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2024-08-22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共9篇)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1

摘要:科技创新需要有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开展和实现,而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收益同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两者相依相存,逐渐趋于一体化,完美结合已是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就科技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揭示了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而科技创新又同时能够推动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二者紧密相连的关系。然后本文对如何促进创新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提出了要普遍增强人们对于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之间关系作用的认识,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和根据科技企业实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三点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依存结合;完善制度;多层次体系。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科技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一)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2

一、金融科技风险类型

(一) 监守自盗型

即金融从业人员为了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 主动违反国家法律或政策规定, 侵害国家、单位或他人利益的风险。由于金融机构内部重要工作岗位或领导岗位人员熟悉金融业务运作程序和规定, 因而具有风险潜伏时间长、社会危害广、查处难度大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利用技术手段盗取密码、修改程序, 挪用、盗取客户资金, 以权谋私, 伪造单证, 截留挪用收入等。

(二) 内外勾结型

即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外部人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内外勾结, 合伙盗窃、诈骗、挪用、贪污金融机构资金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领导层、会计、信贷、结算等掌权部门和掌钱部门, 发案频率高, 危害性严重, 查处难度大。其主要表现为,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虚构产品交易合同, 虚开大额定期存单, 办理假质押贷款, 违规办理贴现, 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等。

(三) 失职渎职型

即金融科技从业人员消极履行自身工作职责, 使国家、单位或他人的利益受损的风险。其最显著的表现为风险引发人在主观上不存在获利性, 在客观上对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造成了直接或间接损害。该类风险引发人主要来自金融科技从业的各个工作岗位, 具有典型的个人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金融科技从业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严,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因而造成账务记载串户、业务差错频繁发生、违反业务操作规程进行业务处理、引发金融电子化业务风险高等。

(四) 盲目失策型

金融科技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强, 由于基层行客户端的操作运行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神经末梢和触角, 其操作不当和管理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和危及整个网络安全, 因而需要基层行科技人员提前主动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部分科技人员责任心不强, 日常的维护不积极不主动, 日常检查应付了事, 填报日常巡查数据不准确, 仅限于被动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 对客户端的维护没有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坐等问题发生和故障才被动去解决, 影响业务的正常处理和数据的及时上报, 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二、金融科技风险案例实证

分析近年来金融科技案件发生轨迹, 可以得出以下判定。

(一) 集体作案

由于金融体系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控制方面已较为健全, 特别是在岗位牵制、业务流程制约等内控制度建设和防范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的体系, 个人基本难以独立完成或实现某一作案过程, 需要利用科技手段及多个人员集体作案, 如人民银行江苏建湖县支行沈建等人挪用联行资金6 350万元案, 就是由该行会计国库股股长、副股长、联行记账员、科技人员集体作案。

(二) 高端作案

由于金融系统实行行长 (经理) 负责制, 一把手往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虽说各单位都建立健全了各种监督制约机制, 但大多形同虚设。如原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案, 原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案, 原中行副董事长、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案等, 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高端的领导层, 权力失去监督。

(三) 勾结案件

由于金融业的许多业务如贷款、结算、票据等都与外部机构和内部结算、科技人员直接相关。因此, 要盗用银行资金需要有外部机构和内部科技人员的“合作”, 内外勾结。如上海银行某支行信贷部原经理周正平等人与上海两贸易公司负责人内外勾结, 编造虚假的钢材库存, 以假仓单质押的方式骗取贷款1 960万元;浦发银行上海某营业部原客户经理陈江玲与某贸易公司勾结, 致使被骗贷款9 790万元。

(四) 智能作案

近年来, 我国金融业技术化变革发展迅猛, 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已相当高, 使得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也相应的智能化、技术化。如2003年, 甘肃省定西地区某邮政储蓄机构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 在破解数道密码后, 通过办公网搭线进入邮政储蓄专用网络, 盗走客户储蓄存款83.5万元;2004年, 被称为上海市最大证券诈骗案的施晓刚案件中, 犯罪人私刻印章、伪造授权委托书等, 骗取国债资金共计7.06亿元。

(五) 孤注案件

金融科技风险不像其他类型的风险, 作案者往往孤注一掷, 不计后果, 犯罪金额动辄上千万, 多至上亿元, 甚至几十亿, 如北京中行“豪森公寓”骗贷案, 被骗贷款高达6亿元, 黑龙江“高山案件”涉案金额也达到2.3亿元。

三、金融科技风险防范对策

金融科技风险作为当前金融风险中最为普遍、最难防范又最为严重的风险, 只有通过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方能实施有效的防范。

(一) 以人为本, 培植优质的人力资源

一是要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大力倡导“行兴我荣, 行衰我耻, 以行为家”的理念, 营造创优争先、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增强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强职业科技教育。教育员工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保持良好的职业品质。三是树立先进典型。通过行业或单位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过好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乐关、亲朋关,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四是加强警示教育。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走访监狱、案例剖析, 使金融从业人员既感到法律的威严, 又受到深刻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二) 多管齐下, 构建“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

即采取制度防范、骨干防范、重点防范和技术防范, 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防范体系。制度防范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内控制度, 特别是要加强各岗位的行为规范和相互监督, 加强内部制衡, 形成完善的内部监控网络。骨干防范就是要选派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业务第一线, 让他们把关堵口。重点防范是对重点人员、要害岗位、要害部位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技术防范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类业务工作风险控制点, 如开发风险管理系统, 对银行的授信业务申请、审批、发放、贷后管理和收回的全部流程, 进行实时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三) 创新管理, 建立完善三项制度

一是建立职业资格制度, 大力发展评估中间机构, 如金融科技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以及个人理财规划师等, 通过专门的机构、规范的管理、专业的执业素质来转移或减少金融内部科技风险, 使科技风险控制从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化。二是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严格人才选拔的标准和程序, 严把进人关, 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 严格落实重要岗位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及离任审计制度。三是完善安全考核制度。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考核指标, 完善计算机信息安全各项制度, 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四是加强职业道德制度建设。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金融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从思想上筑牢防范之措。

(四) 动态监控, 建立风险评审预警机制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3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表示,金融科技重塑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享受金融科技带来的好处时,应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安全性,抓好金融科技风险治理,这一过程涉及体制改革、立法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且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合作与学术研讨。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先生对蚂蚁金服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树进行了介绍。陈龙先生认为,构成互联网金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技术驱动、场景依托和金融合规。其中,金融合规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加上良好的技术驱动,构成了金融科技的1.0版本。然而,如果没有将互联网金融成功切入到生活场景中,则将难以得到真正的推广。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4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金融电子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央行,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离不开科技工作的支持与投入。本文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基层央行金融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履行各项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金融与科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融合近些年来,金融科技和金融业务的融合逐步深入,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各项金融业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民银行一些基础业务逐步实现了电子化处理。特别近两三年来,征信系统、支付系统、票据影像系统等项目的推广应用大大促进和提高了人民银行开展宏观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金融管理和金融业务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工作中,科技工作习惯于遵循上级行的安排布置,工作重心维持在保证计算机安全、维护系统稳定方面,面对金融工作新内涵、新变化,科技人员很少有精力去思考科技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对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问题缺乏有效的思考和探索,科技工作和金融业务缺乏有效的融合。

(一)金融与科技知识的普及不协调

一是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思路不清,员工的科技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长期以来,多数的培训方式是照抄照搬式的本本式的培训方式,上级布置什么样的培训任务,就组织相对应的专业培训,而非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无针对性的开展培训,达不到培训目的,员工的科技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是在基层行对于会科技和懂金融的复合型人员培养力度上不够。金融与科技的有效结合,关键是在工作思维上要对金融业务的全盘掌握,同时要有科技的手段方法,两者合二为一时方能显示金融的作用与科技的力量。这在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业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各类培训专业非常强,缺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的培训思路。另外,由于岗位要求,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侧重于自我专业的学习,不重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不利于各类人员的自我发展。

三是重视科技知识培训,不重视技术应用。近些年系统内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如上级行近几年选拔业务骨干集中培训科技专业知识,我们中支也组织了多次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但培训后大家回到工作岗位仍然做着以前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最典型的案例是03年总行组织的计算机模块的培训和考试,其中主要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word字处理、execl表格和powerpint幻灯片制作等内容,如果掌握培训内容,工作人员能独自处理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计算机问题。通过学习我中支系统绝大多数人都通过了考试,但现在,我们科技部门发现相当多的人仍然无法处理和应对日常的计算机故障。这些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业务人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对科技人员的信任,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普及科技知识的思路需要改变,在提高全员的科技素养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金融与科技应用的发展不均衡

人民银行电子化建设总体来说,基础业务系统应用日趋完善,如近几年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办公自动化、大、小额支付系统,票据影像系统等电子化业务的在系统内推广运行,极大的推进了央行各项业务发展,对促进经济良好的运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人民银行与社会各部门,经济实行等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社会的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服务职能的逐步加强。相对基础业务来说,人民银行在与其它部门信息共享、实时联机业务处理方面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银行宏观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的效率。特别对于基层人民银行来说,各项主要业务都应用了总分行推广的各项业务系统,但这些业务系统只局限在资金清算、个人企业征信、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几个方面,应用空间狭窄,电子化应用在纵向和横向上应用极不均衡,基层央行职能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金融与科技工作的定位不统一

长期以来,“两张皮”问题还在影响我们的思维观念。由于金融业务和科技工作的必要分工,逐渐演变成僵化的业务和制度上的分割,使金融业务和科学技术成了“两张皮”,金融业务和科技在各自独立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一方面,科学技术好象是象牙塔内的一件摆设,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金融业务

在渴望发展,渴望突破,但却只有望洋兴叹,束后无策。

由于业务分工和观念陈旧的原因,科技部门一直被认为是二线部门、内部服务部门,科技思路局限在科技基础管理、安全防护和系统运维的层面上,科技工作在思维定位上的被动造成了工作被动的局面,科技工作落后于央行实现宏观金融管理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先有业务需求,后有科技实施方案,科技被动地跟着业务走,造成业务系统缺乏统一的科技规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业务系统仅局限于解决某一项工作需要,而非着眼于整个工作的全方面。例如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只解决了国库业务会计核算这个问题,对于国科其它职能(如统计分析、收支月报等功能)只是通过层层补丁、增加接口软件来实现数据对接,系统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

(四)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机制不灵活

一是内部管理遵循上级行标准,内部管理缺乏灵活性。目前内控内管逐步加强,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需要做的内部工作越来越多,这和基层行科技力量成着反比在增长。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县行,还是中支,在内控内管上,在规章制度制订或者在任务传达上都在无形中遵循总分行级标准,不能做到根据分支行业务情况和特点灵活制定规章制度。

二是工作安排和布置习惯于照抄照搬,科技工作缺乏特色。科技工作习惯于上传下达,工作标准和要求从上到下一层不变,对本职工作不做深入地研究思考,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不能形成自身的科技特色。

三是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一方面上级行对下级的的检查、考核标准严格,例如近些年,上级行组织的各种检查,拿出的参照标准均是总分行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方面,分支行标准不一,越是上层标准越高。基层行在对科技创新有想法,有思路,但由于分支行的角度限制和标准不同,按照上级行的创新要求,是否会被上级行认可最终是个问号,在考核中能否被加分是非常不确定的,按照现下流行的话是:与其辛苦去创新,不如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争取不被扣分,少被扣分。这种观点在科技人员少的分支行尤为突出。

对策:围绕央行职责,拓展思路,努力促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进行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金融电子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对金融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科技进步持续推动金融体系专业化、多样化发展,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在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新思想、新技术,加快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才能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而对于基层央行来说,一方面要积极落实总分行科技规划,认真推广普及各项电子化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处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最前沿,也是金融服务的最前沿,它接触的直接是各种经济金融实体和经济生活,因此在业务上具有无限的可延伸性,因此基层科技部门要以提高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围绕央行职责,拓展思路,努力促进金融业务与科技技术的完美结合。

(一)注重员工科技素养的培养,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代金融领域的每一步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金融经验加上科学技术正是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对金融从业人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期发展成为能适应国际规范的、科技技术与经济管理业务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应用中复合型人才应该掌握以下一些方面的知识:一是金融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包括数据库知识、网络知识、编程知识等;三是金融方面的业务知识。

二是理清培训思路,注意科技知识培训实效。首先要明确培训目的,将思路放在提高员工科技素养的上,通过系统的、全面科技知识培训,实实际际的提高电子应用水平;其次是明确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特别是实用的,易于掌握的知识;第三是要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生动。科技知识一般来说较为枯燥,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效果将大打折扣;第四是要学用结合,注意使用适当的方法,促进科技知识的实际应用,切实提高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围绕央行职责,大力促进金融电子化在横向上发展

在加强人行内部纵向系统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同时,围绕人民银行的职能特点,根据业务应用情况,找准科技契入点,努力推进金融电子化应用水平。

一方面在全社会经济金融部门之间广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制订管理方法和规则标准,实现信息安全共享,发挥信息的最大的作用,为宏观金融管理提供有效的及时的依据;

二是对于规则的信息流制定有序的程序规则,编制实用高效的业务软件,通过联网各方的共同使用,达到业务数据实时处理,为各类决策层提供实行有效的数据,从而为提高社会经济金融工作效率作贡献。

三是由于基层人行处于经济金融的最前沿,其业务直接接触各经济金融部门,因此在与各单位数据交换上需求更为实际,而且不断完善的央行职能赋予了人民银行丰富的业务内涵,因此作为基层人民银行的科技部门,要围绕央行职能,根据业务需要,适时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业务软件,为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对外形象做出贡献。

(三)对科技工作重定位,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作为人行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承担人民银行系统科技管理工作和对内部科技服务的同时,同样还肩负着配合其它业务部门贯彻落实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做好金融稳定工作的职责,科技部门的工作不仅要体现在内部管理和对内服务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人民银行对外的职能和对外服务上,因此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要围绕人民银行的职能重新定位科技部门的职责,积极开拓思路,主动开展工作,用科技推动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四)积极探索新的科技工作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一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业务需要的规章制度。最好的管理体制并不等同于严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结构,或是最时髦的名字。最好的管理体制意味着最好的管理者、管理方法和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我们应该针对科技工作特点,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各级分支行自己特色的内控内管制度,让科技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是根据上级工作布署和要求,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计划。对上级行下达各项任务、考核,深入地分析研究根据工作重点、要求,结合基层行的实际情况思考工作重心,特别是一些系统性工作,需要前瞻性和创造性研究和思考,并做制订详实的实施计划,而不能成为上传下达的二传手。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5

大家好,我是沐金农的CEO王曾,沐金农成立于7月份,到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沐金农,我们是一个专注三农领域的共享科技金融平台。在过去的一年多中,我们已经把我们的理财端砍掉了,所以现在我们不是P2P平台。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我们自己不擅长做资金。我发现我们平台比较小,也不擅长做资金,所以我们要专注做资产。二是因为我自己胆子比较小,我是一个北大的博士,所以以后我想更专注的做事,现在我们就对接了很多机构资金。

我们讲今天的农业硅谷,国外P2P的发展最开始是机构资金,后面慢慢的转向个人资金。国内的发展过程正相反,开始是个人资金,慢慢的转向机构。因为个人资金比较麻烦,这一块我们不太擅长,所以我们就找到专业的机构资金进行合作,我们也顺理成章的转型为科技金融平台。

我们很幸运地拿到了几轮融资,开始是无知者无畏,现在越来越敬畏,决定要在这个行业深耕,更好的服务新农人。现在,我们的投资方有团贷网、水木资本、薛蛮子、势界资本,玖富玖创资本。一路上总是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帮忙,包括我们现在合作的一些P2P平台、银行、地方银行、金融公司、信托公司、专业的金融机构跟我们合作。经过两年的时间,我们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发展大家都能看到。

关于三农金融,我认为应分为三条线:

第一个是资金的匹配;

第二个是资产的识别;

第三个是资产的触达;

农村金融有哪些问题呢?

改革开放三十年,其实是农业补贴工业。农业金融的基础非常不好,资金大多从农村流向城市。在江浙沪,抬会互助会在农村金融里起了很大作用,是社区类的金融方式,在北方地区叫农村互助基金会。另外,资金的匹配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有的农村非常有钱,有的农村很缺钱,跨区匹配其实是互联网人应该有的思维。

第二个问题,资产识别问题。做农村金融的机构大多很难识别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大家“定价”都一样,传统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略有不足,我们的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中国的农村千差万别,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花费了很大代价去了解市场。20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没有太多参与者,现在逐渐由很多巨头入场。第一支可能是电商系的,阿里、京东,第二类的是科技金融公司,第三支队伍可能是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第四支队伍可能是银行,第五支队伍可能是做社交的人。

另外,我们发现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在逐年提高。那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们有更便宜的资金,我们有很多场景获得资产,我们在科技及风控方面的投入很大,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这就相当于我们是一个助贷机构,国际上的科技金融公司都是在服务金融机构的,我们也会服务这些有牌照的人,给他们提供不同定价的资产。在实践经验中,我们非常注重贷中贷后的管理。因为农民的金融意识没那么明显,所以一定得管理好,这也是传统金融机构缺失的部分,我们可以弥补这一点。

中国现在有几个变化,土地在慢慢的集中,农民的社会体系在加强,这是必然的,这些农民未来会变成中国的新农人。我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科技金融公司,我们会切入一些农工群体,他们也是未来的农民群体。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6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偶得

“群众利益无小事”,“藏富于民”,“普惠金融”,这些词耳熟能详。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会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工作途径。老百姓,支持党取得政权,让党代表群众的利益,为广大群众谋幸福生活,这是群众的期盼。所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还有群众生活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需要拉一把,扶一扶,推一下。

社会安定来自于百姓安居乐业,“无农不稳”批的是农业产业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一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藏富于民”也是我所期望实现的,“水涨船高,民富国强”。浙江农信不自于群众,服务群众六十多载,自身的发展也是受惠于群众点点滴滴的汇聚。

普惠金融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金融行业,而我们浙江农信是普惠金融的真正“笃行者”。因为它有源,有根,有径。因而它的发展能像古人所说:“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我参加农信工作二十多年,我从小目睹农信人朴实无华的支农情结。我的舅公就是一位,群众有困难找他总是热情相助,而亲戚有事找他,他从不徇私情。到老一直受人尊重,这也是我到农信社工作的一种动力。

“立足三农,支持中小”,农信服务“广覆盖、深受惠、长相助”。这一实质恰恰吻合普惠金融的本质,“为中低收入阶层甚至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其理念,也与普惠金融一致,即“让每个人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农信社门槛低,百姓愿意到信用社,因为这是群众自己的银行。我们走村串户,披星戴月,东家出西家进,端个板凳拉起家常,群众与我们心近了,情更浓了,农商行的新名字让他们将六十年的农信社深深地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推行“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是三大目标,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创新升级是五大实际行动。这些都是我们农信社支农支小的历史传承,是浙江农信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浙江农信从做强做优向行大善大爱的转变之举。

普惠金融工程,让农商银行的称呼走进百姓心里,真心真意为百姓服务,也必换来群众的支持,推动农商银行跨向更美好的明天。

姚庄支行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7

一、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定位与建设内容

连云港市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是一个集信息采集、处理、检索、远程传输、发布、数据库应用、信息分析预测、办公自动化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工程。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 , 整合连云港市科技金融资源, 面向科技中小企业 、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建设具备科技信息系统 、金融信息服务、融资产品、融资服务 、中介服务 、信用评价 、科技经费监管、咨询服务、政策资讯 、培训服务等多功能的科技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连云港市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包含科技金融服务网站、科技金融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库, 成果库, 专家库等, 为项目申报单位、科技部门、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提供综合业务服务。不同类型用户账号登录系统, 分权限查看并处理相关的业务信息。申报单位共享平台中的所有项目申报机会;科技部门通过平台可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公开及管理;金融单位通过平台查看项目, 项目贷款, 产品发布, 项目担保;该平台实现跨部门共建、各流程环节数据相互关联的, 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二、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开发原则

2.1 安全性。不同用户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 需正确输入才能登录系统, 密码采用MD5加密, 相应网页采用权限设置, 没有权限用户不能打开页面;服务器端使用防病毒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同时采用阿姆瑞特硬件防火墙, 有效防止病毒侵入。

2. 2 可维护性

2.2.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实际项目过程中, 需求分析阶段规范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跟踪矩阵。

2.2.2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产品模块化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提供软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也是提高可维护性的有效的技术。它的优点是如果需要改变某个模块功能, 则只需要改变某个模块, 对其他模块影响很小, 如果需要增加程序的某些功能, 则仅需要完成这些功能的新的模块或模块层;程序的测试和重复测试比较容易, 程序错位易于定位和纠正。容易提高程序效率。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 提高现有系统的可维护性。实际项目过程中, 软件设计和编码阶段规范软件设计、代码编码过程。

2.2.3进行明确的质量审查。质量保证审查对于维持软件质量, 是一个很有用的技术, 还可以用来检测在开发和维护阶段内发生的质量变化, 一旦检测出问题来, 就可以采取纠正措施, 以控制不断增长的软件维护成本, 延长软件系统的有效生命期, 为了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 可在检查点进行复审、验收检查、周期性维护检查、对软件包进行检查。

实际项目过程中, 系统测试和维护阶段, 规范测试用例、bug记录、测试报告。

2.3 可转移/转换性。该系统采用ASP.NET开发, 运行环境为MS Windows操作系统下。

三、平台系统设计

连云港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产品功能:金融服务网站, 金融科技项目实现标准业务流程管理, 涵盖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公开, 银行贷款, 担保公司担保, 系统后台管理, 项目库, 企业库, 成果库, 专家库。系统功能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3.1  用户群体分析。系统用户包括:申报单位用户、生产力促进局用户、科技成果处用户、金融机构用户、中介机构用户、系统管理员。

申报单位用户:可以注册后, 进行项目申报、技术需求填报, 浏览金融及中介机构, 查看成果库, 查看专家库等信息。

生产力促进局用户:承担科技金融网站的日常管理, 对注册用户、登记成果、技术需求等项目及常规栏目信息进行审核。

科技成果处用户:市科技局的金融管理机构, 对申请科技金融的项目进行管理。

金融机构用户:注册登记的银行、投资、担保等机构, 登录后可以查看相应的项目、企业库信息, 项目贷款, 项目投资, 项目担保等。

中介机构用户:注册登记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登录后可以查看相应的项目、企业库信息。

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初始化设置, 维护系统各类基础信息、管理用户角色权限、系统日志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3.2 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功能如下图所示:

3.2.1系统权限设置。系统权限设置包含用户管理、部门管理、角色管理、功能管理。 (1) 用户管理, 实现增加、修改、删除、查看用户信息。用户类型包含管理员和一般用户。 (2) 部门管理, 添加增加科技局、税务部门用户。对于增加成功的科技局、税务部门、默认被激活, 系统管理员可以取消激活、修改科技局、税务部门信息, 删除市科技局、税务部门信息。提供基本查询功能, 比如按照用户名进行查询。 (3) 角色管理, 实现增加、修改、删除、查看角色信息。选择用户具有哪些角色。该系统角色包含申报单位管理员、市科技局管理员、市科技局一般人员、县区科技局管理员、县区科技局一般人员、市税务部门管理员、市税务部门一般人员、主管税务部门管理员、主管税务部门一般人员、系统管理员。 (4) 功能管理, 实现给角色赋予系统功能, 生成左侧功能菜单树, 按照系统角色划分系统功能。

3.2.2项目类别管理。添加、修改、删除项目类别, 对于删除功能有限制, 如果开发项目类别已经被使用, 不可以删除。

3.2.3申报期限设置申报单位每年度申报开发项目类别项目, 对于申报时间期限实现动态设置, 可以设置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时间期限内, 申报单位可以申报。超过时间期限, 申报类别无效。

3.2.4栏目管理

3.2.5信息发布。可以发布项目申报通知、申报时间限制、项目申报指南信息维护功能。

3.2.6日志审计。提供系统登录日志记录、查询功能。

3.2.7登录密码设置。提供可以修改系统管理员用户登录密码功能。

3.2.8数据备份。提供数据库备份功能。

四、平台开发采用技术及实现

4.1开发环境。主要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NET2005 。

4.2运行环境。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 或更高版本。客户端采用IE5.0 或者更高版本浏览器。

4.3 数据库。本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是一款强大而可靠的数据管理产品, 可以为嵌入式应用程序客户端、轻型web应用程序以及本地数据存储区提供丰富的功能, 有利于保护数据, 提高性能。

4.4 操作。系统采用B/S结构, 界面美观, 操作简便。在界面组合和功能设计时我们将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方便用户操作, 符合用户使用的习惯。系统初始化过程中, 需要对项目开发类别, 部门, 人员、角色、功能进行初始化设置。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篇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大势所趋”,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明确把资金链与创新链紧密联系在一起。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强调,应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

早在2015年3月13日,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试点投贷联动业务。显然之前许多银行已经对科技金融业务进行了探索,该文件的出台更是大大激发了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热情和创新动力,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一年过去了,有必要来回顾一下这些成绩。

基于此背景,本期“特别关注”栏目聚焦商業银行的科技金融业务,探讨一下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企业、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该如何贡献力量。为此,特别邀请了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讨论这一问题。首先从科技金融的机理出发,对科技金融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是三家中小银行的高管就各银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最后是一篇关于“投贷联动模式”的研究报告,以飨读者。

科技金融简报1112 篇9

服务科技企业发展 促进科技金融创新

——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金秋十月,适逢吴中区金秋经贸洽谈周举办之际,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启用仪式暨资本项目对接会于10月17日在吴中区木渎镇东创科技园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吴中区科学技术局、木渎镇人民政府承办。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江苏省科技厅等部门的领导和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的有关领导,以及北京、深圳等地银行、创投、小额贷款、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代表共计200多位嘉宾参加了开园仪式。

开园仪式主要有项目签约、揭牌仪式、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启动仪式等议程。开园仪式上,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分别与中孵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建银精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首批入驻企业,进行入驻协议的现场签订。“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苏州服务中心”、“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苏州服务中心”、“ 苏州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吴中分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浦荣皋就中心平台的成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也对中心的运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是吴中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从吴中区整体发展角度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土地人口承载压力日益加大,原有发展模式赖以支撑的生产要素、条件基础逐步弱化,土地空间资源紧缺,能源供给压力增大,商务成本快速上升,生态环保约束加大,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加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紧凑的步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型城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吴中区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攻坚关键期。

吴中区有科技型企业1000多家,不少都处于成长初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需要大量科技金融扶持。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集聚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和各种中间服务机构,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引进、项目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政策对接服务,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创投资本对接服务和银行融资的风险补偿合作服务。

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是区科技局对区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扶持行政管理职能的服务性延伸,是区科技局落实“优化科技金融奖补机制,创新科技金融投入方式”的积极探索。

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坐落于金枫路216号东创科技园,经营办公面积近1万平方米。

——领导关怀

1.沈区长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指导工作

11月10日,吴中区沈志栋副区长、金融办金楠主任一行在科技局王泽民局长的陪同下莅临中心调研,在听取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沈区长讲话肯定了中心的前期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中心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寄予了殷切期望。

沈区长指出,科技发展对我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政府对科技金融工作非常重视,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成立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沈区长要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要深入研究企业科技发展需求和金融支持方式,积极学习和借鉴全国科技金融创新成果,让科技和金融实现真正的融合,以金融手段促进科技服务,以科技服务带动金融创新。

沈区长肯定了中心的服务精神,寄语中心工作人员,希望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要立足吴中区,辐射长三角,要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同时政府也将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心尽快形成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为吴中区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主任和王局长也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表示将积极支持金融服务平台的职能建设。区科技局张文华副局长、王立勇副局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2.姜区长率科技镇长团到我中心调研

11月16日,吴中区科技镇长团团长姜朝晖副区长率吴中区科技镇长团一行莅临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调研,中心负责人详细地介绍了中心运营模式和发展规划,希望能够积极与各科技镇长(书记)就辖区科技企业服务开展合作,并通过科技镇长(书记)与派出高校、科研机构、创投机构深入合作,为高校科技成果向科技企业转化提供产学研对接服务。

姜区长代表科技镇长团现场决定,科技镇长(书记)组织所属片区优秀科技企业,由中心派出专业人员进行具体走访和座谈,了解企业具体科技金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企业服务方案。

科技局王泽民局长、张荣华副局长陪同调研。

3.木渎镇戈书记到我中心调研

11月24日日下午,木渎镇戈福林书记一行到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调研,走访了办公场所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

——平台建设

1.吴中区科技企业信息整理

科技企业是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们科技企业也是我们与各合作机构共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资源。提供服务,首先就要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为此,中心在科技局的帮助下开始逐步整理吴中科技企业信息,目前已完成183家企业的基本信息整理。

中心将进一步与各企业具体联系,取得完整的企业信息,包括:企业技术领域、技术研发水平、生产经营状况、技术创新应用和融资需求。中心计划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吴中区科技企业信息库建设,为将来的科技金融服务打下信息基础。

2.科技扶持政策汇编学习

为培育中心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做好科技企业项目申报服务工作,中心在11月中旬已完成对科技政策的整理汇编工作。经整理,中心已收集到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和吴中区对科技企业的各种扶持奖励政策及其操作细则,并汇编成册,安排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学习,并计划邀请科技局、税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业务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让中心工作人员成为掌握政策、熟悉操作、服务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行家里手。

3.银行科技贷款产品学习针对企业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企业科技贷款情况,为能够及时为企业申报科技贷款提供技术咨询,12月12日,交通银行科技支行应邀到我中心做银行科技贷款产品介绍,袁星辉行长详细介绍了科技贷款的“创业一站通”、“投贷通”、以及股权质押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操作细则。

此前的11月29日,交通银行科技金融部的王觉民总经理和科技支行袁星辉行长来我中心交流研讨风险补偿贷款的合作事宜。

我中心在苏州市风险补偿贷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吴中区风险补偿贷款业务,形成互相补充的市区两级风险补偿贷款,为更多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4.平台科技金融资产管理职能建设研究

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区科技局领导非常重视中心的运营模式建设,指示中心负责人要尽快做好中心的运营发展规划,形成平台自身的服务能力。

中心相关负责人于11月14日和11月30日到王局长办公室汇报工作,王局就中心科技金融资产管理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细化研究,将于近期提交一份关于中心运营的具体规划方案。方案将详细论述平台结合科技金融资产管理平台的扶持性职能,聚集各种服务资源,服务于科技企业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合作交流

1.参展第三届江苏产学研成果展示

“第三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2011年11月3日至5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平台主体在会场设施了专门展区。

本届展示洽谈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科技厅承办,江苏省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江苏省政府金融办协办。

2.参加2011中国(苏州)国际生物科技展

苏州市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苏州)国际生物科技展”11月18日至20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展会由台湾、香港、苏州两岸三地共同筹划,本次展会展示面积9000平方米,共有321家厂商参展。

吴中区科技局在中心设立了“吴中药港”展区,内设10家展位,分别为苏州市劲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太湖美药业有限公司、苏州苏豪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锐新药研发有限公司、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苏州西山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苏州君安药业有限公司、苏州天马医药集团、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各展位吸引了很多前来观展的观众,现场气氛热烈,展示了吴中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新面貌。

3.我中心应邀参观中国基金博物馆

应刚刚成立的中国基金博物馆的邀请,11月9日,我中心人员参观了设立在李公堤的中国基金博物馆。

基金博物馆展示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几种基金形态的演变历程、现状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等。通过参观学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心工作人员对基金与投融资的认识。

中国基金博物馆正在筹备基金俱乐部,并邀请我中心为创始会员。

4.清华大学MBA投融资班学员来我中心参观

12月9日,木渎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刁升全带领清华大学MBA投融资班学员来我中心参观,刁总介绍了吴中区的科技企业状况、科技金融政策及创投基金发展情况。

5.燕园创投来我中心洽谈基金合作

2011年11月12日,北京燕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东区负责人梁经理一行与中心洽谈成立新基金事宜,具体洽谈事宜如下:基金总规模10亿元,一期3亿元;投资领域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方面;基金募集需要地方协助推荐安排;北大对于中心合作后提供产学研服务;基金设立前期新设管理公司股东分别由北大、北京燕园、吴中创投、吴越科技金融组成。具体实施相关事宜需待燕园投资提供筹备计划书后再议。

6.无锡塞尔肯科技来我中心洽谈合作 11月30日,姜区长带领下无锡赛尔肯特科技有限公司陈锦董事长一行至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洽谈合作,双方就立体停车库等新能源节能环保相关产品进行了探讨,就同时对未来与中心合作事宜展开了初步洽谈。

随行的苏州市科技局杜处长介绍了苏州市风险补偿贷款的运作情况。

7.苏州产权交易中心与我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苏州产权交易中心王高级顾问韩建英、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贾振兴来我中心访问,我中心总经理高兴文随后回访并于苏州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王际洲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结合双方各自的优势,为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银行融资、产权交易提供集成化创新服务。

8.其他合作交流

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近期,苏州创投旗下凯风基金、江苏立泰律师事务所、路浩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中孵基金等来我中心洽谈合作。致公党苏州市委秘书长夏金华来我中心接洽“引凤工程办公室”落地事宜。

——平台服务

1.建银国际(香港)资产管理来我中心举行路演

12月9日下午,建银国际(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到我中心举行路演,路演项目为建银国际(香港)今年与扬州市政府合作的“扬子基金”,木渎镇政府许峰副镇长出席了会议。

许镇长向建银国际和出席会议的投资人代表介绍了木渎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中心负责人与建银国际(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白月女士交流了各地关于基金落地的相关政策情况。

2.我中心组织调研光福东山木渎科技企业

11月29日,吴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到光福镇对镇区科技型企业进行调研,光福镇科技镇长刘彦彦副书记、镇区部分科技型企业总经理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12月1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东山镇科技助理席陪同下拜访了辖区内苏州东沪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和苏州东福电子有限公司。

12月9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木渎镇陈在余副书记就产学研资源数据库建立进行了探讨,陈书记就中国药科大学的产学研资源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积极利用科技镇长团各大学的产学研资源进行有效嫁接进行了洽谈。

上一篇:物业小区管理方案下一篇:以书信的格式给朋友写一封信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