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创新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024-07-12

谷城县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创新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通用2篇)

谷城县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创新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篇1

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中 共 谷 城 县 委

(2011年1月)

基层党的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近五年来,谷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由全省“第三方阵”进入“第二方阵”,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8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五年增长6.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国税收入连续七年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大关,总量居全市第二、人均第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谷城县委始终以“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为根本方略,以改革创新为主基调,全方位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的组织引领和强力保证。

第一,创新基层干部选任机制,探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的蓬勃活力。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发展、会发展的干部队伍作保证。谷城县委坚持围绕推动跨越式发展选干部,选拔跨越式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把选拔干部的重点向经济一线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重点探索推行了校验干部选拔工作公信度、满意度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同步建立实绩考核、专项考评、年度考核“三考合一”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组织认可、干部认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

选拔到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岗位上来。五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他们履职为公、勤政为民,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五年中,谷城先后荣获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全省旅游强县、全省县域技术创新示范县等省以上荣誉称号100多个,在2008年、2009年的两次民意调查中,该县干部选任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一报告两评议”转化为中央“四项监督制度”之一。

第二,创新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索推行人才引领战略,增强全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人才的风云际会,就没有跨越式发展的风生水起。谷城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针对内陆欠发达地区人才难引、人才难留的实际,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活动为依托,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注重引进高端人才。以三环车桥公司为依托,建立了全省县级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在骆蓄公司、金洋公司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和高校大学生见习基地,三环车桥公司“出口汽车前轴万吨级自动化精密锻造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了高端人才支持。按照立足本土、内生发展的理念,重点培育本土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先后有22人获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企业家“金牛奖”等奖励,5家企业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其中三环车桥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汽车前轴生产企业,锻造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骆蓄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金洋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合金铅生产和出口企业,恒立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精密铸造生产基地。按照抓总量、扩增量的理念,海量扩充基层实用人才。2006-2010年连续五年实施“六个一百”基层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使205名村干部成长为具有大专学历、懂管理、善带领的“新型村官”,185名乡村医生被评为优秀执业医师,453名农村土专家成长为种植、养殖、加工大户,237名乡村教师被评为县以上名师,145名人士成为返乡创业明星,形成了一批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等专业村和产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探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凝聚团结向心的发展合力。党内民主凝聚党的智慧力量、决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方向。2008年谷城被确定为全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以来,县委以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凝聚跨越式发展合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围绕系统推进常任制工作,在制度建设上大胆探索。研究出台了《党代会年会制度》、《党代表任期制度》、《党代会代表团活动制度》、《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党代表调研视察制度》、《党代表民主评议制度》等十项配套制度。围绕扩大党内民主,在党代表产生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2009、2010两年采取无候选人的“一票制”直选方式,补选21名党代表,激发了党员的政治热情。围绕发挥党代表作用,在活动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探索。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代表“三联四访”、视察调研

活动、质询评议活动,为县委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围绕增强常任制功能,在党代会年会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理顺了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外三会”和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内三会”关系,党代会统揽大局、凝心聚力作用日渐凸显。

第四,创新基层组织架构,探索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整合城乡发展的最佳给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跨越式发展的桥头堡。随着农业进入无税时代,围绕更好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知识反哺资源,谷城县委探索推行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新模式,实施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强职能;实施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为内容的“三会治事”,村务决策讲民主;实施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为内容的“三联共建”,富裕路上不掉队。“三三制”模式集中了城乡各种优势资源,使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势头进一步强劲,五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34家,建成集体经济项目447个,集体经济纯收入过5万元的达147个,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58.6%。全县实现了路、电、水、低保、教育、合作医疗、广播电视等“十个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45%,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多元,五年分别增长84.5%、98.1%,人民信访保持了较低水平,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

谷城县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创新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篇2

2012年, 在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原市委员会的监督支持下, 在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围绕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2年太原市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获得新丰收。申请专利8 500件, 授权专利3 900件, 均增长30%。经山西省鉴定科技成果150项, 其中68%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太原市有6项科技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合同交易额12.3亿元, 增长5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8%, 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第二, 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晋升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山西中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太原市企业已初步呈现出科技投入、科研组织、成果产出及应用转化的主体地位。

第三, 科技金融结合迈出新步伐。与省城11家商业银行和3家担保公司开展科技金融战略合作, 组建太原科创信用担保公司, 建立太原科技创新投资基金, 57个企业获得科技信贷支持11.3亿元。

第四, 科技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省市县联动, 建设1个省级科技创新园以及5个市级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科技创新园。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初见端倪。

第五, 科技招商引智取得新成果。把招商引智纳入年度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全年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5名、企业急需高层次人才132名和高科技企业42家, 引进中关村科技成果100余项。

第六, 民生科技工作呈现新成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五大工程, 10万户农民实现科技增收。实施“明太原县城”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 千年古城与科技时代同步。实施蔬菜安全检测系统示范推广工程, 科技实事项目保障市民吃菜安全。

第七,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发展。钕铁硼磁性材料、高端包装装备及材料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家, 增长57.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

第八, 科技管理迈上新台阶。科技计划80%的项目由企业承担, 80%的项目属新兴产业领域, 80%的经费支持了占计划项目总数20%的重点项目, 提高了科技经费集中度和科技项目显示度。争取国家和山西省科技经费3.9亿元, 增长21%。实施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再造, 扎实推进“学习、服务、高效、廉洁、和谐”五型机关建设。太原市在全省科技依法行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先进, 并在13年来首次名列榜首。

在总结成绩、看到变化的同时,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转型跨越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还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如企业科技创新内生需求不足, 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具有较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的科技企业家严重匮乏;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项目组织的模式以及策划凝练重大项目的能力亟待提高;科技管理队伍自身建设、作风转变与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任务和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标一流、奋力赶超, 大胆地试、扎实地干, 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3年太原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共太原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全力抓好1城 (太榆科技创新城) 、5基地 (钕铁硼产业基地、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光电信息产业基地、高端包装设备及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 、10园区 (清华科技园太原分园、古交等5个市级科技创新园、煤机工业园、东山低碳工业园、精细化工园、中天信安防科技产业园) 重大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研发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标准, 应用推广一批民生科技成果;努力实现专利申请与授权、技术合同交易、招商引智、科技信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项主要科技指标大幅增长,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2013年科技工作主要目标是: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12%, 争取国家和山西省科技经费增长30%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10 000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分别增长20%以上。培育2~3个国家级、3~5个省级创新平台。技术合同交易额15亿元, 增长20%以上。科技信贷资金增长30%以上。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项目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 要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重点工作。

启动建设太榆科技创新城

建设山西工业技术研究院。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建模式, 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为入城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业化试验、人才培养引进等专业化服务。

建设太原—中关村新兴产业工业园。吸引中关村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来太原市设立研发机构、建立中试基地、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 促进产业梯度转移。

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综合性、专业化的科技成果集散、辐射、转化基地, 促进国家级高端人才、高端成果等创新资源落户太原, 并应用转化和产业化。

建设“太榆科技创新城”技术服务体系。充分整合“一网两库”、创新驿站、专利信息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各类科技资源, 为招商引智、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所、山西汇镪磁材制作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加快建设国家火炬钕铁硼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中国“磁谷”;以中北大学、古交市银河镁业有限公司、太原市康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完善镁及镁合金产业链, 加快建设国家镁及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打造世界“镁都”;以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山西傲维光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国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加快发展光电信息子科技产业, 积极申报国家火炬光电信息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中国“光谷”;以山西瑞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玛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加快建设国家火炬高端包装装备及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扶持、跟踪服务, 提档升级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促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引导激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充分整合创新资源, 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强企业专利工作。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和“倍增计划”, 培育专利大户和优势企业。实施发明专利招标转化, 加快专利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转化。

引深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组织省城科技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帮扶, 对科技人员与所服务企业联合申报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

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成果 (专利) 发布与交易服务平台, 探索成果拥有方、技术服务方、成果应用方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启动建设生物技术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催生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项目。

创新发展业态和商业模式。重点支持和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企业,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企业诊断以及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发展预测、专利布局分析等服务, 努力培育高技术服务业龙头企业。

加强民生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在人居环境、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采取市县联动、集成示范等方式, 推广应用一批民生科技成果。推进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实施一批科技文化融合创新项目, 积极申报国家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都市现代农业主题产业园, 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共建技术联盟。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农业技术创新为纽带, 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开展创新创业。

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创新科技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财政补助、风险投资、贷款贴息、股权投资、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开展专利、成果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和融资担保业务, 以贷款贴息补助的方式支持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创新科技计划管理。完善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制度, 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评审, 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标准, 不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

加强县域科技工作。市县联动, 集中力量抓好1~2项事关县域经济转型、涉及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项目。以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为载体, 加快建设县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招商引智、项目落地, 推动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

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以重大科技项目、各类创新平台和专业科技园为载体, 采取引聘结合的柔性引才方式, 大力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百人计划”专家以及海外留学人才。科技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加快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 实施人才扶持专项, 为企业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青年科技人才,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建设作风硬、纪律严、素质高、形象好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全市科技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深刻把握转型跨越发展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要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全面整治庸懒散奢。实行方针目标管理, 把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科技厅下达的年度科技工作目标任务量化分解, 责任到人, 确保完成。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取信于民, 造福于民。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在用好用足政策与破解发展难题的结合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 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在深入企业摸需求、整合资源抓对接、促进产学研结合上有作为。

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 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实际, 不断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加强对评审立项、经费拨付、鉴定验收等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制度+科技”的电子政务与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和廉洁高效。

上一篇: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要求下一篇:激情和奉献的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