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定理

2024-09-01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定理(共9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定理 篇1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

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

2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 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

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cos派/2=0)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 = 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一物理必修公式总结 篇2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一物理必修一弹力教案 篇3

【师】现在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小弹簧,试着去拉一拉它,或者去压一压它。手心里有什么感觉?压弹簧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被顶着?拉弹簧的时候呢,手指有什么感觉?

【生】有一股力拽着。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弹力。同时大家也有一块橡皮泥,也去捏一捏,试试,橡皮泥能恢复原状吗?

【生】不能。

【师】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生活中弹性形变有很多。比如:钓鱼时钓鱼杆的形变,绳的扭转,皮球与地面接触时,网球与球拍接触时都有形变。

6.2 新知介绍

一、弹力

【师】像钢尺、跳板、弓箭等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橡皮泥、铁丝变弯在受到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将钢尺等发生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而橡皮泥发生的形变称为非弹性形变或叫塑性形变。

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拉一个橡皮筋时,如果用力过大,橡皮筋就会被拉断,这时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也就是说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就不能完全复原,甚至可能使物体损坏,将这个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师】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力的作用,就叫弹力。

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与它接触的物体

产生弹力的条件:

(1)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发生挤压或拉伸)。

【师】这里要注意: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弹力的三要素】

(1)大小: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恢复原状方向相同;

(3)作用点:接触面上。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推力等。

【师】现在我们将一个物体放在直尺上,直尺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类似的,将同一物体放在桌面上,桌面是否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呢?肉眼并不能察觉这样细微的形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将这个变形的效果放大。

【实验】

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

【实验】

如图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半长轴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也可以放大瓶子发生形变。

【师】上面这两个实验利用的就是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

二、弹簧秤

【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

力可以用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原理:

定性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定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

下面我们来观察下弹簧秤的外型。

构造:圆环、外壳、指针、刻度、挂钩、弹簧轴线等。

弹簧秤的使用:

先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习题 篇4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在以下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知识点二参考系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表示()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4.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

B.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

C.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

D.如果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仍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

知识点三坐标系

5.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坐标轴的正方向设为向下,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m,-2m,-1mB.-2m,2m,1m

C.4m,0,1mD.-4m,0,-1m

6.如图3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她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试题

1.(甘肃省兰州市~高一上学期部分中_考)如图所示,若有一个小孩从滑梯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当他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A)

A.L4B.2L2

C.L2D.3L4

解析:由题意知:v2=2aL

(v2)2=2ax

解得x=L4,A选项正确。

2.(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甲从A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1时,乙从距A地S2处的C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地,则AB两地距离为(B)

A.S1+S2B.?S1+S2?24S1

C.S214?S1+S2?D.?S1+S2?2?S1-S2?S1

解析:设甲前进距离为S1时,速度为v,甲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vt+12at2-12at2=S2-S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aS1,解得t=S2-S12aS1,则AB的距离S=S2+12at2=S2+12a?S2-S1?22aS1=S2+?S2-S1?24S1=?S1+S2?24S1,B正确。

3.(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2016~高一上学期月考)目前我省_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s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m

B.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C.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D.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解析: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0-v0a=-8-5s=1.6s<2s,所以刹车到停止的位移x2=-v202a=6410m=6.4m,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8m-6.4m=1.6m,故A错误;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刹车到停止的位移是6.4m,故B错误;刹车的位移是6.4m,所以车匀速运动的位移是1.6m,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1.68s=0.2s,故C错误,D正确。

4.(山西省太原市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加速度为5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滑行的距离;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解析:(1)从刹车到停止时间t1=0-v0a=0-30-5=6s

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x1=v0t0=30×0.6=18m

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2,则x2=0-v202a=0-9002×?-5?=90m

(2)小轿车从发现物体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x=x1+x2=18+90m=108m

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所以三角警示牌距车的最小距离:Δx=x-d=58m

答案:(1)90m(2)58m

【二】

1.(北京交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

B.在t=10.0min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

C.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

D.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解析:根据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在1h内、B熊的位移大于A熊的位移,则B熊的平均速度大于A熊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在10min时刻A的图线斜率大,则A的速度较大,故B正确;根据斜率表示速度,可以知道,在这1h(小时)内,B熊以不同的速度分段匀速,故C错误;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A熊在40min时刻和50min时刻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错误。

2.(多选)(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逐渐减小

B.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

D.t2时刻,丙的加速度大于丁的加速度

解析:“x-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可判ABD正确;“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t2时刻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所以选项C错误。

3.(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模块检测)一种比飞机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超级高铁)”。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6日报道,HyperloopOne公司计划,将在欧洲建成世界首架规模完备的“超级高铁”(Hyperloop),连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速度可达每小时700英里(约合1126公里/时)。如果乘坐Hyperloop从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600公里的路程需要40分钟,Hyperloop先匀加速,达到速度1200km/h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Hyperloop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不一定相等

B.加速时间为10分钟

C.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2m/s2

D.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题中所述运动最短需要32分钟

解析: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由逆向思维可得:加速与减速时间相等,故A错误;加速的时间为t1,匀速的时间为t2,减速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由题意得:2t1+t2=t,而t=40分=2400秒,2×12at21+vt2=x,而v=10003m/s,x=6×105m,v=at1,联立:t1=600s=10分,t2=1200s=20分,a=59m/s2,故B正确,C错误;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解得:t=55003s=30.5min,故D错误。故选B。

4.(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2016~20高一上学期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有一棵树,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的树用了3s,通过BC两相邻的树用了2s,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通过树B时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1m/s26.5m/s

解析:汽车经过树A时的速度为vA,加速度为a。

对AB段运动,由x=v0t+12at2有:15=vA×3+12a×32

同理,对AC段运动,有30=vA×5+12a×52

两式联立解得:vA=3.5m/s,a=1m/s2

再由vt=v0+at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5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高一必修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质点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可见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析: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

学生: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运动的描述。

那么,如果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质点又有哪些特征?

1.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3.质点是没有大小,没有形状,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4.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图片(2)飞机投弹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什么情景,而同伴认为你是怎样的。

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运动员运动是怎样的下落情况,而飞机驾驶员看跳伞运动员是怎样下落的。

地球在绕太阳转动,而我们却没感觉到这又是为什么。

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象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三、坐标系

如果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呢?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其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篇7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mv

高一必修一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8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

若F>F1>Fsinθ有两组解

若F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定理 篇9

本节课教学的导入独特:以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跳高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滚式;第二次技术革命:背越式入手,配合图片,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思维和学习激情。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学习,特别是在课堂展示中,事事时时注意引导学簇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课堂展示的精彩源于自主学习的充分。在自主自习中,我注重做好:

(1)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实验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适当的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和生活例子例如:皮球,孤掌难鸣等

(2)在力的表示中,在巡阅学生的完成情况之后要点评和示范,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通过表格对比“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优劣。

(3)在重力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寻找重心。

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利用拉杆设计三角形和薄纸板寻找重心,非常精彩,他们分别从钝角、锐角几个层次设计、寻找,学簇之间注意相互配合和补充,使人意外和惊喜。

学生利用自身轻轻一跃引入室展,使课堂的引入别具一格。

在教学中也存在困惑,课时的分配,我以1课时进行,时间非常紧张,甚至有个别班级超时,但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时,他们也存在这样的困惑,甚至有时分为2课时(力1课时,重力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课时),我想能否把力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为1课时,重力1课时,这样可以显得整章的布局变为整体——特例——运算。

在教学中我建议注重了力的概念的分析,因为据了解学生对初中力的概念已经遗忘。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下一篇:瞧这一家子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