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2024-09-02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共11篇)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篇1

(2016年3月--2019年3月)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在职教师共有18名,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6人,约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33.3%。这些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的希望所在,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未来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为目的,结合我校的实际,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按照在职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培养对象

35岁以下(含35岁)的青年教师及学科转型未满五年的在岗教师。

三、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的精心培养使我校的所有年轻教师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文化修养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质的飞跃,使他们都能够担当起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的重任,成为促进学校长足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具体目标:

1、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力争使我校每一个年轻教师能够基本上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初步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悉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新课程论并自觉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能够完全驾驭课堂,独立教学管理班级的能力并能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2、力争利用三年时间的培养使我校的年轻教师能够独立承担在全县上公开课、观摩课或获得县、镇一、二等奖以上。

3、通过三年时间的培养力争使我校的年轻教师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能获县级以上奖励或能够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4、力争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的的年轻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能够承担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能力。

5、力争用三年时间教师提高学历培训,50%以上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50%以上的教师有县级以上荣誉获得;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承担全市性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力争有2名教师能进行县级公开教学;通过各类提升和培训。

四、培养措施与要求

1、设计个人发展规划

每位35岁以下(含35岁)的青年教师,依据学校的培养计划,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设计一份个人发展规划并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2、建立师徒制

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将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安排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师徒,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要在骨干教师的帮助下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任教学科课标,把握教材,设计教案。包括:教学计划及总结的书写、备课教案设计书写、作业批阅及评价用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体现在说课、跟踪听课、评课、课堂调控等)、检查教学反思、与家长的沟通艺术。要求师傅每两周要做到至少听徒弟的课1节以上,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的课1节以上。每次听课师徒要及时交流反馈意见,并做好记录。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汇报展示课活动。

针对师徒制要求每位青年教师:

1)每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

2)每学期上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

3)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其中观看名家教学录像课不少于两节(以听课记录为凭据)。在大组评课活动中,发言次数一次以上(以教研活动记录为凭据);

4)每学期针对本班学生期中或期末检测结果写一份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3、建立教育教学反思制度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那些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迅速成为优秀的教师。所以作为一位年轻教师要学会反思、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尤其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反思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或问题与不足,并运用新课程理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自己的感悟。学校根据省市有关规定要求每位年轻教师每学期要撰写的教后反思必须达到任课数的80%以上(呈现在个人教案上)。

要求:

1)每学期上交一份优秀教学反思;

2)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和案例。

4、建立读书机制

读书是教师发展的源泉和强大支柱。所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习惯,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要读文学方面的书籍,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也要读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拓宽知识面;而且更要读教育教学专着,丰富自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学校要求每位年轻教师要做到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教学专着,并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五篇以上(阅读书目由学校确定);每年参与一次读书推荐会或读书交流会。

5、开展课题实验与研究(提倡)

问题即课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部在于要取得多高的理论成果,主要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要求每位年轻教师要有“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研究意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每一位年轻教师都要自己的微型课题,更要积极主动参与承担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6、总结提高

每年针对自己在接受培训过程中的得与失写一份小结。

四、保障监督机制

1、学校给每两位青年教师配有一位指导教师,建立师徒制;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

校长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领导小组起监督保障作用,学校建立教师培训情况的考核制度。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篇2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育人更重于教书, 这一点对青年骨干教师尤其重要。教育教学能力关系学生的短期目标与人生成长, 教育教学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教师的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培养一名青年教师, 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 了解青年教师的特点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前提: (一) 青年教师主体意识强, 好胜心、自尊心强。 (二) 青年教师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较强的危机感与压力, 他们希望能找到自身发展的机会, 有所作为, 渴望自己工作得到校领导、家长、学生的认可。 (三) 青年教师思想比较解放、务实, 思维活跃, 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针对这些特点, 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时, 就要注重运用赏识培养。赏识培养的特点是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优点和长处, 充分肯定, 不断强化, 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让青年骨干教师在“我是好教师”的心态中意识到和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光荣责任。其次, 我们认为当好一名教师应具备:

1. 师德。

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三心两爱”, 即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艰苦奋斗, 不畏艰辛, 开拓创新的进取心;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2.师才。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独立处理教材, 选择教法, 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 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装备。

3.师识。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有合格学历, 专业知识扎实, 知识面比较宽广, 兴趣广泛。教师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 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 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 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 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

能够动之以情

我们在培养过程中, 注重给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思想教育, 创造机会, 帮助其克服困难, 突破其心理上的困惑。让他们体会到一名教师的崇高与伟大, 从而坚定从教的决心。将其职业转化成一种爱, 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 一种倾向, 进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教师情感方面应表现在对待职业和对待学生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教师热爱教育这一职业, 利用政治与业务学习讲述从教的乐趣及其光荣的使命。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热爱学生, 这一条很重要。因为,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

给予发展的空间

无论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还是对普通青年教师的培养, 都要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发展空间, 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和激情来尽情的施展自身的才能, 发掘自身的潜力。因此学校要创设条件, 为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夯实基础, 搭建成才的舞台, 提供成才的途径:

1 制度激励。

学校要建立有利于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的激励制度, 如《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奖励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教职工考核晋升制》等制度。

2“榜样”激励。

学校要善于挖掘青年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闪光点, 要创造机会和场所大力进行表彰, 树立全体青年骨干教师学习的榜样。

2. 提供学习机会。

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班, 市地一级的骨干教师培训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更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

3. 大胆启用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创造条件, 让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

4. 注意发扬民主, 注重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个性影响力。

教育民主是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折射。它要求教师具有真诚的情怀、博大的胸襟, 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 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

处理好重点培养与一般培养的关系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状况如何, 直接和长远地影响高校功能发挥的效应, 因此重点培养是很重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一部分, 但如果没有老教师的培养和传、帮、带, 这支队伍就不可能很快成长;另一方面这支队伍还要靠青年教师的成长得到补充。因此,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丝毫不可忽视其它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培养工作, 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导师制, 建立了由大学书记、校长及知名教授、学者为导师的导师队伍, 大力支持中、老年教师定期参加学术交流、短期新技术新进展培训;鼓励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安排助教选修研究生课程;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作访问学者进修。我校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使重点培养更有基础、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江春强, 江秀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6, (05) .

[2]肖文泉.有关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 (S1) .

[3]王奇志.简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 (04) .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重点从学历提升、教学技能培养转移入“双师素质”培养。实施上述指导思想可以从德、情、能三方面入手:“德”是指指导高职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责任意识,确保其对教师岗位的价值和特点保持清楚认识;“情”是指培养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师事业的文化认同感,领悟教师文化内涵,并且激发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培养过程补充情感动力;“能”是指应用多种途径、手段对高职青年教师实施培养,以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技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等,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形成。以上三方面相互辅助,互为影响。其中“德”为基础,“情”为动力,“能”为目标。

二、基本要求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以及战略目标的制定,应是环环相扣,呈链状分布;“德”、“情”、“能”方面的培养,除了要与战略规划指导思想保持一致之外,还必须依托财务支持、条件保障、信息反馈等系统,有效发挥立体互动特征。

三、主要内容

(一)战略目标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战略目标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具有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全心全意为高职学生服务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一战略目标,受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制约,与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素质等学校办学条件息息相关,由此制定的战略目标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而且范围、时间等因素不同,其目标也会存在差异。如从范围上看,学校目标应从学校大局上考虑,强调其整体性;院系目标应从专业学科上考虑,强调其专业性;教研室目标应从教师个体上考虑,强调其独特性。如从时间上看,长期目标(5年以上)因实施时间较长,会跟随环境、时局变化而改变,因此在制定时以勾勒框架为主,要求与学校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无需具体详尽,要具备一定的预测性;中期目标(3-5年内)是对长期目标的具体化,必须明确阶段性时间和实施步骤,要有激励性和可行性;短期目标(1-2年内)是对中期目标的现实化,其操作措施条款的制定必须清晰、明确,具备操作性。

(二)培养内容

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部分: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德”,是指教师在实施各种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恪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相对应的道德品格、品德和品行,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二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教学资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学认知、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能力,是指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等能力;四是科学研究能力,是指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有所发明创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科研基础、科研运用、科研创新等能力;五是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表现为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能力。上述高职教师培养内容中,其教师职业道德是根本,教育教学能力是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核心,科学研究能力是保证,教育技术能力是升华。高职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上述五大能力,以胜任高职教师的岗位职能。

(三)对策举措

关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对策举措,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专业教师进行详尽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丰硕,比如确定培养目标、整合培养资源、优化培养师资、创建培养环境,等等,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仅从以下五方面提出培养有效措施:

一是应用MES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确立模块化目标。MES模式,全称为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意译为“模块培训模式”,是一种由国外引进的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主要是根据职业技能需求把培训内容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的教学形式,受训者接受某一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学到一项技能,接受某一模块若干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独立完成一项工作,接受某一岗位包括若干培训模块的培训就可以掌握该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该模式突出培训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实操培训,培训效果明显。把MES模式应用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首先根据高职青年教师承担的相同工作项目划分为若干相同的培训模块,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职学生管理教育”、“课堂教学”等,并且按照所承担的不同工作项目划分出具备本专业特色的若干不同的培训模块,如针对电力专业教师设计“电力技术”模块、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计算机技术”模块等;其次把所有的培训模块按照培训目标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如把“课堂教学”模块划分为“备课方法”、“授课技巧”等;最后,根据实际需求,某一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均可组织一个专项培训。由此可以看出,MES模式培训目标明确,培训模块、学习单元内容集中,高职青年教师可以按照需要或针对薄弱项目选择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这有利于克服工学矛盾,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费用,培训时间不长,但是培训效果明显。

二是打破“一对一”限制,引入电子导师制。目前传统的以老带新“一对一”结对子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老教师教学教学时间不同,很多时候都无法保障彼此交流时间;二是新、老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性,对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不同选择;三是新教师人数远超于老教师人数,无法完全实现“一对一”结对子。而电子导师制是一种电子手段来进行指导交流的指导形式,主要凭借采用互联网以及各种通讯手段在有经验的导师和经验欠缺的个体之间构建的一种教学关系,可以打破时空、专业学科等局限,强调被指导者的中心地位,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单向指导”,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单向”指导或“双向”指导,实现“无处不在”的指导交流。如“咨询专家”就是一种很好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其具体表现为被指导者把问题提交,由该问题所属专业学科的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解答,彼此之间多为短期指导关系,但也可以发展成为“配对指导”长期指导关系;“配对指导”则是一种与传统“一对一”指导相似的指导形式,其指导关系为长期,但彼此之间的指导交流多采取各类电子手段,如E-MAIL、QQ、微信、视频、音频等,其指导交流行为可为“单向”,也可为“双向”;“小组指导”则可以是“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单向”或“双向”指导形式,可建立短期指导关系,也可以建立长期指导关系。

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和项目依托,实现教师培养的学用结合。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二:(1)学校依据教师的学科专业特征和教学实际,安排高职青年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研究活动;(2)学习实施教师带薪社会实践制度,定期组织高职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以上措施,一方面可以让高职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最终出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局面。而项目依托则可分为三个层面:(1)依托国家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各种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资助项目,但大多面向本科院校,对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而言,获得资助的几率非常小;(2)依托省部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省级教育厅、科技厅以及行业主管单位等科研项目和“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公派出国”等资助项目,一般会分别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推荐名额进行确定,以保障各学校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培训机会;(3)依托学校级的资助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主要是依托学校级科研项目和各种学术交流项目,在科研项目方面会着重倾向于青年教师,在学术交流项目方面会重点考虑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等;让高职青年教师在各种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中得以成长,实现高职青年教师“学用结合”的培养目标。

四是抓好教学团队建设,以“言传身教”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教学团队的教师构成分为老、中、青三个层面,其合理的结构可以提供充足的指导师资,其建设过程可以创造良好的培养氛围:(1)教学团队为教师之间的指导交流提供稳定的交互平台,比如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帮扶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多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课,等等,通过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知识积累的增加,以及授课技巧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2)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高职青年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撰写案例、制作教学课件等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3)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老教师等人的榜样作用,以增加青年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因此,要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就必须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以及老教师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长。

五是提供“三段式”培训,确保教师实现能力转向。依据高职青年教师个体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培养层次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并予以实施。可把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层次划分为“三段”:(1)高职青年教师初上岗的1-2年期间,是其职业发展初级阶段,学校要引导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进行准确定位,引导教师快速融入学校教学科研氛围中去,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合格教师;(2)高职青年教师从教3-5年期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中期阶段,教师必须给予高职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3)高职青年教师从教5年以上,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后期阶段,学校一定要重视并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里手。由此可以看出,学校通过在高职青年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紧扣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的主要时期,对其实施有计划的培养,确保教师能够实现能力转向。

四、培养渠道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渠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校本培养。教师个体、群体及其所属学校是构成校本培养的关键要素,强调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地,密切联系教学实践,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研项目为主脉,以实践总结为落脚点,构建以学校层面的科研驱动和教学竞赛、教师群体的师徒结对和同伴互助、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为主要内容的特征鲜明的“三位一体”校本培养。

二是高校培养。各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都有其自身特征,优劣不同,具备一定差异性,可以通过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来实现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上的纵深合作。如通过学历进修、交流访问、挂职、研讨会等形式,来实现对其他高校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通过建立对口支援单位、聘请其他高校教师担任“电子导师”等形式,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等等。

三是校企培养。校企培养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渠道,其形式多样,有校企单向选派和校企双向互派,有长期挂职锻炼和短期专项培训,有参与校企项目研发和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有车间现场操作和课堂讲授,有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等等。

四是自我培养。自我培养关键在于强调培养对象—高职青年教师的个体努力,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自身潜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自我培养除了在校本培养中提及的“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之外,还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典型问题的“自主教育科研”、“自主阅读书籍”、依托教育视频、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等资源的“自主网络学习”等。

五、结语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与学校发展、学生素质培养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只是对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些许探讨,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只有继续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与当前的高职教育环境、教育需求相适应,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曲枫 高兴.电子导师制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34):74,67

[2]谭杰.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方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76-78

[3]陆永健.校本教研与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94-196

[4]左彩云 宋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策略探究 [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81-82

[5]朱宏喜 孙浩亮 任凤章 田保红.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2011(15):7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类项目(2011JG13)成果。]

小学骨干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篇4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针对自身特点制定了一下发展方向:

1、读书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2、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我要使自己具备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3、教育教研——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4、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

-青年教师三年规划 篇5

流村中心南流小学

白雪

青年教师三年规划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途径,并尽快地成长和发展起来,因此,我在此制定了自己的三年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如下:

一、现状分析

我是一名从教3年的小学教师。回顾一路走来的3年,有初始时的困惑,也有收获时的喜悦;有探索时的艰辛,也有成长中的幸福……作为一名新教师,教育的道路注定不平坦,注定困难重重,但我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失败很多,但收获更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两年来的收获与不足,思索与困惑。

(一)我的优势

这3年来,我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为人师表,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上,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课堂上,通过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二)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还要加强。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再增添些新意。在教育方面,方法和手段略显稚嫩; 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有所欠缺。二 总体目标

在未来三年我对自己制定的总目标是:教学水平和教育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对学生的各项教育和管理,多参加各种比赛历练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英语老师。三 具体规划

我对自己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下: 第一年规划:

学会做一名老师。努力研究并践行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采取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

第二年规划:

学会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年规划:

在两年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自己课堂,向优秀教师靠拢,以高水准的经验型青年教师为目标。

四、具体落实措施:

完成第一年规划措施如下 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育事业,只有年轻的心才能不断求真求新,才能不断进步。努力研究并践行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并将教材钻研透彻,采取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并在课后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改进,以求提高教学效率。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并在教学中进行实际尝试,做到快学快用。多读书,多看一些教育名著,坚持写心得体会,并用心积累和学生相处的经验。

完成第二年规划措施如下

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在英语课教学设计、语言、手段、方法等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育科研方面有突破,积极参与英语教研组课题研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开始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多见见世面,在“赛”中求进步。

完成第三年规划措施如下

在两年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自己课堂,向优秀教师靠拢。关注学生的自身认知,从兴趣、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了解各年龄段学生。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积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集。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篇6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使自身的成长心路理性化、现性化,进而明确自身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探索我校青年班主任人才梯队建设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在校内班主任工作中起到带头的作用,使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向专业化发展。为此,我校制订三年发展规划,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一、学校班主任队伍的特点: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班主任12名,“小学高级教师”有3人,占25%;45岁及以上教师6人,占50%;青年教师4人,占30%;我校70%的班主任都是具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这是一支有着较好协作氛围教师队伍,他们敢于实践、勇于突破创新,为学校赢得了众多的荣誉。

(三)班主任队伍的优势与不足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又面临的挑战为:骨干班主任教师层匮乏,现象;存在着年级之间、教师之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偏差,有些班主任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墨守成规,凭经验走老路的现象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兼一兼”、“代一代”、“熬一熬”、“帮一帮”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因此,存在着偏重于对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上的培养,而没有周密思考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对班级集体建设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对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再发展构成了阻碍。

二、发展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理念:

全面贯彻班主任专业化理念,认识到班主任专业化是实现班主任从教书的“副业”转变为育人的“主业”的必由之路,也是班主任发展的专业要求和主要内容。

(二)发展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结合班主任专业化实践与研究,深化专业化发展,以弘扬崇高师爱为重点的精神关怀为核心;以营造温馨教室为抓手的班集体建设为重点。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速度,并构建一批具有爱岗敬业的专业道德;读懂学生的专业知识;建班育人的专业能力青年班主任队伍。

(三)班级体培养目标:

班级三年的目标:(l)在学校“教育为本, 学习为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班级的人。

(2)全班同学都要认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3)全班同学都要达到体育锻炼标准.人人都能掌握一种运动方法和规则.人人爱清洁、人人讲卫生,尤其是要重视用眼卫生,没有新近视发病者。

(4)自尊自重,互敬互爱,人人在班内有受人尊重的地位,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使人人在班级里都感到温暖和愉快。

(5)人人都要以实际行动为班级增光添彩,成为全校执行《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最好的班级之一。

(6)人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人人有自己喜爱的学科,人人有自己喜爱的劳动,人人都会l、2 种小制作,人人都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人人都能掌握文明礼仪,并能身体力行。

(7)在班主任指导下和队干部的组织下,集体的事由集体讨论决定。班委会、队的事,都由自己管理,活动由自己开展。

(8)半年内达到学校良好班集体水平,一年内达到镇级优秀班集体水平,三年内达到市级优秀集体水平。

(9)人人都有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岗位.坚持为班级、为他人、为社会、为学校做好事。

(四)青年班主任培养目标:

建立“班主任工作坊”,通过优秀班主任的身体力行,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设想在三年后,将学校青年班主任基本培养成为具有5力,即 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专业化班主任。使之具备增强专业意识,发扬专业精神,信守专业操守,保持专业自律,加强专业学习,实现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和建班育人质量的班主任专业化标准。

三、具体目标与主要措施:

(一)德育工作:

1.班主任德育工作目标: 以“树魂立根”为教育的主线,实施“主体性德育”,实现德育工作与课程的整合,加强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规范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逐步具备良好的学习、交往、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和开放的德育模式。

2.途径与方法:

(1)班主任制度逐步规范、科学、齐全、适用, 班主任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互相支持。

(2)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 认真落实学校班主任工作制度,使班主任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班主任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导向和保证的作用。

(3)加大对青年班主任科研指导,结合家庭教育进行主题式研究,进行校级研究及下属的各自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质量的论文,并汇集出案例。

(4)以校园网的建成为契机,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落实德育总体目标,以递进性,分层性原则,落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开设心理“门诊”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突出班级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努力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自律,文明规范上见实效。(6)加强青年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坊”的功能,坚持“班主任工作坊”活动的正常。加强对青年班主任培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新理念的班主任队伍。

(7)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模块情景中去感知、体验、内化和自我发展,尤其要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管理之中,最终实现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8)加强班级、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挖掘、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网络作用,拓宽教育内容与教育渠道,发挥家委会与社区的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队伍建设:

1.目标:

把握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优化“班主任工作坊”功能,提升青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水平,青年班主任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找准自己的发展点,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思想先进,教育手段丰富,教育质量提高,具有坚实的专业化理论与时间经验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带头人:善研究,善指导,引领人。承担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研究的能力;有自己的教育特色,有较高的班主任专业化知识;在“班主任工作坊”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骨干班主任:会研究、会指导、组织人。有明确的校、区以上科研课题研究项目,能带领组员共同探讨;有良好的班主任专业化知识,进行各种教育研究,有较强的育人能力。青年班主任:参与研究,善于合作。能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每学期有经验总结;能运用适当的教育手段来育人,快速走向班主任专业化。新班主任:学会研究,努力领会。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活动;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独立完成教育任务,逐步走向班主任专业化。

2.途径与方法:

(1)每学期按主题,聘请区的专家作为学校的首席讲师,定期为教师做辅导讲座,向教师们介绍班主任专业化知识,共同探讨教育策略。

(2)主题性的学习,从班级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班级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倾向性问题、难点问题组织专题性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不断把学习研讨和转变观念的活动引向深入。

(3)创设全新教师学习的形式,除了学校安排的集体讲座以外,在更多的学习时间里,采用的是工作坊的形式,在工作坊里,按一定的主题,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想法,谈论困惑,探讨策略,剖析案例,分享经验。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重点从学历提升、教学技能培养转移入“双师素质”培养。实施上述指导思想可以从德、情、能三方面入手:“德”是指指导高职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其责任意识, 确保其对教师岗位的价值和特点保持清楚认识;“情”是指培养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师事业的文化认同感, 领悟教师文化内涵, 并且激发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其培养过程补充情感动力;“能”是指应用多种途径、手段对高职青年教师实施培养, 以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技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等, 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形成。以上三方面相互辅助, 互为影响。其中“德”为基础, “情”为动力, “能”为目标。

二、基本要求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以及战略目标的制定, 应是环环相扣, 呈链状分布;“德”、“情”、“能”方面的培养, 除了要与战略规划指导思想保持一致之外, 还必须依托财务支持、条件保障、信息反馈等系统, 有效发挥立体互动特征。

三、主要内容

(一) 战略目标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战略目标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 具有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 全心全意为高职学生服务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一战略目标, 受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制约, 与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素质等学校办学条件息息相关, 由此制定的战略目标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而且范围、时间等因素不同, 其目标也会存在差异。如从范围上看, 学校目标应从学校大局上考虑, 强调其整体性;院系目标应从专业学科上考虑, 强调其专业性;教研室目标应从教师个体上考虑, 强调其独特性。如从时间上看, 长期目标 (5年以上) 因实施时间较长, 会跟随环境、时局变化而改变, 因此在制定时以勾勒框架为主, 要求与学校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 无需具体详尽, 要具备一定的预测性;中期目标 (3-5年内) 是对长期目标的具体化, 必须明确阶段性时间和实施步骤, 要有激励性和可行性;短期目标 (1-2年内) 是对中期目标的现实化, 其操作措施条款的制定必须清晰、明确, 具备操作性。

(二) 培养内容

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部分:一是教师职业道德,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德”, 是指教师在实施各种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恪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以及相对应的道德品格、品德和品行, 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二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教学资源,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教学认知、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能力, 是指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 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 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等能力;四是科学研究能力, 是指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有所发明创造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科研基础、科研运用、科研创新等能力;五是教育技术能力, 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 适应时代的需求,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具体表现为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能力。上述高职教师培养内容中, 其教师职业道德是根本, 教育教学能力是基础, 专业实践能力是核心, 科学研究能力是保证, 教育技术能力是升华。高职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上述五大能力, 以胜任高职教师的岗位职能。

(三) 对策举措

关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对策举措, 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专业教师进行详尽研究, 并且研究成果丰硕, 比如确定培养目标、整合培养资源、优化培养师资、创建培养环境, 等等, 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仅从以下五方面提出培养有效措施:

一是应用MES模式整合教学资源, 确立模块化目标。MES模式, 全称为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意译为 “ 模块培训模式”, 是一种由国外引进的以 “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 主要是根据职业技能需求把培训内容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 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培训模块, 形成类似积木组合的教学形式, 受训者接受某一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学到一项技能, 接受某一模块若干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独立完成一项工作, 接受某一岗位包括若干培训模块的培训就可以掌握该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 该模式突出培训者的主体地位, 强调实操培训, 培训效果明显。把MES模式应用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 首先根据高职青年教师承担的相同工作项目划分为若干相同的培训模块, 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职学生管理教育”、“课堂教学”等, 并且按照所承担的不同工作项目划分出具备本专业特色的若干不同的培训模块, 如针对电力专业教师设计“电力技术”模块、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计算机技术”模块等;其次把所有的培训模块按照培训目标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 如把“课堂教学”模块划分为“备课方法”、 “ 授课技巧” 等; 最后, 根据实际需求, 某一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均可组织一个专项培训。 由此可以看出, MES模式培训目标明确, 培训模块、学习单元内容集中, 高职青年教师可以按照需要或针对薄弱项目选择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 这有利于克服工学矛盾, 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费用, 培训时间不长, 但是培训效果明显。

二是打破“一对一”限制, 引入电子导师制。 目前传统的以老带新“ 一对一” 结对子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老教师教学教学时间不同, 很多时候都无法保障彼此交流时间;二是新、老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性, 对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不同选择;三是新教师人数远超于老教师人数, 无法完全实现“一对一”结对子。 而电子导师制是一种电子手段来进行指导交流的指导形式, 主要凭借采用互联网以及各种通讯手段在有经验的导师和经验欠缺的个体之间构建的一种教学关系, 可以打破时空、专业学科等局限, 强调被指导者的中心地位, 不局限于“一对一”的 “单向指导”, 可以是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单向”指导或“双向”指导, 实现“无处不在”的指导交流。 如“咨询专家”就是一种很好的“一对一”或 “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 其具体表现为被指导者把问题提交, 由该问题所属专业学科的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解答, 彼此之间多为短期指导关系, 但也可以发展成为 “配对指导” 长期指导关系;“配对指导”则是一种与传统 “一对一”指导相似的指导形式, 其指导关系为长期, 但彼此之间的指导交流多采取各类电子手段, 如E-MAIL、QQ、 微信、视频、音频等, 其指导交流行为可为“单向”, 也可为“双向”;“小组指导”则可以是“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 也可以是 “多对多”的“单向” 或 “ 双向” 指导形式, 可建立短期指导关系, 也可以建立长期指导关系。

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和项目依托, 实现教师培养的学用结合。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二: (1) 学校依据教师的学科专业特征和教学实际, 安排高职青年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研究活动; (2) 学习实施教师带薪社会实践制度, 定期组织高职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3 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以上措施, 一方面可以让高职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 最终出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局面。 而项目依托则可分为三个层面: (1) 依托国家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各种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资助项目, 但大多面向本科院校, 对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而言, 获得资助的几率非常小; (2) 依托省部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省级教育厅、科技厅以及行业主管单位等科研项目和“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公派出国”等资助项目, 一般会分别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推荐名额进行确定, 以保障各学校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培训机会; (3) 依托学校级的资助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主要是依托学校级科研项目和各种学术交流项目, 在科研项目方面会着重倾向于青年教师, 在学术交流项目方面会重点考虑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等;让高职青年教师在各种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中得以成长, 实现高职青年教师“学用结合”的培养目标。

四是抓好教学团队建设, 以“言传身教” 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高职教学团队的教师构成分为老、中、青三个层面, 其合理的结构可以提供充足的指导师资, 其建设过程可以创造良好的培养氛围: (1) 教学团队为教师之间的指导交流提供稳定的交互平台, 比如开展“ 一对一”、 “ 一对多”、 “ 多对多” 的帮扶活动, 组织青年教师多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课, 等等, 通过彼此学习、取长补短, 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知识积累的增加, 以及授课技巧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2) 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 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力度,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让高职青年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撰写案例、制作教学课件等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 (3) 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 老教师等人的榜样作用, 以增加青年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和职业道德感, 提高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因此, 要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就必须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 专业带头人以及老教师的作用, 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长。

五是提供“三段式”培训, 确保教师实现能力转向。 依据高职青年教师个体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 对培养层次进行划分, 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并予以实施。 可把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层次划分为“三段”: (1) 高职青年教师初上岗的1-2 年期间, 是其职业发展初级阶段, 学校要引导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进行准确定位, 引导教师快速融入学校教学科研氛围中去, 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合格教师; (2) 高职青年教师从教3 -5 年期间, 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中期阶段, 教师必须给予高职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 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 (3) 高职青年教师从教5 年以上, 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后期阶段, 学校一定要重视并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 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里手。 由此可以看出, 学校通过在高职青年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紧扣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的主要时期, 对其实施有计划的培养, 确保教师能够实现能力转向。

四、培养渠道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渠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校本培养。 教师个体、群体及其所属学校是构成校本培养的关键要素, 强调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地, 密切联系教学实践, 以理论学习为基础, 以教研项目为主脉, 以实践总结为落脚点, 构建以学校层面的科研驱动和教学竞赛、教师群体的师徒结对和同伴互助、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为主要内容的特征鲜明的“三位一体”校本培养。

二是高校培养。 各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都有其自身特征, 优劣不同, 具备一定差异性, 可以通过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来实现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上的纵深合作。 如通过学历进修、交流访问、挂职、研讨会等形式, 来实现对其他高校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还可以通过建立对口支援单位、聘请其他高校教师担任 “电子导师”等形式, 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等等。

三是校企培养。 校企培养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渠道, 其形式多样, 有校企单向选派和校企双向互派, 有长期挂职锻炼和短期专项培训, 有参与校企项目研发和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有车间现场操作和课堂讲授, 有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等等。

四是自我培养。 自我培养关键在于强调培养对象—高职青年教师的个体努力, 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自身潜力, 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自我培养除了在校本培养中提及的“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之外, 还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挖掘、 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典型问题的 “自主教育科研”、“自主阅读书籍”、依托教育视频、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等资源的“自主网络学习”等。

五、结语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 是当前高职院校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与学校发展、学生素质培养有着密切关联, 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 只是对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些许探讨, 不能就此止步不前, 只有继续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激发高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够与当前的高职教育环境、教育需求相适应, 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曲枫高兴.电子导师制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34) :74, 67

[2]谭杰.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方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5 (13) :76-78

[3]陆永健.校本教研与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4) :194-196

[4]左彩云宋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策略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12) :81-82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 篇8

一、培训对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新秀,从事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研究、培训的各级科研人员、学校领导等。重点面向近两年准备参加省、市、县(市、区)素养大赛的种子选手。参加培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40周岁。

二、培训时间:第1期2011年12月底;第2期2012年2月下旬,每期六天。

三、培训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突出教育教学应用的项目。具体内容为软硬笔书法,朗读,语言文字规范,文学常识和鉴赏,写作常识及应用,教育、教学常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设计和操作,绘画、音乐、表演综合才艺等。

四、培训形式:以专家(各培训项目研究的著名专家)授课为主,适当安排研讨、演练和现场考察等。

五、报名办法:参加培训的教师原则上以单位(地级市、县、区教研室或学校)统一组织报名,个人也可以直接向培训班筹委会报名。请按要求填写“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培训报名表”(见凤凰语文网,可下载、复制),于2011年12月5日前邮寄或传真到潘晔妮老师收。(联系电话:13776615936,025-66660359,传真025-66660323;通讯地址:南京市山西路67号世贸中心大厦A1座12楼,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邮编:210009;E-mail:sy66660323@163.com。也可以在凤凰语文网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培训报名热线”上报名,联系人,王海霞老师。)

培训班筹委会收集报名信息后,通过E-mail于培训开班15日前,向报名单位或学员教师发出正式邀请,通报具体培训活动信息。

未尽事宜,请与培训部联系,联系人孙景华老师。

(联系电话:13584013978,025-66660300)

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培养 篇9

(2010-2015)

一、培养对象:卢艳丽 赵东洲 雷昌平郑伟 郑灵珠 杨凯歌

二、培养形式:采取“共同研究,集体帮助”的形式,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互相培养。

三、培养目标

1、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

2、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在学习学校优良的教育经验的同时,能够不断创新。展现自己的风采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师德、师品、师艺。

四、培养双方职责:

(一)培养教师职责

1.全面关心被培养教师的发展,带思想、带作风、带业务。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去影响、引导有待提高的教师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2、全面跟踪被培养教师的课堂。结合学校听课制度,每周完成至少1节,课后及时交换意见,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地提出,并督促改进。

2、培养教师要本着对学校发展负责、对有待提高的教师的发展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根据学校对教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全面的培养和督促工作(如:培养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每月检查教案等)。

3、培养教师要帮助有待提高的教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培养、辅导他们上好见面课、汇报课和各类公开课。并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协助他们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4、培养教师做好示范和引路的作用。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学科辅导等。

(二)被培养教师职责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培养教师,虚心听取培养教师的意见,不定期向培养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工作体会和教学感悟。

2、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记录身边的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要有专用读书笔记、每学期期中期末各有一份学习心得体会。)

3、按学校要求完成每周的听课任务,课后虚心听取培养教师的意见,并加以分析,在课堂中创造性实施。

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篇10

2018.3 一)总体目标

1、造就一支“自律至诚、敬业爱生、拼搏奉献”的青年教师队伍;

2、加强青年教师的团队精神建设,争创一流业绩,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3、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尽早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二)具体措施

按教学年限与年龄,将青年教师分成两组,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第一组为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第二组为教学年限三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1、第一组青年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必须做到:

[1]做好班主任或实习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要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成绩好,向校优秀班集体靠拢;

[2]超周备课,每单元备出两篇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3]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能自己做课件辅助教学(每学期课件数要达二分之一)

[5]每学期要上好1节汇报课,写好一份优秀教学设计。

[6]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试工作,教学成绩向优秀教师靠近并力争超出。[7]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每学年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用好一本业务杂志

2、第二组青年教师的教学评比要求:

教学年限三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评比工作。具体要求是:

[1]做好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要井然有序,学生精神面貌要蓬勃向上,德智体美劳要协调发展,成为本年级或学校的模范班级。任课教师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2]每学期要上一堂专业汇报课,同时要勇于承担对外的研究课任务;

[3]备课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合理,每单元写一篇详案,作业布置有特色,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4]每学期试写一篇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要求切合教育、教学实际,观点鲜明,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5]教学工作效果明显,实绩突出。三)学校措施

1、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青年教师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学习和交流,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优先考虑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讲课资料,请相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课堂分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3、学校为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指定一名有经验的老师或骨干教师给予指导,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要求:每学期听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15节,并做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心得;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学期要上好汇报课;

4、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一个月后上一堂课,学期结束前再上一节课。一方面,青年教师自己对比前后两节课的变化和进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剖析,青年教师的进步情况将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重要指标。

四、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和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精通教材。、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教学效果优秀。、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主持或参与市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成果突出。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或在各类刊物、网站上发表。

4、在学科教学中起带头作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 节,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示范课或观摩课,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色。5、指导其他青年教师,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取得较好成效。

6、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会制作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果显著。博客网页争达优秀等级。

7、任教学科教学效果较好,家长与社会反响好。二)培养措施

1、认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学校年终组织一次评估验收活动,对每一位骨干教师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

2、每年攻读一至二部教育专著,撰写五千字以上的读书摘记。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活动,每月召开一次骨干教师会议进行理论学习。

4、学校优先安排培养对象外出学习、进修、调研和实践,为其成长提供舞台,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学科、学术水平,参加活动后写出体会和收获,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讲座或上示范汇报课。

5、学校为骨干教师牵线搭桥,外出拜师学习。三)考核评价

学校成立考核小组,负责对骨干教师人选的管理、检查和评价等工作。按上面具体要求逐项考核,考核程序:个人总结——民主评议——考核小组认定,符合要求的认定为校级骨干教师资格。

青年教师名单:宋卫雪

贺晨静

王尧美

骨干教师:唐秀娟

杜西美

刘余

王玉华

浅谈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骨干教师;教育科研隊伍;教学理论培训;业务素质

骨干教师被称为教师队伍中的先锋,在教师队伍中起着引领、示范、表率的作用,“名师兴校”——这是现今基层教育的策略。教育要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作脊梁,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良好教育理念、有科研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是迅速提高学校教育教研水平的迫切需要。

作为教研人员,如何抓好培养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是进修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培养大家良好的分享教育教学理念的思想

现如今,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方法显得十分落伍,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分享给同行,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领先的地位,我认为:这是狭隘的教育思想,通过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最缺失的是资源。如:优秀的教学课例、优秀的教学反思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存在一部分非常优秀的美术教师身上,年轻教师没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慢慢地靠实践去摸索,这样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只会影响高效课堂。创建美术教师工作QQ群,把一些非常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空间中,使有需要的教师随时可以查阅、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弱势教师发展的步伐。

二、定期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以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使理论变得实用

定期选择一些美术教育理论书籍,采用辅导与自学的方式,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美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向,百花齐放,开放课堂。

三、深入一线进行跟踪指导,真诚与教师交流、答疑解困

要全面培养骨干力量,开展“订单式”服务,对有需要的教师随时进行最真诚的“教学服务”。如:有些美术教师在作业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与几位有经验的教师,深入一线学校,亲自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如何对美术作业分类装订、批改、填写成绩单等工作与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力求高效管理,科学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及工作负担,使工作变为一种乐趣,构建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从而减轻学校与教师的双重负担,使教师更科学地从作业整理中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高效课堂。

四、注重美术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及美术素养

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是他们成为名师的关键。在培训中,一定要注意开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眼界、注意第一手的艺术教育的信息及方向,实施开放课堂、开放教学,进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1.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到吉林省博物院、艺术学院等地方参观名人、名家画展,开阔美术教师的思维,形成创新型教师。

2.请优秀的书法、国画教师进行软笔、硬笔及国画教学的培训,培养教师动笔的习惯。经常开展骨干教师教育技能、特色技能及创造技能的评比,开展能手、新秀展示课、名师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等,区域共享,培养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

3.把省、市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引入我区,通过现场培养教师的实战能力,给教师一个强烈的练兵的讯号,注重自我的成长,在其中发现骨干力量。

五、搭建教师展示的平台,为教师创设体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理论和实践有力地证明:人才需要竞争,竞争涌现人才。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如,长春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画展、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课例选拔赛、长春市教学设计大赛等,《美在课堂》《美在设计》等系列丛书的作品、论文、案例等投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市级、区级骨干美术教师,为我们区的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六、发现、培养、推荐艺术特色示范校,抓典型、注重经典的艺术学校的推广

如,我区西三小学是一个小型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却有一个良好的美术国画教学课堂。二十几年来,在学校几任校长的带领下,坚持每个班级每周一节国画课,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学生的人文内涵及气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到学校的课堂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教师对国画的校本教材进行整理、装订,对学生作业进行了选拔等工作,和这位默默无闻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在全区做了推广,很多教师都感到了国画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我先后几次请省、市级领导对这所学校进行考察,举办了几次大型的经验交流活动及省、市级现场会,西三小学成为“吉林省百所艺术示范校”,它的校本课程也成为我区的经典。

七、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力量,创设科研环境,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成长

进行跨区交流,协作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南关区与二道区两大学区共同合作的吉林省十二五课题长春市《美术学科资源性课程的系统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研究,通过课题提升我区骨干美术教师的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为骨干教师确立研究课题的方向,安排实验计划,监督实验过程,考核评估实验结果,组织课题的评选。如,重点展示十一所参加子课题研究学校的汇报材料,材料包括:子课题活动开展材料、对比数据材料、校本教材、汇报表、课程课例、学生作业等。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案例40多篇,我区4名教师还获得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项目一等奖。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基层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展,现在很多学校改变了对艺术教育并不重视的观念,主动参与、申请参加到科研队伍中来。

总之,培养专家型、科研型教师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只有激励青年教师涉足科研,向科研型教师发展,创造出教育科研新成果,课堂才能有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21世纪的教育需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技能、优质的素质修养的骨干教师。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头等大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也是我们教研人员的重要责任。

上一篇:基础化学例题及解析下一篇:南京绿地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