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2024-05-21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7篇)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其实本单元分了3个层次:第一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最后的学习效果来看,还是掌握的很不好。首先,最基础的认钟面上几时几分,有部分同学长、短针都会看错。第二、对于几时55分这样的时间,很多学生会读错。第三、电子表的几时零几分的表示方法,很多同学会漏掉0。第四、安排生活中的时间,有些同学时间观念差,安排很不合理。

应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多去积累经验,否则时间的认识只能是空的。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教师计时, 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 (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是啊, 在短短的1分钟内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啊!

【分析】

笔者所听过的“认识时分”的课堂教学中, 都有这样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体现出1分钟的价值, 教师总会创设一个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情境, 试图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价值,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从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让学生“动”了起来, 让课堂“活”了起来, 让气氛“火”了起来。但是, 在热闹的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对时间进行体验和感觉?学生们在活动中关注的到底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 还是关注跳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字等具体的数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教师安排了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等实际活动, 并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价值, 但是, 学生在活动中忙于对具体数据的记忆, 忙于“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感官上的兴奋“淹没”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 学生无暇去体会、感受时间的长短, 没有体会到数学本质之美, 没有享受到学习成功之乐, 导致了这节课主体目标——体验时间长短的缺失。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忽略活动本身带来的兴奋, 而去关注活动背后的时间?学生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 (陈洪杰语) 没有让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的课堂, 没有让学生积累铭刻于心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低效之旅, 甚至是无效之程。

二、分析教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第一课时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观察主题图, 数出钟面上大小格, 认识时分单位、时分的进率。其中第三板块是介绍“1小时”和“1分”, 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教材先直接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然后出示了两个钟表走动的画面。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演示钟表的走动现象或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1小时和1分钟。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以后, 再来确定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浅层要求是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中层要求是让学生明确时针 (分针) 从钟面上的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多少时 (分) ;高层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到1分钟、1小时的长短,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常见量中, 时间单位既不像人民币单位那样可以看得见、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 也不像质量单位那样可以通过实际的掂一掂、提一提等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 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对时间单位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验时间的长短。针对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课标》要求,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 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觉, 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体验机会, 培养学生较为准确的时间感。

学生的感觉时间与实际时间总有一定距离, 因为时间感与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注意力集中,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 如案例中的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对时间采取的是无意注意,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例如案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 关注的是跳绳或口算的具体数据, 忽略了对1分钟的注意, 所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说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另外, 时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 逐步矫正学生的时间错觉。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感悟时间的情境, 又要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走”出来, 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 缩短学生感觉时间和实际时间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 时间单位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为此, 笔者提出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新思路, 采取了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复练习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感觉。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认识时分”的第三板块。

【教学目标】

1.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1分钟或几分钟、1小时或几小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 课内部分

1.认识1分钟和几分钟。

师:你知道分钟“姐姐”每走一步是多长时间吗?

(学生回答后, 操作手中的学具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3”走到“11”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20分钟, 分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了数字几?

2.认识1小时和几小时。

教师演示后问现在是哪根指针在走动?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师:时针“妹妹”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 时针从数字“12”走到“5”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8小时, 时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1分钟和1小时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 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活动起来,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指针所走过的“路程”, 加深了学生对时分概念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 教师提出了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几分 (或几时) 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问题, 既巩固了学生对1小时和1分钟的认识, 又训练了学生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1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直身体、闭上眼睛, 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 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1分钟的长短。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乖乖”, 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现在你觉得1分钟有多长?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同呢?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矛盾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 在前后对比中去体会1分钟的长短, 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 明确实际时间与自己的感觉时间之间的距离, 明白要建立起准确的时间感需要反复的训练。)

4.体会几分钟。

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对时间的感觉, 一半的学生写字, 一半的学生静坐。

教师计时3分钟后, 让学生说出刚才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8页, 独立完成第4到第7题。

师:从开始做题到现在大约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有意记忆到无意记忆, 从间隔计时到回想计时, 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感悟时间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对分钟的时间概念, 逐步形成对现实时间的敏感意识。)

(二) 课外部分

1.想象与体验结合。

让学生想象, 在学校里从什么活动到什么活动是1小时。然后, 教师安排学生切身感受1小时的长短。

2.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晨读、早操、课堂、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段,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1小时及几小时的感觉, 如回想一下从早操到第一节课下课有没有1小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 如从放学到完成家庭作业一共有多长时间?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从生活切入,便于学生理解

负数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方便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能够认识到负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仍然是接触生活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从生活切入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学习。负数对于正数来说,是以“0”为中点其反向存在的数。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学习负数、认识负数、掌握负数,首先要先让学生理解反向的意思,这种理解要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帮助学生理解,否则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教师难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电梯升降楼层,让学生理解何为负数。在电梯中,往往会存在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小学生跟家长坐电梯往地面以上楼层走的时候,摁的就是正数楼层,但是往地面以下的时候,摁的就是负数楼层,也就是说,以地面为“0”,上面是正,下面是负。教师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正、反,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明白负数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学习一门知识,目的在于掌握知识后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造福于我们。因此,在认识负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搜集,交流负数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发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温度计计量温度用到了负数;爸妈存钱的储蓄卡会有“+”“-”来记录钱的存入取出,还有海波高度计算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负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到的知识总是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对于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加以完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徐英俊.如何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J].教育科研论坛,2008(06).

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篇4

张志艳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一、设计形象、直观、有效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现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课件往往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所以,教学开始,我利用关于闹钟的谜语引出学生熟悉的钟表,并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内容,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回顾旧知的这一环节,内容过多,导致本节课有点拖堂。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几时过”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几时多一些”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但是这一部分中,由于本身自己没有钻研教材,语言上比较随便,把这一部分讲的有点含糊。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回答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教师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能5分5分地读出时间,会读、认、写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2、经历1时、1分的时间,能动手操作表示时间。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能5分5分地读出时间,会准确地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三、教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钟面练习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钟)板书:认识时间1

(二)、探索新知

认识分 问题1:关于钟面你们都知道哪些知识? 问题2:你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自由回答)

仔细观察钟表,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了5小格就是5分。

认识时 观察钟表时针从12走到1走了几大格,是几小时?

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 1 小时,走2大格是2小时以此类推。

根据所学内容把钟面练习卡片填完整得出:分针走1大格表示 “5分”。时针走1大格表示 “1时”

观看动画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大格。1时=60分(板书:1时=60分)

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时间,知道30分是半小时。

(三)、当堂检测

1.填空。

(1)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分。

(2)时针从12走到6,走了()时。

(3)分针从3走到10,走了()分。

(4)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时。

2.看一看,填一填。

(1)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呢?

(五)作业布置

请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第8题

五、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1)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6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培养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喜欢喜羊羊灰太狼吗?它是什么时间播出的? 生:

师;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认识时间。(出示:认识时间)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展示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

1、时针、分针(板书:时针 分针)

师:哪一根是时针,哪一根是分针?

生:最粗最短的是时针,较粗较长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针是秒针。

师:对了。时针又短又粗,像一位矮矮胖胖的老人,我们叫他时针爷爷;分针细细长长的就像一位高高瘦瘦的叔叔,我们叫它分针叔叔。

2、数字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

生:有12个数字

3、大格和小格

(1)认识时钟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

师:钟面上还有什么?(刻度,格子),这些刻度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这些刻度是不是组成了很多的格子啊?有几个大格?

生:12个大格。

师:怎么数大格?几到几是1大格?

生:2到3是一个大格。

师:谁还能像他一样数一数?(4到5个同学数)

师小结:两个相邻的数字之间就是一个大格。

喜羊羊最近在学魔法,我们看一看,变!(多媒体演示:时针从12走到1。)

师:魔法使时针走了1大格,走了多少时间呢?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1小时吗?

生:时针从1走到2,走了1时。

师:你说的真完整,谁从1走到2是1时?谁还说得和他一样完整?

师:喜羊羊遇到了一个问题,向你们发出了求救信号,你们愿意帮他吗?时针从11走到2,经历了几时? 生:3时

师:对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认识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

师:你们真棒,帮助喜羊羊完成了第一个挑战!可是,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刚才大家还说到了小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数2大格)

生:把一个大格分成了5个小格.师:一个钟面有多少个小格呢?想一想,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1:一小格一小格数的,有60个小格。

生2:5个5个数的,有60个小格。

生3:一大格有5小格,有12个大格,5乘12等于60个。

师:对,钟面上有60个小格。我们一起来数一下,5,10,15,20……60,所以共有60小格。(3)练习数小格

师:唉,同学们,那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格?怎么数最简单?

分针从12走到9是几小格?你是怎么算的?

分针从12走到这里呢?你是怎么算的?(53)

(4)练习数分

师:喜羊羊很用功,总想多学一些魔法,我们看一看他们又学习了什么魔法?变。

(多媒体演示:分针走一小格)

师:原来魔法使分针走了一小格,这是多长时间呢?

生:1分。

师:谁走1小格是1分?

生:分钟

师:分钟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几分?

生:5分

师:分针从12到4是几分?

师:分针从12到8是几分?

师:你还能像老师一样举一个例子吗?

师:分针从12到这呢?(43分你是怎么数的)

翻开书P64,完成前面3小题

(二)时分进率

1.由赛跑引出的时分对比效果。

师:(演示:钟面)羊羊学校要开展魔法运动会,看,慢羊羊和喜羊羊变到了钟面上,慢羊羊变成了时针,喜羊羊变成了分针,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跑的快? 请同学们拿出手指,画一画喜羊羊是以怎样的方向跑的。

生:。

师:时针跑了一大格,分针已经跑了多少? 生:时针跑了一大格,分针已经跑了一圈?

2.时分进率

师:一大格是几时?一圈有几小格?也就是几分?

生1:一大格是1时?一圈有60小格?也就是60分

师:你发现了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板书:1时=60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师:翻开书P64,第4小题

(三)时刻认识

师:羊羊学校就要举行期中考试了,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考题吧。

1、整时复习

师:第一个钟面是什么时刻呢?

生:1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分钟指向12,时针指着1。

师: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1时)

师:还可以怎么写?这种形式使用在什么地方?在电子表上是怎么表示的?

2、半时复习

师:这个钟面是什么时刻?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3时半

师:还可以怎么写?这种形式使用在什么地方?在电子表上是怎么表示的?

3、几时几刻。(10时15分,8时20分,9时53分,7时09分)

师:这是什么时间呢?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几小格?你是怎么算的?

还可以怎么写?10时15分

师:这是什么时间呢?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几小格?你是怎么算的?

还可以怎么写?8时20分

师:这是什么时间呢?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几小格?你是怎么算的?

还可以怎么写?9时53分

师:这是什么时间呢?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几小格?你是怎么算的?

7时09分。电子表上怎么表示?

大于或者等于10分的我们,是多少就写多少,小于10的,是几分,我们就写成0几分。

师: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认读时间,谁能说一说我们在读写时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训练,内化新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羊羊学校的同学就要参加期末考试了,所有的羊都开开心心地准备考试,只有懒羊羊躲在家里哭,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能猜一猜吗?对拉,懒羊羊总是在其他的同学认真学习的时候偷懒睡觉,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他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当然着急啊。你们愿意当珍惜时间认真学习的喜羊羊呢?还是愿意当浪费时间的懒羊羊啊?

生:

师:好,是喜羊羊还是懒羊羊,下面就是检测大家的时刻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羊羊学校的期末试题吧。

1、试一试。

正确读出、并写出时间,重点强调9:08的写法,要记得补上。

2、连一连。

恭喜大家成功通过羊羊学校的期末考试。

五、总结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大家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而且时间流失后再也找不回来,希望我们要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7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无锡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从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出发, 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潜能, 使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 并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修订后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教育功能, 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练,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并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锻炼和思维开发。在游戏中体验锻炼的价值, 合理运用一系列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 达到掌握技能、运用技能、发展体能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2014版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水平二低单杠与游戏单元的第一课时, 此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11.3%, 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仰卧悬垂是比较易学的悬垂动动作, 在体操术语中称为混合悬垂。本课对平时极少接触单杠的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 表现在握杠手臂力量控制不稳与悬垂时的挺髋不够充分, 因此本次课我们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中, 根据水平二 (四年级)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注重学生体验式学习, 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 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掌握动作技术, 享受运动快乐,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教材能充分发展学生上肢、肩带、腹背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对象为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 该年龄段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低单杆教学, 但部分学生已有玩单杆的经历和体验, 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且活泼好动, 少数因体质单簿或肥胖, 基本活动能力较差, 但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内容, 团队意识比较强烈, 也有一定互助合作的观念, 为本课目标的达成又奠定了心理基础。本课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 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能较好地调动起来。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直臂悬垂;教学难点是身体挺直不屈髋。

五、设计思路

体操中单杠教材内容在平时迫于单杠器材较少, 无法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很多教师都不敢拿出来上公开课。但是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上好单杠课呢?

笔者最初的器材是体操棒, 第一次试教过程中教师发现因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没有足够的力量做支架扶体操棒, 练习时器械不稳, 易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次试教时利用了跨栏架, 但其面板呈扁平状, 与单杆的圆柱相冲突, 且不符合握器械的方法。综合两次试教, 除了器材本身反映出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练习时间减少, 从而导致练习密度的降低。为了让学生能在安全前提下, 去不断挑战自己, 笔者就开始思考有什么样的器材既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安全实用, 于是便在学校器材室仓库中无意间发现了学校基建时剩下的自来水管, 觉得如果做成简易单杠, 那将是多么具有挑战意义。于是就和学校领导商量着尝试做了一副单杠, 没有想到这个单杠可练习、可拆卸, 可当小足球门, 可练习传接球, 可随意摆放, 进行障碍跑, 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为了增强安全性, 一是在练习中两人轮流试做并保护同伴, 二是在单杠4个底座套上了废旧的自行车内胎, 达到防滑的作用。

整堂课以体操训练营为主题, 贯穿全课, 教师将教学重难点融入了热身操以及垫上辅助练习仰卧支撑, 通过垫上的练习, 使学生挺髋的动作要领。从两人练习基本动作仰卧悬垂到双人同时练习并交换伙伴练习;从根据图片练习3种仰卧悬垂动作再到自由进行创编,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技能, 又学到了悬垂在生活中的意义。

六、教学流程

1.花样慢跑和自编的热身操。在组长的带领下寻找营地进行慢跑, 学生通过哨音不断变换营地, 并强调了轮转要求, 避免了满场变换跑导致相互间的碰撞, 消除安全隐患,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单杠的好奇心, 又营造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渗透了德育内容遵守规则, 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考虑到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选择了有激励曲风的歌曲《加油歌》, 伴随着激情的音乐, 教师一起带领着大家做起了热身操, 时而挥臂加油, 时而肩部绕环, 时而双手握杠压肩, 在达到热身目的同时, 也无意间练习了握杠。

2.辅助练习——仰卧支撑。此练习中, 不断强调挺髋动作, 让学生体会如何保持身体挺直, 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3.主教材——仰卧悬垂。针对四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模仿能力强等特点, 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示范让学生明确动作要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心理, 通过直观教学法、领会教学法、分层递进法、游戏法等教法来提升学生的动作。利用自主练习法、合作探究法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动作的学习欲望和练习热情, 从两人轮流练习到双人同时完成再到小组自由交换伙伴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相互观察、挑战、超越, 共同提高。并通过多元评价的方法来激励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挑战,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动作方法。在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动作, 同时通过有效合理的保护帮助, 使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动作。在拓展环节中, 考虑到教材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 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创设情景:“假如洪水来了你能创编出几种双脚离地的方法来躲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了课堂气氛, 同时结合本课渗透德育内容, 不断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勇于挑战自我, 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体育也应用于生活, 知道了其锻炼的价值, 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素质练习”矮人走”这是一个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学生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矮人走过单杠, 碰见伙伴击掌鼓励, 走过单杠最多者获胜, 学生乐此不彼地练习着, 让学生感受了运动的魅力。

4.放松部分,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夜的钢琴曲》, 学生们坐于垫上一起进行柔韧性的练习, 以达到最好的放松效果, 整堂课均辅以教具相结合的方式将课串联起来, 也充分体现了一物多用、一用到底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有效掌握了动作, 完成并超过了本课预设40%的练习密度, 达到游戏、技能、放松有效的和谐统一。

七、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自制单杠巧妙布置, 发挥音乐的作用, 使课堂气氛活跃, 充分利用自制单杠, 创设多种练习方式, 通过实效性的练习方法, 让学生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再到自主创编动作, 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并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发展了学生自主创编学习的能力, 在练习中学生有交流, 学生有共享, 化枯燥为有序。体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的教学理念, 使学练更有趣、更实效。充分考虑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以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师生互动性语言与手势, 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积极融入到学生的学练中去, 边指导边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男女生互动与交流。

然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 笔者只是单纯观察学生对动作完成的表现, 却忽视了对个别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在同伴交替练习时, 练习者只是通过同伴的语言来得知动作的完成度, 如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如IPAD拍摄视频, 通过更为直观的图像来了解自己的动作, 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达成本课认知目标。

指导教师点评:

陈老师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 重点突出, 难点有突破的方法, 所有教学手段、方法、内容都是围绕目标展开。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 并在拓展部分使单杠教学融于生活中, 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创编出多种悬垂的动作,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单杠悬垂的技能, 完成教学目标。本课亮点:多功能创新的单杠器材, 简便实用, 使原本枯燥、难学的单杠教材变得有趣和实效, 使该内容教学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值得借鉴。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学习能力;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身为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一、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中的课文,仅靠教师的一张嘴和手中的一支粉笔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二、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吸引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为朗读平添色彩,也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内容:课本第90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

钟面上一共有()大格

1大格有()小格

一共有()小格

2、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分。

3、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

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

1、让学生观察几个分钟正指向每大格的刻度时的钟面。通过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的方式说说钟面的时间,并归纳看钟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

2、让学生观察一般情况的几时几分,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看分针的方法:可以先确定接近分针的大格刻度是几分,再用1分1分顺数或倒数的方法读出是几分。

四、读读拨拨、初步实践应用

1、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一起拨一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

3、小组一起拨一拨,交流所拨的时间,并说说所发生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小时=60分

教学方法:四人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我的一天”。

二、活动展开。

1、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或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活动纸上写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教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分针的方法表示。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一天作息时间安排。

3、班内展示、评议。

(1)“我说我拨”形式。即自己边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

(2)“我拨你说”形式。即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其他同学读写是几时几分。

(3)“我说你拨”形式。即汇报同学说出时间,其他同学在钟面上拨出时间。

4、提高性练习。教师拨钟面让学生说出几时几分。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5、调整完善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三、活动延伸。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的时间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

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

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

2、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检查一下,解答正确吗?

4、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根据做事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时间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一、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找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帮亮亮找出正在做某项事情的时间。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实物钟表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手中的大钟表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我采用了拨钟练习,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

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即巩固练习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习。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参与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 的新理念。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审定)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0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课文、汉字、口算题等

教学设计思路: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整时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猜时间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的工作。接着,通過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观察发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1时=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然后选取三个典型的时间:6时25分,9时5分,11时55分让学生读写时间,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时间的,在学生小组交流、说一说的过程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读写时间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一、猜谜激趣,质疑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一猜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2.质疑导入新课

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谁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逐个出示6时,12时,3时)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看的?

出示8时20分,猜一猜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让学生充分猜测、争论。)

师:这个时间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解决这类问题。(边说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通过复习整时的时间,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最后根据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猜测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钟面(投影展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生:时针、分针、点、数字等)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什么叫大格?(学生回答后师课件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课件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先讨论,再打开课本第90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针、分针的运行

师:请看大屏幕,看看谁是最会观察的孩子?

①课件演示时针的运行:大哥时针是怎样工作的?

②课件演示分针的运行:二哥分针呢?

③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学生直观地观察分钟和时针的运行,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为后面探究时针和分钟的关系做好铺垫。】

……

三、拓展运用

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的第1题。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学会看钟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指三名学生上台写)

写好后,集体订正。

师: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应用时间的意识。

【反思】

一、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生长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因此,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生长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小组活动:“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2

关键词:周长本质,教学实施,思考

教学中常见这种现象:对于图形的“周长”,学生在学习和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认为很简单,认为一个物体的四周边的长度和就是周长,对于“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一概念没有深入解读。这造成学生今后学习“周长公式”时,会有计算上的错误,甚至当“面积”都学完之后,在做题或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有学生把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混淆。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进行深刻思考:“周长”的本质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着手进行教学?

一、周长概念的本质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对“周长的认识”这一具体的课程内容,在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目标要求,即“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人教版教材给出了(一般图形)周长的明确定义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首先,在这一概念中我们要认识几个关键词:封闭、一周、长度。所谓“封闭”,就是这个图形没有缺口,这是区别于没有封闭的图形而言。所以在教学准备中,我们要考虑准备一些封闭图形的同时,也要考虑准备一些不封闭的图形。而“一周”,明确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就是与学生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圈”相似,要让学生建立起“首尾相连”的概念。第三个关键词“长度”,表明周长可以度量,而且是一段距离,有长短。

二、教学实施

基于周长的以上这几个特征,我觉得在设计时要逐一击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1. 导入设计

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出示蚂蚁爬树叶的短片。我们要打破常规出现的长方形、正方形图形,虽然好像与后面的学习联系了,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矛盾。学生的认知过程是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所以我 们选择从 爬树叶开始, 更能体现这一点,同时对周 长的认识有 准确的基点。

2. 分析探究

(1) 描周长。引导 学生思考: 小蚂蚁是怎 么爬的?是沿着叶 子的“边”爬了一圈。我们可以指出,小蚂蚁爬过的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这些图形中,有一般的图形,也有长方形和正方形。

(2)辨周长。第二步可以出示一些不封闭的图形,让小蚂蚁也爬一爬,让学生比较与前面蚂蚁爬过路线的不同之处。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封闭的图形与封闭图形它们的边一个是首尾不相连,一个是首尾相连。引出我们把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的概念,封闭图形的一周叫做它的周长,不封闭图形是没有周长的。

(3)比周长。接下来,教师再出示一张小树叶图形,让另一只蚂蚁爬,两只蚂蚁出现对话,都认为自己爬得远。教师这时候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哪只蚂蚁爬得远?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思考。

(4)测周长。让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测量出这不规则形状的周长的。最后发现,可以沿树叶摆一圈线,然后把线拉直了就可以量出两张树叶的周长长度。让学生明确:原来周长是有“长度”的,而且这个长度可长可短,这个长度是可以度量的。这样一来,本节课也有了思维活动,有了思维价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3. 小结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几个关键词语记录在黑板上,以便于学生在回顾整理时进行有效梳理,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周长的概念”。事实上,在这里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周长概念,也是帮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

4.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在练习中增加一个思考题: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出数学书的周长。量好后说说过程。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长边 +宽边 + 长边 + 宽边;2长边 + 长边 +宽边 + 宽边;3长边×2+ 宽边×2;4(长边 + 宽边)×2。我们暂不考虑谁的方法简便,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一来可以巩固对周长的认识,二来为下一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思考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3

甘肃省临泽县西头号小学 张晓梅

一、引入:

师:同学们好!生(齐):老师好!

师:今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声音大一点儿,给老师点信心,好吗? 生:好!(齐)高兴!

师:同学们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 生:喜欢!

师:你们知道大风车节目是什么时候播出的吗?(是上午?还是下午?)

生:是每天下午播出的。

师:是几时几分播出的呢?(学生同桌交流,说说具体时间。)生1:4点15分。生2:5点20分。……

师:同学们都说的不太准确,老师告诉大家,请你记住这个时间,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这个节目可好看!(板书:6时10分,6:10。)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认识时间的有关知识,同学们用的还不是太好,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认识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生(齐):好!

二、基础知识回顾

师:请看屏幕,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是谁呢?(出示课件一。)

生:钟表。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后老师让学生边指边说。)

生: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12个数字……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指得非常正确!又矮又胖的最短的针是时针,最长的这根针是秒针,另外这根是分针。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观察电视机中的老师是怎样给大家介绍的(教师出示课件二。)

师:电视机中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介绍,谁知道时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指名回答。)

生:一小时。师:非常正确。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 生:5分钟。

师:正确!你真棒,观察得很仔细。那分针走一小格呢? 生:一分钟。非常好!

师:(课件返回)谁观察得仔细,1小时等于多少分呢? 生:1小时等于60分。

师:非常正确,掌声送给他!(教师同时板书:1时=60分)

三、重点练习

师:同学们记住了大风车节目播出的时间,现在老师请你记住爸爸看《新闻联播》节目的时间,把这个时间写在本本上。不要忘了提醒你爸爸。(生写时间,老师巡视。)

师:写上了吗? 生:写上了。

师:写对了没有呢?请同学们对照老师的写法检查。(板书:7:00,7时。)

师:写法和7:00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写的吗?

生:我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生说老师板书:7时。)师:这个写法也对,时间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两个小圆点儿把时和分隔开,也就是电子表的形式:7:00,另一种方法是用文字写时分:7时。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但老师在这里提醒你每天晚上八点半应该准备休息,请你把这个时间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在本本上,好吗?(强调用两种方法写。学生写时间,教师将9:20拔在课件钟面上。)

师:写对了吗?请你对照老师的写法来检查一下。(学生自己检查后同桌交流。)师:谁像老师一样用两种方法写的,请把小手举起来,哦!这么多同学都能用两种方法写出来,真不错!谁的写法不一样呢?

生1:我是这样写的:8:半。生2:我是这样写的:8点半。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写法吗? 生:不同意。师:为什么? ……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刚才我说八点半,同学们都会明白老师的意思,8点半是我们的习惯用语,8时30分是书面用语。你妈妈提醒你上学会这样说:“孩子两点半了,快去上学。”不会说:“孩子2时30分了,快去上学。”这样说听起来有点别扭,两点半是习惯用语,2时30分是书面用语,同学们都会听,会看吗?你能读出钟面上这个时间吗?

生:9时20分。

师:非常正确!掌声送给他!

师:同学们,这就是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你能很快的用两种方法写出这个时间吗?(学生写时间。)

师:同桌交流,看你们组里谁写得既正确,又好看!请小组长负责评一评。

师:第一小组组长说说选的是……

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你喜欢的方法夸夸你们组里写的好的同学,好吗?

……

(写后让学生欣赏歌曲。)

四、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读的准,写的好,你能很快的在钟面上拔出一个具体时间吗?

要求学生在钟面上拔出相应的时间:2时7分、4时36分、11时50分……

五、感受一分钟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给大家1分钟的活动时间,看一看这1分时间内你都能做些什么事情,(规则:大家可以写字、画画、拍球等。但是要求听到提示的时候,必须停止所有的活动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师:好,时间到了。(请同学说说在1分时间内做了些什么。)师:你们都尝试了在1分时间内里做了一些事情,那么你感觉1分钟时间和一节课时间相比怎样? 师:是呀,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想清楚该干些什么时间就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谈谈你们的感想吧。

六、本课小结、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我和大家一样都有同感。时间过得飞快,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实践反思: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007-06-07 人教网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14

认识角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来简单,但是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很不容易,学生接受也比较难,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先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角,再通过折角认识角的样子,感悟角的特征,最重通过做活动的角比较知道角是有大小的。因此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的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之间的关系。

1、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操作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为了建立角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找角、指角、折角、摸角、认角等活动。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直观感知是什么样的;用手折角、摸角、体会到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而两条边是直直的;认识角以后我安排了判断角的练习,在练习时让学生体会到这么多角怎么区分,所以我们要给角取上名字才能做好区别,感受到名字的重要性,再顺势教给学生角的写法和读法,再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一个图形里有几个角,并标出来。

2、动手做角,感悟角的大小。让学生用准备好材料,自己做一个角,通过拉一拉,玩一玩初步感受角在什么情况下变大,什么情况下变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系。然后拿出一个边比较长的角和边比较短的角进行比较谁大,通过重叠法来比较,并用课件演示了一遍,以让学生看的更清楚,体会到角的厦与边的长短无关,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儿歌强化,拓展延伸。

“认识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篇15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0~71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 而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学生在巩固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 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另外,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所以教材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些物品, 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逐步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并会在实际情境中分辨这些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分类的思想, 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 并能准确识别。

2.通过操作活动, 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经历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过程, 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充分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的特征, 知道这四种图形的名称并能准确识别出来。

【教学难点】

1.描述几何物体的外形特点。

2.准确说出4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立体模型、几何图形卡片。

学生准备:每小组准备形状各异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师:你们认识它吗? (出示机灵狗的图片)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来了一些物体, 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 学生汇报)

师:机灵狗知道大家刚学习了分类的知识, 想请同学们帮忙把这些物体分类。 (学生汇报)

二、物体分类, 体验形体

1.同学们分得真好!今天大家带来了许多生活中的物体, 接下来老师请你把你和你同桌带来的物体放在一起, 对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分类。看看哪组合作得最有效, 最迅速。

2.下面老师请表现得好的小组来汇报, 说说你们组把物体分成了几类, 每一类都有什么?

三、观察操作, 交流新知

(一) 认识四种几何形体, 准确说出其名称

1.认识球。

师:刚才我们把同一类物体放在一起, 你能选择一种描述一下它们长什么样子吗?

生:这个是球, 球是圆圆的。 (举起球)

师:请其他同学找出你桌子上面的球, 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举起球体模型)

生:它是圆滑滑的, 能滚动。

师:你总结得很好, 球是圆圆的, 可以随意滚动。 (将球的实物贴在黑板上, 板书:球)

2.认识圆柱体, 区分圆柱和球的不同。

师:下面老师再请同学说一下, 你还把什么物体放在了一起?

生:把圆柱体放在了一起。

师:为什么把它们俩放在了一块?

生:因为它们都是只能横着滚的, 形状一样。

师: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将这类物体找出来, 变换方向摸一摸, 看一看, 一会儿老师找同学说说它长什么样子。

生:它能滚动, 球也能滚动, 但是它只能横着滚动, 长得很长。

师: (举起圆柱模型) 谁再来说一下它长什么样?

生:长长的, 两面是平的, 中间是鼓鼓的, 可以滚动。

师:那大家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吗?

生:圆柱。

(老师拿出圆柱的实物, 将实物贴在黑板上, 板书:圆柱体)

3.认识正方体。

师:下面老师再请同学说一下, 你还把什么物体放在了一起?

生:把正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了一起。

师:那正方体长什么样?

生:它有8个角, 不能滚动, 每个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物体叫正方体。 (将正方体实物贴到黑板上, 板书:正方体)

4.认识长方体, 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

师:下面老师再请同学说一下, 你还把什么物体放在了一块?

生:把长方体纸盒放在了一起。

师:请大家找出长方体仔细观察, 再变换方向摸一摸,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 (手中拿长方体) 你能说说长方体长什么样吗?

生:有6个面, 和正方体不一样的是它的边有的长有的短。

(老师拿出长方体的实物, 将实物贴在黑板上, 板书:长方体)

(二) 从实物抽象出模型, 建立空间观念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物体? (课件出示茶叶桶, 展示圆柱体从茶叶桶中逐渐脱离的过程, 如图1)

师: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四种形状的物体。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的实物, 再分别出示其对应的数学模型)

(三) 课堂小结, 认识4种几何图形的平面图

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生活中的物体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板书“认识图形”) 老师把它们画在了纸上, 你还能认识吗? (分别展示4种几何图形的平面图, 让学生说出每一个图形的名字, 贴在相应的几何名称上面)

四、联系生活, 玩中求学

1. 师: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特别棒, 为了奖励大家咱们一起玩个“摸一摸”的游戏, 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老师这里有一个不透明的袋子, 袋子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4种物体, 我提要求你来摸, 同学们当裁判, 看看他摸得对不对, 摸对了表扬他。 (请两位同学, 分别摸出一个圆柱, 一个正方体)

2. 师:

现在老师改一下游戏规则, 你们提要求, 老师来摸, 好不好? (故意摸错, 把长方体摸成正方体, 把圆柱体摸成球, 学生发现错误, 并且纠正)

五、适时练习, 巩固新知

展示机器人, 数数有 () 个长方体, () 个正方体, () 个圆柱, () 个球。 (出示图2)

六、畅谈收获,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七、课后实践, 发展兴趣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今天学习的4种几何图形, 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 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图3所示。

【教学反思】

1.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次教学有的放矢, 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优势, 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识4种图形, 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另外, 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够以学生为核心,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研讨交流的机会,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信息, 逐步发现和探索4种图形的特征。

2. 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 促使学生形成多种体验。

本节课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数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视觉、听觉、触觉) , 充分感知4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保证了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与探讨的实效性。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 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师给学生制造了充满探索精神、自由表现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亲近数学, 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注重实物与数学模型的转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6

在教授认识厘米时,我提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吗?”小朋友们开始动手测量。结束后全班集体交流:

——我用直尺量的,大约7把尺长。(我让课前准备直尺的,所以大多数小朋友选用这种方法。但他们不认识测量单位,所以只能这样说。)

——我用数学书量的,大约5本。(好方法,但是说的却不够完整)

——我用手量的,大约9下。(他知道这个意思,表达的却不是很好,应该是9拃长。)

……

让他们实际动手操作了,所以小朋友们都有话想说,而且不一样的方法。

在介绍测量工具时,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直尺上面有些什么。他们发现了数字和小竖线。接着我就介绍,这些小竖线叫做刻度。其实直尺上还有个地方你没有发现呢。“cm!”“厘米!”各种声音都出来了,只认识汉字,不认识字母。“刻度0到刻度1,这么长是1厘米。”我边说边用手在黑板上比划(黑板上是课前画好一把放大的直尺的一部分)。你能找出其他刻度之间也是1厘米长吗?有两个小朋友举手,站起来回答正确。我狠狠的表扬了他。还有谁知道吗?这次举手的人明显增多了,在前一个小朋友的提示下,他们能仿照着说出来。“你们能用手在自己的直尺上指出2厘米、5厘米有多长吗?同桌之间说一说。”顿时班里人声鼎沸,同桌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一会,班级里安静了,他们都说好了,都指出来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

有了前面测量的基础,例2、例3的教授就很简单,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铅笔刀和红色线段的长度,并能填写完整。

《认识时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7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 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 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新知。

学习指导: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

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教后反思:

学说时间。

认识时间(2)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是()小时。()分=()时。

3、填一 填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4、根据“小公鸡和小猪的故事”写时间

学生认真的看钟面上的时间,写一写;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学习指导:

出示例3,主题图:

(1)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 9:15 10:50)

(2)小组讨论后,集体分析。

(3)验证答案。

(4)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4、5、6,逐题分析,集体订正。

四、课堂检测:

小红周六的作息表:

1:40—2:10 看书

2:10—2:50做数学作业 2:50—3:30做语文作业

3:30—5:00 锻炼

5:00—6:10看电视

(1)2:3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2)4:0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3)5:2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4)小红做什么的时间最长?做什么的时间最短?

四、总结与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教后反思:

认识时间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

2、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迅速的读时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在钟面上拨时间,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两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给大家设了5个关卡,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

2、第二关:画出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

3、第三关:根据时针判断时刻。

4、第四关:简单的时间计算,写出相应的时间。

5、第五关:把时间与相应的活动连起来。练习生活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课堂小结

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练习

上一篇:中班下学期周计划下一篇:《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