兵,复员回来上班,落户衡市。聚会结束后,英和玲及玲的弟弟在大厅等着我,回忆着小时候上学的一些事,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家常。

玲的爸妈也来了,远远认出了他们。在我印象中,青姨圆脸大眼,白白净净,很有气质。时间催人老,青姨腰也粗了,背也驼了,当年的美人已经被老太太取而代之。时间真是个无形杀手啊!

村比我辈分大,我们上小学时都是在一个班,后来上中学我去外地上了,他就在镇中学上的。村看上去发福了,住在省会,据说做买卖发达了,他自己开车来的,看上去相当沉稳,他走到我面前问我:多少年不见了,还认识吗?我随口就说:你不是村吗?话一出口又觉得没礼貌,人家和我爸是同辈,虽出了五服,但我们俩家是邻居,走动比较密切。后来他们举家搬迁,但每年过年都回来,只是我见他比较少罢了。夏天他媳妇回来,把手机号给了我,叮嘱我去省会一定去她家。虽是辈分小的人,但喊同龄人婶子却总也张不了那个口。

“梁老师”!我一眼就认了出来,基本上和二十年前差不多,是我初三时的数学老师,教得特别好,特别有经验,能抓住重点。初三快毕业时,梁老师把一道特别难的题在黑板上演算过三次,并特别说明,中考时很有可能有这道题,你们一定抄下来,不懂的还可以到办公室去问他。老师讲了三遍,我每次都听着听着就卡在那了,好像也抄下来了,但不懂的地方就不懂吧,总觉得不可能考这道题,哪那么容易就能考到老师讲的题呢?中考时卷子一发下来,做完了前面的,剩最后一道,一看,傻眼了,就是梁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那道题,没办法,只好会多少答多少。二十多分的题,白白就丢了。人家有两个做下来的考上师范跳出了农门,我没考上中专就进了重点高中。那时考上中专也是我的理想,当时中专除了师范就是卫校。现在想想,没上中专不也挺好的吗!

蓦然回首,那些人总在阑珊处。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不易。

时间让友谊发酵,时间让思绪发芽,时间让快乐翻转,时间让历史重演,时间让岁月提炼。

那些人那些事作文1000字 篇10

因为家庭的原因,我一生下来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刚开始喝点糖水,后来喝牛奶长大。周岁左右可以吃泡软的蛋糕了,那天夜里家里的蛋糕吃完了,爷爷去了镇上唯一的.糕点房,那里也刚好卖完了。我一睡醒就会哭着要吃蛋糕,爷爷便骑着单车到临镇去给我买去了。大冷的天,爷爷得骑上一个多小时才能给我买回来。

爷爷的爱就像蛋糕一样软软的,甜甜的,将我抚育成人。

也许你还不知道,有一种东西藏在菜瓜里,因为有它,不管放多久,菜瓜永远那么新鲜,那么甜。

我家的菜园子很大,爷爷总是在春末种一些菜瓜,夏天来临的时候满园子都会躺一些小胖猪一样的菜瓜。那次放月假回家,爷爷从外面劳动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随口问了一句“园的瓜熟了没?”爷爷说:“不知道,忙,没人去管。”我进了电视房,没过多久,爷爷捧着切好的菜瓜走了进来,我埋怨:“爷爷,这么晚了,明天再摘也不迟啊!”爷爷笑笑:“反正也是栽给你们吃的。”我仿佛看到了爷爷拿着电筒在菜园里找瓜的情景,接过瓜,背过身去,任泪水模糊我的双眼。

菜瓜本凉,吃在心里却暖暖的,因为有一份爱,一直温暖着它。

离家的路并不是很远,但每次回家总觉得那条路很长很长。每次一下车总能看到奶奶熟悉的脸庞,她接过我手中的东西,跟在我后面默默地走回家去。

爷爷奶奶都很节俭,除了来了客人,他们从来不买菜,我的回来倒是令他们想有所改变,但不买菜的他们好像有点适应不过来。我说在学校里吃腻了,回家就想吃点水菜,他们才放弃了买菜的打算,但还是一个劲地说:“我们买不好菜,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吧!”所以每放月假,我都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有满桌好吃的,取而代之的全是自家园子里种的菜,虽然算不上山珍海味,但总能让我回味无穷。

他们的爱化作了汗水,浇灌了菜园,也滋润了我。我是两位六旬老人用汗水养大的孩子,我的努力因他们变得有意义。

那次乡里迎奥运,鼎城电视台来采访,当我代表丁家港乡为奥运会献上祝词时,我看到了人群中的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晚上看电视,爷爷看到了我的发言,奶奶在一旁说:“别人说时,都说那是收垃圾的人的孙女。”爷爷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扬起的嘴角已显示出了他的骄傲。

煤矿里那些事那些人 篇11

那些事那些人

剑熔

7月15日四十一块五背面

高中毕业,我穿上劳动布工作服,戴上柳条编成的矿帽,下井。我被安排到掘进队(掘进,就是打洞,往岩石深处打洞,沿着煤脉的走向打洞)。那时候,找个工作不容易,即使井下工,也让我高兴。不过,几天后,师傅们偶然说出的顺口溜,让我伤心了几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打眼,用风钻。风钻像金鸡独立,鸡腿利用空气升降。鸡嘴里插着一根钢钎,空气输进钻机,推动钻套转动,转动的钻套带动了钢钎,套在钢钎上的合金钻头,在岩石上转动,磨一样,磨了进去。风钻工和打眼的师傅要扶着风钻,不让它倒地、歪斜。铁公鸡少说有二百斤,像拖拉机,突突突,武烈得很,驾驭它要技术,更要力气。我体弱,师傅们不要我打眼,安排我在打眼时踩着钻腿不让滑走,去水箱开关气。

水,靠空气压力送进钻机,喷进钢钎中间的空眼里,注射到钻头,从钻头上的两个小眼里喷出,压住岩石的灰尘。我一年后才抱着钻机打眼,手指握着钻柄不能松开,打上三五个眼,手指震得麻木,伸不开,过一会,有了疼感,手指才能慢慢伸直。手扶钻机时,不能与钢钎站成一条线,万一钢钎断了,人会被风钻带过去,让钢钎戳伤。有时,风钻的水管密封圈坏了,水被空气挤出来,会喷湿工作服。工作服湿了,没有换的,常常冻得发抖。只有打完眼后,去锅炉房烘烤。

赵师傅身健体壮,打眼多。风不足,钻机叮叮叮在岩石上转,钻眼慢,他会把钻机扔在地上,破口大骂。风量足,打眼如刀切豆腐,赵师傅打完眼,会笑笑嘻嘻。出碴时,他就会来到我身边,说,你歇会儿,我来。

出碴,没有机械,用锄头、撮箕。用锄头往撮箕里上岩石,再把一撮箕岩石端起来,倒进矿车。师傅们上碴,就像武术中扎着马步,腰往下蹋,手用暗力,把锄头压进乱石的缝隙里,再往后一拖,岩石就扒进了撮箕。我没有那种能耐,锄头只能像狗舌头舔骨头一样,在岩石上舔。头几天,我上完一矿车碴,就会扔下锄头,往岩石上躺,伸伸弯疼了的腰。躺的时间稍长,师傅们就喊,起来,注意寒湿。井下的岩石,潮湿,刺骨的凉。端碴也累。一撮箕岩石,一二百斤。像抓举一样,把撮箕抓起来,提到胸口,就势扔进矿车。龚师傅,彭师傅,力大,抓起撮箕,双手一抖,岩石就飞进了矿车。出头两车碴,大家还能有说有笑。到第四车第五车,额头的汗,豆子大,一甩头,豆子乱飞,掉到手上,像火星一样灼热。厚厚的劳动布工作服,一拧,汗水流成一条线。

我和师傅们,就这样,常年累月地干,每月四十一块五。

有了这四十一块五,就能养活自己,养活堂客和子女。

8月5日 师傅与堂客

今天放炮时,突然停电,我和师傅们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坐了,或打瞌睡,或扯淡。

师傅们喜欢谈女人,谈得直截了当,包括细节。我那时,不懂女人。即使他们说出一些细节,我也不明白。结婚了的师傅,大多谈自己的女人。不到三十岁的赵师傅,请探假回来,谈到与堂客上床的事,兴奋不已。有师傅问,一夜几次?他老老实实说,最多三次。大家便笑,狗日的,你一夜没睡吧。没等人问,赵师傅骄傲地告诉大家,我这次回家,专门整了堂客一次,哈哈,堂客说,不行了,吃不消,要我快点。我说,你投降不?堂客说,投降。又有人插话,问,你堂客举白旗没有。赵师傅大笑,哈哈哈,举了。我说,你举白旗。堂客就把我脱了扔在枕头上的白汗衫拿起来,摆了几下。大家哈哈喧天。狗日的,有种。整得好。免得你堂客想在家偷人。大家笑,我也跟着笑。不过,赵师傅是个快活人,不知说的真事,还是逗大家乐,也没有谁考证。

就像汽车加了油一样,师傅们加了荤,干起活儿来,劲头特足。

那时,煤矿很少有女人。工人结婚,都是在老家找一个女人。女人在生产队种地,很少来矿。

有堂客来矿探亲,也住大宿舍。矿工宿舍,一间房一般住四五人。我那时年轻,不懂人情。床对面的杨师傅,堂客来了,晚上整得床响,我也不明白什么回事。睡他一侧的单师傅,第二天在井下就会警告他,晚上,轻点,不要搞得床响,影响人家休息。一层纱帐,一床被窝,就是遮羞布了。但大家并不以为羞,那样做,习以为常,没有谁大惊小怪。

也有来探亲的堂客,惹出一些笑话。陈师傅说,某堂客,男人下班后,要上堂客的身。堂客说,你刚来过,又要来。男人说,我才下班呢。堂客这才知道,在男人上床之前,被人悄悄上了一次。第二天,堂客气愤不过,发泼骂街,谁晚上悄悄睡我的,不得好死!……我听了半信半疑,问,堂客骂街?有那么蠢?陈师傅说,你问许师傅,我扯谎么?

煤矿三班倒上班。那天零点班,上班前,单师傅邀我打扑克。差一人,单师傅便对躺在床上的赵师傅说,你怎么就同堂客睡了?不睡了,打扑克。赵师傅从帐子里露出半截,说,打。一直打到汽笛响,要上班,赵师傅才下床。在井下躲炮烟时,单师傅大笑,说赵师傅骑在马上,还打扑克。赵师傅笑骂单师傅,阴毒鬼,我晓得你整我。哼,你以为我怕?我压着堂客,照样能打扑克。

9月22日放炮事故

我们的何班长,在一次大冒顶事故中死亡。新来的卓班长,是从队里的另一个班调过来的。卓班长当工人时很调皮,也懒,党委书记把他做一个帮教典型,有了进步,让他当班长,促他更进一步。陈师傅,对卓班长不大服气。平日,没少说他的坏话。班里,很自然,就有了两派。

陈师傅、我,还有龚师傅五个人,出来吃中饭。井下的班中餐,是给日班和零点班准备的。日班是十二点,零点班是四点。饭菜,用特制的专车送到井底车场。我们出来吃饭,几里路远的巷道里,就能闻到饭菜的香。

忽然看见,车场的三叉道旁,坐着满面流血的卓班长,痛苦地呻吟。放炮员吴师傅站在他的身边,恐慌、发抖。我愣住了。

我们班有两个当头,一个大巷,一个小巷。那天,卓班长带几个人打小巷。放炮时,有一层炮没有响。放炮员吴师傅,补炮。他接好雷汞,到外边接电,通电放炮。卓班长,对工作很负责,想来看看,但是,没有和吴师傅联系,在他快走到当头时,炮响了。

龚师傅和唐师傅几个,装作没有看见,往饭菜车走去。卓班长,是党委书记培养的,每次开班务会,政治学习,能用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法权一些理论批评大家迟到、早下班,把龚师傅、唐师傅或什么师傅,拉进去上纲上线,大家不敢随便顶撞,窝心。现在,看见卓班长受伤了,也就不想理他。陈师傅走近卓班长,看了他的伤势,喝斥大家,吃什么饭?得讲良心!哪个伤了,都要管。快,把老卓抬出井!

龚师傅他们很不爽,但还是返了回来。

卓班长伤得不重,碎石炸的,皮外伤。半个月后,卓班长回矿了。卓班长要求开分析会,说是阶级报复。怎么是阶级报复?因为吴师傅是富农。分析会上,保卫科也来了人。队支部书记,还有卓班长,说了一通,分析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保卫科长启发大家发言。

全队的人,都不吭声。平常嘻嘻哈哈的陈师傅,坐在那里抽烟、干咳。

我这个读报员,同大家一样,报上的东西,读读,听听,如此而已,是不带到生活中的,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十九岁的我,不谙世事。在会上,我说,放炮事故就是放炮事故,不要和阶级斗争联系。要是吴师傅报复卓班长,怎么不让卓班长走近,把他炸死?

散会后,我、陈师傅、吴师傅,去食堂吃饭。陈师傅说,老吴,你要感谢小蒋。不是他帮你说几句话,你就会坐牢。

我不解地望着陈师傅。难道,真有那么严重?

我也没有想过,要吴师傅如何如何感谢我。说几句,一时之快。过去了,就过去了。

一个人,无论帮什么人,最好不要企图别人感恩。

很多年以后,想起那个分析会,我否定阶级斗争新动向,没有被矿领导抓作典型,批判,我心中就暗暗感激。

上一篇:部队现役士官个人简历下一篇:毕业生登记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