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

2024-06-18

导师(通用8篇)

导师 篇1

该同志在办公室工作以来,工作态度极其认真,踏实肯干,注意细节,责任心强。能虚心接受指导,富有开拓意识,上进心强,勤于学习,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该同志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领导、同事都对该同志的表现予以肯定。

导师 篇2

目前, 高职院校都在推行导师制育人模式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师生关系需要解构与重组。本文所指的导师即为在高职院校授课, 并以兼职身份在思想、学业、职业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的教师。在导师制育人模式下, 导师在新型的导学关系、平等关系、朋友关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并履行重要职责。

1 导师应成为重构师生关系的掌控者

导师的职责是担当师生关系重组的主要责任人。师生关系即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相互所持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校园内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 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导学校育人的信度和学生成长的维度, 导师应从职业道德的高度, 掌控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脉络和走向。师生本是一对矛盾体, 导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构建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论在年龄和经验上, 还是在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上, 导师都是强势一方, 有责任引导师生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导师的责任感和人生阅历使其行事彰显理性, 若偶遇险滩, 导师便能及时调整航向, 成为学生人生航程中的舵手。

2 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需要软件支撑

导师的职责是在导师制下提升对师生关系重构的认识。在指导过程中, 导师要增强教育服务的观念和意识, 树立民主育人、平等育人、情感育人的施教理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1 导师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

导师在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 人格平等是一切权利平等的出发点, 人格是个人的名誉与价值、尊严与权利的总和,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师生拥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每个公民的权利与尊严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教学活动中, 导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享有主体地位, 如果二者实现有机结合, 师生间就能形成朋友与伙伴式的民主关系, 学生能在互尊与互信中自由成长, 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健康的人格得以塑造。导师要领悟教育民主与教育平等的思想内涵,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2 导师应该打破旧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导师在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倾心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在社会上, 人人皆为服务者、人人都是消费者, 教育是一种特殊服务, 教师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学生消费服务的过程, 学校及其教师都在为学生服务。导师是实施教育服务的践行者, 真诚为学生提供“六导”服务, 即提供思想开导与心理疏导、学业辅导与人生教导、职业引导与就业指导六项服务。导师要摒弃“师道尊严”传统观念, 放下架子和身段, 从授业者转为服务者, 师生关系从“命令与服从”的旧式关系转化为“服务与消费”的新型关系, 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不是施舍恩惠或卑躬屈膝, 而是在践行导师的职责、在创造导师的价值、在履行导师的使命。

2.3 导师指导学生应该付出真情与实感

导师在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用爱心感化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导师有效开展指导活动的润滑剂, 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爱心像甘霖一样浸润着学生的心田。导师是爱的使者, 对于自闭、叛逆、对抗的学生, 付出真情去溶化隔膜;对于消极、冷漠、脆弱的学生, 倾尽真诚去打开心扉。导师的角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只要拉近情感距离就能建立深厚情谊, 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只要实施心灵相通与心理相容, 学生就会向导师倾吐心声。导师不但要精于教书, 而且还要勤于育人, 对于抗压力弱的学生要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对于抵触情绪强烈的学生, 要情之以理, 动之以情;甘撒一腔热血, 滋润一颗心灵。

3 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需要硬件支撑

导师在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借助各种通讯工具和沟通平台拓展交流空间。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但需要各种软件做指引, 而且需要各种硬件做支撑, 多角度强化、深化与优化。

3.1 导师为强化师生关系应该借助通讯工具

导师在重构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利用各种通讯手段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手机是学生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 已成为师生间沟通的主要媒介, 导师应该适时地利用这一时尚通讯工具实现与学生的无缝对接, 拉近师生情感距离。QQ聊天工具已经改变了广大师生的生活方式, 成为校园里的第二大交流媒体, 导师要想成为学生的知己, 必须加入学生的QQ群, 在虚拟的世界里与他们亲切交流, 消除现实中难以逾越的心理隔阂。互联网是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 导师应该充分利用它与学生共享轻松愉快的网络生活、促使沟通方式向多元化发展:比如利用E-mail或BBS;博客或微博交流, 打破传统交往范畴, 实现零障碍交流、零距离沟通。

3.2 导师为深化师生关系应该搭建沟通平台

导师在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创造交流机会, 全方位与学生接触。高职院校的导师多半由授课的教师兼任, 导师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 搭建立体沟通平台, 多时段、多地点与学生广泛接触, 加深相互了解。校园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场合, 凡遇到学生请教都要耐心指导, 有急事不能多谈, 可另约时间、地点详谈, 但不可爽约。教室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 在课上、课间、课下导师都能见缝插针对学生给予学业、职业指导。宿舍是学生情感的避风港湾, 导师应该经常去探望, 深入学生中间, 把温暖和关怀送到学生的心坎上。在构建师生关系中, 只要把师生的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二者有机兼容, 师生关系就能不断深化。

3.3 导师为优化师生关系应该借势第二课堂

导师在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开展校外第二课堂活动, 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实习企业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工地”, 导师要抓住学生在校外实践的契机, 从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角度展开交流。实训基地是师生建立师徒关系的“场地”, 由于学生对实训基地比较陌生, 从心理上急需导师的抚慰, 沟通的愿望比较强烈, 彼此交流效果自然顺畅, 学生能直接地体会到“师傅”的慈爱。学科竞赛的赛场是师生建立战友之情的“战场”, 导师在预赛、半决赛、决赛中, 全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和礼仪知识的培训与辅导, 对学生适时在心理上安慰疏导、在生活上关怀指导、在战术上统筹教导, 从学生的心底加深了师生间的战友情谊。

4 导师应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守护者

导师在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职责是呵护与维系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师生关系是一组动态关系, 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而布满荆棘;可能因为方法不当而遭到破坏;可能因为经营不善而出现夭折, 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呵护与爱惜, 尤其是需 (下转第131页) (上接第208页) 要导师承担起保驾护航的大任, 及时排解误会与误解;及时改变沟通方式与方法;及时修缮漏洞与补缺, 为其注入营养成分与情感元素, 确保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导师要修炼经营之道与守护艺术, 保证师生关系的重组与再建水到渠成, 师生关系的维护与保养只需真心换真情。

5 结语

导师制是新型的育人模式, 重构师生关系是确保教改效度的前提, 故此要求导师软件与硬件二者兼顾, 树立民主平等的育人理念, 确立教育教学的服务观念, 广泛搭建立体沟通平台, 深度拓展交流空间, 锤炼指导艺术, 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履行神圣的职责。S

参考文献

[1]谷峪.树立教师服务观[J].教育研究, 2004 (06) .

导师学,今天如何定义导师 篇3

回首在国外读书这几年,深感幸运,如果要排序的话,来自导师的相携相助必须得排第一位。可惜,由于我们传统中对“师”的尊崇甚至敬畏,以及为”师“者在地位和心理上的优越,老师多见,导师少有。一些外企的国内机构也有输入导师体制,但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导师体制常常流于形式。

也算是另一重幸运,与我熟识的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的Kathy Kram教授(MIT获取本科及硕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Kram教授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被美国管理学会授予Everett Hughes奖。)在导师(Mentorship)相关的研究领域,是全美公认的权威;我发邮件给Kram,想就导师文化约她做个采访,她欣然应允,还发了3篇文章,供我参考。在采访开始前的warm-up中,Kram教授提到,从寻找单个导师到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她非常希望她提出的概念和建议对中国的年轻人适用。

导师的变迁

Q:您如何定义“导师”?“导师”和给与过帮助的老师、老板、父母、朋友、职业顾问有什么不同呢?

Kathy:这些角色的确很难和导师完全区分,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重合。在我看来,“导师”对你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特别的关注,向你提供职业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职业支持包括帮助你扩大人脉、了解行业、拓展职业机会、辅助提升及帮你在职场说好话等等,或者是给你有挑战性的项目和任务,帮助你提升某项技能;而社会心理支持主要是帮助你增强自信、支持你勇于探索。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会提供我们提到的所有这些支持。我在80年代所做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样的导师;可是随着社会变迁,这样的“导师”越来越少见了。很多时候,的确是老师、父母、经验丰富的前辈、职业顾问这样的人,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支持。所以,在过去10年20年里,我们逐渐把“导师”的范围扩大了,无论是职业还是心理,只要是在某一时期内相对持续地给你提供某一方面支持的人,我们都可以视为“导师”。这样一来,导师的空间打开了,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中国也好,美国也好,而个人也不必执着于寻找一个导师,而是找到好几个有助于你发展和提高的人。所以,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是就业机会,还是具有挑战的任务,是学习机会还是意见建议。当你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可以开始看看周围有那些人那些渠道,可以向你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开始构建自己的发展网络。

Q: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的环境下,导师的门槛降低了?

Kathy:的确可以这么看。传统意义上的导师,几乎有点“神”化,他得什么都知道,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种人简直太难找了。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稳定因素被打乱,新事物不断出现,更加难找到一个万事皆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更需要从多方面寻找不同的“支持者”,也就是一个“支持网络”。

Q:说到这些变化,您能谈谈为何研究导师这个主题呢?这些年这个领域又有怎样的进展呢?

Kathy:我从1978年开始关注这个主题,那时候我在MIT读研究生。之前在公司里工作时,我观察到很多有“导师”的人,职场发展比没有“导师”的人更好;我在本科时曾经有导师给过我很大的帮助,而在公司里却没有了导师,注意到这些区别,我开始研究这个主题。到今天我研究这个主题,已经30年了。在过去30年里,经济日益全球化,组织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团队为基础,公司或并购或缩减,工作环境也日趋多元多文化,所有这些变化,让导师的“引导”过程也充满了变化因素。所以大约10年前,我和同事创造了“发展网络”这个概念。我过去一直跟学生说,你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导师;现在我跟他们说,你们得要建造和管理你们的发展网络。而这个发展网络,需要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你网络里的这几个人,不一定都是你就读学校或者就职公司里的,也不一定都是你朋友圈子里的;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下属。他们可以来自你生活的不同层面。这些人里,或许没有一个人完全扮演传统意义上的“导师”角色,但他们加在一起,就能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所以,這个发展网络的质量很重要。

Q:那怎样的发展网络算是高质量的呢?

Kathy:首先,对于寻求支持的人而言,要具备明确的自我认知和一定的社交技能,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要敢于承认自己需要帮助;高质量的发展网络应该是共同受益的。

帮助导师

Q:“共同受益”?作为寻求帮助的年轻人,他们一定很难相信自己还会有助于他们的“导师”呀!

Kram:是的,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是,对于很多“导师”而言,帮助年轻人发展和成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实现过程,这是他们回馈社会、影响社会的一种方式,他们也因此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益处了;同样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精通技术方面,远远胜于年纪更大的一代人;他们掌握的很多技能,常常是他们的上司们所不具备的。最近有一项新出炉的研究,叫做“Reverse Mentoring”,指年轻人有机会给他们的经理或者老板,提供技术或者财务建模方面的辅导。还有一点,对于在领导岗位的人而言,担任年轻人的导师,其实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年轻一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态度、价值观。这其实是对他们的另一重帮助。

Q:寻找“导师”的同时能帮助“导师”,我想这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确是很大的鼓舞。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导师”呢?

Kram:我曾经问过很多担任导师的人,他们愿意为怎样的年轻人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通常会说,“这个年轻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帮助他不是什么难事;他们还会说,“他听得进,而且不光是听得进,他回头还会告诉我,我的哪些意见和建议对他起到了怎样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反馈,“导师”能看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能帮助了年轻人,从而看到支持和指导的价值。我们把这些技巧称为”Relational Savvy”。这些技能对于年轻人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备的话,就应该努力去改善。而增强这些技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际去做,看看哪些做法能行,哪些不行。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主动寻求导师帮助时的情形,非常紧张,担心他会拒绝。我告诉他,我在哪些方面需要他的帮助,他的经验又如何能帮到我,没想到,他欣然应允,说“乐意之至”。通过这个经历,我学习到:你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让人家能轻松地说“乐意之至”。相反,如果你仅仅是找到某个人,跟他说:“希望你能帮助我。”,而自己都不知道希望得到对方怎样的帮助,那要得到对方帮助就困难多了,尤其是这年头大家都很忙。

nlc202309011320

Q:您的意思是应该主动引导你的“导师”,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整个抛给你的“导师”。

Kathy:没错!或许这也可以视为“导师”和“职业顾问”之间的一个区别吧。如果你对于个人发展完全没有概念,那么职业顾问可以帮助你理理线索,而导师更重要的意义是帮你实现你的目标,而不是完全代劳。

支持者网络

Q:所以在您看来和导师之间,也不是一种师徒的关系。

Kathy:不是。导师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需要你自己采取主动。同时,也不是导师的所有建议,你都必须采纳。而且,你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和任何关系一样,可能契合,也可能很不合适。我想起一个故事。几年前,我给MBA学生上了一节关于导师的课。结果有个学生很沮丧地回来找我。听完课,他找到公司的副总,比他高好几个级别的,问,“您可以做我的导师吗?”结果那个副总断然拒绝。我告诉这个学生,在彼此建立深厚的了解和信任之前,单刀直入地要求对方做导师,就好比第一次跟人约会就要人家娶/嫁你一样。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如何建立导师关系非常重要。担任导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种承诺和付出,需要有比较强的关系基础。年轻人刚开始寻找时,可以试着提一些小的要求,譬如,“我正在做一个项目,在XX方面遇到些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可不可以给我30分钟时间?”从这些小要求开始,逐步增强了解,建立信任,对方也更有可能成为你的“支持者”。

Q:我很喜欢您用婚姻类比导师。婚姻里可以离婚,在导师关系里,随着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也许就有必要调整导师关系。

Kathy:哈哈,確实如此!在发展网络里,你也需要了解你的“支持者”,注意他们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积极经营发展网络”。譬如我自己,我的发展网络里有一些直接的“支持者“,要么他们改变了,要么我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不同了,他们逐渐不再适合作为我的直接导师了,有的人也许就完全不在我的发展网络里了,而另一些,也许从我的直接支持网络退居到更宽泛的发展网络里了,我们仍然会保持联系,但他们对我的发展影响已经不大了。要指出的是,发展网络是我们社交网络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里的人,是与你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并有重要帮助的几个人。

Q:那么是不是存在“最优化”的发展网络呢?譬如有多少个支持者,怎样的组合?

Kathy:应该说不存在一刀切的最佳发展网络。事实上,我们正在进行一个与此相关的研究。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是,一般说来,五六个支持者比较合适。而是否足够优化完全取决于你个人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特定目标。如果想转行,也许你的网络里最好有多一点当前公司以外的支持者;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内部升迁,那么网络里最好能多一些公司里或者行业内的支持者。我想指出的是,年轻人在建立自己的发展网络时,常常会忽略自己的同辈。事实上,同辈中,有人即使只比你快2、3步,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也许对你能有更大的参考性。

Q:最后,对远在中国的年轻人,在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方面,您会提出哪些具体的建议呢?

Kathy:首先,你一定要明确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怎样的发展帮助;然后,看看有哪些人能助力你实现这些目标,这些人可以是你的职业偶像,也可以是你的同辈;接下来,你要考虑如何去启动一个对话或者一次互动,创造机会去认识他们,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你。

责任编辑:陈思

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期末总结3 篇4

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指导总结(2012 —2013 —1)

所在系部: 导师:

被指导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总结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按照学校的安排,本学期,我对我系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养,让其尽快成长。在学期末,就我对该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做如下总结:

1、思想方面

师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所在。在指导过程中,我刻意培养其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意识。该同志也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作了大量的笔记。同时,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能够将敬业和育人思想紧密结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观念,增强教师育人的服务意识、危机意识。

2、教学方面

经过前期的培养,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备课和授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能够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并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挖掘教材的深度,不仅能够做到备教材,而且能够事先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做出破解方法。她在备课中能够尽心尽力,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经过她的努力,在课堂上能够组织好课程教学,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动态,启发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信息的反馈,业务水平有了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授的内容太细,偏多等问题,ppt制作上虽然有进步,还是不够生动。通过与她进行交流,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了改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不间断地检查、指导她的备课情况,经常去听课,上课结束后,对好的方面给予充分鼓励,不足的地方与其探讨,帮助她改进。另外,利用课余时间与她共同探讨教学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经过培养和指导,她能够积极参与听课,认真做记录,汲取经验,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取其精华,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显著。

3、科研方面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课题,辅导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实践,在科研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配合导师进行了相关课题的基本科研资料的收集工作,提高了自己的科研素养。同时协助导师进行毕业生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指导工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导师 篇5

导师谈:“联系导师一定要注意方式”

汤勤福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历史学博士

每年都听新入学的硕士生谈起“报考经”,我感到有必要谈谈我们作为导师的看法。

考生首先要了解学校专业设置与导师的基本情况。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报考外校的考生囿于主客观条件,对所报考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了解学校某学科的基本设置与学术力量,不知道导师研究领域与主要成果。因此,虽然一些考生也被录取了,但对今后学习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比较容易解决。现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并了解某些学校、某些专家学者的情况。例如,到所报考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情况。若对某位导师有兴趣,还可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或许会得到更多资讯。同时,可以通过某些专业网站获得大量信息。如上海师范大学域外汉文网站的“论坛”中,有一栏目叫“学者风采”,里面收录1300余位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的`情况介绍,在此,可以十分容易地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考生了解导师的基本情况后,便可以正确确定自己的报考方向、选择导师。其实,作为导师,也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

但是,招硕士与招博士不同。大多数导师招收博士生,会将考生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选择,事先通过各种渠道对应考学生进行了解,甚至还要求考生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寄来阅读,以便确认其有无培养前途。而招收硕士生情况则大不相同,若非本校考生,导师无法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报考、无从确切了解报考者的基本情况,师生双方在复试前都十分陌生,既不利于导师选择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正确“推销”自己。

就我了解,绝大多数导师十分愿意在招考前了解考生,以确认考生有无培养前途。但是,由于他们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在我看来,考生虽然确实有必要与导师联系,但一定要注意方式。例如,一些求学心切的学生会反复打电话与导师联系,假如有若干位这样的同学与一位导师联系,那么就会影响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乃至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比较合理的联系方式是通信。学生可在信中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历届生可介绍工作单位与经历)、本科所学过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题目与要点、曾经阅读过的主要书籍等。若导师有兴趣,便会与你联系,一旦该考生进入到复试阶段,成功率会高一些。例如,今年我校某专业就有一位导师,在与调剂考生进行联系时,发现该生大学毕业论文与自己的研究课题完全一致,马上要求该生把毕业论文寄来,阅读后十分满意,最后的结局是双方都希望得到的结果。

一些考生通过种种途径得知导师的联系方式,便会想方设法了解某些信息。作为导师来说能理解考生迫切的求学心情,但决不能容忍过分的要求。例如,一些初试合格的学生,会通过电话、邮件、乃至导师的同事、熟人来了解复试的内容、复试导师的组成等等。绝大多数导师对此是反感的,因为这不利于了解考生的正确情况、不利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招生工作。据了解,大部分导师不但不会泄漏复试内容,反而对这些考生会有一些抵触反感情绪。还有一些考生反复询问复试的方式、复试的项目、复试参考用书等,其实这些内容在招生简章上都十分明白地刊登着,考生自己不查,反而要求导师来解答或告知。这对考生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你自己都不会查阅有关公开的、十分容易查阅到的资料,今后如何去查找更为难找的资料呢?这类学生的能力往往会受到导师的怀疑。我对这类学生的回答一般是:自己去查招生简章!在我看来,到了复试阶段,考生最好不要与导师联系,凭自己的真实本事来竞争最好。

导师 篇6

【中文摘要】代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变革,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不断的加强与改进德育教育,开创新的德育工作思路与方式,积极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探索有效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情形下,在普通高中尝试实行“德育导师制”是适应学生不同需要和个体差异的有效形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为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提高一个基本的研究模式,也有助于指导德育实践的创新。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德育导师制度尤其是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在国内外同一领域实施现状,同时也界定了德育、导师制和德育导师基本概念,明确了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有益尝试。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目前普通高中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普通高中德育管理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高中德育导师制。在必要性方面:

1、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2、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有效性;

3、适应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需要;

4、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5、尊重学生个性,实现学生健康发展;

6、尊重学生个性,实现学生健康发展。在可能性方面:1.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导师制度的可行性;

2、新的课程改革和国家的重视为导师制实施的创造了条件;

3、社会教育资源可以为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提供积极帮助;

4、各级各类德育导师制可以成为普通高中德育导

师制的有益借鉴。因此,在普通高中的德育导师管理和尝试,在实现“教书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论文的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在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具体措施。构建新型的“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体系主要包括:首先提出了实施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其次介绍了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具体步骤:从德育导师步骤来看重点要做好宣传工作、明确导师的职责、确定德育导师的人选、建立相关的导师制度等。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所确立管理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与反馈。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对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度的几点思考。在普通高中推行德育导师制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依然要处理好一些问题:关于德育导师制度的定位问题;关于德育导师的评价、考核问题;关于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导师制问题等,在实践中通过对以上问题深入探讨反思,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扩大导师群体队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英文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demands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nationwide, the pursuit of all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dvocating the human-oriented idea, has becom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how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create a new moral education idea and mode, actively broaden channels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explore the 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 mode has become has become school is urgent.In this case, in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try “moral education system executes is adapting student different need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effective forms.Through this topic research hope f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to improve a basic research pattern, also conduce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of innovation.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Introduces the moral tutorial systems especially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ame field research status, simultaneously also define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er basic concept,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beneficial attempt.The second part of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present average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execut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For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itu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ective way of moral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In necessity aspects: 1st, to our country the juvenile moral situation;oppugning the 2, improv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validity.3,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the need of curriculum reform, 4, education idea, promote transformation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5, respect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realize the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6, respect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realize the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In possibility aspects: 1.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decided the feasibility of tutor system, 2,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national attention to create conditions of the tutorial system implementation, 3, so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moral educ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active help;the implementation of 4, at various levels and moral education system can become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of beneficial reference.Therefore, in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eacher management and attempts to realize “teaching”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ealth development provides a good management mode.The third part of the thesis discusses how to implement in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concrete measures.Establishing a new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first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verage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of guiding ideology, the basic principles.Secondly

introduces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implemented system of the specific steps: from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er steps to see the key point is to do propaganda work, clear mentor’s responsibilities, determine the candidate, moral education teacher establishment relevant tutorial systems, etc.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by management system in practice need to constantly perfect, for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nitoring and feedback.The fourth part is to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implemented mentoring some considerations.In ordinary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is feasible and necessary, bu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we still have to deal with some problems: the moral mentoring localization problem;Moral educ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evaluation problem;About of different types of schools,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the student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moral education system problem and so on, in practice by on the above issues discussed thoroughly reflection,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from expanding tutor group tea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关键词】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 探索

【英文关键词】Tutorial system Moral education tutorial system Exploration 【目录】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4-6Abstract6-7

引言10-1

2中文摘要一 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度在国内外实施现状10-1111-1212-2

3二、核心概念界定第一章 普通高中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普通高中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12-17

(二)提

(一)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12-13高学校德育管理有效性13-14改革的需要1414-1515-16

(三)适应新课程背景下课程

(四)弥补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五)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六)尊重学生个性,实现学生健康发展16-17

17-2

3(一)高中学

(二)新的19-

21二、实施普通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可行性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导师制度的可行性17-19课程改革和国家的重视为导师制实施的创造了条件

(三)社会教育资源可以为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提供积极帮助21-2

2(四)各级各类德育导师制可以成为普通高中德育导

第二章 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体系的构师制的有益借鉴22-23建23-2723-2

4一、实施高中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2

3(二)基本原则23-2

4(一)做好宣传发动24

(三)确定德育

二、实施高中德育导师制的步骤24-27工作2

4(二)明确德育导师职责

导师人选24-2

5(四)导师和受导学生实行互动25

(五)建立相关常规制度25-27

(六)组织和管理27

一、关第三章 对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几点思考27-37于正确认识德育导师制度的定位问题定位27-28

27-28

(一)自身角色

二、关于德育导师应该

(二)对象定位28注意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8-30主任的关系28

(一)要协调好德育导师与班

(二)处理好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与受导学生的关系28-29其它导师的关系29-3030-3

3(四)正确处理与

三、关于德育导师队伍建设问题

(二)德育

(一)德育导师人选的确定30-

3131-33导师聘任、变更问题题33-3

4四、关于德育导师的评价、考核问

五、关于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不同形

34-3537-38

六、关于德育导师制度的落实问题附录一38-39

致谢47

导师 篇7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一直秉持的是单一导师制, 即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遵循导师负责制, 学生在读期间的所涉及到的所有学习和生活事务, 导师都是第一责任人。然而, 随着高校扩招, 国内有些师资缺乏的专业甚至出现一个导师指导十名以上学生, 单一导师指导模式的弊端已经日益突显, 当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时, 会导致导师形同虚设, 其在上课和科研之外, 并无过多精力指导学生, 学生多在“散养”状态中毕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不断学习和探索, 为弥补单一导师组制的缺陷, 导师组制顺势而生, 并在许多高校中逐步推广。研究生导师组培养模式是由少数知识互补而又相互关联、为实现特定目的而承担相应责任的多位研究生导师组成研究生指导团队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人员构成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由传统校内同专业或者学科人员组成, 另一类则是将校外导师资源充分利用, 由校外和校内导师合作组成, 这两类为便于日常管理, 均需设置组长一名。

相较传统单一导师制, 导师组制具有明显的优点:1.不再拘泥于一个固定导师, 导师组成员均是学生的指导教师。2.论文创作多人指导, 学生可以学众师之长, 不必再为自己论文不是导师所长而困惑和苦恼。同时, 校外导师的加入, 可以使学生跟随导师拓展校外人脉, 了解外校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对整个学术形势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3.学生之间学术交流增强, 破除门户之见。

然而导师组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其缺陷。导师组形式化是导师组培养模式的最主要的障碍。若导师组内权责不清晰, 导师组众多教师共同管理学生, 极有可能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 无人管理学生的局面。

针对单一导师制和导师组制的不同优缺点, 笔者认为在现实培养中分阶段将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是最佳选择。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 在学生入学之初, 论文选题确定之前, 以导师组制为其培养模式。第二阶段, 学生在确定论文选题至完成论文答辩, 这一时段实行单一导师制和导师组制相结合模式。

第一阶段, 导师组内实行学生主动约导师或者导师约学生, 以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 定期举办读书会或者集体讨论、谈话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学生师从众多老师, 能够发挥集体优势, 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1]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发展结果, 但是为防止导师组形式化, 在导师组制实行时务必注意以下关键几点。1.浓厚的导师组文化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导师组要注重进行团队建设, 所有导师对于本组内的学生都应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导师们对学生培养阶段所涉及的:招生简章制定、招生复试录取、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制定、学生中期考核 (开题资格考试) 、毕业论文选题、课程论文指导等需要进行全身心参与, 并且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内外会议和国际交流学习、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增强社会实践经验。2.导师组内部分工应该做到权责明确。其一, 导师组聘请组内有威望的导师担任组长, 这样便于组内管理, 尤其在遇到分歧时, 可以有效的进行协调统一。其二、导师组成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需要定期进行沟通交流, 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制定下一阶段的指导方案。其三、对导师组工作进行监管、协调机制。导师间取长补短、相互团结合作为学生。

第二阶段,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 逐渐熟悉了自己的学术兴趣所在, 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论文选题, 而后根据自己的论文选题再去选择与论文选题相近的导师作为日后学习的主导师。这样在论文写作阶段, 主导师便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负责人。但是, 该阶段并非完全脱离导师组制, 学生在主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 在需要的情况下, 也可以就论文创作或者其它方面的问题请教导师组的其他老师即副导师, 主导师和副导师应该相互交流配合, 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创作。

综上所述, 单一导师制与导师组制在独立运行时均有各自明显的优势和劣势。高等教育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 为此目标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 将二者相互结合, 取长补短, 灵活运用。这一实践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是, 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最终目的能够得以实现。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之学术启蒙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才能确保未来学术之路发展顺畅;二是, 导师组制实施过程中学生一起学习, 这样不仅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而且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三是, 导师们通过齐心协力辅导学生, 多视角、全方位的来了解研究生, 从每个导师的角度来发掘研究生的潜力, 促进其在擅长的领域进一步发展、在欠缺的方面得到增长。此外, 对于学生有进步的方面要及时基于鼓励, 使学生能够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下一阶段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意忠, 论导师团队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130-134.

导师 篇8

摘要:学生成长导师制,作为一种基于全员德育下的德育新模式,因其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更能适合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而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成长导师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效导引、精准导引、灵活导引是学生成长导师帮助学生得以有效改善、稳步提升的三个重要出发点与落脚点。

关键词:成长导师;导引;有效;精准;灵活

G63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高考模式改革日渐铺开,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差异;重视全面发展,鼓励培养特长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学生成长导师制,作为一种基于全员德育下的德育新模式,因其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更能适合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而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成长导师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围绕这个问题,从有效、精准、灵活三个方面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有效导引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效性实质上是体现为学生成长导师对受导学生导引的有效性,即有效导引。因为学生成长导师参与德育工作是基于全员德育的前提,借助导师结对(一对一般是一个导师与数个学生结对)的模式,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等环节来完成对受授导学生的德育教育的。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效性即有效导引是一种工作的思想、理念,应该贯穿整个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强调、突出学生成长导师“导引工作”的有效性,学生成长导师才会想方设法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导引,千方百计去谋划如何自始至终地保持有效导引。否则,只会得过且过甚至浑浑噩噩地等待指令“被动式”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工作,让有效导引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成长导师的日常培训,帮助学生成长导师深刻认识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效導引的关键作用,牢固树立“有效导引”的观念,让“有效导引”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导师的脑海,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指引他们前行。

二、精准导引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扶贫要精准,要扶到点上、根上: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 2014年10月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时,第一次提出了扶贫应“注重精准发力”; 2015年1月,在考察云南省昭通市时提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正所谓“治病必须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射箭必须有的放矢,才能箭无虚发”。要有效“根治”贫困,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扶贫工作必须精准,同样学生成长导师工作要有效,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导引也必须精准。

精准导引是指学生成长导师在开展辅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生活指导还是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方面都必须讲究工作的针对性。

精确导引首先要解决导引对象的针对性即谁的问题。虽然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法律规定人人平等,教育公平是当今的热点与焦点,但是在学生成长导师的导引中并不是每个受导学生都是必须接受导师的导引。事实上常常是很多的优秀学生非但不需要导师的导引,反而成为导师的助手,协助导师开展有关导引工作,成为其他受导学生的“小导师”。显然,“大水灌满式”的导引是不负责任的,无论对不需要导引的学生,还是对真正需要导引的学生。唯有把真正需要导引的学生确定了,导师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有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才有可能让他们得到有效的帮助。

三、灵活导引

“德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规律可循。德育方法贵在灵活多样,德育之树更易开花结果”。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构建全员德育体系,作为德育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其中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导引也要求突出灵活性或遵循灵活性原则。这不仅是因为学生成长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导引是一种德育行为或德育行动,而且因为“精确导引”中提及的 “导引内容的多样性”“导引方法的针对性”。

灵活导引是指学生成长导师在开展辅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适时而动、因地制宜依照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关要求因材施教。

灵活导引是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一个基本策略、基本要求。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决定了必须灵活导引。学生成长工作导师的工作内容从宏观上看是固定的,但在微观上即落实到每一个受导学生身上或具体的工作环节上则是不固定的,是变化或者是有差异的。如果面对变化、差异还是一成不变地执行原来的规定,如不看学生具体情况,所有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都是围绕“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基本内容去开展,这样就很容易陷入“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怪圈,甚至出现“吃力不讨好”“不有付出少回报乃至没回报”的尴尬。如一味为了工作的完整性对只需要在精神上予以引导的学生还是不遗余力地在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方面努力,肯定没有根据实际地侧重精神引导那样的效果好。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以及方式方法从工作指引角度看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工作思路是有指引的,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则是要变通、有变化的。如关于学业辅导方面,学校是有固定的要求,如时间、地点、场所模式等都有相关规定,你如果墨守成规地为落实有关要求而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地予以调整策略、方式去开展相关工作,要大幅度地提升受导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生活指导还是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方面都必须讲究工作的灵活性,即导引方法和导引内容都要因人而异,导引时间、导引场合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安排。

影响或制约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因素是多样、复杂的,但是有效、精准、灵活是其中的关键方面。“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扯鼻子”,解决问题只有抓住关键,自然就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陈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5年25期

上一篇:龙年吉祥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五单元测试卷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