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2024-06-22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通用12篇)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1

摘要: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吸力双重作用下,大量民工来到城市,来城市赚钱,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但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生活环境一直都脏、乱、差,至今得不到改善。而聚居地治安不好,又给城市社会治安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形成生活环境社会治安

1.聚居区的形成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是指外来务工人员大规模集体居住地。外来人员聚居区主要有两种 形式-----(1)与企业相关的集居公寓宿舍或集体租住房。(2)自然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来人员聚居地。

(1)与企业相关的集居公寓宿舍或集体租住房。主要就是建筑工地民工聚居的简易房以及各企业员工宿舍。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居住选择,一方面是企业的因素,住在企业公寓或宿舍离上班地方近,方便民工而且企业也方便管理;另一方面价格是个重要因素,这些地方相对而言居住费用较低。

(2)自然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来人员聚居地。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居住选择,一方面受到房源、房价以及政府对流动人口租房控制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经济负担能力与务工经商需要的限制,所以在城区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外来人口聚集区。但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农民由于城市的扩张失去耕地,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拥有远大于城市平均水平的宅基地和住房面积,向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房屋成了他们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近郊区由于房价相对低廉,在区位上对内接近市场,对外联络方便,又有经营务工的广阔市场,加上城市管理相对松弛,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在此聚居而渐成规模。

2.生活环境

外来人员聚居地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这种现象 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通过走访南京市建邺区“河南村”,我们发现那里垃圾随处可见,还有很多垃圾堆,聚居地气味很难闻,违章建筑也有很多。结合之后走访的建邺区一些建筑工地,发现这些地方生活设施都挺缺乏,没有室内自来水与卫生间。多数情况是几十户人家用一起用着公共自来水池与公厕,厨房也及其简易。而且居住条件也差,看了二十几户人家,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其中有几户人家人均不足4平方,在不足16平方的小屋子里,挤了4个人。“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环境差,垃圾、垃圾堆随处可见。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环保意识差,乱扔垃圾现象严重,对周边公共生活环境的漠不关心,一部分是社区或者街道等部门对民工聚居地的忽视,在环境清洁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另一

方面体现在农民工自己生活的屋子脏,这主要是因为民工的工作一般都很累,很少有精力清洁屋子,另外民工对居住环境要求也相对较低,再有就是民工居住的地方公共卫生少。

“乱”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各种混乱的违章建筑;另一方面指社会治安的混乱。社会治安这里不再细说,下文会详细研究,这里主要研究违章建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房屋出租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违章建房,扩大出租面积。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会私搭乱建,以获得更大的生活空间。这些违章建筑侵占街道、道路、田地,破坏环境,影响交通市容,还存在极大的 安全隐患。这些需要城管规划局的相关单位配合处理。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差”主要指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生活设施缺乏,以及人均住房面积低。通过之前走访调查,发现农民工聚居的地方生活设施都挺缺乏,没有室内自来水与卫生间。多数情况是几十户人家用一起用着公共自来水池与公厕,厨房也及其简易。而且居住条件也差,我查看了二十几户人家,算算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其中有几户人家人均不足4平方,在不足16平方的小屋子里,挤了4个人。据新浪财经报道“农民工主要靠租住私房解决住宿,居住条件差。76.0%的农民工家庭租住私房,16.8%的居住在单位、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而已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仅占0.9%。七成多的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及以下,五成多的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以下。”由此可见虽然全国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任然很差。

3.社会治安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且来自全国各地,给聚居地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变,聚居地的情况很难掌握,所在街道、社区对聚居地的具体住户情况了解不多,留下许多不稳定因素。再者一般而言在安全保卫方面,因为城乡结合部经济水平的落后(和城市中心相比较),安保设施一直也是较为缺乏的。因此,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治安状况一直较差,这不但会给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也容易激起外来务工人员中极少一部分人犯罪欲望的产生。相对而言,在集体宿舍环境下安保情况能略强于民房,但是居住环境更为狭窄,使得工人之间引发摩擦的可能性进一步升高。

据河北石家庄《XX区社会稳定工作调查与思考》报道“区居住人口情况复杂,治安隐患加大。区划调整后,我区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常住人口原有25.5万,现在16.5万,流动人口原来3.5万,现在10多万。外来人口占总人口37.7%。外来人口虽然给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看到,由于他们无固定职业,有的缺乏谋生手段,就以盗窃为生,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使得违法犯罪隐患严重存在,且有上升势头。今年1——9月份全区共打处(逮捕、劳教、直诉)各类刑事犯罪人员309人,其中外来流动、暂住人口195人,约占63%,这些人员刑事作案264起,占全部案件的48%。”外来人

员虽然只占37.7%,但犯罪率却占63%,可见外来人员聚居地治安确实差,急需治理。

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需要社区、街道和公安局一起搭建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网络,同时加强法制宣传,这样能大大改善聚居地治安。

参考文献:

1.《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方式考察-----以宁波为例》-----王启富,俞建文,谢磊

2.《关于此京市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地违法建议的调查》-----朱守平

3.《XX区社会稳定工作调查与思考》-----河北省石家庄人才网

4.《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6.42天 人均住房不足5平米》-----新浪财经

5.《浅论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秦山南北微博

《比较社会学》感想

课程:比较社会学组别:7姓名:王凯堂学号:101180115 学院:电子

一学期课下来,通过朱老师的讲解,对比较社会学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不过我还是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切的定义,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比较社会学(comparative sociology),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将两个以上社会的社会学时间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和差异性,进而阐明社会发展变迁的条件和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社会人类学和功能人类学亦将其研究称做“比较社会学”。最早提倡并实践比较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则出色地运用比较方法进行了社会学研究。他曾比较了中国宗教、印度宗教、新教各自的社会作用,得出了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产生的结论。他的比较研究成果表明,比较的能力大大有助于人们对某一特定社会的分析,尤其是有助于发现因果关系。二次大战以后,比较社会学重新受到重视,研究的领域广至文化、狭至亲属关系,主题非常广泛。看了这条简介,我对比较社会学有了更好的把握,比较社会学重在比较二字。通过比较能更好的发现俩者之前的共性与异性,这样便于发现因果关系。

朱老师给我们这学期讲课主要围绕着“城市”这个词展开,这样有利于我们直观的去了解比较社会学。通过学习我对城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城市的基本概念是指大量人口密集居住的地方。人、大量的人是城市形成的基石。城市形成的前提条件:有特定的中心场所、辅以政治、宗教、商业、文化等活动,城市是中心功能地域。城市是以各种权利为基础,整合机构的所在地。城市形成在有(1)政治机构:市政府、公安局、法院等(2)经济机构:企业办公楼、工厂、商店等(3)宗教机构:教堂、寺庙

(4)文化机构:学校,图书馆等。马克思·韦伯认为“说有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对完整的大型定居场所”。

我一直认为城市是这样而来,在一片地区有许多的村落,但肯定有的村落有些优势,或地理位置占优,或有什么特别产出,或者实力强大,总之就是一种能吸引人聚集的因素。这个村落人会渐渐变多,人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的人从事副业,这样社会分工多,物产就更丰富,会形成一个区域交易中心。如此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城市。

个人觉得朱老师将大家分组这个决定很赞。平时大家在分工合作这方面很是缺乏,这样让大家在一起商量探讨,一起完成任务,感觉很好。

两千字的感想,有点多,最后写篇《乡土中国》感想吧!朱老师一直很推崇费老的作品。看完后觉得费老不愧为大师级任务。全书5万多字,字不多,但的确是精品。浓缩的是精华呀!

也许是来自农村的缘故吧,看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我感受颇深。

每次看到农民工在大城市里打工,看着他们外表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的样子,我会感到特别揪心。不知道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受到过多少老板的骂,不知道他们走在大街上有多少人笑他们土气。其实,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记得我曾对父亲说:“爸,等我以后有钱了,就到大城市去住,然后也把你接过去。”父亲笑着对我说:“等我老了啊,我还是要住在农村,我们家还有那么多土地呢,并对我说哪怕我以后到城市生活了,家里的地也不要丢”我一直特别不能理解父亲的想法,难道到城里享福没有在家种地好吗?现在,我似乎明白一点了: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的感觉,一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到南京来读书后,才真正感觉到乡下和城市真的不一样。在农村熟人见面,打招呼是肯定的,无须什么理由,自然而然的事?”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在大城市,即使大家门对门住着,互相也不会打招呼,更不用说相互信任了,也许最后同住对门,一年过去都不定能熟识。冷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道个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我想这点体现得很明显,当我走出那片乡土来到南京这个大城市的时候,一开始我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因找兼职受过骗,会被别人说成傻,可是,真的是傻吗,只不过我过去的乡土习惯已经不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罢了。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2

(一) 思想价值规范体系探析

该群体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 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从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社会经验相对匮乏,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 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些个体贪图享受, 不劳而获。例如看见城里人用手机、高档化妆品而心生渴望, 没有办法就去偷钱或抢劫, 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些个体文化水平低, 法律意识淡薄。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农村犯案人员都没读过高中, 基本上是法盲。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 主要原因是脱离了父母和社会的管理。他们犯的案子, 后果都不是太严重, 而且判决后都表现出明显的悔过情绪。

(二) 行为模式探析

从行为模式上来说, 该群体的青少年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亚文化的影响, 其行为模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社会规范, 也不被主流社会文化认可。并且这些青少年的行为模式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 其社会化水平往往低于同龄的社会化水平。他们通常为兄弟、为老乡“两肋插刀”, 渴望像城市人一样进行高消费,

(三) 结构性越轨团伙

据调查, 外来务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极易受结构性“越轨团伙”的影响。由于外来务工青少年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认同感, 社会地位、面临的困惑、受到的社会刺激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使他们容易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方面达成一致, 相互信任, 互相感染, 并不断被强化, 形成了有一定结构的“越轨团伙”。当这些群体性的意识、规范和行为模式具体形成, 并且在小团体内得到认可, 实际上就形成了该群体独特的亚文化, 而团伙的的不良亚文化有形成了一种群体压力, 无形中支配着团伙成员的行为, 更加强化该群体中个体的越轨意识和越轨行为。

(四) 社会分层意识强烈

和中年外来务工者有所不同, 外来务工青少年往往强烈感受到社会的分层, 并且普遍的意识到自己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十分羡慕社会上层的生活方式, 努力向上层流动。

二、多维视角下的社会学分析

(一) 行为偏差理论

行为偏差理论是早期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解释越轨成因的社会学理论, 它的贡献在于把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归于社会而不是归于越轨者本人。行为偏差理论对于认识和防范外来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迪尔凯姆可以说是行为偏差理论的鼻祖, “行为偏差”的概念正是由他引入现代社会学。他在其名著《自杀论》中, 用“行为偏差”这一概念描述当社会规范和价值相互矛盾、冲突或社会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时, 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行为偏差也是他用来解释越轨行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继迪尔凯姆之后, 默顿发展了行为偏差理论。默顿把行为偏差看成是“规范的缺席”, 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 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这种理论认为, 获取财富是社会衡量成功的主流标准, 但是获取财物的手段对于不同阶层的人而言却是不同的。那些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经济条件差的人很难用合法的手段获得金钱和其他成功的标志。当他们无法用合法的手段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成功目标时, 就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 于是造成人的一种行为偏差状态, 这就有可能使他们以犯罪的手段去实现成功目标。

(二) 社会解组理论

这是本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理论, 核心人物是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 库利和帕克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本世纪初, 美国收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浪潮的冲击, 传统社会那种稳定的、紧密联系的社会体系收到破坏而解组, 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犯罪、自杀、酗酒、精神失常等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 人的冲动应该收到社会制度和规范的约束, 否则便会出现越轨行为。稳定及密切的社会关系体系是社会规范发挥约束力的保证。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导致的急速的社会变革破坏了正常的规范体系, 是初级群体的功能削弱, 对个人的控制能力降低, 增加了社会的复杂性、流动性与不稳定性, 使越轨行为大量产生。

(三) 标签理论

此理论是30年代在社会互动理论的基础上产生, 到60年代成为异常行为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美国社会学家H.贝克尔对这一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标签论注重对异常行为过程的研究, 基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异常行为者的过程中, 社会给贴上异常行为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社会通过创造新的准则而把异常行为的标签加在初发性异常行为者身上后, 这个人就可能成为复发性异常行为者。

具体来说, 外来青少年务工群体来自农村, 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该群体的家庭教育也出现种种问题。在农村, 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鼓励的重要性, 对孩子非打即骂, 一味苛责, 从小就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因此, 该群体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基本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而这种“坏孩子”的印象深深印在心理, 使他们在打工过程中也不反对用非正确的手段达到目的。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 学校普遍重视优秀生的培养, 忽视后进生的教育。每个学校、班级就学生成绩来讲, 均有上、中、下之分, 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拔尖优秀生, 带动中等生, 抛弃后进生。这些后进生放任自流, 无人管教, 还经常受到嘲讽和歧视。他们对学习没兴趣, 其中一部分就会到社会上寻找“志同道合”的知己。

参考文献

[1]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3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难以满足。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较差。据相关部门实地调查统计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大多租住在城市郊区的平房内,室内设施简单,居住面积拥挤,室外卫生较差,治安不良,居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且由于是租赁的房子,住房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甚至,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直接居住在施工地的工棚内,安全性能差,噪音大,严重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租房问题急需解决。公租房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益而制定的,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应该是公租房政策的较大受益者,但是公租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住房质量的改善。

第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急需解决。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较低。据调查统计,到2013年底,福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仅达到33.6%,而我国普通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已高达90%,显然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低,又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有返乡期,每年的返乡期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退保高潮期,更进一步降低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的社会保险保障项目不多。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类,由于资金有限,且所属工作单位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通常只参加"五险"中的一至两项,无法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第三,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理应和普通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但是他们却被城镇常住居民排挤,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如公平的教育、医疗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地没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娱乐场地,降低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是"做的多、拿的少",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

1.落实公租房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一方面,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尽量减少外来务工人员直接居住在工地工棚的几率,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正常的休息与健康;督促外来务工人员与房东签订租赁房屋合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的稳定性,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合理使用住房,尽量减少多人拥挤现象,保证居住环境的宽敞明亮;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的卫生条件,增强居住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小区;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区的保安人员数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加强聚居区的治安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公租房政策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的保障性。首先,明确公租房政策的保障对象。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当地的公租房的保障范围内,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平等待遇;在申请人提交公租房申请后,要仔细核查申请人的财产状况,坚决不让个别高收入家庭"钻空子";加强公租房入住者确定过程的监督工作,保障其透明性。其次,建立合理的公租房流转机制。注意公租房的收益-成本的关系,调控好公租房的配租价格,可以根据入住家庭的收入等级实行层级价格,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给予一定的房租优惠;盘活公租房的流转机制,规定住户不可以把公租房上市交易,保障公租房的公共性,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最后,拓宽公租房的融资渠道。公租房政策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除了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外,企业、社会组织等也要将资金投入到公租房建设领域,保证公租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第一,制定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意识,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加强社会保险的意义宣传工作,让社会保险的惠民性深入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心中;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设置不同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如对于一些风险大、事故率较高的企业来说,要增加用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根据不同的个人情况,购买不同的社会保险品种,如对于一些从事高风险作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要购买工伤保险,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购买养老保险就非常重要了。第二,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内容的多元化。外来务工人员具有与当地居民不同的特殊性,"五险一金"捆绑式的社会保险不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购买需求,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必须屁破除这种捆绑模式,根据不同情况自愿购买所需社会保险的种类;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如法律援助、紧急救助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和社会组织的参与职能;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优抚制度,对退役军人、军烈属等外来务工人员给予特殊的照顾。第三,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资金保障。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基金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事业;拓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筹资渠道,政府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励企业承担责任,提高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购买社会保险的比例及额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其保值、增值。

3.建立配套制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待遇

第一,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水平。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不仅具有管理的责任,更应该承担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的义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际出发,为外来務工人员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区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实际的帮助。走访基层,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如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关乎其长远发展的实际困难。最后,革新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的方式。简化社会保险缴费的方式程序,开通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银行账户,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电子信息库,及时准确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第二,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收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劳动合同的作用,在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程序依法处理纠纷,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用工单位及其管理者必须严厉惩处,绝不姑息。第三,加强与外来务工人员输出地政府的沟通与交流。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工作地的常住人口,又是输出地的法定居民,对其管理要通过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如由于户籍的限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需要两地的互相沟通,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所在地政府要积极联系输出地政府,以取得其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信息支援与政策支持。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4

我们主要搜集到的情况主要有:政府主管部门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做出了很大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到不公平待遇,各学校对招收的学生都有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交纳部分额外费用;教育资源缺乏合理分配,民工子弟校师资缺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缺乏心理和情感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他们都急切盼望“有知识,有方法,上课严肃,课后能聆听孩子声音、关心每一位学生,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他们和蔼可亲,有责任心,能与他们做朋友”的老师;沉重的教育支出和微薄的收入,让很多外来务工者,选择放弃乐清优秀的教育资源。另外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普遍缺乏暑假安全教育,由此导致安全事故不断,有些孩子甚至失去了生命。

这次活动虽然很简短,但是很有意义。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微薄的努力,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通过社会的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有轻松展翅自由翱翔的一天!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5

召唤野百合的春天——记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调查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 ~撰稿:新闻中心夏宇

从xx年7月16日至xx年7月25日,这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忘记的盛夏。每一天,当朝阳升起,当朝露干涸,我们背着笔记本电脑穿着粉色的队服集队在苏州大学本部北大门处,整装待发;每一天,当正午的阳光炙烤着滚烫的大地,当满头的汗水蜿蜒流下,我们疲累的拎着电脑离开社区,等待在公交车站;每一天,当孤月高悬,当夜露凝结,我们微笑着挥挥手离开会议室,结束一天的讨论,开始第二天的准备。

每一天,都是一个开始,都是一段忙碌的行程。xx年7月16日至17日主要是先期准备。在两天的讨论中,实践的具体流程渐渐出炉,从人员安排到每天具体日程安排都几乎先期确定了下来。为了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实践的主要负责人还两次奔赴实践的主要活动地点联青社区和长岛社区进行踩点,并多次与社区居委会进行联系,与社区的村长与主任面谈活动细节,争取获得最多的 便利。最终确定下来以联青社区作为活动的主要据点,并在7月20日参与长岛社区的社区活动进行调查。7月17日晚召开了一场所有实践队员参与的会议,会议确定了各小组人员安排,并明确了以下几天活动的日程安排,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中心带队的“召唤野百合的春天”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户外活动正式开始!

从7月18日至7月23日,主要是在联青社区的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家长及小孩的教育问卷走访调查、培训班、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安全问卷调查、书籍文具用品捐赠等。

走访可谓本次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了,每个参与调查的队员都感慨颇多。最开始的调查走访主要是针对家长的,从消除家长们的戒备心到后面与家长们真心相对聊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当太阳缓缓炙烤大地的时候我们挨家挨户的走访,在质疑的眼神中解释我们活动的目的,用自己的汗水与耐心换回一份最真实的资料。几天活动下来,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不 2 知觉中,即使最娇弱的女孩也被改变。也许是忽然间发现,相对于他们,我们已经幸福太多。

由于培训班的顺利进行,对小孩子的采访相对简单许多,除了问卷上面的已定问题我们又咨询了许多其他相关信息,在调查中,心一点一点被怜爱填满。他们都是很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过早的早熟,承担了一份本不应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童年与快乐。

培训班主要教程包括简单电脑操作、绘画练习以及英语趣味教学。

电脑操作包括word、excel、ppt的简单操作和打字练习。前几天孩子们一直是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打开word,打字,变换字体,变换颜色,居中,换行……每个人都认真而严肃,电脑室里一片紧张而祥和的气氛。队员们也都十分认真,耐心的讲解着操作的简单要求,甚至手把手的教着他们,仿佛他们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般。最后一天时电脑室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操作比赛,就这几天的教学进行了一个成果展示。比赛时,安静是电脑室里最大的特征了,每台电脑前都坐了一个或两个孩子,表情都 很严肃。当队员们发下比赛的试卷时,几乎每个孩子都立刻打开word开始操作,有苦苦思索的,有胸有成竹的,有微微一笑的,也有愁眉苦脸的,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向往与认真。比赛愈烈,气氛愈紧张,当比赛结束后,大家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最终,13岁的匡勇获得第一名。

绘画处以女孩子为主,也比较安静祥和。女孩子们安静的坐在那,洁白的画纸的边角上都贴了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每个孩子都认真的埋头作画,力求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当白色的画纸上逐渐显露出一个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当年幼的宝宝拿着画笔认真的涂抹涂色画本,当孩子们相视一笑心灵契合,他们作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体现了美术的真谛,获得了心的宁静。

成果展示时,她们也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相机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将她们永远的定格。

对于电脑室和绘画处的安静,英语培训处则是笑声阵阵,趣味盎然。英语培训处除了几个三四年级的稍微大一点外几乎都是六七岁的小孩。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更重要 的是兴趣的培养,所以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趣味教学。一些可爱的课件,一些经典的英文歌,一些常用的词汇都让这些孩子们听得认真而开心。几天的教学下来,一些旁听的家长们也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最后一天成果展示时,孩子们坐成一排,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当传来熟悉的《happybirthday》、《happynewyear》、《themorewegettogether》等的伴奏时,他们张大了嘴,童稚的歌声回荡在大大的会议室,飘荡的很远很远。

活动过程中,7月21日是在联青社区的安全主题日,我们举办了一场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安全知识讲座主要是由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韩林祥主持的,讲座以动画、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既能够充分调动小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真正教育他们的目的。讲座过程中,讲解者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几方面着手,通过ppt的展示体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与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当讲解者最后就几个简单的常识性安全问题提出问答时现场气氛更是浓烈,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张大嘴巴大声的一致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令人惊叹。讲座过后还进行了安全知识 5 问卷调查活动,每个小孩和家长都填写的十分认真,让我们获取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同时7月20日在长岛社区也举行了一场安全讲座和“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长岛社区位于葑门街道,人员接触繁杂。活动中首先由两位人民警察做了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和暑期犯罪案例介绍,讲座从人们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分析入情入理,以各种角度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提出种种安全隐患,并反复强调小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讲座结束后是由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队员黄勇同学做的“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主要内容为用word制作动画,内容新颖而生动,现场反响极其热烈。小孩子们纷纷托着腮眨着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流露出新奇、不解、渴盼、解惑、开心等等生动的表情,并在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围着讲解员再次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当最后一天7月23日的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的心里都紧紧地被这些孩子们占据着。经过讨论我们买了一些教辅书、励志书、童话书以及速描画本赠和一些文具送给这些 让人爱怜的孩子。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了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我们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一些事。最后成果展示后几乎人手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获得名次的孩子们还得到了更多了的彩色笔、我们队员画的画等等奖品。每个孩子都笑得好开心好开心,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颜。

大家一起拍集体照时,随着“1,2,3!”的口号孩子们纷纷露出最灿烂的笑脸,“茄子——”他们开心的笑声久久的回荡在上空,一波一波…… “哥哥姐姐再见!” “哥哥姐姐还会来吗?” “再来看看我们好不好?” 很心酸却也很欣慰。

7月24日至25日,资料整合,结果分析。

又是两天的不眠不休,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一直聚在一起,整理问卷,深入挖掘,讨论结果。一张张白纸上画满了“正”字,各种图纸一一排开,横向纵向各个点都不放开,力求得出最真的资料。活动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实践,更是为了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很少,但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全力!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6

文/蒋厚福

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保)

2010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6元,按其下限60%即2338元计算,自2011年4月

1日起,用人单位每月最少要为劳动者缴纳城镇保险865.06元(2338*37%),劳动者自己最少也要缴纳257.18元(2338*11%)。

二、小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镇保)

2010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6元,按其60%即2338元计算,自2011年4月1日

起,用人单位每月要为劳动者缴纳小城镇保险584.50元(2338*25%),劳动者自己无需缴费。

三、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综保)

缴费基数:为2010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896的60%,即2338元。

缴费比例:为12.5%,其中,外地施工企业的缴费比例为5.5%。

2010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6元,按其60%即2338元计算,自2011年4月1日起,用人单位每月要为外来从业人员缴纳综合保险292.25元(2338*12.5%),外地施工企业缴纳128.59元(2338*5.5%)。外来从业人员,无需缴纳综合保险费。

一、提供劳动政策法规咨询(咨询免费):员工甄选与录用、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试用期与合同期、日常考勤与休假管理、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与标准工时制、加班与值班、劳动条件与劳动保护、工资奖金与福利待遇、调岗与调薪、病假与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年休假、年终奖与年终双薪、城镇保险或小城镇保险与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出资培训或提供特殊待遇与服务期、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经济性裁员、规章制度与违纪处理、劳动合同关系解除与终止、违约金与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等等。

二、代理劳动争议案件调解、仲裁与诉讼(代理费全市最低!):全面了解和分析案情,确定仲裁或诉讼策略,指导证据搜集,代写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起诉书、答辩书、反诉书、上诉书等各类法律文书,代为出庭(陈述、答辩、反诉、举证、质证、辩论、调解…),代为提起上诉,代为申请强制执行等。

三、担任用人单位劳动人事管理顾问(顾问费面议):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控制用工成本与法律风险,就用人单位诸如人员招募、员工入职、劳动合同签订、员工培训、员工日常管理、商业秘密保护、绩效考核、工资发放、社保福利、员工离职、竞业限制等等相关劳动人事事务,通过下列方式提供顾问服务:

1、以电话咨询、邮件咨询或当面咨询的方式;

2、以审核、修改或起草日常行政管理文书的方式,如通知、信函、公告、决定,等等;

3、以审核、修改或起草合同协议的方式,如劳动合同、聘用协议、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保密协议、培训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劳务用工协议、兼职协议,等等;

4、以审核、修改或起草规章制度的方式,如员工手册、招聘制度、培训制度、工时制度、考勤制度、假期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福利制度、保密制度、奖惩制度、辞退制度、交接制度、安全卫生制度,等等;

5、以设计人事表单的方式;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的海宁市5个乡镇的企业外来务工人员。

1.2 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1,2]。自行设计有关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人口社会学情况, 既往麻风病知识的来源, 对于麻风病的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与麻风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情况等。调查由当地乡镇及海宁市麻风病防治专兼职人员进行, 在向外来务工人员简单介绍调查的目的和填写方法后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少数填写有困难者由调查人员协助填写。填写完成后对表格进行验收, 防止缺填, 漏填, 错填, 保证表格填写质量。

1.3 统计学处理

合格资料结果输入计算机, 使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 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人口社会学情况

共调查359名企业外来务工人员, 其中男性203份 (56.55%) , 女性156份 (43.45%) , 年龄17~57岁, 平均年龄32.19±8.49岁;357人为外省流动人口 (主要来自云南、四川和贵州, 占调查总人数的57.66%) , 2例来自省内其他地区;文化程度:文盲16人, 小学129人, 初中178人, 高中31人, 大专及以上5人;婚姻状况:未婚50人, 已婚308人, 离婚1人;职业以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为主 (63.79%, 229/359) 。

2.2 既往麻风病知识的来源

359名外来务工人员中有5.85%的调查对象见过麻风病人, 76.88%听说过麻风病, 17.27%没有听说过麻风;63.79%的被调查者接触过麻风病防治知识, 知识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医务人员、宣传单、广播、报刊杂志、周围人与橱窗及黑板报。

2.3 麻风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显示, 359名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麻风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在2.51%~51.81%之间, 详见表1。

2.4 对麻风病的相关态度行为情况

调查显示, 外来务工人员对于麻风病持比较正面的态度与行为者占14.76%~28.13%, 详见表2。

3 讨论

海宁市在浙江省原属麻风病高流行县市, 自1994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即进入低流行状态。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 我市麻风病防治的重点依然是早发现、早治疗, 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入给落实麻风病的相关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麻风病传染和流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态势和模式。这种流动人口带来的麻风控制问题在国外不少地区也相当程度存在[3,4], 因此, 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相关调查研究及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 作为我市外来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地的企业, 其流入人员主要是青壮年, 文化程度较低, 从事的主要是一些与重体力活动相关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流入人员中约57.66%来自麻风病高流行的地区, 因此, 我们在企业就业体检中加强对这些人群的麻风病筛查工作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此, 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麻风传染源, 最大限度阻断麻风病在我市的传播和扩散。

提高麻风病高危人群的麻风病认知是及早发现麻风病的有效措施[5,6]。我们的调查发现, 在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中, 对于麻风病的知晓程度十分不令人满意, 麻风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在2.51%~51.81%之间, 对于麻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知晓者只有2.51%, 这样的认知状况很难期望他们在发现可疑麻风症状时能够主动就医或自报互报, 因此, 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应该列为我们麻风病控制工作的优先领域之一。

从外来务工人员的麻风病相关态度和行为情况来看, 其情况也不够理想, 对于麻风病的歧视普遍存在, 这种情况不但会成为其主动就医的障碍, 而且由于这些人群多数来自麻风流行的地区, 他们今后在当地的影响力将日渐增大, 这种对麻风歧视的状况有可能对于其原籍地区的麻风病人的社会参与和权利保护以及麻风康复工作带来无形的障碍, 因此, 如何在其工作的地点实现消除其麻风病歧视的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 建议发挥其所在企业社区的作用, 开展社区的行动和行为的干预, 促进此类人群与麻风受累者的接触与交流, 逐渐实现消除麻风歧视的目标[7,8]。

参考文献

[1]周国茂, 李真, 李泽辉, 等.深圳某区流动人口麻风病知晓率调查及健康教育[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 24 (1) :33-35.

[2]王景权, 许亚平, 吴李梅, 等.浙江省农村居民麻风歧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11) :942-944.

[3]Daniel JR, Maniar JK, Ganapati R.An approach to leprosywork in south Bombay--a 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J].Indian J Lepr, 1984 Apr-Jun;56 (2) :280-291.

[4]Taylor R, King K, Vodicka P, et al.Screening for leprosy inimmigrants-a decision analysis model[J].Lepr Rev, 2003Sep, 74 (3) :240-248.

[5]王景权, 吴李梅, 许亚平, 等.我国麻风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4) :441-443.

[6]P.G.Nicholls, L.Ross, W C S Smith.Promoting earlydetection in leprosy—a?literature review to identify proven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addressing patient-relateddelay[J].Lepr Rev, 2006, 77 (4) :298-310.

[7]WANG JINGQUAN, PAN MEIER, ZHANGGUOCHENG, et al.Role of Community Youth Volunteersin rehabilitation of people affected by leprosy:a case studyfrom China[J].Lepr Rev, 2010, 81 (4) :346-347.

浅析我市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培训 篇8

关键词:人才短缺 外来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TU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59-02

本世纪的人才短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尤其是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紧缺更为紧迫,国内企业将面临来自全球激烈的经济竞争、人才竞争的挑战。培训不仅是发展员工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方法。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上形成了一套基本规范的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相应制订了《工人技术考核条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现在的《国家职业标准》等一等系列规范标准,但在实际企业培训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培训往往流于形式,虽然一直在坚持,却始终没有多少成效。因此,展开对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市企业外来员工状况和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如何增强我市企业外来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我市外来员工队伍状况

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纵深推进,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已逐步成为全国最容易就业的城市之一,外来人口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市外来人口总量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底,我市已经有外来人口共272.7万人,而今年外来人口达到39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事一线产业,外来人口已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队伍,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从外来人口的年龄段结构看,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我市外来人口主要以搬运、企业做工等劳力活为主,通过打工取得报酬,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2)从外来人口的受教育情况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我市6岁及以上外来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高达88.7%,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仅为2.6%。我市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来人口的就业方向只能在文化和技能要求不高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

(3)从外来人口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二者合计占外来就业人口的97.9%。从各行业就业人员比重看,外来人口在制造业中的比例最高,为68.7%;位居第二的是建筑业,为8.8%;再次是批发零售业,为7.6%;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居第四和第五位,比重分别为4.2%和2.6%。

(4)从外来人口的职业分布来看,主要是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从事运输、操作等工种的外来人口占外来就业人口的75.5%;其次是商业、服务业,占16.9%。宁波市的外来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这两个职业所占的比重均较低,只有1.8%和1.1%。

(5)从外来人口就业人员的工作单位或工作类型看,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59.6%和28.6%,土地承包者所占比例最低,只有0.9%。

(6)从外来人口的收入状况看,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月收入在800-1000元之间的外来人口占到了46.8%, 800元以下的占28.7%,1001-1200元之间的占10.1%,1201-1800元占9.4%,1800元以上仅占5.0%。外来人口的收入较低,这与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就业层次相对较低是一致的。

2 企业外来务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得到了较好的开展,此项工作从无到有,已逐渐被广大劳动者所理解,被社会所理解,并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但是,在实际职业技能培训运行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和加强,以真正发挥好职业技能鉴定的效能。

近些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单位,企业经营管理者已逐步认识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具体来看,企业对外来务工者培训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企业管理者方面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未转变,培训前一般都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培训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将培训纳入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中来,进而策划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

(2)培训控制不力,效果评价滞后。在现实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在培训活动中,没有进行控制或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培训活动放任自流,即使已经发现效果欠佳,也不积极进行适当的调整。

2.2 培训教师方面的问题

(1)培训教师的自身素质影响,无论是外聘还是企业内部选拔的培训者都肩负着企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其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而后者又决定了企业的兴衰荣辱。

(2)培训教师不了解学员情况,要把培训做好,培训教师在进行培训之前应事先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以及他们的知识背景,然后制定具体的课程培训方案,因材施教,但一些培训教师往往按照企业给的培训大标题,自己想象一些培训内容,常与员工需求不符,也背离了企业培训的目标,从课程方案设计上也较少考虑员工的知识层次。

(3)培训方法存在失误,重理论轻实践。要增强培训的效果,单凭培训时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培训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员工在经过理论学习后从事实践,从而巩固培训成果并及时查漏补缺,改进培训。但目前,大部分培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很少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实践的机会,情景模拟游戏、行动学习、小组讨论等增加实感的方法采用较少,这样就是学到一点理论知识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2.3 学员方面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在选派培训员工时,一般都担心业务技术骨干离岗培训会影响工作,于是安排一些工作岗位不忙、不太重要,但与培训内容不怎么相关的员工去完成培训任务。结果是应该接受培训的员工因为工作忙,长期得不到培训提高,而去参加了培训的员工又因与自己的工作联系不大,在培训时积极性不够,往往应付了事。

(2)某些员工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正确,员工对他们感兴趣参加培训的的项目比较感兴趣,为了拿个文凭,为自己以后晋升捞些资本,至于能学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则很少关心。目前不少企业的员工进行脱岗培训仅仅走形式,培训员工关注的只是能为他们带来政治、经济利益的文凭或证书,究竟能否为企业多创造一些效益好像与他们无关。

(3)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但伴随着素质的提高,某些员工过分追求物质回报,需求方面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再加上企业之间的“挖墙脚”行为,这时受训员工若对本企业不满,经过权衡就有可能“炒老板的鱿鱼”。企业管理者本希望通过培训让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却不料由于受训员工的跳槽会给自己的培训带来负回报。这种负反馈常常会降低管理者对培训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可能不再愿意进行培训。

2.4 培训成果转化难

培训员工的惰性使企业员工难以摆脱固有的、已成定式的行为模式,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用新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原有行为模式;而管理者也没有给予培训成果转化的支持,得不到领导支持便没有应用的工作环境,培训员工在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在实际工作转化为习惯性的行为,也就无法对企业产生效益。

3 增强企业外来员工培训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外来员工培训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如此之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认识到培训的价值所在,都希望借助培训这个强有力的工具,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为增强企业外来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性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

企业一把手的重视和参与企业培训制度的制定体现了高层领导的培训理念,决定了培训在企业的地位。对于培训部门组织结构的选择,企业可在人力资源部下设培训科或直接由人力资源部来完成培训工作,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最好还是单独设置培训部(或培训中心)来履行员工培训职能。

3.2 准确定位培训需求

当员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低于所要求的水平时,培训的需求就产生了。只有针对真实的需求进行培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规划与设计每次培训活动之前,培训部门主管和工作人员要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企业及其员工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什么内容。

3.3 科学设计培训方案,灵活选择培训方式

一旦培训需求确定,就可以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即编制培训计划。计划的内容要做到尽量细致、全面、具体、明确,让计划成为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培训计划包含培训应达到的目标和培训课程设计。课程时间安排上也应考虑到受训者的精力,让他们能够消化吸收而不是疲惫应付。

参考文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篇9

做饭、扫地、洗衣、刷碗,当许多城市小学生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时候,这些外来我市读书的孩子,却已经在帮父母撑起这个家了。

由于家庭贫困,这些孩子都非常成熟、懂事。他们很少向父母提要求,书包破了,笔袋坏了,补补再接着用;过冬的衣服不暖和了,就在里面多穿几层。帮父母做家务,甚至在假期里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在许多孩子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家长在身边的孩子,一旦成绩下降,老师可以找家长,可是这些孩子课后作业往往没人辅导,家里也买不起学习用具。”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的一大问题。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又忙于打工,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而照顾孩子们的老人,大多来自农村,没有文化。由于家庭贫困,许多孩子也没有条件到课外辅导班或特长班参加学习,甚至连书本以外的课外读物都很少能看到。

学习机、MP3、布娃娃、篮球„„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却被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视为新年梦想。

由于家庭贫困,许多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都非常俭朴。除了学习课本外,他们没有更多的课外图书;从没用过MP3,许多孩子把这叫做“PM3”或是“AP3”。没有一张学习的课桌,许多孩子就趴在炕上写作业。在问他们新年的心愿时,书包、笔袋、童话书、布娃娃、学习桌、台灯、自行车等在城里孩子看来是最平常的东西,却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可是,知道自己家庭贫困,知道父母打工辛苦,这些孩子大多把心愿埋藏在心底,生怕这小小要求,会增加父母身上的重担。

老乡关注外来务工人员 篇10

回不去老家找不到爱情

成家立业是一件人生大事,而对于已接近1亿人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这件美好的事却有些“沉重”。有研究表明,他们在婚恋问题上面临诸多障碍,如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缺乏社交机会,等等。

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离乡土更远,却未必距城市更近。城市经历使他们的婚恋观更加现代,但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支持,谈一场自由的恋爱、成立一个温馨的小家,对他们来说还有些奢侈。考虑到这一群体的庞大数量,这一看似个人选择的小问题,实则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大问题。我们关注这一问题,也期待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帮助这些年轻人撑起宽松的婚恋空间。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务工者总数约有8487万人,占外出务工者总数的58.4%。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能否在成家立业的关键年龄顺利找到配偶并组建新家庭,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婚恋网站世纪佳缘近日发布了一份《蓝领婚恋报告》,发现城市里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新生代务工人群的婚恋需求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工作时间长、人群接触面小、行业从业人员性别组成单一是他们面临的诸多障碍。继去年底全国妇联发布《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之后,这一话题再次被引入公共视野。

近日,记者就报告所涉及的问题随机采访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对婚姻和爱情的向往与同龄人无异,只是这种向往被现实压得有些沉重。

工地小伙

找个对象不容易,网络交友渐成新途径

自从和老家的女朋友分手后,在北京某工地干活的河北小伙子王帅至今也没谈上另一段恋爱。

王帅今年24岁,河北保定人。在手机老乡上认识了邻村一个姑娘,两人很能谈得来,不过后来他来北京,女友去了保定,异地恋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分了。“找个对象哪儿那么容易!”尽管王帅经常把攒钱娶媳妇儿挂在嘴上,同伴也拿这个打趣他,可真说起找对象的事,他是发自内心的无奈。工地上都是男的,早6点到晚6点,干一天活挣一天钱,舍不得请假,王帅接触姑娘的机会很有限。“去饭馆吃饭,买东西啥的,我也跟那儿的服务员聊,可人家看得多了,哪能瞧得上咱?”问及找对象的条件,王帅几乎是脱口而出:“没条件!遇到喜欢的就行。”

尽管找对象对于19岁的侯世鹏和侯方路来说,还有点早,可是两个人都已经感觉到了压力。他俩来自山东菏泽,都是跟着父亲到北京工地上干活儿,按照村里的辈分,侯方路还得管侯世鹏叫叔叔。两人休息时间喜欢到公园里逛,“北京啥都好!”

侯世鹏说,到了年龄,家里自然就会让他相亲了。不过,他有点矛盾,怕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反正只能按自身条件找,太高的实现不了。”以前他们当保安,每月工资只有900元,现在换到工地上,每月挣得多了,可工地上全是男的。侯世鹏的手机老乡上有好几百个好友,他最近还发现新买的手机里有一个内置的婚恋网站的应用。“不排除在网上找的可能性,我一个表哥就是在网上谈的,都结婚生孩子了!”

同样在工地的河南小伙子杜鹏算是幸运的。从老家出来后,他一直在北京建筑工地上打工,虽说辛苦点,每月能有三四千元。一年前,通过手机老乡上聊天

认识了在公司做文员的同乡女友,两个人已经谈婚论嫁了。

虽然戴着安全帽,工装上蒙着厚厚的尘土,还是能看出来杜鹏挺新潮,左耳朵上戴着一只亮闪闪的耳钉。他说,他和女朋友都不挑剔,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等攒够了钱,就回老家结婚,做点小生意。

北漂男女

高不成低不就,不敢去想未来

已经来北京两年的贾小伟,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找个女朋友。

贾小伟24岁,老家在河南农村,初中毕业后到东莞电子厂打工,后来又学平面设计,2010年来到北京,考取了验光配镜师资格,应聘到一家眼镜店做店员。最近,老板开了一家分店交给他打理,他月薪能拿到四五千元,手下还管着三四个人。眼看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缘分还是迟迟没来。

皮肤白净、身材魁梧的贾小伟说,他也不知道,找对象怎么就成了个问题,“我现在吧,是高的够不着,低的找不到。”

贾小伟谈过一个女朋友,后来,有专科文凭的女孩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这门婚事也就算吹了。“主要是她家里人反对”,小贾说起来,还是有些伤感。来北京两年,他也试着交过女朋友,有店里的顾客,有同事或老乡介绍的朋友。最长的一次谈了两个月,女孩是个护士。“也就是谈着玩,明显不可能嘛。谁家女儿是白养的?嫁那么远,我得给好多彩礼钱。”贾小伟自嘲地笑笑。刚来北京时,贾小伟住在地下室,升职后换成住平房,房租900元,每天蹬半个小时自行车上班。这两年省吃俭用,手头存了五六万,“要是找了女朋友,肯定就攒不下这些钱了!”

“北京这地方吧,太现实了,什么不花钱!请女孩吃饭怎么不得两三百啊?以前我在东莞厂里时,追女孩子买点水果就行!”贾小伟说他特别羡慕东莞的哥

们儿,都能找到女朋友。

对于未来,贾小伟还算乐观,“我目前要先好好攒钱,开一家自己的眼镜店。其他的,就只能看缘分了。”

23岁的河北姑娘张晴,16岁出来打工到现在,已经待过好几个城市。来北京后,当过餐厅服务员,做过销售,现在的男朋友是她在餐厅打工时的同事,山西人。

“我觉得北漂谈对象挺难的,一是离老家远,陌生人不可靠。二是经济问题,说白了,见的世面多了,想要的东西也多。”张晴说,她和男朋友每月花销要四五千元,“吃饭啊,逛街啊,都得花钱,可是你能不吃不逛吗?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男朋友偶尔还会送我个小礼物。”

张晴对于未来没有太多担心,“趁年轻多学点儿东西,多挣钱,其他的没心思想。”

打工夫妻

看重对方是否可靠,想把孩子带在身边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很难相信22岁的陕西姑娘小张,已经是一个半岁孩子的妈妈。

小张老家在陕西农村,初中毕业跟着亲戚来北京,卖过水果,当过餐厅服务员,目前在一家连锁糕点店上班,每月能挣2000多元。因为上班有要求,小张也学会了化妆,涂着紫色的眼影,一身得体的工装,看起来与城里姑娘没啥两样。不过一开口,还是显得很羞涩。

做餐厅服务员的时候,小张开始相亲,“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两个人能说得来,他对我好就行。”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四川人,干装修活,两个人很能聊得来,却遭到了家里的激烈反对,理由是家乡离得太远了。小张说,她的同伴找对象大多找老家的,知根知底,免得上当受骗。

“我就跟我妈闹。”小张低下头腼腆地笑了笑,“刚开始我爸妈还有意见,后来我一怀孕,他们也没办法了。”

小张和丈夫租住在郊区一间平房里,房租300元,冬天没有暖气,要生炉子,“打工的嘛,也不用住得太好。只要他对我好,怎么都行。”丈夫收入不太稳定,两个人每月生活费将近2000元,还要给家里寄五六百元。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11

但是,这些外来孩子同样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们的父母为我们城市建设在贡献力量,我们就有责任为他们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做好后勤工作。为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融入城市,我们专门成立了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教育专题组,由原最有经验的老师任组长,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网上搜索资料学习,在实践中一步下探索,找到了打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突破口,打开了通往外来孩子心灵的捷径,精心呵护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造温暖家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一、走出去,了解外来孩子生活现状

每到学期期末即将结束时,我们幼儿园都要进行新生报名登记,掌握下学期入园人数,为新学期分班、人员安排等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我们组织招生小组,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助,主动出击,走进社区在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子女教育方法指导的同时,深入了解他子女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户籍地、性格特征、语言现状、爱好脾气等各个方面,特别要填写清楚的是孩子和父母的语言状况,如果孩子听不懂普通话或不会讲普通话的,我们就进一步要求填写备注:是什么地域的孩子,常用语的方言是如何表述的等,摸底结束后,把全部外来孩子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完成孩子成长状况分布图,在走访中,针对这些孩子的独特情况,对老师进行培训,比如孩子生活地区的语言习惯,生活情况,举行止行为表述等等,做到能和孩子进行对话,能当好孩子的临时父母。

二、请进来,让外来孩子适应园里氛围

每年的假期,我们都会请即将入园的务工子女进园免费体验幼儿园生活,参观园内设施,由专门老师按平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课间休息、盥洗、饭后散步、区角活动等等的适应,教会他们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还对广大家长开放,让他们进园和孩子一起体验幼儿生活,让他们放心,园里不会因为他们是乡下的孩子而对他们有一点点的歧视。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生活,孩子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行为规范上也得了一定的锻炼和培养,这样方便在开学后的正常教学中,和城市孩子齐步走。

三、心贴心,不冷落一个孩子

正常开学后,园里有专门的爱心小组,针对对一些短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的外来务员人员子女进行开小灶,选拔一些懂方言的老师和他们沟通交流,改善他们的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自卑、不自信等不良心理,通过沟通,指导生活,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放下戒备的心,积极引导孩子现同伴交流、玩耍,并参与集体活动。经过多次交流后,老师的“巧嘴”鼓足了外来孩子的勇气,敞开了外来孩子的心扉,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很快就相互成了好朋友。外来孩子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迅速开启,攻击性行为很快减少,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迅速得到提高。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在精心倍至关怀好孩子的同时,针对这些进城孩子的薄弱环节,我们还建立了家园合作课堂,每一个月开展一次家园合作课,利用家长开放日时间,请他们进园,感受孩子一个月的成长变化,同时也辅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我们要求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学会文明礼貌用语,每天问问孩子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引导他们讲话;不大声训斥孩子,提高孩子自信心;帮助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健康成长;做好大人不在家的孩子安全工作;不吃变质的剩饭菜,生病即时就诊等等,这过家园合作、提醒式服务,这些孩子们的心灵、健康状况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下一步融入大家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融入大家庭。走向成功未来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当初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地域,在性格、气质、智力、心理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来到我们园里,经过三个学期的培养和锻炼,他们语言水平,个人卫生能力、行为习惯、自控能力、集体感都已经与城市孩子没有多大差别,根据我们调查了解,这些孩子在放暑假时,再回到乡下的爷爷奶奶身边度假,他们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越了在他们身边生活的孩子们,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这些孩子在园里经过三年到学习,到大班毕业时,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了我们的城市大家庭,和我们本地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很多外来孩子在劳动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长,都非常优秀。我们的贴心教育解除了他们家长的后顾之忧,现在在我们幼儿园的这些孩子们个个开朗、活泼,乐于与人交往。文明礼貌,喜欢上幼儿同,和我们老师打成一片,还成为我们老师的小助手。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篇12

一、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缺失表现

(一) 劳动强度大, 存在就业歧视

《劳动法》第3条明确规定,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005年, 宁波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 统一了全市建筑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文本。2007年, 宁波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对用人单位的合同签订率、管理制度、违规查处等7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要求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和就业准入制。

调查显示, 91%的外来务工者认为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每周工作时间和每天工作时间均与条例有较大距离 (表1) 。每周工作7天的占最大比例, 正常工作5天的仅占20%。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2%, 8小时及以下的仅占28%, 没有加班工资的概念。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占45%, 存在就业歧视 (表2) 。

(二) 工资支付情况和实际收入不容乐观

2002年, 宁波市率先建立“工资担保金制度”, 出台《宁波市三类企业人工工资支付保障办法》。2007年, 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通知》。2008年, 要求外来务工人员正常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不得以实行计件工资或提高劳动定额来变相压低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并对广大外来务工者开通追薪绿色通道, 对职能部门实行工资清欠工作目标考核制度, 对企业构建工资支付监控网络。

调查显示, 73%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能按时足量领取工资, 但仍有36%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工资被扣或拖欠的情况, 8%的外来务工人员不能按时足量领到工资。根据调查计算, 他们的月平均收入为1215元, 相比较2004年宁波市流动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1042元, 年均增幅仅为5.5%。他们的月平均花费1130元, 表面上看收支相抵, 但没有任何储蓄。对于所取得的收入, 只有22%的人能满足家庭的实际需要, 42%的人只能部分满足, 36%的人不能满足家庭需要。对此, 他们中47%的人认为与城里人的生活水平存在大或很大的差距。可见, 在甬外来务工人员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三) 教育培训压力大、机会少、困难多

2000年, 宁波市推出“民心计划”, 重点解决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2004年, 宁波市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将进城务工子女纳入当地九年义务教育。目前, 宁波市已建成了54所民工子弟学校。2007年, 共有214026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甬接受义务教育。

问卷显示, 宁波市外来务工子女主要选择民工子第学校就读, 占总数的50.7%, 只有27.5%选择公办学校。择校主要原因是离家近, 教学质量高低与否不是首选 (表3) 。

从表4可知, 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最大困难是学费太贵和公立学校进不去。而子女在校的关系也不容乐观:明确受到过歧视的占11.59%, 不清楚的占49.28%。

表5显示, 宁波外来务工人员有着强烈的培训需求, 但能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通过与问卷者的交谈, 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缺少时间和费用。他们中50%的人认为应由用人单位来负责该项工作, 22%的人希望政府能提供这项服务。

可见, 参照宁波市在1998年底就启动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出台的《宁波市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培训工作的通知》 (2007年) , 收效甚微。

(四) 社会保障执行不力

2007年10月, 宁波市在原有基础上出台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采取一揽子社保的形式, 囊括了农民工急需的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专为外来务工者量身打造了一份复合型“社保套餐”。

而问卷显示, 有118人所在工作单位没有交纳任何社会保险, 占总数的59%, 不确定的14人, 占总数的7%。参加的社会保险中参保率最高的是工伤保险, 最低的是生育保险。工作地大部分没有看病的地方 (表6) 。

与问卷者的交谈中得知, 参保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工作单位的不稳定使他们不想让自己上缴的那部分现金落空;二是对现行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政策的不认同, 如养老保险无法实现跨区域的费率转接, 对大病医疗存在侥幸心理等。

(五) 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课题组主要观测客观的生活质量, 包括居住水平、消费水平、娱乐休闲机会等。居住水平方面:调查显示, 81%的外来务工人员以租赁居住为主, 88%的人非单独居住, 主要和家人或老乡同住。住房面积在10-20平方米的占34%, 21-30平方米的占37%, 住所的基本生活设施齐全, 如自来水、电、三气、卫生设施和有限电视等, 但具备宽带网络的只占6%, 有座机电话的只占13%。对于居住条件, 41%的人表示满意, 32%的人表示无所谓, 27%的人表示不满意, 面积窄是主要因素 (表7) 。问卷中91%的人没有在宁波买房的打算, 主要原因是房价太贵和不打算长期定居。

2007年平均每月总花费1130元, 与同年宁波市区居民人均每月消费支出 (1160.1元) 相当接近。其中, 平均居住费用255元, 占总支出的22.57%, 平均食品支出600元, 占总支出的53.1%, 远高于宁波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37.0%) 。除此之外, 穿着、通讯、孩子培养和看病是主要支出项目。可见, 在甬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与生活成本同步提高。

70%的人工作之余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原因是缺少时间和条件;有文化娱乐活动的问卷者中, 看电视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占90%。其次为读书、看报。所以, 娱乐休闲生活相当单调。

(六) 政治权利空白, 维权机构虚设

问卷显示, 仅有2%的在甬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过宁波当地的选举, 大部分人对政治权利无主张权。43%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明确表示受到过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29%的人认为社会对他份所从事的工作持轻视或看不起的态度, 40%的人对宁波管理制度表示不满意, 35%的人对社会存在不满意倾向, 41%的人认为这种差距是不公平的。

当遇到困难时, 他们首先愿意找的人是派出所民警而不是居委会干部, 更不是工会。他们中仅有16%的人向当地居委会反映过需要解决的问题。若想借钱, 首选是亲友, 其次是老乡。显然, 亲友和老乡的关系远超工会或居委会。

综上, 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缺失是不容置疑的现状, 从中国经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看这个问题, 这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但这种弱势地位必须加以改变, 否则有悖于人性和社会的发展。剖析原因在于:

二、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根本原因———制度缺陷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观念时至今日仍未根本改变, 这是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缺失的根源。其实, 二元社会结构本身无优劣之分, 但附加在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福利、劳动就业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将外来务工者与城市居民隔离, 导致社会资源在分配和使用上, 仍优先考虑城市居民, 外来务工者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国民待遇。

(二) 外部原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 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至今, 中国仍没有一部综合性的关于外来务工者社会权益保障的全国性专门法律, 法规或规章, 现行规章制度又呈现众多不健全。表现一, 政策操作性不强。如宁波的地方法规中, “应督促”、“应要求”等软约束性用语偏多, 没有操作性强的具体程序。表现二, 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位。如《劳动法》中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事实上, 对于不签合同的用人单位, 没有强制约束力。执法失灵和管理监督缺位是劳动保障部门无足够权威性的深层次原因。

2.资本供给、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之间的失衡

用经济学的均衡原理来解释弱势现象的存在, 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结果。在外来务工者中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政府资本供给与外来务工者权益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像教育培训、社会保障这些制度安排在发达国家里主要由政府买单, 但中国的政府资本在这一方面是短缺的。如2007年, 宁波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1.0亿元,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四项之和仅占28.81%。 (http://www.nbstats.gov.cn/read/20080214/24434.aspx) 外来务工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所需的资金积累的承担者。二是就业岗位与外来务工者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 进城务工者约为1亿人, 而按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目前的就业弹性估计, 只有6800-7500万个就业岗位。可见, 我国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是何等突出, 结果只能以牺牲外来务工者的个人权益来实现低成本就业。

3.企业逐利的生存法则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是趋利的, 这是它的生存法则。宁波企业的主要形态是中小民营企业, 截至2006年底, 共有105157家中小企业,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765家, 规模以下企业29731家, 个体企业66661家。 (数据来源:谢永康主编:宁波发展蓝皮书,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07年3月, P269) 这些中小民营企业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创时期且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技术含量较低。加之政府长期以来对非国有企业的政策歧视和资本的强势作用, 使企业只能够也能够通过降低用工成本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此, 地方政府因为对GDP的追求也显现了为资本所有者服务的倾向。

4.社会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刚性

长期以来, 人们的思维定势认为, 政府承担城镇居民特别是下岗职工社会保障的负担己够沉重, 无法再承担这部分人社会保障, 或认为他们还有土地可以依靠, 无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而使整个社会在思想和行动上对外来务工人员予以排斥, 形成一种对外来务工人员有失偏颇的社会文化价值氛围。如职能部门管理理念的错位、少数城市人的自我优越感等。

5.社会第三部门表现不佳

调查显示, 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方式 (表8) ,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外出务工的分散性和盲目性。加之农民工在务工期间很少有加入党团、工会等正式组织, 使之在维权时无真正利益代表者。一方面, 工会等组织往往都是体制内单位, 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 无法站在第三部门的立场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另一方面, 群众临时组织如NGO受经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正常运作。

(三) 内部原因———主体人力资本质量低下

外来务工人员个人的综合素质低下是其沦为权益保障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表现一, 文化层次和技术水平低下。问卷显示, 小学程度占28%, 初中程度占51%, 高中程度占17%, 大专程度占4%。加之大部分人没有经过任何职业教育和培训, 缺乏劳动技能。由此导致法制意识淡泊, 维权意识差。表现二, 心理归属缺位。表9显示, 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网络是其主要生活纽带和城市生活的安全来源。但是, 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 阻碍其接触、吸收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导致无法融入城市文明的主流文化。所以, 主体人力资本质量的低下缩小了外来务工者的生存空间, 也使其无法更好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上一篇:说课ppt范文下一篇:三年级新年黑板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