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的和复习》教学反思

2024-07-02

《比和比例的和复习》教学反思(通用11篇)

《比和比例的和复习》教学反思 篇1

【案例】:

一、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如追梦先锋、阳光组合等),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五大块,让每一组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然后依次向其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二、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师: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个主题,出示:比和比例。为了在这次活动中玩出水平,赛出成绩,我们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在提问和被提问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有信心夺取胜利吗?

小组合作探究:

师:对于比和比例,你都学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课前整理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补充,并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网络。(以小组为单位)。

三、汇报展示。

【反思】:

做为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复习和整理,传统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呈现,让学生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上好,应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一节班会课上,学生自己组织了班会活动,他们采用了电视上娱乐节目的形式,玩得非常高兴,一瞬间,我就想,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数学课堂?这样是不是数学课上我也可以和班会课一样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那么该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明确复习课的任务。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在设计复习课时,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二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的学习的平台。

《比和比例的和复习》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陸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比和比例的数量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会准确、迅速地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问题。

教学理念: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实用的数学。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播放公安人员根据脚印与身高的关系进行破案、抓获罪犯的录像。

师:公安人员是根据什么破案的?故事中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根据脚印和身高的比。

生2:运用了比例尺的知识。

生3:比和比例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将复习比和比例。请你说一说我们应该先复习什么?

生4:先复习比,再复习比例。

师:为什么先复习比再复习比例?同桌讨论,说出原因。

(板书课题:比和比例)

多媒体分步出示下图:

指导学生观察表格的结构。结合学生的叙述,教师逐步放映出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公安人员破案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表格使学生清晰地看清比和比例的关系,并掌握比和比例的异同之处,表格呈现使知识形象直观,再通过填表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形成数学知识结构。]

师: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等。

师:比的基本陸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学生汇报:用途①化简比,②解比例等。

[设计意图:比较方法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此环节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了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构建了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自主实践 合作交流

1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4:2/5=

化简比:4:2/5=

2多媒体分步出示:

结合学生的叙述,教师逐步放映出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体验求比值、化简比的一般方法和结果,明白求比值、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数学中表格是一种最直观、最形象和最集中的语言,包含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用图表反映信息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取性质、规律,并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理解。]

3多媒体出示一幅杭州到上海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你能根据示意图知道些什么?

生:因为缺少比例尺这个条件,不能算出结果。

师:能求出杭州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吗?

师:什么叫比例尺?

学生说出数值比例尺;讨论后,画出线段比例尺。

师:如何进行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只给出图上距离,故意不给出比例尺,而要求学生求实际距离。使学生一下处于尴尬状态,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比例尺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白数量关系,知道什么叫数值比例尺、什么叫线段比例尺,知道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异同和关系,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转化的一般规律。题目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可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三、强化巩固 拓展延伸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解比例:3/5:x=1/3: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讨论。

2写出比值为1/2的比例。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3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像片上的人是谁?同桌讨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4回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出你家室内地面的平面示意图。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題时,不知不觉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优等生可增加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对后进生选择一些教材中最基本的、一般性的题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本组数学练习题的安排遵循了这一要求,有坡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全课小结加深理解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过程生动活泼,能不断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巧设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交流,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学生带入了积极思考的学习境地。

2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本课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有关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在比较、思考中构建知识网络。

《比和比例的和复习》教学反思 篇3

复习时还多次采用对比的方法,如比和比例的对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求实际距离的对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和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对比,通过这样一些对比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一些清晰的概念,正确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梳理结果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篇4

新授例1后得到两个相等比80:2=200:5,此时,应当再次指出:这个等式和复习题后面列出的等式都是比例。那么什么叫做比例呢?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一般都可以根据几个式子共有的特征得出结论。虽然班上有些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我还是加以肯定和鼓励。那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来讨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主要是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

这样不仅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减缓学生认知过程的坡度,学生在逐步深入理解“比”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比例”的知识,会轻松得多。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我们教学时不是用数学证明的方法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而是引导学生研究具体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了使归纳的结论具有说明力,我让学生在草稿本上任意写一个比例,并研究两内项积与两外项积有怎样的关系,再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观察得出,不论怎样的比例,它的外项与内项积都相等,并让学生自己用字母表示出来。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篇5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比的知识分布在六年级上册,比例的知识分布在六年级下册,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本课要求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区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转化的观念,让学生从实质上联系比与分数、除法的异同点,从而彻底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我从让学生把一组算式进行分类开始,复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求比值和化简比是学生容易混淆,发生错误的地方。教学中我把求比值和化简比制作成一表格,让学生同桌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对比使学生弄清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和结果,再通过“做一做”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出示一组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进行练习让学生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了更深的认识。

比和比例的知识大多数问题都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出其影子,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中结合比例尺、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联系生活去解决数学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兴趣浓,投入学习的激情深。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了解生活,运用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课《比和比例》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复习课,分两个课时讲,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关于比和比例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下节课学习比例的应用打好基础(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出比值和化简比;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在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的同时,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复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对比、比例的意义及他们的性质,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设计思想:

一、建构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复习课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前整理复习,然后课上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接着总结梳理,构建网络,最后类化练习、拓展应用。这样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今天这节课就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的。我认为要上好复习课,就要认真把握复习课的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与整理的全过程。在复习课中力求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

二、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的复习课,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课前,我们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好复习课的学案。在学案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梳理本课时知识点的方法或平台,如:列表比较、填图、知识纲要、问题提示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知识梳理。今天这节课在课前主要是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用复习整理小报的形式进行整理的。课上,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补充,然后小组汇报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的突出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还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四个主要问题,接着师生共同梳理建构知识网络。以师生问答互动的方式梳理出网络图。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新颖的练习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篇7

龙台小学

李慧勤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中的 《比和比例》。我将分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对本课教材的理解和思考

二、学情分析

三、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

四、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五、对教法、学法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说说教材,《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比例尺及其应用,在后面的“空间与图形”中进行复习。但本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这部分知识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 :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是整理复习课,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教学目标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本节课学生对比和比例、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等知识点容易混淆,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加强对比和比例这节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形成知识框架,使之系统化。

2、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复习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正确的化简比和求比值,解比例。

3、培养复习总结的好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四、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1)回顾梳理、以清晰板书为载体构建知识网络; 2)重点提炼、以典型问题为桥梁完成查漏补缺; 3)巩固综合、以实际运用为契机实现能力提升。

这样的设计充分把握复习课的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与整理的全过程。

五、对教法、学法的理解

这节课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梳理板书;重点提炼、查漏补缺。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内容多、练习多,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整理复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认真复习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了,在课堂上要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形成知识框架。

看-------仔细看书、回顾旧知;

我们跟随着书本一起回顾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看大屏幕)

通过看书回顾,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步说出一些知识点后,揭示课题。

2、理----梳理归网、,主题内化。学生交流: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板书:

求比值 化简比 求比值、化简比

一般方法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结果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小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

a整数比化简,小数比化简,一般是用比的基本性质。

b分数比化简一般用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后项,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什么叫做比例?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除了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判断?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根据学生的交流完善板书

3、辩------典型问题、纠正点拨。(辨析错误,理解概念)

(1)、化简比:24:0.8=24÷0.8=30(2)、500千克:4 吨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25:1(3)、3:8的前项加上9,后项也加9,比值不变。

(4)、含盐率10%的盐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9(5)、同一段路程,甲车行完要4小时,乙车行完要6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 数学的复习课,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主要是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用复习整理小报的形式进行整理的。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的突出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还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四个主要问题,接着师生共同梳理建构知识网络。以师生问答互动的方式梳理出网络图。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巩固综合、趣味提升

(1)、螺旋上升,加强整合

1、把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2、2/3: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3、化简比。0.12:56

4、如果a×3=b×5,那么a:b=():()如果a:4=0.2:7,那么a=()。(2)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王叔叔和周叔叔是好朋友,他们俩合伙开了一个儿童玩具店,店面房产属王叔叔所有,年租金3万元,两人各拿出6万元投资,到年底共创利7.5万元。你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各分多少万元。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今天的练习设计,我把握住学生对知识点易混淆和疏漏的地方,及时进行点拨和提醒,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准确扎实;并且综合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我设计了重点围绕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掌握和深化,比的分配的有关知识,题型知识面全,灵活度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提炼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样好的复习方法?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学习心得,学习方法,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在整理复习过程中感受到通过知识对比复习,能很好的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

第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例4的教学和练习十七的1、2题练习。第四,全课小结,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希望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对待今后的每一次整理和复习。

看-------仔细看书、回顾旧知;

我们跟随着书本一起回顾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看大屏幕)

通过看书回顾,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步说出一些知识点后,揭示课题。

学生交流: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板书:

求比值 化简比 一般方法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结果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求比值、化简比

小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

a整数比化简,小数比化简,一般是用比的基本性质。

b分数比化简一般用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后项,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什么叫做比例?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除了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判断?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根据学生的交流完善板书

3、辩------典型问题、纠正点拨。(辨析错误,理解概念)

(1)、化简比:24:0.8=24÷0.8=30(2)、500千克:4 吨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25:1(3)、3:8的前项加上9,后项也加9,比值不变。

(4)、含盐率10%的盐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9(5)、同一段路程,甲车行完要4小时,乙车行完要6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 数学的复习课,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主要是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用复习整理小报的形式进行整理的。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的突出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还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四个主要问题,接着师生共同梳理建构知识网络。以师生问答互动的方式梳理出网络图。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巩固综合、趣味提升(1)、螺旋上升,加强整合

1、把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2、2/3: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3、化简比。0.12:56

4、如果a×3=b×5,那么a:b=():()如果a:4=0.2:7,那么a=()。(2)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王叔叔和周叔叔是好朋友,他们俩合伙开了一个儿童玩具店,店面房产属王叔叔所有,年租金3万元,两人各拿出6万元投资,到年底共创利7.5万元。你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各分多少万元。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今天的练习设计,我把握住学生对知识点易混淆和疏漏的地方,及时进行点拨和提醒,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准确扎实;并且综合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我设计了重点围绕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掌握和深化,比的分配的有关知识,题型知识面全,灵活度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提炼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样好的复习方法?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学习心得,学习方法,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在整理复习过程中感受到通过知识对比复习,能很好的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而且这些概念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上课之前,我是这样备课的:把各知识点用表格列出来(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分数及除法的关系)。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并分别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基于上述考虑,我在设计比和比例这节复习课时考虑了一下几个环节。

1、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

2、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但是在这样设计这节课之前我也重点权衡了一组矛盾,也就是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具体的练习就会很少,甚至没有。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所以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我想作为一节复习课我不仅仅是一些题海战术,而是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

3、把概念的整理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要求学生整理概念的同时,还同步练习一些具体的概念的应用题目和学生平时作业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题目。比如在复习到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这部分知识时,首先针对学生结果容易混淆的情况加以提问。(1)什么是求比值,然后问那么求比值的结果应该是什么?什么是化简比,那么化简比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对比提问和相应的练习,解决了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概念的重要性,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的解决知识。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三个问题:

1、由于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概念比较多,概念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整理概念时,不仅要求学生进行网络式的整理,还要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具体的题目练习,因此在时间上比较紧。教学时要注意调配时间。由于是复习课,概念较多,使到在练习中的时间不够,有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练习中没有完成。其实有些补充题的设计,能利用书本上的习题,这样可以较好的避免重复的练习。

2、对学生整理概念的实际水平估计还是有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好的做好备好学生这一头,这样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好教学环节。适度把握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不足,可能使活动流于形式没在实效;学生活动时间与空间过广,可能又使学生无所适从或由于难度较大而不能有效解决。

3、复习课的提问要区别于新授课,提问要注意广度,如:在问学生“什么是比”时,如果改为直接问:你能回顾出以前学过的比的哪些知识?但自己问的范围很狭小,如果是那样问,学生的回忆搜索就被打开了,也许学生不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还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称,还能想到比的基本性质。

4、平时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概念和教学的发生过程,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联系。我们平时总是诉苦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为什么总是这么高,其实平时我们还是过多的采取了机械或照搬式的教学。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条条知识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走出“学生学的知识为什么总是忘得那么快”这样一个迷惑。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内容多、练习多,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整理复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我对复习课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的尝试:采用游戏比赛的活动方式对比和比例知识进行整理。当然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认真复习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了,在课堂上要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形成知识框架。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活动吗?今天我们一起举行一个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其次,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我先出示活动的主题:比和比例。然后是两个回合的游戏比赛,第一回合实际上就是整理比和比例知识框架的一个过程,第二回合比赛就是练习环节了,在游戏中有对速度、准确率的综合要求。最后适当地总结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就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后面的学习挑战。

第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例4的教学和练习十七的1、2题练习。第四,全课小结,提出要求。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和复习 篇8

教科书第70页的4~5题,练习十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70页第4题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这道题有几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转的周数/时间=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x小时

6:10.6=14:x

6x=10.×14

x=148.46

x≈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27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平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4~6题。90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就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 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比和比例应用题-教学教案 篇9

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和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2.出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 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l,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可以怎样理解?提问:按照1 :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老师巡视辅导)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80×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第二种解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为什么用方程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3.做“练—练”第2题。

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中的不同解法。

4.做练习二十二第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找一找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来说一说,每题里元数与份数是怎样对应的?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每道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不要计算结果。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种解法是怎样想的。追问:这里都是把哪个条件经过转化后找出不同解法的? 5.讨论练习二十二第6题。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合唱组人数是舞蹈组的2倍可以怎样理解?两题里的人数对应的份数各是怎样的? 6.做练习二十二第7题。

让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第(1)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第(2)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这里两道题请同学们都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提问:用分数知识解答这两道题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一样?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的?用比的知识解答这两道题时列出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题意,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提问:比和比例应用题,或者倍数、分数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答时,主要把哪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理解的?(用比、分数或倍数表示两种量关系的条件)指出:由于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所以,解题时就可以根据每次理解这个条件的知识,用相应的方法灵活、合理地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6、8题。

《比和比例》教案 篇10

威宁县秀水乡第一小学 马宁军

教学目标 :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1)3:5 18:30(2)0.4:0.2 1.8:0.9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比值相等)

2、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比例的意义,归纳总结得出:两个比 比值相等。再次归纳得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读一读)

(二)练习

1、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1.2 2 买的本数 3 5(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3 : 5 = 18 : 30 内 项

外 项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3/5=18/30

5、小结: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教师带领学生探索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2、3、4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比和比例》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认识形成整体的感知,又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我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逐步渗透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思想,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比和比例说课稿 篇11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而且这些概念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上课之前,我是这样备课的:把各知识点用表格列出来(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并分别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

基于上述考虑,我在设计比和比例这节复习课时考虑了一下几个环节。

1、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

2、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

但是在这样设计这节课之前我也重点权衡了一组矛盾,也就是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具体的练习就会很少,甚至没有。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所以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我想作为一节复习课我不仅仅是一些题海战术,而是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

3、把概念的整理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要求学生整理概念的同时,还同步练习一些具体的概念的应用题目和学生平时作业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题目。比如在复习到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这部分知识时,首先针对学生结果容易混淆的情况加以提问。

(1)什么是求比值,然后问那么求比值的结果应该是什么?什么是化简比,那么化简比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对比提问和相应的练习,解决了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概念的重要性,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的解决知识。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三个问题:

1、由于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概念比较多,概念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整理概念时,不仅要求学生进行网络式的整理,还要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具体的题目练习,因此在时间上比较紧。教学时要注意调配时间。由于是复习课,概念较多,使到在练习中的时间不够,有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练习中没有完成。其实有些补充题的设计,能利用书本上的习题,这样可以较好的避免重复的练习。

2、对学生整理概念的实际水平估计还是有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好的做好备好学生这一头,这样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好教学环节。适度把握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不足,可能使活动流于形式没在实效;学生活动时间与空间过广,可能又使学生无所适从或由于难度较大而不能有效解决。

3、复习课的提问要区别于新授课,提问要注意广度,如:在问学生“什么是比”时,如果改为直接问:你能回顾出以前学过的比的哪些知识?但自己问的范围很狭小,如果是那样问,学生的回忆搜索就被打开了,也许学生不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还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称,还能想到比的基本性质。

4、平时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概念和教学的发生过程,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联系。我们平时总是诉苦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为什么总是这么高,其实平时我们还是过多的采取了机械或照搬式的教学。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上一篇:新安法试题含答案下一篇:碳纤维地暖的运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