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选择演讲稿

2024-06-10

生活的选择演讲稿(共8篇)

生活的选择演讲稿 篇1

大学生生活的选择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你即将被美食诱惑时,当你即将被作业打败时,你将选择什么?那必昰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是一个迷蒙的周末的清晨,我微微睁开眼睛,窗外的一片灰蒙蒙映入眼帘,不一会儿,太阳升起了,那金色的阳光时而让我睁眼,时而又以其温暖给我睡意,要让眼睛闭拢。不一会儿,闹钟那清脆的铃声从我的耳边响起,哼,真讨厌!好不容易盼来周末,再睡会儿吧。我依然安然无事地躺在床上,轻轻地打了一声哈欠,又将沉入那奇妙的梦境中。我睡着了,朦胧中,闹钟在不断地响着;“起”与“睡”的一场拉锯战在那甜蜜的梦境中终告结束。

渐渐地,一股清风吹来,让脸上一凉,又清醒了许多,迷茫的眼睛不时向四处转动一下,好像什么都没见过一样,阳光恶狠狠地透过窗户,顿时,感觉一切进入烧烤模式似的,额头上竟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我懒洋洋地穿好衣服,来到街上。车多,人也多;全都是赶集的,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在树下乘凉,享受着夏日里大树带给他们的恩惠,天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人在那乘凉。此时我才发觉已是中午,心里十分焦虑,着急;我在街上晃悠着,时间在恍惚之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周末的作业可有一大堆呢!我到街上干什么来了?似乎没什么目的。这么一想,我更着急了:要写的必须要写;着急有什么用?我急忙跑回家里,在途中不知是折断的树枝,还是路旁的绊脚石,在那瞬间也不知碰到了什么,脚流血了。我忍着疼痛回到家中,果然,家中一片寂静,没有什么人。我望着书桌上的作业,想着过去的时间,不经意间后侮了;外面已是日上三竿,就要期末考试了,可大半天就这样晃过去了,什么也没干,作业没做,衣服没洗,妈妈交代的收拾房间什么也没干!哦,早饭还没吃呢……如果早起床不是就不会浪费这珍贵的清晨时光吗?

这件事让我后悔,它让我脑海中的懒惰小人获胜,如果按时起床,如果不消耗宝贵的时间,学会理智,勤奋小人不就可以打败懒惰小人了吗?相信吧!生活需要理智!不要让懒惰小人打败勤奋小人!

大学生生活的选择演讲稿2

十年冷窗苦读,我们怀着冲动的心境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吸纳着前人的智慧精华,接收着人文道德的洗礼。我们是幸福的,是荣幸的。由于我们是大学生,我们有毅力畅游知识的海洋、有韧性攀缘科学的顶峰,更有理性穿梭于多彩的世界。

人们给了我们光彩的称号,给了我们这么多荣幸的光环,更给了我们衷心回报社会、家庭的神圣的职责。这就是我们大学生应有的良知。在这知识的殿堂里,我们是否做天了与知己为伴,让灵魂得到高尚、让人格得到高贵、让人生得天升华呢!有的人做到了,时刻让良知牵引自己前行,尽力为以后的人生展垫着牢固的基石。然而,令我们可悲的是,在这通往光亮与光辉的路上,有人却轻易地抛掉了良知,让昏暗遮蔽了自己。

马加爵,这个曾经的乖孩子、昔日的优等生,但谁也无法想到,他竟然会亲手杀逝世自己的同学的四位同窗。四个不瞑的灵魂走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地思索。马加爵,作为一个大学生,本应当保卫自己的这片良知净土,积极乐观,克服心理作遂。但惋惜的是他泯灭了这一切,让自己同罪行的凶犯站在同一平台上,终极让邪恶毁掉了自己。他是可悲的,由于他没能让大学生的良知在自己的心中根深蒂固,因而造成了今天这无法挽回的悲剧。

还有一个不知该为他的不幸而哭,还是该为他的幼稚而笑的咸阳大一男生,由于在情人节送花给敬慕的女生遭到谢绝,他竟以选择跳楼而停止了自己和性命。他死了,人们给他的只是同情,同情他的年少、同情他的无知。作为大学生,没有大学生处置问题的沉着,更没有大学生应有的广阔胸怀,这真的是作为大学生的悲痛。

更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为了替父还债,竟然绑架了邻居小孩,勒索20万元现金。被逮捕后,却以没想过伤害人质为由,请求广大处置。真令人痛心,这种痛是为她如此单薄的法律意识的痛;为她就这样轻易葬送自己美妙前途的痛;更为她作为大学生,却摈弃了大学生良知的痛。

等等的事件,在我们四周产生,带给我们的是震惊、是思索。我们心中自问:是什么使我们当中的他们产生了质的变更?是自卑、是脆弱、是无知,我这就是答复。

面对生涯的挫折与打击,他们没能凭毅力与智慧克服,因愚蠢而失败;面对生活的陷井他们没能悬崖勒马,因盲目而坠进其中,故事。一切罪行地产生都是错的,看似生涯的错,听似别人的错,但我以为更应当批评的是作为大学生,却摈弃大学生知己的他们。我们是大学生,我们真挚、乐观、自负、文明,我们对生涯充斥热忱,心灵,对人生满怀信念。这就是我们的实质,这就是我们的知己。马加爵,他们摈弃了这些,这是他们的悲痛,但我们不要。我们理解生的意义,我们铭刻人生的哲理——把有限的性命投进到无穷的为人类谋幸福之中,在性命逝往时,让精力之光照射万代,让人类之火熊熊燃烧。

同窗们!别让愚蠢的悲剧重演,励志歌曲,重演在这洋溢着智慧与活气的舞台上。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守我们的良知,以此来演奏属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精美乐章!让我们携起手来,保卫我们的良知,以此来开启属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航帆。

大学生生活的选择演讲稿3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也需要我们去把握和深人体会。有人说:“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学却有着各自的辉煌。”但是,你可以选择平凡,但却不可以选择平庸;可以的话,相信谁都想不平凡。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有意义,怎样做主自己的大学呢?我随便谈谈个人的几点观点。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一段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崔永元评论人生的一段话。以我现在的经历还不配和大家谈人生,我要谈的是对于在座的每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大学生活。

对于今天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讲如何度过关键的四年大学生活,其实有点赶鸭子上架。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一点经历来谈一谈大学生活。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其实,至今我也没能吃透其中蕴含的意味,但是模模糊糊能体会到一点,就是从天上落到地上,从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很多人之所以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网上或者杂志上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活小说的误导。很多作者描写大学生活都是以调侃的语气,向读者描绘一个他心中理想的大学。受到这种误导,在每个人踏进大学之前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理想的描绘。怀着这份美好,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会迷糊一阵子,充分享受突如其来的自由和新奇感。但是在一天天上课,自习后,这种激情慢慢的消退,就开始进入迷茫阶段,怀念高中同学,怀念高中生活。在座的大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尤其是后者,往往是造成迷茫,困惑和郁闷的根源。而这也是慢慢长大踏实地的过渡到“知道自己知道”必经阶段。如果你现在觉得没有方向,也没必要着急,其实这很正常。很多人在没进大学前,就在脑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高中的同学之间的感情才是最纯真的,到了大学彼此就不能坦诚相待了。我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事实上,随着和宿舍的同学相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至少对于和你一起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是不适合的。在这种年纪,有的大多是是性格上的棱角。等你有一天毕业了,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同学,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磕磕碰碰根本不值一提。现在大体聊聊我的大学第一年的生活和学习吧,或许能让大家能有所感悟和启发。我的大一和很多人一样,是茫然没有方向的。

我们总是在怪自己自己控力不强,没有上进的动力。孰不知是自己的意识上没有清醒。有人会说:“爱情是学习的动力”或“家境贫穷的学习的动力”等等。其实,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就业危机感才是也应该是我们上进的动力。我自己常想自己毕业以后究竟能干什么?多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目前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所以心里很是后怕。有人说目前找工作:要么有关系,要么有文凭,要么有才能(技能)。而我们呢?文凭只是本科;关系,相信在坐的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要有才能。而这,就要问问自己:你学到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不知道学什么,而是我们不想学。

第四,是要学知识与发展能力并举。以前是重知识而轻能力,但现在不同了,恰相反,由于社会上影响,文凭要求的适当下降,所以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纷纷跑出外面找兼职。如果他们是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去的,那没话说,反而应该提倡。但他们有些不是,为了一份端菜的服务生工作,不惜请假旷颗,晚自习也不上。现在,出现了这样一种错位思潮,就是,在职的机关企业工作人员,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充电”,而在校的大学生们却纷纷跑到社会兼职。我觉的应该纠正这种思潮。

还有就是,要多看看书和报纸杂志。了解最新社会动态,知晓国家大事,掌握第一时间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新闻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边缘性学科,我们做为未来的网络的护卫者,就应该博学,什么都应该了解一下,并且要有重点地突出某些专业学科!

大学生生活的选择演讲稿4

以积极的心态走人生之路

青年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这里我和大家谈谈心,探讨对人生的感悟。

我们共同讨论的话题是如何“以积极的心态走人生之路”。人生之路既坎坎坷坷、又曲曲折折。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程才会发现人生的差别会是那么大。有的人超前了,有的人继续与你并肩同行、还有的人掉队了,甚至有的人止步不前了,怎么会的呢?关键是一个人以什么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应对在人生路上遇到的种种压力与困难。是用积极的心态,还是以消极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正是这一点导致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结局。(例: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的人生之路,孟非,从一个打工者成为一名著名的主持人,他的成功的事例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一个成功者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与别人一样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他却积极面对,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有一个满意的人生。那么什么是成功的人生呢呢?我认为没有统一的定论,各有各的标准。所谓成功就是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如:上学、就业、财富、地位、家庭、健康、名誉等。成功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感觉,一种实现目标后的满足感和自信状态。我认为成功,是因人而异的,简单地说就是自己“今天比昨天好”。同学们你们已经跨入了大学的校门,从昨天的一名中学生成为今天的一名大学生。这就是成功。实现了你们人生道路上又一个新目标,跨出了新的一步。但是,成功的获得并不像我们说说那么容易,是要付出代价的,对高考的艰辛你们都深有体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马云有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意思是说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成功是要拼搏的,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行动(信念+态度+行动)。没有付出,哪来美好。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快速发展,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家庭都对你们年轻人,尤其是你们这些正在成长成熟中的大学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望,在这大发展、高要求的环境下,你们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负担加重、竞争加剧、责任加大。在这压力和挑战面前,该如何把握又如何应对?对你们来说确实是一次人生考验。

网络作家南航在《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让我们

用心写好它,因为我们的印数只有一册,因此,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籍。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是靠自己写的,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本,因为生命只给你一次机会。时间只会流逝,人生不会重来,所以这本书非常珍贵,有人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现在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要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所以你们要珍惜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里我想谈四个问题,一、压力与动力 二、理想与目标。

三、规划与行动 四、积累与成功。

一、压力与动力。压力是动力的源泉。

如果我问你们有没有压力,肯定都会说“有”。刚进校的大学生会有不少困惑和压力,譬如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压力、交往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等等,压力那里都有,只是大小而已,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我认为有压力不是坏事,感到压力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需要压力,这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源。关键是要把压力变成动力,不能成为负担。如果负担变成包袱就麻烦了,就会产生焦虑、出现心理问题。(20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热播大江南北,剧中扮演林黛玉的青年演员陈晓旭也因此家喻户晓,被誉为林妹妹的化身。但是演员陈晓旭本身性格内向,尤其是扮演林黛玉这一角色后,深受的影响,难以解脱,再加上平时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导致长期孤独郁闷,又没能积极地进行心理调节,正确面对,结果抑郁成疾,并多次产生了厌世轻生的念头。2007年2月23日,她决然剃发为尼,皈依佛门,以求解脱。最后终因乳腺癌玉陨香消,享年42岁。心理学家认为

“心情决定健康,心态决定命运”)

前两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出现了员工十三连跳,去年暑假我到美国访问,参观了著名的康纳尔大学,这所学校除了学术著名外,还有一个就是因每年都有几个学生由于各种压力跳桥自杀而闻名,去年上半年这所学校共发生八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三起是跳桥自杀,现在学校所有的大桥两侧都用铁丝网栏了起来。前年底,东南大学一名研究生从南京长江大桥跳下。面对种种压力,他们为什么非要昄依佛门或以死来抗争,寻求解脱呢?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总在不断进步(通讯、交通,教育),人生的旅程并不漫长,但需要我们珍惜,无论遇到什么

困难,不要轻易选择放弃。要像孟非那样做一个坚强的人,从不轻言放弃的人。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样、多元、多变的世界,一部分人不能适应,产生焦虑和困惑,他们看人、看事总是看它的负面,对待生活总是抱怨不幸和不公,日子过得很不舒心。而更多的人是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积极面对。当年我在农村时看到人家招工回城,上大学虽然眼红,但是我没有埋怨,也没有放弃,最终机会来了,七七年,在我30岁那年终于考上了大学,我没有感到自己生不逢时,而是感到很幸运,因为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争取。入学典礼上我主动走上讲台,要求发言。在台上我激动得泪流满面。一是感谢党的政策,给了我机会;二是因为我没有放弃,终于梦想成真,三是我表示要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回报社会。在一个人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同时存在的,假如我们换一种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压力,也许人生就会改变。有首歌叫《阳光总在风雨后》歌词写得很好,歌词中写道“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意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起头。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不要因为天空飘过几片乌云,划过几道闪电、下了几场暴雨所困惑,要看到雨后天晴的美好,要以阳光、积极的心态看待事物,面对人生。

我认为今天的大学生是很幸福的,遇上了一个发展的好时机。国家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为我们年轻人搭建了一个能够尽情舒展才华的舞台,就看我们如何表演。将来你们中有一大批人会是海员,辽阔的海洋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舞台。但是,要把戏演好,不容易,困难很多,压力不小,一是学习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社会对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是我们对自身要求的提高。还有对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讲还有如何尽快适应和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问题等;二是生活的压力,年轻人有许多实际存在,又不能回避的生活压力,包括环境适应问题、经济问题、自理能力的锻炼问题、将来工作以后还有子女问题、住房问题、老人问题等等。我很理解,也有同感,比如我们有一些学生家境不好,生活压力较大,我家六、七十年代在响水农村的时候整天吃的就是山芋干和玉米糊,农民做一天工只有七分钱,日子过得很艰苦,怎么办?家庭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它并不决定一切,是可以改变的,今天你们上了大学实际上

朋友们在你们人生的旅途上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也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很有刺激。压力出动力、压力出活力、压力出实力。我退下来了都在迎接挑战,更何况你们呢。人在精神,事在人为,只要你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得到的肯定是希望和成功。

二、理想与目标。

1、树立一个符合实际的理想

理想是通往成功彼岸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绝不会有所追求和有所作为的。

理想我们从小就有,其实那时大家还不懂事,所以只能说是美好的梦想。“理想”这两个字,从小就陪伴着我们一直到今天,还要到明天。随着成长和成熟,我们就会慢慢发现儿少时的理想与现实理想有很大的差别。就像我小时候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农村时就希望想做一名的人民教师,当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是到医学院学医当一名医生,毕业后又留校成为一名大学教师,逐步又走上了高校管理岗位。实际上所谓理想是现实需要与自我需要两者的统一。是我们在成长成熟过程中,根据现实需要、个人需要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发展,达到最后统一的过程。(理想与现实不符时的调整)现实中有一些人理想与现实分离,好高骛远。实现不了就怪自己的命运不好。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存在一种颓废的心态,这些人理想信念淡薄,没有方向感,也没有动力,成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不知人生道路该往何处走?因此,我们可以见到去教堂的人多了,吸毒、网瘾的人也多了,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他们理想信念缺乏,没有努力方向,没有奋斗目标,没有精神支柱,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同时认识自己。

我们说理想是自身未来的希望,它与空想、幻想的区别在于理想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青年人应该有一个理想,它是人生发展的总目标,也是实现成功的愿望。但是,理想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你自身发展的实际。(比尔盖茨说:我之所以辍学,只因为我当时有个理想,创立第一家微电脑软件公司——而那理想不能耽搁。你们的现实理想就应该是当好船员)。当理想成为你坚定信念的时候,积极心态将成为你人生奋斗的助推剂。

2、设立一个实现理想的目标篇二:态度决定一切演讲稿

态度决定一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态度决定一切。

这里我想问自己及大家一个问题,态度能决定一切吗?

态度,辞典这样解释给我们,态度是人对事或物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总的来讲你可以有两种生活的态度,或积极,或消极,积极与消极于人生影响巨大。这里跟大家共同做一道小小的数学题: 1乘1,乘以十次,答案是多少呢?

很显然结果还是1。

如果是1.1乘1.1,乘以十次之后,答案又是多少呢?看来口算有难度,那么我们相信计算器好了!

用计算器算一下。答案是2.85??

假如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积极、不断地进步、再进步,那么,乘以10次后,就变成2.85?

可是,如果每一天懒散一点、消极一点、没有目标、无所事事,即0.9×0.9×0.9??0.9乘以十次后,答案又是多少呢? 我们来算一下。

0.31!是的,0.9自乘十次以后,会变0.31

这,就是积极与消极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人生。再给大家讲一个最近看到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小镇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父亲对她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她父亲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这样的话。这样的要求或许有些太过严厉,但却正因为如此,40多年后,国际政坛上才出现一位女政治明星——撒切尔夫人。

态度决定了她的一生。正是父亲的严厉使撒切尔夫人幼时养成了良好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也无形中促使着她向顶峰攀登,使她无论在大学时的学习,还是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她都秉承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最强的”。正是这些造就了她璀璨的人生。

如果你认为上面的故事有点片面,那么我们再讲一个反面的例子,同样,这件事也发生在英国。

1997年12月,英国报纸刊登了一张英皇室查尔斯王子与一位街头游民合影的照片。这是一段对剧性的相逢!原来,查尔斯王子在寒冷的冬天拜访伦敦穷人区时,意外遇见了以前的校友。这位游民克鲁伯〃哈鲁多说:“殿下,我们曾经就读同一所学校。”王子反问,在什

么时候?他说,在山丘小屋的高等小学,两人还曾经互相取笑彼此的大耳朵。

王子的同学沦落街头,这是一段无奈的人生巧遇。曾经,克鲁伯〃哈鲁多出身于金融世家、就读贵族学校,后来成为作家。老天爷送给他两把金钥匙——“家世”与“学历”,让他可以很快进入成功者俱乐部。但是,在两度婚姻失败后,克鲁伯开始酗酒,最后由一名作家变成了

街头游民。我们不禁要问,打败克鲁伯的是婚姻两度失败吗?不是,而是他的态度。从他放弃“正面”的态度那刻起,他就输掉了一生。

中国有一句古话,人人皆可为尧舜。我们周围很多人他们没有流利的口才,没有资深的学历、没有显赫的背景,但他们成功了。一是他们有很明确的奋斗的目标,更重要的在于他们把心中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有积极向上明确的态度,认真、努力使他们一步步向理想靠近,最终获得了成功。

你的态度就决定着你的人生。要么被生命驾驭,要么去驾驭生命。抱怨与责备只能让你的处境更加糟糕,改变生活工作的态度从点滴开始,它不一定是推翻过去所有的生活步调,它可以是一个当下情绪的转换,或是一个行为的修正。不恣意放纵自己,养成良好积极的处事习惯,你的人生也就将从此改变。

态度就像人生的万有引力,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改变人生,从改变你的人生观开始,改变人生观,从改变你做事的态度开始,工作中每一个细节,赋予你认真的态度,那么你人生的精彩也就从此刻开始。

如果我们用消极悲观态度面对人生,等待你的只能是万丈深渊,然而当我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时,我们面对的就是一座风景绚丽的大山,山上鸟语花香,树木葱翠,只要我们扎实努力认真攀登,到达山顶的那一刻,就是我们缔造成功人生的那一天。现在,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态度能决定一切吗?”

回答是肯定的:能!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篇三:关于积极心态的演讲稿关于积极心态的演讲稿

大学生生活的选择演讲稿5

首先感谢这次年级会的指导老师---xxxx老师,这个工作只有一周准备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xxxx老师与们老师广泛交流意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智慧,坚持和宽容促成了我们的“百日誓师会”的成功,我提议我们全体同学用掌声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谢。其次要感谢的是参与设计和主持的xxxx同学、xxxx同学,还有xxxx同学和各班的班长,特别是xxxx同学,写稿子,做ppt,她样样能行,在学习时间这样紧张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圆满完成任务,让我们为她的无私奉献精神鼓掌,谢谢他们。

刚才介绍了今天参会的老师们,我还想多说几句,这学期老师们的工作量几乎翻了一番,从七点半开始上第一节课,班主任老师七点就到校了。午自习也派给了每位老师,老师们无偿的劳动着,没有怨言。虽然由于常年的过度劳累,他们身体都不好,但老师们边看病边坚持工作,不耽误上课,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老师们无私奉献的感谢。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积极心态的力量

同学们会问什么是心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态有两种,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我问个问题,看能不能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心态。大家知道有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大家知道“作”是“把苦当作舟”的意思,你怎样解释“苦”的意义?(互动)。

苦难,痛苦还是努力,不放弃。

有的人一说学习就想到吃苦,其实和边远山区那些每天要跋山涉水去上学,每天靠馒头咸菜果腹,考上大学却没钱上大学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处境无非是作业多,要晚些睡觉,成绩提高不上来,这些根本算不上苦,你们同意么?认为是“努力和不放弃”的同学们,心态

是积极的,他们知道光喊苦没用,能帮我们渡过学海的是勤奋和坚持。

怎么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呢?我以同学们中的例子来说明。

一位同学在年级里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他自认为不笨,也挺努力的,可就是成绩不见提高,总是心有不甘,每次考试成绩公布时都有失落感。班主任老师的一次讲话启发了他,老师鼓励同学们结对赶超,选定自己的赶超对象,争取在后面的学习中超过自己的对手。这位同学按老师的引导选定了自己的目标,他观察对方的学习时间安排,琢磨他的学习方法,在后来的期末考试中果然超越了自己的“对手”,当他喊着我终于超过xx时,我知道他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积极心态的第一要素就是认清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同学们也许还记得,上学期的期中颁奖会上我>演讲的题目是《行动的力量》,那时的同学们刚刚进入初三,还没有感觉到大考的压力,用家长的话说:不知道着急,所以老师给同学们吹响前进的号角。我们欣喜的发现,课间,放学后追着老师问题的同学多了,回家以后再晚也要坚持写完作业的人多了,课间操跑步时掉队的人只剩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了。我和同学们说,咬住牙,每星期进步一分,每天弄明白一个知识点就是进步,有同学听老师的话第一次就进步了二十多分,坚持努力不放弃,最终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欢呼。积极心态的第二要素就是马上行动,坚持努力,决不放弃。

这学期刚开学,我就听说有的同学向班主任老师申请不再承担班里的工作,理由是要抓紧时间学习。可是也有另一些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中也不忘记帮助身边的同学和自己一起前进,课间经常看到他们快乐而忙碌的身影;初三了,年级升了,可是走廊里的卫生状况却不如以前,饮料瓶,废纸是地上的常客,相对应的,四班的地依然光洁明亮。大家都看到的是xx同学,她快乐的接受了宣传栏的布置工作,大会的设计,文字编辑工作,这些工作基本是在一周内完成的,而她并没有因为工作耽误学习,我相信她一定是挤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周六我还布置给她文字修改的任务,可她没有抱怨,完成的非常出色。同学们,当你同别人分享你所拥有的一部分东西时,那剩余的部分仍然可以增值和成长。你分给别人的东西越多拥有的东西也将越多。积极心态的另一要素:与他人分享。

同学们,如果在我们初中生活余下的一百天里不想留下遗憾,就让我们不再埋怨苦和累,因为那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不用害怕失败,因为我们努力着,奋斗着,保持积极心态,最后的胜利就在前方。

大学生生活的选择演讲稿6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我们都是生命的奔跑者,从上一个终点线到这一个起跑线,都是生命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在“跑”中,我们感受骄阳暴雨,我们为美丽而存,为战斗而活,时时流露喜悦,迸发激情。谁说我们是一路畅通?“跑”中谁没有摔过?我们曾为学习忧伤自卑,曾为友情伤神苦恼,曾为亲情逃跑受伤。但那又怎样?擦干眼泪,抹掉鲜血,大声告诉自己,那些不过是为我们增添颜色的美好记忆。

在“跑”中,我们感受春暖花香。我们是胜利的,谁说拿了奖牌才是胜者?那凯不误解了运动的含义,侮辱了生命的真正价值?我们一路奔跑,一路感悟,也一路收获。我们在跑,在义无所顾地向前冲。我们一起笑过、闹过、哭过、吵过,但风风雨雨后,留给我们的必然是最美的春天,最灿烂的笑容。

在这一路上,我们是对手,是同伴,更是朋友;我们共同分享快乐,共同感受失败。不要担心摔跤受伤,大家会将你扶起,不用担心弹尽粮绝,大家会将食物与你分享。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时,当遥远的彼岸最终踩在你我脚下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最透彻的满足。

系紧你的鞋带,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奔跑,去体验这多彩的人生!

经历过最初似乎无止境的艰辛,我们挺了过来,身体已经适应了奔跑的感觉,心灵不再有激烈的困惑——远方的目的地一点点在接近,而人也有了一种属于奔跑的快感,这是体验人生点滴过程的快感。不再理会外界的分扰,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刻成长。轻盈的风成了我们最好的伴侣。想想,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奔跑者吧:司马迁、李白、凡高、莎士比亚......外界的一切早已不能羁伴他们的脚步,他们沉浸在内心的美妙体验,在人生旅途中划出了一条美丽的轨迹。

让我们换上轻便的行装,积蓄全部的力量,一路奔跑,奔向梦的方向。

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范文五篇

2.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范文精选

3.大学生励志青春演讲稿优秀范文6篇

4.大学生优秀励志演讲稿范文

生活的选择演讲稿 篇2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多样,并受地域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及传统习惯因素的影响,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均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处理目标。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堆肥、填埋和综合处理。

1 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概述

1.1 焚烧

焚烧是一种对垃圾进行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垃圾的可燃成分,在高温焚烧炉内(800℃~1 000℃)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转换成高温烟气和固体炉渣,并释放出热量的过程。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80%~90%,一些有害物质通过焚烧,可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焚烧中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或供暖,炉渣可以制成建材砖。因此,焚烧处理也是生活垃圾处理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最有效手段。

焚烧处理在国外运用较多,而且已经具有一套较成熟、完善的系统,但从国内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大都照搬国外的系统和技术,没有对当地经济情况和垃圾成分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处理效果多不理想。焚烧处理主要针对热值较高、含水率较低的垃圾。国内一些中小城市垃圾热值低,含水率高,收运方式大多采用混收,如果不进行焚烧前预处理,焚烧厂很难正常运行。

1.2 堆肥

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将生活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成分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化过程。目前,生活垃圾堆肥都采用好氧堆肥。好氧堆肥又可分为动态堆肥和静态堆肥两种堆肥方式。动态好氧堆肥,一般是通过翻抛机对物料进行翻抛,使物料不断翻滚、混合,进行充分的发酵。静态好氧堆肥,多采用仓式静态好氧堆肥的方式。物料经皮带输送到发酵仓顶,后均匀布料,在仓底设强制通风管和渗滤液导排管,强制通风使垃圾成分和氧气充分混合发酵,在垃圾湿度达不到要求的时候,渗滤液收集后进行回喷,对垃圾进行增湿。仓顶设抽风管,将臭气抽出后处理,并使仓内保持负压状态。

堆肥处理具有垃圾减量大、分解物质彻底、堆肥产品可回收部分投资、宜于进行机械化作业等优点,但对垃圾成分有一定要求,且堆肥产品的销路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1.3 填埋

填埋是目前国内采用最多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简易填埋和卫生填埋。现在大多中小城市未建成垃圾处理设施的,多采用简易填埋,但简易填埋安全隐患众多,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卫生填埋法是从简易填埋法发展起来的。卫生填埋必须经过科学的选址,对场地进行必要的防护,对填埋场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严格执行填埋场的运行管理制度。现阶段建成的填埋场,均为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填埋场的场地和边坡都进行了严格的防渗,对填埋气体设置填埋气收集导排以及处理设施,对渗滤液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填埋场最终封场覆盖后,还可以对场地进行再利用。

填埋处理的优点是垃圾消纳量较大,适用性较广,操作管理较简单,运行费用较低,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

1.4 综合处理

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多样化的特点,采用单纯的某一种处置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已经变得不经济。基于此,可将前三种处理方式相结合,使其缺点得到克服,优点更加显著。

在各种单一垃圾处理工艺走向成熟的同时,也为垃圾的综合处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处理可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垃圾成分的不同,自由组合垃圾处理工艺,集合各种单一垃圾处理工艺优点,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垃圾处理工艺,不仅可充分发挥地区特色,还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好体现。因此,走垃圾综合处理道路是今后垃圾处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2 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比较

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处理四种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比较见表1。

3 山西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

结合山西省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几种工艺的适用性进行论述。

1)焚烧。

因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较小,且生活垃圾中含水率较高,灰土、炉渣等成分较高,有机物含量较低,且热值较低,从垃圾产量和垃圾成分分析,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近期不适合采用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一次性投资较大,且运行费用较高,并且如果焚烧烟气及二英等物质的处理达不到相关标准,会对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目前,山西省除太原市、大同市等经济发达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处理,其他地区应用较少。

2)堆肥。

山西省中小城市集中供热及燃气普及率较低,燃料大多以燃煤为主,生活垃圾成分中以炉渣、灰土成分居多。随着山西省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和燃气普及率的提高,居民生活垃圾中炉渣、灰土等的含量会逐步减少,但迄今为止,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灰土含量仍在50%左右。生活垃圾中有机物成分较低,且混收垃圾中灰土、塑料、纸类、碎玻璃、重金属等物质较难分拣。如果灰土、塑料、纸类、玻璃等进入堆肥工艺,会大大的降低堆肥肥效;如果堆肥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施用农作物后,会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

除堆肥技术问题外,堆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销路问题,当地是否有一定的垃圾肥消纳市场。目前,我国对堆肥产品的生化腐熟度和理化特性指标等还未制定相关的标准。如果堆肥产品的腐熟度达不到要求,杀菌不彻底,可否做农作物肥料,尚有一定的争议。经调查,堆肥产品除用于园林绿化和荒山荒坡,在其他领域均没有市场,运行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

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采用堆肥工艺是不适合的。

3)卫生填埋。

山西省绝大部分城市属于山区城市,卫生填埋场多采用山谷形填埋场。山区城市周围天然荒沟居多,降低了填埋场选址的难度。山谷形填埋场可充分利用其天然地形,荒沟土地利用价值低,且征地费用少。对填埋场场地和边坡进行防渗,防止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填埋场中设置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因山西省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较低,产气量较少,填埋量较小的填埋场可对填埋气体采用直接焚烧处理。对填埋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填埋气体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可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并考虑加以利用。

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卫生填埋工艺一次性投资居中,且工艺简单,运行成本较低,适合山西省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由于山西省大多数城镇目前大都采用垃圾混合收集的方法,且已建的绝大多数的卫生填埋场,接收的都是没有经预处理的原生混合垃圾。而《固废法》中确立的固废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卫生填埋工艺仅做到了“三化”中的无害化处理,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水平却属最低。

目前欧盟的垃圾填埋导则中规定了所有垃圾在进入填埋场前必须经过预处理,只有满足分类填埋场要求的垃圾才可以进入相应的填埋场。虽然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准则和标准,但实际上欧盟很多先进的垃圾管理思想已经不断地被我国垃圾管理行业所接受,在垃圾卫生填埋工艺前加入分选工艺的垃圾处理方式,将成为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发展的趋势。北京、天津及海南等地已经开始对封场的垃圾进行开挖分选处理,因此,垃圾分选将必然广泛应用于各地垃圾处理场。因此,在垃圾卫生填埋工艺中加入垃圾前分选工艺,首先分选出塑料、纸类、金属等可回收利用物,分选出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后,再进行卫生填埋,是比较合理的,符合“三化”原则,也是填埋法发展的趋势之一。

综上所述,山西省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在卫生填埋工艺中加入垃圾前分选处理工艺,会使该生活垃圾处理工艺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曹占强,史卓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应用浅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2):4-6.[1]曹占强,史卓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应用浅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2):4-6.

[2]杨逢乐.浅论垃圾处理工艺及场址选择[J].云南环境科学,2003(22):164-166.[2]杨逢乐.浅论垃圾处理工艺及场址选择[J].云南环境科学,2003(22):164-166.

[3]许强,曹文平,王云苏.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趋势[J].山西建筑,2012,38(22):229-230.[3]许强,曹文平,王云苏.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趋势[J].山西建筑,2012,38(22):229-230.

生活的选择演讲稿 篇3

关键词:《青春之歌》 “二难” “裂隙”

“十七年文学”文本中,作家对创作题材的取舍直接关系到作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作家选择什么题材,在创作中表现哪些方面的生活内容,写哪一类型的任务,被认为是体现作家世界观,政治立场和艺术思想的重要问题”⑴。基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作家杨沫写《青春之歌》是在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创作的。作家曾在日记中忧心忡忡地写到:“一九五六年就快完了,不知明年此时,我的情况如何?我写作的情况如何?那本可怜的书可以见世面了吗?会不会批它在美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不是批它在丑化了共产党员?”⑵杨沫在此真诚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一连串的疑问表明了自己对创作,对当时文化语境的骇人的心惊与担忧。作家在此提到的“美化”和“丑化”两个概念直接表明了当时作家对创作两个命题的难以把握,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命题。在当代文学语境中,作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命题是一直困扰着当代文学创作的重大问题。就当代文学而言,承认“生活”的重要性,把握“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权衡与标度更直接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来自于这种主流意识形态规范下对文学本质与功能的权威性的规范。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的源泉是“人民生活”,说到底是工农兵生活,而一切非工农兵生活自然被排除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理应受到批判。也正因此,周扬在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上以《新的人民的文艺》为题里说:“知识分子离开人民的斗争,沉溺于自己小圈子内的生活及个人的情感的世界,这样的主题就显得渺小与没有意义了,在解放区的作品中,就没有了地位。”⑶按当时主流意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我们自然可以得出具有革命理性的工农兵生活即为文学肯定的描写对象和创作题材,而知识分子及其他类的所谓生活则必然纳入“日常生活”之列不得入文学创作的正席。

杨沫的《青春之歌》既写到了符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农兵生活”体现了文学对革命的诉求,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作家对当时语境的一种顺应;同时作家又勇敢的将笔端触及到知识分子这一敏感地带的“日常生活”。通过文本,我们分明能感知到作家在处理“生活”和“日常生活”时面临的二难选择的困惑,于深沉的困惑之中凸显了作家话语的无奈与迷茫,又于无奈与迷茫之中顿生了文本的某些破碎之嫌。

一、若即若离的情节设置

相对于同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而言,《青春之歌》无论是在情节安排上还是在结构组织上都较其他小说要显得集中紧凑与巧妙,林道静自始至终、或隐或现地贯穿于整个文本之中,林道静从革命——自觉革命——胜利这一历程十分清晰。所以有论者认为《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⑷。小说分上下部共74章(上部29章,下部45章),在长达74章的文本中有13章没有林道静的活动出现,其中上部是第7、17、19、20、22章;下部是第3、22、27、28、33、35、37、40章。这些没有林道静出现的章节其情节是什么呢?作家通过这些没有林道静出现的章节要表明什么创作意图呢?我们不妨先弄清第一个问题再进而分析后者。上部,第7章:卢嘉川、李孟愉等进步青年南下请愿;第17章:卢嘉川、许宁等关于革命活动的大讨论;第19章:卢嘉川、罗大方关于革命与事业的讨论;第20章:许宁辞母参加革命;第22章:卢嘉川因戴愉出卖而被俘。下部,第3章:戴愉告密导致李孟愉组织的定县保卫团武装哗变受挫;第22章:戴愉、王晓燕伪恋情开始;第27章:戴愉赴王晓燕家宴;第28章:戴愉被开除出党;第33章:戴愉受主子王凤娟之辱,继续欺骗王晓燕;第35章:日军进城,李槐英受辱;第37章:戴愉继续欺哄王晓燕欲得到我党情报;第40章:戴愉被主子王凤娟处死,王晓燕一家觉醒走进革命行列。既然文本是以林道静为核心人物,通过她来展现时代对革命的诉求,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没有林道静的在场情节呢?这些情节在文本中有何作用呢?我们可以看出,上面极有意味的两组情节正好是革命洪流与革命逆流在文本中的表现,也正好是符合革命的“生活”与有悖革命的“日常生活”二元对立元素在文本中的不同话语的演绎。上部没有林道静出现的章节是以卢嘉川、李孟愉、罗大方、许宁等人的革命活动为叙述对象的,是革命话语在文本中的表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革命图景,表现的是卢嘉川、李孟愉、罗大方、许宁等人浑身是胆、赴汤蹈火、生死抉择、舍生取义、申明大意、气贯长虹的崇高英雄形象。文本呈现的是革命的崇高美。下部没有林道静的章节力图表现的是戴愉、白莉苹、陈蔚如醉心于自我的温馨甚至于贪图享乐、堕落变质,最终被革命的洪流所淹没的“日常生活”图景。尽管在下部的没有林道静的章节中有戴愉和王晓燕爱情私密生活的描写,但作家用笔主要在叛徒戴愉身上,对其用笔态度是鄙弃的,戴愉的人生归宿也是可想而知;至于陈蔚如由革命青年而蜕变为胸无大志的俗人,自然受到了生活的惩罚;而白莉苹则蜕变为嬉戏人生甚至与反动者沆瀣一气则自然受到革命者的唾弃。面对这些“日常生活”,尽管有人性的正常显露,但作家无疑是用贬损之笔来剖析他们丑陋的灵魂的。

自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评定说这些情节是小说文本的赘余。这些情节或为下文林道静的出现埋下伏笔,或为林道静的成长提供一个宏大的革命场景,都是为证明革命的合法性而存在的。表明了在革命的语境下的人生、爱情只有与革命发生紧密的联系,才能生发出熠熠的光辉!同时这些情节的设置从另一层面来说是作家价值取向的表征,是“美化”与“丑化”的价值判断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也是作家对革命理性的顺应。因此,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林道静是如何由寻求个性解放走向“革命”的,更在于“它呈现了一个个人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改造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过程。它负荷着特殊的权威话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追求、痛苦、改造和考验,投身于党、献身于人民,才有真正的自我的生存与出路(真正的解放)。这并非一种政治潜意识的流露,而是极端自觉的意识形态实践”⑸。对此,作者杨沫也承认:“想通过她——林道静这个人物,从一个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来表现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⑹在前文已经谈到,如果将这些无林道静在场的情节从文本中剥离开来也并不影响对文本核心人物林道静的刻画,那就意味着在某种层面上说,这些情节与林道静构成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当然这也使文本在情节结构上显得不够紧凑,甚至有支离破碎之嫌。这也影响到文本在叙事上的流畅性。但是如果删除则会影响到林道静与革命的紧密联系,会削弱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在革命历史小说中的意义和地位,也会影响到主流意识形态对文本的认定。“十七年文学”要体现的是革命对于社会和个体生命价值的重塑,这既是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规范,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使然。因而,无论是作家对与革命相关联的“生活”形象的高扬还是对与革命相背离的“日常生活”形象的贬损,都是作家对在场语境的顺应,是文学与个体生命对革命的一种自觉的理性诉求。正如研究者李扬所说:“在叙事的阶段,我们的国家本质尚未真正建立,叙事的意义就在于将各种自然状况组织到话语状况中来。因此,叙事的文本让我们完整地看到这种组织过程的不自然性。无论多么高明的艺术家,在拼装这两个世界时不可能不留下痕迹。”⑺尽管杨沫把自我成长的经历纳入到宏大叙事的框架中给予讲述,但当时及后来的“明眼人”还是敏锐地看到了作品主题的分裂状态。尽管文本有其破碎的一面,但当我们将它还原于具体的历史场境,我们又发现了它们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合法性。

二、两种情爱话语模式的截然对立

细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林道静之外还有一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链接性的作用,那就是王晓燕。当林道静处于危难之际时,王晓燕便会在情节中出现并给予林道静善良、热情的援助,是王晓燕及其父母的鼎力相助使林道静越过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坎坷,最终走向了光明;从而又使小说情节得以顺利延伸、发展。当林道静在杨庄小学受挫回到北平时,她没有径直去找在北大的男友余永泽,而是投奔王晓燕家;后来在王晓燕极力怂恿下林道静来到了余永泽处,小说进入到林、余二人情感发展的私人日常空间关键阶段,也正是在北大林道静深入感受到了卢嘉川革命者的魅力;当林道静因戴愉告密被抓,是王晓燕及其父母冒着生命危险才让她虎口脱险来到定县其姑姑所在学校进行革命活动;当林道静在定县一系列活动受挫再回到北平,她还是找到了王晓燕家。

我们可以感知到王晓燕是一个十分鲜活的人物形象。她有着女性的天性的温柔品性,最初又是凭着直觉和良知在“日常生活”领域里言说着一个有关革命“生活”的故事。如果说林道静是天生革命的,那么王晓燕则是生活使然,是生活发展的必然。和林道静不一样的是,她从小生长在和平、温暖、书香味浓厚且极具良知的知识分子家庭,她温文尔雅,最初只知道努力用功,希望将来也像父亲一样做个学者。和林道静相同的是,王晓燕也经历了对爱情的渴盼与追求,也都是从少女人生美梦中惊醒,最终走进了革命队伍的行列。可以说,她们都经历了从个人“日常生活”向革命“生活”的转变,但是对爱情美梦的编织及走上革命队伍的历程在文本中的呈现却又截然不同。

卢嘉川在林道静生活中的出现使她终于认清了兼具骑士和诗人风度的余永泽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卢氏革命话语的启蒙使林道静和余永泽“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⑻。余永泽、卢嘉川和江华在林道静的人生中是以一种二元结构模式出现的,是“日常生活”爱情和“革命生活”爱情两个不同的版式的演绎。林道静从余永泽个人生活中解脱后,融入到卢氏的思想中并进而投入到江华的怀抱,这是革命者对爱情的言说方式。其实,卢嘉川和江华无论在林道静眼中还是在文本中都具有符号化的特征,是革命话语方式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他们二人对林道静的情感的言说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使文本在某些方面给人以“重复”与“雷同”之感。他们第一次在林道静面前的出现表情都是“随便地”“点点头”,“微微一笑”;都是先评述当时革命严峻形势然后是长者启蒙式的提问引导。卢氏的提问是:您认为这样的梦想(指国民党想借助“国联”主持公道)可以实现吗?中国自己要是不用武装斗争能够战胜日本吗?⑼随着情节的发展,革命斗争的形势日趋严峻与残酷,卢嘉川的被俘使之在文本中渐渐淡出,但是在林道静心中卢氏的形象却日渐高大鲜明。他的启蒙话语使她认识到了人生意义是救亡图存,具体为反抗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也使林道静情感的天平发生了理性的倾斜。林道静感到“奇怪的,不知哪一点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感到了尊敬”⑽,“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象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⑾江华在林道静面前的出现和卢氏如出一辙,只不过问题多了点:你知道现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吗?察北抗日同盟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都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中国革命将要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发展下去呢?你说中国能够战胜日本吗?⑿林道静从第一次与卢氏谈话中顿生尊敬,到第二次聆听江华热情而激昂的话语油然而生的崇敬。她对卢、江两人的爱慕之情都是伴随革命进行的,并始终与革命相生相伴的。即使是江华与林道静感情的升华:害羞地伏在他宽厚肩膀上并且用力抱住了他颈脖,温情了一宿。这也是在林道静思念其精神导师卢嘉川之后完成的仪式,因而具有深沉的革命烙印。说到底,林道静与余永泽看似十分浪漫的爱情、温情的二人同居生活只不过是革命前的生存困境和苦难命运给林道静开了一个小玩笑而已;余永泽充其量不过是林道静生命中一个匆匆过客而已;而卢嘉川对于林道静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江华才是林道静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的人生伴侣。林道静的情感生活几乎完全遮蔽在“革命话语”之下而显得近似虚无。

相对而言,王晓燕和戴愉的爱情则极具私密性,是在私人话语空间中展开的。撇开价值趋向不谈,我们可以说王、戴二人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性的展示。尽管这段爱情因识破戴愉叛徒面目以失败的苦闷告终,但是王晓燕在整个情感发展中极具少女的羞涩与温情,在“日常生活”中王晓燕的表现给人一种生活情感的逼真与自然感,直至最后王晓燕一家走进革命队伍的行列也是十分符合事情叙述的逻辑的。不可否认,戴愉对王晓燕的情感具有某种功利性与欺骗性,他始终是想把王晓燕的感情作为自己的追求世俗享乐和升官发财、贪图享乐的砝码。但是单纯、善良的王晓燕在对戴愉的情感态度上却是十分认真的,并怀抱着美好的憧憬。如果我们说戴愉是在革命的外衣掩盖下以爱情的幌子干着反革命的勾当的话,那么王晓燕则是在日常生活的领域里终于认清了崇高美好的爱情只有和崇高光荣的革命目的相一致才可能结出绚丽、甜美的果实。作家对热恋中的王晓燕的心理描写和语言、行为描写十分的细腻与逼真。“晓燕一见他就脸红起来。她和他每说一句话,都要心跳不安。她只好竭力控制住自己,脸都不敢朝他看。”⒀当戴愉迟迟不向她表白时,她会因这迟迟不明了的爱深受折磨。“有时她躺在床上也曾冲动地想:‘大胆地告诉他——有一颗心,爱着他。如果他不,那么就干脆绝望。’可是一见了他,她就没有这种勇气,她害羞。”⒁当戴愉要来她家赴宴时,一向朴素、用功,从来没有在修饰上费过功夫的她“竟想起了这个小粉盒,而且拿了出来。打开粉盒,取出里面的小粉扑,扑了一点粉,对着镜子敷在脸上。当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的脸越发白了,而且白中透红,更加显出青春的娇美时,她又害羞地拿手帕把粉擦掉了。”⒂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爱情言说方式很恰当地展示了王晓燕的性格特征,一个善良、沉稳、害羞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当她及其家人明白了戴愉的爱情伪装和反革命的真面目后,慨然走上了革命道路,文本的发展合情合理。王晓燕的确如文本交代是一个可亲的姐姐形象。王晓燕及其父母在文本中的发展似乎更感人至深。尽管作家是在日常生活层面对她一家进行着不同于林道静的言说。两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爱情的言说上,林道静作为一个鲜活的少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温情爱情的向往,人性的率真却被革命话语所遮蔽了;而王晓燕则显得丰富饱满得多,更加真实更感人。而这决然不同的两种言说方式也造成了文本的“裂隙”之嫌。

三、叙述语流的泾渭分明与叙述节奏的仓促紊乱

文本随着林道静的人生轨迹的转变和思想的觉悟出现了叙述语流和叙述节奏上明显的变化。无庸置疑把《青春之歌》看成“成长小说”有其合理性,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林道静在其“成长历程”中其“过程性”则明显不足。文本1—5章围绕林道静人生迷茫,面对旧家庭、旧社会的蹂躏而抗争出走展开。此时的林道静尽管也在奋力抗争,但决不是革命的。革命的对象应该是非常明确而具体的,而此时的她却处于朦胧状态,抗争的对象是模糊的、不明确的。林道静的思想也是处于一种模糊与犹疑状态,其内心世界也是充满痛苦、郁闷的。所以在文本的前5章我们可以认定她仅仅是抗争而已不能说是革命。此时作家的语言运用显得格外的细腻、敏感化,以诗意的语言和审美的视角来把握林道静的内心世界,整个语流舒缓动人。如文本在写到林道静初到北戴河海滨几次三番看海时的心理描写就十分真实、十分诗意地写出了一个身受迫害与蹂躏的少女心态。尽管有些许“小资”的伤感情调,这与革命的话语有不协调的地方,但我们透过话语可以感知到一个少女内心身处的苦闷与忧伤。到了小说第6章,自她和卢嘉川的第一次谈话后,不仅仅是林道静的情感天平发生了倾斜,而且思想境界明显有了质的飞跃。如果我们认为林道静的革命觉悟是顿悟的话,那么王晓燕及其父母则是渐悟式的。“顿悟在现代小说中的功能,在传统记叙文中往往靠某一重要的行为来体现。它使故事达到高潮,或给故事划上个句号。”⒃而林道静的顿悟自然离不开卢氏启蒙式话语的作用。“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像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过了两天,风暴过去,学校又照常上课。在三年级的课堂上,第一堂道静没有讲功课。激昂的爱国热情战胜了个人的伤感,她把‘九一八’的惨痛消息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以及那陌生青年卢嘉川告诉她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一气向小学生们讲了整整一堂。”小说至此,林道静已经度过了人生的迷茫与苦闷时期转而进入到了人生革命时期。林道静的为个人幸福、命运的抗争从此开始与国家、民族存亡相联系。林道静也从个人感伤、浪漫的小资情怀开始汇入到国家民族命运抗争的洪流之中。作家从先前的个人话语操作也开始转入到宏大革命话语状态了。这种剧烈的突变尽管显示了卢氏革命生活言说背后革命理性的巨大影响力,但我们也从其人生顿悟中感到了某种失真性,林道静及卢氏等人的对于革命的言说明显因某种浮夸、直露而削弱了文本的表现力度。较之前者细腻、诗性的话语,此时的话语显得较为空洞与贫乏,整个语流也因林道静人生境界的顿悟较之以前显得急促与紊乱。这种语流与话语节奏的前后差别似乎并不是来自文本的自然发展逻辑所必需,而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创作主体的规范,从而实现了文本对革命理性的诉求。林道静从人生的迷茫者突变为具有革命意识的觉悟者,这一过程“转变性”明显不够,或者说其“转变过程”几乎是“空白化”的处理。

同样我们也可以来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把林道静的苦闷到觉悟来一个较为细致的交代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那样是否来得真实与感人?把这个问题置于当时的语境下思考,作家和我们都不可能对林道静的转变过程进行细腻化处理。那样林道静个人“日常生活”的言说空间自然会占住文本的较大部分,这自然也会削弱作为革命者的光荣形象的存在。这也涉及到“美化”“丑化”的价值取向。

对于《青春之歌》和“十七年”及其他文本的阅读,我们当然要置于历史语境下去考察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妄加指责,也不能囿于既定的论说而不敢越雷池半步,狭隘地限定其阐释的空间。文本的产生并不是作家纯粹主观的表达,更有可能会是创作客体、在场语境等多方作用的产物。然而,如果创作主体太多地受制于外界作用,那么文本所呈现的意义可能就会偏离作家创作的初衷,那么释义存在就会有多面性与复杂性了。

注释:

⑴洪子诚.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⑵杨守森.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⑶谢冕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⑷⑺李扬.抗挣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⑸戴锦华.再解读[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⑹杨 沫.青春之歌·初版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⑻⑼⑽⑾⑿⒀⒁⒂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⒃(英)戴维洛奇.王峻岩等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选择合适的生活哲理散文 篇4

今天路过阳台的时候发现多年前的一颗小仙人球长大了,附近还长出几颗和当年刚种时一般大小的小球。思绪就飘回了几年前,那时候还是初中生,仙人球也是去同学家里挖的。下面我就叫她L吧。

L是我初中的同桌,高高瘦瘦的一个女孩子,笑的时候嘴角会出现两个小梨窝,字迹清秀,为人处世都跟温和,这是我对她的总体印象。她说她结婚三年了,有一个两岁的宝宝。我吓了一跳,身边不少朋友都很早就结婚了,但是听到这个消息我依旧愣了一下。她说,现在也挺好的,很幸福。她说,并不是真的像大人们一遍一遍告诫你的那样,读书最好。还有其他很多种生活可以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人生。当我依旧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的时候,她们已经在拼命工作养育那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母亲经常跟我说,不要太早结婚,会累死的,结婚就不像这样,睡到自然醒就有的吃了。没错,现在我还是一个小公主,不用考虑生活,没有负担压力。可是也没有依靠,没有一种支撑。都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L本就瘦弱,好像有了宝宝之后更瘦了,也黑了一些。我们同龄,我的手不说特别细嫩,也还算保养的可以。可是她的手就是茧,小疤痕,很粗糙,真的可以看到她生活的艰辛。可以从她脸上看出生活的痕迹,但是当她宝宝摇摇晃晃走过来喊妈妈的时候,她眉角的那丝喜悦我从来没见过。满是宠溺,满是柔情。这时候我更加羡慕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我的未来依旧遥不可及。

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如果你觉得容易,那是因为有人替你承担了那些本该你自己承担的压力。这个年纪真的很尴尬,读书显老,结婚还早。每天都是上上课,吃饭逛街看电影,生活没有一点波折,没有一丝压力。那是因为我有父亲,他替我撑起了一切,不用我操心。可是L不一样。她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宝宝,她要为她撑起一片天,所以她辛苦又幸福。

关于人生的选择生活故事随笔 篇5

看完《无问东西》从影院里出来,我有点找不到南北,跳跃的情节,变幻的镜头,交错的时空,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我感慨个人命运在世事大势中的无耐,叹息时间在历史长河中流逝的无情,仰慕西南联大大牛们傲立群雄的魅力,品味着实力加偶像派的精彩出演。顺着时间的脉络,通过事件的串联,回忆人物的命运,在看似混乱实则清晰的画面中,我捕捉到了电影的主题——选择。

当沈母捧着儿子的遗物泣不成声时,我的眼泪难以抑制的往下流,这是我唯一一次的被情节深深打动。我根本不顾旁边小年轻的余光对我这个油腻中年男观众的侧视,因为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那些写在航空博物馆烈士纪念碑上的许多熟悉的战友的名字,想起了我国第一个参加飞行表演的女飞行员余旭烈士,想起了钱钟书小说《纪念》中那个抗战中牺牲的飞行员天健。今天当我吃着爆米花安逸的欣赏着电影时,我们是否还能想起他们,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才华,他们的理想,甚至他们的血肉身躯都献给了蓝天,献给了祖国,献给了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他们都和电影里的光耀一样,如今都已经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的只有他们的父母,爱人,孩子无尽悲痛,在苍茫宇宙中,他们只是一类尘埃,纵然如此,沈母依然以光耀为骄傲,我们依然以他们的为骄傲,后人也将永远为他们而感到骄傲。飞行员是刀尖上的舞者,选择飞行就意味着随时面临牺牲,而这些人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选择,作出了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是他们对事业的非凡选择。

当陈鹏无意看到李想握住敏佳的胳膊时,错愕之际,他既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暗中生恨,而是选择默默的离开,第一时间跟学校领导反映要到边远艰苦的九所去工作,爱就是放手,他想以自己的远离来成全李想和敏佳的爱。但情节的发展并非如他所愿,当身处大漠的陈鹏得知敏佳因李想的背叛而惨遭虐打时,毅然选择回来接纳敏佳,不顾敏佳已毁容的现实,将他深情的拥入怀中。而当敏佳在再次遭受“”迫害之际,她没有放弃对爱情的向往,在荒凉的戈壁大漠中,沿着通往沙海的铁路,用自己娇嫩的双脚一路追寻着爱情而去。

而在另一个镜头中,许老师和他的老婆刘淑芬却过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婚姻生活,对邻居、同学和蔼可亲的知识分子许老师以比冰霜还冷的态度对待他的老婆,而刘淑芬也已自己特有的粗暴方式来回报这样的冷漠,当两个没有共同语言,三观截然相反的人结合在一起组成家庭时,最终只能是以刘淑芬自杀的悲剧而告终。

这一正一反,都是对爱情的选择,不过一个选择了希望,一个让人感到绝望。

镜头再转到20世纪代,在清华求学的吴岭澜因一次考试实科成绩的不及格而陷入对学业的抉择困顿,理科实用,但文科是他的深爱,这颇有点像我们当今孩子文理选科的两难境况,吴岭澜苦苦思索人生道路到底该向哪里发展,迷茫之际,文学巨匠泰戈尔的演讲,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师的这场名为“对自己的真诚”的演讲,最终促成吴岭澜选择文科,出国学成后,报效清华。

同样作出艰难选择的是当代广告总监张果果,当他陷身于公司间尔虞我诈的商业纷争中,“你猜”的口头禅反映了他内心的厌恶和反感,他不顾别人的友情提醒,最终遵循自己内心善良的指引和对生命的敬畏,选择离开险恶的商业争斗,尽全力展开对四胞胎困难家庭的帮助。

这一前一后两个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对人生观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最后,我想用电影里一段台词作为结尾: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

愿你的人生都有一个真实的选择!

文摘: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 篇6

在你想要坚持做自己的时候,外部世界中可能会有很多压力,试图对你造成影响。生活在这样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真正做自己,这一点很重要。

When you deeply know yourself and the boundaries that you have set, you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a fulfilling and rewarding life. Without knowing yourself and establishing those boundaries, you can easily be pushed around and end up on a dirt path.

当你深刻理解了自己和你设定的那些界限,你就更有可能经历有意义很值得的生活。如果不了解自己,不去设定这些界限,你就很容易任人摆布,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在一条泥泞的小路上徘徊。

You have the option of taking the path that is broad or taking the path that is narrow. You can either conform to what life wants you to be, or have the courage to remain true to yourself throughout the years.

选择宽阔的大路还是狭窄的小道,这是你的选择。是遵循生活想要你变成的样子,还是鼓起勇气坚持多年真我,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It’s definitely a challenge t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self when we are constantly getting distracted an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media and society’s way of life. But if you want to reach your fullest potential in life, it all starts with being yourself.

想要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绝对是个挑战,因为我们总会被媒体和社会生活方式影响和分心。但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发挥最大的潜能,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

Why should you always be yourself? Because you will:

为什么你要一直做自己?因为你会:

1. Live in alignment with your values and beliefs.

过符合你的价值观和信念的生活

Being yourself is all about knowing what you believe in and the values that you live by. When you are not yourself, you will take on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others.

做自己,是关于你相信什么,是关于你生活中所遵循的价值。但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就只会接受别人的价值观和信念。

2. Establish your own identity.

建立你的身份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your life, you will always know who you are. There will be times where you may feel lost or distracted, but if you have your own identity you’ll be able to get back on the right path.

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你总是会知道自己是谁。也许会有觉得迷失和分心的时候,但如果你有自己的身份认知,你就能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3. Build courage.

鼓起勇气

It takes a great amount of courage when you decide to take the path that goes against the crowd. The reason why the majority of people take the broad path is because it’s easy. It’s easy to just follow the crowd.

当你决定与大众背道而驰,走向你选择的道路是,你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也算为什么大部分人会选择宽阔大道的原因,因为很容易,只要从众即可。

4. Establish boundaries.

设定边界

When you are always yourself, you know what your limits are and the boundaries that you have set for yourself. If you are always yourself, you are more likely to be aware when people start taking advantage of you.

当你一直做自己 ,你就会自己到自己的极限和你为自己设定的边界了。如果你一直做自己,当有人开始利用你时你很有可能会很警觉发现。

5. Find focus and direction.

找到重心和方向

When you stay true to who you are, you are more likely to know the goals you want to accomplish and how to go about accomplishing them. You are able to stay focused and know which direction to take in order for you to accomplish your goals.

当你保持真我,你更有可能知道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和如何完成他们。你会保持专注,也知道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No matter what you experience in life, the only person that will always remain constant is you.

生活的选择演讲稿 篇7

一、联系原有生活, 让生活经验与文本认知接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才是活的教育。因为生活, 教育才能力量倍增,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也应贴近生活, 容纳、改造、提炼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之转化为有益于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相融通的经验, 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 才能有效构建一种全新的、开放的、综合的课程生态观。

1.营造生活氛围

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态度, 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 尊重学习个体的个性发展, 把热爱、微笑、激励、宽容送给学生, 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做学生生活的朋友和知音, 让全新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大胆热情地探索和学习, 彻底改变原有课堂教学中命令与服从、言听计从与唯师是从的师生关系, 师生心灵的真正交流与对话才能成为可能, 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也才能成为可能。

2.创设生活情境

关于语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想提高其敏锐度, 仅靠揣摩表面的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联系生活体验, 再现生活所得的点点滴滴, 才能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 让了解与积累变得越发深切。这就要求在课堂实践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教材, 善于创设生活情境, 架构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 帮助学生抵达作者的内心;能帮助学生放飞想象, 唤醒自身的生活表象, 或浸润文章的生活场景, 或增补文本的空间, 或沟通作者的内心, 深得文章的旨趣。如在教学 《负荆请罪》 时, 采用解读文本和组织表演的整合策略, 开放教学过程, 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 大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模拟表演, 通过与作者、人物、文本的碰撞、交融, 获得一种模拟生活感情的体验, 把探究引向深入, 促使学生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和内心有更细致入微的感悟, 这样既尊重了主体, 又张扬了个性, 实现了隐性文本与历史现实的对接。

3.唤醒生活体验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书本知识、原有生活、生命成长共鸣的课堂。知识不是书本上的符号, 它们是有生命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激活知识的生命状态, 让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 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 唤起学生的内在需求, 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1]如 《孙中山破陋习》 一课, 学生对缠足没有感性上的认识, 课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 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远远不能让学生认识到缠足对女姓的毒害。教学中让学生观看缠足记录片, 对缠足毒害的介绍, 就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打通书本、学生生活的界限, 触动其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访谈自己的爷爷、奶奶, 补上教材的空白点, 就能更进一步与人物产生共鸣, 感受人物真挚、火热的内心世界。

二、展示文本生活, 让隐性知识与生活现实对接

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之所以具有魅力, 就在于每一个文本都提供着一种或多种被美化了的人类生活经验。因此,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核心要素与对话依据。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文本中隐藏的隐性生活资源,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意义的探询、理解与感悟, 领悟文本的“题外意”“言外音”, 才能与作者心灵真正对话, 与历史现实真正对接, 习得语文素养, 文本也就有了现实的意义及审美的存在。

1.渗透鲜活的知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 涉及政治、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 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渗透、沟通联系都离不开语文学科。因此以语文课堂为核心, 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 是符合语文学习的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 《春日》 时, 风和日丽的春日美景固然让人陶醉, 但是花儿为什么会有如此鲜艳的颜色呢?当学生发出这样的质疑时, 有机渗透自然社会学科知识, 不仅实现了学科知识的串联, 而且也让课堂富有了生活的气息与活力。

2.展示隐藏的过程

布鲁纳强调, 学科教学, 知识灌输不是学习的最终结果。与之相比, 学生参与了解、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用自身特有的方式方法表现知识创造的过程, 与知识产生的人对话, 将其实践、智慧转化为自身生命绽放历程中的丰富资源。如品读 《江雪》 一诗, 不光要多种环节、多种方式品读诗意, 更要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作者对话, 真正感受诗的意境。

3.挖掘潜在的资源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 还是教学生成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方法、思维的方式, 探究过程中的发现、见解、观点、争议乃至错误, 或者言语、行为、情绪。这一切决定着课堂的下一个环节走向何处, 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重组相关资源, 组织学生有效讨论、修正, 才能引发新的生成点, 实现课堂的高效能。

三、关注课堂生成, 让知识建构与智慧生成融合

容纳、接受一个全新的事物, 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样, 汲取知识的养分也是如此, 析题明理需要语文, 论证解释需要语文, 梳理汇总也需要语文。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 让置身其中的我们充满了无穷的问号和不尽的探究欲望, 如果没有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支撑, 这一切都只能“望洋兴叹”。阅读教学, 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启发, 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迸发, 结合自身的教学智慧, 启发学生在与老师、同伴、自我、文本的对话中, 不断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的和谐共进。[2]

1.关注思维方式的生成

人生, 因思考而睿智, 但是学习过程中若要真正做到独立思考, 培养善于思考的能力, 其实并不容易。真正的智慧, 必定属于拥有自己独特思考“工具箱”的人。 《滥竽充数》 课至尾声, 一位学生语出惊人:“南郭先生善于伪装吹竽的动作有模有样, 人们也发现不了他, 我觉得他很聪明。”其他学生也附和:“南郭先生把握机会很厉害, 我也觉得他很聪明。”“南郭先生是个识趣的人, 发现不对劲及时逃跑了, 避免了出洋相, 聪明。”教师见此情景, 在黑板上写下“聪明”两字, 然后组织学生开始探究:“同学们, 这篇文章是在赞扬南郭先生吗?把‘聪明’换成什么词更恰当?”学生想到了“狡诈”“狡猾”等词语, 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再进行引导, 结果就不言而喻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关注了学生, 学会辨析、倾听学生的声音, 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课堂才能闪现人性的光芒, 产生锦上添花的独特魅力。

2.关注奇思妙想的生成

在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一课中, “爱因斯坦是否是‘最伟大的人’”成了课堂谈论的焦点:有的学生细读课文, 从文本的角度说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也有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说爱因斯坦不懂生活常识, 不是伟大的人;更有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对文章本身提出了建议和理解, 觉得课文的结尾应该更进一步, 写得明明白白。这时立即就有学生站起来反击, 说这是留白的写法。深度挖掘文本的学生发言更是精彩, 他对文章的对话提出了建议, 觉得文章以一行一行的方式出现, 也许更清楚。讨论得如此精彩, 源于什么?源于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所形成的独特体验。课堂本身就是一座绽放的舞台, 立身其中, 我们找到的是学生学习的灵气, 也应该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 赋予学生驾驭万物的气势, 打开禁锢学生的思维围栏, 那么学生的思维将如泉而涌, 让人惊喜, 更令人叹服, 而这一切的发源圣地来自生活。

3.关注教学智慧的生成

生成的课堂, 应该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智慧, 巧妙利用不期而遇的教育事件成就课堂。教学 《小儿垂钓》, 全班学生正沉浸在诗歌的美妙意境中, 一个迟到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 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的视线。是处理该意外, 还是顺水推舟呢?教师选择了后者:“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人为什么‘遥招手’而不‘摇摇手’呢?显然, 诗中的孩子因为讲礼貌, 有教养才‘遥招手’。”学生明白了这一点, 迟到的学生此时也明白了自己的鲁莽。若干年后, 也许 《小儿垂钓》 这首诗的意蕴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 但是就教师因时制宜的生成引导及由此而受到的教育效果, 学生应该会终身铭记于心的。这就是课堂生成的力量, 正是它将反哺学生的生活世界, 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引导可能生活, 让价值生成与生命发展共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学习过程中, 孩子还不能理解一句话时, 千万不能让他学说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 课堂生活中全方位关照认知、体验、感悟等多种学习形式, 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生活方式与人类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感悟, 从而实现自我人格的重新构建, 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

1.升华生活价值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 语文教学中如果人文性缺失, 语文将成为没有灵魂的教育。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能够与生活现实紧密结合, 紧扣教材的时代性, 深度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 铸就学生精神的灵魂,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执教 《船长》一课时, 某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轮船已经徐徐下沉, 哈尔威为什么不选择逃生, 而是一动不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是呀, 他为什么不走呢?”笔者抓住生成机会, 从航海规则、艺术手法、价值取向等方面来进行引导,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船长品质的高尚、形象的伟大, 而且也为我们失去这样一位忠于职守的英雄而痛心。在情感体验的同时, 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如今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明确了价值取向, 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2.彰显生命色彩

脱离生活的世界, 注定是残缺的, 而有着生命律动的世界才是精彩的世界。正是生命, 造就了世界存在的最基本条件。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生活, 某种意义上也是生命的回归。[3]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一份思考和掂量, 顾及教材编排体系, 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情感体验, 建立多元的对话平台, 让学习过程成为实现自我腾飞的过程, 激发创造与探究的过程, 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笔者在教学 《生命的壮歌》 时, 就兼顾了教材的编排体系, 以教学 《天鹅的故事》 作为铺垫, 再学习 《生命的壮歌》, 一组课文就能整体而圆满地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创设感悟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语境, 通过阅读文本, 入境入情的朗读, 学生自己对生命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心灵, 一起感悟生命, 聆听生命的吟唱。

3.陶冶生活情操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课堂, 走进自然、社会的教育意义远远超过课堂教学, 而完全让学生走进生活也是不现实的。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空间, 穿越教室, 关注自然与社会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的教育, 也将是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

课堂是一种生活, 当生活的甘霖洒满课堂时, 语文阅读课堂必将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奏响的必将是学生生命成长中最绚丽的乐章。

参考文献

[1]王云峰.润泽生命, 孕育花开:语文课堂教学的使命[J].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4 (9) .

[2]唐怡.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 2014 (19) .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生活 篇8

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去学习,但最后能够到北大、清华去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进入普通高校。那是不是进入了普通高校就意味着未来的前途不如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好呢?一定不是!有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最后终于考上了北大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被定了终生,放弃努力,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工作没有着落的啃老族。我有一个朋友,只有中专学历,但是他选择继续努力,拿到了大专自学考试的文凭,后来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毕业工作两年后考上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成功人士。因此,你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选择努力还是选择放弃。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其中有些确实是因为能力强找到了好工作,但还有的同学好像纯粹是运气好就找到了好工作,你怎么想都想不通为什么命运对你如此不公,让你找到的就只是打扫卫生之类的工作。但即使如此,你仍然可以选择认真对待工作,或者敷衍了事。你工作态度的不同,给你带来的结局会完全不同。如果你工作态度积极,把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做得极其认真、十分出色,最后仍有可能被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如果你选择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最后就可能沦为失业人士。

新东方有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员工,刚来到新东方时做的只是帮助学生收发耳机的工作,但他选择了积极的工作态度,一边帮助学生收发耳机,一边认真听每一个老师讲课,两年后他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由于他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所以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教学方面的技巧。有一天他跑来对我说他要当老师,吓了我一跳,我想一个收发耳机的人怎么有能力当老师呢?但让他试讲之后才发现他的讲课水平已经很高。最后他成了新东方的名牌老师,后来又成了新东方分校之一的校长。他没有选择放弃,他选择了成长,他的生命从此与众不同。

如果你有一天的时间,你选择不同的方式度过,你生命的质量也会完全不同。在某一个星期天,你可以选择睡懒觉,也可以选择爬山;你可以选择购物,也可以选择去看书。这种小小的选择反映了你内心的价值取向。最后有可能选择睡懒觉的变成了懒惰者,选择爬山的变成了登山队员;选择购物的变成了商人,选择看书的变成了教授。这些选择也能够看出你的性格,是懒散的还是坚定的,是物质型的还是精神型的。即使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你也可以选择让生活过得平淡,或者使生命充满惊喜。

有一次,我和徐小平老师到福州去演讲,演讲结束后我们坐车赴机场赶回北京。在机场换完登机牌后,离飞机起飞还有一个半小时。当时我们惟一可以做出的选择似乎就是走进候机室等待飞机起飞。但我想起了一路行来时看到的路旁的大海,而福州机场就坐落在海边。于是在我的倡导下,我们又出了机场走到了海边。海边风景如画,海水拍打着岩石发出澎湃的声音,一抹沙滩几乎一望无际,我们俩兴奋异常,一看周围没有人影,就脱光衣服跳到了海里,痛痛快快游向了大海。后来我们上了飞机后,一路聊的都是跳进大海的兴奋。这件事到今天为止我们还常常提起,这一天也因此变成了我们生命中值得记忆的日子。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下一篇:无菌操作技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