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2024-06-08

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共9篇)

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篇1

扶绥县渠黎镇中心小学:刘王胜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

篇(段)。在课标的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这些推荐篇目中可

以看出,学习诗歌文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农村小学 古诗 教学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可以说是这灿烂文化的夜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星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诗文作品博大精深,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所以,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是一味的由老师去讲解,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加上农村小学使用多媒体的条件不成熟,如不精心教学,学生就觉得古诗平淡无味,设有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在实践中,我想谈一下我对于古诗教学的几点拙见。

一.了解历史背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汪伦这两个人,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及写作背景,也能直接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大概理解。

二.理解诗词主题。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及主题。有些古诗的题目包含了古诗内容,语句精简,意揽全文。从理解古诗的题目入手,分析全文大意。

三.解释关键词。在教学中解释关键字句,以字达词,以词通句,梳理句意,理解全文。教学时要教会学生“释、变、异、换、猜”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一)释:即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这一学习方法,直译古诗句。

(二)变:是注意汉语古今变化的字。如“还”和“回”,“舟”和“船”。(三)异:是古今异义的字。如“但”是“只”的意思,“走”是“跑”的意思。

(四)换:是古今词的对换,即把单音节词换成多音节词。

(五)猜: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中词语的含义。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理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卧”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躺”,有的说是“趴”,大家争论不休。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躺”,也可解释为“趴”,两个意思都表现了儿童天真、顽皮的天性。

四.品味诗词意境。在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之后,即可串字连释,品味诗意。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用“调”、“补”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调”是调换古诗句子中词语的顺序,有的古诗句往往为了照顾韵律而颠倒词序,如孟浩然《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啼鸟”是“鸟啼”的倒置,这些字词需要调

换才能正确直译。“补”是补充,即在直译古诗遇到意义跳跃性大、意义含蓄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补充含义。在使用“补”法时不要死板,要灵活运用,只要学生直译的内容与古诗原意基本相符就可以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五.启发想象思维,开拓意境。在古诗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把省略的语气补充起来,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如教学《所见》,最后启发学生想象:牧童想捉知了结局如何呢?我便启发学生想象,牧童是怎样走近蝉的?怎样捕捉?捉到了没有?若捉到了会怎么样?若没有捉到呢?可能是垂头丧气,边走边留心察看树上有没有蝉鸣;也可能牧童惋惜片刻,又笑而向前,进入“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的意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

(一)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例如,在教《山行》这首诗时,可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然后让学生去描绘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接着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再在画上画出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之后,在学生吟诗作画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天是萧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人多是吟诵着悲凉的诗句,但杜牧描绘的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这首诗的深远意境。

(二)采用运用多媒体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的景象的图片。夕阳西下,波涛滚滚的黄河一望无际,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当时就站在那里,就是诗人王之涣,身临其境,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想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对于有一定描述性,情节性的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例如上面提到的《赠汪伦》一诗,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然后加上自己的补充,引导

学生想象作品所描写的场景:小船飘荡在水面上,诗人登上了小船就要离去,而好友汪伦却没有来相送。诗人这时不免有点失望。突然,岸边传来熟悉的歌声。诗人惊喜,发出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没有汪伦对我的感情深啊!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就不难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感情之深了。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按照古诗所给定的内容展开想象时,也可以有所生发,有所添加,在想象中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而对于表达的情境不明确的一些古诗,教师则可以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教师则可以根据这首诗所揭示的道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发挥想象,这样就可以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吟诵优美古诗。小学阶段让学生多吟诵、多学习优秀诗词,既能提高学生理解文字、语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古诗词文化。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如何让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咀嚼、品味这一精神食粮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好好地思考。

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准备,仔细研究分析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学会学习,自主创新,让学生能读懂古诗,喜欢古诗,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篇2

一、想象古诗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 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 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因此, 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 常常被选作绘画的题材。杜甫的《绝句》全诗一句一景, 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 柳之“翠”, 鹭之“白”, 天之“青”, 雪之“白”, 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让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在蔚蓝的天空中, 两只黄鹂鸣叫于翠柳间和门口停着自东吴来的船的近景图;高处一行白鹭飞上青天和西边山岭上千年积雪的远景图。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 远近高低相映成趣, 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 但是, 画是视觉艺术, 诗是语言艺术, 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画, 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 具有直观性;诗, 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 具有间接性。因此,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 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 启发学生去想象, 借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 才能受到美的感染, 获得美的熏陶。

二、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 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的语言美, 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 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 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 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 凡称诗, 即便不唱, 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铿锵有声, 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 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押韵, 但句内平仄交错, 句间平仄相对, 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古诗的语言美, 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 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 有时一字一词, 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 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 那一幅幅花红柳绿, 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 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 又突出了春意盎然、勃勃生机的春天。

三、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就古诗而言, 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 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 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 在诗人眼中, 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 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 意在言外, 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

古诗的意境美, 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 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 并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 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 和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富于感情, 切忌无动于衷的一般讲解。教师还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 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 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

四、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古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 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 或给人以鼓舞, 或给人以启迪, 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人们:他身在四周重峦叠障的山谷之中, 视野受到局限, 既不能高瞻也不能远瞩, 只能窥见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而无法纵观全体, 因此, 不能说认识了庐山的真面目。这种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做到全面认识, 因而不轻易下结论的老实态度, 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根据哲理诗的特点, 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是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 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 情中有理, 理中含情。第二是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 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 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 借形以寓, 因此, 教师应启发学生由形悟神, 探求诗中的意蕴, 理解诗的哲理美。杜甫登泰山写过一首《望岳》:“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教师在教学时, 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 又要引导学生理解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的“由于观察者所处的具体条件不同, 所产生的形象也就不同”的深刻哲理, 同时也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人生哲理。第三是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 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 既富于哲理性, 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的艺术趣味, 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 小学 古诗文 教学

[正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诗歌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下面,我就小学的古诗文教学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故事激起学生兴趣

不管做事还是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上的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努力勤奋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是源源不断的助推剂,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内驱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运用故事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较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詩文故事体验

在古诗文中采用听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它可以使孩子们更好更快的入情入境。在教学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时可讲故事: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这样教学学生会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与传统的释题,释词,释句模式比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二)故事视觉欣赏

既然是看,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在渲染气愤,创设环境,再现情景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内容都源于学生们的亲身经历和平时的耳闻目睹,或展现优美的画面,或展现感人的瞬间,或展现活动的过程,这样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歌时,教师可运用电脑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时的情景。一看画面上那鲜艳的色彩,那舞动的柳丝,那举杯话别的主人公,孩子们便对诗歌所描述的情景知之一二,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所看到的景,这样不光领会了诗意,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总之,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才能真正使古诗文教学走出传统教学的困境,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们也才有机会创新教学的策略,。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

二、生读师讲品味诗意

有了兴趣,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单有兴趣是不够的。配合兴趣的古诗教学,我倡导以读为主!

(一)慢读细品

上面讲到的看故事,听故事,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前者的基础上熟读。什么是熟读?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

(二)泛讲想象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孩子们通过读,对诗文有了点朦朦胧胧的了解。这时,好胜的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他们想说出自己的感受,但又有点担心,怕说错。那么好,我们就来猜一猜。反正是猜,猜错了又有何妨?这一个“猜”字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可以自由地诉说,甚至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一点认识大胆地展开想象。

三、品味鉴赏渐入诗境

我们从小学教材古诗的分布可以看出,越是低年级,诗歌的数量安排越多,而古诗文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意在提高文化底蕴,属于品味和鉴赏的高等级工作。那么要从那些方面来指导学生审美呢?

(一)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古诗的语言美,也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现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等,显示出古代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要的还是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通过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通过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是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千门万户被旭日光辉普照着,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是一派喜迎新年,忙碌愉快的情景。教学时我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喜悦的画面,再介绍一些旧俗,学生会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三)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如《春夜喜雨》这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一、二两句,“ 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喜雨心情跃然纸上。“ 潜”字和“ 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四)通过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教师在教古诗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又要理解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欢悦的气象和乡间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三、四行富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同时,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一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 篇4

曲靖市沾益县西平小学 李娟

古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所以,小语教材每一册都会安排相当数量的古诗教学,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学习中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在诗文的意境中打开属于自己的想象视野。《新课标》第一学段中关于古诗阅读有这样的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向往美好的意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但是,作为一年级的课文,古诗也承担着帮助学生识字的重任,而识字又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识记汉字,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诗的优美意境,并能在感受意境的同时能在古诗的引领下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呢? 这是很多老师对小学低段古诗教学存在的困惑,笔者就这些教学困惑进行了探索,现就将在教学《古朗夜行》这一课的收获与大家进行探讨。

《古朗月行》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名作。《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全诗16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诗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古诗的意思是说他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一、古诗教学中的“快乐识字”

识字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上,我首先播放音乐《小小的船》,用歌声引入新课,让学生们思考:叶圣陶老爷爷看到弯弯的月亮想到了小小的船,唐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他小的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非常有趣的古诗。这个导入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教学的想象打开一个空间,让学生带着想象走进课文。古诗中的汉字不能想阅读课文中的汉字那样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出现,我就采用请学生帮生字“找朋友”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有多元化的收获。在交流识字方法的环节更是趣味盎然,学生对同一个字都有不同的识记方法,学生不仅学的快乐,而且记得牢靠。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完成识字任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我鼓励学生介绍自己自主识字的方法,用充满趣味的形式进行巩固强化,尤其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的环节,学生学习空间放大,自主意识增强,识记汉字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最后,连课题中的“行”字是多音字也被学生自己发现了。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感受中获得了很好的成就感,这也对后面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古诗教学中的“入情入境”

接着,我以“会读古诗”、“感受诗意”、“体会意境”三个层次进行理解诗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诵读”贯穿始终。第一个层次的要求是“把古诗读正确”,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只要能把古诗读正确就可以了。这样的要求很符合小学低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他们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我先采用范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鼓励他们可以像老师一样读得好,让学生从认读生字到认读诗句,从不会读到会读,在互动学习和展示自我中完成任务。在这个学习中我鼓励学生大声的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练读的情况,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又一次成就感,从而形成对自己学习的肯定。“会读古诗”是理解古诗的前提,孩子对古诗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在这个环节过分拔高学习要求反而会使后面的的教学适得其反。因此,这个部分,教师应当相信学生,并给足阅读的时间。

第二个层次是“读出古诗的大意”。我鼓励学生大胆学习,“请大家轻轻的读,仔细的想,一行一行的读,一个字一个字的想,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学法的指导,更是对学习的放手,当学生能读通古诗之后,要求他们从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一句诗中读出自己的发现就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意之后,我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诗人看到的月亮又是什么形状的”?“你是从那句诗中发现的”?“为什么小李白会把圆圆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在这样的发现中,学生稚嫩的想象与儿童时期的“李白”产生了重合,古诗变得很有亲和力,学生在文字中的感受也那么真切,深刻。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当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达到一定的程度,我就让学生自己想象,你看到了这个月亮又觉得它想什么呢?在“课件”的音乐和画面的作用下,学生也对月亮进行了大胆、合理、充满了童趣的想象。我坚信诗歌是可以给人带来无穷想象的艺术品,在学习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得到提升,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因为这是古诗其中的“魅力”所在。

第三个层次是“读出古诗的意境”。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一些调整,也因为古诗特有的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为《古朗夜行》选择了很美妙的古典音乐来配合课件的画面,让学生静静的看着课件,在音乐与画面中畅游。看着看着,我请学生将画面进行了讲述,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诗的境界,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在优美的意境中,轻松实现了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这个教学任务。最后,我让学生再一次在音乐中下当一回“小李白”,学生一个个争前恐后,认真地将古诗进行诵读,最终实现了轻松读出意境的效果。

三、古诗教学中的“适度拓展”

最后,我为学生简单介绍了诗人“李白”,还请学生回忆并诵读了曾经学过的李白写的另一首古诗《静夜思》。学生通过诵读发现也是一首和月亮相关的古诗,进而又一次对古诗充满了好奇。我鼓励学生自己找一些与“月亮”相关的诗句再读一读,在古诗的王国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样的教学由始至终没有教师的包教包讲,只有一个个小小的教学阶梯让学生用不同的读的方式去学习,用不同的读来理解、来感悟。这样的教学会让低段学生爱上古诗,也会让古诗打开学生的想象,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课堂。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篇5

摘 要:目前,有部分小学生对古诗词带有排斥心理,因为古诗词虽然字数少,但不像现代文章那么容易理解,而且每首古诗词都要求背诵,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反感,背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研究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诗 多媒体 生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8-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古诗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能列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意境比较优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的,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谈谈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古诗词文章一般都言简意赅,短短几十个字,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在古诗下面对难理解的词语标了注释,学生借助工具书基本上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描写古代的文章,如《七律?长征》一文,学生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前,我通过班级的白板播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铁索桥的惊险悲壮视频,以及红军过草地,过皑皑白雪的覆盖的雪山,让学生目睹红军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越过岷山的喜悦心情。再如,教学《天净沙?秋》一词,前两句诗描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图景,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把这六个图景一一展示给学生看,使抽象的诗句变成直观的图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有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泊船瓜洲》写出了王安石远在他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送别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联系生活,体会一下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游子吟》一文,文章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对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根本没穿过破衣服,更别说是缝缝补补的了,孩子们对伟大的母爱领悟成了一个难题,为此,我引导学生回想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地照顾我们的生活,风雨无阻地带我们上学,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甚至是下雨天,我们坐在教室里,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多等一分钟,她们宁愿自己在学校门口等上十分钟、半小时,甚至是一小时,任凭风吹雨打、太阳炙烤,她们无怨无悔,为我们默默地付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激这伟大的母爱,为此,我建议同学们每天回去都帮父母分担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至少完成一件,孩子们基本上做到了,我觉得这才是对这首诗真正的领悟。改写古诗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尝试过让学生仿写或改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通过改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古诗也不例外,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对古诗也比较容易接受了,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写古诗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改写,将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为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有学生写道:55岁的北宋诗人王安石,应皇帝之招,赴京上任为官,晚上,他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边,远望家乡南京钟山,虽然瓜洲与京口仅一江之隔,而京口与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借着皎洁的月光,思念家乡,这次上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吟诵古诗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表达的意思不是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读”是学习古诗的必经之路,古诗不像现代文这么通俗易懂,学生普通对古诗有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心理,如果让学生自愿吟诵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古诗流露出来的深刻含义。表演古诗

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或许每位教师都尝试过,但大家未必尝试过分角色表演古诗。表演是一门艺术,要想表演的好,首先要对“剧本”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把古诗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引导两位平时关系十分密切的同学来表演李白和孟浩然,表演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将李白与孟浩然临别前那依依惜别的情景表演出来,通过此次的分角色表演,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终身难忘。即兴作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古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读和写,把古诗背下来并默写,其实学习古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古诗作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古?教学不能再局限于读和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画能力,为古诗来个即兴作画。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描绘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可以利用我们农村的优势,引导孩子们想象大人们男耕女织,孩子们喜爱劳动,也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利用手中的画笔,把这场景画下来,学生在作画中,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古诗融合了知识、哲理、情感于一炉的传统文化精华,教材中的古诗中,荟萃了我国历代诗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写景状物、咏人抒情等。传统的古诗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古诗文字的背诵,轻视对古诗思想感情的感悟,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学校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6

广元市剑阁县柏垭小学李权颖苟媛媛

作文难,难作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

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据此,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从以下几方

面入手,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作文是枯燥的,乏味的,苍白的,在这一的情节下写出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缺乏生命力的,就更谈不上什么真情实感。因此,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就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想写,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三开放”:

第一,思想开放。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

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丑恶。力求做到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第二,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做到内容不受约束。

第三,形式开放。在习作题材上可不拘一束,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也可以使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使计划,合同等应用文,形式开放。不拘泥于每周谅解的作文课,可以把作文延伸到家庭、社会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

二、开辟四种渠道,引来作文活力

其一,“看”:即观察事物,获取写作材料。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编辑小报等,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就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篇7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 要突出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 强调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着重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审美能力, 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相应的发生改变, 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翻译, 学生在台下飞速记笔记, 课下拿着笔记死记硬背的模式,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力, 允许并提倡有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让学生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 当做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个性的平台,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空间,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下是我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让学生学会“读”古诗词

感受古诗词的美一定要从“读”开始, 古诗词是读出来的, 不读, 永远不能触及作品的灵魂深处。要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形象, 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让景物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让学生品味语言, 感受作者的心境,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掌握节奏, 把握风格, 体会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 对于如何读古诗词, 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像完成任务一般“读”得干巴巴, 要在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已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加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古诗词的作者离我们现代的生活时代很远, 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能直接体会的, 但是作品传达出的情感却是不分古今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注入自己的情感, 在把握作品的整体格调的基础之上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比如, 朗读一些忧愁伤感的诗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令自己伤心的事, 使他们与作者的心境产生共鸣。

其次, 可以指导学生多角度朗读诗词。“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都说明, 不同的角度读出的作品感觉是不一样的。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发挥自己的个性, 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作品, 也与新课改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我在讲解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时, 针对金人元好问的“一篇锦瑟解大难”这一评价, 先列举了人们对于《锦瑟》一诗主旨的几种看法:有人以为此诗是咏“瑟”这种乐器的, 言“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分别写了瑟的四种乐调;有人把“锦瑟”想象成一个幻化的女子, 疑为“令狐家青衣”;还有人倾向于“悼亡”一说, 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 躬自悼矣。然后, 我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本诗主旨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而且能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 感受作品的情感, 品尝思考和创新的乐趣。另外, 多角度读课文,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的问题, 得到新的启示,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生在获得新的启发后, 便会在读中激发自己对古诗词的兴趣, 对学习古诗词产生自信。

二、让学生学会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司空图曾说过作诗词要“思与境偕”。所谓意境, 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 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 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入选的古诗词, 几乎都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让学生品读意境也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 根绝古诗词的景色描绘与情感抒发或是事件叙述, 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 进入诗人生活的时代, 感受诗人创设的意境, 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难题。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 抓住诗词的关键词词, 拨动学生思维、想像的琴弦, 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 让学生化虚为实。例如, 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我让学生根据想象描绘诗词画面, 有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 有的学生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感触颇深。在我的一番点评与引导下, 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磅礴与作者本人的豪放情怀都有共鸣。

参考文献

[1].赵玲芳.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J].神州, 2011, (06) .

[2].张耀堂.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考试, 2009, (09) .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古诗教学;阅读兴趣;吟诵;意境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古诗、阅读古诗、积累古诗,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愿古诗这朵文学奇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和引领作用。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一、把握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学习古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古诗的主旨,要注意结合古诗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中所流露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是,在介绍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让学生对当时的情况有所了解即可,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当然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介绍放在哪个教学环节,可根据上课老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不可千篇一律。

二、整体感知,领略意境

小学生学习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性,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贪多就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

所以小学生学习古诗,要粗讲,整体感知,领略意境即可。领略意境的前提是扫清古诗中的文字障碍。例如 “煮豆燃豆萁”的“萁”,“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再就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 “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老师要讲解透彻。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古诗的关键。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学生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领略意境时,要结合词义、修辞手法等方面来体会,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又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一联对偶句,“日暮”对“天寒”,写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对“白屋贫”,写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状况,一个“远”字,写出了天气昏暗中周围青山的朦胧;一个“贫”字,点出了投宿的这户山里人家的贫寒。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境。

三、反复吟诵,积累语言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而古诗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吟诵的作用。吟诵可以感知古诗的音调美,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进而品味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感情,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的阅读形式和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熟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优美语言。

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诵读就是达到“使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换句话说,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学生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诵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四、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不能在理解文意、运用表达方式、把握思想感情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古诗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老师不必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五、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快乐学习。我的做法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还可以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教学,我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再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断探讨,逐渐培养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就会将古诗教学教的兴趣盎然、有滋有味、生动活泼,展现古诗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从古诗词谈中国梦之我见 篇9

摘 要: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用舰船枪炮敲开了旧中国封闭的大门,涌现了一批批爱国救国人士。终于,中国共产党扛起了大任,经过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努力奋斗,伟大的中华巨龙展现出即将腾飞的姿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愈加重要,而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定能承担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我的中国梦便是将汉文化古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让这承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积淀的唐诗宋词走向世界,传播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词:

古诗词、危难关头、民族生存、新中国、王力宏、文化、繁荣、李白、中国梦。

参考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饮酒》陶渊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武陵春》李清照。

岁月时光匆匆,青春渐行渐远。我们的青春,背负着一种责任,一种寄托,一种祖国对我们的期待,青春是奋斗的时节,我们该努力地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青年,勤奋努力,奋勇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至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一百七十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就执着于这个梦,为民族复兴而上下求索。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涌现出了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生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不断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丁汝昌以身殉国;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革命先驱,求索奋斗、浴血疆场。是他们,用一股股豪情,一片片忠心,发出了一声声震荡环宇的呐喊,书写了一首首回肠荡气的壮歌;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壮举气吞河山;狼牙山五壮士,豪气惊天地,泣鬼神„„终于,换来了天门城楼上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戈壁滩上,“两弹一星”成功研制;香港澳门回归;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并且力挫群雄金牌第一;浩瀚太空,“神舟七号”航天员成功漫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华巨龙正在腾飞!

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下,伟大的中华民族,载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载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奔!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的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还在努力,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文化繁荣是国家的软实力,民族的血脉,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同样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以及民族复兴梦想实现的源泉!

著名歌手王力宏就多次表示“把华语音乐带到全世界是我的梦想,而这个梦想,责任需要所有音乐人的共同努力”。前几日,王力宏受邀在牛津大学演讲时说:“很荣幸有机会促成我的使命——把东方流行文化带到全世界。”他演讲的题目便是“认识华流!”我想,这就是王力宏的梦想,他也正在为这个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

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我最爱诗词,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古诗词便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汇集了多少文化的清泉,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显现出壮阔的气势!

遨游历史长河,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忘返;唱和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便浮现在眼前;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令人感动!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这便是我的梦,让美丽的古诗词走向世界,我在美梦中飞翔,飞向世界的故乡!读李白,能读到面对怀才不遇,与敬亭山恋恋不舍的豪迈;品李白,能感悟在金陵酒肆中与友人忠贞不渝的情谊;想李白,猜不透太白酒中陈酿的人间无常变化的逍遥„„李白,一位飘荡在人间的仙。

还有一位才女李清照,娓娓动人,浪漫柔情,她像一朵开在雪中的花,纯洁高雅,还有一点点暗香浮动。“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一阵阵悲壮响彻我的心谷,“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断肠徘徊在我的心头。

辛弃疾虽在官场上,既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失意,也有“路转溪桥忽见”的喜悦;苏轼在忍受“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中也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妙句,还有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无不令人震撼!

无论是陶渊明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或是杜甫忧国忧民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亦或是范仲淹胸怀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体现着一种伟大的民族情怀,这些也是他们的梦,他们的民族梦!

美丽的古诗词,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淀在每个华夏后裔的血液中。它描写的不单单是宇宙人生、羁旅宴游、民生国计、边塞风云、春花秋月、岭云塞草、虫鱼鸟兽,更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涤荡,人生的启示,不仅如此,诗词把汉字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浸润着人们的心灵,熏陶着我们的情操。

我的中国梦,就是古诗词可以弘扬到全世界。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听到世界各地都在吟诵诗歌的声音!让中国的诗词文化走向世界,我想,这个梦想需要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站在高楼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在我身上,我微笑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拾起力量为心中属于我的中国梦———古诗词走向世界,创造美好未来!

上一篇:初中写景作文:家乡的春天作文400字下一篇:李白所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