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2024-08-09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精选11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1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阳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科室保存的传染病报告登记资料。

2 结果

2.1 历年发病水平:

2004年—2008年发病率分别为:405.19/10万、346.08/10万、279.64/10万、292.00/10万、443.61/10万。以上数据表明: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7年—2008年有所回升。

2.2 2004年—2008年共计发生传染病1 531例, 发病排序依次为:

2004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淋病; (5) 丙肝。

2005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风疹; (5) 麻疹。

2006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麻疹; (5) 流行性腮腺炎。

2007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梅毒; (5) 丙肝。

2008年: (1) 肺结核; (2) 乙肝; (3) 菌痢; (4) 流行性腮腺炎; (5) 梅毒。

2.3 年龄分布:

从历年疫情分析, 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发病, 15岁以下的年龄发病率较高, 其余处于平均水平。

2.4 季节分布:

以冬春季节发病居多, 即每年12月至次年的4月发病率最高。

3 讨论

3.1

我县自2003年以后, 传染病疫情逐年下降, 说明近几年传染病管理工作比较到位。

3.2 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病种固定, 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等, 应加强管理。

另外, 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居每年传染病疫情的首位, 是与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加速行动提高中国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分不开的。从2003年5月, 我县启动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以来一直至今, 成功地提高了患者的发现率, 以此可以推断出其他传染病疫情有漏报现象。

3.3 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 说明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

季节分布以冬春季为主, 应加强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4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县乡村专业队伍老化短缺, 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全县传染病工作人员不固定, 而且一人多职。

4.2 传染病监测设备不完善, 基层疫情网络建设需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经费短缺, 疾控人员的报酬较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致使网报工作呈下滑趋势。

4.3

村民居住分散, 宣传设施短缺, 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很少。

5 措施

5.1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 改善疫苗冷链设备, 增加村级疾控人员的报酬, 使报酬真正落实到个人手中。尽快解决农村疾控队伍的工作和生活待遇, 保持农村疾控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5.2

各级政府应加大县、乡、村技术人员的更新, 加强对农村疾控人员的技术培训, 保证农村疾控工作处于较高水平。

5.3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资金投入, 保证工作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尽快配置和更新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设备 (电脑) 和冷链设备, 使其正常运转, 保证高效地接种, 保证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及时控制和较好管理。

5.4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3

一、每季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报病意识,全、快、准报告传染病疫情。

二、门诊医生必须清楚完整填写门诊日志,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1元,漏登1人扣5元。

三、检验室、放射科必须按要求清楚完整填写检验、放射登记,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2元,漏登1人扣5元。

四、全院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必须按规定时限、程序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院公共卫生科,不得迟报、漏报,凡漏报1例,扣当事医生20元,迟报1例,扣当事医生10元;每全年对无漏报、迟报医生奖励50元。

五、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人员对门诊部、住院部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六、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的收发工作,并作好记录;对所报传染病报告卡完整、清楚作好登记及时上报和进行网络直报;门诊部医生门诊日志填写完后交公共卫生科保管备查。

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牢固树立法规意识,加强传染病管理。

二、不论门诊或住院部医护人员凡发现传染病,必须及时详细登记,并且以最快方式、最快时间向防疫医生报告,同时填好疫情卡片上报(14岁以下的儿童应填写家长姓名)。

三、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并作好通报记录及填写疫情卡片。

四、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在十二小时内报告。

五、发现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疑似病例时,门诊病人应在首诊时报告,住院病人做到当日报告。

六、食物中毒按乙类传染病报告。七、一切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当确诊或疑似甲、乙、丙类传染病时,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按规定程序上报,并作好疫情的订正和死亡报告。

八、同一病人发生两种以上的传染病,须逐一填写各种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卡。

九、防疫医生综合本院疫情资料,按时完成月报、年报、总结、上报县疾控中心和本院办公室。

奖惩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各项登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经单位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奖惩制度:

一、未履行门诊登记,住院部登记,化验结果登记,放射结果登记的医生,发现一次扣人民币20元。

二、登记项目不全,每缺一项,每次扣人民币5元,漏登一例,扣人民币20元。

三、未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县卫生局规定时间报告疫情,发现一次扣人民币10元,漏报一例疫情扣人民币20元。

四、各项制度不健全,每缺一个制度,扣人民币20元。

五、未按要求完成其他传染病工作任务的,发现一次扣人民币20元。

六、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或受到上级部门表彰的,奖励人民币100元。

化验、放射结果登记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市卫生局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查出传染病病原体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作好化验、放射结果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时间、检查医师签名)。

二、化验、放射结果不得漏登、漏项、漏报。

三、有关传染病的化验、放射结果,按照规定时间向本单位报告,本单位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修正后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四、作好登记保存,以便备查。

自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规范各项登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根据市县卫生局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单位公共卫生科医生每天下午在下班前对本单位医生开展的门诊登记、住院部登记、化验结果登记等情况进行自查。

二、检查各医生登记的内容是否齐全,有无漏登、漏项、漏报,填写的疫情报告卡片是否完整及时。

三、公共卫生科医生每月应对辖区医疗单位开展的门登记、疫情报告、各项制度、计划免疫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

四、自查本院及辖区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等情况。

五、将每项自查的情况作好记录,以便备查。

培训制度

根据市县卫生局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学习)制度:

一、本单位领导或公共卫生科有关人员组织本单位职工每月或每季度学习一次传染病诊断、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

二、由院领导或公共卫生科防保人员每半年组织辖区的乡村医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诊断、治疗、预防、隔离、疫 点疫区的处理等相关知识培训。

三、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每月应自学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四、作好报到册及培训(学习〉内容的资料保存,以便备查。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的监督管理,规范门诊日志登记,提高门诊日志登记率,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市县卫生局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登记制度:

一、普通门诊日志登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初诊/复诊。

二、专科门诊日志登记: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详细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初诊印象、检验结果、治疗方法。

三、凡是就诊患者必须全面登记,做到处方与门诊日志符合率100%,并保存处方备查。

四、门诊日志登记按项目填写,不缺项,不漏登,填定要清楚。

五、作好传染病转诊患者、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及不明原因中毒患者的登记。

六、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报告疫情后,在登记栏内注明已报疫情。

疫苗领发与保管制度

一、各级均要建立疫苗领发手续,做到帐物相符。领发疫苗 登记应以支、粒为单位,登记填写项目齐全。

二、疫苗应按规定温度贮存、运输。

冻干卡介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白破、白类),2-8度贮存和运输。

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冻干麻疹疫苗:贮存期在三个月内,在零下20℃-820℃的条件下贮存;贮存期在三个月以上度的条件存,在零下20℃-820℃的条件下运输。其他疫苗按照“说明书”上要求温度贮存和运输。

三、疫苗应按品名、批号分别存放,并按进库先后、效期长短,有计划地分发或使用。疫苗贮存在冰箱内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厘米空隙。

病历保管制度

1、医院建立病案室,负责全院门诊住院病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2、门诊和住院病员应有完整的病案,病员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填写,病案室应定期回收并注意检查首页各栏是否完整,同时要填好分类卡片,依序整理,装订成册,并按号排列后架存档。

3、本院医师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阅后按期归还。对借用的病案应妥善保管和爱护,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院外医疗单位一般不予外借,必要时,须持有介绍信,经医务科批准,可以摘录病史。

4、住院病案原则上应永久保存。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确保因就诊或住院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生,根据《医院感染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单位感染科或组织应拟订本单位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各科室感染管理制度,组织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医院感染组织对本单位及辖区工作人员开展预防控制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

三、定期对本单位及辖区医疗单位的消毒、灭茵效果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监督管理本单位及辖区医护人员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消毒器械的技术操作规程。

五、定期向医院感染主管领导汇报感染动态,并向单位通报。

消毒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消毒管理,控制或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械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二、一次性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由本单位统一进购,进货时必须索证,并有进货、验收、发放制度和记录;

三、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四、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及时毁形,并用加盖的塑料桶,用含氯制剂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消毒,作好记录,写明消毒时间,药名及浓度;

五、对各类诊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其它检查室、收费室、药房及周围环境等应定期的消毒处理;

六、传染病诊室、病房应有消毒管理制度,设置有洗手和消毒设施,配备有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消毒药(剂),并按要求使用。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控制或减少因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引起的疾病发生,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二、负责组织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登记,档案资料的管理。

三、各类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即黄色塑料袋)分类包装,并标明警示牌。

四、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的封口紧实、严密。

五、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等要求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六、对医疗废物运送、贮存、处置工具、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必须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订本制度:

1、感染性和病理性废物装在黄色的防渗漏的专用塑料袋中,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2、损伤性废物如手术利器和使用过的针头装进专用的利器盒中

3、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的责任人,按规定程序交给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员,管理员按规定程序处理。

4、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脓液,先加1/5量的漂白粉(粪便加2倍量20%的漂白粉溶液)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

5、药物性废物除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外交由药剂科处理。

6、化学性废物,如放射科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胶片等,由产生科室责任人按规定程序处理。

7、将医疗废物放在生活垃圾中或其他地方、将生活垃圾放进医疗废物专用袋中的,每发现一例扣除当事人现金50元,由此引起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

8、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移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和口罩以及防护手套,工作中必须防止被刺伤或擦伤。

9、产生科室责任人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员在移交废物时要严格执行危险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双方认真填写特制联单,院内联单由科室和医疗废物管理员保留,作为双方核对和备查的依据。

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 篇4

1.临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立即电话报区、市防疫站,同时报传染病卡,对乙类传染病要6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12小时内报区防疫站;

2.接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对来院就诊或住院病人,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要及时报传染病卡,并按要求填写传染病登记本;

3.病房或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时,由住院医生或门诊医生立即将病人转传染病医院或隔离治疗,护士对转走病人的病房要进行终末消毒,对隔离病房每日进行消毒,杜绝医院交叉感染;

4.化验室做好各种登记,如便常规、肝功及细菌培养、化验登记率100%;

5.化验室发现甲类传染病立即通知感染科,乙类传染病立即通知开化验单医生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6.放射线科对确诊或疑似急性肺结核病人要填写结核专用登记本,同时报感染科;

7.预防保健科每天上午8时,下午15时30分到化验室查肝功、便常规、化验登记本,并同时编号,将阳性化验登记记录在保健科传染病登记本上,立即深入临床各科室,督促开化验单医生报传染病卡,杜绝漏报、迟报;

8.预防保健科上午查放射结核病登记本,并同时编号,将结核病人记录在感染科传染病登记本上,立即深入临床科室,督促医生将结核病人转结核病防治所;

9.预防保健科保证当天疫情报卡及时登记、寄出,并负责卡片完整率、合格率的检查,不合格卡要及时完整;

10.确保每周全院疫情管理报告详细检查一次,发现漏报、错报要及时补报、订正,全年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漏报率为零,并做好自检自查登记;

11.月检查及时,如实填写传染病档案;

12.做好疫情管理培训,每年考试一次,负责新上岗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并有记录;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5

一、组长:

1、制定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

2、协调各科室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配合。

3、组织开展全院业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的培训。

4、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成员职责:

1、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每天上、下午两次到各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及某些特殊病例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2、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3、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定期阅全院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对重点内容检查。

5、每月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

6、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检查。

7、根据院内传染病疫情定期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当地疾控机构、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和相关科室,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预警与应急反应机制,按照不同的分级要求,科学、及时地做好疫情预警通报和应急反应工作。

三、科室负责人职责

1、督促、检查临床医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

2、培训、指导、督促、检查临床医生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与报告。

3、协助防保站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

4、按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好疫情报告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反馈。

5、对疫情报告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6

1 影响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漏报情况严重

虽然近几年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但疫情报告整体质量仍然不高, 漏报率偏高。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达23.1%, 其中市级医院漏报率为11.2%,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28.3%。在调查中发现导致漏报有以下原因。

1.1.1 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管理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有2家没有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 14个乡镇卫生院没有建立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6家医疗机构未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工作。

1.1.2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项目不全, 无法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检验科和放射科没有阳性结果登记, 即使有阳性结果登记的也没能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还有部分阳性病人直接取走检查结果, 临床科室也没有认真填写病人就诊基本信息, 导致传染病疫情漏报。

1.1.3 报告程序混乱, 填卡质量差

目前通用的是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填写纸质卡片, 由保健科或乡镇防保组网络直报。由于临床医生比较忙, 再加之缺乏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意识, 不能及时上报或填卡项目不全, 医院内部科室之间卡片收发登记制度不健全, 导致临床记录、纸质卡片与网络报告不一致, 部分单位还存在隐瞒不报、涂改或补录登记, 有意识地不提供有效资料的情况。

1.2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

目前, 采用综合指数 (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零缺报告县市之和除以4)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 这个评价体系针对已网报的疫情系统确实有科学的一面, 但就整个疫情报告系统质量的评价来说显得不全面。尤其是现在疫情报告的关键是掌握真实的疫情信息资料, 如果大量的疫情资料没能上报, 单纯靠对已上报疫情的综合指数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有失偏颇, 更会造成疫情报告中的反比效应。

1.3 卫生监督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执法不严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多年, 每年的检查大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 缺乏监督部门的参与和法律监督, 起不到督促作用。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部门在疫情报告中的违法行为得不到任何处罚, 也是导致疫情报告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1.3 业务部门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随着疫情报告人员的新老交替, 一部分新上岗的疫情报告人员未进行系统的学习,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跟不上步伐, 而疾控中心又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难免会出现报告程序混乱的局面。

2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对策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提高法制观念。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力度, 对漏报和隐瞒不报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加强各疫情报告单位组织和制度建设, 把疫情报告作为目标考核内容, 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建立完善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制, 加强辅助检查科室和临床科室的沟通, 规范疫情报告程序。疾控机构加强对各疫情报告单位网报人员和临床科室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随时提供新的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制定科学完善的疫情报告质量评价体系。除综合指数评价外, 应该把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实验室放射科等辅助检查科室记录完整性和漏报情况、疫情资料分析质量、有效利用列入评价体系中。在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基础上, 还应加强重点疾病监测工作, 让疫情资料真正为制定和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服务。

摘要: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单位疫情报告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报告程序混乱, 法定报告人法律意识淡薄, 卫生监督部门对《传染病防治法》执法不严, 以及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等。因此, 必须提高法定报告人的法律意识, 完善各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提高报告质量的措施, 经常开展疫情报告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指导。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M].2001.

[2]马改梅, 张文平.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疾病监测, 2006, 11.

[3]丁国瑛, 唐永煌, 邝翠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漏报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12 (12) :929.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7

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8年11月10日,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2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0%。该月,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专家提醒“生吃螃蟹长力气”不可信

因为听信长辈“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重庆开县敦好镇10岁男孩小磊(化名)5年来生吃了百余只螃蟹,因此患上了肺吸虫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教授说,“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在偏远农村地区流传很广,许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由于螃蟹等淡水类食品往往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难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进口食品也非绝对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报:仅2008年1~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拒之门外,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可见,进口食品并非绝对安全。

心理压力可诱发感冒

每年秋冬季,许多上班族饱受着感冒频发的困扰。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感冒?除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外,其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1149例大学职员,发现心理压力可以使感冒发病率增高1.9~3.7倍,提示心理压力是导致感冒发生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女性手上细菌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清洁,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比男性还多。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大学校园内随机找来51名大学生,在他们手掌上提取了细菌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女性手上为什么更容易“藏污纳垢”? 研究人员说:“这与皮肤的酸碱度有关”。男性皮肤更偏向于酸性,手掌上的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女性手上细菌多,还与她们经常用化妆品、皮肤较薄,以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声音

1.“冬天最好戴条围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夏勃近日指出,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无论体质多强壮,在冬天也要注意颈部保暖,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戴条围巾就能避免感冒,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等。

2.“口味反映身体的需要。”

——著名中医学家、央视《健康大讲堂》主讲樊正伦说,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身体的需要。当你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3.“胆石症不必见蛋生畏。”

——胆石症患者必须限制油腻食物,包括油煎鸡蛋或蛋炒饭等,但并不等于鸡蛋不能吃。山东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峰说,若改用其它不用油的烹调方式,如炖蛋、煮蛋等,还是可以的。胆石症患者每天或隔天吃1个水煮蛋或炖蛋、蛋汤等,是既安全又能保证营养的措施,且不会发生胆绞痛现象。所以,胆石症患者不必望蛋生畏。

4.“吃苹果不宜过快。”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8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

1、国家现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几种?()

A、2 类 35 种 B、3 类 35 种 C、3 类 37 种 D、3 类 39 种

2、下列哪个传染病采取按甲类管理措施?()

A、艾滋病 B、肺炭疽 C、登革热 D、伤寒副伤寒

3、网络正常运行率要求医疗机构至少多久登陆一次网络直报系统?()

A、每日 B、每月 C、每季 D、每年

4、以下可以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是()。

A、霍乱、艾滋病、脊灰 B、霍乱、艾滋病、乙肝 C、艾滋病、伤寒副伤寒 D、艾滋病、乙肝

5、以下哪个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

A、疟疾 B、乙肝 C、梅毒 D、肺结核

6、传染病报告卡由()负责填写。A、医院信息员 B、科室主任 C、首诊医生 D、保健科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于()小时内报告。

A、1 B、2 C、3 D、4

8、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小时内报告,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小时内报告。()A、2,6 B、2,12 C、2,24 D、6,12

9、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类传染病。

A、甲 B、乙 C、丙

10、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多少年()

A、两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二、判断题(每题 5分)

1、丙类传染病10种,其中包括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包虫病、麻疹、狂犬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2、14岁以下的儿童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填写家长姓名。()

3、医疗机构甲乙丙类传染病无漏报,需在24小时内上报。()

4、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和送检医生收到结果签名。()

5、传染病阳性检测报告不得由病人自行领取,需转交送检科室,有反馈记录和医生签字,由送检医生将检测报告发放给病人。()

6、乙肝的病原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

7、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8、霍乱、艾滋病都是甲类传染病。()

9、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不需重新填写诊断时间。()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9

为实现我院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提高我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特召开本次会议,会议内容如下:

1、各门诊科室均应设立门诊日志,病房(即住院部)应建立住院病人出入院登记本。所有门诊、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均应建立传染病登记本并备有传染病报告卡。

2、门诊日志项目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病名、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九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如属法定报告传染病,各个项目均应填写完整,且住址要求详细到村组或xx路xx门牌;如属非传染病,至少应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名和就诊日期等五项。

3、住院登记项目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等九项。住院登记各个项目均应填写完整,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住址要求详细到村组或xx路xx门牌。

4、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中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均应填写家长姓名。

5、化验登记项目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样品、送检医生、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

6、放射科检查登记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医生、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医生签名、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

7、传染病登记本项目应包括:登记日期、网报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病名、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科室、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订正病名、订正时间。

8、门诊日志、住院登记、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化验登记、放射科检查登记各项登记应填写清楚,诊断明确,符合要求,不缺项目,且至少应保存3年。

9、门诊或住院部临床医生在诊断出法定报告传染病时应填写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并及时上报防保科的疫情管理员。

10、检验、放射科医生检出阳性结果应与临床医生相互沟通并按规定将传染病疫情及时上报防保科的疫情管理员。

11、保证网络直报有专用电脑,专人负责,专人报告,保持网络和信息通畅。疫情网报专用电脑的管理要严格遵循疫情网报电脑管理制度。防保科要落实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网络直报工作。防保科疫情专职管理员要负责管理好分配给单位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如发现帐号和密码信息泄露要及时报告院领导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2、防保科疫情管理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将卡片分类登记,核实无错项、漏项、逻辑错误后,按规定及时进行网络直报,避免迟报。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3、防保科疫情管理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各科室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每天定时到门诊各科室和病房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发现漏报要及时补报。

14、质量控制:疫情管理班子每旬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定期对本院门诊各临床科室门诊日志登记、住院登记、检验登记、放射登记、各科室包括防保科传染病报告记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等进行自查,并把自查监测情况及时向本院领导汇报,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本院领导每次检查和处理结果记录资料要保管齐全、整洁,随时接受检查。各科室要按要求做好整改,发现传染病漏报应及时做好补报。

15、落实奖惩制度,按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扬或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不按规定报告的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扣发个人工资或劳务费,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16、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并由疫情管理班子检查督促是否落实到位。

17、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对新上岗医务人员和实习生要及时进行岗前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通过考核全面掌握传染病报告知识方可上岗。

18、疫情报告资料管理: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必须保存3年。疫情资料要存放于加锁的柜内并由防保科疫情管理员专人保管,疫情管理员要做好疫情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随意对外泄露疫情资料,凡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将疫情资料复制或借出。疫情保密性文件或资料的存档和销毁,应经单位领导批准,统一有关规定处理。

19、疫情报告资料利用:每月对本院报告的疫情进行一次动态分析。

岑溪市*****医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10

随着国家对传染病的预防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正在不断得到深入的实施,疫情监测信息也不断更加准确、完整。特别是在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及时做好传染病的疫情预测,采取有效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准确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经过非典疫情、甲流疫情、禽流感疫情以后,我国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得到很大重视和完善,对疫情的应急处置措施也更加全面。近几年, 我地区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聚集性发热、季节性感冒等局部疑似疫情,在发生局部疫情前,一定时间内都表现出地区散发发病人数增多的现象,如何扑捉工作中的这些信息,善于发现并科学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指导我们工作中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是传染病防治的关键。根据我们这些年防治工作中采取应急处置的實践经验,我们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疫情信息,科学、有效地利用时段疫情信息及时作出传染病发生的疫情预测尤为重要,也是为政府提供科学有效防治措施的技术要求。

比如:根据近几年某时段我地区传染病疫情变化情况:3个月总报告传染病745例,发病数与去年同期(715例)相比,升高4.1958%;本期累计死亡数为2例,前一年同期累计死亡数为1例,与去年累计比升高10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650例,丙类传染病报告95例。

根据这些疫情信息资料,结合传染病种类排列情况,总报告病例中发病数居前十位的是乙肝、肺结核、梅毒、流行性腮腺炎、丙肝、麻疹、淋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甲肝。

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乙肝、肺结核、梅毒、丙肝、麻疹。丙类传染病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包虫病。

从疾病分类构成情况见下表:

在疾病构成上分析,同期内前一年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所占比例分别为3.92%和77.90%,比同期有所升高;但总呼吸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2.72%和0.42%,比前一年有所下降。

对重点疫情预测分析情况:根据上级卫生部门要求,在重点传染病监测方面,我地区有麻疹专题分析,肺结核防治专题分析,性病/艾滋病专题分析、腹泻病专题分析总结,其他传染病针对季节性特点有月、半年、全年疫情分析,综合分析以后,我们发现某年一定时段内流行性腮腺炎位居第9,麻疹位居第19;第二年同期流行性腮腺炎位居第4,麻疹位居第6……;据此经过我们从历年发病水平、病种分类构成、病种排序变化、地区实时疫情等流行病学综合分析,提出短期时间内,有可能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发病继续增多的趋势,利用时段疫情信息及时作出了某一时段传染病发生的疫情预测,为政府提供了切实可信的技术信息,通过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了传染病的继续发生。

传染病疫情报告谁管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南宁市各城区县医疗单位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传染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 以常住人口计算发病率。

1.2 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概况

2.1.1 流行情况

2008年南宁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26 309例, 死亡135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01.84/10万、2.06/10万、0.51%, 与2007年比较分别上升5.14%、6.10%、0.90%。乙类传染病发病病种与2007年相比增加人禽流感、出血热、登革热、百日咳4个病种, 减少流脑、布病2个病种。

2.1.2 疾病位次

2008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在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 (132.47/10万) 、病毒性肝炎 (114.83/10万) 、梅毒 (77.77/10万) 、淋病 (35.85/10万) 、痢疾 (29.74/10万) , 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23%。

2.2 传染病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从发病时间看, 发病高峰在3—5月, 发病较少的月份为11—12月 (图1) 。

2.2.2 地区分布

2008年南宁市6城区及6县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192.14~683.89/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在前3位的区县为兴宁区 (683.89/10万) 、青秀区 (613.53/10万) 、西乡塘区 (565.07/10万) ;宾阳县报告发病率最低, 为192.14/10万;其次为邕宁区, 报告发病率为232.35/10万 (图2) 。

2.2.3 人群分布

(1) 性别分布:男性发病16 945例, 发病率为491.46/10万;女性发病9364例, 发病率为302.14/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 (χ2=1461.75, P<0.01) 。 (2) 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0~1岁发病率最高, 为1325.67/10万;其次为80~84岁, 发病率为939.50/10万;10~14岁和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 分别为42.23/10万和44.30/10万。故发病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3) 职业分布:各种职业均有发病, 以农民发病最高, 为12 159例;其次为散居儿童 (1903, 例) 和家务待业 (1837例) ,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23%、7.23%、6.98%。死亡数以农民最高, 为83例, 占死亡总数的61.48%。

2.3 各类传染病分析

2.3.1 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甲肝、戊肝、未分型) 、痢疾、伤寒+副伤寒3种, 发病2686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21%。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10.50%。

2.3.2 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4种, 发病8969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4.09%。死亡41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5.61%。

2.3.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禽流感、出血热、狂犬病、乙型脑炎、登革热、钩体病、疟疾7种, 发病73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28%。死亡35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3.61%。

2.3.4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乙肝、丙肝) 、淋病、梅毒4种, 发病14 565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36%。死亡59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8.48%。

2.3.5 新生儿破伤风

发病26例, 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06%。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42.42%。

2.4 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2.4.1 艾滋病

发病283例, 死亡49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32/10万、0.75/10万、17.31%。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42.26%、73.28%、21.82%。本病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以3—4月报告发病较高。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宾阳县 (73例) 、横县 (50例) 、西乡塘区 (46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 (131例, 占46.29%) 和家务及待业 (51例, 占18.02%) 为主。年龄分布主要在25~44岁 (191例, 占67.49%) , 其中男性225例, 女性58例, 男女之比为3.88∶1。

2.4.2 乙型肝炎

发病5935例, 死亡7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90.65/10万、0.1l/10万、0.12%,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17.55%和下降13.37%、26.31%, 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的78.94%。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159例) 、上林县 (819例) 、西乡塘区 (729例) 、青秀区 (611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 (3061例, 占51.58%) 为主, 其次为学生 (428例, 占7.21%) 和工人 (422例, 占7.11%) 。年龄分布以20~44岁 (3567, 占60.10%) 居多。其中男性4081例, 女性1854例, 男女之比为2.20∶1。

2.4.3 麻疹

发病27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4.15/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263.98/10万,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高峰在3—7月的春夏季。除邕宁区无病例报告外, 其余的5城区和6县均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14例) 、江南区 (47例) 、兴宁区 (39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散居儿童 (183例, 占67.28%) 为主, 年龄分布以0~3岁 (179例, 占65.81%) 居多, 其次为20~39岁 (50例, 占18.38%) 。其中男性173例, 女性99例, 男女之比为1.75∶1。

2.4.4 肺结核

发病8673例, 死亡41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32.47/10万、0.63/10万、0.47%,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3.45%和下降17.15%、19.91%,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首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435) 、西乡塘区 (1381例) 、青秀区 (960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5159例, 占59.48%) 为主, 其次为离退休人员 (685例, 占7.90%) 和家务及待业人员 (605例, 占6.98%)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20~79岁 (7901例, 占91.10%) 居多。其中男性6201例, 女性2472例, 男女之比为2.51∶1。

2.4.5 梅毒

发病509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77.77/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10.87%,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031例) 、青秀区 (665例) 、江南区 (538例) 、横县 (525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1842例, 占36.17%) 为主, 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 (537例, 占10.55%) 。年龄分布以20~59岁 (3798例, 占74.59%) 居多。其中男性2308例, 女性2784例, 男女之比为0.83∶1。

3 讨论

从2008年疫情统计结果显示, 南宁市2008年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与2007年相比均呈上升的趋势, 表明目前南宁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形势相当严峻。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 说明这5种疾病是危害南宁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要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首先要降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示除应继续抓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外, 还应重视和加强成年人的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1]。肺结核病近3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是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对结核病的认识, 加强医防合作, 规范结核病的治疗和管理,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麻疹的发病率较2007年高, 原因可能与免疫水平降低有关。今后仍需继续加强麻疹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在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 进一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2]。艾滋病、梅毒、淋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 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南宁市哨点医院的性病监测、疫情管理工作, 继续开展特定人群 (吸毒、卖淫嫖娼、服务行业人员) 的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宣传安全性行为, 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病率。

从全年各月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数以3—5月较多, 11—12月发病较少, 其余月份差别不大,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生以春季较多, 冬季较少, 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但季节性高发特点不明显。

从南宁市6城区6县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地区, 居后3位的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存在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 这与外地报道相一致[3]。

从人群分布结果看,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年龄组发病率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多, 提示目前南宁市乙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为男性的幼儿和老年人, 重点职业应为农民和散居儿童。

参考文献

[1]黄夏萍, 石健, 唐莉.南宁市2002—2006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9) :1722-1723.

[2]吴美忠, 吴爱兰, 陈茂芳.2005—2007年浙江省东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探讨.疾病监测, 2008, 23 (8) :499-500.

上一篇:建筑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餐饮公关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