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2024-07-15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通用4篇)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篇1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7:32 来源:《求是》 期号:2005.9 作者:华长慧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如果国民占有的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阶层之间呈现失衡状态,将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公平,进而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宁波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不论其家庭背景如何,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抓基础,加快学校设施均衡配置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均衡发展的校园环境将使学生从心底感到,社会是平等的,生活是美好的;失衡的校园环境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畸形的种子。近年来,我们在全市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基础相对薄弱学校,全力缩小校际差距,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严格按照“学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早在2000年我们就确定了“乡镇中心学校建设集约化”的思路,目前全市已有80%的乡镇建成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校均规模有了很大提高,办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强化学校设施设备配置的均衡,到2004年中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和生均用房面积均达到或超过了教育部的规定,学生人均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均达到了教育部的标准。

基础相对薄弱学校的存在,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近几年来,我们结合中小学危改工程,加大投入,对基础相对薄弱学校进行全面改造。在对全市学校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危房,通过拆、扩、改造等手段彻底消除,同时撤并了一批基础差、规模小、效益低的学校,新建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学校。从2000年到2004年,直接用于中小学危改的资金达1.4953亿元,消除各类危房14.8万平方米,建成各类校舍23.98万平方米。

为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我们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建设宁波教育城域网、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2001年组建“宁波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全市“校校通”。2003年启动“191”网络教育工程,整合国内优秀教育资源,吸纳宁波市优秀教师参与课件制作,并将这些课件免费提供给师生。

抓关键,科学配置师资力量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我们坚持把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全市各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科学配置,广大学生不管在哪所学校都能受到相对均等的教育。市教育局每年投入400万元,各县(市、区)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5%以上经费,通过多种途径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应的继续教育。我们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培训基地,通过“按需培训”、“导师制”、“师带徒”、“以赛促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同时,每年拨出10万元资金,专项补助经济欠发达乡镇的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我们还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实施网络培训,目前宁波教师教育网已经建成,并已加入全国继续教育网络联盟,今年将推出首批网上课程。经过培训,目前我市小学和初中教师高学历者分别达69.06%、63.8%,基本形成了一支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了促进校际优势学科互补,满足城乡学生和家长对名教师的渴求,我们打破优质师资学校所有制体系,建立了骨干教师跨校兼课制度,把骨干教师支教或讲学(兼课)经历作为评优晋级条件之一。建立了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将城市教师到农村教学工作的经历作为教师职务晋升条件之一。我们还加强校与校之间的帮扶,实行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强校与弱校挂钩,形成教师流动机制,实现了教师的定期交流、轮换。在教师的职称评审政策方面,我们也向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比例,鼓励新被评聘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继续为农村学校服务。

抓难点,切实关心弱势群体

宁波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尚有8%左右的家庭生活还相对贫困。同时,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关心这些困难群众,为他们构筑就学的帮困体系。

长期以来,教育被人们视作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条件。如果不能及早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城市孩子,城乡教育均衡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更无从谈起。从2001年起,我们提出了“不让经济贫困乡镇成为教育贫困乡镇,不让经济贫困家庭成为教育贫困家庭”的工作目标,积极构筑家境贫困学生的帮困体系,为这些孩子开辟了一条完成学业的“绿色通道”。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两免一补助”的教育扶贫政策,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对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的义务教育段学生实行了免收杂费、住宿费和按学生总人数的50%给予代管费补助的“两免一补助”教育扶持政策,惠及初中、小学152所,在校学生约3.15万名,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5%。到目前为止,仅免收的这笔费用就达4500万元。我们在全市建立了城乡一体、覆盖全体学生的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形成了“助、奖、补、减、帮、勤”的多元化帮困助学机制。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校在学杂费中提取10%用于学生的奖励、助学、帮困和减免等费用。据近两年统计,已有11万多学生(人次)受益,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同时,通过“生命绿卡”等行动,建立“中小学生、幼儿特殊病例医疗救助金”,尽量不让一个孩子因病或贫困而失学。我们还通过建立各级政府的帮困助学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贫困生情况,为学生、学校、银行、教育主管部门、财政等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全面提升为贫困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这一群体的稳定,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者的素质。2004年,在宁波接受义务教育的民工子女已达13.2万人,按照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全市的公办学校就接纳了7.399万人。在积极挖掘公办学校潜力的同时,我们下大力气规范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行为,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1999年开办第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以来,我们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审批、管理的要求和程序。同时,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也纳入了全市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并积极改进管理办法,帮助其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我们每年都组织力量对这些学校进行房屋、消防、卫生、接送学生的车辆等方面的检查,整顿并关停了一批不符合办学条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无证学校,全市为69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占该类学校总数的83%,其余学校逐一予以整改。我们积极支持,合力帮扶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将教育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公办校舍无偿或适度有偿交给举办者使用,消除了在民房、简易厂房办学的现象。从2000年起,市里每年拨出一定资金,购置教学设备支持城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各县市、区也挖掘潜力,将公办学校多余的教学设备无偿支援给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同时,我们发动公办学校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开展红领巾手拉手结对、在校大学生义教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共青团宁波市委等单位还发起了“助学帮困献爱心”活动,使家境贫困的流动人口儿童少年得到救助。市教育局每年还拨出2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城区外来人员中特困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

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继续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公平、公正的教育,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篇2

一、加强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提高全县艺术教育质量, 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 我县教育局成立了以王立君副局长为组长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切实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列入本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各校也配备专职领导负责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抓好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 确保艺术教育稳步发展。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提高校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及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艺术修养, 学习先进经验, 用新的艺术教育观去改善学校环境;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专设艺术教研员, 配合本县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检查艺术教学课程计划的执行, 及时指导和管理本地区学校艺术教学工作, 研究教材教法, 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组织艺术教学经验交流, 努力提高本地区艺术教学的质量。为确保艺术师资队伍的稳定, 全县各学校建立起艺术师资队伍档案, 制订了一些激励性的政策, 如: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为艺术教师提供机会。已有多名艺术教师提前晋升中级职称, 二十多名艺术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每年县教育局都对艺术教育工作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近年来,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学校文化艺术设施建设的投入, 为学校开展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统筹协调, 充分利用校外场地设施, 并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高标准地配备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美术书法展览厅、多功能展示厅和多媒体教室, 添置多媒体电脑, 视频展示台, 投影机, 电动幕布、高级音响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确保学校能开足开全音美课程、开设艺术选修课、校本课程以及开展美术音乐的综合实践活动, 满足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要求, 让学生在实验园地里获得美的陶冶,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抓好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

我县艺术课程的开设,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学科课程。全县艺术学科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保证学校艺术课程有计划正常开设。

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发挥其最大效能。课堂教学以新课改为契机, 以科研促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 并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会、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学科组评比、学科调研活动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保障艺术教育主渠道畅通。

1.我县不断实验、推广和实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自2005年开始, 我县41所中小学已全部使用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 两所高中从2007年起逐步进入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工作。而清原满族自治县职业中专所开设的专业中, 艺术课是三个专业的必修课。根据艺术类课程标准和我县的实际情况, 构建我县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艺术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艺术的地方课程和特色课程的研究建设, 充分开发我县各地的艺术教育资源,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各中小学按教育部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定和要求, 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 不得以任何借口停开艺术课。为解决个别乡镇艺术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 我们开展了“一师多校执教”省级教科研究, 此项研究已于2006年底结束, 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高中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是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 加大选择性。职业中专在按照教育部有关教学计划开齐上足艺术类课程基础上, 加大艺术课程的教学。

3.各学校通过开设艺术类课程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本校实际, 积极创造条件, 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对各种艺术教育的需求。同时县教师进修学校艺体部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的研究, 并在全县评出一批实施规范、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几年来全县评出优质课48节, 观摩课15节。

4.在抓好艺术类教材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 努力实现教材的现代化、立体化, 并具有地方特点。充分利用国家艺术教育资源库和艺术教育网站, 为我县艺术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素材, 其中包括:教学图片、教学动画、教学音像资料、教学课件等。同时, 开发教师电子备课平台, 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电子课件, 提高我县艺术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是我县艺术教育传统校, 先后开发了舞蹈、器乐等校本课程, 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

5.各学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 勇于改革艺术教学的结构、模式、方法和手段, 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文化艺术资源,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努力实现艺术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现在我县实验小学、清原镇逸夫中心小学和清原一中、二中、清原高中等几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电视台, 并根据身边的人和事, 编排了形式多样的校园电视剧。

6.加强艺术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 把评价教学结果与评价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评价的同时, 注重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1.县教育局体卫艺股加强对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管理和指导, 制定相应的规定, 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现在全县中小学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覆盖率达到100%。

2.全县各校都成立了艺术教育兴趣小组, 如歌咏队、舞蹈队、乐队等;做到“班班有歌声, 人人会唱歌”。定期举行各种文艺汇演或举办艺术节已成为许多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各校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学校艺术节活动, 大部分中小学有美术活动室、音乐舞蹈室, 有自己的艺术团体。

3.各学校开展课外、校外文化艺术活动, 能做到有计划、有师资、有措施、有制度。因地制宜, 普遍成立各种艺术兴趣小组、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大胆表现和创造, 在普及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提高的愿望。除单项艺术活动外, 全县各学校每年都定期举办系列活动和综合性的艺术节。县教育局每年结合摇篮工程活动, 在五月份举行艺术教育比赛和观摩活动, 全县每年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一次中小学生 (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大型艺术节。

4.学校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加强艺术教育的同时, 我县注意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2005年, 我县在夏家堡中学举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观摩会, 与此同时, 全县校园文化建设也拉开了序幕, 如今园林式的校园环境优美、典雅别致, 活泼清新的文化广场、格调高雅的文化走廊以及在教室墙壁上悬挂的学生美术书法作品更是突出了艺术教育的浓厚氛围。

5.我县各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文艺活动, 2007年6月我县在湾甸小学、敖家堡中学, 召开了艺术教育现场观摩会, 通过现场观摩会推动了乐器进课堂、班班有歌声、大课间活动以及学校业余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每月都组织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暑假音乐美术夏令营、校园歌手赛、器乐比赛、主持人选拔赛、自编节目选拔赛、书画展、硬笔书法赛、征文比赛、集邮展等活动。特别是以“人人发展、人人成才”为宗旨的每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 内容极其丰富多样, 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内容涉及器乐、声乐、舞蹈、戏剧、曲艺、朗诵、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和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其中, 既有学习和排演的中外艺术精品, 也有学生和老师改编或创作的节目;既有单项表演, 也有综艺的班级汇演;既有学生也有教职工的参与。

6.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主题鲜明, 特色突出, 成绩显著, 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组织宣传强有力;二是精彩纷呈结硕果;三是创新作品显特色。在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 我县也制定了活动方案, 积极筹措经费, 广泛宣传发动, 精心组织实施, 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学校为单位, 开展活动。整个活动围绕“阳光下成长”这一主题, 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注重引导广大学生向真、向善、向美, 努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活动氛围,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推动了我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1.县教育局把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能力强、团结向上、热心于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作为艺术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定期对艺术教育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和业务培训, 自2002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 我们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分片分层次培训。内容上力求多样化, 如绘画、声乐、器乐、舞蹈、指挥等多种形式培训班20多期, 培训近百人;每月进行一次艺术教育研究活动, 探讨艺术教学的问题, 提出新思路, 交流教育心得体会。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特色办校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2.我县教育局与县人事局沟通, 在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上, 积极创造条件, 至2005年, 乡 (镇) 中心小学以上的小学、初中、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两所高中, 配齐专职艺术教师, 并设立艺术教研组。

3.加强艺术学科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艺术师资的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目前我县艺术教师有本科学历94人, 省级骨干教师36人, 市学科带头人29人, 达到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要求。并积极有计划的组织多种形式的县区内、校际间教师培训与交流。

4.合理配置艺术教师师资。县制定政策, 鼓励高师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大中城市的骨干艺术教师, 到农村学校任教。2007年, 县与省团委联系, 招收了5名艺术类大学生自愿者到敖家堡中心小学等学校任教, 并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5.逐步建立和完善艺术师资继续教育体系。坚持以培训全体艺术教师为目标、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训原则, 认真组织实施“园丁工程”。定期对艺术教育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和各级各类教师业务培训。

五、开展艺术教育研究与交流

1.我县建立并完善县、校两级艺术教育科研网络, 使现有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并请省、市艺术专家到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讲课, 积极开展艺术教育课题研究, 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科研的指导和管理, 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科研水平。

2.各校开辟各种专栏, 举行艺术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优活动。注重体现学校特色, 对校园人文环境精心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与维护, 并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和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艺术教育理念。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篇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习惯 听讲习惯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直言利害。大家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总希望别人能安静的听完你的发言,如果谁来打断,你会十万分的不高兴。其实孩子们也和成人一样,也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聆听和尊重!所以,当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没有认真听讲或发生打断时,我们老师可以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还进行严肃地指出,使学生明白自己不认真听讲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也伤害了同学,让他们明确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二)形象说明。然而对于小学低段学生一味地讲大道理,生硬直白的说教作用只是短暂的,这需要我们想更巧妙的方法去说服,去降服孩子们。笔者采用了形象说明法。

例如,将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聪’字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用耳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其次呢,聪明的孩子会动手、动口和用心,其中‘用心’是基础,放在‘聪’字的右下角,而‘聪’字右上角那两点,不正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它告诉我们要先做再说,多做事少说话,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学了这个字,学生果然比平时听得更认真,而当他们忘了专心倾听时,我就会意味深长地说一说黑板上“聪”字造字的绝妙之处,他们就会会意地笑笑,马上改正错误。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心目中聪明的孩子。

(三)趣味引导。朗朗上口的儿歌,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这些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本人觉得借儿歌和故事教育孩子们,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儿童诗《只听半句》:

他无论听谁讲话——只听半句。

奶奶告诉他:“天冷了……”

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加了一件衣裳。”

爸爸说:“瞧你这道算术题……”

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以后一定算仔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受教育,知道不能像儿歌中的那个孩子一样只听半句,而是应该认真听,听完整。

二、不言而教,榜样示范

低段学生的模仿意识很强,教师的示范倾听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有时,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嗯啊之声不绝于耳,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听完,绝对不可以粗暴的打断,或显露不耐烦的神情,甚至厌烦地示意坐下请其他孩子回答。

例如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我要孩子们模仿第二自然段说说春天来了,爷爷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这一教学环节。一向很少发言的舒佳颖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惊喜地请她回答,她站在位子上足足有一分钟不知所措。我耐心地等待着,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也在静静地等待。她抬起头鼓起勇气说出了在心里酝酿已久的答案。“春天来了,爷爷给小树捉虫,小树笑了。”这时候我紧抓住良好契機,大张旗鼓地表扬了她。从那以后,舒佳颖同学敢把小手举高了。教师的专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尊重,使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有了再次交流的愿望和行动。

三、授之以渔,学会方法

(一)眼睛注视老师。这是表面上的“听”,适用于习惯培养的初期。小学的课堂尤其需要和孩子眼神的交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低头做小动作的概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眼神中判断他是否在专心听课,有没有听懂。

(二)思路追随老师。这是形式上的“听”,适用于“听”过程中不专注的学生。听发言之前就明确的告诉学生“过会儿要请同学们重复”,在平时教学中我常突然问:“刚才我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刚才是怎么说的?”这样训练对学生的专注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逐渐达到专心听讲。

四、持之以恒,行为演练

(一)及时表扬鼓励。我们老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那么身边同学的榜样也是他们学习的对象。“他的小耳朵真尖,这么一点小错误也能听出来。”“斯文莹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位同学,她在认真听呢!”“他的小眼睛始终紧盯着大屏幕,老师知道他听得最认真了”……通过类似这样的语言,随时提醒孩子们听讲的状态应该是坐端正,仔细看。那时受表扬的同学更是信心满满,努力表现自我。这真可谓是一箭双雕,极明智之举。

(二)灵活告诫孩子。当孩子们大声地喊着:“我、我”时,我们可以说:“老师要请安静等待老师点名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这样孩子们就会偃旗息鼓;当学生的思路游离时,教师要把严峻、期待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与之目光交触,使他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认真听课;如用目光暗示的方法仍然无效,教师可以停下来,课堂上突然的停顿也会使开小差的学生警觉;这招再不行,老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他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课。

(三)及时进行交流。课后,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要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根据各种情况与他谈心,使他知道不听课的坏处。最后提出进一步的希望,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

五、家校协作,拓宽渠道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篇4

课间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游戏。孩子们很高兴,有的在玩切西瓜,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还有的在做拍手游戏,场面非常热闹。正当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美美小朋友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牛潇涵的鼻子出血了!”我跑过去,只见牛潇涵仰着头,鼻子里的血正在往下流。我边给他处理边对他说:“天气很干燥,以后要多喝点水。”牛潇涵咬了咬嘴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其他的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样子很神秘,搞得我莫名其妙。

这时,快嘴的齐齐小朋友终于忍不住说了:“老师,牛潇涵的鼻子不是天气干流血的,是被赵航用手打的……”话音未落,另一个小朋友忙制止说:“赵航是老师喜欢的`孩子,你不应该说出来……”

我明白了:小朋友们开始没敢告赵航的状,是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偏爱”他,告了状老师可能不相信、不高兴。

是啊,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喜欢那些“表现好”的孩子,并无意中流露出来。时间久了,我们自己便习惯了。但是,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我仔细询问事情经过,原来,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牛潇涵当鸡妈妈护着小鸡,赵航当老鹰抓小鸡,捉小鸡的过程中赵航不小心用手碰到了牛潇涵的鼻子,引起了流血。弄清原因后,我让赵航向牛潇涵道了歉,并告诉他以后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即使是不小心碰到别人也要道歉并及时告诉老师。赵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对牛潇涵道了歉。

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对孩子的一视同仁应该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随时体现的。对表现出色的孩子,老师更应把喜爱之情适当“收敛”,否则不但会使一些孩子产生骄傲心理,也会对其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上一篇:写敬佩的医生作文下一篇:留置看护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