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区域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2024-08-14

初中英语区域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初中英语区域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

桑落墅镇中学 商建美

2014年10月5日,我们学校英语教师到麻店中学参加了英语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共有50名教师参加。经过一天的听课,尽管感觉非常紧张,但却非常的充实,获益匪浅。感觉这一次的授课的教师无论从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语言表达等方面,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天的观摩时间很短,听完整个课程,仍觉意犹未尽。百花齐放的 课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学到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处理课堂事件的手法、对待学生互动的方式等。纵观整个授课情况,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的语言组织是整个授课的中心灵魂部分。

通过这次活动,自己感觉收获很多,下面就互动的过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唱歌,教师那美妙的嗓音,顿时让学生爱上你。莱芜吴伯萧学校的郭琨老师就在这瞬时之间让我迷上了她的课。

2.That’s me.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前拥有最佳状态。导课:

自然而成,顺利成章的进入了新课内容。

1.丁老师由猜测职业导入新课:I want to be a teacher.2.董老师,看录像,问同感,通过周末的活动:做作业,娱乐活动等,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banana.导入新课,Do you like bananas? 3.孙老师的单词复习,运用一个故事的叙述把新课的单词串在一起。并且在这过程中,讲解了阅读技巧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word you don’t

know from the context.4.周老师的导课更是顺其自然。I am happy to be here sharing my lessons with you today.Are you happy,too ? And are you happy every day? Yes, almost everybody has worries.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some troubles?导入新课If you share your problems , you’ll feel better.传授新课

董老师整节课的设计环节不断围绕着重点句子,对其不断操练和使用。多以对话教学为主。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反应很好,学起来轻松容易。教学环节不像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衔接都很流畅自然。值得我学习的一个地方是,在板书时,让学生读至老师书写完为止,这样让这个书写过程里显得更有意义很多,不会出现学生无事可做,又能让学生学到东西。整节课学生的掌握和对重点句子的把握都比较充分。

陈洪珠老师采用了另一种教学形式。课堂以直接进入课文为开始,在课文中讲解新词并操练,并在文中设置问题,其中采用了listen and choose,情景对话,补全对话,guessing game几种方式,在学生在课文中感知知识点。这种比较像是阅读教学与对话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图文展示,能通过所给的图片信息来揣测文意,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挺有意思,而且还能训练一定的理解能力。在自我理解之后,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的理解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对理解正确的加以肯定并巩固或是对错误的判断加以纠正并通过活动加深印象。配合一定的操练,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几点反思:

1.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扮

演的作用。如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了课题。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化,而缺乏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3.布置作业环节形式化或作业形式单调。

初中英语区域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2

一、同类联盟,科学规划

所谓“分层教研”,就是在市域内,根据学校地理位置、生源条件、教学管理现状、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与特点,把区域学校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研部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为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分层教研机制,我们首先在初中学段进行尝试。

(一)同类联盟,构建“大校本+大学区”教研机制

我们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位置、生源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坚持“区域就近、同类结盟”的原则,将全市初中学校分成4个教研共同体:初中5所直属学校成立直属学校联盟,构建直属学校“大校本”教研;创建了包括马屿、高楼、湖岭与陶山4个教育学区22所学校在内的“西部大学区”教研联盟;创建了安阳、塘下、飞云及莘塍4个教育学区20所学校在内的“东部大学区”教研联盟和全市范围内的民工子弟学校联盟。依据“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以校为本,分层教研”的思路,针对不同层面学校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调研、教学视导、教学研究、特色创建和质量监控等工作,进而通过区域联动、典型带动,实现区域教学的均衡发展。

(二)科学规划,明确分层教研操作要领

确立四大教研联盟后,我们就规划分层教研一系列操作要领,总结提炼为“一二三”策略,即坚持一个指导思想、明确两条活动主线、达成三项教研共识。

(1)坚持一个指导思想:是指“联盟教研制度化、同研互补共发展”,即通过开展制度化联盟教研,发挥联盟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形成在师资、管理、教学等方面资源的分享、互补与共进。

(2)明确两条活动主线:一是以联盟教研活动为“经”,在纵向上直指教研活动的过程;二是以教学质量的联片监控为“纬”,在横向上直指教研活动的结果,“经”“纬”结合,有效促进教研的有效性。

(3)达成三项教研共识:一是找准切入点,教研活动主题要紧紧围绕联盟学校的教学实际问题和困难,以达成“负担合适,教学高质”的目的;二是找准结合点,教研活动形式要适应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避免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三是分层教研要依据制度规范进行,并要寻找教研支撑。

二、分层教研,同质对话

开展分层教研旨在基于同质学校的教学问题,搭建平台开展不同层次学校联盟的主题教研活动,加强同质学校教师间的对话。我们主要通过不同层次同质学校的分层调研、分层教研和分层评价来加强同质对话,促进共同发展。

(一)分层调研,了解同类联盟差异与需求

不同规模的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各自办学的需求,同样,这些学校的教师也存在不同的教学需求。我们针对不同联盟学校之间的差异和特点,通过分层调研,来了解他们的需求。如直属学校和东部学校联盟缺乏内涵和特色挖掘,我们对此类学校开展了“把脉课程建设,创建特色学校”为主题的教学调研;西部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联盟平时不关注基于教学常规的“增效减负”,我们对此类学校开展了“问诊教学常规,改进教学管理”为主题的教学调研。然后,针对各联合体中存在的问题,在联盟学校内开展基于“问题改进式”的专家论坛、校长论坛、教导主任论坛和骨干教师论坛等活动,交流管理经验和教学心得。

以西部联盟学校调研为例,在调研前,我们根据联盟学校共性的特点,策划调研主题,制订调研计划和方案,并针对西部初中学生学习行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等专题编拟有针对性的问卷。调研中,通过听课评课、查阅备课本作业本等资料,通过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科教研活动等方面情况,总结一些成功经验,并进行亮点整理,同时也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二)分层教研,在同质对话中突破藩篱

通过分层调研,我们了解了不同联盟学校教师教学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同时也为后续的分层教研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基于此,我们帮助学校拟确后续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教研活动,改进教学和管理。

1.确定分层教研主题:基于教学问题,体现学生特点

直属学校联盟和东部学校联盟的学生因地域经济、家庭教育等因素,教育资源、生源条件相对优质;而西部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优质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弟居多。不同教研共同体应关注本联盟内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个性特点,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研讨活动。以“学习方式变革”研讨为例,直属学校联盟和东部学校联盟聚焦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研讨,侧重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如初中数学学科开展了直属学校联盟“慕课模式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研讨”,探索“微视频预学—课上答疑—巩固复习—拓展提高—探究学习—方法提炼”课堂教学模式。而西部学校联盟和民工子弟学校联盟则关注基于导学单的“学为中心”课堂探索,侧重于以“学案”为载体组织先行学习,如初中语文学科开展了民工子弟学校联盟基于“导学单”的“学为中心”语文课堂变革研讨。

2.创新分层教研形式:基于学校特点,体现教师风格

基于分层的教研,我们更关注同一层面教师的特点。如直属学校和东部学校联盟名师多,热衷于校内教研,但他们自视甚高,生怕好东西被别校分享;而民工子弟学校和西部学校联盟年轻教师较多,专任教师数量有限而缺少互助伙伴,但他们敢于对话,渴望专业成长。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在直属学校和东部学校联盟中,创建了“校本研修下的同课同构+联片教研下的同课异构”教研组织方式。基于一个教研主题,让直属学校和东部学校联盟教师在校内进行同课同构,然后在联盟校内开展基于主题式的同课异构,让他们乐于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和别人交换、分享。在民工子弟学校和西部学校联盟创建“基于校本研修和联盟大集备支撑下的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做好“本片”教研与“外片”教研的联结,把自己片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片外探讨,把片外的优质资源请进来、吸收进来,以补充自己资源的不足,达到片内与片外之间的深度对话。

3.加强有效教研支撑:教研员全程参与,支撑有效研讨

教研活动如果缺少了教研员的参与,更多时候则会出现“萝卜炖萝卜”式的低效教研。所以,我们学科教研员要重视与各联盟教学一线教师结成伙伴式的合作研究关系,在研究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如在联片教研活动之初,学科教研员亲自参与并指导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共同商议并改进一些教研方式;在联盟教研活动主题策划阶段,学科教研员提供专业指导,确保主题问题化、问题解决的系统化;在磨课改进的过程中,教研员跟踪观课,以共同研究的方式参与前期研究准备工作;在开展联盟教研活动时,与教师就课程与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的研讨,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共识;在组织分层评价时,学科教研员严格把握试卷质量关,并在联片联考后做好统计与分析工作,为联盟学校教学过程诊断及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分层评价,从成长视角关注师生发展

不同联盟学校,由于起点不同而不具可比性。因此,我们通过“联片联考”的形式来组织分层评价,以达成教学诊断和激励的作用。在教研联盟中,我们成立了联盟命题小组,把学期的命题任务落实到联盟学校,每个联盟有专人负责某优势学科的命题任务,再交与各学科教研员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后交付联盟以“联片联考”的形式对联盟内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联片监控。最后由教研室牵头召集联盟学校所在学区初教干部或各学校主管教学的行政领导,召开教学督导和质量检测会诊会议,在同类学校中找差距、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共同进步。分层评价,打破了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校的模式,可以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基础、办学环境、师资队伍、生源构成等多方面差距,以成长的视角关注学校师生的发展,给每一个学校发展空间,促进每一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与发展。

三、教研转型,助推发展

分层教研,改变过去以学校为单位的单兵作战的传统教研,形成了同质教研联合体,提高了同质学校教研的有效性,也唤起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教学的信心,促进了学校共同提高。

(一)变“自上而下”的教研为“自下而上”的教研

教研活动能否适应教师的需要,是衡量教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以往的教研活动内容都是由教研员确定,教师显得被动,积极性不高。而分层教研针对不同层次联盟学校的差异与教师教学需求,基于自身问题形成联盟教研的主题,使教研内容的选定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如在对民工子弟学校联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此类学校学生在家庭作业问题上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就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到了此类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通过广泛征求民工子弟学校联盟教师的意见,把教研的主题确定为“基于课堂练习的有效课堂研讨”。这种“自下而上”的教研能更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变“要我研”的被动教研为“我要研”的主动教研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姗姗来迟、交头接耳等现象,有时似乎有“聚朋友、会同学”之嫌。虽有各项教研规章制度的约束,但不少教师心不在焉,思维总游离于教研活动之外,教研效果并不理想。开展分层教研转变了过去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主题确定模式,大大促进了教师自主意识的形成,变“要我研”为“我要研”,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实施分层教研以来,我们经常看到联盟学校内学科教师活跃的身影,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校长和分管教学的负责人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这种“以我为主”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心中有“为我所需”的愿景,他们把这种活动内化成真心的需要和喜爱,从而使教研活动内容自主化、主题化、系列化,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研活动浅析 篇3

关键词: 教研;初中英语

一、英语组教研活动目标

①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②深入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③共同学习先进教学科学理论;④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⑤积极开展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研究工作;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步伐。⑦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二、变“检查型”教研为“参与型”教研

用什么方法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方法教育幼儿,可见教师的培训关系到幼儿的培养。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参与”和“研究”上,领导深入一线,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收集教师的建议,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时提供专业信息、咨询和帮助,帮助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理论和教学水平,相互支持,平等合作,共同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教研目的。

将每个班级作为教研基地、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研究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教师将每次的教研内容和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并把这些原始的资料作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信息分门别类纳入档案,形成了规范的自我管理。教师成长档案不仅反映了“园本教研”的过程,也反映了教师的成长过程,翻开每一份档案,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

三、开展“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作用发挥得优劣,除了自身具备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外,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新形式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成立校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有作积极的作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课后由教研组组织评课,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教师去名校学习,请名师、专家来校讲课指导,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专家引领中,通过互听、互评、互动达到专业提升的目的。

四、同伴合作,共同成长

合作教学,取长补短。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思想观念、学识经历等都不同,同伴互助充分利用了差异功能,它是教学研究的中心环节,将研究置于集体参与中,是集体智慧撞击的具体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现在应成为教师教研的主旋律。我和备课组集体讨论定计划、定主题、定内容。要求内容统一,教法不一。每节课有一个主备教师,由主备教师备课后在备课组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再定案。听课后,由本组教师集体评课,讨论出同教材异教法的优缺点,再由上课教师和主备教师写出教学反思。

五、勤于总结,养成反思的习惯

课改重在实践,但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批判性总结和深刻反思,改革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形成影响力的教育方法。为此,教研员要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对话交流等调研活动中开展反思,要借助问卷调查、成绩测查、写教育日志和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使专业引领变得更为厚重。要进一步提升课改实施水平,必须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上升过程。教研员要善于收集和征集课改信息、课程实施的资料,建立信息库、案例库、工具库,为教学实施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六、组织丰富活动,体验学习快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们。因此,针对这一点,我把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了“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带给孩子们无比的自信。

七、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压力延伸兴趣

好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是给学生创造出再学习、再实践、反思所学、探究问题的空间。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训练而训练,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课后作业主要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还要着重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巩固。

八、做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既可准时全面掌握全体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以便督促教师改进,又能及时针对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共性问题,开辟课题进行研究,还能随时发现教研推动教学的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应用,从而推动高专教学改革。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坚信高效的课堂定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我们也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祥云.在校本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师资建设,2008,6

[2] 刘平.高水平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建构[J] 人民教师,2009,(7)21

教研区域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4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的格局,有时投放的区域材料是为了应付检查只是摆摆而已,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听了园长的讲座学习后,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适宜、要适应已有经验、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适应孩子的发展性、材料要随时调控、整体性、材料要综合利用等原则,为我们今后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于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适时介入很重要,园长用生动的详实案例和精准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模版,为我们提出了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强调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老师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引导者的观点,适时的介入,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幼儿愉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交往、提高能力。

园长的讲座以独特的案例分析、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的讲学风格,使我亲身感受到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和老师的适时介入的重要性。

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5

一、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 篇6

《区域活动组织》培训活动心得

一人个成长道路是很长的,如果你能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那哪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也能开出炫烂的花朵,哪怕只能在自己的心里。因为幼儿园教师真是一个平凡,容易被人遗忘的,却又十分高尚的职业,哪怕在职在岗一天,仍然要坚持的把工作做好,能够得到一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感谢教办领导及园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哪怕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也收获良多。

下午去的时候,培训已经开始了,我们到得有点晚。但是一进入培训室,立刻被大家专注的表情,王老师精彩的讲说吸引住了。王老师还给大家提了个问题,大概是关于上午培训的内容的回顾。

我们学习的内容一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科学区角的分区,分类以及一些环境材料的投放,也详细的讲解一些有关于科学教育方面的知识,最后就是关于益智区的一些知识。

去年我才真正的接触到区角活动和区角创设,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的迷茫,只有在园领导的组织学习中,安排的工作中去细细的体会,大家都觉得很困难很不习惯,可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动手我们还是觉得自己比昨天进步了一大步。我们班在教室开设了五个区角,在区角也增加了很多材料,物品,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去上网找材料,看图片,学经验。而且园领导还带着我们去不同的幼儿园进行参观和学习,每一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每一个区角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和智慧。我不得不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尽管这样,这一次的培训等于又给我系统的上一课,尽管我还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有时候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怕困难,坚持的做就一定有效果。

在这一节课里面,我深刻地了解到,只有幼儿园老师知识全面了,对全局把握好了,才能把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一个区角都是有大智慧的。刚好学习了科学区角的作用-提供幼儿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场所。保证每个幼儿在集体活之外,都有充分的机会接触,摆弄和探索科学材料,自由地,独立地进行各种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游戏以及科技小制作等待活动。

所以王老师还详细的给大家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像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游戏以及科技制作的一些实物的例子。也着重对比了科学观察和科学游戏两者的不同之处,一个是相对集体而注重学知识,科学游戏则主要是巩固和复习,或者发现新的探究问题,一个是目的性强一个,另一个主要是好玩。只有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通常在集体课和区角活动时相关联,这样我们课堂上的内容在区角里有体现,有得去玩,有得去实验,小朋友学习效果会更明显,更能有助于幼儿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因为幼儿是好奇心特别强的,所以对于这些科学类的东西都非常的有兴趣,更加需要老师好的指导和引导了。在我们班级我就创设了科常区,当然在听了老师的课之后,我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或者说给了我更多的启发,我应该怎么去完善我们班的科常区呢?老师介绍的一些材料投放是成套的,那么我可不可以自己动手做呢?除了生搬硬套,我能不能像老师那样说的,做好课堂与区角的相互联系呢?如何 去做呢?我想工作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改善问题的。那么我可以在学习中的六类中去选择,感官游戏,操作游戏,情景性游戏,运动性游戏,竞赛游戏,科学玩具等。

我发现有的科学现象探究,如空气,磁铁,声音,重心,电,力,水,光与影,沙与土。这些东西都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我在材料投放可以做一些增加和改良。如我在科常区里我放了一些磁铁,和一些铁的,纽扣,石头等,刚开始小朋友兴趣还是有的,时间长了就不行了。那在课堂上,我获得了很多启发,材料太单一或者玩法的单一,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另外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是需要说明图和学习记录单,如果没有的话,老师指导跟进不及时,幼儿就不明白是做什么的,最后就会当玩具玩起来了,那么就达不到区角学习的效果。

最后令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益智类牌类游戏,让我耳目一新,思路也开了起来,其实有一些游戏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但是却没有把他当作一些锻炼思维的好东西,小孩子们一定很喜欢。只要喜欢,引导得当,那个东西就是适合的。俗语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当我们划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就限制了我们思维,限制了我们的行动。我们就应当在做中学,学中做。和孩子一样的去成长,哪怕有一天,我们老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就是在不断成长中开花结果的。爱孩子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世界更美好。

初中英语区域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7

所以研训教师的研训理念只有切合新课程的理念, 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研训活动模式.课改后, 全国各地的研训机构都在进行研训活动模式改革的尝试.笔者近年来尝试着用新课改的思维对研训活动的形式和内涵进行创新改革.

一、用社会科学原理做指导, 把握研训活动创新的方向

社会科学原理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领域或学科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因为这些原理是以大量实践为基础, 经过长期检验而确定的.在研训活动中用社会原理做指导, 有助于把握研训活动创新的方向, 使创新不跑偏.

(一) 用奥卡姆剃刀原理做指导, 转变研训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奥卡姆剃刀原理即奥卡姆剃刀定律 (Occam′sRazor, Ockham′sRazor) 又称“奥康的剃刀”.奥卡姆剃刀定律, 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 (William ofOccam, 约1285年至1349年) 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 勿增实体”, 即“简单有效原理”.

下面就以一次研训活动为例, 谈谈奥卡姆剃刀原理在研训活动中的运用.

本次研训活动的背景是研训教师在“主线串讲的复习策略”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不会确定单元主线, 甚至将单元题目等同于单元主线.为了转变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决定开展一次以“主线串讲式复习策略在复习课中的应用例谈”为主题的研训活动.在这次研训活动中, 研训教师以“奥卡姆剃刀原理”为指导, 采取了三种方法, 以期用最简单的方法达成最好的效果.

1. 以“疑”引“思”, 注重研训的思维含量

在教师上课前, 研训教师先将调研听课时一位教师确定的同一单元的复习课的主线设计抛给教师, 以“疑”引“思”:

该设计中教师确立的主线词是否合理?为什么? (如图)

教师们看后并未发现该设计中的问题, 普遍感到设计很好、很全面, 更印证了研训教师此前感到的该问题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需要重点指出和修正.研训教师当时并未解答教师的疑问, 而是留下悬疑, 让教师带着问题看接下来的课例.在课例结束后教师立刻受到了启发, 指出该设计存在的问题是主线是文化、经济权利, 而辐射词及辐射区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化、经济权利也包括文化、经济义务.该教师将单元题目作为了主线词.

研训教师因势利导指出主线串讲教学确立主线时需注意的问题:教师在确定主线词时须注意主线词确定要周全, 单元题目有时并不能成为主线词.

2. 以“改”代“讲”, 注重教师的实践操作

为了让教师对主线有进一步的理解.研训教师并没有将正确的主线词、辐射词和辐射区的内容讲给教师听, 而是让教师根据重新确定的主线词, 对主线设计进行修改.

开始时, 教师是自行设计修改, 但中间遭遇到了瓶颈, 教师们开始自发的讨论起来.但仍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 有教师开始举手示意研训教师到他们中间去, 并开始咨询如何设计财产部分的辐射区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证明他们真正思考了.

3. 以“导”得“理”, 注重教师的能力培养

研训教师发现教师在讨论中请教的问题, 正是先前的设计者在修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时研训教师让该教师两易其稿, 才将该问题解决.所以当这些老师提出问题后, 研训教师没有给予正面回答, 仅给了点提示, 让其继续思考并关注随后的研训内容.

在感到大家思考的差不多, 并且解疑的渴望达到高峰时, 研训教师让原设计者上台展示她修改后的设计, 这时教师们听的异常认真, 该教师展示后, 教师们的问题迎刃而解, 表示真的明白了.

此时研训教师引导大家将刚才修改、讨论中对主干知识分类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总结, 并指明刚才大家之所以出现问题, 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足.

(二) 用巴莱尔定律做参考, 加强重点对象的培训和引导

巴莱尔定律又称二八定律,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尔提出的, 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 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 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就是巴莱尔定律.

将巴莱尔定律作为研训活动的参考, 主要是对部分培训对象进行重点培训和扶持, 对研训对象进行分级有重点的培训.开展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三层培训.重点进行10%的骨干教师培训和10%的青年教师培训, 抓两头带中间.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纵向引领和横向交流的方式, 培训中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 使骨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成为创造知识的研究型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专家引领和实践操作的形式, 培训重点在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上, 使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 用彼得及反转原理做警示, 提升研训工作的内涵和品质

著名的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从大量失败案例中总结出一条原理,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 每个职工都倾向于上升到不能称职的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在对层级组织的研究中, 彼得还分析归纳出彼得反转原理:一个员工的胜任与否, 是由层级组织中的上司判定, 而不是外界人士.如果上司已到达不胜任的阶层, 他或许会以制度的价值来评判部属.例如, 他会注重员工是否遵守规范、仪式、表格之类的事;他将特别赞赏工作迅速、整洁有礼的员工.

彼得及反转原理给我们研训工作的警示有二:

1. 摆正研训教师的角色定位, 避免研训的等级制度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教研员 (研训教师) 是研究型教师的领导者, 是专门从事研究并且带领教师做研究的人.而我更喜欢将领导者改为引导着, 因为研训教师是专业的课程领导者, 而不是研究型教师的领导者.如果研训教师真的将教师作为自己的“下级”, 而不是自己课程发展的追随者, 就会不自觉地将等级制度, 实施到研训工作中, 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评价依据荣誉和证书评价, 而非学识.当一个教师的进步是靠荣誉和成绩堆积起来, 其学识是被挖掘出来的, 而不是通过学习沉淀和积累流淌出来时, 这位老师就即将达到“彼得高地”了, 他的提升商数 (PQ) 将趋之于零.

2. 留给教师个性舒展的空间, 免受规约的条框束缚

研训教师在培训教师时, 应注重教师个性的发展, 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让每位教师有个性舒展的空间.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应关注教师的课程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是否在课程改革中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而不要以规范、美观的作业等形式去评判一位教师.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应更注重的是内涵的评价而非外在形式上的评价.否则我们将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彼得反转原理的加害者.

在研训活动中以彼得及反转原理做警示, 将会使研训教师更关注教师专业的成长, 将有思想、有品位作为培训教师的目标.从而能正确引领教师发展课程, 提升研训工作的内涵和品质.

二、以新式教学手段做参考, 拓宽研训活动创新的媒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尤其是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而衍生出新式的教学手段.这些新式的教学手段最先在国外研发推广,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硬件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区域性研修活动可以采用这些新式的教学手段, 对教师进行培训, 从而拓深、拓宽研修活动培训的模式.

(一) 以翻转课堂的手段做依托, 拓展研修活动的宽度与广度

“翻转课堂”就是将课堂中讲解的内容通过视频、文本资料等手段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提前了解、观看和学习, 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最早是在2007年, 由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在课堂中采用的.

翻转课堂的手段一般包括创建教学视频、文本和组织课堂活动两个步骤.

由于教师的理解力等要优于学生, 所以以教师为培训对象的研训活动, 在运用翻转课堂的手段时, 有条件的可以创建研训视频, 没有条件的可以用合适的研训文本代替研训视频, 在研训活动中着重进行交流和研讨.如将翻转课堂的部分手段运用到网络研训活动时, 教师可以将研究的内容提前以任务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 在研训活动时大家着重的是交流讨论, 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与他人的观点产生碰撞, 研训教师对大家的观点 (也是之前布置的任务作业) 进行简要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思考研训教师提出的结合点是否与自己所思、所想一致, 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

在网络逐步普及的今天, 我们还可以创建一个网页, 将类似“国培”时的部分视频、资料等提前在网络上学习, 在研训活动时再面对面交流、研讨、解答疑难.利用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进行我们的研训活动, 实效性将会更强, 也拓展了网络研修的宽度与广度.

(二) 以泛在化学习模式为媒介, 拓展研修活动的平台与模式

泛在化学习 (ubiquitous learning) 指以泛在计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泛在化学习模式是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构建一个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高针对性的在线学习资源, 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开展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模式.作为未来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 泛在化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随意获取信息、开展交流、进行学习的理想环境.

泛在化学习作为区域研训活动的一个学习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参训者的学习环境, 以及参训者附近所能提供的学习设备, 从而确定如何给参训者最好的学习.在泛在化学习环境中, 相同的参训者, 在不同的位置, 会得到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 进行经验和学习体验的交流.通过泛在化学习模式, 分析参训者所在的位置, 提供无处不在的合适学习.

泛在化学习培训模式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 从硬件上培训地点需配备多媒体电脑操控台或笔记本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每位参训者需配备能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数字设备 (也可以是Ipad) .从软件上需有合适的培训资源和课程体系.如, 开发好的课程资源以供教师点击等.在硬、软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参训教师 (参训者) 在研训教师 (培训者) 辅助引导下开展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参训教师借助培训资源、开发课程等进行必要的讲解;参训教师 (参训者) 和研训教师 (培训者) 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联网笔记本电脑等进行必要的问答、讨论、互动;参训教师借助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数字设备等对研讨的问题进行解答、实践操作、完成现场的研训作业, 或向研训教师提出问题, 或与同伴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荣, 《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 《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2]王鑫, 《一分钟的奥卡姆剃刀》.

[3]苗逢春, 《信息及通讯技术在课程教学整合的国际趋势与借鉴》, 《基础教育课程》2012.8.

探讨初中英语教研工作的内容 篇8

关键词: 英语;教研;创新

一、营造氛围,构建良好的学习、教研生态

历史科把建设学者型教研团队作为教研组建设的目标,鼓励老师博览群书,切磋交流,努力践行既当“经师”,更当“人师”的理想。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教研生态,我们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给教研组老师作专题报告,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让老师们了解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理解和认识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如特级教师、首批广东省正高级教教师全仁经藏书量大,学识丰富,著述勤勉,给教研组老师树立了榜样;被称为“活图书馆”的扬幼全老师,博览群书,见解深刻,给教研组老师以积极的影响。在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教研组老师不甘落后,虚心好学,努力进取,形成了趣以读书为乐,安以教书为业,竞以善教为先,争以立言为荣的学习和教研氛围,大大促进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

二、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仔细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语言本身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源泉。所以,生活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创新题材和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深入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激发其创作热情。例如,学生在写作有关“环保”英语作文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动笔之前,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其有意义的题材,且围绕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观察人物的思想情感、形态、动态和色彩,并记录有关素材,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证明,善于观察生活、洞察生活的人是有所创造和有所作为的人。同是写夕阳,唐朝诗人李商隐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朱自清卻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魏巍又创造出另一个新境界:“天地有正气,江山无夕阳”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三、以教研组为基地,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抓好英语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如:低年级以活动、游戏为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手段;高年级段在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语音技能的训练,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非常重视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教研阵地的作用,努力提升教研质量,为教师搭建解决问题、沟通互助的平台。教研组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次活动都有详尽记载。组内教师以“学校半天教研制”为契机,认真学习英语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然后结合学校实际,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坚持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整合集体的智慧,经常共同交流和探讨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反思等问题;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教具。同时通过集体说课、评课、观看名师录像,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在校内外听课、评课15节以上。如: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青年教师互相之间听课;听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听市内外、省内外的教师的优质课、示范课;听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群体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又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从而促进了学校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上的提高。我校的英语教研组、备课组先后被评为市县优秀教研组、备课组。

四、教学过程

1、组织复习,导入新课。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下大功夫营造轻松快乐的英语课堂氛围,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由浅入深。本环节中应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学知识。在趣味的活动中全体同学反复操练单词与句子,练习面要广,次数要多而不感枯燥,从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新词组和新句子。

3、创设情境,分组练习。学生对新知识已经较好的掌握之后,布置趣味活动任务,让学生分组练习,在情境中运用英语。

4、游戏活动,加深巩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猜一猜,说一说,选一选等活动,让学生在动静交错,个人与小组,练习与竞争中学习语言,训练语言,应用语言,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多元评价,课堂总结。将多元、多样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活动过程中,时时对全班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号召大家发扬互帮互学的精神。

Work hard, work smart, work happily and team work.(勤干,巧干,乐干与齐干。)教研工作不仅需要艰苦奋斗,努力进取,还要有创新、发展和团队精神。只要教研组全体成员都本着事业为上的精神,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创新精神开辟英语教育新天地,就一定能使英语学科教育和教研的活力不断增强,而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2] 刘裕权,林伟.国内外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幼儿园区域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篇9

xxxx年8月29日我很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张娜莲老师的讲座,很荣幸能够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学习,培训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受益良多。

整个培训活动很精彩,也让我开阔视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对我日后教育之路开辟了一道精致的道路。下午是张娜莲老师的讲座,是关于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的,是在培训中,让我了解到贯彻落实《指南》从游戏开始。使我对幼儿园游戏有了重新的认识,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学习,在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操作区域游戏材料来实现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对于幼儿来说,“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把每一样东西都变成有助于幼儿发展“玩具”。

区域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对儿童而言游戏室一种快乐的体验,我们应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主动为儿童创设适当的游戏环境,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儿童游戏的时间和权力,一切以幼儿为主,尊重幼儿主体性,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裕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不单单只是提供材料,还要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回应孩子,不要限制孩子的玩法,给与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想出新花招来玩,比如我们班的大卫小朋友在玩葫芦棋时,他的玩法总是与众不同,拿起倒着转,跟小朋友比赛看谁转的久,所以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如果我去制止他说不能这样玩,要按格走,这样就限制了孩子的玩法。等于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在孩子游戏时,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整个培训活动下来,“区域游戏”这个理念已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认真领会落实培训精神,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切实开展好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幼儿园读区域活动心得 篇10

每个幼儿有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的潜力水平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幼儿因,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带给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珠子”游戏、教师带给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就应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现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导幼儿根本不明白该怎样做,所以说教师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要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给幼儿自由发挥,能够做示范,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操作,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观察、再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观察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我们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区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纸也有大有小。熙森刚开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纸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纸包小的糖果,经过很长时间后,熙森还是没有掌握其规律,乱包一气,当然,包出来的形状肯定不好看,有的还都没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主角,给熙森指条明路。这个时候,熙森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对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举两个例子:默默很想进表演区穿区内的漂亮衣服。但是表演区内的小朋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能够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谈初中英语学生的课堂活动 篇11

一、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应遵循的原则具体体现在:(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4)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到就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所谓以“学生为本”其实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就英语教学而言,“学生实际”即为“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生活经验,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资源

我在教授频度副词时,利用了一件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作为引入—课程表。上课时,我请学生拿出课程表,询问学生每周有几节语文课?几节外语课?几节电脑课?几节音乐课?由于各门学科每周的节数不同,于是我非常自然地引出“usually, often, always, sometimes, never” 等频度副词,并列表出现,学生一目了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容易让学生理解,感知更为深刻。

(二)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

其实,不仅是引入,其他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上七年级第一学期的一课Relatives in Beijing时,课本中都是介绍北京的著名旅游景点的内容,初一学生对这些景点虽有所知晓,但毕竟了解不多,大多数同学也没有去过北京。如何组织该课的拓展训练呢?我根据课文中已有的情节,即Mr Li一家去了北京旅游,很自然地想到这样一个情景:从北京旅游归来,Mr Li 一家请在北京的亲戚到上海来旅游, 请学生们做他们的导游介绍上海的景点。这样的设计之所以取得较为成功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展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三、在巧妙设计的活动中看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教师的别出心裁和匠心独具,才能做到形式丰富、精彩纷呈,也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在有效的互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的说来,成功设计的课堂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化的活动

“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应保持生活的素材、样态,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让学生在一个简约的、生活化的课堂中,学到直观的、有真实感的知识。整个过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兴致勃勃,正像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2.情景化的活动

交流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而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景。情景是交流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易于融入活动,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如在教材Go for it!的How much are these pants?单元教学中,笔者事先拍下了自己星期天逛服装店时的录像。画面是一家服装店中,自己手里拿着几只购物袋。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猜测What's in this bag? 在学生争先恐后回答之后,购物袋的图画被逐一点击打开,出现了一件件的服装,和每件衣服的英文名称。这时,学生纷纷脱口而出:Oh, a sweater!/A short....接着,笔者在此设问:How much is the sweater/ short...? 笔者在学生回答后给出真实的价格。最后,当笔者提出 How much are all of them? 时,许多学生早就已经算出答案举起了手,还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They're so cheap!"或“Wow, they're too expensive!”等。此情此景,使课堂褪去了那份生硬和刻意,讲英语因有了真实的情景而成了十分自然又顺利的事情。

3.趣味化的活动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课堂活动也不例外。活动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索,创新。所以,课堂活动应力求趣味性。如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复习,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然而,“传声筒”的活动形式却使课堂活了起来。

4.合作型的活动

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英语学习必然要采用合作的形式。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针对课文主题进行的讨论和辩论等,正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这种合作型的活动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篇12

杨朝国

时 间:12.16

教研地点:电子备课室

主持人:杨朝国

参与人员:曹福彬 许月珠 肖桂平袁 萍 周长安 陈凤飞 王文宝

活动内容:提高中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几点做法(二)

具体内容:

曹福彬老师: 我们的母语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学生对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感到相当的困难,尤其我们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条件受到了限制,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英语的运用能力。所以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在教学中继续进行了探讨。

肖桂平老师: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音标教学、单词教学、对话教学、课文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下教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会更好。

杨朝国老师: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做好会话表演教师应注意四点: 1、要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2、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情色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3、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4、要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

陈凤飞老师: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进行听说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象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初中英语组教研活动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英语组教研活动目标

1、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深入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3、共同学习先进教学科学理论;

4、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5、积极开展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研究工作

6、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三.主要工作:本学期重点做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对各校英语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的探索和调研,要强化教师的专业协作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方面要积极征集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另一方面要求英语组建设博客网页,直观地呈现和交流各校在教研活动、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科研究等方面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教学问题的网络探讨。

2)做好七年级英语课程标准教材的选用工作,加强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工作。利用暑期新课程培训做好初中英语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协作备课工作。

3)促进初中英语备课的规范:教案不能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或是练习题和答案,更要有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不仅有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更要有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四、教研活动内容

1、听课。我组教师要积极听课,内容要广泛。所有的人必须参加学校举行的多媒体教学优秀课和教改研讨课的听课活动。

2、集体备课。我组共有初

一、初

二、初三共三个备课组,每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坚持每周集体备课至少一次,并做详细的记录。

3、学习如何进行教研和选题,争取有课题立项。

4、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

5、搞好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五、备课组长

初一:谭占琴 初二:鞠秋艳 初三:刘梅

六、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活动安排主讲人

1说讲评一体化谭培玲

2说讲评一体化胡云玲

3关于新教材教学的几点感触谭占琴

4如何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董云玲十一假期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鞠秋艳

7说讲评一体化刘梅

8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王立国

9英语多媒体教学优秀课评课谭培

10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鞠秋艳

11提高做单选题和单词拼写能力的方法刘梅

12关于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几点想法程学梅

13英语单词识记技巧董云玲

14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程学梅

15期末总复习方法的研讨谭占琴

初中英语课外活动实探 篇14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为了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我们每学期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订出英语课外活动计划。英语课外活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较大规模的课外活动计划。这类计划的制定,要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

要制定出活动具体举办时间、地点及参加人数,并在开学初有意识地向全体同学公布,以便让他们思想上早有准备。另一个是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计划。英语课外小组的建立,我一般是挑选各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而且小组成员不固定,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临时变动。这样做不仅能使参加者产生“危机感”,还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时间一般是固定的,基本上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左右。活动内容除必要的课外辅导,还穿插一些层次较高的英语游戏、比赛、智力测验等,借以丰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

当然,每次开展课外活动,教师都必须事先做充分的准备。要备齐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制定出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同时还应设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智力竞赛”,我仅限于在课外小组同学中进行。竞赛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并邀请其他同学观摩:整个竞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内容有:猜谜,趣味问答,判断是非,填空,听力测试等。活动自始至终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思维,争先恐后答题,效果良好。

三、认真总结,以利再战

每次活动开展之后,首先要算出成绩,排出名次,公布获奖名单,以资鼓励。

然后再由教师或评委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此外,教师自己还应对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书面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改进办法,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对参赛者的获奖作品要及时张贴。做到善始善终。

初中英语组教研活动记录1 篇15

教研地点:化学实验室

主持人:杜娟

主 题:课例评价活动

内容:

各位老师先集体研讨备课,然后由任金红老师执教,说课,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最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全面评价此课。

李永利老师:本课主要学习单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情景对话的课。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把英语教学同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的效果,提高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杜娟老师:整节课任老师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师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努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英语教研组教研总结 篇16

回顾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工作、学习,很有感触,应该说,在每位英语教师的辛勤劳动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努力、踏实地工作着。全体英语教师为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默默地耕耘着。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强化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只有勤于学习才会乐于施教,也只有勤于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教好书、育好人,我们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充实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我们坚持自学,不断充实自我,教师们自费订阅有关的英语报刊,并认真做好摘记,大家常聚在一起讨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组上下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

二、落实常规,目标明确,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

在学校管理的大背景下,立足教研组自身,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本学期,我们组配合教导处定期做好常规工作的检查,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做好辅差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我们经常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疑难,力求在教学上体现创新。

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实现全员共同成长

教研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需要有凝聚力,就离不开一份良好团队精神。为此,我们不断强化整个团队分工不分家的团结协作精神。十月中旬开始,我们搞了“我爱英语”的主题活动,就充分显示出这点。在教务处的策划下,我们分工合作,每位老师出谋划策,积极准备。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成绩更好了,师生关系更近了,每位教师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学习的热情高涨。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策略探析 篇17

一、讲究真实自然,设计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真实性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学习材料或学习情境真实、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与经验得以激活,推动学习动机的产生。正如心理学研究指出:“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对初中生而言,英语是外来语言,需要融入具体情境中,才能透彻理解,准确运用。所在,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联系现实生活,选取丰富的学习材料,设计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或者布置真实的语言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运用与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单纯地讲解语言知识。

如在Weather report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呈现天气预报材料,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教学活动:①听写有关内容;②先听材料,再让学生判断能否去郊游。其中,后者创设了真实的语境,需要学生结合语言材料作出正确的反应与判断。而前者注重训练语言技能,看似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因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不会听写天气预报,然而实际上,方法①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尽管它并不属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认识到语言活动包括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等活动,并非在任一环节都需要设置真实语境,实施真实的语言运用。比如在上述听力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初次学习与天气预报有关的语言知识,则需要让他们学会运用sunny, rainy等形容词来对天气情况进行描述。因此,在听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听边记下形容天气的英语词汇。而后结合所记录的情况,让学生判断能否出去郊游。这样,通过贴近真实生活的活动,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运用趣味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运用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运用漫画、简笔画等多样化手段,将语言知识寓于直观演示、表演、游戏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乐于学习语言、主动运用语言。

1.借助直观教具或手段,组织教学活動,这一方法尤其适合词汇、句型等知识的教学。如学习Unit4 Food时,教师可准备一些水果,结合实物讲解apple,mango等水果类词汇。而后在黑板上贴上有关水果的图片或者画出相关的简笔画,要求学生填一填,比比哪位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准确。或借助多媒体快速闪动水果图片,看看哪位学生是“火眼金睛”,并用英语说出有哪些水果,从而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把握情况。而后还可展示在水果店购买水果的情景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与句型进行对话。

2.组织多种游戏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词汇、语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捉迷藏、猜谜等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语言知识。如在学习有关职业的词汇后,教师可以组织“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各种职业的代表性声音材料,如汽车喇叭声、上课铃声、拖拉机声等,要求学生听声音猜职业。另外,还可利用英语歌曲,营造生动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句型等知识。如通过学唱英文歌曲 “Here comes the train”学习将来时与倒装句。教师可以故意删掉一些句子或改变一些歌词,让学生找找问题,发现出错的地方,试着改错。这样,可让语法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教师还可运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轻松地记忆英语知识。

三、注重交际实践,优化课外活动

语言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以致用为最终目标。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交际性、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交际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英语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上一篇:银行案件工作总结下一篇:加强和改进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