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2024-07-15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通用11篇)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1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鹿梅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环境,认识到家庭环境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重难点: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欢迎您的到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讲座。

二、引入主题:

无论是哪个孩子,最关注他的成长和成才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父母和亲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类人就是老师。老师们期望着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出人头地。这两类人目标一致,期望一致,心愿一致。为了这共同的目标,父母和老师都会想尽各种办法,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发挥的更早,发挥的更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他们来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家长就在发挥教育作用了,而且一致伴随他的一生。老师的作用是阶段性的,系统性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更多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学校教育。然而 学生学习的好坏除了依靠教师的培养,学生个人的天赋与勤奋外,还取决于家庭环境的优劣。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剖析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什么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所谓家庭意识,就是家庭中各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行为,包括家庭各成员的活动及行为。家庭行为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还包括家庭成员进行的其他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五、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溺爱孩子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视孩子为中心,有求必应,竭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四二一”型家庭中,祖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更是加重了这一倾向。甚至在不少家庭中已经由宠爱滑向溺爱,从而使儿童的个人主义观念突出。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一位母亲说:“我40岁才得了这个宝贝女儿,在家里,她要啥就给她啥。”这种爱似乎很无私,实际上是一种畸形,无能的“慈爱”。这种盲目的爱只会造就家庭的小暴君。

2、爱慕虚荣

有些父母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或为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只强化孩子某种技能的早期训练而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全面教养,追求某种表面的、暂时的成功。例如,有些虚荣心强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出人头地、名列前茅,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些家长片面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是考试得高分,取得好成绩。为了保证子女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子女本来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使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懒散习惯,根本不重视他们的劳动观点,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取得高分,考上重点,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但却染上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整天为挣钱奔忙而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他们都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但在心底深处,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于是花钱请保姆、家庭教师,或由文化水平低的母亲辞职,在家承担对孩子的教育。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目前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分为四种:一是祖传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我,我就怎么教孩子,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第二种是随意,张嘴就来,想起一出是一出;第三种是金钱关系渗透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帮父母干家务劳动要给钱,干前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不给或钱给少了不干。不仅如此,有的小孩子做作业,考试得高分都要向父母要钱,把钱看成是学习、劳动的唯一动力,而不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它使孩子形成随心所欲,唯我独尊,有求必应的思想。第四种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在课外报舞蹈、书法、英语、作文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强硬地安排子女的学习时间,挫伤了孩子生动活泼的个性。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有一部分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愿抚养孩子;有的尚未从阴影中走出,不管孩子或把怨气都出在孩子身上,常常非打则骂。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生理,心理早已出现了消极反应。

七、怎样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保证家庭教育的时间。

孩子是你们的,是我们的,更是大家的,但孩子最终是你们的。你们生育了他们,赋予他们生命的权利,更应该养育他们,赋予他们生活的本领。没有本领,将无法适应社会,最终成为自己的负担。我深刻的感觉到,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多么大竞争的社会,孩子如果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输在基础教育上,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会带来许多的阻碍。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选择再来一回,更不可能后悔或弥补。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的确是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我孩子的学习。我每天都要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为了让家人生活幸福而努力打拼。疏不知,与孩子的成长相比,这些又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乎其微。钱,我们有的机会去赚,何必要吝啬孩子基础教育阶段的这点时间?我们终日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除了孩子还是孩子。中国人一辈子很少为自己着想。一般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直到他们成家立业、功成名就,父母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席!在孩子最期盼我们相伴的时刻,我们不能缺席!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所以,一定要在时间上有所保证,每天至少抽一小时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教师。父母要以身作则,全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性格会遗传孩子,父母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父母的观念会同化孩子。父母爱读书,孩子一定爱读书;父母素质高,孩子一定修养好,父母重视教育,孩子一定优秀!所以,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好老师。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理想的成长环境。和睦、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孩子一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所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一定要能够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不要有负面的影响。

3、坚持鼓励和表扬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把金钥匙:鼓励和表扬。人都爱听好话,孩子更不例外。我们要相信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做的不好,或者是失败时,我们不能批评和打击,而应该积极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为他们打气,为他们加油。当他们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时,要及时地表扬。

4、坚持平等的思想交流。

孩子和大人在人格上平等的。孩子虽然年龄比我们小,但他们和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有不少家长不重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时很长时间,或者是从来没有和孩子进行过思想沟通。有的家长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但是,家长和孩子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大人以强势的态度来与孩子交流,孩子处于被接受,被批评的地位。显然,这样的沟通也是不成功的。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明确他们的困惑,再给予处理和解决。

5、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

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每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进步也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用我们孩子的昨天和孩子的现在比。只要孩子有进步,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急噪,不要失控,切忌失态,行为过激。即使批评孩子,也可以是润物无声,说服感化。

6、加强学习,注意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实施是比较草率的,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学习。例如,要解决孩子学习磨蹭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下方法:

方法一:发挥名人效应:鲁迅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每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还有一句:“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您要经常给孩子灌输时间的重要性,讲一些名人珍惜时间、走向成功的故

事,让孩子内心充满对名人的敬佩,让孩子明白严守时间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成功的保证。

方法二:做榜样型父母。如果自己孩子做事磨蹭,父母一定要在平时做任何事情时,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一气呵成,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方法三:不做多余关切。在孩子学习时,您千万不要打扰他,一会儿送水,一会儿询问,这些打扰都能使孩子给自己分心找到理由。

方法四:做好充分准备。在孩子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让他把喝水、吃面包、上厕所、削铅笔等一系列工作完成,问他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没有的话计时开始!切记:在学习桌上不能放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您刚开始可以在同一个房间、孩子的背后监督,一发现他在写的过程中有分心现象,要立即制止。

方法五:不添过重负担。比如: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妈妈布置的,或者还得练习孩子讨厌的特长乐器等,因此孩子故意磨蹭,拖延时间,是为了逃避。

方法六:制定计划和评比表。计划主要定出每天的日程安排,评比表将在晚上由您俩一起对一天计划执行的情况给予评价,(画笑脸或者画星星等)完成多少项后满足孩子一个比较大的、合理的要求——买一本他喜爱的书或者给他一段自由时光,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会尝到做作业快的甜头,从而慢慢改掉磨蹭的毛病。总之,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强调做完一样再去做另一样,不能刚干这件事又去干那件事,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相信只要您做个有心的家长,早发现早治疗,把孩子的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八、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

九、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十、全课总结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有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最完美的。握紧您的手,我们更有信心!

尊敬的各位家长,我们的责任是一致的,我们的心愿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心愿一起努力吧!最后,再次谢谢各位的到来,谢谢各位的支持!

十一、布置作业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2

多年的一线初中语文教育经历, 及连贯性的与学生陪护人的接触交流中, 让我发现农村家庭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些存在的问题有时对语文教学, 几乎是不可逆转的灾难。为了进一步印证我的初步判断, 我对上泸中学的557 名学生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家庭访问为主, 个例跟踪、文献参考为辅的调查研究, 以下是我的初步调查结果。

一、学生留守, 陪护人的不稳定性, 影响学生性格与语文成绩

在上泸, 由于父母大多外出务工, 学生的实际陪护人多为爷爷奶奶, 以我现任教的两个班为例, 91 个学生中, 有51 个学生父母双亲都外出务工, 剩下的还有19 个学生是父亲外出, 母亲在家, 3个学生母亲外出, 父亲在家。只有28 个学生父母都在家。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留守情况与他们的性格和成绩存在一定的关系, 现将调查结果呈现如下:

在问卷调查中, 在问及“在你读小学时, 谁陪你时间更多?”和“在你读初中时, 谁陪你时间更多?”时, 答案是一致的学生, 性格和语文成绩都更为优秀, 更为稳定, 而答案不一致的学生, 语文学习有始无终, 后劲不足, 更容易消极抑郁, 自暴自弃。

二, 陪护人与学生的关系和沟通程度, 影响学生性格与语文成绩。

上泸地处上饶县47 公里, 素有千年古镇之称, 在这里, 重男轻女, 延续香火的思想还很普遍,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男孩子非常溺爱, 对女孩则是放任不管, 所以当问及“你有没有觉得过你父母爷爷奶奶偏心”, 七成的女生回答是“有”, 并且她们表示为此常常感到痛苦,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 对自己不够自信, 在参与班级活动上, 也比较消极怠慢, 而且容易产生嫉妒, 特别害怕老师偏心其他的学生。

除了偏心, 陪护人的专制, 也是阻碍学生与陪护人交流的一大屏障, 当问及“在学习上, 你的陪护人是A:陪我做作业, B命令我做作业, C从不关心我做作业”, 语文成绩中上的学生, 绝大部分的答案是A和C, 语文成绩中下的答案绝大部分是B, 而且选择B的学生, 大多不乐意同陪护人交流, 在学习语文上, 也习惯依赖老师的强制命令, 自制力较差。

在农村中学,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因素阻碍了陪护人与学生的感情沟通, 那就是父母赌博, 问卷调查显示:鲜有父母双亲好赌成性, 而孩子笃学优异的。很多学生在他们的作文本上, 都曾痛苦的写到父母的赌博行为给他们心灵带来的伤害。

三、其他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学生陪护人的文化水平, 待人接物的方式, 家庭成员的和睦程度, 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协调度, 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等。

调查统计显示:1. 陪护人的文化水平越高, 待人接物的方式越和谐, 家庭成员越和睦, 学生表现出的稳定性格越积极乐观, 更富有集体荣誉感, 语言感知力也更强;2. 家庭成员对小孩的教育与要求越协调统一, 学生的情绪和语文成绩越趋于稳定, 越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家庭的文化氛围 (如家中有无触手可及的藏书, 家庭成员有无看书的习惯) , 对学生学习语文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在对班上语文成绩突出的学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 优生学习语文的潜力和后劲, 很多来自于他们的课外阅读, 以及他们从小接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城市二元化加剧。儿童留守现象越来越严重, 而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却重视不够, 把所有的教育任务都抛给学校,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问题越来越严重, 那么, 面对这种困境, 有没有办法去解决呢?民政部副部长邹铭19 日表示,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家庭的监护责任, 个别“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可能面临多种处罚。把“只生不养”提到法律的高度, 这说明国家已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但是, 农民工外出赚钱, 也是为生活所逼, 而且,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他们都是农村城市化的桥梁, 这是大潮流、大趋势。用法律强制, 恐难治其本。

因此, 解决儿童留守问题。首先应当解决城乡二元制下的教育体制问题, 应该让更多的外出务工的农民, 可以无障碍地把孩子带到身边去读书。其次, 政府、学校、家庭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 加强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再次,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电子档案, 让接手学生的每个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过去现在的状态, 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 因材施教。最后, 针对语文的学习, 家庭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 对此, 家长可以从小给孩子读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简单的经典国学篇目。

摘要: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方式方法在不断地改革改进, 但学生凸显的学习问题却在日益加剧, 这二者相悖的现象, 折射出的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 以上泸中学为例, 学生留守率达67%, 且留在农村的陪护人, 又大多为不识字,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老人, 导致学生性格易走极端, 学习动力后劲不足, 语文成绩极不稳定。为此, 我对上泸中学的557名学生展开了调查研究, 以期寻找破解农村家庭环境难题的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家庭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家庭环境;语言教育;鼓励倾听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07-01

对于世界的认识与学习、信息间的传递,语言也是关键性的媒介。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为幼儿语言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是影响幼儿一生的事情。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更有根本性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和不同的教养态度、家长不同层次的文化素养,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同,都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幼儿的语言的发展。权威型的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儿童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这种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会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这些父母教养下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乐意与人交往并善于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专断型教养方式下幼儿语言的发展。专断型的教养方式也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父母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幼儿,对幼儿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幼儿自身的愿望和要求。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词汇量少,且不善与人交流,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放纵型教养方式下幼儿语言的发展。放纵型的教养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幼儿缺乏控制,他们对幼儿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对幼儿过于溺爱,甚至不对幼儿提出任何要求,而让其自己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言语表达能力也较强,敢于表达自己,但言语间会带有攻击性或出现不正确甚至不好的词句。

不同的教养方式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幼儿后来的语言教育也有本质的影响。[1]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幼儿能更快适应正规系统的教育。而另外两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会比较难以适应环境。

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有不良影响[2]

(一)家长自身条件及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文化程度、职业水平及收入低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忽视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容易忽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另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职业或者想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而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与孩子缺少交流,没有给他们充分的语言交流的机会,会造成儿童词汇量少,语言经验不足。有些父母请保姆或者请(外)祖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养方式,他们认为幼儿吃饱喝足、不生病就是健康成长,很少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导致孩子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而且隔代教养使用的语言会掺杂方言,这对幼儿语言发展有不良的影响。

(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影响幼儿语言发展。夫妻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的不和谐,一直是影响整个家庭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不和谐的家庭中耳濡目染,必然会对幼儿有不良影响,使其心灵蒙上阴影,孩子在这个时期往往容易出现语言障碍。而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和再婚家庭的增多,孩子缺乏来自家庭的亲情,性格容易变得孤僻,也容易产生语言障碍。

三、家长的人际关系影响幼儿语言发展

工作、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的不同,家长不同的人际关系也会给幼儿的语言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家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也置身其中。家长与人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幼儿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使用。家长的人际圈中不同人带有的特定的语言也会被幼儿记住和模仿,但幼儿并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对于自己接触到的词句和动作只会去模仿。所以家长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能力较高且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占多数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语言表达不顺畅或者无法很好表达自己的人在家长人际圈中占多数,则对幼儿语言发展有不利影响。

四、家庭中家长应对幼儿语言发展采取的策略

(一)增强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语言是在运用中得到发展的。家长要肯定孩子的语言行为,当孩子讲话时,家长要认真倾听, 并及时用简短的话语或动作、表情进行回应和反馈。其次,可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语言练习。 如上下楼梯时, 教幼儿说“上”和“下”,穿衣服时认识 “内衣”、“外套”,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最后,家长要多为孩子同伴交流提供机会,家长可让幼儿和自己的朋友、同事、亲戚家的孩子进行语言交流, 因为这种交往平等、自然,孩子可以轻松的获得语言经验。[3]

(二)要耐心、认真听幼儿说话,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总是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幼儿表达,学习在幼儿的言语中理解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的意图, 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表达的不清楚,而责怪或者谩骂幼儿。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耐心听幼儿说话,积极鼓励并帮助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当幼儿不会说完整句时,家长可以先做出示范,让幼儿学习,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4]要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环境和机会,尤其是在单亲或者再婚家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语言发展,不能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或其他原因忽略幼儿的心理及语言发展。

(三)规范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分辨正确规范的语言。孩子学习语言,最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通过家长正确有效的引导,教育幼儿分辨正确合适的语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训练和使用,避免幼儿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句的盲目模仿而影响其接下来的语言发展。

家长也可以在与幼儿交流中有意识的教孩子使用一些正规的词汇和语句,避免幼儿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词语。

参考文献:

[1][2]孙钠. 家庭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上),2014(9):171.

[3]段丽红. 家庭幼儿语言教育现状及教育策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01-102.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 篇4

川风小学

教师:刘小兰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父母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认为家庭环境中能让孩子的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关系

一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例如,母亲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儿童依恋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儿童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对于个人来说,亲子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家庭气氛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

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于,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

(三)父母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如何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格外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长辈、子女、朋友、同事尊重和爱的情感特征,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础,会养成他的友爱、助人、开朗的个性;父母对事业的执着热爱,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会养成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家长要努力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当好合格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5

小学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让我们家长在苦于孩子如何从幼儿园转型到小学学习、生活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知道了教育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科,值得我们终身不断学习。孩子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孩子人生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一天起,家长都寄予孩子能有一个家庭与学校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新天地,使孩子将来能在德、智、体、劳方面全面发展。通过家长学校的熏陶、渗透,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任务之重,责任之大,现就本人课后的感受谈一点体会: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古时候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习惯,可见一个人的习惯关乎人的一生。作为刚踏进学校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更加重要了。在听了学校安排的专家授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一课后,受益很深。她教育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着手。课后,我专门给孩子购买了闹钟以养成他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习惯;放学后按时回家,及时做完作业,养成检查复习的习惯;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先阅读一下课文;睡觉之前整理好第二天的课文用具等。我还根据自已学习的习惯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生活、学习计划,根据表现好坏由父母打分,如果一周内各方面均优秀的话适当奖励他一下,如满足他一个合理的要求或带他去某个地方玩(类似于课堂内的盖红星贴苹果)。一个月累计下来,我总体感觉效果不错,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尽可能地创造、优化环境

孩子在学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和娱乐的环境。在家里作为家长也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适应这个环境。父母的言行、习惯、居住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责无旁待地承担地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比如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尊老爱幼,和谐相处;少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家打牌、搓麻将等。给孩子作一些表率,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我们代表我们家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表示衷心的感谢!学习不可能一蹉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学校引导的各式教育方法和方式将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石角中心小学三(1)班

班主任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人生的影响 篇6

每个人最先受到的影响是源于家庭,所以家庭教育需要为人生负起责任的。很多时候家长们都喜欢把智育当成是成长过程的唯一的教育活动,以为只要考到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就能出人头地,光中耀祖。而往往就是因为家长们这种传统的心理而使自己的子女长期生活在压抑和不安的状态之中,在他们往后的人生中,他们也许会变成一个只注重功利而没有人情的人。家庭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鼓励孩子们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应当表现地勇敢、坚强,教导孩子们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而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各种逼迫和压力。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得到正确的引导,并且要学会尊重孩子们,让他们有权利拥有自己的私隐,与孩子们多沟通,在同龄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看法。可想而知家庭教育的好坏对人生的影响有多重要,因为只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才会培养出对生活充满爱的人。

学校不仅是一个单一的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地方。学校的教育模式与注重点对于受教育者的人生而言产生着不可摆脱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们在生活中的是非,真伪,善恶,美丑鉴别力、判断力就源于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现代社会特别注重学校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教师体罚和伤害学生等现象更是不可存在,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善于发现和化解有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和问题。学校还可以尝试与所有的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因为学校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最好的社会共识,以此来提高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受教育者在人生中创造更多价值提供可能。

自我们出生到老去从来都离不开的是社会,人的一生跟随的社会发展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向前。在学校中的校园事件,在大街小巷上的打砸抢烧,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充满邪恶的社会环境里生活,那么他本能就会对这种邪恶的社会环境产生认可,导致他内心的良知,道德等逐渐丧失,从而对社会的其他人构成威胁。所以在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加大力度来改造,治理和整顿社会的不良风气,改善治安环境,特别是预防在中小学生的抢劫,绑架,还有拐卖妇女幼儿等严重的暴力案件发生。另外要加强社会文明的建设,严禁传播媒介对暴力文化的不当传播,以最大限度来净化文化市场。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你我的责任,因为一个美好的人生需要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庇护。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 篇7

一、何谓“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人格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 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2]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 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 各个因素对人格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其中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成员间不仅有自然的遗传因素, 而且有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 “有其父必有其子”, 是有一定道理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 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

二、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

儿童人格的形成受到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人格、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所创造的家庭氛围、家庭结构都对儿童人格形成、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在人格形成过程中, 家庭教育起着奠基作用,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性强, 并且具有长期性。

1. 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Kagiticibasi (1990) 依据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独立—依赖”关系, 归纳出了三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3]

X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物质与情感上的关系都是相互依赖的, 亲子关系的取向是顺从, 属于集体主义教养方式。如韩国与日本的母亲总是热心于保持与孩子的交互作用, 她们认为母子的亲密关系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家庭教养中, 母亲总是力图创造一种“关系上的协调”, 却难以培养孩子的心理独立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 做事缺乏主动性, 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Z型: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在物质和情感上都是相互独立的, 亲子关系的取向是独立, 属于个人主义教养方式。如美国和加拿大的母亲认为母子间的分离与个体化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母亲尽力把自己与孩子分离开,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母亲在家庭关系中创设的是一种“个体上的协调”。但是, 这会带给双方情感上的孤独与失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

Y型:将上述两种教养方式综合在一起, 强调在物质上的独立, 在情感上的相互依赖。中国与土耳其的家庭近似这种教养方式。如土耳其的研究发现 (Phalet&Claeys, 1990) , 土耳其青年既忠于家庭, 又注重本人才能的自我实现。在具有集体主义文化基础的发展中国家, 在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背景下, 家庭人际关系可以向Y型转化。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乐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2. 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 家长的文化程度提高了, 家长不惜智力投资, 期望子女一心一意读书。但在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问题上, 有些家长缺乏正确的认识, 只希望子女读书, 不要求他们全面成长。为了读书, 可以“肩不担担, 手不提篮”, 认为给子女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 使他们生活得舒舒服服, 甚至连一些举手之劳的自我服务劳动也包了。不让孩子玩, 不给孩子一点自由, 担心孩子玩了, 学习会不行, 安全会有问题, 等等。父母对孩子过多关注和宠爱、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3. 家庭结构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由于离异、丧偶、未婚生子等, 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单亲家庭,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 其人格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会受到负面影响。家庭环境中父母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一个健康发展的儿童需要经常处于一种三维交往关系的网络之中, 即同父母、长辈交往的纵向关系;同同龄伙伴交往的横向关系;同兄弟姐妹交往的斜向关系。纵向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家庭关系, 而横向关系和斜向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环境多为儿童提供横向与斜向的交往机会, 有利于健康的儿童人格的形成。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其家庭结构的缺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4. 家庭氛围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平时, 我们常听到不少年轻的父母抱怨孩子脾气不好:任性、自私、娇气、神经质等, 并常为此责难甚至打骂、惩罚孩子。其实他们完全冤枉了孩子, 因为孩子性格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 父母在家庭中过于溺爱、娇惯孩子, 孩子多任性、娇气、脆弱,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责任心;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管教过严、期望过高, 孩子多拘谨、畏缩、不合群、呆板、怯懦, 或倔强执拗;在家庭环境中父母过渡照顾、过于保护, 孩子多软弱、幼稚、依赖性强, 难于集体生活, 难于与伙伴友好相处。[4]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才能使儿童形成独立、爽直、互相帮助、健康、向上的人格。但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 给予孩子一切需要, 这就是爱。这些存在于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包括整洁、卫生、宁静的家庭生活环境等, 家庭生活环境首先通过视觉在孩子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宁静易于形成孩子稳定的、协和的、有计划、有组织、轻松的人格特征。此外, 还包括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及对孩子的教养态度等。

5. 家庭中子女的出生顺序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现代的孩子, 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少, 长期处于无挑战者的家庭地位, 不知居安思危, 缺乏应付各种矛盾的心理准备。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越来越细微周到, 对他们的爱更加集中。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过多的爱反而使他们不懂得爱, 过多的照顾反而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此外, 由于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束缚, 加之家长过多的替代, 往往会剥夺孩子自主、独立的活动机会。对儿童能力过多的替代只能使他们失去能力发展的机会, 导致他们在性格和行为上缺乏自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然而, 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与独立精神, 这是儿童人格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一个人的生命中, 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压力, 只有从儿童时期就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 长大后才会独立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家长应当为孩子创造这种磨炼机会, 注意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自主性活动的机会, 让孩子有机会亲身实践, 亲自尝试, 并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结语

家庭环境因素确实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家庭环境塑造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质。儿童人格不是自发形成的, 它是从与他人接触中产生的简单的习惯行为开始的, 是从与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自我体验而对社会作用内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过程最初始于家庭。家庭中人格构建环境的失衡, 人格构建内容的扭曲, 人格构建方法的不当, 正是造成儿童人格偏异的重要原因。所以, 优化儿童人格构建的家庭环境, 是改善儿童人格教育的有效对策。

摘要: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人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人格形成过程中,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不同的家庭环境塑造了儿童不同的人格特质。

关键词:现代家庭环境,人格,父母,儿童

参考文献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家庭环境;中学生;优良个性;影响

中学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获得社会态度、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个性由动荡走向成熟,而且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中学生个性的养成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造就的结果,尤其是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优良个性的养成起到最基础和最初的作用,而且可对中学生的一生造成深刻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1.家庭收入

相关研究提出,家庭收入可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成长发展,主要与其认知功能、学业成就、言语发展、社交能力与健康状况有关,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从出生开始延续至成年以后。徐华炳的调查表明,收入一般或者富裕的家庭为子女购买图书与陪伴子女参加展览的频率明显高于家庭贫困的学生,由此体现家庭收入是中学生物质条件满足程度与环境刺激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选题表明,经济情况会对中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选择造成影响。其中,在“你认为人生最大价值是什么?”的问题调查中,中学生的首要选择为摄取财富,分析发现,家庭贫困学生选择该项的比重相较于富裕者高出22.8%,由此可见,贫困家庭的学生想要摄取财富的欲望更加强烈,富裕家庭学生更倾向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个性发展。

2.家庭结构

郑立新在调查中提出,独生子女的独立能力与决策能力相对较差。在“同学邀请一起去春游或者参加其他活动”这一选题的调查中,78.2%的独生子女需要征得家人同意后方可前往,而74.6%的非独生子女可自行决定,通过这一结果可以反映以上观点。独立性与决策能力是中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主要表现,而家庭结构不同,中学生品质的养成则出现明显差异,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此外,通过调查重组家庭与单亲家庭的中学生,我们发现,该类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喜欢独处,但害怕孤独;感情淡薄,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新家庭中;心理与情感上无归属感;对朋友与同学缺乏信任。由此表明,家庭结构对中学生情感心理与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3.家庭氛围

据调查,家庭氛围和谐的中学生在集体意识、感恩之心、社会公德心、不良情绪应对方面表现良好,69.7%的中学生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76.9%会主动参加集体活动,81.1%表现为感激父母,44.2%会选择正常途径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而家庭氛围不和谐的中学生中,44.7%的中学生不会让座,66.7%的学生认为供其上学为父母义务,44.4%表示对集体活动厌恶,51.9%的学生在出现不良情绪后选择通过暴力宣泄不满。由此证实,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情感心理与道德观念。家庭是学生的栖身之所,也是中学生性格塑造的源头,因此,要想培养中学生的优良个性,家庭是关键。

二、促进中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是国家级民族发展的未来,通过培养其优良的个性,能够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因此,针对中学生优良个性培养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指导建议,以强化中学生的教育。

1.营造良好氛围,培植亲子关系

中学生优良个性的养成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更要有精神层次的教育。除了有步骤、有目标、有计划的有形教育之外,“无形教育”发挥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家庭氛围良好和谐对中学生可起到一定的“隐形教育”目的。首先,父母应注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生活中,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父母的思维、情感与心理因素均会有意无意的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所以,父母应重视家庭氛围营造,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到和睦相通,互相谅解,并自觉维护家长的良好形象。其次,积极营造愉悦轻松的家庭氛围,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建立和谐友好的亲子关系。此外,父母要主动给予孩子帮助、爱护与关心,听取孩子倾诉,倾听其内心声音,增加互动,培植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2.提高家长素质,树立良好榜样

恩格斯有言,父母发展情况决定着孩子发展能力,家长素质直接影响德育效果,因此家长应全面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知识水平,严于律己,塑造榜样形象。首先,家长道德品质的提升。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德育教育的最初实施者,其思想品质是家庭德育实施的重要保障。家长应始终保持以身作则与言行一致,通过生活方式、穿衣打扮、交友与处事原则来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促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逐渐养成优良个性。其次,家长文化素质的提升。家长的处事水平、教育方式、教育能力与家庭生活品质都与其文化素质直接相关。所以,家长应主动加强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质水平。最后,家长心理素质的提升。家长的心理状态与情绪特点会对子女教育的态度与方式造成影响。家长需尊重中学生人格,掌握必要的中学生心理知识,善于沟通,最大程度的营造民主、和睦与平等的家庭环境。

3.调整施教措施,实施科学教育

培根讲到,要求孩子百依百顺是造成孩子不幸的主要原因。父母单纯的关心爱护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应在给予孩子体贴的同时,理性客观的分析其心理与思想。中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家长需根据其年龄特征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主动疏导其心理障碍,使其保持健康心态,这样才有利于优良个性的形成。同时,家庭德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坚持连贯性与一致性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教育与日常渗透,结合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培养中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生存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心态与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能够适应社会,正确面对困难,又可以充满自信,勇于承受挫折,“激励”与“惩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使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与优势,形成优良个性,走好人生旅途。

三、结束语

中学阶段是优良个性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家庭教育则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中学生健康人格、健康行为与优良个性的构建与养成。因此,父母应有意识的建构和谐的家庭环境,以身立教,针对性的调整家庭施教措施,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从而培养出优秀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华炳,章春苗.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家庭因素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4(01):336-337

[2]郑立新,彭金维,奚燕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39(11):106-107

[3]孙圣涛,张薇.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26(09):113-114

[4]钟慧,黄希庭.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36(11):159-161

[5]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9(05):224-225

作者简介:

催成桑布(1975.5~),男,藏族,籍贯: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中教一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生的思想教育。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篇9

青少年犯罪现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在英国青少年犯罪为3%、美国为5%、日本为

1.6%。如此大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给我们的家庭教育现状带来了警示。除父母离异、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结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财产的案件多,不计后果、追求哥们意气的多等等这些长期以来所固有的原因和特点外,还有一些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应当说,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不完善的原因,最主要的应当家庭对青少年影响。

家庭影响,即家庭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产生的原发性影响。既包括对健全人格形成所产生的良好影响,也包括对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所产生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并不都是按照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千差万别,但从性质和效果来看只有好与不好两类,不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原因。

家庭环境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行为等因素。家庭环境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馨,子女为逃避这种不祥和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长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思想水平、道德水准、生活作风,都在其子女的注视之中,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如果父母本身不过硬,道德素质败坏,常常会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形成不健康心理,而且年龄越小,其个性受父母的影响越大。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子女健全的人格,给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必要的良好的条件。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向变态的方向发展,往往是造成子女违法犯罪的主要客观因素。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组织。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双方时,便意味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残缺家庭。残缺家庭表现形式为(1)由离婚、配偶一方死亡而造成的单亲家庭。(2)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问题形成的“隐性”的残缺家庭。(3)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由祖父母、外祖母抚养的“隔代”家庭。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父母离异致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感情受到严重创伤,导致性格变异,心理压抑,甚至离家出走,过早进入社会,加之发育尚未成熟,认识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近朱近墨皆易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浅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篇10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人们把家庭看成培养人才的苗团和天然学校,表明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地位的作用。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的心灵尤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播收良好的种子,就会获得良好的收获;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家庭安宁则社会安宁,家庭和 谐则社会和谐。

因此,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场所。但如果家庭结构失调、破裂,家长不良言行的污染,教育不当等都可导致家庭教育缺陷,家庭教育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家长都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好子女。要探讨家庭教育的新途径,研究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家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方法都跟上时代发展,把子女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青少年的自身特点

青少年时期大体上相当于中学时期。11岁到15岁是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15岁到18岁是青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由于生理的发育,成熟,必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出现了如下特点:

一、自我意识增长;

二、思维有了发展;

三、情绪强烈奔放,好交往,重友情;

四、强烈的模仿性理想而不稳定,易于变化。

因此青少年随着心理发展的日趋成熟,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家长必须了解这个阶段,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家际,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应该注意理解他们的内心情绪,让他们保存一些没有害处的个人“秘密”,了解、尊重、鼓励他们交往朋友;必须注意到父母与子女两代人年龄和经历的差距,天然地存在所谓的“代 ”,增加尊重与理解。

青少年的健康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身体健康,即生理上没有疾病,这是人们比较注意的;

二是心理健康,指既没有某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果说健全的身体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的物质基础,那么健康的心理则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以适应环境需要的精神力量。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心理疾病和病态心理,因此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若一个人在心理上存在着种种,消极情绪,同样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应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做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专座现实的要求

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而且在外界各种变化的面前,能够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这些变化。

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几种家庭模式

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大。家庭是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主要。因为青少年性格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对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遗传素质

一个人的性格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特别是以一定的精神类型为前提的青少年的性格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是在与周围的人,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但是,青少年性格的形成主要制约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的教育作用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家庭环境

人类具有适应环境,选择环境与改造环境的能力。青少年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但他们也具有相应的各种能力,他们既需各环境的刺激和帮助,又极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既独立又有依赖性,青少年行为的可塑性,决定了环境育人的必要性,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决定创设良好环境的迫切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是儿童生要的生存基础与发展基础。家庭环境具有能够防止青少年受社会压力的作用和具有向青少年传达社会要求的社会化作用。

(三)家庭情绪气氛

家庭情绪气氛是指家庭成果集体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家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这种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将直接影响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中不同的情绪气氛对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的性格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青少年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就显得快乐,情绪稳定有独立性、主动性等。因此,家庭的愉快程度是决定青少年犯罪率的关键因素,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发展。

(四)父母的养育态度

父母养育态度是指父母与青少年接触的方式也就是教养的方式。父母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化个体,必须采用一套有效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态度是家庭心理环境的核心部分,应引起重视。

1.保护过度。这种家庭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赖,甚至袒护包庇。这种教育方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也显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

2.放任不管。这主要表现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放任自流。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与孤僻冷漠、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例如现在农村家庭“空巢”现象严重,父母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由祖父辈监护,他们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3.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是指父母不能与子女平等交流,往往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服不听话的子女,动辄拳脚相加。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首先,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其次,在这种家庭成长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于是选择离家出走。流落到社会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有的在别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

4.期望过高。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时子女即使尽最大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孩子就易产生心理压力、产生逃避和逆反心理。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五)父母的素质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受自身素质的影响,父母的素质包括各方面的素质,这里就父母的性格及价值观等对青少年性格影响作些阐述。父母的性格决定父母教养态度。教研究中,通过对母亲和孩子两个方面所实施的性格检查,在多项性格特征的项目中,可以看到相关关系的有:易变性、支配性和攻击性三种特性,这三种性格倾向的母亲,其中易变性和攻击性的不良性格特征必会给人不良的影响,所以父母本身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性格,掌握自己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性格去影响青少年。父母职业由于类别上的不同,使得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都受到一定的差异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即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标准,对什么是好孩子的衡量标准也不相同。总之每一个父母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塑造和影响青少年。

(六)家庭结构

现代家庭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家庭结构的状况对青少年的情思,社交能力和性格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结构不全的家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更大。

1.家庭残缺。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残缺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过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严重地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残缺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关爱与社会化的教育,很容易在内心世界形成一种暴力倾向,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于是他们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黄色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

2.单亲及组合家庭比例日益增长, 部分家庭存在隔代教育的现象。据统计,近三年来特殊家庭以3%的比例逐年上升。学生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类型基本有四种: 双亲教育家庭、隔代教育家庭、单亲教育家庭、寄养教育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性格孤僻、内向, 缺少自信, 自卑感强。组合家庭由于家庭情况比较复杂, 如果家长不能很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这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悲观、偏激心理。隔代教育由于祖父母在带孩子时担心出差错, 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孩子, 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祖父母文化比较低, 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 遏止了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个性的发展。非正常教育的家庭, 包括隔代教育、离异单亲及寄养家庭的状况导致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 使孩子缺乏生活的向心力, 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表现在学习上往往显得信心不足, 动力不够。而且当问题出现时容易偏激, 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七)家庭成员关系

家庭成员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在我们家庭中人仅一代人参与教育,而是两代人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便得整个家庭充满敬老爱幼,和谐一致的气氛,使得青少年生活充满温暖和情爱,使青少年的性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八)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地位

家庭生活是一个小的社会生活,家庭中以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等组成的家族关系规定了每个成员的位置,即在家庭中是处于一定的支配地位,家庭关系程度不同地约束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地位,并给青少年带来影响。

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家庭的各个因素影响着青少年的性格,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长辈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起着作用。因此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终生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显得至关重要。

二、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1.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有资料表明,大部分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使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溺爱、放任、打骂和要求过高等方式对青少年的教育都是有害的,应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代科学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对形成、塑造一个人未来的思想、性格和品德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而这个时期的教育,迄今为止在品格,增强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

2.树立良好形象。家庭中的社会化很多都是在无形中进行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青少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要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有不良行为,要举止得体,言语文雅,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 家庭习得;环境;初中;英语;学习;影响

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们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在我国,孩子们学习英语,其一,家庭环境背景,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都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英语成绩和学习动机。学习英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本文通过家庭环境这个角度来研究其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精神环境的影响

精神环境是学习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在此我们认为,创设适合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精神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家长一定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家长要规范孩子的言行,家长的表率就是无形推动孩子改变的力量。所以,只要是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家长也必须能够做到。而那些要求孩子不能做的,家长也一定不能做。初中生还是未成年的小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家长怎么进行引导,孩子们就会怎么发展。寒暑假,学生在家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做一些扰乱孩子学习的事情,像打牌、打麻将、吵架等等。孩子在学习时,需要的是安静、干净、有爱的环境,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兴趣。另外,家长还要做好孩子学习的模范,可以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英语学习的任务,比如说朗读英语课文、背英语单词、用英语和孩子进行交流等等。还有,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孩子进步时要用鼓励来激励他继续进步,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的鼓励是孩子站起来的勇气,千万不能对孩子加以训斥。当发现孩子不能够专心学习的时候,要及时了解情况,对症下药。

举一个可以用来诵读的例子:l thought of my good friend May when l read your advertisement. She is shorter than l am and is very small. She has straight,shoulder-length hair. Everyone thinks she is pretty. May is a true friend .When something worries me,l can always go to her .l can tell her anything because she can keep a secret. She is kind and never says a bad word about anyone.

二、物质环境的影响

物质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物质环境是一个硬性条件。为了创造在家庭中的适合孩子学习英语的物质环境,家长可以从以下的方法中着手:

在家里做一些适合孩子学习的英语标签。在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地方贴一些英文的标语。在电器、生活用品上贴一些英文的标签。如在学习water这个单词时,在卫生间的水龙头上方贴上Save water,既可以学到英语还可以提醒孩子节约用水;再如学习close这个单词时,在冰箱山贴上Please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同时,可以在卧室贴一些英文名句。让孩子不断适应英语,理解英语,在有英语的环境中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吃饭或者闲着没事的时候,让孩子多看一些英语的影片、电视节目,收听一些英语的广播,或者一起学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通过长期的吟唱和诵读,只要坚持下来,就可以一步一步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到书店买一些与初中英语相关的资料、图书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现如今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找一些英语的学习网站,陪孩子们一起学习英语,学到的越多,孩子们的英语知识面就越广。目前的英语网站有很多,分类比较全的有“沪江英语”、“轻松学英语”等等。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学习网站中的内容来教育孩子学习英语。牛津版的初中英语的网络资源包括学生课本、教师课本、活动手册等等,这些材料都可以拿来当作家长掌握孩子学习状况的依据。另外,孩子在校期间,家长要多和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状况,以方便给孩子制定更加合适的学习计划,督促孩子在家努力学习英语。

三、人文环境的影响

初中英语的教与学离不开教英语的人和学英语的人,所以要想孩子学好英语,就必须处理好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这样才能创设出更适合孩子学习英语的人文环境。

家长想要创设一种适合孩子学习的人文环境,首先要了解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进度。只有家长和教师达成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在人文环境中自发的学习英语。家长应主动向英语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比如说课堂表现的积极性、交作业情况、纪律、兴趣等方面。与此同时,对孩子多鼓励,对孩子取得的学习成绩和进步要加以肯定,对孩子获得的奖状和奖品多进行表扬,对孩子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要加以改正,对孩子的一些古怪的想法要多包含和理解。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用简单的英语与家里人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用英语与老师或外教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孩子利用上公园、去超市买东西的机会,使用英语单词和句子;鼓励孩子在家制作学习用具和教学用具。多对孩子进行引导,引导其使用英语工具书和英语资料,引导孩子选择正确且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保持孩子浓厚的兴趣。教育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学与玩的时间、学习与做人的关系,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引导孩子总结英语学习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在此举一个孩子用英语打招呼的例子:

对熟人:How are you?Whats up?

对不太熟的人:Nice to see you again.

家庭环境是一个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改善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家长的言行直接引导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想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展,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愿望。

上一篇:议论文写作训练六下一篇:班级德育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