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技艺剪纸

2024-07-07

中国传统技艺剪纸(共8篇)

中国传统技艺剪纸 篇1

瞧瞧这四幅剪纸。没每一幅上的人物,动物都惟妙惟肖。或与动物嬉戏,或翩翩起舞,或与伙伴互相帮助,或津津有味的读书,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翩翩起舞的一幅: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在花海里翩翩起舞。她身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跳着优美的民族舞,给人一种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息。她的身后是一丛丛的蒲公英。一眼望去,无边无际,洁白如雪,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绒毯。一副美不胜收的样子,使我不禁来到了想象的王国

从前,有一位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壮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玛日娜,今年17岁了。玛日娜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她非常爱学习。玛日娜还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人。她总是喜欢将天南海北的客人请到自家家里,为他们唱歌,请他们在自家吃饭,让客人们永远也忘不了壮族人民的热情。

中国传统技艺剪纸 篇2

在我国传统木制加工工艺中最为主要且最具研究性的连接方式就是榫卯结构。榫卯“榫”即为凸出构件, “卯”为凹部构件。它的作用就是为了连接并且固定构件。榫卯结构的结合与现代的粘合、焊接等衔接技术不同, 它是凹凸的完美结合, 是柔性的, 是存在空隙的, 这也是榫卯结构不同于其他连接方式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二、传统家具中的榫卯

近百年来的中国, 有两件东西一直被世人视为国粹:一是京剧艺术, 二就是红木家具文化。自明末开始中国传统家具进入到技艺精湛的巅峰时期, 绵延至今, 当下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经被举世所公认。明清时期的家具作为中国家具中的典范, 它具有其浓韵的文化气息, 典雅的风格特点, 实用的功能性, 令后人惊叹不已。其中榫卯的连接方式也成为古典家具成为闻名于世、不断传承的精髓所在。榫卯构件衔接技术巧妙, 方式多种多样, 衔接强度大, 使用时间长久等特点都堪称一绝。在传统家具的制作中, 原材料一般都是材质较好的硬木, 使用金属铆钉或者粘胶都很难将其连接在一起, 连接后的使用寿命也较短, 而榫卯结构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使得榫卯结构在部件间连接作用上尤为突出。传统家具结构部分连结方式大多使用榫梢结合, 木质构件凭借榫卯的连接达到上下、左右、倾斜、弯曲等多方位连接。它的结合使家具保持稳固, 坚实的姿态。榫卯结构工艺精湛, 连接形态的多样性使家具在构件衔接上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以明清家具中我们熟识的圈椅为例, 圈椅造型是由方与圆组成的, 上部造型为圆下部为方, 圆为主。造型古朴, 外观造型简洁流畅, 方、圆的结合呈现极尽的美感。圈椅制作工艺精湛, 椅圈用三接榫钉榫来连接, 传统的圈椅拼接处榫钉形状大多为方形, 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上保持连接的稳固性, 也有用一字型榫钉但其效果相对较差。明式圈椅部件间采用不同形式的榫卯连接, 各结构部位间的连接都展现着其功能性特征。中国古代家具受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加工工艺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东方特点的艺术风格。工艺制作中精湛的榫卯结构, 体现的不仅是鲜明的民族文化、人文艺术也展现着一种坚韧的品德一种向上的民族精神。

三、榫卯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榫卯结构凹与凸的巧妙结合, 是中国传统造物结构中的典范, 它工艺精湛结构巧妙是难以超越的经典。我们需要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提炼与传承。榫卯结构发展至今, 历史文化的沉淀影响着设计师, 影响着现代家具设计。

首先在结构方面, 榫卯结构精准细密, 结合原理简单明确, 结合样式具备多样性。在明式家具中有近百种榫卯结合方式, 常见的有托角榫、格角榫、夹头榫、围栏榫、粽角榫、燕尾榫、插肩榫、龙风榫、抱肩榫等等。多种多样的结合形式为现代设计师在家具设计方面提供了更多结构上的范例, 让设计师在设计中改变惯性的设计思维摒弃工业化的连接方式, 在结构上进行考究的研究分析与设计。使现代家具设计讲究对结构连接的精确提炼, 减少华而不实的设计, 注重经典的设计作品。

在材质选择上, 榫卯结构在选材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传统明式家具选用贵重的硬木, 材质紧密结实, 纹理细致生动, 为制作榫卯的连接提供了良好的材质条件。榫卯选用木材来制作各部分的构件, 天然环保。就现代家居来看, 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大量的复合材料、金属等新型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广泛, 这使现代家具设计注入了多样的材质, 多元性的设计选择, 同时也给设计师提供了更广泛的设计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健康环保的家居环境的追捧, 在众多家具材质中的选择变得尤为关键。用户的选材趋势更趋于安全、绿色、环保材质的选择上。木质选材结合榫卯结构, 合理的材质属性的选择, 摒弃粘合, 装订的机械化工艺。现代的设计, 自然的选材, 精湛的技艺制作几者巧妙结合后方能展现出家具的品质, 文化的设计表达。

从设计方法研究来看, 榫卯结构体现的是一种模块化设计方法。它通过组件的分解、组合来展现多种形式。当产品受损时, 可方便维修更换局部部件, 同时可拆卸的特性也便于大件家具的运输, 这给现代家具产品模块化设计提供了设计启示和参考。客户可根据需要随意搭配组合成新的产品, 满足功能需求和个人审美需求, 实现个性化需要。不同于焊接、粘合等方式, 榫卯是让各构件间通过紧密的契合来完成连接需求, 不同的个体形态通过不同的咬合方式相互结合, 成一个整体。在现代家具中设计师可以传承传统榫卯连接方式, 提炼经典、改造创新, 根据所得到的启示创造出更有趣味更多样的契合, 让现代家具设计在传承古老工艺的设计方法上变得更加多元化, 人性化。

四、榫卯结构的发展

榫卯结构的发展是具有双向性的, 根据现代家具产品的形式分析, 榫卯有一定的局限性, 存在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工艺复杂, 选材受限、制作周期长、销售困难等诸多原因导致现代设计中榫卯结构的运用不多, 主要用于一些仿古家具制作中, 但是价格昂贵尤其是现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同, 一些人更多可能只是需要实惠够用的家具。这就使得榫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榫卯虽只是家具结构设计中的一种选择, 但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我们现代设计师在古代家具榫卯的基础上其实也做出了一些改良与创新, 在很多产品中加入了榫卯的元素。尽管有一些是机械成型的制作, 但我们也希望在机械化生产进步的同时, 让更多的榫卯构件能够脱离纯手工的加工制作。这样, 榫卯家具产品无论从设计从价格从品质等多方面来让更多的人接受。当然我们更加希望的是传统工艺的手工制作方法能够源远流长, 得到优质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手工艺与机械化的制作方法相辅相成, 使家具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让传统工艺技法回到现代家具设计行列中来。

传统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对这段工艺历史追溯, 并从浓厚的文化背景中抽离出最精髓的结构工艺。榫卯结构是文化与工艺, 艺术与机构, 传统与现代, 传承与创新的体现。现代家具设计正需要从文化中发现工艺, 从艺术中探索结构, 从传统中提炼精华, 从传承中追求创新。设计师有责任和使命运用传统造物方法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来, 利用新型材质与工艺, 创作出全新的家具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工艺, 提高人们对榫卯结构的认知, 延续传统工艺的精髓, 推动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榫卯结构是中国历史的智慧结晶, 艺术的宝藏。本文通过对传统工艺榫卯结构的分析研究, 充分探索榫卯结构基本含义、文化内涵以及从古至今榫卯结构在家具设计上的应用。探讨榫卯结构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及发展。通过榫卯结构对现代家具设计的研究, 提高人们榫卯文化的认知度。

关键词:榫卯结构,家具,现代家具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同波.凹凸之美——浅析榫卯结构的审美意义[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09 (6) .

[2]刘婷婷, 昂杨.榫卯结构的传承与设计转化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 (中旬) , 2015 (5) .

[3]甘澈.试论中西方设计文化的个性差异[J].美术界, 2011 (8) .

在创新发展中保护中国传统技艺 篇3

关键词: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与保护;创新

1 西安同朝皮影

皮影是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皮影的制作技艺复杂,皮影根据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的特色,下面简要介绍西安同朝皮影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

1.1 西安同朝皮影的历史渊源

陕西皮影分四个流派,其中西安同朝皮影属于陕西东路皮影。陕西的“同朝皮影”因发源于古时同州府(即今日大荔县)与当时的朝邑县,而被称为“同朝皮影”。同朝皮影的產生没有文献可以考究,不过有两个故事也许是同朝皮影产生的原因。其一,相传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出生后总是啼哭不止,少府用自己的身影止住了胡亥太子的啼哭,后来秦始皇命雕刻师仿照人的影子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牛皮人在窗前表演,用来逗乐胡亥。而后这种嬉戏形式传到民间,被百姓称作“牛皮灯影戏”。其二,相传西汉文帝刘恒时期,宫妃们将桐叶剪成人影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映在窗户上,用以与太子嬉戏取乐。

1.2 西安同朝皮影的制作工艺

西安同朝皮影的制作要经过选料、制皮、雕镂、彩绘、压平、定缀、合成这七个步骤来完成。皮影的雕刻刀法精细,线条流畅,服装设色艳丽,人体结构比例匀称,布局巧妙。雕刻的人物形象武士强悍,精神饱满,旦角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雕刻的舞台装饰(如:金銮殿、帅帐、书房、绣阁、真窗实门)富丽堂皇、气势宏大,花木怪石,奇特多姿,为群众欣赏、收藏的佳品。

1.3 西安同朝皮影的发展现状

国家对皮影这项传统技艺非常重视,并在2006年将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成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皮影这门传统技艺的现状不容乐观,发展前景堪忧,这也是西安同朝皮影的发展现状。西安同朝皮影作为一门传统技艺,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这门精湛技艺的延续处于找不到下一代传承人的困境。当今社会丰富多彩,电子、网络等多种娱乐方式已经覆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皮影戏这种传统的娱乐方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制作皮影需要精雕细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一道道工序,中途一经出错将无法修改。不但如此,后期对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使得皮影在当今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无疑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的。

2 “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展览

2015年8月18日,在北京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举办了“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展览。该展览是围绕“当代艺术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而进行实践的主题性展览。该展览呈现的一系列作品是根据陕西东路皮影的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进行融合、再创造所产生的。

2.1 展览内容

该展览以展、研、演三大板块综合呈现。在展览板块将展出140多件陕西东路皮影戏曲《白蛇传》的影偶珍品和艺术家邬建安的作品《<白蛇传>新解》,从而形成了《白蛇传》“古本”与“今相”间的多重关联,展开了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与当代视觉艺术的“超时空”对话。文献板块则以图文混编的形式回顾了邬建安与工美师汪天稳及其弟子在十年合作中对传统皮影的制作工艺、美学样式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2.2 展览意义

“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展览综合取用了传统皮影工艺,追溯原型又生发想象,营造出古今对话的迷幻空间,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探索了一条实践路径,以期深化、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当代发展。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此次展览的特点是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即既不完全按照西方路线走,也不完全去走国际化路线,而应该通过对自己本土资源的研究与转换,从而形成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

《白蛇传》的“古本”人们都十分熟悉,艺术家邬建安在此“古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与创新,解释了“今相”的意义。邬建安依托皮影这个传统资源进行高效制造“创新”价值,使用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这两种材料相组合,进而完成这一叙事性的作品。艺术家邱志杰表示,通过当代艺术的介入,使得本来已经开始退化的传统文化技艺被重新唤醒。该展览所体现的当代艺术与传统技艺是一个互相的滋养,一方面传统技术里蕴含的从美学精神到技法、到材料都能够给当代艺术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这也是当代艺术给传统技艺的一个发展的机会。该展览是对“当代艺术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这一课题的一次成果展示与案例总结,为各非遗门类的生产性保护创造一种观念和工作模式上的参考。

3 在创新发展中保护传统技艺使之得以延续

皮影作为中国的文化特征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代社会留下了什么?可以为当代社会留下些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究的问题。皮影只是传统技艺之一,我们应该对所有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进行思考与探究。我们应该在当代逐渐转变固有的对传统技艺保护的思想,不能一味地只是保护传统技艺,应当将传统技艺充分融入当代艺术中,可以适当转变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例如,将皮影这门传统技艺融入影视作品中、融入展示作品中,在保留传统技艺手法或表现形式的同时又加以创新,从而达到在创新发展中保护传统技艺的效果,使我国的传统技艺能够有效地延续下去,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世界永存,彰显中国风采。

参考文献:

[1] 李秀琴.西吉皮影的传承与保护——以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皮影艺人谢科选为个案[D].中央民族大学,2011.

浅析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篇4

剪纸艺术为我国最为古老的艺术作品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一种在视觉层面上的镂空感以及享受感。剪纸通俗来讲就是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与图案,每逢过年过节时或者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就把这些剪纸贴在家里的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这样节日的气氛和氛围也就变得更加浓烈。在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感情。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的载体,它在造型上总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它善于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通过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进而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从商代开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已经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画制作装饰品。最早的剪纸有这样一个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师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剪纸。公园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大大推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剪纸受它自身条件限制,它所用的制造材料全部为纸张,所用的工具大多为剪刀与刻刀。剪纸艺术是一门入手十分简单,但是想要精通又特别难的民间技艺,这些剪纸作家大多都为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他们大多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题材,所以每个作品都展现出农民身上那种特有的淳朴简单的情感。记得在每年过年时,我家里总会在节前购买一些生肖的剪纸,在除夕当天下午,父亲和我一起在每个窗户的玻璃上贴上这些窗花剪纸,全部贴完以后感觉家里过年的气氛变得更加浓烈了。

剪纸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快乐,学习剪纸还可以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剪纸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剪纸艺术作品中大多为大自然中的事物,所以在创作前我们先要细致地观察我们选取的素材,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走进大自然,增长知识,丰富个人阅历的好机会。亲近大自然让我们善于观察,乐于观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进而让我们观察到的事物跃然纸上,呈现在剪纸作品中。第二,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剪纸讲究精细巧三点。不论是剪什么事物,要先剪出让人满意的样子,就要做到细节做到位,而且要使事物变得精美。如果还想要剪纸变得活灵活现,那么就需要手巧了。第三,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在积累了一定的剪纸技艺后,我们就会开始有自己的创作思维,更会展现出自己的创作表现欲望。在运用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时,就会探索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属剪纸作品,剪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品。第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信心和细心。剪纸是一门手工技巧,所以它需要我们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创作,先要构思我们要剪出来的东西,然后要用剪刀一点点的去创作,但凡在过程中力度掌握不好或者剪刀位置挪错地方,那么这个作品就会功亏一篑。在创作时,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创作出一个完美的作品,这样才会更好的去创作。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么创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意外。在制作过程以及完成过后,我们需要细心地检查剪的是否到位,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剪纸是一个需要坚持的活动,在完成过后的喜悦以及成就感会让人难以忘怀。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去继承与弘扬。2010年8月16日,剪纸艺术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起源于民间,虽然了解者众多,但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却少之又少。剪纸是人们用手去创造出的快乐,也是劳动的快乐,我不希望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样优秀的传统手艺被人遗忘在角落。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才济济,保护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剪纸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对教育事业、文化事业、道德观念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继承与弘扬剪纸艺术成为现在的当务之急。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8篇 篇5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魂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神的剪纸文化。

例如:十二生肖剪纸中的子鼠。它的脑袋圆圆的;鼻子尖尖的;还长满了许多胡子;身子活像一颗大瓜子;它的尾巴弯弯的,很像英文中的“S”;眼睛黑黑的、小小的,好像小黑豆;手和脚像书法中的一点;两只耳朵竖起来,直直的,好像是怕别人发现它上桌偷油吃。

民间艺术剪纸,是它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与灿烂。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多了!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泥塑……有独特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元宵节、春节……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杂技……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剪纸。

剪纸是一项考验你细心的事情。上面所刻的图案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先看看这张《年年有余》吧!瞧,画上的孩子站在池塘边,手里捧着两条又肥又大、长着两对短须的鲤鱼,那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还不时朝我们笑呢!再看看这幅《葫芦兄弟》,更生动了!七个头顶着不同颜色的葫芦,穿着荷叶衣裳的葫芦娃,和他们的爷爷正坐在石凳上欣赏月色呢!

剪纸还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这幅《东郭先生与狼》就是讲一位名叫东郭的先生和一只狡猾的狼之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东郭先生遇到了一只狼,狼装着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救救我吧,后面有一个猎人在追我!”东郭先生心里暗暗地想,它是狼啊,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动物,而且会吃人的呀!我不能相信它。说完,他趁狼不注意,一下子把它装进袋子里,“扑通”一声扔进河里,淹死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我们这代人更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篇三: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作文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项活动。我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是剪纸,现在,就让我把它详细地介绍介绍给大家吧!

民间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来历是很久以前的西周时期,周成王突发奇想,将梧桐树叶剪成了玉圭图像,赠送给了他的弟弟姬虞,表示了封他于唐国(今山西西南部)去当诸侯的意图。于是,当时便逐渐产生了剪纸。

剪纸真正昌盛的时间虽然是在清朝中期以后,但其它朝代出土的剪纸也非常多。比如湖南省的黄泥矿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过五福团花剪纸;还有“人胜”剪纸……中国古代出土的各种朝代的剪纸遗迹非常多,可以分成过年窗户上贴的窗花、当成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的礼花、门上贴的门签等。剪纸大多数用纸作为主要材料,除了用剪的方法外,还能用雕、刻、镂空的方法做成。记得小时候,我在学剪纸时,经常把一幅剪纸作品弄“分家”,最后在我的坚持不懈下,终于学会了剪纸。

通过这次查找,不仅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关于剪纸的知识。剪纸是中国独有的,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

【篇四:剪纸】

你知道吗?我们祖国有很多的民间文化,今天我们的小队活动就是具有民间特色的剪纸。

活动开始前,老师先给我们欣赏了她的一些剪纸作品。因为今年是猴年,所以老师剪了一组小猴子,他们个个活灵活性可爱极了!瞧,这副“海底世界”还是套饰画呢,彩色的小鱼在浩瀚的大海中遨游。看,还有十二生肖,个个栩栩如生,有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张牙舞爪的老虎,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这些都是老师一年的剪纸成果,我们都赞叹不已,也跃跃欲试。

接着老师当场给我们表演了一番,只听见剪刀咔嚓咔擦清脆的响声,老师灵活的转动着纸,不一会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由得鼓起了掌。终于轮到我们了。因为蝴蝶是对称的,我们把纸对折,先剪蝴蝶的头部,就像一个小山坡;然后再剪两根细细的触角,接着就是眼睛,老师说眼睛可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剪的圆,可是我控制的不够好,剪出来的圆不够光滑,看来我小看它了,老师帮我进行了补救,蝴蝶炯炯有神的眼睛出现了,看来要剪好也是需要花时间练习的。最后一步就是剪蝴蝶背上的花纹,我用了老师教我们的方法:镂空,剪出了月牙纹和水滴纹,给蝴蝶穿上了漂亮的外衣,终于我也剪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短短的一小时过去了,让我领略了剪纸的魅力,一张纸加上了一把小小的剪刀就能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图案,在每个美丽的图案后面都有着无尽的付出,我为我们中国的民间文化喝彩、赞叹。

【篇五: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项活动。我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是剪纸,现在,就让我把它详细地介绍介绍给大家吧!

民间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来历是很久以前的西周时期,周成王突发奇想,将梧桐树叶剪成了玉圭图像,赠送给了他的弟弟姬虞,表示了封他于唐国(今山西西南部)去当诸侯的意图。于是,当时便逐渐产生了剪纸。

剪纸真正昌盛的时间虽然是在清朝中期以后,但其它朝代出土的剪纸也非常多。比如湖南省的黄泥矿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过五福团花剪纸;还有“人胜”剪纸……中国古代出土的各种朝代的剪纸遗迹非常多,可以分成过年窗户上贴的窗花、当成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的礼花、门上贴的门签等。剪纸大多数用纸作为主要材料,除了用剪的方法外,还能用雕、刻、镂空的方法做成。记得小时候,我在学剪纸时,经常把一幅剪纸作品弄“分家”,最后在我的坚持不懈下,终于学会了剪纸。

通过这次查找,不仅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关于剪纸的知识。剪纸是中国独有的,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

【篇六: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文化的精髓体现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上。当我看到那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时,我不禁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今天,我们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老师说道,我顿时一愣,高难度的剪纸,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完成,岂不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我的想法却大错特错了,在老师的诀窍讲解和示范剪纸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完成一幅剪纸竟然也是易如反掌之事。大部分剪纸是轴对称的,只需要简简单单在用剪刀“飞舞”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个图案便能整整齐齐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不能纸上谈兵。我急不可耐地开始“行动”了。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个蝴蝶,然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赋予它“生命”。可是这只蝴蝶仍然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点活力。

我决定在它的翅膀上加以点缀。我在蝴蝶翅膀边缘剪了一条花纹。不料,我在剪的时候,一不小心边缘剪破了,留下了一道刺眼的“伤疤”,我便用一点胶带帮它“疗伤”。尽管如此,那道“疤痕”仍然清晰可见。我更仔细地为蝴蝶“化妆”。

很快“装扮一新”充满活力地蝴蝶在我的眼前“亮相”。看!美丽精致的花边,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新衣。一颗颗如明珠般的圆点,仿佛给蝴蝶戴上了一件件靓丽的首饰,在空中翩翩起舞。

通过这次的剪纸,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剪纸这门技艺一直在流传着,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体会到剪纸这门艺术的魅力,体会到剪纸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七: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我次就只介绍介绍剪纸图画、剪纸汉字和剪纸旗幡。

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剪纸汉字也是先拿出一张纸,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汉字,还可以剪艺术字呢!我也曾经剪过,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试试!你看了准会说很好看,因为这是以前传下来的吗!

剪纸旗幡我也做过,(是照自己的方式做的)我先拿来一条1分米的棍子,再拿来一张纸,吧之间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自己看一下该剪多大)最后再把纸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试试吧!

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等等。怎么样,咱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

【篇八: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精选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心得 篇6

教研组的成员有了一些调整。陆老师作为剪纸课题的教研组长加入了我们剪纸课题的团队。从香花幼儿园调过来,面对一个新的集体,一个新的教研组,陆老师能够以非常饱满的热情和对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面对这份工作,挑起教研组长的重任。在这里,我想谢谢陆老师一学期来的努力和付出,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剪纸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本是体育教研组的周老师也被调入了我们剪纸教研组。虽然她对剪纸的认识和接触并不多,但她能够听从教研组长的安排,勇于挑起执教剪纸教研课的重任,不断努力地去探索,去研究。教研组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是我要努力学习的。在教研组全体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教研活动《可爱的小猫》被精彩地搬上了“舞台”。从设计教案、第一次试上,到讨论修改教案、第二、三次试上,执教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思想碰撞、经验交流中,我们的教研活动越发走向成熟。此外,每次的教研活动,课题组老师们都能认真参加,读书活动、课题交流、网络学习等,都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学期,我继续负责撰写剪纸个案追踪以及作品追踪两份资料,每次的快乐剪纸活动、区域、角色游戏时,我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幼儿剪纸技能、水平的发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指导个别幼儿,做一个有心人。每次只要是渗透剪纸的活动,我都会拍照记录下每个精彩的瞬间,发到班级网站上供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园的活动情况,同时也作为课题直观资料进行存档。此外,每次活动,我都会选择一些作品保留下来,进行简单的评价,作为课题的研究资料。本学期,我们云朵班的“云朵创意室”里,孩子们个个大显身手,把学到的剪纸技能尽情地发挥、尽情地创造,设计出很多可爱、有趣的作品来。孩子们有了这样一个尽情展示的平台,不但剪纸技能和水平有了提高,对于剪纸的兴趣更是越发浓厚了。在下学期的游戏中,对于作品的呈现以及内容的选择上,还需再用心思考,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学期,我的论文《从活动看策略——案例“乐乐猫吃鱼”》在江苏省第四届“早期教育新视野”论文评比以及师陶杯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在课题研究上获得更多的成绩,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中国传统技艺剪纸 篇7

现代平面设计不能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而孤立地发展, 现代平面设计只有赋予深厚的文化特征才能经久不衰、蓬勃发展, 屹立于世界之巅。本文首先概述了什么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 然后论述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具体包括二者之间的关系、平面设计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借鉴及其内涵的延伸, 最后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六世纪, 当时剪纸艺术广泛应用于装饰、造型艺术和宗教仪式之中, 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农村葬礼上较为常用, 人们不仅把剪纸做成人像和物像与死者陪葬, 而且把剪纸作为祭祀和贡品的装饰物。如今, 剪纸多用在装饰方面, 点缀电灯、门窗、镜子、墙壁、灯笼和礼品, 还可以把剪纸作品当做礼物赠与他人。此外, 剪纸为喷漆艺术和绣花提供了参考与借鉴[1]。

窗花是剪纸艺术的典型代表, 人们通常会利用贴窗花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在结婚、过年等喜庆日子贴窗花预示着幸福、吉祥。窗花的形态多种多样, 不仅包括折枝窗花、用来作窗格边角的装饰窗花, 而且还包括人物、动物、花草等自由花样和连续成套的传说故事与戏文窗花。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包括图像的表意性、图像的装饰性和平面性, 而这两种表现形式也正遵从于剪纸艺术的要求。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和精神理念能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较好的素材, 现代平面设计可以在融合传统剪纸艺术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

二、现代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 在平面设计中应该善于利用视觉元素传播设计构想和计划, 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观众, 让人们了解设计的思路。平面设计的最基本要求是具有动人力量和言外之意, 设计者需要依靠设计作品的魅力征服观众, 因而可以说平面设计与人际关系学有相通之处, 成功的现代平面设计需要打动观众, 可以说平面设计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艺术。现代平面设计是经济社会的产物, 也是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经济社会中需要平衡创作理想与艺术设计, 客观评价平面设计作品[2]。

三、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一)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 现代平面设计只有立足于传统艺术之上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 会对现代平面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剪纸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剪纸作品体现了原发性剪纸思维, 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述充分展现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天人合一不是单纯、机械地复制自然现象, 而是在认知基础上有目的的整合对象结构式样, 把剪纸者的视觉感受融入到符号图像之中, 凭借作者的原发性思维认识和内心的理想、意愿来构建合理化视觉形态。天人合一能够有效消除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的矛盾, 调解感性与理想、个体与社会、本能与文化主体之间的冲突。学习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可以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创新精神, 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创作灵感和启迪。

(二) 现代平面设计借鉴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然而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甄别丰富的艺术资源, 避免进行拼凑或机械复制。现代平面设计人员应该根据设计的内容和主题筛选具有象征意味的剪纸素材, 创新和重组图像元素, 综合考虑艺术设计的传统韵味与现代特征, 把传统剪纸艺术的精髓巧妙地渗入到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之中, 充分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因此, 现代平面设计不能舍本逐末、脱离传统本土气息, 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具有简练、质朴、单纯的特质, 非常适合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交融, 现代社会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但却无法满足人们对传统浓郁生活气息、活泼质朴性格和亲切乡情的精神追求。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的结晶, 具有人类无法企及的博大精深特质, 并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人类创作灵感和无限启迪[3]。

(三) 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内涵拓展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具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互渗透、互相衔接、互相转化的关系。现代平面设计人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关注本民族的生产与发展, 将艺术设计中注入本土民族文化气息, 赋予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以独特的灵感, 拓展现代平面设计底蕴与内涵。设计人员应该从本民族的土壤中汲取艺术精华, 结合设计者自身的艺术素养、创新思维和艺术潜能充分理解、诠释现代平面设计精髓, 使中国的平面设计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跻身于国际化市场, 充分展示本土化时代风采, 实现跨越性发展[4]。

总结

总而言之,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 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思想源泉和有力支撑, 剪纸艺术的造物原则、审美理念和造型方法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现代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有机融合能够凸显中国文化魅力, 而具有中国符号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艺术风格才是无愧于中华民族精深文化的伟大创造, 同时也更有利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绘.试论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与时代 (中) , 2013, 11 (23) :82-83.

[2]王艳.浅议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1 (12) :122-123.

[3]王旖旎, 李欣.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平面设计的融合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3, 08 (18) :132.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技艺与审美 篇8

[关键词]陕西;民间人物剪纸;技艺;祈望;审美

[Abstract] The simple and natural Shaanxi paper-cut has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especially the paper-cut of folk characters.The paper-cut of folk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aesthetic aspects, but all reflect the desire for a better life and blessing,which has been becoming a wonderful work in the garden of Chinese folk art because its unique creation in space, color and shape.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Papercut of folk characters;Skills;Mind and desiderative;Aesthetic

[基金项目]本文受南京晓庄学院校级课题项目(2013NXY09)、南京晓庄学院通识课程项目资助。

陕西由在思想、文化、习俗方面有着各自特色的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区组成,陕西各地区历来对养育儿女有着与其它地方不同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方法,例如对于女孩子的教育特别强调“巧”字,陕西民间常把剪纸作为女子必须学会的一项巧活。基于这种观念,陕西的女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剪纸这份巧活,经过长期的技巧练习,陕西的女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均展现在剪纸这块天地里。大量的陕西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尤其是其中的人物题材,向人们展现了陕西的民间生活,以及思想和审美的共同取向,也正是这些元素使得人物剪纸艺术作品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这项最接地气的巧活,根植于民间,因此带着陕西这块土地的独有芳香,凸显出独特的粗犷、简略、写意的艺术风格,它是民间大众审美和剪纸创作者个人审美的集合体。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虽有着共同的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但又由于陕西地理区域和创作者的个人特色,形成了剪纸园地中百花齐放的技艺和风格特点,体现着各自地域的审美取向。

一、陕西民间人物剪纸分布及其风格

中国传统中,女子的养育特别强调手巧,具体表现在“女红”,又有称“女事”、“女工”、“女攻”。《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当地人少,土地贫瘠,“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封地逐渐强大起来。[1]在南方,女子绣工非常出色,北方女子的剪纸活则相当了得。尤其是陕西一带的女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剪纸活(当地称为铰花),陕西古老的民歌《送儿女馍馍》中就有这样的歌词:“双双儿女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坐下一板凳,站起一格阵儿。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养小子,要好的,穿蓝衫,带顶子。”(冒铰意,为不用打稿就能剪出形象来。)[2] 正是由于陕西民间对女子手巧的重视,才使陕西剪纸艺术的繁盛。这些生活在民间的艺术家们用进行日常劳作的双手剪出人物、花卉等各种题材的剪纸作品,其中人物剪纸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技艺高超,给大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尽管这些剪纸创作者大多为生活于贫困农村的妇女,没有文化,忙碌于田间、锅边,不知道什么是艺术,更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但她们在剪纸创作实践中却坦坦荡荡说出大众以及个人内心中所潜在的最为原真的情感,道出她们内心中最为朴实的美,以人物剪纸为例,或可以看出其中所表达的道理和创作者个人所思所想。

(一)陕南地区

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等地。这一地区人物剪纸的风格虽保持着陕西民间人物剪纸整体的粗犷特征,但较陕西其他地区为精细,多表现鬼神、丧葬内容,尤其是汉中地区的人物剪纸巫术气息较为浓厚。

代表人物有:汉中的兰云英(1929——)、边凤兰(1950——)等人;安康的罗崇珍(1926——2012);商洛的李凤仙(1937——)等。其中兰云英、罗崇珍、李凤仙人物造型上拙气较重,刀法上有着陕南地区传统人物剪纸细致的特点。而边凤兰这位当代陕西剪纸艺术家,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特点,融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她的人物剪纸人物造型较为准确,一改过去的拙气,线条表现流畅。

(二)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地处八百里秦川,经济较为发达,包括旬邑、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周至等地。该地区人物剪纸技艺、风格形式多样:有的是单色剪纸技法;有的是利用色纸剪拼贴技巧,或以色纸、白布等材料剪成图形进行拼贴,再以色描技法;有的为染纸技巧,即以纸剪出形象,后用色彩晕染;还有纸塑剪纸技艺,这种技艺不是十分流行。由于关中地区戏剧尤其是皮影戏较为发达,故该地区有的人物剪纸技艺中有着皮影戏的造型特征。该地区传统人物剪纸线条较粗,但发展至今,线条趋向细致,人物造型也趋于精准,这也是陕西当下民间人物剪纸的一个趋向。

nlc202309090752

代表人物有:旬邑的库淑兰(1920——2004)、周至的路晓春(1947——)、渭南的展秀兰(1912——?)、宝鸡的张桃芳(1927——2006)、铜川的越秀兰等。其中库淑兰的人物剪纸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她的剪纸多用分剪拼贴剪纸技法,即用不同色纸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由物象大部分至各个细节部分分层拼贴出整个形象,其剪纸色彩丰富,以蓝、红、黄相配,人物造型大眼弯眉,极具个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剪花娘子》。此外周至的路晓春(1947——)的剪纸体现了陕西关中地区当代人物剪纸风格,她吸收皮影戏人物造型的特征加以变化,用晕染法作色,色彩较为大胆。

(三)陕北地区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包括安塞、延安、延川、榆林、绥德等地,以及宜川、洛川、富县、黄陵、宜君、定边等地。由于地理上的较为封闭,因而保留下了更多的原始气息,具有陕西人物剪纸的地方特色。该地区人物剪纸人物造型较为粗简,人物外形线条概括无细节表现,具有写意的特征,同时在粗简中又有细致的表现。剪纸手法多样,有的单色,有的衬色,有的用拼、剪、贴的方法。纹样装饰有的较为简略,有的较为细致。人物题材以鬼神、戏剧人物居多。代表人物:安塞的高金爱(1922——2011)、胡凤莲(1930——1987)、曹佃祥(1921——1988)、王西安(1953——)、李秀芳(1940——)等;黄陵的杨喜仙(1919——?)、许润绒(1960——);洛川有王兰畔(1920——1996)、杨梅英(1941——)等;富县有张林召(嫁到富县,籍贯黄陵)(1913——1986)、段金梅(1932——)等;延安的刘兰英(1928——2013)等;延川高凤莲(1936——)、郭如林(1962——)等。曹佃祥、高金爱等剪纸艺术家还被授予“剪纸艺术大师”称号。其中张林召的人物剪纸个性鲜明,其人物塑造简略,人物脸部表现独特,脸部五官采取多角度表现的手法,人物表情亦十分丰富。段金梅的人物剪纸造型概括,阴阳剪法并用,体现了陕北地区人物剪纸的特点。李秀芳以安塞腰鼓为题材的人物剪纸亦独具特色,人物造型简略,但用较为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人物动态,线条流畅有动感。高凤莲突出人物脸部的装饰效果,简化身体外形,轮廓简化而概括。曹佃祥的擅线、面结合,阴阳剪法互用,粗犷中呈现一些精细的特点。

二、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艺术的技艺特征及其审美表现

剪纸技艺来源于雕花镂空的技术,其基本形式有剪、刻,以及剪刻相加的形式。剪纸技艺的用刀方法主要是以阴、阳剪刻为主,另外在剪刻之后染以色彩,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剪刻之后加以拼贴的方法,剪纸技艺发展到今天,手法上也有了一些创新,如多种材料的运用等。剪纸艺术家多为民间劳作者,如陕西剪纸艺术家多为农村妇女,男子从事这一艺术的很少,人物剪纸是这些艺术家剪纸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艺术家主要是采用剪刀直接剪,与用剪刀直接剪纸的技法相对应的是刻纸方法,陕西女子在人物剪纸中很少用刻纸的方法,只有少数男性运用,此法主要在南方被运用,如浙江的乐清剪纸。刀刻的方法便于成批制作,画面极为工整细腻,乐清人物剪纸就是工整细致的代表。

一把剪刀,不起草稿,陕西这些大多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们,用她们的细心和巧手剪出了风格独具的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艺术。有的剪纸上还带着泥土,如库淑兰的拼贴剪纸,据称在粘贴时还有泥巴在上面。张林召的剪纸是粗简、豪放与写意的代表,可以看到纸上明显留着剪刀剪出的痕迹。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艺术发展至今天,又有了新的发展,当下的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家有的具有了较高文化水平,她们吸收、融合当下的审美观以及中国绘画的元素,将这些元素融进人物剪纸创作中,使作品人物造型、动态呈现出较为准确的新特征,构图也较为讲究,剪出的线条更为流畅、细致,少了传统人物剪纸的拙气和粗简,40、50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尤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一)空间的合理运用

传统的陕西人物剪纸艺术家在进行剪纸创作时,所剪形象均在脑子里。曾有人问剪纸的大娘剪纸时怎么不打稿子,她们回答说所剪之物就在纸上,这也正说明她们在大量的剪纸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定势,她们已经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空间构图创作,恰如大娘们所唱的剪纸歌谣“剪过头,倒转剪。剪上头,看下头。”[3] 此可谓成竹在胸。

合理运用空间,使得画面有的饱满,有的简疏,如刘兰英人物剪纸构图饱满,人物多为直立或坐姿,从其作品《祈子》(图1)可窥一般。在她的剪纸中,人物占据了画面绝大部分,空余之处还以各种植物或动物加以装饰。同时注意了线面结合,这使得画面并不显得拥塞。如果说刘兰英是满构图的代表,那么张林召就是简疏的杰出者,她的人物剪纸简化装饰背景,而致力于人物的丰满构成,其作品《荡秋千》(图2)运用线面结合方法,用阳剪法剪出粗线条代表秋千绳,用阴剪法剪出人物外形以及简单的人物服饰,形成块面和粗线条对比,人物形体饱满,形成丰满的视觉效果,画面简单却不显得空旷。

(二)阴、阳剪刀法的交相呼应

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家非常注重阴、阳刀法运用,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并不知道专业的线面结合艺术表现方法,但均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方法,但在她们朴素的意识中,认为这样好看就行。她们徒手用或大或小的剪刀直接剪出的线条与纹样刀感味很浓,如张林召的人物剪纸,就是用平常生活所用的大剪刀剪出外形,再以小剪刀剪出纹样细节,或滞、或流,剪刀口转折方直,有的还留下剪刀剪纸留下的缺口,具有简、粗、拙之美,刀味十分明显。在人物塑造上,她们或以阴剪刀法剪出人物脸部,以阳剪刀法剪出人物的衣褶及纹样装饰;或者反之以阳剪手法剪出人物脸部,以阴剪手法表现衣纹和装饰纹样;或者均采用阴剪刀法。这种阴、阳两种剪法形成线面的对比,使得画面丰富饱满,如段金梅,其剪纸以工细著称,以阴剪的方法剪出人物外形,人物脸部或以阴剪法剪出头发和眉鼻眼,再以阳剪法剪出人物衣褶,线面结合生动;或以阳剪法剪出人物的五官,再以阴剪法剪出人物衣褶装饰(图3、4)。还有安塞曹佃祥的《捻线女》作品也是阴阳剪法的杰出作品,以阴剪方法剪出人物脸部和裤子,以阳剪的方法剪出头发、眼睛和衣纹,画面阴、阳剪法交相呼应,画面丰富多彩。

nlc202309090752

(三)巧用色彩

陕西人物剪纸有单色剪纸,也有分色剪纸。分色剪纸先分各色剪出图像的各个部分,然后再拼贴,亦称拼贴剪纸。也有染色剪纸,还有其他套色等巧用色彩的方法。染色剪纸主要以宝鸡陇县著称,多为男性制作,先采用阴、阳刻的方法,然后在刻出的花样上染色。周至地区的剪纸制作者采用点彩方法进行染色,其中周至的路晓春所作染纸很有特点,作品《戏剧人物》采用点染方法染出人物各部,剪法线条流畅,人物造型与张林召等人有所不同,而具有较浓的现代气息。

陕西分色剪纸的代表人物是库淑兰。她在人物剪纸创作中先剪出人物、植物和动物大的轮廓,再分别剪出人物、植物和动物的各个细部,然后将这些细部逐层粘贴至人物、植物、动物的大外形拼贴而成。其色彩装饰意味极强,如她的作品《剪花娘子》(图5)色彩以蓝色、红色、黑色为主,巧妙地运用冷暖色调进行配置,并有色彩的过渡,使得色彩的冷暖、明暗,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有人曾问库淑兰有关色彩的搭配,问:“大娘,您在配色上有什么讲究?”“没讲究,为主的色配成上色,其他的配成下色子嘛!”“那么,什么是上色,什么又是下色子呢?”“放在一搭,鲜亮的是上色,不鲜亮的不就成了下色子嘛。”“大娘,您剪的男人,为啥都穿的是花衣裳呢?”她哈哈一笑说:“好看呀!剪下花草是让人看了高兴哩么,黒糊糊的有啥看头!”[4] 尽管这位大字不识一个、生活艰辛的农村妇女并不知道她所做的剪纸是一门艺术,但从她的剪纸作品中却可以感觉到色彩对比与和谐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称自己是“剪花娘子”的库淑兰,既是一位剪纸艺术家,又是一位民歌手,她用自编的民歌和徒手剪出的剪纸作品,道出对生活、民谣、色彩独到认识和对平常生活的礼赞。

(四)写意化的人物造型

1. 脸部的刻画

陕西人物剪纸艺术有的人物脸部写实,有的却表现得十分夸张,它们都有拙朴的特点。库淑兰的人物造型秀美而拙,弯弯眉、柳叶眉超过眼角,杏仁大眼,大鼻,红唇,脸型大而圆,头戴花冠或凤冠,飘飘若仙女,但又非人们习惯所见的绝世美人,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图5)。张林召的人物脸部表现出人物的两个面,而且表情丰富,如《案八仙》(图6),加上人物动态简单、夸张的表现,更显出拙气。延川高凤莲人物剪纸的眼睛的剪法很有特点,据称她是将男人眼睛剪成牡丹形,女人眼睛剪成莲花形(图7)。

2. 变化的人物体态动势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人物造型风格多样,有的十分夸张、简单概括,有的又粗中显出优美体态,变化多样,稚拙素朴,具有写意的特征。如果说刘兰英的人物体态方正,有拙的特征(图1),那么安塞的李秀芳的作品则表现出流动感,她的《腰鼓》将人物击打腰鼓的动态表现出来,人物动势显得畅快淋漓,有现代的特征(图8),另外高凤莲的人物体态十分概括简化(图7)。比较高凤莲、李秀芳,郭如林的人物剪纸(图11)或可以看到人物体态动势特点的发展变化,即由粗犷、写意至精细工整,人物造型圆润、饱满一定程度上说明陕西人物剪纸发展到今天,正从粗简进阶到流畅。

三、人物剪纸表达的祈望与审美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艺术之所以有如此精彩的美,来源于民众和制作者个人的祈望,即表达了民众和个人的美好愿望。剪纸艺术来自土民间,散发着土地的芳香,它是由世代耕种土地、朴实无华的劳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他们制作出各种形式的剪纸,将其作为一种符号,祈求能得到各种力量消灾避祸,表达他们的祝福。陕西的民间人物剪纸是一种符号,其中有的作为神灵的媒介,有的是劳作者的写照,均传达着创作者的祈望。

(一)祈望

陕西剪纸艺人力图通过人物剪纸祈求消灾避祸、多子多福,他们将神灵以及所谓的替身娃娃作为创作对象。唐代诗人杜甫诗《彭衙行》载:“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记述诗人至德二年(757年)因战乱,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得到好友孙县令的帮助的事件。当诗人被邀请到孙县令家中时,县令剪了个剪纸为诗人招魂(可能就是剪了个人形作为替身),以安抚诗人。这说明陕西一带在唐代就有用人物剪纸招魂,犹如替身娃娃的功用。替身娃娃包括招魂娃娃、送病娃娃等等,陕西有个古老的习俗,小孩子生病昏迷不醒,认为是魂丢了,于是剪个替身娃娃,也称“招魂娃娃”,将其挂在门前,可以把孩子的灵魂召回来。人物剪纸也被广泛地运用祈求多子多福,通常还用具有寓意性的植物、动物装饰人物,如刘兰英作的祈子剪纸。此外,抓髻娃娃也是这类剪纸(图 9)。

每遇喜庆,陕西民众喜爱以剪纸装饰,表达美好祝福,如库淑兰的《江娃拉马梅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祝福。陈书亮先生曾这样记录陕北老大娘剪纸:“如要富,剪铜锣。剪花朵,不怕饿。剪只羊仔过延河。”[5] 唐代李商隐作有《人日即事》诗:“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记述了这一古老传统的流传。

(二)反映生活

陕西人物剪纸很多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包括日常生活劳作、娱乐等,如戏剧人物,许多剪纸制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戏迷,如张林召就是一位,她剪了许多戏剧剪纸(图 10)。反映现实劳作的剪纸亦有许多,剪纸制作者本身就是锅边、地头的劳作者,她们将日常熟知的场景通过剪纸反映出来,如《蒸馍馍》描绘的生活场景。

结语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艺术是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反映民俗、民风。剪纸艺术深深根植于百姓的生活中,陕西民间人物剪纸作为一种符号传达着创作者和民众百姓的思想,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它的艺术取向质朴简单,自然稚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它在保持传统的拙气、粗犷和写意艺术风格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新的工整细致的时代审美要求和特色(图11)。

参考文献:

[1]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59:3255.

[2]吕胜中.觅魂记[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6.

[3]李强.中国剪纸[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3:128.

[4]文卫群,文立.库淑兰剪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11.

[5]李强.中国剪纸[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3:128.

上一篇:优秀党课学习心得下一篇:代理记帐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