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2024-06-04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共11篇)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体验“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2.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2学习探究:

问题1 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看看“我”和父亲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理由】从阅读学的角度看,把握文本内容固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必不可少的。2011版课标中对于高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说明,从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开始,“整体把握”离不开领悟文章思路。文章思路是作者写作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思路,是贯通全文的思维线索。《钓鱼的启示》中“我”的心情变化贯穿全篇,艺术地演绎出耐人寻味的深刻事理。看似一件寻常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但要让学生练习全文概括“我”的心情变化,学生可能概括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采用这种填空式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个突破口,从反面提出问题讨论,可以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另一条途径,这些,都可以为下一步“导行”作好铺垫。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使用说明】这个问题的出示时机,要建立在学生已经浏览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经历“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层层上升。教师还需注意以父亲的态度为辅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父亲”心里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思路导航】

1、默读课文3——9自然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2、再读课文5——11自然段,找到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细心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导学精要”设计作品

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会是怎么想呢?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根据提示用简短的话语把

父亲的心里活动写下来。

这条大鲈鱼 固然十分宝贵,可是

问题2.我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理解。

【设计理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

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钓鱼的启示》

教学过程中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个启示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是”是什么,“非”是什么,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高年级学生

正处于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学习典型的文章,然后适当做到拓展延

伸,既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让学生读后所获,真正的让语文课做到活学活用,老师的受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思想就完全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了。

【使用说明】这个问题的出示要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后,找出作者获得的启示并不难,难在对“启示“的理解上,教师可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

么是“非”。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4年前,父亲的严格

教育让我做了道德上的选择,正因为这样,“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了。”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总体说明】问题1,指向目标1,面向全篇,解决教学中“整体把握”环节学生易

出现的盲点问题。问题2,指向目标2,这是课文的重难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五

年级的孩子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

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启示”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达标检测:

一.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两

个“鱼”的意思一样吗,各指的是什么?

前一个“鱼”字:;

后一个“鱼”指:.2.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我;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我;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我。

二、小练笔

学习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当‘鱼’诱惑我时”为题,联系生活实际,把你的心理活动

写下来。(300——500字)

【设计理由】这个练习设计直接指向目标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以致用,在具体的运用中感悟“启示”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小练笔是让学生学习了文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后,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学以致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深刻含义。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篇2

学生在阅读、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与我们小学阶段的日常语文教学不注重帮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梳理分类、对比迁移是很有关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对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要求都较小学阶段理性。如果要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我们的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必须由“扶”到“放”,由“指导梳理”到“自主梳理”,由“仿”到“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笔者尝试从指导学生列提纲、用提纲入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指导学生编写提纲

所谓“编写提纲”,就是把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按每一部分层层细化梳理,或用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或摘录文章的重要词句,以合理的形式(或图或文),最终编写成文章的理解架构。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 如何指导他们学会编写提纲呢?笔者认为,必须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精读课文以“扶”为主, “扶”“放”结合,而略读课文则以“放”为主,适当点拨。具体可以将编写指导融入以下教学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预习阶段初现框架

我们总是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除了抄抄、读读的作业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来描写,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回答了如上几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作为提纲的第一、二层次内容了。或许这些要求很多教师也会布置,但却没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下来。书面表达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考并历练语言的好方式。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基本上就可以编写出一、二级提纲了(如下所示)。

为了使预习阶段的提纲编写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在学生编写提纲的初始阶段予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类型,并根据每种类型的课文展开思考。比如小学阶段最常见的记叙文,要侧重编写事情的发展过程。小说、童话、故事,要侧重编写情节发展提要。议论文可以侧重编写论点论据等。我们很多时候会担心学生完成不了这样的作业。但事实是,只要教师足够重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个性化地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或许完成的质量一开始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样的尝试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利用自己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进行生动的对话。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而一味抹杀学生的学习权利!

学生编写的提纲如何反馈?课前能收上来批改并作分析是最好的。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为接下来的课中引导做准备。 除此之外,在课中安排时间进行反馈也是非常可取的。在预习过程中,“每一个读者都有一套对信息世界的解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教师独白地传递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课中反馈的过程就是学生“解释信息”的过程。学习活动超越原先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 学生在表达个人见解的同时,师生不断质疑、对比, 实现信息的不断完善、合理。当然,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自己的引导意识是要明确的。

1. 教给方法,归并中理清段落。很多学生习惯了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在交流中,应强调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边读边想每段的主要意思,读完之后, 再进行“自然段归并”,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个意思表达出来。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分,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也可以按“回忆”“启示”两部分分。

2. 提出要求,抓重点简洁表达。刚开始编写提纲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会相当烦琐。交流中,教师可以用示范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简洁表达。当然,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病根在于学生分不清主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写哪部分内容最具体? 为什么如此详细?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描写最具体的是“钓鱼和放鱼”。为什么这样写呢?写出“我”对鱼的喜爱,更照应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此,为作者获得人生的启示作铺垫。这样一来,概括和梳理时,表达就会有序、简洁起来。

(二)课堂品读细化框架

一般情况,语文教师上家常课,总是喜欢不断地提问题,然后学生读书思考,不断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节课结束后,教师甚至发现自己在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写,学生也自始至终没有什么下笔的机会。热热闹闹一节课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学习过程的印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提纲的编写和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学习课文边细化提纲的框架。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梳理出了文章的一、二级提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二级提纲当中的一个点或者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细化提纲,示范编写提纲的方法。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师可以抓回忆部分“我”的心理进行教学。教师问“:从钓到大鱼到放回湖中,我的内心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变化,尤其在放与不放这件事上,我和父亲的态度产生了分歧,他们各自是什么态度?”(父亲要把鱼放回去,而我却不愿意放) 接着教师问“: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父亲为什么又要放回去呢?用‘______’画相关句子。”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师生先集中反馈“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许会抓住“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一句中的“啊”“从没见过”体会到这是“我”第一次钓上这么大的鲈鱼。学生也许会抓住“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中的“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等词语体会到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学生也许会抓住“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一句中的“静悄悄”体会到当时没人看见我钓上鲈鱼,拿走鲈鱼神不知鬼不觉。学生也许还会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剧烈地抖动”“啪啪”“轻轻翕动”等词体会鲈鱼的大和美。学生也许还会抓住“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一句中的“欣赏”体会我和父亲的喜爱之情。一个“欣赏”,透露的是人物的内心情感。经过这样的一番课堂生成,我们的三级、四级、五级提纲可以完成(续上面一、二级提纲)了。

经过如上的示范,教师即可把品读、编写提纲的权利还给学生。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感悟到位、合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主导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品读自己编写提纲。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读、自悟、自编。当然,我在实践中更侧重于让学生先自己体悟、编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这样的群体对话在感悟和提纲编写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意义以及对主导问题的思考、理解在范围和程度上都存在差异。一定范围内的交流对话,给学生了解这些差异提供了机会。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的“彼此共振”。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说不定也在交流对话中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因为这样的交流学习非常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自然较好。经过学生的反复交流、斟酌,关于《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的学习,最终将呈现这样的一份学习提纲。

当然,学习提纲的呈现形式以及呈现的内容, 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重点安排都有很大的关系。要让学习提纲更加科学、实用,教师必须谙熟文本内容、内在规律。了解和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文本所构成的认知矛盾, 然后巧妙设计主导问题,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悟读文本、编写提纲。

(三)课后整理反刍框架

课文的提纲呈现出来后,一篇课文基本也就上好了。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还应该对提纲进行梳理、补充。对于中等以下学力的学生,提纲的来龙去脉还需要反复斟酌,甚至增加一些有助于自己理解的内容、摘要。对于学力较好的学生,除了增加一些摘要、提示之外,他们更喜欢在课文提纲的下面,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写自己的学习体会、人生感悟,甚至是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课文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帮助。

在实践的后期,也就是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反刍框架”的方式,一般就体现为“仿写”。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写自己的“下水文”。五年级也可以适当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段或者几个段《。钓鱼的启示》就非常适合模仿,学生可以仿照它的文章架构、写法,写写自己的某次经历及启示。 这样的“仿写”,是引导学生内化、外化课文写作形式的很好载体。而且,还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因为很多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在借鉴中加入自己的一点写作尝试。

二、纵横联系,悟写结合,帮助学生用好提纲

提纲编写的过程,其实不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理清文章条理、归纳和总结的习惯。同时,提纲编写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进行概括,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用词、炼句的能力。当然,编写提纲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帮助不仅限于此,或者说其作用还可以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那么,后期如何用提纲?

(一)提纲对比,零存整取,单元习作巧迁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中具体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是传统语言文字教学的精华。国外的“读写结合双向交流模式图”(如下所示)非常清晰地呈现了读与写错综交互的关系。

如上图三个知识块,共享策略知识表明,在知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读写双方都从对方学到自己最需要、最管用的东西。读写结合是“读”“写”共赢的。

如何实现“读写结合”?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是按照人文专题来组织的。每个单元的编排大致包括“阅读”板块“、口语交际·习作”板块“、回顾·拓展” 板块,这些板块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人文专题” 的。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在“阅读”板块编排了《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每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在“口语交际·习作”板块,编排了说启示、写启示的内容,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示的事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 写写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在“回顾·拓展”板块,既帮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重点语句(启示),又提供补充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启示”打开思路、丰富材料。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是环环相扣、互相支撑的。因此,我们的“读写结合”不应该仅限于日常课文教学时的片段仿写、提纲编写等,教师还应该站在整个单元的视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单元课文学习时编写的所有提纲,在提纲的对比当中,启示学生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写作,其写作的方法、表达的顺序都可以各有千秋、新意不断。

例如“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虽然四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但其写作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对比发现,学生是很难有所长进的。特别在单元作文中,学生将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才能写好,最终人云亦云、毫无新意。 如果我们在每篇课文的学习时就编写了相应的分级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翻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后提纲,然后在小组内对比交流。学生首先可以依据提纲再次复述、回顾文章的内容、脉络。然后对比四篇课文的提纲,从中发现写作内容、写作方法、 写作顺序的区别《。钓鱼的启示》是先回忆一件事情,然后写自己的感悟。写作上比较侧重细节描写、 心理变化的描写《。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先回忆一件事,认识到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然后是记叙“我”人生道路上的两次困境,以及凭借 “走另一条路试试”的勇气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整篇文章心理描写有特色,全文首尾呼应《。落花生》 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而获得的启示则是杂糅在人物的对话当中表现的。全文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但是详略非常明显,借物喻人,耐人寻味《。珍珠鸟》,先描写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自然流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其间穿插描写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无微不至的关爱。全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小鸟的变化,作者的喜爱、呵护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四篇文章,从写法上看,描写的侧重点不一,有的侧重相关事件描述,有的侧重相关启示的实践,有的则侧重启示含义的诠释。从内容上看, 有的是针对一件事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东西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现象获得一个启示。总之,综合对比中,学生可以在发现区别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淀,灵活运用相关的写作方法,在单元“口语交际·习作”板块为自己所用。

(二)期终梳理,温故知新,学生自主培养兴趣

期终复习梳理,是每个学期或长或短要经历的一个基本学习过程。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教师惧怕上复习课,因为知识量大,无从下手;学生惧怕上复习课,因为基本是做练习或者考试。复习课,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复习? 可以以提纲为抓手,关注整体,讲究方法,注重序列。

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阅读复习与习作复习分开来进行。阅读复习先将课文的知识点说一遍,与学生整节课一问一答,然后找些拓展练习做一做。习作复习则先概括地说说如何取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然后命个题目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这样的复习,有时甚至混淆了学段、年级的学习目标, 莫名地提高或降低了学习的要求。其实,语文学科的整体性是相当强的,复习的过程也应该关注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教师可以运用提纲实现这一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复习。小组内先朗读课文,然后默读提纲,接着让小组成员或者借助提纲复述课文,或者看着提纲向其他组员介绍课文,最后小组内听写难写的字、词,背诵必背的语段。如此一来, 复习的主要任务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复习兴趣也自然高涨。教师做什么呢?当学生复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围绕学习提纲做两件事:一是围绕学习提纲,查漏补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写在提纲边上的学习疑难。教师可以参照单元学习提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以提问的方式检查,或者以拓展阅读的方式检查,但检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上。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提示是“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师的检查与拓展都应该集中在“主要内容”“启示”“词句含义”上,考察学生能否概括类似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否读懂作者获得的启示,能否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二是围绕学习提纲,要求学生梳理写作方法,知道“通过事件写启示”这一类文章可以怎么写。教师可以拓展其他的一些写法类似、主题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对比,提高习作认识。这样的复习,以提纲为抓手,实现了阅读、习作、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梳理,学生的知识板块和脉络都比较清晰,习得的知识成序列化积累,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操作方便,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了教材的工具性线索和人文性线索的完美统一。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篇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概括出“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出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学:

问题设计: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该如何理解?为什么说道德“实践起来却很难”?

板书:不放(非)放(是)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课时,与第一节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相比较,更多的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从本文的中心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难”在哪里”切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的回顾与交流直奔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定向示标: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3~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目标:

1、根据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我”不愿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

2、划出能体现我心情变化的句子,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依据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旨在通过体会“我”从钓到大鲈鱼到把鲈鱼放回湖里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理解道德在实践的时候很难这一教学难点,并为领悟文章的“启示”做铺垫。

三、小组研学:

小组合作完成以上两个学习目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关注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效。

【设计意图】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路,在这里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研学解决学习目标中两个是重点,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引导提升:

(一)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目标1:“我”不愿放回大鲈鱼,有哪些理由?

课件出示:

,我不愿意放;

,我不愿意放;

,我不愿意放;

……

预设:鱼大、漂亮;没有人知道;时间长,钓得不容易;只差两个小时……

师:用上一些连接词把这些理由连着说一说,课件出示:

,,,,我不愿意放回湖里去。

呼应道德“实践起来却很难”,继续补充交流理由,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预设:父亲和我得意地欣赏着;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课件出示: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课件出示:

父亲心想:,

……

再次呼应道德“实践起来却很难”;继续体会父亲坚持放回鲈鱼的理由。课件出示:

父亲心想:,

……

但转念又想:,

……

朗读感悟父亲的态度。课件出示并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中”。

(二)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目标2:

一石激起千层浪。父亲的这句话让我的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来看一看“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1小组汇报:(读句子,概括心情)

板书:得意急切委屈不舍

2、品读语句,体会心情:

A、品读作者“得意的心情”:

课件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惊喜、欣喜若狂);这时你会得意地和父亲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

爸爸,;

爸爸,;

爸爸,;

……

指导朗读:男、女生分别读,读出得意。

B、感受“急切”、“委屈”与“不舍”:

课件逐句出示,并指导朗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C、课件出示完整以上句子,在朗读中再次体会一下作者心情的变化。

D、小结,提升朗读。课件逐句出示,学生逐句读:

那么长时间才钓到的鱼让我放掉---难!

那么大且漂亮的鲈鱼让我放掉-----------难!!

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啦,让我放掉---难!!!

那一刻,除了我们父子,再无他人知晓这件事,让我放掉-------难!!!!

第三次呼应道德“实践起来却很难”。课件出示并朗读,深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感悟升华

师:从我的心情变化中,我看可以看出当年“我”虽然放了鱼,但经历了心灵的煎熬。放是无奈之举,放得心不甘情不愿,并没有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而今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A、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里的“鱼”代表什么(板书:鱼)?

预设:金钱、荣誉、地位等诱惑人的事物……板书:“鱼”字上的“”诱惑

B、领悟文章的“启示”: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鱼”时,我是如何做的?(预设:放弃、拒绝)这得益于--

课件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

在道德问题面前,

我可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这得益于。(预设:从小受到的严格教育)

师小结:是啊,如果说三十四年前,“我”放掉大鲈鱼是无奈之举,那么从那以后,“我”人生旅途中不止一次地放弃诱惑人的“鱼”,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动。那是因为“我”从小受到了,获得。(板书:勇气、力量)想起那天晚上,想起父亲,“我”都会心怀(预设:感激)。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中,各小组通过自主学习,组内的交流、合作学习已经对两个问题有了相对统一的认识,在这里以“我”心情变化为线索,首先让学生充分展示合作研学的成果,并由浅入深引导提升,力争让学生在交流提升的过程中多元解读、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并不失时机地设计多处说话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学习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训练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技巧,通过课堂上的随机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运用:

1、练笔:三十四年过去了,已是位著名建筑师的“我”回到故乡,见到父亲,聊起那次钓鱼的情形以及后来在人生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鱼”,会有怎样的一段对话呢?请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吧。课件出示:

“爸爸,您还记得三十四年前钓到一条大鲈鱼的那个晚上吗?”望着虽已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饱满的父亲,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个鲈鱼捕捞开放日前的晚上。

“当然记得,儿子。”父亲没有片刻的犹豫。

……

2、交流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的人文色彩比较浓厚,如何既让学生理解了、懂得了文中的“启示”,又不停留在表层,能深入“体会到”呢?本小练笔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情景对话把对文章的理解运用到练笔的中,学以致用,在写作中进一步提升对课文的感悟。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忆了他童年时期,关于钓鱼、放鱼的一段心路历程,不仅学会了品读词句,揣摩人物心理变化的写法,还获得了“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的启示。我相信它也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收获的一笔财富!

板书设计:

19钓鱼的启示

不放(非)得意急切委屈不舍放(是)

诱惑勇气力量

“鱼”

【教后反思】

1、目标明确适当: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又关联着道德“是非”问题的文章。对学生来说,从文中找到作者受到的启示,不难。但要理解这些启示是比较困难的。对老师来说,这样的文章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准确,合适的。

2、自主合作模式:

阅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三步: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拓展运用;六环节:激趣引学→预习展示→定向示标→小组研学→引导提升→拓展运用。本节课基本做到了环节明晰,步骤有序,训练有效。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故略去预习展示环节,激趣引学环节回顾复习文章主要内容后,就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开始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班级内汇报交流,教师有效地引导提升,并把课堂上的习得拓展运用,进行随堂小练笔。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有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精心设计流程:

紧扣“三步六环节”的阅读教学模式精致设计教学流程。

围绕着“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制定明确适当的目标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交流提升环节,一方面采用理解、品味,换词、补白说话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学习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导朗读,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领悟,本文的“启示”。

最后,当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想象三十四年后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父亲聊起那晚钓鱼的事情和“我”后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鱼”时的情景进行随堂小练笔也就水到渠成了。

4、遗憾与不足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指导学生朗读的方面。当学生都朗读不够好的时候,该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这方面还显不够。二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例如在揣摩“我”钓到大鲈鱼时,想得意地和父亲说些什么的说话训练时,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散开去,只停留在了表层。这时的引导显得不够,若能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再来说说就会更好。三是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尚不够机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多思索,多揣摩,多学习。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篇4

此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和以往的教学大比武活动有所不同的是,规定教师所授内容不仅要按进度上,不能挑选,而且是常态课,即现今说得较时髦的原生态的课。我的进度刚好上完了第三单元的内容,于是我打算上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钓鱼的启示》。由于所申报的周二第一节和另一位数学老师所报的课时撞车,后来改成上第二节。于是第一节安排誊作文,以便孩子们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是不愿在大比武上炒现饭。

第二节课开始,孩子们还真是蛮兴奋的。我的开课从学习单元提示开始。让他们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个清楚地认识。通过课堂表现,他们已经掌握了我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的开始,他们好像没有进入状态。对于预习的检测,我特意叫了自觉性较差的陈叠智同学发言,果然他读错了一个词“沮丧”,经过多次训练,他才算会读。针对同学们读词不太好的语气,在齐读之前我告诉他们,这些词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不要怠慢其中任何一个,要字正腔圆地读。再次读词语时,效果好了不少,看来他们已渐渐进入状态了吧。于是,我播放课文录音,他们带着我提出的两个小小的问题静听课文。刚读完,他们就纷纷举起了手。课外搜集的鲈鱼捕捞开放日的解释还算不错,较完整,可是搜集的鲈鱼资料就不够好,想不到口齿伶俐的黄雅名还读错了句子,把“鳍”念错了。倒是较调皮的张文博预习得比较到位,帮黄雅明纠正了错误。孩子们一下就找到了文中的关键句,我们通过找和反复的读,让他们对这句重点句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更深入地学习课文和理解这句话打下基础。

我用了这句话过渡到学习课文前面部分: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晚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通过浏览课文很快找到了文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词语,我们边分析边读课文,比较顺利地理清了我的心情变化,接着,我们过渡到学习父亲在我钓鱼过程中的反应。此时孩子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他们饶有兴致地找到了父亲的语言和表情,从人物的表情深入到理解人物的内心,我于是顺势指导写作,这种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我们作文时值得借鉴,透过人物的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也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在深入体会父亲面临考验却做出了理智的决定后,孩子们已不难体会后面几句含义深刻的话。在我再次出示这几句话时,孩子们就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理解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让你的“鱼”时,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他们理解的东西,令我颇感意外,看来,一方面,他们确实已经读懂了文章的那个故事,而且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安排他们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会有哪些诱惑人的“鱼”,他们充分调动了积极性,有个孩子说出了“在超市里购物时阿姨多找了钱,是还还是不还?”还有个孩子说:“老师给我们改听写时,有个错词没有看出来时,我是说还是不说?”等等,再次让我感到意外,看来他们确实已经深入地理解到课文了。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首先,我想说的是,作为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学会做人的道理,要让“道德”这盏“明灯”,照亮自己的人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感悟待物做人的重要;最后,再回到文本,牢记诵读含义深刻的语句,使自己的行为受到熏陶。

接下来,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及学生情况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钓鱼的启示》一文,属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围绕本单元(组)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非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不可,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句子含义深刻,学生也许难以读懂,但也许会影响他们一辈子,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该年级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及学生学习习惯等都很差,所以在我的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预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三课时,现在,我注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③、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来达到以读促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并让“道德”这盏明灯,照亮自己的人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1.走进文本,激趣引入,揭示课题;2.走进文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走进文本,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走进文本,精读句段,情感升华;5.走出文本,知识延伸与拓展。6、回归文本,总结课文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预设目标。

四、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及设想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及总的设想:走进文本,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受教育;走出文本,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受启迪;回归文本,诵读经典语句规范行为受熏陶。

(一)、走进文本,感悟内容

1.走进文本,激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挑动学生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因此我以《小猫钓鱼》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直奔主题,揭示课题。

2.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为了不让“把课堂还给学生”只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建立在平等、自主、角色多角度的基础之上。我让学生大胆地为初读课文提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汇总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这里体现了我的“放”,但也要注意“引”,所以在这里我设定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3.走进文本,交流探究

新课程中提到要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通过“扶”的方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参与。

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

“以读促解、以读悟感”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再通过读一读、评一评、感一感等来突破难点。

(二)、走出文本,启迪智慧

1、课外延伸,感悟启示。

PPT课件出示阅读材料《梨的诱惑》,思考: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结合课文说说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走出文本,联系实际,说说身边待人真诚,做人诚实的具体事例。

3、课外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例子:(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2)、无论是别人的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三)、回归文本,总结课文。

诵读、牢记文中含有哲理的语句,用此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遵纪、守法、有益于社会的人。

六、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多法品读,内话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样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教学设计 篇6

一、创生教材,打开阅读期待的“窗”

教学导入:同学们,有一本书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从中获得许多人生的道理和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 篇章。有这样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在回顾了他儿时的经历后,曾经写下这样的生活启示: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一位著名建筑工程师

学生读。

教师:从这段生活感悟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生疑激趣:是一次怎样的钓鱼经历,有了这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探寻,走进《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本环节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将本文故事的“启示”设计了“名言”的形式导入,这是对文本的“陌生化”处理,既引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探寻的期待和情趣,在学生面前静静开启了一扇主动阅读的“窗”。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情绪领域,教学就会变得高效。

二、品读批注,走进曾经沮丧的“心”

1、梳理内容,聚焦“钓”与“放”的情态

检查初读: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结合师生交流,板书:钓——放

教师:请大家结合阅读印象,如果在钓与放的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哪个词?可以总结,也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结合讨论:学生板书:(小心翼翼地)钓——(依依不舍地)放

让我们回放一下课文描写钓鱼与放鱼的两个句子,通过去掉括号里的词语,与原文比较着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通过对“钓”的感悟,体会钓到大鲈鱼的不易和惊喜。

出示“放”: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学生比较读,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此举旨在让学生体会用词生动准确的表达效果,感受到“我”钓到大鲈鱼的不易及内心的欢喜和放鱼的不舍与沮丧。这既是单元组体会词语表达效果的训练要求的体现,也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和体会表达的过程中为感悟故事的“启示”这一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

2、批注品读,感悟“钓”与“放”的心路

教师:从这充满艰辛的“钓”到恋恋不舍的“放”,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呀?请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出示:得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出“我”在钓鱼、放鱼的过程中经历的由钓到大鱼的得意,到父亲让他放鱼而不解的急切、乞求,再到父亲不容置辩态度下的无可奈何地放鱼,这样的心路历程浸润在字里行间,让学生通过品读,走进人物的心灵。

教师: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我们必须细读课文的这些细节,走进“我”的内心。有这样一种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德国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再静静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在文中每一处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用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深处,想一想:此刻,他在想些什么?用笔在旁边写一写,做个批注来提醒自己。好吗?

学生开始精读、品味,批注。

【设计意图】

这时的课堂是静寂的,有的是静心地品味,是进入情境地会心的笑意,是沙沙地奋笔疾书。我们应该享受此时的平静。因为在“平静”的层面下,一颗颗心在真实地贴近语言文字,在透过语言感受并触摸文中人物的心灵。这思潮涌动,远非脱离语言文字的说说演演的表层热闹所比拟的。因为只有还原语文学习本质的深入品味的过程,才会有学生而独特的文本感悟。

交流:刚才,老师看到了课堂中最美的风景,这最美的风景就是同学们静静读书的样子,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开始不太留意的内容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心理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好吗?

引导学生读出“我”的内心由钓到大鲈鱼的得意,乃至恋恋不舍放鱼的心理变化的情态,同时感悟父亲此刻的心理。如:“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父亲平静地说”等表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让文本情景和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具象、还原。进而,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情态和变化,力求将学生的感悟逐步深入地过程,融入到有感情读书的指导和评价过程中。

三、辩写结合,发现道德实践的“难”

1、读辩结合。

在学生谈到父亲的“不容置辩”的态度时,教师抓住这样的话题,组织展开基于文本和阅读感悟的情景辩论,感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的切实读书感悟。

教师:什么叫“不容置辩”?如果可以分辩,儿子和父亲之间会展开一次怎样的辩论?请结合语境和自己内心的想法,展开辩论。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想法和阅读理解,展开辩论。教师在辩论中,引导学生感受“放”与“不放”,是很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但是“放”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具体实践起来,面对钓鱼时的不易,面对大鲈鱼的诱惑,面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仅有两个小时而又无人知晓的情况,对于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2、读写结合。

教师:本文选编于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在原文中作者这样说道: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看见你行为的时候,你能坚持正确吗?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上,你会不会闯红灯或是逆行?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读着这样的故事,你一定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体验,请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悟。

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感悟,交流。

【设计意图】

无论是创设情景的“辩”,还是关注生活体验的“写”,都是基于文本理解和阅读感受的语文表达训练,这是体现语文学科特质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语文素养,就是在这样的语文活动中得以有效提升。

四、回扣全文,获得启示之外的“启示”

教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启示就是——

再次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一位著名建筑工程师

学生读。

教师:是呀,这样的启示也不难理解,作者直接写下这样一段名言,告诉我们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详细地写自己小时候钓鱼的故事后,再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领悟:生动鲜活的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更能打动人,获得的印象会更深刻。

教师:看,读《钓鱼的启示》,我们不仅获得了人生的启示,还获得了写作表达方法的启示呢!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交往或习作中,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钓鱼的启示五年级作文 篇7

听别人说,钓鱼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钓鱼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我自己又没有什么经验,所以这次钓鱼可是难上加难啰!

我们来到了岸边,这里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我们父子俩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空位坐下来。

开始钓鱼了,爸爸帮我驳上鱼钩,安上鱼饵。然后我学着别人的样子,用上全身的力气,把钓线抛了出去。钓钩溅起的涟漪就像女孩子的裙子上的花边。过了好久,还是一无所获。突然,掉线被狠狠的扯了一下,我猜想: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按照爸爸以前的教导,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等到鱼挣扎得筋疲力尽才把他拉上来。可鱼好像不会累似的,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过去了,鱼还是老样子。我生气了,用上吃奶的力气把鱼拉上来。就在这时,钓线“砰”的一声断了。原来,在我用力把鱼拉上来时,鱼也用力往下游,在两者的力气之间,钓线就这样断了。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感觉连旁边的小石头也在谩骂我:“你真是没用,连根水草也钓不到,你爸爸已经钓到几条鱼了,所以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笨蛋。”我听后,简直被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它扔到水里去。可是我又想:这样做的话会把附近的鱼都吓跑的。我又把这讨人厌的东西放了下来。

爸爸见我这个样子,走了过来重新帮我驳上鱼钩,安上鱼饵。然后把鱼竿塞到我手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人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中国,是经历多少磨难,多少风雨,才走到这里的。正是中华民族的儿女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让中国变得如此的强大。所以,你要加油啊!”

我听了爸爸的话,重新鼓起了勇气。我用力把钓线抛了出去,浮标静静地浮在江面上。突然,浮标被用力地拉了下去。好诶,终于有鱼上钩了。爸爸在旁边指挥着我,我按着爸爸的话操纵者。过了一会儿,鱼好像没力气了,我一把把他拉上来。哇!好大的鱼,这可能是我人生中钓过的最大的鱼了。我们把它放到秤上了秤了秤,足足有5斤重。我顿时感到一阵成功感,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是的,正如爸爸所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只能学习和养成这种精神,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读书笔记 篇8

今天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一课,这一课是作者的爸爸教会了自己如何面对人生道德的抉择的时候,该怎么办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11岁时,和自己的爸爸在湖边钓鱼。在10点钟的时候,作者钓上来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他的爸爸和他都得意的欣赏着这条鱼。可是现在是10点钟左右,离鲈鱼开放捕捞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让他把鱼放了,作者很不乐意,但是看着爸爸的那张不容争辩的脸。只好把鱼放了。34年后作者已经成了,纽约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当他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信守诺言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说你这个人就连这几点都做不到的.话,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要想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做到上面的几点。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篇9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轻声读或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2、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练习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篇10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3.能正确,规范地听写本课的生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请看本课的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3、能正确,规范地听写本课的生字.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二、第一次 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的字音读得准确 先学 ,自由朗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2 ,朗读比赛,比谁的字音准,声音响亮.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或老师.后教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敢来读,要求 ,读得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得同学认真,发现有错请举手纠错.指名读

师板书易错字

钓鱼

涟漪

翕动

沮丧

生齐读易错字, 指名后进生拼读.师:课文的字音大家读得很准确, 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现在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 先学后教

比谁的句子读得流利.自己练习读,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流利,声音响亮.3分钟后比赛 1 ,指名读.2 ,生评价.3 ,读得好的进行范读.四、第三次

先学后教

给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 ,生自学,师巡视 ,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五、当堂训练

比谁能正确,规范地听写本课生字.师, 请同学们认真看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3分钟后听写,比谁能得100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中所获得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齐读本节课的目标.课件出示目标

师 :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 二、第一次 先学后教

理解课文内容 目标明确了, 请看自学指导 一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回顾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 , 生自由读。, 检测, 指名回答,(“我”和父亲钓到一条大鲈鱼)

3、师:这部分也是故事的什么?

4、生答:起因。

三、第二次 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自学指导一

请大家自由朗读4——9自然段,, 思考

1.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4分钟后, 我们来交流。生自学, 师巡视.师 :好, 时间到, 我们来检测,谁来回答? 指名回答问题一,不足可补充。

(因为作者捕捞的鲈鱼离开放时间还差两小时,所以父亲坚持要把鲈鱼放回湖里。)

师:在我捕捞鲈鱼和放鲈鱼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有什么变化呢? 指名回答问题二:

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现在我们去细细体会作者和父亲心情变化吧。3.师指导品读

四、第三次

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二

请大家认真读10——11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四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生自学,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谁先来回答。

(生说,不足补充。)

五 , 当堂训练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1.生写,师巡视。2.展示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起因——“我”和父亲钓到一条大鲈鱼 经过——父亲:坚持把鱼放回湖里。

“我”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结果——获得启示 落花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能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 会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3 , 能正确 , 规范地听写本课的生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 落花生 板书, 落花生 不仅是本课的题目, 也是本课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请看资料袋,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请看本节课的目标, 指名读

师 : 相信大家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达到这些目标.二、第一次 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

比谁的字音读的准确 先学 , 教师范读, 要求 , 坐姿端正, 听准字音 ,快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 , 自己练读.3 , 朗读比赛, 比谁的字音准, 声音响亮.后教

师 :大家读得很认真, 谁敢来读, 要求 , 读得同学声音响亮, 字音准确, 听的同学, 认真听, 发现读错的地方, 请举手纠错.1 , 指名读 , 师板书易错字

榨油

茅亭

空地 3 , 齐读易错字2遍, 指名后进生拼读.师 :课文的字音大家读得很正确, 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现在进行第二场比赛 , 比谁的句子读得流利.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第二场比赛

比谁的句子读得流利 先学 , 自己练习读, 把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2 , 朗读比赛, 比谁读得句子流利 , 声音响亮.3分钟后比赛 后教 , 指名读.2 , 生评价.3 , 指名读的好的学生范读.四、第三次

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 并用简练的话概括段意.3分钟后, 我们来交流.1 ,生自学, 师巡视.2 , 指名回答, 不足他人补充.3 , 全班交流.第一段

第1自然段

些种花生 , 收花生.第二段

第2自然段

过收获节 第三段

第3----15自然段

议花生 五 , 当堂训练

比谁能正确 , 规范地听写本课生字 请看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看会生字, 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并能给每个生字组词.3分钟后听写, 比谁能得100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所蕴含的道理.2 ,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这节课, 我们继续走进15课, 请看这节课的目标.师 , 目标明确了 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理解课文内容.自学指导一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那些内容 , 重点写的内容是什么, 2 , 细读第十自然段, 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 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 并说说你的体会.5分钟后 ,比谁说的好 三、检测自学效果 , 指名回答 , 其他人可以补充.2 , 根据学生回答 , 师板书 , 议花生

那么在他们议花生的过程中谈到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呢 3 ,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 不足他人补充.4 , 出示花生和桃子 , 石榴 , 苹果对比图, 在让学生说体会.5 , 品读, 让学生自由读, 带着自己的理解.师 : 文章中父亲表面上是在赞美花生, 实际上是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来看自学指导 二 四、第二次 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二

请大家默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体会.1 ,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他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2 , 那么 ,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指名回答, 不足他人补充.五、当堂训练

钓鱼的启示五年级作文四百字 篇11

篝火点燃了,起初燃烧的很旺,后来慢慢地熄灭了。把我冻醒了,我仰望着星空,大声地对爸爸说:“爸爸,快起来,你看,多美啊,能看到所有的星星啊!”我充满了惊奇。

这就是生活吗?那一夜所感受到的快乐,就是生活的真谛,虽然身处在逆境,但因为有美在生命里,有温暖和亲情陪伴,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快,不带一丝一毫的灰暗。

上一篇:做框架《做框架》优课教学设计下一篇:税务会计转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