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结尾指导

2024-06-05

记叙文写作结尾指导(通用10篇)

记叙文写作结尾指导 篇1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定义 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示例: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的结尾: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3 写作训练 请为《我的好朋友》写一个结尾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1定义 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收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示例: 如《承诺》的结尾: 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3 写作训练 请为《妈妈的爱》写一个结尾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1定义 是指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示例:(1)如《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失败时缺少勇气的自己,是成功时得意洋洋的自己。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失败时不灰心,成功时不忘形。(2)(《把梦想带给花季》)(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参考文章: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

写作训练为《怨恨与宽容》写一个结尾,要求首尾呼应 开头:宽容的力量无穷大,足以把你带入天堂;而怨恨也可以使人下地狱。结尾:

四、引用佳句,增辉添色

定义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 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能使文章增色许多,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2 示例: 如《美好的明天》的结尾: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住易逝的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3 写作训练 请为《珍惜时间》写一个结尾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定义: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

而意无穷。示例: 如《波折》的结尾: 雨依旧下着,但变得温柔起来;天空依然阴沉,但变得明亮了起来,我的心也轻松了许多。这次小小的波折我又怎么能忘怀? 3 写作训练 请为《最使我难忘的 ____(人或事)》写一个结尾

六、展开联想,升华主题 1 定义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使主题得到升华。2 示例 如《母亲》的结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3 写作训练 请为《让我流泪的爱》写一个结尾

六、抒情结尾,气势不凡 定义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实感。

示例 如《难忘您,老师》的结尾: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

写作训练 请为《这就是真情》写一个结尾

七、描写景物,情景合一 定义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示例 例如《雨季》的结尾: 雨停了,阳光放射出它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的心也变得纯洁、明净。3 写作训练 请为《心事》写一个结尾

八、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定义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示例 如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 “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 这引起了读者深深的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3 请为《路》写一个结尾

九、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1 定义 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常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示例 如《挑山工》的结尾: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3 请为《多想拥有你,童年》写一个结尾

十、解开悬念,豁然开朗

定义 就是要在全篇有一个整体构思,开头时就设下悬念,层层设疑,吸引读者读下去,到结尾才解开悬念,令人豁然开朗。示例 如《枣核》开头: 有一天,我无意中在衣柜中发现了一枚圆圆的有很坚硬的枣核。这是谁放在这里的?为什么还要珍藏起来呢?好奇的我一定要找到答案。结尾: 喔,原来这枚枣核是妈妈多年前藏起来的。啊,可敬的母亲!你不正是这样一枚枣核吗?有着一颗坚强而又博爱的心,包藏着我永远也读不尽的故事。

写作训练 请为《往事》写一个结尾,解开开头设置的悬念

十一、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定义 就是在文章结尾围绕主题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努力,倡导大家一起行动。2 示例 如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结尾: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3 写作训练 请为《妈妈,我长大了》写一个结尾

十二、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定义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2 示例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 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夺得冠军而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总结方式,首尾圆合 方式虽多,但贵精不贵多。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和开头保持一致,要能紧扣作文标题收尾,不要游离于中心主题,要首尾圆合,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使文章品格得以提升。

关于时间的格言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3.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4.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5.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6.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7.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8.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10.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11.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12.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13.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14.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18.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19.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20.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记叙文写作结尾指导 篇2

写人贵在把人物写“活”,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要塑造有个性化的人物, 彻底避免千人一面, 要从生动的真实出发, 熟练的运用多种多样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般来说, 写好以写人为中心的记叙文的总体做法是:围绕文章中心选取一个或几个与人物有关的典型材料, 对人物作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记叙的详略服从于突出人物的需要。

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好肖像, 以形传神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肖像描写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精神世界, 增强艺术魅力。成功的肖像描写, 不仅使人看到他独特的外貌, 而且可以从中看到独特的性格, 因而留下难忘的印象。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 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如《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关羽、张飞:一个是“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 目能自顾其耳, 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另一个是“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皇, 威风凛凛”;还有一个是“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 声若巨雷, 势如奔马”。这三段不同的肖像描写, 分别把他们端庄、神威、勇猛的不同性格和神气显示了出来。

2、写好动作, 展现个性

老舍曾说, 只有描写行动, 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也认为, 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是无声的语言, 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动作细节, 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 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人物动作, 可以凸现人物的个性, 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刘姥姥在大观园参加家宴, 为讨贾母喜欢, 便装疯卖傻, 故意逗乐,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唉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 只说不出话来;薜姨妈也撑不住, 口里菜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却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湘云、探春的豪爽, 黛玉、惜春的娇柔, 宝玉的娇纵, 贾母的欢快, 王夫人、薛姨妈的失态, 无不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动作描写中展示出了鲜明的个性。

3、写好心理, 倾诉心声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揭示阿Q的心理活动, 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典型性格的目的。如《不准革命》一章中有一段心理描写, 描写了阿Q遭到打击后的心理活动。“他躺了好一会, 这才定了神, 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 并不来打招呼, 搬了许多好东西, 又没有自己的份, 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 不准我造反, 否则, 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气, 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 毒毒地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 好, 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啊, 我总要告一状, 看你抓进县里会杀头, 满门抄斩, 嚓!嚓!”这段回忆和独白, 表明他对革命的认识程度不过就停留在抢劫财物、满足私利这个水平上, 也再一次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4、写好语言, 传神出彩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 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 这样才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 让人读了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出场一段的语言描写, 极其精彩。王熙凤的每一句话, 几乎都显示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看到林黛玉的容貌, 立刻就联系到“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 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 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 真是面面俱到, 一箭三雕, 圆滑之至!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 立刻假哭起来, 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 瞬即又转悲为喜, 赤裸裸地表现了她的善于逢迎和做作。拉着黛玉问长问短, 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 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 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仪威;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答复王夫人给黛玉选料子裁衣服的话是为了显示她的精明能干, 早有准备, 实际上也是在表现她的随机应变。王熙凤声势非凡的出场语言, 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5、写好环境, 烘托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 “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 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文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活动所设置环境, 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因为林冲还抱有返回东京、一家团聚的幻想, 这一场风雪, 把林冲“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反衬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者, 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英雄, 他的一系列悲惨遭遇, 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对风雪的描写,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 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 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 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 奔上梁山, 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文中的“风雪”描写, 将落魄的英雄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 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之心,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第二部分:实战题目

[实战题目]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要求]

请仔细观察身边的人, 自主命题, 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第三部分:应战指导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人, 他们各有性格, 各有特征。他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常常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要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必须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 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 即写他在做些什么, 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写他在一件事面前, 在与别人交往中, 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 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交代清楚人物是谁。这是写人物的基础, 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等。

2、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有人说, 在自然界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 那么, 在人类社会, 也同样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既然如此, 我们笔下的人物, 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有自己特点的人。在生活中, 我们所熟悉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并通过文章表现出这些特点, 这是我们写作的目的。人物的个性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人际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年龄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而且个性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到定性的过程。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才能表现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同时, 也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 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 有新意。

3、要选取好典型材料。“事因人生, 人以事显。”写人离不开叙事。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 所以, 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 才能使人信服, 活灵活现。“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 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一件典型的事写人, 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 文章就平淡无奇, “写人”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 所以, 同学们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不能无中生有, 捕风捉影。

浅谈中职记叙文写作的结尾技巧 篇3

在写作中,我们往往强调“风头——猪肚——豹尾”。“豹尾”,即能给人以强烈阅读冲击力的精彩文字,简洁且有力。记叙文尤其需要一个美而有力的结尾。好的结尾或戛然而止,余韵悠长;或首尾圆合,气脉流贯;或峰回路转后,豁然开朗;或曲折含蓄后,抖出包袱等等。结尾的方法林林总总,各有奇妙。我们在写结尾时,必须从全局来考虑,以求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给文章再增“亮色”,再留精彩,收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效果,开拓出更大的审美空间来。那么,写好记叙文的结尾有些什么技巧可言呢?我归纳出四种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峰回路转,出人意料”法

这种方法是指文章在叙述到结局的时候突然逆转,出人意料,让人感觉这样的结局似乎背离了原本的行文思路,但马上又能使人在吃惊之余领悟到其中的深长意蕴。

我们来看优秀作文《如此常识》。此文是这样展开叙述的: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分别带领他们。原先厂里给小李安排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可不知为什么,小李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严格要求小王,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相反,小李每天跟着师傅徐科长应酬交际,技术没学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问小李这是为什么,小李告诉小王,有人脉才有前途,并拍拍小王的肩膀说:“这是常识,懂吗?”小王回去和张师傅交流,张师傅却说:“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最后的结尾是: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凝神深思,终能品味出按照“如此常识”行事的人,最终不会有好前途的道理。文章峰回路转,曲折生动,构思精巧,令人拍案叫绝。

二、“提炼升华,蕴含哲理”法

如有一篇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话的寓意作文。我们来看一篇满分作文:

心 雨

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

——题记

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瘦小的身躯独自支撑整个家。几亩玉米地不足以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因此,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

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青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

似水流年,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去看看庄稼的长势。在一个静谧的晚上,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传来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

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却将一个孩子的心震碎成沙。

后记:宽阔的臂膀担不起岁月的重量,一切不能忘记的也只能先跨过去,然后在某个人生时刻,它们会突然醒来。生活总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使人成长。

孩子误伤了父亲,这一惨烈的事实是不能轻易忘记的,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迈过去的一道坎。这就是人生中的无奈。文末“后记”中的话,是感喟,是议论,充满哲理,具有思辨色彩,使原本无新无趣的故事陡然焕发异彩,生发出无限的沧桑感。作者的精到点化,才是文章出彩的关键,这就是议论升华之妙。

三、“营造意境,余韵悠长”法

提到意境,好像通常都是诗歌、散文才具有的。其实不然,在记叙文中同样也讲究意境,尤其是在结尾处,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往往能提升文章的格调,让你的作品优美蕴藉,回味无穷。这种方法多运用于抒情性的记叙文,一般选取一些具有特征性的景物,虽不言情,但藏情于景,使文章显得情深意浓。下面是一篇优秀中职作文《回到原点》中的片段: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

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让它们缓缓地起飞。伴随着雨声,两只萤火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群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这个原点。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本文别具匠心,尤其是文末梦见萤火虫的描写,融入议论、抒情、以生动的笔触,营造出优美含蓄的诗意,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自然这个原点的心理。言短情长,余韵悠然,如清风,丝丝缕缕,萦绕回环,这就是营造意境的妙处。同时,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瞻顾,浑然一体。

记叙文的结尾技巧远非这几种所能道尽,但应当指出的是,结尾只是文章整体构思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能顺应文路,自然得体,便是好的。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开头和结尾 篇4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记叙文写作结尾指导 篇5

应试作文开头的方法技巧口诀 解题铺陈明中心,开门见山点话题; 引用名言现文采,巧用诗歌显诗意; 故事寓言倍新鲜,排比反复铺文气; 设问开篇无沿边,对比映衬突重点; 欲扬先抑开胃口,抒情议论气不凡; 环境描写托气氛,歌词开头彻云际; 倒叙开头吸读者,新颖动人切题体。卒章明旨画龙点“睛” ——考场作文的最佳结尾法

考场文好的开头能“醒”人眼目,让入神怡;好的结尾更能在“最后一响”之时再次感动阅卷者,使之出手慷慨,从而获得高分。

为了避免离题之虞,考场文最佳的结尾法要数卒章明旨,画龙点睛。或许有同学认为,画龙点睛就是在文章收笔时把“文题”或文题中的“中心词”“点”进去,能照应头就是了。其实,画龙点睛中的“睛”不尽指“文题”,它应是“题旨”。而点击“题旨”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以“情”显旨,以“理”显旨,以“志”显旨等等。

一、抒发胸臆,画龙点“情” 文章的结尾以高昂的笔调抒发情怀,从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旨,它能拨人心弦,感人肺腑。例如朱自清的《春》,其题旨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的结尾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段中用了三个比喻,它用热情洋溢的笔触赞美了春)(“新”、美”、“力”三个特点,这正与题旨契合,它能卒章明旨,让人震撼,余力无穷。考场文《老师,只有您站着》,题旨:歌颂赞美老师。结尾:“在我们坐着的时候站着,在我们站着的时候也站着,只有您,老师。您一生都是这么站着,站在我们面前,站在我们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其字里行间饱含赞美之情,歌颂老师是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它以“情”显旨,撼人心扉。

文尾写“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以景写情来画龙点睛的,如考场文《我想有个家》的结尾段:“秋风依旧萧索,枯黄的叶子飘零一地。我拾起一叶落。十心不住地颤抖:‘落叶啊,你也有家,你终于回到白己的家了。’泪,禁不住潸然而下。遥望茫茫的秋野,一派落寞,秋风中潘美辰的歌声依旧时断时续地传来:‘我想有个家„„’”它用落寞、萧条的秋景反衬出我想有个温暖的家的心境;有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来抒情点睛的,如考场文《母亲》的结尾:“我的心暖暖的,这是娘给我的温暖。遥遥地,耳畔忽然响起那首曾令我无数次震颤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它借用撼人千古的不朽诗句来宣泄爱母之情;还有用梦境写情来画龙点睛的,如《荔枝蜜》的结尾等等。

二、揭示主题,画龙点“理” 不少文章在事情叙述完结之后,结尾处来一番就事论理,它有揭示主旨,画龙点睛之作用。例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它写的是小珍珠鸟起先离“我”较远,它害怕“我”,后来见“我”并不“伤害”它,便一点“挨近”,最后它居然跳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杆转圈圈,啄笔尖,甚至伏在“我”的肩头打瞌睡。这样,这种“怕人的鸟”不再怕人,而且气氛和美,于是作者在结尾处来了一句极富哲理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它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文章的主旨,给文尾涂上了一抹绚丽的霞彩;又如考场文《品茶的滋味》,它先细腻地描写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涩,再芳醇,最后由茶及人生写了这么一个结尾:“或许人生本来就是苦与甜的轮回,人们不辞辛劳,只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将来——为了将来的—一份欣慰、一份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种不幸,因为吃更多的苦,便会有更多的甜,有更丰厚的收成。这就像品茶,越是浓的,越觉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仿佛风马牛不相及,细一品嚼,它们又似乎隔得很近——先苦涩,再甘醇,而且体味得更深刻,它是文章主旨的升华,其语言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表霉心曲,画龙点“志” 写作时在结尾处用直率、雄逸的笔触表露心志,它能使文章气势磅礴,主旨显明。例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作者从“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和“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等三件寻常小事悟出了“生命的可贵”(即文章的主旨)。作者在结尾处以高扬的笔调来抒发心志:“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是推心置腹的真情表白,这是热爱生命的旦旦信誓,文章的主旨也就在这豪言壮语中表露出来。又如2002年湖北宜昌市以“灯”为话题的中考作文中,高分作文《文学点亮心灯》的结尾这样写道:“于是,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选择了用笔泅渡文学这条深邃的河流。我坚信,我用笔尖画出的条条道道终究会变成美丽的彩虹,我的心灯会永远闪亮,因为文学的火焰永远和我相伴。”作者用极富质感与分量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我”用笔尖画出的条条道道终究会变成美丽的彩虹。这正切合文章的主旨——文学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它能使结尾雄丽而有气势.真正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

四、圆台首尾,画龙点“题” 作文结尾点题这是众考生惯用而实惠的手法。文章的标题绝大多数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当把作文主体部分的“龙身”绣好之后,结尾处涂点“亮眼”,它能使行文收束有力,主旨集中,韵味刚劲。例如2003年中考江苏盐城以“真”为话题的考场文中,满分作文《展现真实的自我》的结尾是:“面对生活,我们应该拥有真实的自我。展现你真实的风采,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个笔力遒劲的结尾既点出了标题中的“真实”,又突出了话题中的“真”,它能照应主题,主旨鲜明,富有震撼力!又如2002年山西太原市在以“祝福”为话题的中考作文中,某考生在他的《雨夜里的祝福》的结尾这样写道:“今晚的雨啊,请为我捎去一声问候,带去一个祝福吧!”他以深情的笔墨画龙点“题”,文笔缠绵撼入,从而获得了考场高分。

作文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6

“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亮丽的题目,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并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亮丽的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与这样一双眼睛对视,一瞥之间,顿生好感。在考场作文中,若能从“人人心中有”的意识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标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一、拟题的方式记叙文拟题

1、要素式: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式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全文的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

4、点题式:文章的标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文章主题。

二、拟题的原则

1、追求简明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简明就是用语少而精,也就是我们说的“言简意赅”。简明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简和明。简即简要、简洁,这是量的要求:明是明白、清晰,这是效果的要求。

2、追求醒目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勾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只有摄人魂魄让人过目不忘的题目,才能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

3、追求新颖人们常把写成的文章比做婴儿,我们给婴儿起名时讲究叫起来与众不同、新颖、响亮、有意义,作文这个婴儿也是如此。新颖的题目,富有情趣,能先声夺人,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影响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结构。

三、拟题的方法

1、引用诗文名句、歌词广告。

直接引用古诗文做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如记某人坎坷成功经历可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突出人物先进事迹,可用“一枝红杏出墙来”。劝人向善的,可用“勿发善小而不为”。引用歌词、广告,可以使文章富有时代感,表情达意生动传神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常回家看看”、“说句心里话”、“一切尽在不言中”、“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等。

2、化用诗句警句、歌词广告。

现成的名言警句,如原封不动拿来做标题,可能与中心有出入,可巧加改造,增删或变换个别词语,翻出新意,以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如以“诚实”为话题,化用裴多菲的名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拟题为“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化用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拟题为“生活不相信眼泪”;还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畏天下父母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风一夜花千树”。化用歌词拟题,也能光彩夺目,如写学生对分数的反感和苦恼——“都是分数惹的祸”;写父母的爱——“背起爱的行囊”。

3、违反常理,造成悬念。

这种拟题目方法指跳出常规的定向思维模式,反向思维,得出相反的命题,吸引读者。如“感谢你的敌人”,敌人本来令人憎恨,怎么还要感谢?原来,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真正促使你成功的往往是你的敌人。再如“胖的感觉真好”,“往事并不如烟”,“我看宋江非好汉”、“真想做差生”,“名师未必出高徒”、“为‘攘鸡者’喝彩”等等。

4、巧用数字、公式和标点。

数字、公式、标点这些原素出现在标题中,一改文题的古板单调,使之变化多样,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如论述成功是由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三者堆起来的坚强堡垒,标题是“W=X+Y+Z”别具一格。还有一篇介绍学习方法与体育锻炼关系的文章标题是“7+1>8”,还有“我的”、“?和0”、“选A?选B?”、“现在?现在!”等等。

5、巧用修辞。

修辞的巧妙使用能使文章题目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使用修辞拟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比喻有的用明喻,如“爸爸的爱像白开水”、“火枪手——献给老师”;有的用暗喻,如“有一匹靠自己的黑马”;有的用借喻,如“糖醋排骨有点酸”、“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2)拟人如“我叫‘把握’”、“地球就诊记”、“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

(3)拟物如“写满爱的社会”、“即使碎了,我片片都是真诚”、“成长的路上沾满启迪”。

(4)设问如“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反问如“这不也是一道考题吗?”、“成才全靠父母吗?”。

(6)双关如“苦咖啡”,“苦”既指咖啡,又指生活,叙述对咖啡的苦与甜的味觉感受,正是为了表现辨证的苦乐观。又如“选A?选B?”,既指让人苦恼的选择题,又指生活中难以抉择的难题,标题言浅意深,令人回味。

6、以一组新颖独特的小标题取胜。

片断组合作文很受学生的青睐,它的特点是眉目清晰,一目了然。内容具体,利于集中笔墨,多侧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主题。糨是文章特殊的凝练概括形式,在拟题目时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素,还要争取醒目、新颖。

如《我在初三》为展现竞争、好胜、欢乐的“我”,运用了一组小标题“明争”、“暗斗”、“同乐”。

又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描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片断,分别写了“还老树一片美丽的葱绿”、“还小河一片澄清”、“还老马一片乐土”,这些醒目的小标题洋溢着对自然的呼唤,对绿的神往,传达出对环保的呼唤这一深远的主题。

还有一些极具个性的题目,如“狂生日记”、“我是差生我怕谁”、“那角落,那学生”、“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这只狗,我喜欢”等,或幽默或冷峻,或朴实或艳丽的标题,都具有针对性强、个性鲜明的特点,这样的标题同样能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吸引读者的视线。

小学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技法 篇7

孩子往往是遇到题目, 都照现成的格式照搬。但照搬又不一定完全套得上, 于是拿着一个题目, 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知从何下手。一开头就卡了壳, 接下去就更没法写了。好的开头应该做到落笔点题, 紧扣文章的中心, 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 切忌绕弯子, 说废话, 远离文章的中心。我就如何写出漂亮的开头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 开门见山开头法。

即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 或点明题目, 或点及中心, 使文章不拖泥带水, 不转弯抹角, 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我校的活雷锋》的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 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 一下子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 起到统摄全文的作用。又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2. 描写景物开头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景物, 渲染气氛, 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如《雷雨》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 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发出‘刷刷’的响声……”文章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 这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也增强了感染力。

又如《金黄的大斗笠》的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 偷偷溜来一团乌云, 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 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描写景物开头法运用时要注意: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描写的目的是衬托人物思想, 渲染气氛, 感染读者, 引起共鸣。描写要抓住特征, 遣词用句要准确, 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 巧设悬念开头法。

主要是倒叙开头法。文章开头先写事情的结果, 再写事情的原因和经过, 以造成悬念, 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新建的大礼堂里, 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 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 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 戴着它, 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4. 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5. 叙述事件的起因的开头。如作文《考试》, 开头这样写

道:“大扫除刚结束, 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学生争吵这件事的起因, 具有引人注意的力量。

6. 激发兴趣, 引人入胜的开头。

如《难忘的数学课》, 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 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 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文章结尾本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但有的学生只是一笔带过, 草草收兵, 这样比例严重失调, 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学生作文来不及刹尾, 或用一句话硬断, 或点上一串省略号, 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 壮大了“猪肚”, 也会因为没有“豹尾”成不了好文章而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 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 学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既然安排了“凤头”就要有个“豹尾”。做到“豹尾”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1. 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

如《难忘的数学课》, 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 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 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 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 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 干净利落, 不枝不蔓, 事情结束, 文章也就结束。

2. 语言含蓄, 发人深省。

在记叙文中, 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 力求意味深长, 发人深省。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 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 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 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 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 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3. 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 能使文章结构谨严, 浑然一体。

4. 篇末点题, 突出中心。

篇末点题, 犹如画龙点睛, 这“睛”点得好, 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结尾方式, 就是在文章结束时, 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 运用简洁的语言, 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 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 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 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5. 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一二三四” 篇8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流的记叙文呢?笔者的建议是,努力体现“一个中心”“两个亮点”“三个必须”“四个务必”。

一、一个“中心”

几乎所有的考试满分作文都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思考感悟,而且各市中考作文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学生发现自我,回眸成长轨迹,审视自我,探索成长的奥秘,书写理性的思考,表达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日常的写作指导中坚持以“我”为中心,写“我”身上或身边发生的最真切的事,这一“中心”至关重要。

1.叙写“我”生活中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事。“我”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我”的生活状态与众不同,“我”的生活感悟自然与众不同。因此,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思考事情的本质意义,具体完整地写出来,最容易产生震撼力,引人入胜。如课文《幽径悲剧》《都市精灵》(苏教版,以下举例皆同)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

2.抒发“我”内心饱蕴深沉的真挚之情。“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我”的情感真挚浓烈,才能打动人心,才能感染阅卷老师,让阅卷老师进入情境,认同文章的真实性。如课文《散步》《背影》等都是记叙生活的真实篇章,抒发的都是内心的真挚之情。

3.阐明“我”思考感悟到的普遍人生哲理。考场记叙文一般不是性情作文,有负载,需要揭示出普遍的人生哲理或者社会意义,表达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最好能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比如人性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一文结尾“忘我就是快乐”,萧乾的《枣核》则在结尾道出:“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两个“亮点”

很多人读文章首先是被文章的标题吸引,然后迅速去读开头和结尾,如果首尾也很精彩,就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由此可知,“拟好标题”和“首尾精彩”这两项是吸引阅卷教师注意、赢得其好感的关键。把“拟好标题”和“精彩首尾”作为整篇文章的亮点来写,也是博得高分的捷径之一,更是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1.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整个文章的要义都集中在标题上;标题也是阅卷教师的眼睛,阅卷教师首先感受卷子的整体质量——书写和卷面的整洁程度,然后会马上阅读标题。所以,巧妙漂亮的标题可以赢得阅卷教师的好感,博得高分。

好的标题有四项要求:(1)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文题“经历风雨”写主题为勤奋与坚持;(2)范围要小,直见主题,如文题“母亲的安慰”写主题为理解与支持;(3)标题宜短,言简意赅,如文题“永不言弃”写主题为执著追求;(4)不要把提示语当标题,如中考作文题:以“孝敬父母”为话题,自选角度作文,文题绝不可以用“孝敬父母”。

2.打造精彩的开头结尾

有人提出好文章的标准是“凤头、猪肚、豹尾”,所谓“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精致,有吸引人的魅力,让人愿意继续读下去;所谓“豹尾”就是要使文章的结尾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好开头的三点要求:一是要突出主题,让读的人明白文章的主题;二是短小精悍,很快入题,紧紧扣题,不写与主题无关的话,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三是要引人入胜,通过运用修辞、联想、描写等手法写出文采,引起读者的兴趣。

好结尾的标准:一是简洁有力,既能自然地结束文章,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又能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一般100字左右为妙;二是呼应开头,浑然一体。

三、三个“必须”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和叙事为主要内容,写记叙文要清楚交代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事情无论大小,若能实现三个“必须”,就相对容易成功。

1.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和感悟,这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但不排除几个记叙片段的蒙太奇组合。关键是要运用记叙的手法,在组合中传达出深刻的内涵。也有人提出著名的文章写作方法,即“写两段,不重复”,实际上就是写两个记叙的大段,构成一种关系,紧扣文章的话题和中心。

2.必须有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要有清晰的人物形象,就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白描、工笔、细节、烘托、侧面、对比等艺术手法,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王老善爱思考、爱发言,但经常表意不清。他有两个外号‘喋喋不休一语无伦次’。他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来,我给你画个自画像。”’

3.必须有富于变化的故事波澜。为文忌平铺直叙,贵一波三折。有波澜、有起伏的文章,才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波澜设计方法有:峰回路转法,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假币》;欲擒故纵法,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设计悬念法,如课文《变色龙》;欲扬先抑法,如课文《白杨礼赞》。

四、四个“务必”

针对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文体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线索不明朗、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笔者要求学生构思文章时做到四个“务必”:即务必精心提炼文章的主题,务必精心打造文章的线索,务必精心安排文章的结构,务必精心确定文章的重点。

1.务必精心提炼一个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写的主要内容是事件及感悟,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深刻程度,是产生艺术震撼力的关键。突出主题的技巧是将主题浓缩为一句话,在文章的开头、段首、段尾、结尾反复巧妙出现,既紧紧扣题,又逐步深化主题。当然,这样反复扣题的句子可以在句式、内容上稍作变化。如课文《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一句在文章的开头、段首、结尾反复出现了五次。

2.务必精心打造一条文章的线索。打造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能让文章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有效避免偏题走题。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线索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事物,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如课文《白鹭》就是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话贯穿文章的。

3.务必精心安排一种文章的结构。什么样的文章最能打动人?结构严谨巧妙是关键。文章的结构有很多种,但是,最常用的有四种: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对比结构、递进结构,当然,很多文章会有多种结构交叉并用的情况。

4.务必精心确定一个文章的重点。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有一个明确的重点,抓住文章的重点才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确定重点的方法是紧扣文章的主题和线索,每篇文章只要突出一个重点,浓墨重彩来记叙、描写,使文章的内容充实、人物形象清晰、感情真挚。

参考资料:

1.方洲《中考作文轻松提分宝典》,华语教学出版社。

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9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务必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十分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剩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我!要求考生结合自我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我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10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五、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4)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六、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

七、材料的选择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八、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能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写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写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内容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

七、九、记叙文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

A、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 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五)渲染。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上一篇:溪洛渡水电站简介下一篇:地理《极地地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