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团结的谚语

2024-07-11

高考作文素材:团结的谚语(精选14篇)

高考作文素材:团结的谚语 篇1

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晨不起早,误一天事;幼不勤学,误一生事。

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大老爷丢签,老百姓啃砖。

刻薄成家,终无久享。

衣冷加根带,饭少加碗菜。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高中常见谚语

会交的交三辈,不会交的交一辈。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

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一天学会一招,十天学会一套。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吃面多喝汤,省得开药方。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宁叫心受苦,不叫脸受热。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高中常见谚语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勤奋读书,必须紧紧抓住时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包谷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时节一朝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中常见谚语

晨不早起误一天,幼不勤学误生命。

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白露谷,寒露时节豆。

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云彩往南雨涟涟,云彩往西披蓑衣。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泥鳅静,天气晴。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高中常见谚语

寒露时节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时节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寒露时节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不怕千次使,就怕一次累。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到。

高考作文素材:团结的谚语 篇2

每个人行走在人生路上, 总会见到无数风光, 自然的, 社会的, 历史的, 人生的, 心灵的, 思想的, 文化的, 不计其数, 耳闻目见便心有所感, 积存心怀, 储存记忆。一个人心智的活泛以及灵动, 就在于对“人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在学校语文学习中, 学生与社会生活存在隔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绝缘, 太多“应试文体”的圈禁, 让学生放弃了自己生动活泼的真实感受, 甚至于有意无意间斩杀了自己的诗意感怀和生命畅想, 这无疑是一大弊病。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立足现实, 盘活生活体验。盘活生活体验即寻找与学生的心理相通的东西, 与学生的心理对接, 只有体验过的素材, 内化为自己的血肉, 才能成为学生运用自如的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是一条基本的写作理论。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理所当然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的出发点是联系生活, 反映生活。根本目的是通过写作去思考生活问题, 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生命的历程短, 经验少, 一些认识和看法多来自生活经验的转达, 例如读书时了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听闻中了解的一些重大社会新闻。除此之外, 他们了解社会的渠道是短暂的经历, 存于记忆中的生活点滴, 以及对生活的虚拟和假设包括构想, 所以学生作文缺少对生活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视听, 引领学生形成批判意识和超越精神, 追寻生活的意义, 学会用作文表达干预生活, 参与讨论, 表情达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写作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和熟悉的领域, 一个自然现象, 一件细微小事,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丝淡淡的心绪, 都可能拨动过你的心弦, 诱发过你的思考, 不仅丰富了你的知识, 也教你认识了生活, 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教会学生观照自我, 找寻独有的体验。对于一个现象, 我总是要求学生从自身生命特征出发, 从多方面出发, 从多方面去认识, 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 这份经历相对于始终生活在本土城市的学生来说, 就是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父母双双下岗, 有的经历过父母离异, 有的体验过转学的无奈, 更有登山的快乐、受助于人的感激、帮助别人的欣慰……也许由于缺少思考、缺少有意的加工, 它们还比较粗疏肤浅, 但这些东西是学生写作中最宝贵的个性化财富。以此为基础适当扩展深化, 充分思考, 用较短的时间, 就可以构建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关注他人, 挖掘特有的动情点。文贵真, 情贵切, 生活中总有令自己感动的东西, 抓住三五个人物, 广泛收集材料, 深入阅读领悟, 形成对人物深入透彻的理解, 就可以应对许多考题。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个性化素材的积累需要语言、思想、材料一起抓。其实中学生写作最缺的不是材料, 而是思想, 是对生活的认识。不要仅把人物看作实例, 只记三两件“事”;要全面了解人物一生的经历及思想, 将一个人物作为一个生命现象完整地了解认识。了解他的出身、求学、奋斗进取的经过, 了解他的成功和失败, 了解他的欢欣与困惑, 特别是他对生命及社会规律的认识。不光要知道他们一生做了什么, 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什么。对于同一人物, 可以对其不同的行为作出合情合理的诠释。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事迹, 我们可以用他主动卸任这一事件来应对不同的话题。

例一:读书, 可以让你获得沉稳;读水, 可以让你获得灵动;读人, 可以让你获得境界的提升, 灵魂的升华。

面对争权夺势, 眷恋权势的现实, 还是让我们读一读华盛顿吧。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他有威望也有能力连任总统职务, 然而面对权势的诱惑, 他却毅然选择了卸任, 他自我剖析说:“我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 经验匮乏, 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是否胜任, 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多么坦荡的胸怀, 多么高尚的境界。他不留恋令人羡慕的总统职位, 而是选择了主动让贤。争权夺势的人们, 看看华盛顿的这一举动吧。他不仅能够让你有坦然的心境, 更能让你赢得人们的尊重。

例二:华盛顿拥有自知之明, 连任两届总统后, 他毅然选择了主动卸任。他不羡慕总统的宝座, 而是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 知道自己无论才智和经验都比不上亚当斯。这一卸任, 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崇拜, 而且为美国政坛民主树立了良好的先例。然而当美法关系紧张时, 他却响应祖国的召唤, 毅然束装出发,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威信胜过千军万马。正是凭着这一睿智的举动, 他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危机。

华盛顿的引退与出山, 正是一个人正确地估量自己能力的具体表现。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 华盛顿才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要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定然不会生僻, 一定是人生要面对的问题, 那就一定是选取的材料中人物也面对过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 学会从不同角度选取使用, 我们的个性化素材库就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再加上多年常规学习积累的各种材料, 点面接合, 写作素材就不成问题了。

高考作文:如何积累真正的素材 篇3

让学生淹没在这些作文“葵花宝典”中,机械地记忆、复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究竟有多少作用?一些人吹嘘的“万能”素材真的“万能”吗?表面看它们好像使学生作文内容充实了,其实违背了阅读、写作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走上了一条作文提高的不归路,反而增加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其实,无论是写作还是积累素材,都应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而那些所谓的“万能”素材都远离个人特长与兴趣,为写而用,为用而用,在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感而发。那么,哪些素材是适合自己的“万能”素材,如何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素材库,如何使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呢?

一、做好书本素材的积累,适当拓展延伸

高考语文与课本脱节,这恐怕是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的看法,所以多学一篇少学一篇,没有多大的区别。教师马马虎虎地教,学生昏昏沉沉地学。殊不知课本本身就是—座巨大的素材库。课本中除了有孔子、孟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之外,还有曹雪芹、施耐庵,还有汪曾祺、沈从文、徐志摩、闻一多,还有海子、舒婷,还有川端康成、罗曼·罗兰……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课本接触这些伟大作家作品的,如果教师用心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进行点面素材积累,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作家或作品拓展延伸,学生就能跟随教师的指导,用心选择,用心研读,用心写作,就不用费尽心思捧着“金饭碗”去行乞。2009年湖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是《站在项脊轩的门口》,全文不动声色地化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语句,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文章的最后一节这样写道:“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j”读完不禁为小作者对课文的熟悉、化用的巧妙而惊叹。显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已经进驻作者的心田,绽放出另一番美丽。

再如笔者一名学生,因在语文课本上接触了海子,从而痴迷于海子,找了很多关于海子的介绍和海子的诗集,认真投入地阅读、写作,平时的作文训练,只要可以用上海子这个材料,她就全力运用,对她而言,海子就是一个“万能”素材,是她投入了时间和情感,用心去体会和积累的素材。当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目为“好奇心”,所有同学都认为“好奇”这个很具体很现实的命题,怎么也不会与浪漫感性的诗歌和愤怒与苦难的海子联系起来,可是这名同学仍旧巧妙地使用海子这个素材演绎了这个话题,作文赢得了满分,被刊载在《扬子晚报》上,作文开头两段是这样的:

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颗好奇心,而所有的诗人都像一个孩子,在那些分行的句子中,他们纯粹地奉献着自己的快乐与忧伤,还有那一颗充满幻想与想象的好奇心。

2n多年,累倦的海子停止了在灵魂世界里的沉溺与跋涉,让铁轨带他去了远方。当时人之骚动亦不知晓,人们惊讶于诗人这种极端的灵感,我想,海子只是好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是否盛开在天堂,于是,追逐着好奇心,他的灵魂伴着伸向远方的铁勒。通向了天堂。

二、做好课外个性化素材的积累,进行钻探式研究

笔者多年参加江苏高考阅卷的作文总复查,在高分作文尤其是满分作文的甄别和遴选过程中发现,不管作文命题形式如何,总有一类佳作特别引人注目,笔者姑且将之称为“文化作文”。所谓“文化作文”,根植于文化的土壤,在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化、经典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在考场急就的作文中,”文化作文”显得卓尔不群。仔细研究,“文化作文”的核心是“经典”二字,小作者正是拥有了一些独到的个性化材料,才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这些“经典”材料主要源自三方面:经典名著、经典文化艺术、经典人物。

经典名著是写作样式、技巧,行文展开的思路、结构,描写的方法等等的肥沃土壤,甚至为文的风格、创作的灵感都可以在经典名著中获得。经典文化艺术,例如书法、国画、古典音乐、建筑、坊间工艺等,如在作文时加以引用,将会让考场作文另具一格。伟人、名人等经典人物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他们的研读,不仅给你的作文提供经久不衰的素材,而且还会给人思想与情感上的洗礼。江苏2004年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话题的佳作,有用周恩来总理阐述话题的,总理灵动又沉稳的性格非常契合话题。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文艺短评《不看续集》,对时下文化快餐、文化垃圾进行批判,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民族文化的责任感。2008年以“好奇心”为题的一篇满分记叙文选材于“青花瓷的形成”:一个小男孩由于好奇,打开了未到时间未到火候的瓷炉,从而窥探到了一种横绝古今的“碎瓷”的诞生。2011年是“拒绝平庸”命题作文,成功与伟大的人总与“平凡、平庸”无缘,他们的一生就是拒绝平庸的一生。以上虽仅以江苏历年高考作文为例,但已经充分说明了对于经典素材的积累,能让考生在平时或考场的写作过程中游刃有余。

三、做好时事新闻素材的积累,进行评论式练笔

在新课改的今天,作文教学必须紧贴生活,关心生命,关心时事新闻。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紧贴时事的趋势:2008年全国I卷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2009年江西卷是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话题的作文;2010年全国I卷是“有鱼吃还捉鼠”的讽刺现实的漫画作文;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如何看待世乒赛中国夺冠,全国新课标卷是有关中国崛起的特点的材料作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作文训练特别是作文素材积累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贴生活,关心新闻,感受社会。

2011年,一些经典的时事素材在高分作文中频频亮相,给考场作文带来时代气息,也反映了小作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比如:重庆一考生在《摒弃我们情有独钟的“偷”》一文中,针对国人喜欢的“偷菜”网络游戏,进行剖析,指出游戏的危害。天津一考生在《“药案”众生相》一文中,围绕药家鑫案,列举该案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分析其思想根源与危害,指出“药案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世间各色人等的扭曲、变形的各式嘴脸”,并希望人们“能把药家鑫作为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自己内心,令自己警醒的反光镜”。吉林一考生在《冷眼看“崛起”》中,分析中国崛起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引出何为真正的崛起的思考,提出中国社会存在的信用问题,比如“三聚氰胺””牛肉膏”“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立意高远,现实性强。

这些时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老师整天只知道教几个字音,做几篇阅读文章,印几则所谓“万能”素材让学生背,而不懂教导学生胸怀天下,引导学生放眼世界,那么,学生始终都不会有关注时事新闻、评论天下大事的习惯。而一旦学生有了自觉读书读报,自觉关注评论的习惯后,时事素材就会在脑海中生根发芽,动笔写作不用苦思冥想,笔下自然汨汨而出。

高考作文素材:团结的谚语 篇4

2019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优秀征文

中国梦,不是庄周梦蝶,更不是南柯一梦,是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用血与生命追求的强国复兴梦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依然在耳边回响,在那里我们能够告慰90年前的进步青年,你们的强国梦在与时俱进;今年又是建国60周年,何其豪迈;这两年还是我们中大多数人20周岁生日的一年,多么具有纪念好处的时刻是的,回首百年,需要我们凭吊的追梦人数不胜数,历历在目:“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的梁启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深深热爱着我的祖国”的邓小平。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宣高告的真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在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和北京的天安门上,昔日的中华儿女将能够和昔日流亡藏人儿女坐在一齐,共叙兄弟情谊;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所有同伴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经济地位或是家庭背景,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以及潜力强弱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台湾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地区此刻仍然对大陆满口异议,反对统一,但有朝一日,那里的男孩和女孩将能与我们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我要告诉每一个人:

伟大而神圣的中国梦,万岁!

缔造和实现这一梦想的人民,万岁!

那些走过的立下丰功伟绩的追梦人,万岁!

我为我们即将创造全新的中国梦感到荣耀与光荣;为我们将要实现属于自我的中国梦感到自信与自豪;更为我们能够并将成为一批全新的追梦人感到被赋予的力量与职责!

此刻就让我们为自我即将到来的伟大胜利欢呼雀跃吧!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小学生作文

梦想,周而复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的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一个梦,中国梦。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在父母双亲投注无限期望目光注视下,我是一个普通的中专生,我的梦很简单,我的梦同样是我家人的梦学好技术,走向工作,我不是拜金女,也不是白富美,我只是爸妈普通的的下一代有人说:“你此刻不努力,不在学校折桂,你斗得过拜金女,赢得了白富美么?”是的这话我相信,所以,我的梦很简单,就是努力学习,学好一技之长,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自我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坚信透过自我的努力,这将不仅仅仅是一个梦,这个梦将在我手中慢慢成为现实。

我相信这不仅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这也同样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梦,是中国千千万万中专生的梦想,也将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这属于我们的中国梦,当千千万万父母过上好日子,千千万万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理由不实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的丰满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骨感是留给没有进取的人,当你在课堂上呼呼大睡,作业东拼西凑,上课迟到早退,你拿什么丰满你的理想,梦想不是说说而已,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要从此刻小小的努力开始,自习早到十分钟,每一天多记几个单词,课堂上多专注几分钟,同样,梦想贵在坚持,如此当梦想绽放的那一刻,想骨感都骨感不了。

看着我们的航母开始起航,航载机起飞了,海蓝的执法钓鱼岛了很多人开始热血沸腾,大喊我的梦想与我们的航母一齐护卫海疆我的梦想与海监船一齐维护我们的权益,我想说的是那些梦想离我们还太远,我们要此刻开始努力才有期望去实现。只有脚踏实地,方能无往不前!

这是我的中国梦,一个托于现实的梦,一个简单的梦,一个我们的梦。

民族团结2019高考热点素材

每当我想起“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时,我脑海里会想起我身边的一些民族团结的事。

我们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3个民族。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精心培育民族团结的沃土,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互助,文化上的尊重,心灵上的融合,使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以前我听说过咱们临夏州一个关于民族大团结的动人故事——一位汉族干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无偿照顾东乡族孤寡老人韩祖力哈20多年,在东乡族自治县董岭乡周家塬村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汉族干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杜英桂经常买蔬菜、瓜果和牛羊肉到东乡族孤寡老人韩祖力哈的家里给她做饭洗衣服。如一日,天天忙里忙外地收拾屋子、洗衣做饭,给老人擦洗身子。与裴明彪夫妇非亲非故的80多岁的韩奶奶,就是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中,度过了22个幸福岁月。

这,只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乐章中一个动人的音符。

团结的素材优秀高一作文 篇5

我们班第一个要比的项目就是每个人拿一个半边的管子,一个一个接起来,让小球从第一个人那里滚下来,然后前面的人在小球滚过去后就排到后面继续接着,到终点时最后的一个人用管子让小球滚进杯子里就算成功,但如果在中途不小心掉了的话就要回到起点重新来过了。我有一些紧张,因为这个游戏不仅要大家专心致志地看着小球不能开小差,而且还需要大家很好地配合,如果有哪一个人心急了一下去前面和别人抢位置或是慢了一拍就会让小球滚到地上。在练习时,我十分专心地盯着小球看,生怕小球在我这里掉了,到了我的面前时我才松了一口气,然后跑到后面继续接。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大家也很努力就在快到终点时因为没有赶紧在后面接上所以小球一下子就在一个人那里停了下来,大家都上去手忙脚乱地想接住,但是因为一堆人都挤在那里,所以穿了几次都不知道该传给谁了,于是就失败了。

我们又开始了第二次,这一次我们都记住了前一次的失误,一个一个马上就在后面接上终于没再一次失败。在杯子边上,眼看小球就要进了,于是我们都围上去看进球的一幕,可谁知因为小球之前的冲力太大了,一下子就把杯子给撞倒了这让我们有些沮丧。有一些人还因为没有进而责怪别人。当我们要开始第三次的时候一个教练过来让我们开始比赛了。我们按照之前的顺序当小球滚过去后就马上在后面接上。就这样,我们有一次成功地到了终点处,但是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我们又犯了一个错误,管子太斜了。因为这样小球就在要进去的一瞬间过了头,到了小盆后面。我们大为失望,但还是又重新试了一次,这一次,在后面是我们刻意放慢了速度,在我们团结一心的努力下小球终于乖乖地进入了盆子。我们都十分兴奋,因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团结合作 作文素材 篇6

青铁线上的汉藏人民友谊团结的故事

昔日,唐朝文成公主带着汉族人民的友好情谊进入吐蕃同松赞干布联姻,致力于唐蕃和好,松赞干布亲自到河源远迎,谱写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历史篇章。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在青藏铁路沿线同样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不久前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领导将一面鲜红的锦旗献给中铁十八局集团青藏指挥部,锦旗上写着“汉藏一家亲,草原传美名”,并给指挥部每人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以表达藏族同胞对该指挥部造福当地群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感激之情。

藏北高原藏羌之乡是美丽的,可是世世代代居住深山的藏族牧民却是贫困的。而且由于观念滞后,尤其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附近藏族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建校初期,部分家长为了眼前的利益让孩子放牧,不许上学。特困孩子们不能重返课堂深深地撞击着职工们的`心扉。“让孩子们重返课堂!”十八局集团青藏铁路建设者上场后第一个挑起了这个重担。十八局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多次派出了宣传调研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寨,采取一组帮一户、定点挂钩等方法,给群众宣传《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安多中学建在县城南边的一个半山坡上,校舍沿山坡成阶梯状而建,受地形影响,没有供学生活动的操场,从建校那天起,学生就没有上过体育课。该项目部的领导知道后利用施工间隙时间,派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为学校平整了一个大操场。并派出工人对校舍进行了修缮,用废弃砖块修砌了乒乓球台,用铁管安装了单杠和双杠。另外指挥长韩利民、党工委书记李继业带头捐款箱,职工们也纷纷接囊,100元、50元、10元、5元……为学校购买了篮球、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并多次购买了面粉、苹果、收音机等物品捐赠给牧民,帮助他们解决一点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职工们的爱心在不断流淌、升华!他们的爱心令学校的师生十分感动。

孩子终于上学了,但这些劳动力较少、经济收入微薄的家庭,又成了职工们们的“心病”。“只有让群众脱贫致富后,教育才能得到真正发展!”十八局集团青藏指挥部考虑到当地群众利益,调整了本单位生产砂、石料的计划,将自己取样到北京和兰州检验合格的一个片石场与那曲地区“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采,另外一个砂、石料场也由安多县政府出面把群众搞的分散的作坊式生产组织起来,实现了砂石料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既满足了质量要求,也满足了当地群众为铁路建设做贡献的愿望。十八局还主动帮助他们能经常接收外界的信息,学点文化知识,尽快脱贫。指挥部领导还在驻地吸收了几百名藏族协议工,带领他们学一些建筑施工基本技能,帮助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对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藏族同胞,筑路大军更是倍加关心。他们让所有藏族劳务工都住进了高档次的高原帐篷,为他们配置消毒碗柜、煤气炉具,甚至锅碗瓢盆都为他们准备齐全,所有卧具都与正式职工一样,依照“高标准”统一配备。在这里,藏族劳务协作工与正式职工同劳保、同医疗。他们来到工地后,十八局还认真研究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生活上尊重和满足他们的传统风俗、生活习惯,为他们开设了专门的食堂,使他们吃上糌粑,喝上酥油茶。经过了解,藏族群众忌食驴肉、马肉和狗肉。他们立即做出全体人员忌食的决定,赢得了藏族群众的欢迎。一位来自格尔木的民工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在其它工地做过工,从没有盖过这么好的被子,没睡过这么舒服的床,没吃过这样可口的饭菜。”同时,该项目部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学技术、学文化。并在工作上合理安排,使这批藏族民工很快从传统的藏族牧民转变成训练有素的劳务工。这些藏族同胞深感筑路工人的友情和温暖,他们都说“铁路工人亚咕嘟,亚咕嘟”!

在格里贡山石渣场附近,住着一户藏族人家,主人名叫嘎拉嘎。这一家7口人住在离县城50多公里的山坳里,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那里的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大风一起沙尘遮天蔽日,小孩不能上学,妇女不能做饭。中铁十八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六项目部副指挥长孙雪梅曾问过嘎拉嘎10岁的小儿子,他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他说:“能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吃的饭里没有沙子。”孙雪梅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十八局在这里开办石渣场后,把电专门送到嘎拉嘎家,全家人就像盲人见到了太阳,高兴得一夜没有睡觉。一次嘎拉嘎的小儿子病了,母亲只知道抱着孩子流眼泪。孙雪梅也是孩子的母亲,看到他们这个样子,她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在生病,赶紧派医生去诊治,给孩子连着输了几次液,孩子的病好了,他们一家人感激得不得了。后来,每到藏族的节日,嘎拉嘎都会给孙雪梅送来洁白的哈达和牛肉干、酥油茶,并道上一句“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由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所处的九标、十八标处于平均海拔4800米无人区,沿线河流纵横、沼泽密布,陷人陷车成为家常便饭,有时车一陷就是几个小时。草原上放牧的藏民看到这种情况都会主动来帮助推车,实在不能脱险的,藏族同胞也会毫不吝惜地把他们身上仅有的食品捐献给十八局的职工。

藏汉“一家亲”的故事还在继续。四年来,中铁十八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先后获得“国资委、铁道部、团中央联合授予的国家重点工程青年贡献奖”、“西藏自治区先进集体”、“天津市城建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那曲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支援地方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高考作文素材:团结的谚语 篇7

一、材料作文之材料运用

在材料作文中, 材料是文章观点的重要载体, 学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进行写作, 离开材料, 观点则游离、架空。在考试中, 作文失分的一大因素就是对材料运用不恰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 抛弃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 脱离材料, 信马由缰, 结果往往离题万里。其二, 引述太晚, 出现在中间甚至结尾。阅卷老师不能明晰地把握作文观点。其三, 抄袭材料。没有改动地大段移入, 就是一种机械的抄袭。

材料作文必须要针对其材料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写作策略, 才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 材料的运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提炼关键法

作文材料:

传统制麻, 采用沤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置于水中浸渍, 麻茎自然发酵, 会发出难闻的恶臭味, 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却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

民间自制土豆淀粉, 将土豆洗干净, 放在缸里, 通过一定时间发酵, 将浑浊不堪的发酵物掏出, 经过反复淘洗, 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 (2013年东北一模)

学生这样开篇:

“那亚麻茎经历了浸渍、软化、剥皮、发酵、脱胶等程序, 最终才成干净坚韧的麻绳;那土豆经历长期发酵反复淘洗, 除杂等工序, 最终才成美味、白净的土豆粉。就是这极其普通的物品也需经历不断加工, 才成佳品, 更何况我们人类, 及至世间的万物呢?”

该生没有照抄原文, 而是抓住材料的核心关键词, 进行了提炼, 组合, 理解透彻, 观点鲜明。

2. 延展发挥法

作文材料:

马克·吐温与朋友豪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 出门时恰遇大雨。豪威尔见到大雨, 不禁闷闷不乐, 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学生习作一:如果伤病是一场大雨, 李娜告诉我们, 不要怕被淋湿, 要笑对人生;如果挫折是一场大雨, 史泰龙告诉我们, 要勇敢接受, 要相信天终会睛;如果重担是一场大雨, “小燕子”徐娇燕告诉我们, 要坦然面对。

该生对雨进行了延伸, 赋予它具体的含义, 水到渠成, 观点呈现。

学生习作二: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如何会有史铁生重塑自我, 写就《我与地坛》;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如何会有刘伟无臂演奏生命之曲;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如何会有韩国总统李明博感恩贫穷, 勇闯政坛;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如何能够面对风雨, 力挽狂澜。

该生根据所给材料反向思维, 延展发挥, 出奇出新, 体现了该生的思维深度。

3. 比较突出法

作文片段:

“大家好, 我来了”彰显的是一种高傲的神情, 一种张狂的意识, 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谢谢, 你们来了”体现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一种谦逊的美德, 一种感恩尊重的心境。 (2011年湖南考生)

该生抓住了材料中的典型语句, 探究语句深藏的情感思想, 在比较中突显重点, 引出观点。

4. 排比呈现法

还是针对马克·吐温与朋友的材料, 一学生这样写道:“雨过天会晴”是一种信念, 是马丁·路德·金在高呼“我有一个梦想”时的坚信;“雨过天会晴”是一种乐观, 是“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的信念;“雨过天会晴”是一种态度, 是范仲淹“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大仁大智。

该生在排比中体现材料的要义, 气势宏大, 主旨深邃。

二、材料作文之素材运用

我们的学生现在都已经认识到素材与作文的关系, 就像根与枝叶, 源与江流, 只有根深才能枝叶繁茂, 只有源丰才能流远, 只有素材运用, 才能文深意远, 但是懂得了重要性, 并不意味着就能呈现出好的作品。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素材烂熟, 令人作呕

在立意类似, 角度单一的情况下, 要想获得老师的青睐, 那就要在选材上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避免俗套化, 或者“人无我有”, 或者“我比人新”。但在实际中, 过多的材料反复出现, 已经让阅卷老师疲惫不堪。学生习作:“贝多芬双耳失聪, 但不曾放弃过创作, 成就了生命的赞歌;爱迪生因发明而炸聋耳朵, 但仍坚持发明, 铸就了‘发明大王’的称号;海伦·凯勒双眼失明, 但不轻言放弃, 书写了光明。”这几个例子真的不能让阅卷者再承受了, 可类似的还有很多, 爱国屈原的怀才不遇, 悠闲的陶渊明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司马迁的遭受宫刑, 勾践的卧薪尝胆……

2. 一材通用, 言不由衷

考试前, 学生总会期待寻求一些在任何作文中都能适用的材料。然而, 作文是用心去感受与体悟的, 如此想法怎能会生成一篇灵动的作品, 制造出的也只能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产品。

作文片断:

“早”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幼年鲁迅抛弃玩乐, 努力学习的决心;厄运之锤不幸砸到他的头上, 但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与乐观心态完成了《我与地坛》;他曾被匈奴囚禁十九年, 凭借着充斥着大汉热血的爱国之心与意志归国重见汉武帝;他曾因李陵事件而被施以宫刑, 忍受伤痛与耻辱, 完成《史记》, 这些都是一种“早”的生存姿态。 (选自2010湖南高考生《早》)

本文中列举出的三个事例, 不能支撑论点, 纯属套用, 影响论证效果。

3. 材料叠加, 味如鸡肋

如果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也只能给人以书橱之感, 所以材料引用后, 一定要有对它理性深刻的分析, 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论证效果。

比如学生一习作:张艺谋把批评自己的文章单独裱糊起来, 以之提醒和鞭策自己。林志玲从进入演艺圈就批评不断, 可她从未因此沮丧。唐太宗善于纳谏, 才开创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后, 骆宾王愤而写下一篇声讨她的檄文, 武则天看后不禁感慨, 自己确实有骆宾王所提到的缺点, 于是重用他。正如两个僧人对话:“世上有人讥我, 笑我, 毁我, 谤我, 打我, 我该如何?”“你且由他, 耐他, 忍他, 过几年, 你再看他。”这智慧的对话, 会让你的人生更从容。阮玲玉就是一个不懂得淡然的人, 批评让她走上绝路。

4. 材料偏离, 论证失败

从教学实践中看, 这是素材运用中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也许学生没有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所以边想边写, 就往往会忘记自己举例是为了论证什么, 结果往往事例与观点游离。

比如作文观点是做事要用心专一。一学生习作:

“歌手丛飞, 家境贫寒, 他喜欢唱歌, 可父母没有能送他去音乐学院, 丛飞坚持走音乐道路, 后来他举办了大大小小很多场演唱会, 让父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丛飞还把赚来的钱捐给了贫困儿童。最后他因胃癌病倒在医院。”

此段观点不突显, 只是平淡地叙述丛飞的人生经历, 可稍微改动一下:

歌手丛飞, 喜爱歌唱, 但因家境贫寒不能进入学校, 可他不顾生活的艰苦, 不理父母的劝说, 专心于音乐, 坚持走音乐之路, 成名时记者采访他说:“别人都说我是疯子, 傻子。”是啊, 他疯得专一, 傻得专注, 正因为这疯、这傻最终成就了他不凡的事业。改过后, 文段中与观点无关的信息删掉了, 引用典型的语句, 表意更加准确, 主题更加鲜明。

再比如上面2013年东北一模作文材料, 学生习作《玉不琢, 不成器》, 其中有这样两段:

古今中外,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宋濂趋百余里执经扣问;姚明磨破球鞋问鼎篮界;爱迪生不思茶饭专心研发;乔布斯心无旁骛享誉全球……他们就好像在水里浸泡的麻茎和放在缸中的土豆, 不经过揉洗就无法摆脱发酵的恶臭不堪。就算是一块璞玉, 不经过雕琢, 也无法散发迷人的光彩。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需要时间的发酵, 不懈努力, 静待发光的时机, 实现自身价值。

本文论证非常成功, 原因就在于他对素材的运用紧紧扣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浸泡的麻茎, 发酵的土豆, 素材与材料, 浑然天成, 真正地体现了材料作文的写作特色。

三、结语

素材丰富, 不一定就是成功之作, 材料运用得当, 才能服务主题。因此,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针对学生的储备进行引导、辅助, 学生也要合理、恰当运用自己的工具, 只要师生互动, 齐心合力, 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就一定会游刃有余, 发挥出色。

摘要:在高考作文中, 考生在材料运用方面往往出现抛弃材料、引述过晚、抄袭材料等问题, 鉴于此, 可采用提炼关键法、延展发挥法、比较突出法、排比呈现法使材料延伸合理、主题明确;同时, 在素材运用上主要存在素材老套、一材通用、材料堆砌、偏离主题等误区, 只有素材使用恰当适度才能避免误区, 提升质量。

关键词:高考作文,材料,素材

参考文献

[1]刘森.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马正平.当代作文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高考作文素材 篇8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喷水池理论

□吴小莉

很多人都问过我是否一直像屏幕上一样总是精神满满的,其实没有,生活工作总有不如意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请努力保持明朗的笑容,积极上进的心态。

记得初到香港时,我刚结束一场长达七年的初恋。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生活的沟通都成问题。尤其在情人节或圣诞节,我形单影只,繁华中更觉落寞。香港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也不适应,那种不合拍的感觉和噬人的孤独,让我无所适从。那时,我特别害怕下班,钥匙插开的房间空空荡荡,就是四面墙,家具一应俱“无”,只临时买了个床垫铺在地上。黄昏闻到楼下煎鸡蛋的香味,我就想到远方的家。从不失眠的我,开始整夜睡不着,频频想爬起来打电话回去,又怕家人担心,于是躺在黑暗中,一遍遍地跟自己说:“静下来,静下来,都会过去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早上起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打起精神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次我在某大楼的喷水池前等个朋友,看到水花不断上涌,再形成美丽的透明图案,兴致盎然。喷水池的水怎样往上走的呢?并且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是因为水流被激射出来,形成水柱,这种力量一直往上推,才让顶端的水花永远盛开。

其实,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只要心底有力量,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否则,一分钟的懈怠都可能让顶端的水花一泻千里。喷水池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水柱,而对人心而言,学习才是最好的活水之源。

改变需要勇气,那段艰难的日子历历在目,我都笑着走过来了。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斗争。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学习,不仅是多读书本,而且每一次采访,都能让我如同海绵吸收新鲜的东西。现在正在做的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也需要我更多更新的知识去应对。

回望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走到今天,喷水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在千变万化中葆有了希望和人生事业的恒温。

适用话题:改变、勇气、面对伤害、心灵的力量

(袁一耀荐自《意汇》)

不赚钱就赚人生

□吴淡如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虽然目前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很会想点子,所在地的政商关系也相当良好,才能耐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不景气。

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不过,他的独子念的是现代艺术,看来跟家业没什么关系。孩子办展览时缺乏经费,他也都慷慨赞助。

很多人听说他没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问他:“你怎么没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他总是笑笑说:“当然有暗示过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筑,可以把我拥有的资源都给他。不过,他从小就只对画画有兴趣,我也没办法。”“念艺术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吧?”好事者这样问的话,朱先生就会耸耸肩笑道:“也许赚不了钱,但应该会赚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样,我爸是种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继承家业,我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事业版图吧。上一代总想不到下一代的发展,说不定我儿子将来会开一个比‘皮克斯’更大的动画公司。”

以前,父亲越成功,儿子的未来越被局限,现在,已有不少开明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他们明白,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很难成功的。万一不成功,还会怪父母误了他的选择,这种重担,现代父母应该难以消受。

我们的人生和金钱的关系,其实只有四种可能状况:赚钱也赚到人生;不赚钱却赚到人生;赚钱却赔上人生;不赚钱也赔上人生。

你属于哪一种?

适用话题:开明、期望与压力、爱好引导成功

(冷洪波荐自《恋爱婚姻家庭》)

眼光决定生死

□张小平

春秋时,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曹僖氏是有名的贤内助。

有一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曹国寻求避难,曹国的大臣不仅拒绝了他,还处处为难他。唯独曹僖氏眼光独到,对丈夫说:“我看重耳迟早要当晋国的君王,那时,他定会讨伐曾对他无礼的曹国,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遭殃啊。”

僖负羁一惊,疑惑地问:“你为何这么说?”曹僖氏答:“难道你没注意他带的三个随从?他们长途逃难而来,重耳累得坐都坐不稳,而随从们却站得笔直。在重耳受到羞辱时,他们也没擅自行动,而是照样守在主公身旁等待命令,可见这三人的克制力有多强!有这么优秀的从者,重耳不当国君都难呀。”

僖负羁觉得有道理,忙问该怎么办?曹僖氏接着说:“不妨在他落难时我们帮一把,日后就不会被报复了。”

僖负羁接受了建议,马上安排好饭菜宴请重耳。那三个从者仍然守在重耳身边一动不动,僖负羁心生敬佩,又赠了重耳一面玉璧。果然,不久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并带兵讨伐曹国。念在往日恩情,重耳下令士兵不准进僖负羁家骚扰。僖负羁躲过一劫,对妻子的眼力也钦佩不已。

通常,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与之密切关联的人和物来观察和判断,会有更为全面的发现。

适用话题:细节、角度、善意

(涂红阁荐自《国学》)

平视是一种尊重

□秦 湖

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出场,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在演讲开始前,很多学子见到白岩松本人后,都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忙着拍照片、发微博,并想方设法问白岩松要签名、求合影。对此,白岩松在演讲开始后,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的论坛首先要让我们拥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从去掉你的相机、探头一样的心态的改变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比你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平视是一种尊重,是我们永远的职责。”

随后,白岩松谈到了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哪位名人或大师的讲座,学生从来不会用求签名或者照相的姿态去面对他,而是带着深深的怀疑。如果他讲得好,大家会回到宿舍一聊就是一宿,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如果他讲得不好,不管他多么声名显赫,大家都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名字的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有多少思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带来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强。”白岩松意味深长地总结说道。学子们听了,都自觉地放下手中的相机、停下微博的直播,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平视,既是一种自信,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适用话题:平等、崇拜、偶像、光环

(冯诗韵荐自《润·文摘》)

形容团结的谚语经典寓意谚语 篇9

2、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3、千人千品,万人万相。

4、女人多了饭熟快,柴禾多了火焰高。

5、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6、秤砣离不开秤杆子,菜刀离不开莱板子。

7、不怕虎生三张嘴,就怕大家心不齐。

8、群众心里有天平。

9、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0、十事九不周,慎勿多苛求。

11、国盛家和万事兴。

1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3、靠猫念经,靠屁吹灯。

14、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15、多个铃铛多声响,多枝蜡烛多分光。

16、扶上马送一程。

17、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18、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

19、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0、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21、一人难唱一台戏。

22、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

23、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24、为人不可以有我,作诗不可以无我。

25、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26、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

27、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8、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9、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

团结协作的谚语 篇10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结协作的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2、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3、人心齐,泰山移。

4、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5、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6、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7、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8、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0、上下同欲者胜。

11、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12、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13、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14、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15、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16、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17、墙倒众人推。

18、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19、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20、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21、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22、人多好办事。

2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24、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25、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26、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27、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28、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29、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30、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31、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32、团结就是力量。

33、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34、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35、人和万事兴。

36、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37、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38、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3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40、群众心里有天平。

4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42、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43、人多势众。

44、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4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6、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47、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48、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49、一人难唱一台戏。

50、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51、民齐者强。——荀况

52、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53、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54、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55、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56、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高考作文考前素材积累应对策略 篇11

一、整合梳理生活素材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取材十分广泛,选取材料形式丰富多样,表面上看是信息来源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作文命题开始走进现实生活的思想,贴近考生生活,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高考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事,关注人生,强调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高度重视生活积累,及时、广泛、深刻地了解和思考有关时事及其他生活见闻,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激发写作欲望。大考前夕,时间有限,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资源,着力整合生活中的各类素材,以及由此形成的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生活规律,提炼生活本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整合梳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与情感。在大考前复习之余,多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灵,想想那些使你幸福、使你痛苦、使你欢乐、使你忧愤、使你遗憾、使你反思的一幕幕情景。如果在考场上,面对作文话题,你能够迅速打开自己的心灵,让心中的话化做文字汩汨流出,这样的文字往往是最有生命力、最为精彩的,因为它是你的真情实感。

(2)整合梳理自己身边琐事中的材料。考生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里肯定会有很多有价值、有趣味或有意义的事情:街谈巷议、书摘漫议、影视热评、同学辩论等等,将这些现有的素材进行归类整合,考场上随时都有可用的地方。

(3)整合梳理社会时代生活中的典范事例与事件。如“富二代”的炫富、90后的张狂、气候变暖与变冷的争论、重庆“打黑”、春晚现象、南极上空黑洞日益加大、喜马拉雅山雪线上移、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讨论、世界范围濒危动物种类增多等等,并有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与感悟,高考作文时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

(4)整合梳理平时老师评讲过的作文、印发的范文等。这些作文和范文,你已经娴熟于心,让高考作文与自己积累的材料挂钩是十分容易的事。如果在考场上有对路的话题,语言、文思、结构甚至思想内容等都有借鉴的地方。

二、全面关注热点素材

社会与时代热点,既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天津卷的“我说90后”、江苏卷的“品味时尚”、江西卷的“兽首拍卖”等,都是当年的热点素材。考生如果熟悉、了解这些素材,就能在考场上紧跟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借助作文这个平台,展现自己“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热血心肠,实现与阅卷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即使作文话题与社会、时代热点的结合不是十分明显,但在文章中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下材料,比用那些被人嚼烂了的名人轶事、古今佳话要亲切得多,也更能使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从而拿到高的分数。俗话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新鲜时尚的热点素材就是“鲜桃果蔬”,它为你的高考作文增加特别的美味。

如何积累热点素材,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关注新闻,追踪热点。高三学生虽然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常规的课外阅读。但是,即使最忙也要挤出时间,或在早晚睡前饭后,或在课余午休问,浏览一些报刊、收听收看新闻,因为各种媒体——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是触手可及的作文素材来源,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等都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

(2)寻求评价,记录感触。特别是遇到典型人物或热点、焦点事件,尽可能地弄清事件始末,了解要全面,切忌片面。除了了解各方对这一热点的评论外,更要有自己的看法,及时记下自己最为感动的细节和最深的感受,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如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例及颁奖词都应熟记在心。201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及典型人物更应多记多思。这是时事的积累阶段,也关系到素材的鲜活与否,不可大意。

(3)利用资料,分类整理。高考前夕,自己积累的和老师印发的各种素材资料肯定很多,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往往会很差。有效的办法是,对于手头现有的有关重要热点素材的资料,要善于进行分类整理,可按主题分类,如创新、环保、教育、道德、感恩、奉献等,每个主题都准备三至五个素材,字数限定在300至500字,并且最好在每则素材下面都标上运用方向或适用话题等,这样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三、回顾整合课本素材

身为学生,每天都要和课本打交道,可以说,课本是我们最熟悉的素材来源。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课本中的素材,这样的素材既显示出学生对课本学习的用心和深入,而且对阅卷人来说,也会觉得格外亲切,从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课本素材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源于教材本身的经典性和文化味。只要平时注重积累,十几年的耳濡目染就会给我们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底子,另一方面,教材是考生最熟悉的,易于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考场上材料卡壳的情况下,外无援兵,向课本要素材便是唯一的出路。

回顾整合课本素材,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主题归类,巩固记忆。利用课本素材,就是要在平时多留心积累,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对课文进行分类,哪一篇文章可以用于哪一个主题。这样让每一篇文章都找到合适的位置,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了。以苏教版为例,教材是按专题编排的,因此,积累素材也可以集中进行,如必修四的“我有一個梦想”专题,可以将孔子、孟子、马克思、马丁·路德·金、孙文等人的理想结合起来积累:有些课文中可积累的素材很多,如王勃《滕王阁序》中大量的典故,再如《<史记>选读》中大量的历史事件,都值得认真积累;有些素材可以联系积累,比如《<史记>选读》中李广、韩信、鲍叔等人物的性格、气量等,可以放在一起比照。

(2)纵深挖掘,多向联系。在平时的复习中,对于一些重点课文,要重点做一些“钻探”,这样既有助于掌握理解课文,更有助于积累课本素材。如《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挖掘:一是敢于直谏,是一种执着,一种操守,居其位,必谋其政。二是从善如流,勇于纳涑,是人们对统治者、领导者的期待。三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如果不能为民谋福利,一个政党如果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它就会走到人民的反面。四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如果碰到类似的作文话题就可以运用自如了。再如《拿来主义》,可从文化遗产的角度联系“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也可从精华与糟粕角度联系“选择”、“美与丑”等话题;还可从交往交流的角度联系“开放”、“封闭”等话题。

四、掌握素材积累决窍

(1)记住素材关键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学生在运用素材的时候常出现张冠李戴或史实不清的情况,甚至逻辑不通。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对素材的关键内容记忆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点,在记忆素材的时候首先就要找到其中的关键点,并把它们牢牢地记住,进而通过这些点的连接,将整个素材完整地记住。这些关键点包括:国家(地点)、时代、人物名字、人物经历(这个最容易出错)、结果、涉及到的具体数据等内容。

(2)回避滥熟观点。有些素材容易让人形成既有的思维定势,比如海伦·凯勒的素材,大多数同学在把她写进作文时总是用来证明身残志坚、毅力顽强,可是,如果全面了解海伦·凯勒的事迹,就会发现这仅仅是海伦·凯勒优良品质的一部分。比如,“1936年,和海伦·凯勒朝夕相处五十年的沙利文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地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肓人福利和教育事业。”从这一小段文字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海伦·凯勒青出于蓝,将沙利文老师的爱发扬光大;沙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进行着爱的接力;沙利文老师居然陪伴了海伦·凯勒五十年,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等等不同于传统认识的观点。由于素材本身内容的丰富性,我们在挖掘观点的时候,应该努力回避滥熟观点,做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

团结的谚语 篇12

1、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2、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3、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4、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5、正着处不着,不着扯掏给三勺。

6、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7、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8、双拳难敌四手。

9、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10、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11、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3、狗咬狗,一嘴毛。

14、山靠森林树靠水,牧民靠的是羊糊嘴。

15、一根铁丝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弯。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18、夫勤妻帮手,日子美不够。

19、墙倒众人推。

20、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21、扶人扶志,帮人帮心。

2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3、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24、棒打不离火烧不分。

2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6、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27、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28、又放羊,又拾柴,又种谷,又卖饭。

29、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30、团结就是力量。

31、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32、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33、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34、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35、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36、众星捧月,众怒收尾。

37、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38、马在山梁上,驼在沙漠里。

39、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

40、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41、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42、人多势众。

44、寂寞旅途上,朋友最可贵。

46、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47、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48、独脚难走,孤掌难鸣。

49、人和万事兴。

50、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51、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52、家里婆姨多,饱饭吃不着。

53、人多好办事。

54、一人主张,不如二人商量。

55、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56、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57、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58、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59、爱就是在你疏忽时,重重地提醒你。

60、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61、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62、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63、松柏纵然长得好,离开了土地只能当柴烧。

64、龙多旱,人多乱,鸡多不下蛋。

65、人心齐,泰山移。

66、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67、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68、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6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70、不能自助的人,也不能受人的帮助。

71、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72、星多夜空亮,人多智慧广。

73、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74、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75、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76、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77、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78、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79、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80、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8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82、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老鸦一个枝。

83、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84、患难之交坚如铁,萍水相逢短如春。

85、二牛抬杠力要平,一牛捣蛋耕不成。

86、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87、一人难唱一台戏。

88、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89、你看我看,站着不干。

90、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91、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

92、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93、弟兄不和邻里欺。

94、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

95、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96、团结就是力量。

97、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98、驴子能耕地,黄牛不值钱。

99、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100、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101、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102、群众心里有天平。

描写团结的谚语 篇13

2、团结就是力量。

3、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4、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5、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7、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9、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10、一人计短,百人计长。

11、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12、一个势孤俩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13、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14、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5、一人不敌二人计,三人合伙唱台戏。

1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17、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18、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9、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20、一人难唱一台戏。

21、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

22、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23、一人肚里没主意,三人合伙有妙计。

24、双拳难敌四手。

25、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26、一人不如两人好,大家捧柴火焰高。

27、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28、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2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0、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

31、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32、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3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4、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35、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36、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37、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广阔;无朋友的人,像手掌一样狭窄。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民齐者强。——荀况

40、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41、一人不如两人好,大家捧柴火焰高。

42、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43、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4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45、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

46、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47、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48、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49、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50、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51、一颗星星少光亮,万颗星星亮堂堂。

52、众人拾柴火焰高。

53、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54、团结就是力量。

5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6、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57、一块砖头垒不成墙,一根椽子盖不了房。

58、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59、一人一料沙,众人一块金 。

60、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61、一个拿不起,两个抬得动;三个不费力,四个更轻松。

62、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63、一人不如两人好,大家捧柴火焰高。

64、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65、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6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67、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

68、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69、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7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71、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 描写团结的力量的名言

★ 描写情侣诗句

★ 团结 范文

★ 描写团结的好句好段

★ 描写爱国热情的诗句

★ 描写华山的诗句

★ 那些描写泰山的诗句

★ 古人描写雪诗句

★ 描写若尔盖的诗句

高考作文素材:团结的谚语 篇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素材分析】

山东卷究其根本是为了突出人生行囊到底该准备哪些东西,是不是有些东西很快就用到就要准备,而有些东西无用就不需要准备了?这里素材选择的三个关键词至关重要:“行囊”“准备”“有用的与无用的”。围绕这几个关键词来选择素材,就是准确典型的素材。

1.热点素材

写议论文,可以立足于热点素材。正面的如台湾主播胡一虎牢记父亲“应该多准备一双鞋子”的教诲,让他逐渐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之一;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她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反面的如人生行囊中缺乏原则,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广东省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的行囊中缺乏信仰和底线,不仅大腐特腐,还让其子女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并在国外有产业。在被查前,他还自称廉洁公正。

2.名言素材

引用名言,能使文章文采斐然或具有思想性。黑格爾的“背起行囊,独自旅行”的号召性,《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的“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则极具文言性和思想性。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则切近材料。再如西汉学者戴圣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等,均能使论证有力,逻辑严谨。

3.经典素材

选择一些不为人熟知的经典素材,说人之未闻之事,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行囊中的有些东西虽然暂时用不到,但不代表无用。几百年前,在富阳郊区的深山老林里,七十多岁的老画家黄公望独自在山林中守着孤寂作画,那个时代的“城里人”也都在忙着做些“有用”的事,赚名赚利。几年之后,作品完成了。他自己大概也觉得“无用”,便将它送给一位名叫“无用”的僧人,该画因此得名“无用师卷”。几百年过去了,多少功名富贵已烟消云散,一幅“无用”的画,却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声名和利益。这就是文化的“无用之有用”。

【高分作文】

看似无用的行囊,

助你走向远方

山东一考生

高晓松有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诚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行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故,但这种不可预知正是人生魅力所在。人生无彩排,人生不再来,每时每刻都是直播。看似无用的行囊,助你走向远方。

【素材运用亮点1】引用高晓松的名言,巧妙结合材料展开,对“看似无用的行囊,助你走向远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写作的中心。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因为不存在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米兰·昆德拉说过:“人活过一次就等于没有活过。”此言得之,没有参照,没有彩排,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背上那未知的行囊,向着远方奔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他只是在一天下午“喝着啤酒,惬意地看着棒球赛”时突然想到“好吧,就去写小说吧”,才开始了写作之旅,他凭借着自己的《且听风吟》获得新人群像奖,从此名声大噪,终成一代文学巨匠。他将文学装入行囊,陪伴他走向远方。

【素材运用亮点2】文化名人素材“村上春树”,写他将文学装入行囊,贴近生活,更能引起共鸣。联系经典人物尤其是作家素材展开深入分析,揭示出写作的中心,这是这篇文章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一生呐喊过也彷徨过,但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为救中国,他去仙台学医,因为偶然的刺激,他终于放下手术刀,拿起纸和笔,成为中国人灵魂最尖锐的解剖者。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剑,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光辉的战绩。因为偶然,鲁迅在看不见的险恶战场里,建立了超人的殊勋。

【素材运用亮点3】文化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文化气息。本文运用鲁迅的例子展开剖析,写他准备纸和笔为行囊为国人做有意义的事情,语句锤炼,可谓文采和经典相结合。对“鲁迅”这一素材的深入分析,可谓精彩。

人生恰似一张单程车票,充满随机,无法重来。人生也类似由狂人主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必须在同人生的抗争中学习面对那未知的人生。如果有人对这种荒唐的比赛愤愤不平,最好尽快退出场去,决心留在场内的,便只有努力拼搏,背上那未知的背包,奋力向前。

行囊的不确定性,也正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如芥川龙之介所说:“人生近乎严重缺页的书,很难称其为一部,却仅此一部。”但正是因此,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我们也会有继续努力下去的干劲,因为一切未知,前方总会有美好在等着你。

【素材运用亮点4】结尾进一步引用芥川龙之介名言,首尾呼应,对“看似无用行囊,却助你走向远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主旨升华。

背起行囊,上路吧。看似无用的行囊,助你走向远方。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开篇引用名言素材精彩。作者文章开篇引用高晓松的名言,彰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阅读功底,由此引出中心论点,“看似无用的行囊,实则助你走向远方”。观点的位置鲜明,给阅卷教师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2.正文人物素材典型。行文中作者适当引用材料,分析材料也围绕论点展开,精炼而生动。在围绕论点选择素材方面,作者精心构思,选取经典作家村上春树和鲁迅的例子,突出他们的“不经意间准备的行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可谓新颖而引人深思。而这两个人物都是具有文化气息的名人,素材彰显丰富。

3.名言素材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结尾辅之以比喻论证,进一步引用芥川龙之介的话语,既首尾呼应,又绝不雷同,在语意递进中写出简单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给人启迪。

编辑/于智博

上一篇:背后的力量读后感下一篇:学校消防灭火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