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2024-08-31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1

今学期,在教学中注重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兴趣,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第八次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的课件制作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2

美术这门学科是一门激励人兴奋的学科,没有语文学科的诗词海洋;没有数理化学科的试题海洋;也没有英语学科的语法海洋;更没有政治学科的理论海洋。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它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它通过想象力和造型力完美地相结合。而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美术教师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备课准备教具。

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北师范大学的杨景芝教授曾说过:“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进行的游戏,也是用来进行交流、表达认知、抒发情感的工具。”面对低年级孩子,这时候的美术课对于他们是新鲜的,而在我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该如何引导他们,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像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在条条框框的规则中抑制了他们的细想感情成了我思索和考虑的问题。于是我在美术课堂中美化教学环境,感受课堂乐趣。千篇一律的课堂环境令学生有些环境疲劳,学生对于只要是能走出教室的课堂都十分兴奋,比如音乐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等,因此我想,如果给美术课堂也换个气氛,是否课堂效果会更理想呢?于是在《大嘴巴》这一课中,我请几位学生上台拿着课前做好的教具情境表演,很快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探索“大嘴巴”的制作方法,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教具一点一点拆开寻找答案,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也趁机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作业。这一课,我收到了甚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开始期待下一堂的美术课了。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3

孩子想象是以培养孩子想象力为主要目的的绘画形式,它不仅可以使孩子的思维出在兴奋阶段,也同样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更加得丰富和奇特。有些课堂如数学,语言总是在老师说教,孩子被动接收的气氛中度过的,这一点极大得限制了孩子想象的翅膀。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实践证明,快乐的心情会使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更完美。在想象画的教学中正是可以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并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而舒适的氛围,激发孩子的兴奋点,创作欲望就会充分激发与调动。

在教学中若能试着采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想方设法选择一些趣味性很强,创意很浓并能够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绘画课程,让孩子经过欣赏,表演,诉说,比赛等等活动,使孩子的手,眼,脑都兴奋起来,就更容易激发孩子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如在课程“美丽的小花鸭”这一教学活动中,是让孩子多多思考和发言如何去装饰这只可爱的鸭子身上的图案,可以先让孩子欣赏并引导孩子思考鸭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样的小图案来装饰才能更加得漂亮呢?有的小朋友就会说:“可以用心形,条纹,小花,月亮。“他们还会说出很多你所想不到的东西,很是奇妙。然后再让孩子将想出来的小图案将鸭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童心“去想孩子所想,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让孩子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是孩子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发展孩子绘画创造力,而想象化完全可以凭他们尽兴自由画画,使美术教育达到理想境界。但若教师先出示了范画,接着示范范画的画法,然后让孩子依葫芦画瓢画出教师师范画的内容,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孩子的绘画技能,使孩子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孩子画的模仿化,概念化,使孩子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作意识。这是想象画教学中所不容许发生的,也是最忌讳的事情。真正的想象画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敢画,想画。

由于这些都是孩子亲自想象和幻想出来的,所以孩子能够大胆,自由的作画,并且利用画面来充分表达自己岁生活的感受。想象画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鼓励孩子多多自由作画,从而使孩子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感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4

这一年的实习中,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美术课及儿童水彩画的教学工作,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

在教学工作方面,刚刚当上一名教师的我对学生的管理,课堂组织,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都还非常缺乏,对于这些问题,我虚心向其它教师交流学习,可与时间找对教学有利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课前研究教材、教参,尽量吃透教材,设计好教学环节,课堂注意环节对学生是否合适,注意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等,课后总结课堂上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年的锻炼,我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积累了一些对以后教学非常有用的经验。

在教学科研方面,我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和众多的老师们一起参加了课题 “开发社区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及《儿童水彩画》校本教材的编撰,这一项课题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是一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我的机会,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我学到了许多教学、教研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看到第一本校本教材出版时,我也决心以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思考、工作。 一年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涯中是一段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对我的锻炼和考验,而以后迎接我的是更长久,更严峻的考验,我将尽自己的力量去迎接未来,创造未来。

转眼间我的实习生涯即将结束了。一年前,我带着对教师职业的神秘感,踌躇满志地来到临湘实验学校,经过一年的实习后,我终于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并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觉得这次顶岗实习之行我没有白来,我在这一个学期学到的东西比我大学三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我们在大学校园里虽然学习了专业课知识、美术教学法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知识,但那毕竟都是纸上谈兵,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而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我们所学的知识终于得到了实践。 回顾这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虽然平时觉得我们没有主课老师那么忙碌,但自己真的实践后就觉得并非想象中的容易。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是人生百味在其中。下面我就谈谈半年来美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5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和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由此可见,教学可利用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在时刻运动变化着的课堂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为学生开辟课堂上的“动感地带”,使学生的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手形的联想》时,我要求学生画画自己的手,我试图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形象造型,使手更加的生动、神秘。看着学生,把手压在绘画纸上,呆板的描绘着自己手的轮廓,我在一旁不禁替他们着急,不时提醒他们:手指可以灵活的运动,造型可以千姿百态,但是收效甚微。突然一位平时特别爱表演的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可以表演吗?”表演手势?我楞了一下,随即一想,这个建议不错,让学生们借助表演手势,充实手的造型,升华手的生命,何乐而不为呢?一听表演,同学们来了兴趣,于是各小组很快进入了合作学习的状态,每个同学都投入到了愉快的表演中,他们一边表演一边揣摩生活中的物象,一边演一边修改讨论,好不热闹!学生在幻灯机上表演手影游戏,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很好玩,都争着上来演示。通过游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有趣的头像魔术般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整个教室沸腾了。沸腾的场面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手的神奇、艺术的魅力,以及演示的美。

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当你在课堂上为某个知识重点、难点一筹莫展时,如果能够巧借学生自发吹来的“东风”,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堂课我紧紧的抓住了学生送来的“及时雨”,才使得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竞相喷射。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巧妙应对且将教学继续下去,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2

美术, 作为小学艺术教育中一门独立的课程, 除了美术教学法外, 还涉及美术的专业技法, 这些基本的技法是建立在审美的能力基础之上的。因此, 如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及各种美术表现形式的技能技法,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包含了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美术技法作为美术作品的载体, 是实现美术教学的最基本和必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中, 美术技法的教学不仅是对美术基本功的训练, 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 在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下, 进行各种美术形式表现技法的训练, 体现在技法教学的过程中。

1. 直观地示范性教学

达·芬奇曾说:“画是听不会的, 必须动手训练才行。”因此, 在学习技法的过程中, 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直观性示范。这样, 不仅体现了美术技法的视觉性, 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 使学生直接感受、示范性强, 可以消除学生在认识上的迷茫和无从下手的弊端, 而且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同时, 要说明该技法表现的方法和目的;二是要示范完整的一幅作品,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这种技法在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具体运用, 更容易培养学生对作品整体性的表现能力。

以基础造型训练内容的素描技法课教学为例。从最初让学生进行观察、体会物象, 到对角度的选择、形体的剖析, 再到起形、组织画面关系、深入刻画, 一直到对画面整体性关系和黑白灰关系的调整。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绘画技法过程中, 涉及了素描这种艺术形式形体的点、线、面, 基本型与特征、结构空间与透视、光线与明暗等一系列的技法内容。教师在进行直观示范的同时, 要予以讲解说明。这样不仅给学生最直观、完整的呈现, 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绘画技法的表现练习。

2. 利用范画, 分析、讲授教学

在美术技法课中常会运用范画进行。范画的内容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示范画, 通常是运用直观的示范性教学形式;另一种是教师给学生所选择的优秀作品。作为范画被教师所呈现的作品, 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范画往往是作为图片给学生看, 让学生自己欣赏和临摹的。这时, 由于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认识的片面性, 以及范画表现技法的隐晦性, 会出现学生看不大懂的现象。因此, 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范画来进行技法的分析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技法所表现的内涵。

分析和讲授范画的意义和目的在于, 给学生一种认识, 以及表现技法上的参考, 帮助学生对技法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在分析和讲授范画时, 教师要注意言语的通俗易懂性和创作意识的技法理论在实践上的显性运用, 要从画面的本身出发, 从造型特点到技法的展现, 进行分别的详细阐述。同时, 还要了解学生在认识上所存在的疑惑和问题。然后, 在学生的技法实践阶段, 结合相关的技法表现,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表现所要描绘的物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分析和讲授范画的导向意义远比范画本身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 在利用范画进行技法教学时, 教师要通过讲解、分析和研究画面的表现技法, 进行绘画指导和技法训练。教师在利用范画进行技法教学时, 需要排除自己对某种技法的偏爱, 站在公正客观和多角度分析的立场上, 引领学生共同欣赏和分析画面的技法, 进行绘画指导和技法训练。

3. 个别指导, 针对性教学

美术技法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尤其是在色彩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得较明显。如有的同学天生对色彩比较敏感, 而有的同学则需要具备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一定量的实践经验。因此, 在技法的传授过程中, 有时需要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 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分别进行。这是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 天赋的美术能力会体现在不同方面。因此, 需要教师在技法教学活动中, 针对学生的技法劣势, 进行个别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修改或代画。如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作品中出现技法性的问题时, 往往会拿起画笔帮其修改好, 或者当学生说某个部分不会画时, 教师就拿起画笔帮学生将其画好。这时, 看起来是把画面所出现的技法问题解决了, 但其实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自己在技法掌握上的问题还需要继续进一步进行验证。解决学生在技法性问题上的困惑和疑难的有效方法是, 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与修改, 但不是完全包办。教师可以在进行部分的技法讲解示范后, 指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修改和实践。这样有助于学生完全的理解和掌握技法的表现。

4. 技法的单元式、集中式教学

在技法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绘画形式技法的相通性, 改变传统的按照教材顺序的方式进行单元式、集中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基础的造型能力训练阶段, 根据绘画形式的技法同类和相通性, 进行单元式、集中式教学模式,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大学美术》的第三章为色彩, 第五章为实用美术色彩。这两部分在实践技法上, 都需要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支撑, 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 在进行色彩的技法教学时, 教师可以把其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比如,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等, 以及水粉的材料与工具的使用;水粉的基本表现技法:平涂、渐变、融合等。把色彩的绘画形式与图案、色彩的构成结合起来。

教师提炼、归纳、总结相通的绘画表现技法的相关艺术表现形式, 根据技法内容制订好教学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切实的技能训练。比如在基础造型阶段, 从素描的表现技法线条入手, 引申到纯线条表现的简笔画造型, 再到把简笔画拟人化的卡通造型, 作为基础造型训练的一个单元式的,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进行阶段性、集中性的训练。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而且在这个技法系统中能扎实地完成造型艺术的技法教学的任务。

5. 拓展技法课的教学内容

技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单调, 而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技法都是依附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身所存在的, 并有其专业性。因此, 在技法类课程教学过程中, 应该添加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和该艺术形式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技法的解析, 使学生能在进行此艺术形式的技法训练前有整体性的认识。比如, 在色彩画的技法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水粉材料的技能技法, 还要传授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当下流行的和应用广泛的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如油画棒技法、炫彩棒技法、油水分离的水粉和油画棒相混合技法、油水不分离的刮画技法等。

以国画的技法教学为例, 教师在进行国画技法教学的前提下, 要先帮助学生梳理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 国画从技法和材料两个方面进行分类时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其发展的脉络、相关的理论观点、代表性画家、代表性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和重点流派等。通过这些知识, 让学生在实践技法前体验、感悟国画技法所表现的传统精神。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品味, 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进入技法的实践环节时, 有系统性的、初步的认识。例如, 再继续拓展下去, 让其和少儿绘画相联系。这时, 我们就可以在国画技法的教学中, 抽取国画“以线造型”的这种主要特点进行充分利用, 添画线描, 综合国画的表现技法与儿童线描画的技法进行作品的充分表现。我们甚至还可以设置国画水墨材质实验研究、水墨与主题性少儿绘画相结合的研究。这样不仅丰富了原本单一的技能课教学内容, 而且能使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

通过拓展技法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形式, 不仅能使学生综合地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作品,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技法的能力。

6. 评价形式的动态多元化

艺术无标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作品表现形式的不唯一性和技法的多样性。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 由于个体对物象的感知和视觉的审美要求不同, 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感受, 出现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表现为在基础技法的表现上, 创造出多样化的技法表现形式。

美术的创造力体现在作品的表现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 要分析点评创新技法,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技法表现思考, 从而主动进行技法创新。因此, 在技法课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挖掘, 还应注意在评价作品时要以动态的多元化评价形式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 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 在利用作品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表现过程中所惯用的技法形式和所流露出的兴趣爱好,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并进行某种技法表现的深入学习。

美术技法的培养内容主要体现在审美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上。美术的审美能力是学习美术的基础能力, 美术的创造能力是美术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美术技法的教学及作品的评价, 又都是建立在材料的技法理论和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的。

综上所述, 在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下, 技法教学作为美术课程的基础内容, 是以实现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为目的的。技法教学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和必需环节, 是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 是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最基本条件。并且没有专业技法能力, 就无法实现美术作品创作。因此, 在美术技法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成熟而坚实的专业技法的训练过程。

参考文献

[1]陈领.论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实现[J].大舞台, 2010, 12:178.

[2]武尚文.走出美术课技法教学的误区[J].甘肃高师学报, 2007, 12 (3) :112-113.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师学;教师学

一、学习和研究美术教育学

无论是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还是在未来将要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学生而言,对于美术教育学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都应该是永不止步的,在对于美术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大体的思路,首先是通过对美术教育学相关书籍的学习,对于美术教育学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认知,了解到美术教育学是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性专业,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整体的不断进步,由此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发展性的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育方法,进行不断地吸收学习,不断地去在原有的美术教育学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美术教育素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美术教育经验,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与世界美术教育的逐步接轨,越来越多的外来美术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在面对这些外来的美术教育思想时,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外来的各式各样的美术教育思想,并且深入研究其思想内涵,兼收并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美术教育发展历史,在这个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并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为将来进一步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或美术教育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

二、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观

在经历了深入的美术教育学学习和思考过后,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美术教育学的内涵不断感悟,并逐步地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在这里我提出我个人的美术教育观——“三品”美术教育观。

“三品”指的是“人品、学品、画品”,在这里我所强调的“三品”的主要内涵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质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三品”中的人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时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也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上也要具备对于美术教学不断创新和研究的精神,这就是“三品”中的学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注重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美术创作作品的品位,创作出真正有品位有思考的美术作品,不去创作那些没有思想性只是展示花哨技法的作品,也不去创作那些充满内心阴暗的,哗众取宠的作品,这就是“三品”中的画品。在这“三品”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品一项,没有一个好的个人品行,也就没有资格学习美术这门高雅的艺术,就更不要谈美术研究,创作美术作品了,没有好的品行的人,所谈的美术研究也只会是目光狭隘,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也只会是俗不可耐。人品之后,便是学品,人品再好,没有好的学品,缺乏创新意识,研究意识,没有专注于美术学习研究的定力和毅力,一切仍旧是枉然,只有好的学品,才能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创新。最后就是画品,画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一个人的人品的,好的个人品行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也是浩然正气,不卑不亢,所以“要修画品,先修人品”,这古人的话说得是十分有道理的。

三、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

在具备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后,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有具有自己的美术主张,既然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或是想要成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我们的目标便是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美术主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美术教育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初步的提出了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大体可以概括为——“取长补短,因材施教,注重画品,更重人品”的美术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是主张在美术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天赋秉性来对学生进行教化和指导,鼓励中小学学生发挥自己在学习美术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对于学生的不足想办法去训练弥补,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注重自己艺术作品的品味与思考性,更要去注重学生人格品行的磨砺,美术教育不单单是一门教会人们了解什么是视觉上的美的学问,更是一门扪心自问自己身心美丑的学问,只有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行的正,坐的端,才能在艺术创作上和艺术的学习上更进一步。在当代社会,鱼龙混杂,甚至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作品,没有底蕴,没有依托,更是谈不上美,充斥着血腥暴力,无度荒淫的俗不可耐,这些都是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缺少画品,更是缺少人品的体现。因此我主张“取长补短,因材施教,注重画品,更重人品”的美术教育主张。

四、努力构建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

在形成了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后,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去探寻自己的美术教育思想,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之所以要努力去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是因为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形成美术教育流派,为的自然不会不是名头和利益,为的是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的追求和抱负。形成了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就意味着可以扩大自己的美术教育观,用自己的美术教育思想去影响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让自己的美术教育观被更多人所认可和接受,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影响更多的美术教师的美术教育思想,让更多更好的美术教育主张得到宣扬,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更好的美术教育,真正的实现自己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初衷。

五、具备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

在具备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后,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要有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美术教育方法是对于美术教育观,美术教育主张理论的外化,就如哲学中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美术教育方法是对于美术教育主张的具体阐述,是我们实施自己的美术教育观的方式。在制定我们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言,在制定美术教育方法时要考虑到,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美术教学上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价值的正确引导,向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党的怀抱靠拢。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具有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并依据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去付诸实践。

六、训练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能力

在具备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美术教育主张,美术教育方法,中小学美术教师仍旧需要结合真正的美术教育实践,通过美术教育实践,真真正正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不单单是对于我们的美术教育思想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沟通能力、引领能力、表达能力的考验。再好的美术教育思想,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能付诸于实践也只能是空谈。所以我们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至少要能够从容地讲述授课内容,引领学生们的思考,才能够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这种美术教育实践能力是训练而来,也更是实践而来,只有不断的美术教育实践,才能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美术教育思想,逐步精进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系统审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和美术教育主张。

七、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我看来需要不断的对美术教育学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美术教育观,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主张,努力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流派,注重自己的美术教育方法,不断训练自己的美术教育实践能力,才能成为一名正真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这里的合格指的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具有自己思想的美术教师,这就是新时代下的新型中小学美术教师,也是作为未来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方向和基本要求。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二、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回首刚刚走过的几天时间,是忙碌的、也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本次音体美教师的校本培训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到本次校本培训听课研讨活动是我急需要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浅。

在此次听课研讨活动中每一节课都很精彩,在佩服音体美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我更关注其授课方法。对我这名美术兼职教师来说,研讨示范课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在音体美专业教师的课堂中,我领悟到: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

我个人很喜欢小学美术教学,当教学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给我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业教师的示范课满足了我的需求。两天的听课研讨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

二、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把音体美科目当成副科观念已经过时,学生及家长已逐渐意识到了音体美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音体美兼职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学生喜欢的合格教师。

三、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音体美专业教师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每个教学环节我都觉得很新鲜,走进他们的课堂给我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跟我无所事事,对学生缺乏指导的课堂相比,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四、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培训共两天半,我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因为我是参赛选手,所以对此次培训有更深切的体会。首先是温老师的手工课,让我没有半点开小差的机会,温老师用小组合作探讨式进行提问,讨论,让我能结合教学实践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思考,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一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一幅立体纸造型作品?在做示范时是要偏抽象还是具象,作品是应该大还是应该精,这些问题都让我有对立体纸构成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第二个培训是综合知识试卷分析,突然就让我找到了我的弱项,理论知识对于一位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得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更准确的把知识交给学生。接下来就是两节公开课,左杰老师的《吊坠瓦猫》让我看到了一位老师的基本功和对课堂的把控,左杰老师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天的两场讲座拓宽了我的艺术视觉,增加了很多美术知识,知道了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明辨之眼、批判之眼、品味之眼、纯真之眼。下午的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美术创造力,概念化

美术老师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无论是2001版的实验稿美术课程标准还是2011年发布的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正式稿都提出美术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可见,关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提倡和发扬,而能够把注重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内化的一线美术老师又有多少呢?

请看这个课例:拓印画《美丽的瓶花》。

教师在讲授拓印技巧时,示范的是一个圆形的花瓶,花瓶上点缀着几朵全中国人民都熟悉的五片圆形花瓣的小红花。课后,从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看,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跟着这位教师拓印一幅点缀着五片圆形花瓣的小红花图样的拓印画《美丽的瓶花》。

这位美术教师在现场示范和欣赏环节时应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美丽的花卉造型,而不是简单地只拿概念化的小红花作示范,这样机械僵化的示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样品纯粹地临摹,作品概念化,单一重复的训练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美术教学完全脱离了生活实际。世界多姿多彩,花卉品种极其丰富。只有教师的眼睛发现了,才能引导学生善于探索生活中不同花卉的美,拓印出个性化的“百花齐放”的美术作品。小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而不让宝贵的创造力被概念化的教学影响呢?在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美术个性化创作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果我们挑选一个生疏无趣的绘画内容让学生表现,则部分学生很可能没有创作激情,无从下笔。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统一化的美术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题地域性强,有些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距较大。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我果断地摒弃了以往陈旧的绘画主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没有客人的宴会》,一确定这样的绘画主题,学生自然就产生疑惑:为什么宴会中突然没有客人,客人去哪里了,究竟发生在哪个主人家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猜测不同的故事情节,于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表现不同创意,班级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不同构思的作品。有的学生画的是在好朋友的生日宴会中,隔壁邻居家发生火灾,大家跑出去帮忙提水灭火了。有的学生画的是在小熊的生日宴会上,小公鸡和小狗吵架了,大家不愉快就散伙了。有的画的是生日蛋糕是变质产品,几个小朋友吃完中毒,大伙一起把他们送医院急救了……经过实践探索,我发现学生的美术创作呈现个性化色彩,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所选择的绘画主题突出新、奇、趣,这是美术教师备课研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积极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手法

学生常用的创作手法如果长期重复使用,渐渐地他们就难以保持创作的热情,偶尔引导学生尝试从来不曾接触的新方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

1. 改变常规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美术作品的最大价值就是独创性,历代流派风格的更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野兽派”大师马蒂斯曾说:一幅画应是一种唯独一次的事迹,一种新的诞生,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形式。一个画家在创作作品时,可以打破常规的逻辑,甚至将虚幻的和现实不可能存在的事物表现在画面上。如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著名代表作《时间的永恒》,这无疑为严谨的、常规的科学思维多开了一条自由之路。打破常规同样适用于小学生的美术创作,它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如创作《有趣的颠倒世界》,学生画出了树种在人的头顶上,鱼游到了树上,大老鼠追赶小猫,鸭子飞到天空等充满幽默有趣的个性化的画。

2. 改变材料

在美术界其他门类中有很多创新之举。例如油画方面扬·凡·埃克发明了油画颜料的新配方和国画方面李可染将光引到了山水画作品中。既然美术学科中有这么多的创新材料切入点,我们为什么不多开发和利用呢?如同样的课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比如:火柴棍、禾秆、细竹签、羽毛及采集的动植物标本等进行手工粘贴作画,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各种动植物画。再如用油画棒在磨砂纸上作画,水粉颜料在彩色卡纸上作画,水彩笔、油性记号笔在生宣纸上作画等都是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个性化的创作手法。

3. 改变时空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画不下去,如果变化绘画时空,让学生当小老师走上黑板上绘画,很多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展露自己的绘画才艺,欲以此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赏。比如在艺术节中,让学生集体趴在地上画一幅合作长卷画《我们来到25世纪》,面对观赏他们绘画表演的观众,学生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自由自在地创作自己到了25世纪发生的奇妙有趣的故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绘画时空多样性能刺激潜藏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绘画冲动。所以,我们要在启蒙引导中,为学生创造多种绘画时空,刺激潜藏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绘画冲动,把每一个学生当做画家,让他们得到许多的绘画机缘。”如教学《校园的一角》一课时,对学生来说,这样的题材不够有吸引力,我在教学时就带领他们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实地观察校园风景,亲手触摸树叶的形状,新校园环境幽静美丽,处处春色盎然。室外课让学生精神振奋,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生动而又亲切的《校园的一角》就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4. 改变构图

艺术是求异的学科,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儿童画创作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每次画的都是同一种构图的画,众人一套,千人一面,总会让人乏味。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不断变出新的构图形式。构图即是一幅画的结构,如同房子的结构是由梁柱等组成的一样。如中国画教学,它的构图形式具有一定规律,多样统一又千变万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避免重复上一节的构图,利用线条的曲直、粗细、保持画面均衡的同时,处理好疏密的关系,鼓励学生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构图方法。

我们并不是要小学生现在就有重大的发明创造,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学会创造性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敢于探索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改变惯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有了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就能轻松地做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引路人,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评价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中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成功源于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又源于教师的鼓励。鼓励性评价,就是教师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性评价艺术是美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广大美术教师驾驭美术课堂的工具。美术学科的特色主要是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评价艺术的运用,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创造力。

1. 注重评价对学生个性化创作的尊重

美术创作展现了学生的个人喜好,带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不像其他学科教学例如数学、体育等在教学中注重共性。美术教育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认同差异性的发展,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创作。学生的差异往往隐藏着不易被发现的创作爆发力,教师要用智慧的目光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用更多的爱心,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赞赏他们,保护各式各样的好苗子。比如有个男生在上美术课程时不按课程《画树叶》的要求做作业,自己在偷偷地画飞机坦克。被其他同学检举揭发了。我走过去拿起他的画看了看,然后微笑地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表扬他平时认真观察,富有想象力,画得很棒,但是如果能把自己喜爱画的画留到课后画或者把画树叶和飞机坦克结合起来创作就更妙了。这样的建议他欣然接受。你尊重了学生,学生也会尊重你,喜欢你,自然也喜欢你教的课程。鼓励性的评价艺术可以使学生保持乐观的创作心态,保持个性化的创作热情。

2. 注意评价不过度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

当学生正在思考创作时,教师在学生一旁指手画脚,为学生“热情评价指导”,这样对学生的创作干扰很大。学生创作要由“我要画”转变为“要我画”,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所以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老师应适度评价,尽量不过度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创作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应以老师的身份强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思维模式构思。不过度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也是对学生创作自由的一种保护。

3. 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达成共识

有时,老师对学生作品表扬赞赏,而家长对作品皱眉,泼冷水,说画得不像,比例失调,等等,这其中就有一个问题,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合理。像家长的行为可以理解,就像拔苗助长故事中的农夫,农夫的好意却扼杀了禾苗的成长。这对学生的美术创作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与家长要在教学评价上达成共识———以“激励”为准。美术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利用学校的家校联系宣传板报宣传如何欣赏儿童画,尽量提高家长的欣赏水平,让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达成共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创作潜力。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学生的创造潜能难以估量。美术作品因个性化创作而精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勇于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避免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在概念化的教学中失去。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8

小学美术教学体会趣味性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在我的课堂上,孩子的行为方式永远是自由的,他们不会也无需永远都坐在教室里,尤其一年级的孩子总喜欢时起时坐,情绪高涨时还会情不自禁地跳起来。他们的思维空间更是自由,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对我说“不”,可以画与众不同的画,即使偶尔犯错误也能被宽容……就这样在课堂上给孩子“一路绿灯”,还他们学习的主动权,让其无拘无束地在知识的花海中吸取所需的蜂蜜,让创新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小学生较普遍的好奇心理,导致他们对新奇事物激发出强烈的探求欲望。我们应当针对学生此心理特点,实施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爱画画的兴趣。努力把讲台营造成舞台,让学生有勇气进入了创新制造领域表现,促成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设计的美术课容易激发学生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能让他们拓宽眼界,,激发起更大的兴趣,达到促进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的不断增强,学生的主观艺术创造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

二、创作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灵魂、鼓励学生自我体验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创新是美术教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美术教学贯穿始终的重中之重。创作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情操和良好品德,还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指导儿童创作画是小学美术课的重头戏,培养想象力是做好创作画的关键,而兴趣则是做好创作画的动力源泉。在创作画指导中,要多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炼创作题材,这些都是儿童创作画的上好题材。

鼓励学生自我体验,就是鼓励学生自己通过事件亲历,对事物的接触感悟以及多次的有效尝试,从而了解熟悉事物的性质,对美术而言,就是通过对工具材料的熟悉过程中学会擅于运用美术技能技巧。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力做到少儿精,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应当勤于观察,对看到的学生较好的美术作品作业,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把他作为典型来讲解,吸引其他学生对这位同学感兴趣是怎样做到的,促使学生向榜样学习。

三、美术教学应不断强化学生对审美意识的感受

美术课教学应当努力做到给广大小学生们以敏锐的灵感及一双灵巧的双手,用它去发掘美,去创造美,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具体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欣赏

小学生虽年龄小,可好奇心却很强,为他们设计欣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所认识,欣赏那些与现实生活挨边的美术作品。最后促使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比较及想象。凭着所欣赏事物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没有什么比让学生对上美术课心怀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了。

(二)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

现代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注入一定程度情感交流内容,对于广大处于潜能开发阶段的小学生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感目标,促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他们以审美的角度去观察自然、生活和社会,同时,教师要把感情渗入到多姿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些有亲和力的语言及动作来调节美术课堂的气氛,收到了十分显著的

四、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具有趣味性较强的课件,让这些图片摆放在小学生的眼前,辅以相适应的优美旋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中,我的经验尝试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实施多媒体美术教学,对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会明显改进。

(2)对小学美术在强化对他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欣赏、工艺美术及设计课的力度。

(3)不断探索美术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侧重的是对全体同学的素质教育。多媒体那些近乎游戏式的寓教于乐内容,尤其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的实践活动。

五、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必要的延伸

有些孩子对美术有特殊的天赋,这些美术兴趣超常生,渴望得到美术教师课堂以外更多的辅导,不少孩子的家长也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认为,美术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特长,发现和培养美术超常学生,具有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外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要坚持自愿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在活动中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很多经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培养的特长生,有的步入了艺术殿堂,有的成了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们庆幸:在他的学生时代有一个好的美术启蒙老师,他们都得益于老师的热心、认真的课外辅导。

总之,上好小学美术课,需要依靠我们长期实践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局面。使大家明白,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只有坚持不断地改进优化教学方法及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实现突破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难点。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解决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充分地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国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教育教学参考,2012,(5).

[2]苏元华.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新课程(中),2011,(07).

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篇9

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只是短短的几天,我感悟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深深地体会到培训的时间太仓促了,如果再长些,我的收获会更多!

培训期间,我们用眼细细观察课堂流程,侧耳倾听名师讲解,用手摘记笔录,而后用心体验感悟;以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得。培训侧重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了我的成长。

理论的淀积,提高业务素养。“学生要有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是说教师本身的功底得扎实。我相信,这点素质每位教师都有;而摆在我面前的困难则是,如何使学生的“空杯子”变成“一杯水”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素养。为此,在此期间我通读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还摘录了万余字的笔记。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及教育文章,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产生质变,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理论的支撑,指导教学行为。培训中,我们听了几位老师的说课。这些说课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美术素养和美术方法。用心品味或听他们的说课,他们的设计都有根有据、有板有眼。回味自己的教学,真的问题不小。

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体现理论的运用,将是我提高课

堂质量的动力,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理论的铺垫,认识教育科研。听讲座令人深思,很受启发。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无一不体现着他们经验的精华。而这些“精华”的产生都是由问题引起,通过教科研的途径形成。

作为一名美术骨干教师,能力当然要好;但参加了培训,我真的感到难为情。今后,我有信心去学习教材,并落实到行动中,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培训结束了,我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遵循理论——实践——反思——认识——再理论——再实践——再反思——再认识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才能获取进步。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河北师范大学的史晓燕教授讲授了“教学测量与评价”,她以很多生动有趣的实例讲解了这本来有些枯燥的内容,

心得

史教授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说句心理话,我偶尔也会因为学生表现不好或学得不好而讥讽嘲笑学生,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听了史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如果你放弃了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一个家庭而言,你的放弃却是百分之百。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真诚,恰如其分地给学生激励,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给犯错的学生一个台阶,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

河北省著名画家杨作文给我们讲授了人物画创作,系统讲解了人物画的概念、特点、基本的造型规律和基础技法。讲到画人物画必须兼能花鸟山水;要有文学修养;要有社会功能;必须有严谨的造型能力;要有民族传统的艺术理念。人物画上色技法上要染结构,染高处,注意亮部,注意固有色;笔墨技法上要有墨还要有笔。邢台学院孔永军讲师给我们讲授了速写的技法以及如何为西画、中国画服务。他们的讲授使我收益非浅。

邢台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李印旺讲授了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使我更加明白了做一个什么样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教师,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正在走向一个全面的开放的情景,“开放”是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新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及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要营造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李老师不仅讲授了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还重点讲了小学美术学科价值的基本取向,以及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精彩的讲授博得老师们阵阵掌声,更使我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要“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正如朱熹说的“教人未见易趣,必不乐学”。

邢台学院的李印华教授讲授了书法的创作与欣赏,使我不仅欣赏了优秀的书法作品还了解了书法的各种书体,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现代书者的风格风范。

邢台教育学院的资深教授冯春晖和赵振羽分别给我们讲授了关于信息技术和电脑艺术方面的知识,虽然只是接触了一些初步的知识,但是我仍然觉得受益非浅,机会难得。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的社会,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学好信息技术更是当务之急,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技术,才能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这两位教授为期四天的讲座,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知道了博客的制作,网页的制作和ppt的简单制作,以及photoshop的绘画作图技法。掌握了初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以后丰富的教学形式打下了基础。此次培训中,老师认真的辅导,使我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另外,我们还有机会重拾画笔,进行了写意画,速写等写生练习。其中由邢台教育学院孔永军老师带队到邢台市九龙峡进行了一天的外出速写写生练习,虽然山路很难走,山很高,但我们的绘画激情不减,看到哪里的景色很美,就在哪里画一张即兴速写。最后,我们每位学员交了作业,有了很大的收获,做到了真正的“在画中玩,在玩中画”。在写生期间,虽然感觉笔触生疏,但是在邢台学院几位教授和讲师的指导下,在学员相互的交流中,我的绘画技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我常想: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以前工作的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想着想着,我就有些汗颜,因为自己实在积累的很少,很浅薄。这次能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真的很珍惜。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使我耳目一新,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仅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而且要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的教学民主的气氛。

在培训将要结束时,邢台教育学院的周广臣主任给我们留了一些作业,要写四篇关于学习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写一篇结业论文,要在新浪或 站上建立自己的一个博客,要画一张创作画,12月10日前邮寄过去。我一定竭尽所能去完成作业,把培训任务圆满结束。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了,我满载收获回到了工作岗位。培训,是一次专业的引导,一次经验的分享,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培训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激励。

我深知,在现如今的教育形式下,新型的教师还需要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课 兴趣 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

小学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小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挖掘,笔者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個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四、改变教学方法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能够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可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①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得不够。②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发展,生长性

21世纪, 人类随着信息进程的加快, 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等方面。信息化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自学能力与高度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 学校美术教育的观念也由此发生了转变, 以学生发展为本, 终生教育的思想取代了知识、技能的灌输, 而贯穿于美术教育的始终。也就是, 学校美术教育将在保持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获取信息技术处理的方法, 发挥主动探究艺术奥妙的精神, 发展创造能力, 从而改善自己的现实及未来生活和环境的知识、技能的目的。

因此, 教育要真正体现其本性, 就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和环境完善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即知识的生长性问题。

一、杜威关于“生长”的涵义

杜威在课程哲学的四个基本命题中, 其中一个命题是关于教育的生长性问题。杜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揭示了“生长”的涵义。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 杜威写道:社会在指导青少年活动的过程中决定青少年的未来, 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由于特定时代的青少年在今后某一时间将组成那个时代的社会, 所以, 那个时代社会的性质, 基本上将取决于前一时代给予儿童活动的指导。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积累运动, 就是生长的涵义。这是杜威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生长”的社会涵义。[1]从微观角度来讲生长指发展着的生长, 不仅指身体的生长, 而且指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因此, 生长的个体涵义等同于人的一般发展.

杜威的教育哲学中的命题之一, “教育即生长”首先意味着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都是具有自己特殊价值的主体。其次“教育即生长”还意味着教育是一个不断改造、不断开拓、不断转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生长的各种力量, 以保证教育得以终生持续进行。这需要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 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 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 杜威认为这种“终生教育、持续生长的现象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教育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 从2001年4月1日起, 我国首次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教师任用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严重阻碍了新的教育模式的发展。对于美术教育更是如此, 美术新课改的理念是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这一理念的实施者教师要从传统的“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变, 需要一个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

二、目前我国美术教师专业化生长性存在的一些问题

1、注重美术实践, 轻视美术教育

目前我国的一些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美术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 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类课程仍然占很大的比重, 而美术教育类课程所占比重很小。美术实践课的教学也只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而向教育学、心理学由公共课的教师执教, 脱离了美术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培育的美术教师不仅缺乏创新精神和艺术表现力, 也缺乏对艺术现象作独立判断的能力。

2、继续教育培育的目的不明确

(1) 、培训形式单一化。在20 01年8月, 围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培训。经笔者对继续教育培训的了解, 培训的形式只是讲座的方式, 通过培训虽然教师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 也只是表面性的认识, 同时由于培训的时间较短, 缺乏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对话, 因此无法了解被培训者对新教材是否真正理解。

(2) 、教师对培训存在依赖性和被动性。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给教师留下很大的空间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依据教科书提供的线索, 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但是, 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新教材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弹性, 也就是需要教师自己对新教材进行开发和研究, 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在培训中一些教师要求培训者具体的讲解新教材中每一课的教法, 这说明教师对培训存在很大的依赖性。

(3) 、教师缺乏对知识的整合性。接纳“新知识”不是对“旧知识”的摒弃, 而是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和重组。在培训时一些教师用新知识来“取代”原有的旧知识, 却忽略了新旧知识之间的重组和整合。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身不断地探索、接纳和吸收一切有用的新知识,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和更新。

3、缺乏培育中小学美术师资的教师

美术最早是作为师徒传承的作坊式的形式出现的, 尽管后来有了美术院校, 但一直是以技能为主, 就是师范院校也一样。同时, 在师范院校任教的教师中, 一部分是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 一部分是师范院校培养出来。大多数美术教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而每一所院系中担任美术教学法的教师仅一两个人。因此, 在教学中脱离中小学美教学实践, 不能在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无法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开发美术课程的能力, 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美术教师缺乏互动

杜威在互动理论中认为;“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 他们的行动不只是反映, 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 个人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 而是有活力的并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 一直处在成长中但永远不会彻底完成, 社会环境不是某种处在静止的东西, 他一直在影响着和塑造着自我, 社会即由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而产生的思想与情感的共同体”[3]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的生长不是单靠个人能完善的, 而是整个教育体系互动的过程, 是发展以教育、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美术教师缺乏深入、广泛的研究和交流。

以上的几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反思;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维持现行学制与培育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1、以培育具有自主成长能力的美术教师为目标。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至今, 我国出现了六种教师培育的“范式”, 其中第六种“范式”就是现在所提倡和主张的培育教师持续不断专业成长能力的“反思范式”。从教师培养“范式”的转换过程中可以看到, 由重视教师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培养向注重教师的自主性、主体性、研究型、可持续发展型教师的方向发展。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的生长直接掌控着美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旋律, 从而使美术教师有更大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能动性必须是建立在美术教师本人主动革新自己知识结构基础上的。

2、在课程设置当中, 应做好课程的价值与课程的平衡的关系。从课程价值的角度讲美术教师培育课程计划应对美术教师产生终身影响和持续发展。从课程平衡的角度讲, 把美术学科与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之间应保持平衡关系, 建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支柱的课程体系。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应开辟多样化的培训途径, 改变以往讲座式的培育模式, 采用选修模块的方式, 每一模块的学习时间为20-40小时。模块的内容为:美术学科发展动向、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美术教学法研究、美术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人文学科的发展趋势、自然学科的最新成就等, 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随时增设新的模块或删除过时的模块。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几个模块进行学习, 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4]

3、加大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新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时, 虽然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但是, 对新教师来说, 由学生到开始正式任教不仅要有身份的转变、角色的转换、责任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 往往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相关部门应专门向新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系统而持续的帮助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交流。

三、小结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 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 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风格的道路;同时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不断的延续、积累、更新、反思才能逐渐达到专业的成熟。只有这样, 才能朝着可持续发展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3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试验稿) 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4]钟启泉, 徐建融等.美术教育展望.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5]吕世虎, 肖鸿民.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上一篇:童话故事小红帽作文下一篇:法人代表人身份证明和法人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