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2024-06-06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共7篇)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篇1

关于2009年度动物防疫、农村工作、农业(蔬菜)等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

各街道城管科、财务科: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天宁”的主题,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动物防疫等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现制定动物防疫等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细则。附:

附件一:2009年度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 附件二:2009年度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细则 附件三:2009年度农业(蔬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细则

(此页无正文)

2009年3月25日

主题词:动物防疫 农村工作 目标考核 常州市天宁区农林局 2009年3月25日印发

共印15份 附件一:

2009年度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巩固全区畜牧业稳定无疫的大好形势,现制定《2009年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及考评办法》,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动物防疫工作(70分)

1、基础免疫工作20分:生猪口蹄疫一免、二免及家禽禽流感免疫密度达100%,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100%,狂犬病免疫密度达90%以上,且免疫标识100%配套得20分,免疫密度每下降1%扣2分,扣完为止,如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则取消考评资格。

2、“三大防疫行动”10分,按照区统一部署,搞好“春季突击防疫”“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治及高温消毒灭源”、“秋、冬季防疫百日会战”三大行动,能按时完成并每周上报防疫进度,每次行动结束及时上报工作总结得10分。

3、化验室监测30分,每季度市站抽血检测口蹄疫、禽流感抗体100%合格得30分,有一个不合格扣20分。

4、规模户监管10分,规模养殖户门前有监管牌,并经常上门做好免疫,消毒工作,及时做好动态监管表得10分。

二、产地检疫工作(10分)

有检疫申报牌并有检疫申报记录,按到检疫申报电话后,在规定时间内登门检疫,规范检查,出证。产地检疫率达90%得10分,每少1%扣1分,有一项不规范扣1分。

三、台帐工作(20分)

市、区统一规定的台帐记录齐全,准确。报表及时上报得20分。每少一种台帐扣5分,每少报1次报表扣2分。附件二:

2009年度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细则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克难求进,开拓创新,积极履行和发挥部门工作职责,更好地服务“三农”,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完成今年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经研究,决定对2009年主要工作继续进行年度考核。

一、考核办法

年度考核采用百分制,总分90分为达标,91—95分为二等奖,96分以上为一等奖。工作中有创新的予以加分;部门工作被上级评为先进的予以加分。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予以扣分;机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予以扣分。年终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希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在保证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创造佳绩。

二、考核细则

(一)新农村建设与改革

1、推进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工作,加强组织、督查、考核、巩固和完善长效管理。(10分)

2、抓好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改革与规范运作工作。(10分)

(二)村组集体财务资产管理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加强村组集体财务与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村组经 4 济实力进一步提升。(10分)

2、村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创新、出亮点,村级债务控减得力,严格控制新增不良债务,加强举债审核审批。推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达100%。(10分)

3、规范实施村级收支预决算制度,做好农村经济预测工作,按时完成季报、增年报、年报。(10分)

(三)农民负担监管

1、认真执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执行规范。对村级组织负担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和检查。(5分)

2、涉农收费项目公示率达100%,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到位;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地区农民负担监督卡入户率达100%。(10分)

(四)农村经济考核和农业产业化等

1、及时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相关工作。(8分)

2、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6分)

3、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汇总)其他相关工作。(6分)

(五)调研、信息工作

1、完成区下达的调研任务;及时报送半年及全年工作总结。(5分)

2、及时报送各类动态信息,报送信息10条以上。(10分)

(六)创新工作

有关工作在全省、全市系统获奖或领先的加5分。(10分)附件三:

2009年度农业(蔬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细则 200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推进常州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农林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落实科学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三农,确保完成今年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制定农业(蔬菜)目标考核办法和细则。

一、完成生产目标任务(30分)

1、水稻单产500公斤以上,小麦单产230公斤以上;优质水稻面积占90%以上。

2、上市蔬菜10万担,蔬菜销售额1000万元。(详见蔬菜生产、销售任务表)

二、科技兴农(20分)

1、水稻主栽品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80%以上,推广综防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2、全区推广蔬菜新品种4个,推广新农药2个。

三、实施“放心粮菜”工程(20分)

严禁在全区范围内使用剧毒农药,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使用浓度,严格安全采收期,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并保证全年无中毒事故发生。一经发现或查到使用剧毒农药,追究当事人责任并降低该街道的考核等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继续对上市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积极主动搞好上市蔬菜的抽烟和送检工作。

四、加快产业化进程(10分)

转变工作观念,支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业园区档次,保持和发挥现有园艺场的作用,建设符合标准化生 产和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五、坚持抓好农资长效管理(10分)

在全区范围内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管理,并签定农资打假护农责任状,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资生产供应的安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严格管理制度(10分)

按时参加各类工作会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门报送5条信息。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篇2

2009年5月20日, 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9年度工作会议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召开, 联盟15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秘书处代表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 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志出席会议。陈志介绍说, 联盟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多工作成绩, 一是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中一半的课题是由联盟盟员单位牵头;二是以联盟名义建议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大型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顺利进入招标阶段;三是有众多农业装备领域单位要求加入联盟。

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新男到会并讲话, 李新男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农机行业必须凝聚核心力量, 形成航空母舰, 将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大国。”“在联盟内, 各成员单位虽然有近期的竞争关系, 但是更有长远的共同利益, 进行互补合作达到产、学、研3个1相加大于3的效果。”李新男提出了加强联盟建设的3点指示:一是强化联盟合作关系, 联盟要更好地代表行业整体利益;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 健全项目的创新条件;三是进一步策划技术创新活动。 (武聪颖)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篇3

会议指出,2008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夺取抗击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的胜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产生的影响,有效化解了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的冲击,农业生产取得了极不平凡的好成绩,农村发展迈出了令人欣喜的新步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570亿斤,创历史新高,是40年来第一次实现粮食总产连续5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4700元,实际增幅8%左右,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是20多年来第一次。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

会议提出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强化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

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决不能因某些品种和局部地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认识上的反复,决不能因年度的丰歉而出现工作上的摇摆。要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的粮食安全责任,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大宗作物区域化布局,启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适宜地区木本油料生产,扶持优势产区发展糖料、马铃薯、天然橡胶等生产。推动园艺产品集约化生产,推动畜牧水产规模化养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机工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工作来抓。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养殖水平。

二、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不失时机出台调控措施,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改善进出口调控,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努力稳住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都要继续增加,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

三、发展公共事业,改善农村民生

要提高投入强度,加大推进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解决600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公路投资力度,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范围,加快农村安居建设。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和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予

以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引导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四、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发展活力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真落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各项措施,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严格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各项要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抓紧制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具体办法,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推广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在工作安排、制度建设、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按照中央部署认真搞好全国农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完善“三农”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篇4

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市水利局党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为勤政为民、躬亲为民的一件大实事来抓。局党组通过对水利系统帮建村逐一调查研究,确定了“依靠群众、示范带动、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进,始终注意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以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以“治穷、治滩、治乱”为重点,以“促进帮建村发展和农民纯收入明显提高”为目的的驻村帮建工作中。一年来,经过多方面努力,各项帮建资金基本到位,帮建项目逐步落实,群众得到了实惠,新农村工作成效明显,现汇报如下:

一、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好帮建工作计划

按照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市水利局党组先后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3次,召集包村负责人安排包村帮建工作5次,认真研究安排我局新农村建设驻村帮建工作,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部分科室和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驻村帮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驻村帮建规章制度和驻村帮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责任,形成帮建单位和受帮建村双向互动的结对共创机制。为开展好驻村帮建工作,市水利局一是抽调3名业务骨干成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全市水利系统包村帮建工作,同时各县区局都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

导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二是深入35个帮建村专项调查研究,逐个帮建村负责人就该村基本情况的介绍,实地查看了帮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掌握村民的所需所盼,准确掌握了35个帮建村的现状、发展潜力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为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切实加强帮建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风尚

为抓好新农村建设包村帮建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市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局领导多次到村深入农户,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今35个帮建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逐步实现“河边树绿、林中鸟鸣、水中鱼欢、村中歌飘”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景观。

(一)宣传先行,层层发动。由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之中,帮建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小农意识比较严重,对新生事物往往心存顾虑,多持等待观望态度。水利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帮建活动伊始,在派出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由驻村工作队干部组成的宣教工作组,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编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农村进行巡回宣传,将帮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传达到家家户户。

(二)、加强文明建设,倡导农村新风尚。一是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村风得以改善。在村民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展“五好家庭”、“和谐家庭”的评比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文明

向上的社会风貌,消除封建迷信,赌博等丑恶现象。二是组织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对农民进行各种教育,形成了团结互助、融合和谐的良好风气。三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在全体村民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村支部为载体建立村民文化、娱乐中心,购置图书,建村民阅览室,使村民农闲时活动有去处。先后建成了村图书室、娱乐室、敬老院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和文教卫生事业设施,真正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开展帮建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创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我们帮助35个帮建村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农村的前列。

(一)、村容村貌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各帮建村居住区和耕作区分开,土地资源得以整合,保留了完好的自然村生态环境和传统风貌;二是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对私搭乱建的柴房及猪舍、旱厕,实现了清洁改造,改造了村内道路,实现了“五清五改”。三是对农民居住房屋的外墙统一进行粉刷,对入户道路进行整修,并在村内所有空地上栽植树木,村庄得了到靓化、美化。

(二)、村域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一是建立完善了“岗位+协会”的运行方式,增强村“两委”班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蔬菜协会、用水户协会等协会,形成了统一健全的协会网络,各项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得到了快捷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二是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各村平均每年每户新增收入3000元。

(三)、政策支持,干部帮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水利局主动念好“服务经”。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技术指导,采用“工作队常驻、专家组流动指导、专业技师辅导班培训”等形式,先后派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方面水利专业技术人员140余人次,对各帮建村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水利工程建设、小型淤地坝等工程建设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市水资源勘察设计院驻村工作队无偿为新安县城关镇安乐村设计小淤地坝一座,免收设计费10万余元。今年上半年,我市遭遇特大旱情,驻村工作队克服困难,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村民抗旱浇麦保丰收累计500余人次;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各村的实际困难,2009年市水利系统累计安排新农村驻村帮建项目资金521.9万元,其中饮水安全项目资金248.7万元,解决6个村4974人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项目补助资金22万元,补助11个村用于改善群众吃水问题;村村通自来水项目资金162.2万元,使3个村4055群众吃上了方便洁净的自来水;中央、省、市2009年抗旱经费以及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经费资金80万元,涉及35个村,用于改造当地农田灌溉设施及改善群众吃水条件;移民扶持项目资金9万元,用于解决当地移民群众村组道路硬化问题。市水利局驻村工作队急群众所急,多方协调、沟通,以上项目资金均已到位,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使帮建村群众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

在市委市政府及水利局党组的领导下,我局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驻村帮建工作,积极为农民想办法、出主意、办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欢迎。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好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为保持农村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市水利局

乡镇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篇5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2009年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与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以加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发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

1、粮食总产达到5.8万吨,比08年增加0.2万吨,其中推广优质稻3.5万亩,稻鸭共育5000亩;

2、棉花面积达到2万亩,与去年持平;

3、油菜面积达到4.2万亩;

4、引进1家规模化农产品龙头企业;

5、新建1-2个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

6、继续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改造一批老猪舍,同时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

7、新引进能繁母猪3000头,年末能繁母猪存栏数达到1万头以上,年出栏生猪35万头,比上年增加5万头;

8、新建2个年出笼规模达到5-10万只的养鸡园,年出笼江汉土鸡200万只;

9、植树造林26.9万株,超额完成市级任务;

10、继续推行“以沟渠林权换沟渠疏挖”机制和探索设立挖沟、护林、管路和保洁四位一体的统筹资金,疏挖渠道20公里,完成土方12.6万方;

11、申报及完成3个村改水工作,解决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12、完成600口户型沼气池和150户联户沼气池建设,新居三改配套300户;

13、完成市级计划内的通村公路建设及公路管护;

14、高标准建设三一八国道“一线串珠”的新农村示范带;

1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

三、工作措施及工作重点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逐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把“特色调精、板块调大、链条调长、品牌调响、市场调广”的思路,推进粮棉油、畜禽、水产等优势产业发展。具体工作上要重点实施好“三大工程”:一是优质粮棉油产业提升工程。粮棉油生产是我镇农民收入的基础。要围绕品种优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等“五化”目标,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将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集中,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施重点突破、优化升级,力争今年全镇建设集中连片优质稻生产基地3.5万亩,基地种植优质稻率达到100%,订单生产率达75%以上,超额完成市机械插秧机购置任务,示范推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5000亩。棉花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主推鄂杂棉11号,力争单产提高10公斤。油菜面积确保4.2万亩,同比增加0.2万亩,增长5%;总产6814吨,同比增加300吨。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要求,探索把加工企业、供种企业和基地农户联结起来,全面推行订单生产、优价回收。二是畜禽产业壮大工程。以发展“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畜禽产业为目标,以培植畜禽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扩大规模养殖为载体,大力发展壮大生猪、家禽养殖产业,努力解决我镇畜禽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优、龙头带动不够强、品牌不够响、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实现畜禽业经营产业化、主体专业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服务系列化。今年要以三一八国道和机耕路为轴心,围绕“一个龙头、二个基地、三片发展”引进1家规模化畜禽加工龙头企业,新建1-2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1万头的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新引进能繁母猪3000头,年出栏生猪35万头,比上年增加5万头。同时新建2个年出笼规模达到5-10万只的养鸡园,年出笼江汉土鸡200万只。继续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改造一批老猪舍,同时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健全疫病监测体系,全面落实强制免疫措施。鼓励和支持畜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联结,推进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水产业扩张工程。积极扩大养殖面积,大力改造精养鱼池,着力推广高效模式,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健康养殖,改善水域环境,推进精深加工,加快推动水产业提档升级。今年全镇要改造精养鱼池和池塘3000亩,发展休闲渔业1000亩,发展虾稻连作1000亩。突出发展龙虾、黄古、青鱼、毛蟹、银鲫、黄鳝等名特优品种,优质鱼比例达到70%以上。

2、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从总体上看,毛嘴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滞后。继续沿袭传统的方法抓农业,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就将处于分散、闲置的状态。只有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搞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推进二个转变即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将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集中,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通过激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运销等领域,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近几年来,我镇龙头企业有了一定发展,但现有的青松米业、仙华棉业、通利饲料等几家企业从总体来说发展仍然不够,优势主导农产品加工还存在空白,尤其缺少规模大、实力强、带动面广的优势龙头企业。要进一步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办法,提高壮大一批“老龙头”,引资发展一批“新龙头”。重点着力发展畜禽、水产加工业,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本联结等利益分配机制。二是抓好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松散后紧密、先协会后合作社的原则,以专业协会为重点,以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规范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协会,扶持建设一批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社。今年要重点抓好生猪、江汉土鸡等产销合作社的建立和规范运作。三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组建规模较大的专业营销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给农民带来的风险。引导农民和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机制,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使农民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获益,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重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业基地连订单、建立专业市场引订单、发挥农村能人拿订单、创办服务实体跑订单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的生产风险,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民联结龙头、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3、抓好农业科技服务,建立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深入推进主推品种公告到户、病虫防治指导到户、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到户、实用技术培训到户等“四到户”活动。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农机应用、轻型简化栽培、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三沼”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落实优质稻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000亩、轻型简化栽培5000亩、水稻机插5000亩以上。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预测预报,建立健全预警和防控应急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建设。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有一可追朔”的要求,努力做到种养殖模式有规范、种养殖生产有准则、种养殖过程有记录、种养殖投入品有规定、种养殖产品有保障、种养殖产品流向可追溯,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突破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三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工具,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尽力解决农民科技和信息服务到田到户的问题。

4、加强农民培训,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今年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实施好“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大专院校教授讲座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劳务基地、回归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培训转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以上。二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继续搞好农业科技指导活动。认真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抓好农业技术教育,特别要注重加强对回乡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农业科技培训,完成10个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学校建设,每个村培养2名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带头人,每个组至少培养1名农业科技明白人。三是大力开展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都反复强调,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镇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面貌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突出。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容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真正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整洁村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村容整治工作日渐提上议程,这也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的迫切要求,更是当前乃至未来广大群众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需要。广泛开展以“讲卫生、克陋习、洁环境、美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篇6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提速。2020年1-9月份农林牧渔生产总值21.4974亿元,同比增长2.2%,位列全市第三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6%,全市并列第三。1-9月份农业生产总值17.4219亿元,同比增加2.1%。

1.春茶产量产值双增。今年全县亩生产茶园面积15.3万亩,春茶产量2577.15吨,同比增长4.13%,产值82125.8万元,同比增长12.67%。中国茶市交易量、交易额双升,市场交易稳中有升,截至9月,中国茶市交易总量为12448.44吨,比去年同期12210.96吨增加1.94%,交易总额42.87亿元,比去年同期41.20亿元增加4.08%。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

2.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县粮食生产面积11.65万亩,同比增长1.30%;

总产量4.65万吨,同比增加1.09%。油菜籽4.3万亩,同比减少0.92%;

产量6340吨,同比减少0.97%。2020年粮食总产量同比略有增产的主要原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政策扶持多种粮食。今年气象条件较好,雨水充沛,农作物丰收。

3.水果产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2020年全县水果面积4.9679万亩,同比增长1.56%。今年水果产量33937吨,同比增长3%;

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5.03%。2020年全县水果发展形势稳中有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设施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去冬今春累计引进新品种5个;

推广果园地布覆盖、控产提质、轮生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节水灌溉、肥药减量等新技术、新设施应用8项。

4.蔬菜产业稳产保供。2020年新昌县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量16万吨,总产值4.4亿元。播种面积与去年持平;

总产量和产值与去年持平。今年蔬菜生长期间气候条件较好,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蔬菜产量小幅增长。

5.中药材、花卉产业保持稳定。2020年中药材总生产面积为14400亩,增0.07%;

总产量1680吨,增5%;

产值6350万元,增1.6%。2020年全县鲜切花面积减为1150亩左右,同比不变;

产量2830万束,增1.6%;

产值1820万元,增2.1%。杨桐、柃木切叶基地面积12000多亩,与去年持平;

产量3650万束,减0.9%;

产值5110万元,减0.5%。

6.蚕桑产业继续萎缩。2020年全县发放蚕种608张,比去年同期减少548张,同比减少47.4%;

生产鲜蚕茧28.1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3.35吨,同比减少45.4%;

蚕农茧款收入89.9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1.29万元,同比减少34.1%。造成今年减养减产减收的原因是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低,蚕农饲养积极性不高;

今年国际茧丝绸市场形势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大幅波动,茧价下跌;

春蚕、晚秋蚕气候适宜,张产高、茧质较好。

7.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形势稳定。畜牧业因畜产品市场形势影响,截至9月生猪、禽存栏分别为5.02万头、20.0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58.46%,0.65%,兔存栏3.6万只,同比减少0.55%。肉类总产量4895.87吨,同比增加52.6%,禽蛋产量1484.25吨,同比增加0.56%。蜜蜂存栏1.12万箱,同比增加1.82%,全县畜牧业产值27077.303万元,同比增长111.8%。今年新增建成达产光唇鱼苗种繁育企业2家,全县累计14家,新增孵化大棚4座,新增浙江品晟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溪流性鱼类养殖基地2家,扩建原养殖企业2家,全年水产品产量3700吨,总产值1.15亿元。

二、今年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防疫复产保供齐头并进。

1.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一是全面开展人员摸排工作。实行全局人员、退休干部、国有企业人员摸排“全覆盖”,通过电话、钉钉、纸质上报等各种方式建立人员动态摸排机制,实行“日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二是开展“百名干部联企服务”活动。对全县79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落实驻企服务员,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下沉工作重心,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主导产业复产指导工作。围绕“茶、果、药、菜、粮”等农业主导产业,出台《大力保障农产品供应、全力扶持农业生产补助政策实施细则》文件,印发《新昌县茶叶收购点防疫措施要求》、《茶叶产销工作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帮助广大农民做好疫情防控,树立信心。成立茶市专班,全力保障新昌中国茶市顺利复业,茶叶产销两旺。

2.全力抓好农业专班。一是保障粮食稳产。在稳定6.1万亩粮食功能区基础上,对2000亩产粮功区进行提标改造,提升产粮能力,现已完成项目进度达100%。完成2019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下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7万亩。二是实现生猪保供。出台《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进一步分解并落实任务到乡镇街道。回山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土地政策处理工作已完成82%,目前,新昌县味央农业发展公司已经向县林业部门提交了林地审批材料,设施农用地备案正在审批办理中。新昌县华顺生猪养殖场项建立项目主体建设全部完成。

3.统筹谋划乡村振兴。一是牵头实施乡村振兴大会战。制定《2020年乡村振兴大会战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等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集中财力办大事工作机制。截至12月中旬,炒年糕门店创建、消薄两个指标完成率均达100%,生猪存栏量完成率达100%。二是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出台《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政策》,今年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资金35亿元,包括产业振兴5.25亿元、人才振兴0.96亿元、文化振兴3.39亿元、生态振兴21.73亿元、组织振兴3.573亿元等5大专项。三是开展金融支农惠农。发行“乡村振兴创业卡”,制定《新昌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试行办法》,推行农户普惠贷款县域全覆盖,截至11月底,共摸排符合条件的可签约户数76029,覆盖率达100%,签约率较年初提升20.56%。

(二)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1.茶业发展有新成就。一是组织各类茶事活动。创新“云节庆”模式,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茶业大会暨第十四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承担完成第十五届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大佛龙井连续第十一次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到45.15亿元,位列第五位。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入选浙江省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争取省级茶业项目。组织实施大佛龙井品牌提升“11358”工程,启动建设1条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

开展1次茶园整乡制绿色防控推进活动,推动全县茶园培育管理绿色生态化;

启动建设3个茶叶主题馆;

建成5家大佛龙井茶规范化炒制示范作坊;

组织8场次县级以上茶叶推介活动。申报省级产业建设项目2个,申报省级团队项目5个。持续开展“三馆一街(基地)”建设工作。三是推进茶业提质增效。启动新昌县茶园绿色防控整乡制推进工作,出台《茶园绿色卫士职责和管理办法》,建立“县-乡-村-专员”四级联动的生态茶园管理机制。今年项目安装杀虫灯180盏,发放诱虫色板160000张,完成1506亩茶园的无人机喷药试验,建成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11345亩。完成精准测土配方施肥2730亩。

2.特色小吃发展有声有色。一是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实施炒年糕富民工程,2020年,新开设炒年糕门店103家,累计开设门店397家;

创建特色小吃村3个(澄潭街道梅渚村、东茗乡后岱山村、沙溪镇董村),乡村美食街2个。二是宣传推介势头良好。开展“新昌特色小吃”系列宣传活动5次,制作“三绝七味”宣传折页2000份;

组织参加“浙里来消费·浙味美”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选拔赛;

与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技能大赛总决赛,新昌喜获4金4银5优。拍摄央视2套节目“回家吃饭”端午专题节目——新昌汤包。三是带动增收效应开始显现。2020年,创建连锁店3家以上的有21人,创建10家以上的有4人,分别连创10家、22家、30家、32家。2020年新昌特色小吃全产业链产值达9.2亿元。

3.生态农业发展稳步向前。一是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整县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3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7个市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创建工作。山地生态农业大走廊规划已基本完成。完成申报省级“五园一场”1家,其中茶业1家。二是推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梅渚镇水果茶叶特色农业强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2个品质农业“双十大”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新昌县丰岛智能化建设项目、新昌县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其中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在2021年续建,申报省级休闲乡镇1个(东茗乡),省级休闲乡村1个(沙溪镇董村村),省级休闲乡镇(乡村)已下达项目建设计划。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宣传。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开展“天姥乡味”微信平台每周一款栏目,目前已推出37期。“天姥乡味”区域公用品牌1+12款包装设计及打样已基本完成。成功举办2020诗画新昌·天姥文化季新昌中国农民丰收节暨2020浙江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新昌小京生和大佛龙井已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昌县羽林街道添山家庭农场的添姥山牌番茄获得2020浙江精品番茄评选活动金奖。

(三)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印发《新昌县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新委办〔2020〕55号),组建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创建工作机制,建立指标、任务、项目“三张清单”,形成集中管理、督查通报、定期会商“三大制度”,落实综合协调、项目推进、动态督导“三项保障”。截至11月底,共完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444个(其中示范县创建推进会视频清单销号18个),销号率88%。二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各类创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小将镇、澄潭街道),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南明街道);

省级特色精品村5个(澄潭街道棠村、儒岙镇上里村、沙溪镇唐家坪村、南明街道班竹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市级特色精品村5个(回山镇回山村、沃洲镇梅林山村、小将镇结溪村、羽林街道芦士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

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5个。三是稳步推进面上项目建设。今年下达2批美丽乡村项目计划,共涉及66个项目(其中65个为一事一议项目),补助资金3309万元。主要完成村休闲场所(景观提升)项目25个,道路硬化20个村,面积60659平方米,公共用房建设(修缮)20个,面积10606平方米,公厕建设(改造)20座。106个村完成美丽村庄“三线”整治。四是有序推进历史文化村项目。3个省级第六批历史文化村(张家店、横板桥、茅洋)项目已全部完成,第七批历史文化重点村上下宅村350万项目稳步推进中,650万项目上宅九架,下宅九架等重要古建筑修缮完成过半,横镜线道路两侧改造进度过半,2个一般村项目已基本完成。

2.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一是抓实组织领导。以“一分两清三化”为抓手,结合省、市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个更加”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整治重点任务6项,下达基础性指标19项,提升性指标4项。二是建立完善机制。建立“全面督查-公示清单-销号管理-约谈管理”的“四效合一”管理考评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现场测评359村次,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105村次。三是创新销号管理。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开展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工作,借助第三方力量和媒体力量激发广大群众自发“找茬比美”,截止目前,已下达问题清单527个,完成销号505个。加强自查自改,全县共完成乱堆乱放整治13864处,拆除空倒破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完成问题公厕整改351座。

3.理顺农村村民建房工作。在拟定《村民建房审批与管理工作相关事项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建房审批管理流程,明确将私人建房审批权限下放到各乡镇(街道。通过加强建房批后监管,保障农民建房及时落地。

(四)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

1.推进农村“三资”去现金化管理改革。一是全面推行村务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结算方式,对原先以现金支付为主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等实行村务卡结算,到2020年底基本覆盖到所有村(居)。目前已办理村务卡287张,完成率95%。二是积极推行无现金缴存。村级收入可通过银行服务点缴存、银行转账、手机扫描一码通转账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缴存。已完成办理287张收款码,完成率100%。三是积极推行网上审核。实现村级审批走“线下”,镇级审核走“线上”,规范审批流程,源头把控支出。四是完善银联直付。加强银联直付管理,实施银联直付制度后,逐步停用转账支票,到2020年底已实现无现金支付目标(除特殊资金现金支付外)。目前,12个乡镇(街道)、287个村(社)已全面推选农村“三资”去现化改革,跨入村级财务收支无现金时代。

2.开展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工作。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闲置农房激活”改革工作的通知》(绍市农〔2020〕9号)文件精神,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探索全域激活模式,确定东茗乡、澄潭街道为2020年全市农村闲置资源全域激活试点乡镇(街道);

我县尚诗堂·天姥山居、山中来信·乡悦云端、生田社、溪西里、花筑·拨云间等5个项目被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优秀项目,其中尚诗堂·天姥山居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最佳实践项目。2020年,全县累计吸收社会资本3.15亿元。激活项目118个,激活闲置农房241多幢9.02万平方米。

3.创新消薄扶贫方式方法。一是创新金融扶贫。对全县低收入农户进行建档立户,拟定《新昌县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创收实施方案》,明确每户贷款最高10万元,依托各乡镇街道成立的“小康投资有限公司”对政府项目定向投资,获取定期收益,实现低收入农户创收(每户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二是要抓好“五比”工作。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召开了“五比”竞赛活动推进会,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薄弱村创新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五比”竞赛活动的通知》,目前已落实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举措88项,涉及154个村次、692人次。三要抓好项目推进。今年共申报市级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项目20个。启动县高标准消薄计划,筹资5.3亿元建设梅渚邻里中心项目,实施后,可为177个行政村每年各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1—11月我县25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15万元以上,消薄率100%。今年第三季度我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136元,同比增加45.2%。

(五)农业科技力度持续加大。

1.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制定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业“五新”技术推广项目申报的通知》,遴选确定了6个农业“五新”推广项目并推进建设,推介发布2020年我县农业主导品种63个,主推技术40项(其中种植业主导品种45个、主推技术25项;

畜牧业主导品种16个,主推技术11项;

渔业主导品种2个,主推技术1项;

综合类主推技术3项)。

2.持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持续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农民教育培训长效运行机制。今年,全县培训农民7000人,其中高素质农民390人,农村实用人才2806人,新开展农业中等学历教育培训80人,农民综合素质培训(普及性培训)1150人。认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14家。

3.强化场(社)经营主体培育。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累计总数达到640家;

新增家庭农场15家,累计总家数达到290家。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加强规范化、示范性建设,量质并举培育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增强经营主体的凝聚力与带动力。目前,全县有县级示范合作社7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

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

(六)农业生产安全体系逐步健全。

1.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积极开展大检测行动,截至目前,完成部级食用农产品监测10批次,省级224批次,市级142批次,县级402批次,开展绿色食品续展、年检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新认证和复查换证工作,上报水产品复查换证产品10个。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70个批次,其中2个肥料产品、1个种子质量不合格。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追溯建设,加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已完成绿色食品续展材料报审产品4个,新申报绿色食品2家。

2.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压实非洲猪瘟各级防控职责和各项环节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屠宰环节“三清四明两解决”和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等为重点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今年,共新备案车辆29辆,经备案的省外规模养猪场共50家,生猪及猪肉产品调入前共备案168份,企业非洲猪瘟pcr检测结果都呈阴性。

3.全力推进农业公共安全。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到目前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开展“绿剑”春、夏、秋三季集中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443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19家次、农产品生产主体52家次,定屠执法检查22次,渔政执法检查103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检查9次,印发宣传资料0.12万份,省市县联合执法3次,部门联合检查3次,立案查处案件35起,办结27起,撤案1起,罚没金额4.8836万元,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禁渔期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9起。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常态化进行

1.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了《新昌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要点》(新农委〔2020〕11号),1-10月,对分管范围内开展教育及组织督查26次,开展明查暗访44次,谈话提醒2人次。严格执行“签字背书”制度,签字背书33人次。

2.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今年,在抗疫斗争中,我局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人数有76人;

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志愿者有15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捐款党员158人、捐款15500元,通过慈善总会等途径党员6人,捐款590元。

3.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党员干部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工作,2020年,规范发展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名,接收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上报服务标兵3名、机关党员先锋岗1个。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昌县分校被命名为绍兴市2020年度“共产党员先锋岗”(绍市机工委通〔2020〕8号)。

4.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完成局属事业单位规范清理,目前,所属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3家调整为现在的9家,其中撤销0家,整合4家。完成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局所属事业单位的人员转隶工作。

5.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建强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强化局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篇7

1 2008年度主要工作

1.1 上年各类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07年度, 南京市共实施国家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933.33hm2, 规模开发项目2个共1333.33hm2, 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16个共3000hm2;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5个共1463.33hm2。各类项目财政总投资9244.9万元, 包括:中央财政投资1830万元, 省财政投资4314.5万元, 市财政配套2301.1万元, 区县财政配套799.3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项目建设任务均按计划如期完成, 并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7月上旬,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会同省财政厅对南京市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了省级验收, 重点抽验了江宁区、六合区;2008年7月底至8月初,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省农林厅、省财政厅联合对南京市2007年度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进行了验收, 先后抽验了溧水县、高淳县、六合区和浦口区。验收期间, 省验收组采取听、看、查、访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考核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效益情况、市级验收情况等。经过检查验收, 省验收组对南京市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 部门之间配合密切, 项目与资金管理严格规范, 项目工程质量与建设成效都较往年有所提高, 通过引进业主参与开发, 围绕重点区域实施项目,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形成了一批园区式开发典型, 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益。

1.2 当年项目按照序时进度顺利推进

2008年, 全年立项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国家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4366.67hm2, 规模开发项目1个共666.67hm2, 省科技示范区项目1个,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试点项目1个133.33hm2, 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23个共3333.33hm2;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4个共1533.33hm2。各类项目总投资32854.55万元, 其中, 各级财政投资10970万元, 包括:中央财政投资2270万元, 省财政投资4983万元, 市财政配套2656.5万元, 区县财政配套1060.5万元。一是完成国家土地治理类项目5166.67hm2。项目建设共实施土方261.5万m3, 开挖疏浚渠道114.62km;配套各类建筑物999座, 其中, 泵站21座, 中沟级及以上建筑物100座, 小沟级建筑物878座;修筑硬质化防渗渠54.29km;铺设砂石机耕路120.74km;农田林网植树5.95万株。二是完成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包括:江宁区顺达实业公司承建的200t蚕丝加工扩建项目、溧水县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承建的3000t黑莓浓缩汁加工扩建项目和南京东润食品有限公司承建的75万只獭兔产品加工扩建项目。三是实施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23个共3333.33hm2。项目计划和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扩初设计及工程概算已先后批复到各区县, 要求2009年5月底前完成。年内, 我们着力抓好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并配合农林部门抓好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 配合财政部门抓好项目资金报账、拨付等工作。截止年底,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为54.6%, 其中,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68.8%, 农业结构调整进度为44.1%。四是实施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4个共1533.33hm2。此类项目已按计划要求全面组织实施, 要求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1.3 项目管理和创新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 我们按照上级农业资源开发主管部门工作要求, 结合郊县工作实际, 在“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完善市级项目先建后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费使用办法、推广管道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一是着力提高项目前期选项论证工作水平。积极推行部门评选、专家评审、中介审计相结合的项目选项办法,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估制度, 增加选项透明度, 提高项目选项质量。在抓好项目库建设的基础上, 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立项招标等方式选出产业优势明显、预期效益突出、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二是完善市级项目“先建后补”工作机制。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修订了《市级特色农业基地先建后补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主体、立项原则、申报条件、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内容, 以调动项目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提升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效果。着重完善和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机制, 由市统一组织公开竞争, 通过招标方式优选科技推广依托单位, 集中安排和合理使用科技推广资金, 细化落实项目区农业主打产业的科技扶持措施, 着力解决高效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制约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四是积极在项目区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按照“逐步试点、总结经验、适度推广”的原则, 率先在江宁区横溪街道规模开发项目区和六合区冶山镇土地治理项目区推广试点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项目区农业降本节支、增产增收。

1.4 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8年, 全市各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以省、市农业资源开发网站和农业资源开发简报为主要平台, 以各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为补充, 有重点、分阶段、多方位地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重点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丘陵山区规模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年内, 我们完成了“南京农业资源开发”网站的改版工作,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栏目, 在政务公开、页面美化、内容完善、功能强化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更全面、快捷地展示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精神面貌和项目风采。据统计, 全年共发布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稿件达40多万字, 考核总积分达8934分, 其中, 五个区县积分为7596分, 大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内, 市和区县共编发《农业资源开发》简报57期;先后在《南京农业资源开发网》发布本系统信息549条, 引用外埠信息350条, 本系统信息被《省农业资源开发网》有关栏目录用82条。此外, 全市两级部门在国家、省和市、区县级报刊杂志电视等社会媒体上发表有关文章或报道38篇。

2 全年工作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 我们立足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 全面把握上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新的工作要求, 按照“效益优先、突出重点、规模开发、投资多元”的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把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丘陵山区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全办工作的中心,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2.1 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精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针对南京市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繁重、项目建设标准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 我们着力抓住工作重点,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改进工作方法, 精心组织实施各类项目, 确保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在建设主体选择方面, 积极依靠市场力量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在选项和建设项目过程中, 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大户的直接参与。江宁区横溪街道的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 采取“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项目建设,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 2008年, 全市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工商企业共有3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家, 并间接带动近30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在项目实施方面, 着重规范项目工程招标和监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区县项目工程招投标操作方式, 建立健全区县农业资源开发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六合区和溧水县把各类项目招投标工作纳入区县政府设立的招投标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切实提高了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质量。在工程监理方面, 继续依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 并通过强化合同管理, 明确各方工作职责,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在后续管理方面, 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评机制。在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继续组织各区县对前一年度已建的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客观、有效的绩效调查和评价, 以逐步形成科学、公正、可行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全面掌握项目投资建设的综合效益, 切实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

2.2 以重点区域和产业为突破, 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基础

年内, 我们根据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 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扶持, 实施规模化开发, 发挥项目的规模效益。江宁区横溪街道连续三年实施国家土地治理规模开发项目, 项目总投资达1770万元, 通过项目资金的集中整合、连续投入, 形成了全市规模最大、集中连片的西甜瓜农业园区;浦口区星甸镇抓住农业综合开发连续立项扶持的契机, 分层次推进, 打造了一批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的苗木、花卉、茶叶等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六合区以雄州、八百桥等镇为中心, 改造中低产田1100hm2, 全部发展富硒水稻种植, 与往年建成的项目区共同构成了南部地区规模较大的优质稻米产业带;溧水县以和凤镇、晶桥镇、傅家边科技园为核心, 通过实施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 建成了一批千亩以上规模的林果、苗木、有机茶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高淳县以桠溪、东坝、固城等镇为重点区域, 采取填充式发展和整体性开发模式, 拓展诸如有机茶、早园竹、经济林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7万亩, 加快了东部丘陵山区高效农业产业规模化开发的进程。

2.3 大力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 我们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 优先选择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型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形成以市场建企业、以企业联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江宁区扶持建设的南京顺达实业公司蚕丝加工扩建项目, 大力推行“公司+蚕桑协会+农户”的模式, 实现了公司与蚕农双赢的局面, 企业新增白厂丝生产能力200t, 增加了茧丝绸加工企业效益。企业通过扩大产能, 年需新增干茧600t, 带动周边农户5200多户养蚕, 实现人均增收700多元。浦口区星甸镇以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区为平台, 依托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实施蔬菜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加快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六合区竹镇镇依托南京金万方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德泰果蔬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提高了丘陵山区应时鲜果种植、加工与销售能力, 加快了该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溧水县扶持建设的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黑莓深加工项目, 为企业增强了3000t黑莓产品深加工产能, 企业按照保护价收购黑莓鲜果, 每季可有效解决当地农户种植黑莓80%的上市量, 给周边农户带来每亩2000元的收益。高淳县淳溪镇永联圩国家土地治理项目区, 加强与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合作力度, 依托其完备的销售网络和信息渠道, 积极搭建以螃蟹为主的名优水产品的销售平台。

2.4 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帮扶, 加快丘陵山区资源开发进程

2008年, 我们按照全市郊县工作会议精神, 立足部门工作职能, 通过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 继续加大对各区县和经济薄弱镇的扶持力度, 加快丘陵山区规模开发步伐。年内, 我们重点对六合区的竹镇镇、冶山镇与马集镇, 溧水县的和凤镇、白马镇与石湫镇, 高淳县的桠溪镇与东坝镇进行立项扶持, 安排土地治理项目766.67hm2, 实施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8个, 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3个, 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 各类项目财政投资为3675万元, 占全市项目财政总投资的33.5%。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我们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 重点针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 坚持以“治水、改田、筑路、造林”为主要内容, 加大土地整理, 完善田间工程配套, 进一步改善丘陵山区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同时, 我们以实施各类特色农业基地项目为抓手, 在项目区加大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力度, 按照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 不断提高丘陵山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经济薄弱地区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培育高效农业的新的增长点, 促进经济薄弱镇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

2.5 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 积极打造农业招商引资平台

今年以来, 各区县和项目镇积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这个载体,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吸引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放大农业综合开发的乘数效应, 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据统计, 今年以来, 在全市近两年建设的项目区内, 共引进社会资本累计到账40560万元 (包括工商资本23291万元、民间资本17269万元) , 是引资项目区财政投资额的4.2倍。江宁区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三资”到帐3780万元, 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花卉苗木和休闲农业;浦口区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三资”到账3250万元, 促进了花卉苗木和特色蔬菜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六合区以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区为重点, 全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工资商本到账9090万元, 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果产业, 加快了丘陵山区优质农业资源规模开发进程;溧水县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民间资本到账8260万元, 在项目区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水产养殖产业, 并加大对周边种养农户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了项目区周边农户的经济效益。高淳县通过引进企业和大户入驻近两年项目区, 着力发展经济林果、食用菌、水产养殖产业, 今年实际利用各类社会资本16180万元, 进一步做大做强了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规模。

3 2009年度工作思路

2009年,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郊县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 坚持“规模开发、科技开发、产业开发、多元开发”原则,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为推进郊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同时, 主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途径,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和成效。

3.1 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投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009年, 我们将根据郊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有重点、分层次地培育和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提高项目建设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服务的紧密度。拟从三个方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体的土地治理项目, 通过田林路渠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 加快配套有效实用的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项目区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提升现代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二是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农业基地项目, 发挥郊县不同区域农业资源优势, 重点扶持花卉苗木、林茶果竹、特色蔬菜、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 加快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项目区大力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三位一体的生产方式, 采取“龙头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富农民”的经营模式, 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提升现代农业的组织经营水平。

3.2 实行农业集约规模开发, 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发展农业园区的理念, 以土地治理类项目和基地类项目为载体, 实行统一规划、集约开发、规模发展、整体推进, 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产业高效、规模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努力把省规模开发项目、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等建设成为园区农业的突出亮点。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以园区建设的理念把好项目区域布局和项目选择关, 注重在重点区域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通过逐年扩展项目区域范围和做大产业规模, 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园区。二是按照园区发展要求组织项目建设, 合理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排灌、田间交通、温室大棚、保鲜冷库等配套设施, 推动农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为园区发展建设标准较高、配套完善的生产载体。三是加强对园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 着力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提升园区农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加快园区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 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园区生产体系。

3.3 推进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效率

一是完善统筹开发机制, 在项目整合上寻求新的突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这个平台, 努力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其他相关支农资金相互配合机制, 按照“来源不同、渠道不乱、密切配合、成果共享”的原则, 实行项目集聚共建、资金集中投入,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二是完善项目区土地流转机制, 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寻求新的突破。以项目建成区为载体,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入驻项目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凸显项目区农业规模效益。三是完善项目扶持机制, 在市场主体建设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积极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大户, 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类项目的实施主体, 鼓励以农产品销售为纽带、管理规范、有经济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把财政支农和开发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 实现项目区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寻求新的突破。继续抓好项目竞争立项制、项目建设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财政资金区县报账制的规范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由农业资源开发部门、中介机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3.4 不断拓宽部门工作领域, 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上一篇:王蒙先生作品下一篇:上肥中心小学2012年校本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