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老师

2024-08-04

书法老师(精选15篇)

书法老师 篇1

近日,小编怀着对学习书法的诸多问题采访了在巨人书法学习班授课多年的书法名师金老师及马老师,他们以长年对书法艺术研究的心得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认真地解答了我们关于“他们本人是如何走上书法之路、在学习书法时准备笔、墨、纸、砚的一些要求、练习书法的时间和频率、以及需要注意的各种关键所在、还有巨人书法教育具备的优势“等问题,下面我们就相同的问题综合了两位老师的回答,希望对所有书法爱好者能有所裨益。小编: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法的?是自己主动的还是家长要求的? 金老师:大概小学3年级左右吧,当时是出于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马老师:发生兴趣时是从17岁开始,也是自己主动学的,因为当时同桌同学写了一笔

漂亮的字,心里很羡慕,于是暗下决心也要学书法。

小编:那么您开始学习书法以后面临的问题都是什么呢?

金老师:当时我是从软笔开始学起的,但是很可惜,那时我并没有跟老师学习,而是

自作聪明地“盲修瞎练”,一段时间后才恍然发现我走了许多弯路,在几年时间里盲目肤浅地“乱写”。实际上,学习书法是需要老师指点的,往往老师的一句话就能顶得上学生私下好几年的练习。

马老师:我在高中时期有软笔书法的兴趣班,每周六我都去学习。软笔书法的学习是

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回想好像没有遇到过太大的困难,每次的一点点小进步都会得到老师的赞许,同时会使我非常欣喜。但是在软笔向硬笔过度的过程是很令我难忘的,在软笔书法有了一些起色以后,会对自己的硬笔也有相应的要求,可是实际情况却与想象中的差距很大。这种拉扯感使我确定——系统的学习硬笔书法也是相当有必要的(比仅仅单学软笔的效果好很多)。另外,我学习书法的时间相对较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起步时间比别人晚了十多年,致使手上的功夫和同龄人相去甚远。只能在课余时间更多的练习,才能慢慢缩小与其他人的差距。因此如果条件允许,越早接触书法越受益。

小编: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每天都练习吗?练习书写对你们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吗? 金老师:书法对我来说是一种爱好,每天一有时间就会主动的练习,一般最少半小时,那是一种愉悦的过程。对我来说练习书法并不是一种负担,何况我练习书法的时间都是在闲暇时间里抽出来的,感觉如果不在这半小时动动笔,时间也会无谓的浪费过去,做不了什么有用的事。

马老师:刚学书法的时候已经是临近高考了,课业比较重,不能每天都练,我把练习

书法当成是一种良药,学习学得头晕脑胀的时候就写写毛笔字,立刻就神清气

爽、心绪宁静下来了,非常享受。同时我也和金老师有同感,很多练习时间都是从休息时间中挤出来的,而休息效果会比单纯的看电视、睡觉或者发呆什么的要好很多倍。

小编:书法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金老师: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淡定了,因为书法需要不急不躁的状态,多年的练习

书法,就会把本来急躁的性格慢慢磨平,变得有耐心,做事时也会更加的严谨和细致。另外,自从学习书法以后,我的书写功夫慢慢成为一种让我引以为豪的本领,老师让我负责黑板报、把我的作业本当做书写的范本等等,让我获得了很多荣誉。

马老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比较实际的收益,它使我掌握了一门技能,很自然的就从大众中凸显出来,让我变得更有自信。而且让我有了一种安全感,认为至少在将来不会因为一无所能而挨饿。另一方面是比较抽象的收益,通过书法可

以被动的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增加了人的内在底蕴;同时使性格变得平和。小编:您在授课中发现孩子通过书法的学习获得了什么样的改变?

金老师:我接触的很多家长是出于几种目的让孩子来学书法的,一种是为了纠正孩子

书写习惯;一种是为了让孩子规范书写的格式及方法;还有就是为了沉淀孩子浮躁的性格。孩子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有很多小同学刚来的时候,课堂纪律非常差,不听老师讲,自己乱写,在座位上还很随便,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性格慢慢的沉淀下来,增加了专注力和耐心,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纪律明显改观了。现在很多孩子都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他们都能不出错的把字写对,但是想让他们写得漂亮工整就很难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写才算工整和规范。孩子们学会了规范书写的方法以后,写字的美观程度让他们自己都赞叹不已。

马老师:书法的学习有一个特点,每节课和每次练习都是可以出作品的,看得见摸得

着,可以使孩子得到一种具体的成就感。而其它一些科目获得的知识是抽象的,孩子掌握以后不如书法获得的成就感那样具体,因此孩子每次都能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能有一个很明显的对比,增加了孩子的动力。

比如有一个小女孩刚来的时候性格很内向,课堂上的表现不自信,通过一

段时间的学习,她表现得越来越自信,发言踊跃,并且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还有一种情况发生的也很多,有一些孩子刚来的时候对书法一无所知,是

被家长以学习美术或者其它科目的名义骗来的,开始很抗拒,但是经过几节课对书法的了解逐渐发生了兴趣,不仅不抗拒而且还慢慢的热爱上了书法。

小编: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区别是什么?初学者该从哪种书法开始着手学习? 金老师:硬笔书法包括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硬性笔尖所书写的作品。软笔书法通常

是指毛笔书法,也就是笔尖是柔软的,还包括一些人自制的软性书写工具。

在技法上,软笔书法需要注重更多的技巧,更具可观赏性和艺术性;但在实用性上,学习硬笔书法的效果相对见效快一些,比如纠正坐姿、规范书写、加快书写速度等等。实际上软硬笔之间是相通的,它们都可以相互影响,无论先学哪种书法,最终都是殊途同归的,如果有条件的话,提倡软硬笔同时学习,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马老师:硬笔书法在社会上和生活中的功用更为明显一些,具有相对高的实用性;软

笔书法更具艺术性,可以寄托自己的精神世界。

需要强调的是,有很多孩子是从软笔学起的,因为在技法上和硬笔有所

区别,所以向硬笔过度的时候会发生一些问题,和我之前提起的问题相同,此时最好有一个老师指点一下,相对来说会适应得比较快。

小编:您会给学习书法的同学一些什么提醒呢?

金老师:首先说一下材料的准备:在软笔方面纸在入门时最好选择毛边纸,其价格比

较便宜,而且效果相对不差;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可以一直选用宣纸,它的效果更好,而且如果练习时幸运写出了一笔好字,可以直接装裱成为艺术品。墨就选用一般的墨汁即可,不建议初学者使用墨块和砚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如果没有深入研究,磨出的墨也未必很好用。

笔对初学者来说最好选用软硬适中的“兼毫笔”,狼毫比较硬,羊毫比较

软,用兼毫最合适。笔的大小也要适中,因为字写得太大或者太小都是需要功力的,对初学者来说有相对的难度。

硬笔方面的材料就是铅笔和钢笔了,铅笔用HB和2B就可以,家长不要纠

结到底该用铅笔还是钢笔上,一般来说,只要铅笔用好了,钢笔自然就没问题了。

在练字时间上硬笔方面不用很刻板,虽然老师要求每天都要练,不过其实不

用拿出特定的时间,只要在写作业的时候把所学应用到书写上,哪怕是最后一行很认真的写,都能起到练习的作用。关键不在量而在于用心,将所学的技法能有所应用。

在软笔方面,每天拿出半小时就可以,因为并不枯燥,完全可以把练习当

成是一种放松。

马老师:在材料上的选择不必可以追求高档和奢华,所有的材料在品质上的追求都是

永无止境的。一言以蔽之,在书法的道路上,如果忽略了对技法和笔下功夫的追求,而一味的注重外在,那就有些舍本逐末了。

在软笔方面,入门时关于写大字还是写小字的问题,金老师说得很对,苏

东坡就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无论是很大还是很小都是有难度的,在练字时适中最好,随着功力的增加逐渐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无论学习书法还是任何其他的技能,最重要是培养习惯。练习书写的习惯

一旦养成,想写成一笔好字将不是难事。

最后想给一些年龄比较小的书法入门者的家长一些建议,其实年龄小是一

个优势,只要能握住笔,年龄越小对孩子越受益。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写字时,不要一出错就提醒,因为孩子出错是在所难免的,而如果家长总是频繁的提醒,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适得其反。相似的问题出过几次以后,可以适当的提醒一下即可。

小编:两位老师都是巨人教育旗下的名师,那么巨人在书法学习上具有什么优势呢? 金老师:巨人教育是教育界的巨头,具有教育点分布广、师资力量强、教育理念与时

俱进等特点,这是其他教育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在书法教育方面,巨人的老师全是来自“北师大”、“首师大”以及“央美” 书法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和一些一线的优秀名师,在书法方面都是具有超过10年以上的研究经验,在专业领域里的建树不可小视。

在教材方面,巨人专门开辟了书法教研室进行独立研究书法教材,无论从

书法技能还是在孩子的接受能力上,教育理念都是经过再三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不会因为教材陈旧致使孩子失去兴趣。

教师在授课中也能根据每个孩子的独有的特点及对技法的掌握程度进行一对

一的指点,实行在小班制中达到完美的一对一教学。

马老师:巨人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具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特色,这样的机构并没有

我的书法老师 篇2

沈老师擅长书法创作,作品曾多次入选省市级展览。老师的篆刻也是一流,他的篆刻栩栩如生,曾出版过篆刻集。他总是非常认真、耐心地教我们练字。

记得那次社团课上,我正在练写一个“舟”字,我总是写不好,不是撇太长,就是横太宽,气得我狠狠地把毛笔扔在一边。当我准备放弃时,突然发现沈老师站在我身后,老师一向和蔼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他意味深长地说:“你要好好观察字帖,仔细临摹,这些字一点也不难,只要认真,就能写好。看,第一次写得不是很好吗?”老师又举起毛笔为我示范,他一边写,一边说:“第一笔的撇要小,第二笔撇要长。下面写横,横又短又细,竖要粗要长,然后两点,最后一横要细长一点。”老师娴熟地舞动手中的毛笔,一个刚劲有力、无可挑剔的“舟”字跃然纸上。看着老师那么用心教我,我便下定决心要好好写,我照着字帖一笔一画慢慢练习。经过大半节课的努力,宣纸上终于出现了一个个工工整整的“舟”字。沈老师来到我身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沈老师也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同学们都走了,书法教室里仍有沈老师忙碌的身影。他常常先打来一盆水,用抹布擦干净地上和桌上留下的墨渍,再把桌椅摆放整齐,并清理桌肚里遗留的废纸,最后仔细清洗每一支毛笔。有一次我们寄宿生都去吃晚饭了,才见他匆匆忙忙地下楼回家。

在老师的认真教导下,我们的毛笔字越写越好。他教过的学生中有许多已获得毛笔书法的考级、获奖证书。今年,在沈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已经拿到毛笔书法五级证书啦!

(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中南国际小学

指导老师 黄玉娟

书法老师作文 篇3

早晨,我推开窗户。雾气腾腾的云雾从窗外四面八方的涌入窗前,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吃过早饭,我背着书包和奶奶一起去上书法课。远处的房屋隐隐约约,近处的大树,电线杆,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象捉迷藏似的没了踪影。

来到了学校,同学们正在疯闹嬉戏,这时铃声响了,我们等了一秒﹑二秒﹑三秒……啊!王老师终于来了。老师在黑板上认真的画田字格,老师先把字的主笔,构造先讲一遍,然后在带领同学们写字。老师总说:“我不要求写的快,我只要求写的好。”我的字在老师的教导下渐渐进步。

这就是我喜欢的书法老师。

书法辅导老师简介1 篇4

赵维用老师 年11出生,19 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教高级,是我校的书法骨干教师。他的语文素养极高,有常人不可比的儒雅风度。平时他除了教书之外,还有自已的雅致,那就是绘画、练字。赵老师从小就爱好学习与写字,家里及行政村的废旧报纸常被他拿缺,没有纸怎么办呢,他很聪明,就在地上画,因为这样很省钱的。

就这样他一直练到上大学;在大学期间,他更是迷恋汉字的形体美,变化美,多样美,他把吃饭省下的钱,买来了许多名人字帖,在寝室里独自修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三时,他被学校学生处推荐为本校学生书法协会主席,于是,许多同学开始练习他的字体,向他学习请教。赵维用老师的字体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章法,有时字体如天上乌云翻滚,沉重阴郁;有时如夜晚彩云追月,流畅明丽;有时如万峰争险,桀骜不驯;有时如天女下凡,缠绵飘逸......他曾这样告诉他教的学生,学习书法不能学死,不能光练一家之功,不能依葫芦画瓢,字体该是啥形体是由诗情、人情决定的,不能老写一种字体。在他看来,书法应体现出所写诗赋的情感或书者的情怀,这才是书法的高境界。

书法老师作文300字 篇5

王老师个子中等,身材偏瘦,长着一对虽然不大但却很幽默的眼睛。虽然王老师看上去跟普通老师差不多,但是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他是一位幽默顽皮的老师哟!

王老师的幽默加搞笑的事情有很多。记得有一次王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如果你们表现好,我就请大家吃‘唐僧肉’!”“唐僧肉?”我想什么是唐僧肉?老师骗人也要有一定水平啊,当我们是傻子呢!王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小心思,对我笑嘻嘻地说:“你想什么呢?怎么可能骗你呢?”说完,他拿出一个小小罐子,上面写着“小唐僧糖果”,“怎么样,我没骗你吧?”王老师带着嘲弄顽皮地口气对我说。好吧,我还是真服了这位老师。

书法的艺术艺术的书法 篇6

写字是把汉字写出来传达情感、说明事由;书法是把字写好看即写字的方法:书法艺术既要传达情感、把字写好,又要与姊妹艺术相关联,让线条粗细的变化、浓淡的变化、中侧锋的变化在抽象中传达文字的故事,在抽象的线条、结构中让你感受音符的跳动、舞蹈的婀娜、诗歌的意境、建筑的雄伟。当我听了田伯平老师在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为研究生讲的课后,我才有如此的感受,我认为这才是书法家。

听田老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他从书法的文学性、诗歌对联的创作,讲到音乐、节拍、音符,甚至到民族舞、芭蕾舞等。他会在课堂上随便让一个学生把名字报上来,十五秒钟后做一幅对仗工整嵌名的对联;能把一件事用诗歌的形式马上朗诵;能在现场用萨克斯、钢琴、二胡演奏《梁祝》、《红河谷》、《北国之春》。

老天又让他幸运地拥有了一米八的高大身材,一副音质圆润的嗓音,一张亲切祥和的笑脸,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态采访了田伯平先生。

家事从来典石渠

田伯平出生在河北省白洋淀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外祖父田普亭先生非常喜爱这个又白又胖的外孙子,3岁时便把他从河北带到了北京,甚至连姓都改成田氏。老人家对这样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外孙喜爱的方式不是买这买那、吃这吃那,而是让他从小吃苦。4岁就开始教他用粉笔在地上写字,到5岁已经认识许多字了,并开始用毛笔练字。每天200个字是必须完成的。田伯平清楚地记得一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由于外祖父外出讲课要很晚回来,外祖母也说今天这么冷就别写了,谁想到十点多外祖父回来后,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小伯平当天练的字,外祖母急忙说“他今天不舒服就没写,明天一起补上”,外祖父严厉地回答“不行,现在起来写”。就这样,田先生从被窝里爬出来,含着泪把完完整整的200个字写完……

更难让田伯平忘怀的是每年三十晚上,院里的小伙伴把灯笼打起来、鞭炮放起来的时候,正是外祖父让他练字的时候。窗外越是鞭炮齐鸣,屋内就越是要求严格,200个字不写完、不用心去写,是绝对过不了关的。“老人真是用心良苦啊!”田伯平说,“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很有用,‘每临大事有静气’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从小种下艺术的种子

现在看来,田伯平的外祖父是个有远见的人,花钱去学舞蹈、音乐,但都没让他学太精,只是入门而止,但对书法的教育却是常抓不懈。老人家是想让姊妹艺术去感染书法、让田伯平去感悟书法、领会书法,这是一个成功育子的案例。的确,观田伯平先生的书法,从中可以看到舞蹈的柔美、音乐的律动,给人以美感。这也是不同于其他书法家的地方。“开卷有益”也是他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所以田家的书就太多了:唐诗、宋词、汉语、古文观止、说文解字等等。外祖父有个习惯,经常带田伯平去新华书店,见着好书就问“喜欢吗?只要你说喜欢马上就买,可回家你必须看。”或“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什么写法,或背几句对联的口诀等等,外祖父经常以各种方式考察田伯平读书的情况,要是答不上来就要挨批评,所以那些书不敢不看。后来再去书店,再问“书喜欢吗”,小伯平会说“咱家有了别买了”,外祖父就说“咱家有的不是这本,还是要买,买了还是要看。”这就是“圈套”,催着你学习,现在看来,怎一个“妙”字了得。

出言不凡,艺压群芳

“艺不压身”这句话在田伯平走过来的道路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给了他不知多少益处。他给我讲起了这样一段小故事:今年四月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当来到一个庄园的咖啡厅时,庄主热情地接待了中国来的客人。咖啡厅中央摆放着一架钢琴,茶饮过半时,庄主示意他们可以弹奏钢琴。由于好长时间没有弹了,田伯平心里也没谱,但作为中国书法家艺术代表团的一员,不弹一下也说不过去。于是他在大家的鼓励下,现场演奏了一曲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

在欢乐的乐声中,连“老外”都跟着哼唱起来,从眼神中可以看出对一行人的赞叹与友好。

也是因为他勤学广读,在2001年北京市文联面向全市竞聘北京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时,他艺压群芳,获得了这一位置。在竞聘现场,由专家领导组成考试组每人现场出题,当问到田伯平当秘书长如何引领当今书风时,他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八分钟时间如数家珍,话锋一转,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繁荣,书法家应该笔墨跟随时代,写出时代的风范。答题完毕,赢得满分。“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田伯平之所以能学识渊博,正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彰显书法个性,除书法线条变化、结构起伏能打动欣赏者外,书法的文学性也是主要因素。回想“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字精炼,写景寄情,对人与人之间的描述,对老庄玄学的批判,1700多年过去了,作为后之览者,我们还是有感于斯文。之所以称“天下第一行书”,按田老师的话说是文学的功底起了百分之四十的作用。他给我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

1997年,日本一个书法家代表团来到北京,在北京饭店与中国的书法家进行交流。说是交流,其中也有比赛的意味。当田伯平看到日本朋友用篆隶真行草,书写着中国的唐诗宋词,可谓琳琅满目。为了不甘拜下风,田老师苦思冥想怎么能用书法加上中国的文字功夫来显示中国书法家的底蕴。轮到田伯平上场了,他用两张四尺整纸对裁接起来,用行书写下“白云富士下士富云白,皓月长城时城长月皓”。当他解释这是一副回文联后,在座的日本朋友都竖起大拇指。

另有一次聚会,酒过三旬后,有人提议让田先生挥毫一把。他走到桌前,把四尺纸对开,叠了一个七言的对联,然后说:“我跟各位朋友都是初次见面,现在请随便一位朋友把名字告诉我,十五秒钟不能作出藏头对联,或者对仗不工整,我马上离开。”话音一落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中一位站起来说道:“我的名字多少书法家都写不上来,今天可让你赶上了,我叫张剑,在法院工作,写吧!”屋里传来了很多笑声。

在充满期待、好奇、挑战的笑声中,田伯平沉思了十秒左右后开始落笔。“张弛有度纷呈事,剑舞无形法自多”。“张弛有度”对“剑舞无形”,法院工作面对“纷呈事”,最后都用“法自多”来解决。可谓对仗工整、平仄整齐,也暗含着法院工作每天日理万机,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并以“张剑”藏头。在场的人无不叫绝,大家热情也高涨起来。这就是书法文学性的作用,不光是字要写得好,文辞也要精致,才能打动人。在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面对五十多名研究生,田先生在讲课中居然说哪位同学把名字报上来,可以当场做对,真是艺高人胆大。一位来自广州的学生郑楠拿着一张明信片说请田老师为我做对。他当即写道“郑慎其言就正有道,楠梓受范尚谕古人。”

做桥梁和纽带

光阴荏苒,田伯平先生作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已经4年多了。4年来,他深知作为北京首善之区唯一一家集聚书法家的人民团体,肩负着党和政府联系书法家的桥梁和纽带。在他心中时刻想着如何联系、协调、服务好书法家们,并如何使首善之区的书法家队伍壮大、水平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升等等。4年来他开着自己的车行程十五万公里,走访各郊区县书协、行业书协,给所有会员发调查表,摸清他们在干什么、想让书协为他们干什么。田伯平一句口头禅是“我领导什么,就要了解什么、清楚什么,否则就不能领导好”。4年来在他的组织下,开展了“BTV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国际书法双年展”等活动,创办了北京书法学校,这些活动在全国省级书协都算是开了先河,赢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书法老师作文 篇7

穆老师说话幽默风趣。有一次,同学们问他:“穆老师,你为什么每天都那么有精神呢?”穆老师笑着回答:“这是因为我爱书法呀!练书法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穆老师非常守时,他家离学校很远,可是每周日上午上课时,他总是7点半到校。有一次,老师的摩托车在路上坏了又没有修车的,他硬是把车推了两三公里路赶到学校,大冷天他却出了汗。

穆老师讲课很有办法。他每次上课时,总是先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静”和“净”两个字,让我们知道了上课要安安静静,写字要干干净净。练字时他总是提醒我们:“认真,认真,再认真!方法细领会,决心不动摇……”

我的书法老师作文 篇8

第一次来到书法老师家,帮我开门的是一位瘦瘦高高的男人,这就是骆老师。他长着张瘦而长的“马脸”,头发茂盛得像顶黑帽子似的盖在头上,眉毛细而密,一双不大的眼睛,透过宽边眼镜闪烁着智慧和幽默的光,鼻子高而挺,笑起来和蔼可亲,让人心里暖暖的。于是,我大大方方地说:“骆老师好!”老师也亲切地说:“你就是扬煊吧?来,坐这张桌子上。”这语气,似乎我们是一对老朋友,而不是刚刚认识的师生。

他拿我的语文课本翻了翻,看得很认真。过了一会儿,他把课本递给我,说:“嗯,你的笔画很好,就是结构比较散乱。其实,字就像人,即使你四肢健全,长错了地方就不好看了,是吧?”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字的笔画就像人的四肢,怎么能错位呢?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他讲到重点、难点的时候,眉毛竟会呈60°竖起,眼睛也变得炯炯有神,这时,我便会不由自主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解。

老师也很善于用肢体语言。有一次,他在为我讲解字的间架结构时,说:“笔画少的字不能太紧,不然,就会像我一样。”说着,只见他双臂紧贴在身上,两腿也靠拢在一起,活像一根竹竿,问我:“这样好看吗?”我摇了摇头。随后,他又平伸双臂,叉开双腿,“这样好看吗?”他问。“好看!”我回答。

又问我:“我刚刚的动作像什么字?”“大。”我回答。“那你知道,‘大’上面加一横,是什么字吗?”“天。”“对了,如果‘大’是一个人,天就在人头上,所以,在‘大’上面加一横,就是天。”老师笑着说。原来“天”是这么来的呀!我想。“那么,在人的头中间插一横是什么字?”我半天答不上来。老师说:“是‘夫’子。古代的男子都要在头后面固定一根木棍,古代是指男子,比如,孔丘就叫孔夫子,是吧?”我点点头,原来“夫”有这么多学问!“那么,我是骆夫子,你就是廖夫子啦!”此时,老师脸上的表情很是开心,甚至有些顽皮,我们俩一起笑了起来……

带禅意的书法理论与书法作品 篇9

他,江西省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养空法师也是一位僧人。平日里,他除了坐堂讲经、著书立说和从事日常性教务工作之外,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进行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因此而被人们称之为当代“僧侣书法家”。

最近,他从多年来创作的大量书法作品中选取佳作108幅编撰了一部以中国传统书法为表现形式,以佛教经论、禅宗偈语注释为主要内容的书著——《莲华妙笔——养空法师禅意书法作品释义》,受到宗教界、出版界、书画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试从养空法师习书、创作过程和对书法的感悟入手对这部书著进行必要的解读,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著者的真实意图。

崇尚艺术“命题”创作

养空法师本姓邵,名继明,1961年出生在江西景德镇一个公职人员的家庭。他自幼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对诗、词、歌、赋及琴、棋、书、画可谓无所不能。十九岁那年,当时还在景德镇念高中的他,与省内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梁光先生邂逅,开始走上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以后,他专程前往江苏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深造,受到朱海良、辛济仁等先生的青睐。1991年,他从江苏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毕业后,曾任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书法讲师,并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出家以还,他曾一度作为侍者,跟随一诚大和尚抄经、诵经;讲经、说法……大和尚去北京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职之前,特意将他安排到被世人看着“清水衙门”的省佛教协会,从事全省佛教教务工作。

起初,他曾以抄写经文,摘录禅句为乐事,为此用去了一刀又一刀的宣纸。后来,他见有友人与居士向他索要作品,则干脆作起了分送经文法语的善事……去年,有人向他提议说:你何不将自己所抄经卷汇编成册,再将它们分发出去,以遂自己的弘法之志呢!他一听,颇觉有理。于是请来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范坚先生为他题词、作序,出版了一部《养空法师书法》集。

一日,我专程前往省佛协拜会养空法师,并与他谈起有关于“命题”创作的问题。记得当时,他拿出那部《养空法师书法》对我说:“你所说的‘命题’,是指书法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吧?我以为,就“命题”本身而言,它有被动与主动之分:所谓被动命题,是指他人给你出一个题目,让你围绕它去做文章;而主动命题则不同,它是指自己给自己订立题日,自觉地去完成自己的主张……我的这些书法作品,无一不是以佛陀的法语、法学作为题材;也可以说无一不是一種主动命题的结果。”

听他如此一说,我不由自主拿起他的那部书法集翻阅了起来……翻着,翻着,一个独坐灯前,孜孜不倦地抄写法语、禅句,并毫不吝啬地将它们赠与众人的僧人形象映入我的脑际,使我不由想起范坚先生在书序《般若心灯照,笔点莲花开》中的一段话来:我与法师的交往,感悟颇深的一是他的禅心修为;二是他的慈悲胸怀……试想,作为一个出家人,他如果有任何被强迫之感,哪能耐得了那种寂寞、吃得了那份苦楚?而作为一个书法家,在他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不是想着在给予他人快乐的同时,为自己寻找一份享受,而是由人牵着鼻子给你以你本不熟悉、甚至本不欢喜的“命题”去做文章,那将又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如果一定要追究养空法师与其他书法家在所谓“命题”创作方面有何区别的话。我想,作为一个不被任何功名、利益驱动的僧人,能够自觉地将弘扬自己所钟爱和熟知的佛教、佛法作为自己的命题指向,并自由自在地将它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之中,这便是他与其他人之间的一个最大的区别。

随缘放旷自然天成

养空法师早期的书法作品以短句为主。其如《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用笔厚重古拙,极俱禅意;又如《大慈大悲》(四字),充分体现了他的慈悲情怀,非世俗感情可比。后来,他开始把节选经文、摘抄偈诵作为书法创作的主体,由此形成了诸多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他的斗方《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和横幅《是事何因缘》等,统属此列。

最近,我又一次来到养空法师的办公室,并就有关书法的一些技法,如运笔、章法及行法等问题与之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这一次,他没有再提起他的那部《养空法师书法》集,而是从橱柜里拿出了一摞上面明显留有墨香的书作对我说:“这是我新近的作品……”

“哟,这么多!”我说。

“多麽?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呢。”看来,养空法师最近又有不少新的作品问世。

“也不知为什么,最近我是越写越想写,越写越有感觉……”

“不会是又一次的‘开悟’吧。”我半开玩笑地打趣道。

“开悟不开悟可另当别论。不过,现在我提笔写字,还真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感觉呢!”

“怎么不同以往呢?”我急切地问道。

他指着刚才拿起的那幅字对我说:“你看这幅……”

我凑过身去一看,开始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来,还是让我从电脑中调出来,放大了给你看吧。

他很快打开电脑,调出了那幅字的幻灯片,并放大了其中的一个“气”字对我说:“你看看这幅《气吞山河》的“气”字……”待我再细细一看,倒还真的看出了一点门道来:只见这个“气”字,气度非凡。其中,枯中带湿,浓里见淡,正合中国书画“墨分五色”之说。尤其是收笔的那一弯勾,犹如一巨龙摆尾,大有风卷残云之势……“你再看这幅对联!”养空法师从电脑中调出另一幅对联说:“你注意看这个‘底’字的这一弯勾和这一……”

当我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他用“绞笔”书写出的那一笔时,我着实有些惊呆啦:从这个“底”字的那一竖下来,到用一个弯勾推将上去,直至收尾的那一捺,基本是一推到底、一气呵成的。与其他人的推笔有所不同的是,他这往上一推,竟连续使用了三次转锋,并形成了三个转折,包括由推出的一“点”和带出的一“捺”,最终达到了象一条当空飘舞的彩带一般的特殊效果……

“这不会是你刻意追求的结果吧?”我有些疑惑地问。

“不,绝对不是!它是我所意想不到的。”他坚定地回答说。

啊,什么是“自然天成”?这便是自然天成吧。当一个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既能够不为“命题”所累,又能够随心所欲地调动平日养成的功夫与功力,往往是会得到他想也不曾想到的惊人效果。

所谓“功到自然成”,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澄清妄想任性逍遥

其实,命题创作也好,自然天成也罢,它们对于养空法师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在他看来: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禅”;自内照而不动心为“定”;只有“禅定”才能以智慧而照见事理,达到静观世界的意境。

那么他的这些思绪、情结,是从何而来,与书法艺术有何必然的联系呢?

nlc202309030434

30年前,养空法师涉足书法领域之后,一度进入对书法痴迷的程度:前往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深造五年归来,他曾经将自己关在自家的小阁楼上,三年不曾下得楼梯一步……三年中,他所用去的报纸、毛边纸和一切能够供他书写的纸加在一起,可以堆满他家所在的那栋小楼……按照他当时的想法:只要肯下工夫,不怕成不了大器。但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他突然感到这样下去不会有很大成就,甚至觉得有可能误入一条“死胡洞”……

某一天,他从佛陀的智慧中翻然醒悟:原来,艺术作为世间万法中的一个小道,已然离不开佛陀的智慧,只有从真实智慧的空性中才能显现一切万有;追求解脱成就圆满的智慧,才是人生的最终日的……于是,他毅然放棄了他的笔墨生涯,健步走进了清净庄严的寺院,剃度做了一个僧人。不仅如此,为从佛教中得到智慧、求得解脱,他还曾把自己关进禅堂,试图采取“止语”一年的方式抛弃一切凡心杂念……

一次,寺中一位知道他身世的师兄突然叫住他说:“嗨,书法家,帮写两个字吧!”

许多年不曾提笔的他一听,不觉心里一阵高兴,二话没说,立即应允了下来。谁知师兄让他写的,竟然是厕所的“男”、“女”二字。当时,他象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从头一直凉到了心底。但过后细细一想,却从中顿悟出一个道理:什么书法家?这只不过是一种境界而已;当你执着于它,或者说在乎于它的时候,你会认为书写“男”、“女”二字,是对你的一种侮辱,甚至看成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而当你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即不再执着于它时,你就会心若止水,怎么也不会为它所动心……以后,其他人包括一诚大和尚在内,谁叫他写字,他始终抱定的都是这样一种平常心。

“真的,你可以把我的这些书作看成是‘书法作品’,但你不要以为我这是在搞什么艺术创作,更不要把你对我的这些作品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加以评述……其实,你所看到的这些笔法和作品,都是我在不经意问得到的一种收获,或者说是我当下的一种“意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了和追求得到的,而是属于一种‘神来之笔’。为此,我始终认为:书法之妙在于形神兼备。其中,形者为相,神者为性;性者为体,体者空性也。学书之人,当从形入,入形方可入意;心静方能着意;意定方能贯气;气立方可通神。凡学书之人,能着意立气方合道中之理……”

大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感悟,加上已经积累了大量书法作品吧,养空法师决定要编撰一部既有书法作品,又带佛理禅意的书著。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在将中国传统书法的真谛告白于天下的同时,将充满智慧之光的普陀之说广布于人世。

至此,我想起了《金刚经》中的一段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养空法师,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位普通的僧侣,就是这样抱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立足于世间的。而他淌漾于中国书法领域的一切修为则显示出他在对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却是以一种“出世”的观点“为人”、用一种“入世”态度“处事”的。他对中国书道所产生的种种感悟,应该算作是中国当代一个僧侣书法家,通过自己多年的苦修所产生的一种“带禅意的书法理论”。

书法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成琢老师老师根据参训学员大多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现实,强调从基础入手,几乎是手把手地教老师们毛笔书写的“独门秘笈”,从实用出发概括了毛笔书写的基本执笔姿势、基本运笔方式、重点笔画的书写等,还给大家推荐了《颜勤礼碑帖》临习的经典书目;讲授高屋建瓴,在浩如烟海的前朝书法中去伪存真,让人眼界大开,在许多专业性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国民素质教育讲到中国书法的审美体验,将教育学、心理学与中国书法融会贯通,听来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陈丫欢老师的讲座从实际教学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我们今秋怎样开展书法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让我们明白了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懂得了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听着陈丫欢老师的讲座学员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大家看的津津有味,听的如痴如醉,个个表示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让我们的学生像陈老师说的那样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陈玉双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篇11

陈玉双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陈玉双,字鹏翀,河北蠡县人,大学文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名家》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蠡县书画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际一级书法师;被聘为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政府书画艺术院院士;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顾问,北京人民画院院士等职,被授予“国际知名文艺家”荣誉称号。2012年被中联艺术传媒出版社评为---未来最具投资价值艺术家,其合同收购价每平尺最低3000元。作品于2000年被收入《书坛画苑名人佳作选萃》,2003年获全国“巍巍中华书画艺术大展”三等奖,2004年被收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2006年春,在日本“国际书道联盟”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展中获奖。2009年荣获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创作二等奖,书法作品在《中国艺术家大典》评选中荣获金奖。近年来,作品多次远渡重洋,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港、台友人收藏。陈老师不仅书法很好,行草书圆融潇洒,翰逸神飞,劲健有力,而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立马可待,着实令人佩服。————北京大学教授聂洪恩玉双在书法领域所下的功夫是很大的,仅从他所出版的集子即可见一斑,他不仅能写楷行,草、篆、隶也广有涉猎,且有一定成就,可说是五体皆能的书法家,比一般只写行草的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中国书协理事李刚田纵观玉双先生书法,从线条的力量就可以看出非一日之功了。他的行书《沁园春·雪》显示出一种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力。他把握住了书法艺术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勤奋,这是一个前提。由此我想到历史上一些书法名家都是通过铁棒磨成针的苦功来参透各家笔法,以应我之心手,不管气势和神韵都有着不可止遏的张力和无穷的趣味。我认为玉双先生的书法在用笔面貌上可以概括为一个“滑”字,切勿认为是光滑、浮滑之风,而是流利,圆滑之意。作书最忌“生硬”二字,用笔不圆转、笔势不流畅谓之“生”,用笔太死板,点画无轻重谓之“硬”,古人作书十曲五直、刚柔相济、劲媚错出,充分体现特有的精神命脉,如颜、柳何尝有生硬之笔。——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书协副主席潘学聪玉双同志的字传统功力十分深厚,没有二、三十年的勤苦努力,是不会写出这样的好字来的。——中国武警原司令员,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主席吴双占

书法老师 篇12

关键词:审美格调;丑书;现代派书法;气韵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也有着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中国的传统审美观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书法的载体是汉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从当代书法的审美变化中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转变。下面笔者从当今流行的“现代派书风”“丑书”等现象来分析当代书法相对传统书法中审美的变化。

1 “丑书”“现代派书法”的出现体现了当代书法的审美追求从天人合一、自然和谐转变成追求个性、强调矛盾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和谐,古人对书法最高的审美理想是达到“同自然之妙有”的和谐境界。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合情调于纸上。”[1]主要是说好的书法作品一定要求线条骨肉适中,在结构章法上气势连贯,大小、黑白、疏密、浓淡、虚实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纵观历代书法作品中,凡是被称为“神品”或者“逸品”的往往都是一些平和简约、不激不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作品。像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珣的《伯远帖》等都体现出这一审美追求。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30多年来持续的书法热潮,参与人数之多,参与热情之高,创作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文艺术景观。各种书体都有书家涉足,笔法、章法以及书写材料对于传统都有创新和突破之处,甚至出现了结构怪异、章法奇特,有着极强视觉冲击力的“现代派书法”“丑书”等产物。显然这些书法是与中国古典的审美追求背道而驰的。像所谓的“现代派书法”,用图像去描述汉字的含义,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去从新的拆解、拼接汉字,在用笔用墨上大胆地去使用涨墨、飞白。这些作品完全切断了书法的实用性,有着极强的装饰性,并且造成了作品的陌生化效果,显然与传统书法中追求的自然和谐相差甚远。清代大家傅山在《霜红龛集·作字示儿孙》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2]傅山先生提出的宁丑毋媚,意思是指书法宁可看起来显得粗野不工,也不去表现庸俗柔媚之态。这里的“丑”是指一种粗头乱服的古朴之美,然而当今的丑书则是对古典书法的极大的扭曲和背离。丑书与传统书法的审美要求格格不入,但是这些作品却能迎合中国现代的文化,并且有很多追崇者。

“现代派书法”和“丑书”的盛行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巨大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群体的价值,在审美上要符合秩序,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价值,审美上突出自我个性。所以传统的中国文艺作品都是善于去调和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使其变得和谐统一,而西方的文艺作品则是强调刺激极端来去满足人们空虚恐惧的心理。“现代派书法”和“丑书”不符合中国传统书法追求儒家“和”的审美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缺失。

2 在书画市场和书法展览比赛影响下,书法的功利性增大,当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相比审美品位下降,作品中缺少气韵和意境

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道家在无意中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道家追求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在心灵上与大自然和谐,乃至由忘我而找到真我。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也都不是简单地通过一定的书写技法去书写文字,而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表达。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1]所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才是书法的本质功能,“笔墨性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等这些古代的优秀作品都体现出了书者在书写的时候精神上的超脱,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在当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书画市场也越来越繁荣,与此同时书法展览和比赛也越来越多。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使得书法学习变得极具功利性,所以其作品也不可能去体现出书写者的性情,更谈不上“气韵”和“意境”了。仔细分析在中国书法篆刻展和兰亭奖书法展上获奖的作品,就不难看出,这些书家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在其用笔技巧上极其丰富,但是在整体的气韵上却完全没有古意。学二王的只是一味地追求流美,完全没有王羲之、王献之的风流韵味;学苏的只是将字写扁写厚重,而没有苏轼的清雄之气;学米的则是更为注重八面出锋的用笔,而缺少米芾恣意的气势。古人学习书法除了日常的实用性,便是为了抒发性情,自身则是主要的审美主体。当代人学习书法除了陶冶性情外,更多的则是为了参展获奖,给自己带来利益,评委和市场才是审美主体,其书写的作品也都是在迎合市场和展览评委的喜好,所以很难写出自己的性情,很难写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作品。

文化修养和品格修养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审美格调的高低。现在的书法学习者大多注重对传统技法的学习,把书法当成了单纯的技艺,而忽略了对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甚至忽略了对自身品格修养的提升。所以当代的书法在审美格调上很难提升到传统书法的高度,甚至连民国时期的高度也难以逾越。

中华民族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民族,他能接纳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不会丢掉本民族的精髓。笔者相信,中国书法在当代审美格调的下降只是暂时的,随着社会变革的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会重新回到中国古典书法的审美追求上,并且还有自己特有的时代特色。从第11届中国书法展中的入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对传统书法的审美格调有回归的趋势,所谓的“丑书”“流行书风”所占比例极大地降低,获奖作品也都是对传统书法的忠实继承者。

3 结语

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确实折射出井然、韵律和神采等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我们对传统书法的审美特征发生着转变,也使得现在书法的审美格调与传统书法相差甚远。书法毕竟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文化,只有在中国传统审美观点的指引下,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过庭(唐).书谱[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8,130.

[2] 傅山(清).霜红龛集·作字示儿孙[M].

作者简介:徐朋(1987—),男,山东枣庄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

我的书法老师作文400字 篇13

李老师工作认真,对同学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对我们说:“写字时要认真读帖,找准每一笔画的位置,要写出每一个字的特点。”

一次,李老师教我们写“江”字,他先范写了一遍,并强调了要注意叁点水的位置。可是由于我心不在焉的,写了几遍,这几个点不是靠得太近,就是离得太远,总是写不好。李老师见了,皱皱眉,拿起笔在我纸上改了起来。临走时,他摸了摸我后脑勺,轻声说:“练字最重要的是静心,心无旁骛,你刚才专心了吗?”我的脸顿时红了,再次提起笔,照着老师的样子一笔一画地重写,从起笔到行笔再到收笔,每个细节都注意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李老师再次看到我的字时,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圈圈,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李老师不但教学认真,做起事来也有条不紊,学校的档案室都是他管理的。有一次我去档案室交作业,只见档案室里的资料摆放整齐,李老师正在埋头整理资料,当我离开时他也没发现我的存在。

我的书法老师作文400字 篇14

李老师是我小学时期的美术老师,同时也是校内的书法高手,更是一名运动健将。在四年级时,我遇到了这位多才多艺的老师。原本我的书法写得还不是很纯熟,字体结构还不稳定。但老师看到我的潜力,决定要栽培我,每天认真的指导,告诉我哪里不够好,哪里需要修正。偶尔,我还会很不耐烦,老师便会讲笑话逗我开心让我减压,或是带我去打篮球。比赛前的假期,老师还会抽空加强指导,希望我比赛时更顺利。

李老师总是带给我无限欢乐,当我心情不佳时,也会去找老师打球或聊天。有时,我自己会想,当初如果我没有遇到老师,我能不能有现在小小的书法成就。不过,我还是告诉自己,别想那么多,遇到了贵人,就好好珍惜。之后,只要有空,我都会回小学找李老师,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谢李老师对我的用心。

书法老师 篇15

在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八大处,有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名叫灵光寺。灵光寺住持常藏法师是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高僧。然而,深居简出的常藏法师却与一位退伍军人有着深情厚谊,并成为莫逆之交。这位退伍军人便是著名军旅书法家何旺智。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崇尚佛教的信徒们向往的地方。

2010年10月,何旺智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心经》四条屏被八大处灵光寺收藏。该寺常藏法师对何旺智的“心经”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何旺智生于1959年,山西运城人。现为世界名家书画院院长、当代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吉贤阁书画院副院长、世界何氏书画院顾问。

高人点拨 钟情于禅

有名家评价,何旺智书法博采众长,尤以隶书见长。隶书风格刚劲无拗、质朴雄健、宽博淳厚、洒脱、典雅有神,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可谓字如其人。何旺智隶书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侧锋方笔兼之,方圆并用。从笔法到结体,凝重浑厚、宽博舒展、寓拙于巧。多用浓墨,墨色柔润而乌亮如漆,浑厚化滋,不见枯槁,有“如漆楮如简”之妙。下笔徐疾自如,顿挫有致,重轻相间,变化较多。横笔,破除粗细均匀之平板、长短欹正、形态各异、仪态万千。

何旺智的隶书结体处理得尤为精到,敢于打破隶书习惯性的结体方法,给观赏者以疏密、张弛、殊异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拍案叫绝。

巧妙的笔法和精致的线条将散发着墨香的作品立体地呈现出来。整幅作品展现出的秀气、质感,让其书法作品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作为书法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形式,何旺智的隶书作品可谓标准、严谨,将文人气质和传统艺术的精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作为一位军旅书法家,何旺智钟爱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勤练书法极其有规律。何旺智告诉记者,在军中时,作为中央首长的贴身警卫人员,工作十分繁忙辛苦。但是只要不陪首长出差,每天早上把首长起居、工作以及日常交办事务处理完毕后,何旺智得空便开始习字。晚上下班以后,7点钟看新闻,在花园练一小时气功(除了书法,何旺智坚持气功也将近三十多年)后,何旺智便开始每天三个小时的书法习作。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几十年来,每天坚持,风雨无阻。

书法上,何旺智第一位老师是原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以隶书见长的已故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刘炳森大师对何旺智的书法功力、发展的空间、做人的品行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相识相知后,欣然接受了何旺智的拜师请求,收何旺智为徒。此后,何旺智的书法功力又更上了一层楼,受到军内外许多书法艺术家的肯定,现海军书法家协会会长周克林也欣然接受何旺智为徒。

周克林将军是海军原航空兵副司令员。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历任飞行员、团师长、舰航副司令、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等职务。作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周将军现任海军书协会长,并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等团体顾问。周克林将军为人厚道。何旺智与其堪为忘年之交。即便现在,他还经常去将军家与将军一起写字交流。

而与佛结缘,也源于几位名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刘炳森大师告诉何旺智,你为人厚道,会气功,又练武术,“非常有佛缘。你可以多写写经”。从此以后,何旺智书法习作中,没事便抄抄经。以后,每抄写一篇,何旺智都感觉智慧上有种升华。工作之余,每到一处名山寺院便和得道僧尼探讨佛法,揣摩碑帖。

在工作中,由于经常接待、联系全国政协等单位,种种机缘,钟爱书法的何旺智认识、熟识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已故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何旺智书写的《心经》,深受赵朴老喜爱。

虽然当时何旺智尚是军旅之身,欣喜何旺智在书法和禅宗上的慧根,德高望重的慈雨法师欣然收何旺智为徒。时至今日,何旺智依然感觉慈雨法师对其在书法、学问乃至做人上都有莫大帮助。在求教于慈雨法师的过程中,何旺智领悟到了不少佛禅的真谛。

书写心经 造诣颇深

何旺智也深感佛学、书法博大精深,到今天为止,何旺智一发不可收拾,《金刚经》写了十几部,《道德经》写了三部,《心经》写了一千多篇。看似仅仅5000多字的《金刚经》,一篇经写下来便是四十多米长。何旺智写的最经典的一部《金刚经》八米长、一米六高,如此大篇的作品,堪称一绝。该作品目前是在中国公认写得最好的一篇。

经常与名僧悟禅,论《心经》,使何旺智对《心经》,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佛教文化有着相当研究的何旺智,特别喜欢《般若波罗蜜心经》,所以经常用隶书写《心经》,何旺智书写的《心经》,通篇朴茂凝重,道劲雄强,藏巧思于运笔之中,点画狼藉、天真流露、字字严而不拘、松而不散、血脉流畅、气脉贯通、神气完足,透出空灵高远的境界,足见何旺智的深厚功力和修养。

研究佛教文化,书写《心经》,拜师学艺,请国内名师指点,成为何旺智书法人生的全部,何旺智书写的《心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般若波罗蜜心经》已经被多位国家领导人收藏,并多次被国家有关部门赠送外国友人。他书写的《金刚经》、《心经》先后被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常藏法师、五台山妙江方丈、九华山方丈等收藏。

如今,国内外慕名前来求何旺智《心经》者更是络绎不绝。在何旺智看来,赠人心经本身也是一种教人向善祈福,一种“真善美慧”的传播。目前,作为世界何氏宗亲会的一位知名书法家,何旺智会里会外热心推动各种公益慈善事业,作品拍卖后,捐赠给残障、失学儿童等弱势群体。教人向善,传递大爱。

上一篇:有关小学周记下一篇:通知共创未来