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2024-08-18

初中校园生活作文600字(通用16篇)

初中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篇1

其实,困难与烦恼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与烦恼就是一面巨大的墙,阻止你前进;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不去抱怨,困难与烦恼就变成了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一瓶让你勇于面对困难与烦恼的琼浆。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妇女叫玛丽,她的丈夫在非洲当兵,她便尾随而来。后来她丈夫被调走了,玛丽便独自在非洲生活。由于语言不通,她与非洲人民无法沟通,而且整天面对仙人掌和沙漠,她枯燥极了,便给父母写了一封抱怨的长信。后来她的父母来信,只说:“两个人从窗子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枯萎的小草,一个却看到天上的星星。”玛丽接信后,恍然大悟。她与非洲居民用手势沟通,感到有趣,她观赏仙人掌的优美姿态为之陶醉,写了一本《我与仙人掌》的书,颇为畅销。

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应该怎样看世界、人生观了吧!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得到的就不一样。显然,如果你以乐观向上的眼光来看世界,就会发现,社会是多么美好!革命时期,遇到多少困难?可是战士们乐观向上,笑对困难,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如果当时人们把困难看作是锐不可当,并抱怨为什么如此艰难,那又怎会拥有祖国灿烂的今朝?八国联军侵占清朝政府的确可恶,可从乐观的角度看,没有侵略,中国又怎会在沉睡中苏醒发生一场化时代的革命。

初中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篇2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真实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曾在遥远的原野里漂泊……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汲取了我的诗歌意象。”学生的作文简单枯燥、没血没肉甚至不合逻辑, 就是因为缺乏生活。所以, 语文教师要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走进生活[1]。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感于物”、“得于心”、“行于文”, 那么, 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笔者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的公正心及丰富的感情。二是帮助学生铺就一条走进生活的路。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生活呢?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的。

(1) 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看一看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 看一看昼夜的区别;看一看都市的繁华、霓虹灯的闪烁、人们匆忙的脚步;看一看父母鬓角的银丝、额头的皱纹;还可以参观一些艺术展览等。不同时间的相同事物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所以, 要让学生用明亮的双眼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变化。

(2) 听。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沙沙的雨声、轰隆隆的雷声、雨过天晴后百灵鸟的歌声;听一听街头巷尾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听一听美妙的音乐……只要用心去听, 便总能听到一些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因此, 要让学生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3) 思考。引导学生在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的同时张开思想之翼, 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 充分地发挥想象, 尽情去感受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实践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在笔记本上, 日积月累, 学生就会拥有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写作文时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材料, 要让学生有事可写, 就必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事、景。凡是有利于学生进步的事物都要引导学生去用心贴近。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走进生活, 对生活中的一切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 就能够获得“活水源头”, 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将这些素材加以挑选和提炼, 再与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相融合, 便可以写出既具有真情实感又不乏美感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吐露真情实感

(1) 引导学生寻找真感情。古人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自清的《背影》, 抒发了父子间彼此深爱的真情, 每每读到都会让读者想起自己的父亲以及父亲为自己付出的一切。真实的体会和情感才能打动读者, 引起读者的共鸣, 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作文[2]。所以, 在让学生感受生活后, 要让学生将自己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感动或思念的情感及时地记录下来。当学生确定其对某一事物的感受时, 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了。作文贵在抒发真情实感, 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情是要不得的。只要用心体会, 生活中到处是真情, 没有必要去伪造。例如看到父母为了这个家, 累得背都驼了, 鬓角也长满了银丝, 这时, 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 这就是真情。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伤害了别人而感到懊悔, 这也是真情。就看学生如何去发现真情, 如何去捕捉真情, 并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

(2) 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写作文时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但是要以真情实感为基础, 如果学生完全脱离真实的想象便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很多情感类的文章具有的共同点是:用平淡的语言写生活中的琐事, 实话实说, 正是那种真实质朴的感情打动了读者。事实证明:写作文时, 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写山则情满于山, 写海则情溢于海, 才能增加文章的生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为了抒发感情而抒发感情, 那些虚假的感情让人哭笑不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强调这一点或者引导的力度还不够;第二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强调生活才是语文的生命, 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 就要用心体会生活、实话实说。

要想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严格依据新课标的精神, 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 以让学生走进生活为切入点,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自在的写作空间, 让学生尽情地放飞心灵, 展现个性, 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展现特有的真情美感。这样学生写作文时才会文思如泉涌, 才会作出更好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生活作文”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生活情境;作文练笔;生活作文

教师在进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起来,应该让学生对自身周围的事物以及环境进行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写作文的时候才不至于无材可取。通过对身边事物进行描述,能够有效地丰满作文的感情和内容,提升作文的品质。

一、师生努力同创写作的生活情境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農村的大部分劳动力不再固守一亩三分地,而是选择进城务工,而这一部分劳动者的子女则留守在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于后辈的溺爱使这一部分孩子变得逐渐娇气起来,没有与爷爷奶奶一起务农的经历。早上睡到自然醒,夜晚人声寂静才人眠,因此,对于农村的景色朝晖晚霞均没有仔细地观察过,也体会不到自然景观的美妙。而乡镇上的孩子则被家长要求用最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这一部分孩子也很少对外界的事物进行观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实况导致孩子在进行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充满了困难。一成不变的环境会让学生的思想与创造力受到约束,特别是初中这一个阶段,正是学生各项能力快速发展和培养的大好时机。初中生缺乏与社会的接触,使其无法从更多的渠道对人性中的真、善、美进行发掘和分辨。

农村人民大多勤勞朴素,所以大部分农村人民的思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而学生则不同,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回忆。作文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若要赋予作文足够的精彩和生命,就应该从生活中人手,通过生活作文,引导学生与社会进行融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作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引导以及列举等方式让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实践进行思考,让作文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充满人性化和趣味。

二、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和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力度,让学生注意自己的生活情感以及生活细节,只有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才能让学生对事物的对错进行分辨和反思,才能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培养,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阅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理论,而不是实践,语文写作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的,因此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对生活进行感受,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激发对待生活的热情,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人们的思维表达是通过语言描述进行的,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思想,因此,思想得到丰富,语言上的表达就更加贴切,对事物以及情感的描述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学生对于写作也不会处于头疼的状态,相反,学生会将写作当做一件非常轻松且愉快的事。

教师在对学生创建生活情境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情况进行感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生活有着更加直观的体验,同时教师自己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视觉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重新认识,从而让自己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觉。

生活作文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农村的学生因为地理优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贴近自然,因此农村的田园风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由于其不受地域的限制,传统的民族风俗也保存的比较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个优势,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文化,去其糟粕,继承精华。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在传统节日选取相应的作文题材,让学生在节日气氛的熏陶下,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写作的所有基础都来自于生活,因此,为了让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得到提炼,应该注重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的写作贴近生活。同时生活中的事物丰富,有利于学生进行作文取材,减少学生写作的难度,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感情进行勇敢的表达,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正确的引导。

回忆校园生活初中作文600字 篇4

那是我上初三3月的一天。我们班准备给班主任一个惊喜——因为3月的一天是我们班主任的生日。于是全班同学就想给他开个生日party。既然这个计划定了下来,大家就要行动。我们班的每一分子都掏出10元钱。有的人负责定生日蛋糕,有的人负责买喷彩和拉花,有的人负责买蜡烛。就这样,准备工作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难题的来临。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老师的生日已来临。难题上完最后一节课,我们派了几个人去稳住老师,为了不让他回家,再有就是布置教室了。当生日蛋糕已摆上桌,蜡烛已点好之时,有人连忙跑过来说老师来临了。我们大家赶紧关上灯。当门被推开的那一刹那,大家又是往老师头上撒银粉,又是往他身上喷彩带,结果弄的老师都慌了,不知所措。后来班长向老师致贺词,然后许愿、吹蜡烛,那时教室里好安静,时间好似停止了,画面好似定格了。最后大家开始分蛋糕,说难听多的话,那简直就是抢蛋糕。“抢”完之后,大家都互相往脸上抹奶油。这时,大家全已陶醉在了这飘着浓郁奶香的快乐气氛中,歌声和笑声交织成了一首谱写快乐青春的舞曲。那时大家都好开心,好感动。

岁月如梭啊!转眼间,我升了初四。初四的学习生活把我压的喘不过气来,天天脑子中全都是化学方程式,物理公式。每天晚上回到家,全身都已经酥软了。但这些我都不觉得很痛苦。痛苦的是当大家毕业之后各奔东西时的心酸,是四年同窗之情逐渐褪色的痛楚。大家为了相互留个回忆,年级掀起了“同学录**”,下课人人手中拿着绘制精美的同学录找同学签名留言。而我则是捧着最心爱的书,找最要好是同学给我签名。这下好了,我就永远不会遗忘那些朋友了。

初中的生活的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完的。于是我就把初中时代的精华幻化成茧永驻心中,他将会伴我走过更多的风风雨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篇5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强调物质需求,而渐渐忽视自身的精神需要。可是,没有了精神思想的人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纵使山珍海味就在你的面前,你又能尝出什么滋味?即使你有万贯的家产,也不过是让空白的生活徒增了一些虚荣罢了。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悲剧:某某公司的职业因为连续加班多日,疲惫不堪而劳累致死;某某学校的学生因为不分昼夜的学习,最后也是疲惫不堪而累死。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就认真刻苦的学习,即使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可以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而拼命工作,他们之中应该很少有人的“灵魂”停下来过,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也常常做这样的傻事:珍贵的节假日,我们难得挤出一些时间去游玩,搭乘最快的交通工具到了目的地,简简单单浏览了当地著名的风景,然后随意拍几张照片留恋,又搭乘最快的交通工具赶着回来。可是,这样的旅程,你真的享受了,或者说,你的“灵魂”真的得到放松了么?其实,从我们出发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应该放下担心的一切,去享受整个旅程,去感受旅行带给我们的“灵魂”的放松。这,才是旅行的意义嘛。

人生命的长短取决于自己,有的人觉得自己一生很短暂、很匆忙;有的人觉得自己的一生都很有意义。前者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没有多少时间去真人享受过生活,后者,因为仔细品味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觉得这个世界都是美好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为社会、为世界创造的价值,更应该在于他为自己创造的价值。

我想说,如果你生活节奏过快,何不放慢你的步伐,去放松一下,去感受下生活中的点滴,生活中的每一处都应该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心品味,都能有所感受。

朋友,将生活比喻是一杯茶,如果你能15分钟喝完它,请别5分钟就喝完,因为,你需要品尝的滋味还有很多。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篇6

享受轻快的音符:

窗外,春雨淅淅沥沥,“沙沙沙……”这是一段悦耳的前奏;“呼呼呼……”那是风儿争先恐后的声音;“轰隆隆……”那是“鼓手们”有劲地敲击……一串串轻快的音符在细雨中跳着芭蕾,它们在绿叶上旋转,惹出铜铃般的笑声一串一串;它们轻轻拍击着地上的水洼,溅起银白的水花一朵朵。这时,我们为何不放下手中的笔,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张开双臂去拥抱自由与快乐,尽情的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音乐。

享受宁静的月夜。

一个人,静静的走在林间,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只觉得今晚月光很淡,很淡,西天那一弯月,像在田间挥舞的银镰,但没有镰刀那般坚韧,又好像美女回眸一笑,但却少了一丝娇媚,又如蒙娜丽莎黑色的面纱,但作文却没有那一种神秘……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这片幽深的树林里,林间浮起一层薄薄的雾,像在牛初乳中洗过一般。这时,我们何不静静地走着,享受这难得的宁静,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没有任何琐事的索绕,肩上没有任何负担静静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享受路边的荆棘。

我们的人生之路漫漫悠长,我们赤脚走过了山,淌过了水,心中便有一丝一缕的快慰。即使前面还有一片刺人的荆棘在等待着我们,那么,我们也不用慌张,同时也不必失落,拿起手中的武器鼓足勇气,把那一株株棘草尽力砍断。当全部砍断的那一瞬间,一种无名的喜悦涌上心头,这时的我们仿佛完成了斑羚飞渡的那一壮举,不又仿佛是登上了泰山之巅?

在生活中,不免会遭受困难与挫折。不要灰心,不要丧气,鼓起勇气与之拼搏,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快乐。

我们拥有生活,所以我们享受生活,像小鸟享受浩瀚的蓝天,鱼儿享受大海的无边,而我们更要享受精彩的生活!

农村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浅析 篇7

一、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现状

在农村, 许多家长为了养家糊口, 外出经商、打工, 孩子学习好不好往往就是考了多少分数, 对课外阅读读什么, 读了多少很少关心过。加之许多优秀的教师纷纷进城, 留在农村的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了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对偏低, 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会头痛, 抓耳挠腮难以下笔。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常遇到过许多问题。比如:

1. 学生对于写作存在抵触情绪

写作按道理来讲应是一件愉快而美好的事情,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通过优美细致的文字语言来表达出来, 毫无顾忌地抒发内心情感。古人狂饮数斗, 提笔成文, 可以说是畅快淋漓, 本应大呼过瘾之事。到了当今, 在笔者的调查中, 在被问到“是否喜欢写作文”此类的问题时, 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选择了“喜欢”, 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选择了“不太喜欢”, 还有百分十的学生“不喜欢”, 可见学生对作文教学产生的抵触心理和恐惧心理。许多学生对于作文课不感兴趣, 处于不想写作、逃避写作的状态, 学生本身就缺少写作的主观能动性, 就更不要说作文内容的精彩与否了。

2. 作文内容造假, 学生不愿表达真实情感

作文, 最重要的便是要发自内心,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手写我心, 直抒胸臆。而讲真话, 抒发真性情, 也是从古至今做人的一项重要品质。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 却经常发现学生作文“造假”的情况。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中学语文教学法专家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育概说》中指出:当前“不诚实的作文, 几乎到处可见……有的学生提起笔来就想编造, 写假话成了习惯, 连写《我的母亲》这样的文章, 也要编造一点什么夹到里面”。由于多种原因, 学生的作文不断向“假、大、空”靠拢, 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不愿讲真话、讲实话, 无法在文章中表达和抒发自身的真实情感。经过笔者的调查, 造成大部分学生写作“造假”的主要因素, 便是学生在写作时教师要求过多, 条条框框较多, 加上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 缺少生活体验。这样就无法让学生自由灵活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的能动性, 往往就会缺乏写作的灵感, 写文无话可说, 句不成文, 无法正确清晰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只好编故事来应付教师了。

3. 学生认为写作十分困难, 积极性不高

调查发现, 许多学生表示写作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自己认为没有可写的素材, 往往缺乏灵感, 在艰难地选择了素材之后却不会对于自身的情感进行清晰而准确的抒发, 无法用单纯的文字来表达所想所愿。例如一名学生在笔者调查时表示“某些作文的题目比较稀少, 所需写的内容自己往往没有经历过, 而就算经历过了也不会有十分深刻的记忆, 因此更加无法表达”。这种情况反映了当下农村初中生在写作生活中的缺陷, 往往“没有写作素材”代表的是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 每天除了学习、做作业便是单纯地去玩耍, 缺乏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因此头脑中缺乏故事内容, 当然便无法写出精彩的文章了。而写作手法的缺陷更是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效果。

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传统的语文教育包括作文教学, 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分数作为一种数据, 让人们逐渐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考察, 导致当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提高分数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 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扭曲。而在语文试卷中, 作文占据了较大比例分数, 这也让作文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的讲授也向“应试化”发展, 中考中的作文题目以及发展方向往往决定了初中生会学习什么样的写作方式, 培养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能力。我们统计学生的作文时, 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为了考取很高的分数, 会去背一些作文选, 会在作文中编故事, 将不存在的事情和情感在试卷中表达, 写作文极具功利性。

2. 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教师是一个教学流程中的灵魂,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直接的作用。在农村初中, 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相对较少, 知识更新得较慢。尤其是一些老教师, 几十年如一日, 默默地耕耘在教学一线, 久而久之, 教学理念相对陈旧。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让作文的课程内容丰富起来, 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 无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活动能力, 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对于作文生活化的理解最多只是处在听说层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被削弱了,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有些教师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抒发的一些厌学、游戏、上网、男女生交往等情感管控得过于严厉, 使学生无法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 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 家庭教育的缺失

作文教学是在语言积累、情感培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农村, 许多家长外出经商、打工, 有些孩子从断奶后就没几天和父母一起待过, 许多孩子除了隔代长辈或亲戚给吃饱、穿暖外, 很少感受到父爱母爱。一些家长对于学生学习的好坏只注重分数, 很少关心孩子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词汇量的积累, 造成学生语言平淡, 情感贫乏, 无法支撑学生写作。

三、农村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文章是一种对生活和心声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也是千变万化的。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学生在写作文时应该抱着为了反映生活现实而写作, 不是为了分数而编造生活事件来进行写作的态度。写作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 会让学生对于生活的情感变得淡薄, 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缺少真实情感, 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产生钝化, 这种错误的写作理念正是造成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罪魁祸首。在进行写作时, 要让作文回归生活,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进行创作。比如在教授《走一步, 再走一步》时, 让学生感受跟父母或朋友爬本地“大神仙居”景区时, 山路崎岖险峻, 细细品味登山过程中的亲情、友情。让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 通过丰富自身生活经历, 提高写作内容的精度, 改变无源之水的困惑。

2. 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作文的训练, 首先从内容上说, 立意见解要新颖, 看问题、分析问题要深入,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步人后尘或人云亦云;选取的材料也要新, 不仅要关注最新的事件、人物和思想动态, 而且要善于从常见的公理、事例中发掘出他人没有想到过的东西。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作为课堂的灵魂和主心骨, 教师在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 不要单单为写出作文而进行感悟, 而是要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对于生活中大小事情的思想意义进行捕捉、洞察和发掘, 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哲理, 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从自己熟悉的、轻松的生活写起, 写出自己的所闻所想,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 创造轻松、略带欢乐的课堂环境,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拓展写作思路, 充分表达自身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中感悟生活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前人、古人智慧的结晶, 是无声的语言, 读书是跟有智慧的人面对面的交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 结合日常生活细细品味。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的阅读, 积极思考, 全面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对于知识、真理的好奇和渴望, 鼓励学生不断地、能动地创造,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2012.

[2].王荣生.为什么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N].中国教育报, 2008-2-29.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9.

[4].张达富.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思考[J].石家庄:语文教学之友, 2010, (8) .

浅论初中作文的生活基础积累 篇8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生活经验;初中教育

作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受应试教育、网络传播、电视娱乐等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城里的初中生,还是农村的初中生,现在的作文内容都越来越远离实际的生活、远离真实的自我,空话连篇、想入非非,读之无物,评之可气。有必要呼吁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作文在初中教育和初中语言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从事关孩子一生、事关一代人成长的角度出发,重视作文教学的生活基础积累和生活内容转化,形成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机制,推动初中作文与实际生活更加紧密融合,真正实现作文源于生活、生活造就美文的目的。

一、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生活,体现生活

有别于小学语文教学重在识物识字,高中语文教学重在识势识理,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并理解现实生活。作为初中语文教育最重要内容的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真实生活,体现真实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育以教会学生写文章为宗旨,具体到初中阶段,就应当旗帜鲜明地强调,写作文就是写生活,惟有快乐的生活,才有快乐的作文。

强调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生活,体现生活,首先是因为初中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知其然而不一定知其所以然,与其让他苦思冥想、乱发议论,不如让他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让他因为生活的丰富、快乐而更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为快乐作文而更加积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其次是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造就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为初中生作文源于现实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避开火热的生活不写,避开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不写,而去绞尽脑汁写一些假大空甚至玄幻“穿越”的东西。 第三是写作最终要为生活服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初中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将来真正通过写作解决问题而锻炼真功夫。如果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写,那将来又何谈写出有用的东西。

二、初中作文中存在不少脱离生活、误解生活的情况

语文并不是空中楼阁,美文更应当源于美好的生活。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陷入网络化、现代化的误区,为拿分而教学,为写作而写作,逼着没有生活积累的孩子面对作文题目一筹莫展,搜肠刮肚仍然腹中空空、脑中嗡嗡,只得抓耳挠腮,无病呻吟,挤出那些与实际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格格不入的东西。不少初中生的作文说假话,写假事,内容空洞,子虚乌有,毫无童心童趣;有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抄写别人的作文;有的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

细究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之害。初中阶段本应是孩子们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体验实际生活的最重要成长阶段,却因为对名校的盲目追求、因为没完没了的作业而被牢牢地束缚在教室里、限制在作业上,大量本应当用来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时空被挤占为上课再上课、练习再练习,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们近乎“不食人间烟火”,当然也汲取不到应有的生活素材。学生缺乏必需的生活积累,“为作文而作文”,只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其次是IT发达之害。网络、计算机、电子设备越来越发达,广大初中生尤其是城里的初中生在享受IT发达之便利的同时,也付出了学习能力因此而受到种种侵蚀的代价。不少学生写作文时生活语言不多,网络语言不少;真情实话不多,假话套话不少;读的书不少、看的东西不少,但记得住的不多、写得出的更不多。第三是庸师误导之害。一些语文老师本身就脱离生活,不深入观察生活,满足于就技巧讲技巧,就案例讲作文,既没有成体系的作文教程,也没有较科学的训练序列,教得学生只知道模仿,不知道写真,只知道套路,不知道原理。特别是教师及相关部门对初中作文的评价以考试为主流,以高分为追求,过分追求选材典型、立意深刻,先违背了作文求真求实的原则,使学生写作时不得不挖尽心思,提炼素材,拔高主题,写一些迎合考试标准的套作。

三、大力推进初中作文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基础、没有自我体验的作文就没有真实可言,没有深刻可说。初中作文必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积累思考。这是解决初中作文题材低幼化、单一化和虚无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初中生写作思想贫乏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我们的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只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积累,自觉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东西存入脑海,就一定能让孩子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积累素材并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假以他人之手。引导初中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除了要减轻应试负担、减少IT危害之外,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要锐意探索,不断完善。从内容上讲,要引导初中生积累自然美景之素材,春云夏雨、秋月冬雪,大山小溪、鲜花小草、绿树嫩果,唯有实地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积累社会万态之素材,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真善假恶,让孩子们因为参与而了解,因为感悟而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积累活动事件之素材,好动喜玩是孩子的天性,鼓励初中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从方法上讲,要指导孩子们写作时务必从生活出发,首先要写实。叙写真切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表现真知灼见。要教会孩子除了亲历亲为的经验和体会之外,更多地学会移植他人的经验,把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现象通过组合“典型化”到“自我”身上。其次要写准。要通过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来写出生活,尤其要关注生活中的感动之处,关注生活中的独特经验,关注生活中的哲理真知。

四、科学实施生活素材的作文转化

有好的素材不代表就有好的作品,初中生在深入生活而获取大量生活素材以后,能否顺利地转化为有用的作文内容,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训练。要下功夫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构建作文的训练能力渐进体系。首先要有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一句话作文训练,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写春天,写一句话的人物素描,自创警句、格言,拟校园标语等;举行丰富多彩的片断作文训练;实施生动活泼的情景作文训练,以及富有创意的模仿、借鉴作文训练。其次要有个潜移默化的引导过程。要注重作文命题的生活化,尽量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注重作文指导的生活化,引导孩子们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注重写作过程的生活化,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事实,打破“一篇作文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作文教学”,提前一天甚至一周布置题目,让孩子们带着题目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构思主题,写出内容。

参考文献:

1.曾华普.开掘生活源泉,激活写作灵感,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

2.罗茂德.回归生活,感悟真情——浅谈初中作文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8).

3.张少波.捕捉生活诗意 深化情感体验——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7).

4.谢小青.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科教导刊,2011(15).

5.孙伟.体验生活,抒写心灵——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初探[J].教育,2011(6).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篇9

月色深了。有人说,校园是一首诗,它记载了我们几年来的喜怒哀乐。一点也不错,初中的生活像被压缩了一样,现在又成了一弘清水,可一望见底。书海拾贝,抬起头相视一笑,永远定格在彼此的心中。

那天又是灰蒙蒙的,少许有些颜色。而我们却又像焦锅上的蚂蚁,被无数试题急得抓耳挠腮。黑板上那些白色的线条似在嘲笑我们,而数学老师手持三角板威风凛凛地站在一旁,又像是多了不少鼓励的微笑。于是我和同桌在无声中默默地角逐。老师手中的三角板似乎成了一张白帆,而板书线条又成了河流汹涌的波涛。我与同桌相视,触目的一刹那似乎都读懂了对方的心思。随后停笔在宁静中多了一份暖意。终于,我们合作有了成果,线条便又组成了一张笑脸。那是一种最轻松的笑,同桌对我说。一缕阳光透出云层。

又是一次阶段考。做在寂静得有些木然的教室里,感觉像来到了真空里。幸好不是在真空,我们还能听到笔尖与纸的摩擦声。在一门课程考完后,无数的心得将要倾诉给对方,但正是相视的微笑使我们达到了一种默契。这种眼神已成为时空中的绝响。

北斗星在数万年中改变了形态,人类探索的脚步随着历史车轮的磨轧已有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时光的脚步匆匆,我们已走过多少驿站。昨天的梦,今朝将已实现;而今夜的幻景又将是哪一天的笑谈?虽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毕竟人类天生所赋有的情感在多少个经历中开出了那花,张出那果实,即使离去也要留下匆匆的剪影。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篇10

初中的生活让人感到疲倦,一朵云的重叠似乎都能让人窒息,一次次的付出,有时换来的却是一双记着泪光的眼,然而我却在每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另一个快乐的自己.现在能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如此琐碎,但只要每天短短的十分钟,翻开书页,将自己沉进文字海里,解放被课页压力禁锢的思想。有时,深夜结束一天该做的事,仍不甘愿就这么伴随着夜睡去,我喜欢在睡前小读几行诗,冬夜,即使没有红烛温炉相伴,仍有台灯静守候,一阵夜风吹来,思想于是窜入云端,在灯前留下无限迷惘。

即使现在的生活有些枯燥,却因有书而滋润了干涸的心灵,也因课业压力,才能衬脱书中世界的美好,老实说如此的生活也挺教人喜欢的,我想我所向往的其实就是因为有着倦意而更能珍惜,品味书香的生活,在忙碌中寻觅属于自己的自在,在难得悠闲的周末午后藉着抚慰人心的字可沉淀心灵,省思一个礼拜下来的所做所为,然后重新整顿思绪,迎向又是新开始的明天……。

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我所向往的就是这个现在,这个当下,有挫折,有失望,有疲倦,却也有喜悦及温暖,以及一本书,一篇文章,一行诗句所带来的体悟。

人人都能有所选择,在面对任何不顺遂及低潮时,选择自己想要的心情,就像我在挫折的九年级选择让自己在书堆中蜕变。我们都能试着向往,追求,当自己向往的生活的编剧、演员,甚至是导演。

以上就是我最向往的。你呢?你最向往,最想追求的生活是什么?

初中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写作教学也是如此。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或杂记评议,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自然为文,在渗透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把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提倡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从宏观上看,写作是思维的完善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微观上看,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立意、修改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呈现出个体的差异与色彩。因此,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的文章往往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与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

那么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张扬写作个性呢?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释放心灵,张扬学生个性

“教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写真我,做真人”,这既是作文个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人格锻造的“大熔炉”,千锤百炼我们的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化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显。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我们可以从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的一堂作文指导课得到启示:

师:同学们,今天两堂课讲讲中考作文,题目呢,等会儿请大家一起来拟。先思考一个作文题,以“良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如果你写这篇文章,你准备写谁呢?(4位同学回答,对象均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老师和家长)刚才大家的回答都被一个框框框死了,这个框框是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都是写人!上海有位考生跳出“以人为师”的框框,写出了一篇“以物为师”的佳作,请欣赏。

我心中有一群大雁

秋天一群大雁向南飞去,春天一群大雁又向北飞回。它们的队伍,一会儿组成一字形,一会儿组成人字形,它们在头雁的带领下,比肩接踵地排成雁阵,向着共同的目标飞去。我把团结互助的大雁视为良师……

师:这位考生对“良师”这一题目有着全新的感悟。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多着呢。看看我们周围,你发现了吗?……

生1:黑板是良师,它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

生2:橡皮是良师,它宁可承受着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

生3:爬山虎是良师,它坚忍不拔,总是努力向上,充满生命活力。

学生争先恐后:结网的蜘蛛不愿放弃是良师;辛勤的蜜蜂是良师;扫帚是良师;粉笔是良师;小白杨是良师……

李老师的课似酒如茶,回味无穷,在开拓学生个性、诠释求异创新上体现了重要价值。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写作的自由,让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敢于“越位”,勇于面对现有的作文规范进行反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抒写去提升人格。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思维,培养学生悟性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作文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在立意上,只有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写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胜的效果。但大多数人在考场上因情绪紧张,一时想不出新的素材,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这存在一个选择角度问题。比如拿到一个苹果,别人都习惯于竖着切分,你若能独出心裁横着切,结果分出来的横切面就与竖着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从中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作文也当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变换一个角度,或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我告诉同学们,事物都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善于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写他人之未写,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并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文章,在作文中把事物的异处表现出来。有位学生以《疙瘩柳》为题写一篇作文,结尾处这样写道:“柳树被伤害了,婀娜的它背着个丑陋的疙瘩;人要被伤害了,愉悦的他背着个沉重的思想疙瘩。人啊,请不要伤害柳,更不要伤害人。”事后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说:“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柳树中有两棵有疙瘩,先请教一位老师。他说因为柳树老了。我指着不远处一棵小柳树问他,听说那棵柳树只有五年树龄,怎么也有疙瘩呢?他没有回答出来。后来问生物老师,才知道柳树的疙瘩为伤害所致。”这位学生的见解不同于一般,她通过柳树的对比,同中求异,又联想到人,于是写了这篇富有新意的文章。

初中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篇12

教学中我常常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 我作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 特别是小学教师, 生活条件艰苦, 工作条件更艰苦, 他们任劳任怨, 默默无闻地为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在教学《白杨礼赞》时, 我决定让学生以课文为范文, 写一篇以景寓人, 歌颂老师的习作。下面就简述这一次作文指导课的探究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范文通过对景物特点的描写, 为抒情作铺垫的写作方法;

2.学习范文借景 (茶果树) 抒情 (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师:这两节作文课我们要学习《白杨礼赞》的写法, 课文是借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 总是向上”的特点象征北方广大抗日军民团结一致, 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战到底, 从不低头丧气的精神。这种写法就是借树寓人, 也就是常常说的借景抒情。我们现在就要离开教室, 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 有哪一种树也像白杨树那样具有某种特质, 也能象征我们周围的一些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现在我们还没有离开教室, 做一下假想, 到了山上, 哪些树会最先吸引我们的目光?

生一:松树。

生二:杉树。

生三:枫树。

生四:苦楝树。

师:刚才大家点到的那几种树都有什么特征, 让大

家那么容易发现?

生:又高又大!

师:大家说对了, 上面说到的这几种树都具有高大的特点, 可是我要带大家去观察的都不是以上所说的几种, 而是那种年年为我们带来经济收入的树, 那是什么树大家该明白了吧?

(学生沉思, 轻声地议论。)

众生:茶果树, 肯定是茶果树。

师:没错。今天老师就让大家去观察茶果树, 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观察的时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 茶果林比较密, 单株也比较矮, 可以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 注意抓住特征观察并做好记录, 回来我们还要组织成文。不过我们有机会走进大自然, 就应尽情享受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东西, 除了观察茶果树, 大家也不要忘了欣赏其他美好的东西。

我和学生们向离学校四百米左右的茶果林出发。到了那里, 学生们欣喜若狂。这是茶果收获的季节也是茶果树开花的时候。学生们有的抬头欣赏树上的花儿, 有的还边看边吮吸花蜜, 有的低头检起落在地上的茶籽, 有的在练林地“滑滑梯”, 有的挂在树枝上荡秋千, 有的哼唱、有的呼唤……看到了学生们离开教室走进大自然如此欢乐, 我也情不自禁地随大家乐起来, 并深有感触地想:以后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让学生们在欢乐中成长和学习。经过几次的提醒, 学生们才静下来, 开始投入到观察和记录中。用了三十多分钟, 我们离开了茶果林。

回到了教室。学生们从野外带回来了很多各种不知名的花, 还有茶果花, 插在课桌的缝隙里, 夹在课本里、字典里……整个教室像个大花园, 溢满各种花的香。课堂渐渐平静了。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进了大自然, 收获应该不小吧?”

“当然有收获了。”“如果能这样久不久出去一回, 那有多开心呀!”“外面的空气真爽, 人感到特别的放松。”“能放眼看远处, 好像眼睛亮了很多。”这是几个同学的回答。

师:“听同学们的回答, 就知道你们有好多的收获, 看到大自然中美好的东西也很多, 不过我们不能把看到的都写到作文里, 除了作文内容的需要外, 你们可以把其他看到的或想到的作为日记的内容写到日记里。或者有的同学认为有什么感受最深的更加美好的东西, 可以自拟题目, 写成习作交给老师欣赏。”

“老师带领同学们出去重点观察了茶果树, 茶果树有怎样的特质, 老师还要给同学们做些启示。它们不择土地。不论是种在山脚、山腰、或山顶都能顽强地生长着。它们坚韧不拔。不论是狂风暴雨, 都能不屈地顶立着, 也不管是春夏秋冬, 它们都是那样青翠, 永远不败不落。记得我们这里曾下过几次大雪, 别的树种大多枝条被压折枯败, 唯有茶果树, 大雪过后, 抖擞抖擞枝叶, 又抬起枝头, 一片片看去, 更显得绿油油的。它们还有一个令人喜爱的特点, 那就是每年开始收获茶籽的时候, 来年的希望也就接着开始了———那也正是开花的时节, 就好像刚送走一批, 又迎来了新的一批。大家想想, 你们接触到的几个行业的人, 农民、镇里的干部、你们的老师, 你们认为那些具有茶果树的品质?”

生一:“当然是我们的老师。”

众生:“很像我们小学毕业班的老师。”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 不论是小学的老师还是初中的老师, 凡是长期在边远山区任教的老师, 他们都有茶果树那样的品质。我们山村的老师无法选择学校, 也就是无法选择工作的地方, 却能够放到哪里就在哪里埋头工作。坚韧不拔的品格, 他们也都具有, 不论刮风下雨, 都要按时到校工作, 因为他们有的是一人一校。他们还要在风雨中接送学生。他们大多数离集市都较远, 生活用品紧缺, 他们的生活是很苦的, 他们都能无怨无悔地工作。他们虽然很平凡, 但是他们的精神是很伟大的, 他们是你们的领路人, 他们是你们最值得爱和歌颂的人。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法, 借对茶果树的描写和赞颂, 抒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吧!”

下面摘录一位同学以《茶果树的赞歌》为题写的习作中的一段话:

“我们站在茶果树林里, 放眼望去, 一丛一束的茶果树都不是很高, 也很少有直立的单株, 大多是曲曲折折的往上长, 每一株都旁长出很多的枝干, 每一条粗枝干旁又斜长出很多小枝条, 即使是小小的枝条也是很难折断的, 更不用说那些粗枝干, 大力士也无法折断, 它们的坚韧度是别的树都不具有的。它们不像白杨树那样高大且直, 而是曲曲折折地生长着, 但却同样的坚韧。啊, 想起来了, 那不只是树, 更不仅是可供我们食用的木本食用油的茶果树, 它们是我们农村教师的化身。我们的老师大多的身子是弯着的, 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苦, 工作繁重, 压力大。据说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小学任教的时候, 一个人包了一个班, 从三年级包到五年级毕业, 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美术、音乐等。这么多的课, 都是他一个人完成。至于他那时的生活有多苦我们无法清楚, 但他每一天要做多少工作是可想而知的, 多么沉重的工作, 他却没有被压垮。他师范毕业回小学工作六年就调动了五次, 其中有两次是同在一个月里。虽然他心里非常不满这种近似残酷的做法, 最终还是服从分配, 认真做好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他热爱他的教育事业, 他更爱他的学生。他的身体无法长得高大, 但他的精神是无比的伟大。我们这偏远山区, 因为有了像他那样众多的, 不屈不挠, 为山区教育事业忘我地工作的教师们, 我们的农村才会不再落后, 才有了希望的未来。

我们这些山里的茶果树啊, 你们坚韧不拔, 不择土地为这山村吐青添绿, 我们要为你们高唱赞歌。”

初中生活600字作文 篇13

“徐优,徐优,要去吃海底捞了,快起来!”我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发现已经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嘿嘿,原来音乐也是可以催眠的呀!

音乐是快乐的,它可以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世界。美妙的旋律令人陶醉,让人觉得与世隔绝。就这样,一句话也不说,静静地听着。有些人喜欢听一些劲爆的歌曲,喜欢快节奏的音乐,我也不另外。我喜欢张口就吼:“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穿越在无边的旷野,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这是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很劲爆吧!

有一回,姐姐的某位同学叫她去唱KTV,把我也带去了。我因为年龄小,出于礼貌也点了一首《丑八怪》,并提选为第一个唱……

音乐是喜庆的。不久前,我的侄子陈金海去北京当兵。那天晚上,我们在大酒店里举行欢送宴会。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主持人提议大家来一个唱歌接龙,得到众人的一致赞成。主持人先指定一位嘉宾来当头选,唱完之后,选另一个人,如果那个人不愿意,你要继续唱,直到有人来接唱为止。其中,我也唱了一曲《逆战》,赢得了满堂的掌声。

音乐是快乐的,是喜庆的,是劲爆的;有时也是寂寞的,是如泣如诉的,是催人泪下的……音乐是无国界的,是生活里离不开的调味品。我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我的生活因音乐而精彩!

初中校园生活优秀作文600字 篇14

一.疯狂——疯狂

“嘿,嘿,老兄。第八节课快下了,第九节选修课去玩电脑,准备奔!”

“恩!”

与这两句类似的话,我听多了,一到星期二和星期四第八节课快下时,班级里屡屡冒出这种话。真是为了玩而疯狂啊。

只听一声“铃铃铃”,男生们蜂拥出教室的大门,貌似不顾一切,眼中只有那电脑教室。每每这时,都会听到背后有女生在议论:“瞧他们那样,像傻子似的。”

“就是就是,一个个干什么呢?看他们待会儿不一个个都回来。”

果然,不出两分钟,大批人群垂头沮丧走了回来。嘴里不断叹息着:“唉。。。。。。唉。。。。。又没位子了。”虽说没抢到电脑,但他们的疯劲仍没有消停,这不,又去打乒乓球了。

疯狂——疯狂的玩。

二.安静——安静

这天,数学考试,教室里无比安静,恐怕针掉到地上都听得到。这时的同学们全无了往日的疯狂,各个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细心的钻研着卷子上的题目。学习的成果,就在这一时,展现在卷子上面。看着一张张慢慢成熟起来的脸,老师笑了,我们也笑了。

安静——安静的考试。

三.和谐——和谐

到了下午放学时,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朋友,友谊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校园里似乎再也看不到主任说的“暴力事件”,充满着友谊。

师生亲切交谈,走在一起,和谐共处完完整整的彰显了。校园里似乎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种师生做对的情形,充满着和谐共处。

高年级与低年级友好相处,已不再是奇闻,保护毫无保留的体现了。欺侮、勒索已消失全无了。取之它的是保护。

友谊——和谐共处——保护融为一体。

和谐——和谐的校园。

初中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篇15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写作

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是其作文写作热情的不竭源泉。为什么要写作文呢?这一点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 教师要改变他们的写作文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的思想, 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懂得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 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 教师要利用情境来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 集中利用课堂体现。教师要以这样的教学情境来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共鸣, 并激发其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寻找写作的切入口, 恰到好处地导入写作的灵感和震撼, 捕捉好“闪光点”, 把握住作文的灵魂。比如,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我国是一个礼仪之国, 孝敬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母亲节将至, 同学们回家给母亲说声“我爱你”。课堂顿时沸腾了, 有学生面露难色说:“这哪好意思呀。”第二天, 笔者一上课就问:“昨天的作文题完成得如何?”学生窃窃私语, 回答莫衷一是。片刻后笔者要求他们用作文的形式写出自己完成或没完成任务的理由, 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此时, 写作文就成了一件轻松的事, 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了笔。

教师可针对某作文话题, 引入多媒体。如在写“人生之美”这篇话题作文时, 笔者把事先从电脑上下载的《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 使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经大忠、金晶、神七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等人物的事迹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此同时播放汪峰的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 让学生从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然后让他们畅谈最受感动的地方有哪些, 最后进行写作。这节作文课自始至终都吸引着学生, 调动着他们的内在情绪, 激发着他们写作的欲望。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金晶, 你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 你用美丽的微笑, 传递力量。你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李桂林老师、陆建芬老师, 你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 你们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 你们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 沉淀为精神的沃土, 让希望发芽”。

2. 启发学生作发散性构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激发其兴趣点, 让他们在讨论、争辩中得到提高。如在一次命题作文训练中, 笔者在拟好的多组题目中选择了一组“多想回家啊, 我!”和“真不想回家啊, 我!”。这一组题目看似相反, 但同学们却写出了同一的主题, 写“多想回家啊, 我!”是为了既能在节假日有限的时间里帮父母操持家务, 又能从长辈的辛劳中获得拼搏向上的动力;写“不想回家啊, 我!”既表达了十分想念父母, 又惧怕向父母汇报不理想学习成绩的烦恼和苦闷。学生在描述矛盾心理中对自己“逃避父母的责备, 逃避自己的反悔”, “不敢面对现实、面对父母”的心绪作了反思。

二、充分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1. 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凭主观想象、信手拈来、随意性大这三点是当前教师命题的现状, 这样的题目既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得学生无话可说, 更无话想说、要说。于是只好瞎编乱造、东拼西凑、多方“借鉴”。即使是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也很难体现出饱满的情感与鲜明的个性, 缺少真实的生活, 缺乏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体悟, 这也许就是学生“惧怕”与“讨厌”作文和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品味生活, 并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 把有深刻感受, 有深远影响, 有独到见解的人、物、事、情、理写下来。在实践中进行“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随笔训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任意尽情倾诉的平台, 真正体现学生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真义。

2. 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作文课上喜欢大讲特讲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是当前一些教师的爱好, 很多教师不厌其烦, 乐此不疲, 其中“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三要素”、开头结尾如何写好、过渡照应怎样布局等面面俱到。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循规蹈矩”, 如在中考作文时, 不能随意别出心裁, 要按套路写, 如此既稳又能得高分。于是学生按部就班, 按照套路“亦步亦趋”, 唯恐“越雷池半步”, 戴着“脚镣”艰难地跳舞。这样保稳的“作文指导”不仅捆住了学生思维的翅膀, 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学生在作文后记中写道:“小学高年级阶段我灵性比较足, 作文写得很好。现在初中了, 字词掌握得越来越多, 然而奇怪的是文章却写得越来越差了, 文中很难再有小学时那种充满纯真的文字了, 根本原因在于作文教学用死框子套住了。”由此可见,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要把学生自由而且快乐地作文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让学生要写、乐写、自由写, 不宜框死写作体裁, 让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体裁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写出他们的个性。

3. 让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词不达意、语言啰嗦、拖泥带水是不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毛病之一。究其原因, 与学生片面追求长篇大论有关。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后进生的作文不能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内容充实, 人物丰满, 情感丰富, 认识深刻, 说理透辟的目标。欲速则不达,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爱上写作文, 学好写作文, 写出好作文, 然后在写出高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篇幅。“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只要学生的作文题材新颖, 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 语言活泼精练, 那就是一篇好文章。

三、科学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对于自己的作文, 学生很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怀有一种成功感, 从而使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持久而稳定。

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情况要建立档案。笔者尝试了分层打分的原则, 将全班学生的作文情况分成A、B、C三个能力层次。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对于A类学生, 重点在于促使他们向着自己行文的风格和特点的方向深入发展。对于他们的作文要在选材、构思、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新意、有突破。对于B类学生, 重点在于提高他们写作达标能力, 使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作文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明白自己所要克服的问题所在。对于部分学生因为非智力因素而影响写作的, 笔者则用鼓励和适当增压的办法促其提高。对于C类学生, 重点是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鼓励他们大胆写, 写的作文只要达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就算达标了。实践证明, 采取分层打分的方法评价学生的作文, 可以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给自己习作提高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正确定位, 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的信心。

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勇于创新, 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 使他们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 学生才会有主题鲜明、结构新颖、个性突出、思想丰富、词语优美的作文涌现。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 并尽一切可能使课堂回归现实生活,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写作空间, 丰富写作材料, 改革评价方法,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彰显个性

参考文献

[1]方范智, 赵志伟.走进初中语文课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浅谈初中学生生活积累与作文 篇16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六个途径予以引导。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积累信息,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料的文字表达。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除动笔墨读书外)被忽视了,即练得太少。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途径的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技能。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据推算,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于50万字。因此,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结合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练笔的形式一般有:

(1)阅读练笔,即动笔墨读书,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

(2)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

(3)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六、强记积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琅琅上口,达到熟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强记积累。中学生是记忆力发展最佳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经过选择的名家名篇,让学生终生享用。如朱自清《春》、《背影》、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需要背诵的段落都应该背下来。此外,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尽量多地强记熟读。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作家作品汇总下一篇:激发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