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状元

2024-07-11

北京高考状元(精选11篇)

北京高考状元 篇1

2011年各地高考文理状元 高考成绩查询 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查询

梁思齐伊思昭朱竹

北京理科第一名为人大附中的梁思齐,697分;文科第一名为人大附中分校的伊思昭和四中的梁倩、师大二附中的朱竹,676分。另外,理科第二名也出自人大附中,696分;文科第二名是北京五中的满园和清华附中的`一名学生,675分。

今天中午,人大附中举行发布会。12时50分,梁思齐和伊思昭先后出现在人大附中会议室,梁思齐穿一件黄色的T恤衫,伊思昭则穿着校服。两人都戴着眼镜,显得十分文静。

两人都告诉记者,12点钟才得知自己的成绩,感到十分意外。

人大附中8年来出了八个状元,据介绍,今年高考在600分以上的学生又有360多人。

理科第一名

“常常踢完球才回家”

梁思齐以697分裸分获得本市理科成绩第一名,加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的20分加分,他的总分是717分。梁思齐此前已经被保送北大化学学院,但同时也报了港校。他说自己平时爱好足球、乒乓球,是学校足球社的副社长,喜欢音乐,钢琴九级。

在众多记者面前,梁思齐的母亲范女士显得有点紧张。她说知道孩子成绩不错,但没想到能拿到状元。她说梁思齐是一个挺爱玩的孩子,放了学常常是踢完球才回家。“但他有自持力,知道安排好自己的爱好和学习,没有影响过学业。”

文科第一名

伊思昭:钢琴绘画小提琴都是特长

伊思昭,人大附中分校学生,北京市三好生。伊思昭以676分获得文科第一名。她在钢琴、绘画、小提琴方面都有特长。伊思昭报了北大西班牙语专业。她还报了港校,但目前结果未定。 实习记者 张航 J067

朱竹:“模考从没考过最高”

师大二附中高三10班的朱竹说,这次取得文科最高分自己感到非常意外。“我从来没想到过自己能考最高,模拟考试也没有考过最高,一般我都排在学校十几名。”朱竹今年高考分数为:语文122、数学148、英语137、文综269。

朱竹说,自己在高考前有个低谷,二模之后,好像什么都复习不进去了,什么都不会了。但是想到已经努力了这么多年,就告诉自己,最后几天一定不能放松。事实证明:“坚持就是胜利”。“也许因为是在自己学校参加考试,所以高考那几天不是特别紧张。连着两天,我都在开考前看见了喜鹊。我对自己说,这是个好兆头,一定能考好。”

朱竹的提前批志愿报了北大小语种,第一志愿是人大金融专业。她同时也报了港大经济金融专业。这几天正在准备港大的面试。“是否去港大,还要跟妈妈商量。”朱竹说,妈妈得知她是“状元”之后挺冷静,让她好好准备之后的港大面试。

梁倩:“高考前我就想冲击一下状元”

四中的梁倩这次高考也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梁倩是四中人文实验班的。高考一结束,她就去四川游学了,这两天刚回来。梁倩说,四中环境宽松,大家一直不计较分数,都该干嘛干嘛,三年参加各种活动,一路玩过来的。暑假她还要参加志愿者活动。

梁倩是北大校长推荐生,她说自己报了北大提前批的德语,还报了北大一批的文科实验班。“我不学金融,因为我喜欢文科,文科实验班第一年可以自由选课,我觉得很好。”

梁倩没有像其他高分考生那样报考港校,她说因为自己是校长推荐生,这涉及诚信问题,她认准了北大。

梁倩的高考分数:语文:132,数学141,英语140,文综263。她说自己成绩一直在年级排在前列,高一高二综合排名一直第一,二模是区里第二。“高考前我就想冲击一下状元。今年的高考,我觉得题目出乎意料的简单,数学觉得自己应该拿满分,但是出考场后发现错了个特简单的题,当时立刻对状元没想法了。没想到居然还是最高分。”

(责任编辑:卜范龙)

北京高考状元 篇2

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来, 羡慕和追捧考试优胜者, 是我们集体意识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因为在封建社会, “状元”就意味着荣华富贵, 就意味着光宗耀祖。在现代社会, 我们依然追捧着高考“状元”, 因为这一头衔意味着名牌大学, 意味着美好前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当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群高考“状元”的身上时, 这种过分的关注是否是一种“捧杀”呢?这些高考“状元”们, 往往不到20岁, 他们毕竟还年轻, 还缺乏人生的历练, 他们真的能承受这种声名的“重压”吗?或许, 他们需要的是“冷水”而非盛名。况且现代社会, 已经不是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年代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考, 已经不过是一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入学考试。它同其他任何一种考试一样, 仅仅只是一场普通的考试。高考“状元”也只能说明他在高考这场考试中考了最高分, 并不能说明其他问题。而过分的宣传与炒作, 难保他们不成为下一个仲永。

北京高考状元 篇3

2016年6月的7号、8号和9号三天的高考已经过去了,6月底,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划定,各省市的高考文理状元也新鲜出炉,每个人的成绩都让大家惊呼不愧是学霸!那么,他们平时是怎样学习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考出了人人羡慕的好成绩呢?他们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他们补课吗?他们如何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他们的人生规划又是什么呢?这都是最近网友们想问状元们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来自北京、湖北、四川的三位状元的经验谈,希望对还未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有一些帮助。

人物素描1 北京文科状元俞笑(北京四中):中等生的完美逆袭,制订计划最重要

總分:700分 语文:140分

俞笑来自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甚至在她的读书经历中也没有太多牛校。中考时,俞笑作为北京中考“名额分配”计划的受益者,以总分53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四中。“初中时她的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可刚到强手如林的四中实验班时,她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属于中等”,俞笑父亲说,而且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俞笑从未考过700分。俞笑学习很自觉,从不用家长督促,她会自己制订学习和生活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到高中后期成绩开始慢慢好起来。俞笑认为自己高三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做学习计划。一点一点地进步,终于实现高考时的完美逆袭。

人物素描2 湖北理科状元梅知雨(武汉三中):学霸周末爱打游戏,学习要讲效率

总分:707分 语文:127分

梅知雨认为高中时学习是第一位的,但是也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学习到筋疲力尽就要放松放松,打游戏便是他的放松方式,不过只是当兴趣爱好来玩。据他的同班好友、本次已成功通过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沈泽盛透露,梅知雨是个游戏高手,从幼儿园就开始打CS,常常和爸爸一起玩,如今打《DOTA2》也是一等一的高手。班主任郑愈平说,梅知雨是一个“温和、儒雅、十分友善”的学生,高中时成绩一直都保持前五名。他对这位“得意门生”的评价是:学习十分有效率,每次考试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完成试卷,然后再对薄弱环节进行反复检查。张弛有度。讲求学习效率是梅知雨同学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人物素描3 四川文科状元刘代蕾(绵阳中学):作文要抓关键词,学习方式自己领悟

总分:663分 语文:130分

作为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的学生刘代蕾,对于文科的学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认为学习政治就是要做到反复多次的记忆,学习地理要多看地图,历史最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靠多读书,理解着记。而最重要的语文作文的写作,刘代蕾认为材料作文不一定要完全看懂材料,只要抓准关键词,把关键词作为写作的主题,那就肯定不会偏题。

对于学习,刘代蕾认为,别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去领悟,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这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考场仿真试题】对于三位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请写一条微评论,不超过150字。

【范文示例】三位状元在别人看来真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但是在这背后又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还未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或许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学习方法,比如培养自学能力、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讲求学习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这都是作为普通学生也完全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见贤思齐,才能不断进步。

其他适用话题 逆袭;效率;自学能力;善于借鉴

北京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研学营 篇4

—— 与北大清华高材生同吃同住同玩同学习

目标明确、张弛有度、严肃军训、好玩课堂、改变陋习、提升能力

一、与众不同的亮点

(北京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研学营)二适合对象:升五年级至升高一学生

三、未来领袖素质训练夏令营宗旨

青少年未来领袖素质训练营

未来领袖课程宗旨

“未来领袖训练营就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给孩子寻找成长的“导师”。令孩子有了明晰的领袖思维和领袖

思想,优秀的学习能力,卓越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创造力与创新力,养成杰出领袖的九大优秀品质,行之有效的人生管理能力。在中西方精英教育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等众多学科研究成果,针对青少年各阶段成长特点,采用团体动力学、行为塑造、心理激励等方式,通过科学、生动、系统的课程训练构建的优势学习的平台,循序激发智力因子,渐进培养非智力因子,发掘孩子无限潜能,成就孩子辉煌人生!

未来领袖课程篇

本次训练营我们将通过三个方面来设计课程,即:心态、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

(1)针对学生心态的迁善,我们设计了三天的NLP生命动力培训,该培训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NLP培训技术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开展,通过各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看到自身盲点和优势、明确目标、知晓方法,课程由从事多年NLP 教练技术培训的专业导师负责。

(2)针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在课程里穿插了一定量的军事拓展训练,这些拓展训练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身,在孩子感受军事化的规范生活,剔除自身一些不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这部分训练由专业的军事拓展师负责。

佛商学院约翰斯教授说过:“习惯是存放在大脑里的资本,养成良好习惯就是一辈子享受不尽的利息,坏的习惯将是一生都偿还不完的债务。”同样的老师和教法为什么会有高低分之别呢?由于学习习惯不同,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及执行力度也不同,当然得到的效果就不一样。(北京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研学营)

未来领袖训练营的学习中,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规范的学习生活制度,这样的强化训练很快就能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1、训练目标

自信——提高自信心,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敢于超越自我。释放压力,教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自立和自我调控能力,建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让孩子在活 动中开放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开发自身潜能,肯定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

活动:信任倒、疾风劲草等。

2、训练目标行动——克服眼高手低,学习磨蹭,效率低下的不良习惯,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教师方法点拨、技能提升和军事主训师的军事拓展,全面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洞察力、分析力、学习力、应变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让孩子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

活动:军训、小鬼当家自助晚餐、迷失松林等

3、训练目标沟通——让学员学会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为领袖人生做好铺垫。针对现在青少年不了解生活、心理脆弱、不懂不问、自我封闭、不会交流、性格孤僻等性格缺陷,共同实施快乐成长——青少年身心突破拓展训练,让孩子们了解生活,学会沟通,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清华北大领袖夏令营)

4、训练目标

人格——激发潜能,塑造领袖人生。克服高智商,低情商,懦弱胆怯,让孩子能够积极面对挫折、逆境、不公平,并善于转换思维模式,客观认识自我潜在能力和极限,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培养孩子上进心,增强抗挫折和突破能力,使个性变得坚强而有韧性。

5、训练目标合作——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参加者发现在团队生活中合作的价值和团队中个人的责任。(北京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研学营)

北京高考状元 篇5

--高考语文学科状元的思悟

孙婧妍

我的高考语文成绩创造了北京地区的纪录。消息传开后,被学弟学妹、亲戚朋友问得最多的问题既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竟然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的题”。

对此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关乎素养的学科。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总是训练做题。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学科本身固有的意味与美感。大家更为在意的是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办法。

对于这种观念,我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因为我热爱文学,热爱母语,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关注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眼前的一点儿小利。“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阅读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却可以多做出一道或几道题”,这种看似务实却着实可笑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语言、文学乃至国学人才?

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分数高的人,素养不一定高,但有着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她)有着足够的积累去挥洒任何一张语文试卷。无论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未来,素养教育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训练要可靠得多。

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至少我的经历可以证明。

关于阅读

阅读,应当是人的一种本能。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表现为:他在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读?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掂量出一本书的分量。一本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一本对提分有速效的教辅书、一本流传千年的经典著作,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汲取的养分也必然微乎其微。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采用最恰当的阅读方式。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并了解书的概要;第二遍精读以深入体会作品意味或细致把玩作品语言、技巧上的妙处;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便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上的探讨或者对书中某个观点的质疑。我认为,只有当你去品味、去思考、去研究甚至去质疑一本书时,阅读才真正发生。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还应将读书当作一件持续下去的事情。读书的目的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丰富自己并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所以养成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从小学时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十年来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阅读,我读文学、历史、哲学、时事、文艺理论„„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上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我知道很多人想让我说说读书对考高分的作用,或者阅读与做题的关系。读好书或佳篇是快乐的,我常常像一个徜徉在森林中的小姑娘,被眼前的景色迷得乐而忘返。非得拿出几道题来分析这解释那,也许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但后来我想明白了,除了考试的必需外,1 读书也是一种技能,一本书读下来,每个人效率是大不一样的。

有人感叹为什么我读一本书会那么快,其实阅读也有方法,只是每个人的可能不大一样。就我而言,我比较关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东西而并非细枝末节。书也好文章也罢,不管是何种题材、何种文体,阅读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含道映物。在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写作目的;而“物”是他寻找的载体,包括他在文章中运用的物象及一切语言组织形式。含道映物,也就是说作者是带着他的目的去写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的去服务,都是这个目的的映像。明确了这一点,等于直接抓住了阅读题的答题方向——无论是词句理解赏析还是手法作用分析,都属于对于“物”的发问,而我们要做的事则非常简单,就是找到作者心中的“道”,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看。

遇到具体的阅读问题,我一般不会去想“五三”复习大全上教的那些东西,那些术语一二三离具体理解、深入理解作品有着很大距离。我会带着“含道映物”这几个字去看作者的“道”。比如鲁迅的小说《药》,作者写环境也好写华老栓等人物也罢,目的都是为了写为革命牺牲的夏瑜,同时用他的笔去揭露旧时代中人们的愚昧无知和贪婪残忍。当你明确了他的写作目的后,作品开篇的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时代大背景,显现群众的愚昧与不觉悟者的麻木,为后文做铺垫且蕴含对革命的希望„„答案自然就有了,谁会去信“五三”上那些僵化的东西!

所有阅读题的基本思路差不多,只要明白了作者要说什么,出题人想考什么,根据“含道映物”很容易便可做出解答。答题,可以有经验,但不应该有固定的模板。作为读者,应该跳过根据答案来分析题目的被动阶段,转而从作品本身和题目本身出发来寻找答案。只要遵循作者的写作规律,就一定可以从作品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出题人想要的东西。通过我的观察和实践,我觉得努力学会读作品比一味研究“五三”复习大全上的条条框框要靠谱得多。

关于写作

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对于高中写作,包括以应试为目的的写作,我的经验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会写作,而一个能写出很好作品的人大多也爱读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当他(她)读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学一点、西家凑一点、再加上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自会格调不凡。我写作有个特点,就是引用较多。有一次,语文老师从我的一篇考场作文中数出了近二十个引例,也就是说我每写五六十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或直引或化用,这些都是我平时从阅读中积累下的“财富”。

我并不认为引例越多越好,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文章显得丰富,有的则会因堆砌而显得杂乱。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所引用内容理解感悟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人是从阅读原作并研究思考中得来,有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得来,其结果怎么会一样呢?举个例子,同样引用尼采,有人能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并分析其追求精神,而有人只会说“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样板。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我能记得起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在模仿这些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有一个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以前,大家看过我写的东西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中渐渐不再有“模仿”二字了;最后,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隐去姓名,2 大家也会说“这篇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在网上发些文章,很多评论者说我写的东西有自己的味道。到这时我就知道,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开车一样。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打腹稿,笔到文来,半小时内完成一千来字的短文对我来说根本不叫事。但这背后呢,是我从初中起每天不间断的练笔。初一是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课间写,午休也写,上课趁老师不注意也偷偷写„„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这些练笔大多没有特定内容,写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就是为了保持一个手感。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写东西,给班刊校刊啊,给学生办的杂志啊,给网站啊„„我很少拒绝,反正写什么我都喜欢。“春蕾杯”作文比赛一等奖,报刊发表作品,甚至高考高分作文,都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对于考场作文,我还想补充一点——要学会自我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弱势与写作特长,要学会扬长避短。都说高考写议论文会比较稳妥,可我一直认为我不会写那种所谓的四平八稳的议论文。怎么办?只有将自己的优势放大甚至发挥到极致。我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我对问题有自己比较独到的看法,我能够用比较典雅的文笔甚至浅近的文言流畅地表达。我能够凭借这些让阅卷老师认识到他们面前的这个学生是真正热爱语文、为语文付出很多并且水平较高的孩子,这就够了。所以我说,借助试题这个平台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分数自然会回报你。

关于老师

我从小喜欢中文。现在我拿着读经管的高分到清华读中文,是因为这里曾有我崇拜的国学大师。而我这么多年能坚持这样的理想没有放弃,要感谢我在十一学校就读的六年中教过我的四位语文老师。遇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都是我的幸运。这几位老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重视的是学生的素养,而不是仅冲着分数去。

初中时教过我的王丽老师“每天随便写三百字”的作业,帮助我养成练笔的习惯。那时的我有着那个年龄所有自诩热爱文学的小屁孩的缺点:目中无人,尖锐刻薄,孤芳自赏,无病呻吟。我的作文本中充满了“忧伤”、“我觉得我和同龄的孩子好遥远”之类的话。但王老师每次都认认真真地给我那些超出规定字数好几倍的随笔写评语。她有时也会反对我的观点,甚至和我辩论。她始终把我当成一个试图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她能够从那些乱七八糟的悲秋伤春中看到我在写作上的可能性,她甚至允许我上课时离开教室到阅览室去读《史记》和各种我能找到的名著。尽管我的成绩有时很不理想,但她始终认为我有天赋,对我满怀信心。

后来,教我语文的换成了姚源源老师。那时由于数学和物理,我在每天写给自己的随笔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怀疑、自我批评。我那时写了很多逃避现实的意识流文章,我能感受到姚老师最开始并不是很能理解,但她没有否定我的写法,她把我写的东西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还会拿着我的作文本来与我交流。她愿意倾下身来听学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想表达什么。她帮我保持住了我对语文这个学科热爱和信心,使我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没有被压垮并相信自己依然拥有才华、终会变得优秀。她有耐心去等待她的学生。

升入高中,语文老师换成了雷其坤。雷老师是一位很专业的老师,只是我一直以来都不能算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表现之一就是我总是在语文课上不听讲,要么从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看,要么自己拿张纸写随笔。记得有一次雷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却连问题都不知道。后来我发现他默许我自己找事情干,只要和语文有关他就不会干涉,只是对我上交的成果很严苛,他有着短时间内看出我问题的敏锐目光,逼我对自己的作文改了又改,一直到改不动为止。跟着雷老师,我虽然享受着自由学习的优待,却常常觉得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扎实那么出色。

接着,将我送上高考考场的是南红英老师。南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并且异常严厉的老师,3 她对我一贯自信的作文的批判竟如狂风暴雨——“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只有长跑运动员才能一气读完你这段,否则一定喘不过气来”„„在写作上我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摧毁性”的打击。然而,她却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南老师告诉我,我看了很多书,这帮了我也害了我,它导致我什么事情都想引进作文,过于堆砌了。而我总是试图和南老师理论,给她讲我的引用多合理、语言多漂亮。而她一句话点醒了我:“你能把我讲明白,你能一个个去向阅卷老师讲清楚吗?”她让我明白了考场作文和我信笔而为的那些随笔不同,明白了为什么我的作文有时是“叫好不叫分”,明白了“素养”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成绩呈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我在南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纠正、调整自己原有的写作方式,直到我写的作文无论在什么人眼中都是无可争议的高分。我还记得那天南老师在课上说:“现在孙婧妍写东西是出来了。”她语气中的欣慰,令我深深感动且永志不忘。

这四位老师对我的培养,使我受用终身。在我的见闻中,令学生变成刷题机器的老师不在少数,能够将提高成绩和享受这个学科的美结合起来的老师实在太少。如果我的分数能够让更多的老师看到语文教学的可能,从而重视学生素养、尊重学生个性、有效提高成绩,那么这个成绩才更有价值。

写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感受到中文之美的。必须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对我在语文上的启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几岁时能认得几个字、背出几首唐诗,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这些。他们通过一个个童话、一篇篇传奇、一段段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在那些千变万化的读音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魅力所在。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和母亲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超出实际需要的抄写词语的作业,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幸福欢乐欣喜若狂„„

我常想,我们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为了自豪地告诉别人这个字我认得?为了在考试中拿个好看的分数?为了考取各种名目的语言能力认定证书?我有个很不错的语文成绩,然而确实也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我的语基并不扎实,字音常常读不准,甚至常常会写错别字,写一篇文章,最后总有几个字要查查字典才能确定。如果让我参加“汉字听写大会”,一两圈下来定会被淘汰。但我还是痴迷文字。在我看来,语言,是为了表达爱,表达美,表达动力,表达希望„„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国家、无论时代,那些作品所拥有的打动人的力量绝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么华丽、布局有多么复杂、手法有多么巧妙,而是由于它蕴含着人类最为高贵的、永不过时的某种精神。很多成功的作家,他们出道时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绝不比现在的中学生高,让他们去做我们的考卷,他们也许不会有比普通考生更好看的分数。但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语言文字的内核,知道应当表达些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只要能通过语言去感受伟大作品想要送给这个世界的东西,能运用语言去表达我要送给这个世界的东西,那么,你在这门功课上的学习就是成功的。

我从未因为我在任何一次考试中的分数而怀疑自己在语文这门学科上的能力。尽管我的语文知识不够全面,所受专业训练不够系统,然而我说的话,大家认为有道理;我写的东西,能够感动读者;我通过文字传达出的思想,可以影响很多人。所以,我最感荣耀的,绝不是我夺取了2013年北京市语文学科状元,而是我能够始终热爱母语学习且如我所愿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吸纳天地精华、抒写个人怀抱。这才是语文学习真正带给我的最为昂贵且受用终身的礼物。

北京高考状元 篇6

面对争议,李泰伯在博客中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并回应自己敢于从容面对这次挫折。综观历年高考状元,遭遇“滑铁卢”的远不只李泰伯一人。教育专家认为,“高考状元”其实是一个充满偶然因素的头衔,头衔之下,成败乃常事,状元***人。

状元被拒,发博文自我剖析

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班长、学生会主席、校模拟联合国主席、三次全国数学竞赛冠军,这次又成了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的班主任汤步斌这样评价李泰伯:“他是个有领袖气质的人才,不仅成绩好,而且组织能力非常强。”

然而在高考之前,李泰伯却在申请美国包括哈佛在内的十一所顶尖大学时悉数被拒,连他自己也在博客中写道:“从留学申请道内人士角度看,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书呆子”、“斧凿”、“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活该!”……唱衰之声扑面而来,李泰伯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忍不住发表博文“为自己的留美申请说两句”。

“真正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我自己的分析,应该是最权威的。”在博客中他写道,申请起步太晚,SAT分数不高,展示过于全面没有突出亮点等原因,最终导致他“没有把握好美国人的胃口”。

尽管申请失败,但李泰伯依然坚持“这些拒绝并不能摧垮我对自己、对朋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毕竟申请只是一个经历。”面对媒体,他坦言在经历申请失败后有一个心态调整期,但最终明白“你不能把你的命运交给其他人管理,你能够把握你自己的命运,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更好,我觉得我还是要站起来,我还是要为明天去奋斗,而不是为过去。”

高考状元们的“滑铁卢”

遭遇“滑铁卢”的高考状元,李泰伯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工作报告《北京高考状元申请美国11所著名大学悉数遭拒》。

今年四川理科状元杨山楷,曾于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大学期间因伤休学半年导致多门课程不及格,不得不肄业离开清华。他曾极度沮丧,在成都流浪一个月,最后在家人劝说下才选择重新参加高考。

去年身陷“少数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坐拥659分的高分却被取消录取资格,不得不选择复读,“卧薪尝胆”一年后再度考出674分的高分,在重庆市排名文科第十名。

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中国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顶层人才榜单,尚未发现高考状元的身影。

专家

状元一样有成败

针对高考状元们遭遇“滑铁卢”,教育专家认为,像何川洋这样的状元再次参加高考成绩排第十名的事实本身就说明,在这种总体都比较优秀的群体当中,高考能否拿下“状元”头衔本身就具有偶然性。对于状元们来说,在任何境况下,找到自己的潜能,明确自己的方向,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高考状元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状元的光环下,毕业后的机遇对同等优秀的人来说是公平的,在这个过程中,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可能取得成功。

对于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来说,社会不能单纯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优秀程度,而应该看优秀品质的组合状况和综合素质。

广东省今年不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教育专家认为,这反映了高考宣传的理性,但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弱化功利心,把孩子当普通人看待,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不要让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任何一个孩子被外界“捧杀”或“棒杀”。

高考状元是否等于职场精英? 篇7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选择的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一流的高等教育。在大家眼里,高考状元成为社会精英,毕业后在各自的领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是理所当然的。最近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了《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通过对'1999年到2007年高考状元的调查分析了解到状元的生存现状。调查显示:大部分状元的职业发展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并且在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精英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在杰出企业家、杰出政治家和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中均没有高考状元。这说明高考状元走上职场后表现平平。

十年前,一位高考状元以绝对高分被一所知名财经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顺利成为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证券经纪人,但是他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证券公司业绩下滑,客户量急剧下降,使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证券经纪人考试又屡屡失败,更让他灰心丧气,在他身上再也看不到高考状元的雄风。而他却一再抱怨证券行业太不稳定,还不如当初学一门过硬的技术来的实在。

而事实上,根据今年网上公布的专业分析,金融证券类专业依然非常抢手,录取分数居高不下。经济危机之后,人们更加注重对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分析。专家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金融、财经等专业依然是较热的专业。但是这位曾经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滑铁卢”?这与其缺乏全面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关系。高考时没有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充分的预见每一个行业可能面临的低潮和风险,而是盲目的填报热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自己又并不适应证券行业大起大落的波动,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了瓶颈期。

现在的家长都有个共同的趋向,只选热门,不看兴趣,很少从孩子自身的性格特征等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无论是高考状元还是普通考生都应该以是否适应自己为主,是否感兴趣为主,尽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蓝图,否则可能会造成更多人才错位,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均。

笔者最近走访了几位高三家长,发觉他们和十年前的家长一样,为孩子选择专业,根本不从兴趣和特长出发,而是关心该所大学的排名和专业。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家长们可能比以前更加现实和苛刻。非热门不读,目前经济管理、财务、医学、语言类专业依旧热门,而文史哲类专业却无人问津。前几年外语专业曾经是就业的香饽饽,大家都一窝蜂去报考,全国的大学几乎都开设了外语类专业,结果造成这几年英语人才过剩,现在一个外语系本科生也可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所以专业冷热并不是绝对的。

笔者分析,造成高考状元在职业成就上远远低于社会预期原因很多,主要有:

一、对自身了解不足,一味的选择热门专业和热门院校而很少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是否适合从事这一行业。比如一位口吃的男生就不适合填报师范院校,可能财务之类的工作更适合他。

二、高考状元被频繁炒作。从学校到地方对状元都有丰厚的奖励,很多学校甚至重金招徕高考状元,最高奖金居然可以达到20万,这一举动的确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但也给状元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一辈子。这些状元们还刚刚成才,心智未必成熟,年纪过轻,荣誉来得过早,很容易失去自我,无法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希望社会上不要继续炒作高考状元,给他们一个正常和谐的学习环境可能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工作之后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你之前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你在自己岗位上所获得的业绩才是你今后的成就。职场上的成功不仅仅用成绩和分数来衡量,它需要一个人具备更多的优秀素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情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性格特征等。而高考成绩只能证明他们在学习上比别人更胜一筹,在其他方面如何不得而知,所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高考状元就一定是职场精英。国外有专家认为:“在社会上成功的人,有很多在学校并不一定成功。所谓的‘高考状元’可能已经在高考的时候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到极点,把自己培养得只会死学习,当一个乖学生。这种人进入社会往往适应能力很差。”

四、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呈几何级别增长,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走上社会后不久可能就会过时。比如学习DOS系统,对很多人来说现在基本上没什么实用价值了。状元们在学校所取得的分数在职场上不一定派上用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如果状元们走上工作岗位不思进取,依然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荣誉中,当然很难获得职场的辉煌。

五、读书不等于做事,分数不等于能力。高考状元非常善于考试,但在为人处事方面不一定得心应手,高分低能的例子并不少见。走上社会之后需要我们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埋头读书。不能把读书时的成绩与职业成就划等号。

六、职场流行一·句话:人脉就是钱脉。现代职场人脉关系可以决定一个人业绩的优劣,很多工作都需要合作和沟通才能完成。比如猎头、营销、公关等职业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考状元在学校和家里备受推崇,自自视甚高,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十足,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未必得心应手,因此,走上职场难免会影响其职业表现。

一个人在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与工作上获得的成就需要具备不同的素质。高考状元们非常擅长学习,智力超常,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并没有产生人们预期的职业成就,这是因为,社会和学校对人才的要求不同,社会需要一个人具有优秀的情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完成自己的工作,承受各种压力,适应团队协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学校衡量一个人的优劣主要是成绩,与社会相比,学校要单纯的多。所以,高考状元与职场精英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研究报告.

高考状元怎样学语文 篇8

赖绮玫说,主要不是自身聪明,而是要脚踏实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文要靠平时的积累,她除了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所有内容外,还坚持做剪报,看时评,“看时评很能提高思维能力。”

孙曦(江苏文科,语文123分,语文附加分35分)

孙曦如此解读高考语文,“首先要读懂考纲,第二步是做一下历年考卷,熟悉高考的题型。作文则要多看高分作文,这样才能知道阅卷老师最喜欢什么。”

她的文笔却细腻非常。不仅得过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还写得一手好字,硬笔书法曾经获过奖。极快的作业速度让孙曦在高三最紧张的时候还保持了每天晚上10点出头倒头就睡的习惯。

王星焘(海南文科,语文121 分)

如何学好语文?王星焘说,首先要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多看书,跟着老师走,老师的方法和经验都比学生要丰富。

其次,还要多看书,加强对文章的思考,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课外书一定要看,但是在时间上要调整好,不能因为看课外书而耽误学习。作文方面,注重积累,素材、语言,甚至作文的思路都要积累。而积累的方法就是多看报纸、杂志,内容比较短,课余10分钟,可以用五六分钟来看看报纸,既能让大脑休息一下,也能学习里面的典故知识。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学会思考和表达。

石啸天(重庆理科,语文127分)

谈到学习方法,石啸天说:“方法啊?唯一的方法是勤奋呗,但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理科生必须多做题,多训练思维能力。”说起语文这个曾经的心头痛,他说,以前自己老是喜欢用理科生的思维模式去对待语文,结果用错了方式、导致此路不通。

乔良(宁夏文科,语文127分)

“博览群书谈不上,但至少要做到涉猎广泛。”乔良说,语文成绩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积淀中提高的。“我和同学们经常在课下对诗、对对联,进行成语接龙,都形成习惯了。”

谢远航(河南理科,语文123分)

谈起高考的应试经验,谢远航说,文科类的东西,最重要的在于记忆和理解。没有涉猎群书、感悟经典的阅读体验,很难领会语言文学的精妙之处。多读文学作品,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

滕少华(陕西理科,语文145分)

他是这样复习语文的:

1.把系统化知识调制成为高分催化剂。高三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最后的模拟测试。做完卷子后要把重点的东西重新看一遍,做好总结。比如语音是一个系统,复习时候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像形近字、多音字、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记忆掌握。

2.紧追常用知识,不与生僻内容亲密接触。在高三复习阶段,我把复习的着眼点集中在课本上,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作淡化处理。

3.训练应试作文模式,拿下半壁江山。应试作文,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很大区别。应严格训练根据不同题目选取不同立意和结构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高考高分作文固定结构,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作文模式,争取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

王伟(山东理科,语文144分)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所以我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强调大语文观,很注重广泛摄取,形成一定的积累,然后试着灵活应用。大语文观要我们平时学会注意周围,其实周围有很多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就在于你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比如校园内张贴的一些名人名言、电视或广告牌上的广告词等,这些都可以去留意并形成积累,以备用时之需。在当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道考题的上联是“祖国江山好”,要求考生写出下联,我当时很快就对出了“人民生活甜”的下联,此题12分,我拿下了11分。

陈敏(山西理科,语文124分)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平常很多同学都会作一些摘抄,我作摘抄的时候很注重摘抄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罗远航(贵州理科,语文132分)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文学阅读,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可以读懂那篇文章,但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不知所措,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根据老师的建议,我找来了一些比较规范的参考书,然后按照平时做题的速度阅读上面的文章,在大脑中构思出答题的要点,最后再和参考答案来对比,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一些术语或者某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通过不断地总结和训练,在后来做文学作品阅读题时我的下笔非常快,回答问题也得心应手。

耿泉(安徽理科,语文122分)

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所以要多读、多背一些比较优秀的文言文作品。首先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一定要能够背诵,其他课文也要熟读,并要特别留意课本上的注释和一些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知识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下《古文观止》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朱师达(湖北理科,语文129分)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

孙田宇(吉林文科,语文132分)

我主要通过日记来练笔,把平时生活中发生的那些大事小事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把日记写成读后感、观后感。比如看完一本书、一些杂志、某个电视节目,会有一些感受,那就写出来,记在日记本上。你平时经常写日记的话,写作文的思路往往来得很快,可以从平时的日记里获得很多素材,要是灵感一下子和日记契合上了,下笔就觉得不费事,写得顺畅,比较流利。我初、高中都一直坚持记日记。我的日记除了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及一些读后感、观后感外,有时也把一些名言警句、一些好文章摘抄到里面,可以激励自己,或者激发一下自己的创作灵感。长期这样记日记,对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此外,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和自己写作风格比较相近的范文,学习它们的长处。

最后,以周杰伦《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作结,与你共勉!

高三,天天向上!

北京高考状元 篇9

朱竹说,自己在高考前有个低谷,二模之后,好像什么都复习不进去了,什么都不会了。但是想到已经努力了这么多年,就告诉自己,最后几天一定不能放松。事实证明:“坚持就是胜利”。“也许因为是在自己学校参加考试,所以高考那几天不是特别紧张。连着两天,我都在开考前看见了喜鹊。我对自己说,这是个好兆头,一定能考好。”

朱竹的.提前批志愿报了北大小语种,第一志愿是人大金融专业。她同时也报了港大经济金融专业。这几天正在准备港大的面试。“是否去港大,还要跟妈妈商量。”朱竹说,妈妈得知她是“状元”之后挺冷静,让她好好准备之后的港大面试。

(责任编辑:卜范龙)

★ 年度文科状元学习心得

★ 江西高考文科状元

★ 谈高考文科状元作文

★ 文科状元学习方法的总结

★ 努力才能成功

★ 福建文科状元:心态调整最重要

★ 上海高考文科状元:高三拼意志

★ 文科状元:高考考前3天进行高考“演习”

★ 广东状元奖学金从未“斩获”真状元(组图)

北京高考状元 篇10

下面是孙嘉玮关于他的学习方法的总结。

1202班班主任蔡忠华老师对状元的简介

,孙嘉玮考入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高中三年学业成绩排名年级第一。三年来,一直担任年级学生干部,并被评为湖南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共青团员等,

备考资料

他曾获得数学联赛、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湖南省生物竞赛三等奖。他参与设计的科技作品在学校第27届校园科技节“奇思妙想闯七关”中获得三等奖,他和柳璨同学完成的《废弃茶叶对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论文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他英语能力强,曾担任校模联主席团成员、校英语广播站编辑和播音员。他阅读涉猎广泛,写的作文屡次被语文老师以范文的形式讲评。

状元也是实打实走出来的

高考状元的“私房书单” 篇11

流行小说类:

连云港市2013年文科状元刘思奥推荐: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

重庆市2014年理科状元王棋明推荐: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

广西自治区2014年文科状元吴可书推荐:《哈利·波特》系列。

江苏省2013年理科状元黄佳琰推荐:萨拉·帕坎南的《世上另一個我》。

河北省2012年文科状元何思雨:《士兵突击》《明朝那些事儿》《福尔摩斯探案集》。

南通市2013年文科状元蒋碹推荐:今何在的《悟空传》。

徐州市2014年理科状元谢恬怡推荐:《了不起的盖茨比》《挪威的森林》《草房子》。

连云港市2013年理科状元安亮推荐: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科学极客类:

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文科状元张培钰推荐:《博弈论》。

佛山市2011年文科状元刘俊宇推荐:《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关于时间:爱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

宿迁市2013年文科状元郎青推荐: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

佛山市2014年理科状元谭子键推荐: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

心灵鸡汤类:

佛山市2014年文科状元冯达推荐:桑德尔的《公正》、吉尔伯特的《哈佛幸福课》。

镇江市2013年文科状元雷依蒙推荐: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

南京市2013年文科状元俞天诚推荐: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苏州市20l 3年理科状元熊家颐推荐:史蒂芬·柯维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盐城市2013年理科状元王政和推荐: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

泉州市2011年理科状元王福议推荐:斯宾塞·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

漫画萝莉类:

河北省2014年高考文科状元郭宁推荐:青山刚昌的《名侦探柯南》、佐藤文也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以及《侦探学园Q》。

镇江市2013年理科状元凌雅婷推荐:许斐刚的《网球王子》。

山西2012年文科状元刘艺峰推荐:《蓝猫淘气三千问》。

佛山市2012年理科状元刘楚欣推荐:《超级漫画素描技法·草图篇》《超级漫画素描技法·美少女篇》。

湖南省201 0年理科状元龙镜霓:岸本齐史的《火影忍者》。

理论实践类:

佛山市2014年理科状元谭子键推荐: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南充市2014年文科状元蒙成龙推荐:柏拉图的《理想国》。

佛山市2014年文科状元冯达推荐:亨廷顿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连云港市2013年理科状元安亮推荐: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学习秘籍类:

佛山市2012年理科状元刘楚欣推荐:《像状元一样学习·好成绩99%来自好习惯》《北大地图》《圆梦北大:83位北大学子的成长感悟》。

河南省2012年理科状元陈威推荐:《大学物理》。

无锡市2013年理科状元陆迪推荐:《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这些书,或中国或外国,或深刻或好玩,都是状元们在紧张的课业之余,闲读的课外书。虽然课本和各类参考资料依然占据了他们高中学习生活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课外书,参与构建了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上一篇:沪教版语文四年级教案下一篇:元宵节为什么也叫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