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2024-06-30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共10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篇1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

2、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

2、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

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全球共6块大陆)

(1)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

(2)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

(3)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

(2)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

(3)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

(4)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

(5)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

(6)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7)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3、大洲的分界: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

[博斯普鲁士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峡,(也称中美七国)。

(三)四大洋:

1、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海。(如黄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

2、内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波罗的海、渤海)

3、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

(2)白令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

(3)麦哲伦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

4、海湾:延伸入陆地,水深逐渐变浅的海或洋的水域的部分。(如墨西哥湾、哈得孙湾、波斯湾、北部湾等)

5、四大洋:

(1)太平洋:

①面积,S=18000万平方千米(1.8亿平方千米)

②水体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③水温:均温19摄氏度。

(与大西洋的分界线:南美洲合恩角[67度W])

(2)大西洋:

①S=9300万平方千米,呈“S”形,

②均深1200M,最深9218M,

③均温17摄氏度。

(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

(3)印度洋:

①S=7500万平方千米,呈“八”字形,

②均深3897M,最深7450M;

③均温16。7摄氏度。

(与太平洋的分界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度E])

(4)北冰洋:

①S=1300万平方千米,

②均深1200M,最深5449M

③水温:北极海区—1、7—1摄氏度

北欧海区2—12摄氏度。

(四)小结:

1、今天的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分布(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采用由教师指图学生集体回答,个人回答,来帮助记忆。)

2、课后作业

(1)作业本:P1—2

(2)课本P3想一想思考题(口头回答)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篇2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率船队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绕地轴运转,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经线:(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圆。(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纬线:(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经纬线长短比较)(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东半球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大于20°W,大于160°E)

8、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 8

9、五带的划分:(根据纬度判定五带)纬度小于23.5为热带,纬度值为23.5—66.5000为温带,北半球为北温带,南半球为南温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半球为北寒带,南半球为南寒带。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0、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1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1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4、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1)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7、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1)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2)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3)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4)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5)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18、五种陆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1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丘陵、山地、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水域。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 8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属临海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3、我国陆上国界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内海有:渤海、琼州海峡。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5、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南北跨纬度为49个纬度。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东西跨经度约62个经度。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桂、粤、台

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设立)。

8、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最小的是:澳门 人口最多:广东 人口最少:澳门

跨纬度最大(南北距离最大)的是:海南省 跨经度最大(东西距离最大)的是:内蒙古

纬度最高(最北):黑龙江 纬度最低(最南): 海南

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为13.7亿,3 / 8

9、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战略是:科教兴国。

10、中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12、中国的人口密度大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13、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1.6%,其他55个民族共占了8.4%,为少数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14、民族节日、活动: ⑴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⑵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⑶彝族:火把节 ⑷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⑸壮族:三月三歌会 ⑹穆斯林(维吾尔族、回族等):古尔邦节、开斋节 ⑺瑶族:盘王节

15、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其中山地最多,平原最少。山区面积占2/3。

2、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为三大高原、三大盆地,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为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我国最低处:吐鲁番盆地

4、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 8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5、我国的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2)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广布。(4)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6、我国的三大平原:(1)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黑土地”

(2)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黄土地”

(3)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7、我国的四大盆地:(1)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沙漠广布,最大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2)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分布。(3)柴达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4)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称为“紫色盆地”。

8、我国的三大丘陵为: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9、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人类活动。

10、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 8

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12、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海洋推迟一个月。

13、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纬度影响)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最热的地方在海南省。

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青藏高原较低温(地形影响)。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最冷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14、中国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也叫青藏高原气候区)

15、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中国年降水量:⑴最多:台湾火烧寮 ⑵最少:新疆吐鲁番托克逊 降水:主要为锋面雨

16、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17、判断天气和气候:时间不足一个月的为天气,一个月以上的为气候。

18、一般来说,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团。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19、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20、夏季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高温多雨。

冬季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寒冷干燥。

/ 8

21、我国的五种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多。如:海南岛、云南南部西双版纳。(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如:中国南方地区。(3)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中国北方地区。(4)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如:新疆、内蒙古一带。(5)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垂直变化。如:青藏高原。

2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与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同)

23、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寒潮: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主要出现在冬季。

24、我国主要河流的分水岭:

1、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秦岭 2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南岭

25、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内流湖),分布在青海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世界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26、长江:(1)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

(2)干流流经11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主要的支流有岷江、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黄金水道”

/ 8

(4)水电站:三峡、葛洲坝、二滩、丹江口

27、黄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1)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2)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主要的支流有:湟水、汾河、渭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4)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5)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6)治理黄河的关键: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

主要措施: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修建水库,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

6、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

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③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④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的煤矿。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②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能源的观念。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唱歌曲《黄土高坡》,猜想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和人们的生活 2.探索:看图《黄河水是怎样变黄的?》

讨论:你有办法让黄河水变清吗?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范围:学生在书上找出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图。

2、黄土高原的最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

学生看图片和文字介绍,分别让三个学生来介绍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简图。引导学生完成P84“实践”中对应的三个问题。

3、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

引导学生看图P85,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地形破碎,坡陡沟深,黄土覆盖厚地质疏松,抗冲力差,植被稀少,降水少而暴雨集中。

②人为因素: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采石开矿等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

引导学生看书P84,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引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归纳:如何才能让黄土高原披绿? 要靠科学技术,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四、黄土高原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

1、指导读图P88,完成第1、2、3题。

2、黄土高原地下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五、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作业:

一、填空:

1、__________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___、____、____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

3、要使黄河水质变清,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

1、简介黄土高原的范围。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因素有哪些?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哪些后果?

4、你认为应如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陕西杨凌

2、晋、陕、内蒙古

3、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二、简答: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

2、自然因素:地形破碎,坡陡沟深;黄土覆盖厚,地质疏松,抗冲力差;植被稀少;降水少而暴雨集中。

人为因素: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采石开矿等

3、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篇5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难点:

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有关地图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图A、B,引导学生了解“除夕之夜,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板书: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提问: 同学们请估计一下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紧接着追问第二个问题“关于气温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

总结:大家对气温都非常感兴趣,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气温的变化

一、在黑板上写出一句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并设置一个问题:“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讲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请大家阅读课文,自己总结都有哪些值,这些值都是如何得来的。

常用描述气温的值有:

a.日最高气温;b.日最低气温;c.日平均气温;d.月平均气温;e.年平均气温。这些值是通过观测与计算得来的。读图:学生读图P69图,完成读图活动。

① 图上纵坐标代表什么?横坐标代表什么? ② 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度数。③ 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

小结: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日出前后。

二、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读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1.黑龙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约为-28℃以下)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16℃以上)3.计算一下,我国南北一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相差约50℃)4.自南向北,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愈往北,气温愈低)

5.在图上找出0℃等温线,看看它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哪条山脉的分布一致。(向学生说明,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记住)归纳:

从一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读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思考: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黑龙江省北部约为16℃,海南省南部约为28℃,我国南北七月平均气温相差仅12℃左右,气温差

别不大。)

3.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因为这里海拔特别高,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归纳: 从七月平均气温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气温均在20℃以上,全国普遍高温。板书: 2.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板书:

三、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读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热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热量带。请同学们想一想: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主要位于哪个带?(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来划分的,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过渡:

那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一个地方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呢?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读图观察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温度带;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还形成了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垂直温度带)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练习: 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南北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普遍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积温,联系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自北向南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中温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还有一个天高地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

4.七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是()

A.0℃以上 B.20℃以上 C.30℃以上 D.38℃以上 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A.纬度位置的高低 B.1月平均气温 C.年均气温 D.≥10℃的积温

6.连线题,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连接起来。寒温带 黑龙江最北部 中温带 华北平原 暖温带 珠江三角洲 亚热带 塔里木盆地 热带 内蒙古高原 高原气候区 海南岛

青藏高原西北部 布置作业: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我国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高低,冬季气温分布还受冬季风的影响)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海南岛各属于什么温度带?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呢?(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的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日出前后

二、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2.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三、温度带

1.温度带划分的指标: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篇6

知识目标:

1.使学生 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 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能力目标:

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 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德育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教学难点: 无

教学准备:景观图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 湖等的景象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 流和湖泊?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讲授新课:

一、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主要的河流

读图:同学们讲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请同学们看《中国的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 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澜沧江、怒江等注入印度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读图:再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塔里木河、弱水河。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塔里木河没有注入大洋)

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转折 过渡:那内流区和外流区 是如何划分的呢? 读图:在《 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上找 出外流区和内流区

启发提问: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

读图:让学生对照《中国 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和《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启发提问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 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 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 线。)

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过渡:我国的河流众多,如果说河流就象大地的动脉源远流长,那湖泊就象一 颗 颗明珠镶嵌在 祖国的大地上。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主要湖 泊。

2、主要的湖泊

让学生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鄱阳湖、太湖、青海湖。

讲述:位 于内流区的湖泊 称为内流湖,例如:青海湖,内 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 湖是淡水湖,例如:鄱阳湖。

过渡:我国的河湖众多,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例如京航运河、灵渠等。请同 学们阅读教材 P90阅读材料《京杭运河 》,说说京杭运河的作用?流经哪些省区?

课堂小结:河流是大地的血脉,为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水产、水能之利。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注人海洋;也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我们祖国山河自然美,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山河。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主要的河流

2、主要的湖泊

中图版历史七上教案 篇7

第三单元 探究与实践

我看秦始皇“统一文字、修筑长城”

黄庆梅

广东省云安县茶洞中学

527527

快捷联系:

活 动 目 的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存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加以适当的补充和揭示,学生就能够对秦统一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有真正的了解,因而也就能深刻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得失。为此,笔者在上“统一文字、修筑长城”这两个环节时进行了讨论活动方案的尝试,引进了创设情景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历史课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学生也更加喜欢。

二、采用辩论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活 动 准 备

一、设计制作战国时期文字投影图片。

二、设计穿越时空隧道、想一想的问题并制作投影图片。

三、设计并制作讨论“修筑长城”的情景故事及问题。

活 动 步 骤

1.投影展示战国时期文字图片,教师补充介绍或说明。2.穿越时空隧道:扮演秦国语言文字工作者思考问题。3.想一想:替秦始皇出高招,解决现实问题。

4.议一议:利用漫画投影,讲故事创设情景,引发辩论。

活 动 过 程

1.展示战国时期文字(投影战国时期文字图片或展示战国时期文字书法)

教师: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各有不同。从各国的文字看,秦国的最复杂、最难写,楚国的最好写。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文字仍在继续使用,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了学习、交流困难的现实问题。

2..穿越时空隧道:假如我是秦国的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文字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1:文字不统一,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由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人们交流,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生2:语言文字的不统一,阻碍了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交流、传播。学生3:不利于工作和学习。学生4: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

3.想一想: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文字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学生:我想作为秦始皇应该统一六国的文字。如果人们使用同一种文字和语言就不会限制人们的交往,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现在我国就正在推广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教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做的。

4.议一议: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漫画,并讲述该故事。

问题:秦始皇修长城到底好不好?(没想到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大辩论)学生模拟辩论。

反方:我认为不好,因为他征发很多的百姓去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了痛苦,使很多劳动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去干苦役。

正方:我认为修长城是好事,如果不修,匈奴就会入侵,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更严重。长城能很好地防御匈奴等外族部落的骚扰。

反方:秦始皇大量征发百姓修长城,使百姓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会使很多人饿死的,所以说修长城不好。

修长城征发的大多都是壮男劳力,荒废田地不说,造成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很多孩子没了爸爸,妻子没了丈夫,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正方:修长城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付出代价怎能加强秦朝的统治,秦始皇这样做也是为了国家好。

如果不修长城,匈奴人来犯死的人更多,哪会有幸福家庭,农业生产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不修长城,我们的国土还不知能不能保得住呢。

反方:他要真是为了国家好,为百姓好,就应该爱惜百姓的生命,为百姓的家庭幸福着想,让百姓安心地搞好农业生产,就不要去修什么长城。

要想抵御匈奴,不一定就要修长城,他可以派很多的士兵去守或者发动全国人民一起抗击匈奴,共同保卫国家。

正方:全国人民抗击匈奴同样会有很大的伤亡。我认为修长城是好事,如果不修长城,中国哪来的标志性古建筑,我们应该感谢秦始皇给我们留下无价之宝,给我们留下了一项巨大的旅游资源。

反方:修长城消耗了巨大的人力、财力。钱从哪里来?还不是向老百姓搜刮的。还有招来的工匠不够用,就到处抓人,包括老人和小孩都不放过,这些都是没有人性的行为。

正方:虽说为了修筑长城浪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我认为值得。我想那些为了修筑长城而不幸遇难的人民,如果知道现在的万里长城是举世瞩目的古建筑,他们是非常愿意的。

反方:不可能!修筑长城的工匠不是自愿的,全是被迫的。

你们想过建造长城的代价有多大吗?无数劳动人民的血和汗和那些堆得如山高的钱财,比例相差实在是太大了,难道几十万个生命比不过这个装饰品吗?

正方:我承认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很不好,但我们还是应该感谢秦始皇给我们留下了这笔财富,留给我们一份世界珍宝。

„„

学生还想争论下去,教师阻止:关于长城的问题我们先讨论到这里,我认为同学们的观点都有道理,只是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课 外 延 伸

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篇8

一、基本情况:

今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地理教学,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理学科基础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读图、识图的能力欠缺,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快乐,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学目标

教完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国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我国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初步知道我国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环保观念,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四、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4章。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主要学习我国的各种资源与经

济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趋势,还有交通对经济的影响。第五章 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有培养学生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识。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内部特征。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了解我国几个特殊地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人文环境特点等,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地域特征。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绘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篇9

中图版必修3

重点与难点:

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一二也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行了学习,第一单元区域已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式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应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一个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流域治理)。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导致98长江大洪水的原因是什么?(山湖河人)

怎样进行治理?全流域开发整治(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田纳西河的治理(这一治理过程也是流域开发的过程)

一、基本条件:

1、自然条件:

(1)区域位置:美东部,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包括:田纳西州的全部和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的一部分。

(2)自然环境条件:

A、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B、地形:地形起伏大,河床比降大。比降:单位距离的落差,以‰表示。C、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3)自然资源:

A、矿产资料(煤、P、铅锌)丰富 B、水能资源丰富(比降大决定)

2、人文条件:

(1)生产力水平低下

(2)经济基础差、许多地方没有电力(3)交通航运条件差,交通困难

二、现在的状况:

1、贫穷落后——工农业发达

2、环境优美

3、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4、经济增长快

三、治理措施: 分析基本条件中哪些是有利的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发展方向 不利因素——对策 措施:

1、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梯级开发——防洪:减少了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

修建水坝——航运:航运畅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2、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

梯级开发——发电(1949火电与核电)——高耗能工业(有色金属冶炼)

电力能源基地

[问题]从长远看,田纳西河流域的工业类型是否该作适当调整?(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

3、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1)种植业:

A、坡地:果树、蔬菜

B、平原:玉米、棉花、大豆等。

C、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2)林业:(覆盖率>85%)具有生态效益(平衡生态、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经济效益(解决劳动就业、稳定农业生产)(3)渔业(4)畜牧业

4、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旅游发展

综合利用一系列的设施和优势条件,发展旅游业。

四、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启示 开发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专门的开发机构,行政上不受各州政府的管理,保证了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因地制宜的开发:一定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一开始是基本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再不断促进其发展。

4、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加强对外联系。

长江与田纳西河对比: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称为黄金水道,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洪涝灾害频繁;田纳西河经济落后,航运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是美国最贫困地区之一,因此后者的开发难度更大。启示:

1、中国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2、流域开发要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 篇10

上册)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世界的气候的其中一个因素――世界 的气温,现在我们又来研 究影响世界的 气候的另一个因素――世界的降水。

承转:气温对气候的表现是冷或热,而降水对气候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生:表现为干或湿。

引 导:学生读图J、K。领会降水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师: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差很大,但是与气温一样,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有什么样规律呢?

生:思考。

师:引导学生读图L世界年降水量图,提问:

1、赤道附近地 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 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生:看图,思考。

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降水的分布呢?

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 素的影响造成的。师:又是怎样影响的呢 ?

生:赤道地 区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再加上海洋广阔,水汽多,易降水。两极地区 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弱,水汽少。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多,中纬度地区的内陆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弱,因而降水少。

师:对!也就是说纬度位置决定气温,气温影响水 汽,内陆与沿海的水汽来源不一样,水汽的多少直接影响降水的多少。

师: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干极’”。生:阅读,思考。

师: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呢? 生:是洋流因素,因为附近有一股寒流流经这里。

师:对,一般来说,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 湿作用;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承转:有古人用诗这样描写气候: 一山有四季,十 里不同天。师:这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是由于海拔的不同,气温和降水也不 同,所以气候的表现也不同。

师:随着海拔的升高 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哪么又是怎样影响降水的呢?

生:阅读课文,看图M地形 雨成因示意图。

师:指图讲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造 成山脉两侧降水多少的差异。迎风坡一侧,因暖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一侧,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很难形成降水。

随堂练习:课本复习题P29。

课堂总结:降水量不仅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 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间也存在差异。降水的季节差异可大致分为 四种类型:有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的(全年多雨区),有全年各月降水 稀 少的(全年少雨区),有夏季多雨的(夏季多 雨区),有冬季多雨的(冬季多雨区)。

上一篇:祭祖对联下一篇:勤劳的妈妈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