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应用

2024-06-24

智慧水务应用(共7篇)

智慧水务应用 篇1

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随着工业的快速扩展导致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成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重要指标。本文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为出发点,对智慧水务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水务平台

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水资源环境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协调,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家层面上针对这个问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部署和安排。

此外,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也出台措施,采取行动,开展水环境整治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在我国党的十八大召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范畴,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促进中华民族持续健康发展。碧水蓝天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水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成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智慧水务平台概述

当前,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带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正在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融合、与城市的管理运行系统相融合、与市民的生活和企业的运行相融合,创造出原来难以想象的城市和生活新形态。

1.1 智慧水务的含义

在智慧水务的概念中主要包括了水文、水质、供水、排水、水资源以及防汛防涝等众多方面。主要是借助各种传感器完成对水文以及水质等参数的测量,然后把这些数据传到互联网上,实现这些数据信息的交换和通讯,进而实现水质信息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管理、计算、模拟、跟踪、定位以及预测等。

供水公司需要在管理的区域中建设水质监测站,把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水质信息及时进行公布,借助无线网络传送到调度中心。这种信息处理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智慧水务。通俗点说,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中,水多了、少了、脏了、浑了,通过高科技就能“运筹千里之外”。

1.2 智慧水务平台分类

1.2.1 智慧防台防汛

未来,台风暴雨来了,我们将知道得更快,反应更迅速。

当台风暴雨来临时,就是智慧防台防汛大展身手的时候。

台风来袭,某个地方下起了大暴雨,当地的防汛部门能借助信息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将自动采集的雨量、水位、流速等有关防汛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给智慧水利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智慧化支出,实现防汛抗旱的监测、预警、决策、调度指挥等功能,确保“水安全”。

1.2.2 智慧水环境

通过监测仪表、传感器、环境物联网、云计算等,城市各个水库、河道、湖泊水质水体情况、水环境质量信息都能实时监控预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污染源自动监控、污水处理过程监控、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生态遥感监测、预警应急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构建强大的“智慧水环境”。

在监测仪中有一头是直接与河流中的管道连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自动完成数据的收集与传输。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在传输的这些数据中主要包括了河水水量、水流速度、主要水质指标以及水温等信息,以往对这些数据的采集需要多个人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采用智能检测系统每15分钟就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一次刷新,从而可以对水质信息实时掌握。

1.2.3 智能巡河

巡河机制是大河道一天一巡,小河道三天一巡。过去河长们总是苦于每次巡河之后没有任何记录,如今巡河轨迹管理”可以清晰记录一天的巡查情况。在巡河时,通过手机拍照或录入巡河日志,将沿途所见所闻即时上传,利用“曝光台”解决所辖范围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治水难题。与此同时,镇级、市级、省级河长也都能通过手机查看各个河道的即时情况,并作出批示。

有了这套系统,等于让多了无数双监视的眼睛,上至省里,下至镇街,都可以看到它当前的水质情况;老百姓一旦发现问题,随时随地都能举报,无论通过哪个层级将问题反映到系统里,我们一线工作人员都会应声而动,作为第一责任人马上到位并就地处理问题,事后还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将治理后的情况拍照回传。这套系统不仅编成了一张人人参与治水的网,同时更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推动着每一条河流的治水工作。建设智慧水务对于水务集团的意义

水务集团通过采用数字化水务的应用可以建立网络化的单位机制,从而可以实现对下属机构的实时监管。每个下属单位汇报的信息数据会在系统中进行自动的统计和汇总,非常快地就能产生企业需要的各类报表,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以及管理决策提供非常可靠地指导。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下属汇报的数据将更会更加实时和准确,使水务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减轻,大大提高企业的监管工作效率。

在水务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水务主要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务企业中信息传输不及时的问题,数字化水务可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水务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生产管理,此外还可以更好地对工艺进行优化与调度,形成更加规范和科学的水务管理模式。结语

“智慧水务”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我国国内却仍然比较匮乏。在信息化日益加速的今天,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加速,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来实现对水资源的及时、准确地数据监测,这也成为水资源信息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这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减少水灾害具有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菲菲.南京市智慧水务的顶层设计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6(15):123-124

[2]陆国荣,陈晏.因地制宜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平台[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01):00130-00130

作者简介

刘岩(1971-),男,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在新型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智慧水务应用 篇2

顾名思义,智慧水务是“智慧化解决方案”与“水务”的结合。“水务”包含的范围很广,而本文将主要从城市用水的角度来研究智慧水务的建设与发展。具体而言,智慧水务是利用传感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水从原水、生产、输配、排放、处理和客户服务实现全过程的控制,实施智慧的水管理系统。

二、智慧水务建设现状

1、国外

美国智能水网概念的提出始于2009年5月,由一个名为水创新联盟的私人组织创建的基金会“智能水网倡议”率先提出。在智能水网概念的初始发展阶段,其引领者群体主要是由包括IBM、西门子、苏伊士等在内的一些涉水事务及信息化技术大型企业共同组成。IBM公司将智能水网作为其“智能地球”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智能水网提出了三个关键词:自动化、交互性、智能化。智能水网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方向:一是基于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建立水管理系统(AMI);二是基于水资源管理设施和智能电网的优化能源使用方案;三是水质和水量的联合检测平台;四是水资源高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在美国智能水网建设实践案例中,基于国家层面的智能水网项目和基于州政府层面的蒸散发网络项目是对其智能水网建设思路的典型性反映。

以色列是世界上闻名的缺水国家,水资源格局与生产力布局严重不匹配。而其在供水方面之所以取得突破性进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水资源和海水淡化处理。以色列政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细致的功夫,包括节水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善地下水的提纯水平与净化质量,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循环用水,改善海水淡化能力并降低成本。二是由于以色列缺水的自然条件以及在创新方面的优越环境,在智慧水务领域涌现出诸多高科技公司, 比如致力于优化城市给水系统,通过减少输配水过程的损失来极大地改善用水效率的Miya公司;通过基于大数据统计算法的管网实时检测云端服务平台对有关漏损、阀门等事件进行预警和管理的TAKADU公司;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实现了水质中细菌含量实时检测的VBACT公司;专注于管网在线漏点定位、管网持续监测解决方案的Aquarius公司;使用创新材料和技术实施地下管网漏点修复的Curapipe公司等。

其他国家,澳大利亚在2004—2007年严重水资源短缺危机后初次提出智能水网概念,其典型案例包括SEQ智能水网工程、维多利亚智能水网和宽湾智能水网工程等; 2011年始,韩国建筑科学研究院(KICT)就开始实施智能水网项目,其目标是开发核心技术,如水资源获取、处理、管道网络、智能水网的子网和微型网;法国、西班牙和荷兰计划推出1100万智能水表,荷兰制定了智能水表标准。

根据力士研究(Lux Research)所做的一份水领域IT市场调查显示,预计2020年水领域IT的市场规模和投入将至少十倍于2009年,从2009年的5.3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63亿美元。所谓水领域IT,很多都属于智能水网的范畴。而如果能在智能水网上取得突破,无疑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也将为人类的更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而深远的贡献。

2、国内

在我国,智慧水务建设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各地都从自身水资源特点和实践需求出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智慧水务、智慧水利或智能水网,因此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路径各异。主要表现在智慧水务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北京市重点是为了解决水资源调度管理问题,上海市重点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社会化水务服务,山西省和山东省重点是为了提高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应对极端事件,无锡市重点是为了实现太湖生态治理目标,海南省重点是为了促进河湖连通实现“生态大城市”建设。

各地智慧水务建设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的模式指导,有些地区对智慧水务的内涵理解和建设任务认识还有偏差,表现在偏重于强调实体网建设,忽视信息网和管理网建设;偏重于强调实施监测与数据传输等“感知”建设, 忽略“智慧”调度管理建设等。

三、我国水司智慧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在我国水司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内容:SCADA系统,包含水量、水压、 水质和水位等数据。营业收费系统,包含用户、用水类型、 水费缴纳等数据。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包含管道、阀门、流量计等资产空间数据。维修养护系统,包含管道巡检、现场维修、泄漏修复、管道更换、工单派发等信息。客户服务热线系统,包含客户投诉、报修、偷漏水举报等数据。

虽然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水司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规划不到位,缺乏战略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的IT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突出。第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在实践中,水司硬件设备安装得多,软件应用得少,且对于软件项目而言,定制开发多,灵活性、扩展性差,从而导致两方面的不利后果:一是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没有交换,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最终部分项目反成信息化包袱;二是信息数据繁杂,难以为管控决策有效利用。第三,服务沟通存在障碍。一方面,被动式服务,缺乏高水平服务带来的尊严和尊重感;另一方面,客户服务和沟通渠道相对单一。

四、智慧水务建设及其实施路径

1、智慧水务的建设原则

为了解决目前水司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上的诸多问题, 智慧水务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标准化,基于主流技术和标准,建立健全各项技术规范和制度。二是流程化, 基于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流程。三是集成化,多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与信息整合。四是简单化,用户操作和体验简单易用。五是先进性,对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要有远景规划,既能兼容目前的常规体系架构,亦能支持未来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

2、智慧水务的系统构架

智慧水务的系统构架遵循物联网传统意义上四个层次的原理(见图1)。具体而言,最基础的“感知层”包括了水量、水压、水位、水质以及漏损等信息的监控或数据收集设备。这些数据通过移动通信、互联网、蓝牙等方式所构成的“传输层”进入数据的“存储层”,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在“应用层”以各个功能模块或平台的方式展现出来,辅助管理层的决策行为以及帮助操作层的执行行为。

3、实施路径

对于目前国内多数水司来讲,智慧水务建设的起点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需要根据水司的战略和发展目标,结合现状进行整体性规划,并制定分布实施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让各业务系统所产生的数据真正得到有效利用,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并构建一个可以集成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综合管理平台,根据给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的需求,开发不同的功能模块。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同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在理论上,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是海量的,对其进行挖掘、分析,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模块。为了让智慧水务的建设更加容易落地,需要找到符合水司发展要求的突破口, 然后在数据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逐步扩展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

(1)产销差综合管理。产销差管理是最易于落地的突破口,原因如下:其一,产销差是所有水司都开始,或者将来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其对水司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在政府控制的比较低的水价水平下,减少化学污染和能耗;减缓供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少投资;供水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二,产销差的产生是一个综合问题,涉及到现有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以及明确各部门在产销差管理上的职责。其三,产销差管理可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以上海城投水务集团为例,其平均供水规模以600万吨 / 日计,当前居民水价1.92元 / 吨计,每降低1%产销差节约的经济效益约4200万元;如从当前约28%的水平降低至15%,则累计节约5.5亿元。

(2)科学构建供水调度决策系统。以水力模型应用为核心,首先实现源水 + 供水的调度整合,打造从源头到水龙头的一网调度系统。目前,我国水司的供水调度系统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一,有限的监测手段和数据无法全面反映管网的水力状态。其二,基于人工经验的调度,其全面性、一致性、稳定性、可传承性比较差。其三,传统指令发布的方式可追溯性差,难以进行有效统计和分析,从而进行调度优化。

供水调度系统以水力水质模型为核心,集成来自GIS系统、SCADA系统、新装和现维系统、泵站能效评估系统、 危机和预案管理系统、大阀门管理系统等的数据,输出在线监测和报警、模型预测、危机和预案管理、图表和报告等辅助决策分析、在线调度和指令管理、应急响应事件管理等信息,实现实时监测、辅助决策和科学调度指令发布等功能。这种以水力模型的应用为基础的科学调度系统,可以根据用水需求实施合理的调度措施,优化管网运行,在确保供水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管网运营维护费用。

(3)构建能源管理系统。从水司主要的能耗源头,泵站的节能改造和用电监测入手,打造能源监测和管理平台,开展能耗监测、数据集成分析、优化调度、泵效测试、变配电系统改造等综合措施,建立能源综合管理平台,可为水司节能降耗提供信息化和辅助决策,帮助水司降本增效。

建立水务业务全过程中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对电、 水、气、热等能源,以及泵机(含各式泵、各式风机,电机等)、变配电设备(变压器等)、照明(含办公,楼宇,工厂车间等)、供热(锅炉,蒸汽等)等耗能实施综合管理,优化能源的管理使用。具体而言,通过用能设备的耗能数据采集和用能监测,有效管控能源使用,进行必要的设备和系统的节能改造,建设信息化的能源管理平台,实现降本增效。 在原水和供水环节,制水厂、输配水管网泵站的耗电占比高达90%,其中,水泵机组和电力变压器是最重要的耗能来源,可通过开展泵站能效分析和改造以及实施能耗监测的方式实施节能减排增效工作。在污水和排水环节,水泵、 鼓风机、污泥脱水机组和配电主变等是主要的耗能来源,可通过改造落后工艺和变配电设备、开展耗能设备用电监测、 厂网泵站的绿色照明改造等方式实施节能减排增效工作。

五、结语

智慧水务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确保水量、水质、 水压和供水安全,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供水服务,降低由于管网漏损或爆管对路面建筑以及城市交通和用户生产生活的影响,还可以提高水司运维水平,保持合理的运维成本,从而减缓供水成本升高对水价的压力。在智慧水务的建设实践中,各水司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整体规划、分部实施的原则,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与水务管理紧密结合, 从最易落地的项目开始着手,逐步完善智慧水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田雨、蒋云钟、杨明详: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水利,2014(20).

[2]杨明祥、蒋云钟、田雨、王浩:智慧水务建设需求探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3]李树石:智慧水务建设方案探讨[J].硅谷,2015(1).

[4]张小娟、唐锚、刘梅、王昊: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构想[J].水利信息化,2014(1).

智慧水务之数据资源规划 篇3

【关键词】智慧水务 信息资源 数据规划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41-01

1、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迅速地影响和改变我们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个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强大推动力,把我们带向了“智慧地球”、“智慧时代”和“智慧城市”。

针对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之一的“智慧水务”项目。作为主要设计单位,我们根据当地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今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理清了实施的思路,选择了合理的路径,有利于智慧水务项目的科学落地,提升建设应用实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水利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试点项目建设,增强区域整体的防汛防台、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障、城乡供水排水以及对公众服务的能力,提高水务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智慧水务建设完成后,将使得各个相关的涉水资源全面整合,极大地提高防洪防台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和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等体系的保障水平,促进水务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智慧化。

“智慧水务”与水利信息化是不可分割的。水利行业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在数据采集、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水利信息化步入了协同应用和综合服务的新阶段。但成绩的背后仍然有些不足,例如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数据共享水平低,存在信息孤岛,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够重视顶层设计或总体规划。因此,在智慧水务建设中必须重视顶层设计[1],全面实施数据资源规划,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慧水务的建设内容可简单概括为“124”结构体系。即建立智慧水务运行服务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同时建立4个支撑体系:数据采集、网络传输、应用支撑和公共服务。项目预期成果概括为“666”,即六个构建,构建全面准确的水务监测体系、构建先进兼容的网络传输体系、构建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构建面向行业的管理支持体系、构建面向公众的服务支持体系、构建智慧水务示范基地。六个形成:形成一个智慧水务运行服务中心;形成一个智慧水务研究机构;形成一支装备现代的基层服务队伍;形成一支基层智慧水务管理服务队伍;形成一套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一套建设管理标准;形成一批创新转型的涉水水务。六个实现:实现采集站网全覆盖;实现资源共享协作;实现应用综合管理;实现信息统一综合展示;实现监测全能服务;实现应急联动响应。

从上述的“124”和“666”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以信息数据资源为基础的,所以顶层设计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数据资源规划。

3、数据资源规划

数据资源规划就是对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的全面规划,规划重点是分析数据流、建立数据模型,形成数据信息资源应用与管理标准体系,整合所有水务信息数据资源,提出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的方法。

智慧水务是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数据资源规划首先要重视系统中各种用户和设计开发人员的协同参与,对系统的所有应用进行全面的梳理与优化,运用信息工程的方法建立水务应用模型;通过对水务业务高中低端所有应用与展现的规范化和结构化分析,进行数据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中抽取智慧水务的基本数据元素和基本表单;通过建立全范围水务的个性数据库,以概念数据库及逻辑数据库的方式构筑专业数据模型,并通过体系结构模型来指导物理实体库表的建设及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顺序[2]。

4、数据资源规划的组织实施

在实施数据资源规划过程中要重视整体和综合的组织协调,在正确实施顶层技术路线的同时,协调好各相关参与建设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调动各类用户的积极性,引导不同的用户清楚地表达他们的应用需求,而技术开发人员应该是有能力能将所有用户的需求固化,进行归整、加工、提升的高级技术人员。

要顺利地实现数据资源规划,必须关注三个方面:基础理论、标准规范和工具软件。对于前二者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而对于工具软件的选择却是五花八门。应该认识清楚,工具软件既是理论与标准的承载,也是减轻规划工作量,提高规划质量,保证信息数据定义与理解的一致性的手段[3]。同时,它对于数据的正确合理存储,提高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保证规划数据信息和知识记存与使用的连续性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该引进和应用科学实用的网络化工具软件,提高规划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智慧水务数据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应用数据资源规划:从二个方面考虑,一是体现水务行业职能的整体需求,它构建了既符合信息化要求又符合政府职能履行要求的数据系统。二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从划分行政职能功能和应用服务的角度提取和整合行政管理逻辑相关的信息数据。具体的规划方法是从当前水务组织机构的职能入手,分析确定应用类别,按照各个功能的逻辑性形成应用链,归整成不同应用域。

(2)数据信息资源规划:包括二个部分,一是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底层规划,例如网络、运行环境、软件平台、物联网、分析工具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二是各类应用系统和功能模块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实体,按照数据信息的逻辑相关,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整合、归并等,确定数据库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数据表。

(3)保障数据资源规划: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从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管理层等层次的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规划,满足智慧水务对远程访问和可视展示的智能安全管理的要求。二是以应用架构为基础的标准化的评估体系,规划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同时提出绩效评估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内评估、外评估、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等。三是明确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范围和内容。

数据资源规划方法是智慧水务战略规划的延伸,如何针对于具体的水务实际情况,切实地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规划策略是关键。

5、结束语

智慧水务数据资源规划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工作,对实现资源共享、应用协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在3~5年内全面完成智慧水务试点工作,实现从效率到效能、从分散到集约、从封闭到开放的三大转变,项目顶层设计中的数据资源规划将是重要途径与手段之一。本文的经验和结论虽然主要针对智慧水务项目,但对其他类似项目的建设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艾萍,吴礼福等.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基本思路与核心内容分析[J].水利信息化,2010,(02):9~12

[2] 宋洪涛.浅谈企业信息资源规划[J].科技信息,2009,(33):368~369

智慧水务应用 篇4

1功能定位与设计原则

1.1功能定位

智慧水务指挥中心作为日常调度和应急指挥的运营场所,主要用于综合运营(调度)管理和应急指挥。①综合运营(调度)管理:将水厂生产、管网运行、客户供水等数据进行统一集中展示、分析、协助调度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下达调度指令。②应急指挥:与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和各分、子公司进行远程视频会议,紧密联系,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统一指挥,共同完成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坏,保障供水安全。

1.设计原则

1.2.1整体规划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以充分考虑项目的建设为目标,对智慧水务指挥中心功能、性能、软硬件配置等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同时,要考虑具体建设内容的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建设资金和周期等因素,为后续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1.2.2集约性

智慧水务指挥中心必须从功能、硬件配置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期最大限度地与原有系统兼容,以便充分利用前期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1.2.3高可靠性、高可用性

智慧水务指挥中心各种设备应用大多数都是关键性应用,因此对中心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要求系统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运行。指挥中心各种设备要求7×24小时的持续服务能力,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首先应考虑选用稳定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提供高可用服务。

1.2.4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为了保证智慧水务指挥中心的技术先进性以及可靠性,本项目使用的软硬件设备以及维护设施,均需选择技术先进的、有技术保障的、得到广泛认可的可靠厂家的产品。

2.建设内容与实施

智慧水务指挥中心建设主要分为大屏显示系统、会务及值守系统、安防系统、设备间配套系统4个部分。

2.1大屏显示系统

2.1.1显示大屏

智慧水务指挥中心要求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监控,调度值守人员需要根据可靠的显示界面做出决策,下达调度指令,所以指挥中心对可视化的要求相当苛刻。从安装环境的限制,运行可靠性及综合性能等方面分析比较:室内小间距LED大屏显示技术,相比传统的DLP背投拼接技术与LCD液晶拼接等显示技术,具有无缝拼接、色彩还原度高、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已经在指挥、监控、演播等多种显示应用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结合实际需求,智慧水务指挥中心采用大屏显示采用了高精度小间距(1.2 mm)的LED显示大屏幕(21.83 m2,分辨率6 144×2 208),搭载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显控技术,低灰画面进行优化,让图像显示更加细腻。屏幕采用远程直流供电技术,屏体无高压交流电,消除触电的可能,保障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功耗更低、更节能。双电源、双信号冗余,接收卡、控制器物理双备份,可保证信号稳定传输。

2.1.2显示控制系统

显示控制系统整体采用分布式视频处理架构。即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单独的逻辑运算单元,无须配备中控设备,通过定制的控制软件即可实现对所有设备的可视化操作。因为没有中央处理主机,任何一个设备故障不会影响系统运行,同时设备更换无须关闭系统,实现快速修复。

2.1.3定制控制软件

智慧水务指挥中心的控制软件是根据中心功能定位和操作人员的实际使用需求,基于长图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定制开发。控制软件分为电脑端(C/S架构)和移动端两部分,具有以下功能。①大屏显示系统控制功能:包括大屏开关操作、视频信号预览与切换、分屏显示(支持四、九、十六分屏,跨屏,画中画功能)等。②会议系统控制功能:会议麦克风升降、音频信号切换、音量大小控制等。③环境控制功能:雾化玻璃、照明、窗帘控制等。④预案保存和调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不同预案(值守模式、会议模式等),支持预案一键调用。

2.2会务及值守系统

2.2.1会务系统

作为日常调度和应急指挥的场所,指挥中心必须满足各种会议活动的要求。因此,需要配置会议发言、音响扩声系统、会议桌椅、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①会议发言、音响扩声系统。由数字音频处理器、时序器、功放、全数字嵌入式升降定向麦克风、无线手持话筒、天花喇叭等设备组成。具体设备包括:1台音频矩阵、13台定向麦克风、4个无线手持话筒、一台功放、10个天花喇叭。②会议桌椅。根据指挥中心的装修风格,配备13位座席的U型会议桌椅。材料采用高密度板基材、天然橡木皮饰面、表面环保油漆处理。椅子背面使用暖白色西皮,人体接触面使用咖啡色黄牛皮。③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预留)。紧急情况下需要与上级单位、政府部门和各下属单位进行远程视频会议,便于在突发事件情况下上线联动指挥、处理。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其他单位尚未制定统一的远程视频会议标准,所以预留必要的布线和空间。

2.2.2值守系统

值守系统用于日常综合运营及调度,由6台调度操作工作站及操作台椅组成。操作工作站根据业务需要,由4台配备23.5英寸高清液晶显示屏的双屏工作站,及一台配备28英寸4 k(3 840×2 160)高分辨率显示屏工作站组成。操作台椅根据业务需要配置5个座席,风格和材质与会议桌椅保持一致。

2.3安防系统

2.3.1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采用海康威视的人脸识别门禁考勤一体机,主要由门禁控制器一体机、电锁、专用电源(12 V/3 A)、出门按钮、通讯转换器、管理工作站组成。支持人脸识别、指纹、IC卡、CPU卡等多种验证方式,主要应用于平安社区、企事业单位、政府大楼、金融网点、监狱等室内场所。

2.3.2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由安装在各办公室及出入口等地安装室内外一体化球形摄像机组成,负责图像和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信号通过网络交换机传到网络视频录像机存储,监控中心通过网络调用和访问视频数据,视频监控系统以IP网络作为系统数据流承载平台。

2.4设备间配套系统

按照设备要求,屏体内维修宽度空间为3.0 m,维修间的密封、防尘、防雨水、防潮排水、防鼠或其他动物破坏、防盗和与连接系统管线的安装配合等,整个屏体与维护空间安装牢固,装饰美观太方,符合装修的相关规范和规定。散热、除尘是确保电子屏长期稳定工作的重要设计项目。降温散热,即控制屏内热量,以保持屏内空气温度与器件工作温度处于正常的要求范围。同时采用屏内防尘、防湿与防腐等措施,保持屏内洁净。防静电地板采用全钢无边600 mm×600 mm×35 mm。铺设前应保持地面平整、干燥、无灰尘。同时保证地板下方铺设的线槽、线管、电缆等管道及空调系统已施工完成。确保安装固定基座完工,基座高度跟防静电地板表面高度一致。防静电地板距离地板高度为150 mm。

2.4.1配电系统(含UPS)

配电系统为设备运行提供电力,为了方便使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动力电源的集成度与稳定性,配电系统采用PLC控制、显示屏智能上电等技术,可实现对LED显示屏等设备远程有线控制上电,实现定时开关屏体,方便使用。此外,屏体采用“分步加电”的上电方式,既要避免大负载对电网瞬间的冲击,又要有效地保护显示屏体的工作元件,延长屏体的使用寿命。配电设计采用三相配平衡方案,保证零线漏电流为零,要求提供的两组电源均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保护地线对大地的电阻小于4 Ω。另外需要使用一个独立于保护地的信号地,供网络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使用。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大屏显示系统及操作工作站接入UPS供电设备。设备间内部署1套30 kVA的UPS配电系统(CASTLE 3C3 Pro,山特),配置32块松下蓄电池12 V-100 AH。

2.4.2精密空调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为保证机房内设备能够安全、可靠运行,需要提供一个符合其运行标准要求的环境,对制冷、制热、加湿、去湿、滤尘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要求。为满足要求,设备间安装一台艾默生DME12MCP5精密空调。

2.4.3气体消防

由于系统设备对消防的特殊要求,设备间灭火系统禁止采用水、泡沫及粉末灭火剂,适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因此,设备间配置一套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HFC-227ea),由火灾探测器、自动报警控制器、固定灭火装置、灭火输送管道和喷嘴等组成。

3.结 语

智慧水务应用 篇5

在我国,水务管理的范围涵盖水域河道、水资源、水土保持、供水、排水、节约用水及违法监察等内容,由于水务管理的涉及范围广、时空跨度大、突发事件多、不确定因素难于控制等“技术性”难点,兼顾执法、监管过程中的“阳光执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科技手段统筹规划、周密实施、严格管理,信息化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水务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

水是一切生产活动和一切生命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资源,具有有限性、可恢复性、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开发利用的多面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方式的不足和弊端日益凸显:

在水资源规划、监测环节,如若摸清水资源的“家底”,仅使用原始的手工测绘是万万不能!其中道理可用天气预报的案例触类旁通:如果没有先进的观测设备和计算机的超强计算能力,我们的天气预报只能停留在谚语的层面——晚出彩霞日有雨,仅是一种定性分析,想要得出明天降水概率是需要海量数据采集和计算的;水资源规划、监测也是同一个道理。

▲水务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

在水资源环境保护、开发、使用环节:要强化河流流域以及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污水处理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水务工作,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要达到上述优化和管理的目标,必须借助数学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的高效运算能力,通过优化技术与运筹学结合起来,在大量的可组方案中寻找最优或接近最优的方案——国家和人民利益最大的方案。

在水政执法等环节:执法工作取证难、效率低,往往陷入被动的局面;主动意识差,重事后监管,轻事前巡视及服务;手工作业相对不透明,立案、处罚及撤销等基本过程不能满足第三方监督和监管的要求。

综上,水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水安全”的议题日益为人关注的今天,水资源难于短期内大量补给,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迫在眉睫,信息化是探寻储量、监测异常、拓展应用的有力技术手段,恶劣环境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监测水资源或自然灾害的实情,防止或拯救水灾害,提升水务工作效率,提升水务管理和服务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行政监察职能;同时,防腐倡廉,打造阳光政府。

水务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也很明显:

在政策层面,各地人民政府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核心精神体现了规范水务政策的执行流程,完善执法手段提升行政执行力。

在组织保障层面,成立主管部门相关领导负责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从中央到地方信息网络中心承担系统建设任务,负责项目协调和沟通工作,外包具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商来承担,提供必要的技术力量,保证系统建设顺利进行。

技术可行性层面,项目建设具备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经验:基于面向服务(SOA)的软件架构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基础软件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合称3S)、物联网、云计算、信息集成技术等多项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为水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资金保障层面,各地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从而保证了系统建设的必要经费。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获取水资源数据

利用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这三大空问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探测。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涉水地理信息系统,适时采集、处理、更新空间信息,开创了空问信息技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航天遥感成像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运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检测出研究流域或城区水体变化信息;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水体概况或自然灾害灾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辅助数据于一体的水情数据库,构建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在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更新维护和运行管理机制下,实现各类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纵向多级、横向多库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具备标准的多类型地理信息服务接口,让用户可以在一套电子底图上开展地理信息业务系统建设,这样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了信息共享,提供水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导航、指引资源考察或抢险救灾的方向。

空间信息技术构建出我国宏观水务管理的信息源基础,对于摸清资源家底、救助重大水灾害,具有战略意义。

智能水系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

水务环境是由水源、用水(自来水、农业用水及工业用水等产业用水)、再生(污水管道、再生水)构成的循环系统,综合治理非常复杂。

只有信息化的数学建模技术和网络计算技术,才能最优化规划出水资源调配方案及辅助用水政策制定。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开展节水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综合全球气候变迁,调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人和调出地区水资源分布在时间上的匹配程度及调水工程的经济上可行性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调水对沿途水质、水量保护的代价和可能性,慎重地选择从丰水地区跨流域调水。在政策制定层面,信息化所提供的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建立流域内的水资源协调机制,建立对上游的援助机制,合理转移上游人口;实现取水、供水、污水处理、排水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水;制定行业用水标准体系,建立“定额用水,节约奖励,超额累进收费”的制度,改革水价制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充分利用雨水和污水、科学调水;吸收资金投资水利产业,就可以解决好城市的水资源问题。

▲智能水系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

利用信息化技术模拟仿真的技术特性,实现虚拟调水、水资源合理规划。转变工业布局较多地考虑矿产资源和交通因素的现状,要根据水资源短缺情况转移缺水地区的高耗水企业到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严重缺水城市限制企业的发展农业是用水量最大的行业,利用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向缺水地区和城市调粮调菜,实现虚拟调水。这种思路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手段,也只能停留在梦想层面。

在常规的水处理/管理技术之上,借助 “信息、控制融合系统”,对自来水、污水、中水等各种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数据——即“水环境信息”进行一元化管理,从而改进城市整体的水循环经营效率。如果这种系统在多个城市、地域横向展开,形成网络一体化的话,可以对河流整体流域的水管理及水质改善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膜处理及生物处理为主的先进水循环系统以及融合信息化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提供包含管理、运营在内的综合水务服务,信息化系统不仅随时反馈用水信息,更能预测用水趋势,利用这些水环境信息,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用水方案,同时监测终端和监控系统可以对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工厂、水路管道网等进行有关于水量和水质的实时最佳控制。特别需要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的管理,促进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污水要加强管理。排污企业要实现总量控制、达标引瞰。生活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统一处理后,作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市政用水。有效提高整个区域的供水效率,同时也培植一个暂新的水产业分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信息化管理促进阳光执法

水务的管理却不了水政监督执法的内容,“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是用于转变传统水务执法日常办公模式的“一揽子”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集资源共享、管理、监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多业务处理平台。

信息化的应用首先解决水务执法的流动性问题,工作现场延伸到水所能及之处。执法人员可以利用电脑通过有线网络,或者利用“执法通”之类的无线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直接查询分布在水务执法相关部门的有用信息,避免了诸多调查环节;执法办公专网延伸至无线,在执法现场执法队员通过“执法通”和便携式打印机完成发现拍照取证、制作和打印执法文书等一系列案件处理操作。

同时,由于水务执法更存在执法人员难于全覆盖的地理意义上的“死角”或“盲区”,对水情监测和执法取证提出挑战,依托信息化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使得非现场执法应付自如,高科技执法有理、有据、有节。

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在水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使案件办理周期得到缩短,且共享更及时、取证更方便、流程更简化、反应更快捷、监管更有力,进一步提高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略

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服从于水资源事业发展的主体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用水资源得到有效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明显提高,水环境保护和水灾害防治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水资源监控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发展。

在明确建设目标之后,既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也要加强服务公众的职能,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资源需求为目标,以推广普及和深化应用为要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先进生产力作用,不断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使信息化成为缓解资源能源压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强调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从重视基础设施转向信息资源建设,消除国家重点资源的“信息荒岛”,强化信息使用的准备度、使用度、影响度。

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着力自主创新,夯实信息化基础;要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掌握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提升国家资源掌控层面的信息化能力,过多的“拿来主义”换不来真正的信息化。

本文转载自企业级IT信息服务平台-网界网-CNW.com.cn

原文地址:http://

本文转载自企业级IT信息服务平台-网界网-CNW.com.cn

国学智慧应用 篇6

最近听了国学应用大师、中国国际人才工程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翟鸿燊讲中国文化,当然是在电视上啦。他的大智慧讲课,让人心灵深受震撼,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升华,尤其是心灵。现将他的一些观点记录在博客里与大家共享:

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互动。沟通上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

毛泽东说过,越是敌人反对的我们越要拥护,越是敌人拥护的我们越要反对。

一个人生命取向要高,生命能量要强。精力就是权利。

什么是团队,看这二个字就知道,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就是团队。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

在美国谁会讲话,谁口才好谁就当总统。

沟通是有层次的。

了解别人是精明,了解自己才是智慧。

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

信息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感觉,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

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

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

人要学会变态:当然是改变心态、态度、状态。沟通最忌讳的是一脸死相。好人就是没有时间去做坏事的人。人生障碍就是“看不到的目标”。

智慧城市应用业务最新版 篇7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可以分为四层:最上层是按照功能划分的应急指挥、数字城管、政府热线等应用层,往下是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图示如下。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的“感觉器官”。将传感设备广泛嵌入到智慧城市中,就构成了其躯体和感觉器官,它能够及时收集客观环境中发生的活动数据和相关信息,如地理位置、视频、声音等等,感知层决定了城市中哪些物品可以被感知、关注。更上层的数据釆集、执行等都必须要依靠感知层进行物体基础信息收集才能够完成,有了感知层,城市不仅能监控其中的各个物体,还能向他们传递指令。

在网络层,将整个城市的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传输,形成了城市的信息道路系统。通过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等形成泛在化的网络承载系统,能够将所有的控制信息和釆集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传递,完成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范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经络的形成使得信息传递有了通道,保证了准确的信息传递,这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基本特征。平台层由各类数据中心和支撑公共平台的应用构成,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和高效、准确的处理,及时反映各个物体、地点、系统的变化,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分析结果。

应用层则是整个的智慧系统的决策中枢,是智慧城市的控制中心和决策中心。其主要职能就是根据平台层所提供的数据处理结果,及时对所出现的额问题进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智慧城市的建设几乎涵盖了城市的所有方面,主要应用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安全、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等。(1)智慧政务

在世界各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政务均是建设的重点应用领域。“智慧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实现公共管理高效精准、公共服务便捷惠民、社会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全新政务运营模式。”智慧政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是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升级。建设“智慧政务”是政府不断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智慧政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2)智慧安全

智慧安全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城市安全体系,即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设施、人员的往来等进行信息采集、动态监管和辅助决策。智慧安全的核心是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通过建立高效、协同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优化配置城市公共安全资源,并通过资源整合与联动,实现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从而提高安全防控及应急处置能力。智慧安全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管理、生产安全管理及自然灾害安全管理等。(3)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通过对传统的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人、运输装备与交通网络之间相互感知、智能互动,达到一种完全自动、合理、高效的交通管理服务状态。智慧交通系统就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植入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之中,“其目的是使得人、车、路能够密切配合、和谐统一,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 率。”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膨胀,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交通拥挤所造成的时间损失、能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从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看,智慧交通往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4)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是以物联网、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及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环境保护中的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及环保诚信体系等各环节信息共享及协调运作,形成以精准高效、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环境保护新模式。”智慧环保是集技术研发、综合治理、产业发展及软环境建设等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整体策略。在智慧环保实施中,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集中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达到信息共享、协同处理的目的,实现环境保护的科学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智慧环保是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科学地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健康发展的关系,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5)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全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收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的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需要,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支撑。”智慧医疗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市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载体所构建的无缝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实施的关键是健康保障信息的共享及医疗资源的整合。智慧医疗为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合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智慧医疗是保障城市民生的主要领域。(6)智慧物流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单位换算练习题下一篇:机车试运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