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不如拼自己

2024-05-12

拼爹不如拼自己(共7篇)

拼爹不如拼自己 篇1

所谓的“拼同学”,可以说是“拼爹”的衍生品。一个“拼”字,本来传递的是顽强向上的精神,如今在部分人眼里,散发着功利主义的味道。

在这些家长看来,“拼同学”可谓是颇有眼光的“长线投资”——那些上名校的学生当中,想必有许多“官二代”、“富二代”,想必有很多成绩好、有出息的孩子。自己孩子没有“好爹”拼,不妨借同学的“好爹”来拼拼;自己孩子成绩不好,不妨借同学的成绩来用用。

其实,仔细分析下来,这种“投资”是最庸俗最失败的。

拼同学是“长线投资”?

同学情,是世间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一旦建立,确实终生受益。但是,本来单纯的同学关系,如果掺杂了太多功利因素在内,就不能再简单归结为同学情。按照社会学逻辑来讲,只要存在太多功利因素,关系就必然要建立在利益大致对等和互换的基础之上。想借同学关系一味索取,以实现自己的功利目的,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且,社会的成熟程度与潜规则是成反比的。时代在发展,“拼爹”肯定会退出社会舞台,那些或明或暗的潜规则、拉关系,最终也肯定会烟消云散,比拼能力而非倚仗关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大势。

更甚的是,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勉强挤进名校,有可能因成绩落差太大,而产生厌学心理。何况,目前一些所谓的“名校”为追求升学率,往往根据成绩分重点班之类,成绩平平的孩子结交好成绩同学的希望大多会落空。倘若拼成“纨绔子弟俱乐部”,沾染一身不良习气,恐怕是家长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毋庸讳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广泛的优质人脉资源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进步,但在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里,“靠天靠地靠人不如靠自己”才是最为根本的常态,才是最值得彰显的“正能量”,

换句话说,人是生而平等的,如果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人生道路上必须“拼”字当头,那“拼”的应该是能力、智慧、勤劳和毅力,而不应该是亲爹、“干爹”、同学乃至七大姑八大姨。

不是每一个人背后都站着一个“毕姥爷”,不是每位家长都能拿出八万元钱来为子女进行“长线投资”。放任“拼爹”“拼同学”大行其道,实际上就是纵容“潜规则”变成“明规则”,最终必然伤害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值得强调的是,在一个由各种“问题拼盘”“带病菌拼盘”组成的社会里,即便是昔日那些貌似强人一等的“拼爹”者、“拼同学”者,恐怕都会被别人“拼”得体无完肤,成为下一个不幸者和受害者。

个体觉悟永远没有制度可靠。要想遏制“拼爹”“拼同学”之类的不良风气,破除各种令人深恶痛绝的“潜规则”,关键在于让我们的权力运行规则和社会运行规则进一步走向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毕竟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善恶、真假美丑一看便知。

当“拼爹”“拼同学”的结局都无一例外地变成“ ”“坑同学”的梦魇时,“拼爹”“拼同学”连续剧必然会戛然而止。到这时,中国式的“关系”必将随之回归本意,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玄乎其玄。

拼同学是病态心理的体现

这些无论是亲情、同学、朋友、同事关系,只要经营得好,都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而这好处就是使社会变得不公,损害国家社会他人的权益,就是投机取巧违法乱纪,这完全是一种病态的人生心理,是社会所不容的。

“拼爹”不如拼自己 篇2

兄弟俩出生在一个十分糟糕的家庭,母亲一生下弟弟就去世了,父亲是一个赌徒兼小偷,很少照顾兄弟俩,更别说好好教育他们了。他们从小就受人欺负,遭人歧视,有时还会挨饿,吃尽了苦头。

两兄弟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他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哥哥继承了父亲的所有恶习:酗酒、打架、赌博、吸毒、偷盗,还多次进监狱;而弟弟则是一位知名企业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且常常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弟弟完全没有父亲身上的恶习,对人友好和善,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有一次,记者分别采访了他们两兄弟。

当记者问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生时,哥哥回答:“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有这样一个父亲,我有啥办法?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在乎我,我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找不到好工作,除了去偷、去赌,我还能干什么?大家都指责我,唾骂我,说我没出息,是人渣、混混,可我别无选择啊!我也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有钱的老爹,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可是,我什么都没有,除了失望,就是绝望。”说完,哥哥痛苦地低下了头。

接着,记者又采访了弟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弟弟回答:“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有这样一个父亲,我能指望谁呢?我别无选择啊!从小我就明白,堕落是没有出路的,我绝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努力奋斗,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文化知识,广交朋友,四处考察,虽然这么多年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都始终咬紧牙关,默默地告诉自己:你没有退路,再苦也得往前走。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我渐渐走出了阴霾,迎来了事业的春天。”说完,弟弟抬起头,脸上满是自信。

听了两兄弟的诉说,记者不禁感慨万千: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亲,同样的儿时成长经历,长大后却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是失败者与成功者最大的区别,失败者总是寻找客观原因,而成功者却常常寻找主观原因。这两兄弟,一个懦弱,一个坚强;一个得过且过,一个负重前行;一个消沉堕落,一个努力奋斗。原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主要因素,不是家庭出身,也不是命运,而是一个人的智慧和决心。

拼爹不如拼自己 篇3

对小学生小强(化名)来说,每周一次的萨克斯课着实有点烦。

他的同龄人小雨(化名),却渴望着上一节美术辅导课,哪怕一节也好。

他们分别来自富贫两类家庭。

浙江省社科院的专家调查显示,“寒门出贵子”这一传统励志的现象越来越少见。有数据统计,农村大学生比例已降至30年前的一半,而论综合素质,贫寒家庭出生的小孩远不及富裕家庭。

对此,专家认为,近年来,社会底层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渠道有变窄趋势。

课外辅导:支出让贫困家庭倍感压力

小强,13岁,杭州濮家小学六年级学生。小雨,12岁,杭州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五年级学生。

在学校,他们的生活并无不同,一样的上课。他们的差距体现在课后。

小强一年级时,每天放学后都要到一个退休老师那里补习语、数、英三门课,每月学费约1000元。

小雨唯一上的补习班,是每周六上午两个半小时的英语课,每年学费1500元。

她之所以上补习班,着实是因为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在拉开。

因为早在一年级甚至幼儿园阶段,她的.同学已接受各类英语教育,有的甚至过了少儿英语三级。为了女儿的学习,小雨的父亲一咬牙,挑了家相对廉价的英语班。从三年级开始,小雨每周都会去五公里外的英语班补课。

她成绩提高很快,这让全家倍感欣慰。

在中国,“分是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仍占很大的地位,课外辅导日渐成为新的教育投资热点。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的学生都参加过课外辅导班。

记者发现,在城市街头,越来越多的涌现出各类教育辅导机构,囊括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课程也涵盖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化学、生物、政治等等。

“改变孩子的未来!”这些机构打出的广告无一不让家长心动。但是这笔费用并不轻松。

记者咨询了杭州市多家一对一辅导机构,被告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主课中任意一科,每周末补课一次(约两小时),每月学费约为1000元。

以此计算,三门课若全部补习,每年需要花费36000元。中学课程补习收费会更高。

而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分别为13071元和30971元。

综合素质:特长班是困难家庭的奢侈

如果是课外辅导的费用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在比拼综合素质时,富裕家庭的学生还是会略胜一筹,因为兴趣班的价格更为昂贵。

每天作业完成后,小强会练会萨克斯。经过两年学习,他已能吹奏《隐形的翅膀》等数首歌。

每周日上午,小强会在父亲的陪同下,前往萨克斯班学习一小时。课时费每小时120元,但他依然时常抱怨乏味。

按父亲计划,他今年要考萨克斯六级。

小雨也有爱好。她收藏了一卷画纸,是她对美术的渴望。可家里的确拿不出更多的钱为她报特长班,哪怕只是一个。

五年前一场高烧,让她的父亲落下残疾,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售货员妈妈的工资、父亲的低保补助和七旬奶奶的退休金,构成了四口之家的经济来源。光房租,就要花近一半的月收入。

对于课外特长班的价值,专家认为,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将孩子送入自身所感兴趣的特长班学习,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拓展和自信心的积累。合理的特长班,既能引导孩子积极享受生活,又会反过来助于文化课学习。

因此,对于富裕家庭来说,报一个兴趣班是必须的。

专家:教育资源拼抢激烈致寒门处下风

小强和小雨,是当下社会不同层面子女受教育的缩影。

教育,是现代社会不同层面流动的关键渠道。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大批寒门青年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

“寒门贵子”,这一符合国人传统励志逻辑的现象,如今却越来越少见。

有数据统计,近年来城乡大学生比例约为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生源占高校学生三成以上。

“底层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教育渠道有变窄的趋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调研员王平分析,家长盲目干预孩子教育,导致教育资源拼抢激烈,是造成近年来寒门子弟鲜有贵子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家长对教育的动机相对单纯。家长对教育的干预较少。而如今,家长将“孩子的教育”与“家长是否负责”绑架在一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共识。在当今教育资源市场化的条件下,寒门在教育资源的拼抢中只能处于下风。

王平建议,可以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教育资源信息平台,让教育资源透明化,通过行业自律和专家引导的方式,让家长们避免盲目性拼抢和争夺。

同时,浙江省社科院的调查也显示,寒门学子获得教育资源的方式正在变得更为恶劣。

王平曾在杭州市中心选取了一条街道,对其中拥有中小学适龄孩子的90户家庭展开调查。除其中一户曾将孩子送入民办学校读过三个月书外,其他89户家庭的孩子均未能在中小学阶段进入民办学校学习。

年5月6日,一条反映一位母亲为让孩子进入民办中学,而在面试环节苦苦哀求仍被拒绝的帖子,被发至杭州著名社区网站“十九楼”置顶。该帖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讲述自己在争抢进入民办学校时的种种辛酸。

从某种程度来说,寒门子弟极少有人能进入民办学校学习。

刘备拼爹史 篇4

东汉和三国时期,其实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想要登上历史舞台,你必须有一个强势的父辈系统,在父辈系统积累的基础上,你才有可能进入操作历史的空间。

比如曹操,他的父亲夏侯嵩从夏侯父系跳槽进入曹氏父系,因为后者具备强大的政治资源,曹操从此获得一个强势的父辈系统的支撑,在反董卓的战争中,能有巨大的财富投资于政治和军事活动,从而成为北方的军政集团首脑之一。

孙氏集团也不用说,他们历来是江东的大族,父辈孙坚已经铸造了巨大的家族模型,子辈孙策、孙权沿着这条路继续奋斗就行。此外四川的刘璋也是如此。

唯一不能从父辈系统获益的就是苦孩子刘备,他没有强势的父辈,他只是一个城市工匠,可以说没有强势的爸爸的刘备输在了起跑线上。在这种弱势的情况下,刘备如何登上政治舞台,与那些有强势爸爸的同辈人竞争?还是得拼爹。爹在哪里?自己寻找,自己塑造。

讲究门第的时代,其实就是讲究父辈的年代,在这个领域里,完全空白起家的刘备,不能拿空白来显摆,因为当时的社会不吃这一套,英雄就是要问出身,就是要问你有没有一个好爸爸。

刘备给自己找了一个好爸爸,这个爸爸就是汉王朝,因为汉王朝与他同姓。但汉王朝还只是一个大而泛的父系统,接着,要具体定位一个目标,那就是生殖能力旺盛的中山靖王。刘备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父系统,从而让自己成为这个家族的子系统。与其说中山靖王被刘备塑造成祖先,还不如说是被塑造成父亲,他们之间的关系被打造得极其直接。

这种找父亲的构思,在刘备年少时就确定了,因此他指着住所东南角的大桑树说,这是他当皇帝以后的伞盖。

父系确定了,刘备以后就沿着这个创意确定自己的人生路线,他是皇室贵族,到哪里都把这位塑造的父亲挂在嘴边。久而久之,他真把自己當成要申大义于天下的汉室之后,而别人也被他洗脑,真把他当成皇室,承认了他塑造的父系。这当中不排除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例如刘备本是平民出身,却有着贵族的生活范儿;例如好狗马,好美衣服,这都是一个织席匠不应该有的贵族范儿。

当汉献帝将刘备与中山靖王的关系最后确定下来时,刘备就不再是门第上的孤儿,一对政治上的父子系统就这么坚固地建立了。刘备与富爸爸之间有没有血缘关系无所谓,只要在身份上、政治上连接上了,这个关系就成立了。

拼爹时代,拼什么才能拼出未来? 篇5

在这本全亚洲重印512次、销售突破500万册、横扫各大排行榜榜首、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疗愈经典中,金兰都敞开心扉和女儿对话,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教育方式。“我在回想自己的青春时代,努力想要从那些经验当中找寻一些故事。我不是为了权位而费尽心思的大学教授,而是想要作为一个‘真正的老师’,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作为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生道路上的前辈,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总是找寻那些能够讲述一次的故事。”

金兰都回忆了自己曾经历过的“隐痛”。首尔大学行政学专业毕业之后,他经历了两次公务考试的失败,还曾度过了一段以经营小买卖为生的日子。在后来应聘教授的时候,他也经历了两年的落榜。他想借此告诉年轻人:任何人的人生当中都会经历失败。“这种来自对悬而未决的未来的不安,实际上是人生中最本质的问题。青春施加给人生的真正壓力,并非是那些需要积累的学分和成绩,而是看不到未来所承受的不安感。因为看不清,对未来一无所知,所以时时感到不安和恐惧。”

“随着你所体现的自身价值越来越高,你的人生就会越发的不安和痛苦,但是和你一样,许多想要成为社会精英的人也正在经历着同样的痛苦。”书中一句句充满哲理、让人信服的话语,就像一杯温暖体贴的热咖啡,飘着独特的香气。充满着独特的味蕾。我很好奇写这本书的金兰都教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特意去查了一下他的简历和资料。原来金兰都竟然是一位美男子,当然他也是一位严父的代表,一位睿智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父亲。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鹰爸”。

书中。金兰都还总结了成长过程中几件重要的东西。第一是“准备”。在不确定中为将来做准备。为未来做准备的人,会离成功更近一些:第二是“习惯”。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是“优秀是一种习惯”,布莱恩·特莱希博士也说过“成功的95%取决于习惯”;第三是“坚持”。如果一个人能活80年,那么就会是29200天,如果一天坚持拼一块小图块,那么。你的一生将会收获一幅巨大的美丽图案。

以恋爱、嫉妒、竞争、朋友、读书写作、时间管理、自我能力开发、习惯、失恋等为主题的人生成长课题,都能从这本《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中找到答案。“不要害怕坠落,地面并不是你想象的如同深渊一般。你们还年轻,无论什么样的伤害都可以抚平,可以重新站立起来。不要过于恐惧,在坠落的过程中是会有翅膀生长出来的。”那些震撼灵魂的话语和温和的训诫,会缓慢地打开你的心灵。

年轻就不要害怕失败,只要还有目标,你就不是一个失败者。父母也要学会换位和宽容,允许孩子在弹性的允许范围内犯错。张开青春的翅膀吧。痛过之后,将是理性的成熟。因为,痛感会让你新生力量和勇气,在人生的长空扶摇直上。(推荐人:梁阁亭)

“共建生”的实质就是拼爹 篇6

所谓“共建生”,是指一些强势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小学建立“共建”关系,从而获得学校每年一定的入学名额,实现双方“共赢”。这“共建”的双方的确“共赢”了,但却不知有多少孩子因为他们的“共建”而痛失上好学校的资格,剥夺了不少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目前是有限的。

例如在北京,近二十年来,“共建”有愈演愈烈之勢。参与“共建”的学校都是北京最好的中小学,如北京实验二小、中关村三小、人大附中、四中、二中等。2012年,一份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报告中披露:以北京八中为例,共建生占录取学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个班,每班40人,共计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今年北京八中共建单位参加测试的共有400多人。

“共建生”无疑是教育特权嚣张下的一个集中反映。那些强势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很多都是拥有较大权力的部门和垄断企业,“共建生”说到底,就是拼爹——爹妈在一个强势单位,他们的孩子上名校、牛校就凭空多了一个机会。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当读书的起跑线都因为权力而被人为“割裂”成不同等级,社会的公平、正义何以企及?

孩子拼爹,有没有你的影子? 篇7

这个事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没想到,“拼爹”不仅在青少年流行,对幼儿竟也有这样深远的影响!如今,孩子之间的攀比越来越严重,孩子的贫富意识也越来越明显,于是比拼各自的父母,例如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学得好、有能力,不如有个成功的老爸,即:“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但实际上,“拼爹”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拼爹,会埋没孩子的创造能力,会滋生孩子的懒惰情绪,会消磨孩子的斗志,会滋长孩子的享乐心理,会磨灭孩子的上进心,更会浇灭孩子的求知欲望……最后,“拼爹”甚至还会转换为“坑爹”,不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恶果,还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但对于“拼爹”这种风气,我们不能仅仅指责孩子,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拼爹”孩子的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父母的影响。部分国家公务人员或者企业老板,整日事务繁忙,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却忽略了对子女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而且常常利用经济上或者地位上的优势在各个方面为子女保驾护航,使得子女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踏入社会后依然不肯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不肯用自己的双手搭建自己的事业,使得父母不得不动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们开路。更有法律意识淡薄者,甚至寄希望于父母来为他们闯下的祸“擦屁股”。

要杜绝孩子“拼爹”,家长要先自己站得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庭生活别太奢侈,别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生活是不是奢侈,这一点,从表面上看,好像与“拼爹”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却反映着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的奢侈,会让孩子以为父母本事很大,滋生依赖心理,产生懒惰心理。所以,不管家里多有钱,一定不能奢侈。无论吃饭还是穿衣,都不要让孩子养成奢靡之风。

第二,在孩子面前不要显摆自己,不然后患无穷。在生活中,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透露自己工作上的事,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自己钱有多多、官有多大、权有多大、多能办事等。因为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在无形中产生依赖父母的心理。一旦孩子提出要求,如果父母不管或者管不了,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轻则与父母产生隔阂,重则与父母大打出手,甚至走上歧途。

第三,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告诉孩子生活的不易,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和惜福的心态,自立自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多数家长都会理解,在此只提醒一点,和孩子说这些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让孩子认为你在标榜自己,又要让孩子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父母的不易。

第四,要时刻提醒孩子:“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的人。”做父母的平时应明确告诉孩子,自己没有本事帮孩子就业,孩子的将来只能靠他自己。当然,在说这些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语气温和,言之有据,不卑不亢,平等交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父母尤其是父亲,一定要敢于舍得自己的脸皮,不要怕孩子笑话自己没本事,也不要怕孩子嘲笑自己太窝囊。

“拼爹”是畸形心理的产物,它又与家长的一言一行密切相关。解决“拼爹”问题应从娃娃抓起,家长洁身自好,以身作则,才能为子女树立好的榜样。杜绝“拼爹”,为自己好,更是为孩子好。从现在开始,父母们加油吧,为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努力吧!

【编辑:潘金瑞】

上一篇:有关邀请活动的邀请函汇总下一篇:学党章党规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