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发言稿范文

2024-06-08

危机发言稿范文(通用7篇)

危机发言稿范文 篇1

鉴于当前严峻的经济优势,对我集团安全生产、销售经营及发展严重冲击,集团公司下发对并强力实施以为战危机,保安全,促发展献计献策活动。

经过连续的对集团领导讲话,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经组织部和我个人对此次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全球国内外尤其集团的形式任务,及面临的严重形式有了深刻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提振了和个人对战胜此次危机实现集团年初既定工作目标 信心和勇气。

通知也多只按照集团及集团工会的部署和要求,现对我和个人就如何贯彻落实这次献计献策活动简要汇报如下:

也多次组织同志学习传达贯彻集团和集团工会相关会议精神讨论安排如何有效落实战危机活动工作部署。凝聚合力是战胜危机的关键,要发动职工集思广益,学习。

一、树立大局意识,提振战胜困难信心。

本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冲击于98年。

二、经济风暴,尤其对我们能源化工板块的冲击,更是有目共睹。据集团有关统计集团原煤生产吨,同比下

降,销售同比下降%,在岗职工收入,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当前集团二季度既定目标和发展面临严峻冲击和考验。在此关键时刻,集团未雨绸缪,适时开展活动。我认为是非常及时是非常有必要的更是有急迫性,作为集团工会民管部更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迅速行动起来,首先要树立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自

觉与集团保持高度一致,做贯彻落实活动和坚定推动者,同志都要身体力行迅速投入到这场活动,大张旗鼓宣传贯彻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一个从为战胜危机,确保集团安全持续发展。

一、浓厚氛围为战胜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有力思想体系。

二、树立岗位意识,永葆艰苦创业精神。在此活动中,要树立岗位意识,奉献意识,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集团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做好本职工作,干好每天事情,岗位意识和奉献意识。集团的发展各项工作时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工作。而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更是依托在集团的发展上。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啊,尤其鉴于当前的严峻的发展形势,我们更要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心全意干好自己每天的工作,为集团、集团领导分忧,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战难关保安全促发展这也是实现我们认识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节能降耗的意识,努力做到勤俭节约提效,在活动中,民管部要积极围绕集团安全生产的发展的难点、重点、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多献计策,同时在内部管理上,树立节支降耗要从勤俭、提效上做文章,从点滴做起,从细节上做起,如打印要双面,空调少开,少用水,做到人走灯灭等。

四、树立面向基层,服务一线的意识,推动民管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民管部要积极围绕集团工会的工作开展工作。全力配合完成全年既定工作目标,同时重点一是搞好而是充分组织发动集团职代会职工代表积极参加,集团此项活动开展同时也督导开展好职工提案工作,参与集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

坚持要坚持“”工作,即提升个人发展单位工作,贴近服务好,下基层调研,多为基层单位指导推动,多倾听职工合理的诉求,多做和谐稳定之事,多谋科学发展之智,全力推动集团工会的全面创新发展。

五、树立勤学意识,提升个人服务企业的素质和技能,为集团战胜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在此危机形势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更要树立勤学意识,一是认真学习有关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提升服务企业知识和技能、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做到学

以致用用知识指导本职工作。

二是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危机发言稿范文 篇2

1 新闻发言人人格魅力概述

首先,新闻发言人是由国家相关机关、党政或社会相关团体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定期向外界发布代表相关部门的立场和观点。新闻发言人相较于一般的主持人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严谨、客观是新闻人贯穿整个工作过程的要求。具有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主要指某人在性格气质及能力品德方面具有吸引他人的个性魅力。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能够较快进入他人的内心,受到他人喜爱。此外,个人魅力也能够影响到他人,良好的个人魅力会为他人传播正能量。人格魅力还包括自身的能力,例如交际能力、思想政策水平、反应的灵敏、较高的个人素质、仪容仪表、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精神等。

其次,新闻发言人所要求的个人魅力较于常人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新闻具有严谨性、公信性和政治性等特点,对于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跟其新闻专业性息息相关。素质往往包括政治和业务两方面。在政治上要求贯彻国家和党的思想、方针和政策[2];了解熟悉国家基本的理论和政策纲领、文化思想等。对于新闻事件要快速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避免片面看待问题,积极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行进;在业务上,新闻发言人要善于沟通,传达的新闻信息要准确、真实,口头表达清晰,意思传达到位,还要注意懂得随机应变,善于应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2 新闻发言人人格魅力要求

2.1 综合角色的要求

新闻发言人因其特殊的角色,多数代表的是机构或是团体发布相关性新闻信息,所以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自主控制消息的空间是非常小的,既代表着个人,又代表着他人,是综合身份。某些时候甚至要忘记自身的角色,转换成他人才能很好地传达新闻信息。此外,新闻人要有绝对客观的立场,当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时,要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表述新闻,不能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否则会影响舆论与民众对信息的判断力,偏离新闻消息的客观性。新闻发言多数是机制性的,即使新闻发言人不在,仍然可以以他的名义进行工作[3]。所以说,新闻发言人并不完全代表个人,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机构或是言论的代表。根据新闻发言人负责的内容的不同又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政府新闻发言人更多的是代表着政府的相关立场和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新闻发言人是被抽象化了的人,是连接政府国家与社会人民的纽带。

2.2 政治素养的要求

新闻发言人对言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言论不当或不明确会对媒体和公众产生错误导向,甚至引起争议纠纷、造成矛盾,使得民怨众怒,无法站稳立场。新闻发言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政策法规水平,才能准确无误地发布新闻,才能不忌讳时间段和场合就各种问题发布相关的新闻言论。任何情况下,新闻发言人都要明确自身立场、坚定信念,以正确的政治思想、客观的公信力量为主,始终坚持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正确新闻方向和舆论导向;时刻铭记自身代表的是何种机构、何种立场,代表谁在发布消息和新闻、代表谁在说话。这样才能体现新闻发言人的政治素养。例如,在处理国际上的关系时,一名合格的专业政府发言人都应明确自身的国际立场,始终代表本国发言,不论环境多么复杂始终站在本国立场说话,正确传达本国的重要思想和立场,而不能够带着个人的情绪和主观看法。否则就失去了代表国家,代表政府的特殊意义。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的新闻发言人,应熟知国家的相关政策、思想、战略和规划等,全面掌握全局信息,在与外界沟通的同时善于把握全局和重点,站在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向公众媒体传达相关部门的意思和立场,深入浅出地向民众传达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

2.3 新闻素养的要求

新闻发言人是政府的门面和言论代表,是重要的新闻源之一,地位显要,责任重大[4]。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现必须通过新闻发言人个体的工作来实现和完成,所以新闻发言人人格魅力显得尤其重要。公共危机中政府新闻发言人人格魅力的探讨,使政府和政府新闻发言人认识到其在危机事件处理中的重要性,进而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和培养。新闻发言人要严格自律、不断学习,以提高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不断磨练专业素养,遇事沉着应对,做到说话有底气、敢于担当、有魄力和威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乃至政府机构在媒体和公众中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另外,新闻发言人的知识和素养直接决定着发布言论的内容质量,决定了其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多元化、多职能的角色定位,还决定着政府工作是否民主化和公开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又可以视为政府的一部分,是为大众和国家办事的公务员和国家干部,还是贴近大众的新闻工作者。

2.4 语言风格的要求

个人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情感气质共同决定着个人魅力的风格。新闻发言人多是围绕媒体、政府和公众工作,要善于用新闻的语言进行表达,准确精炼;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通俗易懂,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还要注意组织文字的相关逻辑关系,调理分明,容易理解;此外,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针对各种突发事件都要能够随机应变,处理得当,真正体现一个专业新闻发言人的独特魅力。

3 政府新闻发言人人格魅力对公共危机处理的影响

3.1 新闻发言人的政治涵养决定事件趋向

新闻发言人的政治涵养应凌驾于其他人格魅力之上,坚定而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新闻发言人政治涵养中最重要的品质。在面对危机事件,特别是在处理有关外交事件,或外媒参与的事件时,政治涵养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可以合理规避敏感的问题,从容体现政府的立场与态度,让事件在既定方向上顺利发展。反之,如果政治涵养低下,政治立场含混不清,可能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试图挑起的争端,损害国家利益,让事件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由此,新闻发言人的政治涵养决定着事件的发展方向。

3.2 新闻发言人的思想智慧帮助化解尴尬

在处理公共危机时,可能会因为事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气氛和难题。优秀的政府新闻发言人通过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和亲和的语言表达,能让其传播的信息更加准确,对控制事态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虽然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更趋于合作性质,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一些别有用心的新闻媒体会利用事态挑起争端,提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诱导性。这时,新闻发言人运用思想智慧,理解并巧妙应对针对性和诱导性的恶意提问,合理而自信地回答钻牛角尖的问题,有助于化解尴尬,反而利用其成为传播自身所需要传播的讯息和姿态的武器。

3.3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表达体现政府态度

清晰、妥当、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于其思想智慧的一项基本能力。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与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信息桥梁,用词妥当,是公布政府态度的武器;言辞恳切,能削弱公众对事件的疑虑;遣词简练,是有效发布信息的保证。能用最简洁和妥当的遣词来公布政府宣言和态度,消除公众对事件产生的疑虑,有效地发布信息,对于参与的媒体和事件的相关人有着积极影响。反之,语言含混不清、答非所问,不仅让公众对新闻发言人所公布事件的真实性有所怀疑,对政府的形象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害。

3.4 新闻发言人的幽默风趣利于信息传播

幽默风趣不仅停留在语言上,而是对于整个新闻发布会气氛和局势的把握。新闻发布会不是信息的单方面发布,而是危机或事件后,政府主动谋求与公众关系的改善的对话平台。然而,新闻发布会或者政策宣讲,通常内容枯燥繁多,会在恰当的情况下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的新闻发言人,能有效地调动公众的情绪,让其更主动、更容易接受新闻发言人想要传播的讯息。例如,我国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的发言,有很多都是在解读法规政策中,适当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与合理的幽默,使其发言更具吸引力,引导事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他的思想与智慧。

3.5 新闻发言人的公众形象影响政府形象

在没有其他参考的情况下,公众通常会从新闻发言人的外表形象来判断其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因此,得体的衣着、自信的神采、干练的外表,是作为新闻发言人应该重视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危机时刻,真诚、沉稳、大方的态度,更能让公众对其产生信任和依赖;反之,可能会让事件更加混乱,不可收拾。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发言人不仅是一个连接政府与公众之间讯息交流的桥梁,还是承载着阐述官方立场和观点的载体,必要的时候需淡化个人,强化制度。然而,政府新闻发言人也需要具有人格魅力,不仅能让传播的讯息更容易令人信服,还能为发布讯息的政府带来积极影响,控制事态。这一点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尤为重要。因此,一名成熟的新闻发言人要在发言中巧妙地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鑫君.我国基层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13,13(15):63-64.

[2]李鑫燚.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D].山西大学,2012,12(06):78-79.

[3]王娜.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D].西北大学,2011,16(11):45-46.

企业危机公关处理案例范文 篇3

企业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分析2015年前夕十大危机公关处理经典案例:

1、丰田汽车召回门

2、肯德基秒杀门

3、富士康跳楼事件

4、腾讯qq VS 奇虎360大战事件

5、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

6、康芝尼美舒利事件

7、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

8、双汇“瘦肉精”事件

9、中石化“天价酒”事件

10、台湾塑化剂事件

危机公关处理详细流程:1.危机的确认与评估;2.危机诊断;3.确认危机公关处理方案;4.组织集中力量落实处理方案。

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范文模版] 篇4

企业要有危机意识

近日看了一篇文章,讲危机意识。并对任正非、马云、李嘉诚等大的危机意识进行论述。史玉柱曾说过:“人这动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败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马云研究失败比读MBA管用,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马云说“我最大的新的就是思考别人是怎样失败的”。MBA把很多东西固定化了,案例教学都是如何成功的,学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后,你反而不知道怎么做事了。为了推行自己的失败教育,马云创办了湖畔大学,专注于“失败教育”和“让企业获得更久”两门课程。任正非每天都在思考失败。华为每次取得一个突破,就是任正非执笔写文章发丝失败的时候。2001年在国际高科技产业哀鸿遍野时,华为却凭借不俗的成绩位居全国电子企业百强之首。任正非写了《华为的冬天》,表示华为的冬天正在来临,各种机制、管理等正面临危机,已到了不得不调整、改革的地步。2013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95亿美元,利润34.7亿美元,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了《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李嘉诚说:“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你驾驶远洋船出海,你要先想到万一遇到强烈台风,你如何应付。在风暴还没有来临之前,你怎么办。”“我会不停的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的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史玉柱发丝自己失败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人在成功的时候总结的经验往往是扭曲的,在失败的时候总结的教训往往是最真实的。失败的时候要认真总结,避免头脑发热”

中国古代圣贤流传下来的《易经》其实就是一部危机意识的教科书。现代人常常把其作为一部占卜算卦的书,其实他是古代圣贤通过观察天地的运行变化(道)德规律而产生的一定的结果,去推断人事在自然变化特定的时位下,会产生的吉凶悔吝。其实,在整个卦辞中,凡是看似吉利的挂,其挂爻辞中必定会产生凶悔吝,实际是告诉我们,如果有好事的时候,离坏事就不远了,因此在遇到好事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去防范向坏事的转化。而看似不吉利的挂,反而在爻辞中会产生吉利或者不悔、不吝,这是说在特定的不利的环境下,人们做事更谨慎,反而能够避免悔吝的发生。这其实是《易经》的正真意义。诗曰:“战战兢兢,如履深渊、如履薄冰”就是做事要有危机意识,张瑞敏是最欣赏这一句话的。

领导者演讲中的危机处理(范文) 篇5

·危机处理能力的一般组成

一般来讲,领导者在演讲中的危机处理能力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是控制感情,掌握分寸的能力。即发现意外情况时,要镇静,要有好的心理素质,能控制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讲台上惊慌失措,更不要因急躁而冲动行事。

二是从容答题,妙语解脱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在演讲中当有听众提出较尖锐的问题时,演讲者能够从容地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乍看起来十分棘手的问题。实际场景中,平庸的领导者多会采取压制的方法,发火批评。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吵了,安静下来”,而结果大多是使自己进一步陷入窘境。高明的领导者则采用以诚相待、妙语解脱的办法,往往能变被动为主动,进而达到演讲的目的。

三是巧妙穿插,活跃气氛的能力。这是指演讲者在遇到会场沉闷时,应尽快调节,巧妙穿插,以活跃气氛。比如,讲个笑话或故事,谈点趣闻等。

四是将错就错,灵活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领导者在演进中如果出了错,能够将错就错,灵活处理,并使演讲继续有效进行。实践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两点:一是搔头挠耳,二是冷场过久。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研究结论:如果在演说过程中冷场15秒以上,听众群中就会有零星笑声;冷场30秒以上,就有少数听众的笑声;冷场时间再长一点,听众就会普遍不耐烦了。所以,我们的领导者在演讲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危机发言稿范文 篇6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诚信构建;持续增长

一、失信现象的普遍化严重制约企业及投资、消费的正向良性发展

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在社会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的缺失,并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税;合同违法,商业欺诈,欠债不还,三角债,多角债,逃废银行债务;财务失真,做假账、搞两本账;假数字、假政绩、报喜不报忧等,凡此种种,表明出现了“信用贫困”、“信用危机”。社会信用系统的发育程度低下,失信行为蔓延,已成为妨碍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它不但影响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且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破坏企业的正常经营,导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严重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上市公司做假帐、各种年报中数字掺水、董事长动不动就跑,诸多中国股市中的欺骗、虚假浮夸现象,带来的就是中国股市的长期“肾虚”。

中国企业坏账率为5%到10%,是美国企业坏账率的20倍,中国企业逾期账款平均时间为90多天,而美国的企业只有7天。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失信现象如瘟疫般到处流行,凶狠而又暴戾,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帐目、假评估、假签证、假报告;从普通人恶意消费透支,到一些官员言行不一政绩注水;从股市造假,到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蛇鼠同穴”;从“三角债”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到少数地方政府出尔反尔对投资者“宰肥羊”,老百姓们不无痛苦地发现,自己生活的大大小小的圈子里充满着欺诈、伪造、造假等不诚实的行为。的确,大到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银广厦骗局”、“东方电子造假”等,小到百姓民生的山西假酒、河南毒米、广东瘦肉精事件以及南京冠生园的“陈馅月饼”,多少人的辛苦钱不翼而飞,多少人被骗得倾家荡产,一系列的失信事件不仅让人融目惊心,而且让老百姓对社会充满了“整体信用危机”感。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和缺少信用保证已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诚信的缺失”已经严重阻碍了消费和投资行为。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市场交易缺乏信用体制,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到20%是无效成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近6000亿元之巨。

二、“诚信”有其特定的商业或经济内涵,并非“看不见,摸不着”

(一)诚信有着具体的完整内涵,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诚信是一种规范和规则。诚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忠诚老实、遵守信用的简称。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企际关系、政企关系的一种基本规则和要求。对于这一基本含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有过充分的论述。《周易·乾》就有“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的说法,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第一次明确将诚信作为规范来定位的是孟子。孟子把社会的人伦关系归结为五个方面,即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系、朋友关系,简称“五伦”。将“朋友有信”作为处理朋友关系的基本规范,并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合为“五伦道德”。《孟子·离娄上》还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曾说过:“诚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诚信的基本表现形式

是:内诚于心,外经于人,言必信,行必果;不能言而无信。在现代社会里,诚信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仅调节人际关系,而且对人们的职业关系和各种更广泛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

用。当前社会所形成的诚信讨论,就是其广泛规范性的体现。因此,仅仅从职业角度理解诚信,特别是仅仅从商业角度理解诚信,将诚信仅仅看作是一种商业规范,是不全面的。当然,必须清

醒地看到,作为特定内容的企业诚信,对现代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企业之间没有诚

信规范,企业就无从生存和发展。例如, 2008年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大事,河北三鹿

毒奶粉事件,当媒体曝光后,三鹿的消费市场倾刻崩溃,一个每年产值200亿元的企业,在失信

于消费者的情况下,立刻倒闭并因此负债累累!可见,企业诚信构建何等重要和紧迫!

其二,诚信是一种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规范都以制度的形式存在。诚信

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模式,需要制度化才能持久,才有力量。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

子最先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提出诚信构建。《管子·枢言》中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

结也。”按照管子的意思,只有坚持诚信这种制度,才能集结人心,天下人团结一致才有保证。

韩非进一步充实了管子的这一思想,并将日常生活的诚信与立国治世的诚信结合起来,指出: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制度来认识,严格地说,应该是近现代的事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

经济更离不开信用这一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指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诞生和发展,信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充实,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信用就没有正常的金融秩序和

市场经济运转。而企业诚信,则是企业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今天我们讲诚信,人们更多的是从经济制度上去定位。然而,诚信在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

经济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范畴。诚信作为一种制度,不但是一诚信缺失,往往与道德生

活中的诚信缺失有着密切关系。

其三,诚信是人品和企业的组织品格。诚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原

则。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人有极为精彩的论述。《春秋·谷梁传》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人也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无信,何以为言?”孔子提出“民无信不立”。

荀子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人格和道德标准。甚至在人们认为充满诡道的《孙子兵法》中,孙子也将“信”与“智、仁、勇、严”一起,作为将帅必须具备的基本品

格。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早在1762年就曾说过,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因

为法律的不完备,商品交易只是依靠道德良心来维系,因而商品交换推动了诚信道德的生长和

进步。也就是说,对诚信的需求是与对商品交换的需要同时共生存的。现代博弈论中的“囚

犯两难选择”也揭示出,假如博弈双方的博弈并非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参与者就会非常关心

未来的利润,他们将放弃欺骗的一次性好处,两个参与者都可以很好地达到合作的结果。因为

要想成为博弈赢家的最简单战略就是“一报还一报”,即从友好诚信开始,惩罚不讲信用的参

与者,直到对方重新合作时为止。也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只有坚持诚信,才会产生双赢的结果;背信违约,必然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所以,诚信仍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不朽灵

魂。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公民道德、企

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这当然也是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内涵建设的题中应有之议。

(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信者兴,无信者衰”

要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为社会信用水平的提

高提供制度保障。要在制度上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承担其行为造成的成本,不仅要对其予以舆论谴责,更要使其付出经济上的代价,真正实现有信者昌,无信者衰。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以信用建设来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兴旺,如上海大力建设个人信用系统,北京推出“红盾315”网站警示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深圳市率先出台《个

人信用诚信及评级业务管理办法》,这些实践活动都为我国信用系统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对

这些好的作法,企业在以信用建设促发展中要注意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企业及区域

经济发展中的信用建设要借鉴它们的先进作法和经验,以推动我国企业和社会信用制度的早

日建立和完善。

三、把创企业名牌与构建企业信用体系结合起来:名牌兴、信用足,则企业兴

(一)名牌是企业信用充足的体现,所以企业要把创名牌与建信用结合起来,推广良好的企业形

象名牌是一种较高境界的企业信用。一提到某个名牌产品,人们立即就会联想起它的生产厂

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很多有关它的美好的想象,对于它的特性、优点,往往是家喻户晓,妇孺皆

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消费选择,非此名牌莫属,这是因为,该名品有真实的信用记录和保

证,人们有信心消费它、购买它。

名牌还是一种资本。用它可以交易,也可以直接投资,一些富商大贾、工业巨子就是依靠创

出了名牌发家兴业的。谁创造出了名牌,谁就有了企业竞争兴旺的资本,就有可能打出企业的一片市场天地。

名牌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它与其他知识产权有着类似的性质和作用,也必然会受到有关的法律,如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公约的保护。使用其品牌,必须通过交

易或者要有权利主体的授权,并且要支付一定的代价,否则,即为假冒伪造,侵犯他人产权,必定

受到法律的制裁。

由于上述原因,名牌就是一种市场。由于质量优势,名牌的市场占有率往往高于同类其他产

品,如果再能取得价格上的优势,往往会风靡广的市场,独占鳌头,把其他同类产品挤出市场或

者赶到一个狭小的角落。

(二)企业是创建、保持名牌和构筑企业信用的主体:创造国产名牌,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

市场,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信用网络构建

首先,企业要有创建、保持名牌的强烈意识和行为。一些企业这样做了,打出了自己的天下,如健力宝集团采取了“你来冲击我,我也去冲击你”的策略,到“两乐”的后院设立罐装厂;

青岛啤酒经过多年奋斗,把自己的名字堂堂正正摆上美国各大超级市场和几乎所有餐馆、酒

店。但是,很多企业还缺乏这样的意识和要求,出口的服装、手表、自行车等,因缺乏名品和相

应的商誉,只能摆在地摊上出售,有的质量尚优,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为别人作嫁衣。有的创出名牌,以为大功告成,不再继续努力保持信用。有的企业甚至自践名牌。如一些名牌酒厂的酒供不应求,于是把周围小酒厂的酒收购来进行勾兑,或者直接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售,结果

砸了自己的牌子,本质上看,就是毁信用,丢名牌。

其次,企业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克服创建、保持名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目前,中国企业创

造和保持名牌的确遇到很多困难,诸如资金问题、扩大生产的限制问题、企业负担问题、假

冒问题等,一些企业大胆进行制度创新,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资金紧缺是很多创名牌企业的最大困难,而要长久地保持和进一步发展名牌,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一些成功的企业把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资本经营、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创名牌)

有机结合起来,如青岛啤酒等,实行股份集资和中外合资,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分

别筹得十多亿资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是名牌企业遇到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既然外国的名牌企业依靠它们的经济实力,购并中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中国的名牌企业也可以凭借广阔的国内市场条件,通过购并本国企业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与之

分庭抗礼,一争高下,当前,在很多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是扩大生产规模的一条最有效的途

径。一些企业这样做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在新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着眼于五个方面的建设和理念的长期坚持

1、企业信用构建就是投资,是一种具有持久力的信用资本建设。诚信是一种具有回报的投资,特别是在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我们很多企业普遍不适应市场经

济是信用经济的客观事实,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这种方式来积累自己的财

富。这种聚敛方式事实上早晚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惩罚。恰恰是在这么一种背景下,如果我们有一些企业,有自律意识,首先在诚信方面下功夫,看起来暂时会吃些亏,但是最根本、最长远的市场经济一定会青睐这些老实人、青睐这些诚信创业、勤劳致富者。谁能够率先有这么一

种自觉意识,谁就能够获得最理想的投资回报。所以,要长期坚持把企业信用建设当投资来做。

2、就是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壮大的独特资源。诚信建设也是一种能够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要打造一个优秀企业、“长寿”公司,特别是像那些百年商业王朝、百年老店,就

必须对顾客有绝对的忠诚。如果没有对顾客的忠诚,顾客也不会对你忠诚。百年老店“胡庆

余堂”,今天为什么还能够屹立在我们的商业世界当中?归根到底就是它的匾牌里两个字“戒

欺”,绝不短斤缺两,绝不以次充好,一定下决心戒除对用户对顾客的欺骗行为。“戒欺”这种

精神,是我们在走向市场经济的竞争战场当中特别值得提倡的一种永恒的企业行为和精神。

3、要致力于长期持久的产权关系的理顺和法定建设。“人无恒产,则无恒心(孟子)”。信用建

设的根本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产权问题。人们对信用的重视和建设的动力,来自于自己长期收

益的稳定预期。如果产权不清,尤其是私有的财产得不到依法保护,对长期收益就不可能有一

个稳定而明确的预期,今天是我的。明天谁知道是谁的?短期行为,搞一锤子买卖,就成了一些

人当然的选择。

人们谈信用问题,叹信用缺失,讨论信用本质不可回避。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对各类财

产的所有权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还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

权及其他无形产权等。信用本质事实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各方对自

己的资源有明确的认定,并互相尊重彼此间的权利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模糊不清的产

权关系容易导致信用缺失以至故意失信行为的出现,类似“反正不拿白不拿”的思想大而化

之就是泛滥于市场上的经济欺诈、恶意逃避债务。

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

较可靠、明晰的权利边界,“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

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诈骗,实际上是不尊重、不承认对方的权利。所以,信用制度本质

上是产权制度;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意味着相对稳定、明晰的产权获得法律的保障。在这种

状态下,如果有人不守信用,他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产权不牢靠,权利

边界不稳定,坑蒙拐骗也就谈不上什么合理不合理。借债还钱好像信用关系的常例,但在我们

这个社会,借债还钱好像是“傻帽儿”,“三角债”普遍存在,到了没有信心解决的地步,本质上

是我们的产权关系太混乱,“到底是谁的”这个简单问题都长期理不顺,产权的不明、责任的缺位,加之人们对私有财产权的种种偏见和模糊认识,大家认为你的不是你的,而可以是我的;

今天是你的,明天就可以是我的。这样一个状态,何谈信用关系的建立?

信用关系混乱,社会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自然提高,成本的提高显然无益于各种经济的良

性发展。产权制度直接决定着收益权,如果收益权归别人所有,没有人会为别人的未来利益而

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政府依法治国,靠政府提供“秩序”这种公共物品,个人常常无能为力;如果政府不作为,个人就必然要搞机会主义,社会就会乱作一团。

在市场经济中,明晰的产权是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之一,只有追求长远利益者才会讲诚

信。对产权主体来说,信用是一种资源,是财富,也是财力。现在发生的很多问题与产权不明晰、不到位有关。目前私企产权是明晰的,但对其保护不够完全,所以个体户到了一定规模就有不

安全感了,在这种心态下往往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集体企业产权很模糊,谁也说不清,而国有

企业的产权似乎很明晰,但责任不到位,出了问题基本上无人负责。由于如上原因,短期行为和

不讲信用行为是必然要发生的。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明晰产权的呼声在民间一年高过一年。确立民有财产的宪法地位,再

辅之以违宪审查和宪法解释机构及宪法法院的建立,所有体制的产权纳入宪法保护的范畴,这是突破产权体制的最大动力,也是建立产权收益长期预期的最可靠前提。

2003年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产权提到了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地位,快刀斩乱麻,一下子切到了产权这一问题的要害。《决定》强调指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制度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4、中国的企业信用建设,不仅仅是国内企业自己的事,而是关乎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工程,它是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能不能长久稳健推进的重要内容。我们的诚信水平应当随着我们对外开放的深化而提高到新的水平。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的诚信必须提高到WTO的尺度。WTO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信誉大法,如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政府都能够按照入世承诺,很好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政府,我们个人的整个形象都会有很大改变。在整个社会走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保证我们的法制建设、我们的信用意识、我们的信用保障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能保证我们的社会公众生活随着经济发展而健康发展下去。

危机发言稿范文 篇7

摘要 如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巨大挑战,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展示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下的严峻现状,并分析研究了其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提出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节支降耗、调整产品结构、弹性营销投入和慎用裁员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创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43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以其充沛的活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自2008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迅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演变成为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国中小企业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度过严冬,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企业大量倒闭、停产,经营十分困难。10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曾经给中小企业以惨痛的打击,10年后的今天,更为猛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凶猛袭来,我国中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从我国过去5到10年的情况来看,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份,每年大约有5%至6%的中小企业倒闭,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可能达到8%至10%,仅在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约是8.5%的比例。显然,我国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已经进入低迷时期。沿海地区8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裁员、降薪、给工人放长假已经是很多企业的应对措施。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的继续蔓延加深,中小企业未来的日子还将充满艰险。

2、市场状况不佳,产品销量下滑。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应本国市场以外,还畅销世界各地,远销东南亚、西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呈现出较大的外贸依存度。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朝着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发展,保持健康、快速的运行势头,但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国民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出现明显困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品订单减少、产量回落、库存增加、出口下滑,摩托、服装、鞋帽、丝绸、鞋类和塑料制品、玩具等传统出口商品尤甚,且有逐渐加重之势。

3、资金趋紧,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是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银行控制信贷投放规模,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被压缩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性加大,一部分企业开始倒闭,产生银行债务,中小企业大多互相担保,资金链断裂的连锁效应将使更多企业受影响。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银行中小企业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到4分、6分,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5.9,处于不景气区间。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这些企业往往扩张势头猛,需要技改投入,需要中长期贷款,但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几乎所有银行都对中小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没有抵押物一律“亮红灯”,惟恐受到金融危机的牵连,融资困难已经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4、难以承受用工成本,被迫开始裁员。受各种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企业劳动力成本

大幅上扬,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5%以上,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我国中小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不到70%,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盏,企业用工成本必将大幅增加。某地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总数上千人,若实现“五金”全覆盖,需增加费用100多万元,加上提高工资水平尚需资金投入,累积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占该企业全年利润20%以上。因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为减少“负担”,已经开始裁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

“只有大潮退去的时候,才能看清谁在裸泳。”这一次,巴菲特的名言再一次成为了现实。众所周知,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当然是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的外因。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多年来高速发展中无暇顾及的诸多管理短板,在此时也一一暴露,无疑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内因。

1、经营模式和基础管理粗放。在基础管理上,我国大多数的管理都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没有建立自己的规范和制度,有的建立了,但执行不到位,效率不高,在金融危机大面积爆发之前,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和出口大国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能够赚取的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利润,或国家退税政策的补贴,但这些补贴在过往的政策中逐步取消了一部分。此外,由于美国的石油和战争政策使物价大幅度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生产的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已经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盈利岌岌可危。随着新的劳动法实施导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步减弱,而东南亚的越南、印度、泰国等国更加低廉的成本,对外资、出口型企业有相当的吸引力,导致很多外资企业向这些国家转移,如仅在深圳中核集团工业园内28家外资和港台企业中(基本是台资企业),在2007年就有超过9家企业在越南办厂,同时关闭中国大陆的工厂,而派去的屈指可数的几位大陆同胞都是技能和技术上的精英,大型的外资和港台企业的转移导致和它相配套的供应商企业也逐步将他们的重心转移到这些国家,这些情况又加剧了中国大陆经济环境的变化。

2、运行机制落后,市场反应迟缓。在企业机制上,我国企业缺乏以市场或客户需求的价值链管理流程和机制,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迟缓,业务流程不顺畅,过程不增值,运行效率低下。企业没有建立基本的数据库,缺乏对成本掌控和分析,遇到需要决策时,不能为决策提供依据。大多数企业和企业主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不能明确自己和自己企业的未来所在行业和位置,以及用什么手段达到这个位置等。这样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对员工有吸引力的愿景,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能形成合力,企业也就缺乏核心竞争力。

3、管理规范不健全,用人机制不科学。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能人文化和大厨文化主宰企业运行,对于规范、流程和制度的意识薄弱,没有建立一套企业成体系的管理规范,企业的成败和兴衰仅靠某个有能力的人。在企业度过创业期后,这些情况将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更谈不上建立一个百年老店,并保持基业长青。许多企业的经营者是改革开放后自主创业一路走来,缺乏企业管理经历,知识结构呈现多样化,在创业中一边闯市场一边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有的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一旦企业出现新问题,即由经营者临时制定措施来救火,或者借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来解决本企业的问题,而不考虑新措施与原有制度及其他制度是否配套、衔接,不考虑借用来的制度是否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储备和培训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更多的投入,许多中小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只用人,而不关心培养人,希望直接能够从社会取来人才使用,马上创造价值,导致整个社会的人力技能提高速度缓慢。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多为应急式或被动式,没有将人员培训当作投资来看待,对员工的发展空间、激励机制没有很好地

规划,从而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

4、财务管理滞后,无法支撑企业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普遍比较落后,仅是对账物的管理和现金的保管,而没有作为一种资源管理,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的管理,缺乏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手段。财务预算不严谨,财务报告不准确,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不能有效地进行现金流管理,不充分研究、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使得在经济波动时企业资金链承受不了形势的快速变化而断裂。

5、自主创新不足,欠缺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但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而且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愿投入和积累,热衷于模仿和加工,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因此容易受市场左右,抗风险能力相当薄弱。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目前,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已足以让一个国家破产,如冰岛这个国家走到了需要借贷或破产的境界,其危害程度和范围、周期远远大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历史的欠账,再加上这次垒球的金融海啸,而且人民币还在继续升值,我国的经济又雪上加霜,经济将更令人担忧,作为我国的企业将更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因此,国家决定启动4万亿元,地方政府启动18万亿元资金来拉动内需,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至2008年12月23日短短的百日内5次降息,增加出口退税、改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等政策。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屹立不倒。因此,创新能力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是根本,管理创新是保证。一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范式。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创新管理,内部挖潜,从完善自我人手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过冬的必由之路。要创新供应链管理,守住企业命脉,供应链管理能有效帮助企业节约成本,降低库存,开源节流,保证资金链不断,也是当前最短时间内提高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最急迫、见效最快的方式。要创新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树立竞合观,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在于合作是为了培育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实力,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中小企业主动纳入竞争与合作的企业网络之中是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其次,要确立学习观,组织学习能力和员工的学习能力是决定中小企业竞争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氛围、学习型文化、创新文化,是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要创新管理内容,首先,要注重核心能力管理,核心能力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应用和维护等五个环节。其次,要重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和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企业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企业市场竞争的持续优势。再次,要健全危机管理,要有积极的危机和风险防范态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单纯的承担风险转变为有计划有组织地分类控制风险,健全危机预警机制,以全程风险管理为中心采取综合防范,努力化解风险。要创新管理方式,以电子商务和物流为中心,沿着全球价值链,通过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M)、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等现代管理技术,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实现专业分工,发挥特定价值环节上的价值创造能力。二是技术创新。首先要开拓中小企业创新的模

式。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中小企业要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最快的速度效仿,开发出与之相类似的新产品。这种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实施跟踪型技术创新应该是在学习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是在前人肩膀上再向上走一步的创造性活动。对大多数经济、技术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合作型模式来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既可以是纵向合作——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也可以是横向合作——产品及规模均较为接近的中小企业共同组建研究中心,共同承担风险,获得利益。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服务。一是要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从总体上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精神激励;既包括正激励,也包括负激励,其中物质激励应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二是要优化人才汇集环境,在企业内部,应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情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文化力,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三是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难题。建议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他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允许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的利息,使大银行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或者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2、加强成本管理,做好过冬准备。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要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冬天时尽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脏、呼吸等关键环节,以挨过寒冬。企业也是如此,此时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开支,消减企业中可有可无的部门,控制营销投入,减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库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扩张计划等。当然,战略性扩张与储备等计划除外,但必须严格控制在风险线以下才能实施。

我国的企业很多还都是粗放式经营,管理成本很高,浪费很大,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尤其应该及时进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初也是因为市场前景不清晰、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市场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库存管理方式。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产品、原材料库存等不合理带来的消耗,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问题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这些问题被掩盖了、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此时应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解决各种浪费与消耗问题,财务方面要严格监控资金链的健康运转,减少负债,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呆坏账。经营上要缩短

当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没有盲目裁减员工,而是进行了合理调配。当时企业的研发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术人员就是多余的了,三菱集团没有把这些经验丰富,业务专精的人才辞退,而是向他们表明态度:企业不舍得赶走你们这些与企业一起打拼的伙伴、行业的精英,但是又实在没有工作给你们做,建议你们到“战场”的最前线——当销售人员,与企业一起渡过难关。大部分技术人员都留下来做了销售,他们最了解汽车不过,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做销售时他们的专业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销售额比普通销售人员好得多,在市场危机时为企业增加了很强的竞争力。当经济危机过去以后,汽车销售开始复苏,那些研发人员又被招回去做技术研发,因为做过了销售,这些研发人员更知道顾客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开发出了很多受顾客欢迎的汽车。由此可见,重要岗位的员工不可以轻易地被裁掉,否则当企业再需要他们的时候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企业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减员工时,主要是裁减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没有熟悉、适应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岗位的员工尽可能通过变通的方式将其留下,因为企业面临经济寒冬已经很不好过,此时在体内大量失血,必将更难挨过危机,虽然眼下看来这些人才“没什么用处”,但是,寒冬终将过去,春天来时还需要他们帮助企业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帮助企业比同行更快地复苏也

主要仰仗这些人才。

经济寒冬的来临,对中小企业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却很美好”。现在我们很多中小企业不是见到残酷的今天而却步,就是倒在艰难的明天。但是,对于真正有准备的中小企业来说,只要事先做到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就能捱过今天、明天,见到后天。只要能正确抉择,勇往直前,就能捱过寒冬,迎来春天明媚的阳光。经营周期,放下架子与贪念,不过分苛求经营的高利润率,因为高利润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激烈的竞争,可以选择利润率虽低,但风险小,竞争相对较小的经营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转率上。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大卖场,1年数千亿的美元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润,他们的利润率不过2%—3%,但是他们的资产周转率竟然可以到达24次/年。而我们一些企业宁可承担高额风险去追求商品的利润率,结果资产1年周转不了几次,总体收入并不理想。

3、调整产品结构,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中小企业必须敏感地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中小企业面对滞销,不是减产就是全力促销,从不想自己现有的商品是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有时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因时而动,调整产品,就可以回避滞销。比如,当原油价格高涨时,一些汽车制造商洞悉商机,推出小排量节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产量,回避了商品积压的风险,还获得了商机。我国家电行业也是如此,刚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就有一些家电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危机与其背后的机遇,不再研发、生产昂贵的高端家电产品,而是在商品的节能、实用、便宜上下功夫。在卖场里,虽然商品上贴有大大的打折条幅与诱人的降价金额,但高端家电展位前依然是门可罗雀,而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家电展位前却人头攒动。很多家电企业还把握住了商机,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电,单价相较大型家电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润率却并不低,销路也出奇的好。

4、弹性营销投入,降低经营风险。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失之中:遇到市场环境不利,就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想以强势营销的方式冲出市场困局。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大幅减少,甚至彻底停止营销活动,以求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其实,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对与错之间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把握得正确,危机就会转化为机会。在营销投入上我们很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市场不景气,营销投入就要精打细算,要避实就虚,不进行大规模、高投人、风险性大的营销投入,减少大众化广告传播和品牌传播费用,可以专攻一个点,或进行低成本营销,比如品牌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操作的原则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5、慎用裁员措施,保存企业发展后劲。我国企业在用人上常犯的通病是:经营战略的短视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经营情况良好时不去管理可能已经臃肿庞杂的内部组织,导致人浮于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费。当企业经营情况不利时,才想到削减成本,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员工或降薪,这样虽然暂时地减少了成本开支,但是可能因为企业短期大量“失血”而引发更大的危机。当危机渡过后,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员工,这一裁一招便产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费,因为一名新员工要熟悉并胜任工作岗位,必须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所能产出的价值是很低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企业如何打造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