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2024-05-26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共10篇)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1

为了充分展现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促进警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多年来,XX县公安局积极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警民和谐关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公安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一)严格队伍管理,塑造良好形象。民警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公共形象,该局要求全局民警牢固树立‚形象代言人‛的理念,并从执法服务规范、为民服务意识、细节养成等方面加强教育管理。一是重点加强窗口民警的管理。我局对派出所、治安、交警、110指挥中心等窗口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执法服务规范,公布了‚提倡用语‛和‚禁忌用语‛,要求民警对待群众要热情大方、文明礼貌、服务周到、执法规范;公布县局纪委、督察大队的投诉电话,引导群众正确选择投诉渠道,避免在更大范围产生不良影响,并将群众投诉情况作为对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重点加强新进民警的管理。县局对每期新警认真上好‚克服特权思想,践行为民宗旨‛第一课,有新警的部门按照一帮一的模式为新进民警一一落实指导老师,负责帮助新进民警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三是重点加强形象细节的管理。县局制定了内务管理规范,对警容风纪、警车管理、作风建设、执法执勤、内务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细致的规范约束,从细节上保障了公安良好形象的树立。同时,该局局党委领导班子认真分析近年来队伍发生变化的情况,积极实施‚公心、交心、关心、联心、恒心‛‚五心‛工程,用情感带队伍,以业绩论英雄,实现队伍管理‚零‛违纪。在2009年3月召开的全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该局作为全省5个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之一,介绍了经验。

(二)强化公安宣传,增进群众了解。一是领导重视,完善软硬件建设。该局历来都十分重视公安宣传工作,把公安宣传工作作为加强和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不放。早在2004年年10月,就率先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成立了第一个警察公共关系股,负责做好宣扬公安、宣传法律、与各新闻媒体、内部单位、社区民众沟通的职能。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县局拨款数万元购置办公用具设备,购置电脑2台、扫瞄机、传真机等设备,拥有摄相机2台、照相机3台,开通了互联网、公安网。配有专职民警3名,聘用大学毕业生2名。专门拨出一辆警车给该股作工作用车,设备先进完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在各项严打整治斗争中,局领导亲自指导过问宣传报道工作,做到公安工作与宣传报道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励,执行用稿奖励制度。为保守公安秘密,建立了发稿审查制度,严格宣传报道纪律,专门发文制定了宣传报道工作纪律,对稿件的发稿、审稿权限、发稿程序、责任追究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严防泄密、失实和有损公安机关、公安民警形象的发生。凡发送涉及公安机关活动的新闻稿件,统一由宣传部门把关,重大题材由局长、政委审核把关签发,宣传工作没有发生失实、失密、泄密现象。警察公共关系股被省厅评为‚2008全省公安宣传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二是精心策划,打造新闻精品,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首先是提前介入,精心策划。每逢全局性的公安专项斗争,公安宣传部门做到提前介入,精心策划,根据专项斗争任务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宣传报道工作的任务、重点和方法。反映该局2008年7月15日多警种联合作战,快速出击,一举抓获涉嫌违法犯罪人员61名,现场缴获自制猎枪1支,子弹5发,成功摧毁一个特大的流氓恶势力团伙的报道《警民联手摧毁一流氓恶势力团伙》在《XX公安报》、《XX日报》、《XX公安报》上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人大代表对我局扫黑除恶,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十分满意。其次是深入一线,随警作战。斗争中,宣传民警紧密结合斗争实际,充分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与一线民警一样深入一线,随警作战,随案采访,积极以文字和影视等多种形式,全面及时地反映XX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斗争中所展现的精神面貌。他们还充分发挥摄影摄像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形象直观地报道。2009年8月9日在该县XXXX西路发生一起两伙社会青年持自制猎枪、砍刀,驾驶车辆互相追打的寻衅滋事案件后,宣传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捕捉案件民警侦查镜头。获悉专案组民警在短短的10天内,辗转XX、XX等地,先后抓获古某彬、程某等1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汽车4辆、火药枪2支、子弹17发、砍刀6把后,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在XX电视台、XX电视台跟踪报导,第一时间向广大市民报导案件进展情况,牢牢掌握话语权;2009年12月10日,该局依法查处XX镇XX村民钟某富、徐某香等人为达到私利的目的,组织、策划、煽动XX村民到县政府缠访闹访案件,宣传民警及时跟踪,收集了大量XX村征地问题举牌匾聚集在县政府门口,无理取闹、大声喧哗、谩骂国家工作人员、堵塞县政府大门,妨碍车辆通行,严重扰乱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的镜头,并将查处情况制作成新闻,第一时间在XX电视台报出,让广大市民了解真相。主动与媒体联系,商请《XX日报》记者到该局采访,写出了《铁拳打出群众安全感》、《‚散班子‛不见了,老百姓高兴了》等报道文章在《XX日报》等刊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再有是加强策划,宣传效益实现最大化。该局根据不同时期公安工作的特点要求,宣传民警坚持围绕中心,以宣传的客体主题,媒介环境等内容超前策划,研究制定思路、题目、宣传方式以及宣传规模,适时组织宣传攻势,做到‚日有安排,月有计划,年有规划‛,使宣传工作做到‚常流水,不断线‛,为各项工作鸣锣开道。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公安宣传阵地,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与深度,做到公安机关的重大决策、专项行动和重点部署,在实施前坚持宣传先行,让群众了解背景和意义,赢得理解;实施中坚持宣传同行,让群众感受成效和作用,争取支持;实施后坚持宣传续行,让群众看到公安民警的奉献和付出,进而密切警民关系。2009年,该局宣传部门紧密配合公安中心工作,以《XX公安》、《XX日报》、《XX电视台》、《XX公安》、《XX电视台》、《中国XX网》等报纸、网络、电视以及各级新闻媒体为公安宣传阵地,组织宣传民警深入一线,将最新的公安工作动态,以及侦破的大要案件、公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以专题片、消息、通讯、图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向广大群众全方位展示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为各项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公安工作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如‚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的有效工作报道——《‚四大举措‛(大打击、大防控、大整治、大维稳)增强群众满意度》在《XX公安》、《南粤警察网》、《XX日报》、《XX警视网》等刊出;《‚五心工程‛暖警心出战斗力——XX县公安局用情感带队伍、以业绩论英雄,近期频破大案要案、连打漂亮仗》一文在《XX日报》头版头条刊出,反响强烈!《XX公安报》头版位置刊登了我局通讯员拍摄的公安民警大走访新闻图片《田边地头走访促和谐》,并在《人民公安报》刊出。2010年6月10日,该局通讯员撰写的通讯《960平方公里的出色保护神——XX县公安局荣获‚全省优秀公安局‛记述》在《XX公安报》专版刊出,反响很好。

三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把握宣传报道方向。该局指挥中心宣传部门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策划不定期邀请媒体记者进行座谈,与新闻单位领导及记者进行交流,在虚心倾听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取得他们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配合做好我局对外宣传工作。我局有重大的工作成果及重大事件需开展大规模对外宣传时,指挥中心邀请媒体记者事先介入了解报道题材,讨论宣传方案,汲取媒体的宣传和策划经验,听取媒体记者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引导媒体报道节奏和报道方向,围绕我局中心工作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宣传策划,全面、形象地向社会宣传该局公安工作成果和队伍建设情况,将该局的对外公安宣传报道工作引领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宣传民警策划、总结的 ‚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社区警务、治安防控、群防群治等工作经验和取得的实效报道中,警察公共关系股先期策划,同时邀请了《XX日报》、《XX公安》、《XX电视台》、《XX电视台》等相关单位媒体记者提前介入,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08年8月11日,XX市委书记XX等领导到XX县调研时,对该局公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XX公安局近期打了几个漂亮仗,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营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警察公共关系部门民警又及时写出了《XX市委书记盛赞XX县公安工作》一稿在《人民公安报》、《XX公安报》、《XX公安报》等新闻媒体登出,反响很大。

(三)关注网络舆论,化解形象危机。该局充分认识网络舆论对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促进警民和谐的重要性,主动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及时化解警察形象危机。该局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由网监中队全体民警、指挥中心宣传民警和有关部门、派出所民警组成的兼职网评队伍,当互联网上出现将给公安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帖子时,及时以普通网友的身份进行跟贴回贴,进行正面舆论引导,降低负面影响,将形象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同时,切实抓好规范执法工作。针对在刑事、治安执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负面舆情,要求民警能在现场应对的案件、纠纷尽量当场予以实事求是的答复,告知群众具体情况,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同时,要求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做到以说服教育、化解矛盾为主,处罚为辅,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说明讲解,做到说得清、讲得明、运用法律条款准确,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减少在工作上的失误,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切实避免负面舆情的出现。

(四)抓好公安门户网建设,加强警民互动。该局‚网上公安机关‛设置了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服务模块,广大群众通过‚网上公安机关‛可在线预约申办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涉及公安户政、消防、交通、治安、出入境和网监行政许可审批业务。广大群众还可以在线举报违法犯罪线索,了解掌握警情信息,增强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防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设置了局长信箱、网上调查、热点问答、网上回复、百姓论坛等警民互动交流板块。群众可在网上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建言献策、互动交流,公安机关将在最短时间内受理并及时回复。此外,还开通网上评议系统,群众可以在网上评议公安机关窗口服务单位,接受群众监督,由此拓宽公安机关与群众交流的互动平台,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今年6月20日,该县发生一宗大货车与一辆摩托车碰撞,造成摩托车驾乘人员4人当场死亡,车辆损坏的较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后,该局在积极做好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的同时,第一时间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事实真相、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情况,避免了群众盲目猜测,稳定了家属情绪,赢得了舆论发言权。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2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熊旭 实习生潘金洁琼)今天上午,教育部(微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积极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加大改革力度,从5大方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此,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并考虑在以下5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

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县城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城内教师校长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

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

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3

我们深化地体会到,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可以为我们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并赢得人民群众的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根基是警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基本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理解的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以现代信息传播为手段,以建立互利合作的人民群众关系为重点,以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为目标的管理科学和行为艺术,是以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为依托的形象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建设不仅是活跃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新警察公众行为与警察文化的方针与实践。

一、塑造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运作的起点和前提,而警察文化对于塑造警察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警察文化决定着警察形象

狠抓五大支撑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 篇4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基层基础建设为突破口,以苦练基本功为载体,以民警绩效考核为动力,以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培植亮点,突出特色,狠抓“五大支撑”,推动公安工作正规化建设向纵深发展,05年以来,陵县公安局先后荣立省厅集体二等

功一次、刑警大队再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和一级刑警中队荣誉称号,治安大队荣获全省特级治安大队、巡警防爆大队荣获省一级大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通过验收获省特级称号、国保大队被省厅记二等功、优秀集体三次全市现场会先后五次在我县召开,推广“三基”工程建设、民警违法违纪信息预警建设等经验做法。

一、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抓政策支撑

我们始终坚持多请示、多汇报,自觉地把公安工作正规化建设置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之下,实事求是地反映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政策、经费、编制、民警职级待遇等各方面对公安机关实行倾斜,营造了公安工作正规化建设的“大氛围”、“大保障”。一是制定警力下沉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本着“做精中层,夯实基层”的原则,大刀阔斧,对局机关科室重新进行了调整组合,局机关84名工作人员先后被充实到基层一线所队,使城区派出所警力达到20人,建制镇派出所警力达到10以上,乡派出所警力达到5人以上,目前派出所警力达到全局总警力的48.5,基层一线警力达到了总警力的92。二是积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目前,我局党委主要领导同志有两名同志为副县级实职,7名同志为正科级实职,为76名同志解决副科级侦察员,占全局总人数的36。为全县14个派出所所长解决了副科级待遇,其中有9个派出所长进入[有文章需求,请到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乡镇党委政府班子任副职。三是大力提高干警文化层次,优化队伍年龄结构。近年来,我局大力提高干警的文化层次,调整中层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目前,全局干警大学文化62人,占26,大专文化115人,占53。中层科所队室主要负责同志平均年龄降低了4岁,现平均年龄为35岁,使整个公安队伍日益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基础支撑

我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对局机关和“三所三队”的基础设施建设。近期,我们投资150余万元在局机关建设了服务窗口办公楼建立和完善了健身房、荣誉室和阅览室,进行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在干警宿舍楼进行文体、休闲设施建设,确保为广大干警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一是改善基层派出所的办公条件。目前,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建设了基层派出所办公楼,全局14个派出所全部统一了外观标识,办公场所宽敞,五小工程齐全,其中有9个派出所拥有了自己的办公楼房,还有两个派出所的办公楼房正在修建中。今年,各派出所共新增车辆30辆,计算机140台,配齐了警用装备,基层派出所基本达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二是提高看守所的监押条件和档次。今年为看守所、拘留所充实了新警力,健全了领导班子,提高了办公和看押条件,现投资100余万元修建的治安拘留所办公大楼已投入使用。三是完备刑警大队的办案条件。投资160万元,新建刑警中队大楼2座,并按照省厅的统一要求,加强了文字痕迹检验、法医鉴定、现场勘照、技侦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刑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今年,县委、县政府和地方党委、政府为公安机关投资近100万元,购置了2台高级轿车、11台警用面包车和25辆警用摩托车,有力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战斗水平和装备配置。

三、以苦练基本功为载体,抓素质支撑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特殊性 篇5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部近年来提出的旨在维护和提高人民警察形象的宣传战略。笔者认为,要着手搞好警察公共关系,首先就要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特殊性。

民警不同于一般企业员工;公安机关的职能、体制与普通企业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警察职业的特点和公安机关的特性决定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必然存在特殊性。

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主体的特殊性

这里所说的主体指构成公安机关的警察队伍以及公安机关部门本身。

1、警察队伍的特殊性

(1)民警数量多。

我市现有警力3万余名,全国公安战士更在百万以上。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要建设良好的公共关系,这必然与拥有员工千百人的一般企业有所不同。其次,公安民警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在地域上分布极其广泛。哪里居住了群众,哪里就有我们民警的身影。地域的差异导致风土人情、经济条件的千差万别,也造成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极不平衡。搞公关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重视警察公关建设,而公共关系建设仅靠部分地区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第三,民警数量的众多还表现为基层民警、窗口民警比例的增大。按照公关理论,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要以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作保证,同时要缩小企业或组织产生危机的概率。相反,我国公安现在“大基层,小机关”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进行,与市民直接接触的民警比例正在增大。如此众多的基层民警,要时刻保持严明的纪律、热情的工作态度和标准化的执法服务,恐怕还没有任何公关理论或经验可以直接借鉴。

(2)队伍素质不整齐。

人员数量的庞大必然带来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就一般企业而言,员工工作任务相对单一,所要求的人员素质也是因岗位技术要求而定,人员素质相对整齐、稳定。而公安工作极其繁琐和复杂,要求不断提高的执法环境与日趋严峻的治安形式对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首先,公安工作需要强健的体魄。据统计,我国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警还需要保持较强的体魄以处置工作中突发的危险情况。年轻民警也许可以达到这样的体能要求,但中、老年民警恐怕就力不从心了。其次,一定的文化素质是不断适应公安工作的保证。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各种新法的颁布,新程序的启用,新办公手段的实施,以及治安形势的变化,民警要适应公安工作就必须不断学习、充电。《道路交通法》、《行政许可法》、《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底子;英语练兵、计算机网络练兵则对民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第三,警察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警察职业的性质、特点和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其工作往往与艰苦、紧张、委屈、困难、危险等相伴。调查表明,在所有的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来自工作、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使得警察的心理较一般企业员工的心理更需要疏导和呵护。公安工作较其它企业工作具有相对稳定性、终身性的特点,但人员的长期稳定性也导致民警队伍的老化,文化的落后,以及工作作风上的千差万别。

2、公安机关的特殊性

公关基础理论强调,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是开展公关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就公安机关而言,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指的就是高质量的执法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要提高执法、服务水平,维护和发展人民警察光辉形象,一方面必须针对队伍的特殊性全面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清公安机关在管理、职能、形象代表上与普通企业的不同之处,从而科学地开展警察公关建设活动。

(1)公安机关管理的特殊性与标志的鲜明性。公安机关在管理上与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虽然从警和其它工作都是谋生的手段,但人民警察特殊的职能决定警察在和平时期管理的半军事化性质和战争时期的军事化管理性质。由于这种特性的存在,警察队伍体现了一种雷厉风行、英姿飒爽的美,而公安文化也比任何一家企业文化更具内涵和魅力。

在这样的条件下,警察公关建设更应该发挥我们的优势。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改进我们的警衔晋升制度。警衔晋升实质是一种激励制度,先进、科学的激励制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对外界也可以是一种宣传战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警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现有的晋升制度必须改革。二是继续设计完善各警种服装、标志,用更有美感的“外衣”统一包装全国警察。三是继续提高民警文化、礼仪素质,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2)公安机关职能的特殊性。

企业的职能就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公关活动是企业追求利益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公关建设同样可以创造良好的警民关系为公安机关节约经费开支。然而,公安职能的特殊性决定警察公关建设与企业公关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首先,公安机关的职能具有法定性。公安机关的任务、执法的程序和规定是由法律决定并受到法律保护和监督的。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企业所经营的项目决定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条件,以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为指导,自主决定投资的领域,具有经营自主性。相反,公安机关由于职能的法定性,经常需要面对和处理一些易于产生公关危机的情况,比如警械、武器的使用,强制措施的应用等,也容易产生形象危机。其次,公安机关职能的履行主体具有唯一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业领域存在激烈的竞争,公关科学就是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通过企业对品牌的培养而孕育而生的。然而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领域里可以说是处于垄断地位,这对警察公关建设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第三,公安机关的职能具有公益性。正是由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这一特殊职能,公安机关倍受媒体、市民的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由于公安职能的法定性、公益性,人民警察这个职业才更加显得高尚、神圣和光荣。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期,如果不注重加强公民法制、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必然处于被动局面。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舆论倒向的重点该是从声张公民的权利转向公民的社会责任,爱国、爱党的传统教育上了。

(3)公安机关形象的特殊性。

公安机关的职能使其成为社会的焦点,形象的重要性、延伸性、长期性也决定了公安机关必须保持廉洁、公平、公正的形象。首先,公安机关形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民警察法》、《内务条令》、《局规》、“五条禁令”等一系列法律、纪律是公安机关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的写照;《人民警察礼仪》、《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语言规范》、《窗口服务规范》等正规化建设也充分表达了公安部整顿工作作风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是,公安机关的形象已成为政府形象、乃至我党形象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公安机关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政府服务的重要机构。公安机关的形象直接影响到我政府和我党的形象。因此,警察公关建设也能够起到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延伸作用;反之,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第三,企业的品牌形象是随着企业的没落而消亡的,新企业的诞生会产生新的品牌形象。而公安机关的形象长期存在,具有不可放弃性。

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客体的特殊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清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自身的特点是警察公关建设的立足点,分析群众、媒体的特点是警察公关建设的着眼点。

1、受众的最广泛化

“受众”是指公关活动指向的群体。例如生发水广告的受众就是患有秃头谢顶的人群。公安历来有一些传统活动,如爱民月、警营开放日等,有关公安的一些电视节目,如“东方110”、“法制在线”等都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活动、节目的受众几乎是所有群众。因此了解、分析当前人民群众的特点也是建设警察公共关系的必要的条件。首先,产品或服务满足了消费者某方面的需要,同样,警察成为满足群众社会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社会安全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社会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但由于平时这种需要都得到了满足,因此公民往往忽视了公安机关对此做出的努力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二是消除危机的需要。当公民人身、财产受到威胁、侵害时,警察成为维护其权利的首要选择,此时公民对警察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而一旦损失难以挽回时,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应。其次,如今少数市民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权利、义务不对等,过分强调自身权利,轻视公民基本义务。二是将对单位、政府、社会的不满、逆反转嫁到公安民警身上,用民警出气、发泄。

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公安机关现在急需找准自身的工作对象。首先应该减少非警务出警,防止将自己推向社会矛盾的最前沿。其次,政府应健全各种调解机构,将警力从调解各种纠纷中解放出来,为社会治安充分服务。最后,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将服务的宗旨具体化,受理业务详细化,使公安业务更具有程序性、操作性。

2、媒体的高关注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媒体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伙伴,但要长期与它合作,就必须对其本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典型媒体公司的运作是媒体公司通过自身信息报道所获得的一定观众数量来吸引广告,通过发布广告赚取利润。因此,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公司最终的奋斗目标就是相互争夺公众的注意力,处心积虑地提高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为达到这一目的,媒体在法律允许的限度以内,竭力发现、调动、满足着公众的口味,关于警察的报道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媒体吸引观众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警察褒贬不一的各种报道客观上都为媒体赢得了观众的注意,从而间接地为媒体带来了利益。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6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也经历着一系列的改革变化,警察做好党群关系是走向和谐发展不变的工作理念。党群关系是党与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政治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党群关系和谐与否关系着社会和谐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形象,同时也关系着党的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党群关系是党与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政治关系。在共产党员心中永远不变的原则则是,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现状及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完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个人深化意识觉醒的过程,市场的地位特殊主要体现在独立、平等,广泛的参与激发人们群众的利益追求和自我意识,党和政府决定着人们的市场行为。人们自主的选择在市场上的活动,对自己的市场行为负责。群众对党的依赖性逐渐的降低,自主性逐渐增强。这种自主权加强了人的出生平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等概念变得更加流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在党的努力下变得日益明显。同时,均衡的改革开放趋势下,体现了党和人们对执政党的依赖,这种根深蒂固的关系使得警方依照人民的意愿完善制度,规范的引导法律和政策,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环社会境,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依法提供服务。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党和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是党最根本的事业。如果你有损害人民利益行为,将会阻碍民主法治法律建设发展的进程,破坏社会环境稳定有序的发展。因此,在国际国内形势下面对时代变迁,我们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建设党和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构建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地理由。为促进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提供了保证。

二、现阶段协调党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日益凸显,使部分群众感到一种不公正感,从而使群众怀疑党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领域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诱发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导致部分社会成员道德示范,诚信缺失,对群众的观念出现偏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群的关系,降低了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任,有时还直接引发党群矛盾,严重威胁党群关系,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一)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执政党满足人们群众的公共认同和民主权利。自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进程在党的推动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于经济发展,民主在发展过程比较缓慢,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些当地警方处理句柄群众的时候产生了很多随意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果不能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就会增加公众的不满。

(二)未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开展群众工作中来

警察的工作包罗万象,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社会和谐,保护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制止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但忽略了如何切合实际的为群众办实事,怎样才能贴近群众生活等,警察的所有工作都应该是围绕群众所展开进行的,故工作重点应以建立和谐党群关系为中心。我们党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面还有不小差距。

(三)应加强具备做好党群关系的能力

新社会在不断进步,学习是党和人民群众及每个公民进步的重要途径,警察在处理党群关系的同时还需不断的学习进步,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具备处理群众关系的能力。

(四)需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处理好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怎样与群众沟通,一个良好的沟通会是建立党群关系桥梁良好的开端,警察在与群众处理关系时应注意方法,注意沟通方式,注意协调等。

三、对警察做好党群关系的措施

(一)树立良好的形象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

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形势下,警方有效地解决我们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响应群众,鼓舞群众,发动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关系。必须坚持把握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按照中央的“8八个反对”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自我批评,大力气解决领导干部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存在问题。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先行教育,以法治为为主,以监督为重点,注重预防,坚持改革创新,扎实的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以诚信取信于人。注意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开展群众工作中来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自愿的参加公共安全工作,警方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宣传的这一大难题的重要途径,是发动群众,耐心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坚实打好群众的思想基础,把握好党的地位,大力推进安全系统的开放性,使群众充分理解公众的安全性,保证人民群众顺利的开展工作。二是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用群众的语言来沟通,向群众学习,发动群众,鼓励群众,组织和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和防御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御意识,同时参与安保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

实现成果共享。必须在树立法制观念上下功夫。引导群众知法守法、以法办事。必须尽忠尽职的责任心上下功夫。做好群众工作是历史责任、是政治任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责任要落实在行动中、体现的作风里、服务在群众中,以公仆情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注意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性。我们在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艺术技巧的同时,要善于挖掘群众工作艺术。一是察言观色:用细节决定成败的方法认真观察群众情绪动态,脸色变化。二是聆听呼声:贴近群众,认真、坦诚、全面、细心、深入地聆听群众言语。三是主动引导:交流过程中要善于互动,注意把握心理和气氛,注意把握空间和时机,引导群众产生共鸣,在认同中提高认识,从而向着正确目标靠近。四是分清主次:针对不同的人和事,科学区分主次,把握群众脉搏,摸清底数,掌握主动,要因人施策,逐个化解。五是把握环境:把握时机环境,切实感染群众。六是投入感情:树立公仆意识,亲情意识。七是注意礼节礼貌:了解社情风俗,做到礼下于人。八是提前做好功课:要灵活应用民主、法制、实事求是、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组织实施等工作方式方法,必要时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注意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

(三)加强培训、切实提高警察做党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警察在与群众协调方面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群众工作能力,要想群众配合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创警民合力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有较强的工作魄力,当机立断处理问题,协调各方,找准结合点,使问题圆满地得到解决。二是要有较强的执法办案能力。比如社区民警服务业主,但是必须具备办案所需要的基本法律素质和办案技能。三是宣传服务能力,社区民警即是信息员、宣传员、战斗员。其宣传服务能力可以理解为群众的法律普及和实施,培育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条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保证。

(四)学会协调沟通、及时把握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做好群众工作,处理群众纠纷,这就是要求警察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警察首先考虑的是党群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其次是找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协调沟通有了基础。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办事公道,不能有任何偏心,如果站错位,有一方不服,反而导致矛盾更加复杂,处理问题会更加棘手。只有找准矛盾的结合点,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注意言语的修饰,这样沟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向我们党执政和领导的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来提高我们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要善于总结,科学实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7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的要求,冶山镇大力实施六大提升工程,扎实推动村级“四有一责”工作深入开展。

一、工作背景

“四有一责” 建设内容为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和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

冶山镇镇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现有23个基层党支部,拥有党员1321人、村干部76名。

集体收入方面: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不稳定,相当部分村还依赖转移支付和其他单位帮扶,集体经济收入基础仍然薄弱。201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有3个。

双强带头人方面:部分村干部双强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双强能力和双强作用发挥不强,村、社区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信息网络方面: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企业各自为阵,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民政、党建、劳动、农经、农业等部门信息还未实现互联互通,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

活动阵地方面:部分村活动中心面积较小,活动阵地布

局不太合理,功能不够齐全。

二、具体做法

1、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增加租赁性收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内联外引的方式,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项目落户生根,重点盘活集体闲臵资产。二是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基础性收入。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特色养殖、观光休闲、农家乐等,每村、社区实现茶叶种植面积100亩。三是开展资本运营,增加经营性收入。四是搞好服务,增加项目性收入。

2、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提升工程。

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一村一品”的优势主导产业,因势利导,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基地成立合作社,通过典型示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各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臵,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发现、鼓励、培育和引进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能人特别是党员在本村、社区兴办更多的农业生产、养殖基地,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合作社的效益,增加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3、大力实施村级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继续完善公推直选选人用人方式,注重从优秀现任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同志充实到村、社区干部队伍之中。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村干部培训工作,确保村级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区及区以上的集中培训。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每年组织开展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履职情况报告评议活动,接受党员、群众评议和监督,做好村干部报酬待遇、生活保障等工作。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参加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好地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4、大力实施农村信息网络覆盖提升工程。

一是进一步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进村入户,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二是整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便民服务网等资源,发挥远教站点作用。三是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的要求,建设村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5、大力实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提升工程。

一是利用现有的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议事会议,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推动基层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和依法行政。二是推进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加强设施功能整合,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完善农村卫生室、村、社区文化阅览室、规划和建设,加快村、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形成责任单元格,健全管理制度。

三、主要成效

一是村集体收入快速增长。目前,全镇12个村(社区)都形成了以每村100亩“绿色银行”(茶叶)为基础,以每村5000m标房为支撑,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增收格局。预计今年全镇12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将首次全面超过50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突破14000元,村级不良债务每年下降10%以上。

二是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镇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土地合作社20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1家、农民资金合作社1家,逐步形成了以合作社为纽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资增值”的富民强村之路。

三是信息网络先进适用。目前,全镇各村、社区已实现宽带、有线电视全覆盖,信息网络通达。

四是村、社区干部群众拥护。广大干部通过培训素质进一步提升,在群众中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提升。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8

总部各部门、各分部,公司各单位:

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根据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在2011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2年将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电网的功能定位、科技水平等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网进入以特高压为标志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新阶段,对提高大电网驾驭能力,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按照行政管理区划、适应电力就地平衡发展方式而形成的,已难以适应电网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电网的科学发展。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公司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构建新型电网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实践;是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迫切需要。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推进公司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公司管理层级多、链条长,导致核心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自转”现象突出,执行力层层衰减。公司通过深化依法从严治企,大力推行“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加快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公司科学发展的组织架构和新型管理模式,破除制约“两个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已成为当务之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整合优化公司业务管理体系,加强核心资源管控,实现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破解公司发展难题,推动公司向现代企业转型,打造具有一流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求。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了跨越发展。面向未来,公司确定了“两个一流”的愿景。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两个转变”,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江苏、重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核心业务管控能力明显增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企业效率效益、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队伍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效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客户的高度评价,得到干部员工的积极拥护。试点工作证明了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正确性,验证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表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电网和企业发展规律,必将对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电力发展客观规律,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变革组

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建立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实施电网运行核心业务集约运作,实现公司运营重要指标实时监测,加快建成适应“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深化“三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以“三定”、“三考”为抓手,以深入推进“六统一”为主线,强化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计划管理,规范各单位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岗,建立以量化考核为重点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以“六统一、五集中、三加强、三保障”为主线,以全业务链过程管控为抓手,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集中核算,加强资金、资本集中运作,持续增强财务价值引领、资源配置、决策支持和风险防控能力。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着力推进“三个机制”建设,提升“四种能力”,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公司系统所有采购活动的一级管控,构建科学的仓储配送体系,加强物资质量闭环管控,深化供应链全流程管理,强化物资供应保障。

构建“五大”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大规划体系建设,实施全公司规划、计划集中管理和统一编制,建立包含各专业、贯穿各层级、覆盖各电压等级的统一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大建设体系建设,统一电网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强化建设关键环节管控,加强公司所属设计、施工、监理队伍专业管理。全面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建立各级输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调度控制体系,实行国调、分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全面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统筹公司技术、装备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强化生产环节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建立按电压等级运维检修输变电设备的生产体系。全面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实施95598客户服务、计量检定配送等业务省级集约,建立24小时面向客户的营销服务运行系统,统一协调组织实施涉及客户的相关业务。

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的建设任务是,在总部(分部)、省、地(市)、县公司层面建设电力调控中心。在总部和省公司层面建设运营监测(控)中心,在线监测人财物、计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经营活动,跟踪主要指标情况,分析研判公司经营管理状况。通过“两个中心”建设,集约管控电网和公司运行状况,实时分析判断电网和公司运行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进一步强化总部战略决策、资源配置、管理调控、电网调控等核心作用,持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安排是,从2012年开始,在公司系统进一步深化“三集”管理,全面推进“五大”建设,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用2~3年时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各省公司要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优化各项业务的管理运作模式,持续深化和完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江苏、重庆公司要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行广泛探索。

三、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公司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做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上来,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促进改革。

2.加强组织领导。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统筹公司系统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部各部门要强化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机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做到真学、真懂、真抓、真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力推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精心安排部署。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司方案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有创新、不走样。要严格履行总部审批、本单位职代会审议通过的工作程序,及时完成实施方案研究报批工作。要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地开展。要针对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持续改进,不断优化。

4.坚持以人为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涉及机构和岗位调整变化。各部门、各单位要以人为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干部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5.确保安全稳定。安全稳定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是检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效的关键。各部门、各单位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电网安全、队伍稳定和优质服务作为“硬约束”,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改革平稳、电网安全、企业和谐。

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公司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部署,是“十二五”时期公司的重要任务。全体员工要在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9

前不久,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县级公安局长专题培训班上指出: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做好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如何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鉴此,笔者就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构建新型工作机制、公安宣传、文化建设的关系作一浅略探索。

一、规范警务行为,开展全警公关,着力构建新型工作机制,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警民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深入和开展,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工作更需要人民群众的融入和密切配合。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规范公安执法行为,打造“阳光警务”。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谐。民警在执法中的工作方法、尺度把握、言语态度等方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警民关系,甚至造成对立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因此,XX警方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打牢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通过狠抓养成教育,统一内务设置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加大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力度;以“三考”、“百十一”练兵和“法律一口清”活动为“软”抓手,通过动真格、硬碰硬的检查考核,最大限度地提升民警执法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受案、网上审批、网上监督,使民警个体执法行为与信息平台挂钩,杜绝暗箱操作;通过“民警违法违纪信息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同时,以制定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重点,在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办案公开制、责任追究制和执法回访制。2007年以来,市局还聘任60名特邀监督员,定期走访,汇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并适时组织特邀监督员到基层公安机关调研指导、明查暗访、参与现场接访、案件调处,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工作。由此,提升了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增强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二)开展全警公关活动,提升公安形象。公众对公安机关做出总体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来认识和评价每一名民警。同样,公众也透过每一名民警来评价整个警队形象。因此,全体公安民警都是公共关系建设及和谐警民关系创建的主体,都应主动树立“公关”的意识,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形成全警参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新局面。自去年以来,XX市公安局在开展“服务保障民生,密切警民关系,提升公安形象”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均把民警大走访作为规定动作,把走访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变成广大民警的自觉行为,使走访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全市广大民警深入到辖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学校、工地、村庄、田间地头,走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了误解和隔阂;通过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宣传防范知识,收集案件线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仅今年以来,就走访企事业单位 1080个,群众 4350名,帮扶困难群众 160人,征求意见建议 520条,调处矛盾纠纷 280余起,实现了民警与公众的真情互动。

(三)探索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教育成果转化。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更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根基。可以说,没有成功的队伍内部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人民公安这支具有忠诚信念、过硬作风和坚强战斗力的队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就失去根基而成为无源之水。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XX公安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了警力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严格教育培训,规范表彰奖励,提高了素质,弘扬了正气;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来激发队伍活力和效能,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特别是2007年以来,XX市公安局自主研发了“综合考评管理系统”建设,体系简洁清晰,平台方便实用,实现了对市县(区)公安整体工作和民警个体工作绩效考核的网络化、程序化、标准化、动态化、公开化,有效地激发了公安队伍的活力,提升了整个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水平。

二、转变宣传理念,展示正面形象,多渠道优化促进警民和谐的外部环境,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公共关系建设相对于灌输式的单向宣传,更注重与受众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具有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可以说,警察公共关系是当前公安宣传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和成熟形态。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警察公共关系理念,推动公安宣传向警察公共关系的转型,实现警方信息传播效益的最大化,增强人民群众对警方的理解和信任,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一)发挥公安宣传阵地的作用,树立民警的正面形象。公安宣传阵地是展示公安队伍建设和警察良好风貌的窗口。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警务改革的现状看,公安机关必须要积极构建自己的宣传阵地,不仅要确保在媒体上有字有声有影,而且要做大做强,正面引导社会舆论,淡化和消除负面舆论。同时,在宣传手段上要有所升华,改变往日“高大全”宣传模式,运用讲述普通警察的日常故事、酸甜苦辣,树立尽职尽责的、有亲和力的和谐民警形象,从而起到对外部公众的感召和内部警察的鼓舞,展示公安民警的精神世界和整体形象。自2008年以来,XX市公安局投入建设资金20余万元,相继开办了市级报、刊、台、站四大宣传平台,迄今已刊播各类稿件9000余篇件,被上级、社会媒体采用或转载正面宣传稿件1000余篇件,相继宣传推出了以一等功臣孙建勇为代表的一批XX公安先模人物和事迹,在起到显著的正面宣传效果的同时,也在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之间架起密切联系沟通的桥梁。

(二)借势媒体,建立互利、双赢的警媒关系。媒体既是警方与外界沟通联系的桥梁,又作为警察公共关系对象的组织客体而独立存在。因此,警方与媒体的关系就成为现代警察公共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现代媒体在实现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方面有其社会进步的客观背景。在此大环境下,公安机关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媒体,加强彼此联系沟通,建立合作、互赢的警媒关系,树立警察的正面形象,引导公众对警方工作的理解和认同,营造一种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自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党委确定了定期走访新闻媒体制度,争取理解和支持。规定:市局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与高等级主流新闻媒体汇报交流一次工作,市局党委成员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市级主流媒体记者座谈会,县级公安机关每月至少召集一次新闻媒体记者座谈会。同时,XX警方坚持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媒体通报公安阶段性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树立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增进了社会各界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三)强化舆论引导,积极预防和化解舆论危机。公安机关作为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执法主体,其行为必然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现代媒体大多数已经走上市场化运作之路,传统的“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越来越少,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可能以公安机关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当个别民警出现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影响警民关系的问题时,要直面现实、正视问题,以客观的、诚恳的态度,快讲话、讲真话;同时注意把握好分寸、尺度,最大限度压缩恶意炒作空间,最大限度消除公众疑虑和猜测,始终把握舆论主动权,树立诚实、可信的公众形象。自去年以来,市公安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对外宣传和涉外突发事(案)件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危机事件舆论应急引导预案》,对工作原则、处置分类、任务分工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强应对危机事件技巧能力培训。制度施行以来,有效杜绝和防止了负面报道的发生。同时,在主流新闻媒体确定若干名公安舆情联络员,主要负责收集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涉警舆情信息,公安宣传部门不定期通报媒体报道动向和宣传主题,随时掌握负面新闻信息,争取提前介入、防患未然。

(四)组织专题活动,实现公关良性互动。警察公共关系的开展,离不开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近几年来,XX警方多次开展阅警式、警用装备展示、警察开放日、爱民月、警企共建、警民恳谈会、特邀监督员联席会等灵活多样的专题公关活动,让群众走进警营,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设立局长接待日和局长下访制度,疏导群众的怨气、了解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难题;并利用XX警务网局长信箱、在线咨询等栏目,为群众说话、说事、投诉提供更加方便的网络平台渠道,进一步融洽了警民关系。仅去年以来,警务网局长信箱和在线咨询栏目就处理群众来信1800余件,救助群众 10余人次,受到感谢信、锦旗10余封(面)。

三、重视文化塑造,整合品牌资源,用特色鲜明的警察文化构筑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障。

警察文化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承传和精神,一种活力和风貌,是警察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也是历史精神与时代思想的融合。通过信念、价值和养成,增强警察成员对自身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潜移默化进行着行为优化和形象优化,从而直接影响着警察群体公共关系的展开。因此,文化展示成为继媒体传播之后又一重要的公众传播手段。重视警察文化建设,将为警察公共关系的成功运作提供强大润滑效益和精神动力。

(一)加快视觉标识系统和品牌建设,带动整个队伍素质和形象的提升。以鲜明的警察标示或形象代言完善物质环境与文化用品设计,以物示意,广泛用于各级公安机关的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和社区、警务公开栏、警民联系卡等方面,以树立热情、亲切、和蔼的警察形象,推进形象塑造,融洽警民关系。市公安局于2006年开展了“金盾有情、服务为本”的品牌创建活动,并以“知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基本要求,深入开展民警礼仪教育,制发了《XX市公安局民警礼仪规范》,成立了XX市公安局警务礼仪队,并通过“警务礼仪队”这张对外交往的“名片”,充分展示公安机关的礼仪水准和人民警察精神风貌,收到积极效果。

(二)提升公安机关文化品位,增强民警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以“三室、一院、一廊”为载体,加强所队文化建设,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着手建设警官俱乐部、警察文化活动中心、警察博物馆等硬环境。并通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书法美术摄影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将警察文化建设有机融入公安工作大局。从XX的实践看,每逢重大节日或专题纪念活动,从市公安局机关到各县(市、区)公安局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演讲比赛异彩纷呈。民警们在这些活动中放松身心,施展才艺。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市公安局每年为全市公安民警奉献一台精美的新年文化大餐,晚会均以民警自编自演自创的节目为主,深入挖掘了全市公安民警优秀感人的先进事迹,艺术地再现公安民警火热的战斗生活,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的广泛好评。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篇10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工作一项永恒的主题。“公安”姓“公”,“公”字涵义深远,从多角度确定了公安工作的方向、性质、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表明了公安工作的“公共性”。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扩大,经验教训也不断增多,逐渐成为公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意义凸显,任重道远。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必然反映和折射到社会领域,社会矛盾的敏感性、关联性、突发性增强,“燃点”降低、“触点”增多。公安机关作为“窗口”部门,接触面广人多,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眼里。同时,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彻底改变了公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舆情环境,给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和挑战。公安部党委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列为“三项建设”的战略部署之一,正是基于对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现状的深刻认识。

我省处于XX前沿,毗邻XX,地理位置特殊,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敏感性、复杂性尤甚。如何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摆在我省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常新的大课题。我认为,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要树立“四种意识”,做到“四个坚持”:一是树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基层基础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坚持把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公安工作中去,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树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提升公安队伍形象重要一环的意识,不断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树立广东公安队伍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三是树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效途径的意识,加强执法为民宣传,大力推进“服务措施一网办”,努力促进警民和谐;四是树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机关应对当前复杂舆论环境必

备能力的意识,努力占领舆论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的水平。

《警察公共关系实务》是广东省公安厅和广东警官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省近年来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实践编撰的理论性、操作性很强的书籍,书中对如何制定本区域警察形象战略和公关工作计划、如何在日常警务工作中挖掘公安宣传亮点、如何应对新闻媒体采访及处理涉警危机、如何利用警察公共关系推进专业警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解析指引,可作为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参考课材。

上一篇:文昌阁简介下一篇:楚州区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