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读后感1500字

2024-07-02

在人间读后感1500字(共10篇)

在人间读后感1500字 篇1

高三(1)班揭奕诗

沿着书单往下看,尽是些眼生的书名和作者,看到最后,“汪曾祺”三个字跳进眼里。就是他了。

从《端午的鸭蛋》开始,再到自己从课外接触的小文章,再到您推荐的《受戒》,“汪曾祺”这个名字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他的背景,也对他的文风有了一点了解,所以在看到《人间草木》时,我仿佛是与一位长者会面,阅读过程,就像是接受其教导。

在汪曾祺老先生的笔下,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了灵性、有了生气。他的笔触,就像点石化金的神笔,写到哪,哪里就变得可爱起来,活泼起来。罗丹说过,世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汪老先生看花、草、树、木、虫、山、水,甚至连芋头、豆芽这样司空见惯的事物都是美的,心中畅快豁达,笔下的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也感受到了美。

汪老先生的用语通俗易懂,内蕴却深厚、耐人寻味。有一点不成熟的以为:不同文化水平的人,读来会有不同的趣味。明面上,他只是在描写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物,讲他自己童年的趣事,粗读只是有趣,然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禅意,则需细细品读、品味。

汪老先生善摹物、善联想。看他写的景色、仿佛活生生就在眼前一般,但用词用句又不像写说明文那样硬邦邦的,净是些数据,或什么圆形长方形,而像是一位蹲在乡间小路上,耐心替你介绍各种花草昆虫的老爷爷。

汪老先生之子汪朗谈起父亲的文章: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得他的文章看着不闹腾,让人心里很清净,文字干净通透,不牙碜。也许,这是他东西还有人愿意看的原因吧。汪老先生为人为文,向真向善,诗情画意却不矫情,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对生活的脉脉温情,打动人心,或许这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整本书带给人的感觉几乎都是一致的淡雅、平和,只有在写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带上了一丝愠色。他写被红卫兵打死的“今雨茶庄的两夫妇”这他妈的‘文化大革命’!这叫什么事!“还有有趣、热心肠的老曹:”他被捆押吊打,打断了踝骨。后经打了石膏,幸未致残,但是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他的怒火,他的不平都是为别人,谈起自己被打成”右派“却又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他写《葡萄月令》那一篇,开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是他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时,写的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文中没有丝毫的怨气和悲惨的调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散发着一种在劳动中的充实的暖意,他还调侃自己是喷波尔多液的能手。我想,他恨这荒唐“文化大革命”,最恨的是它夺走了太多太多无辜人的生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汪老先生提笔写起了世间风物。愈读,愈感受到他的博闻强记。他写到泰山,开篇就是四个字:“泰山很大”.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发出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接着,谈到了杜甫和李白的诗词,洋洋洒洒下去,讲了一大段泰山封禅的历史。所有山水里,篇幅最长的是写泰山,说写不了的也是泰山。汪老先生说泰山太大,不能认同。写到第二次登泰山,他的态度有了转变: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事不近人情。讲到这,先生是原谅了这荒唐的“文化大革命”吗?

无论有没有那段黑色的时光,汪老先生都是诗意的——他早已把生活过成了诗。“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看到这一段,忽然感受到了汪老先生那时的快乐。他把梨花的花瓣比做月亮,真美,真好。他为栀子花浓郁的香打抱不平: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在看《人间草木》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段话了,当时就觉得,写的真好,真痛快,现在才知道就是汪曾祺先生写的。

原来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开始追求自由,追求人性。印象很深的一个地方,某天汪老先生的儿子对他说,长大以后想开公共汽车。这种话,即便放在今天,很多家长也要大发雷霆,认为自己的孩子胸无大志,可是汪老先生不。他仔仔细细地听进了孩子的话,再用极温柔细致的笔触描写了公交车上的一幕幕——我的孩子长大了要开公共汽车,我没有意见。”人,是有各色各样的人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却感受到醍醐灌顶般的通透,并感动。

我觉得汪老先生的处事态度很像苏轼,都是一样的自在,一样的潇洒。这潇洒与李白又有所不同,李白是高高在上的,仙气缥缈的,而汪老先生与苏轼却是切切实实地踩在地上。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态度,因为经历的多,所以更能理解世上许多的不公,也能从细微处发现寻常的感动。

读《人间喜剧》有感1500字 篇2

刘恩珍

读小说一定会联想到作者本人。

认识景苏姐姐时间并不短,但当时接触并不多。好像是诗歌朗诵会吧,只记得精湛的朗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天,女友让我欣赏一幅国画《猫咪戏蝶图》,其主题猫咪似自带光源,与工笔蝴蝶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此画写其意而不重其形,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在浓淡相宜似又不似之间,作者用浪漫的手法对猫咪的用墨删繁就简,计白守黑,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一个俏皮又专注的猫咪跃然纸上。一看作者是段景苏,原来姐姐还是一个画家!

再后来书香开封群成立,在这里近距离结识了景苏姐,方知姐姐不仅会朗诵、绘画,还会唱昆曲、能吟诵,书法也了得!再再后来,偶然的机会在新华书店的名篇朗读中多次见到这个才情斐然的姐姐,她几乎对中华经典名篇倒背如流。认识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姐姐,方知“天外有天”.前几个月,在景苏姐姐的朋友圈里读到景苏姐姐的小说《人间喜剧》,觉得犹如读一个有趣的剧本。我们知道,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 ,剧本的表现手法则以对白为主.景苏姐姐这篇《人间喜剧》既有个性鲜明的剧本式人物对话,又有小说叙述式的作者旁白,实在是一个带有时代特色的剧本式小说。

我对《人间喜剧》以下两点印象深刻。

一、作品在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地方特色的对话中呈现的画面效果非常强烈。如“车下有老汉托乘务员往开封捎把钥匙,她说:中!买一张全票!老汉讨价还价,英说:那中!半价,20块!老汉:捎东西不都是10块吗?英:不是过节哩吗,啥不涨(价)啊?——有了正当的理由,语气更坚定了,哪个字儿扔地上都能砸个坑儿——20块!捎捎,不捎拉倒!老汉:10块吧!我总坐你哩车,老主顾了!涨啥哩?20!捎捎,不捎拉倒!你看着办!”在这段描写里,“中”“妥了”“过节哩吗”这些带有明显豫东口语的字眼中,两个人物的性格对比非常强烈。一对一答节奏之快,把讨价还价的气氛烘托出来,对话口气一强一弱,把一个无可奈何的老汉和坚定强势的乘务员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

在拉客上车一段,作者要把脑筋活泛、快言快语的乘务员拉客画面表现出来,通过乘务员一系列自言自语达到了画面效果。“下来三个乘客,英早已跑过去接住他们。车上的乘务员拿着几块钱要递给英,英头也不回,潇洒地摆摆手,领着三个乘客来到自己车前,售票员卖票,22元,乘客疑惑,英马上掏出钱来递给乘客:”在这里“早已跑过去”“头也不回,潇洒地摆摆手”“领着三个乘客来到自己车前”“掏出钱来递给乘客”这些一连贯的动作描写,加上“给!我清给你两块!补给你!你也看见了,人家给我钱我可冇接!”以上描写,边议边叙边对话,把个风风火火为拉客人不怕吃亏的精明女人写活了,这样的描写画面感极强。

二、通过作者叙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无论剧本或小说,故事性是文字的灵魂。景苏姐姐把故事写的蜿蜒曲折,趣味万千,让读者忍俊不禁不忍猝读。比如第一段老汉哀求乘务员帮他捎把钥匙,但这个乘务员英却张口要20元钱,绝不讨价还价。其态度之强硬,让这种无奈的哀求变得意味深长。作者写道:“有了正当的理由,语气更坚定了,哪个字儿扔地上都能砸个坑儿”.“能砸个坑”寥寥四字,足见乘务员语言之生硬。还有“车出站了,把老汉连同他的话都甩到了尾气里。”再如,写瘦高个小伙儿上车看座位已满马上要下车,英用宽厚的胸膛挡住小伙那段,一句“煮熟的鸭子飞不了啦”几个字就交代了“拉”和“挡”的最终结果。站卡检查那段也很有意思,景苏姐姐这样写道“英麻利得很,伸手点了几个人:你!你!还有那个小孩儿!快下车,咱跑几步。”接下来她这样写道“车开不远儿就停在了路边儿,不大会儿,英的小分队归队了,车继续前行。”此时,一个机智精明“临危不乱”的女强人形象清晰可见。这样的描写,悬念重重故事性强,如美食很有嚼头。

所有的文字是作者的眼睛,它体现着作者的立场和阅历。在极其平凡的一段路程中,景苏姐姐用包容的心态领略了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小场景折射出了大市场,以旁观者的目光解读了人性的淳朴、善良和狡猾。

好的作品一定是观察入微的画象。景苏姐姐通过一段简单的旅程,如实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人生境遇和作者的亲历感触,点石成金便成就美文。这样的故事或许很平凡,感触也许很普通,但是却是作者真真切切的记录,其本色的自然呈现,平淡的性灵流露,不刻意求之而浑然天成。

在人间读后感700字 篇3

细细品读《在人间》,我不禁潸然泪下。阿廖沙逝世,随母亲和外祖母一同前往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家弥漫着相互仇恨的气氛,,在这个家里,阿廖沙每天饱受煎熬,生活得惴怩不安。随着时间的流逝,阿廖沙在茨冈和外祖母的鼓励和关怀下,渐渐懂得了:只有坚强地去面对生活,才能取得成功!母亲逝世后,阿廖沙也随即离开了外祖父家,去人世间谋生了。阿廖沙每天饱受欺辱,成为众人的笑纳。阿廖沙不顾众人欺辱,至始不渝地工作赚钱,在众人面前昂首挺胸,坚持不懈地在社会上生活。他饱经风雪,在面临困难时不向困难屈服!他在面临困难时手不释卷,把书当做良师益友。最终,他在种种困境中成功成为了著名作家高尔基。

高尔基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都时刻手不释卷,而我们时时刻刻想着玩。我们怎么能与他比拟呢?他是在一个相互仇恨的家庭的家庭里饱受煎熬,而我们是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关怀和鼓励下享受童年的美好。十几岁的我们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学习,他却在社会的逆境中生活,但他仍然时刻手不释卷。他在困境中不向困难低头,相比之下,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而深感惭愧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高尔基那种不屈不饶的崇高精神吗?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迅速,人类的依赖思想越来越严重,因此而侥幸自己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得到的。至今,我们不能因为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暗暗侥幸。我们不能因此而懦弱无能,我们要的是一份坚强凝结而成的力量。让我们坚强面对一切,毫不畏惧的面对一切逆境,战胜逆境……

《在人间》读后感400字 篇4

阿廖沙在主人家,受尽了千辛万苦,伤也没少受过。可是,阿廖沙很爱看书。我认为,看书是一件好事。但那时在俄国人的思想上认为看书,是那些愚蠢人做的。可是书里的精彩气氛人吸引着他爱看书的心情。于是,阿廖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他的弟兄坐在月光下小声的朗读着文字。

有一天,主人不在家,这下,阿廖沙可高兴了,把蜡烛点燃,聚精会神的看书。时间过得真快,主人回来,因为忘带了钥匙,让阿廖沙来开门,可是,他太入神了,他不但忘了主人的敲门声,也忽略了一旁被蜡烛点燃的木板,火都快燃到他了,阿廖沙都没感觉,最后,主人急了,在门外又喊又骂,阿廖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主人打他,听到声音赶紧开门。

主人进来后,看见这番情景,认为他是想烧了这栋房子,便用木头搭阿廖沙,木头深深地刺进了阿廖沙的背部,但阿廖沙忍着痛,流出了气愤的眼泪。我从阿廖沙的眼睛里看出了一种精神的欲望:我长大了一定要让这个国家的所有陋习彤彤除掉!

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在书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界有这样的孩子,受尽了人间的百般虐待……

幸运的是,门口搬来以为看书的夫人,她也对阿廖沙很好,觉得他长大一定会有所成就,常常让他到自己家去看书。

本来主人是不知道的,可是主人买米时,发现了阿廖沙,又是一顿毒打……

那个夫人看见了,怕牵连到她,便悄悄地搬走了。

每次阿廖沙被欺负后,便会想起他那慈祥的外祖母,小时候,父母双亡的他伤心时,外祖母总是安慰他,帮助他……

阿廖沙是不幸的,但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在主人家期间,和他一起做工的朋友们善良的有许多:善良的彼得,还有表面很凶、但是对阿廖沙很好的穆斯雷,心直口快的雅科夫……他们都对阿廖沙有很大帮助。

初中《在人间》读后感500字 篇5

这本书中描写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有:坚强、正直、心中充满爱的高尔基;聪明能干、善良慈祥的外祖母;独断专行,贪婪、吝啬的处祖父……

在这部书中,高尔基真的是给我留下了很不深刻的印象:

他坚强、努力,会“自谋出路”。在母亲去世、外公破产这一连串打击向他袭来时,他并没有放弃,年仅十一岁的他走向了社会。他当过鞋店伙计、在绘图师家当过学徒、在轮船上当过洗碗工、在圣像作坊工作过、还在工地上三年的监工。这么多见年,他除了承受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外,还天天受到辱、毒打、陷害和玩弄渐渐地,他开始倦这样的生活,于是,他向往着那纯洁美好的生活。

他热爱读书。为了能够读书,他会冒看打的风险在半夜的时候点看蜡烛去看;他还会去找别人借书看然,在他读书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会去帮助他比如:裁缝妻子、“玛尔戈皇后”等。其中玛尔戈皇后”对他的的影为响最为深刻、她会教他阅读的方法,让他去看有意义的书籍。正因此,高尔基对读书的热爱更加强烈。

在人间高中读后感800字 篇6

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就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分明有一双犀利的双眼,探寻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出路与改变的双眼。他生活在他们中间,独立着,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测生活的意义。他的思想被书引领着,生活在另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

对书籍的酷爱,开启了愚昧的头脑。一个用书籍填补思想贫瘠的人,反抗着周围的种.种不协调。主人公,厌恶了身边的丑陋与粗俗,向往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好的生活,不然我就会毁灭。带着一种更高的追求,走上了去学校求学的道路。但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来到人间”,仿佛就暗示着这人间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诗集、阿克萨夫的《家庭记事》、著名的俄罗斯史诗《在森林中》等书籍构成了高尔基的天堂,这个“人间”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高尔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啃”的书。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当然,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劳。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还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构成了一个天堂吗,天堂与人间只一线之隔,却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万卷书,却腹无点墨;有人做乞丐,却也能读好书,学到不少的知识。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高尔基《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7

――《在人间》

为了

阿廖沙历尽坎坷,却仍然决定“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书籍是神奇的物品,他令人在穷苦的时候,依然有着坚定的

下层社会严峻的生活考验不仅未使阿廖沙放弃理想,反而让他构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不过,我们正在上课的老师却是十分的淡定,拿出手机照亮了黑板,仍然照旧给我们上课。在老师的讲课声中,同学们也平静了下来,开始继续上课。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不为环境而屈服的精神么。

在人间中小学读后感200字 篇8

《在人间》,是高尔基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描写了作者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堵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

我对这本书印象比较深,因为这本书它像宣有魔力一样,我只要一打开真本书我就会一直不停地翻下去,因为它太好了。每次读完这本名著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高尔基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

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人间读后感1500字 篇9

周末两天,恰好时间充足,我便乘此机会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我可从未听说过这类书籍)。作者高铭用了四年时间,接触了数百名“非常态人类”才完成这本着作。

书中讲述了作者与多位精神病人接触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简单明了,又扑朔迷离。总而言之,它们(故事)清楚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雾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触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说”家以及俱怕梦境、细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写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与你交谈。由此可见,作者在收集素材与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读者阅读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完书之后,多数患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天才所具备的天资,可谓天赋异禀。然而,过人的天赋与他们极端的思想所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便是一个畸形(心理上)天才--疯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学太过痴迷,结果渐渐产生了幻觉(也许他所说的东西真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看见,目前的科学也无法解释),还有一位公务员,为了研究玛雅文明及其预言,不惜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时间长了后精神开始出现异常,终于被判定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否认,尽管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非常态人类”,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的事物,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因此,疯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才。

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一些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因此,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一个词--中庸。所谓中庸,就是中正和永恒持久,这是一种为人之道,处世哲学。中庸的智慧,不仅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这恰好填补了精神病人不善于打交道的短处),也是在做人做事上实用的学问。学习中庸,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也许中庸之道不能让你成为最聪明的人,但它可以让你成为人际关系最好、为人处事精明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恰好介于疯子与天才之间。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所有正在努力的人,一定要学会中庸,切不可走两个极端,否则你不是名垂千古便是一事无成,这样对人而言精神压力不是太大了吗?与其这样,不如学习中庸,让自己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为人才),我将会继续努力,决不偏左或右,笔直地走下去。

爱在人间的观后感500字 篇10

昨天我们全体六年级看了《爱在人间》的电影

他平凡的拉车夫——老唐,因为老婆的虚荣带着儿子离开了他,而要能每天在校门外看着儿子嬉戏玩耍的笑容就心满意足。有一天遇见她——苏红,一个因为吸毒让家人遍体鳞伤把自己弄得人魔鬼样的女人,老唐的人生,从此来了个大逆转。从租房给吸毒女苏红,在借钱给苏红去戒毒,结果被骗,苏红吸毒更加强烈,本强制进了戒毒所,却因为怀孕又被释放回来,老唐商量还是收留了苏红帮她顺利生下了孩子,之后又心甘情愿帮她养孩子让苏红安心进戒毒所戒毒,这么一进就是两年,老唐的把苏红的孩子取名叫糖糖,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一样呵护,经常弄得自己精疲力竭,把自己拉车来的钱全部扔到了孩子的身上,又让医生把糖糖体内的毒素一点一滴的除去,让她健康成长。这些年糖糖在邻居旁人的关照下也温暖快乐的成长了些,而这也是苏红出戒毒所之日。阳光中,短短的头发,身着白衣,此时的苏红脱胎换骨了,和老唐回了家,跟女儿团了圆,在街边做起了小生意,日子慢慢润了起来。

看完影片,为爱在人间而感动,为他们“一错再错将错就错”而感动,为这个美丽的结局而感动。这部禁毒片也让我们明白了短暂的人生,我们不应该让泪水淹没,不应用今天的时间去悔恨昨天,应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

上一篇:公司奖励员工通告下一篇: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精选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