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2024-08-19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共10篇)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能力与情感:感悟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激发学生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3、过程与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置了“课前预习”、“课堂助学”、“课堂巩固”、“课后拓学”、“教学反思”五个模块的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自主体验、探究活动、案例情境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习过程】

一、预习初探:

(一)快快行动,书外的知识真有趣:

1、生活体验:观察生活,请你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科技产品?例举实例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2、想象天地:展现你的想象天份,想象你准备发明一样科技产品,使你的未来生活更美好。

3、图片收集: 上网收集有关科技产品的图片,准备创办科技小展览,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

(二)阅读课本,书本的知识真寻味:

4、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________________。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推力,是________生产力。__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6、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答:(1)现代科技给人们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科技改变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能举例说明科技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吗?

二、新课讲解:

(一)情境导入:探究话题——现代科技在身边

(二)师生探讨:

探讨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1、走进生活:交流预习题一,初步感受现代科技就在大家的身边,并举例说明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2、问题探究:交流预习题二,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

3、共同归纳: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探讨

二、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4、情境探究:阅读补充材料,想一想,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5、问题探究:你还能举例说明科技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

6、自主感悟:观看魅力城市--张家港,思考: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

7、共同归纳: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8、活动探究:科技发展在丰富个人文化生活方面的表现

9、展开想象:交流预习题三,唤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及科技创造欲望。

(三)释疑解惑: 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四)收获平台: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或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资源,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这说明

()A.只要科技发展了,社会自然就会发展

B.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2、近年来,手机、纯平彩电、变频空调、掌上电脑、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等新科技产品不断问世。这些产品的问世

()①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 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④说明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3、据统计,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4年分别已达到了50%和58.5%。这些数据表明

()A.科技进步的关键是资源开发

B.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

发展。

(二)判断题:

1、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手段,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

2、“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是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行动写照。这反映了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3、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只要科技发展了,人类社会就文明了。

()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四、课后练习:(含延伸拓展)

(一)选择题:

1、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200多公斤的大南瓜、色泽鲜艳的太空椒、富含营养的食用海水蔬菜„„这些采用新技术培育出来的成果正变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表明

()A.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的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已很富裕 C.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的较量 2、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体现了我国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义务教育的普及 ④人民生活的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二)判断题

1、因特网接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航天圆了人们的九天揽月梦。现代科学技术使古人的所有梦想都就了现实。

()

2、科学技术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只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分析题:

1、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每时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服务,如网络、手机、电话等,气象卫星使人类能够预先知道自然灾害,提高了人类生活的安全性;通信卫星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200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的优良杂交水稻,从推广种植以来,已累计增长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以及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实践平台:

根据大家收集的科技资料,创办一个科技小展览。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2

学习目标:1、能说出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的文章主旨。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石榴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石榴花的外型及自己的感受。导入新课。 观察、思考、交流

2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并尝试归纳各段段意。 自由朗读,板书生字词和各段段意。

3 指导学生准确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抓住中心句,或关键字词。 思考,作批注

4 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5 问题设计:根据各段段意,你能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吗?(包括描写顺序) 交流、评价

二、比较阅读,赏析课文语言,探究课文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出示对石榴的介绍,引导学生与课文语言进行对比。教师提供语言赏析示范。 比较阅读,品味语言,根据示范作批注。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2 组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也要注意说明语言准确的特点。 组内交流,讨论

3 问题设计:作者为何对石榴花独有情钟?请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看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课文托物言志的主旨。 划出文中的关键句。补充写作背景。

三、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任务: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练习、交流 例句:(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风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课后练习三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以“爱家庭”为中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本节课接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其中的一些道理学生也清楚,如何将所讲内容与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既而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特点,基于本节课的单元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2)能力目标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养,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爱家”是本课的教育主题,对家的爱不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爱家”主要就是爱父母、爱长辈。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是培养学生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二、教法、学法

根据大纲要求,我确定教法是:充分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感悟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活动体验

学法:以学生为主,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认知、行动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设计问题:在看的过程中,脑海浮现最多的是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过渡:家,温暖的家,那家是什么?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家是生命的港湾。家就像一滴晶莹露珠,滋润着每一颗干涸的心.家就是家,无论贫穷富贵,它都是你唯一的家。那么,有谁想过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家?是谁给家

带来了无限的温暖,自己又改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家的温馨,走进今天的新课《家,温馨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情境既能激发好奇心,增加兴趣,又能贴近主题,自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与认识。

(二)板块一:感知家的重要性 活动:老照片的回忆

将同学们提供的照片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同时邀请照片上的同学到台前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聊聊对这张老照片的回忆,并谈谈对家的感受。在进行本环节时,我发现走到台前的同学脸上洋溢着的是幸福之情,而在下面的同学尽管不说话,但他们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深思,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

(设计意图:我就想通过本环节,将同学们带回往昔的温馨时刻,细细回味儿时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通过时空的交错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岁月流逝,亲情永驻,家是永远的港湾!)

(三)板块二:感悟父母的爱 活动一:讲述爱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一条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询问学生:你知道这条短信的来历吗?

这是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一段感人故事,学生都比较了解,在他们讲述之后,我稍作总结:小宝宝幸运的存活下来,我们坚信:是爱,是母爱,是绵绵不绝的大爱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设计意图:在这里使用了一条感人的手机短信其目的在于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通过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自然过渡到这一环节:讲述爱的故事。)

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浓浓的爱,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接下来进入活动阶段,同学们畅开心扉,呼唤亲情,作亲情告白。(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老照片的回忆这一环节的有效补充。这一环节可以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真情告白更深入的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

活动二:《家有儿女》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部电视剧,与学生聊聊他最喜欢的主人公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接下来就由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出演一部情景剧。我们不妨称之为真实版《家有儿女》

(多媒体出示剧情介绍:爸爸妈妈精心为夏雪准备了生日宴会,突然夏雪打来电话告知和同学一起吃肯德基庆祝生日。爸爸妈妈很失望,晚上刘星和小雨回家神秘地告诉父母:姐姐和一位帅帅的哥哥在一起。为查清女儿早恋的事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翻出日记,这时夏雪正好回家。一场家庭大战爆发了······)

表演完毕,首先对学生的精彩表演进行肯定,然后抛出问题:这场家庭冲突该如何收场?请给这集《生日**》设计一个结尾。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出演情景剧,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感悟父母的爱。在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涨,精彩纷呈,从而营造出合作互动、活而有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思维,为尽情展现他们的个人魅力提供一个平台,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给情景剧设计一个结尾,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多元思维。)

(四)板块三:感恩父母(导行)

本环节共设置了三个小活动:活动一:成长的烦恼 在成长的烦恼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你与父母曾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

2、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3、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你认为化解与父母矛盾的妙计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我就想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心灵的反思,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学生能够走进父母的心灵。)孝敬父母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赡养扶助父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法律上要求。

活动二:在“榜样力量”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尤其是本班同学在孝敬父母方面的典型事例。然后抛出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打算怎样向榜样人物学习,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活动三:爱心留言板 请同学们把此时此该最想为父母做的一件事写在题板上,并高高举起,老师选择有特色的留言,进行现场采访,给予适当的评价。(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进一步强化父母的感恩行动。同是让学生明确:父母并不期望我们为他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哪怕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拥抱就足以让父母感动很久。)

接下来请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我改变了以往呆板的学生说、老师表扬的形式,而是采用张贴亲情果的方式来呈现。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并发给同学们苹果形状的卡纸。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种下一棵亲情树,如今这棵树已硕果累累,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本节课的收获写在卡纸上,然后张贴到黑板上,让亲情树盛开。

(五)课后作业:

我给学生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题目是“今天我当家”。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制订一份家庭周末活动计划,然后由学生扮演家长的角色统筹按排周末的家庭活动。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目录 篇4

1. 2. 3. 4. 5. 6. 7. 8. 9.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吆喝 春酒 俗世奇人 绝唱 雪

雷电颂 短文两篇: 日

10.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11.海燕 12.组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谈读书 16.不求甚解 17.怀疑与学问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与朱元思书 20.五柳先生传 21.马说

2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3.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24.小石潭记 25.岳阳楼记 26.醉翁亭记 27.满井游记 28.诗五首

饮酒 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01.藤野先生 02.我的母亲 03.我的第一本书 04.三颗枸杞豆 05.列夫托尔斯泰 06.再塑生命 07.敬业与乐业 08.最后一次演讲

09.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0.悼念玛丽居里 11.傅雷家书两则 12.致女儿的信 13.故乡 14.孤独之旅 15.我的叔叔于勒 16.心声 17.白色鸟 18.同桌阿伦 19.陈涉世家 20.唐雎不辱使命 21.隆中对 22.出师表 23.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 24.公输 25.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2、情感目标(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磨难之后对待生活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字词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一颗颗星星温暖着孤独者的心,仰望星空,一种神圣的幽思也许会充溢你的心头,汪国真说: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期待的时候 总是很长,岁月的溪水边,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如果你要想念我,就望一望天上闪烁的繁星,那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汪国真《思念》), 在另一位诗人的眼里,星星是遥远的安慰,星星是点点希望,星星是苦难者的美丽的诗,星星是所有仰望星空者的光明,这个人就是江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江河,去聆听他的心声。(板书课题)走近作者。江河,1949生,是我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运动的主将

2关于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妙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二 解读文本

1、听读诗歌 走进朦胧 要求:(1)解决生字词

(2)标示节奏 重音,体会语气 语调(播放视频朗读材料)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星星是诗中有什么象征意味?作者反复吟咏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学生回答、明确:主要意象是星星,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作者反复吟咏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

2、研读诗歌 体会朦胧

要求:了解诗歌背景,初步体会诗人感情。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2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一样的“文革” 1 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人情 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期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此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也表达诗人的苦闷和迷惘。

3、品读诗歌 感受朦胧

要求:找出意象 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问题设计一(1)诗人在诗歌当中渴望的生活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2)在这几节诗中,作者描绘了几种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来分析。意象: 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分析:a“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b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c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总结意境: 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表达感情: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问题设计二:(1)诗人渴望的生活是如此温馨如此美好,那么现实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在诗中找出作者对现实生活描写的诗句。(2)在这几节诗中,作者描绘了几种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来分析。意象: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星等。

分析:a“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b“寂寞地燃烧”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总结意境: 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表达感情: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4、仿写诗歌 走出朦胧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三、小结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篇6

一、文明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

1、在交往中,我们为什么要讲文明、有礼貌?(礼貌的重要作用是怎样的?)

①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

②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③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④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⑤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傲慢粗鲁的语言会导致敌意、恶化关系,降低自身吸引力。

2、要做到讲文明、有礼貌,要求我们在交往中应该怎么做?(讲文明、有礼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是什么?)各自的作用和要求是怎样的?

(1) ①语言文明。②态度亲和。③举止端庄

(2)①语言文明:作用: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比说大话;多用商量的口气,不盛气凌人。

②态度亲和:作用:能增添交往的魅力。拉近交往双方的距离,增进人们的团结和友谊。

要求:态度真诚、待人和气、谦恭。

③举止端庄:作用:是我们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能反映出我们高雅的气质、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的行为方式。

要求:内在真心真意、外在彬彬有礼

3、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43

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二)礼仪:

1、交往礼仪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P44—46

(1)①平等待人②尊重他人③宽容。

(2)原因:①平等待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因为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在相貌、智能、家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抬高和贬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我们要平等待人,而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也不能卑躬屈膝。

②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重要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也都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当我们受到尊重时,自尊得到了保护,心情就会舒畅;反之,自尊就会受到伤害,内心就会感到痛苦。在交往中,任何人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影的他人的尊重。因此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③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一。宽容表现为一个人待人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有良好修养的表现,青少年应努力追求。

二、交往讲艺术

1、交往的艺术有哪些?P52

①学会倾听 ②学会表达 ③学会赞美他人 ④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等。

2、学会倾听的交往艺术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意义:①学会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与他人沟通②学会倾听是扩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③善于倾听我们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有更多更好的谈话伙伴。

技巧:①要学会认真仔细的听别人讲话。②倾听时要耐心,精神集中,神情专注;③要虚心,不随意打断别人和对别人的观点妄加评论;④要用心,在聆听中善于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⑤要会心,注意与说话人经常进行目光交流,或用点头来表示你在认真听,以鼓励对方说下去。

3、学会表达的交往艺术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意义:①学会表达是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②语言表达的技巧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有人因会表达受人欢迎,有人因不会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吃亏。

技巧:①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不能只顾自己说或只谈论自己。②注意说话的分寸和角度,善于把握选择谈话的时机,善于创设谈话的氛围。③说话时要有感情投入,注意语气诚恳、姿势端庄自然、态度谦虚友善等。

4、学会赞美他人的交往艺术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意义:①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人感受到人际间的的理解和温馨,有效地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双方的友谊,②赞美他人既鼓舞了他人的心又愉悦了自己。

技巧:①赞美要讲究分寸。②赞美要有针对性,需自然、顺势、具体、真诚。③要能够给对方渴望得到的那份赞美。④多赞美那些不被注意的人们。

5、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该怎么做?

答:(1)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讲文明、有礼貌,具体来讲就是①语言文明;②态度亲和;③举止端庄

(2)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遵守交往礼仪原则,具体来讲就是①平等待人②尊重他人③宽容。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7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绝招》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 “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3.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8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请你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0年1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在2020年把我国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这是因为()

A.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 C.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的筋骨

D.自主创新是实现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自主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我国,要加快科技发展,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C、D两项与题干相符,其他的都应排除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D两项。

答案:CD

2.2010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来源:Zxxk.Com]

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心 ③对我国科技事业高度重视 ④把发展科技作为中心任务来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思路解析:重奖科学家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也反映了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①②③的观点是正确的。尽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它不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依然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答案:A 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段生动的歌词表明()

A.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B.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C.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D.各族人民团结、平等、互助

思路解析:歌词中唱到的是美丽的大自然,但并不是神秘的宇宙,因此,A项是错误的;B、D两项与歌词不相符,也是错误的。

答案:C

4.某班同学学习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纷纷开展环保行动。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是()

A.小赵同学将破坏校园花草的同学关在教室半天,令其反省 B.小王同学踊跃参加本村的义务植树活动

C.小孙同学举报山上有人架网捕猎候鸟

D.小李同学把深夜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

思路解析:要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必须落实环保行动。但是,在落实环保行动时必须遵守法律,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A、D两项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错误的。

答案:BC 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增产20%,自20世纪70年代推广至今,增产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 700亿元。这一事实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科学研究 C.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人才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从题干中的这一事实来看,科技是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和力量。因此,A、C两项是正确的。B项绝对化,D项并不能从题干中反映出来,因此都是错误的。

答案:AC

6.赵新刚听说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同龄人没钱上学,于是就和父母商量,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一部分钱,然后再向父母借一部分钱(让父母记好,等挣钱后再还),每年拿出500元钱资助一个同龄人,让他和自己一样有上学的机会。我认为()

A.赵新刚的做法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

B.赵新刚的做法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没有必要这么做

C.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D.赵新刚是想出名,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社会承担责任、对是非善恶及其影响的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赵新刚的做法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对个人及周围的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人们都能行动起来,就能救助更多的失学少年。

答案:AC

7.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鲜花连续4年停开后,于2003年2月重新向国人张开笑脸。蒋锡夔教授因其突出成就而获得此奖项。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密时,这位古稀老人的脸上却透出顽皮和纯真:“好奇,使我对科学产生了极大兴趣。”老人说他上初中时就特别喜欢化学,感到化学是个变化无穷的乐园,有时他还在自己家里做化学实验„„对于好奇心,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A.有好奇心的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来源:Zxxk.Com]

B.好奇心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来源:学*科*网] C.好奇心就意味着成功

D.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志趣,进而大胆设想、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有所发明创造,打开成功的大门

思路解析:很显然,此题考查的是对好奇心的理解。揭开科学家成长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他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

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奇心,缺乏对事物的兴趣,是不会做出任何科学成就的。好奇心只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只有那些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揽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因此,A、C两项是错误的。

答案:BD

8.2010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重大的胜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B.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成果 C.这说明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D.这说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思路解析:本题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为题干,考查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知识,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A、B两项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均不符合事实。

答案:AB

9.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纲要》指出,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这表明()A.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法律来保障

B.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时都必须接受法律规范 C.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D.依法治国必须依法行政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有关依法行政的知识。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政,遵守宪法和法律。C项与题干没有关系,是错误的。

答案:ABD

10.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本次宪法修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新形势新经验,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党中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A.宪法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思路解析:宪法的修改,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法定程序,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认真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A、B两项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宪法的修改,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党中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因此,C项是正确的。我国之所以要修改宪法,是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而修改,这说明了宪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D项正确。

答案:ABCD

二、请你回答(每小题8分,共16分)

11.小学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活动。学生小宝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周一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不少电,真不应该;周二连撕了三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水,我感到很惭愧;周三,我发现妈妈只为洗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我建议妈妈用手洗。

(1)读完日记后,你有何感想?(4分)

(2)请你也像该同学那样反省自己的环保行为,记下感受最深刻的三件事。(4分)

思路解析:以学生的日记为载体,要求评价他人,反思自我,主动探索,旨在考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情感表达的能力,落实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原则。其中,学会反思,是本题考查的重要目标。此题的两个设问均具有开放性。对第(1)问,可从环保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两方面作答。对第(2)问,一要写出生活中具体的不符合环保的行为;二要紧扣教材,反思其危害;三要在情感上有所表示。

答案:(1)①落实环保行动,努力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②从小养成环保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③珍惜资源,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敢于指出违反环保要求的浪费行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2)如我到海边游玩时随手乱扔饮料瓶,污染了环境,真可耻。(其他意思相近、言之有理的亦可,4分)

12.2003年3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一位小学生在南京闹市区看到一条已经过期半年的标语后,写信给市长说“南京办事效率低,管理水平差”,建议“把旧标语换下,换上有时代气息的宣传画”。为此,市长专门给他回了一封感谢信。

针对我们周围的所见所闻,请你给有关部门各提出两条建议。

对象

建议

环保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

思路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联系书本知识,言之有理即可。[来源:学科网] 答案提示:

提出的建议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共8分。样例:

对象 环保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

公安部门

(1)生活垃圾分类处理(1)监督学校全面开课[来(1)整治非法网吧 建议

(2)工业三废达标后方允许源:Z_xx_k.Com]

(2)打击危害中小学生的勒索抢排放

(2)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劫行为

行为

三、请你评析(每小题8分,共16分)

13.这是发生在2003年“非典”肆虐时的故事。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送乘客到北京火车站。当客人说自己肺部有感染,打了一周点滴都没好,准备回家时,司机立即把车停在路边拨打120。客人求司机放他走,但司机苦口婆心地劝他留下来。俩人在雨中等了两个半小时,直到救护车来到。

请你对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析。

思路解析:此题围绕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分析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对他的做法应予以肯

定。

答案:在这位司机的身上,体现出一个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的责任意识,表现在不问别人尤其是国家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问自己能为别人尤其是国家做些什么。在国家危机中,真正的公民不仅仅是受保护者,更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责任行动者”。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出租车司机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8分)14.浩源发明的“带自动伸缩挡雨板的公共汽车”,使浩源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位因一项发明赢得五个国家级大奖的小科学家,该作品被放在北京的宋庆龄故居永久展出。当记者让他谈谈今后的打算时,他只是淡淡地说:现在进行的发明活动还都只是特长、爱好,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打牢固了,一定要与众不同才能取胜。

因此,有人说,积累知识比培养创新能力更为重要。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应全面地考虑问题,积累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人的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从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方面来思考。

答案:二者都非常重要。(1分)

(1)提高创新能力,有所发明和创造,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通行证。(3分)[来源:学&科&网](2)创新没有捷径,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先有“厚积”,而后才能“薄发”。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即使有很聪颖的天资,也只能浑然不觉地让创新机遇从眼皮下溜走。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4分)

四、社会话题(共12分)

15.材料一:2003年开春以来,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非典”在世界几十个国家传播。在一些人谈“非”色变的时候,我国许多“白衣天使”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材料二: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抗击“非典”之时,少数商人却销售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哄抬物价。为此,有关部门对当事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1)“白衣天使”的行为说明了什么?(2分)

(2)少数商人的行为违背了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什么原则?(4分)

(3)你从这次我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思路解析:本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好地实现了思想品德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统一。本题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并深入思考相关问题,有利于增强法律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提高理解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题设计的问题,思路开阔,可多角度作答,鼓励勤于思考,创新思维,这就为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答案:(1)“白衣天使”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或“白衣天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或“白衣天使”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或“白衣天使”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或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分)

(2)这些商人的行为违背了经济活动中的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4分)

(3)启示:①公民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或公民必须具有爱国意识;或必须坚持以德治国;

或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或我国现阶段必须继续弘扬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②公民必须自觉守法;或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或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相信、依靠群众;或以人为本,珍爱生命。④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深入进行卫生防疫的知识宣传等。(从两个方面说明得到的启示即可,每点3分,共6分)

五、亲临其境(共12分)16.某地市民倡议:“告别塑料袋,重拎布袋子;用我们的双手装扮一个洁净、无害的家园。”元旦前夕,校园内雪片似的贺卡,飞向四面八方。面对此景,初三(1)班班委会提出倡议:“少写一张贺卡,多植一棵树木;放眼未来世界,共创美好家园。”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提出上述两个倡议的原因。(4分)

(2)为共创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实际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8分)

思路解析:回答第(1)问说明提出倡议的原因,结合我国现状回答。回答第(2)问时一定要仔细揣摩,弄清题意,然后回归教材,联系所学知识,综合整理。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答案:(1)存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4分)(2)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2分)节约水电;不用一次性餐具;对垃圾进行分类,不污染环境;搞好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卫生;(2分)美化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不捕杀野生动物;(2分)依法同破坏环保、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整治环境、保护资源的建议等。(2分)

六、实践探究(共14分)[来源:学§科§网Z§X§X§K]

17.(2010山东高密中考)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嘈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7分)

(2)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7分)

思路解析:此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解答第(1)问时要围绕宽容、尊重、谦让等知识来组织答案;回答第(2)问,要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答案只要是说明关爱社会即可。

答案:(1)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出现矛盾、摩擦和冲突是难免的。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谦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分)②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③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4分)

(2)①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2分)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2分)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利益。④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扶危助困,学会谦让、分享、助人。(3分)

说明:“编读互动平台”是针对本书读者的使用情况所举行的一次有奖互动调查活动。该活动的参与对象是这套书的所有读者(学生、家长及老师)。参与者只需按上述表格的要求如实地填上相应的内容,然后剪下来邮寄到北京尼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即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A座15层北京尼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优化设计产品部 邮编:100029)

活动自2010年1月1日正式开始到2010年4月1日结束。活动将评出一等奖10名(奖金500

元),二等奖50名(奖金300元),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纠错者可直接在书上改错,然后把改过的书邮寄给我们。一经核实,按贡献大小,可享受:换发新书;纠错稿酬;上编委名单。纠错者同样享有参加此次评奖活动的资格。

特别优秀的获奖者将获邀参加由北京尼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举办的颁奖晚会,部分获奖者将特邀为本公司的作者或兼职编辑。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9

中心发言人:马忠卿

(中心发言人负责制定本章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课时安排等初稿,然后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形成章备课。)

主要内容1、2、3、4、5、6、定义与命题.证明的必要性.公理与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公里的必要性

2、关注现实,并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反例的意义和作用。

3、初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4、体会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初步树立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推理论证能力,同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交流。

5、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教学措施

1、教学中引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

2、教学中应尽量用身边的例子创设情境,通过联系实际解释结论,引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学习。

3、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没,必要的证明过程和格式,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本章的定位,题目的难度。

4、引导学生关注证明的必要性的理解,关注学生证明意识的建立。

5、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到证明步步有据,并说明其证明依据的合理性。课时安排

1、定义与命题.2课时

2、证明的必要性.1课时

3、公理与定理.1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测试

伴你学

《感受现代科技》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下)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海洋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海盐的分布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学生实地参观当地河流的污染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_______附近海域,这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生物资源多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①生物资源:_______、小黄鱼、_______、乌贼。②矿产资源:______、______、滨海矿砂等。

化学资源: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并意识到海洋资源尽管是可再生的,但这是在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案:安排学生查找人们破坏或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请你用你的资料来说明你的观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交流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阔视野: 上海世博会

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时间是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6个月,位于黄浦江东西两岸,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世博会展区的车辆一律是世界公认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它是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将氢气转化为电机所需的电能,排放物为纯净水,是一种真正的“零排放”汽车,它具有能效高、环保的特征。这只是其中之一,也是本章节寄语,我们不仅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更应该珍惜它们,保护它们,造福于我们人类。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目标之一,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环保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让学生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同样重要。保护海洋资源刻不容缓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

()

A.长芦盐场、黄渤海渔场 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 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 D.莺歌海盐场、黄渤海渔场

()

A.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C.紫菜、虾、扇贝、鲍鱼

B.大黄鱼、对虾、带鱼、墨鱼 D.牡蛎、鲍鱼、带鱼、乌贼

()3.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地区是

A.渤海,南海沿岸 C.黄海,南海沿岸

B.渤海,黄海沿岸 D.渤海,东海沿岸

()4.下面方式中不属于海洋空间开发的是

A.海滨浴场 B.海底隧道

C.海底导弹基地 D.向海洋排污

饮用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3)下列海域中,最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 B.莱洲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解析】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并排放;且珠江口纬度低、水温离,有利于赤潮生物生长繁殖;加上珠江口呈海湾状,海流不容易影响,不利污水扩散,赤潮最易发生,因此选D。(4)赤潮是哪种环境污染的标志

A.大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水体污染(5)下列有关赤潮发生与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的发生与人类广泛使用和排放含磷洗涤剂有关 B.赤潮的发生与海水温度、洋流运动、海域形态有关

C.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海洋渔业生产 D.赤潮发生时会对近海水产养殖造成危害 六: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关于自己家乡河流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七、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上一篇:初中英语作文30词左右下一篇:写老师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