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2024-05-06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通用9篇)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相应的,开发利用课外的有效时间与空间,探究不同的途径,使小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获得语言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2.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生英语作业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日趋单一,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笔者曾对小学生的英语作业做过统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背单词或课文。这是不少学生最头疼的一项作业,占据了他们不少的时间。第二类是抄单词或抄课文。这是相对最简单的作业,学生们普遍感到较为轻松。第三类则是中译英、改变句型、阅读理解等形式的练习题。这项作业被不少教师当作“试金石”,用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每次了解或批改学生的英语作业当中可以发现,个别学生或者是在应付作业或干脆不做作业,有时甚至得在教师的监督下才会去完成作业。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作业布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

4.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对于教师来说,布置课堂与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5.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同时,教师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领悟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弱点或遗漏,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就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有效地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课题的界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开放的、有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是学生喜欢又适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多种智能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最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开始给学生减负,尤其是对小学生,不允许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但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以前,旧教材着重“写”,布置大量的重复、繁重的抄写单词、句子的作业,学生苦不堪言;天天被淹没在单词、句子的大海之中。而新教材特点是以 “听,说为主, 书写为辅”。

三、研究的内容:

1.课外作业量与质的统筹兼顾。

2.课外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一)学习阶段

广泛搜集资料,了解小学各科课外作业的形式。

(二)分析阶段

结合本校实际,从众多课外作业的形式中选择认为有效、可行的几种,展开实验。

(三)实验阶段

1、定实验班,展开课题实验。

2、以问卷形式调查孩子们喜欢的课外作业形式。

3、总结得失,调整方案。

(四)检验阶段

检验实验结果。

(五)总结阶段

1、完成在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内容教学中的课外作业设计以及相关总结。

2、整理研究资料,检测课外作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做定性、定量分析,撰写结题报告。

3、计划完成各类评价工具设计和心得,论文交流。

4、将实验成果向全校推广。

四)研究阶段:

1、申报阶段(2010.10):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调查阶段(2010.11-2010.12:设计问卷,结合观察与访谈,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实施阶段(2011.2-2010.4):教会学生画“学习地图”的方法和技巧,在预习时、上课时、复习时,大胆实践,探索“学习地图”与“数学自学”的整合课例研究。

4、总结阶段(2011.4-2011.7):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论文,完成结题。

五、研究条件分析和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平时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2

一、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一) 培养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开展小课题研究, 给出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自身努力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 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因而它有益于培养学生删选信息、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

(二)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既可以是书本已有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 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特定安排的内容。无论是哪一类情况, 都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因而, 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益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 研究的成效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生可以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 研究解决日常学习中时常困惑、难以解决而又急于解决的问题, 既包括知识方面的, 又包括学习方法上的, 因而, 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并提高学习效率。

(四)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懂得合作的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 小课题研究更适宜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习阶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高段。因为小课题本身是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带着自身的思考通过查找资料, 调查取证,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这一层面而言, 小课题研究本身就是对学生自我的挑战, 而这一挑战过程之中教师适时安排团队合作、交流等活动, 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交流意识。

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小课题研究,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可以大致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问题选取—成员合作—确定方案—实施方案—分享交流。

(一) 问题选取

问题选取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是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非常重要的一步。“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因而,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选题。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研究

选择确定课题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课题, 供学生选择, 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比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时, 发现有的学生利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准确找到了需要描的点的位置, 借这一问题, 我就让学生采用个人或同伴互助的方式以“三角尺妙用”为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同时学生又进行发散, 又有了想研究“直尺”“自制量角器”等学习工具在数学中的妙用等有趣的数学问题。当然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跟踪。

2.选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做到有效检查”“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克服粗心”等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学习状态。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较熟悉, 有利于开展研究。如, 针对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与技能, 但经常在做题时粗心大意的情况, 在让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时, 学生就自主提出要研究“计算不粗心”的方法。这个课题切合学生实际,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找到了计算不粗心的方法, 我想就能克服计算失分的情况。

3.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有些问题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熟悉, 也有利于开展研究。

无论是从哪方面选取的问题, 都需要梳理, 对于不可操作的需要删除, 选取的有价值的问题, 也是最适合学生研究的、对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有价值的问题。

(二) 成员合作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师适当结合具体课题, 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 确立与实施方案

确立与实施方案,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应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制订方案。教师在学生方案制订后, 可以通过质疑反问学生的方式, 研讨修改方案。

2.合作共识原则

在制订活动方案时, 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比如, 在“美化校园”活动中, 负责研究场地的学生, 绝不是说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场地后, 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而是要负责到底。另外, 对研究时提出的观点同意吗, 为什么, 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 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 分工是为了明确各自要完成的任务, 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3.主动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 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参考文献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程;创造性:自由空间;激发

G623.75

一、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所谓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小学生美术课堂提出来的。其特点就体现在课堂的创意,创新性方面。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学习进步,成绩提高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与它相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它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完全相反。创意美术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意教育和创意课堂得到了我国广大教育者的一致认同和关注。

当前我国广大小学开展的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还仅仅处于试验阶段,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创意美术课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创意教育有以下一些作用:

首先它彻底改变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更类似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则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其次,创意美术课堂作为未来新型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为未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未来的国家社会,拼的是人才。因此人才特别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就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未来我国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创新性的创造生人才为己任,而不能再仅仅以升学,成绩的好坏为目标。所以创意美术这一新型的教育尝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创意美术课堂更受小学生们欢迎。相比起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方法,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往往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学生自学和主动性学习,这些方法无疑更受小学生喜欢,更能充分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画,去感受,去体验。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新精神更有效。

二、开展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技巧和诀窍

我个人从事这一工作有一段时间,对此深有感触,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个人认为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创造新时代下的创意美术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取得孩子们的信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在首先教师需要跟孩子们把关系搞好,只要老师和蔼可亲,轻声细语的,在教育的同时也关怀着孩子们,孩子们自然会对教师有一种喜欢和亲近的心理。

创意美术教育的第二个要求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毕竟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复杂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兴趣和想象力,创造性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他们多想象、自己动手,不加以约束,多鼓励,不批评

想象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它是思维的翅膀,还是创造的起点,又是创造的核心。想象力是天才们创造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幼年和儿童时期则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特别适合在音乐,美术一类的课程中进行。具体作法是小学教师在创意性美术课程中任由学生去想像,发挥。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

3.激发小学生兴趣,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在轻松、愉快的心情

儿童小学生由于天生好动,活泼,其行为最容易受情绪和其它事物所支配,很难让他们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于某件事上,因此在创意性美术教育中更应该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段的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来,比如说生动的语言如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呜……呜”,动物的叫声“喵……汪”等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通过生动的环境刺激比例展示一些模型,讲“乌鸦喝水”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并用漂亮的画面来不断的刺激他们等等。

4.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多给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传统教育中,老师讲课的时间较多,给孩子们亲自体验的时间太少,让孩子们往往只是在听了后就忘记了。这样白白的浪费的教育的资源。因此需要进行改革。现代创造性美术教育应该以小学生为本,应注重在课堂中让小学生不断的亲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而不应该让他们只是成为简单的听众,只是听老师的讲解,在讲解之后不久就把听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5.对小学生的作品给予公正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

在小学生创作过程结束后,该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继续进入下一个环节: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作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首先放弃自己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人画作的习惯。而应该转变观念,以作品是否想象丰富,表现力强烈,或者是内容丰富等标准来进行评价。画作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因此应该公开进行展示,让小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让孩子互相审视、教师评价每一副作品,多鼓励,不批评,也不给作品打分,这样一来让小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以后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暗中记下每个小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

三、结论

以上几点就是多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结果,我个人发现,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对孩子们的其它行为、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果断地摒弃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在新教学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每一堂课,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好作品。说明经过改革,不但以小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了创造性美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2]王福环.小议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J].新课程(上).2013(04)

[3]申艳玲.创意美术课堂打开想象之门[J].小学教学研究,2010(1).

[4]李青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6).

[5]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小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4

为落实《××区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

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研究计划:

(一)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分集体学习内容和自学内容两部分,以学习笔记和读书体会的方式呈现。集体学习

内容主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确定,由教导处与学期初发布,自学内容主要体现教

师的个性需要和学科特点,以强化教师的理论素

2、专家引领以学科为单位经常组织教师欣

赏“名师精品课例”以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现专家引领;

(二)、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1、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图(学期教研计划)根据教研员提供的课题,学科组成员选交分管

主任,分管主任整理形成本学科的课题研究网络图,科研主任负责汇总形成学校小课题研究

网络图。(课题名称、责任人、研究人、完成时间)

2、教研活动课题化

各科教研活动采取备课组轮流坐庄的方式进行,每次活动,由坐庄方围绕研究课题提供集体

备课教案、课堂展示、集体评课、阶段研究报告(主要是围绕课题的解决策略)

3、建立课题成果展示机制

每学年第一学期轮番开展金点子、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

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书面评选活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教研组或备课组成果展评

活动。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过程资料等现场与材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三)、完善课题管理

学校科研处建立小课题研究的提交、审核、展示、鉴定的管理机制。并出台学校《小课题研

究程序》,规范课题管理。

(四)、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建立以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学科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

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2、明确职责

业务校长负责协调、指导工作,教导主任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科研主任负责课

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学科主任负责审核、研究及指导等工作。教研组长及备课组

长负责具体的研究实施等工作。

3、制度保障

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和《教师梯度评价管理办法》中,并制定教师《小课题研究程序》

××小学2010、5

附件1 附件 附件1:

××区××小学小课题研究程序

为落实《××区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小学小课题研究程序》,以规范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或者教师个人单独认领小课题而开展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研究程序为:

一、征集问题

学期初,我校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项目负责人认领进行研究。(所选课题须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课题申报、教师向学校提交《××区小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2、教师将“方案”与“申报书”交学校教导处分管主任,学校分管主任组织力量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规定的时间内择优上报区教研室审查申报立项。其余部分作为校级课题立项管理。科研处负责制定小课题研究网络图,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

三、研究过程

学校科研处把各类研究问题汇总后归类,构建教师小课题研究团队,确定研究项目负责人,制定研究实施办法和评价办法。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科研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四、结题鉴定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篇5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6

———小学二年级语文易错生字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1、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

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对信息进行联想;(2)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补充新信息的细节;(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

“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小课题研究实践五思 篇7

思考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案例1:高二 (9) 班常社卫老师的小课题:模仿·创新模式对中学生英语写作的促进效果研究。课堂上, 常老师以“学习卷”为载体, 让学生进行英语模仿写作。课后, 常老师谈到希望学生通过模仿写作, 最后能够创新写作, 即先“临帖”再“破帖”。但操作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 如模仿容易创新难;背诵范文困难;不会使用英语常用句式, 等等。

案例2:高二 (3) 班周莉老师的小课题: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提问类型的调查分析。课堂中, 周老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课堂出现“冷场”。课后, 周老师向我解释课堂效果之所以不好, 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预习。另外一个经过预习的班课堂效果就很好。

在这两则案例中, 教师有几个共同特征:在研究过程中都发现了问题或困惑, 都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并寻求支持。

两位教师以课题为载体,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思考、总结,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就是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教师学会了思考和发现新问题, 同时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小课题研究一旦形成研究成果, 这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思考二:教师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

有一所学校小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结束了, 这标志着该校小课题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期评估结束后, 我们一直在思考: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吗?是为了掌握课题研究的技能吗?还是为了获奖呢?显然, 上述三点都不是, 至少不全是。之所以让教师做课题研究, 我们是想挖掘课题研究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问题意识的形成。中期评估汇报中, 大部分老师反映越研究问题越多。研究中问题越来越多, 恰好说明大家已经深入到研究之中, 发现了很多过去课堂上被忽略的或没有被关注的问题, 恰恰是这些问题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意识是每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素质, 但很多教师忙于教学, 难以意识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也就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在行动中研究。问题意识的形成只是一个起点,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汇报中, 许多教师谈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有教师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了, 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甚至有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得不解决自己课题之外的问题。其实, 无论教师课题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大家其实都在不断地探索、研究、行动之中。因为, 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情境之中, 问题随时、随处都会产生。我们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教师提高思考、探索、研究的精神和素养, 真正把研究作为一种工作方式, 真正实现“在研究中工作, 在工作中研究”。

愿意学习和写作。汇报中, 许多教师说自己比以前爱学习、爱看书了, 甚至写东西也比以前写得长了。学习本应该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大多数教师除了教科书或习题资料外, 已经很少阅读其他的书籍, 更谈不上写东西了。很多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 能力却退步了,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后果。所以, 我们要求教师看书、学习和写作, 使自身不断地充实, 使课堂教学不断地丰富, 从而真正体验课堂教学带来的快乐。

课题研究只是一个抓手, 教师问题意识的形成、不断在行动中研究、愿意学习和写作等才是我们做课题研究真正想要实现的目的。做课题研究, 学会一些基本的研究技能或解决一个问题只是我们成长的最基本诉求, 而通过课题研究掌握更多的能力和素养, 这才是让教师一生都受用无穷的。

思考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价值是什么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即反思能力、总结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有层次的, 其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能力, 对于同一节课、同一个问题, 甚至是同一种现象, 不同人思考的内容和认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 对同一节课的评价, 有些教师的点评就能鞭辟入里、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入木三分, 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 往往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搞课题研究, 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 不仅要经常性思考, 而且要知道思考什么、怎么思考等, 只有这样教师的思考才会更敏锐、更深邃。

学会总结。总结是研究过程中基于思考基础之上的一种归纳能力。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总结, 亮点需要总结, 成功经验需要总结, 失败经历也需要总结。这些总结是个人思维系统化、逻辑化、体系化的过程, 是思考的升华与提炼。在工作中, 有些教师在谈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常常滔滔不绝, 但一旦让他形成文字性材料就“卡壳”了, 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善于总结, 不善于表达。而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提高总结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 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的过程。

学会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必要的, 但学会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才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在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处理能力等, 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任务、不同课型的要求。这些能力是一名教师专业水平的真实体现。

思考四:如何看待小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

“在研究中工作, 在工作中研究”, 我们的研究不能脱离我们的实际工作,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也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以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上, 很多教师将研究和工作混为一谈, 课题结题时, 结题报告也写得像是一份工作总结, 缺少研究和探索思考的成分。

不可否认, 研究与工作确有相通之处, 但二者不能完全重合或互相取代。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课题“教师有效备课方式”, 如果作为一项学校的常规性工作, 就是学校制定制度, 规定怎样开展备课, 教师按照规定来开展备课活动, 学校进行考核或检查等。但如果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的话, 就是要找出现有备课方式的不足之处, 然后在实践中思考、总结、研究和改进这种备课方式。这样, 工作和研究就融为一体, 但二者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因此, 在研究中工作, 在工作中研究, 既是一种工作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式,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工作为研究提供了探索的基点, 而研究为工作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与活力, 工作检验研究的效果, 研究推动工作的开展。尤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 研究更是老师们寻求快乐、高效和活力课堂的源泉。

思考五:研究效果和研究成果哪个更重要

"环保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8

一.编题小组。根据调查,结合百分数的应用,编写了以下二题,供兴趣小组的活动使用。

1.我国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世界森林总面积有多少亿公顷?

2.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百分之几?

二.实验小组。从树枝上摘下5片叶子,通过测量和估计,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5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和18平方厘米。设问:

1.平均每片叶子的面积是多少?

2.假如这棵树有10000片叶子,并且每25平方米的树叶能在一天释放出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请问:这棵树可供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吗?

三.计算小组。(1)算出平均每片叶子的面积是:(15+16+12+20+18)=16.2(平方厘米)。

假如这棵树有10000片叶子,那么绿叶的总面积是:

16.20000=162000(平方厘米)

162000平方厘米=16.2平方米

16.2平方米<25平方米

计算结论:这棵树不可供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

(2)解答编题小组的两个题目:世界森林总面积为: 1.34.9%=35(亿公顷);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8.61.8=11.98%。

四.调查小组。通过调查得知,现在好多餐馆都用一次性筷子。1家餐馆1天大约用200双一次性筷子,而1立方米树木可以生产45000双一次性筷子。

调查结论:照这样计算,1家餐馆一年要用筷子20065=73000(双),消耗掉树木730005000≈1.62(立方米)。

五.推理小组。根据以上数据推理: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我们以每根筷子长15厘米计算,把中国人每年用掉的筷子一根一根地接起来,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大约是40000千米)

450000000005000000000=337.5(圈)

推理结论:把中国人每年用掉的一次性筷子接起来,可以绕地球337.5圈,大致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

六.网络小组。网上搜索得知世界森林覆盖率: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中国16.5%。

网络搜索得出结论:我国森林覆盖率偏低。

七.研究结论。一次性筷子是树木做的,如此使用这么多的一次性筷子,要砍掉多少棵树来做筷子呀!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后果是,森林将遭到破坏,严重的将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洪水。自然的警钟告诫我们:要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

八.研究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建议:

1.寻找一种既不破坏森林资源,用后又能自己降解的材料作为一次性筷子的替代品。

2.工商、环保部门加强监管,杜绝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3.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从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 篇9

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校决定在全镇各校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并制定如下安排意见:

一、实施的目的:

小课题研究具有课题小,研究的周期短,实效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它要求我们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以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通过小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总体思路

以教研组、各课题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或者教师个人单独认领小课题,开展研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实施流程

1、教师选题:填写《课题申报表》。教师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选择的研究题目,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性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或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的周期不要太长,可以是一个学期,也可以是一个学年,一个课题的研究者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是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

2、教师向学校教导处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向学校教导处提交《课题申报表》,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3、教师将“方案”与“申报表”交学校教导处后,教导处组织人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校教师课题登记表上报总校教务处审查。

4、教师实施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学校要加强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为教师每人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封面写“某校某教师某某小课题研究”档案字样。做到研究过程规范,组织有序。(档案袋所有材料见附件)研究过程为:

第一步理论研讨:

(1)教师自主学习。实验教师根据确立的课题,搜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专题理论研讨。课题组每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谈对问题的认识,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法。最后,确定实践研究的课例、做课教师等。

第二步进行课例研究:

(1)独立备课。教师首先针对研究的问题和理论研讨出假设方法,自主进行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交流。交流必须围绕确立的课题进行。主备人首先要在精心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要验证哪些假设的方法,这样是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预计在实践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辅备人可以就主备人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等一方面有感而发,也可以从全方面发表见解,对主备人的发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教研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做课教师整理出详细的教案。

(3)课例实践。通过课例实践,看一看解决问题的法是否适应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并反思本次课例实践的研究效果。

第三步进行反思总结:

(1)做课教师反思。做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的效果,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

(2)课题组成员理论结合实践,以整个研究过程为载体,反思问题解决的效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方法。

(3)总结方法,验证推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树立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实验教师可以就此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报告,或撰写研究论文等,以备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教师们的审视。

(4)个性化设计。根据大家反思总结,同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对祥案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备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四、阶段性小结

实验教师在研究中期要写出阶段性的小结,学校要对教师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检查。

五、结题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的课题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准备结题:教师提前半个月向学校教导处提出结题申请(2)教师及时整理研究过程性材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3)教师将所有材料装入“小课题研究档案袋”上交学校教导处(4)学校教导处对教师研究课题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每位教师的研究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教师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中。

五、课题保障

为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小课题研究”周期不得超过一年,倡导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定好活动时间,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专人负责对课题组进行跟踪管理,包括活动的落实、过程材料的检查。总校定期对各校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校长、主任、专任教师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中。

上一篇:提供贷款项目协议书下一篇:启动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