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商务交往中的见面礼仪

2024-08-16

涉外商务交往中的见面礼仪(通用12篇)

涉外商务交往中的见面礼仪 篇1

在涉外交往中,不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同外国友人相见,都应遵守一定的见面礼仪。根据常规,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行礼、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下,将分别对其重要的环节进行较为详尽的说明。首先,是有关见面时介绍的礼节。

在涉外交往中,当交往双方不相识时,有必要通过介绍,使其彼此相识。所谓介绍,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交往双方相互结识,并且各自对对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介绍又可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等两种情况。

自我介绍,一般指的是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可是应他人的请求而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它的特点,主要是单向性和不对称性。

在涉外交往中进行自我介绍,通常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具体时间。它又包括两层含意。一是进行自我介绍时,首先要在具体时间上于已于人彼此方便,这样才会发挥正常,并且易于为对方所倾听。二是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把握好所用时间的长度。最好宁短勿长,将一次自我介绍的时间限定在一分钟甚至是半分钟以内。其二,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场合,所作的自我介绍在内容上理当有一定的差别。在涉外活动中自我介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酬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仅包括本人姓名这一项内容。它多用于应付泛泛之交,另一种则是公务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因公进行涉外交往时,只宜采用这一类型的自我介绍。

介绍他人,通常指的是由某人为彼此素不相识的双方相互介绍、引见。主要特点是双向性和对称性。在涉外交往中介绍他人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要注意介绍者的身份。在正式交往之中,对介绍者的身份有着一定的讲究。在外事访问中,介绍者一般应为东道主一方的礼宾人员。在社交活动里,介绍者通常应当是女主人。在多方参与的正式活动中,可由各方负责人将已方人员一一介绍给其他各方人士。第二,是要尊重被介绍者的意愿。介绍者在有意为他人相互引见时,最好先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的个人意愿。如果贸然行事,会好心办坏事。

第三,是要遵守介绍时的先后次序。正规的做法,是要先介绍身份较低的一方,然后再介绍身份较高的一方。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在接待外国来访者时,若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个,则为其双方进行介绍时,要先介绍主人一方,再介绍来宾一方。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士时,通常应当由尊而卑,按照其职务的高低,依次而行。第四,是要重视介绍时的表达方式。在介绍双方时的主要内容应基本对称,大体相似。切勿只介绍一方而忘记另一方;或者在介绍一方时不厌其详,而在人介绍另一方时则过分简单。

其次,是有关见面时行礼的方式

在交往应酬之中,与外国人相见时,尤其是与之发生正面接触应酬时,往往要向对方行礼致意。根据目前的涉外活动实践,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与外国友人互行见面礼节时,特别要注意问候的进行与礼节的选择等问题。问候,又称问好、问安或打招呼。它是以语言或动作向他人询问安好,进行致意,是向对方表示关切或友好的一种常规方式。

向外宾进行问候时,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是要慎选问候的具体内容。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人过去常用的一些问候内容诸如:“吃过饭没有”、“身体怎么样”、“正在忙什么”等,在涉外交往中并不适用。一般而言,在问候外国人时,可问候对方“你好”,或者说“很高兴认识你”,“见到你很高兴”。具体问候对方“早安”、“午安”、“晚安”,也是可以的。

二是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当他人率先问候自己时,应立即予以回应。

三是要重视问候的态度表现。在交际场合与他人相见时,一定要主动而热情地问候对方。要真正作到这一点至少要注意以下三条:

第一,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

第二,一定要神态大方地正视对方的双眼。

第三,一定要发出清晰而爽朗的声音。

在涉外交往中,选择何种具体的见面礼节,颇有讲究。对中国人而言,既可以沿用自己的习惯做法,也可以比照交往对象的特殊做法,对其加以模仿。当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拱手礼、举手礼、脱帽礼、注目礼、起身礼等。其中尤以握手礼适用于涉外交往活动。

握手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要专心致志。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应当面含笑意,起身站立,用右手与对方右手完全相握后,上下晃动两三下,用力不重不轻,时间大约要三至五秒钟。最重要的是握手时务必要正视对方的双眼,并与对方稍事寒暄。

第二,要留意次序。基本规则是:应由握手双方之中身份为尊的一方首先伸出手来。即职务高者与职务低者握手时,应由职务高者首先伸手;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辈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辈首先伸手。当来宾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而当来宾告辞时,应由来宾首先伸手。

第三,要回避禁忌。一是不要戴着手套握手,二是不要戴着墨镜握手,三是不要用左手握手,四是尽量不要用双手与初次相识的异性握手,五是不要在多人握手时交叉握手。再次,是互换名片时注意的事项。在涉外交往时,与外国人互换名片,通常在下述几个方面必须严格地遵守礼仪规范。

其一,是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按照惯例,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然而,当对方主动提议互换名片,率先将名片递送过来,或是我方有必要进行较为周详的自我介绍、在拜访外人员需要经由他人代为通报时,都需要使用自己的名片。因此参加涉外活动前,即应将本人的名片装入专用的名片包,或是放在上衣口袋之中,以供随时取用。

其二,是递送本人名片时,应当彬彬有礼。需要将本人名片递交给外国友人时,应当起身站立,走向对方,面含笑意,以右手或双手捧着或拿着正面面对对方的的名片,以齐胸的高度,不紧不慢地递送过去。与此同时嘴里应当说明:“请多关照”,“请多指教”或是“希望今后保持联络”。同时向多人递送本人名片时,可由尊而卑或近而远,依次而行。其三,是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当毕恭毕敬。当他人主动将名片递给自己时,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恭敬、重视之意。首先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称“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双手并用将对方的名片郑重其事地接过来,捧到面前,仔细默念一遍。最后,应将对方的名片收藏于自己的名片包或是上衣口袋内,并随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其四,是参与国际交往时,当熟知名片的特殊用途。在国际交往中私人名片还可以发挥下列几种特殊作用。第一,可以之代替私人书信。第二,可以之代为引荐他人。第三,可以代替送礼时专用的礼单。第四,可以之在拜访时代为通报或代替留言。第五,可以之向亲朋好友通知本人的有关变动。

最后,是座次排列时的规范做法。与外国友人相见时,往往不可避免要涉及宾主双方座次的排列问题。在涉外交往中,会见、谈判、举行签字仪式、进行合影留念时,各自都有自己特殊的位次排列方法。会见,也叫礼节性会晤。它一般所用时间较短,宾主双方仅是出于

礼貌而与对方应酬一番。正式的涉外会见,最好安排在专门的会客室或会见厅之内举行。其位次排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相对式。指宾主双方会见时面对面而坐,便于进行交流。一般应以会客室的正门为准。面对正门的一方为上,应请来宾就座。背对正门的一方应是东道主就座。若宾主双方俱不止一个人,则除主人与主宾之外,双方其他人员均应按照具体身份的高低,由尊而卑,自右而左依次排列在主人或主宾两侧。二是并列式。指宾主双方会见时面对会客室或会见厅的正门并排而坐,可显示双方的平等与亲密。它的具体排列是主人在左,主宾在右。宾主双方的其他人员按照具体身份的高低,依次在主人、主宾的一侧排开。三是自由式。请宾主自由就座。在举行多边会见时,此种方法尤为适用。谈判,亦称会谈。它指的是有关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接触与磋商,就某些性的问题达成协议或者妥协。各类谈判,都有很高的礼仪要求,目前,我国所采用的谈判的位次的排列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相对式。它主要适用于双边谈判。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谈判桌横放,客方面对正门而坐,主方背对正门而坐。二是谈判桌竖放,以进门时面向为准,右侧为上,请客方就座;左侧为下,请主方就座。在谈判时,双方的主谈者应居中而坐,其他人员应遵循右高左低的惯例,依照各自实际身份的高低,自右而左分别就座于主谈者的两侧。按惯例,各方的译员应就座于主谈者的右侧,并与之相邻。其二,是主席式。它主要适用于多边谈判。届时,可在谈判厅内面对正门设置一主席台,其他各方人员均应背对正门,分片就座于主席台的对面。在谈判进行中,各方发言者须依次走上主席台,面对大家,阐述自己的见解。其状况,有如大会发言。其三,是圆桌式。它也适用于多边谈判。在谈判现场仅设置一张圆桌,由各方人员不分座次,自由就座。举行签字仪式,是各约、协议生效的必经步骤,也是礼仪性极强的一项活动。

举行签字仪式时位次排列的讲究是,签字桌横放,客方签字者面对正门居右而坐,主方签字人则应对正门居左而坐。双方的助签者应站立各自一方签字人外侧。其他人员则按职务高低,自左至右(客方)或自右至左(主方)排列成一行,站立于已方签字人的身后。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就座于已方签字人的正对面。在会见外宾时如安排中外双方人员合影留念,一般应请双方人员列成一行,客方人员按其身份自自左至右居于右侧,主方人员按其身份自右而左居于左侧。若一行站不完人时,则可参照“前高后低”的规则,排成两行或三行。

经管学院0801

方洁

涉外商务交往中的见面礼仪 篇2

1、口头语

1) 打招呼是熟人在路上相遇时的见面语, 是一种礼貌。但打招呼的方式各国不尽相同。在中国,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你吃了吗?”或“你到哪里去?”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 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外国人, 常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 “没话找话”, 从而引起误会。而英美熟人或朋友之间互致问候时, 常说声:“Hello, how are you?”或谈论一下天气情况:“Lovely weather, isn’t it?”中国人见面时还喜欢问对方姓名、籍贯、年龄等, 送客出门忘不了关照对方, “请慢走。”看望病人时总爱说:“多穿衣服, 注意身体”等等, 以此表示友好和关心。而英美人通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论男女老少, 地位高低, 即使是与人首次见面, 通常都直呼对方名字, 较常用的寒暄语为“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等。其较常用的祝愿对方早日康复为告辞语。如用中国常用的关照语 (如多大年龄, 婚姻状况, 挣多少钱等) 对英美人说, 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悦。因为在英美文化中, 这种关心却极大地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Privacy) 。

2) 交谈是商务谈判活动的中心。在一定意义上, 商务谈判的过程即是交谈的过程。恰当、礼貌的交谈不仅能增进谈判双方之间的了解、友谊和信任, 而且还能促进谈判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在与不同国家人交谈时, 必须讲究和了解对方的交谈礼仪。

同美国人在一起时, 不要吹嘘自己的成就, 不要谈到钱, 特别是女性, 如果他们赞美你的衣服, 只说声“Thank you”就可以了。不要像与自己的中国姐妹聊天一样, 大谈特谈衣服从哪家商店买的, 花了多少钱。对于珠宝首饰也是如此, 不然会让人觉得你俗不可耐。当然也不要过分谦虚和客套, 衣服美就美, 不要说“不漂亮”, 否则会被美国人视为虚伪, 不诚实。

同英国人谈话时, 注意不要总盯着对方看。也不要夸夸其谈, 指手画脚, 因为英国人崇尚彬彬有礼, 举止得当的绅士和淑女风度, 他们感情不外露, 视上述列举的行为缺乏教养。也不要用"笑"的方式来表达歉意, 即使你觉得他们的经历很好笑, 但他们若是很严肃的话, 也许你只能通过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同情, 可千万不要有笑的表情, 不然的话他们一定会说That’s not funny, 那样他们就会觉得你在嘲笑他们。致歉是有技巧的, 如果在职场上冒犯了他人, 要及时, 诚恳的道歉并说明理由, 简单的一句“I am sorry.”是不够的, 还应解释原因, 并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3) 称呼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之一。作为一名商务谈判人员, 正确的称呼对方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有助于缩小双方的距离, 亲密双方的关系, 有助于谈判。

英美人称呼他人的一种方法是在被称呼者姓名前面加上称谓 (Title) 。英语国家里最常用的称谓词是“Mr.”“Mrs.”和“Miss.”。在这三个称谓中Mr.用于男子, 婚否不论;Mrs.用于已婚妇女, Miss用于未婚女子。所以千万不要在未婚女士姓前加Mrs., 否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悦。近年来,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 许多已婚或未婚女子都喜欢Ms这一称谓词。另外需注意的是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 姓在后, 而我们中国人则是姓在前, 名在后。且要注意, 记不住对方的名字或叫错别人的名字都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 是商务谈判的禁忌。

此外, 与英美和其他西方人士交谈时, 切忌称呼长者前加“老”字。因为西方人最忌老 (old) , 他们认为“老”就意味着“无用”或“死亡”, 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所以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 也决不轻易谈老。这与中国不同, 在中国, 老人是家庭的中心,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在当代中国社会还提倡和坚持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 尊重老人权益。在这里, 年轻人敬重老年人, 称其年龄或资历深的人为“老师, 老师傅、老张”等, 称自己的上司为“老板、老总、老大”, 这些无疑是显示了说话人借“老”字来表示对被称呼人的敬意。也不要在称呼晚辈前加“小”, 如“小李”在汉文化中感到很亲切, 但在英美文化中如称“Green”为“Small Green”, 就会很不礼貌。又如“teacher”在汉文化中可做称呼语, 但在英美文化中就不能做称呼语, 因此中国学生常说的“Good morning, teacher!”则是中式英语 (Chinglish) 。

2、体态语 (body language)

体态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 也同语言一样, 因民族、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各种差异。在人际交往中, 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体态语言为手势语和身体语言。由于历史与文化习惯的不同, 世界各国的手势差异很大, 即使是相同的手势也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

1) 手势语 (sign language)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全世界都知道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 “V”是英语单词Victory (胜利) 的第一个字母。但是在英国用这个手势要非常小心。即使是英国首相邱吉尔用这个手势时也很谨慎。必须手掌向着听众, 手背对着自己。如果相反, 那就和美国单伸出中指一样成了一种猥亵的信号。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 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中国, “V”形手势表示数目“2”, “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国家, “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在中国, 手心朝下向人招呼是表示请人过来。在英国却表示“再见”, 其招呼人过来是手心朝上招手, 而这在中国则是用来招呼动物 (如狗、猫等) 。跷起大拇指是一种显示积极的播放信号, 表示称赞或敬畏。在英、美、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这一手势还代表要求搭车。最为熟悉的OK手势在中国表示零或者三, 是数字;在美国表示“OK”, 是赞扬和允诺的意思;而在法国一些地方, 有时可解释为零, 即“毫无价值”之意;在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是骂人的意思;在日本则表示“钱”、“货币”。还有在给人指方向时, 中国人习惯用食指指点, 在英国文化中, 它却是一种既不雅观, 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

2) 身势语。接触是一件很普遍事情。在中国, 中国人比较传统、害羞, 古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 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避免与异性有身体的接触, 也不会有随意亲吻异性脸颊的举动。而西方人开放, 大胆, 热情 (尤其是美国) 的性格特点毫无掩饰的表现在他们在表示友好时, 除了拥抱外还互相亲吻对方的脸颊或额头。在中国, 男性之间走路时把手臂放在彼此的肩膀上或女性彼此牵着手表示相互之间的友谊。然而如果此举发生在英美的同性之间则会被视为同性恋的象征。

今天, 在许多国家, 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轻轻的响声, 以表示自由;在美国, 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 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 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 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 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 握住对方的右手, 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 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 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在异性之间, 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 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 则是无礼的表现。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 我们在与西方人交往中需要提前了解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综上所述,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一定要了解相同动作或行为的不同文化涵义, 注意自己的言行, 否则就可能引起误解和冲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 作为商务公关人员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学习掌握西方文化, 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从而提高自己从事商务、涉外活动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只是把最基本的语言礼仪 (包括口头语和体态语) 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个切入点并对其不同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 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当前, 中国面临着加入WTO后的大好经济形势, 毫无疑问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商机, 而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就需要有大批既懂专业又谙知国际文化的交际人才。为此本文对中西商务礼仪中的语言礼仪 (主要是口头语和体态语) 的具体运用作了具体的对比研究, 以提高从事商务活动、涉外活动的商务公关人员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商务交往,语言礼仪

参考文献

[1]宋源, 国际商务礼仪与商务活动【J】, 消费导刊, 2010 (1) 。

[2]王振槐, 国际商务礼仪【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3]万玉兰, 中英商务礼仪的比较【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7

职场法则:职场交往中的手机礼仪 篇3

在一切公共场合,手机在没有使用时,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不要在并没使用的时候放在手里或是挂在上衣口袋外。放手机的常规位置有:一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这种位置最正规;二是上衣的内袋里;有时候,可以将手机暂放腰带上,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手边、背后、手袋里,但不要放在桌子上,特别是不要对着对面正在聊天的客户。女士则要注意,手机就算再好看和小巧,也别把它挂在脖子上。

手机的使用

注意手机使用礼仪的人,不会在公共场合或座机电话接听中、开车中、飞机上、剧场里、图书馆和医院里接打手机。公共场合特别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应该把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压低一下,而绝不能大声说话。在一些场合,比如在图书馆或在剧院打手机是极其不合适的,如果非得回话,采用静音的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是比较适合的。

必要时关掉手机

在会议中和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把手机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这样既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又不会打断发话者的思路。在餐桌上,关掉手机或是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也是必要的。避免正吃到兴头上的时候,被一阵烦人的铃声打断。

打手机前要考虑对方是否方便

给对方打手机时,尤其当知道对方是身居要职的忙人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时间他方便接听吗?并且要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准备。在给对方打电话时,注意从听筒里听到的回音来鉴别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很静,应想到对方在会议上,有时大的会场能感到一种空阔的回声,当听到噪音时对方就很可能在室外,开车时的隆隆声也是可以听出来的。有了初步的鉴别,对能否顺利通话就有了准备。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是否通话还是由对方来定为好,所以“现在通话方便吗?”通常是拨打手机必须要问的话。

商务见面中的就餐礼仪 篇4

第1步:餐巾布

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经常放在膝上,在重礼节场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时的轻松场合还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个餐巾角正对胸前,并用碗碟压住。用餐巾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不要有如下失礼之举:

1、离席时将餐巾布掉落在地上。

2、餐巾布用得污迹斑斑或者是皱皱巴巴。

3、将吃剩食物放到餐巾布上。

4、用餐巾布擦桌子。

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叠成长方形状,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盘侧或桌角,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第2步:关于刀、叉、勺

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

1、刀

是 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记住: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 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奶油涂在面包上面。

2、叉

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里送的,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块,咬一口再放下,这样很不雅。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

3、勺子

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诗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切莫搞错。

第3步:餐具的摆放

餐 具的摆放是根据上菜先后顺序从外到内摆放。有的菜用过后,会撤掉一部分刀叉。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讲究。刀叉放在垫盘上呈八字形,刀口朝内,叉尖向下就 表示你还要继续用餐;刀叉平行摆放在垫盘上刀口向处,叉尖向上则表示你不要用餐。汤勺横放在汤盘内,匙心向上,也表示用汤餐具可以収走。

第4步:优雅用餐

1、喝浓汤时

勺子横拿,由外向内轻舀,不要把勺很重地一掏到底,勺的外侧接触到汤。喝时用嘴唇轻触勺子内侧,不要端起汤盆来喝。汤将喝完时,左手可靠胸前轻轻将汤盆内侧抬起,汤汁集中于盆底一侧,右手用勺舀清。动作非常完美!

2、吃或其他饼类时

用刀在盘内切出一块正好适合一口吃掉的大小,叉子叉住送入口中。

3、吃面包时

商务交往中的3A商务礼仪原则 篇5

“3A原则”的内容是:把如何对别人的友善通过三种方式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1.A(accepe)接受对方:

①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接受别人是最重要的。

②在人际交往中,最不受欢迎的人是做人比较刻簿的人。自以为是,嚣张放肆,目中无人的人也不受欢迎。

③接受的三个要点:1)接受交往对象。例如,老师不能拒绝学生;商家不能拒绝顾客。2)接受对象的风俗习惯。习俗是长期的文化习惯,很难说谁对谁错。少见多怪的人不容人,见多识广的人比较宽容待人。3)接受交往对象的交际礼仪。

例如,牧区的人问候的时候总爱说:“牲口好吗?”其实它同“生意好吗?”“收成好吗?”是一个意思,而没有把你的家人当牲口的意思,

又如:沈阳人同朋友谈论自己父母时喜欢用“咱爸咱妈”这样的称呼,其实和“我爸我妈”是一样的,并无轻薄对方之意。

2、A(appreciate)重视对方:

要让对方感觉自己受到重视,不要让人家觉得受冷落。重视别人不是让人难堪尴尬,而是欣赏的重视。例如:有些人专爱找缺点,挑毛病来满足自己的小虚荣心,言下之意——看这点我就比你强!搞得谈话不愉快,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3.A(admire)赞美对方:

要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对方,要实事求地赞美别人自以为的长处。

例如:你对一个胖子夸他如何苗条,就等于拿人家“开涮”。又如:夸孩子时一般都挑孩子的优点说,如果长相实在没有可说的,比如新生儿,本来就像个小老头儿似的,那么你就说比父母都好看就行了。

乌克兰与中国见面礼仪 篇6

见面礼仪是文化的一部分,一旦涉及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见面礼仪的冲突就体现在文化之间的差异上。对于文化差异的研究从语言上主要集中在称呼语、禁忌语、礼貌用语等角度,而见面礼仪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乌克兰是两个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国家,两个国家的见面礼仪方式基本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国人和乌克兰人见面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交际困难。但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和人员往来的密切,两个国家还认同了一些相同的见面礼仪方式。为了避免交流中文化误会,我们都要互相了解两国间文化的习惯与差异。

首先,握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所以,使用这种见面礼仪的方式是一个绝不吃亏的选择,但是无论如何也要注意其中一些不同的细节。中乌握手礼表现出的最大区别在于出手顺序的不同。从握手礼的实施顺序看,普通中国女性一般不太可能先伸手表示友好,因此应由男性主动伸出右手。乌克兰人则是握手的主动权在于女性,所以握手礼的实施顺序是女士先伸手,而男士则必须迎合女士的意愿;如果女士不主动伸出手来,男士是不能伸手去握她的手的。这是中乌握手礼仪上的差异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见面的时候,乌克兰人会以热情的拥抱表示友好,还会以亲吻来表示高兴,但是这种见面礼仪一般是只限于在好友,亲戚中使用的。第一次和某个人见面时,乌克兰人也不一定握手的,有时候只是以点头或微笑示意;中国人则以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或者以眼神示意,或者以语言表达,但是很少用肢体上的行为,特别是在异性方面,就算中国人有行为表示,两个人中间总是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比如说,作揖的时候和磕头跪拜的时候。就算最亲热的两个人,也就是拍拍肩膀,握下手而已。同样,乌克兰人见面的时候不用作揖,更不会用磕头跪拜这样的见面礼仪方式,比较常见的是使用贴面颊礼、亲吻礼和吻手礼。

另外,除了握手、拥抱和亲吻这些见面礼仪方式外,还有点头礼、举手礼、起立礼等见面礼仪,但这些见面礼仪两个国家都有,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微微地点头,以示对人礼貌,这是点头礼,适用于比较随意的场合。如在路上行走或在公共场合与熟人相遇,可行点头礼,友好地点点头即可,忘记对方姓名或只觉得对方面熟时,可点头致意,但点头时一定要面带微笑,这是对人的礼貌。

举手是军人施行的礼节之一,现已演变成为日常交往时的一种礼节。通常是在公共场合遇到相识的人或在迎送时所用,彼此相距较远且行走急促时可举起右手向对方打招呼,一般也不必发声,只将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对方,轻轻摆一两下手即可,不要反夏摇动,招手时一般限于空手。与对方距离较远或没有时间寒暄时,可以举手打招呼。举手礼虽很简单,却向对方表达了敬意。

在正式场合,有长者、尊贵客人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应起立表示敬意。

中国人打招呼时喜欢问去哪里了或是吃饭了没有等之类的客套话,而乌克兰以及大部分西方人却认为,这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乌克兰人也对中国的这种打招呼方式感到很怪异。

在国外遇到习惯与文化差异的情况时,首先要了解一个很重要的规则,这就是“入乡随俗”。每个人的行为有其原因,这就是受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乌克兰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它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乌克兰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或东正教,基督教认为所有人是上帝之子,个体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和尊严,因此信仰基督的人的行为举止均从平等,自由之观念出发,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平等的而非等级的关系结构;在中国,儒家思想的统治长达两千年,传统的伦理观念阻挡和淡化了宗教对国民意识的渗透,尤其是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统治而形成的重伦理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重君主轻百姓的文化传统,所以中国人一方面深受“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传统礼制的影响,人际交往也突显“权力距离”;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谦和礼让,举手投足间都注重“仪态端庄”、“举止得体”,因此中国人握手,讲究长幼有序,卑贱有别。

除了宗教文化影响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影响(即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传承,它是人改造主观世界关系的总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行为准则等)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交活动中男女的位置,男女的关系)。

正视差异,求同存异,保持积极的沟通心态,实现文化认同。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注意吸收别的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正确对人,正确待己,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中国与乌克兰文化交流对于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礼仪是文化流传的承载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沉淀。见面礼仪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礼仪习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见面礼仪,就会给交际带来困难。所以本文通过对中乌见面礼仪的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提出中乌两国之间存在着的文化差异问题,只有避免交流中出现的文化障碍和误解,才能使中乌两国人民更好地友好交流。

摘要:见面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礼仪,对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这就有很多讲究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就简单讲述一下中国和乌克兰见面礼仪的差异。

涉外交往中的奥运礼仪 篇7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往往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处理方式;面对同一难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通常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风俗习惯不同所使然。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菊花一向被视为高洁脱俗之物,历来被文人墨客所赞颂。然而与欧美许多爱花的国家的人士打交道时,却万万不得以之相赠。因为菊花在那里通常只用于丧葬活动。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涉外活动中,人们面对这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千差万别的风俗习惯,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合理、妥善地予以处理。其根本原则就是必须坚持求同存异,遵守惯例。

一方面,要坚持求同存异。存异者,就是要发现差别、注意差别、重视差别,对“中外有别”的观点不能一概予以否认,

求同者,则是要求人们在涉外交往中善于回避差异,善于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总之,求同存异就是要求人们在涉外活动中承认个性,坚持共性。另一方面,则要坚持遵守惯例。所谓惯例,在此是指有关国际交往的习惯性做法。

在涉外交往中要重视“入国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根据国际惯例,当我方人员身在异国他乡时,应讲究“客随主便”,做到“入乡随俗”。而当我方人员身在自己国家,充当东道主之时,则应讲究“主随客便”。

涉外商务交往中的见面礼仪 篇8

称呼是交际大门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座桥梁,2012最新商务交往中的称呼礼仪。所以,称谓语使用得当与否,对商务交际有直接影响。称呼是指当面招呼对方,以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一声充满感情而得体的称呼,不仅体现出一个人待人礼貌诚恳的美德,而且使对方感到愉快、亲切,易于交融双方情感,为深层交际打下基础。

称呼的原则

在商务交际中,人际称呼很有讲究,须慎重对待。人际称呼的格调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它不仅反映人的身份、性别、社会地位和婚姻状况,而且反映对对方的态度及其亲疏关系,不同的称呼内容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态。在交际开始时,只有使用高格调的称呼,才会使交际对象产生交往的欲望,因此,使用称呼语时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① 礼貌原则。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尊重,合乎礼节的称呼,正是

表达对他人尊重和表现自己有礼貌修养的一种方式。交际时,称呼对方要用尊称。现在常用的有:“您”--您好,请您… … ;“贵”--贵姓、贵公司、贵方、贵校;“大”尊姓大名、大作(文章、著作);“老”张老、郭老、您老辛苦了;“高”高寿、高见;“芳”芳名、芳龄等。在交际场合对任何交际对象都忌用浑号、绰号。

② 尊崇原则。一般来说,汉族人有崇大崇老崇高的心态,如对同龄人,可称呼对方为哥、姐;对既可称“叔叔”又可称“伯伯”的长者,以称“伯伯”为宜;对副科长、副处长、副厂长等,也可在姓后直接以正职相称。

③ 适度原则。许多青年人往往对人喜欢称师傅,虽然亲热有余,但文雅不足且普适性较差。对理发师、厨师、企业工人称师傅恰如其分,但对医生、教师、军人、干部、商务工作者称师傅就不合适了,如把小姑娘称为“师傅”(与对尼姑的称呼“师父”同音)则要挨骂了!所以,要视交际对象、场合、双方关系等选择恰当的称呼。在与众多的人打招呼时,还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以先长后幼、先高后低、先女后男、先亲后疏为宜。

称呼的方式

称呼的方式有多种:姓名称呼——— 如“张三”、“李四”、“王娟”等。姓名称呼一般适用于年龄、职务相仿,或是同学、好友之间,否则,就应将姓名、职务、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张三老师”、“李四处长”、“王娟小姐”等。职务称呼——— 如“王经理”、“汪局长”等。职业称呼——— 如“老师”、“空姐”、“乘务员”、“医生”、“律师”、“营业员”等。拟亲称呼——— 如“唐爷爷”、“汪叔叔”、“胡阿姨”等。一般称呼——— 如“先生”、“夫人”、“太太”、“小姐”、“同志”等,这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称呼。在涉外活动中,按照国际通行的称呼惯例,对成年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年长但不明婚姻状况的女子或职业女性称女士。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布莱克先生”、“上校先生”、“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对部长以上的官方人士,一般可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总理先生阁下”等,范文《2012最新商务交往中的称呼礼仪》。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的人士可以“先生”相称。对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小姐”、“女士”而称“先生”。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对其他有爵位的人,可以其爵位相称,也可称“阁下”或“先生”。对有学衔、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他们的头衔,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某某将军、某某工程师等。外国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别人,不称“某某局长”、“某某校长”、“某某经理”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称职务或同志。在美国,人们常把直呼其名视为亲切的表示,只是对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例外。

了解姓名特点,记住对方姓名

美国交际学家戴尔·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姓名是他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声音。在交际中,最明显、最简单、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人家的名字。”记住并准确地呼叫对方的姓名,会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一见如故。否则,即使有过交往的朋友也会生疏起来。要记住人家的名字,首先要了解中外人名、特别是外国人姓名的特点。在中国,姓氏有单姓、复姓之分;在港、澳、台地区,女性结婚后,其姓氏往往是双重的,即在自己的姓之前加上丈夫的姓。中国人姓名的一般特点是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的姓名就有所不同。外国人的姓名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姓在前名在后的,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匈牙利人等,只是日本人的姓大多是两个字,如福田、岗村、田中、山口,他们的姓名与地名有关。对日本人一般可只称姓,对男士为表示尊敬、文雅,可在姓后加上“君”,如岗村君、福田君等。二是名在前姓在后的,如欧美人(除匈牙利以外)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人、阿拉伯人及泰国人,都是名在前姓在后。英美人士姓名,第一节是本人的名字(教名),最后一节为姓,中间一节是母亲的姓或与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名字,也有的是尊敬的好友或名人的名字。如约翰· 斯图尔特· 史密斯,即姓史密斯,名约翰。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三节组成,其排列顺序是本人名、父名、家族姓。如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列宁),第一节是本人名,第二节是父名,第三节是姓。对于这些国家的人士来说,最主要的是记住第一节本人的名字和最后一节的姓。西班牙人姓名由三四节组成,第一、二节是本人名,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简称时,多用第一节本人名和倒数第二节的父姓。缅甸人则只有名而无姓。三是西方女性未婚前用父姓,婚后改为夫姓,如一个叫玛丽· 琼斯的姑娘,嫁给了约翰·史密斯先生,那么,她便被称为玛丽· 史密斯太太;但女演员和女作家,多用艺名或笔名,很少改随夫姓。四是英美人常有父子、祖孙同名,人们为了加以区别,常常在称呼他们的后辈时冠一个“小”字。

在正式场合,对英语国家的人士要称呼其姓名的全称,一般情况下,可称其姓氏,关系十分密切时,可称其名字,唯有家人与至亲好友,方可使用其爱称。

国际交往中的商务礼送礼礼仪 篇9

如今的商品社会,“利”和“礼”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成为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运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商务送礼是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到选择礼品,每一件都是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有主要关系的公司、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及爱好、生日都有详细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从而确立和巩固自己的商业地位。

商务送礼小贴士:

·最好的礼物表示一种幽默感。

·最好的礼物是意外的。

·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忠实的友谊表示。

·特别选择受礼者想要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礼物。

·最好的礼物就是不会超出你的预算的东西。

·最好的礼物可以流露出高贵的考究和思想。

什么是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顾名思义是指在职场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在商务交往中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才能使人们更轻松愉快地交往。“为他人着想”不仅是商务交往、也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基本原则。所以说学习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就一定要掌握商务礼仪的技巧。

学习商务礼仪的意义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不仅可以塑造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能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我的很多客户告诉我,公司里的一些年轻人连一点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出去谈客户,不知道该如何接待、如何于客户打交道,结果严重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和形象。

商务礼仪使成形象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而形象就是商务人士的第一张名片!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自身的形象以及员工的形象越来越重视。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能很有效的促进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专业的形象和气质以及在商务场合中的商务礼仪已成为在当今职场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已成为企业形象的重要表现。

★ 礼仪范文

★ 礼仪演讲稿

★ 礼仪礼记

★ 礼仪简历

★ 就餐礼仪

★ 礼仪教养

★ 礼仪广播稿

★ 礼仪自我介绍

★ 礼仪教案

关于商务的见面礼仪 篇10

名片可作为自我介绍之用,也可作为简单的礼节性通信往来,表示祝贺、感激、介绍等。名片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在国际业务中,名片的用途十分广泛。甚至在某些文化中,交换名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人际交往中,熟悉和掌握名片的有关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片的内容

(一)名片的种类

通常使用的名片分为私用名片、商务名片和单位名片三种类型。单位名片的主角是单位,其内容大体是两项:一是本单位的全称及其徽号;二是与本单位联络的方法,包括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等。私用名片、商务名片的主角则是个人。除单位名片外,通常一枚标准的名片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本人所属的单位、徽号以及自己所在的具体部门;二是本人的姓名、学位、职务或职称;三是与本人联络的方法,包括单位所在的地址、办公电话号码、住宅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等。此外,还可酌情列出本单位的传真号码、电报挂号以及本人的寻呼机号码和手机号码。私人名片和商务名片一般都不提供本人家庭住址。

(二)名片的制作

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5.5,即长9厘米,宽5.5厘米。如无特殊需要,不应将名片制作过大,甚至有意搞折叠式,免得给人以标新立异、虚张声势、有意摆谱之感。印制名片的纸张,宜选庄重朴素的白色、米色、淡蓝色、淡黄色、淡灰色,并且以一张名片一色为好。最好不要印制杂色名片,令人看得眼花缭乱。也不要用黑色、红色、粉色、紫色、绿色印制名片,它们均会给人以失之于庄重的感觉。不提倡在名片上印人像、漫画、花卉、宠物。这些东西并无实用价值,却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在国内使用的名片,宜用汉语简体字,不要故弄玄虚,使用繁体汉字。制作名片,最好不要手书自制,也不要以复印、油印、影印的方法制作名片,它们均不够正规。

我国的习惯是把职务用较小号字体印在名片左上角,姓名印在中间;外国人习惯姓名印在中间,职务用较小号字体印在姓名下面。如果同时印中外文时,通常一面印中文,另一面印外文,外文要按国际习惯排列。不论是印制个人名片还是商用名片,上面列的职务都不要太多,列一两个主要职务即可,以免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如必要,可为自己设计几种单位不同、职衔不同的名片,在公务交往中,该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在西方,一位商界人士口袋里有好几种名片是不足为奇的。

二、交换名片的时机

(一)需要交换名片的时机

1.因自身的需要而初次拜访时,应交换名片,以加深印象。

2.希望认识对方时,可以通过名片进行初步的沟通。

3.与他人接触时,为了表示自己重视对方,应该交换名片。

4.当你被作为第三人被介绍给对方时,应当主动递交名片。

5.当对方主动提议交换名片,应立即做出回应,交换名片。

6.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

7.自己的情况有所变更时,应交换名片予以通知。

8.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时,应主动交换名片。

(二)不必交换名片的时机

1.当对方是从不相识的陌生人时,不必交换名片。

2.对某人没有认识或深交的意愿时,不必交换名片。

3.察觉对方对自己没有兴趣时,不必交换名片。

4.经常和对方见面,已经是非常熟识的人时,不必交换名片。

5.双方之间地位、身份、年龄差别太大时,不必交换名片。

三、递接名片

递名片给他人时,应郑重其事。最好是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交予对方。切勿以左手递交名片,不要将名片背面面对对方或是颠倒着面对对方,不要将名片举得高于胸部,不要以手指夹着名片给人。若对方是少数民族或外宾,则最好将名片上印有对方认得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对对方。将名片递给他人时,口头应有所表示。可以说:“请多指教”,“多多关照”,“今后保持联系”,“我们认识一下吧”,或是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与多人交换名片,应讲究先后次序,或由近而远,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进行。切勿挑三拣四,采用“跳跃式”。当然。当他人表示要递名片给自己或交换名片时,应立即停止手上所做的一切事情,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视对方。接受名片时宜双手捧接,或以右手接过,切勿单用左手接过,“接过名片,首先要看”,这一点至为重要。具体而言,就是换过名片后,当即要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头至尾将其认真默读一遍,若接过他人名片后看也不看,或手头把玩,或弃之桌上,或装入衣袋,或交予他人,都算失礼。

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口头道谢,或重复对方所使用的谦词敬语,如“请您多关照”,“请您多指教”,不可一言不发。若需要当场将自己名片递过去,最好在收好对方名片后再给,不要左右开弓,一来一往同时进行。

四、商务场合如何交换名片

(一)初次见到顾客,首先要以亲切态度打招呼,并报上自己的公司名称,然后将名片递给对方,名片夹应放在西装的内袋里,不应从裤子口袋里掏出。

1.如果是事先约好才去的,顾客已对你有一定了解,或有人介绍,就可以在打招呼后直接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或临别时,再拿出名处递给对方。以加深印象,并表示保持联络的诚意。

2.异地推销,名片上留下所住旅馆名称、电话,对方递给名片时,应该用左手接。但是右手立刻伸出来,两手一起拿着名片。

3.接过后要点头致谢,不要立即收起来,也不应随意玩弄和摆放,而是认真读一遍,要注意对方的姓名、职务、职称,并轻读不出声,以示敬重。对没有把握念对的姓名,可以请教一下对方,然后将名片放入自己口袋或手提包、名片夹中。

在国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礼仪有以下几点:

1.名片不仅要有,而且要随身带。

2.名片不随意涂改。

3.不提供私宅电话。

4.名片不要写上两个以上的头衔。

5.索取名片注意技巧。

第一,尽量不要去索取名片,因为名片交换有一个讲究,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人。

商务见面行礼的礼仪常识 篇11

在大庭广众场合,致意的基本规则是男士先向女士致意,晚辈先向长辈致意,未婚者先向已婚者致意,学生先向老师致意,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致意。

女士唯有遇到长辈、老师、上司和特别敬佩的人以及见到一群朋友时,才需首先向对方致意。当然,在实际交往中绝不应拘泥于以上的顺序原则。长者、上司为了倡导礼仪规范,为了展示自己平易、随和,主动向晚辈、下级致意会更有影响力。遇到别人向自己首先致意,必须马上用对方所采取的致意方式“投桃报李”回敬对方,绝不可置之不理。

致意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五种:

1.举手致意

通常用于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不必作声,举起右手,掌心朝向对方,轻轻摆摆手或挥挥手即可;但摆幅不要太大;手不要反复摇动。

2.点头致意

适于交谈的场合,如在会场上或在与别人谈话时遇见熟人,只需点头致意即可。另外与相识者在同一地点多次见面,或仅有一面之交的朋友在社交场合相见,均可点头致意。点头致意的方法,头轻轻向下一动,不必幅度太大。

3.微笑致意

它可以用于同不相识者初次会面之时,也可以用于向在同一场合反复见面的老朋友“打招呼”。

4.欠身致意

致意者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在目视被致意者的同时,身体微微向上向前倾,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之意。

5.脱帽致意

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致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戴着礼帽遇到友人特别是女士时,应微微欠身,摘下帽子,并将其置于与肩膀平行的位置,同时与对方交换目光;离开对方时,脱帽者才可以使帽子“复位”。若在室外行走中与友人迎面而过,只要用手把帽子轻掀一下即可。如要停下来与对方谈话,则一定要将帽子摘下来,拿在手上,等说完话再戴上。如因头痛等原因不能摘帽,应向对方声明,并致歉意。如男士向女士行脱帽礼,女士应以其他方式向对方答礼,但女士是不行脱帽礼的。

上述几种致意方式,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几种并用,依自己对对方表达友善恭敬的程度而定。相互致意时要注意文雅,不要一面致意,一面高声叫喊;也不要了手致意,一手插在衣裤兜里;嘴里叼着香烟致意更是不礼貌的。

商务礼仪之见面礼仪 篇12

首先,是有关见面时介绍的礼节。

在涉外交往中,当交往双方不相识时,有必要通过介绍,使其彼此相识。所谓介绍,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交往双方相互结识,并且各自对对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介绍又可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等两种情况。

自我介绍,一般指的是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可是应他人的请求而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它的特点,主要是单向性和不对称性。

在涉外交往中进行自我介绍,通常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具体时间。它又包括两层含意。一是进行自我介绍时,首先要在具体时间上于已于人彼此方便,这样才会发挥正常,并且易于为对方所倾听。二是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把握好所用时间的长度。最好宁短勿长,将一次自我介绍的时间限定在一分钟甚至是半分钟以内。其二,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场合,所作的自我介绍在内容上理当有一定的差别。在涉外活动中自我介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酬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仅包括本人姓名这一项内容。它多用于应付泛泛之交,另一种则是公务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因公进行涉外交往时,只宜采用这一类型的自我介绍。

介绍他人,通常指的是由某人为彼此素不相识的双方相互介绍、引见。主要特点是双向性和对称性。在涉外交往中介绍他人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要注意介绍者的身份。在正式交往之中,对介绍者的身份有着一定的讲究。在外事访问中,介绍者一般应为东道主一方的礼宾人员。在社交活动里,介绍者通常应当是女主人。在多方参与的正式活动中,可由各方负责人将已方人员一一介绍给其他各方人士。

第二,是要尊重被介绍者的意愿。介绍者在有意为他人相互引见时,最好先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的个人意愿。如果贸然行事,会好心办坏事。

第三,是要遵守介绍时的先后次序。正规的做法,是要先介绍身份较低的一方,然后再介绍身份较高的一方。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在接待外国来访者时,若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个,则为其双方进行介绍时,要先介绍主人一方,再介绍来宾一方。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士时,通常应当由尊而卑,按照其职务的高低,依次而行。

第四,是要重视介绍时的表达方式。在介绍双方时的主要内容应基本对称,大体相似。切勿只介绍一方而忘记另一方;或者在介绍一方时不厌其详,而在人介绍另一方时则过分简单。

其次,是有关见面时行礼的`方式。

在交往应酬之中,与外国人相见时,尤其是与之发生正面接触应酬时,往往要向对方行礼致意。根据目前的涉外活动实践,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与外国友人互行见面礼节时,特别要注意问候的进行与礼节的选择等问题。问候,又称问好、问安或打招呼。它是以语言或动作向他人询问安好,进行致意,是向对方表示关切或友好的一种常规方式。

向外宾进行问候时,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是要慎选问候的具体内容。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人过去常用的一些问候内容诸如:“吃过饭没有”、“身体怎么样”、“正在忙什么”等,在涉外交往中并不适用。一般而言,在问候外国人时,可问候对方“你好”,或者说“很高兴认识你”,“见到你很高兴”。具体问候对方“早安”、“午安”、“晚安”,也是可以的。

二是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当他人率先问候自己时,应立即予以回应。

三是要重视问候的态度表现。在交际场合与他人相见时,一定要主动而热情地问候对方。要真正作到这一点至少要注意以下三条:

第一,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

第二,一定要神态大方地正视对方的双眼。

第三,一定要发出清晰而爽朗的声音。

在涉外交往中,选择何种具体的见面礼节,颇有讲究。对中国人而言,既可以沿用自己的习惯做法,也可以比照交往对象的特殊做法,对其加以模仿。当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拱手礼、举手礼、脱帽礼、注目礼、起身礼等。其中尤以握手礼适用于涉外交往活动。

握手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要专心致志,

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应当面含笑意,起身站立,用右手与对方右手完全相握后,上下晃动两三下,用力不重不轻,时间大约要三至五秒钟。最重要的是握手时务必要正视对方的双眼,并与对方稍事寒暄。

第二,要留意次序。基本规则是:应由握手双方之中身份为尊的一方首先伸出手来。即职务高者与职务低者握手时,应由职务高者首先伸手;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辈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辈首先伸手。当来宾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而当来宾告辞时,应由来宾首先伸手。

第三,要回避禁忌。一是不要戴着手套握手,二是不要戴着墨镜握手,三是不要用左手握手,四是尽量不要用双手与初次相识的异性握手,五是不要在多人握手时交叉握手。

再次,是互换名片时注意的事项。

在涉外交往时,与外国人互换名片,通常在下述几个方面必须严格地遵守礼仪规范。

其一,是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按照惯例,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然而,当对方主动提议互换名片,率先将名片递送过来,或是我方有必要进行较为周详的自我介绍、在拜访外人员需要经由他人代为通报时,都需要使用自己的名片。因此参加涉外活动前,即应将本人的名片装入专用的名片包,或是放在上衣口袋之中,以供随时取用。

其二,是递送本人名片时,应当彬彬有礼。需要将本人名片递交给外国友人时,应当起身站立,走向对方,面含笑意,以右手或双手捧着或拿着正面面对对方的的名片,以齐胸的高度,不紧不慢地递送过去。与此同时嘴里应当说明:“请多关照”,“请多指教”或是“希望今后保持联络”。同时向多人递送本人名片时,可由尊而卑或近而远,依次而行。其三,是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当毕恭毕敬。当他人主动将名片递给自己时,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恭敬、重视之意。首先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称“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双手并用将对方的名片郑重其事地接过来,捧到面前,仔细默念一遍。最后,应将对方的名片收藏于自己的名片包或是上衣口袋内,并随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其四,是参与国际交往时,当熟知名片的特殊用途。在国际交往中私人名片还可以发挥下列几种特殊作用。第一,可以之代替私人书信。第二,可以之代为引荐他人。第三,可以代替送礼时专用的礼单。第四,可以之在拜访时代为通报或代替留言。第五,可以之向亲朋好友通知本人的有关变动。

最后,是座次排列时的规范做法。

与外国友人相见时,往往不可避免要涉及宾主双方座次的排列问题。在涉外交往中,会见、谈判、举行签字仪式、进行合影留念时,各自都有自己特殊的位次排列方法。会见,也叫礼节性会晤。它一般所用时间较短,宾主双方仅是出于礼貌而与对方应酬一番。正式的涉外会见,最好安排在专门的会客室或会见厅之内举行。其位次排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相对式。指宾主双方会见时面对面而坐,便于进行交流。一般应以会客室的正门为准。面对正门的一方为上,应请来宾就座。背对正门的一方应是东道主就座。若宾主双方俱不止一个人,则除主人与主宾之外,双方其他人员均应按照具体身份的高低,由尊而卑,自右而左依次排列在主人或主宾两侧。

二是并列式。指宾主双方会见时面对会客室或会见厅的正门并排而坐,可显示双方的平等与亲密。它的具体排列是主人在左,主宾在右。宾主双方的其他人员按照具体身份的高低,依次在主人、主宾的一侧排开。

三是自由式。请宾主自由就座。在举行多边会见时,此种方法尤为适用。谈判,亦称会谈。它指的是有关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接触与磋商,就某些性的问题达成协议或者妥协。

各类谈判,都有很高的礼仪要求,目前,我国所采用的谈判的位次的排列方法,主要有三种。

其一,是相对式。它主要适用于双边谈判。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谈判桌横放,客方面对正门而坐,主方背对正门而坐。二是谈判桌竖放,以进门时面向为准,右侧为上,请客方就座;左侧为下,请主方就座。在谈判时,双方的主谈者应居中而坐,其他人员应遵循右高左低的惯例,依照各自实际身份的高低,自右而左分别就座于主谈者的两侧。按惯例,各方的译员应就座于主谈者的右侧,并与之相邻。

其二,是主席式。它主要适用于多边谈判。届时,可在谈判厅内面对正门设置一主席台,其他各方人员均应背对正门,分片就座于主席台的对面。在谈判进行中,各方发言者须依次走上主席台,面对大家,阐述自己的见解。其状况,有如大会发言。

其三,是圆桌式。它也适用于多边谈判。在谈判现场仅设置一张圆桌,由各方人员不分座次,自由就座。举行签字仪式,是各约、协议生效的必经步骤,也是礼仪性极强的一项活动。

上一篇:三爱三节教育活动总结下一篇:车间团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