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2024-07-25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共17篇)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篇1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美。教学时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汉江、山川、香溪公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通过比较以及安康秦楚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乡村规划绿化,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家乡的美丽,为家乡骄傲,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安康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安康,鼓励孩子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以读悟情,以情激情,拓展升华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融自然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 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四季之美如诗如画, 令人陶醉, 是美读品悟, 激情体验的极好素材。

在教学之前, 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筛选, 确定了文章的目标以及重难点, 大胆取舍, 分清详略。利用文中的一只小鹿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 借助本校的特色vclass教学手段, 在课堂中体现双主模式教学。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是的,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无缺的, 上完这节课后, 我做了一些课后反思与总结。

一、重点品悟, 领会内涵

在学生初步回忆了课文的内容之后, 引领学生重点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夏天的美丽景色, 从文中涉及到的树木、浓雾、阳光、野花等四种景物入手, 抓住描写每一种景物的重点词语品读, 比如密密层层、葱葱茏茏、浸在、各种各样、千万缕等。在指导朗读时, 我不但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而且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 比如指导“浸”这个词语, 我先让孩子说说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 学生说到了就是把整个的东西都放进去的意思, 那么我马上指导孩子文章中是怎么运用这个“浸”的, 既然是整个森里树木都被放进去了, 又该怎样去读呢?很快学生理解了读重点词要重音, 语速放慢等方法, 同样也悟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再通过读、想、说、揣摩、品位等训练, 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厚情感, 深深体会到对小兴安岭的喜爱, 从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当学生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理解。

二、含情诵读, 升华体验

文字是意象符号, 单用眼难以“意象全出”。朗读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音调, 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朗读的过程, 是一个细细品位、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 在执教这篇文章时, 我细细品味了文章, 尤其是重点段落, 到底该怎么读, 读到什么程度?对于夏天的重点段落, 我如何使学生达到我所预设的目标背诵, 但是我想单纯的设计背诵这个环节太牵强无力, 不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重点指导朗读, 在深层探索的基础上, 将感悟到的奥秘转化为可供交流的语言, 也只有完成这样的转化, 才能获得审美情感的同化、人格气质的升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实现朗读的优化效应。所以我在教学中大胆地设计了补白的环节,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重点段落的能力, 又体现了教师教给学生如何背诵的一种学习方法, 不但使文章有了重难点的突出与体现, 而且对文章的难易程度也有了教好的把握。最终教学中学生完成这一环节也非常顺利, 在含情诵读的基础上, 升华体验后达到补白,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拓展深化, 提升能力

本学期, 我校在有些班级的教学上有了较大的变动, 成立了“数字化实验班”, 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是借助了网脉以及VCLASS教学平台后,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 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教学中的目标以外, 还要利用阅读打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因此基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设计了学生在电脑中自学小兴安岭冬天的乐趣, 当然在这种学习方法之前, 我是培养了他们很多次, 在电脑中该如何学习, 也教给了他们一些自学的方法, 比如借助图片理解句子, 借助电子词典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等, 最后我又展示了学生们最热衷的朗读录音, 虽然时间有限, 但是我还是在拓展上下足了功夫, 最后打开自己已经仿写的文章《我家乡的一年四季》进行修改和填充。学生在学习完文章之后, 因为对写景的文章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 所以他们乐于写, 所谓言之有物一定是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 看来语文教学中拓展升华后, 才能提升能力。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出现的生字,做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写景物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读中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小兴安岭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书

1.导入。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大家知道这首歌赞美的是哪里吗?对,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交流。

(1)你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在地图上指出来。

(2)你还知道关于小兴安岭的哪些知识?(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

三、教师引导,自读自悟

(一)再读课文,感受景物美。

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刚刚通过介绍和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旅游热线知道我们很喜欢这个地方、特别为我们开通了去小兴安岭的特快列车,你们想去吗?

师:那好。请大家打开手中的“车票”,(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课文。

2.边读边想,每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师:大家都已经通过了检票口,老师发现这里为我们准备了4辆旅游车:春季旅游号、夏季旅游号、秋季旅游号、冬季旅游号,你想在哪一个季节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说出你所选择这个季节的理由!(生又读课文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物,众说纷纭。)

(二)品读课文,分享语言美。

1.画出喜欢的词句,分析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坐在开往小兴安岭的列车上了。看,这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四季风光。)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并背诵下来。(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感受。)

2.选择段落,复述课文。

师:我们已经欣赏了文中的好词佳句,那么每一个小组派一个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那个季节的景色吧!(生结合大屏幕来介绍。)

(三)赏读课文,体会情感美。

1.大胆想象,体会感情。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季的郁郁葱葱,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我们现在的心情如何?想象一下,作者的心情会怎样?

2.发挥特长,赞美自然。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欢和赞美!(画画、唱歌、跳舞、朗诵……)

四、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认知方面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积累迁移

1.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反思:

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重点部分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陶冶情趣为主:这篇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感。

2.以培养能力为主: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虽然是3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给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朗读、欣赏,与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

3.以发展个性为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赏析完课文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孩子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各显其能,张扬了个性,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家乡的桥》教学反思 篇4

《家乡的桥》是一篇文情兼美、意境悠远的怀乡之作,本篇课文结构清晰,无论是全文还是每个小节的结构特点都很清晰明了,所以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江南水乡那份意境,体会作者对故乡的那份情怀的同时,进而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授课后,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思考:

一、利用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学生对于江南水乡的特点可能有过接触,但还不够熟悉,因此,合理地利用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直观形象的感知平台是很有必要的,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媒体课件展示江南水乡特色风光,教师伴着柔美的音乐做动情的旁白,让学生从形象感受开始,产生“阅读期待”。这一场景的引入,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文本叙述的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如,课文的第四节主要写桥不但美在多姿多彩,更是美在桥名的有趣和桥名字体的各具特色上,这些各不相同又充满情趣的桥名字体也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悠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感受桥名字体的特色时,出示在网上找到的篆、隶、楷、草四种不同的字体的写法,边读句子边欣赏字体,学生自然而然理解“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在品读句子中仿佛亲身经历般,边读边赞叹,既掌握了文本的内容,理解了桥名字体的美,又欣赏了书法艺术的美。

二、通过反复品读感悟真情

本篇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应该不难。可要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家乡情和思乡情,那就离不开品读课文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桥”的文化,我就采用多形式的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引读„„同时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的情境培养。在课堂上,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朗读环节,如在授课开始我就出示了“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一句让学生先读,然后体会句子的含义。当孩子们读了这句话、理解了这句话后,就对整篇文章中作者的基调有了了解,那就为之后的感悟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就以这句话贯穿始终,反复组织多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强烈的爱乡、怀乡之情。通过用心读文,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情感,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这份恋乡情怀。另一方面在学生体验情感的同时也让学生体悟文章的结构特点,贯穿单元学习目标,始终在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特点,进而为复述全文做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思,在学中悟。

三、回归传统,重说写技能的教学

认真而又扎实地教学说话和写作,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它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学“撷取”时,我则是出示了王维的整首诗,学生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词的意思,为了理解“刚劲有力,飘逸潇洒”这两个词,我让学生逐一欣赏了篆,隶,楷,草四种不同的字体,然后再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去感悟。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本篇课文的重点:利用小标题复述课文,我专门对其中的难点句子:或„„或„„或„„或„„,有的„„有的„„设计了练本领的练习。为了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主旨: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我还设计了迁移练习,借用学过的古诗来替作者表达思乡之情,从而达到学习上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整合不同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在课堂中所花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你老师稍加点拨,对学生却帮助很大。关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关注这一点,要做一个有心人。

《家乡的小吃》教学反思 篇5

首先,我借用《论语》中的子曰:“有朋自远方来”这半句,让学生接出下半句“不亦乐乎”,然后顺理成章地创设了如下情境:“如果有南方的客人要来你家做客,又特别想尝尝当地的小吃,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果然如我所料表达了自己的好客之意。以此为契机我就又将三首体现古人热情好客的古诗呈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后来我又用王维的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创设了“现在我就是那个南方来的客人,刚才逛了一圈后,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三样美食,你们给我介绍一下吧。”在欣赏交流中,学生会有一种对家乡的自豪感。此外,我还用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创设了“远在外地的游子发来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家乡美食图片”的情境等。使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自然、亲切,从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教学中我还是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利时机。比如在展示作品环节,牟容慧组的学生第一个将合作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她们组的人却没有勇气进行现场宣传。于是我就让其他组的学生来帮忙。尽管最后顺利地完成了作品的展示,但是牟容慧组的学生脸上失落的表情课后却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想我应该引用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鼓励她们大胆地走出第一步,这才是教育的成功。在课堂上这种突发的状况往往是我们难以预料的,解决得好才证明我们具有教育教学的实力。

家乡的桥教学反思 篇6

“好的引入是课成功的一半”。课前我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在引入课题以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认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效性,为后面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使一些平时“不安分”的学生,表现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的魅力能使人的身心处于放松、愉快的状态,使思维更加活跃,更具有意外的发现。借助游戏的力量来辅助美术教学,让学生“游于艺,成于乐”一直是我尝试的,效果较好。接着我让学生从它们的样式、特色入手,找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然后请同学做一名讲解员,给大家讲一讲自己家乡的桥功能和特征。根据学生的介绍总结出结构特点,根据需要合理地设计安排出桥的使用功能部分,再加以美化,就形成一座漂亮的桥。最后进入主题,请学生将心中的桥用画笔画出来。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对学生有扶有放,重点明确。

家乡,我心中美丽的圣土 篇7

黔西, 一年四季都是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

冬去春来, 杨柳吐绿, 大地复苏, 小草钻出了地面, 春风轻拂过大地, 给大地换上了新装, 使它变成了一片绿的世界。你看, 纤细嫩绿的柳枝苍翠欲滴、含羞低垂, 柔枝伴着春风的节奏翩翩起舞。无论是树、是草、是山、是水, 都充满着浓浓的春意。

夏天伴着知了的叫声来了, 树干越长越粗壮, 叶片层层叠

叠, 紧紧地簇拥着, 像一把巨型绿伞。人们走在树阴下, 嗅着树枝的清香, 顿觉浑身凉爽、舒服, 惬意极了。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像给水面铺上一层闪闪发光的银片, 不时有几条小鱼游出水面, 顽皮地吐上几个水泡, 给小河增添了几分乐趣。河边垂柳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 嫩绿而柔软的柳枝被微风轻轻地吹动着, 小心地拂着水面, 悠闲的垂钓者在河边静静地收获着希望。

秋天, 色彩斑斓, 秋高气爽。不知什么时候, 杨柳悄悄地换上 一条朴素的黄衣裙。漫步于农家小院, 秋菊芳香扑鼻。极目远眺, 树木还是那样挺拔、那样绿。那典雅的黄、深沉的绿相互衬托, 整个原野犹如蓝天白云下的一支绚丽多彩的大花篮。河岸边的落叶, 被秋风吹到水面上, 远远望去, 像一叶叶小舟在水面时起时伏, 随波荡漾。

冬季, 雪花飞舞, 像给大地盖上一层雪白的棉被, 柳枝条毛茸茸、亮晶晶的, 成了一束束的银条儿;而树枝上则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儿。这里简直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黔西, 我可爱的家乡, 我心中的圣土, 我爱你百花争艳的春天、浓荫如盖的夏天、五彩斑斓的秋天、粉装玉砌的冬天。我为你骄傲、自豪, 为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美丽的家乡 篇8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八五二农场,是一个巨大的粮食基地,有数不清的玉米,水稻,大豆,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金色的海洋。

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鸟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欢唱。山上的冰雪融化了,汇成一条条奔流的小溪,淙淙地流着。小鹿来到溪边,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美丽身影。

夏天,白桦林公园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透过树梢,照射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白桦林公园中间有一座大花坛,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花坛的北面有一座凉亭,大街小巷的人们常到那里去乘凉,三三两两的老爷爷,老奶奶,悠闲地唠着家常,还有的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打扑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白桦林公园还真是个游玩的好地方。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的秋天,树叶黄了,只有松柏显得更翠绿了。我放眼望去,山上的树叶有黄的、红的、绿的,真是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但鹅毛大雪的冬天才是我的最爱,大雪过后,树啊,房子呀,都披上了银装,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有趣极了!

我的家乡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小学三(1)班

指导教师:叶秀梅

《家乡的红橘》教学反思 篇9

低段教学久了,长期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在课堂中对孩子们的包办代办做得过多。课文怕他们读不熟,要自己亲自一段一段来教;生字怕不认识,必要过“五关斩六将”才罢手——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强化生字记忆;词语怕读得不够有“味儿”,总要一组一组跟着读才放心。如此一来,虽然在教学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觉得一堂课时间不够用。有时,孩子也显现出疲惫之态,其实自己也了解,但总是以不“放心”为由,放弃了改变。

于是,每天都是一尘不变地重复着第一课时的教学:1、读通课文。2、认识生字。3、读熟词语。4、了解课文大意。5、书写生字。进入三年级的教学后,我突然发现这一套惯例不管用了,这样学习下来的后果差不多就等于不上课的效果。三年级的孩子了,识字量已经非常大了,很多课文中要求认识、书写的生字早就会了,用再多的时间去识字等于浪费!而因为第一课时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了字的学习上,反而,课没有读熟,有时连课文大意也没有了解,常把第二课时的任务留得太多,加重了第二课时的学习负担,严重的比例失调。因这,让我严重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总找不到一个解决的好办法,找不到一个好的出口。于是,我主动走进同年级组老师的课堂,去学习她们在课堂中的点点滴滴,并把她们好的方法或者说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记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班上的情况进行了整合。终于,在一堂语文课《家乡的红橘》上找到了出路,心情得以愉悦。

《家乡的红橘》是西师版语文第五册教材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全文分为六段,第一段写家乡在长江边,有成片的橘园。第二段写春天时节,红橘叶片在阳光下闪光。第三段写四五月份,橘子树上长出了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香醉人。第四段写秋天,橘子树上结出的青色果实惹人喜爱,但吃起来又酸又涩。第五段写十一月左右,红橘成熟了。第六段总结全文,指出家乡的红橘让人喜爱。因在课后题里有背诵课文二、三、五段内容并仿照第五段的内容来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小练笔,故我想:在课堂上如能好好地把握时间,在教学了第五段后马上进行仿写水果的小练笔肯定比课后再一次回到第五段来进行仿写更有效,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肯定会更浓。所以,在第一课时读通课文,了解第一段的大意并理解个别生字的意思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如果按我以前的方法来学习,时间肯定是不足的。再三思量下,我进行了“放弃”教学,原来,一切都可以变得如此简单。

一、放弃以生字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改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及了解每段大意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开课初始,我以预习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提问?孩子们很多说到了家乡红橘的叶、花、果……于是,我把握住此思路,请孩子们教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请小老师教读段落时选择了优、中等生来教读。虽有个别小错误,但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然能将课文读通顺了。这样一来,其他的孩子也读了一遍课文,我再根据孩子们错误的原因,标注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的读音,教读了最难的词语,并对于文中出现的长句子进行了断句的处

。这时,我相当于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总体来说还不错。接着,再请孩子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实就是理解课文大意。孩子们在第二次读了课文后回答出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对家乡红橘的的喜爱。第三次读课文,我结合课后的一道填空题进行。这道题结合了课文的写作思路及主要段落的大意总结出了家乡的红橘在不同时期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表达出作者对红橘的喜爱。所填处都与时间有关系,向孩子们示意了本文写作顺序。在孩子们读完课文做题的时候,我趁机巡视了一遍,发现错误的原因竟都在最后(十一月)那个空白处,原因是因为孩子没有仔细读课文相关段落,把填写时间的.词语写成了(红橘树上)。于是,在解题时,我并不着急,而是请孩子们第四次逐段读课文,读一段找一段,找这一段写了什么?找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红橘的什么?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当每段的大意都说完以后,请孩子们再一次去检查自己刚才做的题,很多孩子都改正了过来,这时候,我再请几个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孩子来解题,发现他们也做对了。这样,课文读熟了,课文的大意和每段的段意也了解了,对孩子我也心中有数了。接下来,我先请孩子们将预习时勾出的词语进行了读,在读的同时,我再次勾出了课文中一些两字、三字甚至是四字的好词语,也请孩子们一起读。然后,我出示生字卡片背面上的词语,用单龙火车,双龙火车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两组学生,都会认了。接着,我再将生字与词语混合着进行了接龙读,拐弯读(重点检查班上几个后进生,提醒全班孩子注意个别难读生字)。最后,相机处理几个难写的字,提醒孩子们注意不要少掉考字的一横……没想到,这堂课还剩下了近十分钟的时间,这对于我来说,太可贵了。

二、放弃生搬硬套的查词典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授与学生理解生字词的简单方法。

第一课时剩下了近十分钟的时间对我来说是可贵的,也是难得的。于是,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我提出了生字卡片后的两个新词请孩子们理解。在教学时,我教给孩子们理解这类词语的方法——用我给他们解释,为:“分开组词法。”如:肥实:肥胖结实。鲜嫩:新鲜肥嫩。孩子们学起来很有兴趣。没想到的是,在第9课《西藏高原》的学习时,当我再次训练孩子们用这种方法理解词语时,有个孩子竟用此方法说出了哺育的意思为:哺乳养育。非常令我震惊,看来,孩子们也是很好教的,只要方法得当,他们会带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篇10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美丽的家乡 篇11

一到夏天,村里人都喜欢坐在古桥的凉亭上纳凉、聊天。而树爷爷就撑开它绿色的“大伞”,为大家遮阳挡雨。

清晨,公鸡会“喔喔”啼叫,小鸡在鸡妈妈的带领下去找吃的了。小草的脑袋上挂着露珠,闪闪发光,就像天上还没有消失的星星一样。

路旁边有一个鱼塘是我二叔的,每天二叔都会割一箩筐草喂鱼。鲜嫩的草漂浮在水面上,我看不见鱼儿却能看见草不停地被拖往水下,那一定是聪明的鱼儿做的事啦。最开心的是逢年过节都能收到二叔送来的鱼,我妈妈就会给我们煲美味的鱼汤。

我家依山傍水。不远处青山上漂浮着洁白悠闲的云,像一团团甜甜的棉花糖,让我忍不住想扯下来吃两口。山脚下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中能看见几尾细细的小鱼儿在欢快地嬉戏。

小河畔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三月有粉红的杜鹃,五月有洁白的栀子花,八月有清香扑鼻的桂花。一阵微风吹过,倒映在河里的花儿就像魔术师一样变化着容颜。

啊!我的家乡有说不完的美,她美在我的心里,美在我记忆里,美在我童年的梦里!

评分结果:★★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篇12

1、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巴金这样一个著名的大文豪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眼中的巴金,再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词语来概括巴金取得的成就,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好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使他们很好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

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巴金爷爷自己评价自己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自己用感情来写文章的句子,扩展巴金在介绍自己写作时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只有饱含深情,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组织学生探讨巴金爷爷对生命的意义的论述时,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进行语言拓展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3、注重“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要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言,升华情感,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文道结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读书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书本理论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在交流读书体验时,根据学生的读书感受,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读、去想;再读、再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乐趣,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中班美丽的房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13

绘画活动《美丽的房间》一课,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要求,贯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目标定位适宜,简洁明了。教材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采用了幼儿熟悉的图片,通过观察——示范——创作——评价这四个环节的层层递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创作,并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创作要求,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大胆地创作并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在设计活动中还注重了整合其他领域的目标,如:渗透了社会领域中爱周围环境的教育,渗透了科学领域中房屋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众所周知,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创作,并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给予适时的技能技巧指导,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篇14

胡诗泽是海南省定安县次滩村人。从2002年走出家乡至今,他坚持返乡服务做志愿者。2006年大学毕业后,胡诗泽一直在浙江省温州市瓯南电子有限公司工作。8年来,他把全部积蓄都花在了公益事业上。在胡诗泽的带领下,目前,一支由近万人组成的大学生返乡服务团队坚持“为家乡做好事,为乡亲做善事”。除了辅导功课,胡诗泽和同学们还领着学弟学妹们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去自己开办的农场参加劳动。

2012年8月,在海南团省委的支持下,胡诗泽在网络上招募志愿者,他号召走出家乡的海南籍大学生们“为家乡做好事,为乡亲做善事”。同时他发起并主办了首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论坛。如今,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路上,胡诗泽和他的伙伴们进行了更多的探索。他们正在将家乡的废旧房屋再造利用,争取打造成民宿村,让旅游走进次滩村。

从公益开始凝聚人心

次滩村是海南一个落后的贫困村,自清朝康熙年间算起,已有350多年。全村共有三个经济社,拥有145户人口,总人口720人。村毗邻新竹镇,全村将近三分之一人员外出经商。很多人把新家迁移到镇上,以致村里有很多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屋,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旧房子常年承受风吹雨打,无人修建,只剩下残墙断壁。

“2002年8月,作为村里考入全国一本院校的次滩人,因为家里并不富裕,我感受到了村里人的热情,你20元,他50元,村里凑钱送我上大学,还请戏班演了一场琼剧和一场木偶戏欢送我,已经日渐凋敝的村庄那阵子沸腾了。”胡诗泽常常讲起他上大学时村民对他的帮助,这或许也是他毕业回乡的动力所在。

在他还是大学生时,每年寒暑假,他会组织村里的孩子一起读书。“我经常带村里的年轻人、小朋友读我们的族谱,720人,145户人家,都是姓胡的。我也会请一些村里的老人来讲一讲我们当地的文化。另外像剧目的表演,当地的人会通过一些演唱或者歌谣传承,在村庄建立起一些文化交流。”

2010年春节,胡诗泽牵头组织村民与大学生面对面研讨如何改变家乡新面貌,在他们的争取下,定安县政府2013年决定拨款50万元建设次滩村。“只要修路就会涉及土地纷争,很难做。”胡诗泽说,原以为给村里真正谋福利的事情会顺利些,但实际情况让胡诗泽惊呆了。就算本着“不大拆大建”的建造理念,仍引来了阵阵骂声和阻挠。

刚开始,有村民拒绝在自家土地上修路。胡诗泽挨个和村民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路修好了,村民出去卖瓜果就方便了。胡诗泽感慨,多亏了前些年的志愿服务,村民才会尽快支持动工建设次滩村。

集合全村力量共建生态文明村

2013年,胡诗泽和团队长期通过志愿服务,以手工、艺术、绘画、故事等形式陪伴村庄到了第十个年头,打造服务队的传帮带,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齐聚一堂,营造次滩村“尚学习、重教育”的氛围。

“为了更好的规划创建村庄,我在2013年大年初四召集全体村民、外出工作人员、各市县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本村大榕树下召开了‘建设次滩村文明生态村动员大会’,会议气氛热烈,大家热情高涨,踊跃发言,对建设文明生态村信心百倍。随后,建立了‘我们爱次滩村’的微信群和‘YY语音会议’两个通讯、讨论平台,全村各界人士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表建设意见和规划想法,在家负责建设的及时把建设的情况图片上传到群中跟大家分享。”胡诗泽说,“我们还决定于每周五晚上在YY语音上开讨论会,很好的利用了现代的网络通讯平台,群策群力,出谋划策,探讨村庄发展,次滩公祖,龙脉风水和榕树、嘉茂树等等话题,大家纷纷发表建议。”村民的心都被凝聚起来了。

起初加入微信群的主要群体是次摊村村民,其中大部分是外出就读的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到后来有了长期陪伴的海南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核心成员、复旦大学关心次滩村发展的研究生、社科院老师等加入,在创建文明生态村和管理维护生态村工作中通过现代网络工具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出谋划策,共建生态文明家园,再造魅力新故乡。该模式还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海南日报》等媒体报道,被总结为“次滩模式”,向全国的乡村推广。

让次滩村民骄傲的还有《毕业那年2》院线电影在次滩村取景拍摄。2014年初,导演姚宇,明星顾莉雅来到村庄,在村里种树。村民看到明星来了,非常激动,都渴望电影能把家乡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些离不开胡诗泽的努力。早在2013年12月初,当得知该片准备在海南拍摄时,胡诗泽就专门去北京找到姚宇,希望电影外景地能选择在定安,让定安的美景能更好的向外界展现,让更多人了解定安,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和返乡大学生十一年‘就近服务家乡’理念。“我约定好时间,和定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陪同《毕业那年2》导演姚宇和编剧黄广生,来到家乡进行选景。”在详细查看定安新竹次滩文明生态村、文笔峰、南丽湖、百里百村等多地之后,姚宇对定安优美的景色赞叹不已。胡诗泽说,村民们都很高兴,这么多年,大家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乡还可以上电视、电影,受到这么多媒体的报道。村民都自发的开始种树、种花、浇水,希望把村庄打造的更美丽。

2015年1月,胡诗泽和伙伴们在海南省民政厅注册的“海南省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协会”正式成立。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多元化合作平台,政府、社会、企业、公益基金会、公民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这个平台上来,共同打造一个“有梦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化的公益转移。”胡诗泽信心满满,“我们鼓励大家从身边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这些都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在这个充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的社会,让我们也以我们的‘微力量’参与‘微公益’。”

“我们想把13年来服务队‘就近服务家乡’和陪伴孩子的经验向海南乃至全国更多乡村推广”。胡诗泽介绍说,“主要方式是通过扩大海南年轻人公益品牌和‘汇智返乡大学生,再造魅力新故乡’项目的影响,大家只要认同‘就近服务家乡’理念,那么再大的阻力也不算什么,关键是怎么唤起对故乡的热爱,培养一种对家乡、农村反哺的感情。”

“就近服务家乡”

秉着“让村民看见财富”的原则,胡诗泽借用返乡大学生力量和农信社平台,带领次滩村规范饲养种植新竹鹅和芋头,做到特色产品产业化。这样能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同时又能推广、宣传家乡的特色,为家乡做贡献。胡诗泽说,这种模式使大学生实现创业梦和个人的社会价值,体现海南返乡大学生服务队的宗旨:汇智返乡大学生,再造魅力新故乡。 他们还准备带动周边外滩村、四滩村,依托龙州河地理优势和道路村村通,连片打造美丽乡村。

接下来,他们还将尝试推介村办企业,推广定安黑猪、新竹四季鹅和槟榔等特色资源,开放竹筏游和环河自行车慢道,初步形成乡村旅游示范区。

现在,胡诗泽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将次滩村建设成为美丽的民宿村而努力。现在正在忙碌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胡詩泽的努力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民宿村的建设过程中,有的驴友在旅游间隙赶去做志愿者,义务帮忙,享受乡村劳作的乐趣。

胡诗泽说,返乡青年为家乡做贡献可以从亲身力行和思想理念两方面进行,对于未能回故乡而在外面打拼的志愿者,可以利用很多机会学习外地建设农村的先进理念来为志愿活动和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就近服务家乡”的模式源于海南,兴于海南,但不该止于海南。”胡诗泽说。

责任编辑 华南

家乡的四季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5

【教材版本】

人教版《思社》第七册第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四季的特点。

2、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二十四节气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老师想听哪位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准确。”

生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正是有这二十四个节气,才有了我们南方这繁花似锦的春,荷叶飘香的夏,一地金黄的秋,玉树琼枝的冬,才有了我们这风格迥异的四季。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家乡,走近家乡的四季。”

(板书课题:家乡的四季)

二、整体感知,理解重点。

师: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四季之首。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同学们就跟老师一块儿去春的世界看看吧。

(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有开满红如火木棉花,粉如霞芍药花,白如玉月季花的花园;有冰雪消融,溪流潺潺的山野;有柳抽嫩芽,燕子唧唧斜飞,烟雾迷漫的村庄......)师:有喜欢春天的小朋友请举手(有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

师:同学能不能记起描写春天的句子,或者诗也行。生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师:春景是迷人的,春色是令人陶醉的。当春姑娘的脚步渐渐远去,我们将迎来的下一个季节是? 生:夏!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夏天? 生:喜欢!

师:那你们夏天都爱干些啥?

生1:我家门前有很多树,夏天到了的时候,树上的知了就会“知了,知了”叫个不停,我和小伙伴中午的时候会拿着竹竿,竹竿顶绑上一个圈,圈上裹满蜘蛛丝,只要看见知了,把圈往知了上一罩,知了就粘在了丝上,动不了啦。

生2:我家不远处有好几个小水塘,那是我和小伙伴的天堂。夏天到了的时候,池塘里开满了荷花,那些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展开了,露出了里面金黄色的小莲蓬,很美的。我和小伙伴常会去小池塘摸小鱼小虾,尤其是螺丝,常能摸上一小盘。回家让奶奶炒了吃,可香啦。

师:这位同学说得可真好,老师肚里的小馋虫都差点被勾出来了。说到吃,让人联想到“丰收”,一讲到“丰收”,可不由得让人想起家乡的秋天。秋天可是家乡最美的季节,你们最喜欢秋天里的什么? 生1:我喜欢家乡的田野。因为秋天的田野带给我们的是丰收的喜悦和欢笑。秋天到了,田里的庄稼都熟了,沉甸甸的谷子黄澄澄的,放眼望去,仿佛铺了一地的金子。

生2:我最爱家乡秋天的景色。家乡的秋天是属于金黄色的。家乡的秋天,水稻成熟了变成了黄色的;小草枯萎了变成了黄色的;树上的叶子也渐渐地黄了起来,不久后就会凋谢的;田野里、泥路上、小路边,不管是什么绿的植物基本上都变黄了。

生3:我喜欢秋天家乡的山上。山上有很多好吃的野果,有小小的毛栗,生嚼脆脆的,甜丝丝的,也可以煮熟了吃,煮熟了吃的时候香香的粉粉的;还有野柿子,不比家里买的好吃,有点涩涩的味道;最好吃的是“灯笼果”,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只是看它一颗一颗红红的圆圆的像小灯笼,所以我和小伙伴都叫它灯笼果,那果子特别甜特别多汁,咬一口,那甜甜的汁顺着喉咙往下,一直能甜到心里呢。师:我记得一年级有一首小诗是描写秋天的景色的。还能记得的小朋友跟老师一块儿回忆一下好吗? 生: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师:如果给你一支画笔,让你画家乡的秋天,你会画什么? 生1:我要画秋天的花园,花园里开满了菊花,那些菊花的花瓣就像细细的萝卜丝一样,特别有意思。

生2:我要画秋天的果园,果园里的果子全熟了,苹果啦,桔子啦,香蕉啦,个个挂满枝头,叔叔阿姨摘着水果,个个乐开了花。(让学生画画秋天)

师:故乡的秋是最美的,也是最令人怀念的,就像元朝白朴在《天净沙·秋》中所描绘的那样:“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美到极至。它所包含的不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也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淡淡萧杀凄美。所以,我们说故乡的秋是有着丰富情感与内涵的。秋色渐远,冬雪来临。在冬天这样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里,同学们最喜欢做什么呢? 生:当然是堆雪人,打雪仗了。师:我们是幸运的,几乎每年都可以看到雪,可以在雪地里欢呼雀跃,而很多海南等地的孩子却是没见过雪呢。同学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家乡? 生:喜欢!师:那同学们课后就用你们手中的笔,写下今天这节课的感受,认真倾听你们心的声音,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吧!反思:

没有教参,没有教本的情况下,我拿着学生的书直琢磨,如果我上这堂课,我如何利有有限的资源,让这堂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一,提问式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集中学生的思维。于是,我开篇时采取了提问的形式,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带入今天的新课。

二,多媒体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春的时候我出示了有关家乡春的图片,很好的利用了本土的资源。一方面,同学们在此得到了美的享受;二方面,同学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春的美好;三方面,可以培养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放手让学生成为本堂课的主演。

在本堂课的设计上,我只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我是引子,一个引路人,而学生则是本堂课的精华,我引导他们说,有时补充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攻克难关的成就感,对学习的兴趣也跟着高涨 反思

一联系实际,拓展空间

我充分利用了孩子们已学的课本资源和在生活中所积累的各种素材,教同学们认知了家乡四季的景色,感受了家乡四季的美丽,从而唤起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在课的开头我就采用了疑问式的导入,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把他们的心一下子便收回到了课堂。课中,我让孩子们联系家乡的实际,说说自己的家乡,不断的提点。因为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认知,有自己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有话可说。二创设情境,鼓励参与

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16

从课前谈话引出“家乡”,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家乡“大洋”的美好,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家乡大洋导入,原意是想从身边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并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学习,但从实践操作来看,这一环节效果不是很好。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重点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学习生字时,我创设过关游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再读词语,再读通课文,最后走进课文。生字教学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节课重点学习6个生字,这6个生字贯穿读文,读句的各个环节。在课中操中也有所体现。为了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巩固生字,编排课中操,正好是课文5位小朋友的家乡,以一问一答式展开。但课中操的内容有点长,我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了2遍,有些疲劳,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时候,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出现,可能会更好。

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读好大海的“宽”,记住“宽”字,用一句话把“宽”字的形和义结合在一起。(把看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连水草都在内。)除了“宽”字讲解比较仔细,还有“捡”字,做做动作,“提手旁”和手有关,这一只张开的手就像“捡”。说一说用手捡过什么?联系生活说话。像“贝”字教学,露出的“撇”和“点”,就是贝壳的小触角,让孩子感受贝壳的美丽,学写“贝”字,从而注意起“贝”字的写法。贝壳的触角长在什么地方,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义,我自认为形义的结合会让孩子们容易识记,可是语言的规范还是需要注意的。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行为上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语文教学允许学生犯错,但不允许教师犯错。

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是重点,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这将是我一直追求的。这次的大洋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生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把一课中孤零零的生字编成句子,编成儿歌,让孩子可以换个语境学习生字,只有扎实的生字教学,才会有缤纷多彩的阅读天地。

画家乡教学反思2

《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画笔去画自己的家乡。教学本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二、认真预习,为上课做好铺垫

布置学生预习的作业:熟读课文,认识生字。另外一项是让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孩子们交上来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的有特色,画幅有的是农村,有的是城市,有的是曲阜的名胜古迹,有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还是比较了解和喜欢的。

三、朗读感悟,掌握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检查学习生字情况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精读课文第二段,指导感受涛涛家乡的美时,引导学生说:“涛涛的家乡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喜欢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文的2—6自然段,段落结构形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文。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我以学生的朗读体验为载体,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这个朗读体验过程主要是分层来进行的:首先借助课件的直观性,吸引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让他们读文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让他们的整个情感随着这个过程,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充分体现了选材的自主性。教学时紧抓住第二自然段进行引导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迷人。而其他几个自然段则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而后再集体反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同时我注意到“读”领风骚。读的过程循序渐进,读的形式多样,从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读中悟、悟中读,特别是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式“那么……那么……”和重读“一艘艘”“装满”等词语,较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海等的喜爱、知道这些词语体现了鱼虾很多等)自我感觉,在这一部分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找出优美词语好好读一读,词句训练到位。如让学生用“那么……那么……”进行拓展说话,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对比(船上装了鱼和虾和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让其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

四、学文,欣赏祖国的秀丽风光

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显现了语文的特色。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其他几段内容时,利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3—6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剩下的小朋友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能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讨论,学生获益不少,作为老师的我也获益不少。而且学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再配上生动的画面,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同样注重引导学生的朗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由地选择,让他们得到完全的展现,真正体现了语文性,让学生掌握了语言应用的技能。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课件运用也恰到好处,在出示课件后,让学生回归文本,将多媒体与文本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高。

五、课后延伸,练习写话

《家乡的风光美》教学实录 篇17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

2. 运用不同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美景的资料。

3. 与同学交流,分享收集的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活动,发现和了解家乡美景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了解家乡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快随我去看看吧!(课件播放福州风光)

师:这是我的家乡,鼓山上树木葱郁,亭台楼阁隐约其间。这是悠长古老的三坊七巷,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乌塔、白塔、镇海楼巍然屹立,风景秀丽的西湖公园里水光潋滟、繁花似锦。

师:猜到了吗?我的家乡在哪里?

生:福州。

师(十分自豪地):是的,我来自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深深地爱着那片养育了我的土地,为那里旖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而骄傲!

师:咦,我发现你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有话想说吗?

生(颇有点不服气):老师,我的家乡也很美啊!

师:噢,你们的家乡建瓯,的确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你们的家乡,领略建瓯美的风光吧!(师板书:家乡的风光美)

板块一:小组互动——夸家乡美景

师:打开课本,看看书中的小朋友用了哪些方式来展示自己家乡的美景?(生纷纷举手)

生:他们拍了家乡风景的照片。

生:向长辈了解家乡的历史。

生:新疆的小朋友把家乡的美景写在歌词里唱出来: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

師:是啊,展示家乡美景的方式有很多很多。我知道,你们利用课余时间组成了学习小组,观察、了解了家乡的美景,也用了各种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美景。现在咱们就赶快先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来向大家展示吧!

学生小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

(课堂气氛浓厚,学生讨论热烈)

【设计意图:用好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执教者以“书中的小朋友用了哪些方式来展示家乡的美景”为引子,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家乡美景。课堂中小组间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呈现自己探究的结果,这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了解到更多收集资料的方法。】

板块二 :各显身手——展家乡美景

师: 刚才大家交流得好热闹呀!老师到组上了解了一下,惊喜地发现你们展示家乡美景的方式好特别呢!快,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听你们介绍了!哪一组先来? (众生跃跃欲试)

师:先在地图上指出你要介绍的景点在哪里。(生上台操作课件,介绍景点)

组1——学生介绍鼓楼

生:我做了介绍家乡的风景手册。里面有鼓楼名字的由来、美丽的夜景,还有自己编的描写鼓楼的小诗。

师:哇,咱班上还出了一位小诗人呢!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下课赶紧向她借阅吧!

师:你们组上还有作品呀!(十分高兴地赞赏道)

生:这是我们一起做的鼓楼模型。鼓楼下有三个门洞,供车马通行。鼓楼原名“五凤楼”,以显示“五凤奇观”的帝王气象。后因置大鼓于其上,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1.7米,专用于警灾防盗,所以五凤楼后改名为“鼓楼”。

师:我想问问,谁是这作品的主人呀?

生:这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做的。

师:真有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在咱们的学习生活中多么重要呀!

师:看了他们的作品,大家还想说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了鼓楼的雄伟、壮观!

生(深情地说):如果让我把鼓楼比作一个人,我会把它比作一位睿智的老者,它建于公元934年,到现在他已经有1000多岁的高龄了。

师:这精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鼓楼悠久的历史,他见证着我们建瓯这座古城千年的历史沧桑。

组2——学生展示书法作品

生:我介绍的是孔庙,这是我写的书法作品——万世师表,这是写孔子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人们心中的万世师表。

师:我们的小书法家把孔庙里浓浓的文化气息带到了课堂上。这幅作品能不能送给老师收藏呀?

师:你们组对孔庙一定还有深入的了解吧!

生:孔庙位于建瓯的东北角,是八闽孔庙之冠,曾经被明太师——杨荣誉为“东南伟观”,孔庙里大成殿的柱子都由珍贵的楠木建成,有的还是弯曲的楠木,却能稳稳当当地支撑着孔庙。建造过程中不花费一根钉子,也体现了孔子“歪才正用、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师:你们家乡人真是富有智慧啊!

组3——学生介绍归宗岩

生:这是一枚归宗岩的首日封。它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一盆“玉树琪花”,拱揖于碧水丹山之中,名人称赞它为“奇冠南闽此最奇。”

师:给你个小小的建议,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远方的朋友,吸引他们也来建瓯看一看,怎么样?(生赞同地点点头)

组4——学生展示万木林的图册

生:我做了一本万木林的图册,它像一颗翡翠镶嵌在茫茫林海之中,它就是被中外专家誉为“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万木林。万木林有着许多珍贵的植物,如闽楠、红豆杉、沉水樟王等,还有许多珍稀的动物,如猕猴、黄腹角雉等。先人杨达卿说过“植树一株,送米一斗”,从此人们勤于植树,形成了这一片美丽的人工森林。

师:听了他的介绍有什么想说的?

生(好奇地):真想飞去看看万木林啊!

师:大家被你的图册吸引住了,都想一游万木林了!谢谢你!

组5——学生说快板黄华山

生:我要用快板的形式来赞美黄华山。(略)

师:我发现大家都听得入了迷,想说什么?

生:黄华山真美。

师:她的词写得那么好,你想说什么?

生:她用了很特别的形式来介绍家乡的美景。

师:你在赞扬她独具创意,是吧?

组6——学生展示竹林画卷

生:这是建瓯城,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竹子之乡,漫山遍野一片片竹子,形成了“竹海”的壮观景象。家乡人住的是竹楼,过的是竹桥,荡的是竹秋千,还用竹子制成了竹筷和各种工艺品,还有许多笋制的特色小吃呢,让人看了就嘴馋。(生鼓掌)

师:你们的掌声想表达什么?

生(欣喜地):看了他们的作品让我更爱我的家乡建瓯了!

师:竹林这样的美景遍及家乡的山山水水,你们知道吗?竹还有很多可贵的品格,它善群、坚韧,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想这也是咱们建瓯人的品质啊!

【设计意图:关注活动过程,重视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课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极为丰富:唱、画、说、写、游、赏、拍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建瓯民风民俗和风景名胜相关内容,穿针引线,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因素,引领孩子走遍家乡的角角落落,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知识,突出了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

板块三:猜家乡景点——品文化内涵

师: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眼中的家乡美景。这下,我可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否能快速地抢答出这是咱们建瓯的哪处美景?(点击课件,众生抢答)

课件出示:善见塔、归宗岩、光孝寺。

师:这又是哪儿?

生:这是我们建瓯第一小学

生:这尊塑像是朱熹。

师:你们对朱熹了解多少呢?

生:朱熹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生:我们学校旁边有一口井,叫“朱子井”也叫“艮泉井”,是朱熹在建瓯讲学时挖的。

生:朱熹7岁就随父母来到建瓯,长居九年。建瓯是朱熹的成长之乡。

师:朱熹青年时在建瓯考学,成名后又在这儿讲学。

生:朱熹到了老年还嘱咐自己的子孙后代要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建瓯。

师:朱熹对建瓯如此眷恋,可见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有着无穷的魅力啊!

生:朱熹还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春日》。

(生不由自主地齐声吟诵:“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老师了解到咱们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和朱熹有关的活动。

生:学校设了朱熹奖学金,我们班的张子妍就获得了朱熹奖学金。

生:我们学校还建了朱熹文化展室,去年学校举办了朱熹塑像的落成仪式,我们班和5班的同学在仪式上朗诵了朱子家训。

师:能吟诵几句么?

(众生纷纷吟诵: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

师:学校开展了这一系列的活动是希望我们能传承朱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啊!

师:看来建瓯的美景都装在你们心中了,老师都难不倒你们了。下面我要换个方式考大家了,请看这段文字。

(出示课件: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是皇帝的私家茶园,所产的龙凤团茶是皇家御品,进贡时间长达458年。这里所产的乌龙茶品质优异,获得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销往国内外各地。)

师:这又是哪处景点?

生:这是北苑御茶园遗址。

师:关于北苑御茶园遗址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生:生产贡茶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所产的龙团凤饼供皇上享用。

生:欧阳修在诗中写道:“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可谓,金可得,茶不可得。

师:这茶比金子还珍贵啊!

生:后来还由此产生了斗茶的活动,比试茶的品质、泡茶的技艺。后来演变成了茶道艺术。据说,日本的茶道艺术也发源于此啊!

师:好山好水出好茶,好茶的背后还有这么深厚的茶文化呀!

生:建盏是装茶的一种茶具,是全国八大名瓷之一。日本人特别喜欢它,把它视为国宝呢!

生: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赞:“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生:今天我就带来了几包茶,想给同学们尝尝,老师您品品。

师(惊喜地):快拿出来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茶?

生:这是我们建瓯盛产的水仙茶。

师:让我们把这茶泡起来吧!

(师协助生泡茶,师举杯品茗。)

师:让我先品一品。闻起来,香气扑鼻;喝一口,唇齿留香。

(生端给同学品茶)

师:你让同学们也品了,想对她说什么?

生:尝了这茶就多推荐你的朋友来喝。

生:老师,你喝了这茶,觉得香吗?

师:非常香。

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皇上喝的茶能不香嗎?

师:我今天可是享受了一回皇上的待遇呀!我一定要带些回去。建议你下课后,也给在座的老师们斟上一杯,让他们把这香醇的茶、悠久的茶文化带出建瓯,带向八闽大地!

师:咱们建瓯除了这些景点还有哪些美景呀?

生:乌木妈祖神像、天湖山、擎天岩、郭岩山、石塔山、蟹龙岗、古廊桥、九仙山……

师:(点击课件)家乡建瓯真是处处有美景,处处是美景啊!(师板书)

【设计意图:活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建瓯当地景点并定格于两个重要景点。在这里,课件不仅起到了激趣作用,而且辅助教师挖掘景点中的文化元素。学生在猜家乡景点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乡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家乡的美景已在心中化作浓浓的爱乡之情。】

板块四:赏家乡风光——抒爱乡之情

师:家乡的美景总也赏不够,老师这儿有一段建瓯的风光片,让我们随着柔和的音乐,去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吧!(播放建瓯风光片)

(课件画面定格在挑幡、伞技、弓鱼,光饼、板鸭、福矛酒)你们发现这些是什么?

生:弓鱼是一种传统的技艺,还上过CCTV12《走进科学》节目。

生:挑幡是一种民俗活动,被列入上海的世界吉尼斯之最,是中华一绝。

生:这是福矛酒。

师:说到福矛酒,我不能不多说点了。它是福建名酒,曾荣获巴黎国际名优博览会金奖,是去年的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的指定用酒,今年的5·18海交会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生:光饼是我们建瓯的美味小吃。

生:板鸭是特色产品,在宋朝时就是珍品了!

师:看来,除了风景名胜、历史古迹,我们建瓯还有许多民俗风情、民间技艺、特色小吃也是大家心中一道最美的风景啊!

师:家乡的美景赏也赏不够,夸也夸不完。(板书)课上到这儿,能说说此刻你心中的感受吗?

生(感叹):家乡有这么多的美景啊!

师:真是人间天堂。

生:我觉得自己生活在建瓯真幸福!

师:不羡神仙只羡你啊!

生:我为自己是建瓯人而自豪!

师:今天,你为家乡而自豪,相信明天家乡会因你而自豪。

生(自豪地):我们建瓯是中国笋竹之乡,是锥栗之乡,是北苑御茶之乡,我为家乡而骄傲!

师:从你的话中我听出了你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情。

师:道不尽的是对家乡的爱,抒不尽的是对家乡的情。(板书)爱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身为建瓯的小主人,你们还想为家乡做什么呢?

生:向更多的人宣传家乡的美景。

生:现在我们先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家乡的美食推销到国外去,让家乡更富饶。

师:你要让家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生:要好好美化家乡的环境。

师:让我们的家乡永远山清水秀。

生:我想为家乡的景点设计门票,用这些费用更好地建设家乡。

生:我想把家乡的美景都画下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

师:画吧,画下家乡的今天,也画出家乡的明天。

【设计意图:巧用多媒体,将课堂推入高潮。运用课件播放学生家乡建瓯风光片,将家乡美的外延加以拓展,以家乡形象的美唤醒学生心中对家乡的爱。情深自然意切。此时,孩子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愿望已成为一种迫不及待!整堂课达到了高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得到了最有效的落实。学生在欣赏家乡美景中尽情地抒发心中的爱乡之情。】

师(总结):家乡的景、家乡的美在你们的诗里、画里、作品中,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情在你们的心中,更在你们的行动里!此刻,老师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话要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建瓯,我的家乡,我爱你!(课件出示,师与生一齐深情地说。)

师:下课,孩子们!

(作者单位: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 350000)

上一篇:高中数学数学证明教案下一篇: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