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服征集

2024-06-06

初中校服征集(共5篇)

初中校服征集 篇1

一、学校简介

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系一所市级示范高中,坐落在凤凰山下,现校址为一所百年老校,校园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在校学生2800余人,我校校训为:“做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自2004年首次提出艺体特色办学理念以来,成绩斐然,每年艺体特长生高考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现已成为皖东南乃至全省艺体特色办学示范学校。2009年我校申报的国家级课题《艺体特色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我校还被中央教科所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确立为首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普通高级中学特色项目学校”之一。全体三中人正为振兴三中,实现三中的腾飞而努力奋斗着。为了彰显我校艺体特色办学理念,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真诚地向社会各界征集学生校服设计方案,先将有关要求公布如下:

二、征集内容

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男、女中学生校服夏秋各一套。

三、征集要求

1、设计款式应紧扣时代气息,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且能充分体现我校 艺体特色办学理念。

2、作品的风格形式不限,但应能体现宣城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 宣城三中学生的风采。

3、设计方案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图片应配一定的文字说明,对作品的创作 理念、作品含义及材质要求进行简要描述,并注明预算价格。设计稿件统一使用A4规格,尽量使用电脑制作或手绘后用电脑扫描以电子版形式呈交。

4、请作者在稿件上注明姓名、所在单位及联系方式。可以以个人名义或团体名义参加本征集活动。

四、注意事项

l、所提交的作品必须是作者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如作品侵犯其他方相关权利由作者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如给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造成任何损失由作者承担一切赔偿责任。

2、本次征集作品一律不退还,被征集采用作品的著作权、使用权、修改权及其他一切相关权利归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所有。

3、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所有。

五、稿费问题: 被征集采用的作品,我校将给予一定的报酬。

六、截稿时间和投稿方式

1、截稿日期:2012年5月30日

2、投稿方式:

(1)电子版请发至:xjwyxd@yahoo.com.cn或 siyouquan001@163.com

(2)书面版请寄至: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邮编:242000,传真:0563-3023053 附:学校网址:http:///

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

初中校服征集 篇2

一、项目实施的过程

1. 学习个性化教学理念和案例要求

在项目实施之初,我开展了“精准针对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研究”的主题研修,包括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对目前主题研修的启示、具体实施中要关注的重点和案例撰写的具体要求。其中,对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引起了教师们的争论。该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不同的风格和实际能力,将课程分为ABC三层,每一层代表某一级的学习水平和深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多种学习任务和各种层级的课程。对此,教师们产生了如下几点疑惑。

(1)分层教学需要小班化作支撑,美国教师的学生较少,而且还有助教,因此,他们能每天进行个别化面谈和一对一的口头检查,这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2)体现个体差异的教学涉及不同学习风格,如何划分?如果一味对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活动,是否就能满足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要求?

(3)若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种层次的课程和各种类型的活动,能否保证每个人都能作出合理选择?万一有的活动只有一个人选又该如何开展呢?

(4)个别学校的英语课程中已包括拓展要求,一节课有那么多共性目标需要完成已经让外教觉得不可思议,又加上个性目标,教师岂不是负担更重了?

我并不急于解答教师们的疑惑,而是希望在以后的研讨中教师们能够一起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

2. 观摩研讨课例

教师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操作建议,我组织教师观摩了不同类型的课例,以帮助教师提高对个性化教学的感性认识。

(1)市级优质课

我在主题研修中展示了市级优质课的多个课件,并让教师研究这些课件,讨论哪些环节面向了个体差异,值得借鉴。在筹备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许瑾老师展示课的过程中,我还发动区内骨干教师一起参与备课、磨课,力求使教学活动面向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

(2)“英语村”外教课

每学年静安英语实训中心都会组织全区六年级学生前往设有大型生活实景的“英语村”接受外教的口语培训。国外的个性化教学比较领先,我利用身边的学习机会,组织教师观摩了“英语村”外教课。事先,我们与外教进行了沟通,告之听课目的。教师就两个问题展开了研讨:一是课例中有哪些体现个体差异的教学活动;二是谈谈还有哪些教学活动可以改进,使之更能体现个体差异性。教师们的体会是外教注重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并不在乎答案的对错,而是关注如何引发学生思考和用语言表达思想;布置任务时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提供的资源也很丰富,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

黑短裙——民国女生校服 篇3

从女子入学到男女同校

眼前是一幅摄于1920年的女学生统一着装的老照片。因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开放大学女禁,李今英、陈梅保等女生才有机会进入高师校园,才有机会穿着上祅下裙的校服,在校园的草地上,或站或坐,留下这张值得回味的照片。

100年前,当时传统观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没有读书的权利。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学校出现,才使得女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而男女同校则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民国时期的南京是教育重镇,南京高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河海工程大学,以及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等均落户于此, 中等教育就更为普及。

校园曾经“奇装异服”

民国初年,在剪辫易服风气的推波助澜之下,追新求异一度成为部分市民的服饰时尚。学校也难免受到影响。当时女学生的成分复杂,有留学归国者,也有不甘家中寂寞的少奶奶进学堂读书消遣时间。于是,一些时髦女性的某些服装很快为一些女学生所仿效。“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继则女学生亦纷纷效仿。”

为了整顿校风, 南京当局曾专门对女学生服饰加以规范和约束。《江宁县整顿女校令》称:“江宁县知事以女校为增进女子学识,改良家庭习惯,养成他日之良妻贤母为目的。……今后在校生一律用布服,不得侈用绸缎,发髻求整洁不得为各种矜奇炫异之式样。”

当局的整饬行动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支持。有些地方的教育界人士还设立各种团体,以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侵蚀。

1911年9月3日, 教育部公布的《学校制服规程令》规定,“女学生即以常服为制服”,“女学生自中等学校以上着裙,裙用黑色”。

1913年,教育部重申黑裙为学生装之后,各省纷纷执行。上穿素色衣袄,下着不带绣纹的黑长裙,放弃簪、钏、耳环、戒指等首饰,以淡素取胜,成为当时女装的一股清流。

此后,女子校服的形式因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替,校服中有上衣下裙的,有西式衬衫、西装的,也有一袭旗袍的,但总体风格仍然以淡雅为风尚。

学生裙成为流行服饰

随着人数的渐渐增多,女学生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新兴势力,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主张男女平等平权,标榜自由,不拘旧俗,时人称她们为“自由女”。她们自然也就成了时尚的急先锋。于是,清纯的学生裙成为当时的时尚。

张恨水先生在其言情小说《啼笑姻缘》里就有关于唱大鼓的凤喜学着穿学生装的记录———“看她身上,今天换了一件蓝竹布褂,束着黑布短裙,下面露出两条白袜子的圆腿来,头上也改绾了双圆髻,光脖子上,露出一排稀稀的长毫毛。”学生装束,显然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流行服饰。

英国校服, 一部社会变迁史 篇4

如果从源头上考证, 世界许多国家的校服, 都与英国的校服有些渊源。英国校服的款式被很多国家学走了, 但校服所具有的社会分层和身份象征的功能, 则只在英国保留着。英国学生的校服从款式、质地到设计理念都充分反映了英国的历史、政治以及习俗的变迁。

源自女王的突发奇想

英国的校服, 与英国曾是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 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 英国在全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突发奇想, 将海军制服的样式改成了小王子与小公主们可以穿的“迷你版”。王宫贵族的孩子纷纷效仿王子公主们的新衣裳, 这种款式的服装后来便逐渐成为英国贵族学校的制服。

1891年, 英国已经实现了对全国儿童的免费教育, 接受免费教育的孩子主要上的是教会学校。由于学校都是由教会创办的, 校服的款式也带有当时教士装扮的风格:蓝制服外套长及脚踝, 外套里面必须配上有丰富褶皱的衬衣。

贵族学校竞相攀比校服

其实英国最初推行统一校服, 是希望能借此平衡家境不同的孩子的心理, 但统一着装并不能让社会就此看起来公平更多。长久以来, 英国社会形成的不同阶层落差, 还是体现在校服上。在普通中学, 学生们穿的是羊毛和化纤混合质地的西服套装, 但在著名的私立学校伊顿公学, 学生们至今所穿的还是质地优良的19世纪风格的燕尾服。按照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 让学生穿燕尾服是对未来的国家管理者进行的一种训练。

面对咄咄逼人的伊顿校服文化, 一些不甘落后的名牌私校也纷纷投出自己的撒手锏。位于英格兰苏塞克斯郡的基督学校, 干脆让男生们身着一直可以拖到地上的蓝色外套、黄色长袜, 校方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校充满贵族气息。伦敦切尔西花园别墅女校的校服是一件精心剪裁的碧绿色花呢外套和一顶别致的小贝雷帽, 每个女生从你身边走过, 都让你以为擦肩而过的是一位年轻的女王。

校服是流动的校训

校服本身包含着很多信息, 除了地位阶层之外, 还反映着学校的治学理念。位于英格兰伯克郡的英国著名私立中学惠灵顿公学, 是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于1853年发起并创立的, 是英国四大公学之一。该校的校服主题色是黑色和黄色, 黑黄相间的颜色代表肃穆和荣耀, 这也是这所学校自建成以来的校训理念。英格兰的利兹大学将校服的主色调定为黑色和绿色, 这样的设计反映出这所在工业革命之后成立的英国大学所倡导的稳重和发展的治学理念。

除了各个学校有自己的校服主色调之外, 多数学校的校服上还会绘制校徽图案, 来显示学校最初的治学方向。比如牛津大学里的一些主攻工程类专业的学院, 其徽章图案中就会包含一些抽象的测量仪器, 而如果你仔细观察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校服上的校徽, 就不难发现代表捍卫自由和荣誉的盾牌图案。

近些年, 英国校服又增加了高科技含量, 比如有一种用特强人造纤维布料制成的校服能防利器。另据报道, 前几年, 英国还生产出能实现全球定位的校服, 以确保孩子和家长的联系。

关于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篇5

校服是学生时代的身份象征也是学校的象征。它以独特的存在方式、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可现如今, 人们却对校服提出许多质疑, 总是不满足校服的现状。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我国校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款式上的缺陷

目前多数校服款式相对单一, 运动服几乎成为校服的代名词, 因为校服的款式统一, 色彩单调, 已成为无性别服装。校服这种单一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对美的追求,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校服结构大多极为松垮, 只有大、中、小三种规格, 未按国家标准选用号型, 常常不是衣短裤肥, 就是衣肥裤紧。穿在身上尽显慵懒之态, 无法体现出学生应有的活泼好动、生气勃勃的特性。

2、面料方面的问题

(1) 透气性、透水性不良

对于夏季服装来说, 服装面料的透气性、透水性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学生穿着的夏季校服很多由纯涤纶或纯腈纶织物制成, 由纯天然纤维制成的校服比较少。由于涤纶、腈纶回潮率小和密度稍大等原因, 校服透气性差, 不吸汗, 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很多校服的面料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 生产的涤盖棉实际根本没有棉的成分, 他们可能随意选择面料, 甚至很有可能选用质量差、完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面料。

(2) 抗静电、抗起毛起球、耐磨性不良

校服的面料成分含量和组织结构一般有:纯涤纶针织物、纯腈纶针织物、涤与其他化纤混纺针织物、涤棉针织物 (涤盖棉) 等多种。这些面料缺乏染整后处理, 极易产生静电, 轻者穿着贴身, 影响美观;重者摩擦产生静电, 不利于学生运动, 对学生的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其次, 锦纶、涤纶针织物的起毛起球现象居各类纤维针织物之首, 一旦表面形成小球后, 又不易很快脱落, 从而影响了织物的其他性能。有些面料质量较差, 面料过于薄透, 不耐磨。许多学生、家长们对此也表示不满。

3、生产工艺的不足

工艺不精良, 这是现有校服中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 许多加工校服的服装企业, 将校服看作低档次的短期赢利产品:面料生产采用传统工艺, 不注意产品的安全性, 生产中所用的有害物质难免有残留;特别是使用的非环保染料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 染色牢度差引起的掉色、褪色等又加重了服装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缉缝处纰裂、服装标注的纤维含量与实际不符也是校服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另外服装制作工艺不精良, 断线、开线、布面不平整、钉扣牢度不够等屡见不鲜。

二、校服改革建议

在今天这个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民主化、多元化年代.服装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需求, 精神内涵已越来越成为人们选择服装的重要原因。透过当今我国校服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想使其真正走出尴尬的局面, 只能是从根源上解决, 使穿着者由强制性地、被动地穿着转变为主动地接受, 使校服真正成为一种独特文化, 一种经典。因此, 校服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创新性而且应从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方面进行研究。

1、款式的改进

校服款式的选择要结合人体功效学原理, 跟据不同的季节、时间和场合而适当穿着并明确区分开运动服与校服的关系。

中小学生体型变化较快, 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因此中小学生校服的款式设计应具备一定的运动机能性、可调节性和组合性。在进行款式设计时, 结构的设计应以不妨碍人体的基本运动为原则, 做到尺寸安全、结构安全;应选用简洁、流畅的线条, 力争在“大统一”的服装形象中追求个性;在局部造型设计中可借鉴一些流行元素, 同时对它们进行加工与改造, 并把它们溶入到校服的设计中去, 使校服尽显美观大方之态, 展现出中小学生的个人魅力;男生服装的设计应能体现阳刚之气和青春活力, 女生服装的设计应力求文雅秀美, 使服装的风格与款式和谐统一。而且校服的设计也应考虑气候、季节因素, 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出中小学生朝气蓬勃、勇于探索的精神。

2、色彩的选择

色彩方面应考虑校园环境、学习氛围、心理需求和流行趋势等多种因素, 科学设计和选择。

校服是学生在校园这一特定场合集体穿着的服装, 通常应采用朴素沉着的色调。校服的上下装可采用相同的色彩, 局部配以鲜艳明亮的色彩加以点缀, 这样会使整套服装显得既协调统一, 又生动活泼, 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整体服装色调应柔和不宜强烈, 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分散注意力;小学生的服装色彩应欢快、鲜艳, 中学生校服的色彩可稍庄重些, 但绝不可脱离学生气。春季校服宜采用较明朗的色彩;夏季校服应以浅色为主, 白色是首选色, 能给人以清爽洁净的感觉;秋冬季校服应以深色为主, 使校服的色彩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校服色彩的选择应征求学生的意见, 不能一味地追求流行趋势。

3、校服面料的选用

面料方面要选用吸湿透气较好, 抗静电能力强, 牢度好的天然面料, 提高校服的穿着舒适性。

中小学生校服面料的选择原则首先是安全舒适性, 面料不仅要具有吸湿散热性、防霉防菌性, 还要质轻、结实、耐洗、不褪色、缩水性小、免烫。特别是主料应选用耐洗、耐磨、抗皱、防缩、防静电的天然或混纺面料。其次是物理机械特性好, 面料要能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 同时还要易保养、易洗涤。再次是美观大方, 面料要能体现学生谦逊、温和、平稳的个性。正装校服可选用毛混纺面料, 这种面料外观平整光洁、柔滑挺括、丰满而有弹性;休闲风格的校服最好采用棉加莱卡的面料, 它具有天然纤维的特性和必要的回弹性, 吸湿透气保温性良好, 不易变形, 穿着舒适, 运动自如;运动装可采用改良后的化学纤维面料或混纺面料, 例如:涤棉混纺面料光泽明亮, 手感滑爽, 外观细腻且质地轻薄, 易洗快干。总之, 校服面料的选用要体现安全、实用的主题, 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校服的发展史, 我们很容易了解到日本、韩国目前在这方面算是比较成功的, 如日本校服品牌CONOMI、韩国校服品牌SMART, 这些都是制服式的服装。进入新世纪, 随着人们对美与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 制式装在我国也开始逐步登上了校园的舞台。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服设计时可以借鉴他们品牌校服成功的经验, 以及校服的款式效果, 设计原理, 分销渠道大力发展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服品牌, 从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校服文化。

上一篇:竟选组长发言稿下一篇:电大准备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