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三

2024-05-16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三(精选10篇)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三 篇1

一、个案分析 基本情况

卢四玉,女,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她的性格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做或不能完成。母亲经常与她交流沟通,可还是没有改变。家长说:“我们没有办法教育她。”

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我觉得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才能促进她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首先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然后抓住她的闪光点,一有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另外我还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使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校联系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她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卢四玉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她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她的家长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对卢四玉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卢四玉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卢四玉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小组长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卢四玉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卢四玉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卢四玉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有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她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三 篇2

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 谈恋爱早已是个普遍的现象, 紧随谈恋爱而来的就是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失恋。恋爱是美好的, 失恋却是异常痛苦。大学生作为一个情绪体验非常强但又缺乏人生经验的特殊群体, 由于婚恋心理尚未成熟, 在接受从恋爱到失恋这一转变时, 往往是不知所措的, 不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感情创伤。很多大学生在失恋后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无心学习, 对生活和学习都报以消极态度, 轻者荒废学业, 重者则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至于因失恋而跳楼、自杀、捅伤他人等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下面根据来访者的真实经历进行分析探讨。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李某, 男, 20岁, 汉族, 独生子女, 某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身高178cm, 体态端正, 长相帅气, 无重大疾病史。父母长年经商,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 个人成长史

父母长年在外经商, 李某自幼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平时性格外向, 喜欢与人交流。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李某从小喜欢电影, 高三时学习广播电视编导, 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大一刚入学时, 因文化课和专业课均为突出, 受到老师重视, 并且被同学们选为班长。进入大学学习以后, 李某依然刻苦学习, 并且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在大二上学期时, 与同班一女生坠入爱河, 两人成绩优异感情很好, 成为大家眼中的模范情侣。

1.3 精神状态

神智清楚, 意识状态清晰, 凝视无神, 注意力涣散易淡漠, 无妄想强迫观念, 无定向力障碍, 自知力良好。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

认知失调, 自尊心受到严厉打击;情绪情感偏差, 内心痛苦, 思想颓废, 情绪极度悲伤。逃避现实, 自我放纵, 不想与人交流。

2.2 个人陈述

两个星期前, 女友向我提出分手, 理由是我们在一起不合适, 她觉得我给她的压力太大了。我没有同意分手, 因为我不想放弃这段恋爱, 我说我们都先冷静下来想一想。第三天, 我还在寝室玩电脑的时候, 室友回来告诉我, 说我女友跟另外一名男生走在一起非常亲密, 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立马打电话给她, 可是她死活不接我电话。晚上我又在她寝室门口等她, 直到十点多, 才看见一男生手牵手送她回寝室, 我走上去想找她问明白, 她说我们已经分手了, 我们不可能在一起了。我们一直都好好的,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跟我分手。由于各种原因, 我和她分手的事情立马就被班级同学甚至其他班的同学知道了, 他们都说她脚踩两只船最后把我甩了, 我不相信, 可是事实似乎就是这样。我不敢出门去上课, 我害怕听到他们的议论, 也不敢和别人说话, 我已经一个星期没去上课了, 整天躲在寝室里抽烟, 吃饭也没有食欲, 晚上也睡不好觉。我不再相信爱情, 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尝试任何恋爱了。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 但我知道那是错误的, 我想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 评估与诊断

3.1 咨询师观察

观察发现, 该同学面容憔悴, 穿着随便, 注意力不集中, 谈话时心不在焉, 东张西望, 说话总是低着头, 声音嘶哑 (可能与近期大量抽烟有关) , 但从言语中不难发现希望获得帮助走出困境。

3.2 评估与诊断

SCL-90测验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饮食睡眠指数都存在异常偏高。韦氏智力量表示来访者智力正常。

从分析临床资料, 对求助者所表现出的持续性的异常行为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从诊断标准中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排除标准来看, 排除来访者患有心理障碍的可能, 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定性为一般心理问题。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为:

(1) 持续性的焦虑抑郁情绪;

(2) 饮食和睡眠不良;

(3) 产生错误观念;

(4) 害怕听到同学们议论自己的恋情, 从而不愿与人交流。

4 咨询目标的确立

4.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 改善抑郁和焦虑情绪;

(2) 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

(3) 改善人际交往情况;

(4) 该变其错误的认知信念, 如“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以后再也不会谈恋爱了”等不合理的信念。

4.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1) 帮助来访者建立正确的婚恋观, 通过依靠来访者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在恋爱方面的问题;

(2) 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特别是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

(3) 帮助来访者增进个人身心健康, 促进日后的个人发展。

5 咨询方案的确定

主要咨询方法与使用原理: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支持心理疗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失恋引起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睡眠饮食不良。一方面, 来访者对于失恋这件事不能理解, 陷入困境。另一方面, 来访者觉得失恋这件事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并且对于同学们的议论产生焦虑情绪, 以致生理上表现为饮食和睡眠的不良。资料显示, 来访者之前并没有恋爱经历, 缺乏恋爱经验。初次爱情的失败给来访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才会产生“我不再相信爱情, 以后也不会再尝试任何恋爱了”这样的错误观念。另外, 来访者虽然家境富裕, 但是父母长年在外经商, 自幼便跟随奶奶一起生活, 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虽然来访者性格外向自理能力较强, 但毕竟第一次离家在外生活, 遇到重大挫折时得不到家人的关心支持难免会导致心理状态的失衡。

综合以上原因,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在其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以及大学环境的多种因素下形成的。来访者的情绪偏差、不良行为以及生理问题, 都反映出来访者个体认知能力的偏差或欠缺。所以应当采用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帮助其摆脱目前困境, 在恢复阶段应该采用心理支持疗法, 让同学和老师主动去关心来访者, 帮助其重新建立信心, 重新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

6 咨询过程

6.1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建立初步信任, 确定解决问题;

(2) 分析材料, 理解信息, 引导来访者领悟;

(3) 评估咨询效果, 探讨后期分离。

6.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14年4月12号

目的: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初步建立合作信任的咨访关系, 共同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进行正常的咨询登记, 友好问候, 了解来访者基本问题;说明在心理咨询全过程中需要咨访双方共同遵守的有关事项及规定;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测验;了解来访者个人成长史以及恋爱史;了解来访者的求助动机;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步建立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访关系。

布置家庭作业:走出寝室去教室上课, 并且和同学尝试交流。

第二次:2014年4月26号

目的:加强咨访关系, 找出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对对其进行纠正;鼓励来访者与人交流, 了解别人的想法, 消除不敢听到他人议论不敢出门的恐惧。

方法:行为认知疗法

过程:对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 帮助来访者更正错误信念, 重新建立认知模式。指出问题的根源, 在来访者认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问引导来访者领悟。

布置家庭作业:分析自己恋爱失败的原因以及这两次心理咨询的心得

第三次:2014年5月10号

目的:帮助来访者缓解持续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来访者在饮食和睡眠方面的问题。

过程:引导来访者反思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鼓励来访者与自己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交往, 帮助来访者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 特别是与异性的交往。

布置家庭作业:调节生物钟, 规律生活。尝试与身边的异性进行交往。

第四次:2014年5月30号

目的: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咨询效果进行巩固, 以及结束和分离。

过程:来访者自己评估、咨询师评估以及老师同学评估;指出来访者需要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自我信心, 学会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

7 咨询效果评估

7.1 求助者自己评估

我现在每天都会正常去上课, 也不害怕和身边的人说话了, 虽然我的这次恋爱是失败的, 但我会总结经验, 提升自己的。

7.2 咨询师评估

两个月后, 进行回访,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 与人交流状态良好, 和同学们相处融洽。

7.3 老师同学评估

李某现在成绩非常稳定, 表现很好, 与老师同学关系都很好, 比以前也更为自信乐观了, 我们都非常高兴他有这样的表现。

摘要:以一位大二男生因失恋引发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搜集整理并详细分析来访者的相关材料, 运用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及其程度做出客观评估。运用行为认知疗法开展咨询, 帮助来访者摆脱困境, 改正不合理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失恋问题,心理咨询,行为认知疗法

参考文献

[1]肖友琴.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及其与爱情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2]孙焱, 朱薇薇.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31-33.

[3]张雪梅.大学生失恋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6) :71-74.

[4]郑荣, 吕慧英, 陈玉娟.大学生失恋研究述评[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1 (9) :231-234.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三 篇3

王旭东,男,汉族,15岁,未婚,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求助者主诉】

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认为考上一类高中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班级的一次测验,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当天晚上没去上晚自习,无聊的时候翻看同学放在床头上的一本武侠小说,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对小说着了迷,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一个月前学校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老师找我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连二类也考不上。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我,同学们也有议论。我想 “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一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个人成长背景】

王旭东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某公司员工,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王旭东要求很严,希望王旭东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重点高中,将来到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

【咨询师一般印象】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带愁容,述说时眉头紧锁,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

【分析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心理测验

1SAS:标准分60,焦虑症状明显;

2SDS:标准分55,有轻度抑郁;

3EPQ:N65、E30、P40、L40,该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

(三)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王旭东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映强烈,反映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王旭东的心理问题病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表现为漂浮式的,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半年以上。而王旭东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思维逻辑,没有泛化和回避,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王旭东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但是因现实刺激引起,是伴随的,而不是主要症状,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看小说的经历,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求助者分析两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分析中考对人生的意义;

(2)改善求助者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的精神状态;

(3)帮助求助者减少失眠、头疼的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

【咨询方案】

(一)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二)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三)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30元/次。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

第二阶段分三次咨询,首先是第一次咨询是合理情绪疗法的诊断阶段和领悟阶段。在与王旭东交流的过程中找出王旭东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头疼、入睡困难,对考试过分担心的想法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两次失败的考试、家长、老师的批评,进而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连续两次考不好,中考肯定考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我必须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否则会被别人瞧不起……并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然后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咨询师:现在我们具体谈谈你对目前的成绩及中考的认识。

求助者:目前我的成绩真是糟糕透了!这两次考试考这么差,中考时情绪一紧张,肯定考得更糟。那样的话我的人生就完了,谁还会看得起我呀!

咨询师:你是说这两次考试就决定了你的中考成绩,你以前的成绩对中考不起作用?

求助者:也不是。以前的成绩说明我基础打得比较好,但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再说我荒废的时间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咨询师:你认为与以前的考试相比,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你能谈谈这两次考试与其它考试有什么区别吗?

求助者:这个问题我以前真没想过,好象没太大区别,只是两次考试训练……难道是因为我这两次考试失利了才觉得它重要?因为我以前从没在考试中失败过,这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咨询师:按照这种思维,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保证每次考试都成功,不能有一次考试失误。一位成功人士,必须从起点开始就是成功的,不能有一次失败,否则他就不可能成功。事实是这样吗?

求助者:这……好像不是,成功背后会有很多挫折。一两次挫折并不决定成功与否,战胜挫折的人才会成功。所以这两次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中考失败,对吗?

咨询师:你的悟性很高,事实就是这样。正因为你有这种必须的绝对化要求,,所以你才会焦虑、烦躁,出现现在的状况,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求助者:我明白了。但是荒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必定会影响我的中考成绩。一想到我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我就难过得要死。

咨询师: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将考上理想的高中作为自己追求。现在感觉没有把握,所以很难过,这一点我能理解。初三学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每年中考也有很多人考不上理想高中,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求助者:……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有人选择复读,有人考不上学选择打工、学技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周围的人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们。也就是说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依然有很多出路,我以前怎么没想过呢?

咨询师:你说得很好,已理清了自己。的确,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不会糟糕到要死的地步。每个人的面前都有很多机遇,成功不是只用中考来衡量的。

求助者:听了你的分析,我心里亮堂多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

本次咨询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中考目标。

最后一次咨询时,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中考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

【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认为躯体症状已基本消失,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已经能坦然的学习生活,走出了考试焦虑的阴影。通过王旭东的父母和朋友也了解到,王旭东较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篇4

案例1::教室;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给暖气放气,老师说教室里现在也不冷,你给暖气放气声音挺大的,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嘘嘘嘘”学生嘴里发出厌烦的声音用手向老师挥了挥说“上课吧”。案例2地点:教室
;事件:大多数学生正在安静的上晚自习教室后面有三个学生在后面吃瓜籽学生,值班老师说了三次,仍有一个学生还在吃,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他:“老师说了三次你怎么还吃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学生说:“我吃完了就不吃了,”案例3地点:校内事件:有一个学生知识渊博,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有的学生无责任心。班上有几个学生,每天都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从常规管理上的迟到早退旷课,到抽烟打架,到上课就睡觉或者看些卡通书,考试也不当回事,甚至于题都懒的答。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撇开其他因素不看,不难发现,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是“不为”而非“不能”。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归结产生这种无责任心“不为”心理行为的根源,则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或因为家长的溺爱放纵,或由于经受了挫折打击,或由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有畏难心理。有一个学生字写得较差,我让她多练练,她却说:“我我这个字,练不好啦。”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背不下书……这些都是畏难心理在作怪。

(三)、青春期心理危机。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发生于14-18岁左右的青少年中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脾气暴躁,不合群,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脾气暴躁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批评时大声顶撞,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2.逆反心理:老师或书本上认为对的观点他们一定要说错,一次我向他们推荐一本高考状元谈高考的书,里面介绍了不少各科的学习方法,当时学生就说,那些方法不行不适应我们。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早恋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高一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高

一、高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案例一,一个高一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案例二赵x,男,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案例三,王XX,某中学高一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案例四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案例五,杜X,男,某校高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分析以上五个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如案例一中的王X便属此类。从她的生日聚会以后,她常常陶醉在一种甜密的感情里,觉得自己被别人所爱。这种感觉让她整天处于兴奋状态,而且特别渴望听到文艺委亲口说出“喜欢你,爱你”之类的表白,但文艺委并不在意,或者是有所察觉,为了不忍心伤害同学,总是不接王X的话茬。于是王X便处在一种迷惑不解、又惊又喜的单恋中。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具有浪漫的幻想和情怀。这是少男少女们特有的心理。他们喜欢做出各种猜想,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好奇型。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都会觉得和异性在一块特别愉快、舒服。特别愿意和异性接触。这是一种性的体验,也是初恋的一种表现。但在这一时期,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彼此最真挚的倾慕,最深厚的感情,最热烈的追求,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异性相吸,相互好感而已。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好奇,也产生朦胧的需求和爱恋。于是急于尝试和证实这种新鲜的感觉,这正是出于相互交往又互相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一时期,他们的恋爱对象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就象案例二中的赵X,在一段时间里与班上的一位女生形影不离,谈笑风生,一块逛公园、看电影……不久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干什么都没了兴致。

3、被诱惑型,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必然带来性意识的萌发,他们愿意接近异性,希望得到异性的关心和爱恋,但他们毕竟年幼、单纯,生活经验少。有的中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可能无法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所谓“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特别是一些未谙世事的女孩子,她们依赖性强,渴望得到温暖和爱护。一些不怀好意的成年男性正是抓住女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诱骗,他们先给女孩足够的关怀与体贴,又以必然高于中学生的智力和成熟给女孩以帮助和指点。于是女孩子往往会对其充满感激。身体上的成熟和好奇心理使她们的自控能力减弱,因此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案例三中的王XX便属此类。

4、仰慕型。这种类型的中学生仰慕的对象往往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其原因是:第一,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渴求知识,敬佩那些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老师,特别是年轻、活泼的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又具有明显的展示性,他们因为拥有知识而睿知和有力,他们因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而显得可亲可敬。这种展示性使他们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佩服和喜爱。第二,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对异性有一种渴求和思慕。其实,在他们周围有许多男孩和女孩可以成为他们探求、交往的对象。但由于他们处于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男孩尚缺乏男性魅力和风度,女孩尚缺乏女性完美的风采。因此,一些男生便将漂亮、活泼的年轻女教师作理想女性的化身,一些女生则将成熟、潇洒的青年男教师作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5、模仿型。中学生模仿性较强,评价能力、分析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上的一些有关爱情的情节和镜头。也常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和举止。案例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以上的案例和中学生早恋的类型中,我们还可归纳出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征:

1、朦胧性。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产生深沉执着的情爱,也很少有自觉的一对一的,以建立家庭为目标的道德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有的是把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是由于偶尔的好感,也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等等。

2、感染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脖的性质,有的班级谁也不谈恋爱,但在另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在谈,很快就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感染其他同学。甚至有些同学会为自己还没有恋爱而自卑。

3、单纯性。中学生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往往说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因此,中学生的感情是幼稚和纯洁的。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要走出早恋的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篇5

案例介绍

高某,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官端正,样貌长得很可爱,性格外向,对人有礼貌,与同学相处好,热心帮忙他人,口头表达潜力强,头脑聪明,理解潜力强,但是做事有冷热病,开始热情,但总做不到底,好动,思想容易开小差,自我控制力差,写字马虎,动作拖拉,爱好看电视,足球和动画片。

案例分析

该男生学习、思想容易开小差,做事缺乏恒心,依靠思想比较重,该生是个独生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父亲是个公务员,母亲是个教师,外婆退休在家帮做家务,爷爷、奶奶、姑姑等大人们对他很宠爱,要求很高,除了上学学习外,晚上、周末在家还把他关在房里做作业、看书,要不然就去参加社会上办的各种学习班学习,因为在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学习时间占了多数,而且父母工作又忙,往往很多时候让他一个人独自关门学习,事后检查,当读到二年级时,就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做作业磨磨蹭蹭,效果差,最大特点是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边做作业边东张西望。窗外,或什么地方稍有些声音或动静,他就会感兴趣。别人说话,他爱插嘴,学习总是丢三拖四的,成绩不大好,作业书写马虎。

辅导方法

1、引导将注意力集中在任何活动中最重要的事情上,经常有意地给他创设情景,在该生每一天放学晚上回到家,利用还未吃晚饭前的时间,针对他爱看6∶30分动画片的表现,让他先学习10分钟课本知识,读书、写作业、复习、预习等都可,完成了就能够看电视,或做自己喜欢的活动,过了一段时间,又逐步把学习时间延长至15分钟、20分钟,再给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地养成了。

2、引导注意力的持续,由始至终,利用个人的意志和力量控制注意力,不断地强化自己要做的事。比如听课,要总是用“这堂课资料很重要,要注意听”或“这次回答问题我必须要十分出色,声音响亮”,并用心主动多发言,多争取回答好老师的问题,控制并激发自己,这样成功的期望是最大的。

3、引导排除失败心理,人活动时,往往总是要担心输赢,其实不要担心后果,只是一心一意地把要做的事进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当一个人到达这种境界时,往往效果最佳。这就是说,要引导该生相信自己,不要怀疑自我的潜力,自我怀疑几乎总是把怀疑转成现实,如考试时,老怕出错,结果还是出错,只有制止一味自我怀疑,担心和乱发言,排除缺乏自信的心理,相信自我潜能的巨大,便会提高一切活动质量,集中注意力。

4、进行抗干扰的锻炼。在自我控制力和集中注意力到达必须好转程度时,要到达不断巩固与提高的目的,有意设计一些干扰对他进行测试。如在他学习时放些音乐、电视、谈话、玩耍等。

辅导效果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三 篇6

摘要:本校初中男学生靳某,语文课堂在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我作为班主任经过收集靳某的基本资料,与靳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治疗目标,我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

靳某,男,16岁,汉族,八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亲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家庭美好和睦。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六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喜爱。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二、个案主体描述。

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语文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语文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语文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此后只要提起与上语文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语文课,则一切如常。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我帮助他克服对上语文课的厌烦心理。

班主任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语文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靳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语文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语文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根据心理测试和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下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观察以及了解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重症精神病。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被老师批评后引发的情绪不良(抑郁倾向)。

2、学习适应力不良。

3、回避态度。

三、原因分析

求助者16岁,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最好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经历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语文课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四、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不良情绪,消除求助者对语文课的厌烦,增强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咨询方案的定制: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系统脱敏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语文课,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个性成长问题。另外,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五、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1)分析问题 第三次咨询

目的:①加深咨询关系。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朱某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厌学的原因。布置家庭作业:

① 再现事件,找出语文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②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2)治疗的实施 第四次咨询: 目的:

①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② 学会放松。③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

反馈咨询作业:靳某说当听到要当众提问时,就立刻想到“答不好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多没面子呀”。越想越觉得烦躁不安,浑身紧张起来,越想“千万别紧张”就越紧张。靳某说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5遍后感觉挺好的。

认知重建:帮靳某识别造成害怕上学的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求助者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如 “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回答好问题,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我的”等。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布置家庭作业:

① 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

② 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第五次咨询: 目的:

① 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② 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 找出求助者上学过程中感觉厌烦的环节,按各环节的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根据与朱靳某交谈,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上学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上学的路上50、学校门口60、教室门口70、坐到座位上80、跟同学讲话90、上语文课老师提问10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六至十次咨询:系统脱敏治疗 分为两个过程: ① 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求助者对上学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建立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5至6次的脱敏治疗,求助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②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靳某的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上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走到学校门口;进入学校;走到教学楼前;走到自己的教室门前;进入教室。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靳某出现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十一次咨询,重测SCL-90,(16PF)《EPQ少年版》并与咨询前对照。测验结果看,得分已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求助者的情绪已得到缓解。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自己的成长。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上语文课时不再感到害怕了,能够像以前一样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爸爸妈妈的评价:能够积极主动去上学,不再逃课了。

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篇7

关键词: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应对策略

一、案例描述

我自己班的小涛是一名遇事有主见而且很坚持自己的想法的男同学, 脾气有些暴躁 (从侧面了解) , 语言跳跃性很强, 同学关系不错, 很能把大家逗乐了, 总之是那种很特别的人, 特别到你想要揍他。比如:在开学初, 刚来到这个班, 他已经是大名鼎鼎了, 因为他留着长头发, 爱嚼口香糖, 还和原来的班主任吵架, 和女生谈恋爱, 甚至为这个女生和别人大大出手, 下星期学校要检查仪容仪表, 他拒绝理发, 并且振振有辞, 说的其他男生都不想理发, 结果就变成大家看老师如何对待他, 然后再决定理发, 很有趣的现象, 看起来也挺麻烦, 最后仪容仪表检查我们班扣分较多, 显然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德育处也要求给小涛严重警告处分, 以免其他的同学效仿

二、应对策略

我请求德育处给我一段时间处理, 先不要下处分, 我不想和小涛成为敌对状态, 那样事情以后会更难解决。德育处同意了我的要求

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 拉近距离

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 当学生出现不和谐的情况我应该出面帮助解决, 当仪容仪表检查结果出来后, 在班会课让班干部念了一下, 发现很多不理头发的男生不好意思看我, 而小涛也不象以前那样的活跃和开玩笑, 我没有就这个场面去批评和教育, 我觉这样会让他们认为是因为班级扣分而批评他们, 我们没有就这个事情展开, 而是说其他的事情, 看着同学们尤其小涛有些疑惑的表情, 我想我的第一步达到了。

之后的有一天, 有个课任老师告诉我小涛帮她和另一个老师打了两桶纯净水, 还主动问问题, 不起眼的小事, 在他身上就值得注意了, 在那周的班会上我并没有直接的表扬他, 而是讲了中国男足的前任教练米卢, 男生都很感兴趣, 大家积极告诉我中国男足如何不好, 哈, 但我说的是米卢带的帽子有一行字,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 大家都要摇头, 那句话是:“态度决定一切”, 然后我告诉他们和课任老师的相处的态度决定你们成绩的好坏, 大家都点头认可, 这时我说:“最近这周和课任老师相处最好的同学据我了解是小涛”大家都很吃惊, 因为大家都觉的我和他应该是死对头, 哈, 小涛那家伙更吃惊!我想我第二步达到了。

随后很多事情他都努力想让自己象大人和我打交道, 能做到请假, 即使向老师说明情况, 甚至很多他和女朋友的事情也和聊起来, 有一次, 他很恼火的向我请假, 看情绪不佳, 让他坐下来聊聊, 他气愤的说想和女朋友分手, 我当时想, 如果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分手, 不就给班的同学起到了个好的示范作用吗, 但转念一想不对, 这孩子总觉的自己缺爱, 这种分手并非慎重, 也不是有责任的表现, 而且他很会再谈或和好, 所以我明确的告诉他, 我不希望看到他和那个女孩分手, 这是一种逃避责任, 不是男人所为, 当然他还小, 但他自己可认为自己是堂堂男子汉了, 很快他们又和好了, 当然不是仅仅因为我的话和好的, 但我和小涛的相互信任达到了新的高度, 以至于我要求他理发很容易就会做到, 但是我给他讲了, 你理发是为自己和班里其他同学的感受, 不是为了和老师的情谊, 他似乎也明白,

2、搞好家校配合。

纵观他的这些出格行为的养成, 我主动取得家长的配合。从他父母那里了解到他的生日, 在那一天给他一个口头小祝福, 切记要显的不经意的说出来, 我常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络等途径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 建议他的家长适当让他做些家务, 以增强他的耐挫力。经过一段时间, 他逐渐懂事了:父母下班, 他能端茶送水;爷爷奶奶生病, 他就急忙去探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应经常反思, 改进不足, 提高家教水平, 不能“只养不教”。学校是强化教育的主阵地, 家长应密切配合老师, 与老师一道齐抓共管, 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90后”学生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机会很少, 他们在追求切实或不切实的目标时,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缺乏心理准备。因此, 当他们真正面对困难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接受挫折教育的洗礼, 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 就很难经受住挫折的考验。为此, 我与家长达成共识, 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对小涛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也提醒家长不要过分呵护孩子, 不要全包全揽, 要让孩子获得战胜生活困难的体验, 感受成功的喜悦, 以达到家校共教的目的。

3、正确行使惩戒教育

现在, 有些孩子对于批评的抵触情绪比较大, 有的家长甚至无法与子女进行日常沟通, 小涛就是一个典型。在学校, 学生一旦犯错, 如果说服教育不行, 好像就再无他法。“惩者, 以正其心也”, 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 惩戒是为了让学生知道, 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学校和老师用恰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知道哪些“高压线”不能触, 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在特定的情形中进行反思, 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惩戒, 把握一个怎样的“度”。

三、实施效果

小涛现在很受同学们喜爱, 他们觉他总是花样百出的逗他们开心, 但只局限于课间和上课的休息时间, 他自己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变化, 晚上学习到深夜, 精神可佳, 课任老师对他越来越喜爱, 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小的问题, 但趋势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四、个案感悟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案例 人际关系

1、一般资料

来访者,女,20 岁,大学二年级。穿着整洁,体态偏瘦。情绪焦急,主动求治愿望强烈,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诉;睡眠质量差;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经常一个人偷偷哭泣;与男友经常吵架;学习效率低,自我控制能力差。

2、个人自述及他人反映

2.1 个人自述

我是外地人,独自来求学,家人朋友都不在身边,自己认为独立又害怕孤单。从入学一直到现在,宿舍一般在凌晨两点左右睡觉,某位舍友经常磨蹭到很晚,总在自己快入睡时去洗漱,洗漱声音很大严重影响到自己,其他舍友也因此闹矛盾,自己认为不想舍友关系闹僵,但自己变的比较敏感,入睡时特别关注舍友洗漱声音,只有等舍友躺下后才可以慢慢入睡,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休息质量,上课时候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学习效率低,对此比较苦恼。与朋友相处中发现朋友比较自我,不太关注周围人的感受。因自己恋爱,与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变少,发现自己慢慢被疏远。感觉与朋友之间只是形式上的朋友不是心灵精神上的朋友,对这些比较在意,困惑自己的朋友质量。由于自己的朋友都是学霸,自己也想努力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学习效率比较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学习方面也比较担心。与男友之间的感情没有问题,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天天吵架,例如自己约会总是迟到,男友就会比较生气,知道也自己有拖延的老毛病,但看到男友生气的表情就懒得解释,迷惑恋爱中这种情况。这些都是一些小的事情,但很多事情堆积起来有时候自己心情会比较低落,焦虑,内心变的黑暗。又不知道怎么和朋友讲,所以经常自己一个人偷偷哭,哭完感觉会好点,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反反复复,前来咨询的目的就是想要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

2.2 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来访者表情焦虑迷茫困惑,表现自然,逻辑思维正常,穿着整洁,有礼貌。

3、评估与诊断

3.1 心理评估:

青春期的女生;性格外向但较敏感、不自信。由于对自我认识不足,人际关系沟通不畅导致产生了烦躁、焦虑、情绪起伏不定等情绪困扰。其他舍友因洗漱问题进行争吵,影响了舍友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即使被舍友影响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不满。

3.2 诊断

来访案例本来访者主诉:睡眠差、焦虑不安、情绪起伏不定等躯体症状。心理咨询中观察举止得体,思维清楚,表达有逻辑;情感较丰富又敏感,当说到自己渴望友情又被朋友疏远时,表现出的情绪起伏合乎情境,并未泛化且在可控范围内;来访者远离家乡,独自在外对自身与人际关系沟通的存在不良认知,但较切合实际的。来访者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低,情绪偶尔起伏,存在人际紧张的焦虑状态,是可控的,通过上观察述评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1]。

4、咨询过程

本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2]以及角色扮演方法[3],咨询时间安排是每周1 次,每次50分钟,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咨询目标是缓解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学习和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认识并改善自身不良的性格特征、完善自身。

首先通过摄入性谈话,运用谈话法、共情、倾听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采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等个人信息;通过谈话内容与心理测试,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和诊断,共同并协商咨询目标。本案例中来访者主要是自我认识不足、对人际冲突存在不良认知、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根据来访者问题,布置作业“写下20个我是谁的句子”以及思考自己的优缺点,让来访者更深入认识自身性格特征。針对来访者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感受交流,让来者认识到自身认识不足,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 因为远离家乡,所以来到学校后非常渴望人际间的温暖,却存在认为人际关系中应该尽量避免冲突发生,人际沟通间的默契是不用表达出来等不合理认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认识到人际间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你怎样看待出现的矛盾,情绪是受对事情看法影响的,解决问题矛盾的点不在于客观对事,不针对人本身。

再次来访者与咨询师在设定情景中角色扮演,让来访者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感受自己的人际沟通方式,从而认识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教受人际沟通技巧,通过角色互换来体会和运用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和技巧。最后引导来访者表达咨询过程的体会与成长,清楚认识自己问题根源更深层次认识自己,灵活将咨询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技巧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5.咨询效果评估

一个月后,咨询师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来访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能清楚合理认识自身、情绪较稳定,朋友间关系有所缓和,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 CormierS,Cormier B.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张建新,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47

[3]科瑞.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M].6 版. 石林,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17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三 篇9

学员姓名:彭琴

学员单位:霍山县单龙寺初中

递交时间:2012年3月20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案例

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张鹏,男,13岁,七年级学生,于2012年2月7日从文峰中学转入我校,转学原因具母亲说明是因为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在私立学校花费太大,经济上不允许,才转到公立学校的。母亲对他的期望很高,但他好像对学习兴趣不大,平时爱玩游戏、打蓝球,花钱大手大脚。目前,父母皆外出打工,由奶奶照顾周末饮食起居,星期一到星期五住校。在班级集体里,不爱说话,没什么朋友。

来访者主诉

2012年3月1日早晨,班主任马老师说,他班的学生张鹏昨晚未请假就回家了,晚上8点多,打电话给他舅舅,他舅舅骑车在路上找到了他。当时他正摸黑往家赶。他舅舅将他带回学校,经询问是因为,马鹏成绩不好,在班级月考和平时考核中总给小组和班集体拖后腿,他所在小组的一名成员当面让他回家,别在这个班,让他从哪来回哪去。他听后就一声不响的走了。直到晚自习时,班主任发现人不在,询问才知道他走了。

张鹏说,“我不想在学校呆了,他们对我一点也不好,不欢迎我。”“成绩不好,上课听不懂,回答不上问题就扣小组的分,累死了。”在我问不上学以后做什么时,他说“打工”。“反正我不想上学了”。

心理辅导师观察及他人反应

母亲(电话):六年级时成绩还不错,我们外出打工,让他在私立学校读书,渐渐花钱厉害了,成绩下降了。

班主任:该学生较内向,不爱说话,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对班集体不关心,不参加班集体活动。学习成绩很差,没有好好学习的想法,甚至厌学。

同学:不说话,不爱学习,对同学很冷淡,班集体活动也不参加,喜欢借同学的钱,有的借的少就还了,有的借的多就拖着说没有。

心理辅导老师观察:该同学衣着整洁,说话有礼貌,个子不高,白白净净的。从表面上看,这个同学就是不愿学习,性格内向,不擅长和同学交往,没什么朋友,爱花钱。但在进一步交谈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对于父母外出打工颇有怨言,不理解,认为父母是逃避责任,不愿和他在一起,只知道给钱,因此在私立学校时花钱从不心疼,现在回到老家每星期奶奶控制零花钱,总是不够用,因

此他欠债累累,更加埋怨父母。当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学校时,他说,“不想学了,很累,没意思”。当问到觉得什么有意思时,说“打篮球”。

心理辅导老师的评估与判断

张鹏同学是因家庭教育缺失的因素和自身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差的因素引起成绩下降,又因成绩不好在新班级遭到排斥并最后导致厌学甚至逃学的案例。从以上的观察和交谈中,我总结这个孩子之所以厌学有几个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缺少爱,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觉得父母只知道挣钱,性格上

孤僻,不理解父母。回到老家,父母不在身边,奶奶只是照顾饮食起居,对学习上的事不懂也不管,2、社会原因:在私立学校学习期间,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安于享乐,疏忽了学习,致使成绩下降。在新学校新班级,因成绩不好,又不善交流,没有朋友,遭到排斥。

3、心理原因:这个孩子性格孤僻、消极,不善于交流,与同学也不交往,不合群,不理解父母。

内心的苦衷从不找人诉说。从母亲那了解到张鹏六年级时成绩挺好的,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是学习太枯燥无味了,随着课程的加深,外界的诱惑,他本人没有吃苦专研的精神,又没有家长的及时指导,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反而下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最终厌学以致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及具体目标

1、积极耐心的与孩子交流谈心,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与他谈谈父母,引导他认识父母打工挣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生活,为他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爱他才远离家乡吃苦受累。

2、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

3、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让他愿意并敢于宣泄心中的不满,谈谈对人对事的想法,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说说今后的人生目标。认识到好好学习是成功的最有效途径。

4、帮助他制定一个短期有效的学习计划,让他体验投入学习后的成就感,愿意继续努力。远期目标

1、端正学习态度,拥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目标。

2、知道感恩,学会交往,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咨询方案:

1、教给孩子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引导他消除不良的情绪,扬起进取之帆。

2、与班主任建立联系,同时,请班主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去除他的厌学心理。

3、请班主任经常与其他老师沟通协调,请他们配合在课堂上让孩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要有新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用生动直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到乐学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游戏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就会克服自卑厌学情绪。

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 2012年3月1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

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2、与本人及其母亲电话交谈,收集资料。

3、运用谈话法使他的不良情绪得以充分宣泄,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

4、双方商定咨询目标,矫正对问题不合理的认知。

5、将谈话结果反馈给张某的母亲,结合问题行为做出初步诊断,让他了解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与班主任联系,让班级同学多多关心他,尽量让他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作业:把这次与咨询师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

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3月2日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讨论家庭作业,问问在班集体的感受,心情如何?

2、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巩固咨询关系。

3、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症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其认识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观念。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有“我父母都不在家呆,除了钱,对我一点也不关心”、“没钱就借,他们会还的”、“学习有什么用,以后不都是打工。”等等。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三次咨询 :2012年3月5日

目的:建立学习信心,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帮助他制定短期学习计划,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厌恶疗法

过程:

1、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2、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以外,其他都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咨询师告知了学习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打篮球、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3、运用厌恶疗法,让其想像自己成为一名打工族,在城市孤苦打拼,为了生计拼搏,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处处碰壁,只能从事最普通的体力劳动的艰难局面。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

第四次咨询:2012年3月8日

目的: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会支持法、过程: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向母亲和老师了解情况。

2、充分肯定求助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3、运用社会支持疗法,和其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交流沟通,让他们对张鹏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并发动同学对他进行帮助,要求张鹏的家庭成员及亲人给予更多的关爱,从而增强他战胜困难的信心。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第五次咨询时间:2012年3月12日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方法:支持疗法

过程:

汇报近期在班级的感受,老师对其学习态度的肯定与否。心理辅导师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了足够的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咨询效果评估:

母亲:孩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无节制的花钱了,对父母说话也懂事些了。

师生反映:该同学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偶尔会举手发言了。张鹏: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独和痛苦,大家都很关心我,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没那么无聊了,我觉得有的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

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上是成功的。

2、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不是学校一方面的责任。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教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平时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3、教师教学时不要用统一的标准要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篇10

——可喜的飞跃

一天早上,同学们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陆续回到学校。早读时间到了,负责早读的班干部小钟又站在讲台前组织同学们拿出课本开始晨读。这时,坐在靠窗第四组的小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边走边叽里呱啦说个没完。我正要上前制止,只见小钟已来到小朱跟前,用手轻轻按了按他的头,示意让他坐回原位读书。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小朱不由分说,紧握双拳,朝着小钟的胸口和喉咙就是狠狠的几拳下去,顿时小钟脸色发青,捂着胸口,蹲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几个胆小的女孩子吓得“哇”地叫起来。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我大为震惊。我马上先让两名同学搀扶着小钟到校医室,请卫生老师协助检查,并上前把还在顿足嚎叫、处于极度暴躁之中的小朱请出课室,好不容易才把他带回办公室,他嘴里还喊着粗口:“xxx,该死!打死你!”他的喊叫,惹得办公室的老师都看着他。当时,我真是气极了,厉声问道:“你为什么要欺负同学?知道这样做对吗?”“他打我就要打回他!”“他打你哪儿?疼吗?”“他摸我的头,不疼。”“摸你的头就是打你吗?”他就是打我,我不要他管,我就喜欢打他!xx”又是一句粗口,边说边把拳头握得紧紧的,牙齿咬得格格直响,喘着粗气,怒目圆瞪,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好像要和谁搏斗似的。简直是岂有此理,明明是自己不认真早读,不守纪律,同学提醒他只是想帮助他改正缺点,他不但动手打人,还全无悔改之意,真是邪门了!我忿忿地想:自己教了十多年书,这样蛮不讲理、脾气暴躁、恶意伤人的学生还是头一回碰到,把他扭送派出所处理吧。可是转念一想:“作为老师,此时此刻,万万不可冲动。记得有一部电影中一位工读学校的老师说过:“当你面对学生犯错误时,先不要急着去批评他,给自己、也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冷静一下,然后再决定,或许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想到这,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决定不再批评他。我放松了绷紧的脸,带他到水龙头前用清水洗个脸,找出纸巾给他把脸擦干净。慢慢地,“咆哮的狮子”终于平静下来了,我放缓了语气,再次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明白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大家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辱骂别人,甚至伤害他人的身体。这样做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的。这时,小朱听了,虽然没有发脾气,为自己辩解,但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完全听进老师的话。自从一年级新生入学以来,小朱的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一会儿无缘无故一拳过去,把同学打得鼻血直流,一会儿又莫名其妙地掐住同学的脖子、揪女同学的辫子、踢同学的小便处,咬同学的手„„简直就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小恶霸”。易怒、易暴、任性、多疑的他,给人总体的感觉是情绪波动极大,这一切对他的自身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对于整个集体的伤害力就更大了。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向老师提出要求,希望学校能严肃处理这类学生,以保障自己的孩子在校的人身安全。

从以上现象表明,小朱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小朱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不能克服攻击性行为,那么他长大后是很难适应社会,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怎样来帮助小朱改掉这种坏行为呢?

(一)、深究其因才能“对症用药”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朱有这些不良行为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多次与小朱的父母进行沟通、详谈。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小朱上幼儿园小班时就已经是园里的小霸王。”连大班的小朋友也怕他三分,幼儿园的老师对他已是无计可施。究其原因,小朱的妈妈认为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自己是高龄产妇而且难产才生下这个儿子,过于自责而对他的不良行为也就放任自流;小朱的爸爸呢,则坦然由于自己工作上的原因造成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急躁、粗暴,一看到他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揍。另外,我还了解到小朱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录像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至此,我已基本了解了小朱之所以有这些暴力行为的原因。原因找到了,我想接下去就得“对症下药”了。

(二)、家校同步,营造温磬的家庭氛围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不无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作用是很大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家教的失误,会给孩子的发展酿成苦酒。经过和小朱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小朱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希望家庭的教育方式能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1、做表率:

家长应在孩子面前做表率,减少成人不良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给予孩子正确的模仿榜样。我又找了机会和小朱的爸爸长谈了几次。谈及小朱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以及做爸爸的粗暴行为元形中给予的影响。劝导他绝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他爸爸听后很受感动和启发。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小朱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2、消除不良影响:

小朱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决定彻底清除这一类带有暴力倾向的漫画、影视作品,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3、合理激励: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家长可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书籍、玩具等,奖励一定要合理,这样做可以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强化,从而能鼓励孩子继续将正确的行为延续。另外,我又从学校心理辅导教科室翻阅了大量的育儿指南书籍,把一些文章的重点摘录下来,不定期地交给小朱父母,并让家长有机会多些参加本市心理治疗机构组织的各种类型辅导课,得到专家的指点,更好地进行家庭辅导,提高家教水平。

(三)、教会心理调节方法

1、谈心沟通、内省法

打人事件后,我和小朱又进行了一次长谈,想用内省的方法帮助他不断提醒自己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我让他想想:“我做了什么?我给别人带来了什么痛苦?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过了一会儿,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你从现在起,在内心要对你以前做过的事,好好反省自己,时常转换角色: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我不能再干这种事,决不再干!”小朱虽然低着头,但我知道他在听,就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2、自我暗示法、指导宣泄

为了强化小朱改变打人的不良行为,我又教他采用自我暗示法。如发现自己要发脾气打人了,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发脾气,不能动手!”并深呼吸几次,让情绪平静下来。如果还不能平静下来,则立即离开现场,到外面走走,清醒清醒,就可以避免打斗。万一还是忍不住,一定要动手的话,马上转移对象,把紧握的拳头对着墙壁宣泄一番,几拳过后的阵痛必定能使人头脑清醒起来而取消打斗的念头。

3、冷处理、发挥集体力量

我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小朱,尽量减少对他的不良刺激。一旦爆发“战争”,不与他“对着干”,免得激起他的敌视心理,而要采取冷却、降温、忍耐的方法,能宽容时且宽容。待小朱头脑清醒时,再向他解释、说明和指正。

4、自我强化、体验成功的欢乐

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加盖印章,达到一定数量后到老师处领取奖品;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四)、只要感化,就能转化

从小朱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接受老师对他心灵上的塑造,有时学生像一块坚硬的合金使老师难以雕塑,而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友好关系时,师生感情上有了交流,事情就好办了。只要有机会,我就与他进行个别谈心。特别是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希望他能第一时间来找老师,耐心倾听他的意见,让他感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关心他、帮助他的;有时当他行为偏激时,我对他也比较宽容,从不与他正面冲突,各种事情都做冷处理,尽量让他静下心来。由于我对他的宽容和爱,使他碰到不顺心的事时,都愿意把心中的不快告诉我,寻求帮助。

上一篇:管理系学习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南海的传说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