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2024-06-28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共8篇)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篇1

1 国内研究情况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上世纪20年代, 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展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 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 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被提出。在上个世纪80年代, 由于经济全球化推进所造成的以劳工问题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经济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会运动而重提企业社会责任。

Buchholz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指出:第一, 在处理社会责任问题时, 企业应如何配置资源、使用资源;第二, 企业如何有责任心地作出对社会有益的决策。

Wartick和Cochran认为社会责任由社会决定, 企业面临经济责任、公众责任和社会响应等方面的挑战。企业的职责是:第一, 识别和分析与企业责任有关的社会期望变化;第二, 对社会变化的响应提出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 对相关的社会问题作出恰当的响应。

1.2 企业危机管理

Barton在企业层面对危机的概念进行阐述, 认为危机是重大的、不可预测的并有着潜在负面结果的事件, 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破解企业危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法和技巧, 美国危机管理大师诺曼·R·奥古斯丁提出了危机管理六阶段论。这六个阶段分别是: (1) 危机的避免; (2) 危机管理的准备; (3) 危机的确认; (4) 危机的控制; (5) 危机的解决; (6) 从危机中获利。“PPRR”模式把危机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爆发时的应对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

在我国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危机发生时, 企业必须要有具体的应对行为, 包括建立应变总部, 制定应急计划等。危机意识淡薄与危机信息预警系统不健全, 导致反应迟钝且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

2 什么是危机管理

在商战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当今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发展面临空前挑战。若企业对风险把握稍有不慎, 就会引起决策失误, 便有可能引发在商战中风险, 无时不有巨大的企业危机, 带来灾难性后果。

危机管理就是要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 在危机中发现有利因素, 把握危机发生的规律性, 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与艺术, 尽力避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并且能够缓解矛盾, 变害为利,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美国“911”事件, 如果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恐怖分子还没有劫机时, 就已破获恐怖分子的阴谋, 并绳之以法, 在灾难还没有发生, 就被遏制这才叫做危机管理。

3 企业危机管理的必然性

古希腊哲学家讲过, 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中度过的。危机的出现, 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避免的。《财富》的500强企业中80%的CEO认为, 现代企业界无法面对的危机, 就如同死亡一般,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有55%的被访者认为危机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 而危机困扰公司的时间平均历时8周年。

企业危机爆发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扩展,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则有可能使一个微小的危机发展成为危及企业生存的重大危机。

4 企业如何有效的进行危机管理

现代企业离不开危机管理, 没有危机感才是企业最大的危机。对于企业来说, 没有危机意识, 单纯的“硬性危机防御体系”是无力的, 超前的、无形的、全面的危机意识才是企业危机防范中最坚固的防线。一般情况下, 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 可以把危机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危机前管理、危机中管理、危机后管理。同时, 在危机管理的每个阶段都要根据危机的发展情况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反馈。

4.1 危机前管理

在危机预防中, “病原”的发现和根除是非常关键的。发现和根除“病原”, 能成功避免危机, 这涉及对组织管理模式的挑战。比如在2008年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 以至于导致了整个奶粉行业的空前危机, 往饲料中加三氯氰胺成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 奶粉企业不是不能检测出来, 只是被“潜规则”所麻痹;也不是没有发现可能导致企业危机的潜在因素, 但是没有承担责任, 结果为了赚钱而不惜危害婴儿。反之如果有的企业把这危机的苗头消灭掉, 那么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机会。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企业要想有较强的“免疫力”, 就必须加强危机的预防。预防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将危机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 致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 种种问题的累积就会导致企业经营或生存危机。“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危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征兆, 对企业危机进行管理, 就是要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和预警系统, 有效地侦测、识别这种征兆, 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稳妥的处理。

根据需要企业可以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危机管理中心。它是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高层以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存在, 由最高领导者担当委员会主席, 并从各个职能部门抽取核心的管理骨干担当委员。危机工作小组的目的在于有系统、有计划地收集危机信息、处理危机因素, 使危机防患于未然。比如:麦当劳就有一支危机管理队伍, 责任就是应对重大的危机。这支队伍是由来自于麦当劳营运部、训练部、采购部、政府关系部等部门的一些资深人员组成。在这个团队中分工明确, 要求快速、专业、有效的处理危机, 这样危机处理的好, 危机就会变成生机, 问题得到解决, 并且也会得到顾客的认可。

4.2 危机中管理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通过公关的手段阻止危机的蔓延并消除危机。在危机管理中千万不要忽视媒体的作用。成立危机公关小组, 危机产生后不能回避, 要大胆地面对, 尽快成立危机公关小组, 对危机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媒体分析, 公关小组必须把危机按其对企业潜在的危害程度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处理、汇总, 比较哪一类危机会导致媒体关注, 采取相应的策略;选择新闻发言人, 危机发生之时如果媒体采访企业的人越多越容易出现口径不一, 所以迅速选好新闻发言人, 有助于统一对外口径, 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发布公开信, 避免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召开新闻发布会, 既要充分准备, 又要及时反应, 避免给谣言可乘之机。

在企业内部与员工的沟通。在企业的所有内外部公众中, 员工是最复杂也是最敏感的。他们关心自己的工作、前途, 进而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与员工沟通的首要工作是稳定军心, 以免耽误了危机以外的领域的正常工作。

危机管理的外部沟通更为复杂和难以控制,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 媒体对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加速、放大和扭曲的效应。危机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在公众面前怎样进行有效交流。毕竟, 外界对危机的看法依赖于他们所收到的信息。危机发生后, 外部沟通的对象主要是:消费者、社会公众、经销商、政府部门、竞争者、权威机构。

4.3 危机后管理

当危机基本恢复以后, 企业往往认为已经为危机耗费了太多的精力, 不想再为危机耗费更多的力气, 然而, 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企业有必要好好总结, 吸取经验和教训。此外, 危机管理评价是指当对危机的处理暂时完成后, 还需要进一步消除社会影响, 重塑企业形象, 并且认真总结在危机发生时期处理的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为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借鉴。

所以说企业面临危机是常态, 企业能够坚强的活下来并壮大起来需要很多因素, 但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任正非的那句“冬天一定会来的, 谁有棉衣, 谁就能活下来”很经典。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研究 篇2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在数量及规模上都有了大幅扩展,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主线,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制约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要提高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

一、现阶段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

首先,物流企业预算管理效果不佳。物流企业业务活动涉及面较为广泛,如物流企业物资的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信息数据,这就需要物流企业一方面做好物流网络的一体化建设,以做好业务流程及财务信息数据的对接;另一方面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相应的收支及现金流预算。但从实际情况看,受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环节较多、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预算可执行性不高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收效甚微。

其次,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环节权责利不够清晰。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作用及地位较为显著,在该环节系统构建上,面临如下问题:1.受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度及健全度不高的影响,会计核算较易出现财务信息失真问题。2.由于会计核算环节没有设置相应的预警及监督机制,增大了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的几率。3.负责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在权利、责任及义务认知上不够清晰,出于成本节约的考量,物流企业疏于对会计核算岗位进行细化分工,岗位兼任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及业务运营面临较大的风险隐患。

第三,物流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流动资金管理是物流企业获取利润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纵观现阶段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由于物流企业没有采取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在资金使用及调配流向上,简单依赖财务报表等数据,一方面无法全面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及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如财务报表编制出现偏差,会进一步对物流企业管理者的经济决策的准确制定造成阻碍。而在现代物流企业流动资金的具体管理环节,受制于物流企业经营特点,如分公司数量较多等,会导致流动资金的归集、调配、预算及管理上较为滞后,既会造成流动资金的闲置,又可能因资金调配不规范,预算失准而引发资金的浪费现象,最终导致物流企业流动资金利用率及管理质量低下。

二、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途径分析

1.完善财务预测、预算管理及财务决策模块,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

针对物流企业业务特点,要强化财务管理的事前财务预测工作,通过对物流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总业务量、利润表项目等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确定物流企业融资量,然后借助回归直线方程对物流企业业务量及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量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最终测算出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额度。在物流企业预算管理及财务决策环节,要充分重视预算管理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结合物流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企业各管理部门及岗位人员的预算管理职责加以明确,并做好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指标分解、预算执行过程,如收益、成本费用开支、现金流信息的控制、预算执行效果评价及纠偏等,使物流企业预算管理能够得以真正发挥其财务监督及财务控制的作用。在现代物流企业财务决策模块,可以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着力构建及实施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机制

在现代物流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物流成本管控及利润的分配等诸多环节中,涉及到大量的流动资金及业务利润,要对这些资金及利润进行有效管理及控制,进而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资金利用效率,应着力构建及实施现代物流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机制。相关要点如下:1.保障现代物流企业下属分支机构资金使用基本需求,在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基础上,探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2.财务集中管理要覆盖物流企业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信息分析、财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并对上述方面制定相应的财务集中管理方案,一方面理顺现代物流企业总部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及流程;另一方面要借助于企业流动资金的集中管理及实时监督,达到财力集中而又不损害各部门财会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3.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企业在业务上分布较为广泛,需要对物流市场需求方的业务需求加以实时判断及响应,也需要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做好相应的信息数据传递及共享,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企业注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在現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上,一方面要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进行升级,并将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贯穿到现代物流企业各管理部门及岗位中,以便及时收集整理财务信息数据;另一方面要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突出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财务信息数据分析计算等模块的功能,使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在信息化技术保障下,实现更加精准全面的管控效果。

三、结语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及综合性,需要根据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业务及资金管理活动特征,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系统架构。在现代物流企业具体实施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实践时,要注重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等多个模块加以完善,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振江.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14,(6):114-115.

[2]张乐.关于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88-89.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也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它更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相比,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主要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其职能更为广泛,它能科学的筹划企业未来,使企业能够朝着更明确的目标前进。自从1994年以来,全国电力系统通过企业自身内部改革,进行的资产重组以及境内外公司上市等,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产权不清等问题,同时也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因此,如何加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协调好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我国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1、我国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信息科技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为了增加自身在企业间的竞争力,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正在朝着突破单纯的以数据记录以及账目核算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传统工作形式进行管理工作,从而为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最大的努力。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改革财务会计管理体系,逐渐在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中增加了收支计划、监督资金运行以及健全核算机制等的工作内容。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经验相对薄弱,有些企业忽视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片面追求企业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久而久之,企业不仅得不到长期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自身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我国现代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给予的关注和重视之外,企业自身也应该做好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工作,从而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

2、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监督机制仍不健全、不完善,不管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监督还是企业外部监督,都是如此。这主要是由于财务会计监督大权基本掌握在企业内部管理者手中而造成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人员主要是由企业所聘任的属于本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组成,这些企业管理者掌握着整个企业的人事、工薪等权力,这就使得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程序流于形式化,真正的监督落实不到位。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其执行者就是注册会计师,然而,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经过了一层层的会计等方面的业务理论考试,但是,能真正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仍然是少之又少。再加之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及腐败现象,也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评定流于形式化。

2.2 企业财务会计造假、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企业由于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较为薄弱,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再加上企业财务会计外部监督不力等因素,促使很多的企业财务会计出现违法、违规等的现象。有些企业甚至无视国家的相关法规、原则以及制度,通过各种不当手段非法筹资、非法投资、乱调账目、乱发工资和奖金;严重的甚至会偷税漏税,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在会计凭证及账目上做假账等。企业财务会计造假、违法和违规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现代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对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干扰,阻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3 财会管理人员素质低,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才严重短缺,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就财会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及人才短缺而言,各企业其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在岗财会管理人员素质较为低下、工作能力差,无法做好其本职分内工作;有的岗位空缺,不能做好该岗位应做好的工作,从而无法实现内部牵制作用;有的企业只是低薪聘用那些兼职人员来做财会人员该做的工作,只能完成简单的记账、核对数据等工作,对于较为复杂和深层的工作则不能完成。这样的财务会计管理是盲目的,走过场,流于形式而已,根本没有发挥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应有的积极作用。

3、加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对策

3.1 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和制度

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其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者只有站在高处,为企业的长远目标打算,从长远的经营目标着手,运用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等一系列活动制定出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使自身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更是如此,财务会计管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首先就是要健全和完善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和制度,再者要本着科学管理的原则,摒弃过去陈旧的财务会计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内部设定责任中心,进而营造出一种管理较为规范、奖罚较为分明、运作较为高效、管理较为科学的文化氛围,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竞争提供坚实的竞争力和后盾。

3.2 加强财务监管力度,遏制会计造假等行为

财务会计造假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内部公平及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不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造假行为,要予以严厉的打击。由于财务会计造假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即:自身原因和外界原因,因此,我们要提高企业的诚信度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企业要从大局着手,从长远着想,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自身的生存环境及其存在价值,要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屹立于市场上;第二,作为一个公民,能生存,就一定要纳税,故企业的高层领导人一定要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积极纳税,对于其他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各种违法、违规以及造假行为要进行劝说和举报。同时,企业和政府也要加大相关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的诚信教育,从而坚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操,最终使从业人员在根本上消除造假、违法和违规的主观意念。

3.3 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培养会计人才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而财会管理的质量则主要由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所决定。对于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要求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是高层次的、复合型的人才。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的强化,从而提高财会整体人员的素质,培养更出色的财务会计人员,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综上所述,通过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财务监管力度,遏制会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培养会计人才,对加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有积极作用,能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 1(19):79-81.

[2] 王丽香.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途径分析[J]. 现代企业文化,2010,17(165):117-118.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篇4

摘要:近几年“一带一路”的兴起让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纷纷掀起了改革浪潮。大部分企业都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浪潮中,对原有的经济战略进行了逐步的调整,由最初将国际经济目标盯紧欧美市场,逐渐转向东盟国家。企业在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号召的同时,也在改革中一步步谋求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企业管理;经济环境;模式研究

21世纪初,中国面向世界发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号召,获得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借此契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面向国际,我们将他们称之为“建设者”。“一带一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东连亚太经济圈,往西连接欧洲经济圈,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44亿人口和全球过半的经济。

一、企业战略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一带一路”是一幅蓝图,规划着中国未来应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和增加地区影响力。很多企业想要在这幅蓝图上画上自己的脚印,想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许多企业为了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了相关的企业管理战略。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进步性意义,“一带一路”的发展让及时抓住机会的企业在获取更高利润的同时走出了中国,面向国际,提高了国际声誉,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一带一路”经济环境下企业在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严重不对等对企业内部的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而最初开放的只有沿海地区,例如深圳,广州等海上便利的地区。对内陆地区,大多数企业都不知道如何获取外面的经济信息,就算知道也不知道如何与外面的经济产生联系,紧紧抓住手中的信息为自己获取利益,所以就产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对等。企业管理地区性分化严重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碍因素。最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沿海地区就率先发现了机遇,对企业内部进行了改革,让企业内部来适应“一带一路”的经济环境,从而在获取更多的利润的同时提高了国际声誉。

2.企业战略改革遇到的阻碍

内陆和西部的大多数企业在面向国际市场时,发展经验较少,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较大,企业管理创新环境不浓厚,相对于沿海地区,缺乏管理创新的模式。很多企业管理者创新理念不浓厚,找不到企业的短板,在制定企业战略时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3.企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虽然资源丰富,但是这些资源不能及时转化为财富。为什么呢?因为资源是国家的,大部分“一带一路”的经济资源都由国有企业在垄断经营,很多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源,在经济上得不到及时的发展,造成了国内经济严重不对等,企业发展严重受到影响。

4.管理人才分配的不均等

现在的管理人才基本上属于高校毕业生,但是一般的高校毕业生出了社会之后都会选择自己创业,创建自己的公司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很少有专业的管理人才去企业上班,帮企业谋求利益,这一问题在内陆和沿海地区更为突出。专业的管理人才要不自己创业,要不到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就业帮国有企业或外企谋求发展,很少有人到内陆或者西部地区去。“一带一路”虽然是一个国家积极推崇的经济发展政策,但是最先受益的是沿海地区,内陆和西部地区都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人才分布不均等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一带一路”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战略的对策

在当前“一带一路”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与经营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自身的制度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优化与升级。并且,基于当前特殊的发展形势,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中保持其独特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发展。除此之外,企业不仅要在大的发展方向中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以及龙头企业积极的进行引导,使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一带一路”的经济环境下登上新台阶。[1]

1.协调沿海及内地的经济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由于沿海及内陆地区在地域以及文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其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由于其特殊且优越的地理环境,能够依靠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跨国经济合作,从而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内陆城市,由于其交通以及对外交流相对于沿海地区较弱,所以部分基础设施薄弱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沿海城市。所以,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一带一路”倡仪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就必须协调好沿海及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沿海地区在大力发展进出口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与内地城市建立起经济互助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内地的经济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在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发展力量。

2.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企业在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方向以及企业资本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竞争与发展。而在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企业往往会占据大量的企业资源,而其它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会由于市场占有率较小,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如果不合理的话,也会造成企业的发展压力。这就需要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使得企业在发展竞争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资源分配,使企业能够在不断的竞争中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与资源共享。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背景下,其本身就能为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带来便利条件。直接使企业在管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特殊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3.合理分配人才

人才的合理化分配是能够保障企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在当前“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由于地区间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人才没有实现良好的分配与利用,所以为了更好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合理分配人才,使人才都能够居其位、谋其事,使其能够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与影响,最终改善市场的经济发展形势,使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提升其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根本的创新与发展,最终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的氛围,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创新与发展,就应当充分把握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特殊的传递性,来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升级,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力量,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篇5

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互动研究 作者:琚琳晶 席升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许多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而企业文化建设又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只有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大力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互动,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导向作用;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70.7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构成要素,内容,特征和评价,加强认识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系统要素

构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系统要素主要包括:什么是财务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如何产生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财务管理管什么;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五类问题可以由财务管理的本质、假设、目标、要素、程序和方法这五个基本理论要素来回答。

(一) 财务包括财务活动的组织与财务关系的处理, 其本质是对资金投入、产出活动的组织及其所形成财务关系的处理, 财务关系以财务活动为载体。 (二) 财务管理假设说明财务管理的发展基础和产生原因, 它是联系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要素、程序和方法等理论要素的中介。 (三)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它的目标从属于企业管理的目标。 (四) 财务管理要素是回答财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 也是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问题。 (五) 财务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是解决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 是指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旅行财务管理职能而应具备的程序和应用的方法技术。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追求财务目标和关系的创新、做好企业筹资和投资的管理、企业的收益分配和财务指标的分析。

二、市场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特征和对主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评价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达成共识, 就必须寻求一个能够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优缺的科学评价标准。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 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既能够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 又能够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如下五个特征:

1、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

在经济社会中,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主要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这种规律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却有很大的差异。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企业, 当然应使它的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只有这样, 目标才能有现实意义, 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也只有这样, 目标才具有中国特色。

2、统一性。

所谓统一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使制约企业发展的、与目标有关的几个主要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该特征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框定在企业范围内。企业是由所有者 (股东) 、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组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 他们又各自带着不同的经济利益目标来创办企业。既然如此,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 这三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目标必须予以体现, 并且应使这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统一。

3、货币性。

所谓货币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 必须能够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资金, 反映经济价值必须能以货币度量。

4、明晰性。

所谓明晰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概念清楚、措词准确、内容明确。目标具有明晰性可使目标管理方向明确、便于分解落实、有利于目标完成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

5、可控性。

所谓可控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密切相关, 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 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具备这五大特征, 才能说它是科学的, 如果它缺少某一、两个特征, 该目标的科学性将会大打折扣。

(二) 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

下面对所概括的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 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

1、利润最大化目标。

从目标管理角度看, 它也符合货币性、可控性特征。但是, 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 这就与目标应具有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统一性和明晰性三个特征不太相符。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 它的最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 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在股份制或公司制企业, 用股东最大化目标替代利润最大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确实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 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但是该目标也存在重大缺陷。它的适应范围很窄, 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最主要的还是它有违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 有些学者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取而代之。但仔细分析起来, 它的缺点更多。第一, 它有违明晰性特, 这里所讲的企业价值究竟指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第二, 它没有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干什么, 这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太相符。第三, 它未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明确下来, 这也有违统一性特征。第四, 该目标很难实现分解, 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第五, 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太多, 好多外部因素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控制, 这也有违可控性特征。

为了评价财务管理目标而设定的各种评价指标, 每项指标都有它的优缺点, 在实际工作中应综合运用, 要体现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征。

总之, 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 重视资金的管理, 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 讲究资金的使用效果, 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 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使企业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亚光, 饶翠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剖析[J].财会月刊, 2003, 18

现代企业的金融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金融;管理;作用

目前,现代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在这一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进行金融管理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对于现代企业的金融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分析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等方面出发,对于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进行了分析。

1.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得到发展。众所周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金融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循环系统,并且金融系统本身也在不断的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在这一前提下是否能够将金融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则是直接的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企业金融管理中的的各项活动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因此这也说明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把握住金融管理所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可以起到促进企业适市市场环境变化的作用。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调节和变革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外部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最终能够有效的达到“适者生存”的目的。其次,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否顺利的把握好企业的金融管理实际上会关系整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能够让企业在拥有一定的资金做支撑的前提下更好的获取自由资金、银行借贷和金融市场融资,最终能够让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在市场发展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

3.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对于提升企业资源利用合理性有着很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在现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想要正常进行经营运转则需要金融活动来做保障。在这一前提下企业是否能够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则需要企业自身对外部市场大环境的把握和判断。其次,企业在合理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来做好金融管理工作,最终能够起到让金融活动为企业保驾护航,不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作用。

二、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要点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的工作要点有很多,以下从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针对企业在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迅速的成立其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吸收专业金融管理人才对企业金融进行管理。其次,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明确分工和责任,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企业资金流动、借贷情况等进行专业管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与此同时,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还应当着眼于解决改善企业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汇总实行合理有效的信用评定政策,从而能够建立起更加规范化预算编制体制,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2.完善預算编制工作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对于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资本,财务等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并且在此基础上严格的按照预算编制进行经营活动,从而能够对于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与考核。其次,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持续的规范企业预算编制,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企业信用评定等级评定。与此同时,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效益等有一个信用评定,这本身是企业之间合作的前提,与此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最终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并且可以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资金流失。

3.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支持。企业在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深刻的了解到信息就是财富这一金融系统的客观规律,并且以此为前提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在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在此次基础上更加有效的预知金融风险,从而为企业经营发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并且显著的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结束语

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融资风险的存在,还能够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助力。因此,我国的企业需要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自身的金融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才能够期待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松.改革完善我国宏观金融管理体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4,12(24):142-144.

[2]关迎军.用心的金融管理方式平定金融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4,3(07):136—138.[3]陈金婷.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中国金融管理的其实[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152—155.[4]周建松.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宏观金融管理体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2):120-i24.

作者简介: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篇8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增大,生态环境保护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重视的问题。以此为背景,阐述我国现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迫切需要,对于企业如何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发展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壮大必然要求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

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2009年12月7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揭幕,大会被认为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提出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物流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具体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会遇到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我国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

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业研究协会在1996年进行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CSC)或环境供应链(ESC)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无聊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环保角度出发建立的。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企业很少注意到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高,因此地球的整体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不管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坏。在经济快速的发展条件下,环境、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且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引入到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领域中,对两者进行研究整合。绿色供应链把环境保护融入到供应链中,以达到绿色制造为目的。充分利用具有绿色优势的外部企业资源,并建立战略联盟,使各企业分别集中精力去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绿色制造核心能力和业务。虽然绿色供应链是供应链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但由于涉及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材料的性能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因此它在技术上的要求比供应链高得多,理论上的研究也会复杂得多。绿色供应链拥有比传统制造模式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多的内容,因此需要继续的深入研究。

3、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的推进

绿色供应链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供应链体系进行改造, 形成环境共生型的供应链系统, 即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供应链、消费生活与供应链的单向作用关系, 在抑制供应链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形成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也就是要向绿色的循环型供应链转变。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供应链作业也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供应链, 是供应链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

哈佛大学教授 Nazli Choucri 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有效发展,它就不能忽视日益明显的环境信号,继续像过去那样经营„„对各个企业来说,接受这一责任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符合并超过政府和环境组织对某一工业的要求,能使企业减少物料和操作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实际上,良好的环境行为恰似企业发展的马达而不是障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让企业有能力充分满足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长远发展。当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说既是我国制造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三、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我国企业发展策略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这并不等同于“经济腾飞”。诚然,“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能带来的一夜暴富的短期经济效益,但当今的中国需要的是百年的伟大复兴而非十年的昙花一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把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走绿色供应链之路。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就是对其有益的探讨。这一模式要求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群体重视对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的宣传,社会层面上要求政府通过规范、引导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1、企业个体实施供应链管理主要内容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要强化节约企业的各项投入资源意识,帮助企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运营,从而做到本质上的环保,实现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①将绿色理念渗入到企业文化

企业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要树立绿色理念,变传统的以短期物质利益的追求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念,视保护生态环境为企业的基本任务,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要靠所有企业成员的一致认可,要把绿色理念灌入到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通过他们的有效沟通与配合, 利用信息流(包括商流和资金流的有关信息)与物流的有机协调, 实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体功能。

在发展的初期,管理层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具有决定性作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管理层要制定一系列的有关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等自身标准,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把绿色理念渗入到企业文化,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的环保意识,以期建立共识,促使企业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②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下,选择正确的供应商可以保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顺利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涉及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为新型的运作关系需要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从而使短期成本最小化;同时优质的供应商是绿色供应链的无形财产,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所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选择的供应商时应该把环境项目纳入自己的评价体系,从而保证与自己合作的供应商都具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另外,由于企业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就可以包括绿色意识。通过绿色营销与客户建立关系,并通过对产品监管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③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

制造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必然要综合考虑到环境影响和资源、能源消耗,从而借助于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制造工艺、管理技术,使得产品在生产、包装过程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制造。绿色制造要求我国制造业采取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工艺(制造工艺、废气处理工艺、污染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等,对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都要求较高。

2、企业群体重视对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的宣传 ①突出促销的绿色特性

绿色促销是通过绿色促销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可以通过广告对产品的绿色功能定位,引导消费者理解并接受广告诉求。通过企业公关人员参与一些公共活动,诸如发表文章、演讲、影视资料的播放等广泛与社会公众进行接触,增强公众的绿色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②绿色营销渠道策略的建立

绿色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企业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恰当的利益关系,不断发现和选择热心的营销伙伴,逐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注重营销渠道有关环节的工作。为了真正实施绿色营销,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

3、政府对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①制定和落实相应的监督惩罚管理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中环保规划方面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发了条例,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督,惩罚力度不够,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一点上,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环保立法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且严格执行。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有污染活动的税赋、减少收入所得的税赋、采取排污费、使用费、排污权交易等做法来使得行为主体的私人成本等于其社会成本。

②针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设备跟新给予政策保护和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有污染活动的税赋、减少收入所得的税赋、采取排污费、使用费、排污权交易等做法来使得行为主体的私人成本等于其社会成本。

③政府要注意绿色知识的宣传。

普通消费者并不能完全区分产品和绿色度价格等问题,因此在私人解决信息的成本过于高昂时,应该由政府来通过公共信息的方式来提供。政府应该宣传产品相关知识让消费者了解如何辨识产品的特征等。同时要在全社会宣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环保意识,未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把绿色思想贯穿于整个消费活动之中。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它深刻地体现出了企业的绿色形象,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与环境的协调,也必将成为代表21世纪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构建环境和谐型社会。

参考文献:

上一篇:编童话作文600字下一篇:管理小故事:?D群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