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升级方案

2024-07-15

oa系统升级方案(共8篇)

oa系统升级方案 篇1

尤其是当OA办公系统经历过一系列的复杂操作,终于成功上线了,如何进行培训则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不少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将全体员工集中起来以会议的形式,将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过程从头到尾悉数讲解一遍,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一方面将OA系统所有的功能讲清楚需要很长时间,讲得累,大家听得也累;另一方面各部门对其它部门业务不熟悉,不愿听也听不懂。

对此,成立于,在协同软件领域内独树一帜的万户根据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前,万户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合肥,天津等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目前全国有300多名员工,研发和技术支持人员的`比例将近一半。成立10余年以来,万户始终在OA协同管理领域深耕细作,截止目前已经积累3000多家案例客户,6000多个项目经验,是一家在OA领域专业性强,注重技术实力和研发的协同管理厂商。在万户看来,OA办公自动化培训应该分角色、分批次进行,总结如下:

1、管理员的培训

系统管理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因为系统管理员对系统各个模块的熟悉程度、对软件所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将对系统实施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管理员才能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具备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建议由本单位内懂技术的员工担任系统管理员一职,并由OA办公系统供应商直接对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

2、各部门主管的培训

各部门主管的培训也非常重要,他们是各部门的直接领导人,对OA办公系统的后期推广、应用起着带头、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只有他们会用并且愿意用,才能将OA办公系统的成功应用落到实处。

3、一般用户的培训

oa系统升级方案 篇2

关键词:OA系统,人性化设计,数据系统,管理应用

前言

在企业的日常办公环节中,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及其相关环节的影响, 企业的日常办公方式通常受到一系列的干扰, 难以实现其内部运营模式的健康发展。该文就OA系统运作环境、发展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通过优化措施的应用, 实现OA系统综合效益的提升, 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关于企业办公系统的分析

所谓的OA系统就是企业的办公自动化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对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 实现其办公业务活动的质量效率的提升。该环节的开展需要办公人员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只有保证办公室工作人员自身行为的规范, 才能实现现代化办公方式的发展。这种自动化办公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有利于提升其日常工作的效率, 能够实现对企业人力结构的优化, 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目前来说, 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的内部OA系统运营模式是不健全的, 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对OA运作模式的应用, 但是由于其企业的内部办公管理模式的局限, 难以提升其OA系统的应用效益, 其内部经营缺乏有效的保障体系。有些员工由于自身工作能力的限制, 也难以实现对OA系统的有效操作, 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有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比较落后的, 还停留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 也必然阻碍了现代化办公系统的稳定发展。由于使用者自身思维的受限, 往往难以实现对办公系统的运作模式的优化, 出现了片面重视系统软硬件环节的建设, 而忽略企业对于现代化信息系统健全的需要。由于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 也就难以实现信息收集环节、信息利用环节等的有效协调, 也就不利于OA系统的稳定发展。这些环节的缺陷, 都是目前企业办公自动化过程中, 经常出现的难题, 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通过对内部人员、办公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环节的优化, 促进OA系统的稳定发展。

2 现代化企业OA系统的优化

2.1 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需要OA系统的健全应用。

因此, 企业管理者需要实行其办公制度的优化, 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 以促进其内部各个部门的有效协调。OA系统的稳定发展, 离不开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 只有保证企业的内部整体环节的有效协调, 才能实现OA系统运作效益的提升。管理者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 超前的思维模式, 通过对一系列的管理理念模式的引进, 以有效改变员工的作业习惯。由于OA系统的自身性质, 其推广必然要受到一系列的阻碍。为此, 需要确保OA系统运作制度的完善, 促进其整体运作规则的优化。在此过程中, 企业要建立OA信息的共享平台, 以方便行政管理模式及其业务管理模式的应用。

企业在OA模式的运作过程中, 要注重对信息管理环节的优化, 比如数据应用环节、数据共享环节及其数据迁移环节的优化, 保障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因为OA系统的发展, 离不开对其信息管理模式的应用, 这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的内部传统信息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需要实现其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的突破。通过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 方便其日常工作的规划, 促进企业的数据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有效性、科学性, 从而提高OA系统的数据系统的健全。进行对数据信息系统的整合, 有助于企业的数据管理结构的优化。如果不能对这些已有陈旧数据进行正确的整理和迁移, 常常会让新的OA系统成为空壳, 无法支持业务的顺利开展。而整理数据的工作量往往耗时费力, 为此, 建议成立专门的数据项目组、单独立项、专业实施。同时, 针对企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个业务部门要同时管理多套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上报的情况, OA系统作为日常办公的基本业务平台, 允许用户方便地自定义各种业务流程和表单, 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整合, 生成各种统计报表。预留良好的接口, 方便信息数据的导入导出, 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者的重复劳动。

2.2 在企业的OA系统运作过程中, 要重视人的作用, 也就是实现人性化设计管理模式得到应用。

在OA系统的运作过程中, 要遵守其人性化的原则。在OA系统的页面程序中, 要实现不同领导层次的页面结构优化, 比如管理人员的页面结构, 需要把主要的岗位管理程序安排到界面模式中, 其审批界面要进行一系列的审批语言的应用, 以方便管理者的选择。在此环节中, 也要保证其审批流程的简化, 针对有些使用者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局限性, 可以进行其手写板的设置, 比如邮件功能的自定义群组模式、短信应用模式。随着3G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 可以通过对移动OA系统模式的应用, 实行其文件管理功能、公告管理功能等的延伸, 实现其手机功能的有效应用。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掌上办公。这些人性化的设计能让用户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从而更乐于接受系统。可以通过分布实施系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从易到难启动各个功能模块。先选择一些最为常用的、非常必要的、容易推广的功能和设计相对简单的工作流程作为初期实施功能, 如信息发布等。而一些复杂的流程及辅助办公性质的如车辆管理、会议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办公用品管理、表单管理等模块, 可以在系统应用良好的情况下再逐步地开放给用户, 弱化用户对新系统的抵触情绪, 以确保实施和推广的效率。

企业OA系统的稳定发展, 离不开其内部人员的共同努力, 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逐渐实现了各个企业普及。OA系统也不断得到优化, 需要企业客户都成为OA系统的用户。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进行用户的OA模式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利于提高员工对OA软件的有效应用, 从而保证内部办公系统的各个应用环节的优化。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 还是普通职工都可以通过对OA系统操作模式的学习, 实现其有效应用。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工作的开展, 满足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比如对现场培训模式、授课培训模式的应用, 针对各个结构的企业人员, 进行相关培训模式的应用。通过对OA理论、OA软件系统功能、使用操作、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 使用户明确OA原理、相关管理理论和具体的OA实施方法, 从而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最重要的是, 要通过培训提高全员对实施OA项目根本意义的认识, 提高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提高和增强全员的信心和热情, 使所有员工都能尽快地进入角色。OA系统实施时需要重点关注制度环节的应用、信息数据的支持, 并辅以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与管理, 实施全面的人员培训, 让OA系统能真正融入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 达到提高内部工作效率、节约运营成本、规范企业管理、提高单位竞争力, 加强员工凝聚力的作用。

3 结束语

oa系统升级方案 篇3

【关键词】OA系统;ERP系统;数据结合

【中图分类号】C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60-02

目前,在各大企业当中的信息化建设中,OA(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的信息化建设和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诸多企业都搭建了ERP系统和OA系统。

1、OA系统与ERP系统的优缺点

1.1 OA系统与ERP系统的优点

1.1.1 ERP系统的特点

ERP系统的主要核心是企业信息的集成和整个企业管理的规范以及企业的全数字化等,这主要体现了供应链之间的事先计划以及管理思想和事中控制的态度,主要的设计思路是计算机对企业销售、生产以及库存和财务以及采购等等这些行为进行总体的管理,以此来实现企业资金最大化的整合,并且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中级目标。

1.1.2 OA系统的特点

OA系统当中的主要核心是知识管理,以信息资源为主要依据,提高可靠且方便的力公手段进行管理和决策。OA系统当中最主要的工作模块有:工作计划、通告管理、公文管理以及通讯管理和电子邮件等等。OA系统主要是基于网络的流转技术,在不同的地域之间文件都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传递。这些文件的传递都是依靠OA系统设定好的接收次序来进行,并且依照组织行政审批的主要文件为线索,实现企业和满足企业的审批体系,并且还能够对审批的速度加以提升,节省人力和时间,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转。

2、OA系统和ERP系统整合的优势

当OA系统和ERP系统的数据进行结合以后,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其数据库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也就是说,既能够实现松耦合的集成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软件服务的整合。有了这些功能从而改变了ERP系统的原来的工作效率低下的按照功能模块划分的模式,使ERP的每个部分的业务都能够按照工作的流程来进行执行。

(1)任务和职能不同的用户被完全的按照职能进行划分开来,每个不同职能的用户都能够完全的按照自己所擅长和熟悉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获得。更加实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及体贴的服务方式。

(2)OA系统和ERP系统整合充分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在资源共享的同时OA系统也可以直接的调用ERP系统当中的数据,ERP系统也能够及时和快速的获得在OA系统当中的数据。

(3)OA系统和ERP系统整合能够完全实现用户权限的统一管理,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能够登录到所有的系统当中,从而减轻了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的负担。

(4)OA系统和ERP系统整合以后,数据能够高效的传输和实时传输,并且数据还可以在加工和计算的过程中进行自动完成,在保证数据安全传输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5)OA系统和ERP系统整合之后可以完全实现数据来源的统一,从而使OA系统和ERP系统当中的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都在同一个数据源当中获取,提高了各种各样报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OA系统和ERP系统的集成实现

3.1 流程重构

当OA系统和ERP系统整合以后,很多的数据流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改变,所以对其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们以采购订单审批为例子,进行讨论。标准的ERP系统当中的采购订单的审批流程为:采购需求→订单→审批→后续流程,这个ERP系统审批流程在操作之前都是在ERP系统当中运行的。然而,当OA系统和ERP系统整合了以后,详见流程图1所示。

我们从整个流程图当中可以看出,当这两个系统进行整合以后可以在OA系统以及ERP系统当中进行审核和审批。当审批完成了以后数据流就可以自动传递到ERP系统当中,这样的操作结束以后就可以生成后续的操作。OA系统和ERP系统集成以后就可以使不同的用户在自己相对熟悉的系统当中完成所需要的功能。

3.2 实力讨论

我们以物料的收发存放为例子,对报表的开发进行讨论。这种报表是在仓库管理当中的常用报表,主要是对每个月的物料收入以及库存情况进行反应。这种报表一般ERP系统当中都有显示,整合以后就直接可以在OA系统当中生成。具体实现的方法有:

(1)实例化连接类,把类进行实例化,方便所有的数据时候这种类进行连接参数的访问。

ConnectDBconSTR=newConnectDB()

(2)创建显示控件GridView,把数据源指定为Ilist,进行绑定以后就可以显示出收发存的报表。代码是:

GridViewl.DataSource=iList

GridViewl.DataBind()

3.3 协同管理平台冲突问题解决

在数据整合的时候免不了会有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数据冲突会给OA系统以及ERP系统造成数据错误的严重影响。因此,要对此进行有效的解决。采用的避免数据冲突的主要方式是消解机制。当企业管理发生战略性变革以后,能够进行快速的相应,进行系统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并且能够稳定的进行信息化写作和沟通的准确性以及规范化操作。

单一的登录技术是一种授权和认证的机制,只允许用户登录一次,然后在授权许可的范围内再访问其他系统的时候,不需要再登录。也就是说当输入用户身份名和密码的时候,登录到系统当中,进行认证,用来和用户身份等相关的认证上面,而认证通常是用过口令和用户的ID来进行匹配实现的。

个人和组织的协同,在协同管理的流程当中能够充分的实现,如:李四是一名公司的采购专员,可以时刻跟踪自己的采购订单来进行审批,也可以及时的得到库存不足的预警消息,及时的进行采购。而费用报销系统是协同管理当中的一个应用模块,主要是用来解决在日常办公当中的一些费用报销的问题,如旅途和出差等等费用的申请和报销。业务协作目前主要实现的功能是费用报销相关功能,如借款和出差申请等等。

协同平台作为EAS系统的数据包装、采集以及发布的统一平台,面向前端用户提供最直接和准确的系统信息,在各个环节当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般的ERP系统当中的报表和其他的一些经营管理数据往往需要在各个专业的领域当中获取,需要掌握第一时问的组织变化和经营动态。

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就是把冲突定义成是冲突消解,这种内封冲突解决冲突信息和策略。用C\S网络结构和集中数据存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解决冲突的好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操作的冲突进行分门别类,并且进行抽象的封装,然后再把这些冲突进行消解。因为采用的是C\S的网络结构,所以数据存储在服务器当中,各个地方仅仅只有共享信息的副本,因此采用基于修改的信息结构一致性的保存机制就必须进行在服务器当中实现,修改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和描述修改信息的数据结构,对于各个终端广播,获取这样的结构按照这些结构当中的描述对本地数据进行更新,并且保持一致,将修改以后的数据信息再发送到各个终端服务器当中,从而实现数据的一致,解决工作当中的数据冲突。

4、总结

总而言之,当OA系统和ERP系统进行整合以后,数据资源的整体优势也都显现出来了。给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了数据统一、账户统一以及流程统一的优势,为企业解决了知识挖掘和决策支持等服务。因此,各个企业应该加快对OA系统和ERP系统的协调工作,彻底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刚亮,文敦伟,文华亮,李毅然.OA系统与ERP系统集成的方案及分析[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12(05):1120—1122

[2]李殿奎,孙志勇,刘阳,李春杰.基于XML和.NET技术企业ERP系统集成中间件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371—373

[3]周邦全,周玉清,张世洵,曾开靖,杨光信.面向协同设计的企业EP.P和OA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商业2009,10(12):1287—1290

煤矿行业OA系统策划方案 篇4

一、行业背景分析

煤炭行业由于行业发展历史背景的因素,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相对其他传统行业较少,尤其是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应用起步较晚、发展较慢。

目前,随着煤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不断加大,在不同层次上已经建立了一些面向不同业务或者管理需求的计算机系统。例如,在井下作业环境监测方面建设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生产过程控制层建设了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在经营管理层建立了许多面向不同业务的应用软件系统,如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一个矿上有多个系统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这些对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的正常运营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煤矿的各种业务管理系统存在建设分散,应用单一等问题,大部分系统多为部门级或专业性应用,且由于没有开放的接口,系统之间存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不连贯等问题,而且业务系统间信息的多源性和不一致的情况更是大为普遍,最终导致了众多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从而使业务系统无法实现一个真正全面共享、应用连贯的有机体,这势必会阻碍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无法很好地与煤矿企业这样一个连续运转的整体协调一致地发展。

随着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管理也不再是简单的公文收发、公文管理等行政办公,而是需要为企业各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的综合管理。传统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包括邮件、消息、计划、日程安排等个人办公功能与会议管理、通知通告、公文流转、新闻发布、车辆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文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通用功能。这些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煤矿日常办公的需要,而且割裂了日常的行政办公和业务处理的关系。另外,由于煤矿作为采掘性行业企业的特殊性,保障安全生产是其核心的管理内容,安全生产管理、调度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业务处理都与其他行业不同,这就造成了其系统的应用面、应用范围、业务流程、操作方法都与通用的OA软件中的功能不尽相同,因此,通用的OA系统对煤矿企业来讲,“通用”亦即“无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煤矿办公和业务处理的需要。

中矿龙科公司深谙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凭借十多年在煤矿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创新性地推出面向煤矿企业的综合业务协同办公平台—“三致”EIPOA。

“三致”EIPOA全面继承了传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核心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发展和延伸。在文档检索方面,提供更加智能的检索、摘要、匹配及关联功能;在工作流方面,除了不断提高其灵活性之外,还将向两端延伸,前端与门户相接,而后端与其他的应用系统相接,实现多个系统的“连动”。在协同办公上,我们将“即时通讯平台”与各种业务处理功能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业务处理时的协同应用。

在业务功能上,我们针对煤矿用户开发了特有的业务处理模块,如安全管理、调度管理、生产技术管理、机电技术管理、质量标准化管理、矿务公开、工程管理、招标与合同管理、煤质管理等功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开发了符合煤矿实际应用的培训管理、劳保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工资薪酬管理等模块;我们将工作流程、即时消息平台应用的各个业务功能里,实现了业务处理的流程化、协同化。

OA系统集成规划整体方案 篇5

OA软件发展至今经历了三级跳:一是公文处理,二是流程审批,三是协同办公,如今正在向综合性协同和管理平台方向演进。对OA系统的要求也在易用性、技术性、安全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为了发挥信息化应用的整合作用便产生了集成需求;对于信息化刚起步的企业来说,为了尽快赶超更需要对系统进行缜密的集成规划。

上图是“中国管理软件项目成功率第一品牌”九思软件OA协同办公系统的集成规划示意图。如图所示,OA系统的集成规划主要分为工具集成、安全集成、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

1、工具集成

当前市场上充斥各种沟通工具,主流的沟通工具也是更新换代极为频繁,OA办公系统必须更够及时感知、判断,然后快速跟进。九思的OA办公系统支持各种插件应用的扩展和沟通工具的集成,如可扩展综合办公、公文管理、项目管理、Office控件、电子签章、手写签批、手机短信等系统插件,还可扩展即时通讯、视频会议、活动目录、企业邮箱、网络传真等沟通工具。

2、安全集成

信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警惕和重视,OA办公系统本身具有的安全防护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可能不够放心。于是通过VPN技术、USBkey令牌技术、文档加密技术来加强OA系统在使用中的安全指数,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数据灾备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成为九思和其他OA厂商的必备功课。

3、应用集成

管理者希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和应用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维持信息和数据的一致性,发挥系统的聚集效应。HR、CRM、ERP、SCM、报表系统、呼叫中心、档案系统、BI等被集成到OA系统中来。九思OA办公系统可以对第三方应用进行系统、标准、成熟的整合,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为管理者集中呈现各种统计报表,服务于管理和决策。

4、数据集成

作为系统的底层支撑,数据的集成尤为关键。九思OA办公系统支持集群负载均衡技术,采用了强大的数据引擎技术,可以从第三方系统数据库中抓取有用数据给管理者提供数据报表,同时还支持目前常用的各种数据库,如Mysql、Oracle、SQL server、DB2、Sybase等。

OA系统建设项目需求方案建议书 篇6

1前言

1.1 编写内容、编写目的、面向读者

本文主要阐述我对OA系统建设的总体构想。

内容包括:设计原则、需求分析、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软硬件技术解决方案及项目实施等。

本文的编写目的在于向用户阐述我公司对OA系统建设的方案,听取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为做好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本文面向的读者为:公司各级领导、OA系统建设意向服务商

1.2项目背景

集团公司急需一套协作工作管理系统降低领导的工作强度,解决管理覆盖面和管理成本难度之间的瓶颈,并通过协作系统提高员工的个人工作管理能力。

1.3项目要求

根据项目背景现状,提出以下的建设要求: 总体部分: 系统要求

可扩展的应用服务器设计; 完善的系统备份方案;

完整的外部应用系统的接口以及接口规范,如档案系统、人事系统,以及其他关系型据库; 源码开放; 功能要求

综合信息平台部分:

完善的信息采编、发布、归档以及全文检索功能; 符合业务要求的权限管理;

可持续扩展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底层架构; 完善的体系规范 整合移动办公业务; OA 系统部分:

A、满足集团化组织结构的要求;

B、实现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应用的独立运作,并实现兼职人员的跨单位身份和文档衔接;

C、具有结构扩展性,可以快速新增实施/拆卸二级单位的应 用部署; D、合理部署OA及网站应用结构,以适应2000人同时在线访问和无限制总用户数; E、成熟的用户管理和应用模块管理、流程定制,可将权限下放给各级管理员独立维护;

F、各关键应用模块需保留详细事后审查日志;

G、文件办理时效统计,系统提供文件流转日志统计分析模块,供业务审查部门分析文件流转数据;

F、相关文档的关联,可按事件、人物、时间等因素将相关文档进行关联。

2需求分析

2.1 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现正处于成立之初,在集团成长过程中,其功能和业务应用将不断进行集成、扩展。需要建立集团网站、子公司网站部署系统、OA系统和邮件系统、以及以关系型数据为核心的各类非核心业务应用。

2.2 长远目标

综合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门户,是企业所有员工日常办公最频繁使用的一个平台。在充分考虑集团化发展方向以及结合集团发展规划,在对综合信息平台所承载的企业信息和业务功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建设成为集团的业务集成平台、业务协作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展示平台、沟通渠道平台、二次开发平台;通过对这些远景目标的逐步分解实施,可使OA系统能够不断适应集团各个时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信息化需求。

2.2.1 业务集成平台

以综合信息平台为核心,提供各业务系统的接口,对跨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真正实现企业应用集成(EAI)的业务整合。此时,综合信息平台不单单是企业信息的展现以及工作流处理的平台,更是一个各异构系统、专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衔接的技术和协作平台。

2.2.2 业务协作平台

以工作流为基础,整合、优化企业内部的多种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逐步丰富加强工作流的数据交换功能以及对工作流各指标项的统计分析功能。在熟练掌握工作流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的基础上,可逐步尝试利用J2EE 技术实现相关功能,为构筑一个统一技术平台的基础框架打下基础。并将以工作流开发为核心的OA 系统逐步发展成为以业务流程整合为主的业务协作平台。

2.2.3 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一个统一的、分级别的、BS模式的信息发布平台。公司所有的信息采编、发布工作通过该平台实现,并制订相应的发布规范。

2.2.4 信息展示平台

多种样式、风格的信息展现,同时借助自主研发或第三方的搜索引擎,全面支持全文检索。在实现展示风格样式的同时,并集成企业数据仓库项目的前端展现。

2.2.5 沟通渠道平台

为突破时空局限性,逐步建立多种用户交互渠道。逐步集成以RTX、移动办公为主要形式的沟通渠道,将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通过实时通讯平台,可方便的实现点对点沟通、企业信息发布、群组会议等功能;通过移动办公,用户可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信息浏览和业务办理,同时,对于高端手机用户,还可利用wap方式以及pushmail方式进行信息查询以及业务办理。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应用推广,在构建用户沟通渠道上,可尝试性的结合3G 技术考虑企业应用的拓展及延伸方式,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用户。2.2.6 二次开发平台

为建立以J2EE 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架构,重构综合信息平台底层实现,统一基础API(应用程序调用接口)框架,同时为适应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其他专有系统进行业务对接,将逐步制订相应规范,如综合信息平台接口规范、二次开发规范等等。在此技术上,形成深航信息中心的J2EE 核心技术架构,便于快速开发新的业务应用。另一方面,在逐步搭建二次开发平台的同时,逐步形成项目的规范化运作,同时项目组成员逐步分化为多种不同角色,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权明晰的高效技术团队。

2.3 本次项目目标

以上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并非本项目可达成的一次性目标。但是依据上面的长远目标,我们制定了本次项目目标:

a.集团化组织架构改造,并适合多岗多部门兼职等复杂应用现状;并完善岗位角色的权限管理体系;

b.可扩展的应用服务器群集设计,满足未来发展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平滑的升级和扩张;

c.完成一次完整的外部应用系统的接口以及接口规范的整理工作,使得将来再开发的系统可以按照规范的调用; e.提供初步完整的API 底层架构;

h.整合移动办公业务,提供移动办公的平台;

f.完整的数据字典设计,合理的输入输出设计,有相应的数据备份措施; g.完善的信息采编、发布、归档以及全文检索功能;

2.4 几个具体化的指标目标

2.4.1 容量

系统上线之后可以: n 在线用户300 人左右 n 并发用户200 人左右

n 峰值访问量200-500 请求

将来再扩展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的方式。

2.4.2 稳定性

正常每个用户访问首页的速度不超过3 秒。每年系统意外当机的次数不多于2 次。

2.4.3 管理

实现集团型架构的分权管理,总部的人员具有最高的管理权,可以管理全集团的流程和权限。二级机构的管理员只能管理本机构的业务和数据。数据大集中管理,便于统一的备份和维护。3 方案路线

3.1 系统架构

1,实现单点登录、集成其他业务系统、个性化界面三大内容。也可以采用初步应用一些技术和手段,在保证单点登录和集成其他业务系统的基础上,为不同部门和岗位定制不同的个性化界面。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更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新建集团型的架构,以适合多岗位多部门兼职等复杂应用的需求。

3.2 设计思想

组织架构必须实现可伸缩性

组织架构体系作为整个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同样要反应到系统的基础设计结构中。当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时,系统无需做过多的调整即可符合要求。

岗位(角色)的管理模式

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采用面向岗位(角色)而不是具体的个体进行的。本产品的管理体系也顺应了企业的管理模式,着重于工作岗位而不是个体。主要表现在:

1.岗位和组织架构的关系 2.岗位和权限的关系 3.岗位和人员的关系

4.岗位在工作流程中的体现

集中式的管理中心

所有的操作都在web 上实现,大量的批量操作都通过这个管理中心一步解决。这就避免管理员需要全面了解系统,阅读操作手册的高要求和繁琐,以及潜在的操作失误。

全面的信息系统,统一的系统平台,防止信息孤岛

必须至少提供同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否则这个系统将成为信息孤岛,这部分业务管理也就有脱离企业统一管理的危险(或者每个用户都必须装上访问各类系统的客户端)。

充分考虑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业务数据

现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数据都属于非结构化,同样,在企业管理中,大量存 在的应用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例如文档、审批文件、扫描件、声音、图像、附 件等等。

3.3 网络拓扑整体规划(采用服务器托管业务)3.4 备份方案 1,须采用专业的存储,使公文类应用的数据和OA平台的文件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保证。建议制定备份周期。

2,OA平台部分的应用,包括邮件和公文的应用,都可以采用复制,与OA备份服务器之间备份。可以采用每天晚上增量复制的方式,数量不大,可以降低备份的人工工作量,由系统自动完成。由于邮件的数据量特别大,所以建议备份服务器的硬盘配置大。

3.5未来扩展

OA系统

建议未来采用分布式架构,将较大的分(子)公司,或者具有较多应用的分(子)公司逐渐独立出去,即分(子)公司有自己独立的一台服务器,此服务器放在分(子)公司的机房里。但在人员信息上,仍然保持由总部的LDAP 验证和管理方式。优点:

这样的扩展方案保持了统一的集团型架构,保持了人员信息的统一管理,同时也保证邮件仍然能畅通流转,公文也能进行上下级的传递审批。能减少总部的负荷,提高系统性能,而又不会减少任何业务应用功能

各业务部门的邮件和公文系统自行管理维护,特殊应用也能自行自主开发扩展。总部的信息中心才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整个集团IT建设的规划和管理。OA系统主要功能及简述

4.1 用户权限基础

岗位和组织架构的关系 岗位和权限的关系 岗位和人员的关系

岗位在数据访问和工作流程中的体现

4.2 统一的web用户身份验证

本系统完全采用B/S 架构,普通用户的操作、系统管理员的管理维护、外来人员的信息浏览等,全部都在浏览器上操作完成,基本实现系统的零培训和简单维护。为了确保用户安全可靠地访问相应的功能和信息,平台需提供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来实现对用户的认证(包括身份证书机制)、权限、加密管理,以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本系统可为不同的人员、部门和岗位(角色)定义相应的权限,并对权限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定义用户可以访问哪些应用、数据、功能等。

4.3 人员组织架构管理

将人员组织架构信息的存储完全集中在“内部通讯录”模块中,管理功能完全放在“管理工具”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信息存储和管理的统一性和安全性。

4.4 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侧重于灵活性、可扩展性、可定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作为系统的基础部分,工作流引擎更是贯穿了全系统各个应用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流程完全可定制;

多人、多部门同时会签流转,并可指定串行流转和并行流转;

支持授权(工作代办),并可支持对不同审批业务流程进行不同的授权; 提供知会功能;

采用岗位、群组配置;

独立地对企业各种复杂和多变流程进行设置; 根据给定的逻辑条件自动选择流程分支进行流转; 详细完整的流转日志 统一简单的流转操作

可收回、退回,或直接返回拟稿人 多人表决

不同流程的串接 支持文件作废

支持文件的办理期限,到期自动提醒 自动催办和人工催办

字段的可编辑、可读等信息屏蔽功能,完全由用户自行指定 可支持手工输入意见、手写笔意见签名和图片签名 定义常用意见

可自行定义节点的名称,适应企业业务调整 随时查阅和调整文档的阅读范围

与RTX消息和短信集成,支持可定制的短信内容

在流程结束后,可通知到拟稿人、所有审批各环节人员

4.5 知识管理模板

在系统软件架构中,知识管理模板和工作流引擎是作为整个系统最基本的两 个模板。各类文档、资料、图片等非工作流的应用模块基本上都是以知识管理为 基础。概念: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表现为事实数据、常识数据等,隐性知识主要表现为人脑中存贮知识、挖掘的知识、会议信息等。

知识管理核心目标是信息共享和重用,知识管理是从收集、整理、发布、再利用四个环节重复循环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知识管理平台能实现以下功能: 知识的来源:除了传统的手工录入外,还支持其他工作流应用的结果文档自动导入到知识库中 知识的规划:

a)可以将知识的存储分为单数据库多分类的存储方式,也可以存放在 多数据库下(各数据库内部可以继续再细分类别)

b)规划哪些工作流应用文档将自动导入到某个知识库中

c)规划各部门、人员、岗位的访问和使用权限,再利用知识库提供的多层权限控制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限。

知识的编辑:正文内容和office集成,即编辑时完全采用office程序进行,而非一般的集成控件的方式。

知识的发布:支持草稿、删除到废纸娄、完全删除、从废纸娄中恢复、正式发布、发布到首页、取消发布到首页、修改后和已发布到首页的信息同步等功能。发布时可自动通知到预定的某些人员。并且支持三种提醒方式:邮件、RTX消息、短信。

知识的浏览:采用主流的树状结构浏览方式

知识的搜索:知识可归属多个分类,用户可在多个分类中(即从不同搜索路径)快速查找,分类可支持多级。提供模糊全文搜索和条件搜索方便查找,并可跨多个知识库进行搜索。

知识的共享:可支持点评、推荐等功能,让知识在共享中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并将知识及时提供给员工分享。

知识的过程管理:可支持版本管理,完整记录一个知识文档从最初的草稿到最终的定稿之间的所有版本内容,以供历史查阅。

知识与流程的结合:可将流程类知识自动转变为知识文档共享

人性化操作:无需逐一到文档列表界面下打开文档,而是在打开文档的情况下可直接跳转打开上一篇或下一篇文档进行查看。

知识的安全

1、对每个文档可以定义不同的读者范围,并可查阅读者范围。不同版本的文档安全性也可独立管理。

2、可实现只有有权限的人员才能对附件进行查看、下载、打印的控制。知识订阅(主动式发布)

使知识的发布“主动式”地发送到订阅人的个人办公平台中,而不再需要用户到各个知识库中逐个寻找,从而极大地方便用户及时获知最新的文档,更有效地提高知识的共享和利用率。

4.6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是OA系统的基本应用,但也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信息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权限,以确定该信息是否应该发布,尤其是需要发布到公司级首页上的各种信息资料。因此在管理、审批和权限控制方面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4.7 集成RTX 系统须实现和RTX的集成,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直接在OA系统上发送短信(或RTX桌面消息)

发送邮件的同时能自动发送短信(或RTX桌面消息)给收件人

各个应用模块在审批流转时,都能同时发送短信(或RTX 桌面消息)给文件接收人,以提醒文件办理人收取待办事宜,加快文件流转 用户在不打开ie浏览器以保持oa系统打开的状态下,可以通过rtx客户端及时获知当前的工作安排。当点击rtx的提醒链接,即可自动进入OA系统处理工作。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方便的设置不同群组、角色和人员发送短信的权限

RTX 的组织机构、用户信息完全同OA系统自动同步

4.8 统一的管理中心

主要功能包括:

用户管理:用户的注册、所属部门设置和调整、离职 设置人员所属岗位

机构/部门管理:机构/部门的增加、删除和改名

群组管理:群组的增加、删除和改名。查看人员的所属群组 岗位管理:岗位的增加、删除和改名、岗位具体权限配置 配置具体数据库模块的权限 配置具体岗位的权限

4.9 可自定义的查询统计和报表

系统提供可由用户自行灵活配置查询条件、输出结果、报表样式、是否需要 细节显示等。

4.10 支持二次开发

系统的设计需采用模板化的形式,提供标准的开发模板库和基础函数。只需要引用这些标准库,即可实现系统已有的功能,从而快速完成一个审批流程、信息发布或文档管理模块。这就使得设计人员和最终用户只需要关注于用户的具体业务要求,而其他技术层面则完全由基础平台提供。

4.11 个性化的首页定制

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首页

4.12 完备的系统监控

系统提供标准的操作监控接口,在任何需要监控的操作都能自动记录在案。

4.13 可自定义的文号管理器

系统中有很多文档都需要有编号,而且各类文档的编号规则都不相同。须了统一的编号管理器,可供用户自行定义文档的编号规则。

4.14平台管理组件

基础支撑平台的大部分功能都提供了相关的配置项,通过修改这些配置项即 可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些配置项分别放在系统的各类管理组件中,作为系统管理 的中心,支撑着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包括:

全局系统配置、各机构系统配置、流程配置、菜单定制、管理工具、字段定 义、编号管理、公文配置、人事档案、工作代理、报表配置、监控日志等。

4.15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系统包括发文(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收文、签报、部门办理、上会讨论、归档、自定流程等。

4.16会议管理

直观的查看会议的所有安排,保证利用的最大合理化,操作便捷。

会议管理包括维护会议室信息、预定会议室、会议申请和通知、会议纪要等。完成一个会议从申请并预定会议室、发送会议通知、会后的会议纪要填写等完整 的会议过程。

4.17 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作为系统的综合管理中心,支撑着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共包括系统 配置、菜单管理、数据交换、系统管理4 个模块。

5OA系统建设其他须满足条件

5.1 手机移动功能

利用手机作为终端,通过手机平台实现部分OA功能:至少包括:通讯录查询、邮件收发、工作流程审批、信息查看等

5.2 监控

系统须提供实时管理监控功能,可通过web页面访问系统管理控制台。包括包括了应用部署、应用配置、应用监控统计、在线更新、安全审计、日 志查看、工作流管理监控等各种服务。

5.3二次开发能力

须为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统一的软件架构、一致的项目开发方法和规范,并且自动生成详细设计文档,永远保证上线的系统在软件和文档上的统一、可阅读,使得知识能够持续得以积累,并且能够进行有效地管理。

基于统一的应用平台,能够有效约束不同的开发商遵循统一的、标准化的应用架构进行开发,不同时期、不同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彼此之间能够很好整合。

5.4 规范化管理

须对对页面的设计、应用框架的规划、目录规划、菜单构件规划、页面构件规划、CSS样式表规划、函数库规划进行规范化管理。

5.5项目实施

须提供详细的开发实施计划,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对系统的整体设计以及系统详细设计须审批。开发阶段结束后应提交《系统操作手册》。须进行完整的测试并提供《项目测试计划》、《项目测试报告》。调试安装结束后应提供《软件安装实施方案》、《系统安装手册》,《系统操作手册》,《系统维护手册》、《系统调试报告》。系统验收后提交《系统试运行报告》、《验收报告》 5.6质量保证计划

须制定严格的项目实施流程规范,项目各阶段定义了清晰的输入、输出条件与质量控制点,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工作不断的检查、度量、评价和调整来确保项目的质量。

5.7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计划

为了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须制定详细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计划。

5.8培训计划

oa系统升级方案 篇7

泛微:定位高端以博见长

泛微可能是目前品牌度最高的OA系统。它的“高大上”体现在具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强大的理论体系、高端的市场形象、丰富的行业方案, 成为行业内最具“品牌范”的厂商。

泛微的e-cology8.0版OA定位于中、大型企业, 以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为目标进行研发, 理念先进, 功能强大, 开放性强。如果技术人员对该系统和软件开发技术都非常精通, 可以搭建出功能非常完善的协同办公系统。泛微的产品若排除结构复杂学习周期长之外, 不得不说泛微OA的功能非常多, 设置非常细, 打开泛微OA系统的界面, 能够看到其丰富的功能包含了人事、财务、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其功能完善, 设置精细, 所以产品竞争力也比较强。

华天动力:定位中端以专取胜

在一线厂商中, 华天动力以技术见长, 属于“技术范”厂商, 他们是“智慧协同”的创造者, 以工作流、智能报表和开放平台三大核心技术领先业界。华天动力OA在工作流的流程管理上, 包括固定流程、分支流程、并发流程、自由流程、直到流程、震荡流程、承办流程等十大流程类型业内领先。华天动力OA拥有业内最强大的报表工具, 可以对系统数据进行各种形式的统计汇总, 生成各种报表和视图, 为领导者提供精准的决策数据支持;

华天动力OA协同办公系统采用框架+组件的SOA架构, 像魔方一样可以灵活组合, 具有平台性、开放性、集成性、智能性的特点, 能够跨平台、跨系统运行, 是真正的协同办公平台。用户可以自定义个性化的功能模块, 而无需代码级操作, 实现动态部署和升级拓展, 具有无限生长和扩充的能力, 实现随需应变的管理。基于OA的快速开发平台 (自定义平台) 以及与其它系统的无缝对接是华天动力在OA行业里的绝对亮点。华天动力也是唯一提供自定义开发平台的产品。所以它的开放性最彻底。

不管是泛微还是华天动力, 资本驱动下的排位赛实际上就是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角逐。而泛微与华天代表的正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竞争。在各自代表的阵营下的OA厂商2016年要做的依然是脚踏实地的提升产品竞争力, 做让用户最需求的OA系统。

OA系统工作流模型概述 篇8

关键词: 过程模型    组织模型    资源模型

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之前,首先要重组业务流程及规划与梳理业务流程,其次,要分析业务过程并且建模,再次建立清晰的业务流程,最后从实际操作向计算机处理转换建模工具。

因此,当一个要定义的业务流程产生时,访问控制模型、组织模型和资源模型这三类模型成为必然需求。

1.过程模型

OA系统中的工作流的过程逻辑被定义为过程模型。过程模型担当基础与核心的角色,所有工作流模型都是围绕它运行的,其他模型也要服务和支持过程模型。过程模型存在多种不同描述方式,如活动网络图、Petri网、事件驱动的过程链等。

(1)活动网络之过程模型

基于活动网络图的过程模型用一个有向图表示完整的运行过程,有向图的节点间的连接弧代表过程中的控制流和数据流,节点元素表示可执行的步骤或任务。节点、连接弧和条件三个方面构成了模型的组成元素。

(2)过程链模型之事件驱动

事件和功能是过程模型中的主要部件,主要通过对基于事件驱动的过程链模型(EPC)的建立实现的。功能产生事件,同时被事件触发。交替出现的事件和功能彼此连接而形成控制流。

(3)基本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

Petri网是对形式化系统的描述方式,在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和实际模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项状态:结果、条件及内在联系等相关变化能清晰展示,其对系统变化的描述较为擅长。Petri网被称做工作流网(WF-net),是对工作流的控制流纬度的建模。

一个输入库所(i)和一个输出库所(0)构成了一个WF-net。充分阐述一个案例的生命周期,所有被WF—net过程处理的案例一旦被工作流管理系统处理完毕就立即被删除,而且只在它进入工作流管理系统时被创建。

工作流模型的WF-net描述中,圆圈表示库所,概括总结其作用为:

①正确执行任务的次序;

②案例基本状态的显示。

在Petri网中,并行路由、循环路由、顺序路由、选择路由4种基本结构构成了工作流建模。不同工作流执行语句又可以帮助辅助表达,在建模过程中,当这些符号和结构被直接使用时,不同结构、建模速度及建模效率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2.组织模型

对于人员组织结构的描述可以用组织模型阐述。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主要对多种组织元素形式及各元素内部的递阶层次关系进行充分展示。

在办公自动化系统里,下边五种实体是构成组织模型的基本元素。即“工作组”、“角色”、“人员”、“部门”和“职务”。

人员:是自然独立,组织中的每个员工与人员相对应,承担相关任务的人的实体,并具备一定的技术与能力。

角色:具备完成特定岗位任务的人员的统称,岗位需求作为其定义标准,诸如辅导员、任课教师等。

职务:代表行政管理上的层级关系,根据行政责任进行区分,如经理、职工等。

部门:由实际部门设置情况决定,可以是现在流行的面向过程与客户的,也可以是传统面向职能的,是组织内部功能结构的静态划分。

工作组:是由于某一任务的驱动而形成的动态的组织结构形式,并非组织内的静态结构。工作组会随任务的完成而消失并且会因任务的下达而产生。

组织模型为过程模型的建立和运作提供支持,可以从人员角度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同时确定每个活动节点的相关组织属性,即谁管理、谁执行等相近内容。如果没有组织模型支持,那么过程的细化、分配与管理在工作流系统模型中将难以实现。

3.资源模型

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源,只有当相关资源对相应的组织实体进行支持时,协同办公系统才能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按照要求完成活动。由此可见,在构建工作流基本模型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各类资源在运转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资源的类型”和“资源的个体”两个基本概念构成对资源模型的定义。资源模型比过程、组织等模型看上去简单一些。过程模型将具体资源对象进行整体引用即级别最低不可再分的“资源个体”。而多个资源个体被资源类型进行了概括描述,因此可以将其按照资源个体进行划分。它由多个资源个体集合而成。同时,二者之间既是抽象与具体的反映,又是分解与包含的关系。

4.结语

本文基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归纳建构工作流需要的三种模型:过程模型、组织模型和资源模型,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伟.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

[3]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闭.软件学报,2000.

[4]李寿兵,张佑生,刘立华.工作流管理技术[J].微型电脑应用,2000.

上一篇:中职生学习个人总结下一篇:省督查组检查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