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2024-08-28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风无处不在的乐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能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各种方法来造风。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材料:电风扇、不同材质的纸(如硬纸片、报纸、卷纸)、塑料袋、气球、布料;折纸用纸。

2、幼儿经验准备:小风扇儿歌及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

活动过程:

一、站到户外让幼儿感受风。

二、自由的寻找风

三、说说风

四、幼儿大胆思考,用各种材料制作出风。

活动延伸:制作风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活动目标:

1、在吸吸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感受磁铁吸铁的特性;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快乐。、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磁铁》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铁和内装各种制品的封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着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到底是谁在帮助小人游公园呢?(出示磁铁)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5、产生问题: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幼儿假想猜测)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种制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着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钢笔、铁钉、针……

2、归类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没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来放?

请幼儿将磁铁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开摆放。

(三)讨论活动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3、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贴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五)延伸活动

1、在科技操作区提供磁铁及各种制品,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寻找铁制品。

教学反思:

虽说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事实上,孩子对“铁制品”并不熟悉,从他们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为此,教师从幼儿现实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孩子通过实验分辨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了解铁制品的特性。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既齐备又有针对性,没出现“幼儿想得到,教师备不齐;教师准备好,幼儿想不到”的尴尬,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幼儿认识上的“误区”。这个活动还可以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继续通过比较、观察、分析等途径,真正建构有关“铁制品”的概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磁铁》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76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水》》:大班教案《水》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水》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四)游戏《气球火箭》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期是好奇、好动的时期,对科学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或使用的,火既有知识信息可供幼儿学习,又能锻炼幼儿的思维,从而让幼儿懂得怎样自我保护。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幼儿亲手做实验了解火的燃烧需要空气,进而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欲望。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磁带、实验器皿、蜡烛、火柴各五套、消防车画面若干。

活动过程

1、律动组织教学。

2、引入方法:

教师生动讲述谜语,请幼儿猜谜并出示画面,引出话题。

3、展开方法:

(1)火的发展:钻木取火――打石取火――打火机、火柴――电子打火

A、教师提出问题:“最早人们是如何取火的?”

出示画面,幼儿了解人们最早采用钻木取火。

B、出示第二幅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后来人们用打石取火。

C、出示第三幅画面,打火机、火柴,让幼儿了解现在人们用打火机和火柴取火。

D、出示第四幅画面,炉盘灶,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手段――电子打火。

E、提示幼儿还有什么方式来取火?.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示第五幅太阳光折射取火。

(2)火的用途和危害

A、生动讲述故事《火苗弟弟》,引起幼儿对了解火的兴趣。

B、提问:“火苗弟弟和火朋友做错什么了?”

“如果火爷爷不来制止他们,让好朋友玩下去会发生什么事?”

观看画面,火的害处。

C、提问:“后来火苗弟弟帮妈妈做什么了?”

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完整讲述火还有什么好处。

D、教师小结:火能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冶炼等等,但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伤人、烧毁房屋和烧毁树林。

(3)实验了解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A、提出问题:火的燃烧还需要什么?

B、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和幼儿应注意的问题。

C、解决问题,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中得出结论。

引导幼儿说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教师小结:火的燃烧不光靠易燃物,还需要空气。

(4)结合观看防火措施画面,了解火的危害,掌握日常防火方法。

A、提问:“小朋友能不能玩火?”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出示画面,平时不能玩火。

B、提问:“火烧到你心爱的画书,你会怎么办?”

出示画面,起火用水泼灭。

C、提问:“自己身上着火怎么办?”

出示画面,身上着火在地上滚。

D、提问:“房子里很呛怎么办?”

出示画面,用湿布掩住鼻子往外冲。

E、提问:“房子快被烧掉,想什么办法扑灭?”

出示画面,告诉大人或打119电话求救。

F、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平时不能玩火,不能在靠近火炉的地方玩易燃物、放鞭炮;如果不慎烧了东西要 用水泼灭;火势太大应立即打求救电话119或告诉大人,以求得帮助;如果在失火现场应立即离开;如身上着火,就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如有浓烟就用湿布掩住鼻子,冲向门外;如果房子被大火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在窗户上系好绳子滑下去。

4、结束方法:听到呼喊救火声,组织幼儿用刚学过的防火知识帮助他人救火。

活动延伸

游戏《救火》。要求幼儿用学过的防火知识实地演习一遍,加深幼儿对防火措施的应用。

教学反思

在幼儿都掌握了报火警、逃生方法时,让孩子完全体验,投入于游戏知识氛围中。在教师生动的言语调动,引导下,师生共同学习。让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这种游戏的形式演练是比较适合孩子年龄的发展特点的,在玩乐中获得了知识的体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教师预设问题,把这些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那一种糖会先溶化?

实验一: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用数字1、2、3表示。

(4)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知道各种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气象播报活动。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市天气预报的打印版本若干张(与幼儿人数相等);小小气象员标示(即时贴标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用声音、视频引出天气预报话题讨论。

1.听声音根据已有经验判断

考考你们:听听看,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

2.确认答案,观看天气预报片头。

3.小结幼儿回答:知道天气的情况、温度

二、看城市天气预报视频讨论。

1.我这里有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跟你们刚才说的一样。

2.你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或者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的。

3.今天我们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

4.介绍记录表,请幼儿边看天气预报边记录。(播放完整的城市天气预报)

三、结合视频,详细认识天气符号。

1.和朋友对对看记录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2.集体进行记录,认识、讨论符号的含义。

3,逐一进行集体记录,逐一认识:多云、阴、小雨、小雪、雷阵雨、雨夹雪等

4.小结记录情况。

5.出示天气符号图谱,全面的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再请你们看一些符号,这里有没有不认识的符号?

(2)教师喊出编号,幼儿抢答。

(3)从头认识一边全部的天气符号,巩固孩子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

四、“小小气象播报员”活动。

1.出示自制天气预报图,一同学习天气播报的方法。(播放自制的天气预报图)

2.正式播报。

孩子们起立,从第一个开始轮流每人播报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五、迁移生活经验,知道天气预报和我们大家的关系。

1.提问:天气预报对我们人有什么帮助?

2.如果我们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作出什么样的准备?

请孩子们用报纸当道具,根据播报的天气变化进行各种准备上的变化。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教学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8

设计意图:

一天,雯雯把早饭带到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围观在她身边,谢毅说:“这个包子我吃过的,我们东北人最喜欢吃面食了”,欧阳藤瑞说:“我还吃过面包呢”,佳佳说:“我奶奶包子是用面粉做的”,“那面包呢?油条呢?”其他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地问着。看来孩子们对面食不是很熟悉,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面食。

活动目标:

1.了解蒸、煮、炸、煎、烤等烹饪方法,感受面食的多样性。

2.探索、感知面糊、面团的形成,体验自制面食的乐趣。

3.了解面食的营养,喜欢吃面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感知过面粉的特性。

2.面粉、和好的面团。

3.各种面食若干。

4.毛巾、水、抹布、盘子、碗、录音机、磁带、录像机、录像带等。

5.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回忆面粉的特性。

(二)感知、探索面粉加水后的变化。

1.猜一猜:在面粉里加水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操作感知面糊、面团的形成。

(三)了解面食的烹饪方法及其营养。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烹饪方法

2.观看录像了解煎、炸、蒸、煮、烤等烹饪方法。

3.师幼共同总结归纳几种烹饪方法。

4.品尝各种面食。

5.教师简单介绍面食营养。

(四)制作好吃的面食。

1.介绍辅助材料:果汁、樱桃等。

2.讨论:你想做什么面食?(引导幼儿从造型、口味、颜色等方面考虑。)

3.师幼共同制作面食。

4.根据自己喜好选择面食的烹饪方法,分类后送食堂加工。

活动延伸:

1.午睡起床后和幼儿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面食。

2.让幼儿和家人一起去品尝各种各样的面食。

活动建议:

活动前建议先让幼儿感知面粉的特性。

活动点评:

此活动通过操作感知了面粉的特性;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了面粉的许多烹饪方法;通过制作满足了孩子的创造欲望。整个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孩子们积极、主动,乐学、好学。整个环节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教学反思:

每逢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吃到各种各样的坚果,但有的孩子只知道坚果很好吃,但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营养,为此我们教师开展了一节有关坚果的教学活动,孩子们通过活动摸摸、尝尝等活动,不仅知道了其名称,还知道了各种坚果的营养,瞧,他们吃的过开心啊!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吃的面食》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991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旋转》含反思》:大班教案《旋转》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旋转》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提高细致观察的能力。

2、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知道树叶都有叶脉。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拓印树叶用的油泥、泥工板,圆柱形积木。

2、《梧桐树叶叶脉什么样》的记录单、笔、胶棒、纸片梧桐树叶若干。

3、叶脉书签、叶脉图片、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4、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拓印的内容。

教师:叶子落下来了以后,时间久了会怎样呢?我们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留个影吧。

2、用油泥拓印梧桐树叶,引出叶脉。

(1)教师介绍新材料--油泥拓印梧桐树叶

(2)幼儿操作,用油泥拓印树叶

(3)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许多细线呢?这些细线是什么?(叶脉)是否每片树叶都有这样的细线呢?

3、观察梧桐树叶叶脉,探索其结构。

(1)幼儿猜测并绘画叶脉。

(2)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细致观察实物。

(4)观察梧桐树叶脉的图片(PPT或实物)。

(5)再次绘画叶脉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讨论叶脉的作用。

教师:为什么梧桐树叶脉长的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植物通过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了传送养料,像动物有血管一样,植物的身体里也长出了许多很细的管子,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另外叶脉还能支撑叶子。)

5、拓展

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也有叶脉吗?这里还一些其他的树叶,我们再看看,他们也有叶脉吗?观察一下他们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和刚才看到的梧桐树叶一样吗?

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会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延续:我们下次再来看一看,印一印,把更多的树叶叶脉的秘密告诉你的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会制造风》及教学反思 篇1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十二生肖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感知、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十二生肖》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生肖钟、山洞大山的图片。

2.学具:蛋糕盒制作的钟面、十二生肖的图片。胶水等

3.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时钟。

活动重点: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难点:知道十二生肖每12年轮回一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生肖钟,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展开

1.了解十二生肖的12种动物,简单的感知其排列顺序,理解其含义。

(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哪开始数呢?老鼠第一?谁第二?谁第六?小兔第几?

(2)小朋友当中有没有属“小老鼠”的?为什么说自己是属“小老鼠”的?(引出“属相”一词,丰富幼儿词汇)小朋友还知道有什么属相?

(3)小朋友的属相为什么有的是牛、有的是老鼠、不一样呢?(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属相就一样,猪年生的属猪,牛年出生属牛……一年一个属相。

(4)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多少种属相。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

2.发现。感受十二生肖12年轮回一次的规律。

(1)你还知道谁的属相?(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亲人的属相)

(2)想不想知道客人老师的属相?我们一起去采访好吗?

(3)幼儿交流采访结果、(4)结合交流采访结果,引导幼儿思考: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的一样,也有的老爷爷的属相和小朋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幼儿结合“生肖钟”进行思考。鼓励幼儿说出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回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以后轮回到的,属相是不停的轮回的,一年一种属相)

(5)十二属相轮回一次要多少年?

(6)小结:十二生肖12年一个轮回,一年一个属相,不停地向前的轮回。

3.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并初步熟悉其排列顺序。

(1)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

(2)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并复述故事。

三、结束  和幼儿一起制造生肖钟。

1、小结:今天小朋友在生肖钟上发现了许多秘密:人的属相有12钟,属相12年轮回一次,一年一种属相。

2、今天小朋友自己也来做一个生肖钟。

附故事:十二生肖  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想给这十二种动物排个队,可是怎样排呢?十二个动物出主意:大家来比赛,按胜负决定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玉皇大帝来做裁叛员。比赛开始了,参加第一个项目的是钻山洞比赛。老鼠、牛、老虎站在起跑线上。听到口令,老鼠一窜就钻进了山洞。老虎看见了心理也非常的着急,也学老鼠的样子想钻进山洞,但是不小心,脚一滑摔了一脚,等老虎爬起来的时候,牛已经钻进了山洞,老虎得了最后一名。紧接着进行的是爬山比赛。兔子、龙、蛇早早的站在起跑线上,口令还没有响,蛇就积极忙忙往山上爬,玉皇大帝判蛇犯规退出比赛。兔子又蹦有跳非常灵巧,龙要一步步往上爬,兔子得了第一名。第三项比赛是跨步比赛,谁的步子跨的大,谁就得第一,马、羊、猴准备好了,马跨出了一大步,羊的步子比马要小,猴的腿最短,跨的步子也最小。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是跳高比赛,鸡狗猪听到口令,大声一叫,鸡跳过去了,狗跳过去了,但是把横竿给弄倒了,猪鼓足了劲也没有跳过去。]比赛结束了,按照比塞的结果,老鼠排在了第一,猪排在了最后,次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教学反思:

我利用生肖钟给孩子上生肖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课前先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属相,了解家中成员的属相,这样即增长孩子们的认知,又增加了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所以在活动中请孩子说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是都说的非常好。这也培养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在请孩子当小记者采访其他老师或同学属相时,有的孩子普通话说的非常好,有的孩子有礼貌,说话流利。也给了孩子和老师互动的机会。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十二生肖》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208字。

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适用于大班的科学教主题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变化的影子》教案吧。

上一篇:语文教育的困境初探下一篇:高中入党申请书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