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常规

2024-07-15

中学美术教学常规(通用8篇)

中学美术教学常规 篇1

一、备课

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理论和实践指南,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通读各年级美术课本,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情况分析。包括学校现况和学情分析如:学校教学环境、班级人数、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行为、预期知识、作业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

2.目标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本学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

3.教学进度。包括学期、单元、周课时的教学安排,要体现日期、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作业要求、教具与学具准备等项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4.课外活动安排。包括全校性和班级的课外美术活动。

5.完成计划的措施。包括完成计划的方法、措施和必要的物质保证。

(二)课时计划

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形式多样,教具准备复杂,因此,必须提前备课。备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要求:

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②重点突出,难点抓准,解决得法。

③教学内容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技能实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⑴根据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要求:

①教学层次清晰,衔接自然。各环节时间分配得当。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②思考如何突出重点,分解、突破难点,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的方法。

③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⑵教具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或制作范画、范样、步骤图等,有计算机等电化教学媒体的要充分予以利用。教具设计要尽可能做到符合审美性、启发性、针对性、典型性和直观性的教学要求。根据当地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或制作直观、实用、有效的教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⑶学具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练习用品。某些学具必须统一置备的,要事先与学校进行沟通予以解决。

3.板书、板画设计

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4.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美术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⑴课题:指教学课题

⑵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情分析、实施环境等。⑶课时:指完成本课题教学任务所需的课时数。

⑷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表现、情感等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⑸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

⑹教学用具:指教师用具和学生学具。教学用具置备注意直观、针对性强,可操作,力求创新;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合理。范画:具有审美性,典型性;板书:点明课题,突出重点,精简明了;板画:肯定、快速,直观效果好;其它辅助媒体:有针对性,有实效。

⑺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能运用现代美术教学理论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突出审美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活动内容紧扼课题。作业难度适当,安排课内完成。

⑻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5.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教具等。预备铃响后,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室门口候课,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要做到仪表大方、态度和蔼、语言精炼、讲述清楚,坚持正面教育。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正确掌握教材,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要准时上下课。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多媒体的班级要根据教学实际使用多媒体上课,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教学目标:

⑴体现美术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⑵切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

⑶科学、具体体现思想情感、知识、技能三层次教学目标。

⑷目标的结构合理,既有反映具有质与量规定性的行为目标,又有表现内部心理过程的定性目标。

2.教学内容:

⑴正确理解教材,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⑵重、难点掌握准确,处理得当。⑶有点、有面、有特色。

3.教学过程与方法:一般地说讲授法、谈话问答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辅导练习法、电化教学法等。

⑴能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激发兴趣,做到科学、灵活、有效。

⑵教学结构安排完整合理,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⑶科学分配时间,能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安排好各环节所需时间。

⑷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能力,重视素质教育。

⑸体现学科特点。注意艺术性和趣味性,注意开展随堂欣赏。做到即动手,又动脑。

⑹能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典型,充分、说服力强,学具齐备,符合训练要求。

4.教学技能

⑴善于组织教学,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⑵教态自然、亲切、大方。

⑶运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明、准确、生动。⑷掌握教学动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⑸板书、板画设计:内容精练,层次清楚,布局合理,文字规范;板画针对性强,速度快,线条肯定,效果好。

5.教学效果

⑴学生对学习内容消化能达到目标要求。

⑵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思维活跃,气氛愉悦。⑶作业效果好,能当堂完成。

三、作业设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是指美术课内外的美术技能练习和口头作业的设置。要求: ①符合课时教学要求; ②内容针对性强; ③符合学生实际技能水平;

④课堂作业能在课内完成(难度和容量适当),课外作业必须以预习性和拓展性为主,要求定性而不定量。作业形式要多样,要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作业应有明确要求,符合规范。

2.作业指导。作业指导是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做好: ①面向全体,巡回指导;

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创新和个性表现; ③针对学生水平,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④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3.作业批改。

①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③有完整的学期学生平时成绩登记;

④开展美术课堂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并予以记录。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要注意课后批与面批相结合,注意对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的作业进行分析,并做好收集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4.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教师讲评有点、有面,注意分析原因,并提出改正意见,③讲评形式多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艺术批评能力。认真讲评,不放任自流,以鼓励为主,但不做“好好先生”。注意选择评价方法,注意美术语言运用和学科特征的体现。

四、质量测评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估,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学生美术学习成绩以综合表现作为成绩评定依据,一般由学习态度与习惯、造型表现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等三部分组成。

1.学习态度与习惯:平时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表现状况,重视过程性评价,利用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考试应重点考核学科主干知识,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成长档案并予以记录。

2.造型表现技能:根据初中生年龄实际和作品质量认定造型表现技能。把美术教学要求与学生创造意识、个性表现以及画面效果作为作品质量的主要评估

标准。造型表现技能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检测成绩的两项成绩的综合评定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为一学期作业成绩的平均分。期末检测成绩要在学期最后一学时开展综合性技能测试来评定。

造型表现技能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占60%,期末检测成绩占40%。

3.美术基础知识:以期末卷面检测成绩为评价依据。检测内容要根据教学要求出题,一般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美学常识、美术史知识、技能方法等三方面;内容重点突出,题型多样,以判断、主观分析和简易操作题为主,不出现怪题、偏题。难度适宜,难度值一般掌握在0.75左右。学生美术学习的质量评定采取综合评定方式。

测评成绩:由学习态度与习惯的30%、造型表现技能的40%和美术基础知识的30%等三个部分成绩相加构成。

要做好三方面成绩的综合性评估,检测方法要灵活掌握。采用5分制、10分制、档次、等第等办法,检测要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参考:共分四档 序号 档次 分值 A 优秀 90分以上 B 良好 75分以上 C 合格 60分以上 D 不合格 60分以下

期末测试工作要与学校教务处联系,规定检测时间,要严肃考纪,认真阅卷。期末作品质量检测和知识掌握程度检测测评后,要认真做好试卷的统计分析,准备下学期对学生的检测情况进行反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班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五、美术活动课

美术活动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初中要开展美术活动课,贯彻美术新课标和全国艺术教育十年规划的精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发展个性,培养人材;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校气氛。

一、基本要求

1.要有计划。要有教学总体规划设想、学期教学计划、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分配、进度表。

2.有效实施。要定时、定点、定人数及周活动次数,并能按计划开展教学。3.制定管理规章制度。4.有阶段性教学评价和总结。

5.活动开展情况要有照片、文字、作品等资料留档待查。

二、活动条件:美术专用教室,教学必备器材;专职教师或聘用校内外有专长的名家、艺人。

三、类型与内容:

根据本校实际,设立学校性的美术活动社团。如:XX画室、XX小组、XX艺苑等。

1.基础性训练:绘画表现(如造型性素描、速写、色彩)、工艺设计等 2.专长、单项活动:工艺设计与制作、校园宣传、中国画、书法、讲座、展览、地方传统艺术学习等。

3.综合活动:突出美术特征,结合当地和学生实际开展可操作的综合性活动。

教学形式:美术造型训练、讲座、户外写生、体验生活、举办美术展、参观展览、专题欣赏、习作讲评等。

中学美术教学常规 篇2

一、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遵循的原则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依据我国教育目的, 吸取了宝贵的历史产物, 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经验而提出的。现以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不仅要求言行一致, 而且要求把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推动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生活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大都来自前人的道德经验, 在学生品德的发展中, 极易出现言行脱节的现象, 在道理上懂了, 说得很漂亮, 但往往做不到, 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武装学生,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育高尚的品德, 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调查和访问。

思想品德教育要以实践为基础,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生活、社会服务、政治活动与社会主义建设等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甬道是以行为的习惯为起点的, 而这些行为的习惯则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态度。”只有在体育常规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 才能激发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态度和浓厚情感, 才能使自己获得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 形成高尚的品德。

(二)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教育名著《学记》曾提出:“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学生的品德发展, 主要在于他们思想情感内部的矛盾运动, 在于其中积极一面不断得到发扬并战胜了消极一面, 于是才表现出进步。一个学生只有养成诚实的行为才能克服说谎的毛病, 只有坚持遵守纪律才能改正自由散漫的行为, 如果积极一面得不到巩固与壮大, 那么消极落后一面是克服不了的。在体育常规教学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要处理好:对待学生要一分为二;长善救失, 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三) 集体教育的原则

马卡连柯指出:“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 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 这种舆论的力量, 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在体育常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落实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要处理好: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 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 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四) 因材施教的原则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 并积累了因材施教的丰富经验。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 他们的品德发展既有一般规律、年龄特征, 又有各自的个性、优点与不足。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 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否则不但不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积极性, 而且还会无视学生特点、压抑学生个性, 阻碍学生的进步。在体育常规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二、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方法

体育常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疏导法、典型榜样法、竞赛评比法、表扬与批评法等。

(一) 说服疏导法是根据所要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 采用讲解、报告、个别谈心和座谈讨论等方式,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或正误、得失、利害对比, 或总结经验教训, 启发疏导, 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教育的方法。在体育常规教学中联系实际把握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症结, 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进行说服疏导时还应注意教育的目的明确, 以事实为依据, 以道理作引导, 不夸张, 不讽刺, 不偏袒, 不恫吓, 既严格要求, 又热情耐心, 这样才能动其情而收到感化、教育的实效。

(二) 典型榜样法能使学生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易于使知、情、意、行获得统一, 从而使学生好学上进的愿望和行为, 在不断受到鼓舞中坚持下去, 结出教育成效的硕果。在体育常规教学中运用体育明星式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将会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熏陶作用, 而且将产生显著的功效。

(三) 竞赛评比法

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 要求进步, 好胜心强, 因势利导地组织竞赛评比活动, 能起到促其进步, 养成良好品德作风的效果。体育常规教学中可进行竞赛评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如集队、球类的竞赛;各种个人或集体项目的竞赛。组织竞赛评比时, 应使学生明确目的、要求, 端正竞赛态度, 正确对待荣誉;竞赛的条件、评比的方法应具体、明确、一致, 评比中要发扬民主, 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四) 表扬与批评法

在体育常规教学中通过表扬或批评, 能使学生分清是非, 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或耻辱感, 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体育教师进行表扬或批评时要清楚学生的个性特点, 区别对待, 掌握好表扬、批评的分寸, 对在体育常规教学中表现优秀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 应呈报学校领导, 建议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处分。

三、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体育常规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建立和执行教学常规、结合教材特点、结合教学组织教法,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发挥集体作用等。

(一) 建立和执行教学常规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防止运动损伤, 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教学常规的建立的严格执行, 不仅有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和风气。

(二) 教师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过程中, 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可结合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教育;进行球类教学时结合培养团队合作, 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 严密教学组织教法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迅速、整齐、协调配合、认真负责等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课教学中有许多便于进行教育的组织教法环节, 例如轮换教学内容、场地时的分组、调队, 可结合进行迅速、整齐、遵守纪、不计较场地器材的优劣, 相互体谅协作的教育。

(四)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体育常规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首先要弄清情况, 然后通过说理、劝导、表扬、批评等方法, 进行实事求是, 明辨是非的教育, 如遇一时难以弄清的情况, 则不急于处理, 可先制止事态发展, 待课后弄清再作处理。

(五) 发挥集体作用。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并发挥其感染、教育的作用。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具有良好的熏陶、教育作用, 不良的现象及其影响常常会受到良好班风的抑制。

四、体育常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 严格要求与耐心启发、疏导相结合主要是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和行动、组织纪律和品德作风等方面要严格要求, 一丝不苟。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或有不良行为时, 应给以启发疏导, 分析说明利弊、得失和危害,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同时指出原因, 要求学生改正, 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 促使自觉地努力达到要求。体育常规教学中既要防止简单粗暴的批评, 又要防止姑息, 放任自流。

(二) 坚持正面教育,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 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表扬是对学生的进步、好的思想品德的肯定, 以促其巩固、发扬, 但青少年也会有缺点、错误, 对此应从爱护出发, 给以适当的帮助或批评。批评能抑制不良的思想行为, 促使克服、改正。批评时先表扬、鼓励, 然后指出其不足, 防止后进生产生自卑感, 迷失方向失去继续前进的信心。

(三) 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体育常规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的实事求是和使学生心悦诚服, 在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 例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鼓励, 又要防止骄傲, 对后进生则多肯定进步少提缺点, 采取措施克服困难, 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四) 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素养、道德作风等, 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才能真正起到,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误区 篇3

一、重局部作用,轻整体功能

1、在常规检查中以“考”为中心。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对准“考”,才能说明教学对路。教学内容单一、片面、呆板,教学行为孤立、狭隘、毫无生命力。

2、教改活动中,包括一些教育理论,片面突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各种教学模式都在想办法在课堂内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把教与学限定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不少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比的就是45分钟,把教与学导入误区,忽略了教学环节的整体功能。

3、在教学改革中,找不准教学的弊端,没有充分认识到課堂教学的局限性。

二、重教师的“独角戏”,轻师生的互动交流

教学行为只是倾到、灌输,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思想影响、人格塑造,为教学而教学,为了教育而教育,借用一个字,教育行为只是为了“达标”,除此之外,别无它意,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

三、重标准、规范、轻教师的个性作用

1、常规用一个模子衡量教育行为,导致教学行为“千人一面”,在备课组活动当中实行“五统一”,忽略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层次,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备课中要求“备学生”,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情感、态度的影响。推行统一的课堂评价的标准,凡上课就用这个标准衡量,把所有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在单一的模式上面,过分重标准规范,把教师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内在因素与教学行为分离,使教师成为规定程序统一标准加工学生的机器。

2、重视常规的教学要求,轻视常规的灵魂——教科研。因为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教育问题往往比规定的丰富得多,与其在行为上要求过死,不如在教学环节中倡导灵活的科研精神,让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

四、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

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县、校、备课组、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合作。

此外,整个常规还呈现出重学校教育,轻非学校教育,重教师轻学生,重政策的检查落实,轻常规的实践创新。

河北衡水中学 教学常规 篇4

教学常规是对教师遵照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学的原则性指导意见。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贯彻始终,注意打好基础,注重培养能力和开发智能,分类指导,发展特长,为祖国造就合格人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抓住制定计划、备课、课堂施教、练习工作、课外辅导、实验和成绩考核等环节。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一、制定教学计划

1.各学科教研组,各年级学科组,应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任课教师同时安排好教学进度,报教务处审批案。

2.学期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按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

(2)分析教材,把握知能点,确定各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

(3)设计基本教法和主要教学措施。

(4)确定本学期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课题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划。

(5)安排学生实验活动、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6)安排本学科教师业务进修和互帮互学计划。

二、备课.

1.备课首先要研究教学大纲,清楚教材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要在了解分析学生上下功夫,不备课不能讲课。

2.备课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备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系统,弄清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章节、各部分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2)备学生:细致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心态,预见学生的学习动向,设计好教学程序中启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措施。

(3)备教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施教方案,特别是要设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法,备课中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习题,作业坚持少而勤,批改、辅导要注意抓规范性和一次成功率。

(5)备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都要精心准备,力求准确无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科学性。

(6)备德育和心理素质培养:选择自然适宜的施教方案,防止生硬训导式的倾向。

3.教师要提前一周写出分课时教案。教案应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方法,板书设计、练习与作业等基本内容。没有教案不能上课。

4.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1)同头任课教师每周应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搞一次备课交流,作到教学进度、目的统一和练习辅导的大体同步。

(2)青年教师要坚持写详细的教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累经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写简明扼要的教案,写出特色,带动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三、课堂教学

1.教师进课堂要有整洁、大方的仪态,要作遵守课堂规则的表率。

2.抓好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3.让学生了解教学任务和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到教与学协调配合。

4.教师讲授要准确、严密、科学,对学生要求要严格、规范、一丝不苟,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把握课堂节奏,努力提高学生当堂的吸收率、巩固率和运用率,向45分钟要质量。

5.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突出重点,抓好难点、疑点的教学,发挥板书的引导作用,用普通话教学。

6.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保护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事求是的学风。

四、练习与作业

1.随堂练习和课下作业是帮助学习巩固和运用知能的必须措施,各学科都要坚持少而勤地安排进行。

2.编排练习、作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要扣准知识点细制精选,避免随意性,杜绝题海战术。

3.训练学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练习作业。关键时刻要一招一式地训练、辅导,尽量避免教学无用功。

4.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的批改要作到及时、分类、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

5.同年级各班的练习和作业,在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要针对学生实际查漏补缺,发展特长。要不断提高练习、作业题的质量和训练效果。

五、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应抓紧课下零星时间到教室或找学生进行及时而有计划的辅导。只管讲课,不抓辅导不可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2.辅导要培优、辅差同时抓。使有余力的学生迅速提高,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掌握科学学法上下功夫。

3.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各种仪器,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六、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作教学计划必须包括实验教学的内容,创造条件,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2.教师演示实验。要在课下预演,保证课上一次成功。演示的操作、讲解、板示、分析必须准确、规范。既要教会学生如何作,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作;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作不对,为什么不对,使演示实验真正起到直观教学,言传身教的作用。

3.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则进行,要抓住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统„实验步骤、内容,分析实验,写好实验报告。进行实验用品整理等环节细心指导,特别注意要对学生进行保证实验安全、爱护仪器、节约材料、药品的教育。

七、成绩考核

1.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课堂提问、单元、章节过关、期中期末学校统一考试以及上级部门的会考、统考等。各种生考、考试都是对教与学的一种总结、验收,要坚持实事求是,作好分析总结、评估。

2.各类考查、考题,都应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双基”内容为主,训练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能。

3.考题的编选要讲究科学性、针对性,各学科要逐步健全和更新题库;考卷的制作要讲究规范性,不断吸取教改的成功经验。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篇5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落实教学常规,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闽教基(2003)26号“关于印发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连江五中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学常规分为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阅)、辅导、考试考查、总结、教研活动、请假程序与要求、代课安排与实施办法、监考工作的操作规程与要求等十一项工作。教学常规的落实、执行情况,由教务处通过各种途径检查并纳入目标管理、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工作。

一、计划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加强教学工作计划性的重要措施。制定计划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

1、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各年段集备组计划、学科教学进度和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课外活动、兴趣活动小组。计划内容一般具备:目的、要求、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措施、活动安排。3.各项计划必须在每学期开学第二周提交教务处。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而上课是渎职行为。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设计,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对备课的要求是:

1.严禁无教案上课或不带教科书上课,不认真备课应予批评并处罚。

2.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确定重、难点知识,发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3.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单元知识所需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4、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应按分课时逐节撰写,教案详略视教师基本情况而定,高级职称的教师可写简案,一级职称的教师可写略案,二级、三级、见习期教师应写详案。其中,任教三年(含三年)以内的教师必须是手写教案。教案应体现教育新理念,并能反映学科特点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1)课题;(2)教学三维目标和要求;(3)重点、难点;(4)思想教育因素;(5)教法、学法;(6)教学步骤和过程设计;(7)板书设计;(8)作业内容;(9)课后记、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编写个性化的教案设计。

5、作好课前准备

课前应熟悉教案;熟悉所需教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有故障应及时排除,对于演示、实验课程应预先做好教具、器材等的准备工作,并要进行操作预演,确保实验的安全。

6、各学科一律实行超前一周备课。教务处定期或不定期对教案进行检查,并做记载,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对上课的要求是: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违者按照旷课处理。

2、课前三分预备铃响,教师须带好教案、教学用具到达上课地点。

3、上下课时师生相互问侯。上、下课师生问候语统一规定如下:预备铃声响后:上课教师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声响后,教师宣布:上课!班长:“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教师回礼。班长:“坐下!”下课铃声响后:老师宣布:“下课!” 班长:“起立!”老师:“同学们再见!”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回礼(上课结束)

4、课堂上教师要教态自然,精神饱满,感情充沛,姿态端正,衣着大方,仪态庄重,不得歪靠讲话,不得敞胸露怀,不得酒后上课,课堂上严禁抽烟,女教师不得化浓妆,上课期间教师不得接、打手机。

5、教学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完成课时计划。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探讨新形势下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结合,必要讲授,恰当互动;灵活点拨,相机引申;抓住要害,生发问题;捕抓灵感,诱导发现;张扬个性,激励探究;倡导协作,合力创新。课堂教学各环节组织严密、有序,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等各项自主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良好心理品质,并把学法指导融于教学之中,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7、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有所侧重,讲求实效。

8、讲求教学艺术。教师讲课应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炼,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板书工整、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9、教师组织教学要严谨有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得将学生逐出教室,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严禁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

10、下课铃响后,老师方可宣布下课,不得提前下课,也不得拖堂。如遇课间有安排“眼保健操”的课任老师必须督促学生做完操才能下课,如遇课间有安排“广播操” 的课任老师必须督促学生尽快到操场集合。

11、每节课后教师应在《班级师生出勤情况报表》上填写相关内容,并签字。

12、理、化、生等学科要认真上好实验课,教材规定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100%。实验操作熟练无误,安全规范。

13、每位教师都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工作,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展学生兴趣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举办的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班会课、校本课程等的管理、请假制度等,参照正常上课的要求。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的布置、批改和指导,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了解教学情况,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培育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及良好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

1、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布置适量课堂和课外作业。努力探究:选择性作业、自主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活动性作业、协作性作业。

2、严禁教师私自要求学生集体采购教辅材料,未经学校同意年段、教研组、集备组或个人组织学生购买学习资料,按乱收费和滥订资料处理。

3、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课外作业日总量,作业时量由班主任同课任老师调剂平衡。

4、老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适当记载,并做讲评。数学、语文(基础知识)、物理、化学、英语原则上都要批改,作文要求每学期“八大八小”,全批全改,其他科目如有布置,都必须批改。鼓励教师创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作业批改应认真及时,不错批漏批,批阅时注明批阅日期。每次作业要给予评分或批注;不得发生只给分不批改、或既不给分也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的不负责任现象。

5、认真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讲评,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深入理解知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评分,努力发挥作业的训练价值。

6、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以教育和帮助。必要时可采取面批面改的形式,做 好个别教育工作。教务处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每学期都会不定时检查,并做记载,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辅导

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

2、辅导要突出重点,辅导的重点是差生和优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加深知识面,发挥特长。辅导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难,还要教给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注意进行增强其学习信心的教育。各学科老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分析,班主任协助科任老师对“困难”生逐人分析,共同制订培优补差计划,提出辅导措施。

3、辅导要运用多种形式,讲求实效,对各类学生的辅导都应热情、主动、耐心、有信心,并注意尊重学生。

4、根据市教育局规定,辅导学生一律不准进行有偿补课、有偿托管以及任何形式的收费。

六、考试考查

1、检查教学效果应采取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随堂测试、检查作业、单元测试、月考等,属平时考查,期中、期末考试,中考、会考、高考等,属考试。期中、期末考查科目主要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劳技、三防、健康教育、计算机等科;考试科目主要是: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科。考查由年级组或备课组或科任教师组识,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要严格控制考查次数和难度。初中考试易难程度比例为:“8、1、1”。

2、考试前各班应进行考风考纪教育,教务处要严密组织命题、制卷,精心安排考务,监考老师要严格监考,要认真搞好阅卷评分和质量分析,考试成绩不得弄虚作假,对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3、考试、考查成绩应及时登记在学科记分册上,认真填写学科记分册中有关内容。各学科每学期应有二次以上的平时成绩(或考查成绩)记载。考试(平时)成绩和学生总评成绩须及时送交班主任,由年段长汇总后交教务处。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的评定可参考以下方案: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学年总评成绩的评定:上学期成绩40%,下学期成绩60%。学期末班主任应将学生总评成绩填写到学生成绩通知单上和学籍卡上。

4、努力探索新课程下的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六个方面:学习兴趣的强化、学习方式的完善、学习品质的优化、学习个性的张扬、学习共性的互动、学习效果的提升。

5、期中、期末考试后,学科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认真填写考试质量分析表,并上交教学处备案。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应包括:(1)考试概况;(2)试题分析;(3)质量情况;(4)教学改进措施等。

6、重要考查及期中期末考试要认真讲评,做到每考必改、每改必讲。

七、总结与评价

1、总结

学期末,教师应写好全期教学工作总结。总结可以是一般总结或专题总结,提倡写专题总结(论文),并于每学期末上交教务处。总结内容包括:

(1)本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

(2)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主要经验和教训。

(3)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改正措施等。

2、评价

教师发展性评价(见“****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八、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分集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以及省、市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

1、教研组活动每周开展一次,由教研组长、集备组长组织。

2、教研组、集备组活动应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中心发言人、有记载。主要围绕学习教育理论、研讨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检查教学常规、商议公开课开展等方面进行。

3、每位教师应积极参加备课组、教研组活动,积极投于课堂教学改革。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开展校级和(备课)组级的公开课(见习期教师校级公开课每学期2次),校级公开课要打印教案,认真组织评议并作好记载上交教务处。

4、见习期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5节,任教2—3年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其中,本学科的听课节数不少于三分之二。听课应填写听课、评记录,并于当天上交教务处,教务处每周一汇总上一周的听课记录。

5、敞门听课。不管教师之间,还是领导检查性、指导性听课,都可事先不打招呼,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如有外校教师来校听课或教研都需先征得学校同意方可进入。

6、教研组、集备组应开展多层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7、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县教研活动、学科骨干培训等,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九、请假程序与要求

(一)程序:教师先到校办公室领取“请假条”——>寻求本教研组教师代课——>教务处确认代课,并审批(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同时报年段长、政教处审批)——>校领导审批——>“请假条存根”交回办公室,“请假条”交教务处。

(二)要求:

1、病假

(1)急诊:在第一时间告知学校教务处(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同时告知政教处(主任)。事后提交急诊证明,并在一周内到办公室补办请假手续。

(2)看病、治病:至少提前一天按照医嘱(病历)办理请假手续。(3)凡不能提供医院证明的一律按照事假处理。

2、事假

(1)公假:须凭校领导审批文件或通知,至少提前一天按照请假程序办理请假手续。

(2)私假:遇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告知学校教务处(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同时告知政教处(主任)。事后在一周内到办公室补办请假手续。除此之外,至少提前一天按照请假程序办理请假手续。

十、代课安排与实施办法

1、由教师本人与学科集备组、教研组协调,在尽量不影响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原则上安排本学科、集备组、教研组的教师或班主任代课。

2、代课的教师要在请假条上签名,并填写具体代课班级、节次,教务处每学期末统计、核对、公示。

十一、监考工作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1、担任主考、监考、机动监考的教师,应于考试开考前10分钟到教务处领取试卷,不得代领、错领。开考前5分钟未领取试卷的,作为迟到处理,并扣发课时补贴费10元,迟到30分钟作为旷课处理,并扣发当月满勤奖。

2、考前5分钟组织学生按顺序要求的座位坐好,提醒学生考试注意事项,分发试卷。

3、开考后监考老师应逐一核对学生填写的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等信息是否正确。

4、考试期间,监考教师应认真监考,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如:看书、看报、改试卷(作业)、打电话、接手机、听mp3、交谈、随意离开考室等。一间考室(混合考室)有两位监考老师的,应一前一后分开监考。发现舞弊,收齐证据报教务处,学生考试60分钟之内不得提早交卷离开考室。

5、考试结束,监考老师应对本考场试卷进行清点,防止错收、漏收试卷,在检查无误后按考号顺序编排收齐试卷,并到年段室按要求装订密封,防止错装、倒装试卷,全部完成后交学科主考。

6、对监考工作严重失职(旷课、学生舞弊无及时制止和处理、造成雷同卷、漏收试卷、试卷丢失等)的教师在全校通报点明批评。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6

一、课前准备工作:

1、各科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在整个教学过程紧扣《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加以落实。

2、拟定全学期教学计划。各备课组在教师通读、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安排好教学进度,仔细拟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和“寓德于教”计划。

3、集体备课。教师(含行政领导)应按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参加集备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备课前每个教师应再次熟读教材及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提出个人教学设想,并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堂主要范例、练习与作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具等积极展开讨论,最后结合自己班级实际,优选最佳教学方案。同一学科的教学尽量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并写好集备记录。

4、认真写好教案。要根据各学科、年段、班级及学生的特点认真写好有自己特色的教案,教案体现教学目标、师生活动、课后反及作业设计等、对范例、练习、作业,教师要先“下水”完成,学校教务处对教师教案及作业“下水”完成情况,每学期至少检查六次。

二、准备教学工作:

1、准备上课,教师必须在预备钟铃响之前到达教学地点。

2、做好教学组织工作:

(1)预备铃响后,教师应督促学生入座,安定情绪,准备各项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2)上课铃响后,教师进课堂;班长口令:“起立”、教师说:“同学们好”,学生答:“老师好”,教师还礼并答“请坐下”,以完成师生上课心理准备。

(3)教师根据班长报告,填好点名册开始上课。

3、教师施教中应态度亲切,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讲授要注意言简意赅,吐字清晰,提问学生用语礼貌。造成课堂融洽、和谐的气氛,并注意启发引导,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板书工整。规范、板书包括字与图,都要做到工整、端正,无论汉字及各科作图,都要符合规范,各科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不写错别字。

5、端正教态与学态。教师要以身作则,上课时态度严谨,同时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发言时举手,杜绝上课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

6、对个别学生的违规行迹教师应采取灵活、适当、理智的方式批评纠正,不得马虎迁就,避免课堂上出现顶牛现象。

7、不拖课、不占课,督促学生做好“二操一锻炼”。

8、认真落实省颁课程计划,开足上好各学科课程。

9、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将技能课改上其他课,及随便调课停课。

10、下课铃响,教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喊“同学们再见”,学生喊“老师再见”,老师离开教室。

三、加强课外辅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1、教师在早读和下午第三节自修课应按时下班个别辅导、解疑,避免占用时间作全班性的集体辅导。

2、在学习上热情关心后进生,帮助他们分析后进的原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赶超班级上的优生。

3、对优生在思想与学习上应更严格要求,在学习上进一步指导,积极培养与扶持尖子人才。

4、积极开展家庭访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习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方法问题,家校配合,促进学生进步、提高。

四、做好教学效果的检查工作:

为了有效地评价和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布置作业与考试作如下规定:

1、各学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统一的作业规范并通过批改、讲评、展示优秀作业等方式严格训练学生,让学生熟悉和巩固学习知识。

2、要精选作业,作业内容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份量深广度要适当,可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3、作业要及时处理,全面审阅,重点批改。对所有布置的作业,应指定科代表按时收缴登记,发现拖、缺现象要调查,对抄袭现象要批评纠正。已收缴的作业,必须全面审阅,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批改(或轮换批改),及时讲评,提倡有重点地面批面改。

4、培养学生自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教师通过适当方式检查作业订正情况。

5、考试的命题,要注重基础,要面向全体,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合格。

6、期中、期末考试可采取教研组、年段命题,分题流水评卷以检查衡量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科学命题,认真审核,严加

保密。

7、考试方式要统一,师生都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对于违纪作弊的学生,应及时严肃批评教育和处理。

8、各年段各科单元考要统一进行,同时应做好必要的课堂小测与课堂练习。

9、各类考试都要求教师认真评卷,及时发回,认真进行讲评,并做好质量分析和查缺补漏工作。要认真督促学生订正试卷,认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情促教:

教师言行举止应作为学生的表率。学生的缺点,教师要热情诚恳地劝导和严肃耐心地批评教育,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嘲笑、讽刺、挖苦学业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驱赶学生出课堂。

不论上课还是自修,教师不得看书报、抽烟、带小孩、打毛线、接电话、接待客人等。

六、注重教科研工作制度化:

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了解教育教学动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抓好立项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1)抓好立项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制定计划、过程管理、阶段小结工作。

(2)围绕新课程改革重新制定新的课题,借助新课题推进新课程,推动学校教学开展。

(3)要求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上好研讨课,大家共同听课、评课并进行反思,以提高教科实效。

中学美术教学常规 篇7

因此,实验室的建设能否达到标准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此,以我校新校区实验室建设情况为例,对现阶段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建设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物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规划

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以标准的形式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提出“4~8个,8~12个,12~16个平行班的学校,其生物实验室数量的基本要求分别是1~2,2~3,4~5间,其规划要求分别是2~3,3~4,4~6间”。因此,目前规划建设的学校新校区基本都应达到最低限,才符合要求并满足教学需求。为了保证实验开展过程中的顺畅性、安全性,根据《规范》要求,生均使用面积应不小于90 m2和96 m2。除实验室在数量和面积上的要求之外,在总体的规划布局上也应注重位置安排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仪器室的位置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实验员工作开展的便利性,应根据实验室的总体数量及功能场室的分布及真正投入使用的情况进行仪器室位置的设计;二是功能场室的布局应合理化、多样化、专一化,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将初、高中常用的同功能实验室分开,这样有利于实验员的管理及仪器的分配,同时将场室固定,避免学生因实验室过多而导致走错教室耽误上课的情况发生。

二、生物实验室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

生物实验室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关系到功能场室的完善程度,因此土建时,在这些方面应作充分设计,避免给后期工作造成麻烦。

1. 实验室的用水设计

实验室的用水主要涉及前期的管道预埋和入水、排水问题。在进行实验楼建筑设计时,可考虑是否通过楼层沉降进行管道预埋。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布管方便,同时保证实验室的美观。但是这种建筑设计费用较高,需根据现实因素加以考虑。在图纸设计时,实验教师应明确哪些功能室需要用水,以免后期施工时出现漏装,给后期工作造成困扰。

对于实验室的入水,一般建议在每间教室的入水口设置总水闸。除此之外,学生桌上的每个水槽下方也各设置水闸。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教师可控制学生用水,防止学生随意玩水。

由于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常会使用到新鲜材料。因此,实验中产生的实验垃圾如果排入下水道,极容易造成堵塞。所以,实验室应选择口径较粗(≥5cm)的排水管,保证排水通畅。在埋管时应注意有一定的倾斜设计,避免管内积水。由于有些生物实验也会产生酸碱等废液,因此排水管的材料应选择耐酸碱,延长水管的使用寿命。

2. 实验室的用电设计

实验室用电主要涉及线路设计及用电功率。首先,应明确各功能场室的用电需求,尤其是显微镜室的用电设计,如桌面插座的位置、规格、数量等。其次,为了保证学生的用电安全及避免学生乱用实验室电源,可在讲台设计带密码的总电源开关。最后,仪器室等可根据仪器数量及用电情况设计一定插座量,以供用电仪器使用。

由于仪器的用电功率不同,所以实验室在前期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实验室可用正常电压,哪些需配备较高电压等不同情况。同时,明确学校总电源的控制点,以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 其他细节设计

(1)实验室应布置排气扇

在审核实验室的设计图时,应留意是否预留排气扇的位置。因为在开展部分实验时,可能会使用带刺激性的实验试剂。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到的汽油,带有强烈的气味,需排气扇加速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开展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室前端设计加热台

如果空间允许,在每间实验室靠讲台的前端,可考虑设计加热台。主要用于放置水浴锅等仪器,同时实验教师可放置备用实验材料,利于授课过程中材料的及时补给。

(3)准备室设计滴水柜用于晾干仪器

生物实验用到较多的玻璃器皿,因此清洗后如何加速器皿的干燥,是实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而通过配备一定的设备,便可轻松解决。如滴水柜,通过悬空、漏孔的设计达到排水的目的,可通过在侧边增加小抽风机,加速空气流动,缩短干燥时间。

三、适于生物新课程的几种实验室模式

1. 显微镜实验室

该模式的实验室,桌面配备光源及多功能插座,既可满足普通光学显微镜,又可满足带电源显微镜的使用需要。同时,根据实际功能需求,本实验室的台面不设计水槽,而是改在教室的后方,统一设计八个连通水槽。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可增大实验桌的使用面积、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在必要时候也可适应其他学科的实验[1]。由于生物实验开展的特点,有些需小组合作、有些需单独操作完成,因此该功能场室可以尝试不同的实验桌组合。既可以有常规的教室双人同桌的设计,也可以有以小组合作的多人圆桌合坐设计,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2]。

2. 解剖实验室

生物解剖实验室的最大特点就是“水电到桌”,在4人桌的中间设计水槽,方便解剖过程中的用水。在教室的后方设计展示柜,可呈现各种常见的解剖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各个解剖结构。

3. 生物探究室

该模式的实验室基于96 m2大小设计,特点是6人双侧,“水电到桌”,共9组,适合的实验内容包括显微镜观察(电源),解剖或检测实验(用水方便),适应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同时,该室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实验教学[3],达到数字化生物实验室的标准。主要配备有传感器、数码显微镜、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解决相关的教学难题,同时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

4. 组织培养室

组织培养室的建设,包括了准备室、仪器室、恒温光照培养室以及无菌操作室。根据《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该功能室应防止人流交叉感染。因此,应注意各个功能室的顺序安排,一般无菌操作室应设计在场室的尽端,不宜开设外窗[4]。采用紫外灯灭菌,带通风净化系统,及时排出灭菌产生的臭氧等污染物,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恒温光照培养室应利于观察,可采用全玻璃隔断。在准备室中,可通过设计带试剂架的边台,节省空间又方便各种试剂的配制。

四、生物实验室延伸到生物园建设中

生物园可作为生物实验室的延伸,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又可借助教学和学校文化相结合作为建设理念,美化校园。那么,生物园的建设如何能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与园林艺术结合起来,便成为生物园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此次的设计实践中,在以下几点做了一些尝试。

1. 考察园区环境合理设计各分区位置

设计前期,明确校园中的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等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区设计,如阴生植物应选择背阴地块[5]。生物园必须排水良好,土壤具一定肥力,避免过多建筑垃圾,防止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甚至引起植物死亡。

2. 分区贴合教学融入校园文化

生物园的建设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保证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搭配种植各种乔木、灌木、花卉等,使生物园与校园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直接接触生物园,认识生物生态环境。但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模式的单一化,如各区物种相差不大、无法呈现植物种植的层次性、科学性等。

3. 植被多样化可供实验教学

植物配置应多样性,并根据实际种植一些珍贵保护植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在设计各区植被时,可按从低等到高等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种种植,辅以动物的进化历程,让科学体系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6]。不仅如此,生物园的植物栽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如在水生生物区种植黑藻等水生植物,可作为初、高中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等的实验材料;校园随处可见的酢浆草,可用于观察叶脉导管、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等实验;颜色浓绿的海芋可用于高中提取色素的实验等。让生物园不仅是提供观察的实验基地,还能成为提供实验材料的场所,大大缩短实验教师寻找实验材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在保证基础实验开展的情况下,应注重各场室的功能化,让其功能更具科学性、现代性。同时,实验室在规范化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安全性,如过道安全距离、用电安全、防火措施、药品安全等等。生物园的建设,应注重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分区,与教学交融,体现科学性,展现园区的美观。

摘要:结合新校区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建设。主要阐述了生物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规划、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几种实验室模式、生物园建设四方面内容。在介绍每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时,主要体现新校区在建设上面的创新性和现代性。

关键词:常规建设,实验室模式,细节设计,生物园

参考文献

[1]刘俊波.中学生物实验室建设新思路[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7(11):33-34.

[2]刘俊波.高中生物实验室及数字化实验装备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8):43-46.

[3]王斌.生物实验室数字化建设刍议[J].建设管理,2010(2):60-63.

[4]陈琳.浅谈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建设[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28(1):50-51.

[5]彭敏.浅析中学生物园设计与园林艺术审美的统一[J].广东园林,1997(3):23-25.

中学美术教学常规 篇8

一、调查方法及结论

1.内容分析法

(1)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善性现状分析

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模块,即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常规制度三部分,每一内容模块又具体分为若干子项内容模块。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杭州市瓶窑中学现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可看出学校教学管理常规制度是否完整、科学、合法以及是否具有创新性。

①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从查看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文本资料可知,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6项内容中的备课、上课、教研3项制度学校有明文要求,而关于作业留批、考试和辅导没有进行明文规定。

②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从查看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文本资料可知,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整体建设非常薄弱,各子项制度很不完善,除了实验室实验守则和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学生的实验和考试做出了部分规定外,对学生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均无明确要求。

③学校教学管理常规制度现状分析

在教学管理常规制度的三个内容模块中,教学管理常规制度部分相对健全,但仍旧缺乏一些重要内容,如缺乏校长听课制度、行政听课制度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包括主抓教学的校长等在内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考评制”两项制度明显缺失,反映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2)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性现状分析

对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内容分析,主要采取内容综合定性分析方法。

①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性内容分析

从对教学常规制度的文本调查看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和尊重个性等个子内容模块的理念创新处于较好状态,学校也将尊个性、张精神作为校训;贯彻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贯彻“轻负担、高质量”原则、讲求教学效率两项管理制度内容模块的创新理念明显不够。

②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创新性内容分析

从对教学常规制度的文本调查看出,在学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中,部分制度蕴含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教学理念,而学生独立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教学理念缺失明显。

③教学管理常规制度创新性内容分析

从内容来看,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明显缺失,教学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层面体现出重“教”、轻“学”、缺“管理”的倾向。

2.个案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部分教师备课、上课、留批以及备课组活动、计划等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参加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教师座谈等方式,分析研究一线教师对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调研发现以下问题:

(1)教师教案撰写表露出教学设计环节理解错位

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时能遵守教案撰写的常规要求,保证教案栏目书写完整,教学过程设计严密,但部分教师备课缺乏学科责任心,备课敷衍应付。

(2)教师个别访谈内容流露出学校管理仍有缺陷

从教师访谈看,学校管理总体比较规范,但是少部分学校管理中不关注细节,管理线条过粗,执行环节不到位,存在着“三有三不”现象,即:有制度,不落实;有检查,不规范;有违规,不处理。

(3)教学常规管理显露出中层环节执行缺位

教案管理要执行到位,必须按章办事。但从调研总体情况看,部分学校的中层干部在教学管理的落实和教学常规的检查方面经常缺位。这说明了教学管理的中层在教学管理能力上的缺失,在工作态度上缺乏严谨细致的自我要求。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不少学校校长有很多好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但是中层在落实与执行意识上还有差距。

3.全员调查分析法

针对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发现主要问题如下:教师在上课时讲解的时间较多,学生没有思考时间或时间较少;在课堂纪律方面满意度较差,课堂氛围不活跃,存在学生睡觉现象;教师课堂的趣味性欠缺,对学生的吸引不够;布置的作业内容上缺乏挑选,批改后的统计反馈没有或较少;教师课后辅导时间较少,希望教师自修课下班级辅导;教师对预习、复习及其方法没有明确要求和指导。

二、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1.明确目标,进一步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推进质量提升的举措

从调研情况看,学校的质量目标意识较强,但合理确定目标的方法还不多,同时保障目标实现的相关质量保障体系明显不足。学校要实现发展的目标,在教育竞争中赢得立足之地,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建立持续推进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

2.立足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从调研看需重点完善以下常规:教师教学常规中关于留批、辅导、考试的常规,学生学习常规中的关于预习、复习的常规,教学管理常规中关于教学岗位目标责任制、教学考评制、校长推门听课制等。此外,需在教学常规中渗透贯彻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贯彻“轻负担、高质量”原则、讲求教学效率两项管理制度内容模块的创新理念。

3.落实整改,进一步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

在学校管理中,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最容易缺失的一环。从教学常规管理调研情况看,学校管理的执行力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不断统一思想认识,改进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的不足,简化制度操作流程,培养教学管理团队。

4.规范教案撰写,强化作业批改

教案撰写是教师备课的基础环节,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从调研情况看,学校需在教案管理上更加重视,教案检查要有较完备的过程记录。比如:检查后要留有签章与日期,可以实行“学案先行、教案复备”的教案管理要求,可以建立教案“十有”规范和教案检查结果的校内反馈制度。需要制定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集体备课要有固定时间与地点,集体备课要明确分工、研讨、打印、复备、反思、上传“六部曲”。作业管理是合理控制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环节,作业应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提高能力。

5.加强教学研究,突出结构优化,“教堂”转向“学堂”

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重视教师队伍培养,突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深入改革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当前教学生态要求,实现“减时增效”的教学管理目标。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以生为本,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讲练结合、当堂反馈”的教学要求,从而积极推动“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

参考文献:

[1]丁玉祥.“五严“背景下区域性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调研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1(1).

上一篇:快乐的一次旅游作文400字下一篇:世界环境日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