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2024-07-05

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共7篇)

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刚才张校长对暑期工作进行了详细总结,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我完全同意。刚刚过去的暑假是个不平凡的假期、也是个忙碌的假期,为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大家冒着酷暑高温,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绩,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充分体现出全校教职工较强的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全校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进一步做好下半年工作,顺利实现全年奋斗目标,围绕学校迎评创建中心工作,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发展始终是我们学校的第一要务。当前,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学校面临很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层面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省的高等教育能力提升计划、本科高校教育振兴计划,等等。这些机遇大家也都看到了,也十分了解,这说明我们不缺乏发展机遇的眼睛,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利用好机遇。今年暑期我们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验收工作,这也实现了第二次党代会的一个目标,但也要看到和我校同时获批的其他四所高校也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并且在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等方面走在了我们学校的前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马不停蹄,形势逼迫我们还要阔步前进。

在我省高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形势下,抓住发展机遇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就能抄近路,少走弯路,就能乘势而上,快速发展。机遇时时存在,但机遇也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难再来。希望全校各单位部门以饱满的热情和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来抢抓发展机遇,以最大的努力牢牢把握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

二是狠抓工作落实。不能把抓住的机遇、制定的措施落到实处,任何目标都不会变成现实,任何梦想就会变为空想,也就是所谓的‚千忙万忙不抓落实都是瞎忙,千招万招不能落实都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都是‘白条’。‛张校长对下学期的工作安排得很详细、很到位,关键是抓落实。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用实实在在的招数,把本学期的工作安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希望各单位部门增强和谐合作意识,精诚团结,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要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将目标任务量化,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事事抓落实、限时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严格考核,看是否行动了,是否进展了,是否见实效了,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了,以实实在在的结果体现抓落实的成果。要健全机制,不断完善督促检查、激励约束等机制,形成抓落实的强大推动力和保证力。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兼顾,抓住主要工作和工作的主要方面,选准突破口,把握关节点,确定切入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工作的落实。

三是紧抓工作创新。创新是高校必须具有品格,高校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应该有创新的因子。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地创新,管理工作也

要紧抓创新这个基点,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以更好的措施和方法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工作是迎接教学工作评估,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必须有一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希望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为教学评估献计献策。这里面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制度的创新,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说比较完善了,但现在形势发展很快,有些制度虽然制定时间不长,但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要把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作为常态抓紧抓好,保证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能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最新要求,能够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完备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是重抓班子建设。抓机遇、抓落实、抓创新,人是关键、是第一要素。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内部管理状况,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我们当前的重点工作。领导班子素质上去了,我们才有能力抓机遇、才有底气抓落实、才有智慧抓创新,我们的事业也才有支撑、我们的成事才有保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要抓理论学习。要强化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加强检查,不能使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同时要指导所挂靠学院的中心组学习,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特别是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抓作风建设。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规定‛和省委教育工委‚二十条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要认真落实学校第二

次党代会有关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服务师生员工。三要抓反腐倡廉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微,带头廉洁自律,要规范公务接待,狠刹公款吃喝之风,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要通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同志们,新的学期应该有新的面貌、新的气象,希望大家弘扬优良作风,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遗余力地执行好党委和行政班子的决策,不负众望地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扎扎实实推进学校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2

在全国主要牧区省 (区) 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 构建草原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和扶持牧民增收的政策体系, 事关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不仅为牧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也为“三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畜牧部门要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出发,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 从维护民族团结和牧区发展稳定的高度出发, 深刻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极端重要性,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落实好国家补奖政策为己任, 自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辱使命、勇挑重担, 把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

2 深入研究, 准确把握落实补奖政策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 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崭新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既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 准确把握政策要点和精髓, 更要结合牧区实际情况, 深入调研、深刻分析, 找准落实政策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 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 着力破解政策执行中的各种难题。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2.1 落实补奖政策, 核定牧户是基础

牧民是实施补奖机制的主体, 享受补奖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准确核定牧户, 掌握牧户数量是发放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牧业生产资料补贴的基础。由于三州在前期对政策理解的差异, 导致统计口径不一致, 我省先后两批上报国家的牧户统计数存在较大差距。财政部、农业部近期下发的《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确“已承包草原并实施禁牧或草畜平衡的牧户”作为补奖政策实施牧户, 并要求重新进行牧户核定。各地一定要按此核定标准, 统一口径, 在当地公安 (户籍管理部门) 的协助下, 结合统计核查工作, 结合禁牧、草畜平衡区域划定, 逐户进行统计核实。牧户核定重点在牧区, 难点在半农半牧区, 统计核查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做好相关协调解释工作, 避免引起群众不满, 造成新的矛盾, 牧户核定及统计数据要通过当地公示、村民大会通报、牧民认可后确认。

2.2 落实补奖政策, 严格禁牧封育是重点

推行禁牧封育是落实补奖政策的重要内容。要科学划定禁牧区域, 采取强有力措施, 严格禁牧管理, 确保禁牧效果, 加快严重退化草原生态恢复。一是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勘定”的原则, 并结合《四川省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划》的草原禁牧规划面积, 以乡镇或村为基本单元划定禁牧区域, 明确禁牧草原的四至界限, 建立醒目的标志标识, 将禁牧面积落实到已承包草原的牧户。二是落实禁牧责任, 按照“谁禁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把禁牧管理责任落实到乡、村、户, 层层签订禁牧责任书。三是严格禁牧制度, 制定《禁牧管理办法》, 实施强制性禁牧管理, 依法处理在禁牧期间违反规定私自解除禁牧、擅自放牧、偷牧等行为。四是加强禁牧监管, 以村为单位组建牧民管护队, 建立村民监督管护、县乡巡查抽查、业务部门监理监测的联动机制。五是实施禁牧补贴的草原要结合退牧还草工程措施进行围栏封育、补播改良, 发挥综合治理效果。六是各地要研究出台牧民转移安置、转产就业等配套措施, 确保“禁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2.3 落实补奖政策, 推进草畜平衡是难点

实现草畜平衡是补奖政策的根本要求, 也是落实政策的核心和难点。推进草畜平衡除了增草、舍饲等措施外, 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把超载牲畜减下来, 尽快实现动态平衡。但目前我省牧区草原牲畜超载过牧问题还非常突出, 平均超载率高达49%, 个别地方超过了90%。指望政策实施后牲畜超载问题立即得到完全解决, 是不切实际的, 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各地要确定一个减畜计划和目标, 采取有力措施, 力争在2至3年内基本实现草畜平衡。一是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各级干部、牧民群众、僧尼等三个层面的宣传教育, 让他们充分认识超载过牧已成为当前制约牧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的“瓶颈”, 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树立“养畜为出栏、出栏才增收”的意识, 增强农牧民出栏减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坚持依法治牧, 严禁超载过牧, 制定《草畜平衡管理办法》, 依据《草原法》等法律法规, 强制出栏超载牲畜。三是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组织引导村民将出栏减畜纳入《村规民约》, 明确出栏减畜目标和责任, 监督管理草畜平衡工作。四是建立出栏激励机制, 借鉴色达等县的做法, 政府按一定奖励标准对出栏超载牲畜进行奖励补助, 调动广大农牧民出栏牲畜的积极性。五是加大畜产品加工和促销, 发挥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和农牧民经纪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提高牧区畜产品加工能力, 积极拓展畜产品外销市场和渠道。

2.4 落实补奖政策, 转变生产方式是关键

建立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认真落实好中央的补奖政策外, 各地还要切实研究禁牧和推行草畜平衡后牧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要综合施策施措, 大力推行良种良法, 着力转变生产方式, 不断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一是结合落实牧草良种补贴, 加大各级投入, 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草地补播改良, 建立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 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增加饲草料供给, 减轻天然草地负载, 增强牧区抗灾保畜能力。二是结合落实牲畜良种补贴, 通过牲畜良种推广、品种改良, 提高牲畜生产性能, 缩短饲养周期, 提高养殖效益。三是结合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 大力开展牲畜棚圈建设, 积极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 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推广规模养殖新技术, 加快牲畜出栏周转, 提高牧区科学养殖水平。四是结合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 积极推进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鼓励、引导牧民由“靠天养畜”的传统方式向科学养畜、健康养畜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加快牧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3 履职尽责, 抓紧做好落实补奖政策的各项前期工作

切实做好宣传动员、草场承包、基础数据统计核查、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 是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落实好补奖政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财政部、农业部已将各省 (区) 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畜牧食品局《转发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 把做好前期工作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紧迫任务,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 尽职尽责, 认真完成好各项工作。

3.1 做好汇报宣传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和财政部门一道, 及时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争取尽快成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和职责, 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 科学有序推进前期工作。要利用各种工作机会和有效形式, 加大对乡镇、村组基层干部和广大牧民群众的宣传力度, 宣传补奖政策的重大意义, 讲解政策内容和要点,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良好氛围。

3.2 密切部门配合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主动配合财政部门开展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 共同协商研究工作, 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联合组建政策实施推进办, 携手推进工作。要主动争取统计、公安、宗教等部门的配合, 赢得他们的支持, 形成工作合力, 齐心协力开展前期工作。

3.3 强化队伍培训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是开展前期工作的工作责任主体和技术支撑单位。要充分调配人力物力, 抽调精兵强将, 加强统计核查、草原承包、禁牧和草畜平衡划定、草地监理监测等业务培训, 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技术骨干队伍, 为前期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4 落实草原承包

财政部、农业部通知已明确“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按照已承包到户的草原面积发放”。草原承包是落实和享受补奖政策的前提条件。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加大工作力度, 认真研究解决草原承包中的有关问题, 尽快完善和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尚未实行草原承包的, 要尽快落实到户, 签订承包合同;对已承包到户的, 要进一步规范承包合同内容, 特别要明确承包经营者落实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对承包到村组、联户的, 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 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成员的具体责任和权益。

3.5 抓好统计核查

摸清草原底数, 及时开展基础数据统计核查工作是当务之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谋划, 按照两部通知和省财政厅、畜牧食品局《关于开展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础数据核查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 在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 积极配合财政、统计、公安等部门广泛深入开展统计核查工作。除了摸清面上的基本数据外, 尤其要对牧户数量、草原承包面积、载畜量、禁牧面积、草畜平衡面积、人工种草面积等进行逐户统计核定。要加强对统计核查工作的指导督促, 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要采用部、省分别开发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做好录入、汇总上报工作, 加强档案管理, 建立信息网络, 为编制实施方案、开展草原监测、执法监督、绩效评估提供依据。

3.6 及时编报方案

实施方案既是争取中央投入的基础材料, 又是指导补奖政策实施和检查验收的依据,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联合财政等相关部门, 组织精干力量, 在统计核查汇总分析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规划设计2011年度实施方案。省上将适时组织实施方案编制的培训, 各州要具体指导县上编制工作, 对各县实施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审查, 并及时汇总上报。

4 加强防范, 切实抓好当前草原防火和防御雪灾工作

当前, 我省主要牧区正值冬季草原防火警戒期, 草原防火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各地要深刻吸取甘孜州道孚县“12·5”山地灌丛草地火灾的沉痛教训, 举一反三, 时刻绷紧草原防火这根弦, 切实把防御草原火灾的各项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 (川办发[2010]99号) , 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防火长效机制。二是根据全省草原防火大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查找差距、认真整改。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草原防火值守工作, 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监测巡查, 加强火源管理, 加强物资储备, 加强应急处置和科学防扑火能力, 确保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无重大草原火灾发生。

近期, 我省大部分地区已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天气, 部分地方已发生低温冰雪灾害。三州特别是雪灾易灾县一定要一如继往地做好抗灾保畜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导农牧民储备比较充足的饲草, 维修加固牲畜棚圈, 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 州县乡调剂准备好救灾饲草, 加强消毒防疫工作, 制定完善周密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保证及时有效展开抗灾救灾工作。近日, 按照省政府应急办通知要求, 我局下发了《关于做好畜牧业低温冰雪灾害灾情日报的紧急通知》, 请三州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落实好灾情日报工作。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关系子孙万代的根本大计, 是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以优良的作风扎实抓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各项前期工作, 全面有效落实好补奖政策, 为建立适合我省牧区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推进牧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3

2010年4月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593个党委、9923个总支和支部、21万多党员,紧紧围绕中央“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和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教师节刚过,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决定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总结会议,就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全省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意义非常重大。

刚才,玉溪市教育局、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师大附中、云南工艺美术学校6家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省教育系统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工作扎实、富有特点、成效显著,听了以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云南教育系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和总结评比,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增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成立了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目标、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先进位创教书育人先锋,执政为民创服务育人先锋,凝心聚力创和谐校园先锋,强基固本创科学发展先锋。建立了委厅领导挂钩联系点制度,每个领导联系1~2个高校,加强分类指导。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全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按照省委高校工委和教育厅的安排部署,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不断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分层指导,分类推进,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高校党的建设全过程,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高校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各个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中小学经常性的教育始终,不断加强中小学党组织自身建设,把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作为重要任务抓好抓实;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机关履行职责的具体实践中,以建设学习型机关、服务型队伍、效能型部門为切入点,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积极带动和影响广大职工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

(三)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的公平性和共享性。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大学开展了“党性教育、岗位奉献、服务群众、亮牌示范、组织创新”五项活动;昆明理工大学开展了党团组织“三进社区”争创活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秉承联大精神、争当学子先锋”等主题活动;曲靖市教育局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实施了“提质增效工程”、“教育民生工程”、“和谐校园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保山市一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七个一”活动和发放“党员管理手册”等活动。这些特色鲜明的生动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深化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从云南实际出发,办云南特色的教育,全省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价值建设取得明显成果,素质教育成效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通过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逐步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均衡配置校舍、老师和招生指标资源,逐步均衡配置、均衡分配优质学校,扶持民族和民办教育,促进了我省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共享。全省初步建立起了覆盖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体系,各级各类资助措施共30多项,云南教育公平迈出了坚实步伐。仅2011年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投入近94亿元,约757万学生受到资助。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15 821人,年终就业率为95.9%,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8个百分点。组织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四)夯实基层、打牢基础,不断提升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组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党员专家队伍、党员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的党组织覆盖率。创先争优活动中,全省教育系统共有3 787个基层党组织、1 750 181名党员作出公开承诺;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 135个;共有89 398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168 323人次。云南大学等12所学校的党组织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省招生考试院工会等6个单位被省委创先办确定为“省级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示范单位”;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对昆明医科大学党委等20个基层党组织进行首批示范点授牌。

(五)创新载体、典型引路,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教育系统的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方向、赶有目标。积极开展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深入推进杨善洲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去年,在喜迎建党90周年活动中,有7所学校党组织和25名先进个人分别受到中央和省委表彰。今年,又有2所学校党组织被中央命名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0所高校党组织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5人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组织开展了“五个100”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省教育战线上涌现出来的100所创先争优先进学校、100个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载体评选活动”中,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的“三生教育”活动获教育部一等奖,昆明市第三中学“校际帮扶活动”、大理州实验小学“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昆明市官渡区民航路小学“争创先进、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德宏州教育系统开展的“三联三创”活动等获教育部褒奖。

(六)服务群众、牢记宗旨,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四群”教育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扎实开展“四群”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领导蹲点联系,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基层,密切了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全省教育系统立足教育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活动的主题,精心设计载体,搭建活动平台,紧扣教育行业的特点,广泛开展“教真育爱示范岗”、“教书育人先锋岗”、“党员校园服务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学生标兵·服务标兵”等活动,不断掀起“争做落实纲要标兵、争建群众满意机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争当学生喜爱教师”的热潮。积极组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志愿服务先锋队,组织开展党团员自愿为民服务活动,努力把创先争优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在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四亮四创四评”和授旗评星活动,1 195个基层单位和16 602名党员持续开展授旗评星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激情,形成奋勇争先、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七)把握主动、强化责任,不断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全省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建设领导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干部深入到院系和学生中间,加强正面教育引导,把学生的思想切实引导到刻苦学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上来,紧紧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维护了学校安全稳定的大局。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推进平安校园、文明校園、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等系列创建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省州市、县共有18 000余所学校幼儿园参与了“平安校园”创建,覆盖率达90%以上,评选出各级“平安校园”6 200多所,创建率达到了35%。其中,22所学校被教育部、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46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

(八)注重宣传、强化引导,为云南教育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主渠道、主旋律、主阵地的作用,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校园网、橱窗、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做法、经验和工作成效,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有2人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人分别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全国高校大学生优秀年度人物”,10人被评为“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213人获得“云南教育功勋奖”。截至目前,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编发活动简报107期,交流、推广各学校各单位,特别是示范点建设单位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其中,3期简报被教育部采用,16期简报被省创先办采用。省委创先办有21期简报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云南日报》刊登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新闻报道近30篇,人民网、新浪网、云南网刊登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新闻若干条。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208个、先进集体212个,营造了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全省教育系统在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大力弘扬。

(一)在不断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改革中创先争优。以贯彻落实《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统领教育各项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我省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学校现代管理体制改革、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教育国际化办学体制改革。

(二)在不断创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中创先争优。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三)在不断破解学有所教难题、促进教育公平中创先争优。立足教育实际,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创先争优。围绕加强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管理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能,坚决治理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净化教育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五)在不断加强主阵地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创先争优。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建设领导的主动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主阵地,弘扬主旋律。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健康文化、有益文化的重要阵地,坚决抵制低俗、庸俗、有害文化对学校的侵蚀。

三、深化创先争优成果,进一步推动云南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把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作为基层党建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抓手,積极引导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国家和我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争先创优、服务群众、凝心聚力、强基固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一,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认真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把力量凝聚到推动云南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当前,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和省委光荣书记在我省2012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李培书记在全省庆祝2012年教师节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解任务,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要继续依托党校、教师进修学校和远程教育网等,采取专家辅导、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交流讨论等形式,抓好党员队伍的全员培训。要把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教育和日常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国家和我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完成好今年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6项任务,进一步解决制约我省现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计划,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全面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学校的现代管理和发展。

第四,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和“跨越发展先锋行动”,深入推进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抓住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机遇,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和方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紧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事关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影响学校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问题,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完善措施,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

第五,切实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形成促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科学、依法、民主的要求,把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要求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学校的基础管理、全程管理、系统管理、集约管理、精细管理。既注重解决保障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制度缺失问题,又注重解决促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制度障碍问题,更注重概括提炼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使之固定下来,形成促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现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刚才,×对年底前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对此,我们要吃得准、想得透、接得住。大家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迅速地捕捉政策导向,主动地识变、应变,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我们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占先机、谋新篇、开新局。“新常态”和“新导向”是下学期最显著的也是区别于以往的工作特点,希望大家把握住。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谈几件具体的任务。

一要抓住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抓,明确了“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一定程度地解决了不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但党的政治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今年6月,教育部党组、中纪委机关、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加强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坚定干部师生政治信仰”“突出育人工作的政治标准”“加强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涵养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落实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责任”7个方面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什么”“应该怎么抓”说透了,这当中有若干很具体的新要求,我简单点点。比如,提出“深化高校评价机制改革,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学科专业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学术成果评比等重要指标,突出权重,充分运用”,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好、成效不明显,首先就是失职,带来的就是参评各类“奖、优、项目”会十分受限;比如,提出“推动高校党委普遍成立、做实教师工作部,扎实开展教师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培养培训、实践锻炼、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这就把教师工作部的职能明确了,重点是这5项,各高校不用再相互调研、相互探索了;比如,提出“高校应组织教师每周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月开展1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每年组织以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的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等”,这“1周”“1个月”“1年”是硬任务,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做得好;比如,提出“完善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内容和程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这一点很明确,就是要发挥党的政治功能,确保学术做在祖国的大地上;比如,提出“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月相对固定时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说这么多,就是要让大家明白,党的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蕴含在每时、每刻、每一项工作之中的具体要求。在此提个要求,从今以后,在×大学,既不能不讲政治,也不能不知道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不知道怎么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前一段时间,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了四部委《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会后,党政办已经就各项措施进行了分解,征求常委意见后再转发给各分党委、党总支、党工委和相关单位,责任单位要与基层党组织一道,认认真真地研究,一项一项地落下去,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能自觉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政治性作为第一属性、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要抓牢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政治理论学习的主题主线,各级党委中心组每季度至少要专题学习1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年初,学校《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已经印发,近期,工信部党组、教育部党组也对学习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出了部署,宣传部要做好跟踪、提醒和落实。这里我强调一点,在政治理论学习这个问题上,从学校党委到二级党委再到各党支部,所有的书记都要理直气壮地抓。要首先解决“理直”的问题,“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方面从中央到基层都很明确了,理已经很直了,如果再不认这个理就要犯政治错误了。在“理直”的基础上,还要解决“气壮”的问题,就是要有底气,还要用力气,大大方方地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今年,要举全校之力抓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虽然《三年行动计划》到今年年底结束,但学校支持马院建设的所有特区政策和专项计划都不会变,将持续实施,必须坚决办好思政课,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马院要进入全省重点马院行列,整体上要达到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平。此外,还要依托专业课程,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5月份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了3个“80%”,“学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所以,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及各教学院系都要清楚,必须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解决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三要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认认真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结合疫情防控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以及下一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建立,把基层党建的好经验提炼出来,好做法固化下来,形成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年,是中层干部新一轮换届之年,具体方案学校党委已经开始研究,成熟后经党委常委会通过后就会启动,今天也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交流思想。基于我多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学校的干部是很好的,绝大多数干部的骨子里都深深地打上了“哈军工”的烙印,有境界、有情怀,守规矩、肯奉献,能打硬仗,而且,绝大多数干部一生一世都在×大学工作,把自己的精力无私奉献给了这个大院,对此,学校党委是清楚的,是认可的。这次集中换届,虽然是“总体稳定、按需调整”,但势必会涉及一些干部的“进退留转”,这是正常工作,希望大家正确对待。“得到提拔”的干部要有敬畏之心,知道自己不是身份更光鲜了,也不是能力陡然提升了,而是责任更重了。“留下来”的干部要有进取之心,以更高的标准鞭策自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守旧。“交流”的干部要有挑战之心,把轮岗交流作为“丰富自我、干事创业”的新机遇。我理解,干部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职业,你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能力,希望大家倍加珍惜多岗位历练的机会。当然,在这次换届中,也会有一些同志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种新老交替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自然规律,也是学校事业薪火相传的必然要求。希望退下来的同志秉持淡泊之心,心情愉悦地把事业的“接力棒”交到后来人手中,学校党委会充分尊重大家对学校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对于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而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还会安排大家到合适的岗位,继续发光散热,保证待遇不受影响。

四要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刚才我讲到了,新学期的各项工作都要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而这必须要有过硬的作风来保障。过硬的作风包含内容很广泛,但关键的要求就是“行字当头、成字托底”。行字当头,就是一事当前,必须迎难直面,决不能遇到困难就躲避、遇到问题就说不,要有敢为的自信,干任何工作都有信心、有勇气。成字托底,就是要有必成的劲头,我们干事业,没有容易的事,特别是疫情当前,很多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很多都是创新性的工作,用过去用顺手的老办法是不行的,必须动脑筋,能创造出管用的新招法,这样才能把“不行”变为“必成”。“行字当头、成字托底”一头一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把“创新”和“提升”的发展理念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提标准、出新招,破难题、干成事。过硬的作风另一个表现在于“少说别人、多看自己”。现在,我们有些同志习惯于给别人提意见,说别人时侃侃而谈,谈自己时三言两语,这种作风一定要不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学家说完了也就说完了,而企业家说完了才刚刚开始。干部是干事的,职责是攻坚克难、解决问题,而不是到处提问题、挑毛病,所以大家要习惯这种转变,在工作面前,少说别人,多看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担起责任,怎么样才能担起这份责任。

五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近期,学校的个别干部、教师出现了违规违纪问题,给学校的工作造成了被动,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这都反映出我们在师德师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还有很大差距。大学是培养接班人的,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而且首先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明了“红线”“实线”和“虚线”的区别。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必须从问题中深刻地吸取教训,全体教职工都要引以为戒,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把坏事变成好事。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学校党委会继续支持纪委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规范纪律审查、拓展监察调查,更加高效地突出主责主业。还要支持纪委尽快落实在经济活动频繁的单位施行纪委书记派驻工作机制。此外,校内政治巡察要按照《全覆盖三年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单位深入查摆、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六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开学复课不能忽视疫情防控,这既是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职责使命,也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各单位以及全体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实施了一系列扎实而有成效的防疫举措,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守卫了校园安全。这当中,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下一步,要践行“人民战”“总体战”的要求,继续压实责任制,织紧织密横到底、纵到边、全覆盖的防疫体系。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把抓好防疫作为党建工作的题中之意,发挥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使全体党员、干部真正扛起责任,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彰显担当。要强化教职工管理,各单位会后都要专题研究教职工“管什么”“怎么管”,引导全体教职工自觉落实各项要求,为学生做出表率,为战胜疫情做出贡献。学生工作部(处)要抓好落实,防疫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统筹结合、行之有效,切实为学生上好新学期“第一课”。

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5

——在2011年全镇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 日)

同志们: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任务极其繁重的一年。只有全面发力、重点攻坚,才能带动全局形势的大突破、大变化。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财政收入增长40%、力争达到1200万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务必狠抓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好”字抓产业,推动镇域经济明显提速

按照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重点推进“一中心四基地”建设,强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全力推动同德创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占地1000亩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建设,着力打造辐射西南、影响全国的区域性苗木交易基地,建成3个以上西南地区吸纳辐射能力强、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贸物流中心、批发交易市场。推进市移民培训中心和x中学建设,打造教育重镇。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现代出口加工业基地。围绕x新区总体规划,发展壮大现代服装、食品、家具、玩具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西部最大的国际品牌服装生产基地和现代食品研发生产基

地;大力引进产业配套的现代企业;启动160亩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引进规模企业10家以上,产能达到50亿元。三是着眼减少农民,建设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对接x新区的大量劳动力需求,全力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力争年内培训农民500名,引导1000名农民实现就近转移就业。四是加快土地流转,全力推进促农增收“超万行动”。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加大产业化进程,力争x新区规划外围农村土地流转3000余亩;以都市农业、休闲基地为重点,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位资金10亿元;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就地就业,力争70%以上实现超万目标。五是立足特色资源,建设生态型休闲度假基地。全力打造x路旅游风景线,完成沿线农房风貌整治,力争红枫桃花、巴渝新居等休闲观光基地形象初显、对外迎客;全力推动慈孝文化建设,建好慈孝文化园、办好慈孝文化节,以慈孝文化引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突出“强”字抓基础,推动未来发展明显提质

一是调整规划。结合x新区总体规划,立足更高起点,围绕构建城乡主体功能区,加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衔接与协调,尽快完善综合性规划,抓紧制定交通、能源、市政、绿地等各项专业规划,推动城镇规划战略升级,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超前推进能源、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场镇建设。按市级中心镇标准,启动草坪特色街建设,改造草坪场危旧房,启动建设汽车客运站、综合交易市场,规划建设市民广场,配合区水农局建设高品质的x水厂,引进连锁超市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x新区对外形象示范街;加快场镇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完成多宝场天然气接入安装。三是环境整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强化新桥、多宝湖等水资源保护,坚决关停周边建材、化工、畜禽养殖等高污染企业;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整治和维修镇域水库、山坪塘、渠道、提灌站等现有设施,完成乌牛等8个村生态环境连片整治任务。四是道路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整治镇村道路,确保镇域主干道和学校所在地道路通达、通畅率达到100%;配合区级部门打通永x等断头路,建成x至x路快速连接道,完成x路、x路硬化,全力配合x至x市级交通干道建设和x至x道路升级改造,配合实施x、x等国家级高速公路建设,全力构建区域性立体公路交通网。五是土地整理。完成2032户、约928.6亩农村复垦房屋丈量核实,落实复垦队伍,加快土地复垦进度;切实发挥土地流转服务站作用,不断提高土地经营集中度,加快建设x村农民聚居点规模化建设,力争年内新转移农民50户;预计地灾搬迁50户,完成x路危岩整治,为农业产业化推进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六是征地安臵工作。全力完成x、x等村已征用土地各项后续扫尾工作;今年预计完成新征土地任务5000余亩,确保市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按市区集中部署,配合完成征地转非安臵房规划选址,加快建设进度,协助平稳交接,确保农转城人员尽快入住新居。

三、突出“和”字抓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按照“民生10条”总体要求,认真兑现惠农强农、助学帮困等各项优惠政策,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是配合教育主管部

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搞好x初级中学、草坪完小校区搬迁的协调服务,有效解决农村困难群体子女的就学问题;全力支持帮助镇域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推进医疗保险全覆盖,参保率确保达到98%以上;增加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中青年参保率力争达到95%以上;常年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组织就业招聘会,建立返乡农民信息库,力争新创建充分就业村5个以上。三是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常态机制,积极解决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力争集中供养率70%以上。四是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常年举办应急知识、健康知识等系列讲座,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团员青年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确保留守儿童得到有效关爱。五是加快建设x论坛和x网站,在本镇形成广播、闭路、报刊、网站“四位一体”的宣传文化平台,将镇文化服务站建成市级综合文化服务示范点,打造1个市级农家书屋示范点;坚持“节日有活动、月月有演出”,打造市级“唱读讲传”示范基地;挖掘x老酒、x豆干、x白糕等制作工艺,力争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四大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消除镇域内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启动国家级安全社区建设。

四、突出“优”字抓服务,为计划实施提供保障

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推动x跨越发展,关键在在坐的每一位干部。一是强化目标考核。对年度计划以及我镇经济社会事

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真正把目标任务的内容落到实处,让这张宏伟蓝图成为x人民的福祉,使其变成全镇人民的共同行动。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本着“相对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规范完善了工作、学习、会议、考勤等机关管理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严肃了工作纪律。三是提升能力素质。以创建区级学习型示范单位为契机,树立 “四个观念”,强化“四个意识”,培养“四个能力”。“四个观念”是:新的发展观念、新的市场观念、新的消费观念、新的人才观念;“四个意识”是: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法制意识;“四个能力”是:开拓创新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统揽地区发展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加大对镇村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理论素养和实战水平。

在新农村指导员会上的讲话 篇6

我是20**年度驻长塘镇青茅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其它近郊农村一样,青茅村虽然具有各种各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但也同样存在着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争议纠纷严重,治污和生产发展矛盾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层组织建设及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等问题。通过一年的驻村工作实践,我们感到,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丰富内涵的问题,才能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在驻村工作中有所作为。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三点:

第一、要推动所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上下支持是根本保证。

驻村指导员是政府的形象代表,是党安插在基层的一面红旗,上肩负党和政府赋予的重托,下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厚望。但驻村指导员不是通才,职权有限,面临的困难和任务很多。各级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受益者。要推动这项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好驻村指导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和后盾单位,为驻村工作取得强有力的支持,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完成好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重任。

去年,青茅村村委科技综合大楼建设,银盘岭新村屯内道路和新村主干道挡土墙建设,甘蔗新法种植科技项目推广,村委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村内道路硬化、绿化等项目的实施,无一不是得到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包村挂点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村民热情参与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离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驻村指导员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也注定不能成功。

第二、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是基本条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承担着领导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组织协调好村“两委”的关系,提高“两委”班子组织领导能力,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对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工作中,我们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为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通过发挥农村各种良性组织的作用,有效地协调各方,化解矛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快了所驻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如针对去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两委”作用不强,民主集中制发挥不好,新任班子成员开展工作信心和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通过组织召开会议、开展个人谈话、组织学习讨论、完善各项制度等形式,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帮助成立党小组和党员活动室,组建、调整或充实村民调解委员会、巡防队、理财小组、文艺队、农民工会、老年协会、农业科技协会等组织,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解决了党组织活动能力不强,学习、会议制度落实不到位,村委工作不规范,群众自治自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增强了村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村委的民主自治作用,为搞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组织保障。

第三、要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抓好生产和建设是硬道理。

新农村建设不是某一方面的简单的孤立发展,而是一个需要通盘考虑科学组织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也是一个农村全面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也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统一的有机整体;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建设问题,而是必须结合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的远景目标。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克服认识上的简单化和行为上的片面化,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条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彼此协调、同步推进、共同提升。

在驻村过程中,我们将全村三年整体建设目标进行了细化,制订了加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支柱产业,扩大集约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的具体项目和措施,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帮助农民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组织引导干部群众加大生产发展方面的投入,解决了一些影响全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支撑。如通过协助村委多方筹资修建了生产作业区道路,确立了以建设发展柳长养老院、长青竹木制品工业园等为增收“龙头”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协助区政府组织“青茅花卉长廊”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协助成立“青茅村特优农产品土地开发中心”, “柳州市勇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为青茅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集中精力搞建设,在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对村民们反映十分强烈的线带厂和长塘中心校两处土地纠纷、230多亩受污农田绝收欠收等影响全村发展和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与村干部一道深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村民依法维权,通过正当的渠道或司法程序进行协调解决,稳定了村民的情绪,维护了全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去年全年,通过组织和引导村集体出资并动员村民集资15万多元,加上政府投入40多万元,对村内主干道进行硬化和绿化,新建排污沟和垃圾池,规范了村屯日常保洁工作,加大了对乡土文化、社会治安、老人和复退军人活动、民主监督理财等各项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惠,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投工投劳、筹资捐款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大大推动并加快了所驻村各项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

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7

下面, 根据会议的主题, 我就云南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引领协调服务行业科学发展的情况, 向各位作一个简要的交流汇报, 不妥之处, 请予指正。

1 云南建材工业2014年1~8月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 云南建材协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建材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机遇,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 加强全局谋划、突出技术指导, 促进全省建材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新增产能有所遏制, 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1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水泥:累计生产水泥6 261.53万t, 同比增长6.3%, 高于全国2.77个百分点。熟料产量4 338.91万t, 同比增长4.2%;其中, 预分解窑水泥熟料为3 592.45万t, 占熟料总量的82.8%。

水泥制品:商品混凝土1 414.22万m3, 同比增长10.9%;水泥排水管242.82km, 同比降低4.6%;水泥压力管50.65km, 同比增长48.8%;水泥预制管桩3 850.62km, 同比增长7.3%。

平板玻璃和技术玻璃:平板玻璃732.8万重量箱, 同比增长3.4%;技术玻璃116.89万m2, 其中钢化玻璃较去年同期增长23.0%, 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分别下降9.3%, 10.6%。

墙体材料:累计生产标砖13.8亿块, 同比增长40.7%;石膏板2 985.38万m2, 同比增长21.3%。

建筑卫生陶瓷:瓷质砖1 657.31万m2, 同比增长112.9%;细炻砖852.99万m2, 同比下降19.3%;陶质砖293.32万m2, 同比增长64.7%。卫生陶瓷制品21.91万件, 同比增长29%。

石材制品:大理石板材492.42万m2, 同比增长30.4%。

1.2 主要产品价格有所下降

1~8月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为297.83元/t (含税, 下同) , 比去年同期下跌5.17元/t。其中, 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出厂价格为312.4元/t, 同比下跌25.6元/t;普通硅酸盐52.5级水泥为421.88元/t, 同比下跌44.86元;复合硅酸盐32.5级水泥为282.36元/t, 同比下跌15.5元;矿渣硅酸盐32.5水泥为256.68元/t, 同比下跌6.31元。

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为77.58元/重量箱, 较去年同期下跌1.15个百分点。

1.3 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较好

1~8月全省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7.4亿元, 同比增长7.8%。主营业务利润36.5亿元, 同比增长10.6%, 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23.51亿元, 同比增长9.8%。1-8月全省建材行业亏损企业127户, 同比增长5%, 亏损面37.13% (较7月份有所减少) , 其中有74户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亏损面占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的50.3%。

截至8月, 全省建材工业累计投资完成额137.42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6.02%。其中, 水泥制造业投资完成29.82亿元, 同比下降17.4%。水泥制品制造业投资完成23.79亿元, 同比增长101.4%。平板玻璃制造业投资完成1.18亿元, 同比增长11.82%。

1.4 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能过剩影响运行质量。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在云南投资水泥的热情一直高涨, 近几年云南各地有数十条新建水泥生产线相继投产, 新增产能集中释放, 使区域性水泥产能过剩矛盾日渐突出。市场无序竞争不断加剧, 企业间竞相降低产品出厂价格, 高产低价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区的企业由于市场需求有限, 新增产能释放后, 不得不超出水泥的合理运输半径, 进行较大范围的跨地区销售, 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 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 多地水泥平均出厂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2) 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由于水泥行业新的能耗及环保标准的修订出台, 加大了全行业节能减排的压力。我省水泥企业仅“脱硝”一项减排措施就使生产运行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吨至少增加5元。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 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挑战。

(3)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云南建材工业行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亏损额等指标看, 水泥制造业在云南建材工业行业中都稳居榜首、“一业独大”。与此同时, 水泥、玻璃、陶瓷、建筑砌块等传统建材市场趋于饱和;新型建材市场前景广阔, 但普遍经济规模偏小, 新兴产业、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附加值高的产品和制品发展依然缓慢。

(4) 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薄弱。总体看来, 云南建材行业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 大多数是围绕相同产品、相同技术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依靠技术创新、优化品牌、节能降耗、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仍然十分薄弱。

1.5 全年行业经济运行走势预测

今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预计全年云南建材投资建设项目和投资金额将明显减少, 全年水泥产品产量将突破1亿吨大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建材产品产量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2 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1 引领协调服务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作为省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云南建材协会认真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产业政策,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用能和节能作出努力。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政府《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 立足行业基础统计工作, 认真研究, 细化任务, 强化落实, 加大了对水泥和平板玻璃产业的动态监测分析, 深入分析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 积极配合省级其他有关部门, 认真做好信息研判和预警有关工作, 切实加强事中和事后纵横协管。积极协助云南省相关部门编制出台《云南省水泥产业2013~2017年结构调整方案》, 把化解水泥产业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和投资者转变发展观念, 把发展重点放在优化存量和技术升级改造上来, 重点支持优势骨干水泥企业在云南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增强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和自律能力。

加强行业质量管理,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坚持以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换 (发) 证考评、水泥包装袋定点生产企业认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等为抓手, 继续深化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监督检查, 提供咨询服务, 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严把产品质量关等方面的工作, 切实促进行业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积极培育名优品牌, 促进优质建材产品外销产量的提升。

继续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充分运用产业政策、标准和技术手段, 促进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利用窑炉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水泥窑系统脱硝技术改造项目和其他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参与并继续做好云南建材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及安全生产评价等工作。继续推广高效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 鼓励有条件的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淤泥、特殊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等, 鼓励有条件的其他建材企业开发利用工业废弃物为原料, 减少对天然矿物质的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切实促进技术进步,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的学会社团平台作用, 组织全行业在原燃料替代、新产品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在线监测技术和装备开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 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活动, 为做好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及推广做准备。着力推进淘汰落后工作, 2014年将淘汰270.3万t水泥落后产能, 促进企业技术升级。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行业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 组织开展职工技能竞赛, 提高建材职工素质。

全面强化信息服务, 引导和促进行业科学发展。认真做好产品产量、质量、价格、效益、能耗、安全等基础统计, 及时掌握全行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能源消耗、技术改造、投资等方面的信息, 并在电子政务网站发布云南建材行业生产经营信息, 为各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为行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继续秉持办刊宗旨, 做好《建材发展导向》编辑出版工作。认真做好行业经济运行定期分析, 适时组织开展工作调研, 掌握行业发展真实状况及企业需求, 积极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及应对当前突出困难和问题的措施建议, 为省领导决策和广大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促进行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工作调研、现场检查、人员培训等为契机, 通过督促检查、制发文件、强化宣传等方式, 积极督促和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落实齐抓共管的责任要求, 强化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定期不定期的组织自检自查、专项检查整治等工作,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防止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近十年来, 全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在继续做好上述有关工作的同时, 第四季度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云南建材持续稳定发展:一是以行业数据统计和调查研究为基础,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 发布预警信息, 与各有关部门共同携手监督控制新增产能, 化解部分产业局部产能过剩;二是准确把握好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 密切关注行业动态, 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三是继续狠抓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新兴产业产品的科研投入, 提升核心竞争力, 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四是继续加强行业自律与协调工作, 引导行业企业树立诚信的理念,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走有序竞争、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2 推动所属企业快速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环境, 坚持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总抓手, 深入调查研究, 督促工作落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企业实际, 强化分类指导, 引导和帮助所属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转变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资源, 开拓国外市场, 破解发展难题;主动为企业协调各单位、部门的关系, 争取政策支持, 推动企业与有关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帮助企业啃下改革的硬骨头、扫除发展的拦路虎。近几年来, 直属各单位实现了快速发展,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为实现云南建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

2.3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 云南建材协会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36家单位中。2013年, 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被评为我省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之一, 受到表彰和肯定。

今年以来,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采取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组织宣讲报告会、参加集中轮训、发放学习资料等多种方式, 把持续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引向深入。二是继续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 坚持“认真”二字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切实兑现整改承诺, 坚决纠正“四风”,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 努力提高工作效能。认真组织开展2013-2014年度群众评议省直机关作风活动, 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以过硬的作风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大局。

2.4 协会机关自身建设情况

突出建章立制,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严肃纪律, 抓好原有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同时, 结合工作实际, 建立完善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随机调研等7项制度, 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工作格局, 营造了尊重制度、服从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环境。

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巩固好市级文明单位成果的同时, 以培育机关文化为核心, 以道德讲堂建设、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为抓手, 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电子政务网站更新和升级工作, 加大信息公开工作力度, 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组织活动激发了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 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3 意见和建议

3.1 关于行业归口管理的建议

由于机构调整、改革、改制等种种原因, 目前云南省的建材行业管理工作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 如: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行业统计等工作在云南建材协会, 水泥生产许可证初步审查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水泥项目核准在云南省发改委、工信委, 墙材行业管理在云南省墙改办, 散装水泥的推广在云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混凝土、预拌砂浆等管理在云南省住建厅等等。这在客观上, 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行业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增加了工作难度, 也使得一些影响云南建材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行业协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人才等方面优势作用的发挥及行业管理经验的发挥都非常有限。

鉴于建材行业协会熟悉产业政策和行业情况、技术力量强、工作内容专业化程度高、联系企业密切的独特优势, 建议中国建材联合会及各省市建材行业协会携手联合呼吁建材行业实行归口管理, 让各级领导重视, 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职能得到加强。

3.2 关于更好地发挥各级建材协会职能作用的建议

上一篇: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下一篇:大学校长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