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什么

2024-09-12

如何教会学生什么(精选11篇)

如何教会学生什么 篇1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让人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学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运用语言,提高人类的文明素养。我们知道,学习语言常常需要口头或书面表达,所以,学习语言文字,“读”和“写”是必不可少的常规方法,教师首先必须教育学生树立读和写的意识。通过读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语法规则,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除此以外,就具体教学来说,教师还必须教学生以下这些:

一、教学生识记生字、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汉字是有造字法的,反过来,造字法又能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这样,字才能记得快而长久;同理,解释词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词语含义,如何区别近义词的含义等。

二、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学会遣词造句。“大道至简”,“简”是最常见、最简单、最普通的意思,所以教师可经常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人、事、物及见、闻、感为内容来遣词造句,则学生必能很快掌握矣。

三、教师应当教学生灵活运用词语句子的能力。这方面的任务是:教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认识句式,正确组成句子、准确修饰句子(用修辞)、恰当用合适方式表达意思(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等。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任何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作者创作时都是有明确思路的,并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而修饰句子、斟酌用词、恰当安排组织语言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体会。

五、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表现出的效果截然不同,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灵活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文。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直接的检阅,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不同类型作文的特点、写法、……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借鉴作文范文、修改作文等能力。

七、教师要提倡学生积累知识。这方面最常用的方法是摘抄,具体怎样摘抄,教师要耐心指导,给学生以帮助。

八、教师要指导学生应当阅读那些课外书籍、并指导如何阅读。

九、教师要让学生从课内外书籍中学会如何做人。

……

总之,语文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有很多很多,它不是简单地读背课,更不是简单地分析分析例子(课文)就行了,我们更不能被一些所谓“新潮”“时髦”的教学模式所左右。学生不会、不了解的东西,如果缺少了教师的讲解教育,会延迟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时间,还何谈什么“高效课堂”呢?

--作于5月3日

如何教会学生什么 篇2

在人生最灿烂的季节,我们度过了两年美好而快乐的时光。或许,我最后的高考成绩不太令人满意。但我觉得,对于教育而言,思想生成的意义远大于知识传授的意义。您开阔的视野、恢弘的气度、深厚的修养,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感谢高中的两年时光,一路有您相伴!

这则短信我一直保存在手机里,这样做的原因,是想让它时时警惕我:教育,最需要什么?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

我想,教师需让学生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学习上,应该是越学越灵活,越学越聪明,而不是越学越迟钝,越学越愚蠢。

一是让学生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让思维变得宽广些。每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经常问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了吗?人的脑子如砍刀,越用越锋利,越用越好使,脑子活泛了,多方求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是思维的原点意识,每遇到一个问题,我们要多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出题者的原意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解决什么道理?起点高了,解决问题方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三是要处理好“寻常路”与“另辟蹊径”的关系。一般说来,我们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可以找到捷径的,有时候,路往往只有一条。即使有时候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但与其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所谓的“蹊径”,还不如直接走“寻常路”来得便捷。

四是要学会逆向推理。在“顺走”找不到路的时候,从反向走,由终点走向起点,有时候反而会找到一条康庄大道。

第二句:做人上,应该是越活越坚强,而不是越活越脆弱。

从出生起,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换言之,我们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还有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待,同学朋友的关注。我们还有责任。不能只为求得自己的快意而辜负了他们的爱。

人活着需要一股精神,需要一股“气”。在我们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尽管我们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尖端技术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尽管文化市场一片繁荣,但我们还缺少大师级的人物……

所有这些,都要求青年学子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胸存大气,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做到百折不回。

我们坚信,人生路途上的所有困难与挫折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是在为我们的人生打上坚实的底色。树木的伤口流得汁水越多,它结的疤就越结实。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挫折,方能变得坚韧。要知道,无声的世界里孕育了天才音乐家贝多芬,摇动的轮椅上支撑着伟大的总统罗斯福,太平世界里,培养不出像圣地亚哥那样的硬汉。

我们需要在豁达中保持前进的态势。生活在诱惑无限,烦恼无数的花花世界,对待一些非本质的事物,我们要学会恬淡,要如佛家那样“去我执”,须知,参天大树易被狂风折断,柔弱的小草却能在摇曳的风中,舞出出一片自我的天地。

第三句:处世上,要学会正确待人,学会自我调适。

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由于出身、经历、学识的差异,个性也截然不同。人与人在一起难免有时互相排斥,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

我们还需要养成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互相合作,在合作中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需要有宽阔的胸襟,学会求同存异,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有人赞叹这个世界太精彩,也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太无奈。精彩也好,无奈也罢,我们都需要融入这个社会。

我们所能做的,一要学会避开无奈,毕竟,有些事情不是单凭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既然无法化解,我们何妨学学山间的流水,从石头底下钻过去,从石头旁边绕过去,它们从不会因有阻挡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要学会给心灵放假。在苦闷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清理行囊,检讨思想,让自己的心灵更纯净,更阳光。我们需要坚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快乐的生活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坚守,要知道,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夺走一支蜡烛的光辉!

教育,要教会学生什么? 篇3

这则短信我一直保存在手机里,这样做的原因,是想让它时时警惕我:教育,最需要什么?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

我想,教师需让学生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学习上,应该是越学越灵活,越学越聪明,而不是越学越迟钝,越学越愚蠢。

一是让学生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让思维变得宽广些。每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经常问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了吗?人的脑子如砍刀,越用越锋利,越用越好使,脑子活泛了,多方求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是思维的原点意识,每遇到一个问题,我们要多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出题者的原意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解决什么道理?起点高了,解决问题方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三是要处理好“寻常路”与“另辟蹊径”的关系。一般说来,我们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可以找到捷径的,有时候,路往往只有一条。即使有时候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但与其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所谓的“蹊径”,还不如直接走“寻常路”来得便捷。

四是要学会逆向推理。在“顺走”找不到路的时候,从反向走,由终点走向起点,有时候反而会找到一条康庄大道。

第二句:做人上,应该是越活越坚强,而不是越活越脆弱。

从出生起,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换言之,我们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还有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待,同学朋友的关注。我们还有责任。不能只为求得自己的快意而辜负了他们的爱。

人活着需要一股精神,需要一股“气”。在我们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尽管我们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尖端技术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尽管文化市场一片繁荣,但我们还缺少大师级的人物……

所有这些,都要求青年学子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胸存大气,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做到百折不回。

我们坚信,人生路途上的所有困难与挫折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是在为我们的人生打上坚实的底色。树木的伤口流得汁水越多,它结的疤就越结实。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挫折,方能变得坚韧。要知道,无声的世界里孕育了天才音乐家贝多芬,摇动的轮椅上支撑着伟大的总统罗斯福,太平世界里,培养不出像圣地亚哥那样的硬汉。

我们需要在豁达中保持前进的态势。生活在诱惑无限,烦恼无数的花花世界,对待一些非本质的事物,我们要学会恬淡,要如佛家那样“去我执”,须知,参天大树易被狂风折断,柔弱的小草却能在摇曳的风中,舞出出一片自我的天地。

第三句:处世上,要学会正确待人,学会自我调适。

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由于出身、经历、学识的差异,个性也截然不同。人与人在一起难免有时互相排斥,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

我们还需要养成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互相合作,在合作中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需要有宽阔的胸襟,学会求同存异,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有人赞叹这个世界太精彩,也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太无奈。精彩也好,无奈也罢,我们都需要融入这个社会。

我们所能做的,一要学会避开无奈,毕竟,有些事情不是单凭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既然无法化解,我们何妨学学山间的流水,从石头底下钻过去,从石头旁边绕过去,它们从不会因有阻挡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要学会给心灵放假。在苦闷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清理行囊,检讨思想,让自己的心灵更纯净,更阳光。我们需要坚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快乐的生活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坚守,要知道,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夺走一支蜡烛的光辉!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走出教室都能抬头欣赏山的巍峨,水的悠闲,天的宁静,都能发自肺腑地说一声:啊,今天的阳光真好!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真正走到良性的轨道上,我们的祖国才大有希望。

如何教会农村小学生写作文 篇4

团街中心校李维兰

农村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使用的素材较多,但总体写作水平却总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起作文来,提笔难言、无话可写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写好作文,教师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那么,该如何走出农村小学的作文怪圈,针对农村实际,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打破作文字词积累环节薄弱状况

字词积累对语文各板块学习都起基础作用,写作尤甚。新课标规定:1—2年级学生应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000—1800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3—4年级学生应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5—6年级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但是本校学生的识字能力远远不够,学生习作中很多常用字会用错,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汉字学习没有太大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新观念,转换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教师可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动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把品德教育渗入到教学中,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是必要的间接性动机。但对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范围太大,须逐步接受;小学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直接动机:教师讲解生动,教学内容新颖,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成功的愿望等都是切实可行的。

2、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工具书。农村学生学习资料较少,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少学或不学,字典作为“不会说话的老师”作用相当大,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字典、词典、课本副页的生字表都可以利用起来。

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不是独立的,它对后面句段篇章的学习有直接的作用,并和它们一起构成作文的因素。只有多积累,善于积累字词,才能为写好一篇文章打好基础。

二、口头交际的训练

课堂上和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必须使用普通话,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也能为书面写作提供帮助。学生习惯于用方言回答问题,在习作中不但错字多,俚俗语、口语的使用也较为频繁,很多时候不能成其为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说话,如何更好地说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正确使用普通话,做好榜样,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引导学生用字词造句,用句子说话,循序渐进;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多说会说。比如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成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自我介绍,其他学生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好词佳句。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写轻说,注意让学生多写多练却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造成学生不敢说、不会说。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求立刻作出反应,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基础。

因此,把说和写在作文中完全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拓宽写作思维能力

很多时候觉得山里写作素材不见得比城市少,学生却不会发现,发现了也不会组织语句。上《颐和园》的时候作者游览万寿山一段写得很好“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 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而我们的学生,不假思索的说“抬头看见天,低头看见土”,让人哭笑不得。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却让我找到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不会仔细观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写作只是老师要求的任务。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插入一些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后观察,认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即兴发挥,发挥想象,拓展思维,学生逐渐取得一些进步。写作不再是单一的模仿,而是有自己的见解,语言通顺流畅,写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师具人文关怀的评价

过去作业实行百分制,作文也不例外。新课改后要求使用“优”“良”“中”“合格”来评价,并要求写一定的评语。

作文评语,很多教师不注重,却最能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写作

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分数的心理需求不同,评“优良中差”要根据学生对其期待程度为参考。没有人会希望老师批评自己,再差的学生都有被关爱的需求,都有展示自己闪光点的心理。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评价,既要体现人文关怀,语言又不可过于深奥,应通俗明了,鼓励为主,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整体学科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什么 篇5

为了完成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意识、能力和素质。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不满足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求知,以求得最佳;有了这种能力和素质,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加强。

一、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学习提纲。

这个自主探索提纲,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到达知识的彼岸。自主提纲的设计要依据“疑”,因为,“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同所有问题提出一样,自主提纲的提出前提也是“疑”。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首先设计学习提纲: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像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

2、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

3、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4、哪座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多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再就是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自主探究问题,一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也不能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作业,而要是有易到难,有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第四,探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提出与选择问题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二、认真聆听、仔细观察 即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比如,在学生学习“赵州桥”时,对它的设计方案为什么要是“扁弧形拱”的形式。为什么这种形式能增加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这里涉及到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用学习物理课程,不能进行实质性的理解,于是,在课堂上我用一根直木条,将两端固定,让学生向上放物体,然后在将这根木条弯曲成弧形,再向上放物体,将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看看那一根木条的上面承载的东西多,也就是重量大。在进一步解释涉及到的力学方面的道理。

在学生自主做和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对历史事物的见解和认识,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临机处置,发现学生发言中有好的创意,就予以赞扬,发现错误就加以启发、引导、纠正。教师还要发现学生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即发现学生发言背后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历史问题、怎样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习上是一种字句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对知识需要的行为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上,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做的。

1、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历史、学有何用。历史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已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介绍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讲,如在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时,就联系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明白,要想去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离不开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样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像《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都城卞京的繁荣景象,它的产生就是那个时代环境下艺术发展的结果。再就是,我还常根据时事热点进行启发诱导,因为时事热点不仅为公众关注,学生也极感兴趣,把握一定的时事热点,结合历史知识向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时事热点的产生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总是同某些历史事件相联系,以次通过分析时事热点的因果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用爱感化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不只是“授业、解惑”,还必须投入情感,其实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有爱去教育感化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尊重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方面我是这做的:一是避免采用引起学生反感的做法,如上课过于严肃,对待学生不公平,责骂、挖苦甚至体罚学生,采用高压手段逼学生学习。这样其结果只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性。二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各学生应有的人格尊严。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每一位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角,对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指导历史学习和读书方法。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及时告诉学生各种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要获得的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变成金子的石头。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1)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缩影和提纲,是一根“链条”,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2)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还可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写些批注。(3)读地图、插图: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显现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以加强形象感。(4)读年表:历时年表示形成时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认真阅读历史年表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田里化和系统化,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上记忆历史年代,掌握历史知识。

什么教会我什么作文 篇6

时间定格在步入初中的第一次运动会……

那天是运动会的第二天,我们班有4×400的接力赛,参加比赛的同学因为在第一天受了伤,所以,老师来找我替她参加比赛。我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因为我在第一天比赛中也受了伤。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参加比赛。

比赛开始了,刚开始还有比较顺利,可好景不长,刚跑到一半,腿就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开始发痛。我忍痛继续奔跑,退却越发的疼痛。一圈的距离,仅仅一圈的距离,在我看来,却是那么遥远,那么遥远……当我准备放弃时,脑海里闪现出了崔老师对我的微笑,那一个个慈爱的笑容,无不对我充满期望的。我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哪怕跑慢一点也不能放弃!距离终点还有100米的时候,耳畔想起了崔老师的鼓励:“冰玉,加油!冰玉,加油!”做最后的拼搏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开始加速,就要到了,就要到了!3米,2米,1米,终于到了!我暗自庆幸,可刚走到草坪,腿就发出了剧烈的疼痛,双腿经不起恶魔的吞噬,一下子软了,是苏亦可扶住了我。我开始流泪,一滴滴泪花凝结在草坪上。回到位置上后,大家都来安慰我,我更是哭得厉害了,崔老师走来,俯下身子,轻轻地揉着我的腿,那掌心的温度一下子融到了我的心里。耳畔响起了崔老师安慰,她告诉我,要坚强。恩!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我在心中默默答应老师。

从此以后,我每次跑步都会想起崔老师的笑脸,想起她告诉我要坚强……

崔老师:还有两年,我就要离开您上高中了;还有五年,我就要离开这座城市踏进大学的校门了。可能那时,我会忘记同学们,我会忘记朝阳家庭,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教会我坚强的人。

您的话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不断进取。如果生活是船,那么您就是舵手,属于我自己的舵手,引领着我前进,给我指明方向。

如何教会学生什么 篇7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怎样才能进步,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更好, 让学生不仅能跟着教师学习, 牢固掌握课堂知识, 而且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把知识上升为能力, 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组合是Phtoshop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应用形式。这节课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Phtoshop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所以笔者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1 知识目标

学会设置和查看图像的大小, 理解Photoshop图层的含义, 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方法。

1.2 能力目标

能利用已有素材图片组合成新的图像。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欣赏、品味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

1.4 教学重点

重点是Photoshop图层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根据需要设置图像大小。

1.5 教学难点

难点是图层的具体应用, 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主题的图片。

将教学目标定位之后, 笔者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引起人的兴趣不难, 如何让人的兴趣保持住, 让兴趣发展成能力才是最难的。尤其是学生由于年龄特点, 兴趣一时就可以兴起, 最难在于保持, 于是笔者将这节课主要目标放在“兴趣”上。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法。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兴趣

首先欣赏几幅图片:

(1) 展示几幅黄山的五大奇观图片。

(2) 展示用Photoshop拼接而成的效果图:美丽的黄山宣传画。

提出问题:

怎样把几张图片合成到一个页面中?怎样调整它们的尺寸, 制作出相应效果的图片, 学生看到合成图片的奇特效果, 会产生好奇心, 萌发学习和创作的强烈欲望。

本节课就是利用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学习和创作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进入学习情境。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特定的情境, 用实物效果和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学习、操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3 兴趣在于保持

学生有了学习和创作的欲望, 如何让这种状态保持住, 这就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老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习新知时, 采用明确任务、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接下来不直接讲授新课, 而是把课前做好的本节课的教案、操作过程视频、应用到的素材, 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内容:由单体素材组合成效果图, 完成图层应用的学习。

(1) 明确任务:请同学们用Photoshop制作出展示的黄山宣传画。

(2) 自主探究:首先发放教案和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概念放在预先发放的资料里, 在提供的学习资料里体现学习目标。遇到问题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里寻找解决方法, 或向老师和同学提出, 以求得帮助。

(3) 教师引导: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解决, 普遍性问题可集中提示或讲解,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点拨。

这样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 而且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 在总结问题和讲解时更有针对性, 对今后教学内容的改进更有价值。

4 兴趣的延续

学生掌握了教师安排的新知内容,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知识有所扩展。为了使学生能把本节学习的知识有所扩展,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实施了实践检验、协作学习的方法。

4.1 实践检验

实践应用可以巩固知识。发放题目《爱我江城》, 要求有主题、有内涵。合理使用多张素材图片, 创意独特, 整体布局合理、科学, 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4.2 协作学习

学生仔细阅读材料, 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合作, 帮助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要展示的图片 (可以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图片, 但要掌握时间) , 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 (可以借鉴成功案例) 。

实践检验, 学生动手创作作品, 巩固了知识, 并且让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和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任务。分小组完成任务, 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各自的技能, 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课件及网络资源) ,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 区别对待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和个性爱好,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巡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和操作, 进行个别答疑和辅导, 普遍问题则统一讲解, 可以更真实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所需知识;继续鼓励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以增强协作学习精神。

在学生在欣赏、品味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

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很愉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持。

4.3 真诚评价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为了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主导者, 学会审美, 学会评美, 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首先明确评选奖项:创意图片, 最美观图片等。

然后明确评美标准:有主题, 有内涵。合理使用多张素材图片, 创意独特, 整体布局合理、科学, 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最后明确评美规则, 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1) 自我评价: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 教师让学生交作业和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介绍自己作品的闪光点和创作体会, 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小组评价:让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组织交流、评价作品, 并对他人的作品的创意、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品评, 评选最佳创意图片, 最美观图片等。

(3) 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 在自评与小组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美、体会美。

让学生介绍、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同时培养学生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评价过程中, 教师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审美方向和审美趣味, 使今后的素材组织和内容准备更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更有利于教学。

5 兴趣成就的体验

采用成功激励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以成就感。把优秀作品通过多媒体让每个学生都看到, 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及班级的板报里,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 升华兴趣的收获

兴趣会让人学有所得, 要让一节课上得不仅不疲惫、不乏味, 更要有收获, 学会总结也是一个人应学习的能力。

6.1 教师总结

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确保重、难点的突破, 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

6.2 学生总结

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

7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 精心的设计, 学生积极的配合, 上完之后笔者感觉很满意, 大部分学生也有了相当的成就感, 不仅学会了知识, 也有了一定的设计能力, 学生积极性的保持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笔者对此进行了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本课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意义建构, 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 实效性强。

(2)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本课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 避免了枯燥的讲述, 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探索和具体操作的时间。

(3) 教学策略丰富、实用, 优化了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成为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和组织学习过程的信息平台。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4) 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还涉及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创作一幅实用美观的作品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有不少学生因此没有机会将整个作品制作得更加完美,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

8 教学改进

就在我心满意足准备以后就这么上这节课的时候, 一个学生问我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老师, 这节课学的东西我都会用了, 也能看出别人的东西是很美的, 但是在自己创作作品时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有没有什么章法可循呢?”为此笔者认真地对这节课进行了教学改进。

这节课的目标应该调整为:学会图层的操作同时让所学知识能服务于实践, 创建审美的正确观念, 掌握老师总结的审美标准和创作的基本章法, 并认可这一规则, 去评价、创作、修整产生作品最终的整体美。才是这节课应该达到的最高目标.才是这节课的真正实践价值所在。

基于以上的分析, 笔者对这节课的整体方案进行充实, 不仅让兴趣引领教学, 也要让审美伴随。

8.1 审美建立的时机

组织团队设定方案时, 应该加入把学生拟模仿的成功案例和自定方案做一个集体评定和教师指导的过程。这样在主题的设定时就能分析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内涵的结合是否适当, 在整体布局时就找到创作的方向, 在具体配色时就能找到表现主题的色彩等, 把老师工作总结出的审美观灌输给学生, 并通过这些成功案例的分析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些设计目的的设想完成应该是其他操作技术问题的前提, 用什么学什么, 根据需要选择应用才会使学习更有主动性, 更有目的性, 才能使学习更有延伸性和拓展性, 而不应该是学什么用什么。传统的教学只会让大部分学生“只会这一点”, 得不到更多的延展和拓宽, 这也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思想。

8.2 审美创造的时机

在制作和设定方案后, 制作出基本雏形时再进行一次集体评议和教师评议, 进一步奠定学习的审美观念。并根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8.3 审美评定的时机

审美在于天生, 更在于培养。让学生脱离稚嫩的审美更趋近于成熟,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作为这个专业的教师要从头就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有成效地将审美融入到实际教学中, 要循循善诱。学生上交和评定作品时, 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适当改进方向, 让作品更近于完美。

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 学会软件的使用并不难, 但能在工作中学会审美, 进而应用所学创造出美才是优秀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别所在。

经过以上的再三思考与精心调整, 这节课还能不能上得更好, 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探讨的。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教会学生什么 篇8

一、教会学生“会说”

教会学生“会说”。在教低段学生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讲的话不完整,不规范。所以在每节数学课上我都要对这群孩子进行口语交际中的启示——说,是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经过一学期的刻意培养,这些低段孩子虽然还是不能将一件事情规规范范、完完整整的表达清楚,但也能将事情的百分之九十说出来。因此,并不是只有在语文课上才需锻炼学生多说,其实在数学课堂上也要尽量让学生多说,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会说”。这样不仅能极大的提高孩子数学术语的规范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有序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会学生“多想”

“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那该如何更进一步教会低段学生“多想”呢?这就需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识”的时候,虽然说现在的孩子与钱接触的机会多了,但大面值的钱对于这些低段的孩子来说还是较陌生的,钱与钱之间的兑换问题对他们来说更是显得较抽象。因此在上这节课时,我准备了很多不同面值的整、零钱,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之间想出不同的方式去兑换这些钱,并将自己的兑换过程及小诀窍讲给同学听。

这也正如人们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同样也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思想就不一样,你把你的思想交换给我,我把我的思想交换给你,我就有了两个思想,你也有了两个思想。这样不仅教会了孩子“多想”,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当然,还要靠 “引”,引导他们动脑子,使学生人人都动脑去想。

三、教会学生“扩散”思维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扩散”孩子的思维,不要让其思维只固定在你所要授课的范围之内。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即从学生的主观意义上来创造,所以称为“再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可以获得“创造”的才能,诱发创造兴趣,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四、教会学生“会听”

在教会低段学生“会说”、“多想”的前提下还要教会他们“会听”,让学生在听讲中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如每次在课上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都会让别的同学说说该同学在表述这个问题上哪个词或者哪句话说的较好,哪些地方又说的不够完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及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

为了训练孩子们听的能力,在口算题上我也经常是只口述,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开始的时候,念完一道题,好多学生都说没记下来或者没听清楚,让重述一遍,我就适当放慢速度再念一遍……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在后面的口述口算题上,全班竟然一次通过,我只需念一遍他们就可以又快又准确的写出得数。后面我又开始试着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先从每道应用题口述三遍开始,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先把主要的数据和重要问题简单的记在本上,这样我口述应用题也从三遍减到了两遍,最后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孩子竟能在我口述一遍的情况下写出准确的算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听力,同时也使其思维更加敏锐了。

五、教会学生“会看”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看,自己的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的材料。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所以,在每次讲课时,我都会准备充足的教学用具,用来很好的辅助学生学习认识新知,并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能在兴趣中自觉的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推敲事物……

六、教会学生“活学活用”

知识在于积累,而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其使用价值、在于创新挖掘,更在于活学活用。《课标》中提出的优算法不也是一种知识的“活学活用”吗?

现在课堂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为了体现数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更是为了将数学知识真正“活学活用”到生活中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的名称及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背的滚瓜烂熟,却估算不出一支粉笔的长度、一本书的重量;有的学生认识直角却不知道怎样用一张纸折出直角。所以学东西要自己去领悟,才是真正的学习。在真正掌握知识后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智慧。

什么教会我什么的作文 篇9

我的妈妈是个慈祥善良的人。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们买了水彩笔,自动铅笔和一把直尺,一共25元,妈妈付给店里的奶奶30元,奶奶找了15元给妈妈。妈妈接过钱一看,奶奶居然多找了10元,我凑到妈妈耳边悄悄的说:“妈妈,怎么多找了10元钱呀?”妈妈说:“可能是太忙了,所以找错了吧!”我好奇的问:“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钱还给奶奶?”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当然了。”于是我转身把钱还给了奶奶,奶奶连声道谢,还说我是个好孩子。回家路上,妈妈对我说:‘一个人,一定要诚实,不能贪一时的小便宜,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妈妈的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按照妈妈的话做一个诚实的人。

什么教会了我什么小学作文 篇10

1奶奶教会了我

今天是星期天,我一写完作业就兴冲冲的来到奶奶家,我最喜欢听奶奶讲故事了,不知道今天又有多少个精彩的故事等着我去听了。

奶奶一看我来了,很高兴。他一边缝衣服,一边准备给我讲故事。我问:“奶奶,你再给谁缝衣服呀?”奶奶说:“是你大伯的衣服,过几天他要出门了,我把口子钉牢些。”我说:“奶奶,大伯全家跟奶奶住在一起好幸福呀!”奶奶的脸上现出了慈祥的微笑,她说:“这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呀!”我说:“这诗真好,可惜我没学过。奶奶,今天你给我讲什么故事呀?”奶奶看了看手中的针说:“就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吧。”我急忙说:“讲过了。”于是,奶奶给我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好佩服司马光的智慧。刚讲完故事,奶奶突然叫了起来:“糟了,针掉在地上不见了。”我开始帮奶奶找针,可是我们找遍了整个房间也不见针的踪影。我心想:要是聪明的司马光在这里会怎么做呢?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用一大块吸铁石,在地上吸来吸去,那根针终于被吸到磁铁上了。奶奶抚摸着我的头,不住的夸我聪明,我说:“奶奶,其实是您交给我的好办法呀!”奶奶听了一愣,然后又笑了。

回到家里,我仍然很兴奋,司马光的故事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2生病教会了我

人人都讨厌生病,但是我却从一些生了重病,却恢复了的人身上看出了他们恢复的原因,因为他们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生过一场长达两星期的`病。在这两星期里,我想除了妈妈、爸爸,没有人知道我有多难受吧!在生病时我要喝一种药,那药的味道进入口之后很不好受,那感觉难以用语言表达,喝下去后,整个人打了一个冷颤,我真得不想喝了,但碍于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话,我还是坚持喝。

在医院里每一个病人都听从医生和护士的话,因为他们都希望可以早点康复回到家,以一个健康的身体去面对自己的家人,鼓舞他们的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家人,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种信念支持着,也许都不一样。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信念,那么长大后,一定会事业有成的。每个人只要有信念,那又有什么事会不成功呢?

在生病的期间,我领悟了这个道理,我想,我今后会坚定这个信念,学业有成。生病对于我是一堂课。

3她教会了我不哭

那一夜,泪落,碎了你,碎了我,碎了那些爱你的人。奶奶,您不让我哭,我记得,我会努力做到,可是,您走的那一刻,泪,终究还是落了,我终究还是没有做到。泪里含着爱与不公平。

奶奶与世长辞了,人们不是都说好人有好报吗,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奶奶是那么善良的人,上帝却残忍的将她带走了,奶奶走时我早已不是牙牙学语时的什么都不懂了,我知道,奶奶走了,永远不会回来了。

看着奶奶的遗容,泪,不断地涌出,我不断地擦去,因为我要做到奶奶告诫我的话,我不能哭!我不断地擦,可怎么也擦不完,我抽泣着努力停止了哭与泪,并告诉自己不能哭。

如今,时间天使抹去了关于奶奶的一切,奶奶的容貌,也渐渐模糊。但奶奶告诉我的那句话,至今铭记在心。

听说,人去世后会变成星星,然而在每天晚上众星捧月中都会有一颗与众不同的星星,向我眨眼睛,对我微笑,那颗星星是奶奶吗?是的,一定是的。

奶奶,没有泪,我学会了不哭,不懦弱。奶奶你在天堂看到了吗?时间不会让我们把您遗忘,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4生活教会了我勇敢

勇敢,是什么?有时候,勇敢是一种行动;有时候,勇敢是一种精神;还有时候,勇敢是一种无私爱。

在炎炎夏日中,我和我的侄女们一起去爬山,也可以说是到山中乘凉,当然,我们也想在上顶上包揽风光,但是,上山很危险,如果一个不小心采空了了,那就有危险了,在侄女中我是最大的,有权利保障他们的安全,所以我走在前。突然,我的面前出现了一头大虫子浑身长毛、又绿又肥,这可把我吓坏了,侄女们也吓坏了,我转念一想:“我是最大的,我不害怕!”于是就没有出声,但是我的侄女们都吓坏了,我就鼓起勇气踩死虫子。我的侄女们东说我很勇敢我很骄傲!

在下山时,有一个长长的大坝,下面是河,这是我们回家的捷径。我走在前,突然,我发现情况不妙,我发现大坝上有狼狗!有的向我们咆哮,有的一动不动但眼睛直发绿光。我们不能后退,因为后面也有狗,我们终于走到了小路上,我对侄女们说:“千万别跑,也不要害怕!”当我们走向更小的路上时,咆哮的怒狗终于向我们冲来了,我说:“快跑!”我领着侄女门朝山下跑,但跑到一半我停了下来,应为为了给侄女多点跑下来的时间,我留下来用石头打狗。终于,狗被我吓跑了。

我是不是很勇敢,很厉害!!!

5生活教会了我坚持

爷爷总是教育我,要学会坚持,可是我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一节课教会了我坚持、不放弃。大家可能以为是一节品德课?语文课?但是竟然是一节人们都不在乎的体育课,改变了我的意志。

那天,体育老师叫我们跑1000米长跑,我们惊讶了,都异口同声说:“不可能吧!这么长,会不会被累死啊!”我也惊讶了,“不会吧!体育老师早就知道我体力非常不好,还让我跑1000米吗?体育老师这不是明摆着来整人吗?”

但是体育老师这位“上将”的命令必服从。如果不从,就给我们添加500米,“不,不,不要添加500米!”我们只好硬着头皮照办了。

我们围着大操场跑呀跑呀,不知过了多久,我体力有一些不支了。我真想趴到地上,可是我眼中浮现出了爷爷那张慈祥的脸。爷爷好像在说:“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坚持!”我觉得爷爷就跟在我后面,我狂跑起来,尽管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我还是不停地跑着,不知不觉第一个到达了终点,我胜利了!

在课堂上,我学会了坚持,我自豪!我非常感谢爷爷的教导,更感谢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

6妈妈教会了我做人

“啊呜啊呜”好几根香蕉被我“请”进肚子里去了。香蕉皮,嘻嘻!一路走啊一路丢,那叫一个爽啊!“啊哟”一位老奶奶踩到我一路乱丢的香蕉皮了。我吓了一大跳,赶紧溜回家。刚刚叹了一口气,妈妈又站在家门口,对我说:“你刚刚干的我都看见了,你知道吗?做人不能缺德,赶快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明天要去同学家参加生日派对,都兴奋得睡不着觉了。“哗啦哗啦”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着急起来,雨下那么大怎么去啊。算了,不去好了,到时候跟同学解释一下就行了。妈妈看我那么久都没出发就提醒我,我跟妈妈讲,雨下那么大,就不去好了,我会跟同学解释的。妈妈教导我:“做人不能失信。”

惨了,这次数学考的很不理想。唉,我完全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明天就要期末考了,我十分没精神,半夜不睡觉,就在发呆。妈妈安慰我:“做人不能堕落,一定要对自己有十二分的信心!”

终于放假了,我作业没做就打开电脑玩游戏。这一玩就是一上午,眼睛都红肿了。本来还想再玩一会的。这时,妈妈走过来,开导我:“你不能太放纵自己,不然你的前途将毁在你自己手里。”

如何教会学生思考 篇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但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技能的训练,并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再从数学走向生活的过程。根据赞可夫的观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应该成为数学教学者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有趣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唤起学生的数学思维情趣。在此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状态之下,达到“豁然开朗”的境地。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欲望,有助于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探究数学问题。在这样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就逐步启动和形成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也会相应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让小组合作成为真正的交流。小组合作作为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学习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它能有效弥补一位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往往会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于是学生很快动了起来。此时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连合作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教室里满是说话的声音。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另外,在有的小组里,只有负责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几个学生只是看客、绿叶,不知不觉中旁观生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学生把小组讨论当做课堂中难得的休闲娱乐和玩耍的时机。很明显,这不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求之后再展开的合作才是有价值的。此外,合作学习必须在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因此,我认为小组讨论并不适合于任何教学环节和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应当是:有充足的时间、个人操作条件不足、独立探索有困难、产生分歧或是学生争着发言而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而解决问题,那么就无须再进行小组合作了。

三、展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如何发展学生思维?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他们的思维。通过多维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在学生展示其思维的过程中,应恰当而适时地对其思路进行评价,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思考,把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及对比等方法变得简单,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的思维。

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收放自如、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已有的,之所以探究和发现,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及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获取最基本的知识。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完成探究活动,例如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或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千万别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地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不应当只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数学是思考的体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的学生应该是自由的、真实的、快乐的、幸福的,而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从数学的实际出发给我们的孩子自由、真实、快乐和幸福。

五、营造氛围,启发思考。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问题的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教师应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和愉悦的学习氛围,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热情鼓舞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答错写错的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多鼓励、多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激励的过程。

上一篇:涉外补偿贸易合同下一篇:五一劳动节精彩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